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14:5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场馆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站在海边放眼眺望,主题馆宛如海中的岛屿。从另一侧看,主题馆犹如一条浮在水面的巨鲸,静静地遥望着海的远方。让人不由地联想到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和海岸”。海洋这一概念从两个方面来演绎,一是通过表皮来表现海洋的无限,另一个是用沉入的透视来表现海洋的深邃。同时其柔曲而有力的外形,就像一条新的海岸线,创造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场馆建筑模式。
主题馆动力多媒体外表皮是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的, 鲸鱼腮状的外观和连续不断的非线性表皮是由玻璃钢百叶组成的,当开启或闭合玻璃钢百叶时,除了在功能上可以控制前厅和演示区域的光线明暗度之外,还可以创造出鲜活的动态表皮,并能呈现特殊的视觉效果;日落之后,从玻璃钢百叶中透出的若隐若现的LED灯光,好似鲸鱼的鱼鳍在不停地摆动。
主入口设在海洋广场上,广场的一部分则被建筑物覆盖,形成了多个有遮板的室外等候区域,可以让参观者直接欣赏到海面的风景,并为游客创造了休憩的场所。
主题馆的外形仿生设计是场馆外形创新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在对自然界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场馆外形设计的突破与创新。把场馆外观形式、功能和结构进行有机融合,实现超越模仿达到深一层次的创造目标。它不但可以形成独特的造型,而且往往
也能够发挥新结构体系的作用并创造出非凡的艺术感染力。一个场馆外形设计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优秀的场馆外形设计应具有更强的视觉吸引力,只有这样观众才会对该场馆产生兴趣,从而进入馆内参观。如何在众多的场馆中脱颖而出以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关键在于设计中有无区别于其它场馆
外形的个性化设计。而个性化设计的实现手段应该与国家文化、民族风格、地域特色相结合,通过一切视觉符号对外传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追求特异效果。这里,场馆外形仿生设计为我们寻求个性化的场馆外观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与设计思想。
无独有偶,遐想万千,令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如今世博园区早已没有了那时的热闹和繁华,个别场馆经过改造后依旧继续迎来送往,有一部分场馆则被拆除。重拾世博会场馆的记忆,沿着韩国丽水世博会主题馆外形的仿生设计思路,解读中国上海世博会部分场馆背后的优秀设计师们的创意和理念。
阿联酋馆外壳的设计灵感,来自阿联酋雄伟的自然景观――沙丘。整个阿联酋馆由三座高达20米,连绵交织、大小不同的“沙丘”组成。环绕一周,发现正是从沙丘那不断变化的形态中汲取灵感。逼真的外形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都能够清晰地识辨出沙丘的特征。微风吹来,仿佛感觉到了沙在流动。建筑表面玫瑰金色的不锈钢板材呈现出一种富于变幻的色彩,从不同角度,展现不同色泽,由此模仿流动沙丘的美感。
澳门馆外形为玉兔宫灯,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古时的兔子形灯笼,兔子是和谐相容的象征,机灵通达的化身。兔子的头部是一个气球可以任意上升或下降。
台湾馆看似在透明球体外加了个玻璃罩,其实它的设计理念源于“孔明灯”。孔明灯又称之为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按照台湾民间传统习俗,凡遇重要节庆活动都会通过放孔明灯来祈求平安、幸福、和平。
以色列馆由两座互相拥抱的流线型建筑组成,像握紧的双手,述说着中以两国的历史渊源,诠释着二战期间的上海犹太文化。又好似一枚海中的贝壳,象征着以色列的科技与创新,因此它也被亲昵地称为“海贝壳”。
新加坡馆如同一个半开状态的音乐盒,外立面由“五线谱”般的线条构成。还未入馆,就已聆听到来自馆内的悦耳音乐,循声看去,原来却是一栋建筑在“演奏”。与屋顶花园的特色花卉景观相呼应,形成完美的协奏曲。衬映出新加坡馆的主题“城市交响曲”。
整个罗马尼亚馆就是一个被青山绿水与草坪树木拥抱的巨大“青苹果”。设计灵感来源于罗马尼亚最受欢迎的水果――“苹果”,它由一整个“苹果”和一块“苹果切片”组成。从外观上看,整个建筑就像一个被咬过一口的“青苹果”。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海洋公园场馆 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城市中的体育馆、游乐场 、主题公园得到兴建,更多的人将其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得这些场馆中的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通过对保护环境、改造生态的知识、能力或物质手段的运用,来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创新和对生态知识的应用。我们将以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为切入点,通过对其场馆建筑设计和资源利用的分析,来探寻海洋公园场馆绿色技术的应用之道。
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价值
绿色技术的本质是探寻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重点在于强调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尤其是当前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日益加剧,“人定胜天”的思想已经得不到支持。人与环境是种互动关系,唯有对当前的技术进行模式转换,从现代的高科技技术过度到绿色技术,才能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的进程。
绿色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总是在具体的区域内进行,例如体育馆、游乐场 、主题公园,不仅区域内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改善,也使相邻区域的环境得到了改,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如果所有区域都开发、应用绿色技术,那么,困扰人类几百年的环境问题就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富饶的自然环境。
二、武汉海洋极地世界的绿色技术探索
(一)武汉海洋极地世界基本情况概述
武汉海洋极地世界主要包括展示区和工作区:
1、热带馆:恒温热带鱼类,内部展示区全部为玻璃构造,设有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
维生系统是生命维护系统的简称,运用现代的水族科技模仿自然环境为养殖生物创造了人工的水环境。一个维生系统的正常运行需具备五个系统:机械过滤系统、蛋白分离系统、杀菌系统、加温控制系统、生化过滤系统。
通过对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的使用,使海洋馆内的海水在系统的内部形成循环,大大的提高了海水的利用效率。
2、极地馆(含室外表演区):室外表演区为海象海狮,极地馆类为企鹅馆,北极熊,北极狼等极地动物。整个场馆的设计根据内部游览流线进行,增加了游览和观光的趣味性;顶部局部设大大小小采光顶,节能采光,馆内展示区全部设双层亚克力玻璃,根据温差计算设置不同厚度空气层,室外表演区既避免阳光直射,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3、主表演馆(含互动馆):造型为亲近自然概念——大鲸鱼带条小鲸鱼亲子游憩,大鲸鱼造型内部为朱表演馆,设伪虎鲸、白鲸、海豚等生物表演场所,设计观演人数1700,整个表演馆采用壳体建筑结构,金属屋面保温结合了声学设计,同时在地下室设置了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小鲸鱼造型内部为互动馆,游客可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配备专业装备,下水与海豚游戏。
(二)从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的绿色设计谈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原则
场馆建筑设计的绿色技术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则:
节约能源原则
节约能源原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绿色场馆的基础。节约能源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的顺应自然界中的风向,根据当地的气候因地制宜的进行场馆的平面设计和总体布局。从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以及其他相关公园场所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场馆中的采光、空调系统都尽可能将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发挥到最大值,亚克力玻璃、玻璃采光顶等都大大增加了场馆的采光面积及趣味性,使场馆的光照基于自然光线的采集,因此减少了场馆内照明设备的使用,凸显了能源利用的绿色特性。
节约资源原则
节约资源原则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要考虑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理,尽量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同时要尽可能使资源可再生使用,尤其是对水、废纸、木料的再次使用。在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中,水的使用是最多的,在场馆内使用海水循环设备维生系统,能够将海水进行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对水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
回归自然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建筑本身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建筑内部应使用对人们、动植物不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室内空气清新、自然、湿度适当,使其中的游览者产生舒适的感觉。武汉极地海洋世界的最大特点就是游览人员与海洋环境的结合、人与动物世界的结合。在游览的过程中,人们打破了原有的生物之间的隔阂,不断地产生互动,极地馆室外表演区及主表演馆附属的互动馆都凸显的亲近自然概念,让游客可以直接与海洋生物交流,做游戏,进一步的拉近了人类与各种生物的距离,让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绿色、舒适感觉。
三、结语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技术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对于海洋公园场馆建筑设计来说,绿色技术也是创新建筑设计的必经之路,唯有将人融入到大自然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人类营造更加舒适、健康的休闲、游览场所。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还需要全体建筑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以推动我国的建筑、场馆向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森. 海洋公园场馆包装的视觉表现[J]. 美术教育研究,2012,05:104-106.
