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02:5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教育网观课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__县__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创建全市一流师教工作水平”工作主题,按照县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打造产业”的思路,立足学校实际,从深化“五型”学校建设入手,积极从破解理念滞后、工作求稳、效率求全入手,结合“三提升”活动要求,认真谋划年初确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特岗教师跟踪培训三项重点工作,全方位开展“对标定位,创优争先”活动,努力营造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的浓厚氛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评估
近年来,我校在师教工作上,通过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全县师教工作有了整体提升、重点突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五常一短二平台”机制,成为指导全县师教工作的基本政策:教师的职务培训、小学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及班主任培训、学历培训、入职培训是学校年年的五项常规工作,同时为解决基层学校的薄弱学科师资,年年举办一个学科短期培训班,以__教师教育报和__教师教育网两个平台展示师教工作的成果、__教育政策法规及教师的教学感悟和教学论文。这些培训做法,得到县、市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基层教师的普遍欢迎。
总体评估我县教师教育工作,虽然有一些方面处在全市前列,但是有的方面也居于中游甚至落后水平,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服务基层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方法措施不够问题;教师培训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为教师提供服务;开拓创新不够,凭老办法、老经验做事问题;单位中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素质能力与“三提升”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争创目标
在对工作现状合理评估的基础上,与__一流进校水平对标定位,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打造具有__县特色的一项“教师教育工作品牌”目标。年内,全县教师教育工作创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至少得到县市局领导肯定性项目1个
1、推进两个平台建设工作保持全市一流水平:强化__教师教育报和__教师教育网两个平台,展示师教工作的教育教学风采。
2、五项常规工作达到全市中游水平:教师的职务培训、小学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及班主任培训、学历培训、入职培训工作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3、认真搞好干部作风建设年和科学发展活动的后续推进工作,扎实开展三提升活动:三个活动结合教学工作职能,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廉洁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学校。
三、推进措施
一、结合校本培训基地建设和校本培训经验做好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建设的工作。力争今年在全县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2所。提升我县“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标准,按照合格校、标准校、示范校的条件,严格考核,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
二、采用送教下乡的形式,搞(来源:文秘站 )以“新课改”为基本内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三、分层次开展中小学幼儿教师全员岗位提高培训。协助市继续教育中心利用河北师生网培训资源,为增强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开展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培训和考核;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组织初中和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省、市统考课程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做好初中和小学教师省、市统考课程的培训教材征订工作;完成年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审验工作。
四、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本科报名培训、学习、考试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省实现初中教师本科化,到2020年,全省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
五、借鉴高中教师的网络培训学习模式,逐步推进初中和小学教师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
六、根据__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关于__市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对我县分配的新教师进行入职教育实践课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好理论课培训。组织好我县20__年新参加工作教师的入职教育培训。
七、完成20__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和选送工作。组织好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评选推荐工作。建立特级教师和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资源库,争取组建__县骨干教师讲学团,按需进行不定期流动讲学,支持薄弱学校和农村偏远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农村教师帮扶工作的开展。
八、继续办好《__教师教育报》,完善“__教师教育网”,提高全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九、科研处着手继续推进对每位特岗教师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培训,现在__教师教育报上已刊登了20多名特岗教师近三个月的教育教学感受文章,供特岗教师们参考和交流,力争通过2年跟踪培训,促进特岗教师尽快“入门、入格、入规”,帮助和引领他们早日成为__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和骨干。
十、为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主要针对小学正、副校长、教导主任开展提高培训。组织部分优秀小学校长参加由县外名校举办的专家型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
十一、建设设“学习型、廉洁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学校
1、认真开展服务窗口亮起来工程
建立教师培训服务办事窗口,公开教师培训服务内容、服务标准、采取主动培训服务阳光操作、设置党员先锋岗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让服务窗口亮起来。
2、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我校从领导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了具体的规定,并将干部作风建设的责任和指标,分解到各科室,明确要求各科室主任为各科室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 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负起责任。
教育网权威市教育局“六五”普法工作卓有成效,更多市教育局“六五”普法工作卓有成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汉中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六五”普法工作要求,以构建民主、法制、和谐的教育环境为目标,以落实教育法规为内容,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政治学习、教育培训、课堂活动为主要载体,以青少年学生、教师、机关干部为重点普法对象,切实加强领导,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为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日前,市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评为“六五”普法先进单位。
建立领导机构,健全普法机制,形成网络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精心部署,科学规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从上到下层层抓的普法工作机制和网络格局。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和普法工作重点,制定下发了《全市教育系统普法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年—2015年)》,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路线图。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相继制定了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明确了普法对象、目标、学习内容、实施步骤,做到“四有”、“ 五落实”,即普法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创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目标落实,经费落实。
以“法律进机关”为主线,深入实施依法行政“四进”工作。将政策法规学习,纳入每年制定的局党组学习计划,建立局党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机关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将领导干部学法同集中政治学习相结合,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相结合,同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行风评议相结合,同教育行政管理的常规业务相结合,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局里还为机关干部统一征订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现行教育法规汇编》和《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等法律书籍,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纳入党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组织、有检查、有考核验收;五年共发放有关学习资料汇编、读本160余册,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训、考试活动20余次;机关全体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参加了无纸化普法考试,无一人缺考,成绩全部达到优良以上,达标率100%。与此同时,抓好新任领导干部岗前法制培训。召开市直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培训会及新任科级干部任前廉政法规培训会3场次,100余人参加了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市直教育系统新任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5场,46人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率100%。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水平。积极组织学校领导干部参加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班”、“校长干部研修班”,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和管理专题培训。市教育局举办全市初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7期,培训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447人;选送18名初中校长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六五”普法初级中学校长培训班。坚持学习制度化,逢会必学,逢会必讲,充分利用教职工大会,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学习《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教职工学法时间不少于全年学习时间的20%。把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凡是出现违反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校不得评选先进。在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中增加了教育法律知识,将《教育政策法规》作为一门必考科目,纳入教师准入的重要内容,并将法律知识作为一项基础课列入每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科目中。