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8 06:2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汉语负迁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偏误分析;正迁移;负迁移;f[f];对比性偏误
一、引言
中韩同属汉文化圈,中国和韩国从历史到文化的关联又是十分紧密的。在韩国语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汉字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词原有的意义已经有所改变,但是在发音上,极其相似,又有所不同 。汉语拼音由“声母+韵母”两部分组成,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韵母主要由元音和元音与一部分辅音的组合构成。韩语由“子音(即辅音)+母音(即元音或元音+子音)”组成。汉语拼音和韩语在音节的大体结构上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
根据偏误分析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 ,在对韩国人的语音教学中,韩国人较其他国籍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在音素的具体形态、发音方法、发音部位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韩国人经常有意无意地用韩国语语的近似音来代替汉语拼音,从而造成较难纠正的发音偏误。
二、综述
文艳(2009)指出学生将唇齿音f[f],误发为汉语双唇b[p]或者韩语的?[p‘],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唇齿音f[f],即用汉语的双唇b[p]或者韩语的?[p‘]来代替。
余诗隽(2007)分析认为,韩国学生唇齿清擦音f[f],双唇不送气清塞音b[p]和双唇送气塞音p[p‘]相混淆,误以为“f]和b[P]、pip‘]音值相等,在该读f[f]的时候,读成了b[p]或pip‘];而在该读b[P]、P[P‘]时又读成了f[f],似乎f[f]和b[p]、pip‘]不分。所以常发生上述的错误。其在解释原因的时候说韩国的《训民正音》中就没有唇齿音[f],只有双唇音[p]、[P‘]、[P’]、[b]。更进一步指出,这种错误的源头。是由于汉语古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韩国自古使用汉字。后又取汉字的音训标记自己的语言,直到现在,韩语仍然保持了“古无轻唇音”的传统,所以韩国人总是f[f]、b[P]、PIP‘]不分了。
林基杰(2010)认为:韩国李朝世宗大王创制的《训民正音》是韩国的语音规范,但没有[f]这个音,所以,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常用P[p]来代替声母f[f]。经老师讲解、示范,学生一般都能发出来,但碰到具体的汉字时。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又常常用双唇音来代替f[f]。其进一步指出:f[f]键是,发音时上齿轻抵下唇,让气流从唇齿之间出去,韩国学生常不能做到上齿抵下唇,(他们在英语发音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professor里的[f]。
许佳思(2014)文指出韩国学生之所以把汉语中的 f[f] 等同于b[p]、p[p?],是因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f[f],并且很多汉源词都是用b[p]、p[p?] 来代替 f[f], 因此韩国学生对于 f[f] 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常与双唇音 b[p]、p[p?] 混淆所以产生偏误。
赵林林(2014)认为韩国成年人学习汉语出现“f”、“b”、“p”之间的偏误是由主要是于,韩国语的《训民正音》语音系统中并没有唇齿音“f”,受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头脑中都是韩国语的思维模式,所以很容易发出母语系统中的相似音。
王捷(2014)将这个偏误分析为:现代汉语拼音中有些发音是韩语中所没有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将所学汉语发音混淆 例如:法国(faguo),学生常常读成“paguo”受第一语言影响,误读汉语的声母学生会将豆腐(dofu),为“dobu”。
洪小熙(2008)指出韩语中没有轻唇音f[f]。初学汉语的韩国人感到发f[f]很困难,往往把它发成双唇音送气清塞擦音P[P‘],因为韩语中也有一个音“?"[ P‘],发音部位、音方法和汉语的P[P‘]相同。由于韩语没有双唇和齿唇两套声母的不同,容易拿母语的P[P‘]来代替汉语的f[f]。
崔玉波(2007)经过汉韩的辅音系统的比较指出,韩国语中自古以来便没有轻唇音 f,所以韩国学生发这个音必然感到陌生。而且受汉字音的干扰经常将这个音与双唇音 b 或 p 相混淆。
王菲(2014)指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f,因而f的发音就成为对韩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韩国人常以p音来代替f音,有的也会用f音代替p音,所以常常可以听到他们说咖啡(kāpēi)飞机(pēijī)朋友(féngyou)。
洪凯云(2011)指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的概念,因此韩国学生对于f音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而常与双唇音 b、p 混淆。
三、结语
这样的论文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学生之所以发生这样的错误是由于,韩语中没有,而汉语中有,在母语的干扰下产生了负迁移。自己的母语系统中没有,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难点,因为这个音的发音方法、部位都是从没有过的,甚至舌头都不知道往哪儿摆。而当自己语言中有一个似乎,且听起来比较近似的时候,相似但是又很难区分,就很容易用它来替代。
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知道发音位置,但是没掌握发音方法,或者知道发音方法,但不知道发音位置,就会发生偏误 。要发好这个音并不难,关键是:1、把握好发音部位。2、发音方法。建立韩国学生最对唇齿音的概念,向学生说明并演示这个音的发音部位。这个音可以采用夸张演示、手势模拟、图示、对比辨听等等。但是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很先进的现在,应该加强这方面在教学中的运用,如:制作Flas,以及音波对比图就很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文G,韩国人汉语语音偏误研究概述及命题要点.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
[2]余诗隽,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及其对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林基杰,韩国人学汉语时在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林区教学,2010.
[4]许佳思,对韩汉语语音教学技巧探究,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赵林林,韩国成人汉语语音学习的问题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王捷,韩国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崔玉波,汉韩语音对比和汉字音分析及对韩汉语语音教学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7.
【关键词】开放远程教育 英语学习者 母语 负迁移 对策
一、 引言
语言迁移是指“由于目的语与先期习得的其他语言之间的相似点或差异而产生的影响”。(Odlin,1989)迁移可以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先期习得的语言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这种影响称为正迁移。如果先期习得的语言干扰或阻碍了目的语的学习,这种影响则称为负迁移。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对成人英语学习者而言尤其如此。在多年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问题极为突出。他们往往缺乏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基本概念,难以摆脱汉语思维定势的干扰,严重影响了其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文献回顾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母语迁移研究者们借助于对比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李柯平(2005)从思维方式、词汇、句法、语法四个层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产生干扰的有效方法。
母语思维对二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尤其集中在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关系的研究上。王文宇、文秋芳(2002)采用有声思维、回顾、访谈等方法,记录了 16名中国大学生在一次英语写作任务中的思维过程,对此过程中的母语思维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王文宇、文秋芳(2002)在论文《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中计算了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量,对母语思维量与外语作文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母语思维量与作文总体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变量呈负相关。由于外语阅读是复杂的心理过程,直接观察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关于母语思维与二语阅读关系的研究很少。
虽然国内有关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大多以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的针对性研究有限。
三、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搜集写作文本与口语作业、个人访谈等方法,对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失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出现频率如何? 2)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应对母语负迁移现象有哪些对策?
参加本研究的对象为上海电视大学2009级(秋季)、2010级(秋季)开放专科商务英语专业两个班级的学员以及2009级(秋季)开放本科英语专业的部分学员。学生共计70人,写作文本与口语作业共计130份。口语作业的主题有My College Life,How to Stay Healthy, My Favorite Foods等,作文题目有Shopping,Mass Media等。
首先,将样本中母语负迁移的错误全部挑出,然后进行归类和分析。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语言错误较多,集中表现在词汇、词法、句法等方面。其次,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对样本的分析研究进行补充。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词汇层面的负迁移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总计44处。错误主要表现在词语搭配与词性使用等方面,词语搭配方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更为严重。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搭配方式和表达习惯。但是,由于成人学习者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用英语遣词造句时他们往往采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这造成了词语搭配方面频频出现母语负迁移的错误。如:
I've determined to learn more knowledge.
该句是母语负迁移的典型错误。学习者往往想当然地将“学习知识”翻译成“learn the knowledge”,殊不知英语中与knowledge搭配的动词应该是acquire、obtain、gain等。
词性变化时,由于英语单词需要改变词形而汉语词汇的词形常常不变,因此学习者在词性使用方面经常出现母语负迁移的错误。如:
Cell phones can keep us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very convenient.
(二)词法层面的负迁移
据不完全统计,词法层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总计36处。错误主要表现在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介词的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连词的使用等方面。其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和介词的使用等方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尤为突出。
在时态方面,汉语是通过状语来体现,而英语则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变化来体现。由于母语的干扰,学习者常常忽视时态变化或时态使用不当。例如:
He was a soldier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此外,由于汉语句子多用主动语态而英语中多用被动语态,学习者在语态方面也容易出现母语负迁移的错误。例如:
The fridge must put into the kitchen.
非谓语动词在英语中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现形式,它与汉语动词的使用习惯大相径庭,因此母语负迁移的现象颇为明显。例如:
I often go to shop with my good friends.
(三) 句法层面的负迁移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结构形式严谨,注重运用各种显形的关联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常使用连词将句子衔接起来,并特别强调句子成分之间的平行、从属等关系。而汉语结构形式比较松弛,关联手段是隐性的。由于两种语言的这种差异,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也极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句法层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总计67处。错误主要表现在主语的使用、谓语的使用、句子结构、主谓语一致等方面。其中,句子结构方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非常突出。
在汉语中无主句比比皆是,但是在英语里句子一般都需要主语。学习者常常写出或说出英语的“无主句”,正是受到汉语的负面影响。如:
And also spend some time reading books.
句子结构方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极为严重。受汉语影响,学习者经常写出多个谓语并列的句子。如:
We can use it watch some entertainment news.
