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11:4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践教学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自学报告单;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3-0036-04
我校自2012年9月开始创建的“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单元目标, 通过感受、精学、拓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经由学生个人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 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 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作顶点,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 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 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 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 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 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 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 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关键词:基础英语课堂;口语教学;值日报告;口头呈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52-01
全球化经济使得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愈来愈受到重视,同时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渐突出。传统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很少参与课堂活动,更别提有足够的口语训练。现代教学法专家认为,教师的作用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是学生,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一.值日报告(Duty Report)
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基础英语教学如今越来越重视交际教学思想的应用,而Duty Report作为一个很好的交际口语实践平台,为基础英语的口语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其形式丰富多样,知识涉及面广,学生覆盖面广,因此,Duty Report被教师们广为采用。Duty Report不仅是提高学生听说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促进基础英语课堂口语教学。
采用Duty Report可让每位同学参与其中,可在学期初排定学生轮流的顺序,或者按学号轮流,或者按学生自定的顺序轮流,之后每次Duty Report活动结束之前可提醒下一位将轮到的学生提前准备,以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和保证报告质量和口语训练效果。
Duty Report的题材和内容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选他们各自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准备和完成报告的兴趣和热情。但也须对题材和内容作一定的规范,以免因材料过难过偏而影响报告效果和报告后的互动,比如报告用词应避免过难或过专业,一个班级的报告题材不可太单一,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或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选材,选材尽量多样化,做报告的方式也尽量丰富多彩,以保证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Duty Report的占用时间须统一规定,以免影响后面的教学,一般安排在每次课开头,作为课堂预热(warm-up),以三至五分钟为宜,可外加2分钟的提问时间供在座学生和老师与报告者互动,以保证听者始终积极参与报告活动,并同时锻炼口语和听力。
Duty Report在实施过程中,师生都要高度重视每一个环节,切勿让其流于形式,成为被动的任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将每次报告的情况做好记录和评价以纳入平时成绩和激励学生以此锻炼口语。
二.口头呈现(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通常指课堂上学生个人或小组向全班呈现某一话题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目前英语课堂尤其是口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Presentation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口语教学的积极性,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也能够避免传统课堂中教师是唯一的信息来源的境况,使得课堂信息变得丰富和多元化,同时更能使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教学内容、不敢当众开口讲话的现状,让学生自信和大胆地面对全班发表见解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结合基础英语课堂实际,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设计Presentation的任务。以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为例,可设计不少的呈现任务。如第三册中的Speaking A,B部分的口语任务可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课前准备好,先在小组里演练,时间控制在每一项三分钟左右,课堂中再请一些学生到讲台处呈现;又如Speaking C部分可提前请学生仔细看图,并根据图中的信息每人为图编好一则短小有趣的故事,时间也是每则三分钟,然后在课堂中选学生逐个呈现。在呈现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异常简单的一幅黑白图配上无数种版本的精彩故事,不仅口语呈现变成倾听有趣的故事了,而且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呈现自己所编的故事,听者也听得很认真。这类任务因提前准备好了,学生很少担心自己说不出来,而且因自己的故事是独创和新颖的,学生很渴望呈现给大家。如此,学生积极锻炼口语表达,同时认真倾听同伴呈现,实现了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实践。再如,Presentation的任务也可源自基础英语课文,每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可利用课文主题来设计呈现任务,如讲“守时”的单元就可请学生提前思考和讨论守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文导入时可先请学生呈现各自的见解,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导入了课文,共享了相关“守时”的各种观点,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语。
Presentation的任务设计的时候务必要求明确、指令清晰。学生呈现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和点评,对优点作出肯定和赞赏,对不足委婉地提出建议或希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有不同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呈现难度和减短呈现时间,鼓励其从简短的开始,并给予适当的帮助,逐渐增加其对口语呈现的信心和兴趣。Presentation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同样要给予鼓励和指导,并将学生在呈现中的表现及时做记录和评价、纳入平时成绩,激励学生有更好的呈现效果。
结束语:以上两种口语教学活动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实施基础英语课堂中的口语教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学会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积极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对基础英语课堂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从而加强英语交际能力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琼.Presentation在高校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7):102.
