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09:01: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学院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宣传工作规律,一般每年4月以后各单位的宣传活动较多,宣传品设计制作处于旺季,目前已知的6月份较大大的设计计划就有画册2本,6月份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已超额完成上半年利润考核。
现将5月工作情况和6月份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5月份工作情况
(一)重点工作
主要完成了东海中专画册的初稿设计、董事长办公室及新加坡公司办公室文化设计及效果图的设计及修改、集团一楼会议室党建文化展板布置、高尔夫俱乐部室外新增广告牌修改及定稿、轻合金路口大照壁广告牌的设计修改、龙信科技检测有限公司logo设计方案6套及修改、2018羊毛杯高尔夫比赛邀请函设计4个方案设计及修改、旅游景区整体景观布置效果图设计及修改等。
(二)各单位设计工作
1、完成了董事长办公室挂画修图、企业文化挂画设计
2、完成了轻合金路口大照壁广告牌设计修改
3、完成了旅游景区整体景观布置效果图设计及修改
4、完成了2018羊毛杯高尔夫比赛邀请函设计4个方案设计及修改
5、完成了高尔夫广告牌设计及修改
6、完成了东海中专画册设计初稿
7、完成了集团公司文艺演出背景板、民乐经典交流会背景板及晚会手卡设计
8、完成了集团母亲节微信海报设计
9、完成了新加坡办公室文化方案修改效果图设计
10、完成了集团一楼东会议室党建文化展板布置
11、完成了家具厂厂区文化布置
12、完成了龙信科技检测有限公司logo设计方案6套及修改
13、完成了孔子学院第四期背景板修改
14、完成了南山文明行为指南手册设计及修改、制作。
15、完成了集团户口管理手册设计修改
16、完成了音乐学院舞台背景板设计、晚会节目单设计
17、完成了齐鲁医院专家坐诊海报、电梯画、牙科诊室、办公室、走廊文化布置设计、输液室温馨提示展板、各种门牌设计
18、完成了东海外国语学校、双语学校、东海中专等单位的春季高考看板、灯杆旗、手提袋、毕业证书、“军旅节”物料、4D表彰看板、防震救灾看板、健康教育宣传栏、家园联系墙体等日常校园文化设计。
19、完成了安泰物流、新和居委会、中厚板厂区、商业公司、南山医院、供水公司等单位的门头效果图、发光字、安全看板、门窗改造、规章制度、海报及玻璃贴设计等。
20、完成了各单位标识展板、制度看板、班车卡、各类标牌、工作证、通行证、名片排版、打印等若干。
21、检查了各单位户外亮化、广告牌及通知维修维护
二、6月份工作计划
6月份要在加强管理,落实责任,进一步细化利润指标,做好员工考核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集团一楼西会议室党建文化展板布置
2、各居委会党建看板、小区宣传栏党建内容设计
3、建筑公司青岛机场项目围挡设计
4、东海中专画册设计调整
5、齐鲁医院查体手册设计
6、音乐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设计
7、东海外国语学校家长报告会舞台背景设计
8、各单位工作证、车间标语、制度看板、通行证、名片排版、制作等日常工作。
9、集团及各单位临时通知未在计划之列的其他重点工作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也对毕业生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从结果导入过程,从过程获得成果,采用超市的购物方式。让毕业生对所来求学的大众进行引导式的教学(课程、形式、数量),根据年龄特点、学习目标不同以个性化服务为主打手段,以精湛的教学手段、全面的个性化服务占领市场,让毕业生在实际教学中培养自身的创业技能。大学生创业的难点就贵在坚持,对于这一点就业指导部门对于毕业生要重点培养,培养他们对于创业的热情,点燃他们刚刚想创业的激情,同时要保持住他们对于创业的良好心情。决不能因为遇到了一点的挫折,就打退堂鼓。要经常进行信息的反馈,对毕业生的创业心理进行指导。如果有可能,毕业生也可以在毕业多年以后回到母校重新学习在校期间疏忽漏掉的理论知识,自主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也可以参加母校的实践活动,随时可以回到母校进行自我充电,为今后的创业不断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认知,就业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完成某个特定时期的就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就业指导部门要完善就业政策就要进行就业思想的指导,让毕业生了解就业机制,从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国家在深入就业改革的同时也在完善就业政策,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完善和改变的。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政策就是由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此同时明确求职市场的导向,再有就是通过学校的推荐,让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的选择就业。在就业政策指导中,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如何与用人单位签订有效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增强毕业生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力求在求职过程中不受到欺蒙、哄骗。
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一直都是围绕在毕业生对于职业的选择上,特别是艺术类的毕业生,他们的就业范围是比较窄的,但是就业指导部门如果能让毕业生对就业政策有一个合理化的认知,那将对毕业生今后的就业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国外,就业、创业指导主要是由专业人士构成的,在每一所大学中设定单独的部门,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择业、创业的指导,同时要有一定的就业指导资格,上岗前需要先培训,要通过考核。定期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严格的考核,有效的指导。只有通过了考核,培训才能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较早的制定创业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重视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做到时刻热情服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同时要从自身做起,转变就业指导的工作观念,化被动指导为主动指导,多与学生沟通,时刻关注他们的就业需求,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情况的追踪与调查,及时得到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从反馈的信息中了解从数十个单位中调查情况,从百余名毕业生就业概况中统计出近期的相关就业信息,及时掌握本院毕业生的就业优劣势,用于指导学院今后的就业指导教育培训与教学工作,为合理化就业指导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时开展就业指导与就业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学斌.毕业生就业指导使用手册[M].北京: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社,2012.
