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23:4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影像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凡在我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都必须通过入选考试。虽然住院医师以应届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但基本理论和操作应该有所掌握。进行入选考试一方面有助于选拔优秀住院医师,另一方面有助于摸清住院医师的基础,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住院医师要想在2~3年时间内轮转完所有二级科室,并达到一定专业水准,其自身素质十分重要。此外,进修医师将承担一半以上的临床一线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水平。选拔基础较好的住院医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第一步。
2做好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工作
所有入选的住院医师在入科接受培训前,都要先进行岗前培训。对于住院医师来说,一旦入科,就意味着从学生到医生身份的转变,必须尽快熟知科室相关工作流程、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等;同时要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尽早明确培训目的、流程、考核方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做到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2.1了解学习目的和特点
入科后,首先要了解住院医师的基本概况,包括年龄、毕业院校、工作经历、主要工作及兴趣方向,同时要了解其学习目的。由于住院医师本人及所在医院的要求不同,其轮转目的也各不相同:(1)已有接收医院和接收科室的住院医师,学习目的性较强,除了学习阶段考核所必须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外,主要对即将从事的专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便轮转结束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2)目前尚无接收医院和接收科室的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较高,对各方面知识都比较感兴趣;(3)少数住院医师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督促。
2.2考查基础理论知识
除了入选考试外,住院医师在岗前培训期间还要进行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及相关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测评,以试卷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目的是了解其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订相应培训计划,既要“查漏补缺”,使大多数住院医师知识结构得到巩固和提升,又要避免“拔苗助长”,使某些基础相对薄弱的住院医师接受困难。因此,培训计划既要有共性,所有规定的二级科室都要轮转完,同时又要根据每位住院医师的特点,在不影响整体轮转计划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轮转科室的先后顺序,相对增加某一学科的轮转时间及学习难度。
2.3考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选择临床常见病例、多发病例让住院医师进行实际诊断分析,考查其对不同影像诊断技术的认识程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应用的熟练情况、病例诊断分析能力及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考查,可以初步了解住院医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基础较好、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要求其在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培训和临床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增加一些新知识及新技术的学习;而对基础较差、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则着重对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培训。
3实行共性与个性兼顾的培训方案
住院医师学历不同、基础不同,兴趣和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规范化培训既要顾全大局,按计划要求轮转完相应科室,同时又要兼顾每位住院医师的特点。为此,科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3.1引入导师机制
为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科室借用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每位住院医师安排一位导师,选择业务水平高且有带教经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并由其负责制定住院医师个性化培训方案。根据住院医师的要求,导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住院医师的学习。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科室还设定了如教学讲课次数、签片数量和疑难病例会诊次数等量化指标来考核导师。每期住院医师轮转结束时,还要通过量化表为各导师及带教教师打分,作为其年终评优指标之一。对于考评分数较低的导师和带教教师要限期改正,对屡教不改者,则采取撤销其带教资格,并在科室教学会议上予以通报批评等惩罚措施。
3.2实施案例教学
住院医师轮转是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尤其要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案例教学法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实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案例教学是住院医师在导师指导下,选取典型病例,利用每日晨读时间展示患者病史及影像资料,并进行病例分析,最终通过讨论、整合做出确定诊断。住院医师通过上述病例分析过程,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也增加了向其他住院医师学习的机会,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拓展诊断与鉴别诊断视野,加深对影像学知识的理解。
3.3实施混合培养
混合培养就是将住院医师与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安排在一起工作和学习。由于研究生科研和教学意识较强,英语水平较高,对住院医师科研和教学意识及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另外,在导师指导下,住院医师要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查找文献,制作教学幻灯片,积极参与全科病例讨论,并进行小范围的继续教育授课。通过上述培养,住院医师在轮转结束时都会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4加强信息及学术交流
科室配备了放射科信息储存和调用系统及PACS系统,可供住院医师根据自身兴趣随时在网上调阅近6年间所有影像报告及图像资料(包括X线、CT、MR、DSA、超声、核医学图像以及病理图片等)。同时配备嘉禾电子病历系统,可供住院医师随时查阅住院患者的既往或现病史、住院病程、手术记录以及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可随时掌握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我院图书馆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均为住院医师开放,提供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纸质版医学图书、国内外医学杂志,可供住院医师检索、下载和阅读。除此之外,为加强学术交流,科室每周安排一次医疗或科研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根据住院医师的要求和兴趣进行调整。每日晨读时间,组织住院医师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培训。每周四定期举行手术核对,给住院医师提供更多影像与病理相结合的学习机会。同时,科室还提供各种信息及便利条件,鼓励住院医师参加医院相关科室、其他医院影像科或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或疑难病例讨论会。
3.5专业与人文素养并重
住院医师通过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达到“业有所进”的目的。同时,住院医师自身职业素养也很重要。因此,在提高住院医师业务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对其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指导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影响及教导住院医师,使其医德医风、工作方式、诊断思维乃至行为举止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6建立考核及奖励制度
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及培训结束时,由科室主任及各专业组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培训的全程表现、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次考核要比入科考核严格,涉及的内容和知识面更为广泛,考核合格者才能轮转下一个科室,并允许其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统一考试;对轮转期间工作学习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其别优秀者可以推荐其攻读硕士研究生。出科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考评住院医师的学习效果,督促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对导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保证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上述多种方式为住院医师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够较快地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有较为系统的掌握,专业理论水平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住院医师学习结束回到原单位工作时,我院会与其单位或本人保持长期联系,通过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机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解决其后顾之忧。
