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总结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总结

时间:2022-01-28 03:58:39

测试工程师试用期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工程质量;监理; 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 管理

现代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公路基本建设的大发展,同时也使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相应的发展。这对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提高道路使用质量和投资效益发挥着作用,而且在未来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任务重、项目繁杂,抓好试验室建设、人员素质培训、对施工现场的全面质量控制是试验检测管理工作的重点。

1 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的职责

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是对所辖标段进行数据控制和检验测定的中心,其规模应与所辖工程相匹配,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和强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试验人员应通过交通质监总站组织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业务考试,取得上岗资格证书。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应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同时应对承包人工地试验室的设备功能、人员资格、操作方法、资料管理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按合同要求检查和督促承包人工地试验室的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 试验人员及设备的配备。检查和督促承包人定期标定仪器设备;检查各对试验标准及规程的执行情况, 并提供技术指导,组织有关试验人员的业务学习交流;在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先完成标准试验(包括各种标准击实试验、集料的级配试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结构物的强度试验等),经驻地试验工程师全过程旁站审查后报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中心试验室对承包人的标准试验进行平行对比试验,以肯定、否定或调整承包人标准试验的参数与指标;凡涉及决定质量标准的一切试验成果必须经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批准的试验数据才能成为各项质量控制标准。

2 试验室人员、设备的配备及管理

为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的控制,由政府投资、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管理的工程项目,均设有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主要为监理工作中的试验检测任务服务,同时对承包人工地试验室进行检查指导。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可以由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等级的监理单位自建,也可以委托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等级和计量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设立。

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必须根据授权试验检测项目需要建设试验检测用房,主要包括力学室、水泥室、混凝土室、集料室、土工室、化学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现场检测室、样品室等,各室面积均不得小于20平方米。试验室的用房满足通风、采光条件良好,供电、排水必须到位,基础稳固、操作空间充足。沥青、化学室必须配置通风装置,注意用电安全,规范危险品管理、废渣废液处理,以保证试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试验检测设备是试验室的硬件,是开展试验工作的物质基础。设备的使用状况及准确度、精度直接影响试验工作的质量, 所以应重视设备运转的可信度。设备管理必须完成以下几点工作:①建立帐、卡、物的管理制度。设备进行统一台帐登记;卡记录设备性能、随机配件、精度等; 帐、卡、物必须相符;②建立岗位责任制。各分室设备分别由专人管理和使用,对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及试验室的安全负责,正常使用后必须进行简单养护并定期进行保养;③建立设备检定/校准制度,确保试验数据准确无误。使用中的试验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计量检定/校准,设备检定/校准必须委托具有相应检定、校准参数资格的计量检定机构承担。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应对设备校准报告进行审核,确认试验检测设备能否满足要求;④建立使用维修登记制度。每个人员使用的设备必须登记使用日期、试验内容、设备状况、故障情况等。只有执行严谨的制度才能将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主任由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授权,主持全面工作,另外根据工作需要设副主任1~2人,明确职责与分工,协助主任完成试验检测任务及管理工作。根据不同试验检测内容,配备试验检测工程师及试验员或配合工人。试验检测报告签字人必须是持证的试验检测人员,报告由授权负责人签发。

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要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试验检测人员档案,做到试验检测台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试验检测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报告相互对应。

试验检测工作分为室内及施工现场的试验、检测工作两部分,有效的管理必须将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就像协调整个总监办各部门的工作一样,必须达到二者的统一。目前,部分公路工程项目存在室内外管理脱节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试验工作完全看作是为了试验而试验,根本不是为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而进行的试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重视加强试验检测这项工作。

3.1 室内试验工作管理

3.1.1 样品管理

样品管理是试验工作的关键环节,样品的采集必须根据不同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并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样品采集后必须认真填写取样地点、里程桩号、拟作用途、取样日期、取样人等。采样人与试验人员分开,按盲样管理的原则进行。对可以保存的样品一式两份,一份试验,另一份留样,供试验结果有争议时仲裁试验用。

3.1.2严格执行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

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是试验工作的要求及方法,每个岗位责任人必须熟悉每个试验的操作步骤、试验条件、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并能熟练地操作试验设备,能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无误。同时也必须跟踪试验检测规范的更新,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所用的试验规程及技术标准都是现行有效的。

3.2 室外检测工作的管理

室外试验检测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烦琐,如原材料的抽取、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混凝土试件的抽取等。这里就路基、路面、桥涵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试验检测内容作简要分析。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是总监办的一个部门,用于完成整个总监办的试验检测工作管理, 同时必须督促、检查、指导承包人工地试验室的试验检测工作,所以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的试验检测工作也需要现场试验监理工程师的配合。

3.2.1 路基施工质量的试验控制

路基施工过程中试验检测控制主要指标就是压实度检测,它必须首先以填料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现场求取干密度来计算压实度,然而控制的最大难点就是填料干密度的使用,因为每个项目由于考虑经济因素,均采用挖填相互利用。而每处的挖方由于地质条件限制会产生填料性质变化较大,如果不能正确的确定、使用最大干密度,则所谓的压实度根本毫无意义。所以, 路基压实度的控制必须从填料的使用控制入手,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项目开工前,必须对全线所有挖方及填方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要求各路基标将各自标段的填挖情况汇总,进行详细统计并确定每一处挖、填方具体的数量,针对施工调配计划严密掌控所有填料的动态使用情况,做到随时调查随时更新。然后将每一种填料按规定进行全套土工试验,留存样品。

3.2.2 桥涵施工质量试验检测控制

首先要协助业主对承包人选用的水泥、钢筋的品牌作详细的市场、品牌信誉等情况调查。其次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要完成监督承包人进场材料的品牌,对厂家合格证、质检报告的审验,督促承包人对原材料的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抽检工作。但是在原材料质量有所保证的情况下要重视现场对材料的存放、加工、使用方面的控制。水泥必须达到防潮、堆高、存放期限的要求;钢筋加工无非是弯曲与焊接,主要注意冷弯速度不能过快,冷弯速度过快会使钢筋弯曲处产生裂纹等损伤情况从而降低强度、耐久性。另外最重要的就是焊接,必须要求焊工持证上岗,并按设计严格执行焊接形式。

3.2.3 路面试验检测管理

目前国内路面主要有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周期相对短,工作量相对集中,路面试验检测工作内容基本一致,所以试验检测工作必须根据施工计划、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无外乎提前进行材料调查试验,确定材料规格进行备料,根据确定的材料状况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开展试验段施工,对试验段进行试验检测,积累分析施工数据作好总结、开始大规模施工的过程。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的试验检测工作也必须随着施工情况而合理安排。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必须主动配合、指导承包人工地试验室对周边材料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根据设计指标、供应情况、施工计划进度、经济等因素选择确定合理的材料来源,同时必须依据设计或规范的要求进行材料指标的检验,确定材料合格更要合理。

4结语

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的工作是在总监办的领导下对所辖全路段工程范围内的试验监理工作进行统筹管理,按监理办法及合同、规范规定的抽检项目、抽样频率、时间和方法,完成驻地试验监理工程师送、抽检的具体工作内容;配合驻地试验监理工程师, 完成各合同段施工前原材料及各种混合料组成及配合比的复核试验,以及对重点环节及可疑点的检测试验结果进行检验和复检,并对有关工程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审核,批复驻地试验监理工程师及承包人报送的各种试验,检测报表和有关技术资料,并按规定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汇总和归档。

公路工程项目总监办工地中心试验室的试验检测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如下:

1试验检测工作必须是闭环控制的,无论试验检测过程中出现任何小的异常或不合格数据,中心试验室必须发挥吹毛求疵、谨小慎微的态度一查到底,对工程实体采取相应的有效手段进行校验和复核,直至证明该部位或结构实体能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否则必须坚决强制进行返工处理,坚决避免不合格材料或有质量问题工程部位的存在。

2必须采用动态控制手段。因为施工现场日新月异,每天都有一定的进度,尤其是工期紧张的项目,作为试验检测管理的中心试验室必须采取主动,每天都要结合室内工作的侧重点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检测工作,一方面能有效地为承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对现场进行试验检测控制。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2005年12号令)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胜任力 招聘 选拔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与此同步的是高校教师数量的急剧增长,全国高校教职工数量从1999年的106万,其中专任教师42.6万,增长到2006年的187万,其中专任教师107.6万。七年期间专任教师增速152%,而这个庞大的群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1 高校招聘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对教师的招聘活动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程序和做法,传统的考核办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1.1 人力资源招聘计划不够具体

