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9:2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美德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组织学校广大教职员工,根据校内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客观环境共同确立德育目标的活动。制订德育目标时,既考虑德育目标的整体性、一贯性,又使德育内容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做到目标“近、小、实”,避免“高、大、空”。虽然《中学生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但是,在德育实践时,一般只着眼于初中、高中的层次;即使注意到同一群体中的差异性,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组织制度的保障,远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流于形式,收效不大。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结构及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渐凸显生命力。
2. 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结构
2.1 双格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人对国家、集体、家庭和自己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责任面前立得正、挺得住、担得起,有“脊梁骨”,堂堂正正地做人。
2.2 修炼学生健康的性格。做一个在群体中可近、可亲、可信、富有性格魅力的人。人格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在双格培养目标的探索中,根据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根据各阶段学生年龄特点,我校确立了年级德育目标结构,并内化为“自强不息”“求索创新” “诚实守信”“勤劳简朴”“仁爱孝悌”三个年级五个主题与爱国、进取、求知、生活紧密结合,初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有我校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德育框架:
高一年级 诚实守信——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
高二年级 勤劳简朴——成才的最好学校;
高三年级 自强不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学校注重处理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的关系,使两者有机整合。我校在实践中,注重两个方面:第一,对于一些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那些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如改革开放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公平竞争观念等,也被引入到德育内容中,使其与中国传统美德相融合。第二,学校的主体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体现着时代精神,并从学生身边寻找教育内容和教育事例。
3. 构建科学的德育管理模式
学校通过多年的认真实践和研究,确定了“整体设计,凸现层次;分层负责,全员参与;相互渗透,动态递进;主体参与,注重体验;家校联动,资源整合”的德育管理模式。
3.1 整体设计,凸现层次。
对于每个年级的教育主题,我们总结了其共有的操作模式,但要求在每个教育环节上,应有本年级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凸现各层德育目标的特色。
3.2 分层负责,全员参与。
建立一套德育工作网络,按校级、年级、班级有序开展;由分管校长和学生科全面布置、协调和检查,并及时作好资料收集和理论总结;年级分管领导和年级组长具体设计本年级传统美德实施计划;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具体落实,全体教师通读传统美德校本教材,主动使之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并增强教育意识。
3.3 相互渗透,动态递进。
在德育内容上,为了考虑整体性系统性,专门设计“月主题”活动:三月份的“行为规范月”、四月份的“个人才艺展示月”、五月份的“文学采风月”、六月份的“心理健康教育月”、九月份的“尊师尊老爱幼月”、十月份的“体育节”、十一月份的“科技节”、十二月份的“洗墨池文化节或合唱节”,每个学生参与,使德育工作具有整体性;为了兼顾年级的差异性,对于同一项教育内容按各年级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活动载体和教育形式。
4. 主体参与,注重实践
4.1 形成以自我教育为主的主体性德育方法。
建立值周制度,学生检查制度;学生会管理学生的学习、宣传、文体、外联等常规工作,负责升旗仪式、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校刊、电台、电视台等方面的事务;学生自主管理,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极大地推进学校的校风建设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2 重视各层德育内容的实践环节的设计。
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教育内容产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不断内化的作用。同时,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身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品质,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风格,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
传统美德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不仅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小学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不仅与现有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更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和对现代教育的升华。换句话说,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融入适量的传统美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弘扬民族伦理道德的需要,同时也是塑造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必要之举。
一、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动力源泉
在我国有关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越来越无法忍受,强烈地要求教育模式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地向素质教育转轨。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一般都会包括对学生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即简单的劳动技能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恰恰为这种素质教育提供了完备的教学教材。例如,传统美德中的刻苦勤奋、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以及简单的常规礼仪等都可以作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换句话说,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型人才。作为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主要阵地的各个学校,尤其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学校应该重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在小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为后期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道德和精神基础。试想,一个俗不可耐、满嘴脏话的学生群体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承担起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够在创新社会价值过程中很好的发挥合作精神的。一个不具备奉献精神的人,又怎么能够承担起驾驭渊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呢!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没有实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小学基础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跨世纪对素质型人才的要求的条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推动教学前进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点,一直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爱国主义为人们在抵御外来侵略、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汇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没有爱国主义的支撑,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当今和平的时代,也许有人认为爱国主义的作用已经很小了,而且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纵观古今,众多的英雄模范、志士仁人、艺术家、科学家、改革家等无不都是在内心深处藏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有高尚的报国志向,否则他们很难成就一番伟业。拥有爱国主义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而高翔”,不是只顾眼前的个人小利,而是胸怀远大的大我情怀。现在,人们几乎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也都听说过甚至会讲有关岳飞“精宗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爱国主义依旧需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依旧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被不断的提及和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代故事“苏武牧羊”、现代故事“林则徐”以及郑成功、邓世昌等故事和事迹的宣传教,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道德。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能够增加他们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能够增进他们从小对国家的爱护情怀,并通过对他们爱国主义的激发不断形成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三、对勤俭节约品质养成的重要作用
传统美德教育中有很多有关学会珍惜、懂得勤俭节约的内容,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说明成功往往是由人们勤劳节俭所成就的,而失败往往是由于过于奢侈浪费。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有关勤俭节约的品质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但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人民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勤俭节约就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试想如果社会中浪费之风盛行,必然会降低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对资源紧缺的今天带了更大的危害。现在,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勤俭节约,随便浪费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学课程中进行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节约的乐趣,去亲身感受节约所带来的益处,并在学习中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四、结语
