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2-09-15 03:2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第1篇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数学的思考方式来不断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将课堂所学活灵活现的应用在生活实际方面。因此,中学数学教育阶段,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善于在课堂讲课中联系到实际话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对于所学课堂知识点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另外,老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洞察力与观察力,从而才能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互动式教学、小组式研究探讨等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逐步构建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率。为了联系教学课堂中的生活实际案例,可以说丰富的教材是保证老师创设生活实际情境教学要素的有力基础。因此,收集素材是初中数学应用情境教学的关键工作。教师平时在备课期间与业余时间里需要留心一些情境素材,通过将这些素材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将其纳入到自身的教学数据库当中,进而才能逐渐积累素材,使备课内容更为丰富。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其他专业课程老师进行积极交流与沟通,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态度等,进而根据班级整体学生素质选取一些合理的网络多媒体素材或者是数形结合的典型课题等,以通过最终的素材比较、筛选、整合等,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教学素材,将素材纳入到平时备课内容中,使得素材应用于构建的情境教学课堂氛围中,既服务于教学,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想象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固定解题思路,它强调的是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解析问题予以审视和思考,进而选取出最为合理、便捷的解题操作方法。当然,对于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以后,对于其今后处理与解决各类工作问题时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而言,应能有意识的对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训练活动,主要针对于某一教学知识点展开多层次的分析、思考,了解问题实质等等,从而才能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推理思考能力。换言之,教师应能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多向性问题作为核心,提出具有价值性、互动性、利于思维发散与扩散的有效问题,以启迪学生予以多方位全面思考。其中,最为惯用的发散性方法主要以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典型题型分析为主。比如,一辆小轿车在2小时内总共行进了80km,如果以不变的速度继续行驶,该小轿车4小时会向前行进多少米?当这种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同其他学生们一起讨论具体的解题方法,是通过方程式法、归一法,亦或是按比例的算法将题目解答出来都是可以的。可以说,该问题解答出来并不难,老师所举例的目的是在于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解题思路出发,使其解题思维并非拘泥于同一种思路,利于学生的发散性与创新性思维意识养成。

三、鼓励学生能够求新求异,以不断巩固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性思维

求新求异才能有效杜绝一味墨守常规,使学生思维得到解放。创新性思维意识的养成,需要以学生的思想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路灵活性为前提。概括而言,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就是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摒弃一些非本质、非重要的次要元素,能够直指问题本质与源头,强调思维奔向解决问题目标的大跨度跃进,这就是学生思考问题时能够求新求异的直观体现。同样,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意识培养也非常予以重点关注与深刻重视。这一点,我们在教材中的题型中就能够看出来。比如,在关于圆与切点的问题研究中,有两条平行直线属于一圆Q的两条切线,另有一条直线也属于该圆的切线,并且和两条平行线相交,交点分别为S、T,证明∠SPN属于直角。当该题型出现后,常规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切线定理去证明。不过,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来解题,构建等腰三角、菱形等来解题证明等。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有关知识点的巩固复习,也使得学生解题思维水平得到了有效强化。

四、结语

教师是启蒙者、引路人,是解惑答疑的重要言传身教者。中学课堂数学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能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善于应用互动式教学、情境教学手段、有效提问讲课思路等方法,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鼓励学生解题时能够求新求异,强调发散性思维应用,促进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新知与巩固所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曹炜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初级中学

第2篇

1.充分利用教材融入德育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大部分德育内容并不是显性的,而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融入教学中.首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学“圆”时,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当时被称为“祖率”,比西方发明早几百年;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收集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它是我国西周数学家最早发现的,这比欧美国家早近五百年.建国后,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为国家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这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恩格斯曾说: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数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教师教学中应适当地给学生揭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教学正负整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等,都可以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可以渗透质变、量变规律;教学换元、消元转化等方法时,可以渗透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再次进行审美教育.别林斯基曾说:“美育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可见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在用的数学教材形式活泼、图案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体现着对称美,公式a+a+a+a=4a体现着简洁美.数学美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它是沟通智育与德育的桥梁.

2.结合教学过程融入德育

教师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如合作学习等.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密切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教学“概率”时,单靠教师口头讲授是难以起到作用的,教师可以用跳水比赛为例,列出中国选手比赛中的胜负情况,让学生总结概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计算中国选手在各项比赛中得冠军的概率.这样,枯燥乏味的概率课成为生动的思想教育课.除了在教学方法中融入德育,在教学内容中也要不失时机地融入德育.如教学“圆”时,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它不仅是对称的,而且体现着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把无数的、分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好像一个完美的大家庭.教学各类函数图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这好比是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和函数图像一样,有时崎岖,有时平坦,要时刻保持冷静的人生态度,经受人生的考验.另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用事实说话,效果会更好.有一道题:某项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9小时,问:甲乙两人合作需要几个小时?学生做完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父母每天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自己帮助父母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做家务的艰辛.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德育训练.