(四) 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母语负迁移减少
根据个人访谈,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频繁地使用汉语思维,并且经常出现错误。显然,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了干扰或阻碍,母语负迁移现象更加明显。相比而言,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英语语感,能够避免常见的母语负迁移的错误。
五、教学对策
(一) 增加语言输入,培养英语语感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外语学习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的任务是提供这种输入,降低学生的焦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语言就会自然习得。”对英语非母语的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环境以汉语为主。除了课堂,应用英语的机会很少,这导致英语输入不足。他们需要经常接触地道的英语原版材料,保证大量的语言输入,从而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形成英语的思维习惯。语料库也有助于学习者增加地道英语的输入。BNC和Brown等英语本族语语料库能使学习者感受到本族语者使用的英语,强化学习者对地道英语的感知和记忆,从而减少负迁移错误的产生。
(二)注重英汉语言对比,减少母语负迁移
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英语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固然有工学矛盾突出、机械记忆力减退等劣势,但是也具有理解力强的优势。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注重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帮助学习者更明确地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从而在英语表达中减少母语负迁移的现象。
(三) 提高汉语水平,促进母语正迁移
虽然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问题极为突出,极大地干扰了其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是不能就此否认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母语表达能力出众的学习者往往也拥有更好的外语表达能力,这应该归功于母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母语能力可以迁移到二语写作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汉语水平,从而促进母语的正迁移。
结语
通过搜集写作文本与口语作业、个人访谈等方法,本次研究对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失误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问题较为突出。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词汇层面、词法层面与句法层面。笔者尝试提出若干对策,旨在帮助学习者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促进母语的正迁移。
【参考文献】
[1]Kras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Ltd,1982.
[2]Odlin Terence. Language Transf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蒋冰清. 成人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论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8):185-186.
[4]李柯平. 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5).
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反映,但母语干扰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各种错误。论文主要从语篇层面分析了中专生英语写作教学中母语干扰产生的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学习; 语言迁移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反映。但在中专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母语的干扰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学生常把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到英语学习过程中,因此产生母语干扰现象。学生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写作时不自觉地在选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上直接套用汉语思维模式,出现许多错误。本文从学生英语作文在语篇上受母语干扰的表现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母语干扰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的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汉语对中专学生英语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形式。在英语学习中,正迁移是指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起到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汉语对中专学生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言表述的角度问题。英美人通常客观地去看待一切事物,崇尚“物我分立”,语言客观、公正、严密,在他们看来,客观事实和现象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作文中,英语多用被动句,如“It is necessary that?”“,It can be argued that?”等地道的句型结构。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他们崇尚主观性思维,以人为中心来思索一切事物。在写作中多以“人”作主语,因此,用“I/We think/believe?”,“I estimate?”等主观性较强的句子。在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常常写出“英语形式+汉语思维模式”的文章。
2.语言表达层次的习惯问题。英语语篇强调段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缺乏主题句通常是汉语文章的特点,段落的思想内容无固定格式。相比之下,英语文章多采用“直线型”思维方式,往往开头就提出文章的中心句,之后一一阐明。然而,三段论是标准的英语文章对段落的要求,段前就提出观点,最后再进行强调,这样的结构清晰明了。
3.语意的逻辑关系问题。在语意连接方面,英语重形合,语篇主要是通过一些过渡词(如并列连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来保持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的。因此,英语的句子相对而言较长也较复杂。汉语重意合,主要通过语义的手段取得语篇的连贯和衔接,很少使用连接词。因此,受汉语逻辑思维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过多注重语法,忽视过渡词的使用,常常写出许多简单的短句,缺乏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
二、中专英语写作的改进办法
语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言语表义单位,是相互衔接的连贯语句,并且能够传递特定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
1.培养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习惯,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课堂上讲解归纳典型的汉式英语的纠正和避免方法。
2.对学生进行语篇分析训练。在英语写作中,五种基本句式结构的应用和训练是写作的基础,然而,只用孤立的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众多的句子围绕某一主题组合起来形成篇章。其中篇章的布局、层次的安排、如何遣词造句等都需要考虑。因此,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学生要了解的首要内容,帮助学生用英语的思维特点去构思文章。
3.进行段落主题句的写作训练。英语段落主题句大都置于句首,主要问题在段首提出。主题句是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关键句子,它不仅确定段落的主题思想,而且限定了该段落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整个段落要围绕这一主题,通过举例、描写细节、说明理由、类比对比等论证方式来展开。段落主题句的写作要注意:(1)句子结构完整;(2)句子逻辑严密;(3)观点鲜明;(4)作文观点要前后一致。教师要根据以上四点要求来训练学生。
4.经常指导学生背诵地道的英语句型和段落。英语经典句型的翻译和套用练习也是帮助学生写作中摆脱母语干扰的好方法。中专生英语基础较弱,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后,让学生去模仿地写,久而久之,就会摆脱母语的影响,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综上所述,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中专生来说,要避免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学生应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而且贵在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红菊.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语言错误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1-122.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李晓惠.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中美英语教学,2006,(10).
关键词:过去式ed发音,清辅音/t/,浊辅音/d/
1 背景
在中学时代,我们常常觉得英语过去式ed的发音非常模糊,无法掌握。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口语发音,甚至在今后的口语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这里,我先谈谈“英语规则动词过去式词尾ed”的发音规则。
英语中规则动词过去式词尾ed的读音常常有三种:清辅音/t/、浊辅音/d/和/id/。
①ed在清辅音/p/,/tʃ/,/k/,/ʃ/,/s/等后发清辅音/t/,如:
helped/helpt/;stopped/stɔpt/;watched/wɔtʃt/;reached/ri:tʃt/;cooked/kukt/;worked/wə:kt/;washed/wɔʃt/;finished/finiʃt/;passed/pa:st/;fixed/fikst/;
②ed在浊辅音/g/,/v/,/z/,/l/,/m/,/n/等后发浊辅音/d/,如:
begged/begd/;legged/legd/;moved/mu:vd/;lived/li:vd/;pleased/pli:zd/;closed/kləuzd/;
called/kɔ:ld/;smiled/smaild/;seemed/si:md/;screamed/skri:md/;cleaned/kli:nd/;
happened/hapənd/;
③ed在原音后发浊辅音/d/,如:played/pleid/; prepared/priˈpɛəd/; employed/imˈplɔid/;
④ed在/t/,/d/后常发/id/,如:painted/peintid/; started/stɑ:tid/; decided/diˈsaidid/; visited/visitid/。
因此,我们可以把上述四点归纳为“清对清,浊对浊,元音后面还是浊”的方法来方便记忆。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挑选30名初中学生(15名男生、15名女生)。
2.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分为三个阶段:①随机挑选30名初中生(5名男生、5名女生);②运用praat软件录制语料;③进行标注。
2.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分为两个阶段:①分别从标注好的每一个学生的语料中提取29个以ed结尾的规则动词;②统计每个学生所提取单词的ed的发音正确率。其结果如下图:
3结果
在标注过程中发现:①清辅音/t/和浊辅音/d/的发音状况不是很理想,/id/的发音情况良好(因此,在下文不多做解释);②在实验中,清辅音/t/常常被错发为/d/,/tə/,/tr/等;③在实验中,浊辅音/d/常常被错发为/t/,/də/,/dr/等;④音素/t/和/d/的发音中,同一个音素在两次发音中结果起伏较大,稳定性不高;⑤在实验中,有些同学的过去式发音虽然正确,但不到位。
4原因分析
4.1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的影响
英语与我们的汉语不同, 属于表音(phonetic)文字, 而我们的汉语属于象形(pictographic)文字(其发音和书写没有关系),导致两种语言的发音各有特点,这给学生的语音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Lado(1957)提出了比较分析假说,认为第二语言如果和母语相近,学习第二语言会很容易,但如果差异很大,学起来会很困难。母语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在语言习得中被称为一语迁移(L1 transfer)。一语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Richards (1971)进一步提出,一语迁移在语音层面最为突出”[9]。笔者认为初中生过去式ed发音不正确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4.1.1加音现象
某些汉语发音与英语相似,学生容易将汉语发音与英语发音混淆,经常误用某些汉语发音来代替英语发音。笔者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学生倾向于在/p/,/b/,/k/,/g/,/t/,/d/后加上元音/ə/,如把helped错读成/helptə/,moved错读成/mu:vdə/,他们想当然的把“相似的发音”认为是“相同的发音”。
笔者认为这是母语负迁移的作用。汉语是辅音加元音的音节结构,而英语则会出现多个辅音在一起,形成辅音丛的现象,学生受母语汉语影响,当英语中出现辅音串时会时常在辅音后加上/ə/,变成熟悉的辅音加元音的汉语音节结构。
4.2.2省音现象
在英语中,发清辅音时,声带不振动;发浊辅音时,声带振动,而汉语只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无清浊分,这导致我国学生发浊辅音/d/时,声带振动不够,或干脆不振动,这样,发出的音就不到位。很多学生容易忽视这些词尾的塞音,读单词时往往不把这些音读出来,产生吞音现象,如helped直接读成/help/,而省去了尾音/t/。科技论文,浊辅音/d/。
4.2语音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4.2.1学生的语音素质不高
学生的语音知识匮乏。当遇到以ed结尾的规则动词时,清辅音时常被误读成浊辅音而浊辅音被误读成清辅音。不少学生懒于查词典或请教他人,仅凭单词的表面将不该发音的辅音字母读出来,更不用说掌握过去式ed的发音规则。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发音规则,结果一直不知道自己读音存在发音错误,也就无法对动词的过去式正确发音。
4.2.2语音教学的长期性认识不够
学校一味追求高分政策和高升学率,忽视了语音教学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语音问题或经常采取忽视态度,认为学生只要在考试时能拿高分,发音不影响成绩就可以了。科技论文,浊辅音/d/。这种只强调语法和阅读忽略语音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语音知识匮乏,语音基础薄弱。而语音的知识匮乏,使学生不能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特性,如规则动词词尾发音规则,最终导致自信心不足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4.3客观条件不足
大班上课,学生单独练习机会少。由于我国人口密集的国情,中小学的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左右。如果师资力量不足,还需进行合班教学,那么每班人数可达60人甚至更多,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语音课。而学生学习语音还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因此大班授课使单独辅导成为很难实现的目标,我国的语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5语音教学的一些思考
5.1模仿与对比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发音时,要注重模仿。教师在讲解发音要领时,要突出最重要的特征。对比是学习发音的重要方法,在掌握要领的基础上,配合模仿,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技论文,浊辅音/d/。例如,教师可以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最小音素的强化辨音训练。科技论文,浊辅音/d/。有了辨别音素的能力,学才可能通过模仿来发音。科技论文,浊辅音/d/。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现象语音层面很突出,教师需考虑地方方音的特点,加强针对性。科技论文,浊辅音/d/。
5.2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语音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语音教学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教科书,或结合课外材料,如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朗诵经典英美短诗,寓教于乐。教师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语音语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在课外,可以让学生录下自己的发音,同学间相互纠错。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还存在的不足,增强信心,明确下一步目标。
5.3提高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
语音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应低于词汇和语法。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忽视语音教学将导致丧失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后果是非常严重的。Chela-Flores(2001)认为,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开始,语音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重心,它应该和课堂教学如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呈献给学生的语音练习材料不能是语音片断或者个别单词,而应该是有意义的语段。
6结束语
目前,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就是语音薄弱,同时它也反应出我国基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教学水平,但是作为教学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他们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语音,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学生的口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Chela-Flores,B.Pronunciationandlanguagelearning:anintegrativeapproach[J].IRAL,2001(39)
[2]Lado,R.LinguisticsacrossCultures[M].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57
[3]Richards,J.Erroranalysisandsecondlanguagestrategies[J].EnglishLanguageTeaching,1971(25)
[4]Jones,Daniel.AnOutlineofEnglishPhonetic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2
[5]刘润清.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桂灿昆.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现代外语,1978
[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8]葆青.实用英语语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9]骆涵,张文芝.学生英语语音错误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10]周迎春.纠正语音教学对中国学生的重要性[J].英语教学,2006(12)
关键词 方言 语音 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Dialects to 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ak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CHEN Xiaoxuan, LIU Lu, WANG Yuanyuan, YIN Chuchu, ZHANG Lanzh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 of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glish languag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nglish, learners always with its dialect speech habits to help pronunci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migration theory expounded dialect in English learning, basic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honetic pronunciation of the dialect previous human studies in Qingdao Institute investigation leading to the conclusion,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English schools.