我国高校教师聘用管理中,师资需求是由人事部门组织各学院通过报年度需求量,再汇总形成总的需求计划,经学校党委开会讨论通过实施,缺乏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岗位工作分析。通常在高校的招聘信息中包括学校概况、需求专业及学历要求、优惠政策、应聘者应提供材料、联系办法等,而对于教师岗位的说明和特殊要求甚少提及。

1.2 对拟招聘岗位素质要求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师招聘,过多看重文凭和专业而忽略其他,只要专业对口,学历越高,其他要求越松。对于博士学历的应聘者,通常对其科研成果、研究方向进行评估就作出了录用决策,缺乏考察其职业道德、思想价值观念、团队合作意识等。

1.3 甄选测试方式不够科学

国内高校招聘教师的甄选方式基本上是人事部门经过简历的筛选后,组织一次面试,后选择某一课程试讲一次,就决定是否聘用。面试常常采用非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这种面试方法具有面试问题的不确定性、面试过程的发散性、评分标准的模糊性等特点,因此,对主考官要求很高,而我们很多高校很少对面试主考官进行必要培训与面试前必要的指导,因此,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1.4 试用期引导与考核针对性不够强

试用期给新录用教师提供了了解与适应院校及系部、熟悉教学科研岗位的好机会,同时,也让高校有机会观察新教师的工作表现是否是否与岗位的要求一致。然而,大部分高校在新教师报到后,只是组织岗前培训让大家了解学校历史传统、学科专业发展状况及各项规章制度等,没有积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帮助新教师。试用期间院(系)考核主观性强、针对性较差,试用期结束前,人事部门组织院(系)负责人沟通一次,就可以决定一名教师的转正与否了。

2 胜任力视角下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构建的意义

1973年,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里兰德教授提出了“胜任能力”概念,英文为competency,并建立了冰山模型式的胜任能力模型,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他认为可以用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这些区别特征后被称作胜任能力,而胜任能力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个体心理学指出,越是内在的、深层的素质,越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且对工作业绩的预测作用就越强,效果就越稳定。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应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人格素质。

胜任力视角下的招聘体系能够克服拟招聘教师素质要求不全面不具体的缺点,能提高选拔测试的效度与信度,并能加强新教师试用期引导与考核的针对性,有利于增强高校新进人员的匹配性,有利于促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教师“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3 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探究

3.1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招募

3.1.1 明确师资要求

国内高校对招聘权的划分有两种模式:一是分权式,由院系等具体用人部门提出人选,由学校决定是否聘用,具体用人部门的意见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另一种是集权式,具体用人部门的权利是虚的,实际的决定权在学校。两种模式各有弊端。而事实上,院系是具体的用人部门,他们最清楚需要具备什么知识,擅长哪一领域的师资力量,而人事部门更关注教师职业道德、且更清楚学校的发展目标、文化背景等,因此,实践中应该加强两部门的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一方面积极配合建立本校的教师胜任力通用模型,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招聘中明确更加具体的素质要求。

3.1.2 选择招募渠道

招募的渠道可以分为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两种,随着高校专业的调整以及各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减,教师在高校内部也发生着流动,也即在高校内部存在着内部劳动力市场,这是高校宝贵的资源,当内部出现师资力量结构性不平衡时,应首先进行内部调整,可以采用推荐法或者职位公告法。当高校快速发展时,一味依赖内部劳动力市场会导致以次充好现象,因此,高校应根据明确的师资需求情况,采用校园宣讲会、专业性杂志及报纸、学校网站及时向外部相关劳动力市场发布招聘需求信息,并在发布的信息中依据岗位胜任力清晰表述拟招聘人员硬件或软件要求。

3.2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选拔与录用

基于胜任力的选拔就是依据先前界定的人员甄选的客观标准和依据——胜任力,以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测试、面试等方法测试甄选应聘者的过程。为了提高选拔评价的效度与信度,高校应成立招聘小组,由人事部门的专家和院(系)的主任、学科带头人以及人事测评方面的专家组成招聘小组共同对应聘者进行人员素质测评,保证招聘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3.2.1 申请表及简历的筛选

申请表是高校设计的标准化的初级筛选表,结构完整且直截了当,能节省筛选时间且能避免申请人遗漏信息。简历是应聘者自己携带的个人介绍材料,内容详细具体。对应聘者申请表及简历的初审可以迅速从应聘者中剔除明显不符合高校教师准入资格者,比如不符合学历学位要求、不符合专业要求、不符合教师学缘关系(毕业学校)要求等的申请人。

3.2.2 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具有内容确定、程序严谨、评分统一、形式活而不乱等特点。从近年面试实践经验上看,其测评的效度、信度较高,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组织、规范性较强的录用、选拔性考试,因此,结构化面试可以成为目前高校录用面试的基本方法。基于胜任力的结构化面试更多的侧重于考察候选人与高校的文化匹配性,个性特质、自我概念和动机等与职位的匹配性等深层次的胜任力,如,真诚正直、尊重他人、友好合作等。为了增加面试的效度,尽量采用“STAR面试法”,也即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

3.2.3 笔试

笔试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考核知识素质、另一部分考核人格素质。因此,人事部门应组织院(系)命题,依此测试应聘者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等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量表,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卡特尔16PF测验等,测试应聘者的职业兴趣与人格特征。

3.2.4 情景模拟测验

第一,采用角色扮演法,也即常见的试讲,目的是测试应试者的备课、板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处理、知识点的把握等能力。随着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试讲应要求应聘者运用幻灯片、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应聘者试讲过程中,穿插“学生”提问或其他突发事件,这样的设计接近于实际情景,内容效度较高。应聘者试讲的过程中,考官依据胜任力要求考察观察应聘者的授课能力、操作现代科技教育手段等能力、应变能力及情绪控制等。

第二,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也即选择某学科或专业领域的话题,组织候选人平等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观察每位候选人的表现,或者院(系)具体用人部门组织几名教师与应聘者就某一学科或专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座谈,进一步测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及教育科研能力并可进一步观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人际交往能力、治学严谨、尊重他人、友好合作等人格素质。

3.2.5 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一方面是为了证实应聘者申请职位时提供的资料如文凭、在校期间作品、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专家的推荐信等是否真实可信;二是了解应聘者以前是否存在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对于非应届毕业生,背景调查可以了解应聘者在前单位的任职情况、在职表现、离职原因等。总之,背景调查就是针对应聘者过去的情况,“鉴往知来”,判断应聘者的能力素质与人格素质。

3.2.6 录用决策

经过前期科学的甄选测试,综合应聘者的多种考评结果,采用跨栏模式,即每轮测试都有淘汰,应聘者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关,每轮测试都通过才算合格。对于所有最后的候选人,要综合所有测试结果,由具体院(系)用人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讨论作出录用决策,并安置候选人到适合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3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试用期引导与考核

一名新教师从走上教学科研岗位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高校如果能够根据教师胜任力要求在试用期就告知新教师以后努力的方向,引导新教师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师的成长道路就更加清晰明确,最终有利于教师与高校的共同发展。

试用期教师的考核,首先要明晰人事部门与院(系)的职责权限,人事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学校指导与考核方面的制度,按期审核、汇总转正材料,为院(系)用人部门提供支持;院(系)要明确试用期的考核标准(胜任力)、确认试用考核结果,负责新员工试用期的日常管理等。其次,明确试用期考核的责任人,一般来说,院(系)负责人是新教师试用考核直接责任人,而导师应是教研室主任或有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品行兼优的骨干教师,负责新教师试用期内的工作指导以及业绩评价等工作。最后,在试用期结束前一周左右,要汇总完成基于胜任力的试用期员工考核表,并召开人事部门与院(系)用人部门的沟通联系会,确定试用期教师的去留。

参考文献

[1]陈慧青.世纪之交我国普通高校规模扩张研究[J].教育科学,2008,(4):71.

[2]罗双平.从岗位胜任到绩效卓越——能力模型建立操作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

[3]胡晓军.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7(6):62.