[2]刘彦峰,张晖,王晓雯.“Duty Report”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探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8-170.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中职化学;教学
为了更好地在中职化学中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首先必须理清二者的关系,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对具体的实施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才能更好地在中职化学中促进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讨。
1.理清二者关系,夯实应用基础
为了更好地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首先必须对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进行明确。就笔者自身的浅见来看,微课主要是基于视频这一载体,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学科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环节进行精细设计和开发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情景化以及可视化、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包。而翻转课堂则是基于以往的先教后学转移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上来,学生通过教师的微课资源,在课前就能预先自主的进行学习,并在课堂内加强各方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内化。由此可见,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微课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实施,而翻转课堂则要以微课视频为基础,采取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2.应用策略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对其的应用,以下笔者结合中职化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对其的应用做出以下探讨。
一是紧密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切实加强教学设计和微课的制作。在微课制作之前,教师应理清所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并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并在微课中需要体现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同时还要明确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推进的知识点,从而确保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均的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且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明确哪些教训内容应做成微课资源。例如在学习有关铝的知识时,其物理性质,一般只要通过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就能掌握,所以其不用采取微课的方式就能达到效果。而在铝热反应过程中,由于其属于化学性质,又是学习的重点所在,所以采取微课的方式,就能将其化学实验的过程、现象等在微课视频中反应出来,这样学生在微课视频的研究环节就能理清其基本知识要点,从而在课前掌握有关知识点,这样在教学中只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就能独立的完成实验操作,同时通过实践感受实验发生的过程,进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受从而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
二是精心制作基于微课和课堂教学相符的自学报告单。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其掌握学生是否观看微课视频,以及观看的情况等。这就需要教学在自学报告单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提问,并且学生能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而完成对其的学习。从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利用微课资源与自学报告单的有机结合,就能使得学生更加自主高效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教师则应结合学生的自学报告单,掌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设施做好铺垫。
三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及时的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学习交流平台之中,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的加强对其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具有的DV功能,实现对其的暂停、快进、快退和重播等,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制作的自学报告单。在这一平台中,学生之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均能在这平台中提出,同时还能加强多方的交流,而这样就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四是结合自学报告单所分析的内容,对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通过回顾所掌握知识,进一步过度到重难点的讲解,再结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学生的指导和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该方式,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化学、爱好化学。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比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因为现代很多中职生几乎是人手一台智能机、一台电脑,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加上其属于较为新鲜的事物,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感兴趣,但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短板就是学生在课后往往更多的是用于社交,而真正参与到翻转课堂的学生则十分有限,尤其是课前学生往往是一个人看了即可,其余的则只要抄袭,就能完成自学报告单的内容,而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又是只注重重难点的讲解和疑问的回答,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在这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探讨,但是这将是未来所要攻克和努力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其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相宜,李远蓉,清.翻转课堂:化学教学变革性视野[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64-67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75-02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求紧迫,国家在2007年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使得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有了指路灯和引航标。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明确的要求,高校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毕业时应使学生具备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并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借助一定的工具手段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目前在工科的高校教育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以教学为中心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与理论课时比例有待优化;实践环节应注重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鉴于工程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理论―讨论―实践―总结”的教学模式,对专业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构建“理论―讨论―实践―总Y”的教学模式
培养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卓越工程师的能力,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很多高校已经提出并实施了各种大型综合的实践方案,比如工程训练实践课、工厂实习、生产实习、校企联合培养等。这些实践环节,锻炼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每一门专业课的知识,并知道该门课程在整个知识架构中的位置和应用,才能在综合实践中表现的得心应手。每门专业课是根基、是基石,因此高校需在每一门专业课的课程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程设置中,将相关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安排在一起,形成一组“理论―实践―讨论”系列课程。在每一次理论过后,都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和讨论课,形成实践理论紧密结合不脱节、问题及时反馈并有效解决的良好循环模式。
教师在开课之初,概述本门专业课大纲,分解目录,根据难易程度将本专业课程分为自学部分和授课部分,并列出作为本门课程扩展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学参考。其中自学部分,要求学生自学、完成自学报告,并在讨论课中进行汇报。授课部分要求学生预习,并将预习过程中的疑惑问题、不理解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想法形成报告,课前上交,教师在授课时会根据报告中反馈的问题进行有目标的讲解和引导,做到有的放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很多建设性的问题,学生课后思考,讨论课上辩论、解答。
实践课同样需要预习环节,教师提前下达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要求,明确学生需要做的实验准备工作。学生实验课前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实践课的准备工作:搜集、查阅资料,完成实验设计,填写好报告中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实验课上教师主要是介绍仪器、工具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按组别陈述实验方案,大家评价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有问题的方案进行修正,然后开始进行实验,获取实验数据。学生在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安排在讨论课上进行讨论,大家一起讨论自己运用什么工具、怎样建模、使用了哪些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路,经验得以共享。
在结课时,安排1―2次的总结展示课,学生根据参与本门课程的经历,分小组进行总结展示,内容不限,可以写本门课的收获,可以写查阅资料得到的感受,可以是遇到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是小组的协作,可以是实验过程,任何一个让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展示内容。
二、“过程式”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不再以最后的考试成绩为主,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将成为考核的目标。考评方式将是多维度的:理论课的预习报告、平时的进度测评、最后的理论课考试;实验课的实验报告、操作是否具有独立性、是否能够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讨论课的自学报告、思考题报告、讨论课发言以及讨论过程的参与度、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沟通是否顺畅良好;总结课总结报告、总结展示是否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表达是否准确到位,每一个细节都在考评体系中体现。其中优秀团队、优秀报告、优秀演讲、最佳实践设计都有明确的加分项,鼓励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自己,在每个环节中提高自己。
三、结语
2016年6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成员,这也意味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改革方向继续要向着工程教育标准的要求迈进。而迎合这种趋势,完成系列化的改革,以达成最终目标,势必要在每个学科、每个课程都有所针对性的变革。针对每门专业课,可以考虑协调好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三种课的比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为导向,切实做好每个环节,提高培养质量,把工程教育落在实处,使高等教育与社会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朱泓,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68-71.
[2]王殿龙,贾振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阶段的培养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6):159-160.
[3]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8-9.
[4]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在2015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的专题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
[5]李培根,S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6]李培根.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3,59.