把教师依法执教情况计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作为其评优创先、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充分利用学校主阵地,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各级各类学校按规定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教案、考核”六落实。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普法教育侧重点,积极探索语文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生物课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团队和课外活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法制报告等形式开展法制教育,不断扩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面。将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载体,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八个一”活动。即:举办一场法制教育报告会、上好一节法制教育课、召开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队会、编排一台法制教育小节目、制作一份法制教育宣传页、举办一轮法制课教师培训、参加一次法制教育基地参观、开展一次校园周边法制环境整治及宣传。通过此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广大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全市中心校以上的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校园警务室建设工作,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83-02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因此,高等学校应充分开发利用好网络这一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及方法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同时高度重视网络的负面作用,切实加强网络载体建设,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等,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1]选择并运用好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就是高等院校通过互联网络这一信息系统,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需要,向大学生传播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时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物质形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认识不足
通过构建网络载体来支持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信息化时代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然而,部分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用和建设不重视,认为网络的运用主要在于教学和科研上,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载体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没有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甚至有些高校只把网络载体的建设作为形象工程,而忽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和运行困难重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的人才缺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是一个新领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3]而熟悉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规律的网络技术人员较少。由于这两部分人难于融合而成为“复合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造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内容、手段、方法上的陈旧,或者缺少理论的高度和说服力。如果没有一支懂得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仅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主动占领网上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很难实现。
(三)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自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搭建沟通桥梁的同时,由于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致使一些不良信息也乘虚而入,干扰、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导致整个校园网络处于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的状态。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网络信息管理者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交换和疏于及时监控和管理,不能及时对网上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甄别、管理;二是在网络控制技术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者对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不高;三是网络管理还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很多不法分子往往能够避开监控,一些不良信息。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方法落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随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相关的教育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出现,但还存在片面和局限。首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是正面的宣传教育,缺乏对个体的关怀和疏导;其次,没有更好地开展网络自我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对网络成瘾和网络欺诈等缺乏相应的矫正和监管,网络舆情引导方式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点击率不高,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较少,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但信息面孔呆板,几乎是文字内容的粘贴和重叠。另外,一些校园网的栏目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滞后,一些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没有及时上传。二是对课堂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有效整合,网络平台上的内容较为单一,资源共享平台、在线学习、网络展播等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认识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时代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对网络载体也必须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并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网络载体为高校服务的思想。”[4]一是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运用网络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领导小组,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两课”教师、学校宣传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专职辅导员和网络技术人员等共同参与,从多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二是加大技术、人员、资金的投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建设提供技术、人员和经费保障。
(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融合,客观上要求教育者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提升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教育网络载体运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较好地掌握了网络技术知识的、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并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网络宣传、网络舆论引导以及网络监管等工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提高其在网上发现思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
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立体模式,通过制度、技术、法律和道德来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首先,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管理权责制度,使网络信息管理者(把关人)各司其职,网络“把关人”要对网络信息从源头上做好防范,把有害的信息过滤掉,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高校要研发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管理,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等,依靠科学技术来过滤网上的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再次,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网络社会的法律制度,做到网络信息服务有法可依,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上网行为。最后,要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积极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和调控,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四)更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当前,要想在网络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争取网络阵地上的主动权,就必须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青年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首先,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给予疏导;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最后,要加强网络成瘾和网络欺诈的矫正与监管,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同时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努力消除其中的负面影响,扩大正面影响。
(五)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主动权,基本前提是能否抓住师生的兴奋点,抓住他们的兴趣去点击、去关注。”[6]因此,必须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力度,坚持显性教育资源开发和隐性教育资源开发相结合,努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大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实其间,提供丰富的实时在线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在线学习、网络展播、在线交流平台,并将弘扬主旋律与运用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有力驳斥错误思想观点。此外,必须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答疑解惑,加强对他们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固有的虚拟性,不能代替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注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只有二者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学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51~52.
