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09:50: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量经济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培养模式,功能定位,价值管理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其核心内容就是强化研究生培养的科研导向原则。通过改进招生办法,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强化和完善导师负责制,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等措施,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硕士研究生而言,培养机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调整培养类型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许多方面。因此,一方面需要逐步渐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系统的理论指导。
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ics)是我国率先提出的一门年轻的学科,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1978年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克莱因教授为首的美国经济学家七人代表团应中国社科院之邀在颐和园举办计量经济学讲习班。继此,1979年3月30日中国数量经济学会正式成立,数量经济学也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数量经济学是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科。它包括经济分析中所涉及的传统计量经济学、优化理论、投入产出、技术经济学等所有涉及数量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国内的数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国外目前已逐渐认同了国内这一专业的提法,一般理解为广义的计量经济学。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某个方向或领域的专才(高级专门人才)、而非通才,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最为擅长的方向上对社会有所贡献。由于人和人才标准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人才类型及其培养无法一概而论,只能是基于主要特征进行的类别归属划分和培养目标界定。【1】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改革目标,应用系统科学的一般概念和高教管理的价值原理,就财经院校高级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和实现机制,给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递次探讨。
一、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特点、现状和趋势分析
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专业性、前沿性和研究性。【2】其中,专业的划分主要与学科有关。无论是由单一学科支撑的专业还是由若干相近学科支撑的专业,围绕这些学科特有的科学思想、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相应技能组织系统的教学与研究,理应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相对稳定的内容。
数量经济学在本世纪伊始便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局面。目前,国内的数量经济学整体水平正处于快速提高的过程当中。重要原因是多数经济学家对于数量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在促进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共识。与此同时,国际上数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比较灵活、研究和教学相当规范、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结合紧密,数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起到了对经济学整体发展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数量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相当于数学在所有科学中的地位,其基本特征就是通过经济分析的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从而为其他经济学科的深化提供了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数量经济学又是经济学的一门方法论学科。其学科的发展定位就是在理论上揭示经济数量关系变化的规律性,在方法论上为经济研究和经济工作提供经济数量分析的方法,在应用上为改进经济计划和经济管理服务。数量经济学虽有它自己的基本原理、原则及其具体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它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在应用中,完善经济计划、管理、预测和决策,是发展这门学科的宗旨。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数量经济学与数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系统科学、技术经济学等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数学为数量经济学提供数量分析的一般方法,而数量经济学向数学提出如何适应经济问题特殊需要的课题,给数学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力;社会经济统计学用统计方法来反映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经济学则在此基础上用模型方法对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除其他核算(如计划会计、业务等)外,统计资料是数量经济学的基本资料来源,数量经济学的发展以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为条件,同时又不断促进统计指标统计分类、统计方法,以至统计理论的改进、革新和发展;系统科学给数量经济学提供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的系统分析方法,而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又丰富了系统科学的内容,为系统科学的发展扩大了基础。此外,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在内容上有相互交叉、重叠的部分,但两者研究的范围和侧重面不同。后者只研究生产力方面的数量关系问题,前者还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数量关系问题;后者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微观问题,前者是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宏观问题的研究。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8)的排名,目前国内设置数量经济学专业及其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如下:
可以看出,设置数量经济学专业的高校主要有国家和地方两级的综合类、财经类和理工类等三类高等院校。其中,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逐渐成为国内数量经济学专业、尤其是研究生人才教育的领先机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还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应用和重方法、轻能力等问题。另据调查,我国目前以金融领域为代表的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现状也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3】。具体地,主要体现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方面:
(1)各层次人才间的差异性还不明显,培养规格还需明确界定。
(2)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环节相对薄弱。
(3)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比重还不尽合理。
(4)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重视不够。
第二、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不合理,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较大。同时,学生对其评价也最低,给出"不太适应"和"很不适应"答案的比重最高。