有关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可谓是一件“艺术品”的成就过程,只有经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和精心雕琢,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此外,有关传统美德的教育更是一个大型的工程,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单纯的传授和引导,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用心去领悟和感受。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不仅是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每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在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一次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机会,一方面,为小学生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育管理的有效开展,是一件既有利于学生又有利于教育者以及学校的双赢工程。
作者:王丽梅 单位:吉林省汪清县大兴沟镇庙岭小学
关键词: 职中思想政治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加强职中政治课程的德育渗透,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社会中,职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受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等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信仰危机、价值观念危机,对于传统美德反而弃之如履。因此,强化对学生各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诸方面的总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民族传统美德起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在新旧体制交替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矛盾,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最值得注意和忧虑的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自私自利、金钱至上、贪图享受的思想,不断扭曲一部分人的灵魂。因此,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创造出跟上时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保证物质文明按照正确的价值导向健康发展。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中,更要大力弘扬,它是历史赋予当今教师的重任,对教育青少年自觉抵制自私自利、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激励民族树立自信心、自豪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巨大的影响力。
二、全方位挖掘教育资源,多角度开展美德教育工作
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德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应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原则上历史存在、侧重于现实需要,依据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原则,对传统道德德目进行筛选凝练和重释,根据职中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接触的社会关系顺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地分层次教育,使教育过程方法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简约性①。
(一)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将传统美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
学校课堂是开展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可以自主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整合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即要求语文、历史、地理、数理化、体音美各科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传统美德因素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学科知识与美德教育的融合,兼顾学科内部知识和美德教育的综合;利用各种活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讲演比赛、知识竞赛、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历史相关名人、事件纪念日向学生进行相关美德教育。
(二)关心家庭教育,注重与学生家庭的良好沟通。
家庭中的道德教育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家庭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大致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打下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思想基础;进行归属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子孙,长大为振兴中华作贡献;培养勤劳节俭、自强自立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和睦邻里、友爱兄弟的道德品质,做合格的中国人②。因此,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不间断地沟通,尤其是在某个学生出现了明显性格反差和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时,更要与学生家长多联系沟通,共同想办法解决。注意引导家长注重全面性、针对性、一致性、表率性和科学性,积极地配合学校传统美德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良好的品质。否则往往学校里教得再好,回到家里因为家长的言行和素质可能直接将学校教育工作成果全部抹杀。
(三)突出时代特色,将社会实践教育与美德教育相结合。
社会是一个具有广阔教育空间的舞台,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演练阵地,不仅能检验学校、家庭的传统美德教育成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固化美德教育成果。职中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工作者应以社会为依托,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我们应争取校外各单位的参与,营造良好的区域风气,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并构建社会教育体系,最终增强德育教育合力。
德育课尤其是传统美德教育需在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开放的矛盾中,紧贴社会实际,同时选择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教材的原理引导学生改变错误认识。在教学中,将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引入课堂,从传统美德的角度去论述、去评价,就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责任信念。将社会实例作为教材事例的重要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鲜生动,贴近社会现实,符合学生实际,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知识。在引入社会实例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各类事件的时效性、内容性,避免扑朔迷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做好各类材料的搜集、筛选和整理工作,同时不断学习,充实和完善自己。
三、创新完善传统美德教育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内隐的个人品质,很难直接评价。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了传统美德的教育后,为了给学生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强的学习动力,要创新完善传统美德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突出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为切实增强职中学生美德教育实效提供依据。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德育课程教学评价主体往往是教师和家长,而学生仅仅是评价的对象,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一个学生在潜意识里总会觉得,不管我现在品德提高了多少,做了多少好人好事,只要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好评,就是无用功,这是很危险的信号,会直接导致学生思想动力消极懈怠。
事实上,我们只要适当指导和引导,学生本身就具有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且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变教师一元评价为师生多元评价③,多方面地反映学生的情况。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评价的认可度,发挥评价的发展,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多边”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作为依托思想政治课程而额外开展的传统美德教育课程,以考试为目的的传统美德教育课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美德教育评价中,我们应不断摸索完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完善考试评价。建立笔试与口试、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尽可能地放轻松,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完成考试评价。我们要实现命题的科学化和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学习的能力。
2.突出日常评价。这一部分一直以来对各类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难题,在教育教学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发展,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应长期探索应用谈话观察、展示表演、行为考察和个人成长记录等能够表示学生真实水平的评价方式,并加大在总体评价中的比重。这样才能够最真实地对传统美德教育教学作出评价。
四、结语
古语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华传统美德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教育意义,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应该为弘扬、继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不断努力奋斗。
注释:
①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人民出版社,2008:56.
