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课件

小学音乐课件

时间:2022-02-25 16:39: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课件

第1篇

一、前景设置,“入乎其内”

音乐欣赏是审美领域的心灵交流活动,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进行的。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法律是不允许进入剧院的,只要一点点的强制的存在,剧院就由娱乐变成了惩罚。”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所创造的意境。如笛子曲《苗岭的早晨》以浓郁的民族特色、鲜明的音乐形象描绘了旭日东升、万物复苏的喜人景象和对欣欣向荣的祖国的赞美,欣赏时,在学生“调心”的基础上展示课件:一片葱苍茂密的树林,透过林隙,晨光曦微、万籁俱静,偶尔一两声鸟鸣,一幅恬静的春晓。此时笛声悄然响起,“笛子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的字幕渐渐出现。随着曲子的进展,字幕化作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经过这样的前置导入,学生很快进入笛曲所创设的意境,仿佛来到一座茂密的树林里,林间百鸟欢唱,孩子们在林间尽情玩耍……这无疑能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创设激情,“出乎其外”

教唱歌曲内容包含许多优秀作品,对于一些民族风味浓郁的地方民歌,要求学生在课堂由就能有感情地唱出这些风味,一时难以掌握。如《编花蓝》这首具有浓郁的河南风味的歌曲,名为编花篮,实则赞美牡丹,并借此体现河南人民朴实、憨厚、爽朗、风趣的形象。编制课件时首先运用河南名花牡丹的图片,进行相关了解,然后将河南独特的风情片、名胜片等经过处理展现给学生,这易于使学生了解地方民族特色、掌握其思想感情内容,为学生能有感情、有风味地演唱打下基础,同时进一步使学生增进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

三、有板有眼,以静生动

小学生正处于喜动不喜静的阶段,在用特定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练习时,学生很喜欢,但由于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较差,在练习时往往在该跺脚时却在拍手,该拍左腿时却在拍右腿,边唱边伴奏时更是手忙脚乱。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编制时,我们可以制作相应节奏动画并配以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跟着动画学打,一般学生很快就能较准确地打准节奏。

在节奏练习中,学生敲打时往往不是慢了就是快了或者跟着别人的节奏打,显得手忙脚乱,配合不好。利用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可以制作出各种乐器在按照特定的节奏进行敲打(可控制节奏的速度),并伴以音响效果,或者配以专业人员演奏的录像,既形象又生动,学生看过以后一般马上就能模仿,也可以参照动画的节奏敲打,那怕是节奏感很差的学生也能马上掌握。

四、形象直观,演奏示范

一所学校,可以有较好的教学设备,但不可能配齐所有的乐器;一位教师可以有很好的素质,但不可能掌握所有乐器的演奏方法。这就使得在上课介绍乐器的特点及分类时变得抽象、枯燥,学生不易于接受、理解。但运用课件,我们可以找到有关这些乐器的图片,进行相应的注释,同时可以制作动画演示其演奏时的使用方法或者剪辑一些演奏会或音乐风光片中演奏家的演奏姿势,更主要的还可以播放该乐器的音色,以及一些简单的演奏技巧。为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制作练习题。如:显示给学生本节课中所学的几种乐器的图片,用鼠标拖动相应的乐器图片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正确,则发出该乐器的声音,如果错误则给出出错信息,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单一枯燥的学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如在音乐知识中,在讲述乐器的分类时是按照音响效果分为四种,但学生对于这些乐器并不熟悉,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运用课件,我们可以先介绍相应的形状结构及文字图片,同时配以动画或录像片段演示相应乐器的演奏方法及曲子,这样从结构、文字、演奏方法、音色的介绍,学生就较容易掌握乐器的分类,而且会牢记在心。

五、人机交互,实时检测

第2篇

关键词:音乐课;欣赏;教学形式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致,提高他们对音乐的体验、鉴赏、评析、感悟的能力,去发展他们丰富的思维想象,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使小学生的音乐精神生活得到较大充实与满足,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使他们真正于音乐课中动起来。

一、恰当合理地选用音乐欣赏教材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音乐欣赏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师应该恰当合理地选用音乐欣赏教材。让我们的小学生在音乐课的欣赏过程中,拓展小学生的音乐时空,让他们从自身感悟到音乐教学中的多种情绪。

1.必须选用带有丰富情趣及艺术表现力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而达到满足他们音乐学习的需要,并能使小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作品。