4结语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hina Clinic Medical Imaging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卫生厅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1062
国内刊号:21-1381/R
邮发代号:8-2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月刊)创刊于1990年,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以普及影像诊断技术和进行知识更新为重点,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重点,讲究实用,体现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对临床的创新研究、首例报道、综合影像诊断、比较影像学的论文给与大力支持,优先采用、尽快刊登,以确保临床的创新研究和首例报道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重点介绍: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的选择、各种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报道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交流和推广医学影像技术在诊断、治疗、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其涉及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扩大[1],医学影像学对临床诊治的帮助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从简单阅片诊断,已经发展到利用学科知识独立对疾病进行诊治并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阶段,但这也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医学影像诊断学诊疗技术,是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授课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实行“少而精”的授课原则,注重精选讲授内容,突出重点,主要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病例分析,最后由老师针对不足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影像解剖等基础学科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实践与影像图像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技术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3]。影像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解剖基础知识贯穿在医学影像学的始终。只有熟悉人体组织结构的正常形态,才能真正读懂影像所表现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典型的病例影像与正常的组织结构图像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讲授医学影像学时需以影像解剖学为基础,将二者有效结合来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影像、病理、临床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互补
医学影像征象既是组织病理变化的反映,也与患者的临床病程和表现有关,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单纯依靠一种或几种有限的影像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很难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4]。因此,在指导学生分析诊断病例时应特别要强调联系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对影像征象进行系统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临床与影像的联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放射诊断的检查手段有的放矢地解决临床问题,同时要提示同学们注重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的相互印证、对照,才能不断促进医学影像诊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相互替代,应有机结合,则可优势互补,有效反映病变的特征,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作为1名全面发展的放射科医生对它们都应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学会根据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从而有效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四、双语教学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各医学院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制定长期、系统和全面的双语教学规划,各院校、各学科自行其事,各自为政,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建设计划,但是医学影像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交叉科学,其理论基础、较多的的科研成果及大部分机器设备基本由西方国家最先掌握,为了深入掌握医学影像,必须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我国的医学影像学要发展、要充实,要提高我们的学术地位,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要与国际接轨,就得培养大批掌握双语的专业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双语教学在医学影像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医学影像乃至很多相关教学中都会占据很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一直都在不断发展总结中,上述教学方法在地方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都发挥着很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影像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教学中还要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平,李坤成,许卫.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62-621.
[2]刘玉清.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治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
此次大会参会代表超过3000人,是迄今为止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参会代表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和台湾地区,同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印度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出会并发言。
阵容豪华
作为国内医学影像领域最具权威、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本次大会的参会嘉宾阵容堪称豪华。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以下简称“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冯晓源,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兼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放射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克等出会。
出会的港澳台及海外专家还包括中华台北放射线分会理事长周宜宏、香港放射科医学院创院及前院长梁冯令仪、美国放射学会前任主席Joseph K.T. Lee、印度放射与影像学会候任主席Rajesh Kapur、《Radiology》主编Herbert Y. Kressel等。
本届放射学分会新任主任委员冯晓源在开幕词中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说:“回顾影像学的发展历程,从普通的X线平片,到最新的后64排CT,从低场磁共振到超高场磁共振,影像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创新,放射诊断也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系统,我们每上一个台阶,都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观念的更新。”
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在发言中表示,希望中国的医院和专家多多支持国产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普及,希望中国的医疗设备制造业像电器、汽车行业一样,早日打一个翻身仗。
放射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代表学会,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前神经放射科主任、美国神经放射学会主席徐志诚教授颁发“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荣誉会员”证书,以表彰他多年来对中美学术交流和中国放射学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影像医学应参与整个医疗过程
大会主席冯晓源做了第一个主题发言,题目为《影像医学的发展和思考》。在演讲中,冯晓源首先回顾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冯晓源说:“我预测十年以后的影像医学的发展会以预测和预防为先导,以早期诊断为重点,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提供一切与健康有关的,以影像为基础的生物学信息。它必须参与各种治疗计划的制订,是各种治疗计划制订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是预防治疗和康复效果监测的重要手段。”
他同时还强调,目前影像医学只是参与治疗中的诊断这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它应该参与整个治疗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才会壮大,才会真正成为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冯晓源说。
他最后总结:影像医学应更加贴近临床的需要,将影像医学的发展融入整个医疗过程;通过智能技术、图像融合、移动通讯技术、绿色环保技术等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变组织架构,将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诊疗组织;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改革本学科医生的培训方式。