Key words dialect; pronunciation; influence
1 绪论
全国方言共有七种,每一种又有多个分支。而方言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普通话和英语。论文主要介绍了方言及其影响,并以青岛工学院为例研究在校大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状况,找到解决方法并改善不足。
1.1 相关领域动态
1.1.1 相关领域的研究
关于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并不是很多,许多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某一地区的方言上,但是少有人将几个地区方言对比研究,更是少有人将国内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在所能查阅的现有资料中,国内关于方言对英语的影响的成果如下:
陈芬的《湖北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旨在提高湖北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在校学生中抽样调查,研究湖北方言的负面影响,并得出了湖北学生在音段和超音段方面的不足,并进一步改善。
马祈春的《粤方言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粤方言与官方语言的差异较大,所以在英语的学习上与其他的学生有很大不同,作者以研究粤语的特点为基础,在细节上研究粤方言在学习上的迁移作用,并找到了解决方法。
吕芬的《西安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此研究成果以西安方言为研究重点,西安方言是北方官话的一种,用调查问卷和录音测试等方式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了语言负迁移的干扰因素。
1.1.2 其他领域的研究
如倪传斌和刘治的《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基本目标水平对比分析》,分析了二语习得和二语磨蚀在基本目标上的异同,得出了二者互为逆过程的结果,二语磨蚀与磨蚀前的终极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并且有着明显的分界线,确定了二语习得的基本目标水平级别。
文秋芳的《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文章具体描述了在近二十年来两派的学习观、研究方法和哲学倾向等分歧,如何产生和发展,以及两派的争辩,更加清晰的展示了二语习得的历史发展轨迹。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意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方言影响很大。论文会以普通话为基础研究汉语与英语的不同特点,再将方言与英语对比进行研究,克服母语的强大影响,利用普通话或方言的特点纠正发音,从而提高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
1.2.2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在于能系统的归纳出在校学生的方言种类,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使得青岛工学院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方言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克服家乡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影响,提高自己的英语语音水平。
2 理论基础
2.1 汉语的发音特点
2.1.1 声母
普通话里包括21个辅音声母。
按发音部位可分为三类:
唇音:b p m f 舌面音:g k h 舌尖音:z c s d t n l zh ch sh r
按发音方法可分为五类:
擦音:f h x s sh r 塞音: b p d t g k 鼻音: m n 塞擦音:j q zh ch z c 边音:l
2.1.2 韵母
单韵母:a o e i u ?
复韵母:ai ei ao ou ia ie ua uo 黣 iao iou uai uei
鼻韵母:an ian uan 黙n en in uen 黱 ang iang uang eng ing ong ueng ong
2.1.3 汉语语音与音调
语音性质:语音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并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语言通过语音传递信息。没有了语音,语言就变得没有了依托,人类从而无法进行语言的交流。
基本概念:(1)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2)音节、声母、韵母和声调: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则是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3)声调的性质和作用:声调贯穿所有音节中的音高变化,起到表意的作用。(4)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依据字调把同调值的字归在一起而得出的结果是调类。调值用来表示声调实际读音的升降、曲折、高低、长短等形式。
2.2 英语的发音特点
2.2.1 元音
长元音:[ :] [ :] [ :] [i:] [u:] 短元音:[ ] [ ] [ ] [ ] [ ] [e] [ ]
双元音:[ ] [e ] [ ] [ ] [a ] [e ] [a ] [ ] 基本元音:[i:] [e] [ ] [ ] [ ] [ ]。
2.2.2 辅音
清辅音:[p] [t] [k] [f] [s] [ ] [ ] [h] [t ] [tr] [ts] 浊辅音:[b] [d] [g] [v] [z] [ ] [e] [d ] [dr] [dz]
鼻音:[m] [n] [ ] 舌则音:[l] [r] 半元音(浊辅音):[w] [j]
2.2.3 英语的强弱
单词重音是有一个音节读音较重,剩余音节相对较轻。主重读音节是独有一个音节叫做重读音节。次重读音节是读的音节比重较轻。弱读音节是音节读得较弱或者不清晰。
2.3 方言的定义及特点
2.3.1 方言的定义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可分为地域和社会方言两种,地域方言是因地域差别而形成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指相同地域的人们多个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社会语言变体。
2.3.2 方言的特点
汉族最初使用的汉语也较单纯,由于社会发展,单一的含有由此产生了不同分支,汉语的方言由此产生。
2.4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对比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许多都是孤立语,存在声调,单音节词占了大多数。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这是它的一个明显特征。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其发音系统很简单,无复杂的辅音组合,但单调的语音系统使多个选择之间相互影响。英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2.4.1 汉英的语调差异对比
英语语调有表意功能、语法功能、表重音功能和语句功能四种功能。以表意功能为代表,表意功能用语调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英语中的语调分类种类比较繁杂,可简单地把英语语调分为降调、升调、降升调和升降调。
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去声和上声。其中包括四种调型: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和低降调。
2.4.2 汉英的音节构成的差异对比
汉字和英文单词有着明显的差异。汉语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比较单一。而英文单词是由元音加辅音构成的。辅音可以出现在音节的任意部分,英语单词常常是是双音节或者多音节词。
2.4.3 汉英的重音差异对比
汉语词重音分别有重轻式、轻重式、中轻重式、中轻中重式和重轻中轻式等五种形式。句重音分别有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英语里的词重音组成了单词,用于区别词义和词性。通常情况下词语只有单音节时都重读,而在有两个以上的音节时通常第一个重读。
3 分析
3.1 汉语方言在青岛工学院的分类
根据实际调查,在学校的招生办得到了2012,2013年的招生详细人数,由于人数的限制,山东、江浙和东北的人数较多。因此划分出三类方言:江浙方言,山东方言,东北方言。
3.2 三种方言对在校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3.2.1 山东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山东学生在发音时卷舌音[l]和[ ]音有发音不准确的情况,有57%的学生无法正确读准等单词中的卷舌音。还有44%的同学无法正确区分[r]和[l]音。人们常把普通话中的[r]声母读成[1]声母。
山东方言将前鼻音韵母大部分都读成鼻化元音甚至纯元音,这是山东方言的重要特点。许多人的普通话的音调已十分标准,但是还是带有山东味,就是因为无法正确区分前鼻音韵母,而鼻化元音是不容易纠正的。调查结果证明,山东人在发音[n]时并不困难,但是当[n]作为韵尾就无法正常发音了,由于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即使是同一个声母,在不同的音节也可极大地影响整体的发音效果。
3.2.2 东北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在调查结果中,52%的东北学生无法正确发音[z]-[zh],[s]-[sh],[c]-[ch]这三组音。其中[zh],[ch],[sh]是舌尖后音,[s]和[z]是舌尖前音。东北方言包括平舌音和翘舌音,但在用法上与普通话并不一致。翘舌音在普通话中较多,而平舌音在东北方言中较多。东北方言平翘舌音的发音特点就是将普通话的平舌音发成翘舌音,而翘舌音则与之相反。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平翘舌音的发音方面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英语的发音,在读英语单词时就产生了发音混乱。
3.2.3 江浙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51%的江浙学生无法发准相似的长元音与短元音,以及[v], [w]和[ ]和[e]等音。同时还存在着[r]、[l]和[n]混淆不清的情况。吴语中没有舌尖后的[ch]、[zh]、[sh]、[r]声母,从而无法正确把握舌位的高低,以及发音时张口的程度,常常会发错长短元音。
吴方言发错[r]音的错误率远远高于其他方言,其原因在于在吴方言中翘舌音的缺少,但是英语以这三个音开头或者结尾的单词非常多,所以使用吴语的人常常发错这几个音。而[ ]和[e]问题在于舌位放得过高,口张得不够开,因而把[ ]和[e]混淆了。吴语方言中[v][w][f]常常混淆不清,常会在[h]音中混入[f]音,再者就是[h]、[w]不分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会导致发含有这些音素的英文单词时发生错位混乱的情况。
4 对在校学生说好标准英语语音的建议
4.1 正确看待语音负迁移效应
语音负迁移效应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方言引起的语音发音障碍的问题,学生应该在平日学习生活中了解汉语与英语在音系中的不同,对症下药解决发音问题,从而提高英语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方言负迁移现象往往高于正迁移现象,学习者也要正视正迁移的作用,寻找英汉在发音的过程中的许多相似和相同的方面,总结规律并增强印象,从而改善英语发音。
4.2 重视语音的模仿和辨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学生在平日里说方言的时间多于普通话,过半的学生认为家乡方言与普通话差异很大,建议普通话不标准的同学练习和加强普通话,从平日的点点滴滴里积累,最终提高英语水平
35.5%的学生在初学英语的时候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其中有32.5%的学生认为英语启蒙老师的方言对英语学习有极大影响。77%的学生在初学英语时用汉语或汉语拼音标注过英文发音,这些表明影响负迁移的因素很多,学生初学英语时的错误模仿是英语语音学习的阻碍。建议在校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多听录音多模仿标准发音,对于模仿的对象要有选择性。
34%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学习过国际音标,认为自己掌握了英语发音的要领,但是单词需要认真辨析才能了解其中的不同。例如“desert”这个词,它可以由不同的发音产生两种不同的意思,一种为名词沙漠,另一种为动词抛弃。因而建议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中先系统地了解国际音标,然后根据音标辨析不同单词的发音区别,调节好发音的口型以及发音时常,最后学会了正确的发音后再进行多次模仿,从而克服方言带来的影响。
4.3 结语
根据山东、东北和江浙地区不同英语学习者的错误发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充分利用正迁移的积极影响并克服其负迁移的消极影响,先认识到问题,再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最后根据家乡方言的特点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反复辨析和模仿的过程中学习英语语音,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
基金项目:青岛工学院2013年度董事长基金资助项目:2013CX013
参考文献
[1] 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摘 要: 中西方文化不同,思维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但是,很多英语学习者由于不了解这种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在写作中总是试图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英语表达上,结果错误频出,造成了我们所说的中式英语。本文作者运用英汉对比的方法,通过对学生习作进行错误分析,探讨了致使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随着我国同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加深,频繁的国际交往对英语写作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纵观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英语的写作水平不高。而中国式英语更是当今大学生在写作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倘若不予改正,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我在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产生的现象和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英汉对比的相关理论,希望对学生写出正确的英文有所帮助。
一、英汉对比理论
以外语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对比分析的发展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行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而对比分析的理论依据自然要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探求。行为主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新知识的习得基于旧知识,前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将对后一项学习任务进行的顺利与否产生影响。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迁移”现象。基于此,行为主义学者提出了外语学习中的“迁移理论”,同时将此种现象划为:①有害迁移;②有益迁移;③零迁移。按照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行为主义学者的有关理论,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外语习得主要是一个从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迁移的过程。若母语同外语结构不同,则产生有害迁移;若两者的某些结构相同,则产生有益迁移。促进有益迁移,克服有害迁移,同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外语使用习惯是外语教学的目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是最薄弱的一环,即便老师多次传授给学生英语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可是,从学生的四、六级考试中的作文写作来看,学生的平均得分率在很大程度上低于及格的标准,更同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相差甚远。写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下。
1.词汇方面错误的原因