第3篇

[关键词] 专业骨干课程;随堂测试;平时成绩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105-03

0 引言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保障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水平,对于稳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而言至关重要。而对教学质量最直接的评价就是学生的课程成绩,许多高校都将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总评成绩。传统的平时成绩考察方式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缺乏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1,2]。笔者在20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随堂测试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实际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督促、指导和管理,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1 专业骨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骨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对大学生本科阶段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然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专业骨干课程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班级选课的学生来源多样。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开始自由选课后,每个教学班级的生源组成复杂。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涉及众多行政班级、辅导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难以对一个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2)组织期中考试的难度大。由于组成教学班级的学生来源复杂,学校在扩招后教学资源受到一定限制,组织一次正式的期中考试涉及考场安排、监考人员组织等,难度很大。同时,每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督促。

3)平时作业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目前大量的习题解答充斥市场,一门课程往往同时有几个版本的习题全解。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很多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这样,就难以根据平时作业的情况判断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盲目。

4)难以督促学生出勤。教学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且来自不同的系、专业、年级,涉及的辅导员也很多。若通过点名方式检查学生出勤状况,不仅浪费课上时间,还存在代替答到等状况。在授课学时相对紧张的状况下,课堂点名的方式很难进行。

5)课程教学难度大。专业骨干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强,概念抽象,知识结构复杂。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引起对课程的兴趣,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在人数众多、生源复杂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难以管理、难以督促、难以了解学生状况等问题。对平时的教学效果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平时教学效果的检查,对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又有重要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开展了随堂测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2 随堂测试的研究内容

随堂测试指授课教师在讲授完一定教学内容之后所进行的小型测试。无需申请考场,也不需要额外的监考教师,由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实施,每次测试只需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其基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近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随堂测试的组织方式。每次随堂测试都要涉及命题、阅卷、评分、成绩统计等各个环节,工作量大。由于只有主讲教师一人监考,也造成监考困难。随堂测试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不适合闭卷考试,对试题难度也有一定要求。

2)关注随堂测试对学生心理的作用。随堂测试的引入,势必会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需对此保持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既要形成适当的压力,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又要避免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造成负面影响。

3)评价随堂测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实践法,系统掌握引入随堂测试所付出的代价、对教学进度的影响以及所获得的效果。理想状况下应当采取横向对比,对比传统组和对照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每个授课教师只承担一个教学班级的授课,因此很难进行横向对比。笔者采用纵向对比法,将开展随堂测试的前后班级进行对比。

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随堂测试实践与探索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并及时评价随堂测试所带来的效果。

3 随堂测试的原则与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随堂测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拟对如何有效地组织随堂测试进行探讨。

1)测试的基本原则。随堂测试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其中,公开是公平和公正的形式保证。每次测试后,都要公开讲解解题步骤、评分标准、容易犯的错误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还要公开每个学生的测试成绩。

随堂测试也必须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不应该伤害到任何一个同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凡参加测试并交卷者,均可得到一个最低分。籍此可以保护成绩较低甚至交白卷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其产生心理波动。

随堂测试还应该保护环境。答题纸适用即可,不必过于浪费,一般每次使用半张A4纸。一面已经打印过的纸张,只要能确保卫生,不影响学生的健康,仍可作答题纸使用。

2)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事先对授课班级的学生统一编排一个班级序号,并在第一次测试前公布。每个学生分别记下各自的序号,每次测试时在答题纸的左上角写下自己的序号。

事先编排序号,对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每次公布成绩时,只公布序号和成绩,不公布学号和姓名,从而保护那些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免受心理上的打击。

3)测试的频度。课堂测试在全部学生选课结束后即可以开始。测试频度最多每次上课(两学时)测试一次。如果测试过于频繁,一则学时不够,二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4)测试的时间。随堂测试最适合安排在第二节课的开始,长度约十分钟最为适宜。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此时开始测试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5)测试的内容。随堂测试的题目为近期所学的内容。实践表明,及时的复习和回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通过精心安排的命题,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并掌握主要的以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课程。测试的题目不宜太难,不能与书本中的例题或习题相同。除专门的训练外,计算量不宜太大。应当能让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自信心。

6)交卷过程。测试时间结束必须迅速交卷,以防止个别同学作弊。一个100人左右的教学班级,每个学生自行交卷的前提下,一分钟之内即可完成交卷过程。超过规定时间的,一律拒收,并按零分处理。

7)测试成绩。每次测试结束后,在下次上课时先公布成绩,之后进行精心地讲解,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评分标准。保证测试的公开和透明,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对于因事或因病请假的学生,凭辅导员签字或院系盖章的请假条,可得本次测试的班级平均分。

大多数大学课程的总评成绩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综合评定的,在不同性质的课程中,各自所占的比重略有差异[3]。一般来说,专业骨干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大约各占30%和70%。平时成绩的评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自主决定平时成绩评价标准[4,5]。

8)诚信训练。在经过半个学期的测试后,根据情况还可以开展诚信训练。不仅测试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考验学生的诚信。具体做法是:随堂测试结束后不立即交卷,教师即开始讲解试题并给出评分标准,由学生自行批改打分,然后收回试卷并登记成绩。

几个学年的试验表明,诚信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将学生个人潜在的诚信意识逐步转化为诚信行为,并在自身实际行动中践行诚信,使专业教学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机地结合,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

4 随堂测试的效果

在几个学年的随堂测试实践中,笔者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且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想及时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除了课堂提问外,还可以利用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但间隔时间较长。随堂测试以复习近期所学的内容为主,体现了教学环境中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水平。

2)促进学生的学习。随堂测试的目的性较强,能针对近期所学内容设计测试题目,学生通过随堂测试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学习难点,通过教师的精心讲解,及时理解和掌握已学内容,学习效率得以改善,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加深师生了解。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随堂测试的情况,主动与那些认真努力但成绩又比较落后的学生联系和交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很多教材都附有参考答案,学生解题时往往不自觉地会验证自己的解题结果,从而养成一种拼凑答案的解题习惯,渐渐失去了对解题的信心。课堂测试没有标准答案可循,迫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逐步找到正确的答题方法。久而久之,增强了学生答题时的自信心,从而改变了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看法,练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其他效果。由于参加测试并交卷的学生都有一个最低分,随堂测试还可以起到课堂考勤的作用。对于经常旷课的学生,可以及时与所在行政班级的辅导员取得联系;通过诚信训练,考场纪律明显好转。学生在期末考试过程中专心答题,没有任何作弊的意图。考试时间终了,交卷迅速,一分钟之内全部交齐,没有拖沓现象。

5 结束语

随堂测试是检查教学效果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面向专业骨干课程,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到随堂测试的目的不是为难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增进了解。几年的课堂实践证明,这种随堂测试方法效果显著,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和自信,对于新时期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瑶,李梦虺.论高校创新教育下的考试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630-631.

[2]路海龙,李彬.电工学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86-87.

[3]罗忠,刘士卿,王菲,柳洪义.大学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1,34(5):31-34.

第4篇

关键词:口语测试;测试形式;命题形式;评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5402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口语教学愈加受到重视,特别是自1999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有口语测试以来,国内各大院校基本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了口语测试。广西虽然是少数民族地区,但是也非常重视口语教学,具体体现在各院校的学期考试不再像以往只有卷面考试,而是增加了口语测试。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例如学生普遍口语水平不高、师资不足、设备短缺等,口语教学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对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口语教学的难度更大。本文分析广西工学院和桂林理工大学的口语测试现状,旨在改进口语测试,提高效度和信度,加大语言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影响。

1广西工科院校口语测试现状

广西工学院和桂林理工大学都是对2003级学生开始进行口语测试,口语测试按10分计,在最终的总评成绩中占10%。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口语测试的考试形式、命题形式、评分标准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1.1口语测试形式

最初的口语测试形式比较随意,提出测试的理念只是为了促进学生加强口语练习,所以口语测试甚至没有统一的形式,有的班是背诵课文,有的班是作对话,有的班是问答。评分也没有规定标准,老师评分的主观性很强。随着对口语测试理论认识的加深,计算机设备的增加,特别是为了提高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现在两校采用的是半直接型口试,又称录音口试(recording oral test),即将考题事先录制在磁盘上,考生针对磁盘上的试题进行口头应答。研究表明这种半直接型口试既能保留间接型口试(笔试型口试)的信度,又能保留直接型口试(面对面测试)的交际特点和效度,在半直接型口试中,考试程序、考试材料、考官水平、评估过程等都可得到适当的控制,并且在实际操作上也有明显优势。