大会活动丰富多样
2012中国医学影像融合战略研究高峰论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与科技金融论坛等五个论坛与大会同期举行。除了学术活动以外,本次大会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比赛。
为对北美放射学会中稿论文作者进行鼓励,大会开设了“青年放射医师北美放射学会中稿论文英文演讲比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张佳胤博士获得特等奖。
关键词:医学影像;教学;辅助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008-02
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固有的师资力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教辅人员积极参与到影像学的教学工作中,辅助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以推动医学影像学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到影像学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有影像专业的技术辅助人员对医学教学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导和帮助,协调教师的课时安排,整理教学档案,加强教辅人员和医学教师的相互协作,充分发挥教辅人员在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医学影像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教辅人员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服务作用
对于教辅人员而言,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教学服务作用,教辅人员需要服务于影像学学科的教师和学生,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个性化服务,尤其是为影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辅助服务。影像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端技术含量的医学学科,需要大量的先进教学仪器,这就需要教辅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掌握各项医学仪器的操作方法,一方面做好日常的仪器保养与维护,另一方面辅助教师使用仪器教学。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一些课程安排、课前准备等都需要教辅人员的服务和认真安排。可见,教辅人员对于教师和学生教学有着重要的服务作用。
(二)桥梁作用
教辅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而且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将校领导分配的工作进行传达和执行,也是校管理部门与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桥梁。一方面教辅人员可以积极地传达校领导部门的各项教学任务,能够积极地参与和接触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对于教学信息的沟通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在服务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辅人员还承担着调整课时安排、拟定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工作,能够为教师教学减轻负担,可见教辅人员的桥梁作用不可忽视。
(三)协调作用
作为教辅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由于教辅人员接触的教学工作复杂、繁琐,因此,教辅人员大都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以配合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协调教师之间课时安排。当教师需要调整课程安排时,需要教辅人员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进行课时调整,避免课时冲突;其次,协调教学突发状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仪器故障问题,这时教辅人员便可以对教学仪器进行初步的检查,并通知维修人员,协助任课教师解决教学仪器故障问题,稳定课堂氛围,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可见教辅人员在医学教学中的协调作用十分重要。
二、发挥教辅人员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作用的对策
(一)加强沟通能力
1.加强与学科教师的沟通。首先,充分了解不同教师的性格,针对不同性格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沟通,促进与教师之间的语言交流与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科教师进行授课过程中,及时发现教师需要帮助的时间点,做好教学配合工作;再次,传达教学任务。对于学校传达的一些教学任务,及时告知相应的任课教师,并协助任课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还要处理好教师的日常教学琐事,例如,课前准备、学生档案整理、课时提醒、教学设施检查等基础工作。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首先,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次,关心学生身心发展;再次,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对于学校组织的一些学生活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在参与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教辅人员的沟通能力,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辅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教学作用。
(二)重视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
1.教学任务管理。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临床教学、实习带教等,尤其是理论教学,只有加强影像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这就需要教辅人员做好日常的课堂协调工作,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准备、课时编排,辅助任课教师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将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整理和汇总,辅助教师完成学生的作业阅览,并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理,辅助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辅人员对于上级传达的教学任务,必须准确无误地传达,避免传达错误,并将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2.教学档案管理。对于影像学来说,日常教学所需的资料相对较多,不仅需要整理大量的课前纸质资料,还要整理相关影像资料,这就需要教辅人员及r地整理教学档案,避免教学资料丢失,同时将影像学中经常使用的电子文档进行集中整理,以便教师查阅和授课。具体到教辅人员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能够妥善管理教学档案,还要对一些重点资料进行加密保存、备份,建立学科档案;另外,对于日常教学的各类档案,进行细致的分类,避免资料混乱不易查找,将繁琐的工作细致化。
3.做好辅助教学工作。教辅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充分做好任课教师的辅助教学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教辅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仪器操作技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促使工作与学习协调发展,避免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影响教辅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教辅人员的临床带教工作。在现代化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临床带教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这就需要教辅人员积极投入到临床带教中,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临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理,并将教师的反馈及时传达给学生,弥补学生实践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相互沟通,完善自身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的教辅工作中。
(三)树立创新教学理念
在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中,教辅人员已经成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教辅人员的教学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对于教辅人员而言,需要根据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新型影像仪器的基础操作和日常维护,帮助任课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配合,做好教师的协助工作;与此同时,转变传统盲目听从任课教师的工作模式,积极地参与到任课教师的教学互动中,通过日常对学生的了解情况,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意见,避免盲目听从,重新定位教辅人员岗位职责,积极投身到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活动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辅人员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而且随着先进影像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需要教辅人员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做好教师的辅助工作,帮助教师协调课时安排、准备课堂资料、整理教学档案等繁琐事项。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教辅人员的协调、桥梁、服务的作用,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素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投身到医学影像学的实践教学工作为基础,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宇,施海彬,陈文,钟珊,邹伶俐.医学影像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6).