汉语和英语的词汇体系并没有对等,它们属于不同的语系。可是,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母语,通常会使用汉语的词汇完善目的语的不足。在写作中,学生往往运用汉语进行思考,通过语际间的转换,将汉语词汇的意义用英语表达出来。此种有意识地运用母语表达的方式就导致母语的负迁移。
2.句法构造方面错误的原因
学生对英汉句子构造上的区别不了解,导致他们在英语写作中不由自主地使用母语的句法规则组织语言和构造句子,从而出现许多句子缺少主语,甚至中式英语的现象。英语注重形合,通常状况下在进行句子的衔接中会利用连接词与语法。英语句子大都存在主语,句式虽变化多样,可是主次分明;汉语强调意合,不注重主语而注重句子的主题,汉语主张通过语义表达句子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衔接通常依靠前后意思的照应或者内容层次,当语义清楚时,往往将句子的主语省略。
3.语篇方面错误的原因
不同的文化在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上有着差异,也会影响语篇的结构。汉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可谓螺旋式,其篇章结构运用的是归纳式结构,易言之,先交代次要、背景以及与文章相关的信息,再说主要、任务及文章的主体,最后画龙点睛,表明主题。但是,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可谓直线型,在文章的写作中,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其次采用有关的信息予以证明论点。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为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习者具有充足数量及形式的语言输入。在写作教学中,应将阅读看作输入,写作过程当作输出。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形式的英文材料,让他们通过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对比,逐步地积累在表达英语思想时的语言素材,进而掌握篇章组织技巧。
2.注重语言的模仿
通过模仿外国人的表达,不仅能够加强对该语言的感性认识,然后大脑对这些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和整理,而且进一步取得语言自身的理性认识。
3.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教师应有意识地整理学生在不同阶段学到的词汇,通过串成群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鼓励学生使用新词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添加词汇结构属性等方面的介绍,将对词汇的讲解同相关的语境产生联系,最好不要在英语和母语词汇间建立直接联系,要利用学到的英语对新词进行解释,将重点放在易产生负迁移的词汇上。
总之,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为学生进行词汇的讲解和篇章的翻译,更要注重加强学生分析英美民族思维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同英语习惯相吻合的思维习惯,规避汉语式的思维模式,努力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从文化差异层面审视英汉写作差别与英语写作教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偏误分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衰落。80年代中期以来,偏误分析开始复苏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受到普遍重视,现在一些学者们依然运用偏误分析,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并对学习者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1]
一、偏误分析产生的背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每个教师在每节课上都或多或少地在给学生纠错。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第二语言的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要素之中,通常把这种差距称为“偏误”。应用语言学家科德Corder发表的《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一文中,对“失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s)进行了区分。[2]失误具有偶然性,指口误、笔误等的错误。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与语言能力无关。犯错误的人大多数往往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在必要时纠正这些错误。如把本书说成了本子,这是偶然发生的。而“偏误”则具有系统性,是语言能力的范畴。出现“偏误”的人一般意识不到自己所出现的“偏误”,而且这些“偏误”往往会重复出现。如:他刚跟我这里走,这种偏误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有规律的、有系统性的偏误。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发生偏误规律的过程,包括偏误是怎样产生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偏误,等等。因此,偏误分析可以使我们发现习得规律并帮助我们预测和避免偏误,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二、偏误的类别
(一)语音偏误
学生学汉语首先遇到的就是语音问题。对各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说,学习语音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困难。在日常交际中,准确发音才能让听者理解,否则交际就难以进行。
以渤海大学韩国学生为例,韩国学生在发“f”音时有很大的困难,他们发出的音像是介于“f”和“h”的音,教师在教这个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挤出,这样就发出“f”的音了。此外,语音和语调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对其语气与语调的教学,这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交际。
(二)汉字偏误
有很多学生说,学习汉语最难的是汉字,学生在汉字方面的偏误大多在汉字的书写上,主要针对笔画的规范,以及部件的偏误。外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三)?Z法偏误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而语法学又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类。[3]词法包括各类词的使用,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词法的偏误主要表现为词类的使用上,如:“约会他”这里把名词“约会”误用为动词。句法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句法的使用上,如:〖KG-*2〗“我们每天都把宿舍干干净净”偏误的原因是遗漏谓语。〖KG-*2〗“他把课本在桌子上”偏误的原因是回避。
(四)语用偏误
语用的偏误也就是语言的使用,主要表现为表达上的偏误,与各国家地区的民族风俗、文化差异、价值观念,习惯用法等都息息相关。
三、偏误产生的原因
偏误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下面进行大致分析。
(一)母语负迁移
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母语干扰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语言迁移理论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的一种现象。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与所学目的语一致,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和习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过度泛化也是负迁移的一种。即: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推类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过度泛化。如果说由于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占优势,到中级阶段或高级阶段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就逐渐占了优势,这是学习者内化规则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
(1)“我两小时工作。”他们学会了汉语中状语一般出现在动词前面这一规则后,便把一些补语当成是状语放在了动词的前面。
(2)“一个星期”“一个月”。把这里的量词“个”过度泛化为“一个天”“一个年”。
(3)“我们每天两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应为时量补语,此处为状语的过度泛化。
(三)文化迁移
文化迁移即母语文化对目的语产生的干扰。母语文化也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造成干扰,从而引起偏误。[4]在汉语中学生对老师的称呼是“老师”或“先生”,外国学生称呼老师时,常常直接称呼姓如“张”“李”,或者称呼名“三”“四”,因为有些国家对老师称姓表示尊敬。还有的学生不知道中国人的姓、名排列顺序。还有的国家学生对老师称名以表示亲切。这是学生的母语文化造成的偏误。
(四)学生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
学生的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偏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学习态度和回避等都会引起偏误。有的学生因为汉语的某些形式对他来说比较难而故意回避,从而造成偏误。比如:一个学习者不会发第四声,也不去练习,在平时的说话和交际中也从来不去尝试发第四声,久而久之,他在说汉语时,就没有第四声了。
(五)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学上的失误是也是诱发学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讲解上的失误也是多方面的。如在对课文的注释、语法、词语的解释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讲解不周全的情况,因而引起学生的偏误。或者一些教师照搬现成的材料或者在讲解时缺乏针对性,以至于不严密地讲解。
(1)“我们班都有10人”。
(2)“我们学校都有三个食堂”。
(1)(2)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是因为词典、语法书以及教师的讲解中都把“都”解释为“全部”“全”的意思,所以学生用来概括班级的人数,概括学校的食堂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3)“他认为我喜欢吃苹果,我反而不喜欢吃苹果”。
(3)中学生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位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反而”时指出,一般把“反而”解释为“与内心所想相反”,或者是“与上文的意思相反”,这样就会使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
除此之外,操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操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语言,所以我们要避免在操练时练习到可能会导致学生偏误的语言项目。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语法点的切分过于粗疏,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语言项目的任何一点哪怕是非常细小的变化,都是新的。假如我们不注意这些细小的变化,把这些都看作已经学过的内容,就会使学生盲目类推,造成偏误。当然也并不是主张将一个语法项目的所有的意义都归入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根据需要和常用的程度,分清主次难易进行选?瘢?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出现偏误的情况。[4]
除了上面这几点之外,对外汉语教学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被试者语言水平、学习阶段、学习经历、教育背景、年龄、学习动机与目的,是长期还是短期,是想继续深造还是只是为了旅游等。如果不考虑这些特点,对外汉语教学就无法顺利进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无法配合,就会使学生出现偏误。
四、偏误分析的教学策略
首先,针对语音与汉字、语法及语用的偏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总结学生易错音和易错字的原因,并克服这些,正音、正字,纠正语法错误。除了讲解这些基本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介绍中国独特的文化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和规律,语言的应用,以发现和学习者自己国家的不同。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让学习者掌握汉字的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要结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讲解。
其次,针对理解上的偏误,理解偏误并不明显,所以克服理解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理解偏误的教学策略可以归结为:教师的讲解要到位,学生的练习要足够,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式教学,把正误两种表达进行对比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避免目的语负迁移和过度泛化给学生带来的偏误是很难的,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难点。规律的总结是很重要的,但是又不能盲目类推。同时教师也不能盲目地归纳学生的一些“非规律性”的规律,清楚替换练习与过度泛化的区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替换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要避免学生以此为基础盲目类推而导致的泛化。
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上,在国内的情况下,以渤海大学为例,教师面对的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都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学生,有布隆迪、韩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学生,教师虽然可以掌握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偏误,但是很难预料单个学生可能会发生的偏误。在这方面,教师要找出偏误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因此,任何对外汉语教材都应该给教师留有足够的灵活余地,使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必要的相关内容以及练习。教师也应该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
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期限,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习者现有的汉语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期限,做全面的分析,制定出最佳的教学设计,以使每一个教学环节构成一个科学的整体。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矛盾,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但又不能把教学时间拖得太长;需要字本位理论但又不能每一个字都进行盲目的讲解;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但又不能有错必纠。很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这也正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东北方言 英语语音 负迁移