[2]杜文更.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许剑峰,黄珂. 绿色工业·绿色思想·绿色技术——论可持续发展的电信建筑设计[J]. 工业建筑,2002,08:15-17.
开发商:深圳招商蛇口工业区,双年展办公室
建筑设计:深圳市坊城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陈泽涛、Pedro Riveira、Milena Zaklanovich
实施阶段:陈泽涛、潘雨墨、方建军、卢志伟、梁杰
建筑施工图: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深圳市灯光方程式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浮法玻璃厂具有辉煌的历史,作为深圳乃至全国最早的一个玻璃生产工厂,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位于城市边缘的工厂跟不上工艺的更新而惨遭淘汰。2013双年展的介入有机会让这栋废弃的厂房变成价值工厂“Value Factory”,让原先处于背景的工厂重新焕发价值进入人们的视野是策展人Ole Bouman的理念。
在第一次考察完现场后,我们被那种神秘、雄伟的工业遗迹所震撼,这种朴素的工业建筑体系原本具有的工艺美学、空间尺度及序列都非常独特,我们决心要将这种独特而神秘的体验加强,将这种空间最本真原始的体验呈现给到访者。
设计策略以“最少的触碰”为指引,对厂房进行最少的改造,概念上我们将原先在这个厂房内生产玻璃的工艺流程疏理转换为观众的参观流线,将原先玻璃在熔窑内燃烧、冷却、切割成成品的过程转换成为以“火”为概念的宣言大厅、以“水”为灵魂的展览大厅、以“人”为核心的合作伙伴区。
宣言大厅赞美了原来这个房间的使用功能,在这里生成玻璃的各种成分进行了燃烧和融合。
火的概念通过LED红色灯光制作双年展的宣言来象征房间内的温度,地上铺满的木炭来代表能源的原料、黑暗的空间、炙热的氛围,呈现出几乎是让参观者感觉到不舒服的震撼效果。展览大厅是原先玻璃生产最重要的场地,我们最大化保留了现场的元素及纹理,场地中间下沉,内有壮观的柱阵场景,并以“水”为主题结合水池镜面反射和高差形成不间断的水瀑声,试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内省的氛围。在人行的主要参观路径上,一条具有崭新金属光泽的扶手栏杆结合顶部的LED灯光引导游人参观整个建筑流线。厂房现状的一层采光窗户被20块巨大的展板遮挡,隔绝外部的干扰,让人能够安静地享受这些工业遗迹的味道,而底层被拔除的格栅取代上层的窗户为底层水面和柱阵带来微妙的光影效果。
残疾人最早的运动会始于1848年英国伦敦郊外的斯托克・曼德维尔城的一个医院里。在医学专家特维西・古度曼博士的倡议下,由斯托克・曼德维尔和加德纳・霍姆两队下肢瘫痪的残疾人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体育比赛。据史料记载,当时参加比赛的是16名坐在轮椅上的运动员(其中有2名女运动员)进行的射箭比赛。这场比赛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曼德维尔城也因这次比赛被人们视为世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源地。一年之后,英国5个城市的残疾人代表队又在这里举行了比赛。
1952年开始,英国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残疾人运动会,这项残疾人体育比赛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现在由国际轮椅运动联合会每年举行的斯托克・曼德维尔世界轮椅运动会。
1960年,首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来自23个国家的4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运动会。1964年在日本东京,1 968年以色列雷曼脱盖城,1972年在联邦德国海特贝尔格都举行了世界残疾人运动会。1976年国际残疾人体育联合会决定,把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与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合开,正式把197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残疾人运动会命名为第1届国际伤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伴随着四年一次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残疾人体育联合会也在主办国举办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国际残疾人奥运会与健全人国际奥运会同步发展。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One Dream)既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又是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主题口号。口号与“超越、融合、共享”的残疾人奥运会宣传理念相辅相成,鲜明表达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主题。
残奥会比赛项目的规定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同意为了便于操作,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应在运动会召开四年前确定。残奥会比赛项目应反映出运动员的最大容量,夏季残奥会应不多于22个大项目,冬季残奥会应不多于8个大项目。
残奥会比赛项目安排应在不迟于比赛开始前三年完成。在夏季残奥会中所设的子项目应不多于450项,除非国际奥委会、残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另有协议(2000年悉尼残奥会共设550个子项)。冬季残奥会不多于15个子项,除非国际奥委会、残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另有协议。在决定残奥会具体比赛项目时,应对每个项目的残疾分级作进一步的审议。
比赛项目应反映出残奥会是一项最高等级的竞技性体育比赛。为此,国际残奥委会应制定残奥会每项比赛的最低参赛人数和最低要求(例如全球性和世界水平)。
1,运动员、随队官员和辅助人员
应确定运动员。随队官员和“非竞赛的竞赛参与者”(例如领跑员、地滚球助手和自行车领骑员)的最大人数以便做出项目场地规划,残奥村规划并安排运动员、随队官员的后勤服务。(见表2)为此,双方同意随队官员的比例(代表团组团比例)应重新审定。
为了方便奥运会组委会进行规划,生活中必须使用轮椅的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在非竞赛的场合需使用轮椅)的人数夏季残奥会不得超过1800名。冬季残奥会不得超过400名。
2,技术官员
应制定一个总体战略来明确宣布每项运动中技术官员的人数,选择和任命。除非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另有约定,夏季残奥会技术官员的总人数应为800名(包括300名国际技术官员和500名国家技术官员,根据主办国家的比赛经验而定。悉尼残奥会的技术官员实际人数超过900名)。
3,新闻人员
双方同意公众和媒体对残奥会日益增长的兴趣将会导致采访未来残奥会的新闻注册人员的增长。组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在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也意识到对新闻人员发放的注册卡的数量应在夏季残奥会限制在不超过2000张,冬季残奥会不超过800张,
国际残奥委会将进一步研究现行的残奥会新闻注册分配办法。注册卡将优先发放给专业新闻人员。
4,残奥村
残奥村应与奥运村相同,为残奥会运动员、随队官员、人员和技术官员提供食宿。食宿和相关服务应由奥运会组委会无偿提供。技术官员的居住区应与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居住区分离。如在残奥村中为媒体提供食宿,应向使用者收费,而且居住区应与其他类别分离。
①残奥村的容量在残奥会期间,可供轮椅使用的卫生间的数量应为1:3,尽管各类房间可能略有区别。夏季残奥会可供轮椅使用的床位不得少于1800张,冬季残奥会不得少于400张,还要提供额外的5%到7%的机动床位。这些数字仅作为指南。在得知每个残奥村的具体情况后。残奥委会可作进一步修改。
②残奥村的开放时间
夏季残奥村的开放时间应从开幕式前10天至闭幕式后3天,共22天。冬季残奥村的开放时间从开幕式前10天至闭幕式后3天,共20天。
第13届残奥会项目与规模
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共设20个大项,并依据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分级,将产生出471枚金牌。其中18项比赛在北京举行,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比赛场馆将全部使用奥运会比赛场馆,其中北京18个项目使用16个奥运会场馆,奥运村在残疾人奥运会期间将为残疾人奥运会运动员使用。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将第一次向各参赛代表团配额内的人员提供免费国际旅费,并且依照惯例,提供免费食宿,并免收报名费。这一承诺受到了国际残奥委会以及各国和地区残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参加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的代表团有望达到历史最高,约有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2500多名教练员、官员参加这届运动会。届时还将接待约4000名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技术人员。
第29届奥运会2008年8月24日闭幕至残疾人奥运会9月6日开幕之间有12天的转换期。在转换期内,组委会必须完成人力资源、临时设施、物流。技术。媒体运行等各项转换工作。由于奥运会闭幕后运动员有3天的时间陆续离开,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前全部运动员代表又要提前抵达开始分级和适应性训练面对12天转换期中如此大的工作量,目前北京奥组委相关部正在就此问题提前进行详细的计划。
第13后残奥会会徽
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会徽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之”字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在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会徽的色彩还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残奥会场馆的无障碍设施
残奥会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和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如下:
目前,当我们在举办一些文艺演出活动、体育竞赛、运动会开闭幕式、群众集会等大型活动时,想到的首要场所就是体育场馆。因为体育场馆的体积大,可以容纳很多人。但是如何让体育场馆这么多人清晰的听到主席台的讲话,这也是一大难题。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设计出了扩声系统。简单的说,扩声系统就是将讲话者的声音实时放大的系统,它由扩声设备和声场组成。对于扩声设备,我们在很多性能指标方面已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成就,譬如,失真度、噪声级、频率响应等等。试想,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扩声系统合理的组装使用就可以达到扩声系统清晰度高的目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体育场馆实施扩声工程还是有难度的,它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没有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或者是在技术方面处理不当,就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就体育场馆扩声系统及其设计思想和在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扬声器的布局作一简单介绍。
1.体育场馆扩声系统
1.1体育场馆对扩声系统的基本要求
体育场馆对于扩声系统有三点最基本的要求:第一,大多体育竞赛和一些群众集会都在体育馆中进行,基于这些活动人流量大且有噪音的特点,扩声系统必须具备极高的听音清晰度,否则坐在体育馆观众席上的观众就无法听清楚竞赛解说员的讲解和最后的比赛结果;第二,现如今,在体育场馆观众席上的观众大部分是为了某位明星或者是球星而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的呐喊声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呐喊助威。但是在这个热烈的气氛中,产生了极大的背景噪声并且是没有规律的。所以,在体育场馆的扩声系统设计中要注意这点;第三,大型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和大型文艺演出也可能在体育馆中举办,此时体育馆中的扩声系统应配以高质量的“流动系统”与原有的“固定”安装系统联合使用,这样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扩声效果,而且节约成本,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设计。
1.2体育场馆扩声系统的设计思想