[2]赵宇,施海彬,等.医学影像学网络学习平台的实验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
[3]余建明.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17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Z].2009.
[4]刘国浩,杨娜.关于促进和加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
[5]张椿,郑成兵,高加蓉,黄春基.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进展[J].医院管理杂志,2014,(07).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Teaching Auxiliary Staff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ZHAO Yu,ZHU Yin-su,LI Da-peng,LIU Wei,LIU Xi-sheng,SHI Hai-bin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China)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一至五上午出诊。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第二年就被用于对人体进行检查,形成了放射诊断学,以后设备和技术不断发展,到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数十种检查手段的庞大体系,可用于诊断也用于治疗,这一学科被称作医学影像学。那么各种影像检查方法有哪些优缺点呢?
透视: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可通过透视看是否是肠穿孔或是肠梗阻;定位取异物;骨折手法复位等等,都离不开透视。透视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出结论,而且费用低。当然,X线透视也有缺点,透视时X线的辐射量较大,尤其对于儿童及孕妇,所以应当尽量以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透视检查。
超声:B超是我们最熟悉的另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它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可以动态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目前在腹部、盆腔,已成了首选方法。用于体检、妊娠过程观察时,更能体现它的优势。还有彩超,除观察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外,还可以观察病变内部的血管生长、血流供应情况,对于定性诊断帮助很大。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上,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手段,如先天性心脏病,彩超是常规和必备检查。当然,超声检查也有一定的限度,它的分辨率不高,对病变的识别上不如CT、MRI等其它检查。
X线拍片: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之一。外伤时怀疑骨折,可拍X线片,确定有无骨折及部位,并作为骨折治疗后,观察有无骨痂形成,前后对比,看对位对线以及生长情况。X线平片几乎可以用来观察全身的骨骼系统情况,另外,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发展过程的观察有较突出的优势。现在医院里的CR、DR是数字化X线拍片的名称。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在颅脑具有独特价值,如对出血、梗塞、颅内肿瘤、脓肿、脑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后复查,为病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已成为颅脑病变的首选方法。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上,作为X线片的补充,可以明确肺内有无实质性病灶,纵隔有无淋巴结或是肿瘤转移灶。在腹部、盆腔疾病方面,作为B超检查后的一种进一步检查手段,可以观察肝、胆、胰、脾、肾、妇科、盆腔、男性前列腺等的肿瘤、炎症及外伤情况。螺旋CT检查速度快,尤其多排螺旋CT扫描,克服了以往检查的,如用于心脏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血管造影效果接近,已成为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另一方面,一次扫描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可做三维重建,从而以一种立体的方式显示病变,观察细节,更易为临床医师或病人所理解和接受。
磁共振成像(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明显优于CT,不论是颅脑还是脊柱都能提供近乎解剖图谱的清晰图像。在临床上,它可以在病人无任何创伤的情况下,无需病人特殊的配合,清晰地显示血管,诊断血管病变及其它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在腹部,其优势是水成像,包括胰胆管成像、尿路成像,可不使用造影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幅图像,现在已基本取代了原来的胰胆管造影像检查。然而,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此项检查。
介入放射学:是一种新兴的检查并可治疗的方法,它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行诊断或治疗。对于肿瘤,栓塞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减少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满意的选择,可以进行肿瘤栓塞、化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对于血管性病变,如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胃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肿瘤出血、动脉瘤等,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在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已成为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介入治疗术已成为与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立的第三种治疗方法,其禁忌症是相对的,如凝血功能障碍,全身衰竭、年龄过大、心肺肝功能不良、甲亢及造影剂过敏等。
SPECT:核医学成像属于“功能显像”。如:SPECT的全身显像,指显像剂进入人体后,进行全身采集放射性的分布信息,获取全身性分布图像。全身骨显像,全身血池显像,全身淋巴显像,全身软组织显像,全身肿瘤标识物显像等,进行“全身普查”,对寻找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十分有价值。
关键词 骨折X线平片 CT MRI
骨折是指骨或/和软骨因外力作用而引发的连续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影像检查就是要客观准确的显示这种连续性破坏,为临床治疗和法医定性提供重要依据。但是现行政策法律和患者要求诊断零误差,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骨折诊断由于受部位、大小、形态、骨折片移位等的多样性,患者首诊医院条件、医生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原因制约,骨折诊断零误差较为困难。以往的文献多是从提高诊断,分析漏诊,误诊原因出发论证。鲜有学者论证骨折的影像诊断有漏诊的必然性。笔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查阅检索近年关于骨折方面的部分论文,结合本院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38岁,矿山事故伤,左侧第1肋骨颈沿长轴斜行骨折,无移位,X线平片未能显示,因疼痛2天后CT检查发现。、