(2)不同层次专业课程设置的相互衔接和递进不明显,简单重复的较多。且在教学内容、深浅程度方面与本科体现不出差异,导致硕士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尤为突出,也为进一步接受博士生教育造成一定困难。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能有机结合,缺乏实践环节。
(4)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第三、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
(1)近60%学生认为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效果一般。
(2)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应试教育模式也很难开发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师资队伍结构方面:
(1)授课班级规模越来越大,但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不足。教学管理水平差,教学效果有所下降,部分教师因为工作量过重而无暇精心指导学生,进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2)由于新引进的教师较多,良好的梯队尚未有效形成。
(3)教学内容的更新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师创造国内外实务和理论交流的机会和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是更新教师知识结构的当务之急。
与综合类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功能定位不同,财经院校多是以应用性学科为主的院校,其培养主要目标是高级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从上述关于数量经济学学科内容和性质的介绍表明,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价值和关键难点就是其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造诣。其中,从普遍意义上讲,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总之,积极推进数量经济学在内的财经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改革,必须基于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实际情况。而数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教育资源,也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理论机制和现实途径。
二、财经类高校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理论
按照高等教育学的一般规律,研究生培养也同样是分层次和类型的。同时,研究生教育的上述基本特点中,专业性是随着学科在特定方向上的拓宽和应用,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的。而前沿性则是相对于基础而育,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至于研究型,因专业前沿属试探研究性领域,仅仅靠知识的传授和吸纳显然无法进入,必须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才能有所作为。因而,以各种方式参加生产新知识的科研过程,是研究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而言,其社会科学学科的一般属性决定了其人才的质量是整个教育的核心,而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志。【4】
综合分析财经类院校硕士研究生现有的一般和典型的培养模式,针对财经类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以下我们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理论,提出了两种不同内涵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的财经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别地,对于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提出了在完成必要的基本理论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经验概括为理论的能力的培养模式。
事实上,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理念,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和基础规范,就是培养功能的目标定位。这是教育的社会效用实现的必要基础。而教育的社会效用的高低,则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从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在现有的功能系统简单静态分析理论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阶段性动态功能强度分析。综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和实现机制问题的研究,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5】【6】,我们提出了如下的价值工程功能定位系统理论。其中,采用系统工程理论的图示方法概括性表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功能定位系统动态性和能动性理论见图1、图2和图3。
总之,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的前提,应是其培养功能定位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而其功能定位必须强调包括学生自身和用人机构在内的社会客观需求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色。基于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和高等教育内在属性的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理论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是教育的社会效用实现的必要基础;财经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必须强调包括学生自身和用人机构在内的社会客观需求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色。
三、结论
本文针对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讨论,依其自身逻辑关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的系统性观点:
第一、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是教育的社会效用实现的必要基础;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必须强调包括学生自身和用人机构在内的社会客观需求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特色。
第二、数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教育资源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理论机制和现实途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功能的两个核心要素。
上述结论,也可以作为关于财经类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的一般性借鉴和具体化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8,№.3
2、孙朝,研究生创新能力特性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5,№.8
3、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毛洪涛,《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10期
4、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06,№.8
5、赵耀文,价值工程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基于高校财经类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研究,《价值工程》,2008,№.4
1、经济学是一个学科门类,下面包括两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2、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
3、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等。但在本科专业中一般是设置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等专业,其他一般在研究生期间开设。