[2]王园园,高婧.音乐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160.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的通知[G].教学厅〔2005〕4号.
[4]辽宁省2006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的通知[G].辽劳社发〔2006〕46号.
[作者简介]赵海洋,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
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钢琴来为教学服务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演奏表现力等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和良好的效果而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首先工具。此外,优美的钢琴音乐还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钢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钢琴应用能力也相应地成为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一项教学基本功,教师具备相应的钢琴应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学历只有中师,他们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与曲式水平较差,作品分析能力不高,而这些恰恰都是发展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对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自身钢琴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也与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把钢琴应用能力纳培训的主干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 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模式上一般是采用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方法。事实上,因为该项内容的专业性很强,校内的技术力量有限,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培训应以参加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中心所组织的校外培训为主,以师徒结对,校内汇报演出和观摩听课等校内培训方式为辅。在授课形式上宜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相结合的并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方式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由于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教学相对集中。教师对学员的长处和短处了解清楚,教学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好的特点,适于在解决演奏的技术性问题和复杂的特殊性问题时采用,对于音乐基本理论、伴奏讲解,教学法运用,视奏等项目则宜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它有利于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此外,专题讲座和课题式教学也是常用的集体授课方式。不管用何种方式都要积极参用数码钢琴,钢琴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注重教学的互动与交流,注重理解与艺术实践,想方设法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的普遍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随后以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从培训的可行性、培训的主要内容及培训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措施策略。
前言
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钢琴来为教学服务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演奏表现力等方面。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丰富的音色和良好的效果而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首先工具。此外,优美的钢琴音乐还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钢琴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钢琴应用能力也相应地成为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核心的职业能力和一项教学基本功,教师具备相应的钢琴应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第一学历只有中师,他们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音乐学习经历,和声与曲式水平较差,作品分析能力不高,而这些恰恰都是发展钢琴应用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部分音乐教师对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自身钢琴应用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和钢琴应用能力较差,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实际的要求,也与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音乐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并把钢琴应用能力纳培训的主干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思路。
1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条件分析
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第ll条明确规定:“各级各地区要把艺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在《关于继续教育规定》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积极派送教师参加集训和在本校开展多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规定“教师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派送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物质保障,也明确了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训音乐教师方面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条件来说,此项培训在性质上属于成人钢琴教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有利条件表现在其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理解力、观察力、自控力等方面比未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毅力较强,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应的钢琴演奏基础,工作阅历丰富,学习的针对性和求知欲较强等。