Inquire into Iterative Teaching Method of Engineering Courses in the University
SI Li-kun1,LIU Xin2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024,China;
R Dalian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Co.,Ltd,Dalian,Liaoning 116000,China)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基础上,从学生参与情况、认知情况、学习效果三方面组织问卷调查,结合抽样小组座谈、实验前后学生实验项目完成质量的对比分析,实证了翻转提高教学质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自学潜能等方面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翻转课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引言
近几年兴起的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的产物。从翻转课堂首次搬到互联网到如今全球组织推出的多学科的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了在线免费学习的机会,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教学顺序被打破,师生角色、教学组织方式、内容呈现形式、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它让我们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心、关注这些课题。
2 微课基本知识
2.1 什么是微课
在国外研究中,微课人们对它的研究取向各不相样。在国内研究中,与微课相近的名词有微课堂,微型课程等,目前业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的是胡铁生,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由于微课初期是针对某一问题的短小视频,微课首先是课,在时间和内容上体现为微。既然是课,也就包括了学习活动安排、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内容,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高专学院教学中的问题
1)学情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全院的公共必修课,是吃过个专业在大一均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和90后的个性化特点,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很不理想。
2)学生对该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容易,所以兴趣性不强,迟到旷课学生大有人在。更不用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就会以“这门课平时多练,考试前几周再练吧,”为由进行逃避,久之造成了听不懂、动手操作不做,甚至不愿意做的恶性循环。
3)传统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听评课模式,教师讲授,讲授完,学生去练习,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再加上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基础视频等教学资源网上一抓一大把。
4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微课实施案例
4.1课前准备工作
4.1.1 教学前期分析
《项目五excel任务三数据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大一学生对excel文件簿中一个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汇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等操作。让学生熟练操作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大部分学生通过对该项目一和项目二的学习,对excel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数据的操作就有些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实践操作,他们才能明白如何正确地对工作表数据进行操作。
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观察排序,理解升序排序和降序排序,熟练对排序进行操作。
2)熟练自动筛选,高级筛选的操作,观察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关系。
3)熟练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理解分类汇总与排序的关系。
4)在生活经验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正确对本班高考成绩表进行操作排序、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操作。
其中,教学重点是熟练操作数据筛选、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高级筛选的操作方法;二是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4.1.2 微课+课前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可以做成微课,我们选择的是操作经常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1)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
2)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
3)学习微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没有课的时间学习微课,课下对知识点进行操作)。
课前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重难点或操作过程中经常出错的知识进行讲解,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4.1.3 制作微课及课堂PPT
制作微课前,先制作课堂PPT。教师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绝不能照搬传统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整体思考,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
4.1.4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学生班级群,让学生自主下载观看;二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直接用手机观看。
课堂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课前自学报告单,互相辨析有不同操作结果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3、小组汇报落实重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
在学生学会了本课堂上的数据分析的方法后,教师出示难题(课后实践训练)让学生思考,进一步巩固数据分析的操作方法。
4、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课后课堂上的样例。
提高练习:做课后实践训练配套题。
拓展练习(机动):demo中级第七单元试题(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
5、小测验证达成目标
让学生把课后实践训练习配套题,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情况。
4.2课后
大家和数据关系密切,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5总结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分类汇总前要先进行排序。”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把教学难点——分类汇总、数据筛选放在微课中。在检查课前自学报告单时,针对分类汇总这个知识点,全班45人中有40人做错,在QQ群上与学生交流中也发现,这个知识点在操作前老是忘记先进行排序再分类汇总。所以,第二次上课,我们在学生分类汇总有了比较清晰的操作步骤后,才出现教学难点,并采用了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被调动了起来。这也正是教师将在PPT中展现的内容,进一步落实了熟悉了分类汇总、数据筛选知识点,且在练习课后配套练习题,有预防再犯错的效果。
总之,微课+课堂的学习形式受到学生的喜欢和大力配合。在选点合适的教学内容中合理应用微课,能够让课堂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等四个方面,重点探讨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定位
通过近三年对计算机专业IT企业招聘需求和学生就业去向分析来看,企业对在校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逐步转变为能力主导型的需求定位上。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不再是单纯以学生成绩和各种奖励为主要参考依据,更多的企业将人才需求定位在能力考察上。部分企业甚至将能力因素排在学习成绩因素之前,以学生能力的优劣确定是否录用。企业对人才的市场化需求主要定位在除学生成绩以外的自学能力、身体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行业背景等六大因素上。
学院为应对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定位变化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自2001年开始就已经在学生实践和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教学体系和方法的探索方面,学院重点做好知识结构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的环节,尤其做好跨学科内容的交叉与课程设置。同时,跟踪计算机前沿技术发展,每年适量增加实践性较强的前沿选修课程,以扩充学生知识面,支持学生自主优化配置知识结构。
在实践环节和能力培养方面,通过选课制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学生自主选课、自主优化调整知识结构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可以在三年以内完成全部学业,也可以在完成足够基础课程学分的前提下,进行“转院系”学习,已解决在大学填报志愿时造成的专业偏差问题。在整个教学环节,我们更加注重短学期制下的学生实践和实验效果,实验学时同比增量配置,从时间配置上保证学生的上机需求并完成实践编程任务,以确保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在实践类课程设置方面,以学院开设的跨学科课程为出发点,搭建面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自学课程平台,目前以“电子商务”、“Java程序设计”以及“ACM程序设计”三门课程为主。通过学生自学和课题实践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行业背景,这说明我们开设的自学课程教学目标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最近学校在近几年各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性质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达到96%。
市场人才需求定位的转变,必然会引导高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做出适度调整。尤其是处在改革前沿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必然会逐步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人才培养战略目标转变,这也就会必然使得实践教学逐步成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导,而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索也就成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