体育场馆的设计都大同小异,中央一般为比赛场地,四周为观众席。由于观众席布置在四周和体育场馆在建筑方面的一些结构原因,扩声系统无法提供对观众听音清晰度的声波反射和折射装置,即体育场馆的体型结构对于扩声效果而言没有一点帮助,也无法做到声像一致。不过,我们可以像剧场设计一套标准的扩声系统在体育场馆中备用,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譬如,对于一些大型的文艺演出,它们举办的次数少,这就使得扩声系统搁置太久,造成使用次数少的情况,造成了经济上的不划算。而对于经常举办的体育赛事等活动,扩声系统可能无法派上用场,反而有碍于体育竞赛和一些群众集会的顺利进行。鉴于以上问题,应设计一套既可以满足体育比赛又可以满足一些举办次数少的大型文艺活动的常备的固定安装扩声系统。在设计方面,要考虑到听音清晰度和传声增益,从而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举办单位如果想节约成本,可以在进行大型文艺演出时租用一套流动演出系统,演出结束后将其拆除即可。
2.扬声器的布局
2.1两种布局方式
增强听音清晰度和解决传声增益问题是体育场馆扩声系统的设计核心,而影响两者的原因主要是体育场馆混响时间长短和扬声器箱的投射距离。由于使用场地的不同,扬声器的布局方式分为两种,即集中式布局和分散式布局。集中式布局适用于一些大型文艺演出的场合,因为这种布局的扬声器靠近自然声源,声像效果较好。而分散式布局则适用于一些混响时间长的体育场馆,这种布局使得扩声系统具备直达声比例大、声场较均匀、听音清晰度高的优点。
2.2体育场馆扬声器的布置
考虑到一般体育场馆的容积比较大且混响时间较长,在扩声系统设计思想方面应采用分散式布局来布置扬声器。对于采用分散式布局布置扬声器,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扬声器箱的吊挂点最好选欲投射区域中心点上方位置;第二,某些体育场馆的观众席排数较多,这时就要增加扬声器来覆盖,但是在投射较低和较高两类观众席时,投射的距离可能不同。所以在做扩声系统的设计时,应控制不同层的声压级;第三,为防止出现声重叠现象,每一个区域中的任何一个听音点距相邻区域供声扬声器与距本区域供声扬声器的距离差不应超过17m。
3.结束语
体育场馆的扩声工程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要想做好扩声工程,必须设计好扩声系统,对于声压级和声场等指标要适当调整,达到标准的要求。相信在完善扩声系统且实施扩声工程后,未来的体育场馆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作者单位:陕西省广播电视研究所)
1大型赛事后场馆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自1896年雅典奥运会以来,已经举办了27届夏季奥运会。从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开始,历届主办城市都把举办奥运会作为促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把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更新融入奥运场馆的建设。以通过举办奥运会来全面改善主办城市的环境和功能,更好地带动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2]。
1.1场馆建设缺乏周密的前期论证和规划,对实际需要和赛后利用考虑不足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其他大型体育赛事,其场馆设施只有在进行比赛的那段时间里才会满负荷运行。比赛结束后的短时期内一般不会再承办同等规模的体育赛事,这样大量的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就处于闲置状态,整体使用率低下,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新建了耗资2.3亿欧元的超级棒球场和容纳1.5万人的跆拳道馆,但是希腊人并不喜欢棒球,对跆拳道也不甚了解。这些场馆在赛前设计时并未考虑当地居民的偏好和需求,使得赛后场馆无人问津。政府还在尼凯亚建造了举重中心,但由于地处偏远,又未通公路,场馆不得不闲置。雅典奥运会期间,在希腊北部的沃罗斯,建造了一座能容纳2.2万人的足球场,但这里的居民却只有8.5万,平常,球队比赛时只能吸引不到2000名观众[3]。此外在雅典奥运会开始前,政府重点关注的是场馆工期延误的问题,并未为赛后场馆的利用制定合理而周详的计划,导致赛后场馆利用不理想[4]。再如悉尼,由于总人口相对较少,国内现有居民无法全面消费所有奥运场馆,使得大量场馆闲置,进而使得场馆经营管理困难[5]。因此,在建设比赛场馆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场馆所在地的人口及其偏好,同时为赛后场馆的利用制定相应规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给举办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1.2盲目追求场馆建设规模,投资额度超标大多数城市在举办比赛前都力争成为同等赛事中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届,盲目追求体育场馆的高规格。但是大多数体育场馆主要是为当时的竞技比赛服务,功能相对单一,如果超标准、超规格的建设就会影响赛后对场馆的经营管理[6]。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超过了国际奥委会规定的2012年奥运会的场馆规格。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则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奥运会。由于盲目追求场馆的大规模,使得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出现场馆的建设支出超标、工程持续时间较长等严重问题。另外,很多国家和城市在举办类似奥运会的大型体育赛事后由于场馆管理模式滞后,管理水平存在缺陷,进而导致赛后场馆运营的长期亏损。
2国外体育场馆结构多元化的内涵传统上,国外的许多体育场馆也是由政府所有和管理,但随着场馆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的出现,专业的体育企业和私人则更多的进入到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从体育场馆投融资的角度看,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般由政府投资建设体育场馆。但随着美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加上其自有的发达资本市场,美国政府赋予私营机构一定的特许经营权,让私人资本逐渐进入到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融资及运营中去。政府不再担任主要的出资方,而是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资料显示,美国从1950年到1995年,主要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的来源结构,完全来自政府的占53%,剩下的47%则采用私营机构融资及公私联营的方式。到现在,私人资本及公私联营的方式逐渐发展为美国体育场馆的主要投融资方式[7]。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体育场馆的管理也将走“私营化”模式。美国过去20多年的实践就可以证明。如TheWestPalmBeachAuditorium原是美国政府经营的体育场馆,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在进行私营化管理后的第一年,财政赤字就减少531878美元。此外,由政府以外的私营机构进行体育场馆的融资及经营管理,当赛后体育场馆出现运营管理危机时,就可以选择更加专业的管理团队,引入专业的体育经营管理公司,这样不近能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向顾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实现大型赛事后体育场馆的持续有效利用。这样也能间接地减少或消除经营赤字,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可以看出,发达国外大型体育场馆已经向产权结构多元化、经营管理企业化方向转变,这也是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努力方向[7]。
3实现赛后场馆持续利用的策略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比赛和训练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场馆建设的数量、选址、内部设施配备能否满足赛后公众体育健身的需求和其他各种对场馆利用的可能。大型体育场馆也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关键因素,建设合理的体育场馆对带动整个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大型体育场馆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在讨论其持续有效利用问题时,我们必须因时、因地致异,不同类型的场馆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不仅与场馆经营者、经营管理方式、服务方式有关,也和消费者的体育消费理念有关,因此,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1)场馆选址问题。大型体育场馆的选址应当符合合理分散、相对集中的原则,要与城市现有交通路线相辅相成,并且尽量靠近居民区。场馆的选址还要结合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和各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2)重视体育场馆的功能设计。场馆设施不仅要满足赛时之用,还应重视平时的充分利用。功能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场馆效益的高低和场馆生命力的强弱。在进行场馆设计时应当树立整体设计观念,将体育场馆的设计建造和赛后利用结合起来。还要让场馆未来的运营者参与前期的设计、建设工作,为赛后管理积累经验,还能有效地降低政府风险,提高大型场馆的运营水平和经营效益。采用弹性设计,这样有利于赛后体育场馆设施的改造和再利用,以解决体育设施的确定性和社会需求的可变性之间的矛盾,提高场馆的适应能力。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尽量少建新场馆,多采用临时场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将场馆分为永久性与临时性两类。临时性场馆,赛后可以拆除而改为其他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并且尽量控制永久性体育场馆的建设规模。多功能的设计,可为场馆的赛后利用和市场运作创造良好条件。
4实现赛后场馆持续利用的措施赛后场馆设施的利用问题是历届大型赛事的关注焦点,也是检验赛事是否成功举办的标准之一。以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状况为例进行分析,对今后奥运会的举办和其他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更好地实现大型赛事后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利用。
(1)实现体育场馆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根据国外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看,大型体育赛事后应当积极实施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应当扩宽赛前场馆建设的投资渠道。改变以政府为主的投资结构,鼓励民营资本、外商资本以合资、参股等方式投资体育场馆[8]。1998年法国世界杯主场法兰西体育场的总事业费中的53%就来自民间资金。改变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结构,也有利于实现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
(3)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改革。例如1994年,上海虹口体育场率先实行改革,标志着中国体育场馆经营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始。实现了以政府为主,社会化筹资为辅的投资结构后,还应实现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发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充分发挥经营者的自主性,这样还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并逐步实现“以场养场,以馆养馆”的目的。走市场化之路、走经营之路已经成为业内共识[9]。(4)充分利用赛后场馆资源,开展职业联赛。经验表明,将体育职业联赛融入大型体育赛事后场馆的整体经营战略,是场馆赛后成功运营的基本规律。由政府主要出资建设体育场馆,赛后,以较低的价格将场馆出租给职业体育俱乐部。俱乐部运营一定时期后,将经营权再交还政府。这样不仅俱乐部有了良好的活动场所,政府也可以在较短时期内收回场馆的建设资金。赛后将场馆租给职业体育俱乐部使用还可以实现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降低了政府经营可能产生的风险,也降低了巨额的维护费用支出给政府带来的沉重负担。成功的例子如表1所示。
(5)赛后场馆多申请举办大型赛事,并积极开发非体育空间。赛后承接的各类活动和赛事数量的有限,也是悉尼奥运会场馆赛后经营状况不佳的一个原因,因此,赛后场馆还应积极申办各类体育赛事,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现有功能。同时还应积极开发非体育空间。大型体育场馆可在赛后将休闲、购物、娱乐等同时包括进去,形成复合式的多功能布局。并且还应该在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效果及质量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附加利益,以创造体育场馆的经营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10]。日本1988年修建的东京巨馆,是职业棒球队巨人队的主场,也是美职业棒球联赛的主场,日本最大的演唱会举办地。它还在场馆周边设置大量的餐饮小卖、休息厅、大型游乐场、健康中心等,充分考虑赛后的休闲、娱乐、健身等使用功能和对外经营需要,提高利用率,使之不仅用于比赛、训练,而且能向广大群众开放。