不利因素是手指灵活性差,记忆力减退,学习难以保证持续性和系统性,纠正长期形成的演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较大的难度。此外,中小学音乐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参加培训受时间的制约比较突出,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音乐教师的培训往往被迫让位于其他科目的教师。
2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策略
2.1 提高认识,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是开展培训的基础
广大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钢琴应用能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并对自身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清醒地认识,重视并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是开展培训的思想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说钢琴应用能力是“叶”,那么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就是“根”,扎实的音乐知识与理论素养是开展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故应把有关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文献的相关知识融入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充分发挥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理解能力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作品讲解相关的音乐术语、风格、体格等内容,使他们的音乐理论和钢琴应用能力协同发展。正如俄罗斯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所说:“让学生了解的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不仅应以诗意的形象感染他,还应详尽分析作品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和声、旋律、复调及钢琴织体的写法”。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不能局限于就钢琴论钢琴的狭小范围,要注意提升培训的高度,挖掘培训的深度,拓展培训的宽度,从而收到“大培训”的效果。
2.2 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是开展培训的关键。
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适应教学的需要。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前文所提出的在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钢琴教学法的运用能力和钢琴音乐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应用最广泛而教师又特别缺乏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进行论述。
2.2.1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训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歌曲伴奏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地影响,因为良好的伴奏不但有烘托渲染补充音乐形象的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指挥学生演唱和激发学生歌唱热情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相当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不重视即兴伴奏的价值,他们要么不用伴奏只用单手弹奏旋律,要么选配的和声纵横关系混乱,音响杂乱;要么一个“单八度”用到底,音响空洞单调,缺乏对比。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具有创作思维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效果是由伴奏者的和声曲式修养、键盘弹奏技能、伴奏经验积累及艺术灵感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因此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他们熟练掌握音乐中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的弹奏技巧及和弦的转位与连接方法。2、运用具体的谱例指导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调式,在正确地分析旋律的基础上选配和弦,同时根据乐曲的体裁、情绪与风格来确定伴奏的织体音型。宜从简单谱例入手,并注意选用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上出现的曲谱。3、在大量分析谱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理论上总结织体结构、和声布局和音型模式及转换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实践如举办小型的即兴伴奏、演奏会等。除此之外,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利用相关教材进行自学,这方面的参考教材有由徐慧林、林棣华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和葛世杰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每日一练》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伴奏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训练左手的弹奏功能,因为伴奏任务往往是由左手完成的,钢琴演奏中的渐强渐弱往往都是先从左手开始,音乐情绪的激动也总是先从左手开始沸腾,左手律动节奏的改变往往会使右手旋律的弹奏立即进入不同的意境。故用“水涨船高”来比喻左右手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了。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却存在着重旋律轻伴奏的现象,他们左手的错误往往比右手多得多。因此在培训要引起他们对左手伴奏的高度重视,在单独练习的基础 上,使左手伴奏与右手旋律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左手的伴奏功能。总之,钢琴即兴伴奏培训要有意识地在“精讲多练”的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伴奏实践活动来进行。
