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工作报告

社区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04 17:33: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工作报告

第1篇

社区各类志愿者协会队伍。群众性组织和日常的民主会议的召开等。都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组织。引导和管理。

2。良好的人际关系。灵活的处世技巧。

毕竟群众是社区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脱群众都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就无从谈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3。良好的口才,有公关的能力。

良好的口才是沟通上下级关系。搞好公关的必要条件。它是做好与群众沟通。协调居民关系。增强个人人格魅力的利器。是组织群众。做好

各项活动的先行军。与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都必需有一定的公关能力,方可胜任。

4。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

可以做好民事调解和法律咨询的工作。

5。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我国社区建设工作起点晚,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各项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制度。法规还不完善。而且各社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整体来说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初期阶段,聘进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头脑的年轻工作者显得十分紧迫。

6。具有一定水平的分析。调查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找到工作的重点,突破口。要改革和创新都要得到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关键问题,有利于工作的解决。

7。具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是通过专业。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以人为本。达到助人自助和恢复社会功能的目的。

8。写作能力。特别是日常公文写作的能力。

较强的写作

能力有利于写作社区对内对外的常用公文,更好地与上下级沟通。有利于起草社区章程。决议。通告等重要文件。可以更好地起草社区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及对外宣传本社区。增强其影响力。

9。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源动力,是我们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0。有个人魅力。

第2篇

1、组建道路交通安全促进项目组工作机构;

2、制订相应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

3、到安全社区建设的先进地区学习建设经验;

4、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安全社区理念、建设程序与方法的专项培训;

5、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社区理念,提高民众对安全社区理念的知晓率,同时,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二、摸底调查阶段(2012年12月)

收集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数据,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情况档案。调查受众面要求达到50%以上,知晓率达到80%以上。调查的主要内容:

1、现有道路交通安全组织机构、职责及其适用性;

2、现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及其适用程度和有效性;

3、现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活动惯例和程序的适用程度;

4、以往伤害、事故、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纠正和预防符合程度;

5、安全现状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上级要求符合程度;

6、社区居民的要求;

7、已开展的各类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活动的信息及相关资料;

8、社区人员、设施和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并进行分级。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1-6月)

1、根据摸底调查结果,作出社区诊断,确定风险控制伤害干预重点。

2、根据诊断报告,制定总计划,年度计划,确立建设项目,制定项目计划,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付诸实施。

3、建立伤害监测体系。通过医院、交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企业、学校建立伤害监测体系,做好记录。医院、社区卫生院、企业、学校要建立记录管理制度,并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同时,检测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整改落实阶段(2012年7-12月)

道路交通安全组对建设工作的过程进行中期评估,通过阶段性检查,纠正错误,及时整改。

1、制定检查制度,规定检查时机、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及检点等。

2、检查类型包括日常检查、节假日检查、重点活动日检查、季节性检查、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检查以及项目结束后的检查等。

3、检查方式包括自查、社(居)组织的检查、各小组的联合交叉检查。

4、检点如下:

(1)高风险环境,包括重点单位、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的危险源,事故高发、多发环境和区域等。

(2)高风险人群,包括本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和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人群。

5、检查的主要内容:

(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制定与落实情况;

(3)重点部位、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设施危险控制情况;

(4)单位员工和居民的安全健康意识与安全健康行为能力情况;

(5)道路交通安全绩效;

(6)目前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其他问题。

6、问题整改:

(1)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到各单位或部门,要求限期整改。

(2)存在问题的单位或部门要制定整改措施,规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以及完成时间、完成目标。

(3)整改措施完成后由检查人员进行复查。

(4)若问题具有普遍性,应制定改进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五、巩固阶段(2013年1-12月)

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运行、巩固建设成果,持续改进。根据需要,调整目标、计划等。

第3篇

一、认真学习,提升修养强素质

作为一名社区居委会主任,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我始终把学习贯穿于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全过程。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学习,着力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水平。同时,带头深入贯彻学习镇人代会决议、决定,提高依法行使代表职权能力,增强当好人民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光荣感,坚定了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做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真才实学。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学习、会议和代表活动,使自身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进行思考,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办法,有效地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身体力行,履职尽责促推进

作为代表就应该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努力为民负责,为政府排忧,协助政府推行工作。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深入群众听取反映,密切联系广大选民,做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会议期间,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对会议议程的各项报告、议案都进行了认真讨论,积极发表意见、看法,明确表明了意愿、立场和态度。去年以来,结合镇人大开展的“12345”工程,积极参加代表小组会议;认真撰写学习心得;每年联系和帮扶3个贫困户;参加了镇人大组织的十八岗农业示范园视察、朱郢樊洼复建楼建设视察等一系列视察活动;每年给政府提5条建议或意见,得到了镇人大的重视和认可。

三、立足本职,注重实效促发展

立足本职工作。一是抓社区工作机制创新。围绕重激励、严考核、高保障,改进和完善了领导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激发了社区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认真落实社区经济工作措施,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实现稳步增长。全力做好樊洼路(卫楼段)征拆、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楼、朱郢樊洼复建楼等重点项目建设及水电改造、房产证办理、小区内涝等重点遗留问题整改的协调、配合、服务工作;三是抓社区资源整合,促社区发展。扎实抓好综治、计生、社保等日常性管理服务工作,认真部署落实铲雪除冰、预防手足口病、抗震救灾等突发性工作,社区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

与选民保持密切联系,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利益

四、勤勉奉公,清正廉洁作表率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必须是勤政、廉政建设的模范。因此,我一直以这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放弃了大量的节假日、休息日,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保持勤俭清廉,务实为民,在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中自觉树立自身形象。

总之,本人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不足,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思想观念和能力水平方面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在走访联系选民,建言献策等方面还不够。今后,我决心改进不足,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为社区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4篇

2015年,__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依法治国精神,依照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厘清权责清单,推进依法行政,深化社区体制改革,以法治街道为总目标,将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应用到街道的各项重大行政决策中去,并指导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保障辖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调整优化了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第一责任人,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街道党工委将法治街道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聘请北京__(__)律师事务所为街道法律顾问并委托其梳理完善街道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为街道新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和街道各科室的合同提供法律意见。

一是根据“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制,街道各执法部门结合本部门、本区域需求及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并根据日常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形成各自的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报告。通过制定方案及完成工作报告,明确行业普法的任务,让群众知晓有关法规,提升居民守法意识,促进执法工作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听证等制度,就民需建议的涉及市容环境类、文化教育类、社区建设管理类等重大民生事项按要求在社区家园网、电子政务网等网络渠道,以及与社区居民代表(楼长)通过上门方式,逐户派发问卷,并在街道和社区常设建议窗口,多种形式公布征求社会意见,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政府重要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保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制定或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均符合我街道的职权范围,内容一律通过街道法制室进行合法性审核,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规定,截至今年11月份为止,合计为街道各业务科室提供各类法律意见书289份;四是本年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街道各类合同签订流程》、《__区__街道办事处饭堂管理规定》、《__街道办事处请休假管理办法》、《__街道办事处临聘人员季度绩效考核办法》、《__街道办事处日常用品管理制度》、《__街道物业租赁管理操作指引》、《__街道周工作例会制度》、《清拆、清理、修整等零星小工程管理办法》、《__区__街道办事处临时聘用人员劳动管理规章制度》等一批规范性文件。

一是制定完善《__街道党工委重大问题议事规范》,费用超过五万元的事项必须经过党工委会议研究决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议事、依法行政等工作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府行政工作制度体系,保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二是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听证等制度。通过“社区自治会”,将涉及民生的重大行政决策纳入议事内容,公开征求意见,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政府重要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保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街道聘请北京__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街道重大行政决策、重要合同文本都要经过街道法制室进行合法性审查;四是在实行《清拆、清理、修整等零星小工程管理办法》等重大行政决策前,结合街道法制室和律师顾问团队进行了多方面的风险评估,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其应对措施;五是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行政决策提交街道党工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六是本年度,本街道无需要组织听证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七是本年度未发生任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普遍认同,没有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事项,不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一是加强执政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建立《__街道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并调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领导小组,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二是按时向区法制办提交《__街道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及时上报依法行政工作情况,接受区法制办