前言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自然界中个体之间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独特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1世纪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在我国进行的各种国际合作交流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例如今年我国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正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就东北地区而言,2009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更是为当地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显示了英语交际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许多在校大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至少已有六年的时间,但实际掌握、运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究其本质,最大因素是母语(这里指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本文将依据语言学习迁移理论,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对现有资料、文献的查阅及通过对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研究,将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对东北地区方言语音对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学习造成的负迁移作影响。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学习应对方法,希望能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迁移学说及东北方言情况基本介绍
1.1迁移学说基本介绍
1.1.1迁移学说的基本概念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这种语音系统有一定的发音方法,这种发音方法以及听辨能力是在这种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即学习一种语言离不开相应的语言环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正是这种长期的语言习惯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很难改变,尤其是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很容易不自觉的将母语的一套语音习惯迁移到外语中去,产生错误。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994年埃利斯(God 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认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此时母语规则能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了外语的学习。由于母语对外语的学习影响是积极的,故称之为“正迁移”;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规则对外语的学习影响是消极的故称为“负迁移”。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于语系,英语是日耳曼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一支。两种语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语音系统。经过长期观察及个人学习经验发现,当英语与母语有相似但实际不同的音时,学习者往往会用母语发音去代替易于发音造成很大的错误,或者是当英语中有一些在汉语中不存在的音时,学习者无法理解相应的发音技巧,便将母语的发音模式套用在英语上。而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东北方言平翘舌不分的语言缺陷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的相关问题。
1.1.2迁移现象形成原因
从语音学的角度来说通常语音方面的迁移主要由:第一,先前学习的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声学特性之间的相似度;第二,一套音位系统中隐含的关系与另一套音位系统中隐含的关系之间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但是目前无法在这两个因素与迁移程度之间建立量化的关系,也不能断定这两个因素同迁移程度是成正相关或是负相关。下文将通过一系列对英语学习现象的描述阐明东北方言平翘舌不分的语言缺陷对英语语音学习主要表现为负迁移作用。
1.2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基本介绍
地方方言(常简称为方言)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而东北方言可以看做是普通话这一共同语形成之后的地域变体。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就会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受到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的影响。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因为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此地区的学生不仅在普通话方面有所体现,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也深受负迁移影响。因此对东北方言进行系统而具体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对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掌握其语音特点从而避免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很有裨益。
2. 东方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2.1 东北方言语音对英语元音学习的影响
在英语二十个元音音素中,/i:/ 、/i/、/e/是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原因是英语的元音比汉语分的细。由于东北方言特殊的语音特点,学生学习时会习惯性地将不同的音进行替换。
2.1.1 以e代o的现象
在英语二十个元音音素中,/e/对于大部分东北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发音标准的音之一。在汉语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而当学生把这种现象迁移到英语语音学习中去时,这种以e代o的现象就导致了英语发音的错误。例如,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fe音节,英语学习中,我们把lot/lot/发音为let/let/.
2.1.2 /i/、/i:/ 、/e/之间的混淆
英语中/i/这个音,很多同学念成“一”音同英语中的/i:/,这样就把it /it/读成eat /i:t/;把is /is/读成ease /i:z/.在英语中需要区分/i/和/i:/的音的词又特别的多,例如:sit /sit/ 与seat /si:t/;slip /slip/与sleep /sli:p/;等。汉语中没有/i/,在只有近似/i:/的情况下就得借助语音理论讲明发音器官的部位及发音方法。用/i/与/i:/相比,发/i:/时舌位较高,口较闭,舌头肌肉较紧张,时间也较长;而发/i/音时则舌位稍低,口少开,舌头肌肉松弛,时间很短,只是松懈地,轻松地发出来就行了。/i/舌位的高度和开口的程度必须介于/i:/和/e/之间。同时连续读/i/、/i:/ 、/e/,逐渐放低舌位逐渐把口张开;然后再连续念/e/、/i:/、/i/,舌位逐渐抬高,口逐渐合拢,这样就可以体会到/i/、/i:/ 、/e/三者的区别了。
2.2 东北方言对学习英语语音辅音负迁移影响
东北方言在对英语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在辅音方面比较明显,尤其是东北地区很多学生平翘舌音不分的现象对其英语语音学习造成很大障碍。
首先,下表将比较普通话中的平翘舌音与英语相应音素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式[8]。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在这些音素上的发音通常很可能听上去极为相似,但事实上是有声学上的细微的不同的。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东北地区很多人在说汉语时把zh、ch、sh都读成z、c、s,迁移到学习英语语音学习中去时,因为把平翘舌音混淆,就造成了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发音。例如:把shell/∫el/误读为sell/sel/。
Flege的分析表明英语学习者倾向于调整修饰他们的发音,使之听上去与英语发音更为相似。然而,这种调整通常并不会带来完全正确的英语发音,而是介于英语发音与母语的发音之间的一种妥协形式。当然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于母语与英语之间。
2.3 东北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语调影响
在汉语中我们讲究声调,而在英语学习中重视的是语调。语言中常用的超音段的表达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其中音高的使用最为广泛,也最为复杂。音高变化的物质形式表现为声带的基频变化。这种变化在语言中的运动统称为旋律(melody)。如果旋律以音节或词作为其基本载体单位,那么这种旋律称为“声调”(tone);如果以短语或小句作为基本载体单位,那么这种旋律称语调(intonation)。
传统的汉语语音研究中,把每个音节分为声、韵、调3部分。声调虽然是音节中与声母、韵母同等的组成部分,但在语言的结构系统上却有不同的本质。英语也有音高的变化,不过音高变化所涉及的范围不是音节,而与短语或句子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音高旋律主要表现为语调,英语因而称为语调语言。实际上,语调的运用是个复杂的问题。如何恰如其分地确定每个调型代表的含义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口头交际中,句子的语调要受语境和说话人心理因素的制约,表现在相当大的灵活性调型与句型之间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相互交错的,缺乏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例如:上升语调并不只是一般疑问句才用,有些祈使句和表示关心的特殊疑问句也可以用。所以,一种调型并不只属于一种句型,而一种句型并不一定只有一种语调标志。通过调查,黑龙江省学生的语调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吉林省和辽宁省学生的语调问题比较明显,尤其是在辽宁省葫芦岛一带,方言不分陈述、关心还是疑问大多采用升调调型。受其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于英语语调调型含义和表达会产生歧义。例如:a:Don’t love me (升调)?(问句)b:Don’t you loveme(降调)?(感叹句)而对于受葫芦岛地区方言影响的同学,他们在表达时会采用a的调型,采用升调语调,所以往往不能充分表达b中的调型含义。
3.学生学习应对策略分析
通过上文对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介绍,及其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种种负迁移影响的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只有通过对对英汉语音对比分析、东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异同点掌握,学习生在英语学习时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感,才能知道自己学习的薄弱点,从而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此,本文将从实际研究过程中以学生角度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旨在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学生参考学习。
3.1明确学习目标,从根本上端正思想态度,克服情感因素的障碍
态度往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学生们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白在大学基础阶段开设语音课程对于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或非英语专业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一种行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刚入学时就对自己进行语音测试,结合方言特点确定自己的发音问题,并主动组合分组,即把来自于同一地区的有类似发音问题的同学结合成一个小组,团结起来,互相鼓励,共同克服胆怯心理,抵触和焦躁情绪。这样看似费时费力,但对以后纠正学生的英语语音问题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把好语言关,是必须的。
3.2系统学习英语发音发音方法,切实落实正音工作
老师讲解音位时要详细记录每个音发音时的舌位、唇形大小及发音方法。牢记口腔各部位的平面图,分析每个音的发音特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学生在模仿时可以采用对镜子练习,帮其纠错。
例如平翘舌音不分的英语学习者应充分的学习了解/z/、/s/、/ʤ/、/t ∫/、/∫/这些易于由于东北方言平翘舌不分的语音缺陷而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负迁移影响的音素的发音位置,同时学习正确的发音方式,积极与方言的发音进行区分,在不断练习中掌握对这一系列易混音素的区分。其次,由于运用普通话时平翘舌音混用的语言习惯会对英语学习运用相应的音素产生负迁移作用,使部分英语学习者在发英语相应相似音时也产生混淆,所以建议可以练习说正确的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3.3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听音训练和模仿训练
可采用对照法与对应法,即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充分利用各种音像资料,要多听原汁原味的英语,感悟地道、-纯正英语。平时多听一些BBC广播、新概念英语,并对其语料进行分析然后再模仿、录音、对比,以便找出错误后可以及时纠正。或者利用娱乐时间听听英文歌曲、看看经典英文影片,与班级同学共同创造语言环境,每天将自己身边的趣闻进行整理并作出mini-presentation,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英语,互相发现并纠正由于受方言影响所犯的语音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掌握纯正、地道的英语知识。此外,还建议每学期都参加语音技能测试,通过与老师交流,掌握自己语音面貌的提升进度。
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语音缺陷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的成因解决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在一些方面为英语学习者和教师在英语语音的学习和教学中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迁移学说及东北方言语音特点的相关问题,而后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中元音、辅音和语调的负迁移影响,最后根据研究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母语及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确实存在,并不局限于东北地区,并且从不同程度上对广大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学习草测造成了负迁移影响,如果能通过对两种语言分析比较进行学习,相信会从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及注意并减小负迁移的影响作用。本文旨在引起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对方言负迁移影响的重视,并有意识的采用科学的方法掌握较为标准的英语口语。
参考文献:
Ellis, Ro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Flege, James E. 1981."The phonological basis of foreign accent: A hypothesis" TESOL Quarterly,15: 443-455.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省略(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胡壮麟等. 语言学简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7.