②檀传宝.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3.
③张楠.论思想政治课学习方式的转变: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黄洁锋,邓云洲.试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范式.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5.
一、中华传统美德应成为家庭教育的根基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工程。时下,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倾向导致一些父母唯分数论,把孩子能否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教育目的,教出了只会学习但不会“做人”的孩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失德案件,如重庆女童摔婴、复旦投毒案等折射出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与缺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青少年人格与品德教育必须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家庭也不能没有核心道德观。那么,用什么作为家庭的核心道德观,培塑我们的下一代?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孕育出的传统美德,是国人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传统美德不仅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等等,至今都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理应成为我们家庭教育的根基,成为我们教育下一代有力的思想武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无所不包,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又赋予新的时展内涵,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仅就家庭建设来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传统家庭美德与现代家庭建设理念相融合后,提出的家庭美德五个准则是一个较为简洁可行的范本,可是家长对此的知晓程度并不高。据笔者所在单位2014年在福建省开展的全省家庭美德建设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4%的被调查者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可见,如何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家长中普及与推广核心价值观、传统家庭美德,让其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从而成为家庭教育正确的价值引领是当务之急。
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家长应率先垂范
1.孝老爱亲,知行合一。中华传统美德最注重孝文化。孝作为“众善之始”,存在一个由内及外、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推行过程。推行到最后,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在家庭中孝道伦理的本质应是责任和义务,被视为国人的基本品德。当下不少家庭“孝亲”观念淡薄,尊老不足爱幼有余,啃老现象严重。在福建省家庭美德建设调查中,被问及对“啃老”现象的看法时,有46.3%的人认为“很不应该”,有43.8%的人认为“事出有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有9%的人甚至认为“可以理解”。民众对“啃老”的宽容固然有一定社会原因,但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家“尊老敬老”的意识与能力均不足。只有家长们将“孝老爱亲”上升到家庭核心道德的高度来予以对待,处处知礼、守礼、重礼,做到知行合一,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传统美德传承的一个重要场所,从而发挥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
2.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言传”即家长先要深入理解传统美德内涵,然后通过阅读、讲解、游戏等多种形式向子女传授美德知识。“身教”是要求家长做好表率,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能做到“以身作则”的家长并不多,比如在福建省家庭美德建设调查中,只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承诺都能兑现,在诚实守信上为孩子做好榜样”。家庭教育应是做人的教育。“人而无信,百事皆虚”(《增广贤文》),“修身以求进,行道以利世”(《颜氏家训》),承载传统家庭美德的古代家训,也是处处体现为人处事的教诲,而少讲读书学习。这些经典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应重品行培育,通过家长言传身教建立“家规”,形成良好“家风”。
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家长应讲究方法
1.立成于幼,潜移默化。中国古代家教非常重视少儿早期品行教育,讲究立成于幼。《颜氏家训》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以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传统家教强调只要坚持从小实行道德启蒙,就能在少儿的心中培养起道德伦理情感,并在不断地砥砺之后,习惯成自然地践履道德。近代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研究说明,早期教育在个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幼年时期对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美德教育,能培养起孩子道德良知和优秀品质,并伴随其成长越发牢固。
2.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早在十年前北京召开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伦理学研讨会上,就有台湾学者呼吁伦理学界要协力社会教化,特别是要让义理通俗化、理论实践化、探讨生活化,也就是要将传统伦理研究与现实更紧密结合达到教化社会的目的。当前传统美德教育亦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导不够生动形象,苍白无力,操作性不强。诸如《弟子规》和《三字经》等易懂易读的道德启蒙读物还不多,也未能整编出像古时“二十四孝”那样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德育经典案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和家长们一起努力,既积极挖掘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又结合时代特征和现代少儿的特点,编辑德育启蒙读物,制作美德教育影视作品,开设国学特色课堂。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通过阅读、演唱、游戏、观看视频、参观与实践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孩子在玩中了解传统美德、掌握传统美德、践行传统美德。
作者:潘凌艳 单位:福建省妇女干部学校讲师
