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

时间:2022-10-03 08:4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馆保管利用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馆保管利用处

第1篇

——这是无悔的选择,因它听从内心的呼唤

作为从历史系毕业的学生,对档案本身就有着莫名的情愫。在我内心里,我深深觉得——档案,就如同史册一样,它看似普通,其实珍贵,“典谟训诰,宝之无佚”;它看似平凡,其实伟大,“创业扩基,前轨可迹”;它看似平淡,其实精彩,“察往知,古为今用”。它描绘的是一幅幅客观真实却又绚丽美妙的历史卷辐;它承载的是一个个支离破碎却又灿烂辉煌的时空记忆,它积淀着人类历史,传承着古老明,服务着当今社会。

作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能亲手接触馆藏档案,就像看见一本本厚重的史册一样,能见证合肥这座城市的变迁,见证合肥经济政治化变化的发展,工作的幸福感、使命感、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档案为伍,毫不犹豫地在志愿上填写了档案局!

——这是无悔的选择,因它是成长的历练

2011年7月,我加入到合肥市档案局这个优秀的集体,成为监督指导处的一名工作人员。通过这个处室的历练,在我成长的词典里加入了“精益求精,吃苦耐劳”两个词。

监督指导处工作任务重、人手少,加班制定细则是常事,出差指导培训是常态。细则制度一般事关全市各级档案室建设,不得马虎。每一稿细则制度,我们都多次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完善,多次精益求精。

不管烈日炎炎,不管寒风凛冽,在偏远的乡镇档案室甚至村级档案室里都能见到我们指导培训的身影。

但,痛并快乐着。每当我的讲解,能为基层档案员们排忧解惑时,我就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快乐的!每当熬夜加班制定出的档案细则和办法,能让基层档案工作有可循,我就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快乐的;每当在我指导下各个乡镇综合档案室,能让老百姓可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查到所需要的档案,我就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快乐的。

201年岗位调整,领导将我调至保管用处。新的工作也带给了我新的挑战。通过这个处室的历练,在我成长的词典里又加入了“享受工作,乐于奉献,”两个词。

繁琐的利用接待工作也曾让年轻气盛的我备受委屈;老百姓的误解、嘲讽、谩骂也曾让我流下眼泪;对无助的老百姓无法找到有力的档案证明,也曾让我感到深深自责。但幸福感远远大于委屈,当我帮助那些历经沧桑的老知青找回下放时候的回忆,会看到他们眼里会噙着泪水;当我帮助下岗工人找回数十年的工龄,会看到他们眼角会带着微笑;当我帮助“农转非”的对象找到了曾经的证明,会看到他们眼里满是感恩;当束之高阁的废纸变成一掷千金的档案,将幸福传递给有需求的人,能给他们带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利益,能换他们一声实实在在的感谢时,我倍感欣慰,也越越享受工作。

默默在档案馆奉献一生的领导们、同事们手把手地教我们为档案归档、分类、划分保管期限、装订、排列、编写页号、盖、编号、编目录、装盒时,叮嘱我们对待档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沉下身,要静下心。那时,我们的双手就像是魔术家的手,使一张张旮旯里的废纸立马身价百倍,变成一整齐珍贵的档案。四年的历练,也成就了今天的我,从一个档案门外汉,成为一名合格的档案工作者,成为一名享受工作的档案工作者,成为一名乐于奉献的档案工作者。

——这是无悔的选择,因它是荣誉的捍卫

2011年,我第一次到档案局,就被局里良好的工作氛围,档案人扎实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合肥档案事业正处于转型期,领导们不像外界传说的碌碌无为,他们敢为人先,精诚团结,负重进取。同事们也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混混度日,尽管工作中没有鲜花、光环、奖杯,但他们仍然追求卓越,不甘平凡。他们认真学习行业中的先进典型,见贤思齐,以此弥补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他们潜心钻研档案资料,以史为鉴,以档为证,编研出成果,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合肥经济,服务合肥民生;他们紧跟时展的步伐,让档案插上技术的翅膀,利用现代技术稳步建设智慧档案馆;他们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开展档案展览,签订框架协议,利用媒体宣传等一系列活动让档案“发声”,让档案“出彩”,提升公民的档案意识。正是有着这样一帮可爱而又敬业的同事们,档案馆也成了让我引以自豪的地方,档案馆也成了让我努力为之捍卫荣誉的地方。因为,在这四年里,我见证了合肥市档案局从2011年馆藏量70万卷的小馆,一跃成为现在拥有10万卷档案的大馆;从独立拥有1万平米“五位一体”的档案馆,一跃成为拥有近7万平现代化档案馆;更是以前安徽省档案系统单位的“后进生”,一跃成为现在全国档案系统的“榜上有名”!