韩艳.东北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吉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李瑾. 2007.《自学国际音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徐朝晖 刘波.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英汉语音对比及东北学生的发音误区叹息.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
张晓敏.现代汉语中东北方言的语音变体初探.松辽学刊, 2001.
关键词: 母语正迁移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 有效性教学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和转变,现今社会对大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近些年来,对于大学英语地位、教法、学习者英语应用能力等的研究非常多[7],很多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关注某些二本及以上的大学生,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不够。在中国知网,笔者搜索近十年(2004年1月-2014年2月)的数据,以“大学英语”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搜索,共找到185,808篇论文,而以“独立学院”在结果中搜索,共找到3,493篇论文。在同样的时间段内,笔者以“大学英语”为关键词进行主题词搜索,共找到66,748篇论文,以“独立学院”为关键词进行主题词在结果中搜索,共找到875篇论文。笔者基于该认识,准备以独立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下简称师园学院)的学生为例,研究母语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母语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是一个被不断提到的问题,甚至有学者针锋相对地表达了意见及看法,有学者坚持母语对外语学习有负迁移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有正迁移作用。Krashen(1981)[3]和Perdue(1993)[5]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母语对外语学习的阻碍作用,坚持拒绝使用母语进行外语教学;而赞成的学者则认为适当利用母语进行外语教学更省时和高效,如Atkinson(1987)就曾总结了母语在节省时间、诱发语言输出、提高学习者之间相互合作的九大优势[1]。近期的大多数研究发现,使用母语进行外语辅助教学是相当普遍的,也受到多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笔者在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利用母语进行独立学院英语辅助教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中文对英语学习正迁移作用的具体体现
人类语言不是悬浮于真空之中的孤立体,它是相关文化体系和知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学生要真正学会英语,不仅要了解语言知识,还要了解常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1.常识的正迁移
常识是跨语言文化的,其受用性不为不同语言文化所局限。如果中国学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学好了,那么当他在英语中遇到此类难题时,他原来用母语获得的专业知识肯定能派上用场。这种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解答专业难题,还有助于其学会相关的英语表达。常识的积累通常更容易在母语环境中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母语即汉语在常识方面的积极作用。
2.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正迁移
汉语与英语在背景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尤为突出。人类的各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自然之中,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大致相同。英汉两民族作为人类大家庭的成员,在社会文化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汉语与英语都存在言语行为,可以以言行事,都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这两种语言都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都强调讲话者的场合;两种语言的理解都离不开语境的分析,语境的理解则是相关文化的产物;除语境外,句子、语篇所牵涉的专业知识等也都影响着语言的理解。如果学习者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专业背景,理解英语中的某个句子或语篇就会事半功倍;而获得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外语学习者往往需要借助母语帮助才能完成。在英语还是初级水平的情况下,学习者尚不能完全用英语读懂背景知识,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充分借用母语以获取背景知识。
3.语言知识的正迁移
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知识方面差异很大,但是其共同之处还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共同点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
(1)语音:英语使用音标,汉语使用拼音,这种拼音也可以说是音标。英汉音标中有很多是共通的,如汉语中的声母/k//g//m//n/等与英语中的这些音标的发音相同。只要学过汉语拼音的学生,根据这些音标,他们就可猜出如何读单词,这不能不说是汉语拼音在学英语音标过程中的正迁移作用。
(2)词汇:英汉词汇的共同点表现在词性与词义上,这两种语言的词汇都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基本词类,并且很多词汇在词性上是对应的。在词义上,英汉语言中很多词汇是对应的,如book(书),eat(吃),slow(慢的)等。因此,在记英语单词时,联系相对应的汉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句法:英汉语言在句法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它们都有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之分;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句子结构类似,并以“主谓型”居多;在句子内部及语篇的衔接上,都运用了各种关联成分。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这些句法时,只需要多联系汉语的句法,并把它们对应起来。
三、研究设计
笔者以师园学院大学一年级市场营销1班和2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实证研究,以期了解母语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影响。这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均为40人,且该校的均衡生源分班制度使得被试的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在理论上总体持平,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1.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英语学习中对母语的使用态度、情况,笔者在实验的最开始就对两个班的8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问卷是基于桂诗春[6]和Oxford[4]关于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而设计的,笔者结合被试学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修改。问卷主要调查被试学生两个方面的相关信息:①学生外语学习中母语使用的现状怎样?他们对教师外语教学中母语使用的期望是什么?②母语在中学外语学习中是否有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所用的问卷题目都是以中文方式呈现,所以对于被试来说,理解问卷内容没有太大难度。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被试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名字、学号和所在班级。第二部分是关于英语学习的动机调查。第三部分是调查被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使用情况。第四部分是被试学生对老师英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使用的期望调查。被试对象均至少有六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因此这样一个调查问卷至少能评估或者反映学生过去英语学习的情况。
2.教学实验
在实验的一开始,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作了统一测试(在下文中简称为前测),用数据证明两个班是否为平行班。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验。一班(实验班)的教师上课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母语辅助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强化母语和外语的相同之处,包括语音、句法、词汇等几个层面。而二班(对照班)的教师在教授英语时几乎不使用母语辅助教学。具体说来,一班教师充分利用中文来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察觉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规则。而且在阅读理解中,一班的教师在长难句的理解上,适当采用中文翻译法,学生能更好地领会意思。例如,在解释新词的时候,特别是抽象词汇时,在用英文解释其含义后,再用中文辅助理解。而二班的英语教学则尽量避免中文的使用,试图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能力。当然,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当学生遇到理解难点的时候,教师尽量提供相应的英文转述,帮助学生理解。三个月后,我们再一次对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作测试(即后测),以一、二班的成绩差异来研究母语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控制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都由同一教师承担。
四、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从收集的数据我们看出,有53.8%的学生非常同意学英语是因为它是现今社会重要的交流工具性语言这个观点,还有90.6%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以后找工作,只有10%的学生学英语是因为英语语言本身的魅力。这个数据结果真实反映了现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情况。在四六级“指挥棒”的作用下,大学生都渴望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毕业后找工作时有更多更广的选择,因此他们对英语的学习都是以考试为中心,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要差些,所以对英语语言本身魅力的意识较差。
根据R.C.Gardner(1972)和W.E. Lambent(1972)的观点,人类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学习动机[2]。前者的目的在于融入第二语言社团之中成为一员,表现出一种对该种语言下的文化和人民的真诚的个人兴趣;后者只是为了把第二语言作为工具,教育、工作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突出自己的社会地位,侧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实际价值和好处。很明显,被试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为工具型动机,因此学习比较被动。
(2)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使用情况
不管是在词汇学习、语法学习方面,还是在写作、发音、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对母语的态度都是比较积极的,支持率分别为70%、87%、90.4%、19.8%、60.3%。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交际教学法在语言教学领域的盛行,语言教学曾近一度走了极端,很多学者认为语法教学能在交流中自动完成,因此语言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讲解语法,这种做法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实上,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在缺乏真实语境的情况下,语法教学对于学习者形成语言基本概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语法规则通常是学习难点,老师的教学任务通常是通过与汉语的语言例证对比来完成。这种以强化目的语和母语的异同点来促进目的语学习的教学方法,通常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母语知识迁移到目的语学习上,而对于与母语不一样的地方,通过中文的讲解,也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