2.欣赏教材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域,让我们的学生有自身真实感受的音乐作品,来使孩子正确体验到音乐赋予学生的不同情感。

3.每隔一段时间,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欣赏,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歌曲来欣赏、学唱,达到防止不良音乐作品对儿童心灵的侵蚀。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

1.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及乐器演奏形式

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及乐器的演奏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采用学生所喜爱的音乐游戏形式

小学生都非常喜爱音乐游戏,因为音乐游戏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孩子们一起互动,感受到音乐课的那份快乐气氛。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问题 优化策略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课程教育理念与宗旨的主阵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要达到这些要求和标准就必须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课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呈现一片生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尝试从当前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小学音乐课堂能成为学生放飞灵性的殿堂、生命涌动的平台、和谐发展的乐园。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时间、效果等几个方面来看,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五个问题。

从教学结构看,结构不合理,课堂气氛沉闷。音乐是动静结合的艺术,所以音乐课上应该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有所收获。而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适合的课堂结构,课堂上学生“动”得太少,缺少体验,课堂气氛沉闷。

从教学方法看,以讲授为主,给学生体验和表现的机会太少。单纯的音乐说教会使原本富有美感的音乐失去本色,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是多种方法与形式并用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现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感情,体验其中的韵味,以此丰富学生的音乐听觉体验,突出音乐的审美功能。

从教学手段看,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不当。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共享,音乐教师在使用和制作音乐课件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不应该为了使用课件而使用,而应该是为了教学而使用。使用课件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而有时适得其反。

从教学时间看,经常浪费宝贵的时间。有的教师为了使课堂丰富,设计了太多多余环节,拓展环节冗长,导致喧宾夺主,教师和学生忙来忙去,教学目标却没有达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参与度不高,主要获取的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在音乐表现与欣赏等方面收获较少。有些教师备课很认真,准备了一大堆的教具、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顾着专心演示和操作多媒体,“照本宣科”,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一个人演独角戏,最终导致学生学得心不在焉,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原因剖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的问题。

从教育观念看,主要是教师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把握不准,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知识技能训练,轻音乐表现与欣赏;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

从教学能力看,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有些教师教学设计水平不高,教学组织能力不强,在课堂中不能针对教学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无法提高音乐课堂的品质和学生的学习层次,不能使音乐课堂像一部完整而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另外,演唱、伴奏、指挥、表演的能力及音乐感、音乐鉴赏水平、审美修养等都是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和素养,而有的教师却不具备,在课堂教学中自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探索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情境创设的方法有故事法、绘画法、谜语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教师通过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

例如,在教《草原牧歌》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介绍内蒙古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内蒙古的风土人情,配以歌曲旋律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蓝天白云、绿草红花、牧场羊群等,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与对真善美的追求。再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鸭子拌嘴》时,教师可以将乐曲设置成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如养鸭的老爷爷、演鸭子、池塘、水波等,将乐曲中情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学生可以充分感受乐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将器乐、游戏与表演融入课堂。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音乐特征,用实践活动替代单纯讲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将器乐、游戏与表演融入课堂,再现音乐形象,让学生在玩中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如歌唱课中可以加入乐器的伴奏,让学生在“玩”乐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视场、听音及声部间的合作等基本技能,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还可以感受到器乐带来的艺术美和身心愉悦,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游戏和表演是体现音乐美的载体。教师在设计游戏或表演环节时,可通过拍手、拍肩、跺脚等肢体语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唱唱跳跳、演演说说中获得快乐。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多媒体课件通过整合音频、视频、图像,将视听结合起来,再现音乐的现实情境,使音乐形象更真实、更清晰、更吸引人、更易理解。在小学音乐课上,若使用多媒体进行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闪现的文字、缩放与移动的图形、变换的颜色等手段,将难点直观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则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发散学生思维,促进知识建构。如让学生欣赏《彼得与狼》时,可根据音乐场景制作flas。将音乐背景中大自然的风、树、草、水、飞翔的小鸟等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犹如在看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又犹如在看一部有趣的动画片,并且在身临其境中体会音乐的意境,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尽管多媒体教学给教师带来了便利,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但是要适当运用。并不是所有课型都需要多媒体,教师要加强辨别能力,判断什么样的课适合采用哪种教学手段,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另外,要想充分利用多媒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课件制作和播放技术,否则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形式,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学音乐教学;研究与整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98-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中小学的多媒体技术教育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开设的。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由此可见,研究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它势在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就谈谈我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实际研究及成果。