2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了不断尝试与革新。在教学计划中单独开设的实践教学学分已经达到55分。学院开设的大部分实践类较强的课程,任课教师都能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讲授时数,通过大量实例化的案例、习题、讨论课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院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在强调拓宽专业知识面基础上,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使得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培养方式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增强其行业背景以及自我定位的能力。
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应用知识面,学院自05年开始,增设的专业选修课以3学分为主,以确保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截止到目前,学院开设的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中,已有12门专业基础课程和22门专业选修课配置专门的实验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2) 适度调整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比例,优化配置教学资源
学院每年都授权教学委员会完成对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实验环节学分的提高必然会引起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比例的变化。以06级教学计划为例,学院开设16门专业基础课程,6门学科基础课程和34门专业选修课程,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重大致为2:3,与03级教学计划相比,基础课程与选修课比例由1:1上升为1:1.5,专业选修课学分设置与可选课程学分设置的比例为1:3。
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比例的变化,同样也会引起教学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自03年以来学院新进或毕业留校博士教师26名,其中03年至今新增的专业选修课全部是新进博士教师申请开设。学院教学委员会本着选修课政策上极大向年轻博士教师倾斜,使得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融入上大教学体系和学院教学梯队中。在与实践相关的前沿课程中,已经有数名年轻博士教师充实到教学梯队中,部分教师已经承担起课程主讲的任务。
(3)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使得高校需要在教学体系设置方面做出适度调整,以应对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自高校招生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以后,必须面对计算机行业人才需求与毕业人数激增造成的矛盾冲突。部分就业学生面对企业能力要求和实践要求,有的学生自费到职业学校去“镀金”,以便面对企业招聘时的实践经验取得一定突破。
为及时扭转这一局面,学院率先在教学体系上做出调整,明确规定新开设专业选修课应以前沿课程或实践性强的课程为主,选修课必须提出实验教学大纲。在学校宏观调控基础上,学院教学委员会加大对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定期组织专家组或知名教师深入课堂一线参与课程指导,并对部分实践课程进行监督,以确保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导向。
(4) 协调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课程设置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日益严格,也使得我们必须协调好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课程设置的关系。我们学院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组织更多课程参与课程建设为深化教学质量的手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以此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尤其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做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也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实施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战略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自05年至今,我们学院承担了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及学校创新亮点特色工程建设项目11项,其中4项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和1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经全部通过验收。通过市级课程建设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我们顺利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并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坚持的以课程建设为龙头的实践主导型教学策略符合市场需求定位和人才需求定位,每年我们学院毕业学生的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还因为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直接被国内知名大学免试接收为研究生。通过用人单位或其他高校的信息反馈来看,我们学院的部分毕业生已经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业或高校中承担起重要职能岗位,逐渐发挥其重要作用。
3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自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通过6轮教学实践,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自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合理定位,分别在教学方法、课堂互动交流、网络资源以及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课程教学、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等环节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自学课程体系主导的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以及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建立,规范化文档建设也逐步落实。在此基础上,注重自学课程平台建设,在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互动交流等环节做了许多尝试,尤其在教学环节,实现了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互动教学模式转变,并已经在过去的几届学生中逐渐取得实效。
(2) 以课堂报告与小组交流为核心,调动同学自学讨论的积极性。在平时考核环节,我们为调动同学课内自学讨论的积极性,以讨论班、小组对抗、PK台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题项目讨论与自学内容素材的讨论。课内教学环节安排5~6次的课堂讨论。每位参与报告的同学以PPT方式准备好演讲素材,由教师指定或小组抽签确定评价课堂报告的评价对手小组,通过小组对抗的方式加大学生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软件编码测试过程的理解。通过这种互动交流方式,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紧张的PK台交流方式,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
(3) 研制开发并完善了自学课程体系的学习交流网站。学生通过自学课程网站可以下载课件,了解课程的各项信息,提交作业,查看提交作业情况和成绩,下载过去的学生作品,提问等。教师通过网站可以上传课件,各种课程信息,批改作业,回答学生问题,登录成绩等。ACM程序设计课程开发了网上提交实时判题系统,供学生自学和实践练习之用,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4) 以课题实践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课程考核方式不再以试卷为主体,而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在学期内完成课题设计或程序设计任务。通过自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由教学型模式转向以实践为主导的创新型学习模式,大大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使得学生进一步强化了程序开发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自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效果分析
以06年冬季学期的电子商务课程为例,我们对实践教学的效果集中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层面上。针对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报告、自学报告和课堂交流三个层面。课堂报告方面,按照当年全部选课的实际出勤人数35人计算,课堂讨论良好以上20人,优良率为57%,比上一届学生提高约5个百分点;课堂交流方面,勇于提问的同学超过22人,与上一届学生基本相当;自学报告方面,获得良好以上成绩的7个。
在实践课程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重点结合项目以课外自学的内容为主,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力。在期末考试环节,重点以课题验收、课程论文和期末自学报告为主。以实践课题验收的评价和考核为例,程序验收平均成绩为23.16分,成绩在24分以上的为52%,大部分集中在大三阶段的学生。这普遍反映出,大四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存在应付或走过场的问题,为此,在07学年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我们从需求分析引导开始,加大对大四学生的管理,适度增加大四学生所选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以促使他们更加严格对待课程设计实践题目,为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近三届学生的自学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查阅资料、上机编程、自学报告和课程论文等多个角度锻炼自己,在编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方面都能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学生在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锻炼。与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效果相比,自学探索类课程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学生后期顺利完成择业或企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春龙,邵红艳.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 田建国. 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1.