例2:患者,男,32岁,2m高处跳下,膝关节疼痛,X线平片及CT检查阴性。MRI检查胫骨上段,股骨下段片状异常信号,呈TI低信号,T2高信号,诊断骨挫伤。
例3:患者,女,45岁,车祸,X线平片可见腰1椎体骨皮质不连续,见1个游离骨块。CT检查可见腰1椎体骨折,并见3个大小不等游离骨块。MRI检查可见腰1椎体异常信号,可见1个游离骨块。
例4:患者,女,32岁,滑倒后尾部疼痛,在外院DR诊断骶骨下部骨折,远端略前移成角,2个月后来我院复查,因患者较胖,CR片影像不清,只能隐约见骶骨前移成角,未能显示骨折线情况。
例5:患者,男,27岁,头部线状骨折及顶部凹陷骨折,CT平扫未能显示,X线平片显示清晰,CT加冠状位扫描得以清晰诊断。
例6:患者,女,62岁,左侧髋臼骨折,无移位。X线值班医生未能发现。后经CT诊断。然后找2名副主任医师分别盲阅,未能发现,告知有骨折后,反复细看X线平片,才发现骨折征象。
结 论
目前的X线平片、CT、MRI不能发现所有骨折,骨折漏诊有必然性。
讨 论
骨折是由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暴力和肌肉牵拉、组织本身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1]。骨折的部位、形态、走行方向多样性,骨折块的多少及移位方向不确定,所以表现极为复杂。X线平片价廉、快捷、全面、空间分辨率高是其主要特点。引起漏诊的主要原因有X线平片质量不佳[1],受检部位解剖形态复杂,骨组织重叠,病变细微,患者强制因素等[2~4]。CT检查诊断骨折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早期认为CT诊断骨折漏诊率高,颅脑骨折诊断率是X线平片的20%[5]。现在CT检查在临床应用中是第一线检查方法,特别是CT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如MPR重组(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 mation)在颅底骨、眶骨、乳突、听小骨[6,7]、髋臼[8]、距骨等部位,对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作用。MSST可进行任意间隔重建,提高了细微病变的检出[9]。CT漏诊原因很多,主要的有扫描时病变未包括进去,骨折线与扫描层面平行,部分容积效应等。MRI检查可以任意方向成像和组织分辨率高无疑对骨折的诊断就重要帮助,特别是X线平片和CT检查都难以发现的骨挫伤,MRI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检查方法。MRI对骨折的时间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这点在法医学方面有重要意义。MRI空间分辨率低,对钙化灶显示不佳,对骨折块的的观察有很大影响。MRI是三种检查方法中骨折块漏诊最多的。另外,影响最多工作者学识水平,健康状态,阅片不良习惯,超大工作量也是骨折漏诊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影像检查均不能显示全部骨折,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多名影像医师多次看片能够减少骨折漏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颅脑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董玉龙,刘继敏,骆彬,等.高分辨率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6):416-417.
3 盛蕾,王霞,孔庆奎.不同重建方法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准确性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2):194-197.
4 胡军,孙立新.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7):829-831.
5 孙胜荣.42例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9):723.
6 贺永斌,姜卫国,王继萍,等.MSCT斜位多平面重建诊断鼻骨骨折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5):385-386.
7 连鸿凯,樊洁.股骨干骨折漏诊同侧股骨颈骨折21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9(7):707.
杂志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曾用刊名:医药产业资讯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创刊时间:1980年
主管单位: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国际刊号issn:1673-7210
国内刊号cn:11-5539/r
邮发代号:80-372
办刊宗旨
《中国医药导报》秉承“解读医药政策法规,分析医药发展趋势,传播经营管理理念,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办刊宗旨。
主要栏目
设有政策法规、产经视点、业界关注、管理前沿、医学论著、基础研究、药物研究、科研进展、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医药教育、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报告、医疗器械、中医中药、病案分析、医学护理、经验交流、工作探讨、调查报告、卫生监督、疾病控制、药品监督、药品检验等30多个栏目。
收录情况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允许处方药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继续教育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学分授予标准,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ii类学分6-4分。
杂志定位
[论文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与肝脓肿的鉴别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肝血管瘤和肝脓肿都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结果 两例误诊延误治疗.结论:一些原发性肝癌与肝脓肿及肝血管瘤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正确鉴别二者之间关系,才能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在沿海地区乙型肝炎高发区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治疗者,预后亦不乐观;临床误诊误治的情况常有发生。
1 临床资料
从2000-2007在新加坡医院,本组共收集10例误诊为肝血管瘤,5例误诊为肝囊肿。
1.1 误诊为肝囊肿
本类为女性6个,男性4个,大都以上腹胀满不适伴发冷,发热半月到两个月,在院外科作“B”超提示“胆囊炎,多发性肝脓肿”经抗感染治疗仍无好转,转入院。一般情况较好,“T”38-39℃,无黄疸,心肺无明显异常发现,腹软、无肌紧张、右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未及包块、肝右肋下约1-2公分、脾未及、肝区叩痛较明显、肠鸣正常。WBC 12-21.0×109/L N 0 。8-O.95。“B”超提示“肝内有多个大小不等其周围有低回声晕圈病灶”。CT检查提示“肝内有多个底密度灶,病灶外周有一密度较高,较厚的壁,增强后病灶内强化不明显,外周壁有强化,病灶内CT值为23.5-30.3Hu。决定行手术门静脉插管滴入抗生素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
1.2 误诊为肝血管瘤
患者男性4人,女性1例,第一次均因左下肺大叶性肺炎住院期间行B超检查诊断为肝多发转移癌,以后由于经过多普勒超声及腹部CT检查均考虑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查甲胎蛋白为10,因而否定上述诊断,2-4个月后患者情况迅速恶化,肝脏急剧增大,B超检查肝转癌的图像均更趋典型,患者日益衰竭,迅速死亡。
2 结果
一年后随防,所有病人均在3-10月内死亡,血的教训肝癌不能误诊.