1 多媒体技术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中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 中学音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的音乐教学已明显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当代中学生对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需求。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所面对的学生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敏捷的思维。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要以体现审美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为重点。由此,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音乐教学正好符合了这一需要。将多媒体技术整合到中学音乐教学中,使两者紧密结合,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运用于教学中。这不仅要求音乐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理论观念,还要求音乐教师掌握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并合理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和实践活动。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1 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音乐

教育学家杜威指出“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适应的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所以纯粹听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效果不明显。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单单一味地给他们听音乐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我想如果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合理加上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学生应该会更感兴趣,他们便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对音乐也就有了更主观的理解,同时也使音乐课堂焕发出了无限的魅力。如在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时,我从网络中下载了以嘎达梅林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的连环画,又配以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深情地演唱,学生立刻在心目中塑造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那勇敢顽强的形象,又体会到了民歌之所以代代相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一特点,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音乐课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音乐教学的需求

在音乐教学中,课件是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最紧密的整合方式,对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 决定了音乐教学的成败。这是因为通过课件这一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了逼真生动的教学情景,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究竟怎样设计音乐教学课件,才能将之有效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呢?下面我从两方面来谈:

1) 音乐课件要具有审美的意境与内涵:为使学生在课件中,尽快的进入音乐的情境,教师在课件设计中要注意选用的背景与教学审美主题的搭配。例如《黄河大合唱》:背景的画面是我们的母亲河,背景音乐是男声独唱《黄河颂》,看到这里我们的内心活动是复杂的,听着音乐会联想到很多:九曲十八弯的母亲河、母亲的胸膛伤痕累累、母亲的苦难和沧桑……音乐启迪了我们,打动了我们,唤醒了我们 。

2) 教师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利于教学效果的体现。所做课件要尽量做到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力求创新;不能片面追求外观,过于注重视觉形象和技术水平。这些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体现。

3 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的整合,既增加课堂容量,又提高学习效率

过去在唱歌课上我总是先在黑板上抄出歌页,然后再给学生教唱。那样既费时又耗力。自从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我把这些信息制成课件,一切教学程序就可以图文并茂的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这样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我的欣赏课《 京腔昆韵》。大家知道,京剧艺术博大而精深,要想在一两节音乐课上让同学们对距离我们比较遥远的国粹艺术了解并且喜欢,简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上课时,我只是轻点鼠标,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等便逐个展示出来,并配以精美的京剧脸谱,不但使教学节奏大大加快,还增强了他们学习京剧的兴趣。学生由不了解到了解,由不感兴趣到喜欢。这是一个飞跃。经过利用多媒体这样组织教学,虽然内容比平时多了很多,但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的整合,可以融声汇色,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中学音乐教学,既省时、又高效。它可以把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和生活化。这样不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还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实践我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牵手”,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美――形态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6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多媒体技术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小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图文更加形象,而且通过音视和动画的方式,使其更加栩栩如生,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推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采用与其他文化课相同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不仅抹杀了小学生们喜爱音乐的兴趣萌芽、淡化了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而且还偏离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文字、动画以及图形和视频等教学资源统一起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优化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抽象教学形式。通过采用动静、虚实结合的模式,使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声音、图像以及动画和视频等,巧妙地组织起来,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不仅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藩篱,打破空间、时间上的限制,激发教师们的积极主动性,将原本比较枯燥的音乐课堂变成生活化、趣味性的活动场所,为学生们创造时尚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辅助教学知识的重整。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唱歌、欣赏还是唱游,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儿童特色,为配合教学内容的全面开展,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显而易见。比如音乐教学中的电子教材应用,主要依靠校园网络所提供相应的素材,根据具体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网上材料。通过这种方式,还可将网上的素材进行重整,从而拓宽学生们的视野。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一般而言,一首歌曲旋律的形成,既要求音符上的组合,又是乐曲思想的表现和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年龄问题决定了孩子们对声音、色彩的敏感性非常的强,可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且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艺术形象。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将音、画结合在一起对音乐进行欣赏,或者在音乐课件中展示出相应的意境,并利用多媒体美化画面、清晰声音情景设置,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从中体会高低、快慢以及长短和顿连音乐之美,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深化美育与德育。音乐作为一门融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现代学科,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要融入思想品德、审美教育。比如,唱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直观、生动地表现出美丽的风光或者多彩的场景,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以歌词内容为基础,采取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素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现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行为。