2.2.2 视奏能力的培训
视奏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衡量钢琴应用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有特殊的意义。视奏的速度缓慢且错音多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视奏能力呢?波兰著名钢琴教育家约·霍夫曼说:“要成为一个快速的视奏者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多视奏。视奏进步的速度还有赖于视奏者总的音乐教育状况,同时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多视奏会发展眼睛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视奏演奏能力,总体要求上必须让他们尽可能进行多的视奏练习并提高其音乐理论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以下两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谱习惯,要使其认真研读乐谱,熟悉各种音符及节奏型,熟悉乐曲的句法、指法、表情记号,踏板的运用及奏法等,为视奏做好充分的准备;指导他们在演奏时养成眼睛始终走手前面的弹奏习惯,以乐句而不是“单音”为单位进行乐谱读取;在眼睛看谱的同时耳朵要对弹奏的效果进行辨别,细致地判断音的正误,体会音色和力度的变化,乐句的起伏等。二是巩固他们对钢琴键盘位置感。演奏者要将头脑中掌握的音乐信息通过手续快速而准确的在键盘上表现出来,需要对键盘有清晰而完整的印象,而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进行慢速而丰富的练习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在培训中必须特别重视。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共同课教研室李菊红、黄佩萱两位老师主编的《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一书是使成年人熟悉钢琴键盘并提高其视奏能力的一本优秀教材,中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此书选为视奏教材进行练习。当然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视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
除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视奏能力的培训外,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还包括钢琴演奏表现力和钢琴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2.3 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保障
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的培训要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模式上一般是采用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两种方法。事实上,因为该项内容的专业性很强,校内的技术力量有限,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培训应以参加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院及其他培训中心所组织的校外培训为主,以师徒结对,校内汇报演出和观摩听课等校内培训方式为辅。在授课形式上宜采用集体授课和个别授课相结合的并以集体授课为主的方式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授课由于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教学相对集中。教师对学员的长处和短处了解清楚,教学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好的特点,适于在解决演奏的技术性问题和复杂的特殊性问题时采用,对于音乐基本理论、伴奏讲解,教学法运用,视奏等项目则宜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它有利于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此外,专题讲座和课题式教学也是常用的集体授课方式。不管用何种方式都要积极参用数码钢琴,钢琴和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注重教学的互动与交流,注重理解与艺术实践,想方设法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的普遍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钢琴应用能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应用能力普遍较差。故把此项内容列入音乐教师的培训计划是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明确培训意义,夯实音乐理论基础,以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视奏能力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应用能力开展培训的根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教育部1999年第7号令
[2]《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育部2008年第8号令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年颁布
[4]《钢琴演奏与教学艺术》童道锦、方明珠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论钢琴表演艺术》T·涅高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1月版
[6]《论钢琴演奏》(波)约·霍夫曼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版。
首先,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有力推动高校心中管理工作的进步,能够为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提供不可忽视的助推力。从整体上说,高校行政管理就是指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由此可以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归结为三点。其一,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职工以及学生,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其二,高效高质的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其三,实现高校制定的工作目标,对高校的发展提供助力。简单地说,高校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要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工作效率和自身的竞争力,其手段就是通过引导高校的所有师生和职工,发挥出高校本身最大的力量。