的监督与指导;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执法主体及其职权经区政府核准界定,并向社会公示,同时杜绝合同工、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一是加强机关工作人员法制教育。严格落实《__街道2015年领导干部法制学习计划》、《__街道加强基层普法教育和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方案》,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多次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单位领导班子会议专题学法、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法律知识集中培训等活动,提高机关人员特别是领导班子、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不但要执法内容合法,而且要执法程序合法;二是积极开展社区的普法宣传活动。根据街道普法工作计划,在“3·8”、“3·15”、“人民调解宣传月”等时间节点,积极联合有关科室和挂点律师,举办综治、人民调解、禁毒、权益保障、妇女维权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市民学法懂法用法的氛围。截至11月底,开展各类法律宣传活动15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3000份。三是开展 “每天学点法律知识”活动,结合日常一些热点话题、事件,收集整理相关的法律谚语、法律条文、法律小故事等,利用政府协同办公系统每天向街道全体人员发送一条法律知识短信;四是建立法治宣传专题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大众公开推送法律知识及宣传辖区的一些法治活动,每周不少于三条;五是制作法治街道建设工作简报,加强信息互通,传播好的经验、做法,使各相关部门竟做法治先锋。

(一)法律进社区:为推进法治社区建设,以民生为主线,积极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街道已有8 个(居委)选聘优秀律师8名、法律援助人员10名、 人民调解员14名等各类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要求选配的法律顾问通过深入村(社区)开展法律咨询,现场解答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土地权属、婚姻家庭、上学就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意见,满足群众基本的法律服务需求。

(二)法律进学校:__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平安科普宣传,__街道__社区在__学校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开展“社区是我家、平安靠大家”的科普宣传活动,现场派发了反科普宣传和一批少儿法制书籍,同时辖区律师还给学生们开讲了“法在我身边”的法律知识趣味讲座,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的法治精神、使青少年远离违法活动,预防青少年受到不法侵害。从而,为营造良好的社区法制环境,进一步实现平安__建设的目的。

(三)法律进企业:区人大组织区相关单位、各街道负责人、各股份公司董事长100余人在__街道__股份公司召开社区和股份公司聘请法律顾问签约仪。联合其它部门以开展“和谐企业”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采取送法律书籍、增设法制宣传栏、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扎实推进“法律进企业”活动,推动企业在法律架构下实施产业整合、转型升级,增强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参与竞争、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

(四)创新应急指挥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定制__街道应急指挥中心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分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公共服务、人口信息、二类监控等五大块,届时若发生应急情况将具备一键通知功能,按应急预案设置及时将情况通知到相应人员,系统中包含辖区主要城市部件的基本资料,为指挥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便利,并在系统中实现应急事件处置留痕。二是完善日常值班制度并参加应急值班,确保人员到位、处理程序清晰、反馈结果及时。

(五)矫正安帮工作平稳。截至2015年11月份,__街道累计接收61名社区矫正对象,其中在矫人员30人,安置帮教31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规范和细化了社区矫正工作程序,做到所有矫正人员的档案齐全,标准统一;落实走访工作,每月根据社矫人员情况,不定时走访6-8名矫正对象,社区走访有助于全方面了解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坚持落实“两个八小时”规定,每个月定时开展集中教育会,内容涉及到法律知识讲解、心理知识宣传以及社矫期间注意事项的讲解。集中教育会开创了“以矫带矫”的形式,让矫正对象分享自己的生活阅历及感悟,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新氛围。每位在矫人员每月至少一次的面谈或电话谈话,以及每周至少一次的电话报到,及时了解社矫人员的近况,确保对社矫人员监督到位、管理到位,同时提高了个案矫正的效果。加强社矫人员社会服务的管理,不定时的到u站抽查义工完成情况以及与站长做好沟通,严格落实社区矫正的相关要求。__街道截止目前为止没有重新犯罪的情况,针对极个别违反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的社矫人员给予了扣分或警告处理,社矫秩序持续稳定。

第5篇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工作介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机构养老老面临着覆盖面小、财政负担压力大和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数和需求。因此,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我们应构建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会中提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要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村务公开、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在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庞大的老年群体依靠传统家庭养老是难以维系的,因此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特别是社工力量介入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趋势及其内在要求。

1 居家养老相关概念的解读

(一)社区养老

我国是在1978年首次对社区服务的定义作出概括,社区服务就是“在政府的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开展互的社会服务,就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社区养老是指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发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介入,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开展各种服务方式,是一种正在兴起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

(二)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老人在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中进行统一管理的养老模式。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亲戚或者社会对其安排符合自身的养老机构,通常会有养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等养老机构。虽然这些形形的养老机构能够满足老人的需求,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也不免有一些弊端,成本相当高,也不利于与家人、亲戚的团聚。

(三)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政府提出,也称为社区照顾,包括社区内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种模式。社区内照顾就是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运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内由受过训练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照顾。“由社区照顾”主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接受社区内的专业和非专业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支援性综合服务,包括日间托管、家庭照料和居家照顾等照顾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学者们把居家养老服务定义为,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专业化养老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解决生活遇到各种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也就是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构建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各类养老保险为保障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四)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简称社工介入通常是指社会工作者为了应对服务对象所出现的问题或者困难,经过系统详细的分析、评估并拟定解决的行动方案,在提供日常服务当中通过社区工作、小组工作及个案工作的方法,可以与案主进行单独的面谈,或者促使其家人参与关怀,又或者运用社会公共资源,为服务对象给以适当的指导、提供解决问题或者应付技巧的方法等等。

2 社会工作介入的居家养老的必要性

为解决居家养老服务中供需不均衡问题,促进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由于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陷入困境,居家养老成为现展的主流模式,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具有专业化优势,能够给老年群体带来更专业化服务,链接资源,倡导社会等重要作用。

临近年关,合肥市沁心湖社区民航家园小区60多岁的李大爷家中,时常响起欢声笑语。李大爷身患中风,子女不在身边,平常与老伴相互照料,生活中多有不便。来自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的社工朱娜娜,定期来到李大爷家中探视,替老人排遣寂寞,帮助解决生活困难。“8月底我过生日,他们还带了蛋糕上门,给我唱生日快乐歌。”李大爷高兴地说。李大爷是爱邻社工服务社“宁养照顾”项目服务对象。项目采用“职业社工+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家庭成员(照护者)+志愿者”的“1+3”服务模式,为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志愿者探访、社工个案辅导、家庭成员(照护者)支持小组及培训、生命关怀、社会救助及慰问、缓压照护、其他居家养老服务等综合关怀服务。“项目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目前服务对象一共有200人。”爱邻社工服务社负责人柏俊告诉记者。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日渐增长。“社会组织特别是专业能力较强的社工机构,参与困难救助、权益维护、人文关怀等服务,能发挥独特作用。”省民政厅负责人介绍,我省各地以服务社会救助群体为重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参与公共服务,类似爱邻社工服务社“宁养照顾”这样的项目越来越多。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具有独特的优势,提供多元化服务,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心理上等多方面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利用具备的专业知识,如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增能理论等,为服务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高自身能力,整合社会各类资源。

3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设施方面

在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社区内外资源都相对缺乏,更别说社区内能够提供给老人的基础设施了。老年群体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的老人,对于那些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社区内的设施都是无用的。

(二)服务人员方面

社区内的工作人员不全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由于对社工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知识的匮乏,导致对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非专业化。社会工作认知度不高、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

(三)社会环境方面

由于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使其对社会工作的关注偏低。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也就缺少一个发挥作用的空间,而且缺乏政策支持。这些社会环境因素限制了社会工作的继续前进。

4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

政府永远起到的是主导作用,针对社工介入居家养老,不仅在资金供给上、政策扶持上给予支持,而且在完善社区配套措施上也要加大力度,号召各界社会力量投资其中,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人才服务居家养老的队伍建设

居家养老服务是专业服务比较强的服务,随着老人群体需求的多元化,我们必须加强社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相关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不仅要从专业知识上进行强化培训,定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增强技能,而且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以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的曜阳保姆服务为例,从事曜阳保姆服务的医护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特别是经过专业医疗护理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尽管现在许多保姆和家政服务人员也要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但曜阳保姆的培训要求更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必备的医疗护理、医疗急救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倡导社会各界力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靠政府和社区的力量是不足以满足居家老人的需求。居家养老属于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服务,主要得益于提供这些服务的养老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等的无私奉献,以及社会各方面献出的爱心,比如物资捐助和现金捐赠等。家政服务面向的是全体有需求的家庭,服务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倡导社会各界力量,面向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服务等,使服务内容可能更广泛。

参考文献:

第6篇

从一名普通医生到国内唯一的

传染病学科院士

李兰娟教授从小家境困难,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都是靠助学金来完成学业的,所以她一直特别珍惜学习机会,格外刻苦勤奋,成绩也非常优秀。李兰娟说:“在别人的印象里,我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我觉得,只有认真,才能把事做好;更重要的是,人得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正是这种认真和执著,使我能在传染病学术领域不断地创新探索。”

李兰娟领导的课题组创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统,攻克了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中间历经10年的艰辛磨砺,真可称得上是“十年磨一剑”。

1986年,李兰娟申请了青年科研基金,带领课题组展开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人工肝作为一项新技术,当时国内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不少人对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这一新方法的前途表示怀疑,但李兰娟深信:只要攻克治疗中的几个技术难点,还是有成功可能的。就这样,她带着必胜的信念做了一段时间,却因重型肝炎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有的课题组成员没有了信心,李兰娟只好另外找人:谁愿意,跟着我做!