4、经济学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通过对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专业目录进行检索,截止2015年,我国开设应用经济学( 专业代码: 0202)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等院校共有50所,还有一个招生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其中,截至2003年,我国只有13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暨南大学和。2006年新增9个授权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武汉大学。2011年又新增27个授权点:北京交通大W、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
其中,985 高校有25个,占总体的50%;211 高校有18个,占总体的36%;一般普通高等院校有7个,分别是东北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它们都为地方性重点财经类院校。从高等院校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博士点)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的高校数量最多,有11所,约占全国的22%。其次是上海,有7所,占比为14%。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博士点)地区分布数量超过2所的省份,还包括江苏省、湖北省、辽宁省、浙江省、陕西省、山东省、天津市、广东省、吉林省,它们一共占全国的44%,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分布最多。
将检索到的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按类别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开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中,综合类院校最多,共有28所,占总数的56%,其次是财经类院校,有12所,占比为24%。理工类高校以12%的比例位列第三。
图2 全国高等院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按类别分类
2. 全国开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财经类高校
应用经济学属于经济类学科,是财经类院校的基础学科和重点培养方向,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开设应用经济学学科的财经类高校。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检索,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开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高校共有
31所,涵盖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由表1可以看出,北京市有4 所财经类高校开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各有2所高校,其余省份高校中均只有1所高校开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在这31所财经类高校中,有4所211高校,分别是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但财经类高校中没有入选985 计划的高校。其中有16所高校开设了研究生院,4所211高校均开设了研究生学院,共占总数的51.6%。具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共有12所,占财经类高校总数的38.7%。
3. 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学科研究方向
应用经济学是我国现有的学科分类中,涵盖二级学科数量最多的一级学科之一,基础二级学科一般包括10个专业,分别是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金融工程、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高等院校若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就意味着拥有这10个二级学科领域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资格。但是,世界日新月异,经济作为发展的引擎动力,已经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休戚相关。高校作为研究机构,紧随时展潮流,相继在应用经济学10个基础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投资学、房地产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消费经济学、能源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一些新经济领域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开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31所财经类高校进行数据分析,将各高校设置的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统计汇总成图3。
图3 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
分析图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硕士专业在研究方向设置上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 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是财经类高校应用经济学专业普遍设置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其中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是31所财经类高校都开设的专业,这也客观反映了当下经济在这两个领域的火热发展;而国际贸易学、财政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基础性二级学科,在财经类高校的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开设率都在87.1%以上;相对的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金融工程和国防经济学四个专业的开设率较低。由于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转移,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国防经济学的影响正在逐渐被削弱,例如国防经济学目前只有上海财经大学开设,仅占财经类高校总数的3.2%。金融工程虽然目前也比较热门,前景广阔,但由于开设本学科需要雄厚的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综合性高、创新性强、难度大,所以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也较少,仅有8所,开设率为25.8%。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之后,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推广普及”阶段到“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提高阶段和应用研究的推广阶段”,再到“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阶段”[1(]李子奈,2008),其经历了与传统经济学内容的不断磨合,直到完全融入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及学术交流的国际化都为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普及和不断创新又为提高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纵观国内外应用经济学研究成果,其中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作为主要分析工具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主要经济管理类期刊中,以计量经济学模型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比已超过50%。计量经济方法在应用经济学及管理学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增加和普及,使得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它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2]洪永淼,2007)。计量经济学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在使用广度上在国内都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且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或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在部分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这些问题可能直接导致结论的错误,进而使一些学者开始怀疑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多讲授和传播计量经济学知识的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试图从本质上改变这一现象[3](李子奈,2009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多年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当前研究生(尤其是非数量经济学专业)在学习和使用计量经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本文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将归纳目前部分学生,尤其是非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甚至一些博士研究生在计量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