因此,影响高校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工作计划能否最大化的发挥出高校师生的力量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和职工是否愿意接受相关的安排,也就是是否愿意主动配合相关的工作计划,其主要针对的是高校师生和职工的主观因素。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也就能够达到促进高校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的目的。首先,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校园内将会形成一种正面积极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但包含有求知、上进等正能量,还能够在高校校园内凝聚成一股强的向心力。一所优秀的高校,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必定是成功的,学校的师生不但拥有极强的能力和素质,其价值观和思想观也有某种共性。简单地说,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影响到高校师生和职工的心理,使其产生较为相近的价值观,即集体荣誉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对师生和职工的凝聚力不可忽视,也就能够引导其共同参与高校的建设工作。因为集体荣誉感的影响,高校师生和职工自然愿意加强校园的建设,并且以能够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而自豪。基于此,当高校师生与职工拥有这种意识和理念后,师生与职工也就愿意主动的配合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简单地说,高校行政管理也就能够得到师生和职工的主动配合,也就能够更好的发挥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更好的调动各种资源,更好的完成高校的工作任务。其次,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校园内的不良风气也将得到遏制,并且充斥着正能量。最为明显的是高校的学风建设,据调查我国部分高校中学习风气较弱,使得学生在校主动学习的动机缺失,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较低。这种不良的学风不但影响到高校学生,其对于高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一所没有学习风气、没有上进态度的学校中,其自身的学习动力也将逐步磨灭,这也有力体现出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内的学风被端正,学生也都怀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和校园气氛能够感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通过校园文化的渲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会产生不断奋斗、主动学习和不断进取的主观情绪。基于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才能够主动积极的参加培训,并且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简单地说,在优秀校园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内的教师、学生和职工都将受到影响,并且共同进步、共同奋斗。这就能够帮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就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其所制定的行政管理计划和制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了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打破高校行政管理的模式和理念
另一方面,从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来看。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精神,只是死板的按照规程制度进行管理,也就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无法有效应对突发的情况,也不能应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初期,为了体现这种严肃性,高校只能通过强制硬性的规章制度来达到目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越发完善,并且已经形成了清晰完整的管理流程。这就导致高校行政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被逐步固定,也就形成了当前的现状。其次,在长期的工作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也就被逐步削弱。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逐渐消除。两方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即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意识没有达到相应层次。一方面,行政管理的领导层的意识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也就没有意识到打破传统管理的模式和理念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自然也就无法在管理中得到发挥。随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其能够有效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解决。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内的教师不但代表了我国教育界的重要力量,校内的学生在能力、基础和意识方面也代表了较高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内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也更加先进。同时,加上高校内较为宽松的学术气氛,也就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传播和发展。基于此,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非常容易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种。如上文述及,校园文化不但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其对于行政管理人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随着创新意识在高校内的传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就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校园文化将推动高校领导层的改变,使其在工作意识、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其中自然包括高校的行政管理。基于此,高校行政管理的模式、制度等方面都将被改革与创新,也就打破了传统行政管理的限制。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就更有活力,更能迎合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最终提高效率和质量。