3.精心创设情境融入德育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情境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去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给融入德育提供了一条不错的途径.德育情境创设可以通过数学信息情景化、数学问题故事化等进行.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调查野生动物的数量:当前世界上的动物越来越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为了有效地保护动物,我们需要知道某种动物的数量.现在让你估计某片树林中大熊猫的数量,你能用什么方法呢?这样的问题中蕴含着德育,学生进行估算时,自然地接受了生态环境教育.

4.利用数学活动融入德育

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把课堂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因为课外数学活动既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大课堂.如学生学完简单的数据统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情况,计算出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并制作成统计图表,然后再分析垃圾袋的使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另外,还可以举行知识竞赛、讲讲数学家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原则

首先是潜移默化原则.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德育因素大都是隐性的,所以渗透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空洞的说教.其次是持之以恒原则.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持之以恒.最后是因材施教原则.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要结合学生实际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挖掘德育因素,避免生搬硬套,误入形式主义.

2.数学中融入德育要兼顾课内外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17)4-0059-01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为数学科目教学带来了优秀的教学辅助工具,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新课标的新教学任务。几何画板正是多媒体设备中最适用于数学科目教学的一种,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优势广泛,但教师仍然要把握好其应用要点,激发几何画板教学优势的最大化,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科目教学质量。

一、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几何画板作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一种,其不仅兼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优势,还对初中数学科目教学有着广泛的适应性。首先,几何画板相比于传统板书,能够动态的反应图形的某些性质,能够帮助教师重点突出数学科目的教学本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和数学科目的学习习惯。其次,几何画板有助于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几何画板有着直观性强、操作简单的优点,教师在掌握使用方法后,能够直接替代板书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这种能够实现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教学工具,可以再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够直观的体现数和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的抽象知识,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几何画板可以画出动态图形,能够帮助教师在现有习题上进行拓展。这种层层深入和拓展的教学用具,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拓展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在探究实验等数学活动中运用几何画板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通过操作几何画板,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实验,在初中数学探究实验中发现新知识,验证新结论,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探索创新意识。

2、在几何问题变式训练中运用几何画板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一题多变,不仅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数学知识方法,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几何画板准确,灵活地进行几何图形的变化,操作十分方便。

3、在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运用几何画板

数学是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数学概念也有这样的特点。教学中重视数学定义形成、发展过程,合理的运用几何画板,能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具体,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对概念非常熟悉,可是正确判断还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很难想象翻折后的图形。利用几何画板,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演示,培养了图形的想象能力,学生能把一些常见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做准确的判断,才真正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4、在制作复杂、准确的图形、图像时运用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在绘制函数图像和图形规律探索问题中有着其它教学软件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初中数学中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教学都与准确的图形、图像密不可分,几何画板的绘图和变换功能使绘图变得更为简单、准确,体现了数学美。例如,勾股定理起始教学,展示用迭代功能绘制的动态的勾股数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图形变化规律,体现数学美。再如用绘制新函数命令,只需输入函数关系式,就能绘制出准确的函数图像,学生用起来也十分方便。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应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几何画板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为实现高效课堂适时采用。要讲究必要性、适宜性、有效性。“不提倡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

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不能追求形式,为了整合而整合。几何画板课件的制作要突出几何画板特有的功能和特点,考虑初中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及学生几何画板的实际操作水平,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制作要美观、精致,文字、图形大小合适,位置合理,便于学生操作探究,易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将几何画板与其他多媒体教学用具结合使用,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几何画板的教学优势。

综上所述,想要最大化的激发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教学应用优势,教师就要把握好几何画板的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调用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用具,虽然几盒画板操作比较简单容易,但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仍然有很高要求,因而教师在应用几何画板时一定要加强教学应用反思,激发几何画板在数学科目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本文转自WWw.dYLw. nEt 语文教育论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PCK);PCK的结构;教学

一、引言

学科教学知识最早由舒尔曼提出,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特殊综合体,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独有的知识,是对教师专业理解的特殊形式。自舒尔曼于1986年提出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概念后,国外学者针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也逐渐形成热点。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在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方面还在起步阶段,以“学科教学知识”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发现相关研究300余篇,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综述类研究

这类研究大多以综述国外研究成果为主。如刘清华、廖元锡、马云鹏等都不同程度的阐述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外其他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解。这类研究以理论为主,主要阐述何为学科教学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对教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如李伟胜从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中的核心因素出发,探索核心因素对教师教育的启示,他主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育人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认知维度的知识学习,同时要关注教师教育的学术品质。刘小强通过研究学科教学知识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影响,从而阐明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学科教学知识对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并由此提出了建议。方菲菲和卢正芝从学科教学认识(PCKg)以及教师教学建构(TPCs)的演变过程出发,阐述了舒尔曼、格罗斯曼、以及科克伦等的观点,由此总结了学科教学知识点本质特性以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三)实证类研究