【关键词】科研 创新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业务素养
我校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读书活动方案,依据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教师的读书笔记记录详实,读书测试成绩优异,读书心得具体深刻。
我校还组织教师开展了《怎样评价一节课》《给教师的建议》《2011年版新课标》的校本培训活动,成效显著。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的观摩、研讨活动,为提升我校教师的业务素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努力搭建活动平台,促进专业成长
1.每周四的校本教研日活动,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根据自主报名的原则,拟定出校级公开课的安排表。每周四上午开展语文、数学、英语或常识课的校级公开教学,下午放学后,评课和集体备课活动。校领导率先垂范,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2. “县骨干教师论坛”的承办,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响水县第八次中小学骨干教师讲坛活动在我校举行。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张体奎,响水县解放路小学副校长汪维陆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县城教研室部分骨干教师以及我校全体数学教师齐聚南校区报告厅举行研讨交流活动。活动效果显著。
3. “随堂听课 ,关注常态”的开展,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本学期以来,我校几乎每周开展随堂听课活动。随堂听课,一方面能发现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及时地交流探讨中帮助其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青年教师在钻研教材、分析学情上下功夫,进行有效备课,真正提高常态课的效率。第8周,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南校区全体中层对二年级的十几位青年老师进行了随堂听课。两人一组,深入课堂,认真记录,并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听课意见,保证随堂听课的有效性。
4.“快乐阳光,素养大赛”的展示,磨练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我校南校区开展了粉笔字、现场朗读、即兴演讲、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一系列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吴俊凤、赵鸣明、夏琪、顾启将、李进等教师综合得分名列前茅。
5. “校际联谊,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与解放路小学开展校际联谊主题研讨活动;又承办了由盐城市教科院组织的小学音乐优质课“送教下乡”活动。
6. “同课异构,彰显个性”的展评,发掘优秀青年教师人才。本学期,林云、王晓燕、赵鸣明、吴俊凤、范秀红、徐红海、殷凌云等7名青年教师聚集到多媒体教室,分别展示了低级段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和高级段课文《望月》的课堂教学。吴俊凤摘取了我校高级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桂冠。
7. “送教下乡,城乡交流”的开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从5月10日至6月10日,校领导带领我校骨干教师王素华、李忠霞、罗昊明、王雪峰、李素梅、李居华、水海云、张丽丽、孟艳艳老师,先后到双港、黄圩、小尖、老舍等学校送教,我校教师扎实灵动的课堂教学风格深受好评。
三、积极组建磨课团队,打造优质课堂
1.积极配合县教科室工作,发挥群体的智慧,向县小数培训班的教师展示集体评课、集体备课现场观摩活动。
2.组建优秀教研团队,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反复为执教老师磨课,促使我校青年骨干教师吴俊凤在县、市语文课堂教学展评中,获得一等奖。
3.在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顾启将获小学数学县一等奖;赵鸣明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县一等奖;李进获小学英语县一等奖;夏琪获小学劳动与技术县一等奖。
四、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撷取科研成果
根据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衢州市实验学校高度重视“法治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扎实推进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使学生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并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一、注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校内: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学管处为主体,以班主任、思品教师为骨干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治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校外:学校加强与市、区公检法部门的联系,聘请了市检察院张思印同志、市中级人民法院叶光辉同志为法治副校长,聘请东昊律师事务所姚向东为学校法律顾问,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治教育工作。
二、充分利用主阵地多渠道宣传教育
1.充分利用法治课堂进行法治教育,配合重大节日活动和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在2017年长三角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比中,邓红燕老师获一等奖;在2017年浙江省“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决赛中,张艺轩、吴慧怡获得省一等奖。
2.注意协调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的三位一体合力。通过《告家长书》、“家长进课堂”、家校联系本、家访等多种途径和形式,随时了解、反馈学生情况,渗透法治教育,使家长们意识到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进行法治教育。
3.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会同城管、公安、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整顿,努力创造一个健康、文明、安定的周边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开展各种活动注重法治教育实效
1.邀请公检法部门举行普法系列报告会,先后邀请了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公安局工作人员举行普法系列报告。本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学校邀请法制副校长作“国旗下讲话”,开展“法治第一课”活动,全校6350名学子共同参与,使学生们进一步走进《宪法》,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根据学校实际组织教师们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处理学生意外事故案例》等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依法执教意识。
3.积极举行法治知识展示活动。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橱窗等对在校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治电视节目,参观戒毒图片、阅读展览法治报等,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了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论文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科学(3—6年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小学阶段新开设的综合课程之一,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也就是小学科学教的素质关乎科学课程实施的成效,关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目前,小学科学课教师大多为非专业出身,教师总体胜任力不强。调查显示,能胜任科学课教学任务的占11.8%,比较吃力的占52.9%,很吃力和不能胜任的占36.3%。而且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设置重知识课程轻实践课程、课程实施重讲授轻活动参与的方式、课程评价重鉴别轻发展功能等问题。对此,应构建基于小学科学教师发展需求的先进性、可行性的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从小学科学课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探究。
一、课程目标: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确定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虽有不同,但一般认为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三个方面。所以,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目标旨在提升科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具体地说,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他们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科学课程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课教学设计、多元化教学策略、教学反馈与调控、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探究学习环境创设等教学实践能力,以实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合作意识,提高其自我规划、自我调控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不断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课程
我国目前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科学课教师较少,调查表明,现任科学课教师中有70.1%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工类学科,有6.4%来自音乐、体育、美术等文体类学科,有23.4%来自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学科。这些非专业科学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科学课、其他学科教学实践的锻炼,虽然已具有作为教师的一些专业素养,但由于缺乏科学教育专业的系统培养和切合科学课教学的专业培训,他们还欠缺胜任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一些专业素质。所以,他们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紧迫性的困惑或问题将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依据科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的五维度:教学理念、学生理解、知识体系、行为能力、专业成长,结合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现状调查和发展需求,遵循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专业能力的实践性、专业发展的合作性与自主性等原则设置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本文主要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四个课程模块选择最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内容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坚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协调统一。