[关键词]英语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渗透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灵魂。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具有导向作用。初中生是未成年人,而中华传统美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所以,每学期开学校领导总是号召全体教师在授课时应渗透德育教育,虽然是渗透,但却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的。它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和培养德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英语课堂上闪光。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结合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对话和课文都蕴含着我们中华民主的传统美德的内容,如有助人为乐的;有尊老爱幼的,有勤俭节俭的;有诚实守信的;有团结互助的;有立志成才的;有助人为乐的;还有严己宽人的,等等,学到类似这样的课文我就会结合中国民族精神有意地对学生渗透我国的高尚民族美德。可见,英语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结合点。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强调的是“渗透”二字。即在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要渗透不要强加,不要牵强附会地将英语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不露痕迹地渗透,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教材的渗透点,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学生的思想动向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巧妙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英语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爱国历来都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故事结合中国伟人的感人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单词和一些简单的语言来讲述曾经为祖国奉献出宝贵的生命的英雄们的事迹。这样在巩固英语的学习的同时,也训练了英语的写作,更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很好的在课堂中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英语教学与礼仪教育相结合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是指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学生,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的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我在遵循知识传授的同时,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学“true;believe”等时,我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学“stop;station;office;class”时,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学“help;wrong;state”时,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英语教学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
素质教育理论的前提是教育人本论,它的核心是: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相信每一个人。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所以,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每一个教学细节。例如,The old man got into the car.我们不译为“老头进了小汽车”,而是译为“那位老先生上了那辆小汽车”。在看图作文和材料作文中尽量多选取尊老爱幼,扶危助困,奉献爱心题材的素材让学生写,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4.英语教学与勤俭教育相结合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治家、兴国的根本。俗话说“勤以立志,俭可美德”。然而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所改善,现在许多孩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穿要名牌,吃要高档,生日派对、同学聚会,更是动辄一掷千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是理所当然的。但这并不等于就可以铺张奢侈,更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英语课学习“water”时,我就会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世界宝贵的财富,万物离不开水;当学到“apple;banana;cake”时,我教育学生不要浪费水果和食物,浪费是一种犯罪,节约就是一种美德。
五千年以来,中国人最为骄傲就是在这悠远的历史河中涌现出许多具有中华美德的人,所以中华美德就是每个中国人精神的支柱。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美德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传统美德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1是什么支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什么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是什么是中华民族勇敢地说“不”?是血,是汗,是凝聚力……
一个国家,一个名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为本,俭生德;辨善恶,知改过;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究竟是什么使我们中华民族辉煌?靠什么而变成世界的焦点呢?正是那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在这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上,我们代代的劳动人民们在这里栖息,把文化,文明代代地传了下来。正因如此而涌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古老的土地,淳朴的人民,悠久的传统,高尚的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里,“子发认错”的小故事令我难忘至今,讲的是:战国时期,楚王大将子发率领部队攻打秦国,几个月下来毫无进展,粮食将尽,边派使者回国筹粮,并让他将一封家书交给母亲。母亲从信中得知儿子在生活上搞特权,不体谅士兵,因此非常生气。在子发凯旋归来时,母亲不让他进门。子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下令将楚王赏赐给自己的东西分发给士兵。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我哥哥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哥哥偷偷将书桌上的5元钱拿走了,妈妈虽说不重视这小小的5元钱。但是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我和哥哥。放学回来,妈妈假装找不着5元钱,逼问说是我拿的,我的眼泪在妈妈的冤枉中不争气的流下来了。在这时,哥哥却主动承认了错误,把5元钱还给了妈妈。“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不是吗?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如今,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一定能把一切熔结成无穷的动力,推进新的时代。“只要人人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爱的奉献的歌声,而只要人人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到那时候一切平等,整个国家洋溢着繁荣和睦的气氛。
我们身为跨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做起,孝敬父母,热爱祖国。从小树立发扬传统美德的信念,寄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听,在中华民族土地上两条母亲河正滚滚流淌,汇集成一股轰雷般的号召声:传承中华美德,誓当龙的传人!