录音口试比较适合大规模考试,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每个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大多数教师要讲授四个班的课程,但是录音口试难以测试考生的交互能力,直接口试交互性强,但很难避免考官主观行为的影响。有的研究发现考生更喜欢直接口试,有的显示考生更愿意参加录音口试。如何能将两者的优势都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更高级的计算机模拟及人工智能,实现人机交流的口试形式,既能加强交互性,提高效度,又能减少主观性,提高信度,设计出理想的口语测试形式。

1.2命题形式

在采用录音口试后,口试题型就统一起来,考虑到学生每个阶段的水平不一样,每个学期的题型也不相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普遍语音较差,第一学期主要考查学生语音提高的情况,所采用的题型是课文朗读和回答问题。课文朗读即学生朗读从学过的课文中抽取的一些段落,回答问题就是回答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相比,这样的题型过于简单,但是学生的口语水平使得最初的口语测试不得不采用比较简单的形式。学生的口语水平将在以后的章节作进一步的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提高,考试题型也随即变化,增加了两人对话,小组讨论。这样的命题形式更接近交际语言测试模式。世界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潜科学时期;(2)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3)心理语音学——社会语言学时期;(4)交际语言测试时期。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语言测试模式: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模式、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模式、交际语言测试模式。与另外两种模式相比,交际语言测试模式被认为“直接测试能力,效度高,命题简便,测试真实的综合技能,积极促进教学”。因此,我们的命题形式尽量采用交际语言测试模式。

1.3评分方法及标准

目前各大型口语测试所采用的评分标准主要有分解评分法(analytic scoring)、整体评分法(holistic scoring)和任务分项评分法(item analytical scoring)。第一种评分方法是指评分者从考生口语水平的不同维度分别对其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分,然后根据每个维度的得分算出总分。第二种评分方法是指评分者按一定的标准,根据自己对考生口语水平的总体印象进行评分。第三种评分方法就考生对每项口试任务的完成情况(如内容和语言表达情况等)分别评分,然后再根据每个任务的得分算出口试总分。

我们采用的主要是整体评分法,即老师在听完录音后根据总体印象给出分数,但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标准。在第一阶段的口语测试中,侧重的是学生的语音语调,因此,语音语调占总分的50%,回答问题的内容占50%。但这个阶段的评分标准没有考虑语言的得体性、真实性、交际功能。高级阶段的口语测试采用交互式口试的形式,评分标准侧重于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问题与对策

口语测试对口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反拨作用,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工科院校的特点,我们的口语测试还亟待提高。

2.1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有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方言,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广西各个县级及乡级中学,城市的生源不多,学生来大学之前说着各种各样的方言,这自然会影响到他们英语口语的语音语调。还有些地方的学生初中才开始学英语,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很少训练口语。有学生反映在中学学了六年英语,从来没开口读过。他说在中学上课时,老师主要讲解语法,背单词,做试题,根本没练过口语,因此他的语法掌握得很好,语言点都知道,就是不会说,典型的哑巴英语,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学校很普遍。还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单词都读错,音节多一点的单词就不会读。总的来说,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不高。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一是加强口语教学。从基本的语音语调抓起,增补音标知识,纠正错误发音,练习单词拼读,学习日常生活会话并加以实践,要求学生课内课外都要进行口语练习。二是通过口语测试来促进学生的口语学习。中学之所以不重视口语是因为没有口语考试,以考促学也有积极的一面。但是,考试的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制定,命题形式应该与学习过程相匹配,循序渐进。

工科院校有一个特点,就是专业课学习任务比较重。有些专业的学生大一就要实习,例如资环的学生要到野外,土木的学生要下工地,机械的学生要去工厂,有的专业学生周末都用来做实验,有的要画图,总之,专业课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能用来学习英语的时间很少。针对这情况,要狠抓早读和晚听,强调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2.2口语测试的真实性

外语界讨论的是“考试语言”和“真实语言”之间的区别,考生在测试中的表现与真实生活中的交谈是否相同。有一种观点认为,口语测试本来就不必与日常会话相同,它本身就是一种交际言语行为。将测试与现实环境下的谈话情况进行比较,实际上是考查口语测试的真实性问题。一方面,由于口试的目的在于推断考生在真实环境下口语能力的使用情况,为提高测试效度就要使其与真实语言使用情况更加接近,另一方面,由于口试归根结底是考试而不是日常会话,它永远不可能摆脱考试环境所赋予的某些特征。根据以上的理论可以判定我们的口语测试完全属于考试语言,真实性不高。

首先,学生在参加考试前都是有准备的。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口语水平不高,在考试前,老师会给出一些范围让学生提前准备,例如与考试内容有关的主题、要讨论的话题,学生就把要讲的内容背下来,考试时就背诵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这样的考试是较为流于形式,没有完全达到口语测试的目的。

其次,口语测试的交互性不够。交互是一种相互交流、双向沟通的能力。由于是录音口试,考官没有参与到测试中,考生只是按照计算机的指示进行考试步骤,因此考官并不能了解考生的交互能力。虽然高级阶段增加了对话及小组讨论,有研究表明小组讨论比一对一的考试形式更自然、考生焦虑程度较低,但是由于学生事先准备,多以背诵为主,因此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交互能力。

因为大学英语口试规模大,很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口试,所以要提高口语测试的真实性和交互性,只能靠计算机界和外语界携手努力,提高计算机模拟和人工智能化。

2.3评分标准及考官培训

研究认为整体评分标准是操作性较强、较易掌握、符合大学英语大面积口试实际、效度和信度较高的评分标准,但在实际使用中一定要对评分员加以培训。我们所采用的是整体评分标准,但是在评分过程中却比较随意,因为整体评分标准是要求评分者按一定的标准给考生评分,这个“一定的标准”比较难掌握。大多数老师是根据第一印象进行总体评分,因此评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更多的是依靠经验评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并且将标准量化和细化,老师掌握了评分标准后再进行评分。但是目前还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考生、主考官、测试形式、测试任务、评分准则、评分环境等各种因素与评分员、评分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国际和国内口语测试的考官都是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例如托福口试,雅思口试、剑桥英语口试,国内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公共英语等级口试等,这些口语测试的考官都是经过严格、正规的培训。如果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参加这样的培训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老师去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剑桥商务英语口试考官的培训,可以让这些老师对未培训过的老师进行辅导,或者请一些培训教师来讲学,使老师们在评分时尽量提高客观性和科学性,减少主观性和随意性。

3结语

口语测试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测试的真实性、测试的参与者、测试形式、测试任务、评分准则及其实施等。口语测试的主观性及多种影响因素使得设计科学、可靠、有效的口语测试更为困难。而少数民族地区工科院校的口语测试除了要遵循一般口语测试的原则外,还应结合本校的特点设计测试形式、测试任务和评分标准。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是为了促进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加大测试对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敦礼,陈玉红等.大学英语大规模录音口语测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283287.

[2]杨莉芳.近二十年口语测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2006,(1):4246.

[3]Heaton,J.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M].London:iLongman Group,1991:1520.

[4]戴曼纯.现代语言测试发展:理论与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1993,(3):3242.

[5]吕长竑,宋冰等.口语测试评分标准比较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440446.

[6]陶丹玉.爱尔兰之行见证交互英语口语测试(OTIE)[J].现代外语,2006,(2):215217.