3 讨论
3.1 本组第一类肝癌病例均以发热、肝区疼痛等为首发症状,与肝脓肿症状相类似,尤其当癌肿内出血,继发感染或合并胆道感染时更加难以区别。
影像学检查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其准确性受多方面影响。当肝脓肿还未液化之前,在影像学上与肝癌不易区分;当肝癌瘤内出血尤其继发感染时与肝脓肿相似。另外影像医师的经验对诊断起到关键作用。本例凭B超或CT检查误诊为肝脓肿,但如能仔细观察B超或CT所示,肝癌与肝脓肿仍存在差异。AFP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相对的专一性。本例进行AFP检测,且只测1次,如能反复多次检测可能提高阳性检出率。文献报道肝癌患者AFP阳性率为70%[4],故有一定比例阴性病例存在,对于AFP阴性病例,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HbsAg检测阳性,B超或CT证实肝内孤立或多发性肿块要考虑肝癌的可能。.
3.2 第二类患者 采用普通B超,对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常不易确切。此时可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为在三维成像中,肝血管瘤的轮廓最为清晰,立体感较强。有些作者指出,因为肝血管瘤回声较肝组织回声稍增强,由于灰阶差异较大,所重建的三维图像效果较佳,相反,原发性肝癌多为浸润性生长,其轮廓与周围邻近组织的灰阶差异较小,所重建的三维图像则逊于血管瘤,而某些回声的转移瘤征象的三维显示效果欠佳[1].
据文献报道,磁共振对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有肯定价值,特别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超过所有其它影像诊断片[2],童华山认为无论原发性肝癌还是继发性肝癌多为多发病灶,在磁共振图像中,T1W时多为较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占位表现最常见;而肝血管瘤多为单发病灶,在T1W时一半为低信号,T2W时多呈很高强度信号,信号均匀,边缘清楚[3]。
4.1 在本例的诊断过程中,我们认为应吸取以下经验教训:①本类CEA15.50-18μg/L(超过了正常参考值上限10μg/L),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有学者提出怀疑为肝癌的患者如AFP阴性,则应联合检测CEA、FT和βz-MG,只有当三者均呈阴性时,才可能排除肝癌;③在第1次行囊肿穿刺活检,可避免第2次穿刺。并使确诊日期提前;④该类患者既往无胆道及门静脉引流区感染的病史,穿刺抽出液培养阴性.
4.2 全面检查可防止漏诊并提高正确诊断率。血清学检查主要是转氨酶(ALT)及甲胎蛋白(AFP)检测,检测ALT是为排除非肝癌原因所致的AFP升高;B超检查主要是明确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和肝脏有无硬化。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诊断某一疾病时,不要一叶障目,对可能导致相同症状的不同疾病均应考虑到,逐一加以排除,以免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曹辉,等,三维超声成像对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6;11(6);250.
[2] 程红岩.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2:8(3):55.