传统美德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2人的一生金钱虽重要,但人的美好品质、美德,自然也不能少。如果你失去了今天,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凭着你的努力可以去再挣;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美德,那你就很难挽回,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上。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欲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人的文明美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从小父母就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见到认识的人要有礼貌,不乱扔垃圾,不做不道德的事。到了小学,老师也让我们这样做,学校还开展关于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增长这方面的知识。在我的身边也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美德。
那年夏天,我上完课外班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太阳透过衣服照在了我的身上,这时的我嘴里虽然吃着又甜又冰的冷饮,但额头上的皮肤里还是不断流出细小的汗珠。“天真热!”过了一会儿,难等的公交车终于来了,我随着人群拥拥挤挤的上了车,一眼扫过,发现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诶……那我就站着吧,辛苦你了—腿!我站在了一位看起来年过花甲的老人身边。仔细观察了那位老人,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我站在那老人面前一直关注着她,当我正在发呆时,一个急刹车让我整个上身和冰棒一同扑在了老人的身体上。
车子停稳后我愣住了半天都没有起来,我以为那位老人会把我骂一顿,可那位老人没有。老人轻轻扶起我,把脏了的食物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拿起一张餐巾纸擦了擦我嘴角边留下的一小块冰淇淋并且对我笑了笑。我看着老人的眼睛,那眼神里流露出母爱、温暖。“您不怪我吗?”我用低沉的声音说着。“这又不是你故意的,要找麻烦也是找司机才对呀。”听了老人说这句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对老人笑了笑。到了一站后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下了车,脑海里回想起当时的画面,觉得老师常说的美德就在我的身边。
香在燃烧,美德在传送,让身边的美德变得更多吧!
传统美德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3今天,看到着名画家华君武的一幅《假文盲》的漫画,使我感触很深。来源:作文网这幅漫画,及其有力地批击了社会上那些文化水平高,道德水平低的人群,尖锐地讽刺了有些人的极端利己的主义思想。
一天傍晚,在马路边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拿着几袋东西站在上面。寒风凛冽,天色阴沉,车站上的“母子上车处”显得十分显眼。母亲望了一下,咦?母子上车处里,怎么会有四个大男人在这呢?难道他们不识字吗?可是看他们绅士道衣冠楚楚的衣着打扮,怎么也不像一个文盲呀!
母亲瞧了瞧他们,排最前头的那位大爷,胖墩墩的,穿着笔挺的大衣。他眯缝着双眼微微一抬,又耷拉下眼皮,没有丝毫反应。再看看第二个人,戴顶军帽,穿着军大衣,双手兜里,平视前方,旁若无人。第三位,矮矮的个子,戴着一顶十分时髦的帽子,闭着双眼,嘴角向下撇,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再瞅瞅最后一个人,简直无法形容。大个子,大皮衣,再加上一个大口罩,真是滑稽可笑。
母亲提着嗓门儿,大声说:“难道你们不识字吗?这里是母子上车处呀!”可是,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时候,车来了。那几个男人一窝蜂地冲到车上。母亲看了看车里挤得满满的人群,又看了看怀里冷得发抖的孩子,年轻的母亲只好无奈地站在旁边,等待着下一班车的来临。
英国的弗o培根先生讲过:“如果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公民。图中的那几个男人真的不识字吗?他们装聋作哑,面对寒风中的母子熟视无睹,毫无怜悯之心,真是让人痛心啊!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呢?这些人明明认识字,为什么要装成文盲呢?难道他们早已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遗忘了吗?
我要在这儿呼吁:让这样的”假文盲“消失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传统美德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4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自己,就是给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宽容他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人一片快乐的空间;宽容自然,就是一种豁达。
古语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化能容纳百川。天空之所以蔚蓝,是因为它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
宽容自己,就是给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战胜困难。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时,应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宽容自己,纵观历史,许多宽容自己的人都有了伟大的成就。周处摆脱自己的过去,从新做人,为国家效力,是宽容自己;司马迁成对困难不放弃,坚持写《史记》,是宽容自己;勾践面对挫折不气馁,实施伟大报负,是宽容自己。宽容自己,也就是给了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他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给他人一个快乐的空间,在人与人相处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许多宽容别人的人都受到了别人的尊敬。宽容他人,就是蔺相如对廉颇忍耐;宽容他人,就是齐桓公对管仲的不计前嫌;宽容他人,就是诸葛亮对孟获的大度。宽容他人,使自己得到一种快乐,一种愉悦,是一种自己,架起了人生沟通的桥梁,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自然,就是一种豁达。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的力量和自然相比,就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天气不好的时候,总是有人抱怨,可仔细想想看,抱怨是没有用的,该来的还是要来,自然是不会根据人类的想法而改变的。去抱怨天气,生活在抱怨之中,不如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感恩于自然,去想想人类的过失,学者反思,学者去宽容自然。我们应该宽容自然,宽容自然,是人生的大智慧。
宽容是抑郁时的解决方法,使你豁然开朗;宽容是人生航船上的指明灯,指引你前进;宽容是烦恼时的一缕微风,轻轻的抚去心中的不快。宽容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传统美德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5人的一生有几大追求目标,那就是:美丽、金钱、权利、地位、健康和诚信。我们可以失去美丽而丑陋,我们可以失去金钱而清贫,我们可以失去权力和地位而落寞,我们甚至可以失去健康而死亡,但绝不可以失去诚信。
古人有云:“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季布一诺,价值千金。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有诚信。但是有些同学为了得到好成绩而不择手段,在考试中作弊。这样欺骗家长、欺骗老师和欺骗同学的行为就是缺失诚信。
当今社会,不少人失去了诚信,比如长春长生假疫苗事件。有上万支未通过《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的疫苗流向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地,其中的冻白干疫苗与狂犬疫苗远远未达到安全标准。这种欺骗人甚至是拿大众生命当儿戏的人,还有诚信吗?他们的道义和诚信哪去了?是被金钱蒙蔽了!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群里,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基本要求,只有诚信,才能让这个世界更美丽。当这个世界充满诚信时,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青草绿树、白云蓝天、广阔大海、无际平原;你会感受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人圆,社会和谐,无限绚丽尽藏其中。
因为诚信得到了信任,因为信任带来了顺利,因为顺利而获得了成功,因为成功造就了未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诚信,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渗透 传统美德
一、拓展课外延伸,加深理解感悟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和美德的内涵以外,适当穿插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材料及活动,使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育的效果更为有效显著。
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先请学生诵读领会《游子吟》这首千古传唱、感人至深的古诗,让学生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吟诵中,初步领悟做儿女的应心存孝心。然后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那种父子挚爱情深的浓浓亲情。使学生透过“父亲”那“蹒跚地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亲为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犊之情;让学生从“儿子”那“晶莹的泪光”中,深刻领会儿子对父亲的那颗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之后,又补充讲读了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温衾》这则传扬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并请学生齐唱了一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发对父母的眷恋、感激、思念之情。
二、创设情境,激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过零丁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教学时,我先从诗人不幸被俘而坚贞不屈的背景介绍导入,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和一段古筝乐曲,并请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那哀婉、感伤的古筝乐曲,那忧伤而又慷慨的诗歌吟诵,一下子便吸引感染了学生。然后进行讲读分析,提问思考,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深切感悟诗人的情怀和气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逐渐进入诗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仿佛看见诗人正头戴盔帽,身披战袍,挺胸站立在敌军的船头,面对零丁洋的滚滚波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种情境,怎么能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怎么能不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再一次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他们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吟诵中,胸中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浩然正气。