二、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种方式

多媒体技术设备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非常的显著,因此应当不断创新多媒体技术形式和手段,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音乐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应用,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小学音乐教学起始、结束阶段,可唤起审美兴趣,从而激发审美渴望。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各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此来培育新审美心境,从而唤起新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渴望。实践证明,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意识。

2、利用启发性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极富创造性,而且情感与创造是关注学生能力、情感的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以及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教学活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其课堂教学是美妙、享受的课堂,同时也是与创作语言以及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的课堂,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孩子们审美情感、创造思维能力的启发。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活跃学生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积极性,使他们领略到创造成功以及创造过程的愉悦之感。比如,同一首乐曲聆听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是春天小草破土发芽;有些学生则觉得像是小河边有恋人在轻声的呢喃。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体现。基于这一调整,音乐教学在对孩子们想象力培养层面的独特优势才得以显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避免学生给出整齐划一的“答案”,应当用多元化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对音乐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3、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与其他基本的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着相似性,比如板书设计、适量的习题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写在PPT上,则可以有效减少课堂教学实践,尤其是板书过程中的耗费时间,从而增大教学信息量,以此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笔者认为老师在应用电教媒体设备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从不同的侧面、视角,灵活运用投影、幻灯以及录音录像。通过利用这些先进的媒体技术设备(或单一应用,或二者兼用,或三者共用),设计好媒体的顺序、时间以及次数,确保应用时间合理,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效的衔接。尤其是录像的放映,可以使孩子们产生一种“人在画中游” 的体验效果,也可使学生们获得层次分明以及生动完整的音乐印象,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增强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usic textbook selected songs in the good part of desirable pop songs, the other part of existing music can retain the best songs textbooks. Contemporary good children's song writing quantity is not big, suitable for students repertoire is too little. The existing music textbook content such as the theory of too professional, so that the students not easy to accept, but the 21 st century the us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for modern music education provides a strong security. Everything in the practical, sincerity as the foundation, our music education to get true success.

Keywords: music;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现在的网络歌曲可以一夜让所有的人熟知,并且顺口就来,有的甚至都可以办上春晚的舞台。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是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

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

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而是因为其难度已经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专业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

第7篇

通过鸟儿的声音、鸟儿的歌曲、鸟儿的音乐、鸟儿的舞蹈这几个环节创设情境,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仿佛来到森林,跟鸟儿一起聆听音乐会。因为鸟儿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跟人类的生活生存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懂得了“要爱护鸟类”的道理。这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一、“教学”与“互动”

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呢?探索信息技术有机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参与共同制作课件,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信息技术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起来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形成最合理的学习模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目前,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有了这个载体,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了,信息的反馈也及时了。

如艺术课《拉拉钩》的学习。我组织孩子们自己动手查找有关友情的资料,平日里同学之间吵架和和好的场面,用相机拍下,以课件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他们知道了同学间要团结友爱,对友情也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学会了搜集、提取和整合信息,这是传统的教学无法实现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呆板单一的,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将学生轻松、自然地吸引到创设的歌曲意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如教学《拉拉钩》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一个环节———“和好如初”:预先录制班里几位同学想对好朋友说的心里话,插入到课件中。在课堂上,学生唱到了“我们都是好朋友呀”这句歌词时,教师提问:“想听听好朋友间的心里话吗?”“想!”“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有矛盾。

有几位同学委托老师,想将心里话跟他们的好朋友说出来。认真听听是谁呢?”班级立刻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紧盯着屏幕。课件播放着,我看到同学们眼里泛着的泪光,我知道他们被感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任何的解说都是多余的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因此,在设计《鸟儿的音乐会》这一课的课件时,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依靠学生自主操作,互动学习,结合视听进行欣赏。在课件中的歌曲范唱,用同学们喜欢的卡通鸟儿形象,制造音乐学习氛围。学唱歌曲反复播放,以加强学习者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如果学生能够在计算机教室上这一节课,效果更好。两人一台计算机,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电脑的画面中,获得了鸟儿的相关信息,如珍稀鸟类、鸟类生存环境、如何保护人类的好朋友———小鸟等知识。他们边听边看,自由选择课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主动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乐学、爱学,教师也不需要大量的讲解,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引导孩子学好歌曲,寓教于乐。

二、“求同”与“个性”