[3] 辛明军,吴悦. 计算机专业自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248-250.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在经济、社会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此,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之能在出社会后,能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已成为现在形势下统计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我系管理类专业普遍都开设了应用统计学这一门专业基础科。但是,传统的统计学教材都主要注重于统计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认为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繁多、复杂,因此其常常对学习统计学报以抵触情绪,使得老师在教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也存在不会使用统计学相关方法搜集数据、分析课题等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在鹿山学院学院推行“3+1”教学模式改革的契机下,本文提出我系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的若干建议。
一、减少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目前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普遍开展了理论课和实验课,
在我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方向)和工商管理专业(港口管理方向)应用统计学的课程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识为40学时,实践教学8个学时,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6.7%;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方向)应用统计学的课程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识为52学时,实践教学12个学时,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8.75%。由于期末考试多为闭卷考试,老师为了保证学生的通过率,需要大量增加理论课、习题课的学时,因此,实验课部分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
二、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项目统一成为一个专题进行训练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的一门学科。因此,授课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只将重点放置在统计相关软件的使用上面。因此,可将专题调查引入统计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课题的选择、调查问卷的制作、间接数据的查找、数据的整理分组到运用EXCEL、SPSS、SA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从而了解如何运用统计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专题训练,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统计学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在专题训练中,教师可以分配学计划的任务,注意为学生进行选题和分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实践训练效果。总之,统计学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日常教学注重与学生交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必将会逐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将调研报告引入统计学课程的考核
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传统的测评方法一般为闭卷考试,测试题目主要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等类型,主要考核学生对统计学相关概念、统计原则和方法步骤的理解程度。闭卷考试很难考察出学生对于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程度,也很难体现出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使得学生无法从理论考试中真正检验出自己对于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实际水平及掌握程度,甚至有学生认为,所谓考试的过程就是“书本进,书本出”的过程,考试前把老师上课讲解的习题都背下来,就能考一个好分数。考完试就把所有的东西还给老师了。这种考试形式,只会使得学生习惯于死记概念、公式、硬套知识,不善于结合实际问题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不能活学活用。没有一个完整的逻辑思路,老师改变题目中数据的设置后,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此下去,纵然是得到高分的学生,难免在今后工作时难免会不能理解数据背后真实的经济内涵,并准确的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
因此,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以,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可采用闭卷考试和调研报告的撰写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之,统计学知识的应用已成为撰写论文、探寻现象的规律的有效的工具之一,管理类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以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我们关注如何使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能胜任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实践能力较高的工作的人才。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树立新的课程设计模式、新的学习观,完善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为学生以后工作奠定一个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宁.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尝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2]唐芳.统计学基础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探析.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4)
[3]马昊光.《统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2).
关键词 毒理学 建构主义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对教学方法的探索。长期以来,许多教学理论被发展起来指导教学的实践,其中基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教学理念在西方国家十分盛行,它强调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宣讲转变为提问,从告知答案转变为帮助学生寻求答案,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从而为学生制定新的学习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辅导和促进作用。学生再也不将教师所教奉为真理,而是通过直接学习原始资料和初始资源,融汇其他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识,因而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体。①这种教学理念与我们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学生被动灌输的教学方式不同,但孰优孰劣尚无定论。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国外毒理学的教改实例,为探讨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提供新思路。
毒理学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的应用性学科。毒理学最重要的工作是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潜在有害物质作安全性评价,这就要求毒理学不断吸收融汇新知识和新理论。多学科交叉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困扰着毒理学的教学,学习毒理学的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的毒理学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外源化学物引起生物体的生物、生理和生化等变化。近年来,一些教学改革尝试促使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批判性学习,以获得对不同学科的深入了解。教师也从传统的被动宣教转变为更主动的教学,使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参与甚至负责自己的学习过程。②西班牙埃雷拉红衣主教大学(Universidad Cardenal Herrera CEU)的Rodilla,V.报道了所实施的几种毒理学教学法,认为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互教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③
新闻简报式:将学生随机分成3~5人的小组,要求各组在1~2周内完成2~4页与毒理学有关的新闻简报,内容包括对外源化学物的详细介绍和信息来源,并查找相关毒作用机制、中毒症状、治疗等。在给予学生的指导大纲中说明对简报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但不提供学生任何信息来源以及获取这些信息的手段。这些简报影印后发给班上的其它同学,或者放大后张贴在教工信息板上或者转变成PDF版本放到互联网。教师从几个方面对这些简报做评价,例如新闻的趣味性,与课程的关联程度,所附加信息的质量和准确度,以及排版,外观,清晰度和风格题材等。同时,让学生填写表格以评价小组各成员对新闻收集和简报制作的贡献。在“新闻简报”的学习中,学生觉得毒理学真实而有趣,是“时髦”和“可制造新闻”的学科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性课程,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对毒理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这种团队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同学自学、信息综合、写作和沟通技能。另外,学生参加评鉴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态度有积极的影响。这个方法的不足和缺点是教师不能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对注销药品的认识:随机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已从市场上注销的药品,如传统的化合物沙利度胺,己烯雌酚,或者其他化合物。要求学生检索和复习文献,然后针对此药写一个简短的批评性报告,包括该药的用途,从市场注销的原因,注明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所有报告都要呈现给同学并在讲座中讨论这些药品被注销的原因。在“对注销药品的认识”过程中,学生认为研究以前允许使用药品的毒性和不良效应非常有趣,可帮助他们了解毒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在保证医药安全上的作用。许多学生(40%)喜欢口头表述或演示某药品的毒理学以及被注销的原因,他们认为从这一教学方法中所获甚丰,学得更快而且可将理论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危险评价”这个以前非常晦涩难懂的概念有了非常清晰的看法和理解,并给学生提供了评价医药安全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
实践项目式:作为应用性项目的一部分,每个学生搜集5种有毒物带回实验室,包括药品、植物、杀虫剂和其他另外2种自选不同类别的毒物(如金属或居家用品),然后由学生在10分钟内口头报告其中1~2种毒物的毒作用。在此过程中评价各种毒物来源,获取毒物的难易程度,视听器材的利用和演示的条理性等。各类毒物的毒效应书面报告由教师汇总并去掉重复项目后影印给每位同学。 “实践项目”的学习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很有趣,因为对毒物的来源、获取毒物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演示过程都做了评价,并据此给学生打分。要求一个只有有限甚至没有任何毒理学知识的学生搜集5种毒物,他们必须检索文献,发现和鉴别毒物以及经何种途径获取这些毒物,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了大量有关毒物知识以帮助他们做选取决定。同样,这个方法的缺点也是教师不能决定学生选择什么毒物,学生搜集的文献和毒物如漂白剂,有毒金属等重复出现。
在以上三种学习方法的实践中,学生深刻领会了毒理学的重要性;团队学习的方式促进了他们的自学性和互教性;加工呈现所获信息,改善了他们的写作、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示技巧;而实践经验发展了他们的研究能力。总之,学生喜欢这些教学活动,可能是因为合作和自学激发了学习更浓厚的兴趣,对该学科的特点和发展也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来看,虽然作者没有提及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但组织和提供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毒理学的过程,并通过呈现这些经历而建构学生对毒理学的理解和认识,处处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地位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辅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是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毒理学教学中的体现。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提倡的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适用于卫生毒理学的教学组织和实施,④⑤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和借鉴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学卫生人才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克服在探索和实施教学新模式遇到的困难,稳步推进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卫生人才。
注释
① 何庆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师主导作用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1(1):64-67.