第2篇

近年,绍兴市档案局(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创造性地实施“市级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及安全管理”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即以绍兴市档案局(馆)为主体,统筹协调,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和对国家、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室藏档案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数字档案进行馆室交换、登记备份等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信息化建设项目。

一、实施“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的基本背景

(一)加强软硬件建设,全面落实设施和人才保障

1.主动争取政府支持,共创数字档案室建设优良的软硬件环境。一直以来,绍兴市档案局积极争取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规划,并统一实施。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信息化加工等硬件设备和配套设施等,创造了较好的网络环境,为档案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硬件保障。为使数字档案室建设有一个统一可靠的档案管理系统,早在2004年,绍兴市档案局主动与市政府信息中心密切协作,共同开发了作为市政府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_绍兴市协同办公系统组成部分的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升级。此系统可以实现市级部门单位产生的电子文件从产生、交换、归档、整理、移交到数据中心存储、利用、进馆的网络化集成化管理。2006年年底,该系统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研项目验收,目前已在市级机关72家部门(单位)使用。

2.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档案队伍信息化素质。多年来,绍兴市档案局将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作为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内容,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类档案信息化业务培训。特别是2005年以来,全面实施档案网上年检,主动加压,不断创造档案人员信息化工作的实践锻炼机会。通过网上年检,有效地实施了档案工作行政监管,提升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人员信息化技能,加强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以标准规范和典型引路,全面务实数字档案室建设业务基础

1.开拓创新,形成统一的业务标准规范。绍兴市档案局(馆)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绍兴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绍兴市数码照片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绍兴市市直机关单位档案网上年检办法(试行)》等一批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操作流程以及信息数据格式、存储、保管、利用等技术性标准。2009年5月,在全省率先出台《绍兴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标准》,对管理体制、设备设施、数据管理、档案数字化、开发利用以及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做出了全面的具体规定,可操作性强,从而使数字档案室建设走上科学规范、有章可循的轨道。

2.精心指导,成功创建一批可供示范的数字档案室。数字档案室建设基础性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传统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档案化三个方面。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是指建成室藏各类档案的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传统档案数字化主要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照片档案转换为数字档案,电子文件档案化是将本单位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上运行的电子文件导人到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归档,实现规范化管理。绍兴市数字档案室建设起步于2002年,并在2005年前后基本完成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任务。近年来,绍兴市档案局在试点的基础上,成功创建了一批示范数字档案室。鉴于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复杂性,绍兴市档案局在工作中对照标准,稳扎稳打,力求管理体制、设备设施、数据管理、档案数字化、开发利用等业务全面推进,成熟一个验收一个。2008-2010年连续三年,在绍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每年都确定一家先进单位介绍数字档案室建设的经验。

(三)勇于探索创新,高标准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1.加强档案馆基础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2008年7月,占地43.5亩,建筑面积21477平方米,总投资1.0562亿元的市档案馆新馆胜利竣工。搬入新馆以后,作为国家档案局确定的地(市)级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绍兴市档案馆按照国家档案局的指导意见,对业已建成的数字档案馆进行系统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合力组织攻关,以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建设,联合开发档案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软件。这是一个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编研为一体的档案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系统应用两年来,档案馆综合业务做到了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局(馆)机关的运行效率,初步实现了局(馆)综合业务运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服务利用现代化。2009年11月份该项目通过了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组织的验收。

2.加快数字化步伐,优化完善数字档案馆建设。绍兴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起步较早。搬入新馆后,绍兴市档案馆依托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优化了储存和利用服务功能,加快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步伐。目前,市档案馆已建成目录数据共306万条,全文扫描共141万件781万页,专题数据库共10个。形成了一整套数字档案馆工作规范。2009年12月,在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制定及应用推广”项目验收会上,绍兴市档案局(馆)作了经验介绍。

二、“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的初步实践

2009年上半年,绍兴市档案局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建议市级各部门(单位)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原则上由市档案局集中统一安排,所需经费由市财政统一解决,各相关部门(单位)不再自行承担档案数字化工作。报告提出,集中开展市级部门(单位)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利于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步伐,有利于确保数字化工作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有利于实现档案数字化设备设施的整合,有利于集约使用财政资金。

报告在报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后,引起重视。2010年2月,绍兴市

发改委批复,同意以市档案局(馆)为主体,实施“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及安全管理”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685万元,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安排。实施期限为2010-2012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建设;2.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处理;3.馆、室藏数字化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建设;4.网建设;5.电子数据登记备份建设。