三、校园文化能够对师生产生激励和约束作用
最后,从校园文化具体的作用来看,其能够对高校师生和广大职工产生强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这就能够从主观的角度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地说,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其能够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首先,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其能够发挥的是一种导向和宣传作用。经实践调查研究发现,造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师生的不配合,而是由于师生对相关工作的目的和具体内容不够了解,因此从主观上忽视了该项工作。基于此,通过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高校就能够利用校园文化来传播行政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并引导师生最大化支撑行政管理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目的和内容才能被师生了解,进而得到落实与贯彻。其次,校园文化能够对师生进行激励和约束。当师生配合行政管理工作并促进高校进步时,师生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就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反之,师生就会感受挫败,这就能够对师生的言行进行约束。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影响到师生的言行,最终达到提高行政管理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关键词:城市化;古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Abstract: The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experience of earliest European urbanization city is elaborated in this article; accordingly, it is put forth to consider from a macro aspect (i.e., part and whole) on the basis of planning. In the micro aspect, we not only have to protect famous people’s ancient residences, but also need to protect common people’s houses. In the management aspect, administrative and legal means shall be taken to provide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city. Meanwhile, in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residences, European experience could be learnt. Government and residents shall make joint efforts so as to form positive interac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ancient city protectio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2-52(5)
作者简介:陆伟芳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中国的城市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街道到城市建筑都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变化着。在这种城市的扩展与更新浪潮中,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文化名城该何去何从?如何做到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协调?如何做到在开发和更新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好古城特色?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回答的。这里,我们将从最早实现城市化的欧洲的古城保护中寻找借鉴,以便为我们的古城保护找到合适的思路与途径。
一
欧洲的古城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欧洲在世界上最早进入城市社会,也最早具有城市保护意识。随着一系列有关城市发展和城市保护的国际法规的颁布和推广,欧洲古城保护工作稳步深入发展,各个国家和城市的文物古迹及古城保护工作日渐成熟。
从19世纪30年代起,一系列国际法规公约为古城保护确立起基本的原则。在保护机构方面,二次大战后,针对战后重建问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先后成立了“国际文物工作者理事会”(简称ICOM)及“保护和修复文物国际研究中心”(简称ICCROM)。1976年成立“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资金会”,力求把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国际化。
在古城保护的思想发展方面,1933年8月的《雅典》最早提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段的保护问题。1964年ICOM的《威尼斯》使古迹保护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促成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城市历史建筑和遗产保护的国际潮流的出现。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针对历史地区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当代建设中遭受破坏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建议,认为历史地区及其环境应被视为不可替代的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国家和公民应把保护该遗产并使之与我们时代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作为自己的义务。《内罗毕建议》还提出了研究、教育、信息、国际合作的建议。次年的《马丘比丘》认为,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而且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1987年10月的《华盛顿》认为,应将历史城镇和历史地区的保护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并列入各级城市及地区规划。保护的内容应为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及表现这些特征的物质、精神组成部分。保护规划应得到该历史地区居民的支持。