(3)学生对老师适当使用母语的态度
对于这个问题,只有8%的学生希望教师使用纯英文授课,有82%的学生非常支持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母语帮助理解。这说明实际上很多学生意识到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因为一旦听不懂老师所讲,那么一切都没有任何效果。对于他们期望老师用中文强调的地方,超过87%的学生选择了希望老师着重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
2.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1)前测的结果
前测的数据分析:从该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一班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基本相当,分数均值分别为72.475和72.95。另外,采用独立样本测验分析学生的前测成绩,即以整体的概念分析两个班成绩的差异性。从数据上看,显著性概率值为0.907,远远大于标准值0.05,也就意味着两个班的成绩差异不大,可以看做英语语言学习水平上的平行班,这为之后的实验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后测的结果
后测的数据分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一班的平均成绩以一分多的优势领先于二班;Sig值为0.535,还是小于标准值0.05,说明两个班的英语后测成绩虽然没有显著变化,但是跟前测两个班成绩的sig值0.907相比,还是越来越往标准值0.05方向靠拢,表明跟实验之前相比,两个班的学生英语成绩正在拉开差距。结合前后测两侧的平均分来看,一班的人均英语得分从前测的72.475提高到75.750;而二班学生的英语平均分也有所增长,由原来的72.950增加到73.950,但增长幅度不及一班。由此看出,母语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一定是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的。
(3)学生的后测试卷表现情况分析
①在语音层面的母语正迁移
以听力理解中的第四题为例:“How about Nanning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在听完听力录音“I/came from /Nanning,which/is/a beautiful city.”之后,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beautiful”。显然,录音中的英文句子的停顿跟中文版本的“我/来自/南宁,那/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几乎一样。对于一班学生来说,由于老师在教学时强调过中英文在语音停顿方面的相似性,因此他们在解答这道听力题时只需仔细听特定的形容词。
同样,在听力理解的第五题中,由于老师强调了中英文语调使用上的共性,即能通过语调的变化表现言外之意,一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把平时生活使用母语时由于语调的变化导致的语言意义变化的例证、经验更好地迁移于英语学习中。
②在句法层面的母语正迁移
在分析了学生测试试卷中翻译答题情况后,我们可以发现一班的大多数学生在翻译时选择应用句子结构上,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以第91题“这个周末我要去看望一个朋友。”(I will visit a friend this weekend.)和第95题“核武器仍然是世界和平的一个巨大威胁。”(The nuclear weapon remains a huge threat to world peace) 为例,它们相应的英文表达和中文提示所用的句子结构都相同,句式分别为SVO和SVP。
③在文化层面的母语正迁移
在选择题第27题中,“Climb to the top of Eiffel Tower if you want a ?摇?摇?摇?摇’s eye-view of Paris”,大部分学生选择正确答案“bird”,而不是“eagle”, “swallow”或者是“pigeon”。究其原因,母语中文里也有“鸟瞰”这样相似的表达。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被试实际上在测试中犯了特别多的错误。这些错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者们在对目的语接触不多的情况下,将对母语的规则过于概括迁移到目的语中产生的。例如,当要求表达“看望一个朋友”时,有些学生会使用动词“see”,体现出被试学生对英语语言某些词汇搭配知识的欠缺。而“marry with someone”等的表达则是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过度概括语言规则,是忽略了目的语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概念而导致的语言失误。还有,在写英语作文时,经常在两个完整的分句之间用逗号,又不加连词,这也是受了汉语的影响。如果学生事先对英汉不同之处比较,了解到它们分别为形合语言和意合语言,则能利用这种差异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负迁移,避免错误。
五、结语
母语与第二语言中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利用母语接触了解这些知识,则会促进正迁移作用的发挥,两种语言的差异虽易导致负迁移,但若用母语的介入作好两种语言的对比,则不仅能减少负迁移,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总之,既然母语的影响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要利用两种语言的共通之处和必要时母语的介入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规避和减少负迁移的影响,以便让独立学院的学生真正迅速地掌握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1]Atkinson,D.“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A Neglected Discourse”[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87,41(4):241-247.
[2]Gardener,R. C. & Lambent,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3]Krashen,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4]Oxford,R.L.“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Styles and Strategies”[J].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1993(4).
[5]Perdue,C.Adult Language Acquisition: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s.Volume 1 Field Method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6]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英汉语法;正负迁移;英语教学
目前,在高职高专的英语学习中,有80%以上的人对英语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甚至不明白一些简单的句子结构和词性用法。其原因就是汉语语法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就是产生诸多的迁移。体现在语法上迁移例子很多,学界的很多人士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笔者所执教的全院2011届34个教学班中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的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再次探讨汉语语法对其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而造成的正迁移,找出高职高专学生经常出错误的原因,为促进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开辟一个新的突破口。
一、汉语语法的正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表现
1.句型和句子成分的正迁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性语言。目前汉语语法分析主要采用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中心词分析法,即句子成分分析法,主要来分析句子各个成分的作用,是充当什么样的功能,表达什么意思,把句子分成主、谓、宾、状、补。另一种是层次分析法,把汉语语法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字、词、词组、句子和复句等。同样,英语语法和汉语一样采用两种方法。即“五分法”和“层次法”。“五分法”是按照分句成分将其分成五个部分:主、谓、宾、状、补,这种分法和汉语一样。层次法把英语分成和汉语类似的五个层次:词素、词、词组、分句和句子。无论是汉语的单句还是英语的分句,他们在组成成分上大体相同,都有主、谓、宾、状和补语。主语都是谈论的话题,谓语是由动词充当,表明主语的行为、动作或状态,宾语是主语动作、行为的接受者,是受动对象;状语以表明动作、行为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主要是由副词来充当,而补语是补充说明句子其他成分的。
英汉两种语言都各有7种基本句型:
1.SVC(主+谓+补)如:我是教师。I am a teacher.
2.SV (主+谓) 如:太阳出来了。The sun has risen.
3. SVA(主+谓+状)如:他住在武汉。He lives in Wuhan.
4. SVO(主+谓+宾) 如:我爱你。I love you .
5. SVoO(主+谓+宾+宾)如;我给他一本书。I gave him a book.
6. SVOC(主+谓+宾+补)如:这个消息让我感到兴奋。The news made me excited.
7. SVOAC(主+谓+宾+状)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了。I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所有的英语句子一定是属于这七种分句类型的某一种,它是英语语法的基础,因此,掌握这七种句型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英语语法水平的高低。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当适当引导学生认识汉语的这一正迁移特征,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语法。
2.词性的正迁移。汉语语法依据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将它们分成15类,分别是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象声词。英语也依据词语在句中的不同功能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连词、副词、介词、感叹词等。不同词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名词和代词在两种语言中都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动词充当谓语,形容词当定语,副词当状语,连词起连接作用。教师在讲解这些词用法的相同之处时,适时将两者相对照,学生完全可以接受,轻松理解,对英语语法的教学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正是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起到正迁移作用的又一典型。
二、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正确利用正迁移。英语的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用语简朴,是写实的语言;而汉语用词华丽,是写意的语言;英语句子偏长,汉语句子偏短;汉语讲究层峦跌宕,曲径通幽,英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英语用疑问句表达客气的请求,汉语多用陈述句前面加上“请”字来表达客气的请求。因此,教师通过练习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的不一致,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英语造句子来训练英语思维模式,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同时指导学生多读英文原版作品,分析原著文字,体会英语句子的神韵和英语的写作模式。
2.引导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又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来学好英语。汉语的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让读者和听者领悟其中的意义和关系。英语的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法,让读者和听者分析其中的意义和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比较英汉两者的异同,,因势利导。利用母语的正迁移让学生认清中国人与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及在语言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努力透彻理解原文,从母语的不良影响中跳出来,摆脱母语负迁移的不良影响。
三、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迁移规律是很重要的,只有大量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文化意识,从而充分发挥正迁移的效力,努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明霞.母语正迁移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7.