二、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在经济理论的科学研究中,还是在经济问题的实际分析中,采用计量经济方法解决问题已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学生为了赶上这趟“潮流”,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积极地开发和使用各种前沿的计量方法,而忽略了模型需要满足的一些外部条件,例如模型设定的假定、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模型的经济意义等。本部分将主要归纳几个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第一,计量软件的多样化,弱化了学生对很多基础计量方法的探究。随着计量经济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开始注重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使用计量方法,尤其是前沿的方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量方法的相关软件也越来越丰富,促使其应用变得更加普及。然后正是这种软件的多样化和智能化,弱化了很多学生对计量经济方法理论基础的探究,如模型估计前一些必要的检验等。很多研究生在使用计量方法时,只是简单地将搜集到的数据输入到一个类似“黑箱子”的软件包中,然后就可以直接得到结果。
第二,过分强调计量方法,而忽略了经济理论。与第一个问题不同的是,还有部分学生也许对计量方法使用得很好,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更应该是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时,缺少必要的经济理论支撑和分析。众所周知,目前在国内一些经济类核心期刊中,超过50%的文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这种现象使得更多的研究生喜欢在论文写作中加入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当很多学生陶醉于学习和应用各种先进的计量方法分析问题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却忽略了也需要阅读大量经济学、金融学或财政学等与本专业理论相关的文献或教科书,进而缺乏对实际经济现象深入的观察。因此也许他们可以采用计量方法得到非常合理的结果,但他们根本无法对结果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可以在大部分硕士生的写作中看到———很多的结果图表,文字却很少,看上去更像一个经济学的实验报告,而不像一个学术论文。这正是由于很多学生片面追求计量方法的前沿性和复杂性,而忘记了计量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如果计量模型的使用和结果分析离开经济理论的支撑,则变成一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漂亮的图表,而无法体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真正地位。
第三,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计量经济学的规范分析。在科学研究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常见的两种分析方式,实证分析用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主要解决“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在应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中经常将计量经济模型作为主要手段,然而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分析过程也要满足一定的规范性。然而,很多学生在应用计量方法分析问题方面不够规范,缺少必要的检验或分析步骤。很多教科书和文献都对现代应用经济学研究应遵循的步骤给予了充分的介绍[2][4][5(]洪永淼,2007;杰弗里?M?伍德里奇,2010;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2011等),而且实际教学中,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建模的基本步骤通常在课程开始时会介绍(一般会在前几次课),对于刚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并不熟悉,故而忽略了或不能完全领悟分析方法的规范性。
三、提高对计量经济学方法认识的建议
为了提高计量经济方法在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的正确性,提高实证结果的可信度,本文针对目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实际学习中,加强学生对基础方法的掌握。为了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早些年很多学者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这一点被大多数学校采纳并实施,而且很多学校实验教学的课时已经占到总课时的大约1/3,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多采用完全智能化的软件,如Eviews,正如上文提到的,这种计量方法应用的普及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本文建议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Sta-ta、R、Eviews等软件包中的程序语言。这样在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地操作智能化的软件,而需要通过掌握方法,编写必要的程序才能完成。最终起到加强学生对基础方法掌握的效果,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全满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例如列举一些常犯的错误或在实验报告常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
【导语】2020考研复试三大科目如何准备今天
总的来看,复试的形式一共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笔试、面试与实践操作。以下依次展开说明。
(1)笔试。类似于初试考察的专业课内容,但是会结合各个二级学科作进一步的细分,相较初试的专业课来说更加专业特色。例如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学术型硕士各个二级学科,初试专业课都是考经济学811,参考书目都是高鸿业的宏微观经济学。但是到了复试的时候,每个专业都凸显出自身的特点,例如020103经济史,复试笔试内容为中国近代经济史;020209数量经济学,复试笔试内容为概率论。所以需要同学们根据招生简章中关于复试内容的说明,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但是也要注意,复试笔试侧重于综合知识分析能力、专业前沿知识等等,因此可能出现更多应用型题目和开放型题目,准备的时候也要适当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
(2)面试。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种是口头面试,主要关于个人情况、考研认知、学习规划等等方面内容,整体难度不大。但是在准备的时候需要注意,要能凸显出细节,向导师展现多方面的素质。第二种是专业面试,专业课知识的问答,可能有概念解释,也可能有分析类题目。从考察形式上来看,各个院校各个学院也有所不同,有些是抽签回答,也有些是老师随机提问。因此准备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同时还要关注专业领域前沿热点与导师的研究方向。最后一种是外语面试,考察考生的英语听力与口语。通常由具有海归经历的导师进行提问,内容主要是日常性问答,但是个别专业会涉及到专业英语。另外,如学科教学(英语)、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为全英文问答,需要注意。
(3)实践操作。该项内容并非所有专业都会涉及。通常为一些对专业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如临床医学、艺术类专业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药学、生物学等等偏理学性质专业也可以考察。例如温州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会在复试中涉及临床技能操作或实验操作考察。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各个专业在去年的复试细则中说明需要考察手绘,且专业方向不同,具体考察的内容也不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实践操作不一定都是以动手的形式考察,也可能是笔试答题的形式。因此,有报考此类专业的考试需要格外注意。