(6)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实现专业化运营。大型体育赛事后场馆运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懂体育、懂经营管理的,能够实施专业化运营的人才。为使赛后场馆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还应培育场馆管理的专业人才,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还可引入专业的体育经营管理公司,他们有着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丰富经验,能够对现有场馆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定位,开发满足公众需求的体育项目,实现市场化运作,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减轻政府的负担。
【关键词】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1前言
智能化系统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日常的锻炼和练习以及体育场馆的经营受到智能化系统的直接影响,体育场馆的智能化系统关系到体育场馆的成败。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种高科技新技术得到应用,体育场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的难度一般会比较大,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处理的事务也比较繁杂。所以综合经验教训,结合体育场馆建设的特点,探讨出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保证在体育场馆建设后能够成功使用智能化系统,同时也为国际先进的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方式接轨做好了准备。
2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特点
智能建筑将信息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融合起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智能建筑是将建筑作为平台,将建筑设备、网络通信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功能的最优化处理,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核心为电子技术,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有多个子系统,分别是环境监控、通信广播等系统。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使用的专业比较广,工程比较复杂,具有现代工程控制和信息化工程的特点。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一般要经过系统规划、深化设计、施工、验收、培训和运行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中,前一阶段的输出是后一阶段的输入,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检验,每个阶段的目标都是不同的,每个阶段建设的方法和成果都是独立的。但是这五个阶段都要服从整体体育场馆建设的大目标,需要众多单位和专业的参与,复杂性比较高。智能化系统参与的新技术比较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需要解决传统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又要对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的技术和产品进行了解。在工程的实施阶段,不但要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还要安装、调试和集成众多的设备。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由多个独立完整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和设备还不能够简单的堆叠在一起,要进行整体的优化和调整。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中,参与的单位众多,这些单位和工程都有密切的关系,单位之间也需要进行紧密的配合。相对于普通的建筑工程,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其系统设计也需要满足训练、比赛和经营的要求,还要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标准。
3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3.1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
我国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在几十年来经历了从单项子系统承包到智能化工程总承包的发展过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管理方式逐渐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相接轨,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必然向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单项子系统承包模式中,建设单位需要落实施工前的有关前期工作,明确计划、进度表、协调各种关系直到竣工验收。设计单位主要负责总体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单项系统承包方主要进行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深化设计系统,设备供货等。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等相关方需要和建设单位紧密配合。不同的单项系统承包方需要直接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建设单位和承包方之间的管理和配合关系复杂,工作量非常大,这种模式适合规模小、系统少、没有集成要求的工程。
3.2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
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是根据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签订的合同,根据业主的时间要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计划的制定、各种关系的协调等工作,并对工程进行试运行和竣工验收,提供给业主相关资料。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前期工作,组织规划设计,协调各种关系。设计单位主要负责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初步设计系统,初步进行相关文件的编制。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为总承包合同关系,工程监理公司代表业主进行工程的监督。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点是管理简单,总承包公司全面负责工程的实施,减少了大量的工作。能够实行总承包模式的公司一般实力比较强,可以参与到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为系统集成创造有利条件,适用于大规模、综合通用型,对系统有较高集成要求的项目中。
3.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管理。有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承包两种模式。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要编制可行性报告,分析可行性,进行项目策划。在规划设计阶段进行设计管理,在工程实施阶段提供采购管理等服务。项目管理承包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完成项目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之外还可以进行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
4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系统规划阶段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不够重视智能化系统,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只停留在传统的弱电系统上,提出的建设目标和实际不符,或者根本提不出明确的智能化目标,没有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规划。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招标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4.2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设计工作比较复杂,而设计单位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将实质性设计交给系统集成商来完成,而系统集成商由于建设程序的原因介入系统建设比较晚,在时间上就已经落后了,还有由于系统规划欠缺会导致系统集成商无法全面了解需求,实际应用和设计目标相脱节。
4.3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业主、总包方和监理方很难对日益发展的智能化工程做好管理工作,可能会出现管理不力、管理方法不当、缺乏系统管理经验等情况。
4.4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能化工程的验收还没有形成自身的一套体系和标准,大部分都是按照传统的电气工程项目标准来执行,但是这是不够的,对于智能化工程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系统性能和功能的验收。
5完善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措施
5.1体育场馆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体育场馆智能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多。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应该首先明确智能化工程的技术领域,明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将各个领域都综合起来,建立完整的工程管理体系。
5.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工程的管理。由于我国智能化工程建设的时间不长,可以先引进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最后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
5.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发展
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能够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智能化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新兴技术比较多,相关的高科技技术产业也有很多参与。这些产业和技术和智能化工程相互促进发展,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建设能够拉动这些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能反作用于智能化工程,促进智能化工程更好地发展。这些技术和产业都能够提升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6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也不断进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升对智能化系统建设的认识,明确智能化工程的建设目标,使用符合实际的管理方式,这样能够提高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质量。本文对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智能化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更好地促进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宁.智能化建设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优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9):498~499.