② Moench,T.T. The participative learning system[J].J Coll. Sci Teaching,1986.15:437-439.
③ Rodilla, V. Some methods used to potentiate self-learning and peer teaching by toxicology students[J].Edusfarm,2007(2):1-10.
关键词:《电工测量》;工程师培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28-02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教育部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实质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电气工程专业是我校“卓越计划”中的试点专业,成立了电气工程卓越班。我校将《电工测量》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设置,单独考核并设立学分,课程设置为40学时。承担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同时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以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互相促进和发展。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给电类专业带来了突破性的变化,以往的教学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电气电子领域的发展需要。因此,《电工测量》实验教学改进的研究对培养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1.实验内容的改进: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遵循着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打好深厚的扎实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针对卓越班的培养理念,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增加当前理论中带有工程背景的综合实验。综合实验的内容由实验指导老师提出要求,学生课下检索相关文献,应用所学知识自行拟定方案,用EDA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在实验室操作。
2.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指导老师制作了实验教PPT,对于复杂难理解的原理设计了动画效果,这样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会有更直观的感受。为每台设备和实验内容录制了教学视频,详细示范了操作方法,并将视频上传至课程中心网站,有助于学生提前准备实验。
3.仿真软件的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让学生在学习原理的同时看到仿真结果,增强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做实验之前将电路进行仿真验证,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根据电路的原理和当前现象能够及时判断并排除故障,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4.考核方式的改进:实验课程的考核历来是个难题,不合理的考核方式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预习情况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思维;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验报告体现了学生逻辑思维、整理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所以要结合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以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能力。
三、回转器的教学实例
回转器是一种具有电阻倒换或电感与电容倒换性质的二端口元件。目前,回转器已做成LC模块供用户使用,是无电感滤波器中的重要元件,在信号处理和元件转换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电工测量》课程中设计了回转器的研究的内容,通过该实验使学生了解回转器的工程应用。
1.设置要求。进行这一实验内容时老师先给出基本电路以及要求,要求准备预习报告,仿真结果分析。实验老师录制了回转器研究的视频,详细介绍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讲解了理论推导、电路搭建和实验结果预测,由学生登录课程中心的网站提前预习。
2.仿真电路。学生需要先运用仿真软件搭建回转器电路,并测量回转器的参数。
四、教学实践总结
这次教学改革致力于创建“注重基本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工程实践”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卓越班的学生在掌握《电工测量》的实验手段的基础上,注重新技术和现代分析手段的应用。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培养出具有出色的电气技能素质的综合性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学英.电工测量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5):86-88.
[2]侯丽萍.智能数字电压表在电工测量中的应用[J].电力学报,2003,18(2):156-158.
关键词: 师范生物专业 动物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动物野外实习是师范生物专业动物学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项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适应社会各方面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积极进行改革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野外实践技能教学,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是动物学整体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动物野外实习的意义及作用
动物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整体教学的延伸和升华,通过实习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能获得直观、感性的知识,加深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能将实验教学中训练得到的基本技能,在实践中充分得到应用、修正和提高,使学生对动物学的理论、技能、实践全面得到发展。同时动物野外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磨练学生意志,使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团结互助,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他们走向社会是难能可贵和必要的。
二、动物野外实习的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加上一些主观因素,教学质量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现状不容乐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1.生物种类减少。
环境污染、旅游开发使生态环境改变,造成一些生物种类消失。外加靠海养殖,区域划分,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地点。
2.学生人数增加。
高校的扩招使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后勤保障困难、专业教师辅导难度加大等问题。
3.实习经费不足。
目前消费水平的提高,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门票等各项开销成倍增长,而学校的野外实习经费却没有增长,学生经济负担加重,使实习的时间、空间大大减少,实习的装备也难以及时补充和更新。
4.环节短缺。
从几年的实习教学中可见,几乎完全为海滨无脊椎动物的内容,而陆生野生动物的实习环节缺少,学生实习不完整。另外,在实习过程中,重采集,轻制作使学生动手能力不易锻炼,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动物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几个要点
针对面临的现状,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争得学校管理部门正确认识,全面支持。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争取得到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对生物专业动物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视,使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充分认识到动物野外实习对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其必要性、重要性不容忽视,使其加大野外实习教学经费投入,从而改善野外实习的基础条件。
2.抓好实习前的准备。
(1)实习基地的选择。选择不同生境的典型基地,交通、食宿方便,费用合理,既在学生的承受能力之内,又能满足教学。如大连海滨实习常选择夏家河子、黑石礁、河口、龙王塘等地。这样既选择了沙质、岩岸、泥滩等生境,同时又避开了浴场等繁华地带人为的干扰。这些地方动物种类、数量较为丰富。
(2)实习时间的安排。海滨实习一般都在每月的大潮前后1―2天,而陆生动物一般在6月中旬,动物物种多样性一般较丰富,动物生长发育速度也较快,此时学生进行观察动物生态习性方便,采集的种类、数量多,这样才能保证实习质量。
(3)实习工具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习前周密、细致地准备好动物采集、培养、观察、分类鉴定、保存等标本处理和标本制作所需的仪器、药品、工具,是实习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4)实习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宣传注意事项,强调安全和实习纪律,介绍海洋潮汐规律和动物生境知识,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动物名录,并到标本馆熟悉标本。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同时也可以缓解专业教师不足的现象。
3.加强实习的指导、管理。