(一)学科知识课程
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都属于专业知识素质,它们是教师从事有效学科教学的基础。
学科知识单一是目前影响小学科学教学成效的因素之一,调查表明,25.9%的小学科学教师最急需得到“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科学课是一门融合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课程,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具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知识。针对小学科学教师对一些重要的科学术语和科学观点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应加强包含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在内的跨学科知识的培训。为了达到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科学本质,针对我国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观理解的偏差,可以开设科技史专题、科学哲学专题。
总之,通过开设科技史专题、科学哲学专题、综合科学知识、生命科学基础、物质科学基础、地球与宇宙科学基础这些课程,加深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课程
仅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教师知识的特征,教师应掌握如何把特定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0ntent Knowledge),它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塔米尔(TaHlir)提出学科教学知识应包括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据此,相应地确定科学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深层剖析;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知识,为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尤其要提到关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学习的知识,这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进行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为此,必须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如何学习科学、已有的科学经验等知识。另外,上述教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就形成了下面所要阐述的教学实践能力,所以,课程设置时把教学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相结合,重点在下面的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模块中详细阐述,本模块中的教学知识和评价知识整合形成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指导这一内容。
(三)教学实践能力课程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中的核心构成。一般认为,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调控、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中尤其要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的能力。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是在“讲科学”。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应强化教师如何运用探究教学策略的指导,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的能力。另外,在一些教师抱怨实施科学课程的资源缺乏时,却忽视了教师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所以,通过对教师如何进行科学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有效指导,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为小学科学课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师的专业态度中一般都提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反思与合作等方面。尤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下,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师自主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自主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与合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索、分析、反思、概括,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25%的小学科学教师最急需得到“科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为此,开设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实训专题,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与能力,促进其逐步成长为“研究反思型教师”。自我反思和合作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中,反思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反思,激发教师不断自主更新与发展的原动力,促进教师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还要密切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创建教学共同体,共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此,通过教学反思、教学合作案例的解读,提高参训教师反思、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结合小学科学优秀教师成长案例的分析,激励参训教师自我规划、自我提升。
三、课程实施方式:采用参与式、案例式、校本培训等多样化方式
课程实施主要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两个阶段。集中培训阶段主要完成重要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研讨与体验,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课程的强化训练、案例分析、参与体验;分散研修阶段一方面是对集中培训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化,尤其使教学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过设计选修课程,开展更切合小学科学教师个体情况的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一)集中培训
传统教师培训存在重讲授、轻参训教师主体参与,忽视培训者与参训教师积极互动、平等交流等问题,为此,适用有利于参训教师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体验、互动交流、反思实践的培训方式。针对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欠缺且需要专家引领的理论内容,可以采用讲座与研讨结合方式,这样在倾听、思考、研讨中深化小学科学教师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培训方式,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将主要采用参与式、案例式、工作坊式等多样化培训方式,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培训效果。
1.参与式
参与式培训是在全员参与的氛围中,参训教师亲身经历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自身教学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运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但如何有效实施科学探究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参与式培训,让小学科学教师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中体验,“做”中学,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科学探究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2.案例式
教师的在职培训应和他们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式培训是以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的解析为主线,以所学教学技能的运用为内容,在教学观摩、研讨、反思、实践中,逐步提高参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案例式培训一般指向小学科学课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所以,培训更具针对性、更具实践操作性。
3.工作坊式
工作坊(workshop)式培训是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过程,且参与人员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方案如何推动、如何付诸实践,以及如何反思、改进完善方案。它一般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由参训者、优秀学科教师、学科专家共同互动交流、积极思考,制定主题的行动方案,并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分散研修
分散研修阶段,参训教师将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继续参与培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用校本培训与网络培训方式。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校为本的培训,是在学校情境中,基于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小学科学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主渠道。短期的集中培训难以有效训练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小学科学日常教学实践中,在运用专业理论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中,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具体实施中,在教师相互观摩、交流中得以训练。校本培训更有助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
2.网络培训
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规定的指导下,发挥教师网络联盟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地市教师教育网,建设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丰富资源,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视频讲座、专家在线答疑、同行交流互动等网络学习方式,为小学科学教师之间、小学科学教师与名师、科学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课程评价:促进教师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在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指导下,为参训的每位小学科学教师建立档案袋,实行教师档案袋评价。