第5篇

关键词: 职校英语 测试 评估

一、引言

职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职校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获得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基本会话交际的能力。测试、教学与评估是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职校英语教学、职校英语测试和评估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认识的误区。比如没有认识到语言测试的目的只是提供一种工具性的测试,没有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准确的、公正的评价等。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两者目的不同,不能相互取代。因此,语言测试不能成为语言教学的目的。

二、测试与评估的必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或是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测试与评估,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检查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是否适合学生,以便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测试与评估,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业上的进步程度,查漏补缺,明确薄弱环节,改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与此同时,学生从教师处得到一个确定自己学业成绩的评估,也能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家长从子女的测试与评估中可以知道子女的英语学习情况,以便给予子女及时的教导和帮助。因此,测试与评估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当前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的状况

(一)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手段。

目前职校学生主要参加国家统一的英语测试或者校内期末考试,其英语学习的能力以其考级或校内英语考试成绩来评判。这种评价的标准在现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显得不够科学合理,对教学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忽略了提高职校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真正目的。

(二)形成性评估没有详细的标准。

现在很多学校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课堂平时分与期末测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根据作业情况、课堂提问情况评定学生平时分数。虽然该种评分方法具有一定依据,但存在不少难以控制的因素,主观性较强。比如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评分:首先,教师不能保证对每位学生所提的问题难度一致;其次,每次的评分标准可能不一致;再次,在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提问不太切实际。

(三)客观题占测试的主体。

目前的各类英语测试中,客观题占绝对优势,即使有翻译等所谓的主观题,也是有标准答案的,导致有的学生死记硬背,把知识背下来,并不能在实际中运用自如。

总而言之,这种不合理的职校英语考试应试教学的真正受害者是广大职校生。虽然最近几年我国职校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远未令人满意。许多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职校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口语及写作能力则更为不满。

四、当前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测试,语言测试反过来对语言教学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对于当前职校测试与评估存在的问题,我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应明确课程测试的目标和要求。

成绩测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和评定教与学在某个教学阶段所取得的成绩,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评估是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应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检测的目标、实现的手段方式及内容,根据具体的阶段目标、教学内容列出考试要点明细表、考试的总体框架(包括考试的主要范围、试题结构、测试方式及评分标准等),并告知学生,使其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从而保证测试的最佳效果。教师还应该注意试题内容效度如何,如果试题内容偏离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内容,那么便会是一次效度很低或者是一次无效的测试。这种考试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动机和参与课堂交际的热情,而且学生不太注重课堂上所学新知识的巩固。

(二)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应多渠道、多方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整体上有所突破。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多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互动式教学,使更多学生能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英语教学应该进行分级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能力及要求,将他们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有针对性、侧重点不同的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方面入手。因为教学实施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才是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三)职校英语测试与评估应增进师生情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因此平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和学生沟通。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教师可通过提问、作业和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应在课后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工作的看法和要求。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有宽大而博爱的心,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语

职校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对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又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测试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考查出一定时期和一定状况下师生们教与学的水平。教学评估是职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研究者、管理者及师生共同参与,在评价中注重过程与结果、质性与量性、水平与成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现有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既进行改进又不断补充新的评价方式,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从而促进英语教和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职校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2]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3]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9.

[4]徐强.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命题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教出版社,2000.

第6篇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this paper looked for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explored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construction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training system, proposed software testing courses split to improve the course setting with complexity in phases, and took advantage of virtual practice platform and used spiral case teaching to closely integrate software testing and other software development course.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测试;课程建设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training plan;software testing;cours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279-02

0 引言

为了解决学校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国家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确定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国际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1]。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是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基础,旨在培养工程型的软件专业人才。南华大学于2011年成功申请“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成为其中之一。

1 软件测试课程建设背景

随着近年来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成为热点,很多高校都展开了对软件测试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软件测试的课程建设应该有其自身的针对性。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工程系于2009年开设软件工程试验班,2010年软件工程专业成为一级学科,2011年成功申请“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专业对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正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软件测试的作为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件测试课程的建设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传统软件测试课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软件测试课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软件课程开设单一 大部分的高校软件测试课程的开设十分单一,某些高校甚至只将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工程的一部分提及。而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软件测试是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的活动,在不同的开发阶段都有相应的测试理论支持和测试工具应用。

单一的软件测试课程只能简单罗列软件测试不同阶段的技术和方法,缺乏对知识的针对性和连贯性,学生很难理解不同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应该如何应用,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软件测试的条条框框而不懂如何活学活用。

2.2 理论与实践脱离 软件测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然而测试工具和测试对象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产品,实践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有较大的难度[2]。虽然大多数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加强了实践的力度,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大多学生没有参与过实际的软件开发的项目,没有接触过软件开发的流程,实践中选择的实验案例十分单一,缺乏领域结合,与真实工程相差较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测试在软件开发中需要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很多学生因不能感性认识测试的重要性因此对课程缺乏兴趣。

2.3 案例陈旧过时 案例教学是软件测试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对学生理解测试方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案例陈旧过时,大部分教学都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大都没有介绍软件测试的工程方法和实现过程,并且没有进行难度的区分,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 软测试课程建设探索

本专业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按照实际工作中典型的工程师团队所需的各种技能知识为导向,按照复杂度渐增、螺旋递进的原则设置卓越软件工程师课程体系与内容,把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为导向的横向课程体系改造为以个人职业角色发现和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适应团队教育培养的新型纵向课程体系。软件测试课程是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总体跟随整体培养课程体系的大方向,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建设。

3.1 复杂度渐增式开设课程 在传统的以面向开发为主的培养模式下,测试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针对性连贯性不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专业课程开设过程中将软件测试课程课程拆分,穿插到整个培养过程中,紧密联系软件工程其他阶段的课程,并且使用案例贯穿所有阶段,复杂度逐渐递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建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第5学期分成两个阶段分别开设《单元测试与软件质量》和《软件验证与确认》。在第一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小规模程序测试的能力不涉及复杂系统,以提高个人开发测试的基本能力为目标,学生可以运用测试课程中学习的方法在开发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强。第二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对系统整体测试的能力,此时学生以完成基本开发能力的训练,其他相关课程的培养中也进入了系统级别。在该阶段以上一阶段培养的能力为基础,提高复杂度,跟软件开发其他阶段紧密结合。完成第5学期的测试基础课程开设之后,在第6学期还开设了《web软件测试》、《测试案例分析》、《数据库测试》等专业选修课,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3.2 基础与实践并重,充分利用虚拟实践平台 课程的开设充分考虑到测试重实践,并且与软件开发其他阶段联系紧密等特点;同时也考虑到了此时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直接参与实际项目对学生的学习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在课程学习阶段充分利用了校内软件实训基地,创建网上“虚拟企业”,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在这种虚拟平台下,针对基础的知识点开设虚拟项目[3],模拟软件测试的真实工程环境。学生在自己组合团队中有各自的工程任务,针对性实用性很强,学生能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感性的认识测试岗位工作,体会到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将单项知识技能之间关联在一起,系统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3.3 采用螺旋式的案例教学,案例与其他软件开发阶段贯穿 课程采用螺旋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与其他软件开发阶段贯穿,即针对同一个项目分解为基础与高阶的两个不同难度程度的案例,课程讲解的案例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一直贯穿到软件测试,体现了软件开发连续的工程过程。同时贯穿的教学案例都是从高年级学生参与的实际开发的项目中提取,教师总结了在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学案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被不断完善,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案例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有一定的真实性又同时具备知识点针对性。

4 结语

本教学团队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结合专业现状与社会需求,总结以往开设软件工程试验班的经验和教训,一直以来不断研究探索,逐渐形成一套适合的本校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其中软件测试课程的建设既遵循了软件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大方向,又结合了课程自身的特点,而本教学团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不断的改进,遵循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S].中国教育部,2009.

[2]李亚.软件测试”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6):31-32.