(1)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专业教师人员不足,我们让学生辅导员参与实习,进行管理纪律,后勤服务,并对其他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了解实习地点的状况,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等,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2)科学划分实习小组。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学习和生活的安排和协调。小组人数控制在10人,男女学生要均等。指派专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采集,同时照相、录像,传授如何采集标本、处理标本等实习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为完成实习报告做好准备。
(3)丰富实习内容。调整培养方案,增加周边水域实习和陆生野生动物的实习环节,如在学校附近进行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涡虫、蚯蚓等动物的采集和观察,以及实验室内的培养,了解他们的分布状况和生活方式,还学到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的技术要领。增加参观水族馆、自然博物馆的内容,为今后教学及标本馆的管理奠定基础。此外,带领学生进入水产市场,在市场内可以见到许多实习采不到的生物种类,参观养殖基地,如海参、海胆等,了解经济动物的饲养技术,把所学知识和生产联系起来,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4)严格考核,抓好总结,巩固成果。将每天采回的标本分类鉴定,处理,在实习最后一天展评,考核。另外将所学知识的收获、感想,以及对实习的建议汇总,整理实习报告。在总结会上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并对实习的照片和录像进行剪辑、编排、制作成专题片,为今后的学习留有资料。
动物野外实习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环节,涉及的方面很广,这里我们针对的只是几年来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施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会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动物学教师要拥有积极的创新思想,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学好科学的管理手段,这样能引导学生出色地完成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动物学理论、技能、实践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中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毅,叶成仁.动物学实验与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1,(5):62-64.
[2]邹佩贞,温彩燕.浅谈动物野外实习教学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211-214.
[3]肖汉洪,陈向荣,李方满.动物学海滨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6,(2):108-111.
[4]温茹淑,侯雨文.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22,(6):55-58.
关键词: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自动化、电力、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学生反映难学的课程之一。难学体现在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专业术语,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但是碰到集成芯片内部电路和整机电路图,就感到无从下手,也不会分析和调试实际电路,更谈不上设计和制作使用电路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不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究竟如何?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虽然教学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手段上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理论教学更注重学生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基本电路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而实验教学的作用应该就是提高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原因之二就是学生对于课程的难度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和分析,片面地认为学了也还是不会,所以对课程学习缺乏主动性。根据笔者在实验室多年工作的经验,对“模拟电子线路”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丰富了实验教学的资源,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教学的现状
1.1实验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实验室创立较早,基础课程开设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
验,这些实验就是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
在实验箱上的规定点进行测量,然后填好数据,不能进行调整,让学生感觉实验教学就是理论教学的一种附属,实验仅仅是对课
堂授课内容的补充验证,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实验内容老套,实验教学方法陈旧
实验教学的内容十几年来几乎没变,因为大多数实验是验证
性实验,实验教师大多仅仅局限于解决实验箱或者仪器设备的使
用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理论依据的分析,使得实验的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大降低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很难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电路相联系,并且无法解答理论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使得
实验流于形式,甚至可能使学生开始应付实验,认为实验是个无趣的东西。
2.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引入仿真软件,改革实验的进行方式
目前,实验室开设的“模拟电子线路”的硬件实验是现成的实验箱,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拔插连接线,在规定点测量一些电压参数,然后记录结果。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理解理论上的基本原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电压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不能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电路
中每个元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为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一种方法就是改善硬件实验条件,让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但是从经济上和时间上考虑,不能保证所有的验证性实验都能改为自主实验。笔者的思路是在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后,引入仿真软件做虚拟实验。仿真软件采用Multisim,可开设的实验项目有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鼓励学生了解电路中每个元件的作用,试着去改变这些元件,实现对电路的感性认识。以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为例,学生已经在实验箱上完成了基本的实验,可以鼓励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电路的性能指标受到哪些元件的影响?改善某个指标是否会影响其他指标?在学生基本掌握电路原理和调试技巧后,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依旧是以Multisim为主,重在让学生设计、调试并完成具有某一功能的电路,比如,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通过第一阶段的硬件验证性实验,第二阶段的软件仿真调试
和第三阶段的综合设计实验,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方案选择能
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2加强实验总结工作
在以往的实验课上,学生做完实验,教师签字后就算结束实验
了,在实验中没有碰到问题的学生不了解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故障,更不清楚故障解决的措施,并且,大多数时候这些故障是共性问题。因此,在实验课程结束前10分钟左右,让碰到故障并解决得好的学生进行讲解,包括这类实验可能出现的故障、故障的现象、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实际解决的办法,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包括故障涉及的理论知识或者更优的解决方法等。这样的改革措施有助于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也切实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3制订成绩评定标准,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一方面应该增加学生实验课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实验课成绩应该真实体现每个学生的实验技能。当前实
验课成绩占到课程成绩的20%,并且一般是学生只要实验签到,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就能得到不错的实验成绩。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报告很难区分学生实验技能的优劣。建议学生这样撰写实验报告:自己在实验中碰到的故障,故障是如何解决的,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这样就使得式样报告精彩纷呈,给公平公证的评分提供了条件。
实验教学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结合学院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计算机配置,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学生比以往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动手实践,尝试自己的设计创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陵伶.师专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初探[J].大学物理,1999(04).