[2]包强,刘健,于璘璘.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83.
[3]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14):83~84.
高校体育场馆照明光源及灯具研究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专业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而体育场馆的照明系统作为体育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往往处于建设的后期,安装和调试的时间也相对较晚,因此在设计和施工环节中充分考虑光源、灯具的选择和照明系统供电的设计尤为重要。
·高校体育场馆照明光源
金属卤化物由于具有光效高、寿命长、光源显色指数高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金属卤化物作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照明光源,其具有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体育场所使用的金属卤化物光源大部分为钠灯;
(2)功率一般在1000W~2000W左右;
(3)灯光照射空间大,距离远,具备高光视效能,光视效能普遍达到约80~100lm/w;
(4)显色性高,普遍选择色温5000K~6000K之间,能够满足高清晰彩色电视(HDTV)对室外照明的要求;
(5)光源寿命较长,使用寿命在8000小时以上;
·高校体育场馆照明灯具研究
现代体育场馆的灯具普遍多采用投灯光灯具的结构,由于体育场馆空间的相对开放性,高校体育场馆照明灯具普遍具有以下特点。(如表1)
高校体育场馆照明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在分析高校体育场馆的基础上,下面从高校体育场馆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两个方面展开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研究。
·高校体育场馆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
(1)供电结构过于集中,供电系统可靠性差
由于目前高校体育场馆采用集中供电方案,每路灯具的电源由一个集中式驱动电源供电,各个灯具串联供电,每盏灯具带一个独立的逆变器,当驱动电源故障时,整条灯带全部熄灭,造成体育场馆局部地区照度非常低。
(2)灯具过于集中,照度不均匀
高校体育场馆普遍采用投灯形式的金属钠灯,色彩比较单调,亮度高,在越靠近灯具的地方亮度越高,造成局部地区出现过高的亮度而刺眼,容易产生眩光,引起视觉的不适和对物体的可见度。
·高校体育场馆照明方案改进
(1)分散式供电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为解决高校现有体育场馆供电可靠性差的特点,提出体育场馆的分散式供电结构。以光带布置式灯具布置方案为例来进行说明。分散式供电结构是通过将体育场馆的多条光带在供电结构上的并联供电,当某一个灯具故障时,剩余的灯具将继续点亮,通过在驱动电源内部设置电源电压检测回路来避免灯具寿命的缩短。分散式供电结构详细方案见图3。
(2)为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照度
为解决高校体育照度不均匀的问题,满足体育场馆的娱乐、竞赛、训练和维护的多功能需求,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用途和不同体育项目的要求,策划和设计对于的照明场景,将训练区、观众区、比赛区的照度按照有利于运动员训练、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和观众观赛的舒适度原则,根据不同标准进行设计,提高照明质量。
结束语
关键词: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综合利用
一、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现状
1.建设标准较高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和锻炼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彰显高校的人文氛围和建筑特色,高校体育场馆从设计到建设,其理念和标准都较高,其中不乏地标性和具有极强视觉冲击的大规模场馆。除此之外,在长春的高校体育场馆中,其设计容纳量和运作标准也都高于普通市政建设。长春高校群中,设计2万座以上的体育场达35座,5000座以上的体育馆12座,具备良好设施的各类体育综合训练馆50余座,这些体育场馆的建设标准,都居于目前国家规范标准的前列。
2.数量规模较大
就目前发展而言,长春市近百所高等院校大部分拥有独立的体育馆和体育场,根据2011年进行的全国高校体育资源普查,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均值为1.31个/校,而30余所省部级重点院校体育场馆均拥有量更是达到了3.4个/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长春市庞大的高等院校群体,形成了一个拥有近300个各类体育场馆的巨大体育场馆综合体,规模较大。
3.涵盖范围较全
出于教学和高校高质量学术氛围打造等目的,许多院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涵盖范围较广,从规模较大的体育场、体育馆,到专业的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再到体操、拳击、游泳等各类综合性体育场馆,均有涉及,这些场馆对于体育训练和教学等活动有极大的丰富完善作用。
二、推动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1.加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综合利用
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是大势所趋,将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性体育硬件资源的释放,缓解群众健身、锻炼和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通过合理的收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和维护资金的来源。长春市在2003年便率先启动了40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这一发展模式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2.加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优化发展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涵盖面广,这一方面为长春市高校群体和社会需求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储备,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长春市各大高校许多体育场馆长期空闲,利用率极低。我们以体育馆为例,许多高校体育馆规模较大,但是主馆区却长期空闲,实际上可以对其加以改造和优化,将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以及各类综合性场馆全部融入,通过购置可快速移动定位的各种体育设备,对体育馆进行动态的改造和利用,使得其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且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在这一方面,长春市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建设有诸多探索,这对于优化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加强场馆利用,控制建设和维护成本而言,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加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协调
对于整个长春地区的高校体育场馆而言,目前还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另外,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分布也并不平衡,重点院校的场馆资源十分充裕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置,而许多民办院校、专科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却又十分不足。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可以参考香港和台湾的模式,建立长春市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对高校群的体育场馆资源进行宏观协调管理。例如,对于长春市的各项大小体育活动,可以采取租用、借用等多种形式灵活使用充沛的高校资源,而对于体育场馆资源不足的院校,又可以通过统一协调采取多校共建共享的模式,既促进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协调发展,也从本质上提升了其场馆的使用率。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一类特殊且资源充沛的体育硬件资源,对于高校群自身的教学使用和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的完善与丰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长春市为代表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可以得到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为了保证奥运会主办成功,规避“后奥运现象”,在探索2008年奥运场馆的建设与投融资的新模式上,北京市政府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政府少投资、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相对较高的投资效率,为规避后奥运现象的后奥运经营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贯彻“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摒弃体育场馆以往那种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财政补贴亏损的旧模式,实行金融创新。对于由北京市负责的新建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项目,北京市政府在保证必要投资的基础上,采用项目法人招标的方式进行建设,由中标的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通过运用特许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地控制了政府投入,相应减轻了政府的投资负担和项目的运营风险。其中,国家体育场即“鸟巢”项目采用PPP融资模式,即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该项目是唯一由政府出资的项目,政府预计投资15.6亿元,占总投资的52%。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则全部采取BOT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的模式。
上述PPP模式与BOT融资模式,都是以政府或所属机构对中标方从事项目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又可称之为特许经营的融资模式。它们灵活组合的好处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对项目发起人――政府来说,实现了较少的股本投入甚至100%的融资。北京市新建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社会资金;“政府主导”的作用主要通过法人招标的组织、引导、协调和监督,参与项目布局和方案设计的审批,以及特许权的授予等方面体现。
第二,PPP模式与BOT融资模式是一种将特许经营与融资整合在一起的模式。从融资角度来讲,这种融资方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从特许经营角度来讲,BOT是政府行政许可。这种融资方式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其中的“特许权”在发挥作用,政府通过运用特许经营模式和政府企业合作模式,把本来属于自己专有的权利许可授予民间资本或者外资使用,吸引企业投资建设,从而使政府通过利用投资企业的资金解决了政府的融资问题。特许经营是规范奥运场馆经营权利、义务的基础。
第三,以往人们对融资的理解是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资金的使用权甚至是所有权,然而透过BOT,我们发现融资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资金的短缺与不足。通过BOT,尽管政府既没取得资金的使用权,也没拥有其所有权,但是,却筹集了项目的所需资金,并且也不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第四,特许经营期内,由投资企业承担风险。在政府少承担或不承担运营风险的同时,以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中标企业的积极性,促使其相对高效的市场化运作,从而有利于解决运营低效率的问题,获得相对高效的投资效果,增强了项目的盈利预期。