第7篇

随着对产品速度和实时性要求的不断提高,PCI-Express、DDR3、RapidIO、HDMI、DisplayPort和SATA等高速串行技术已在计算机、消费电子以及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串行总线标准的不断更新,数据传输的速率进一步提高,从3Gb/s、6Gb/s、19Gb/s到12Gb/s,PCI-Express 2.0、HDMI 1.3、SATA III等第二代和第三代总线结构也已经开始出现并开始运用到各种系统中,这些种类繁多的高速串行信号为测试仪器提出了新挑战,要求有更严格的标准和更先进的测试方案,以便满足发射机、接收机和信道等方面的测试需求。

千兆位数据速率需要带宽更高的测试仪器

串行数据正转向下一代技术,这使得串行总线的传输速率进一步提升。如,HDMI Rev.1.2版的规格中,每组红、绿、蓝通道的传输速度最大可达1.65Gb/s,支持24位元的深度色层显示,在2007年7月中,HDMI协会发表1.3a版的规格,每组资料传输通道最高可提升至3.4Gb/s,2007年1月,PCI Express从1.0版演进到2.0版,数据传输速率从原来的2.5Gb/s提升到5.0Gb/s。这些千兆位数据速率的高速总线需要带宽更高的测试仪器(如表1所示),以PCIExpress 2.0版来说,数据传输的速度最高可达5.0Gb/s,所以基频信号为2.5GHz,若要精准地分析到五次谐波信号,至少需要12.5GHz频宽。对于工程师最常使用的示波器,要满足PCIExpress 2.0的测试需要,示波器的带宽至少要达到12.5GHz。

目前,能提供如此高带宽的高性能实时示波器并不是很多,其中,安捷伦公司的Agilent Infiniium 90000A系列示波器可提供13GHz的最大带宽,并且具有出色的本底噪声性能;泰克公司的DSA70000系列中DSA72004数字串行分析仪带宽达到20GHz,配合20GHz探头P7520,可以允许工程师调试和验证10Gb/s信号的第三次谐波,8Gb/s信号第五次谐波执行一致性测试。

行业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质量及分析要求

随着第二代和第三代串行总线的出现,最新串行标准在其技术规范中都提出了更多更新的测试要求(如图1所示),比如,SATA Gen-2技术规范中就提出了更多测试要求,SATA Gen-2一致性认证要求执行多达153项单独的测试。2006年12月HDMI协会发表了一致性测试规格(Compliance TestSpecification Rev.1.3, CTS 1.3a),CTS 1.3a的接收器测试流程中规范了数十种的电气特性测试以及抖动容忍度测试。要测试完整的芯片和系统接收器,必须要具备完整的多通道脉冲码型产生器,亦能支持TMDS的信号产生。这对测试仪器提出了新的要求,安捷伦公司以81250A平行式误码率分析仪为基础,搭配五个7Gb/s脉冲波形产生器模块,以及两台E4438C信号产生器,便成为了E4887A TMDS信号产生器。

PCI-SIG组织推出PCI Express2.0规范,同时也给设计工程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验证挑战,验证物理层事件的能力至关重要,另外还需要全面了解系统,这样才可以查找系统中其他总线衍生出的难检问题,这就要求测试设备能够在动态变化的各种状态下采集PCIExpress信号。泰克的TLA7S08和TLA7S16串行分析仪即可满足这一要求,可以分别采集x1、x4链路或x8链路,提供详细的PCI Express 2.0协议信息及跨总线分析功能。

工程师要求更自动化更简捷的测试方案

随着高速串行技术在各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很多系统不仅仅是一种总线,而是存在多种高速总线,对于工程师而言,种类繁多的高速信号如何去测试,成了越来越棘手的事情。加之目前业内高速信号分析、测试工具过于专业,学习掌握的台阶过高,导致这些工具很难发挥功效,而工程师迫切需要更自动化更简捷的配套测试方案。以泰克公司为例,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市场需求,近期连续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高速串行测试的自动化简捷的测试方案,如,配合DSA/DP070000系列数字串行分析仪/示波器的DPOJET抖动和眼图分析工具测试涵盖广泛、测试精度高,同时易于学习,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满足包括DDR3存储器在内的多种高速串行数据的测试要求;针对SATA第二代物理层测试的全自动一致性测试套件TekExpress SATA,TekExpressSATA可以有效执行SATA-IO工作组认证的实现方法(MOI)要求的153项SATA Gen-2测试,该软件可以协调仪器设置和控制序列,为全部4个SATA-10批准的实现方法(MOI)提供完整的认证测试结果,使一致性测试时间降低了约70%。

安捷伦公司和力科公司也都纷纷推出一些自动化测试方案,降低工程师操作仪器的复杂度,提高测试效率。安捷伦公司新近推出了用于PCI Express 2.0的协议测试卡PTC 2.0,并且获得PCI-SIG组织的认证,PTC 2.0非常易于操作:工程师只需单击鼠标,便可运行PCI-SIG指定的所有测试项目,并通过直观的HTML报告来查看详细的测试结果。

第8篇

公共教育学课程问题的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公共教育学一直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试题主要是填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判断、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等题型,考核的是概念、原则、思想、注意事项和规律的论述等。这样的考试考核主要集中在知道这个层面上。因此,学生们在考试之前背背笔记就能通过考试,考试过后几乎都忘记就不足为怪了。这种评价方式属于终结性评价,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改革倡导的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应该成为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的手段。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而言,最终的目的必须指向学生的主动发展,这是现代教学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为此,我们结合课程内容的重构,将教学评价作为关键点,推动公共教育学最终走出困境。

根據国家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三个维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能力,我们对公共教育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和架构。按照《教师专业标准》,我们认为公共教育学应包含九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分别是: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观与教育观、教学设计、德育、教学设计、班级活动设计和管理、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定教学内容后,公共教育学教师团队将要针对这九个方面教学内容进行各自的教学专题的设计。公共教育学课程主讲教师团队是由多位教师组成,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每位教师结合各自擅长的领域将这九个方面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分解,确定每个内容下的教学专题,由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最多专题将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让学生在授课之前就参与进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教育学课程的积极性。

在课程内容重构并将学生纳入到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上,将评价模式进行改变,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一模式应充分体现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工具的多元化作用。

量化后的主要评价内容可划分为平时成绩、平时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大板块。目前在进行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实验班采用的比例为:平时课堂成绩为10%,平时测试成绩为 40%,期末成绩为 50%。这三大板块的成绩经综合后,生成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

1.平时课堂成绩的评价

平时课堂成绩的评价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采用多种评价工具和多元化标准。因这一部分的评价内容在操作上较为主观、琐碎,为了便于评价,可将其按比例量化为出勤5%、课堂表现3%、课堂回答问题2% 。出勤是指在18周的上课期间将不定期点名,缺席一次扣1分,超过三次将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课堂表现是指在上课时间,不能做违反课堂秩序的事情,出现将被扣分。课堂回答问题包括主动回答和指定回答,根据回答问题质量得到相应分数。如无课堂回答问题机会,将根据其他两项酌情处理。

2.平时测试成绩的评价

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育目标培养的明确性,借鉴美国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相关理念和思想,针对学生的本专业知识,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在新学期开学就将平时测试成绩的相关要求印制成文本,每位学生一份发至学生手中。这样做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意识。

平时测试成绩的评价亦可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多元评价主体、多样评价工具来完成。这一部分的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上面,考察高师院校学生是否具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素养等方面,将平时成绩测试的40%按比例划分为两次随堂测试20%、两次个性化作业20%。

随堂测试的内容根据高师院校教育学公共课程的内容为依据。如根据《第三章教师》,将随堂测试的内容设定为测试教师的教育理念、礼仪、教师的基本技能,包括口语和板书等。此测试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课堂展示,这要求每一位学生将按照教师的要求逐一展示测试内容。从座位走向讲台,并做简短自我介绍,考查的是学生的教师礼仪和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板书的展示则考查的是教师的专业教师技能。这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当场打分,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第二环节是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对未来将从事的教师职业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要求,这部分考查的是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理念。这部分需要教师课后仔细阅读后打分。这种形式的测试在一学期中将有两次。测试的内容形式多样,还可以包括演讲、辩论、分组讨论、教育电影影视赏析等形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两次个性化作业第一部分根据每学期教授学生专业的不同而与之相适应。这部分作业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表现领导力,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和写作的能力。个性化作业将由学生进行评选,优秀作业的作者将会在全班面前做优秀作品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部分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同时也有学生的参与。第二部分个性化作业就是自我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教师作为辅助。每次随堂测试和个性化作业满分10分,共计40分。

3.期末成绩

第9篇

关键词:工程训练;教务系统;ASP

1概述

工程训练教务管理系统是针对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而设计开发的一套应用型系统。现在,工程训练中心的排课、考试和成绩管理等都是依靠任课教师每学期手工完成的,这不仅使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极大,并且容易出错,不利于教务管理。为适应教学信息化的要求,同时提高工程训练中心在教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摆脱以前的手工操作,有必要开发工程训练课程教务管理系统。

此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排课系统、考试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排课系统是将每学期所有选课学生按要求进行分组,然后在分组的基础上,依据数据库中已有的课程编排,将课表按条件调出,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课表进行调整,以形成新的课表,从而减少金工中心老师们的工作量。考试系统则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线考试的平台,从而可以每学期不定期对选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此系统按要求向学生开放,学生可自行登录系统查看需做的测试,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测试,测试所得成绩将作为总成绩的组成部分。