[2]蒋志年,马硕章,田敬北,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辅助教学手段的探讨与实践[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3]杨笔锋,杨明欣,王建波,等.电子实验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03).
[4]谢建明.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常见问题及快速解决[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9).
[5]冯晨阳.关于高校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7(03).
[6]李元浩.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造与提高[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1).
关键词: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97-02
综合性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应用型工科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性课程。在该课程之前,学生已具备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相关理论基础,怎样把这些基础知识融合起来,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该实验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三种手段综合性设计《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制定和完善综合性实验教学大纲,分层次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为保证《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实验大纲中设立了系统性、综合性的系列实验内容。即以发酵食品的一般工艺流程为主线,设立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可灵活调节。建立了包括菌种的分离、保藏和活化基本理论实践,菌种的扩大化培养基础技能训练,发酵条件的监测及调控综合技能训练,发酵产物的分离及纯化创新技能训练4个渐进层次。实验的选材设计兼顾科研需要及学生的兴趣,注重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课题,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搭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逼真性等基本特性。建立仿真工厂化发酵设备、仿真工厂化工艺流程、仿真工厂化操作和管理系统,学生可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虚拟仿真模型进行操控,亲身体验发酵设备运行及发酵工艺操控的全过程。
(三)综合应用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应遵循“发展”与“创新”的理念。研究性、开放型的实验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将一些与发酵相关的创新性试验项目与《食品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首先由学生最先提出一个创意的想法,确定小组研究成员;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最后通过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利用开放性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资源来完成相关研究,提交研究产品、研究成果并撰写产品说明书或研究报告。这种研究型、开放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有利。
二、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一)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的环节繁多,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是实验教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实验预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实验之前必须结合实验指导书做好实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的记录,还应引导学生养成安静、有序、严谨的实验作风,培养多动脑筋和勤思考的研究习惯,要求学生严格按正确的操作规程使用每一台仪器,做好仪器的清洁、保养,维持实验室的卫生整洁,树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由于发酵过程通常需要2~3天甚至更长的发酵周期,因此,必须合理安排试验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观察实验结果及检测发酵产物。实验结束后,应要求学生及时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这些都将会对学生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理论讲解影视化
为了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可采取播放视频短片等形式来完成实验课的理论讲解。特别是关键性实验操作的讲解和演示部分,例如无菌操作条件下菌种的扩培操作、发酵罐的无菌接种和取样操作等,教师对这些实验操作进行现场的操作演示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的一次现场演示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看得清楚。为保证学生能看清楚这些关键的实验操作过程,有必要对操作过程进行摄影,并对操作细节进行放大处理,制作成视频文件,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给学生看。影视化讲解可有效避免学生因为看不清操作演示,不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技巧而导致实验失败,同时也增强了实验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学生间互评实验操作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是教师来指导和评价学生,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实践”的地位,采取学生间分组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学生的“被动实践”为“主动实践”。例如,对于一些关键的实验操作,可采取小组间互评的方式,由一个小组对另一个小组中每位成员的操作进行打分,指出存在的操作失误并予以纠正。教师可根据学生间的互评打分,选出得分较高的学生,予以肯定及表扬。学生在评价他人时,能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有利于自身潜能的激发。互评过程实现了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们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多元化综合性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成绩不仅仅是对学生实验情况的整体评价,同是也是衡量教师实验教学效果的参考。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据实验报告来给学生的实验课评分,而实际上,单一的考核指标很难准确反应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必须采用科学的和多层次的考核指标来对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进行评分。
为了更科学、公正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综合了实验预习(占10%)、实验过程(占60%)、实验报告(占30%)3项考核指标来给学生打分,其中实验过程又包括考勤表现、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这种多指标、综合性的实验考核方法,能从整体上反应学生的实验情况,可以准确、科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青云,林亲录,周文化,等.食品发酵工艺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
[2]王青云,林亲录,周文化,等.虚拟仿真在食品发酵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学家,2012,(19).
[3]张怡轩,何建勇,于秀莲.发酵工艺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
[4]王发祥,王青云,周文化.将素质教育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管理学家,2012,(23).
[5]何志勇.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6]滕建文,夏宁,黄丽,韦保耀,于兰.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7]应学渊,刘小昕,刘辉.《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改的探索[J].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1995,(03).
[8]宋惠月,刘利强,张纪英.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9]贺家亮,刘建学.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15).
[10]梁鹏,刘金福,黄宗海,王松文,马俪珍.《食品工艺学实验》实践性课程教学新方法及实施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11]夏宁,李民.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06).
[12]付宁宁,夏宁,周成候,戴忠晨,毛镇东.多次补焊对6061-T6铝合金T型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4,(21).
[13]邓秀蝶,滕建文*,王勤志,夏宁.大豆分离蛋白对速冻肉饼的理化和质构特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3).
[14]夏宁,孙莉,范久波,刘海菊.中药超微粉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3).
[15]夏宁.高职院校《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16]付宁宁,夏宁,周成候,戴忠晨,毛镇东.多次补焊对6061-T6铝合金T型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4,(21).
[17]王翠春,夏宁,孙宗伟.我国学术型会记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改革[J].齐鲁珠坛,2014,(04).
[18]夏宁.对商务礼仪培训课程的教学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