在当时的1990年,国内的不少专家也普遍认为这个项目没有前途、没有希望,但李兰娟带领课题组还是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并在临床上成功救治了几例重型肝炎患者;由此,她的信心更坚定了;一直到1996年,她的课题组做到45例时,明显的疗效标志了人工肝技术在临床应用上的成功,攻克了人工肝治疗中易出血、低血压等难点,创建了一套确切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至78.9%,慢重肝病治愈好转率从15.4%上升到43.4%,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由此,她也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然而,对这样一个独创的人工肝技术,李兰娟却没有申请专利。“我是一名医生,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就地治疗才会有更大的生存希望。”李兰娟说,“所以我们毫无保留地向全国同行传授人工肝技术,并在全国30多个省市、3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为此,我们成立了省人工肝中心及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举办了13期国家级人工肝成果推广学习班,主办了第一、二、三、四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会议,主持了人工肝技术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并颁布实施,还主编了国内首部《人工肝脏》专著。到目前为止,已有英、美、德、日等国家及香港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600多名专家、教授前来参观或进修,使人工肝技术更好地造福于患者。”北京人民医院血液科一位接受移植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黄疸迅速上升,生命危在旦夕。在接到要求会诊的电话时,李兰娟正远在舟山海岛出差,她立即决定带领人工肝治疗组火速进京,为患者做了4次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

在成绩面前,李兰娟仍在不断创新,一步步地超越自我。她说:“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超越自我的钻劲儿。”非生物人工肝技术取得成功后,李兰娟和科研小组并没有停步,为使人工肝更接近肝脏功能,他们对生物人工肝细胞源和混合型人工肝进行一系列深入研究,并获国家“863”和“十五攻关”课题资助。她和她的团队承担和完成了国家“973”、“863”、“十五攻关”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

李兰娟还应用新兴的生命科学――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生态变化及其在重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防治进行系列研究,首次发现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严重失衡,表现为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显著减少,肠杆菌科细菌等有害菌显著增加;率先提出了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新理论;提出了应用微生态原理治疗重型肝炎的新思路;还首次在浙江省获得了正常人群肠道菌群值的数据,为微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她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填补了微生态学在慢性重型肝炎疾病领域基础研究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李兰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传染病学科的院士。当同事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时,她却显得非常平静淡然。她说:当选为院士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的角色永远是医生。

加强基层卫生网底建设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兰娟在今年“两会”期间和记者谈到,“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报告》充分体现了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决心,强化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国家意志。”李兰娟院士说,“作为一名卫生科技战线的政协委员,我深受鼓舞。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我为实现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多年的卫生工作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由社区责任医生队伍组成的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李兰娟院士介绍,在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社区示范项目中她发现,四川省凉山自治州布拖县1万人艾滋病基线调查感染率高达8.61%,同时发现丙肝感染率为8.85%,梅毒阳性率为4.41%,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艾滋病感染率甚至高于非洲的平均感染水平,而非洲某些地区由于艾滋病的感染人均期望寿命大大降低。李兰娟院士说,布拖的艾滋病高感染率除了性乱、吸毒等不良习惯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共卫生的“网底”破损、基层卫生队伍不全。要想控制该地区的艾滋病流行,一个亟需解决的任务就是基层医务人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

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纲要指出:“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每千人口全科医生达到0.2人。”面对这个数据,李兰娟院士告诉记者,这样的人员配置达不到网底建设要求,势必会影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国家新医改要求,基层卫生服务网底队伍要承担三大类9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她以浙江省为例,给记者列出了几个数据:“根据浙江省社区工作经验和已出台的文件政策,每千人口至少要设1.5名基层医务人员事业编制,包括0.6名全科医生(社区责任医生)、0.6名全科护士(社区责任护士)、0.3名其他医技和管理人员,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方还要适当增加,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另加每床0.7个事业编制,才能基本满足基层卫生工作的需求。”

考虑到纲要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李兰娟院士建议:相关部门应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事业编制人数,每一千常住人口应不小于1.5人,并落实这支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的基本待遇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让大中专毕业生安心社区工作,让他们成为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主力军,才能使基层卫生社区“网底”得以加强,体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以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中央、国务院“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使人人得到健康保健服务目标得以实现。

以卫生信息化助推医改服务健康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最后一年,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同志指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要突出强基层,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的“四梁八柱”的唯一一个技术支柱,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需求尤为迫切。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中心、远程诊疗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

李兰娟院士说,卫生信息化发展机遇与问题并存:新医改为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空前的机遇,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27个亿用于基层卫生信息化,今年将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为全国70%以上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大力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在中央财政大力投入下,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势头十分迅猛,发展日新月异。

李兰娟院士还告诉记者,在卫生信息化工作得到重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是缺乏对东部发达地区的支持;二是随着地方政府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由各地投入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缺乏标准和规范予以管理和统一;三是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取得的卫生信息化关键技术成果需要大力推广和应用。李兰娟院士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把握好时机,大力推广顶层设计的卫生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她建议――

第一、加大投入、合理使用,大力支持卫生信息化发展。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形成惠及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一项民生工程,将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更应该合理利用。除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投入外,东南沿海地区也应参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标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投入。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实现卫生信息化经费的合理利用:一是财政设立专项的方式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投入,如: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数据中心为枢纽,一卡通为纽带,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以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为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体现卫生服务公平性。二是将每年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5元中安排3~5元用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维护。三是政府引导,医院出资,开展公立医院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过这些建设,来确保东西部地区共同进步,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全覆盖,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有电子健康档案,人人有家庭医生,到医院就医的患者,人人都有电子病历,人人享有社保(农保)“一卡通”,人人得到健康保健服务。

第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卫生信息化建设涉及范围广、内容涵盖多、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整个过程人、财、物的投入相当巨大,需要基层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各地投入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但是也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会形成新的信息孤岛,造成资源的浪费。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务必要顶层设计,规范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持卫生信息化标准的来规范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文件统筹规划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则可以根据中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的差距来分步实施,逐步实现。

第三、依托现有科技成果,鼓励推广实施应用。对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如:“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项目已经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成果,这些成果既是项目的成果,更是国家的成果,应大力支持推广应用,避免因为科研项目重复投入,而造成浪费和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依托这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学动力和技术支持,促进医疗卫生现代服务业发展。

最后,李兰娟院士衷心希望有关部门合理利用政府投入,大力推广现有成果,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使卫生信息化技术真正起到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早日实现。

第7篇

[关键词] 社区心理矫正;法律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2.64 [文献标识码] B

社区心理矫正在当前的社会管理活动中还是一项新兴事物,要使这项工作能有长足的发展,还需要司法行政机关、基层组织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对于运用社区心理矫正,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矫正效果。

社区心理矫正工作是对在社区内监外执行罪犯进行心理学矫正的专门方式,矫正服刑人员的意识,促使其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诱导其自发的改过,能够适应社会,并预防被矫正者重新犯罪的专业活动。社区服刑人员一般存在三类心理问题:一是一般心理问题,表现为忧郁、暴躁、冷漠或自卑;二是严重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障碍;三是心理疾病,如被诊断患有情感性抑郁症等。心理矫正包括: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一、在社区矫正中,心理矫正的模式和一般方法

(一)心理矫正的模式

1.完全由行政机关主办:政府建立工作室,组织志愿者开展心理矫正工作;政府规划,向社会购买专业服务。

2.由行政机构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有心理咨询资质的社区矫正工作者自主开展的心理矫正工作;社会机构组织志愿团队,心理咨询师业余参与心理矫正工作。

(二)心理矫正的一般方法

心理矫正的一般方法包括:心理状态的基础性评估;对矫正对象心理状态的矫治性评估;对矫正对象心理矫正工作的跟进措施;矫正对象心理状态的预测性评估;对被矫正人员心理健康的教育;对被矫正人员心理咨询与治疗。

二、对社区矫正中心理矫正的评判和设计

(一)心理矫正对整体的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撑意义

为解决社区被矫正者回归社会,给社区被矫正者提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社会化过度服务,提醒社区矫正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婚姻、家庭、法律等事物,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辅助被矫正人员改掉原有的恶习,从新做人,正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感受,能自力更生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在这个矫正中,心理矫正担当的是,一是行动的监督人:收集整理被矫正人各种心理状况的资料。二是行为危险性的评判人:用心理干预手段检测被矫正人,对可能危险性进行监督。三是分类心理矫正的实施人:针对不同类型的被矫正人,注重其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心理矫正。