【关键词】 总量生产函数 技术变化 资本存量 资本份额
一、理论基础
在估算我国总量生产函数之前,本文提出三大假定:第一,生产中只有两种生产要素投入,即资本和劳动;第二,两种生产要素都是以其边际产品偿付;第三,技术进步属于中性技术进步,即当生产过程中存在技术进步时,资本和劳动的边际替代率保持不变,只是增加或减少给定投入所获得的产出。虽然这三个假定条件比较苛刻,但是对于描述我国总量生产函数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一般的生产函数形式可以写成:
Q=AtF(K,L) ………………………………………………(1)
其中,Q,K,L分别表示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量,At表示第t 期的中性技术进步,是一段时间内技术进步的积累效应。
公式(1)两边同时除以L,并令=q,=k有:
q=AF(k)……………………………………………………(2)
对公式(1)进行全微分,并除以Q可以得到:
=+wk………………………………………………… (3)
其中,点“•”表示对时间的导数,,表示资本的收入份额。
因此,要得到生产函数的形式,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公式(3)计算得出A;第二步,通过公式(2)得出F(k)的准确形式。从公式(2)和(3)可以看出,得到生产函数需要以下三方面的数据:单位劳动产出q、单位劳动资本k和资本收入份额wk。
二、生产函数估算
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的度量,采用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按城乡分就业人数中的总就业人数作为就业人数的度量,采用郭庆旺、贾俊雪(2005)估算的1978-2004年资本存量数据作为资本存量的度量。由于我国统计年鉴中没有将总产出分解为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获得资本收入份额的数据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采用(1-wι)作为为资本份额的近似度量,其中wι表示劳动份额,wι的计算方法是:城镇人口劳动收入和乡村人口劳动收入之和作为劳动收入总额,再除以名义GDP。
(一)技术变化
图1反映了我国1979-2004年的技术变化。由图1可知,技术变化围绕着零值不断上下波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技术变化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比较稳定的。1978-2004年,人均产出从0.0908万元增加到0.4846万元,增加额为0.3938万元。当不存在技术变化的时候,人均产出在2004年为0.3368(0.4846/1.4390)万元,则人均产出增加0.3938万元中有0.2478(0.3368-0.0908)万元是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所致,百分比为62.93%,则有37.07%是由于技术进步所致。
(二)生产函数
前面我们通过计算出了At,则由公式(2)我们可以得出不包含技术进步的人均产出。图2给出和k的关系图,横轴表示人均资本存量,纵轴表示不包含技术进步的人均产出。可以看出,和k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曲线关系,同时存在着非急剧的规模报酬递减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生产函数设定为:
ln()=α+βln(k)………………………………………(4)
运用OLS得出生产函数为:
ln()=-1.26+0.51ln(k)…………………………………(5)
从公式(5)可知,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但是曲率不是很大。同时,资本的产出弹性等于0.51,即当人均资本每增加1%的时候,产出增加0.51%。
五、结论
当生产中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且要素按照边际报酬偿付以及技术变化属于中性技术变化时,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1)技术变化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比较稳定的;(2)1978-2004年,人均产出增加0.3368万元,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是37.07%,而剩下的62.93%是由于资本投入量的增加;(3)我国生产函数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4)资本的产出弹性等于0.51,略高于劳动的产出弹性。
参考文献:
[1] R.Solow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ugust 1957.
[2]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经济研究,2005(6)
[3] 李斌、曾志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 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3)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中国经济 增长 影响因素
一、 收集数据和检验模型
(一) 数据收集
(二) 设定模型
假设我国国民生产总值(y)为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就业人数(x1)为劳动力的衡量指标,固定资产投资额(x2)做为资本投入的衡量指标,用价格指数(x3)做为消费需求的衡量指标。根据我们这些数据做了一个回归分析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由散点图可推测投资与GDP存在线性关系,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从业人数次之,而居民消费指数最小。我们设立的模型为:y= β1+β2x1+β3x2+β4x3+ui(其中,y代表国民生产总值,x1代表就业人数,x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额,x3代表消费价格指数,ui代表随机扰动项)。根据线性关系得出投资、消费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二、模型估计和检验
上面分析了模型中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为了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我们利用相关系数法先对模型中的两个变量X1和X求出他们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r,如果|r|接近1,表示模型中两个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对于模型中多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我们利用综合统计检验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如果模型的R2与F值比较大,而各个变量的t检验值比较小,表示各变量对y的联合线性比较大,但是由于各个变量间存在的共线使得他们对y的独立影响无法分辨,所以t检验不显著。由上可得x3的t检验不显著。
分析可得:R^2=0.984193 比较接近1,说明有很好的拟合优度。X1 、X2 的系数都在1的附近,且Prob 非常小,所以这两个因素对GDP 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对这个模型进行检验。
1. 对X1 X2 分别进行 t 检验,令α=0.05,查表可得T0.025(30-3-1)=2.056
tx1>t0.025 tx2>t0.025 x1 x2 对GDP 有影响。
2. 对模型进行F检验, P(F)
三、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资金的数量和使用效率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资金量大并且使用效率高,这对推动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而资金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在对经济起推动作用的因素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主要的原动力,并以成数的作用扩张。
劳动力对GDP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却微不足道。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充足,且流动性较强,对我国GDP的贡献大。但是我国目前的劳动力的素质参差不齐,劳动力技术整体水平不高,这种情况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沿海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而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这跟我国高校的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有关,怎样更好地促进劳动力就业,是保持我国经济良好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应积极地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各省之间的人才交流;再者应该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波动性;交易策略;投资者感应指数