三、利用图片教育,加强引导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四、熟读背诵文章,让文化沐浴心灵
摘 要 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的教育方向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文道结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 传统美德 初中语文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过零丁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教学时,我先从诗人不幸被俘而坚贞不屈的背景介绍导入,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和一段古筝乐曲,并请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那哀婉、感伤的古筝乐曲,那忧伤而又慷慨的诗歌吟诵,一下子便吸引感染了学生。然后进行讲读分析,提问思考,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深切感悟诗人的情怀和气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逐渐进入诗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仿佛看见诗人正头戴盔帽,身披战袍,挺胸站立在敌军的船头,面对零丁洋的滚滚波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种情境,怎么能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怎么能不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再一次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他们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吟诵中,胸中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浩然正气。
拓展课外延伸,加深理解感悟。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和美德的内涵以外,适当穿插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材料及活动,使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育的效果更为有效显著。
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先请学生诵读领会《游子吟》这首千古传唱、感人至深的古诗,让学生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吟诵中,初步领悟做儿女的应心存孝心。然后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那种父子挚爱情深的浓浓亲情。使学生透过“父亲”那“蹒跚地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亲为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犊之情;让学生从“儿子”那“晶莹的泪光”中,深刻领会儿子对父亲的那颗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之后,又补充讲读了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温衾》这则传扬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并请学生齐唱了一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发对父母的眷恋、感激、思念之情。
熟读背诵文章,让文化沐浴心灵。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能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自我教育作用。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古诗文都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例如,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人胸怀大志、天下为公的《岳阳楼记》;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人勤奋苦学、立志成才的《论语》等。这些古诗文,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这些古诗文,不但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切感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充分体验和领会我们民族的精髓与灵魂。
利用图片教育,更强引导志向。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间积累了许多优秀传统美德,并代代相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美德又注入了新的内容,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和源泉,现行学校的德育内容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能找到渊源。所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现行学校德育教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国古时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可见教书与育人是有机相连而不可分的。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所产生的历代“圣贤之士” 均把“道德文章”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的课程。它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较少,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在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渗透美德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小事做起,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都是教育的好机会,下面我就从课上,课下分别谈美德教育的渗透。
一. 课前准备注重培养学生“责任心”
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都要求学生自带脚套,主要是为了机房的卫生,防止尘土对计算机造成致命的伤害,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在学期初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讲授脚套跟计算机的厉害关系,以后上课必需准备好脚套然后上课,跟学生“一诺千金”,这样学生就会准时带全,如果有学生忘记带,可以给学生3次机会,“言必信,行必果”,在老师设难中学生的责任心会逐渐提高。
实际上在其他的小环节上也可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例如:计算机在下课不用时候要将显示器罩套在显示器上,这样一方面是为了整洁,另一方也体现了卫生,学生在下课结束的时候常常会在操作系统关闭以后就马上走了,虽然别的同学或者老师可以帮着将其盖好,但教育效果往往折半,这就要求教师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上节课那位学生责任心很强帮助一些同学盖桌套,这些同学不是没有责任心,而是比较马虎,这样一提醒,大家在下课的时候都会注意的。即使没有盖的我相信肯定有负责任的同学盖好。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 即使是小事情也要重视起来,小中见大,学生要从小做起,从小培养才行。
二. 课上培养学生“互助,自立,贵和,礼让”
信息技术课堂跟其他的学科不太一样,它存在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现代技术更先进等特点。学生在各方面都是参差差异的,课堂要求强强互动,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体验快乐,在信息技术互动课堂上,应充分的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课堂氛围。
首先创设一个和谐氛围,让学生体会“和”为贵的快乐学习环境,认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含义,理解“礼之用,和为贵”的用意,让学生在“贵和”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在互助互帮的快乐氛围中探究,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一个从旁点拨的旁观者。互助和自立是不是对立呢?实际上不是,要有效的抓住教学40分钟,教学要分段分层次开展,第一段是教师设立氛围,激发兴趣,讲授技巧,方法,注意事项的学习期,第二段是学生自主自学的独立期,这段时间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自我摸索期,第三段是学生们之间交流的互帮互助交流期,学生可以在这时候将自己脑子里的疑问统统托出,生生解答,师生解答都可,一方面学生的悬念得以解释,体会到获得成功、窥探出解决方法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学习的自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长,体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蕴涵。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国,学生之间要“礼让”师生之间要“礼让”,彬彬有礼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学生“礼让“是未来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堂讨论,选择材料都要有目地的培养学生“用礼”。
在我们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在这次改革中的地位,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发动学生、组织学生,让他们广 泛、自觉、热情地参与传美教育并将其当作工作的重心,使肩负着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的他们,成为把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那么传美教育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不可能真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素质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15-01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1.素质教育的含义