在古城保护规划工作方面,在欧洲各个国家和城市、特别是那些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根据各自城市的不同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古城保护计划,确立不同的保护方法。随着古城保护思想的不断发展,欧洲相应地走过了一个从“修旧如旧”,到模仿古风,追求完美;从单体保护,到单体及周围环境的统一保护,再到历史地区的整体保护的发展过程。保护的内容也由单纯保护宫殿、教堂等标志性建筑物,发展到保护城市普通居住区、商业区、桥梁、工业区、工业厂房及仓库等。
欧洲的古城保护工作肇始于19世纪。以英国约克市的始建于罗马不列颠时期的城墙的保护为例,直到19世纪才有了把城墙作为历史遗址保护起来的意识。1800年,约克自治机关想拆除它而申请“议会法令”,强调要“拆除城墙和城门”来改善城市,认为“塔楼、城墙等是老古董,由此成为废墟……难以修复和很好地维持,却每年要支付巨额款项,大大超出了市长和民众的支付能力。”尽管遭到乔治三世和许多保护城墙者的反对,自治机关还是拆掉了三个堡垒、四个城门和几段城墙。为此,那些致力于城墙保护者组织起来,于1831年着手筹集经费恢复部分城墙。自治机关听之任之,但决定即使城墙恢复了,他们也不会出力维持,甚至就在恢复城墙期间,还拆毁了城墙的其他设施。1855年,约克最后一次试图拆毁城墙,当时卫生委员会建议拆除“威尔门和红塔间的部分或全部城墙,作为改善当地的先决条件”,认为城墙“并没有特别历史重要性”,阻挡了空气的自由流通,造成了不健康。幸运的是该项目被否决,从此,约克城墙作为历史遗迹不断地恢复。
当时的所谓保护工作主要是对旧有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人们理论上追求“修旧如旧”,追求“风格复原”,可当时对保护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往往为追求纯粹的形式统一而随自己的主观意愿将破旧的建筑进行整修,由此对许多中世纪的教堂进行了这种类似“破坏”的改建。到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人们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认识和实践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开始认识到对古迹的主要工作应是保护、加固而不是修复工作,任何对古迹文物进行的建设都应以考古的证据为依据,而新添的部分必须与原迹有所区别。
二
当代欧洲古城的保护,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从微观的对点的保护,到中观的片、面,再到宏观的区域保护等多种保护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对“点”的保护,着眼点是保护城市特色。对于城市别有特色的“点”加以特别重点保护,使城市特色更为突出,如汉堡对天际线的保护。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在其市中心区古城保护工作中,特别强调对圣米歇尔大教堂等五个大教堂尖塔所形成的城市天际线的保护,对新建建筑体量的控制成为其古城保护工作的重点。法律明确规定在市中心不得建高楼,所有建筑的高度必须低于这五座教堂的尖塔,使得自阿尔斯特湖边向南望去,耸立天空的五个教堂塔尖成为汉堡一景,也成为这一古城的一大特色。
第二种模式是对历史街区保护。对于那些历史遗迹丰富的古城,划出在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古迹丰富的街区进行重点保护,以维护古城的风貌、格局。威玛是一座1100年历史的古城和旅游城市,老城古色古香,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全城共有800个文物保护点。这里曾经作为德国的文化中心,歌德、席勒、巴赫均在此生活过。现有人口6万,有音乐学院和包豪斯艺术大学两座著名学府。为保护这座历史名城,不仅是名胜古迹,而且火车站地区、中心城区、城市南部三片成为重点保护区,充分体现着威玛的历史及城市建设特色,因此对其中的街道、建筑均要特别加以保护,任何改造重建均以历史为依据,与传统的形式、环境相协调。对城市整体和历史街区的保护都属于对“面”的保护。
第三种模式是对城市整体保护。对于像巴黎这样的完整古城,就制定了全城保护计划。巴黎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又是世界大都会,巴黎城区占地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15万,分为20个区。巴黎城80%的地区均为历史保护范围,需要全城性的保护,在巴黎城区的任何建设均须符合规划意图,必须做到与古城环境的良好结合: 一方面,巴黎制定了“建新城保旧城”计划,在巴黎西部建设德方斯新区,使巴黎的现代金融设施、高层建筑向那里集中,以保证旧城范围内不作高密度、大体量、大规模的开发,从总体上保护旧城。同时保持旧城外观。将巴黎全市划分为67000个地块,规划部门规定无论进行任何改造,地块的外部边界及景观不得改变,这样就保证了城市街道格局的稳定,保护了整个城市的城市格局及景观形象,突出了城市的几条景观轴线。另一方面,对巴黎全城进行限高规划,防止视觉污染。1977年颁布的法律规定,巴黎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向城市边缘,作由低向高的锥状高度限制,中心区限高为12米,外部最高处为37米,使巴黎的空间尺度及城市天际线均可保持传统的形象。
第四种模式是城市区域保护。为保护古城的环境和特色,从城市所处的更大区域范围进行保护。如德国海德堡是位于法兰克福南部的内卡河边的一座古城,是14世纪欧洲文化中心之一,有德国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现在的老城城市面貌形成于18世纪。海德堡现有15万人,其中1.6万居住在老城区,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及大学城。当地规划部门从全区域性角度对老城进行保护:一方面是保护区域环境。与其西北部的曼海姆市一起制定《曼海姆与海德堡共同发展计划》,从工业布局、区域交通等方面疏解海德堡市的压力。保护海德堡老城东部的森林山区,规定在老城东部一律不得建设,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保证了老城与自然的良好协调关系。另一方面是考虑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古城。把城市发展区划定在老城区的西部即老城的下水下风位置,保证了老城的规模及城市基本形态的保护。这实际是一种通过建设新城以保护旧城的方法。这是对“片”的保护模式。
三
欧洲古城保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做到了根据古城特色进行有重点、有规划的保护,成就卓越。这一切与欧洲各国家各城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密切相关。
首先,在思想上增强古城保护意识,使古城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欧洲各国政府部门和公众有着强烈的古城保护意识。他们将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的遗产来加以保护。古城中的一切维修、兴建、保护工作均严格按照规章办理。在英国,根据规定凡是1840年前的建筑物,一律要加以保护,不得更改外观;1900年前后的建筑物,根据是否有保留价值而定;只有那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才可能拆建。英国著名的石林(又译斯通亨治Stonehenge)是古代遗址,出于保护的需要,特别在周围建造了专供游人参观的路线,以免行人触摸石头造成损坏。对古建筑决不翻新仿造,搞什么“修旧如旧”、“仿古建筑”。只能在不变动外形的前提下,进行维修和加固。例如,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原电厂改造成为艺术馆,利物浦市的原茶叶加工厂改造成公寓和办公楼,原教会学校改造成公寓,拉索兰市近郊的钢铁厂改造成为现代科技博物馆,盖茨赫德的原面粉厂改造成现代艺术中心,格拉斯哥市区一旧楼改造成艺术活动中心等项目。欧洲国家的文物部门往往会印制文物保护名录,开列文物名录,每隔几年更新一次,并向每位市民免费发放。为使民众掌握保护文物的具体知识,文物部门印制介绍文物申请工作程序、文物修缮公司、文物保护法、文物单位减免税收的小册子,免费向每一位文物拥有者发放。