一、国外研究现状
股指期货出现后, 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即股票指数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关系问题,研究的焦点之一是这两个价格是否具有领先-滞后关系(lead-lag relationship)。布鲁克斯、瑞欧和瑞特森(Brooks, Rew and Ritson)曾经研究了利用领先-滞后关系, 运用投资战略模型, 模拟进行股票投资的情况。他们抽取了FTSE100 指数1996-197年间每10分钟的交易数据, 共13035个, 期货数据采用每个现货数据之前, 时间最接近的股指期货价格。因为当时FTSE100尚未采用电子交易, 买卖成本很高, 双边交易成本达1.7%, 而此研究中被观测到的单笔交易最大收益率仅为0.25%, 显然, 这个模拟交易是不能应用于投资实践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07年,张迹,郭洪钧,在其论文《套利功能应用于股指期货交易的理论分析》中,利用金融资产定价模型:F=S*r(F为期货价格,S为即期价格,r为无风险利率)来进行套利研究。由于沪深300指数尚未推出,他们用虚构数据进行了模拟,理论上有着重大意义,但在实践上尚需时间来验证。
三、研究方法
(1)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由于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收益率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或者说领先-滞后关系, 可以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2)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中, 仅考察了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收益率的滞后变量对当期收益率的影响, 没有考察基差对当期收益率的影响, 滞后变量的影响是一种短期效应, 而基差的影响是一种长期效应, 仅考虑前者是不充分的。
(3)投资策略模拟。我们利用异常的投资者感应指数来模拟投资策略并寻求获利机会。当波动超出异常范围时,如果收盘价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我们买入滞后市场的指数;否则,卖出该指数。为研究方便,我们不考虑交易费用和价格止损机制。
四、结论
本文采用采用2012年8月17日值2013年5月23日沪深300日间分钟间隔高频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我们通过每分钟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之间的范围来定义投资者感应指数。假设前三分钟的平均波动范围是正常的,如果当前分钟的波动范围是前者的2倍或以上,我们就认为出现了异常波动。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当市场中出现非正常波动时,在沪深300指数中做同向交易,可以在第三天、第四天时,获得最大收益,第5天后开始减少,这是因为套利行为本身就有反向减小市场波动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重新走向均衡。
参考文献:
[1]Athanasios, V.(2010), ‘Lead – 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Futures Market and Spot Market. Evidence from the Greek Stock and Derivative Marke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ssue 41
[2]Booth, G. G., R. W. So, and Y. Tse(1999), ‘Price Discovery in the German Equity Index Derivatives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 19, pp. 619-413
[3]任远.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领先滞后关系——基于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与沪深300指数的实证分析.中国证券期货,2010,7:24-28
[4]任燕燕,李学.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超前滞后关系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7第5期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毕业生的去向有政府统计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信息咨询公司等。在很多院校,本专业继续深造的机会很多,如攻读研究生,将来在工作中会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第一,统计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后继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数学能力的培养。现代的统计学专业是在随机抽样基础上建立的推断统计学,在专业课程中,概率论是基础课程,其次是数理统计。基本的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时间序列分析及描述性统计等,是主要的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也能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第二,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熟练掌握一至两门统计软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两种:SPSS和SAS。前者的优点是完全菜单化,操作简便;后者的优点是功能强大,有很多子程序,可以自己编制程序调用子程序。SPSS由统计专业与非统计专业人士共同使用,SAS主要由统计专业人士使用。现在很多教材中例子的计算都是由SPSS或SAS来实现的。另外,Excel软件中也有简单的统计计算功能,且很多政府及企业的统计人员较习惯用该软件。因此,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利用在校的一切教学及学习资源,熟练掌握统计软件,并能结合统计理论及方法对输出结果给予恰当的解释。这样对今后的就业帮助很大。
第三,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因为我们遇到的很多都是与经济现象有关的问题。在成功地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前,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这样对我们统计模型的建立及结果的解释,显得尤其重要。
第四,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统计是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并解释数据的学科。数据是统计的生命,因此,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总要求能收集到最新的数据。从而,若学生只用过时的数据来分析问题,没什么实际意义。
第五,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广阔的视角。统计是方法论学科,很容易与其它学科结合,从而也就产生了卫生统计学、医药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环境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保险精算、数理金融等,这也未我们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的空间,而且也更加强了统计学的应用。因此,学生在决定考研时,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报考。
第六,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每个学生都会参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以及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这些都是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若能充分地利用这些机会,不但能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从中发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的脱轨,从而加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如何促进中国的统计事业的发展。
第七,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证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市场调查师、质量工程师及精算师,等等。
总之,新形势下,一方面,统计专业学生就业面越来越广,另一方面,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希望统计学专业学生能珍惜在在校的学习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
参考文献:
[1]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及课程介绍.