教师档案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选择、收集被评价教师的一些文本材料、实践记录等成果,展示其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状况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不仅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9年,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突出“应用与管理”这个主题,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教学互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研互动,帮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管理互动,促进教育资源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互动,促进师生安全成长;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努力实现我校教学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开创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一、区级“搭台” 学校“唱戏”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也是教师践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7人,教师46人,其中高级教师29名,本科学历教师31名,专科学历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19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乐云APP在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以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校级展示、公开赛课四个板块为抓手,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教研、微课创制、信息化大赛、常规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师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积累更多有价值、鲜活的校本资源。
2.重视管理保障教育实效。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信息化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规模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定“学乐云”平台使用办法及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共享优质课件资源2个,每个学科小组共享优质课件资源1个,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及时督促。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了让信息化校园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全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达100%,在校本教师培训中,采用想学什么,就指导什么。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局机关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极大提升,80%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有力提升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应用 务求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探索中受益,我校正沿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观念、体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校不断思考谋划和调整实践,初步探索出四种有效驱动机制。
一是二方合力推进机制。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学校安排专人专场专项集中办公,推进日常应用工作,跟踪师生应用情况,收集、处理、迅速反馈师生需求、问题及功能修改建议,形成工作计划及报告,定期月动态简报。
二是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为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教师网络教研沙龙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赛课,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是本土资源采用机制。网络及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尽管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但真正适用、好用、受欢迎的还是本土教师制作的资源。除了通过组织大赛和活动汇聚资源以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大力探索教师原创资源的引导、奖励机制。
四是“信息化校园”驱动机制。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和应用指导,统筹开展信息化校园全覆盖试点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试点方案。聘请第三方专家培训指导,并依据学校方案提出学校建设与应用的特色创新建议。在“以用促建”的原则指导下,利用天宇、科达讯飞平台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以管促用 初显成效 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
1.微课切入,深化融合。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大规模应用,开始着手提高融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经过研讨,决定利用微课这种易操作、生动直观的媒体,集中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2019年,组建了微课研发团队,团队共有35岁以下年轻教师12名,按照“研究课标、教学设计、合作录制、评选审核”四个流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手段、学科资源的需求,开展微课研发活动,搜集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的优质微课,为义务教育阶段储备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截止目前,共制作优质微课20余份。
问题1:各年级、学科发展不平衡,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在联校所处位置上游水平;一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个别学科相对较差。另外,中心教学管理规范,基层教学点从管理到教学成绩都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小河北教学点一年级班,从这次的考试成绩来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学科成绩与中心、联校同年级学生相比都很差。
问题2: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较差,从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部分学生文风差,做题马虎,没有养成认真读题、检查的习惯,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差,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差。
问题3:学校教学管理上的问题表现在制度、环节管理没有能够很好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教学五环节监控、指导不到位,领导深入课堂、指导薄弱年级、学科、教师上好研究课、示范课及发现问题不及时。
问题4:联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上复习课无教案,校本教研制度、落实不到位、抓的不实,课题研究不重视,校际交流次数少,没有目的性,效果差。
尽管上学期期末测试学校整体成绩名列联校第四,(也受教学点影响)但离联校与学校今年的目标还是有差距,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如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班上来,各种习惯不适应再加上有一名学生因随母去了杭州未参考,也影响了成绩,另外,弱智生在各班都有,如五年级谢##….等不知道上课是做啥,考试零分,就连家长也没办法。四年级班两个教师都是新手(一个英语专业代语文、一个试岗实习代数学)对教材不熟、教法不熟种种原因。
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学生习惯不好是教师的原因;教师执教的问题肯定是学校管理的问题,这个母容置疑。
总观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教学监控,完善领导蹲点包班制度,重视薄弱年级、薄弱学科的指导与管理。特别重视对基层校教学点的监控与指导。
2、注重落实师徒结对即:“青蓝结对”计划,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从教法、教材、课标入手,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3、加强教学研究,抓实校本教研,注重名师培养,坚持领导、教师推门课制度,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加强教育科研,做到每位教师均要承担一项研究课题,每一位教师都要建立教师博客,并不定时的发表教育论文、反思、经验、案例等,同时加强网络教研活动,定期在教育网上发表文章,通过理论与业务学习,通过课模达标,促进自身素质提升。
5、建立校校联盟,镇内与山底中心校联盟,学习其教学管理经验,与苇泊中心校联盟学习其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与运用。校外同山都中心校联盟走出去,取之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可以请进来帮助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6、重新制定班主任、班级考核办法与教学激励奖惩方案,重视落实班主任对班内各科质量负责制,捆绑考评综合评价,对教学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
7、加强对跟对生的辅导,做好“三清”工作。做好家校联系,调动家长参与、关注学校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做到家校共育。
一、前言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环境、一流教育质量,以及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创建现代化教育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在一流教育体制之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本构想就是立足于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
二、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现状: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1.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学历合格培训,至20xx年11底全区在职教师共4255 人,专任教师3494人,中学1454人,小学2040人,其中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385人,小学教师具专科及以上学历达1649 人,远远超出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任职的学历要求。但是, 学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我区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人数占70%以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再提高方面,进修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2.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校长,大部分是先上岗后培训,而且缺乏管理学、行政学、公关学等领导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因而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摸索状态,进修学校不仅要担负起师训任务,更要担负起干训任务,为区培养一批观念新、管理好的专家型校长。校长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引导我区教育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单靠经验积累是不够的。