传统的“求同”教育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现代的“个性”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如我面向全市开放的一节公开课《我和音乐来跳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情绪、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速度、不同音色、不同节拍的乐曲输入到课件内做成动画,点击动画,学生能直接获得音响。

我先把孩子们分成若干组,自由讨论,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学过的音乐知识,展开想象来编创。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聆听不同风格的乐曲时十分用心,争先恐后地表现,有的同学听到自己选的乐曲与舞蹈不符合时,马上进行修改,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手段,感受、体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取音乐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把音乐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给学生的探索和设想插上翅膀,创造力在探索中油然而生。

作者:张少白

第8篇

1 有助于学生理解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感受和鉴赏”,在“音乐感受和鉴赏”当中列入“欣赏”是音乐新课程的要求,这是由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感受能力的有效方式就是音乐欣赏。可是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是比较差的,他们不能够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就更不用说欣赏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学生常常是不以为然,听不进去。在以往的时候,教师应用提示、讲解、画图、编故事等方式,可是学生常常是仅仅注意教师所说的,而听不进一些该听的。倘若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实践、观察、聆听统一起来,再加上适当的解说,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统一起来,从而让音乐变得形象和具体,便于学生理解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当前,多媒体在大部分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还是以多媒体呈现教学作为主导,还是以教师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反思多媒体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现状,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2 给学生以感受的时间和空间

在音乐课上欣赏《龟兔赛跑》的时候,教师把《龟兔赛跑》的故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听故事。等故事讲完,课堂上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半,教师还要在剩余的时间里讲解音乐特点和故事背景等。这样,时间就变得比较紧张了。教师提问学生:“这一堂课讲解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欣赏音乐的内涵、情节和音乐的元素。导入故事能够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对音乐进行理解,但不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讲故事上。并且,尽管能够运用课件,可是课件的时间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由于播放课件是程序化的,不可以说慢就慢,说快就快。教师的意图是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对音乐进行理解,却违背了学习规律。

多媒体能够集影像、动画、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是一种辅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创设情境和画面。如今的音乐课教学不可以仅仅注重使用一种什么方法、什么形式,而不重视音乐本身这项重要的内容。倘若教师仅仅是注重教学的形式,就会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多媒体的图画是服务于音乐的听的。若教师过多地依靠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在理解音乐上只是为了视觉上的刺激,使音乐课成为了视听课。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为学生听音乐留下一些时间,与此同时,也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且要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发现学生的理解是不是到位了。

3 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传授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和范奏、对学生的鼓励的眼神,这些都是电脑所不能做到的。教师的个人角色、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自身最大的财富。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给教师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要给学生留有参与和交流的空间。课件的设计不能禁锢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却单单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歌唱、演奏、律动、音乐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在听、演、评、想象等多种形式的体验下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4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统一

在《彼得与狼》欣赏课教学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细致的感受,进而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音色所代表的形象的不同:当出现一种新乐器的时候,教师就暂停音乐为学生讲解;在整个乐曲结束的时候,学生感觉到非常疲倦,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当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会非常茫然。

首先,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不可以为学生强加过多的定义与概念,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尽管应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方便的,可是不考虑乐曲的完整性,随意暂停音乐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理解音乐。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当中,多媒体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辅的,不可以完全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有一部分教师感觉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几乎在每一节课上都运用多媒体,尤其是一些示范课与公开课。甚至是在有些地方,要求在音乐评优课当中必须运用多媒体。这会使教师变得比较盲目,因而是一种误导。比如,把教材上一些清晰的插图加以扫描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可以进行的范唱非得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等等。貌似有了多媒体,音乐教师就不需要演奏和歌唱了。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而不重视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只有使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统一起来,才可以真正地体现多媒体的作用。

5 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的

在教授学生《欢乐颂》的时候,有一部分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知道《欢乐颂》的作者是谁吗?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事情呢?在学生回答完,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补充一些内容,以致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教师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关于贝多芬的一些音乐,然后让学生一起唱《欢乐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变得比较紧张,大大减少了欣赏音乐课的时间。