(二)心理矫正工作应达到的目标

1.让被矫正人员了解自身情况和特长。通过对心理矫治,让被矫正人反思自己从前所犯的错误,了解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消除被矫正人心理抵触情绪,诚恳地接受社区矫正。

2.调动被矫正人积极进取精神,唤醒重新生活的勇气。对有悲观绝望心理的被矫正人进行心理疏导,指导被矫正人消除悲观、绝望、忧郁、茫然等思想问题,保持平常心,学会控制情绪调节心情,保持心态平和。

3.改掉被矫正人员的不良生活习气,树立积极健康的奋斗目标。对被矫正人员的不良生活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地帮助其戒除恶习,纠正社会行为,使其周围的社会成员接纳矫正对象。

4.完善矫正对象的自控能力。对被矫正人员的冲动型犯罪人员,采取心理情绪训练方法增强自控力,培养被矫正人员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的行为方式,教会被矫正人员克服在社会生活中,可能因外界刺激而产生冲动和过激行为的方式。

5.树立守法意识。使被矫正人员养成奉公守法心态,明白守法与违法的利弊衡量,确立起用合法手段谋生,满足生活需要的观念。

(三)社区矫正工作应当建立与监禁矫正形成对应关系的司法工作系统

在市区县及街道乡镇等各层级的社区矫正机构,设立专门部门,专职岗位,负责心理矫正工作。同时,组织社会团体及社会志愿者开展心理矫正活动。

社会工作团体在心理矫正方面,应突出服务型组织的助人理念,更好地展示出专业特性和服务功能,特别是突显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工作者。培养和训练社工运用相关专业技能开展社区心理矫正,依靠心理学博大精深的知识,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预防被矫正人员发生心理问题,体现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工作的独特作用。

三、开展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心理治疗与辅导人员的业务培训

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心理矫正队伍,优化心理矫正资源是社区心理矫正向前发展的正确道路。社区心理矫治活动最终对被矫正人员有多大效果,很大程度是由社区心理矫正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以黑龙江省为例,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公检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司法所具体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来统一领导、部署和协调社区矫正试点的各项工作。在黑龙江省开展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的主要困难可以归纳为: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制约了社区心理矫正的顺利开展;社区心理矫正工作者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在专职、兼职心理矫正工作者的资格确认上有待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与心理矫正工作要承担的任务不相称;经费保障不足,使社区心理矫正工作开展缓慢;社会公众对社区心理矫正的认知度不高,能参与其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因此,提高心理矫治队伍的专业素质,保证心理矫治活动的专业化运作,还应当以社会资源的整合为主。逐步建立起一支专门从事社区心理矫正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同时保持与社会其他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是解决人才匮乏的好办法。

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社区心理矫正人员的分工来看,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中起着组织协调和辅作用,而他们一般缺乏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参与社区心理矫治的实际经验,因此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社区心理矫正方面的相关知识尤为必要。通过各种“心理矫正学讲座”“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相关知识,强化职能意识,可以确保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开展各项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社区心理矫正的人员一般只负责对被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正,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更全面地掌握被矫正人员的全部情况,所以社工在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应当鼓励社工通过短期培训、函授、自学等途径系统掌握与心理矫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育一支具备心理矫正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社工队伍。还可以通过以师带徒、同事间个案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工实际工作能力。

在打造社区心理矫正专业化队伍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专业力量的参与和社会资源的挖掘。社区心理矫正的特点,决定了社区心理矫正立足社区、依赖社区、调动社会力量对被矫正人员开展心理矫正的工作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的心理专家参与心理矫正活动,来解决社区心理矫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是解决社区心理矫正人才不足的好办法。

(二)克服经费不足的矛盾

各级财政历年来对社区心理矫正的经费投入都是不足的,社区心理矫正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财力的支持和投入,但由于社区心理矫正的开展还属初级阶段,资金不足在所难免。但开展社区心理矫正不能坐等物质保障完善后才开展,利用好现有的物质条件做好心理矫正也是有可能的。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工作原则是解决经费和场所实际问题的最好方法,把现有的社区办公场所利用起来,把在职、聘用的社区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开展社区心理矫正培训交流,都是解决经费不足的好办法。

(三)确定心理矫正的内容和项目

针对被矫正人员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一是在心理矫正人员与被矫正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这就需要社区心理矫正人员熟悉被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家庭背景,对被矫正人员保持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二是全面的心理测试,将其与心理评估结合起来,在专业心理测试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被矫正人员的不同心理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矫正,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通过取得成功的心理测试成果,根据被矫正人员所处的社会环境,选择性的引导被矫正人员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让他们了解自身特点、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为制定最恰当的矫正计划做好准备。三是在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估的基础上,将被矫正人员一个阶段的矫正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下一阶段的心理矫正做准备。

重视心理档案在心理矫正工作的实际意义。心理矫正档案是通过心理测评、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等方法积累起来的有关被矫正人员个性特点、缺陷、矫正过程及其效果等方面心理资料的系统记载,反映了被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轨迹,对综合分析及预测其未来的行为倾向,具有重要意义。心理矫正档案既可以动态跟踪被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保证心理矫正的效果,也可以为开展日常管理、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等提供参考依据,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因此建立社区被矫正人员的心理档案非常必要。各社区还应加强信息交流,摸索心理矫正的新模式、新办法。建立社区心理矫正网站或交流社区心理矫正工作报告,组织开展心理矫正科学知识讲座,及时国内外心理矫正方面的最新动态及科研成果,交流各自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促进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为一项科学的社区矫正方式,心理矫正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构成特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心理矫正,探索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矫正的有效途径,是我们追求和想要达到的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目标。

[参 考 文 献]

[1]王文琤.监外罪犯心理矫正工作现状与思考[J].犯罪研究,2007

第8篇

《体育科学研究杂志》2014年第三期

1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的尴尬局面

1.1体育社团的选择遗忘社团是各种群众性组织的总称1117。在我国城市中由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各类体育社团成为城市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政府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重要力量。同时,社团的成立需要获得相关行政机关的认可,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活动的场所、经费、政策等支持,因此,社团与政府组织出于各自的取向易于联姻。但是,由于城市体育社团成员除了对身心健康的目标追求一致以外,还有对社交、经济、甚至政治等多重目标的追求,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尴尬身份,城市体育社团往往选择遗忘。

1.2自身参与的消极放弃由于新生代农民属于城市的“边缘人”,尽管他们期待融入城市,希望通过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体现存在的价值,但是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受到多因素的制约,除时间、场地器材、经济等外界因素外,自身的价值观与体育意识薄弱有很大的影响,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体育权利的忽视。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因此,在我国文化权利是一项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见,从法律的层面我们能够找到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支持,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体育权利的把握。正如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强调认知框架(frame)的意义,即人们考虑社会现象时总是会动用已有形成的思维框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体育权利尚未成为他们认知框架中的内容,他们从未履行过自己应该拥有的基本体育权利;其二,体育意识的淡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按道理,文化层次高更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条件和需求,但正是因为文化层次的提高促使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自尊与自卑感矛盾的心态,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回避群体性活动,把自己内心封闭。据李丰祥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男性主要闲暇活动为看电视、上网吧、看电影、KTV、聊天,选择体育活动的只有9.4%;女性主要为逛街或公园、看电视、聊天,选择体育活动的只有3.1%。因此,情感、精神生活的贫乏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也是在现实生活中较少关注的深层问题。

2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的实现途径

2.1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尽管我国在宪法中规定的享受体育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体育法》和《全民健身纲要》等法规中对体育权利的具体实施并没有要求。由此表现为,在体育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地域、城乡、层次等差异,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他们的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农村,生活、工作却在城市而无法享受体育公共服务。目前,对农民工体育实施的相关政策法规几乎处于真空状态。显然,这违背新型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让近1亿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享受体育公共产品,成为闲暇时间的“流窜客”势必影响城市的安定和谐。因此,政府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城镇发展理论,制定农民工体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指导体育工作的开展。

2.2有序实施的城镇体育城镇化建设是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华盛顿大学陈金永教授指出,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改造之中,未来15年,城镇人口将增加近3.2亿。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农村人口流动浪潮造成的,也可以说是由于过去大力限制人口流动遗留下来的后果。缩小新老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提供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保健等,对中国来说将会是一个复杂和持续的挑战。2014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同时,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由此可见,中国的城镇将再次迎来大规模的发展,同时,这种发展是对传统扩张式城市发展理念的颠覆,是对推进中国城市治理和完善城乡二元化体制的新举措。因此,新生代农民体育不失时机的融入城镇发展体系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正确解读。但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特别是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的差异性,有必要对农民工体育建设进行分步推进,“一刀切”式的统一标准和“”式的赶超势必戳伤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建议首先应该农民工体育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其次,国家对城镇进行分级分类指导,作为评价地方政绩的一项指标;再次,针对体育公共资源供给不平的现象国家应进行宏观调控以引导城镇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有序发展,尽可能的避免不公平现象。