具体而言,素质教育主要是为提高受教育者方方面面的素质而开展的,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培养、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发展等多方面。
2.素质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的特征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总结出来的,首先是全体性。素质教育的对象是针对全体受教育者,其主张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有很多共同点,是挑选教育方法适合学生,而不是挑选学生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第二全面性,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的错误方式,而是注重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并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形式不仅符合个人的发展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极其需要的。第三基础性,素质教育不仅为学生的升学提供合理的教育,也在无形中为其做人、生活、生存打下坚固的基础,最后是素质教育的发展开放性,作为新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本身具有发展性,它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其开放性主要体现为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三中心论,使教育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宗旨。
二、为什么要在素质教育中重视传统美德教育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的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充分证实了,新时代下,党和国家注重传统美德的发展及道德素质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碰撞,也造成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滋生出来,腐蚀着经济全球化的果实。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才能扭转人们的错误观念,因为教育肩负着影响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职责,我们需要传y文化教育来凝聚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自心力。
另一方面,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处于一个稳定并匀速上升发展的状态,这个时候的教育应该着重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因为它会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道德层面引导和教育学生成为仁义礼智信全面发展的人。传统教育首先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友善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使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身的道德素质也达到应有的标准。因此,为了高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在当今时代备受关注,而作为其主体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主席说过,高校在素质教育中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既是应有之义也是时代命题,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三、中学生素质教育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传统美德课程
认为,政党要用无产阶级的理论去武装工人群众,问题是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并不高,因此只能通过外部灌输的方式。传统美德教育亦是如此,它需要达到分阶段和分层次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应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呈现出由一般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应该加强对他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法治教育的引导;高中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但对于一些人生的选择还会左右不定,所以应该加强对他们的革命理想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要辅之以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2.通过其他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不同学科之间的教育虽然是分开来学习的,但是不能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文科理科都与传统美德教育有着深厚的渊源,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不仅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有系统的传统美德知识,并将二者自然地结合起来,渗入到自己的学科当中。政治课对于传统美德传承是最直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略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指导思想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样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通过一些文言文塑造出来的伟人形象来渗透传统美德教育,鼓励学生学习文章中的道德精髓,感受古人爱国主义情怀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感,理科科目学习中,可以发掘科研人员发明家身上的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必要性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了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且明确了德育的实施途径之一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本文就为什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及怎样展开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论述。
一、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首先,这是弘扬历史、传承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同志说:“我们是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我们要以冷静的反思、公正的态度对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个创造过举世无双灿烂文明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无比丰厚的民族。热爱祖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自强不惜、奋发进取等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志士仁人,而且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这些传统美德理应而且必须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
其次,这是教书育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艺、科技等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操、舍生取义的人生哲学、立志有恒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友善和谐的人伦关系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育的内容和任务之一。
再次,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殊功能的要求。
国家教委制定颁发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之一。这段话明确规定中学思想政治课应该把德育功能放在重要位置。而德育的重要内容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所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所担负的功能的要求。
最后,这是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期,许多新的人生追求方式悄然兴起,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观念淡薄的现象,不少中学生视传统伦理道德为古董。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论等腐朽思想蔓延,许多青少年道德沦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对激励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和魅力所在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它是对的基本理论的认识过程,又是思想觉悟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把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情感和意志。这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使命,是思想政治课自身存在的价值所在。
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许多老师就知识讲知识,单纯围绕书上的内容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考条条。有些教师所讲的道理、所举的事例存在着“假、大、空、高、深、远”的情形,与中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入较大,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是“来自天外的声音”,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除了考试功能外,学生感受不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很多学生丧失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一部分学生跟着老师学,也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分数。而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认同感、没有感情的投入、没有内在的迫切要求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会对教材的理论有深刻的研究和思考?又如何会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应对现在的高考?