总之,北京市政府在探索社会公益设施――奥运场馆的投融资新模式上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在解决了市场化融资的同时,也为奥运场馆后奥运的良性运营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北京体育消费市场的总体分析
规避“后奥运现象”,实施北京奥运场馆融资、建设与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必须建立在对北京体育消费市场总体分析的基础上。
目前,在北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体育健身的需求与全社会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同步增长。人们“花钱买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对上海、武汉、北京、广州、成都五个城市的消费调查发现,北京平均每个人一年用于体育健身的消费达到888元,在五个城市中名列第一。数字显示:199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3537.6元,用于娱乐、健身、文化教育消费的支出312.7元;2005年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5309元,而用于娱乐、健身、文化教育消费的支出已达到690.0元。调查显示: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比例约占41.4%,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乎。据粗略统计,若以每户年均体育消费200元为基数,全市的体育消费总额将达7亿元2。可见,家庭体育消费应是21世纪中国北京体育市场着重培养的买方市场。
目前,适应消费者体育健身的需求,各种适合人们健身的场所纷纷顺势兴建,而且,原有的一些大型专业性体育场馆在接待专业运动员比赛的同时,也逐渐转型为提供面向社区开放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以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自身的社会价值。
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北京市体育场馆的总数上升得很快,其中各种训练房的数量增长是很大的,体育健身房类的设施很受人们欢迎。近几年,体育健身消费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全市的足球场、网球场、室内台球馆、滑冰馆、滑雪场、羽毛球馆等适合群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场馆生意兴隆,参与者众多。
但是,据了解2005年在全市各类体育场馆中,只有68.1%的场馆向社会全部开放,有21.3%的场馆部分开放,有10.6%的场馆尚未开放。据访谈调查,有51%的居民认为缺少场地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
通过上述对北京体育场馆、设施供求的粗略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未来的体育健身消费市场巨大,因此,奥运场馆的后奥运经营是有很大潜力的。
开发未来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潜力与奥运场馆的后奥运经营
开发未来的体育健身消费市场,使潜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让奥运场馆的后奥运经营风光永在,是不容乐观的事情,必须根据市场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节俭办奥运会:在保证奥运举办成功的前提下,“节俭办奥运”,这是北京市政府一开始就提出的原则。这是因为:第一,奥运场馆的投资数额越大,后续经营的维护运行费用、折旧费用、贷款利息的压力越大,从而收回投资的经营压力、价格压力就越大。第二,老百姓虽然平均收入水平提高,但是,随着住房、医疗、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高档体育场馆、设施的消费能力还是有限的。
本着“节俭办奥运”的原则,相关部门曾对国家体育场项目做了多项调整与修改,节省了资金,并对未来降低能耗将有很大的改善。今后,“节俭”仍应该是我们在场馆建设后期和奥运举办的过程中继续坚持的重要原则,以便为后奥运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合考虑场馆的营运定位,研究开发市场:为了节俭办奥运,主要的奥运场馆都应当从法人招标、项目布局组合、方案设计等方面做充分的赛后利用考虑。但从目前的评估中来看,做得还不够。由于业主许多都是房地产开发和建筑领域的企业。因此,奥运场馆的业主多是从房地产开发、商业配套的角度考虑奥运场馆的运营,相对于从奥运场馆设置本身考虑赛后利用的不是很多。在这方面韩国首尔体育馆设计、建造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比赛中,首尔体育馆被用作主赛场和开幕式、闭幕式的场地。由于首尔体育馆建造昂贵,回收资金和维护都是大难题。为此,设计者事先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有效地扩展了赛后利用的空间。由于功能齐全,首尔体育馆每月可为首尔市政府赚100万美元。
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后期必须从充分利用整个资源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场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设计、改造以及场馆资源的调整和再分配,研究开发市场,采取一些补救手段。市场开发要从现阶段开始着手,包括今后的经营方向、品种、类型,要打破传统的体育设施经营模式,同时要根据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业务方向。
以奥运为契机,对大型体育场馆周边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解决大型奥运场馆的后奥运经营问题,应该针对如何以场址的公众使用与享受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管理。形成稳定的客户群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以奥运为契机,对大型体育场馆周边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为了充分考虑场馆赛后的利用问题,方便广大市民就近到场馆健身锻炼,北京奥运会场馆在建设规划别注意了兼顾集中与分散的原则,为大型体育场馆周边的合理规划布局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奥运会场馆主要集中在北京城市的北部和西部,共分为4个区域,包括1个中心区和3个分区。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3个分区分别是大学区、西部社区、北部风景旅游区。在北京奥运场馆的4大区域中,奥运中心区作为场馆和设施最集中的区域,奥运会后将成为一个集展览、体育、休闲、商业等活动于一体的大型高品质区域;大学区的场馆都坐落于各大高校校园内,赛后主要用于教学、训练、比赛等;五棵松体育中心则坐落在西部社区,填补了北京西部缺少大型体育设施的空白;由于水上、马术项目是旅游者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顺义水上中心和乡村赛马场坐落在北部风景旅游区,为其奥运会后成为更有特色的旅游场所增强了实力和吸引力。
今后,还应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大型奥运场馆周边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整合以及交通、房地产开发、餐饮、商业、酒店等进一步合理规划、综合利用,以实现奥运场馆的联动开发,提高其服务功能和商业价值,为奥运场馆赛后的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同时,为满足人们体育健身的需求、更好地利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创造更加经济、便利的出行条件,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
根据场馆特点,采取集团化经营管理等适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目前,综合性体育场馆的经营大多采用内部承包责任制办法,造成了各场馆、项目相对独立经营的局面,不利于合理配置场馆资源,难以形成带动效应;不利于消费者的系统消费。采用场馆集团化经营,可以合理地配置场馆资源,有效避免单独经营、单独消费所带来的不便;还可以充分有效利用场馆优势,带动相关业务的发展;也适合使用通卡、通票,便于改进管理,使场馆经营逐渐向大众体育健身的会员制过渡。
采用场馆集团化经营,还可借鉴国外经验,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经纪)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体育经理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和办法。由于管理公司在人员培训、资源配备、场馆设施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具有先进的管理办法,还能提高场馆的管理水平,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年限。尤其是,引入体育经理公司及管理公司,可充分发挥资产所有者对资源、项目的监督作用,形成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的一整条科学经营管理流水线。
摘 要 为客观地认识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找到投融资模式与场馆赛后运营管理的契合点,实现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与开发,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及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主要包括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在总结现有投融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管理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以及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运营模式 上海市 大型体育场馆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上海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体育功能的多元开发,上海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大型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建设不但使得上海体育场馆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也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科研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相当数量的场馆项目设施达到国际水平,但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远未达到国际水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开发利用、运营管理、高额维护费用的解决、场馆使用率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有馆难用”等一系列问题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二、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基本情况
(一)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总体情况
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所拥有的各类体育场馆有2700余个,总面积432万m2,现有大型体育场馆80余个,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体育场地总数达14425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1平方米[1]。
(二)目前上海市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目前,上海可承办国际性赛事的特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上海体育场(座位数60000个)、上海体育馆(座位数12000个)、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座位数18000个,在建),可承办全国性赛事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有松江大学园体育馆(座位数8000个)、闵行上海交大体育馆(座位数7500个)和浦东源深体育馆(座位数6000个)。