2.3网格纳入的社区体育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承担着人们生活、服务、安全、教育、文化等功能,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社区的一员往往被边缘化,社区工作者在提供体育文化服务总是忽视他们,因此,建议社区能够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到社区体育工作的服务对象,让他们感觉到城市的温暖。同时,笔者认为应根据当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尝试网格化管理。所谓城市网格化管理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新生代农民工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将会碰到缺乏技术指导、场地器材不足、运动时间匮乏、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甚至体育锻炼观念淡薄的问题。因此,如图1所示,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征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的相关问题,同时,采集不同社区体育资源现状,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尽可能的实现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的网络资源共享;其次建立网格化的社区体育工作站。社区体育工作站工作人员根据社区体育共享平台了解的信息和在实际体育工作工农民工反映的问题开展体育工作。

2.4差序格局的社团体育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中国人传统的社会网络是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在这样的网络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仿佛扩散开来的一个个圈子,体现出社会关系的亲疏程度。这就是著名的体现中国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序格局理论。其后这种理论被学者发展,提出了“城市版”差序格局理论。“城市版”的差序格局不但注意到“现成的”网络关系,而且还注意到“开发出来”的社会关系;将关系网络视为一种社会资本,而不是去单纯描写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并指出关系中存在着相对稀缺的信息和控制空间,对此进行控制,可以获得自身的利益;同时,考虑到了时间与空间的因素,即城市和乡村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而且社会关系的强弱程度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基于差序格局理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重视体育社团的发展:其一,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实出发,他们在依附原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需要拓展新的社会关系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增强自身在社会关系中的影响力。而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在体育活动中交流情感,获得团队的认同与体现自我价值,是获取社会资源与增加自身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其二,源于地缘、业缘等关系成立的体育社团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快速建立朋友关系,以排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保持身心健康;其三,源于地缘关系形成的体育社团能够把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带到城市,有助于在城市中形成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交相辉映;其四,笔者延伸差序格局理论内涵,把体育资源的供给不平等理解为一种存在的差序格局。就体育社团而言,城里人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而新生代农民工往往遭到排斥。因此,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建立自己的体育社团。基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社团的现状,笔者建议建立外力推动下的他组织形式和新生代农民工自我需求的内力推动下的自组织形式并存的体育社团,以形成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利的保障。

2.5充满人性的单位体育单位体育指为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树立单位形象,促进单位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在单位内、行业内和特定区域内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由此可见,单位体育具多种功能,开展得好会迎来一种职工、单位、社会等多边收益的局面。因此,企事业单位应该积极为员工提供体育服务,甚至购买公共体育产品,创造一种良好的生产环境。新生代农民工如果作为企事业单位中的一员,有权利享受这种服务,譬如企事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相关体育活动,体现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生存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和生产的乐趣,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性互动。甚至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建立单位体育组织机构和权益表达机制,使他们的体育权利能够得到保障。3结束语新型城镇化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的保障带来了契机,但道路任重道远,需从法律法规、城市体育、社区体育、体育社团、单位体育等多方面进行论证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利的保驾护航建立长效机制。

作者:王峰顾静侯广斌单位:湘南学院体育学院

第9篇

关键词:工匠精神;匠心;打磨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13-02

“工匠精神”这四个字出现在了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间,“工匠精神”成了流行热词,与多数热词不一样的是它并非新鲜,倒是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鲁班、黄道婆都是优秀工匠的代表;近代同仁堂倡导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也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但是,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现代工匠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也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话明确概括了匠人精神的第一要素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匠人精神的第二要素是求索。孔子曰:“学如不及。”求知永无止境。这不限制于某一特定范围,而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可以发现那些不断研究、探索,在某一领域独辟蹊径的人。匠人精神的第三要素是坚持。人们常常把那些超越一般境界的人叫做“匠人”。“匠人”之所以超出一般,因为必须经历长期的坚持,经历种种痛苦与挫折。勇敢地直面困难,坚强地战胜苦难,才能达到匠人的境界[1]。

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同样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在兴趣、求索、坚持这些要素之下达到匠人的境界。

著名导演王潮歌是当代导演行业的精英,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导演,从《印象刘三姐》到《又见五台山》《又见国乐》《又见敦煌》,她像一个老匠人一点点打磨自己的作品。

喜欢王潮歌的艺术作品,更喜欢她的自我评定:“我就是一个手艺人!”在她看来,老工匠会悉心打磨别人看不见的抽屉背面,这是老工匠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使用者的尊重,这就是专业精神。天下之作无不在细!电视编导的匠心实质就是专业精神[2]。

从事电视晚会创作十几年,每年历经数十场大型活动与晚会,每一次都是将自己抛下深渊,而后向上攀爬。有人喜欢将编导比喻成“裁缝”,因为编导设计活动必须根据客户要求量体裁衣、专门定制,从来不可复制。的确如此,每一次创作都是将自己掏空挖尽,一次次颠覆,一次次重新出发,过程很是痛苦,但客户满意是“匠人”最大的满足。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电视文艺编导的匠心主要从三方面体现:

一、匠心体现在独到的创意

2007年,丹阳首场为环卫工人举办的晚会对外招标,电视台拿出了情景剧“风雨环卫人”的原创剧本,一锤定音拿下了承办权。2010年,丹阳纪念625世界环境日,以“共建绿色 同享和谐”为主题,导演组设计了一个灵魂性的短片。用丰富的镜头、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丹阳绿满新农村的喜人景象,记者的现场报道感情充沛,语言优美,把镜头对准老百姓,用他们的真切感受表达身边发生的变化,表达他们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满眼绿色,全新生活,幸福写在脸上,该晚会获当年江苏省综艺二等奖;2011年,天工国际30年厂庆,上级媒体闻讯而来,竞争之下,导演组创新思维,拿出了人无我有的方案,用D片、采访等多种样式讲述“天工”,讲述它三十年发展历程,讲述文稿是我们用十几个工作日走进工厂采风、座谈之后搜集了大量鲜活素材,一气呵成创作完成,该晚会获当年江苏省综艺三等奖;2013年,丹阳市云阳街道伸来橄榄枝,要电视台承办第五届社区文化节,首次合作,期许无限,让社区文化节在质量上有一个鲜明的提升,是编导创作的初心。与19个社区主任分组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社区工作的酸甜苦辣,寻找社区里的好人好事。边听边记,边记边问,一个个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发掘出来,真正走近社区主任,感受小巷总理的平凡与伟大。带着这样一份感动,我们激情创作了小品《社区主任的一天》,采制了专题片《缤纷社区 美丽云阳》,社区主任反映,小品写出了他们的心声,看一次哭一次;观众反映说,通过记者的镜头发现我们的身边有着这么多好人,社区真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场走心的晚会让我们再获江苏省综艺二等奖的殊荣。肯帝亚地板声名显赫行销海内外,十五年厂庆是他们首度集中亮相。惯于央视合作的肯帝亚老板起初对我们的能力心存疑虑,在选择省台、市台还是县市级台合作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我们以独有的创意赢得了机会。脚踩大地,仰望星空。我们深入企业,体验生活,拿出可行性方案,紧扣肯帝亚产品与家的联系,编排了以“地板”为道具的开场舞蹈,落幅在肯帝亚“木洋房”这样的构图,构思精巧,妙趣横生。以一线工人忙于生产不能正常休假为内容,创作了细腻感人的音乐剧“家”,感动全场,反响热烈。这些耳目一新的原创节目成为晚会的点睛之笔。我们在承接晚会活动时,力求接地气、贴近性,在此基础力求创意、力求品质。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做一场活动交一个朋友,市场越做越大,关系牢不可破,真正实现两个效益双赢。

二、匠心体现在严谨的文字

创意是文艺的内核,文字是它的外壳。好创意不能通过好文字展现出来,就像好食材遇不到好厨师的好厨艺,也是白搭。对电视编导来说,文字是内力,台本外包,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否定。何况,电视有电视的要求,非行业中人没有创作前期的体验很难贴近,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电视文艺台本不同于书面语言也异于口头语言,分寸拿捏尽在匠心。严谨的文字就像裁缝的针线,针针线线字字句句显功力。电视语言不像报纸文字可以细嚼慢咽、细细玩味,电视语言稍纵即逝,入心与否只在瞬间。电视语言须力戒嗦,不打疙瘩,简洁流畅,精确贴切,注重逻辑,修辞得当。非电视人撰写的台本,往往词藻华丽,殊不知,很多用词因为生僻,主持人不能朗朗上口,观众也费解其意。这并不是说电视语言就可以大白话,它的遣词造句需要最大限度地适合老百姓的口味,通俗易懂,但也要讲究对仗、色彩,讲究声音美,讲究感染力。写台本,最好是写了读,读了改,有没有感染力与冲击力,读了自然知道,而后让主持人拿到台本先通读,如果反馈说血脉偾张,说明可以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说明文字没有到位,还需加工打磨。都说好作文是改出来,同样,好台本也是改出来的。改台本,最好是临睡前、走路时心情放松的状态下,把不满意的文字从脑海调度出来推敲、琢磨,反复斟酌,直到满意。要过观众那一关,先过自己这一关。