3.我区广开人才之路,从省外引进大批人才,但由内地引进的人才,由于环境和思维定势,思想上更多具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引进和招聘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不能充分体现区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我区必须立足于本土,培养一批具特色的启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我区教师尚不具备一线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更少之又少,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是教科研发展的命脉。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修学校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二)教师进修学校现状:人员、架构必须调整。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架构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到位,现有的人员无法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造成基层单位对进修学校的不重视和反感。进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师资水平都不足以应付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型。因此,进修学校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更应该是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三)国内的师资教育现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出路。
1.从我区教育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还为时过早。我区近几年引入大批高校毕业生,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划分过细和仅强调理论研究的固有狭隘性,造成毕业生的知识较单一,缺乏历史的、宏观的、全面的大教育观点,造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并且,学校内部师资不均衡,能够担负起教科研领头羊的教师全区都匮乏,更何况一间学校,所谓的校本培训大多借助外聘的专家,有时几间学校还开展的同一课题,反复请同一专家,造成了人员和资金的重复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目前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包括目前国内mba得不到国际认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进修学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授课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和教科研单位之间最具价值的桥梁,才是进修学校变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满足我区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我区人才选拔----启明星工程的后备基地,完善区本培训,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书匠,为我区成为教育强区和教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个面向和六个转向。
一个面向:即面向全区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进修需要
六个转向:一是从学历教育转变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三是从泛化教育转为区本培训,时机成熟时可转为区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分层培训;四是从先上岗后培训转化为先培训后上岗和边上岗边提高五是由行政强制性培训转化为合理为教师制定成长阶梯方案的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从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化为教师、行政两个发展方向的培训。
(二)具体目标: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硬件设施争创全省一流。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专家型管理干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办学管理风格,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培训质量目标:切实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80%,满意率达90%。到20xx年,完成200名启明星的培训工作,对所有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进行轮训提高。
硬件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设备一流、设施完备的教师进修中心。
四、 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规划,是进修学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设新型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进修需求,按需设课。注重课程的层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开设自选课与必修课且以自选课为主的课程模式,并将每年的继续教育课时数转化为学分制,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明晰进修学校架构,并进行人员调整。
调整进修学校内部架构,进修学校内设理论部、实践部和后勤部三个部门,理论部负责制定课程(了解教师所需,聘请专家,设置科目,查阅讲义,考评课程效果,写分析报告并制定新的课程方案),并与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包括国内外)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践部负责教育实践(联系实践基地,选定指导老师,考评实践效果,跟踪调查),并与教研室和基层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后勤部负责财务、教室、教材等一系列后勤工作。
(三)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将教师进修与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教师取得相应学分且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外出培训(国内外)和在职学历深造的奖励。
(四)硬件建设是必备的客观条件。
配备可容纳200人的报告厅、可容纳100人的网络教室各一,讨论式教室和授课式教室若干,视频多媒体教室2间。建成与国内著名师大远程教育网相连接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基地。
(五)经费投入,是完成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1999年第53号文《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方法解决。具体经费来源包括: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从地方筹集的教育基金和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所办学校,其教师继续教育所需费用由办学者负责。
五必须突破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难点:1.按需设课、按需施教的需较难把握,每个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他所认为的需可能与上级部门认为的需有一定的差异。
2.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选择和聘用。一方面大多数教育专家大多从事理论研究或进行过少量的实践指导,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且授课仍以讲授式为主;另一方面所需培训教师的专业多而散。符合我们要求的专家并不多。
关键词:体育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教育技术
前 言
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使体育也提出了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人类利用想象力使网络电子工具服务于教育,正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学习社区。在这个社区里,理应有传播体育文化的一席之地。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开始考虑率先在中国实施体育远程教育的方案。
1. 发展现代体育远程教育的时代背景
世界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1. 网络化与虚拟化;2. 公开化与国际化;3. 自主化与多样化。在传统观念中,"教育"常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活动范畴,"传播"是另一个独立的社会活动范畴,"电脑网络"则又是一个独立范畴。但实际上这些不同范畴之间的界限正在日益消失。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推进了教育发展,也推动体育教学模式的更新。
1.1 中国远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澳大利亚远程教育专家Latchem(1999)在论文中指出:从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可以看出,在知识和智慧的开放学习和自我教学方面中国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而远程教育历史上出现的最大体系就是中国60年代初举办的广播电视大学。1989年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远程教育研讨会,正式跟上世界的步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变人口包袱为人才资源的优势,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实现"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1999年6月13日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文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主要工程之一。大学生入学率要从1997年的9.1% ,提高到2010年的15%,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网络大学"被认为是唯一可行的途径,将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产生深刻和深远的影响。
2000年10月,北京"第六届中国国际现代教育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专题报告会上,专家们把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归结为三大步:函授 广播电视大学 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可采用的七大媒体:互连网、电视、电话会议、广播、电子教材、文字教材、面授。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是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卫星电视教育网基础上,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加以改造和发展,使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1.2 实现现代体育远程教育是教育改革必要内容