[2]闫敏伦,李宗娟.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4):109-111.
关键词:绩效导向预算 预算机构 角色转变
绩效导向预算(Performance Budgeting)是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并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也就是把资源的分配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简单地说,政府实施绩效预算是为了提高效率和效度,即增强公共财政责任。广义地讲,这是一场由管理者发动的、自上而下地控制总支出的手段,同时也是纳税人初始的、自下而上地追根问责的诉求,还是一线管理者在项目管理中为了提高效率、彰显效度的自发运动。随着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度的不断提高,绩效导向预算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预算模式,政府预算机构的角色转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绩效导向预算的相关理论模型
绩效预算是一种建立在计量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共财政管理工具,需要通过大量科学地精密测算以界定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货币资金管理模型。在绩效预算构建过程中,数量经济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生产函数模型,其应用最为广泛。
生产函数是一种技术关系,它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由每一组特定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收益。一般生产函数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统计研究之一,由柯布(C.W.Cobb)和道格拉斯(P.H.Douglas)于1928年提出。它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地应用,其目的是度量投入产出的效率。绩效预算采用绩效测量与比较,将企业组织的科学管理办法运用到政府绩效预算中。具体是通过测量政府活动或计划的有效产出,再计算出每一项活动或计划需要的单位时间和单位费用,进而归总计算出整个部门的预算,进而比较实际的投入产出率与预期的投入产出率,以确定政府工作的效果。
二、我国政府预算机构在预算管理中的传统角色
政府预算机构在预算管理中承担了很多日常的角色。在预算的准备阶段,审查职能部门的资金请求并草拟行政预算。在立法机关审批阶段,为所有的职能部门,尤其是行政部门的预算辩护,支持行政首长的政策。在实施阶段,实行日常预算管理,监督行政(及立法)方针的执行情况,同时保障财政管理系统的运行。在预算周期的最后阶段,组织项目审计并落实评估。因此,政府及其预算分析人员是集检查者、控制者、交流者、计划者、倡导者和实施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
政府预算机构在预算准备和审批阶段中扮演的是对立的角色。在审核预算要求时,政府预算机构总是尽量缩减预算,并与职能部门之间产生一种潜在的对抗。三、我国政府预算机构应对角色转变的对策
随着绩效导向预算模式在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中的不断推广,政府预算机构的角色转变还面临诸多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1、战略计划。政府预算机构将战略计划与目标设定过程整合起来,让绩效测量在政策决策和预算中有实际的影响力。这样有助于构建预算讨论框架,鼓励政府关注政治之外的项目,为政府公务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完成期望的绩效目标。
2、绩效导向人事政策。利用人事政策对能有效地利用绩效测量方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政府公务员给予肯定,并用来激励其他人。这种政策包括以绩效为基础的晋升、加薪以及非物质激励政策等。
3、项目预算。绩效导向预算需要重新确立预算科目和格式,政府预算机构须将其由分行列支型改为项目型。这样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好地安排任务,并将绩效目标和项目结果联系起来,方便分配财政资金。
4、项目评估能力。政府预算机构要在项目评估上加大精力,把其看作是提高政府能力的长期性投入。从长远来看,取得绩效导向预算改革的成功,政府需要投入精力培养预算机构公务员的技术与分析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理解和解释绩效预算的结果,研究绩效不佳的原因,并制定提高绩效的解决方案。
5、公开报告。绩效预算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公开报告,因为这是公民利用信息掌握政府行为、判断其是否负责的关键。在报告中,应该界定清楚绩效报告的目标和范围,界定好政府的主要目标和使用资源所应达到的目标,同时还须报告有关成本与产出或结果之间关系的绩效信息等。这样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
6、领导与政治支持。任何组织变化都需要有“改革人”。尽管改革期间存在可预测的障碍和挑战,但是他们还是会为促进变革提供远景规划,推动计划实施,激励并说服其他人分享同样的远景规划,并关注由改革所带来的好处。
另外,准确可靠的会计系统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也是政府预算机构顺利转变角色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进杰等: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研究[J].财政研究,2006(8).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素质教育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开发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为目的的教育。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命题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以高校教学为例,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的情况,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大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杰出人才的培养。
一、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大学课堂中满堂灌是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一大顽症,它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宰课堂。目前有以下两种满堂灌的经济学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基本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当演员,学生坐在下边当听众。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注重讲授经济理论。
(2)满堂问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处处主动,学生只是面对教师的发问被动地回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得不到确认,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谈到课堂效果,有的教师总是说“学生配合不好”,片面考虑的是自己“教”得怎样,而忽略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的结合。
二、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不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生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因素。
(1)这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强调教师的尊严和权威有关。荀子把教师与天、地、君、亲相提并论。并认为学生应该以师言为准则,应该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诲。课堂上教师习惯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主宰着教与学的过程。