2013年,肯帝亚专门请文化界人士创作了一首诗,意在提升厂庆活动的内涵,这显然是庆典晚会中的重头戏。但,两易其稿,老板仍不满意,问题在于没有个性,并非专属,满篇大话空话。创作任务交到电视台,作为活动承办方,别无退路,无形中好比在打擂,质量高下立见分晓。电视台编导不一定是专家,比不上专业的编剧、诗人、作家,但必须是杂家、“万金油”,需要即使命!创作本无捷径,好作品一定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为荣誉而战!首席编导领衔执笔,详尽了解企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材料煮熟悟透,充分吸收,充分酝酿,诗情喷薄而出。连续创作十几小时,终于一稿通过。肯帝亚人拿到“青春肯帝亚”的诗歌文本,都说这才是肯帝亚的作品。

颁奖辞是要求比较高的电视语言。记得2012年教师节晚会需要写颁奖辞,我们首先考虑请教育界刀笔手来写,认为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但结果发现,他们的语言不像颁奖辞更像诗歌,最后还是由我们来完成。笔者认为,诗歌注重意境美,颁奖辞注重辞意美,两者都对韵律有要求,但颁奖辞对文字要求更精短,更讲究节奏,讲究字字含情、层层递进,实可谓字字珠玑。颁奖辞是白描,是简笔画,是用最短的语言勾勒形象、升华精神。颁奖辞时间往往是晚会的小,是最能点燃激情、感动观众的时刻。央视颁奖晚会的颁奖辞是编导学习的范本。编导可以从依葫芦画瓢开始练习,最终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的风格。摸索着,实践着,“我为丹阳市十大三农人物”“庆祝第25个教师节”“首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等颁奖晚会创作的颁奖辞均收到好评,成为晚会创优评奖的制胜法宝。文字体现着编导的匠心,是晚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走心的文字才具感动的力量。电视文艺编导要提升能力,必须不断提高文学素养,锤炼文字能力,笔耕不辍,才能用兵一时、信手拈来。

三、匠心体现在雕琢的细节

一台晚会要完美呈现,创意、文字做足功课外,如果现场细节出问题,还是败笔。编导的责任不是完成创作就了事,应当对最终的效果负责任。几个细节不得忽略,需要在彩排时密切关注。细节之一是主持人的表达。再好的主持人毕竟不是台本的作者,在表达处理上总有与编导原意相出入的地方,需要编导及时纠正。编导在现场需要拿着台本仔细对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彩排过程经常有对台本作调整的时候,特别访谈的现场,往往需要编导在现场对先前的对话设计作调整,力求最大的顺畅。也就是说,编导的创作应该到晚会结束才终止。细节之二是现场采访的预演。现场采访,看起来即兴,但要出彩还是彩排预演为好,因为被采访对象可以有心理准备,提前组织语言,编导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修正,让表达出彩,不冷场、不打断节奏。细节之三是流程衔接。流程无缝衔接,是考量晚会质量的一个标准。制作细致的流程表是前提,现场执行合理调度是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疙瘩,反复演练直到顺畅。尤其要在上下场、道具、灯光音响、LED大屏的配合上即时到位、不留缝隙。

细数这些年的劳动成果,丹阳电视台有十几篇作品获江苏省优秀作品奖,其中省二等奖、中广协会奖四篇,这些成绩开创了丹阳电视文艺的先河。要说经,唯有“工匠精神”,仔细打磨每一件作品,功夫下在每一个细节。不忘匠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通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月4日,省通信公司党组下发了《关于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加快县(市)分公司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通信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和具体实践,**公司充分利用这一外因,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将投资与发展的目光聚焦到广阔的农村市场。

**县下辖10镇8乡,有116个行政村,1332个自然屯,总面积3137.7平方公里,人口68万,其中农村55万。全县支柱产业为农业,没有大规模的成型的企业,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近几年,农村经济不断上升,农民兜里有钱了,对通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还有一部分地区通信设备不到位,而这些地区的农民对通信的需求很高。**县委在十四届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通信建设步伐。**公司决定抓住这个契机,将大部分投资放在农村地区。本着早投资、早发展、早见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了工程建设的步伐,年初到现在,完成投资计划136万元,完成了14项线路工程,交换机扩容2048线,形成放号能力?台,投资50万元,在6个乡镇开通了SITV业务,并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农村用户认知这一新生事物,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在为农民朋友提供丰富的通信手段的同时,也拉动了分公司业务收入的增长。

二、多措并举,业务发展新高不断,业务收入拉动明显。

2006年,是**公司面临严峻形势的一年,分公司业务收入计划为5430万元,增幅为5.48%,虽然不大,但要完成却有一定的困难。如何保证业务收入的增长?只有靠发展——有效发展才能实现。**公司领导班子意识到:2006年市场竞争形势将会更加严峻,无论是巩固存量,还是开发增量都面临着巨大的难度,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异质竞争以及内部的同质分流,对收入有很大的冲击。因此为了实现2006年的工作目标,**公司强化发展观念,抢前抓早,快速发展各种业务,争取早发展,早见效,领导班子做出了一个超常规的决定:第一季度完成年业务发展总量的4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坚持发展不动摇,突出重点,坚持拓展增量与巩固存量相结合,实现骨干业务的持续有效增长。

第一,稳定固定电话存量,减少客户的流失。从成本来讲,留住一个老用户比新增一个用户更经济、更有效。因此,有效控制用户离网率,无论是对降低成本还是对提高收入都具有非常的意义。

**公司现有实装用户94126户,由于历史的原因,有效用户85664台,有效用户率只达到了91%,还有8462台没有产生效益,主要构成有停机保号、欠费3个月以上未拆机以及虚量。这些用户对公司的发展,欠费回收,资源的利用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影响了我分公司的收入,经过调查分析,可启动用户数占无效用户总量的近10%,为了使这部分用户产生效益,该分公司调整营销策略,全面启动零次户。一、二月份共启动零次户800多户,拉动收入近3万元。与此同时,该分公司还加大了欠费收缴力度,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欠费管理办法,当月话费收缴率达到了99.5%。

第二,着力保持了小灵通的贡献率。一是稳定现有用户群,提高用户忠诚度,做好拆机挽留、零次户启动等基础工作;二是推出不同的营销政策和消费套餐,发展中、高端用户;三是科学优化小灵通网络,壮大小灵通有效用户群,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提高小灵通品牌形象,增强小灵通在无线市场的竞争力,对?等地区的小灵通基站进行了优化,四是丰富了营销渠道,以全员营销和专业营销相结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在各渠道间、代销点间形成竞争局面,同时鼓动、支持、帮助渠道引进新机型和适应农村市场的低端机型,以利于开拓农村市场。

第三,大力拓展互联网市场。为实现重点业务的快速发展,该分公司还抢占先机,做强户联网业务。一是发展宽带用户,一、二月份,正值寒假,**公司利用学生放假这一时机,大力宣传推广短期宽带业务,一月份,共办理短期宽带254户,拉动业务收入10万余元。同时,为了使这部分短期宽带继续产生效益,分公司出台了短期宽带变长期的相关政策,保住用户?户。二是SITV业务快速发展。我们坚持“城区和村屯发展并进”的策略,首先向没有有线信号的地区进军,然后逐步推广开来,目前,农村SITV用户已达300多户。

第四、积极开展话务量营销及争夺。分公司大力发展销售IP、IC、200等卡类业务,积极推广家家乐、语音号码本、固话悦铃、短信等增值业务来争夺话务量。一、二月份,增值业务收入占总体收入的?%。ARPU值提高了?个百分点。

三、健全的激励机制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业务发展上,**公司建立了科学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了KPI考核体系,在市场营销上坚持量化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将绩效奖金、业务发展奖向多发展、发展早、质量高的员工倾斜。KPI考核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员工参与市场、走向市场、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大部分员工业余时间都在进行市场营销,下班之后打麻将、喝酒的人少了,谈发展的多了。截止到目前,分公司员工发展业务量占业务发展总量的90%。

四、后台支撑为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核心理念,**公司在投资建设上注重投资回报的原则,合理调配资源,确定投资方向。