三、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分析
目前,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前期投资建设资金几乎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如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补贴、体育彩票公益金等,其中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为了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笔者对上海市六个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以及在赛事之后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
上海作为近代体育的发祥地,政府财政拨款一直以来是上海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政府财政拨款占了绝大比例。政府全额投资模式不仅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必然导致场馆赛后运营出现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管办分离等矛盾,结果是每建成一项社会事业项目,政府财政压力就越来越大。体育场馆这类大型设施为国家投资建设,属于完全的国有资产,由政府部门完全自主经营合法合理,但是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财政负担,这种体育场馆靠政府拨款维持的局面函需改革。
(二)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
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投资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半官方的商业融资模式,主要是依靠中央及地方各个政府部门的直属单位提供雄厚的资金以保证项目场馆的建设。这种模式虽然采取了市场化融资模式,由市场主体参与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但上海市政府以及具有上海市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在各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部分仍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
(三)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
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与企业及其他私营部门对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的创新,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该模式以上海虹口足球场为代表,即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合作各方可以得到比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同时在参与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有效实现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的融合,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体育场馆的后期运营水平,充分发挥其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引发的赛后运营现实问题
赛后运营是每一个体育场馆都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纵观上海各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盈利成难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场馆普遍面临着投资成本回收周期长和运营成本高昂等问题。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与赛后运营是密切相关的。融资模式虽然不一一对应于运用模式,但两者之间确实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与场馆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有不可割裂的联系。首先,完全政府财政拨款模式:商业性与公益性如何取得平衡;其次,政府背景国资企业投资模式:赛场功能单一、经营范围狭窄,巨大压力中行进;再次,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赛后运营成本过高,专业运营团队与人才缺乏,冗员过多。
五、关于投融资模式选择及赛后运营的五点建议
客观地评价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选择,规避其对赛后运营的不利影响和对于未来上海其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实现投融资模式与赛后运营的无缝对接
政府应当适度地给予业主单位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性的约束机制[2],使运营单位能在短时期内尽快地收回成本并实现利润。反之,如果按照目前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或者具有政府背景的国资企业投资模式以及上海不成熟的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将直接影响社会资金或民间资本参与公益性体育场馆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需要对目前大型体育场馆进行市场化的深入探索,实现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
上海大部分新建体育场馆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是可行的,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投资运作体制。基于此,上海市政府更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地控制政府投入,实现场馆经营内容的多元化和运营模式的多元化。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其面积较大,数以万计的看台使其拥有大面积的看台下空间和大量的附属空间及各种功能用房需要开发与利用。这部分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不同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因受到空间形态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开发利用一般以餐饮、酒吧、住宿、商业、健身等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为主,这部分空间的开发利用既可以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余裕空间的使用率,又可以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利用起到一定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三)加强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
大力开发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通过大型体育场馆的广告权开发获得与同类竞争实体相比更多元化的受众,冠名权开发,极大贴补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开支,冠名权转让挖掘潜力,提升场馆运营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大型体育场馆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四)合理配置场馆专业管理人才
有关教育机构应积极鼓励建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专业,上海市政府应当在有条件的高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开设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或场馆市场开发方向的研究生专业,为上海市提供中高级大型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才。在体育场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培养掌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国际体育产业运作规则与规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
(五)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设计阶段予以考虑
随着人们对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问题认识的深入,逐步意识到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问题不是赛后才予以考虑的,而应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予以考虑,通过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将赛后运营方案与思路融入规划设计,以便于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运营。
六、结论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服务理论等理论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典型分析与归纳,并对上海市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及赛后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年鉴[M].2012.
[2] 杜长亮,吴广亮,谢云.关于体育产业发展与政府行为界入问题的思辨[J].首都体育学院.2009.21(1):32-34.
[3] 王子朴,梁蓓,陈元欣.梳理与借鉴: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425-433.
[4] 李国庆.F1中国大奖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
[5] 王子朴,梁金辉,杨小燕.北京新建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创新与赛后运营探讨[J].体育科学.2012.32(3):7-8.
关键词 新科技;新材料;科普展馆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38-03
1 科普展馆中材料应用的概述
1.1 材料表现的基础
材料表现是指利用材料本身的属性,在科普展馆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加入实际的工艺与技术,二者相结合产生出材料所客观具有的特性。从实际情况来说,材料是设计师进行创作的物质基础,也是科普场馆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必要物质条件。相关设计人员如果需要对自己的理念和意图进行阐释就要深入地了解相关材料,对这种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加以利用来实现心中的理想形象。实际上材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材料不同的加工与组合方式将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1.2 材料的属性
一般来说,材料的属性主要包括:物理属性、化学属性、视觉属性和生态属性等。在这其中,材料物理属性主要是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光学、声学、及热工学等性能;材料的化学属性是指材料组成的稳定性;材料的视觉属性是指由材料的特性和加工方式所形成的外观特征。在实际情况中,各种材料的视觉效果各不相同,而根据这种情况不同的材料将会体现出不同的视觉特点。
1.3 材料的视觉特征
材料的视觉要素是指材料的色彩、形状、肌理、透明、莹润等各方面参考。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的视觉要素是材料外在的特征之一。事实上任何一种材料都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特征进行描绘。各种材料在对自己的表达过程中可以借助不同的表达形式满足设计师的各种需要,科技新材料也不例外,在视觉特征方面传统材料相比并没有绝对性的优势,只能根据设计师的需要发挥材料的装饰性。
1.4 科技新材料的心理体验