论文关键词:英语口语,中介语,石化
很多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经常发现这种现象:学生的英语口语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英语表达能力就很局限,汉式表达频繁出现,而且有些错误屡改屡犯,无论怎样练习,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就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它即有学习者母语的特点,又有目的语的特征,它以母语为出发点,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不是目的语(Selinker,1972)。理论上说,随着语言的不断输入和学习量的增加,学习者的中介语最终会达到目的语这个理想终点。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达到目的语的终点,相反,他们的语言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教育教学论文,不但没有继续向前发展的趋势,反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Selinker将此现象定义为:学习者的中介语与目的语相关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趋于稳定的状态,它们并不受学习者年龄和目的语学习量等因素的影响(Selinker,1992)。
一、英语口语的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母语的负迁移
在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范之前,他们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母语的规则运用到目的语之中。如果母语和目的语相似或者一致时,就会出现正迁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但若母语和目的语有所区别时,就会出现错误或不恰当的表达,这称之为母语的负迁移。长期的母语负迁移会对英语口语产生一定的干扰,如果这些不正确的表达长期被使用并僵化下来,就形成了英语口语的石化。
从语音上看,虽然英语中的很多发音都能在汉语中找到近似音,但是一些发音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这让学习者很难掌握好英语的发音.如一些学生将”Ithink”误说成“I sink”。在词汇层面,很多学生认为中英词汇是一一对应的论文下载。其实不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很多情况下英汉词汇在文化外延上是不对等的。在句法方面,由于英语重形合,即句子本身的语法手段,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所以很多学生在表达“虽然---但是--”时,习惯于用“although-----but---”的形式。
2.交际策略与交际反馈
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有限,为弥补他们的语言缺陷,他们会借助回避,简化等交际策略达到交际的目的。Tarone指出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使用到一些交际策略,如“回避”,“换说法”“借词”“请求帮助”及“动作模仿”等诸多策略(Brown,2001)。Coulter认为学习者在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使用避免、简化等交际策略确实可以克服交际中存在的困难达到交流的目的,但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会减弱,要么完全停止学习进程,要么不再像学习初期那样重视自身语言水平的提高。这样也会产生石化现象(戴炜栋,牛强教育教学论文,1999)。
石化现象的交际反馈又称为“相互作用论”,其主要代表人物vigil和Oller认为人际交流传递着两方面的信息,即认知信息与情感信息。认知信息以语言形式来表达,包括事实,猜想和信念。而情感信息是通过超语言形式来实现,如面部表情,声调和手势等。交际中的反馈信息会对学习者可产生肯定,中立或者否定的心理作用。Vigil和Oller发现,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是防止语言石化的最佳方式(Vigil& Oller, 1976)。因为在交际中,肯定的情感反馈和肯定的认知反馈会鼓励学习者继续采用相似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引起石化,而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会激励学习者在继续语言交际的同时,注重对自己的言语作出一些修改, 故能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
3.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
学习策略的失当也是导致出现口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学习者在交流时经常将目的语简化,最明显的简化是体现在句法上。如,许多学生倾向于用简单的主谓宾结构、简单的时态来表达他们的观点。虽然这些简化的句子并不影响交流,但却使语言失去了多样性,长远来看,学习者就不能自如地创造性的使用语言,阻碍了语言能力的提高。
学习环境主要是指教师的不正确的语言输入和教材的不完备方面而引起的石化。一方面,由于有些英语老师缺乏语言的正规训练,他们不地道的语言运用使得学生缺乏正确的语言输入。比如,一些教师的发音不标准,学生就会模仿他们的发音,久而久之,就导致了石化。另一方面,教材或和材料的选择不当也会产生石化。如教材中为模拟的一些场景,或训练某个口语句型,出现的一些特定的貌似真实的语言输入,却与实际交流有一定的差距。一旦这些不地道的语言输入在脑海根深蒂固后,学习者就无法摆脱其影响,形成了语言习惯。
二、英语口语突破石化的对略
1.优化语言输入
地道的目标语输入是英语口语输出的前提,也减弱了母语的负迁移的干扰。所以在口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优化语言输入的质量。一方面,口语教师不仅在口语输入时教育教学论文,要注意发音标准,语调规范,措词准确,语句正确,以确保规范的语言输入,同时教师也应该正确的评估学生的口语水平,并根据其水平提供相应的语言输入论文下载。最佳的语言输入是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的当前口语水平,这样既能防止学生过分借助交际策略,也能防止他们对口语的失去信心。另一方面,英语教师也不能忽视教材甄选的重要性,摒弃那些语言和内容已过时的教材,选择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内容。如,将口语课本与日常使用的口语素材结合在一起。
2.采取正确适当的纠错方式
对于学生口语课堂所犯的错误,教师若是漠然视之,学生就意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甚至会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口语石化。若是频繁纠正学生的错误,会使得学生产生焦虑感,也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因此,采取正确适当的纠错方式尤为必要。首先判断错误类型,如果学生所犯的错误不影响交际的错误,可暂时忽略,但若是阻碍了交际,就要指出他们的错误。依据相互作用论,肯定的情感反馈和否定的认知反馈是防止语言石化的最佳方式。在口语练习中,如果教师能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给予情感上的肯定,鼓励他们继续用英语来交流,同时又巧妙地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激励他们对自己的言语进行改变,防止口语石化的产生。;
3.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观点过分强调交际的重要性教育教学论文,认为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之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成功地应对交际。这种教学忽视了语言既是一种交际手段,更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忽略了语言的变化性特征,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不仅仅以交际为目的,更要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中,既要加强对交际策略,会话技巧等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要考虑到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注重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等口语基本功的培养,不提倡过分依赖于简化,回避等交际策略。
三、结语
虽然英语口语的石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只要英语教师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语言输入,采取正确适当的纠错方式,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才能有效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Selinker, L. Interlanguage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10)
[2]Selinker, L. RediscoveringInterlanguage[M].London: Longman,1992
[3]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4]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5]Vigil,N.A & Oller, J.W. “Rolefossilization:a tentative model”. [J] Language Learning,1976.
论文摘要:中国式英语是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英语知识尚未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在英语与母语之间寻求等价的词汇、短语和句式,造成不符合英语习惯的中国式英语比比皆是,找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式英语即“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者写出的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由于母语的系统已固定,其影响根深蒂固,写出的作文被“铸入”了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中国式英语的表现类型多种多样。
“Your figure is very beautiful.(你的身材真好呀)”,“My stomach is a little hungry.(我的肚子有点饿)”等中国式英语表达在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有些学生脱口或顺手便如此表达,他们觉得太自然了,却未意识到这是不地道的英文表达。由于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干扰,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犯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最为普遍,这往往也是英语作文难以写好的一大障碍。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职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
1.受汉语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王还教授曾说:“任何人学英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母语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更容易套错。”因而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长期使用母语思维,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这样就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例如:“Our school has many trees.(我们学校有许多树)”应改为“There are many trees in our school.”另外,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是直线式的,表达时往往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螺旋式的,往往采用迂回战术,绕来绕去,才切入正题。很多学生由于受到中国思维方式的影响,喜欢在文章开头花大量笔墨写些导入性内容,比如,Let me tell you an exciting film...;或者提出一些设问,If I had the chance,what would I do? Maybe I...,以期望读者对后面的内容作出推断和遐想,这样往往让人读来拖沓冗长,不知所云。
2.受到语言负迁移的影响。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认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学习者为学习一门新语言而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迁移策略(strategy of transfer)。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习惯(母语知识)必然会对新习惯(目标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现象被称为“迁移”(transfer)。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语言知识基本一致,学生的注意力就易于指向不同之处,促进新的语言知识的吸收与掌握,这时就能实现正迁移,这样的知识英汉两种表达基本一致,学生容易掌握。但是若新的语言知识与已有的汉语知识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时,母语会干扰新的语言知识结构的形成,从而产生负迁移。例如:“在过去的十年里,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学生写成:My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in the past ten years.句中,“我的家乡”在英语中应作地点状语而不是主语,应改为: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in the past ten years.
3.忽视词汇和习惯用语的搭配关系。“搭配”是指词的组合关系。德国语言学家伊普森等认为“在一个语义范围内,所有的词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词的意义取决于这个语义场内与之相邻的意义。”比如wind与strong搭配,而不与big搭配。词汇的搭配也有固定性,也就是说某些词与其他词的搭配已经相对固定,如a pack of,heavy rain,fine weather,thick fog等都属于固定或半固定词汇。英语和汉语一样,有许多的多义词,同一词和不同词搭配,或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思可能完全改变,以make为例:make a kite是“制作风筝”;make a fuss是“大惊小怪”;make believe是“假装”;make friends是“交朋友”;make up one’s mind是“下决心”;make up a story是“捏造一个故事”;I heard you quarrel last night.You should make it up.这里的make up是“和好”。因此,讲解单词时给以典型搭配是使学生正确使用词汇的有效方法。
4.硬套汉语,英语语法规则运用不当。产生这类中国式英语的一个原因是丝毫不顾英语的语法规则,把汉语的句式硬搬到英语的句式中来。比如,I wish I can fly in the sky.这个句子学生想表达“我希望我能在天空中飞翔”。英语中wish后的宾词从句,表示难以实现的主观愿望,这类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应用虚拟语气,即动词要用过去式,所以这句话的规范英语应是:I wish I could fly in the sky.时态的误用也较为普遍。英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丰富的时态,有时还能通过时态来表达说话人的感彩。如:You are always asking me such things!你老是问我这样的事情!(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厌烦)所以,传递同样的意思,英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态,而汉语则要借助词汇手段。中国学生在用英语来表达某一时态时,很容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简单句、复合句中中时态的错用。如:I have given her a novel yesterday.(我昨天给了她一本小说)。应改为:I gave her a novel yesterday.
5.社交—语用性的失误。Jenny Thomas在他的《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书中,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与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其中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此类中国式英语是由于学生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将汉语的文化模式套用在英语上,从而导致交际障碍、交际误解。比如一则流传甚广的笑话:对“Your wife is beautiful!”的反应为“Where? Where?”即是十分有说服力的例子。如果对汉语和英语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多加了解,就不会出现上述交际中的误解与尴尬了。
二、如何减少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国式英语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是一种输出,没有一定量的目的语的输入,输出则难以产生。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获得目的语输入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而且有助于积累和储存更多的表达生动、文字精炼、合乎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和句型。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通过阅读既可以掌握和积累英语中常用搭配和习语的用法,又可以总结、探讨西方人的写作特点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2.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写作习惯。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分析、对比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在写作时有所考虑;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大量训练,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直线型思维方式对文章的语篇结构进行构思。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外国文化讲座,引导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语报纸杂志等,以上的活动能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英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在语言环境中培养英语思维,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时出现中国式英语。
3.抓好常用词汇的学习。熟练运用常用英语词汇是提高高职学生写作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在讲授单词时,除了词意,还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单词,遇有一词多义或同义词的情况时,应注意其用法的异同。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引导学生理解词组、短语之间的差别,弄清其用法后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握并达到准确灵活地运用;讲授单词还要注意不能只抓住词的外延,而忽略了词的内涵,要让学生了解词的语体色彩是褒是贬,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正式或非正式等,要完全掌握某个词语使用的语境。
4.强化语法知识的运用。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语法概念模糊不清,或知道但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下笔就出差错,这是高职学生在英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所以教师要把基础的语法知识,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在头脑里得到消化,最终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平时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事实证明,只有反复训练,学生才能加深对已学语法知识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5.将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教学。语言受文化的影响,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应该了解该民族的文化,了解其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运用的做法,将文化知识寓于写作教学,将技能培养与文化知识介绍同步进行。总之,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并重,是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英语、尽快掌握规范英语的关键。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负向迁移不可能完全摆脱,这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形成了很大的干扰,使学生难以写出规范、地道的英语作文。虽然中国式英语的出现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并非不可克服。笔者相信,通过英语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的勤学苦练和日积月累,高职学生的英语作文一定能越写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刘文红.从词汇层面看中国式英语[J].邵阳学院学报,2005,(10).
[3]薛勤.母语迁移·中国式英语·英语教学[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