在小灵通网络优化上,利用新建基站设备到位前的时机,抓紧了原有基站的优化工作。公司成立了小灵通网络优化中心,对全县的小灵通网络进行地毯式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放号能力?部。在固话网络建设上,做到了抢前抓早,一、二月份共完成投资136.6万元,共放号631户。在互联网建设上,共开通了?个节点,形成放号能力,共放号?户,拉动收入?万元。

五、优质服务促进业务快速发展。

为了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力量,按照优化人员结构、将优秀人才向生产一线转移的原则,**公司进行了社区经理制改革,并对通过竞聘方式走上社区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使社区经理在服务、业务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掌握现实和潜在用户的第一手资料,分公司组织社区全体人员,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客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走访,走访率达80%,建立了客户档案,为公司及时制定各种营销策略提供依据,为开拓市场、稳定客户提供了保障。

第11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表彰先进,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市民政工作回顾

年,全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精心谋划,锐意进取,在新的起点实现了创新发展。一年来,我们确定完成了“112”任务目标(夯实业务工作基础,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搞好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两项工作);倡导落实了“四新”定位(新理念、新形象、新标准、新作为);规划建设了“二园三中心”(革命老区纪念园、老年养生园、优抚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履行民政为民职责,业务工作上了新水平。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扎实做好各项业务工作,民政事业实现了稳步推进。一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2.64万人,农村低保对象7.97万人。两次提高落实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政策,城市低保标准月提高40元,达到190元/月以上,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4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100元,达到900元/年以上,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50元以上。全市下拨、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447万元,救助灾区困难群众8万多人,救助城乡大病患者1731人次,资助9150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763户困难群众建房1612间。全市敬老院改造工程自2005年10月全面启动以来,市、县(区)、乡镇(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列为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民政及相关部门全力抓落实。全市共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院民住房和功能房4619间,维修改造1152间。目前,全市83处敬老院有78处完成建设任务,38处敬老院被省民政厅评为一级敬老院,占全市敬老院的46%,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2.8%。同时,开展了敬老院“管理服务年”活动,管理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涌现出了城区堡集镇“以院为家、乐于奉献”的冯学忠,沾化县富国镇“三十年如一日、视老人为亲人”的李殿荣等一批责任心强、献身敬老事业的敬老院院长。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敬老院基础设施有了质的飞跃,院容院貌大为改观,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文明,敬老院成为不仅是五保老人颐养天年的乐园,而且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二是城乡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已建成城市社区70处,农村社区53处。邹平县、市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区,一批农村社区正在逐步建设中。以“创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为契机,全面提高和改善了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人员待遇和管理服务水平,“有钱、有人、有地方”办事问题得到一定改善,全市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显著。市首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双拥共建水平不断提高。各县区均出台并实施了《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给广大优抚对象提供最大的优惠和便利。按照“三公开一监督”的办法妥善安置了1006名城镇退役士兵,其中通过技能培训,有503人自谋职业。四是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3亿元,保持了平稳发展。开展社会福利“重生行动”、慈善“情暖万家”救助特困群众项目和“朝阳助学”活动,共资助善款227万元,救助城乡特困家庭5666户,帮助340余名高考特困新生顺利入学。向17所敬老院赠送了轮椅,方便了五保老人。五是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市民管办更名为民管局和市社会组织促进会的成立,标志着全市民间组织管理逐步走向规范。执法查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撤销了26家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社团。加强对殡葬行业的管理,全市火化率保持在98%以上。婚姻登记和收养工作规范有序,邹平、惠民、沾化县婚姻登记处被表彰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单位;无棣县、城区婚姻登记处被表彰为全省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创建平安边界各项任务基本落实;以地名信息化服务为重点的地名公共服务走在全省前列。六是抗震救灾工作卓有成效。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成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我们抽调精干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做好接收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工作。全市民政系统共有27名干部先后选派赴北川前线抗震救灾,其中市民政局派出两名副局长和两名科长。全市共接收捐赠款和物资折款1.42亿元,并向灾区全部调拨,创造了我市救灾捐赠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市民政局被省民政厅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七是复退伤残军人稳定工作有了新探索。各县区对复退伤残军人稳定工作进行了大胆有效的积极探索,疏导化解,认真解决复退军人上访问题,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工作路子。各级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辛勤工作,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发现苗头信息,加大稳控力度,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此外,全市民政信息宣传、、计划财务、机关党建、人事教育等工作以及优抚医院、福利院、救助站、烈士陵园等事业单位管理,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二)打造民政事业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突破。针对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服务平台薄弱的现实,我们整合各类民政事业资源,积极谋划打造革命老区纪念园、老年养生园、优抚中心、社会福利中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等“二园三中心”民政事业发展平台。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革命老区纪念园正在进行接管前准备工作。以优抚医院为基础的优抚中心正在规划设计中,由优抚医院承担的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工程已被正式列入国家发改委改扩建项目。老年养生园正在积极论证中。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已于去年8月全面启动,中心内的市儿童福利院主体工程已完成。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各县区积极着手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博兴县、沾化县率先建成了社会福利中心并已投入使用。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局党组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市民政局工作规则》、《市民政局机关工作人员文明办公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工作生活秩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市直民政系统开展了为期66天的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拒腐防变能力。惠民、城、博兴、邹平等县区也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深入扎实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此为契机,做出了“新理念、新形象、新标准、新作为”的民政工作“四新”定位,干部职工认识进一步提高,团结进一步增强,工作进一步提升,思想进一步解放。采取部门评议、征求各级意见、设立监督电话等多种形式搞好行风建设。同时,在市电台“行风热线”时段,开办“民政之声”专题节目,服务群众,接受监督,进一步推动了机关作风建设。市民政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年度“反腐倡廉建设和勤政效能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全市“行风政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文化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过去的一年,全市民政工作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上取得了全面进步。这是全市民政系统上下一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民政局,向支持民政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向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社会服务功能缺失,救助和保障水平较低,自身建设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和攻坚破难的意志等,我们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加以克服,不断提高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水平。

二、年全市民政工作主要任务

年将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岗位减少;农产品价格走低,城乡困难群众增多,给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带来更大压力;二是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影响各级财政税收,县乡政策配套落实面临挑战;三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投资政策,为民生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加快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一个严峻考验和挑战;四是各级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提高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对我们抓好政策落实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广度;五是敏感时期较多,稳定工作压力加大。另外,我们还存在机构编制紧缺、基建工程逐步展开、经费紧缩等方面压力。

在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面前,我们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全市“发展环境优化年”、“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强化机遇意识,继续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在服务大局中谋求全市民政事业新发展。年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继续实施“112”任务目标,全力推进三大建设(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民政系统作风建设),提高认识,提高速度,提升境界,提升标准,做大、做强、做亮民政事业。

(一)夯实业务工作,着力实现“六个提升”

业务工作是我们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要把目标瞄向全省乃至全国,力争单项工作创一流,整体工作上水平。

1、以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为目标,提升社会救助水平。要把完善以城乡低保为主体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首要任务,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完善落实城乡低保制度。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生活水平和物价指数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低保标准,切实提高补助水平。农村低保标准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年。要抓好城乡低保资金的预算和支出,保证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完善低保边缘家庭临时救助制度,全面推行分类施保,对重病重残人员、高龄老人以及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等,重点予以关照。要认真搞好城乡困难居民普查。根据省政府安排部署,从今年月到4月,民政、财政、统计等部门联合对全省城乡困难居民生活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调查的范围是占当地非农业人口6%的城镇困难居民(含城镇低保对象)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600元的农村居民。这次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我市城乡困难居民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我们要高度重视,各县(区)和乡镇(街道)政府要把普查工作当作一项阶段性的重要任务,统一调配工作力量,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探索建立大病救助和困难家庭大学生救助制度。因家庭成员大病而深陷贫困是制约城乡困难家庭走出低保、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加强与卫生、劳动等部门的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大病救助制度,逐步形成资助参保参合、大病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减免相结合的医疗救助模式。为落实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要求,要配合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实施困难家庭大学生救助制度。搞好减灾救灾工作。加强救灾救助物资储备,完善各级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对巨灾、大灾的能力。启动农村低收入居民危房改造工程,提高农村居民住房防灾减灾能力。做好灾民应急救助工作,保证灾民有临时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推行灾民救助卡制度,妥善安排春荒期间的灾民生活。完成敬老院后续工程建设。未完成建设任务的乡镇敬老院今年要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落实五保财政供养资金,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网络,集中供养率稳定在70%以上。要全面加强敬老院管理,按照“选一个好院长,建一支好队伍,定一套好制度,创一个好环境”的要求,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人为本,精细管理,规范运行,达到“舒适、卫生、健康、实用、和谐”的总目标。落实措施,规范施救,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生活救助。