优化生源结构是保证高质量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前提。湖南省儿童医院研究生主要来自临床医疗、临床医疗(儿科方向)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研究生的个人经历与阅历不同,基础知识结构和水平各异,往往造成其临床技能水平的参差不齐。在研究生录取上,湖南省儿童医院严格掌握复试标准,注重综合实力的考核(包括理论、技能和英语水平),对于那些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不错,但在临床知识和技能方面欠缺的考生,不宜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另外,为了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严格把关报考资格,对跨专业报考采取了相应限定条件:一是非医学门类不允许填报;二是护理、检验专业2门学科之间允许跨专业报考,但均不允许跨至其他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三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影像诊断)允许跨至临床专业,影像技术专业不允许跨至临床专业。同时,在导师选择方面,湖南省儿童医院采取了“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制”,既提高了优秀研究生录取率又保证了其个人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措施充分吸纳优秀生源和提高教学质量。
2强化培养过程提升培养质量
2.1提前进入研究生角色
为学生提供提前入科实施方案。一般而言,从本科毕业至研究生入学近2个月时间,准研究生基本上处于学习、管理的真空状态。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湖南省儿童医院遵循自愿原则,提前为准研究生提供入科实习机会。一方面可以帮助其熟悉科室环境、常见病以及相关诊疗程序;另一方面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以便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和要求提早拟定临床培训的方案及研究方向,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提前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及课题设计等。当正式开始科室临床轮转时,导师对其研究进展宏观把控,这对研究生培养十分有益。
2.2强化临床能力培养
没有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没有真正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湖南省儿童医院强调“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科研能力培养为基础,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原则。在临床方面,从轮科安排、临床能力培养、临床考核要求等方面完善每个细节,医院根据每位研究生专业要求、导师意见,在科教部和医务部参与下制订最佳轮科标准。并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培养研究生临床能力,例如急救专业研究生除在急救系统轮科1年左右外,仍需半年内科轮转培训,轮科过程中在高年资带教老师指导下掌握腰穿、骨穿、高级生命支持等基本技能,并熟悉气管插管、血液净化、呼吸机参数设置等急救技能,同时还运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目前湖南省儿童医院有急救、儿童保健、外科等6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根据各自特色制订出严格的考核指标,对基本临床知识、前沿知识、临床诊疗思路、临床技能等做出量化考核。出科考核则由包括该学科教研室主任、科室主任、副教授以上资历在内至少3位老师组成考核小组评审,试题由考核小组随机抽选、选用最新模拟人设备,以保证考核真实有效。
2.3提升科研意识
每位研究生开题均邀请所在专业的专家、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面的专家、所涉及实验领域的技术指导员参与并严格把关。不定期要求院内外专家进行科研学术讲座,对研究生综述、论文及标书写作、科研思维与方法学培养进行指导。医院还要求在指定范围内学术期刊,鼓励参加省部级学术会议,对获得学术及科研成绩的学生予以一定奖励。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基石
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研究生导师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湖南省儿童医院十分重视导师遴选、考评及培养,以“理想的导师=高尚的政治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出色的临床能力+丰厚的科研成果”为准则,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时严格按照思想品德、临床能力、学历、经费、论文等综合条件进行,克服重业务、轻品德,重经费、轻能力的做法。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安排选拔的导师参加学校及国内外举办的师资培训。鼓励导师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及省部级学术活动,吸取各种学术营养,博采众长,使导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宽专业面,了解科学发展趋势。定期由科教部、教研室、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综合考核,对优秀导师实行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停招直至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医院还从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水平;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教学实践等培养情况;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交流、专业技能及学位论文答辩等研究成果三大方面建立了有效的导师复审考核制度,不断调整学术梯队,提高导师质量,真正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量和质的双重飞跃。
4创造英语交流环境强化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我们69.2%的研究生通过定期翻译专业外文文字的方法提高外语水平。英语能力的培养也是湖南省儿童医院研究生培养的关注点,湖南省儿童医院不仅对研究生译文翻译有量化指标,还通过以下4个途径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平台:一是每周二举行全院英语角活动,每周由不同的研究生主持英语角,在英语角上可与本院职工及国际班学员进行口语交流;二是英语查房:每月开展英语查房,部分科室每天英语查房及交接班,要求研究生参与英语学习,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系统研究生还参与系统内读书报告,定期翻译专业最前沿的英语文章;三是在国际班担任辅导员:湖南省儿童医院每年承办4~5期由商务部组织的国际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友人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学习,通过自主选拔由研究生担任辅导员,部分研究生在科室中担任带教老师或者翻译,极大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四是拥有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湖南省儿童医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基础研究院合作的儿童孤独症研究中心,及与洛杉矶儿童医院合作的儿童肿瘤合作中心均为研究生提供出国学习机会,不仅极大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促进研究生全方位素质的发展。
5规范日常管理凸显研究生培养特色
查新范围
按查新项目的检索要求分为只检索国内文献的国内查新和全面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国内外查新,具体项目数见图1。图1显示,2004-2007年国内查新多于国外查新,但2008年国内查新比例为43.9%(186/424),低于国外的查新比例56.1%(238/424),主要是当年仅要求检索国内文献的中医药项目查新减少所致。
1查新学科分布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学科标准分类》(医药卫生)对查新项目进行学科分类,详见表2。表2显示,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项目查新较其它专业多,中医学与中药学次之,再依次是交叉学科、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基础医学、药学,其余学科比例均较小。
表3为部分学科进一步细分后的统计结果。选择研究项目较多或每年数量有所增长的专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类研究较多的专业依次是肿瘤学、妇产科学、普通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等,而近几年研究也侧重于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内分泌学、口腔医学等,预防医学类的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以及中医学和中药学研究较多,生物医学工程学每年都有项目查新,卫生管理学2008年增为7项。
2项目负责人职称
查新项目负责人的职称统计见表4。表4显示,20.0%的科研项目由正高人员负责,41.4%的由副高人员负责,38.1%的由中级人员负责,副高人员和中级人员所占比例相近。
分析
1科技投入与人才战略
甘肃省2004-2008年医药卫生项目的科技查新统计结果显示,查新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年平均查新数量比1999-2001的260项/年增加了65.4%,查新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国家科技创新的政策密切相关。甘肃省在国家科技创新体制的指导下,加大了科研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增设科研基金项目,增加科技奖项,同时加强科研管理。通过项目申报查新有效防止了低水平、重复研究,确保了科研质量。甘肃省全面实施了领军人才工程,强化了高层次人才的带动效应,副高和中级人员已经成为科研的中坚力量。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附属医院的查新项目增多,承担了国际前沿科技项目。
比较偏远的基层医疗单位由于受当地经济、政策、科研投入、管理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专业人员科研水平低,项目文本质量差,低水平重复研究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医药卫生行业的传帮带仍起重要的作用。
2科研水平与知识产权意识
查新目的结果显示,成果鉴定多于科研立项和报奖查新,报奖项目比例由1999-2001年的9.2%上升为14.0%;查引和专利申请的查新比例虽然小,但突破了1999-2001年的零记录,表明研究人员开始注重科研水平和知识产权。国内将论文被SCI、EI、ISTP等权威数据库收录和引用的情况作为衡量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论文查收查引也已成为甘肃省科技奖励申报的必备材料。