人们在进入科普场馆中,对对科普场馆所采用的材料将会出现自己的反应和判断,而这种反应和判断就是人们对当前环境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材料具有其特定的材质美,而这种美的感觉大多数来自科普场馆所使用的材料与人类的亲近程度。的确,科技新材料确实不被人们所熟知,缺乏亲近感会造成人们对这种材料不由得出现距离与隔阂。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科普展馆的参观者本身的文化和个人经验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愿意走入科普场馆说明他们对新科技新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而在他们中间由于陌生感我造成的隔阂相对较弱,这也导致了他们在接触科技新材料的过程中产生的抵触情绪更低。借由他们带动其他人,进而实现科技新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
推广。
2 科技新材料在科普展馆中的意义
2.1 材料发展的需要
科普展馆的设计和材料的使用是不可分割的,即使再完美的设计也需要实际的材料将设计变为现实。科技新材料不仅实现了设计师对原有功能的设计和期望,同时也由于自身的新特点在某些方面超出了设计师所预期的效果,从整体的建筑性能和艺术审美双重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提高的设计需要科技含量更高的材料来实现,科技新材料的技术水平和设计师在科普场馆方面不断的提升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作用。
2.2 推动设计的创新
每一种科技新材料的出现都会有这种材料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对这种优势进行利用或者进行合理的加工将会使材料达到最优效果;同时将不同的科技新材料相互配合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的表现形式,在科普展馆设计的表现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科技新材料在各方面的表现能力上都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科技新材料被设计师在科普场馆的设计方面提供了客观基础,任设计师自由驰骋。
3 科技新材料在科普展馆中的应用效果
3.1 凸显主题性
科普展馆不同于一般的展览馆和博物馆,他们在科技成果展示的同时也不是无刻不在宣传着科技的使用和进步为人们带来的优势和方便。设计师们会通过馆内的各种物品向前来参观的人群极力宣传科普展馆的主题和精神,同时也应该从客观的角度上体现出这种绿色、环保、节约、低碳的风格与思想。这就要求科普展馆对科技新材料大力使用。这些科技新材料在性能方面早已经证明了自己,同时在各个方面的性价比上也用于传统材料。在科普展馆内从正面的主题宣传上,通过媒体以及具体的展览介绍来表达当前的主题,同时从客观上,也从科技展馆的方方面面来体现科普展馆想要表达的开拓性的主题。
3.2 符合临时性
一些科普展馆只待一定时间段内在特定的地域进行展览,时间一过就会进行拆除。因此这种科普展馆呈现出了临时性的特点。而在这种临时性的交往在拆除的时候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垃圾、也为了避免由于在建设时花费过多而短时间拆除带来极大的浪费,可以实现部分材料的回收利用,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材料的选择上,在材料的具体应用方面进行周密的设计与思考,在材料的使用方面尽量选择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而在材料的具体应用上也应该减少材料的损坏,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环保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3 体现先锋性
科普展馆本身就是对各个领域各个国家所出现的先进的科技水平进行技术和理念的宣传阐释。在不同的科普场馆内各种科技成果借由各种各样的展示方式进入到人们的眼中。这种将各种新技术新观念传播给人们的场所就具备了先锋性,这些科普场馆经常会想一些新的串联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在这些科技展馆中一方面具备着这样的精神与素质,他们敢于尝试一些科技新材料,通过这种方式体现自己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责任对新的科技新材料进行大胆的尝试,借助他们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对科技新材料进行分析和了解,这也提到了科技新材料在现实的应用中所要求的试验作用。
4 科技新材料与展馆设计的关系
4.1 材料是展馆设计的物质基础
材料是实现设计师对整个场馆总体涉及的物质基础。不论是怎样的设计,一旦离开了合适的材料,都无法将原有的设计思路真实的展现出来。材料对科普展馆所具有的形态、色彩、机理以及其他心理效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决定了科技展馆所具有的空间结构。在场馆的展示过程中,人们接触到的各种物体分别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而根据物体作用的不同也需要搭配使用的材料。在实际的科技展馆建设过程中,每一项设计都需要把真实的材料考虑进去,由此可见科技场馆和材料之间关系十分紧密。
在这其中对科技新材料的使用既是对艺术的彰显,又是科技发展与创造的体现。设计者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和相关作用进行合理选择,利用科技新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的品质和特点将材料在设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是科技新材料真正的在实际的建筑应用中不断突出其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
4.2 材料的发展促进展馆设计的发展
在科普场馆的发展史上,新材料的应用往往都会带来科普场馆在设计方面出现巨大的发展。在早期,人类对玻璃和铁的运用水平逐渐提高,这便导致了早期的博物馆诞生。在1851年,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将玻璃和铁同时运用,二者的优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水晶宫的外墙和整体完全是由玻璃构建而成的,整个展览馆完全透明,一种新的建筑方式和美学表达通过水晶宫的轻柔、光泽、透明以及其他特点完全展示出来。这种设计轰动了当时的科普场馆设计领域,在此之后各大城市建设科普场馆都受到启发,他们在各自的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的玻璃材料。
5 科技新材料在科普展馆中应用影响
5.1 影响未来设计的发展
科技新材料的使用很可能对今后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新材料也可以促使科普展馆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工程施工的工艺进行不断的革新。在今天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多新材料得到开发与推广,而不同,科技新材料使用和推广为科普展馆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多选择性空间。这些新材料特点的不断突出是科技进步的表现,而在科普场馆中合理地应用这些新材料也能体现出科技展馆所独有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例如意大利都灵博物馆在建设中使用了一种名为透明混凝土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通过普通的混凝土与透明的纤维玻璃根据一定比例调和而成,具体比例不同材料的透明度也不相同。在都灵博物馆最新扩建的场馆之内,有近一半的墙面都使用了这种透明混凝土材料,同时在场馆内部再配上不同强度不同颜色的灯光,既可以节约室内的光照能源也可以使场馆内部体现出更多的色彩性和艺术气息。这种透明混凝土材质的使用不仅仅是对减少能源消耗起到作用,更影响了都灵博物馆在整个设计未来方向的发展。
5.2 推动材料性能的改进
在我们的心中,科技新材料由于其科技含量较高所以在性能上必然会强于传统材料,但是在情感表达方面却无法表现的十分透彻,让人有一种冷漠感和无法亲近的感觉。和科技新材料相比,传统材料让人有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可以更好的被人接受。所以科技新材料在发展过程中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对传统材料的改进与革新方面。
在瑞典的米高展览馆,在建筑施工时大量使用了木梁和木柱,纵横交错的木材将展览馆总体支撑,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但是在实际上,这些木头并不是普通的木材,而是加工过的经过处理的废料。这些布料经过改良以后由特殊的胶粘合而成,中级材料经过烘干以后再通过木材的强度进行分类。由于这种生产方法较为方便,所以对尺寸和形状要求较为特殊的材料也可以进行定向加工。这种胶合木的运用已经在多个发达国家进行推广,不仅是各种场馆,甚至在各种住宅中也大量应用了胶合木。
6 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新料的应用
6.1 空间设计
在科普场馆中,独特的空间设计可以使展馆因为现代化的空间设计更加贴近观众,也更符合当今科技时展的要求。例如使用科技新材料将科普展馆内部建设成为高低落差较大的展厅,这样一来对参观者的感官刺激更强,巨大的差距的对参观者期到了带动作用。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庞贝尔曼科技馆中,设计人员利用超薄有机玻璃建立了一个露天的展示台,这种展示台让人觉得有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而在这种展示台中对飞行器的展示也更有气氛,这种悬空的空间设计使得科技馆更具有逼真性,也更加受到参观者的喜爱。
6.2 展示设计
在科普展馆的展示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科技新材料颠覆一般的展示方式,使得展示效果更加出众。例如在上海科技馆,游客在观赏过众多的生物标本以后进入生物万象展厅内,而在这一展厅中,利用科技新材料所制作的大型生态鱼缸让人眼前一亮,在鱼缸中游曳着各种活体鱼群,这种标本与活体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利用玻璃与纤材料的结合在所展示的标本旁边设置了同标本完全相同的科技新材料所制作的模具,而在模具上有加设了保护漆,参观者可以直接触摸模具,更加直观的感受。
6.3 环境设计
根据科普展馆所具有的特点,环境对氛围的渲染要求较低,相对艺术博物馆并不需要浓重的环境气氛进行衬托,但是这不表示环境设计在科普展馆设计过程中将会被忽略。在当今的科普展馆设计中,既要对展馆内各个展厅进行独具特色的环境设计,又要将整体科普展馆所具有的整体风格、整体环境相统一。例如在莫斯科工业技术博物馆,博物馆的整体展示思路是按照工业发展的时间顺序,而展馆内各个展厅的环境设计直接呼应了不同时代的特色。在墙壁以及颜色的使用部分地区使用了吸光饰面材料,这种材料本身对光线有吸收作用,而在展示品附近却没有使用且使用强光,这种环境设置使得展厅内的氛围更有代入感。在不同展厅的过渡区使用暗色灯光和吸光饰面材料也代表着时代的变迁。
7 以英国南安普顿科技馆为例
在英国的南安普顿有着著名的南安普顿科技馆。在2010年场馆扩建的时候,设计师想要找到一种材料来表达新潮造型的轻盈、柔美以及光学美。不仅如此还需要为内部展厅提供更多的自然光线,同时在夜间达到照明效果。经过各种挑选,最终决定了对亚克力材料的使用。具体来说,亚克力材料具有许多优点。
1)这种材料相对容易得到,价格相对较低,同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容易固定,不易变形。
2)亚克力材料具有极强的导光性,而这一特点也在实际的使用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白天,首先,像光线一样将阳光倒入科技馆内部,而在夜晚的时候,亚克力材料将附近的LED灯光线大幅扩大,使得整个场馆被完全照亮,达到了超乎想像的效果。
事实上,亚克力材料,只是一种音译的叫法,一般我们称它叫经过特殊处理的有机玻璃。在从前的应用领域一般以颗粒、板材的形式作用。带上文我们已经提过,亚克力材料具有极强的透气性,被业内人士称为塑料水晶。同时这种材料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不论是风吹日晒还是极强的光照也很难对其性能产生影响,这种材料有优秀的抗老化能力,是在此外角落里的环境下使用的首选。同时亚克力材料品种多样、色彩丰富,其综合性能十分优秀,亚克力板何院长喷漆,即使经过各种处理也安全可靠,女人长时间接触无毒无害,在燃烧时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综合上述优点,亚克力材料是设计师在建筑时此类材料使用中的首选。
同时由于透明的亚克力材料过于柔软,从科技馆向外部长距离延伸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分区的情况,而这在建筑上对科技馆表面的肌理的均匀程度产生了影响。所以根据改建,最终使用铝制套管与亚克力杆相套,借这种方式加强的强度,使其一直保持在稳定的情况下。
参考文献
[1](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著.建构文化研究[M].王骏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7.
[2]褚智勇主编.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邱晓葵编著.建筑装饰材料从物质到精神的兑变[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甘丽娅.建筑外表皮材料艺术表现研究[D].重庆大学,2007.
[5]索健.建筑材料表现力的探索[J].房材与应用,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