(2)与教师的水平和态度不无关系。改革传统教学法,要求教师有高度驾驶教材内容的能力,要深入浅出,要把死的知识变为活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善于精心组织和安排,密切关注我国现实经济的变化。
(3)学生的现状。现在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为教学改革是双向的,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参与,教学方法改革很难。
三、改革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下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经济学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一般来说,设计的问题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例如在讲宏观经济学时,讲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2011年改变——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变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为什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多用引疑释疑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辩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宏观经济学失业理论时,可以引入“近年来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种种原因及应对措施。通过这种形式,在使学生了解这些社会现象发生背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一种参与面宽、参与度深的群体交流形式。通过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讨论一般可分组进行,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代表发言,同学补充,教师总结。例如在学生学完“失业与通货膨胀”后,我们可以向学生布置“如何降低我国目前失业率”的讨论课题,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在上讨论课时,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先由一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然后由另一方陈述,最后教师要进行简要的总结,向学生介绍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说明这种观点成立的理由。
(四)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指为检验和深化某种理论而进行操作、从事有关活动或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出真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在讲授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市场进行调查,观察各类商品供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及供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我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曾经组织部分学生到“郑州可口可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企业,而不是纸上谈兵,并且开阔了视野,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李晓西.宏观经济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综合实力;因子分析;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引言
河北位于华北平原,是一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行政区由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秦皇岛、沧州、廊坊、衡水、承德、张家口共11个地级市组成。在京津冀一体化下,各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如何,从而更好地规划城市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对这11个城市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各个城市经济实力不平衡,更好的促进河北经济发展。
二、河北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
1.变量的选取和方法
现如今,只有国内生产总值并不足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还应包括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内容。本文根据2016年河北省统计年鉴,在遵循科学性、数据可得性的原则下,参考以往对此研究得其他相关文献,选取了以下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X1、人均GDPX2、地方一般财政收入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职工平均工资X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二级以上优良天数X7。
2.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测试得出KMO值为0.700,Bartlett检验的Sig值为0.000,从而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并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2个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226%,能反映原始变量绝大部分信息,提取出的成分F1定义为总量因子;提取出的成分F2,定义为人均因子。并计算河北各个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以及排序Y果,如表2所示。
三、结论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总量因子得分与综合因子得分基本保持一致,即在解决一些同类问题时,第一主因子有较强的可靠性。石家庄、唐山处于发达水平,经济实力占据优势,对河北的经济发展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虽然石家庄综合得分最高,但其人均因子得分并不出众,可能是因为作为省会城市是劳动力集聚之地,使得人均不多。今后,石家庄要充分利用其作为省会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此外,京津唐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中心,使得唐山在京津冀发展中占据重要地理位置;在人均因子方面,唐山也高居第二,表明其综合实力很强,今后应继续发挥它各方面的优势,巩固它在河北省中心城市的地位。
保定、邯郸、沧州处于较为发达水平,其中,保定处于京津冀核心腹地,在承接京津产业方面,有绝对优势;然而其人均因子得分排名第八,并不理想,今后应当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使得发展硕果惠及全体人民。
邢台、衡水、秦皇岛、张家口在综合得分上并不是很理想,其中,秦皇岛作为一个旅游、港口运输产业的城市,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但其人均因子得分排名第三,说明秦皇岛今后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
可以看到,廊坊人均因子得分是最高的,众所周知,廊坊相对于河北其他城市面积最小,其经济总量很难超越大面积城市,它凭借地处京津之间的区位优势,使得该市人均因子得分最高。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郑杰.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