与此同时,配合“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绍兴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市档案局关于《绍兴市直部门、单位2010-2012年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计划》,对市直133个机关部门(单位)的数字档案室建设做出具体安排,其中2010年列入计划的有33个单位。为确保计划完成,市委、市政府还将数字档案室建设及登记备份工作列入今年对市级机关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首批10多个部门(单位)档案的集中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展。

在数字化工作过程中,绍兴市档案局(馆)特别注重加工质量,明确要求数字化成果既要符合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要求,也要符合档案馆业务标准,以实现馆室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共享。为此,市档案局定期召开局(馆)监督指导处、技术处和保管利用处相关人员以及项目经理参加的工作例会,及时研究、统一有关业务要求与标准,制定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展。预计整个项目完成后,不仅市级部门(单位)的数字档案室全面推进,绍兴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也将大大得到提升,其中全文数据库总量将会达到4500~页。可以这样说,实施“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是绍兴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中的工作机制创新,也是构建区域性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总平台的有效路径。

三、实施“数宇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的认识与思考

以实施“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为重要载体,绍兴市确定全市“十二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市直133个部门(单位)以及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已通过省级认定的市直企事业单位,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数字档案室建设任务;县(市、区)80%以上的机关、乡镇(街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十二五”末完成数字档案室建设任务。与数字档案室建设同步,全面实施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市、县两级档案馆在2012年前全面建成数字档案馆,实现数字档案远程服务功能,并根据国家容灾要求,建立馆际间异地备份库。通过三年时间努力,绍兴市档案馆真正建成绍兴市级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安全保管、交换共享和登记备份中心。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积极又稳妥的目标,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尤其是“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市级部门(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全面完成提供了保障。

(一)全面实现馆室数字档案业务衔接,为档案馆室建设奠定业务和技术基础

据初步统计,市直部门、单位仅需要扫描的纸质档案就达到3721万页。此外,还有32312张照片、3110盒录像(音)带需要数字化。这些部门与单位绝大多数属于进馆单位,室藏档案迟早都要接收进市档案馆。如何避免档案数字化工作“两张皮”,既达到市级部门(单位)数字档案室自身建设的要求,同时又满足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各项业务需求,以避免重复劳动,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解决馆室有关业务问题的衔接,特别是解决档号对接、案卷级和文件级条目的完善、案卷质量的统一等业务问题成为实施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的重要内容,或者说是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共同面I临的任务。当然,引导和规范档案数字化工作并有序管理,确保数字档案的完整、系统、安全、真实、有效,更是实施馆室一体化项目的应有之义。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成果――数字档案,既是数字档案室的主体,也将直接成为数字档案馆的主要源头。自2010年起,各机关单位向绍兴市档案馆移交实体档案,原则上同时移交对应的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实体档案接收――档案数字化,再接收――再数字化这样一种传统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模式,从而促使数字档案馆建设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加快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步伐,为全面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奠定物质基础

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对本行政区域内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进行登记认证和数据备份,是新形势下浙江省确保档案安全与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之举。笔者认为,数字档案室建设与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关系紧密,数字档案室建设为档案登记备份提供物质基础,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又反过来促进数字档案室建设。数字档案即档案数字化成果,是档案登记备份的主要数据形式之一。绍兴市出台的数字档案室建设业务标准规定,数字档案室建成后,目录数据库、档案数字化成果应制作三套备份,其中两套在本单位保存(一套联机,一套脱机),一套在市档案局(馆)登记备份。现已有一批机关单位的数字档案实施登记备份。目前,结合“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市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正在陆续到位,下一步拟争取科技立项,研制登记备份中心平台建设所需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争取市政府信息中心支持,对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升级完善,实现市级各部门(单位)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向市档案馆的在线实时传输。

显然,随着“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数字档案室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也将在绍兴得到全面推进。

(三)实施双向备份,共创双赢格局,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绍兴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单位数字档案室建成后,其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及时在市档案局(馆)登记备份,同时市档案馆提供馆藏对应全宗数据库一套给所在单位,以方便利用。这样做,必将进一步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以及档案进馆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无论是市级部门、单位将数字化成果向市档案局(馆)进行移交和备份,还是市档案馆将馆藏数字档案复制对应进馆单位,都将使对方极大地拥有馆(或室)藏档案的电子数据。由于这种整合不是类似接收实物档案那种占有式的整合,而是合作式的、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整合,既不是你吃掉我,也不是我吃掉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或共赢。通过增加档案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提供利用,极大地方便相关单位乃至全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同时,登记备份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确保数字档案数据的安全。这也是确保数字档案绝对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必将得到大多数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Abstract: how to grasp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source, is placed in front of each file workers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issue.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信息科学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究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利用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但是,由于该项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还存有偏差和不足,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更新和突破。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

2、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决策和管理的有力保证.