远程教育打破了地域和时间因素对教育普及的羁绊。新的教育目标,归根结底是实现和发展在现代环境中的大众教育(Mass Education)。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正在对封闭的传统办学模式执行着一个优化选择的法则,即一个不能提供融入生活的,方便、迅速、优质的远程教育的学校, 终将走向萎缩之路。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和体育都将成为特殊产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它们不仅是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柱,而且成为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变革的关键所在。现代远程教育在全球的发展实际已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以网络化电子平台为骨架的网络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正日益形成。在未来的三年,中央政府将集中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并广泛吸取地方、企业、个人的资金和力量共同完成现代远程教育框架的构建。到2010年,目标使现代远程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形成主体规模,基本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为主体的教育网,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然而,中国长期形成的体育专业教育传统模式,不能满足信息革命发展到知识时代对体育的要求。
传统的体育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小规模的课堂练习,这种高消耗、低效益的时空限制型模式将被远程教育打破。
1.3 体育教学走向现代远程教育
体育被认为是信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通过网络互动教学,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国内外教学情况,把各种体育声像及图文资料及时展示到学生面前。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更新内容需要数字化交互式的动态演示教学,这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
1.4 远程教育手段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现代体育远程教育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它的发展必然带动中国体育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探索按照市场机制和产业化理念来发展现代体育远程教育,与电子商务融合,推进体育远程教育和体育产业在中国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真正实现。
2. 体育教育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构想与框架
2.1现代体育远程教育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托,将远程课程教学与培训、教育服务和教育信息交流等进行充分集成的完整体系。 这一新型网络教育体系应由下列几种方式构成:
2.1.1 实时教学系统:广播电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形象直观,提高效率,师生即时交互在线讨论。
2.1.2 异步学习系统:师生异时交互。
2.1.3 协作式学习系统: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能够通过网络测评和在线讨论,强调自主探索的发现式学习。
2.2 体育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是提供远程教学服务的系统软件,它将网络课程与学校的远程教学服务进行了有机的集成。应包括:信息交流系统,如:聊天室、Email、新闻组等、多媒体课程学习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远程考试系统、虚拟实验系统。
2.3体育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系统
包括学科文档资料库、学科题库、学科案例库、学科媒体素材库、学科课件库、技术练习库、运动处方库等。
2.4现代体育远程教育管理系统
用来对体育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构建成统一的体育教学资源库,为各类体育网络课件的制作和教学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应包括:远程教学管理系统、课程学习管理系统、授课学习系统、考试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计费管理系统、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体质监测系统、运动技术评价系统等。
转贴于 2.5体育网络课程开发系统
网络课件开发是一种全新的备课模式,通过网络课件设计工具,并在与相应资源库的支持下,可完成多媒体课件快速生成、可移植、可交互的要求。包括网络课件开发工具、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件开发模板库。
2.6体育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特点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按现代远程教育对网络课程的要求,体育远程教育具有以下性质:
先进性:内容和教学体系先进,体现体育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时代特征。
开放性:优异的网络信息性能(传输速率) ;体育教师可依据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网络教学方案;网络课程制作和应用自动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可扩展性强。
交互性:教育不等于宣传,信息流必须是双向的。
共享性:能够在广域、局域和单机实现,适应不同终端设备(PC机、信息家电等)访问;要求实施远程教育过程中,同步多种媒体发行,用户有可选择性;教学素材可重复利用,资源共享且容易扩充。
协作性:不光完成师生交流功能,而且能够生生交流。
自主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生动性:应用各种现成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如3Dmax、Premier,Flash、Java等动画与视频技术,使课件及网页更加形象生动。
2.7 实现体育网络课程的应用环境
2.7.1 完成体育远程教育平台的拓扑结构图(页状、星状、混合形状定型);
2.7.2建立适合体育远程教育网络运行中心(NOC: Network Operation Center)及网管系统(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高度重视可扩展性;
2.7.3 建立体育远程教学技术培训中心:培养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并负责相关知识更新;
现代体育远程教育实施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体育远程教育并非传统体育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远程教育依赖教学支撑平台来开展远程教学活动,其最终目标是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探索式和协作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创造性人才。因此,在教学的授课、学习、作业、答疑、测试等诸多环节中,必须采用专用的体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来使这些活动得到基本保证,避免简单的"课本搬家"。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是中国"211工程"建设的大学中唯一有体育学科立项的单位,2000年率先成立现代体育远程教育课题研究小组,正在建设包括多媒体远程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室、多媒体远程教育示范教室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源系统等一套较为完整、先进、实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为师生们提供培训、学习、研究体育远程网络教学的良好场所。
3. 展 望
体育远程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将对从业体育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从每年高考体育文化课低分录取就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的考生基础薄弱,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相对偏低,需要继续教育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和远程教育的相关教法等方面的进一步培训。中国的体育远程教育首先将发展体育信息资源中心和教师培训网络,进行教师再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其使用教育技术、手段与方法的能力。
目前开设体育技术课似乎是体育远程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难题,对此,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正就此进行深入研究。2000年9月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期间,我们访问世界最著名的远程教育机构--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远程教育中心时,该中心学术主任Glen Postle教授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可以开设几乎任何课程。2000年10月,在北京的"中国及世界远程教育研讨会"上,英国一家公司展示体育专业教育的网络课件,显示出互动教育的成功。
类似体育远程教育的艺术教育已经提供了先行的经验。如对弹钢琴感兴趣的人现在已经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去学钢琴,学费低廉,效果满意。在提供音乐教育服务的因特网公司中,比较出色的有OnlineConservatory.com公司,artdsm.com公司以及gopiano.com公司,网络公司特聘的钢琴教师通过因特网进行即时交流,钢琴教师通过网络可视电话,在异地进行现场指法纠正。此前,面对音乐教育在网络的发展,许多传统的音乐教育者还持怀疑态度。但到1999年9月份,已经有800多名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在该公司注册学习。美国新泽西州一名31岁的男子刚刚通过OnlineConservatory.com公司的"网络钢琴教学法",学会了弹基本的布鲁斯节奏。他一共才接受了4节课的网上教育,每节课时为30分钟。这种网络音乐教育的最大益处是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自由"。有了网络钢琴教学后,完全可以自由的选择练习钢琴的时间。学习演奏器乐这样精细的操作都已经在网络实现教学,体育教学又何难以逾越的障碍呢?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体育远程教育把网络教育从二维图象又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即控制人三维空间的"完整环境"。"虚拟现实"更象潜入水族馆之中,而不是透过玻璃橱窗观看。这样,体育老师做示范教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会因此渐渐离我们远去。便携式电脑与接在身上微型无线传感器组成的训练反馈系统来精确指导标准的运动技术动作,传输是符合学生身体特征的最佳技术。通过网络的即时反馈,学生会同时获得来运动训练、运动营养等自多方面专家的指导,随时可以观看任何世界优秀选手的训练与比赛场面,并可通过网络交互发出讯息。
远程教育将给体育文化带来革命性的震撼,这一刻不会很遥远。
参考文献
1. Glenn R. Jones, 网络教育 -----21世纪的教育革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乌美娜《现代教育技术》,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3.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K12.com.cn
4.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5. Hayes, H. "Models for scholarly publishing in the 20th century". Online-Ed, 1998 22 May.