知识产权保护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加大专利产权的保护,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医疗机构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单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医院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是除医疗和教学外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专利保护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体现。做好医务人员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工作,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二要强化发明人对产权的保护意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
3科研方向及专业特色
查新项目学科分类可反映我省医疗卫生科研方向及专业特色。从整体上看,临床医学专业仍在科研中占主导地位,中药学、肿瘤学、妇产科学、骨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的研究比较活跃,尤其是肿瘤治疗方面。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内分泌学、流行病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传染病学等项目较多,表明研究人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较重视。我国中医药学的研究项目数量较大,也是国内项目查新多于国外查新数量的主要原因,占总数的22.9%,且呈逐年增多趋势。
中医药研究已成为我省医药卫生科研的一大特色。目前甘肃省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扶持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开展了“西学中”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活动,大力提升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高度重视“陇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科技体制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促进甘肃省中医药科技发展与创新。
1.浅谈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与探讨
3.近五年中国大陆文献中美国医学护理的现状
4.高职医学护理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医学护理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6.医学护理观下的化学教学
7.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
8.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9.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0.探究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
11.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
12.《运动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3.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4.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实践探讨
15.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
16.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工作的实践
17.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8.对现代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19.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大型综合性医院外科系运用循证医学护理理论控制感染管理体会
21.浅析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2.论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3.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24.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5.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6.医学护理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27.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
28.生理驱动ECS仿真系统在急诊医学护理教学的应用
29.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30.医学护理论文的撰写
31.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
32.某市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科研意向调查分析
33.浅谈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医学护理的研究方法
3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35.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6.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我见
37.医学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回顾调查分析
38.中职医学护理模拟教育及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39.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40.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重建
41.论医学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42.在医学护理专业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43.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观念培养的尝试
44.蒙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医学护理理念的分析与研究
45.改变医学护理观念,突出礼仪发展
46.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研究
47.浅谈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的重要性
4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建设
49.临床医学上的外科护理新技术研究
50.PBL模式在医学四年制护理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51.优化护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需要
52.医学护理学的进展(综述)
53.论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54.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5.现代医学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56.对涉外医学护理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探讨
57.浅谈医学护理职业高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方法
58.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59.浅谈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
60.Internet医学护理资源简介
61.学习医学护理杂志 提高护士专业水平
62.怎样撰写医学论文(连载) 怎样写医学护理论文
6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64.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65.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66.浅谈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67.提高医学护理实践能力的探索
68.辽宁省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实践现状的调查
69.贵州省首届重症医学护理论坛会议论文研究分析
70.INTERNET上的医学护理资源
71.医学护理心理学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2.医学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3.老年医学护理专家:是浪费还是必要?
74.关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点滴体会
75.试论转化医学在护理学发展中的应用
76.基于循证医学的颈椎病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
77.美学在现代医学护理中的作用
78.心肌梗死的医学护理与心理护理
79.实习前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调查与比较分析
80.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稿约
81.高血压性脑溢血病人的医学护理常识
82.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及效果
83.临床医学护理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84.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85.从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谈护理教育改革
86.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
87.把握医学整体观促进护理管理
88.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作用机制与认知评价研究
89.浅议医学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90.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1.康复医学护理
92.医学护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调查
93.卫生Ⅷ项目医学护理培训班学习情况的调查
94.有“血”有“肉”带心跳,医学护理模型人出世
95.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96.康复医学护理
97.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98.医学院校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