3、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务。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1、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实施的要求 档案部门管理的档案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行政部门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录音、录像等,现在连政府机构的信息都放到网上,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处理也放到网上实施电子政务了,网上形成了大量电子党政管理类文件。 2、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要求 档案部门所管理的档案目前大都停留在只对本单位形成的纸质文件的管理上,管理方法大多基于手工管理模式,对上述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档案部门如何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保存在各级各类档案馆库房中作为知识原始载体的档案实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就使开发档案信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 3、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开发利用档案价值的要求 提出控制论的数学家维纳,在其饱含人文关怀的著作《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明确地指出:信息的价值正在于传播,而不在于储藏。任何“意义”、“价值”一类的判断,在没有传播的情境下只能是无意义与无价值的。档案价值的实现是要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处理、传递与广泛利用来实现的。档案部门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机构,只有实现了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4、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档案案卷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档案利用也逐步增加。要适应新的形势,档案馆自身建设必须加强。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实现信息化管理,要求档案馆在自身建设上要从网络与计算机体系、档案管理专用软件体系、档案数据获取与更新体系、档案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档案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档案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档案数据库建设体系、档案咨询服务体系、档案数字化专业人员体系、数字化档案馆用户体系以及档案标准与操作体系等方面着手实施,改变现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现状。

二、档案管理的现状 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档案资源的管理,也称档案实体管理。二是对档案中所包含的信息的管理,称档案信息管理。档案实体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内容,通过档案资源建设来建立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随着档案管理受重视程度的大大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档案管理的设施不断得到完善、更新,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与社会的进步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表现在:1、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待遇差、队伍不稳定;2、领导重视不够,档案意识不强、经费不足、设备不全、硬件条件差、管理摸式呆板;3、宣传不力,群众参与意识薄弱等方面。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 制定规划,突出重点,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应该首先破除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坚持以利用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化工作的效用。档案信息化工作要以利用为本,充分考虑档案利用需求与特点,结合本单位信息化工作发展水平来开展。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做到建一个成一个,发挥效用,不能搞形式主义。

(二) 重视档案业务流程的重组。

第一,档案信息收集、管理方式的改变。数据处理在文件处理阶段就可完成,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实现文档一体化,可以自动完成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工作,绘出各类统计报表。第二,档案信息检索与提供利用方式的变革。网络环境下将实现自动分类、自动标引、自动编目及自动检索等工作,多数档案资源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查阅和对外提供服务。第三,档案指导、编研从有形实体向虚拟网络转变等。信息技术重建档案管理的运行环境和作业环境,传统档案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所以有必要从管理理念到组织机构,从业务内容到业务流程进行有效重组,以适应变革的要求。

(三)增强保密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构筑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部门应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档案信息安全观念,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计算机网络管理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保密意识,认真地对档案信息做出鉴定,确定档案的密级程度和开放范围,严格审查,严格管理。同时,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应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防止人为的干扰破坏,注意防毒杀毒,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综合性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通过设置高效率的工作机构来协调其工作的开展。其工作机构应包括: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机构、网络信息管理服务机构等。其中组织管理机构是建设的决策指挥者和组织实施者,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策动力,决定着网络建设工程的组织效率;网络系统设计建造机构是具体负责档案信息网络的规划、技术设计和工程建造的机构;网络信息管理服务机构是档案信息网络的实际运作者,负责网络的运行维护和档案信息的组织、与更新。

(五)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和技术性标准规范。其中,管理性标准规范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一套规划,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标准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合法化确认标准等;业务性标准规范是对档案文件信息化处理的规范,其范围包含电子文档的标准及管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是指电子文档数据存储、压缩、数据交换、数据加密、水印技术和系统软硬件设施技术标准规范等。

(六)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素质

在当前状况下,各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对急需人才和高端人才加以引进,对现有管理人才通过培训、在岗自学等方式进行培养,建立一支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队伍,能够适应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有效解决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

第4篇

关键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原则

档案价值的实质,是文件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两者缺一则不能构成档案的价值关系。一般地说,档案的保存价值是出文件和档案对于社会的现实作用以及长远的历史作用所决定的。具体地说,某一部分档案、某个案卷、某份文件的保存价值,是由文件和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利用的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一)文件和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状况是确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内在因素