6. Taylor, JC. "A dual mode model of distance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Open Praxis, Vol 2, 9-13. 1997
7. Garrison, R. 'Computer conferencing: The post-industrial age of distance education'. Open Learning, 12, 2, 3-11. 1997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学生;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学生的情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教活。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设计好问题与习题。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掌握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组织教师学纲。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地学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第二,抓住备课这一关。给时间让教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教师集中备课。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如,在研究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研究:“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该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掌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采取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具有模仿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接近性。思品教学中,我们在贯彻“深”的精神的同时,还贯彻了“厚”的精神。由于每课教材都反映了大纲的一个教育要求,但因篇幅所限,都不够“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几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搜集更多地反映课文中观点的事例,使得说明观点的材料更加丰富。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为了使这一课“厚”起来,组织学生表演了《归还飞机票》的小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我们还采取了演课本剧、小品、歌咏舞蹈、参观访问等使课文内容丰富起来,以求得学生对教育观点的深刻理解。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了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做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
1.注重思品课的社会延伸。我校在抓好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延伸。如我校思品教师董秋梅在教学《在集体中想着别人》一课时,在总结全课内容时有这样几句话:“同学们,在我们集体中关心别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想着别人,主动关心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雷锋叔叔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能始终想着别人。希望你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关心别人。”董老师这番话,不单单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品课的社会延伸,突出了导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校黄涛等8名同学主动坚持常年照顾翠竹小区的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净化、美化一条街活动,定期清扫红梅小区部分居民楼环境卫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目前,全校学生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
2.根据思品课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地教育的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课后,向学生进行《楼内规则》、《红梅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具体要求》、《校园秩序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步的形成。目前,我校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校风已经形成。
3.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结合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年是大连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课后,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开展了“我爱家乡——开发区”的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列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祖国——我爱您。(2)开发区,您好!(3)开发区的发展——父辈的建设。(4)开发区长大我长大。在开展“开发区,您好”这项活动中,我校每个中队的队员,在思品教师、中队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20余项文艺节目。这些小队员抽业余时间,围绕着“开发区,您好”这个主题,查找资料,采访先进人物,排练文艺节目,讴歌了大连开发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所取得的举世中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活动,尤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具体抓了以下两点:
【内容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校艺术工作的中心环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虽然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配备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不少学校仍然采用了简单、粗放式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鉴于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状况,文章构建了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课程内容形式体系、教学操作规范体系、教学管理运作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素养拓展提升体系和教学效能考核体系六个环节。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 质量 保障体系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力求实现理念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将使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管理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
一、课程内容形式体系
该体系一是要构建融艺术理论学习、艺术作品鉴赏和艺术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立体式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在普及艺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审美能力,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二是要形成以《艺术导论》等8门限定性选修课为核心,以提高型和个性化任意性选修课(含校本课程)为重要补充的公共艺术教学内容体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限选课程有艺术导论、戏剧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艺术教育的新观念强调,“艺术教育课程要多样化……以人的发展为本,把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目标……”。高校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公共艺术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等进行选择,这样的课程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如清华大学就设立了艺术自选课,主要包含理论型的欣赏课和实践型的技巧课两方面,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接触一些艺术门类。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平台,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建立好艺术教育网络。由于艺术教育不是一种纯智力活动,它还包含了情感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一定的艺术技能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显性课程,理所当然地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将艺术教育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领域,建立艺术教育网络,扩大艺术教育功能。这要求教育者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实施艺术实践、课外指导、专题报告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其中由于艺术实践有其丰富性、多样审美性、体验性等特点,它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举办校、院(系)际的主题鲜明的大型艺术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等;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学生文艺团体的指导与管理,鼓励大学生在各种类型的文艺社团活动中丰富文化生活,提升艺术素养。
二、教学操作规范体系
该体系是教师教学的起点。规范化的严格的教学要求是保证公共艺术教育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和高校的其他教学一样,公共艺术教学应列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对公共艺术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做出符合课程特点的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一是富有特色的课程设计。艺术教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来完成的。公共艺术课教师要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将艺术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机结合,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富有特色的课程设计,激起学生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个体经验性。在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最感染学生的往往不是教科书上图文并茂的文字解说,最震撼学生的也不是艺术大师们所具有的非凡的创造力,而是教师凭借自身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悟、以自身独特而真诚的思考,引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冲动,并帮助学生实现精神探索的历程。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过程。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永恒的主体。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示范者、欣赏者和协助者。新奇而轻松、自由而快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艺术兴趣,充分调动广大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实践为主要形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表明,学生是体验者,还是旁观者,是动态的操作,还是静态的观看,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有人把操作性也列为艺术教育中培养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的一条重要实施原则。三是形式多样的教学总结,形成完整的公共艺术课教学档案等。课堂教学总结是在公共艺术课结束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堂用到的关于公共艺术的知识点、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的总结。好的总结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学习过的内容,并对学习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归纳作用,通过建立完整的公共艺术课教学档案,不断提高公共艺术课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运作体系
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管理运作体系,是指为了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水平,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它由教学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师资管理、教学对象管理等方面构成。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起步晚,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且涉及面广,为确保学校公共艺术教育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一是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科学化。要把握好公共艺术教育变革性和继承性的统一,选择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不断提高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科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形成一整套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制度。二是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科学化。这主要包括管理的合作化和管理的网络化。首先,是管理的合作化。高校要实行公共艺术教学部和教务处双向协作的课程管理运作机制。公共艺术教学部负责落实开课任务、师资调配和课程建设以及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务处负责安排课务、组织学生选课等。课程方案、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师的备课上课等常规运行、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考核等环节则由双方共同负责。其次,是管理的网络化。校园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友好的交互性能以及良好的开放性受到管理者的青睐。对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教学信息的上传下达、教师的疑难解答、工作的安排监督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管理也要采取网络化的运作模式,学生的选课、教师的课务安排、考核成绩登录、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与反馈等均在教务管理网络平台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