在教学时间充足的前提条件下,音乐教学倡导开拓学生的视野,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大量的知识是不可取的。这样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致弱化了对《欢乐颂》的感受。教师所实施的这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呈现了很大的信息量,然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没有亲身的感受,而是教师对音乐的含义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思维。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小学;设计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表达和音乐素养形成的起步时期,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音乐课程的内涵,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真情实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健全发展的学生。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非常强,然而由于音乐的抽象思维,无法良好地表达自我音乐感受。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中的影视、动画、图片、音乐等内容,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中,在情境中获取更好的感受。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力较差,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因此还应该重视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例如,在学习歌曲《保护小羊》的过程中,应用和羊有关的动画片,提高学生对于歌曲表达内容的具体理解水平,将音乐形象生动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小羊的生活,激发学生的保护决心,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饱满生动,带领学生饱含情感地进行学习和歌唱。此外,部分的欣赏类型音乐没有填词,不方便学生理解和体会,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很多抽象的音乐具体化,播放相关的VCD和图片,促进音乐情感的建立和艺术形象的结合。

二、开阔学生视野

学校多媒体的选择必须遵循高效能、成本投入较低的基本原则,很多教师完全忽视该原则,很多常规的教学手段就可以完成教育目标的课程,也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将实物投影仪、实物教具、挂图等具有特点的教学方式完全抛弃,造成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度。音乐课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把握一定的限度。音乐课程中,利用学习内部网络资源提供的各种素材或是网络上的海量资源,在其中选择有效、科学、准确的材料配合音乐课教材实施。教师将选择的素材和教学内容完全整合,配合各种形式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实现学科的整合。

三、渗透多元文化

多媒体技术实现知识的整合,将多元化的音乐更加全面展示在学生眼前。不同时代背景和不同文化条件下的音乐都良好体现。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自己的风俗、语言、服装、建筑、舞蹈、文化。各自的文化逐渐渗透到音乐中,造就音乐的不同特色。小学音乐教学仅仅依靠语言、图片等手段无法充分表达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资源制作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件,让小学生体会和感受,提高课堂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学生获得专业音乐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突破难点

小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基础上,才能逐渐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最终表达自我,创造音乐。音乐教学不应该依靠单一枯燥的讲解和多次训练。过多的语言教育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讲解、实践活动、训练有机融合到一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多媒体将音乐中的内容变得更加游戏化、直观化、形象化,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更快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的知识内容,为综合素养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媒体手段将固定的教学内容变成实际的东西,通过动态演示,借助图形的移动,颜色转化等,教学内容的容量增加,速度加快,将很多难以体现的专业音乐知识准确表达出来,方便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学习《雨中》的时候,其是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学生的专业水平不足,演唱时候的节奏、音高、声部都存在问题,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中的高低音色进行专业标注,借助软件录制不同的伴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声部的伴奏,其中的强弱变化利用符号标注,提醒学生和帮助学生记忆,通过视频动画播放,使学生的情绪更加饱满。

五、领会艺术感受

音乐是听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一种艺术,利用旋律、节奏、音响具体反馈生活,表达情感,塑造具体的形象,音乐是另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艺术的形象感染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情景领悟道理,陶冶艺术情操。

总之,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应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方式,不断补充课外音乐内容,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方式,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环境,重视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第10篇

那么如何让音乐这只百灵鸟飞进学生的心田,如何找回音乐课应有的魅力,让音乐欣赏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课件中丰富的音响伴以多彩多姿的图文、视频资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一、利用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针对中职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以“听赏”为唯一方式的音乐欣赏教学很难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充分关注,难以适应当今学生的欣赏习惯。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的音响伴奏以及多种多样的图文视频资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选择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并配上丰富的画面。在欣赏蒙古族歌曲时,笔者选了《草原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并配上了画面: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奔驰的骏马、雪白的羊群、纯朴的蒙古人以及德德玛、腾格尔演唱会的画面……辽阔、悠扬的歌声和美丽的画面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让人们充分感受了大草原的辽阔、美丽,感受到了蒙古族音乐悠长、飘逸的草原风格。在欣赏藏族歌曲时,笔者选择了《酒歌》《青藏高原》《向往神鹰》《在世界最高处》等极富高原特色的歌曲,并配上画面:神话般飘飞在青藏高原上的“天路”、充满佛教色彩的布达拉宫、飞翔的神鹰、神秘如梦幻的雪山……还有那藏族歌手容中尔甲的真情演释,让我们充分感受了古朴的藏歌,那流淌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的音乐精髓。

当欣赏西南歌曲《跳月歌》《小河淌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歌曲时,画面上出现了月光下朦胧的山寨、美丽的傣族姑娘、神奇的小竹楼……让学生尽情领略南方民歌的柔情、委婉、清新和细腻。