该系统的开发完成,对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务管理将有着重要意义。

该系统提高了工程训练课程编排和成绩管理的效率。系统开发完成后,中心便将告别手工排课的时代,只要将输入一定的排课条件,系统便能自动产生初始课表,用户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课表进行相应更改便能得到所需的课表。

2系统基本构成

系统按照功能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信息管理模块、考试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和课表管理模块。

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教师、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登录信息及其他的必需的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具体为教师和指导老师的用户名和密码,学生的学号、姓名、专业、课程、上课时间和上课分组等。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管理。期中,指导老师可对其所授工种的学生的成绩进行录入,教师可对学生的作业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录入,并能对学生的所有的成绩进行修改,当所有成绩录入完成后,教师能通过设置各种成绩所占总评成绩的百分比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学生的总评成绩,在总评成绩得到后还可将学生的总评成绩下载为excel表。

课表管理模块主要实现课表的生成,课表的上传、下载和删除功能。教师根据特定条件先生成初始课表,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课表进行调整,当课表调整完成后,便可将课表下载为excel表,最后再将课表上传至系统,让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能下载课表。

根据以上划分的四大模块,构建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图

系统进一步分为四个子系统来进行设计,即学生信息管理子系统、考试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和排课子系统。

下面为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目标的详细整理:

学生信息管理子系统:上传学生名单,学生分组,下载学生名单,查看、修改和删除学生信息,添加学生。

考试子系统:试题批量上传,试题单个录入,试题的查看、修改和删除,出卷设置,试卷的查看、修改和删除,测试对象的设置,测试对象的查看、修改和删除,在线测试,测试成绩计算,清空测试成绩。

成绩管理子系统:工种训练成绩录入,作业成绩录入,期终成绩录入,成绩查看,成绩修改,成绩计算,总评成绩下载。

3. 系统开发情况

系统采用ASP+ Microsoft SQL Server的开发方式。这目前较为成熟的开发工具,开发周期比较短,实现快。

系统的难点之一是考试系统的抽题算法,目前对于考试系统的自动组卷算法主要有三种:随机选取法、回溯试探法以及遗传算法。本文的算法主要以改进的遗传算法为基础。

另一难点则是排课系统中的手动功能及纠错功能。工程训练课程因为其特殊性,多年来一直以借助Excel的手工排课为主要排课方式。其主要原因分析为以下两点:

1.需手工排除节假日,并且节假日时常会有变化(如:每学期的运动会时间、每年的端午节时间等);

2.学生人数和实习课时发生变化。当学生人数过多时,需通过调整分组来达到每组的人数不超过人数上限;当实习课时数变化时,需通过调节实习的工种数来安排课程。

为此,排课系统中增加了手动排课模式和纠错功能,即:可在排课时手动合并或增减工种;初次排课后,可预览自动生成的轮换表,若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则可直接修改纠错,直到满意后才保存写入数据库。

4.总结

工程训练教务管理系统的搭建,为工程训练中心的学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在线测试和课表编排提供了一个信息化平台。它不仅提高了排课和成绩管理的效率,极大地增加了工程训练中心工作的系统性,也使其信息安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尽管目前的设计有不少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但系统自运行以来性能稳定,基本满足了各方需求。

第10篇

1、考试的方法

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规定要研究考法。研究实验操作考试是研究考法之一。

操作考试,过去部分学校搞过,但因为教师监考工作大量,花时多,负担重,实施起来有困难,因此未大面积推广。

我们在了解到过去的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量大以后,着手调查工作量大在哪里?

仔细调查后发现:以前的实验操作考试之所以工作量大,是因为要考核操作的全过程。这样,教师评定花时多,且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能多。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使实验操作考试切实可行,应着重考核学生操作结果的正确程度,淡化操作过程。于是把初中物理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目标定位于操作结果正确与否上。实验操作包括组装、调试和测量三部分,考也主要考核组装、调试和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考,教师可以从操作过程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只需检查操作结果。把看过程转换成看结果后,一位教师在实验管理员配合下同时可对半个班级学生(约24--28名)进行考核。考试时,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则巡视,对实验操作结果和实验习惯(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等进行考核。每批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定为10--15分钟,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再花5--7分钟时间进行成绩评定。这样,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一个班级的实验操作考试,无需动员教研组其他教师或课后增加课时来进行。

为了引起学生对实验操作考试的重视,八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20分,经过八年级两次的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学生普遍重视了实验操作,因此九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定为10分,并将实验操作考分计入期末考试总分内,进一步引导师生重视物理实验,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2、考试内容及日期

按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共有23个。每个学期选考其中的两个实验的操作部分,而有关实验的理论、观察、计算等内容均放入笔试时进行。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组装和调试“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的实验装置,要求考生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并能调节铁圈位置使石棉网位于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同时要调节漫度计的位置使玻璃泡既浸没在水中,但又不与容器相碰。试题二为正确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至于是连接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要求考生能将电路元件组装成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能在光具座上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使光屏上能成放大或缩小(至于是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还要求测量像距。试题二为“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要求先对天平调试至横梁平衡再进行测量。九年级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组装、调试、测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此不列举了。

考试日期一般安排在第十六周左右,此时,一方面本学期的实验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教学还没有进入期末总复习和期末考试阶段,不致过分加重学生负担。

3、考试的实施

(1)考前三周,公布范围

实验操作考试的宗旨是落实实验教学目标。为了顺利开展实验操作考试,考前三周应公布操作考试范围,包括实验的数量、名称、理论知识、观察要求、操作技能要求、计算要求等。教师根据考试范围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和简单的误差分析等。与此同时,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并将有关实验器材分成若干组分别放在各个实验桌上,供学生选择使用,以便让学生再做一做。学生进实验室复习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应先让学生思考复查后再作指导或指出故障之处,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排除故障。

(2)考前一周,公布试题

因为实验操作考试旨在引导师生重视实验,所以提前一周向教师和学生公布试题,使学生能针对试题作好充分准备,教师可根据前两周的复习,重点抓好个别学生的补缺补差。

(3)择点试考,以点带面

试题公布时,选择本区的一所普通中学进行考试,组织全体监考教师前来观摩,对实验操作考试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同时对实验操作考试的试题、评分点及评分标准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加以完善。通过几次实施,教师对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及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评分标准的掌握更加统一,评定结果也更为客观。

(4)逐点考评,0一1记分

考试时,一半学生留在教室里准备,另一半学生进入实验室。每个考生一张实验桌,按试题要求进行组装、调试和测量,仅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试卷上。考生操作完毕举手示意,经教师对各得分点逐点考评后,将实验器材复原,然后离开实验室。操作考试的得分点为10个,评分采用0一1记分法,即正确或操作基本正确得满分,不正确得0分,简便易行。由于事先公布试题,学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地通过操作考试,只有少数同学的部分操作结果有错,教师只需在相应的评分栏内作出扣分记载,其余皆作为得分。这样教师在整场监考中需要及时记录的就少了,便于对每一个学生操作结果作出考评。经本区四年的试行,每一班的考试均能在一节课内完成。

4.考试结果

自1992年1月实施期未实验操作考试以来,至今已四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考与不考大不相同

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时,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实验室纪律不如在教室里好,实验结束后也不主动整理器材。通过实验操作考试,八年级第二学期上实验课时,纪律明显好转,良好的实验习惯在逐步养成。实验时,站立、走动的人少了,大声说话的人少了,“观察员”(只看旁边同学做,自己不动手)少了,“记录员”(只记录实验数据,自己不动手做)少了;争做实验的人多了,认真探究实验的人多了,实验完毕自觉整理器材的人多了,课后讨论实验的人多了。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逐渐浓厚,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实验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学生们认识到,与其到考前进实验室重做,还不如现在就认真做好每个实验。

以前实验课缺席的同学,只是第二天补抄一下实验报告,现在缺席的同学主动要求补做实验。以前做实验时二人一组,由于未能预习,第一个同学操作的时间较长,第二个同学往往来不及操作,现在认真预习,每人都有机会操作一遍。因此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

(3)考试成绩师生都满意

第11篇

论文摘要:面对数量庞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可信、实用的大规模口语考试,是近年来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实施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的必要性。通过福建工程学院大规模口语测试的实践,分析校内大规模面对面口语测试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策略,以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完善口语测试。