其次,在操作上运用政府行政手段,使古城保护工作切实有效。海德堡老城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城市面貌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自1975年开始,政府开始启动一项旧城维修活动以恢复老城的活力,使其重新成为购物及居住的中心。其措施是由政府收购那些得不到修缮的房屋,经维修改善后再出租给个人使用。在维修过程中对老城的每一幢建筑无论新、旧皆受到保护,保护其外观形象、内部维修,对那些实在难以保护的可拆除重建,但其尺寸、外观、材料等等都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自1975年起至今,政府已完成了老城2/3部分的维修,预计再有几年即可全部完成。通过这样的维修,一方面保护了老城格局形象,同时带来了游客,繁荣了商业,增加了税收,吸引年轻人返回老城,使老城经济重新繁荣。这样的行政手段在欧洲古城保护中很普遍,使对古建筑的保护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再次,在经济上提供相应的保障,使古城保护有实力支撑。古城保护工作必须有经济保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德国,1972年议会通过的古城保护议案明确规定了古城保护的资金来源,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城市政府各负担文物维修资金的三分之一。这一般是指那些有重要价值又属公共财物,即由公共组织占有的文物。而对那些由私人或企业占有的文物,各城市政府则主要采用各种税收调节的方式来推动文物古迹的维修。如波斯坦市文物的拥有者可得到减免税收(个人所得税、地皮税)的优惠,必要时(极少)政府可给占有者进行文物维修的费用,德国文物保护资金会也可供人们申请资助。在巴黎,政府为文物占有者维修提供优惠贷款,提供临时周转用房,同时成立咨询机构帮助提供免费的设计咨询,以帮助政府实现其保护和规划的意图。据报道,2005年,中国用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费用约为40亿元,而日本则达到了1000亿元,法国为2000亿元。
最后,在做法上吸引公众参与,使古城保护行为大众化。在《华盛顿》中明确了历史城镇、历史地区保护工作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欧洲国家各城市普遍重视古城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中市民力量的作用,往往通过积极主动、深入细致的工作,将政府对古城文物的保护意图、工作计划、保护方法等宣传到市民中,促使市民主动工作,与政府共同实现古城保护的目标。德国波斯坦是位于柏林西南、拥有千年历史的小城,城市人口14万。它是勃兰登堡州的首府及文化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城市的文物管理部门通过以下一系列手段将其城市古迹保护意图宣传至市民当中,促使市民主动参与工作。在普通民居的保护方面,动员民众参与古宅保护,变静止的观赏文物为活的住宅,居民主要职责是维持古迹的原貌,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德国许多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受到战火的轰炸,战后政府关于建筑物私人所有的法令规定,住宅所有者在修缮建筑物的时候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帮助,政府也会对建筑物的修缮提出意见。因此在欧洲,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人都感到很骄傲,而不是争相购买最新的住宅,住宅拥有者都因为自己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而感到自豪。
四
欧洲古城保护的思想和做法,给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许多有用的鉴镜,让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散发出历史的光辉,为子子孙孙留下醉人的古城风韵。
第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上,我们可以从片和面的宏观角度来考虑。中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古城保护规划,着眼于保护古城区的风貌,从而将老城区建设成为社会和谐、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收入群体安居乐业、文化遗产及传统民居和风貌得到可持续的保护、生态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区和旅游胜地。注意古城区与新城区间的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性,使创新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护历史遗产就不仅仅是几幢建筑、几座民居那么简单,我们有必要对城镇、街区、乃至片和区域进行规划。
第二,在古城保护的微观层面,我们既要保护名人故居,也要保护寻常百姓家。鉴于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多对城市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不少的古城风貌已经淹没在现代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因此,现在更有必要在微观方面着手,对名人故居和具历史感的民居进行抢救性保护。在改造历史街区的过程中,既不能进行“修旧如旧”式的改造,也不能搞“仿古街区”,尽量把历史街区的街面,或至少面向街道的一面保存下来,让新的封面与旧的封面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有机地利用“文物构件”,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使一幢房子,甚至一条街道都变腐朽为神奇,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在管理方面,使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为古城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使古城保护有法可依。同时,在私人住宅的保护方面,可以向欧洲学习,让政府与居民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其中,有政府定期为居民住宅保护提供信息,提供普通民居住宅名录,提供住宅保护的方法等,让普通居民也利用自身资源参与改善住房条件,而居民则负责所住居宅的维修保护,居民在修缮古宅时,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当居民投资古建筑保护时,能够享受到免税等待遇,从而鼓励居民投身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Martin Daunton. The Cambridge Urban History of Britain.Volume Ⅱ,1840-1950[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87.
[2]汪志明,赵中枢.英国历史古城保护规划的发展和实例分析[J].国外城市规划,1997,(3):15-18.
[3]赵中枢,英国古城保护的立法过程、保护内容及其保护方式[J].北京规划建设,199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