这类研究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地进行考察,通过走进真实的课堂,客观地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学科教学知识,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数学、科学这类偏理科性质的学科,其他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

1、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如2007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225名中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在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和情境知识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各类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总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并针对该教师群体在学科教学知识上的部分缺失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的建议。

2、以教师个案,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案例研究。

这类研究大多集中于硕博论文,如姜艳丽以一位高中英语教师H为研究对象,通过对H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分析H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现状,挖掘影响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因素。周正以上海市6名公办学校初中数学教师为例,选取7年级下学期的一节几何课程,以案例研究方法和课堂观察对这6名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师的6节课进行研究。柳笛运用案例研究法对上海市6名高中数学教师关于函数内容的教学进行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田野笔记,得出职初教师与经验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主要差异。

3、针对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比较研究。

这类研究也比较集中于硕博论文,如李丽通过访谈、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上海小学熟手教师与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进行比较,揭示熟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策略,为熟手教师和专家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建议。庞柏通过问卷调查、跟踪访谈、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上海地区初中初任教师与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比较,揭示了初中初任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方面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初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策略,为初中初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提供建议。

三、总结

通过对检索范围内的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的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为止,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和结构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总体来说,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不断在扩展,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体。我国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国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较少有学者根据我国各级教师的自身特点构建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其次,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机制较少。再次,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科学等学科,其他学科较少。

参考文献:

[1] Shulman,Lee.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1):1-22.

[2] 白益民.学科教学知识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04).

[3] 刘清华.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4] 廖元锡.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5(06).

[5] 应国良,袁维新.论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

[6] 解书,马云鹏,李秀玲.国外学科教学知识内涵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13(06).

[7] 李琼,倪玉菁,肖宁波.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表现特点及其关系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6(04).

[8] 方菲菲,卢正芝.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焦点:学科教学知识及启示[J].当代教育教学,2008(05).

[9] 李琼,倪玉菁,肖宁波.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表现特点及其关系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6(04)

第5篇

 

2022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1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两个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介绍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022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授八(二)班数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基础很差,问题较严重。在上学期镇组织的期末统考中,本班数学只是位列中上游,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师生需加倍努力,补缺补差,注重方法,夯实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抽象与扩展。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几种特殊的四边形,通过对图形的操作或度量,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性质,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和逻辑推理的证明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种图形的判定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基本知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简单应用。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本章是学习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两极分化,尽力使后进生能迎头赶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2022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第一章《有理数》: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1、第一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3、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氛围;学生主体;现代化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高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诸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所以就得放点作料(笑话幽默),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二、应该体现学生是主体

(1)“问题”的提出。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生参与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从传统听讲模式到把听讲与读书、研究、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精心设疑,置疑,适时调控,让学生处在猜想、类比、推测和解答的思维活动中。

(3)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知识要点,并揭示它们在知识整体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特别要揭示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4)变式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必须防止机械模仿,可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路。变式练习的思维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强度。最后可以达到让学生自己编题目,自己解答。

(5)注意学生反馈。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问。

三、体验进步喜悦,挖掘内在潜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自信心就越强,积极性就越高,学习兴趣就越浓。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这种欲望会促使他们主动求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如:在九年级的一次数学习题课上,有一例题: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108°,BC=a,AB=b BD平分∠B交AC于D.则AD=?(这道题没有给出图形)。课堂上,学生A、B分别给出了解法一:在BC上截取BE=BA,连结DE 运用三角形的全等可得;解法二:延长BA到F,使BF=BE,连结DF。则ΔBDF≌ΔBDC。可得答案。两种证法达到了笔者的教学目的,由于笔者常想:“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还有别的解法吗?”学生C:过点A作AE∥BC,交BD的延长线于E点。然后利用比例式可求出。学生D举起了手:在BC上截取BE=BA,连结AE。然后运用ΔABC∽ΔEAC,即得答案。学生E:我还有另一种证法,是延长CA,截取CF=BC。连结BF,可证∠F=∠FBC=72°,从而得ΔFAB∽ΔFBC。

虽然学生获得上述结果要花较多时间,但抛砖引玉的作用意义非凡,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也就更活跃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改变以往的认知方式的单一性,全面系统的了解与学习促进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四、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要注意的不要生搬硬套,否则会适得其反。笔者就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多媒体可以真实地再现和模仿事物情境,以其特有的生动形象的声、光、色、动画等表现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创设愉悦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比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动画图片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具备与地平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继而对太阳与地平线进行抽象,太阳相当于圆,地平线相当于直线,进而得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通过直观画面展示问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联系,而且把生活中的知识上升到今天学习的内容上,使知识的顺利引出,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