教育部2007年9月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不难看出,新的《课程要求》对口语能力的要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将口语测试纳入大学英语测试范围,适应了新的《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有效推进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对改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目前,口语测试分为三类:直接型口试、间接型口试和半直接型口试。直接型口试即面对面地进行测试(Face to Face Test)。目前雅思考试的口试、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就属这一类;间接型口试(Paper- Based Test)指通过笔试的方法来测量考生的口语水平;半直接型口试又称录音口试(Recording Oral Test)即运用语言实验室和录音方式来测试考生的口语能力。本文通过阐述实施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的必要性,通过福建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大规模英语口语测试的实践,分析了目前校内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使大学英语口语测试逐步合理化,科学化,对推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也有重大意义。

一、校内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1.口语教学离不开测试,因为口语测试是“指挥棒”

通过口语测试,教师在了解学生口语水平和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检验口语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策略。口语测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二者密切相关,测试既为教学服务,又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1]可见,口语测试既可以科学、公正地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又能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起到良好的反拨作用,还能切实推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口语的实际能力。

2.没有口语测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无法得以体现

口语测试作为衡量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能直接反映学生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为能全面衡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就必须在考试中包含口语测试。缺少“说”的测试,很难全面准确地判断一个考生的语言水平,而一项不能全面判断一个考生语言水平的考试不能算是一个效度很高的考试。[2]

二、校内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的实践

随着新《课程要求》的颁布,大部分高校逐步开始重视口语教学,同时将期末口语测试列入大学英语测试范围。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我校于2009年开始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期末大规模直接型英语口语测试。

1.考前准备

在考试之前,我们进行了口语题库建设、期末口语考试大纲的制定、教师培训等工作,确保口试按照统一程序操作。同时为规范测试行为,保证测试工作客观、公正地进行,以提高口语测试的信度、效度,安排两名学生为一组,每场由两位教师监考。

2.考试内容及评分

口试是对修完基础阶段(具体是大一学生)大学英语的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测试。考试内容和试题难度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对基础阶段口语能力的基本要求而设定,即“能对教材内容和一般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复述和讨论;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讨论和发言,表达思想清楚,语言、语调基本正确。”

试题由三部分组成。

(1)考前热身,即考生自我介绍,就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及特长等信息进行的口语表达,时间为1分钟。

(2)回答问题,考生根据所抽取的问题编号回答问题(问题为20道和《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时间为两分钟。

(3)表演对话,考生根据给定的特定的情景,表演一段约5分钟的对话,对话情景选自《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中的Further 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

为了保证测试的信度,在评分环节中,教师采用能力分项评分法(Ability Analytical Scoring)进行评分,即评分者从语音语调、流利度和连贯性、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分别对考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评分,然后根据每个方面的得分算出口试总分,学生最终的口语成绩为两位教师所给总分的平均分。

三、校内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的问题

在总结校内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测试虽然具备许多优点,如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能够考察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1.信度和效度低

口语测试评分标准的作用在于:“保证测试能否准确、公正地测量出考生目的语语用的能力,即考试的效度;同时保证考官的评分一致性,即考试的信度”。[3]校内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采用能力分项评分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客观全面,但是比较耗时,往往会忽略考生的总体表现,因此效度低。此外,口语测试采用主观题试题,对测试结果的评分需要评分人员的主观判断和评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信度较差,从而影响其效度。

2.学生口语测试的功利性强

学生为了能在抽到题目编号后能从容作答得高分,大都在考前对给定的话题、对话有所准备,把要表达的内容写成书面材料熟读或背诵。这种机械的死记硬背话题答案和情景对话的做法导致教师很难客观地测量考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导致考试的效度低。这种做法不仅是为得高分的功利性的体现,也忽视了表达的情景性、准确性、得体性和交际性,违背了口语测试的出发点——考察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口语的练习也局限于为口语考试而练,而不是从内心上想要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

3.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初高中阶段对“说”的能力培养不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后,学生对口语的练习没有予以重视。因此,在口语测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具体表现为不敢正面接触教师目光,畏惧感强,这些表现都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限制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正常发挥。

四、改进校内大学英语大规模口语测试的对策

1.设计更科学、更客观评分方法,确保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口试评分标准是确保信度的基础。在评分方式上,我们可采用分析性的综合(analytically holistic approach)即总体综合评分法(评分者凭自己的总体印象给考生打分)和能力分项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分,既保持了总体印象,也关注了口语能力的各要素,吸取了综合法效度高和分析法信度高的优点,避开了这两种方法的缺点,使它们优势互补,确保了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实践证明这种评分方法科学、客观,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口语水平,同时加强口语题库的建设

测试即为教学服务,又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作用。[1]教师通过在校内大学英语口语实践中所得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在口语教学中,加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注重英语的交际功能的培养,促使学生准确、得体、有意义地输出地道的英语口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改变学生为了口试而训练口语的不良现象。在题库建设方面,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现行教材的内容编排为命题的主要依据,不仅要紧扣教材各单元的主题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可以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题库建设,减少学生的猜题或背题目答案的现象,从而提高口语测试的效度。

3.采用数字化语音室进行口语测试

面对数千名的非英语专业学生,采取面对面的口语测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考查学生的口语能力,不是一件易事。采用数字化语音室进行口语考试,可以提高考试效率,减少考试时间。授课教师要让学生预先知道自己的考试场次、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将考生的候考时间缩短。同时学生不面对教师测试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焦虑情绪和消除紧张心理,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和准确测出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口试的信度。[4]教师可以采用录音方式将考试的声音备份,评分可在方便的时间和舒适的地方进行。评分教师可以很清楚的听到学生发音的每一个细节,而且在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时可以反复地听,使评分更加公正可靠,从而使考试信度提高。实践证明,这种借助数字化语音室的半直接型口试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比较符合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特点。

五、结语

口语测试是一种具有很高效度的考试方式,如果设计合理,能对教学起到很好的反拨作用。[1]科学合理的口语测试为教学服务,对口语教学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对教学有良好的反拨作用。尽管面对面英语口语测试是衡量学生口语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但校内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工作量大,也比较复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是笔者基于校内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实践,提出的几点改进建议,以期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和口语测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纪梁,陶伟.谈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及其反拨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1,(1).

[2]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口语测试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外语界,2005,(4):66-75.

第12篇

中心小学

飘雪,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纷纷扬漫天皆白,飘飘然行人匆匆。风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风飘雪舞,犹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卷起来一些寒意。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工作伴随着冬日的飘雪已圆满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总结如下:

一:考务总结

1.19下午在参加完抽检工作会议后,我们立即利用周六周天两天按照抽检考务安排,进行了期末检测工作安排。我校三年级共83人,共设3个试场,按照学校上报教研室的学号依次安排试场,学生全部单人单桌,严肃强调考试纪律。

考务工作因天气原因调整后,我们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的检测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期末检测工作不出任何纰漏,确保交出一个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的期末答卷。

二:阅卷总结

   我校本次阅卷工作严格按照试卷的评分标准,任课教师不参加自己所任学科的阅卷工作,确保成绩真实有效,并安排专人负责试卷登分工作,教学副校长亲自监督。

三:质量分析:

按教研室的统一部署,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考务工作,根据《栖霞市小学教学质量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成立考务领导小组,教导处协调学校各部门,严格组织和有序安排,及时召开学校考务会,保证期末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

第二部分:考试成绩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阅卷工作结束后,学校全体教师于周四下午对各学科平均成绩进行了分析,然后专门召开教研组长和3年级任课教师试卷分析会议,对试卷和学生进行了认真到位的分析。从考试巡视和监考教师以及阅卷教师反馈看,学生对答题纸已经初步适应,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答题。尽管我们在考前按照教研室提供的模板进行了数次模拟考试,但是答题卡的使用情况仍有一定问题,主要有:(1)个别学生铅笔不是答题卡专用的铅笔,涂一段时间后,涂的区域就会变窄,需来回涂几次;(2)个别学生竖着涂答案;(3)学生改错时,原答案擦得不干净;(4)学生涂卡速度较慢。尽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强答题卡的使用练习。

二、各学科情况分析

各学科分析在单独文件夹(各学科期末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