视听结合,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而且在丰富的视频资料的引领下,课堂组织显得格外轻松而简单。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快捷方便,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光是为了在课堂上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这样一种教育载体,使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课题中,在制作课件时不仅要包含有关《天鹅湖》的视听资料,还要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剧情介绍。就舞剧而言,还要有关于舞剧的介绍以及几个舞剧片段的视听资料,供学生和《天鹅湖》对比;还要有涉及歌剧、音乐剧、话剧的片断。同时还要有柴可夫斯基的生平、俄罗斯民族乐派、近代俄罗斯作曲家等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方便快捷地指向所要讲授的内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助于认识不同的乐器及演奏性能

音乐欣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向学生介绍中外乐器及其演奏声响与性能特色。例如,中职音乐教材第16单元欣赏《音乐礼赞――交响乐》,如果仅仅播放几部交响乐给学生听赏,学生根本无法听懂,更无法理解交响乐丰富的内涵。多媒体课件为介绍中外乐器展现了优异的功能,教师轻轻点击鼠标,中外各式乐器招之即来,名家的精彩演奏瞬间跃然屏幕之上。学生在欣赏某一乐器演奏方式的同时,认识了乐器的形状和音色特征,并能够了解它在乐队中的排列位置和作用,同时充分感觉到了交响乐的魅力所在,课堂教学也显得异常轻松有趣。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是必修的,经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制作电子相册、动画等。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充分结合起来。如在教“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时,为了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各民族的音乐,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了一个专题“五彩的风”。学生不仅收集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歌曲,还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演示课件,还让学生上台演唱歌曲。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音乐欣赏课堂也变得特别活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拓展音乐时空,充分享受音乐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优秀的轻音乐作品,优秀的通俗歌曲等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另外,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上网搜索、下载自己喜欢唱的歌或喜欢听的音乐,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或说一说这些歌曲、乐曲什么地方吸引人,是旋律、歌词还是演唱、演奏形式等。通过这样的开放形式,让学生主动接触课堂以外的音乐,使学生的音乐天地更为广阔。

结语

多媒体音乐课件,以快捷、方便的优势,丰富的音响、多种多样的视频资料充分展示了音乐的魅力,让多媒体音乐课件走进音乐欣赏课堂,音乐欣赏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应倩.让音乐课堂散发其应有的魅力[J].新校园,2012(4).

[2]晋江市养正中学音乐教研组.多媒体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第三阶段报告)[Z].2004.

第11篇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 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第12篇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相比有许多优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拓展音乐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使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课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方法简单:录音机播放乐曲,教师口头讲解。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往往只是听听音乐而已,有的则当成数理化学科的“养生”课,无足轻重,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听音乐而已,对乐曲所反映的内容,表现的情感等,可能一概不知,教学效果很差。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动感的画面直接搬到屏幕上,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可以让课本知识动起来,让音乐从书本中流淌出来,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很好地结合起来,变枯燥性教学为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如教学“什么是交响乐?”,如果单靠教师讲解,那么音乐课就成了传统语文课的变异,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也不深,但如果运用多媒体结合画面教学,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也会变为“心赏”。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音乐书籍、各种音像资料极为匮乏。现代教育技术方便快捷、资源丰富,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很方便地搜索到世界各地音乐家的相关资料和音乐作品,还可以聆听欣赏或下载内容丰富的音乐课教学内容,使得音乐课件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网上教学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既可以从共享免费资源网络上下载,也可从世界各大网站或专业音乐教育网络上有偿获取最新资讯,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下载或在线欣赏,扩展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外,利用网络平台,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增加了音乐欣赏的渠道,不仅能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和丰富信息资源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方便,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自学音乐欣赏课程。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形象逼真,临场感强,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更动听。它可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简化音乐理论和音乐技法,使虚化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同时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让学生了解西洋乐器分类这节课时,不可能每所学校有那么多的乐器展示给学生,教师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乐器,要想让学生感知乐器的音色,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直观展示各种西洋乐器,分别播放演奏的效果,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材施教,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艺术素养

学生音乐素质有高有低,接受能力有快有慢。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让接受能力快一些的学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的“巧”和“好”。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知识,掌握方法和技巧,协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反馈评价。教师可以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链接到多媒体教学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喜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观看。也可以在学校或班级的多媒体教学网上开辟音乐吧或交流平台,使师生、生生之间就音乐知识、音乐作品尽情地交流、讨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