2、以改善和提高特殊群体供养能力为目标,提升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水平。除农村五保对象外,城市“三无人员”和流浪、孤残儿童是我们今后的重点保障工作对象。对此,要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尽快消除“三孤”人员无住房或住危房的现象,以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核定供养标准。继续实施“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和城乡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脏病三项免费手术计划,使更多残疾儿童受益。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以市老年养生园建设为契机,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尽快起步。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国办养老机构为示范、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将养老服务事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新建、改建、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鼓励企业设立慈善专项基金,推动设立村、居慈善互助基金。探索拓宽筹募领域和渠道,抓好经常性捐赠。各县区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慈善组织网络,乡镇(办)全部建立慈善分会,95%以上的村(居)建立慈善工作联络站;各县区全部成立慈善义工管理中心,并开展义务服务活动。继续实施“情暖万家”等五大救助工程,惠及更多困难群众。确保福利彩票发行稳定健康发展。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和各种挑战,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福彩发行的各个环节安全运行,进一步加强公益宣传,继续推进以培训为重点的队伍建设,不断适应彩票发展的新需要,促进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运行,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3、以保障和维护优抚群体合法权益为目标,提升双拥和优抚安置水平。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既是民政业务,又是事关国防、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要积极工作,促进军地科学发展、维护军民切身利益。积极做好创城准备。年省里将部署新一届创建双拥模范城工作,年进行检查验收。要大力实施新一届创城活动“三五三”发展战略,即抓好双拥模范城县、单位、个人三项创建活动,办好科技、文化、法律、支前、服务五项拥军工程,培育军地融合式发展、多元化支前和社会组织拥军三个新亮点。继续推进帮扶部队“小散远”单位和特困官兵家庭解困两项暖军工程,抓好基层双拥机构建设,力争连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完善优抚保障制度。要按照《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的要求,各县区完善保障程序、尽快建立医疗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问题。推行优抚政务公开制度,探索促进优抚政策高效落实、减少优抚对象误解误访的有效途径。加大督导力度,进一步规范抚恤定补发放标准和程序,确保优抚对象待遇全面落实,并按照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特别是要抓好优待金按标准及时兑现,为连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奠定良好基础。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休干部管理。按照市委要求,从今年起,退役士兵安置实行考试录用。要在强化行政调控力度,科学制定安置计划,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努力拓宽安置渠道,大力推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要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士兵就业、择业、创业能力,确保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60%。进一步完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职能,形成国家保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的服务管理模式。

4、以丰富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为目标,提升社区和基层政权建设水平。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平台,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要顺应城乡统筹发展趋势,切实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指导规范城市社区建设。参照和谐社区标准,制定全市城市社区建设标准。探索建立社区工作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奖励等一整套运行机制和社区志愿者招募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大力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协调各级财政部门兑现经费落实政策。理顺社区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将权利下放到社区,将经费划拨到社区,使责权利有效统一。加大督导力度,消除社区空白县,实现全市平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宣传,各县区尽快成立领导机构,出台指导性意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合力。全国实验县、区要发挥推动带头作用,总结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经验,推进空白县社区建设。年全市农村社区数量达到200个,覆盖率力争达到50%。这一任务已经分解到各县区,各县区要按照任务分解表的要求,在10月份前完成,年底检查验收。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结合“难点村”、“重点村”治理整顿,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民主议政日”活动为载体,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真正成为日常性事务。同时,对全市村务公开目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修改目录内容。

5、以加强和改善执法监管能力为目标,提升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社会组织、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政部门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热情服务,让群众满意。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完善社会组织执法体制,建立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执法监察,对严重违犯国家法律规定的社会组织和行为从严查处,对非法组织坚决依法打击和取缔。规范社会组织收费行为,完善社会组织工作报告、信息披露、财产管理等制度,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推动政会脱钩分离,集中整治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建立社会组织突发敏感性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妥善应对各种应急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婚丧事务规范化管理。切实解决个别县区卡晚婚年龄、乱收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墓,巩固殡葬改革成果,火化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清明节文明祭扫安全保障,进一步规范殡葬市场秩序。规范收养登记程序和行为,提高收养登记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孤残儿童和收养人合法权益。搞好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根据我省“逐步撤销所有县城驻地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整体目标,力争全市所有县城驻地镇完成撤镇设立办事处工作,加快城市化进程。创建平安边界工作已列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山东建设检查考核体系,要按照考核标准,努力在责任落实,经费落实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要积极将界线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创建平安边界任务的全面落实。拓展地名公共服务,认真执行国家地名新标准,完成城市地名规划任务,推进乡村设标,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地名更名工作的研究和管理。

6、以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提升复退伤残军人稳定工作水平。复退伤残军人稳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县区民政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确保这项工作有效高速运行。要开动脑筋,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程序化的维护稳定工作方案、预警方案、应急预案;建立建设一支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队伍。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央、省、市的有关政策精神,切实体现党和政府对复退伤残军人的关怀。要从实际出发,带着感情做工作,通过低保等救助途径,关心和爱护广大复退伤残军人的生活,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进省、进京上访零登记。

(二)突破发展瓶颈,着力推进“三大建设”

当前民政事业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包括思想观念陈旧、基层基础薄弱、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工作手段方式落后、人员能力素质较低以及保障资金经费不足、机构编制不适应、工作组织协调乏力、争取领导力度不够等。出现这些问题,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条件的制约;有的是多年来始终没能解决的,也有的是随着形势变化出现的新问题。要实现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必须突破发展瓶颈,畅通工作渠道。当前,突出的是要解决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失、民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不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等问题。

一是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民生工作平台。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根据省厅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重点做好“二园三中心”建设。革命老区纪念园要加快完成纪念园绿化美化、展厅布置,确保清明节开展祭扫活动,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以老年公寓为主体的老年养生园要完成选址、立项、规划设计,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优抚中心要搞好规划论证,结合国家发改委项目,搞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工程,搞好优抚网络平台和光荣院建设。当前,要做好土地手续完备的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康复疗养服务功能,在地域分布上实现市一级全覆盖,满足重点优抚对象的保障需求。市儿童福利院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搞好规划设计,争取开工建设;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惠民、邹平、开发区等县区目前正在建设或规划社会福利中心,其他县区也要抓住全省实施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计划这一机遇,争取3至5年完成全市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任务。乡镇光荣院建设,以依托敬老院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全市完成2处光荣院的规划建设,孤寡优抚对象入院率争取达到75%,基本实现“能进则进,愿进全进”的目标。

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根据我市实际,要坚持“长远规划、相对集中、科学设计、因地制宜、逐年投入、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遵循“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建设资金,统筹调度工作力量”的基本方法。要千方百计争取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了争取上级民政下拨经费,还要争取财政拨款、社保公益金、慈善捐助资金、发改委项目资金,以及通过市场运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今后几年,全省福利彩票公益金将重点投向民政基础设施,市、县区也要加大资金配套力度,积极协调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同时要争取将民政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力争经过系统上下三五年的共同努力,使全市民政基础设施面貌大为改观,功能不断完善,布局趋于合理,保障切实增强。

二是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为民服务、为民解困工作水平。机构设置缺失、工作人员紧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是全市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民政系统工作人员提拔较慢,一批年轻有为的同志得不到应有锻炼和重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和推动。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设立相应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努力克服争取领导力度不够的问题。能够争取领导是能力、水平、本事的体现,是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要千方百计做好。要及时汇报、广泛宣传、积极沟通,通过多种方式赢得领导支持,有了领导支持,工作就会畅通顺利。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思想境界的高度、理论认识的深度和政治信念的坚定程度。能否培养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匹配、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民政干部队伍,与干部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手段等有着直接关系;与干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关系;与创新发展民政工作、实现民政事业新跨越有着直接关系。一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树立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导向,配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使办事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执行力更强。二要以改善知识结构为支撑,以提高能参善谋本领为重点,培养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水平。特别要在更新思想观念,实现创新发展上见成效。三要完善干部监督激励机制,强化思想作风监督、工作言行监督、财务管理监督,彻底改变纪律松弛、作风懈怠、目光短浅、私欲膨胀甚至以身试法的现象。当前,要抓好“三问”,即找准问题、落实问责、实行问政。就是要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强化和弥补;要落实《市行政问责办法(试行)》,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要以政绩论英雄,讲评成绩,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兑现奖惩。

三是推进民政系统作风建设,锻造民政工作新风尚。作风建设是树立民政形象的重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更是保障民政事业发展,保护民政干部政治生命的大堤,必须常抓不懈。要以反腐倡廉教育和行风建设为核心,重点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的放矢,抓住不放。要叫响“既要廉政,又要勤政;既要干净,又要干事”的口号,着力增强“八种意识”,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在全系统锻造新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