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遇到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引进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在哺育中华民族、延续中华文明中的丰功伟绩,让学生迸发出一种作为炎黄子孙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强烈的责任感。那样我们的教学就容易多了。
三、在中学思想政治课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博闻强记,并注意言传身教。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故事发人深省。如“破釜沉舟”、“樊哙闯宫”、“荆轲刺秦王”、“缇萦救父”、“管鲍之交”等;很多在文字表达上朗朗上口,语言优美,意义深刻,如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一个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一个知识面非常狭窄的教师是很难进行有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
另外,还要注重师德的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随时随地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严谨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一个满嘴“仁义道德”,而自己却自私自利的教师所讲的道德怎么会让学生信服呢?
2.要处理好源与流的关系、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能动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社会主义实践。现实的实践属于社会存在,是“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属于社会意识,是“流”,“源”规定“流”,“流”服务于“源”。符合社会主义实践并有利于社会主义实践的要继承发扬光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实践并阻碍社会主义实践的要学会抛弃。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批判是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很多传统美德我们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丰富其思想内涵,抛弃其不合理的思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传统美德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
3.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教师则是匠心独具的艺术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下面介绍两种,供大家参考:
(1)情感交融激励法。即教师和学生通过所学内容其情感融和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的方法。这要求教师一定要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语言抑扬顿挫。如我在给学生上“集体主义”的相关内容时,给学生讲文天祥的故事,并饱含深情地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我自己感动了,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读起来,看着学生那严肃的表情,听着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我知道,我此时任何的解释都是多余的了。
(2)事例熏陶法。如讲“艰苦奋斗”时引进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讲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时给学生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并通过朗读、分角色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把所涉及事例精彩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事例熏陶法把抽象的理论、枯燥的说教寓于具体的实践和鲜活的历史中,让教学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4.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
中学生思维渐趋成熟,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国家、家庭。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要注意贴近他们的实际,把大道理讲透,把空道理讲实,把死道理讲活。如我在讲“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先讲了孔子的“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讨论在同学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又如在经济学讲“正确的金钱观”时,我先讲“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然后让学生讨论当代的中国的腐败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原来离我们很近,这样会增强教育的效果。
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们传给学生,尤其是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师,更是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冯克诚.实用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大系・中学卷〔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3.
关键词:语文美德传统教育
一、拓展课外延伸,加深理解感悟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和美德的内涵以外,适当穿插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材料及活动,使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育的效果更为有效显著。
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先请学生诵读领会《游子吟》这首千古传唱、感人至深的古诗,让学生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吟诵中,初步领悟做儿女的应心存孝心。然后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达的那种父子挚爱情深的浓浓亲情。使学生透过“父亲”那“蹒跚地穿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去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亲为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犊之情;让学生从“儿子”那“晶莹的泪光”中,深刻领会儿子对父亲的那颗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学生读其文、明其理之后,又补充讲读了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温衾》这则传扬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并请学生齐唱了一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这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发对父母的眷恋、感激、思念之情。
二、创设情境,激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诵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过零丁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教学时,我先从诗人不幸被俘而坚贞不屈的背景介绍导入,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和一段古筝乐曲,并请学生随着所播放的乐曲进行个人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那哀婉、感伤的古筝乐曲,那忧伤而又慷慨的诗歌吟诵,一下子便吸引感染了学生。然后进行讲读分析,提问思考,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深切感悟诗人的情怀和气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理解和感悟,逐渐进入诗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学生仿佛看见诗人正头戴盔帽,身披战袍,挺胸站立在敌军的船头,面对零丁洋的滚滚波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种情境,怎么能不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怎么能不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再一次组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他们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吟诵中,胸中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浩然正气。
三、利用图片教育,更强引导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陶渊明、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