文件和档案自身的特点和状况,包括文件和档案的内容、时间、来源、名称、可靠程序、有效性、外形特点和完好程度等。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历史记录,记载相反映了各种历史经验与现象,是前人或当今人们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结晶的体现。这就决定了档案对社会具有一定的作用。文件和档案本身的特点和状况是决定文件和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的内在因素。

(二)社会利用的需要是确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因素

社会利用的需要是决定档案价值关系的主体性因素。大量事实表明,人们在各种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往往需要查考既往情况,掌握历史材料,研究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这些都离不开档案,需要利用档案。所以,社会利用需求不仅是档案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决定文件的保存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上述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两个方面因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档案客体,是档案社会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利用档案的需要,则是实现档案价值的社会条件。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就是鉴别、分析和决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过程。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原则是:必须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全面地判定档案的价值。

(一)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

所谓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就是在鉴定档案价值时,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去衡量档案的价值!它是档案鉴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档案价值鉴定的基本标准。

档案是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而它的形成、存在和如何发挥作用,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档案鉴定工作决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和小团体的利益为准则来定夺,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去研究档案的内容实质及其他各种因素,充分评估档案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全面的观点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原则中的全面观点.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全面地分析文件的各方面特征,从档案的来源、内容、时间、文本、外形特点等方面综合判定档案的价值。实际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其构成要素是不尽相同的,大量文件是因其内容重要而具有较高价值的,而在分析档案价值时通常应结合文件的来源、形成时间等因素才能获得比较正确的认识。同时,有的文件因时间久远、或因载体特殊、或因有名人手迹等因素而价值增高,因此,在分析档案价值时只有全面兼顾文件的内外特征,才能准确判定档案的价值。

2、全面地把握被鉴定档案与其他档案的联系。文件产生和存在不是孤立的,一个单位、一个活动中形成的文件之间具有密切的有机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不能孤立地判断文件的保存价值,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将有关文件材料联系起来,才能准确理解其内容和用途,从而对文件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

3全面地预测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要。社会对档案的需要是多角度客层次、多方面的,档案也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价值形态。某个单位不需要的档案,其他单位可能需要利用;现实生活中不需要查考的档案,可能会成为后人珍贵的史料;对某一方面意义不大的档案,可能对其他方面具有重要的查考利用价值。所以,在鉴定档案价值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需要,又要考虑社会其他方面的需要;既要考虑现实的需要,也要考虑长远的需要;既要考虑人们在行政、业务、生产等方面的需要.也要考虑科研、学术研究、编史修志等方面的滞要。总之,要通过对不同需要程度的综合分析来判定文件和档案的价值,切忌片面强调某一点的需要与否,就轻易地确定文件和档案的价值及其保管期限。

(三)历史的观点

档案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的产物,档案的内容、形式是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密切联系的,什么历史时期就产生什么样内容和形式的档案。经验证明,离开当时的背景,对档案的某些内容就可能难以充分理解,以致忽略甚至错误地判别其应有价值。对历史上形成的内容不正确的档案,也不可轻易地剔除,应当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分析,以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因此,要正确分析档案的价值,必须把它放在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去,具体分析档案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档案和文件的相互关系、特定条件、特定作用,并结合当前和将来的利用需要来考虑其保存价值。历史的观点还应当包括充分考虑档案的历史研究价值,应当充分认识到档案在反映单位史、地方文、经济史、文化史、专业史、社会生产史等方面的价值。

(四)发展的观点

由于档案的价值具有时效性和扩展性,现在有用的档案,将来可能会变得没有多大用处;而现在尚未用到的档案,将来又可能会变得有用。因此,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要有发展的眼光,既要分析档案对当前的作用,又要充分地估计到档案对将来的需要。总之,鉴定档案价值要运用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预测档案的长远价值。

效益必然直接制约档案保存质量和数量。因此,在鉴定工作中,应当摈弃不计成本、多多益善,以及怕担责任、盲目拔高的观念,通过鉴定将那些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等方面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保存下来,尽可能地为社会带来较大利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概念,而是鉴定档案价值时应具有的一种观念,一种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马颜平. 浅析档案价值鉴定的依据[J]. 陕西档案. 1998(04)

[2] 丁华东. 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几点思考[J]. 浙江档案. 2004(04)

[3] 李绍仁. 略论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体系的构建[J]. 学术界. 2005(03)

[4] 李财富,张顺涛. 关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改革的思考[J]. 北京档案. 1998(02)

[5] 魏小平.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东档案. 2005(06)

[6] 王玉芬. 档案鉴定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 山西档案. 2006(S1)

[7] 龙春子,许日.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刍议[J]. 兰台内外.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