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婴儿为什么会闹觉

婴儿为什么会闹觉

时间:2023-01-08 14:16: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婴儿为什么会闹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婴儿为什么会闹觉

第1篇

关于这一点,女人也承认。同时女人也觉得奇怪:“没成男女朋友的时候,相处特别融洽,能体谅能理解,为何一旦开始以恋人身份交往,反而闹到不可开交?”

也有些女人不解:“要离婚时,是天天闹,一旦离了婚,反而可以平心静气做朋友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种种疑惑,都印证了一个心理学观点:交往中,每当需要女人动用自己的性别角色而非社会角色时,她便会表现出令男人匪夷所思的任性。

换言之,女人可以在工作中大度、在友情中宽厚,但在爱情中,注定会小气。每一个爱情中的女人,都是“纯女人”。

为什么女人会对“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有如此大差别的反应?这跟女人的心理属性和社会地位有关。

女人天生具有不安全感,是两性关系中较弱势的一方。还别以为弱势者天生只能乖乖地在一边静等垂怜,对不少弱者而言,表达不安全感的方式恰恰是进攻。唯有挑起事端,才能够打开僵局。女人爱跟男人闹气,隐隐中也是希望闹过之后他能心感歉意,对她更好一些。

女人喜欢用任性、折磨、不讲道理去挑战男人的底线,这源自女人本身的试探性,一次次试探,只是想摸清自己到底可以刺他刺到什么深度。

所以恋爱中,女人喜欢去折磨男人,也喜欢折磨自己。从折磨一个男人的过程中,找到被爱的尊荣感;从折磨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这份爱永久的记忆点。

就如同婴儿,对母亲既反抗又依赖。当母亲离开,他会暴躁哭闹寻求母亲的怀抱,当母亲转身来亲近他时,他又会不耐烦地把母亲推开。

每个恋爱中的女人,其实都能找到婴儿期的影子。女人一旦进入恋爱,就如同重新回到了婴儿期。

虽然,让自己爱的男人不快乐,她也不会快乐。但是,她会满足。只是。一个总让自己不快乐的女人,男人也不会有心情让她常快乐。

女人,可以任性。只是女人的任性,不要变成毒药。

人体奥秘新发现

杨吉生

汗腺的奥秘 在每个汗腺内均存在免疫球蛋白A,这种生化物质能阻止外界的细菌和病毒从汗腺孔进入人体。因此,经常排汗的人易患病。

心脏的奥秘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心脏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最近,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心脏还具有内分泌的功能。这个发现为开拓心脏功能的研究拉开了帷幕。

第2篇

在圣彼得堡学习期间,我曾亲眼目睹过在同一个教堂既办喜事又办丧事的场面。但是,东正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到教堂举办婚丧嫁娶,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的各个领域。90年代以来,普通俄罗斯人对的兴趣逐步升温,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宗教联系起来。可以说,这种现象随处可见。

一次,文化处程参赞夫妇约我和夫人一同去柳布林湖文化公园度周末。柳布林湖文化公园位于莫斯科东南的库兹明基地铁站附近,这里原先是一个贵族庄园,以一湾湖水为主景,周围坡地密布森林,湖口架着小桥。给人的感觉,完全是纯天然景物,很少人工雕琢。

那公园附近,有一座规模不大但很精美小巧的教堂,白墙、白柱子、白门,只有两个突起的圆顶是金黄色的,圆顶之上,各架有一个更高的小圆顶,看去好像两根针锥,最细处是针尖。我们来到教堂门口,见有一些人出出进进,一打听原来里面可供游人参观。我们想进去瞧一眼就出来,谁知这一走进去,就半天没出来。

我们正赶上里面进行的一个热闹仪式。一大群人围成一个半圆,其中不女怀里抱着婴儿,不时传来孩子们的啼哭声。走近一看,一个中年大胡子神甫正为婴儿洗礼,我们便站在一个铁栏杆后面看。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教徒受洗。

只见那穿长袍的大胡子神甫,站在圣台前,手拿一个小搪瓷缸,在一个光屁股的婴儿身上浇圣水,那圣水是从他跟前的一个大铝锅里舀上来的。神甫口中念念有词,把赤条条的幼儿浸泡在圣水中,婴儿鸣啼不止。父母们也不着急,任他们的宝贝啼哭。神甫浸完圣水,自己绕圣台转三周,再给孩子头上、身上用笔点水,不知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和小姑娘也来洗礼,当然他们不必脱衣服,站在神甫面前,神甫就在他们头顶上洒一点圣水。个别成年人也来受洗,对不同的人洗礼的方式也不同,但神甫对每一个人都很认真。

神甫耐心地给排队受洗的大约二十几个人洒过圣水以后,就让抱着婴儿的父母和其他受洗人排起队伍,跟在他身后,围绕着圣台转圈。神甫在前面念念有词,听不清讲的什么意思,我猜测大概是带领他们踏上皈依上帝的路。十几圈之后,神甫停下来,洗礼仪式就算结束。我观察受洗婴儿的母亲,她们脸上都透着真诚和虔诚,看不到丁点勉强,当她们的幼子啼哭时,她们好像暂时失去了母爱,大概她们觉得,能得到上帝的宠爱要比她们的爱怜重要得多,据说受过洗礼的人可以被上帝赦免“原罪”。

有趣的是,当我们往地铁站返回时,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她主动跟我们搭话。她劝我们要经常崇信上帝,要研究《圣经》,还建议我们每星期日上午10点去附近的电影院去听讲演。我们问她为什么时,她答道:人类面临战争和疾病,靠什么解脱呢?靠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她的言外之意,就是靠上帝。我故意问她,信上帝就能免除灾难吗?她说,能,只要人人都信奉上帝,就能阻止灾难发生。原来她是个热心的布道者。

宗教在俄罗斯的复活,已是不争的事实。我疑惑的是:它为什么现在受到俄罗斯黎民百姓的追仰和渴望呢?俄罗斯宗教的复活,与前些年政治动荡、经济衰退、人民生活降低而精神无所寄托也许有关。大批民众皈依宗教,精神归到基督那里,对社会稳定起着执政当局起不到的作用。对此,幽默的俄罗斯人称东正教大牧首为总统的政委。在这一点上,政、教双方相互需要,也心照不宣。但从历史上看,俄国政权与教会既有合作妥协的一面,也有矛盾斗争的一面。俄罗斯宗教的兴盛对国家政权来讲,到底是福还是祸,是利还是害,或者兼而有之,就不得而知了。

(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客居莫斯科》 作者:辛越)

第3篇

小学三年级时,姚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会途经一段铁道,而铁轨上常停着火车。为了少走路,也觉得好玩,她经常从火车底下钻过去,为此妈妈教育了她不下十次。有一天放学,姚晨又喜滋滋地钻了火车底,然后一抬头,发现妈妈和外婆正拿着扫帚死盯着她。深感大难临头,她吓得赶紧爬起来就跑,不过最终还是没能躲过一顿毒打。当天晚上,姚晨迷迷糊糊地醒来时看到妈妈正一边哭一边给她的伤处涂药,从此她再也没有钻过火车底。

郑钧&刘芸〖互送惊喜〗

郑钧特别喜欢给妻子刘芸制造惊喜,比如他出门前会说“老婆,今儿我很忙,不陪你了”,结果刘芸一下楼,就看到他捧着鲜花站在楼下。去年郑钧过生日,刘芸绞尽脑汁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老郑生日那天正好是《失恋33天》的首映礼,我骗他说‘我要去参加首映,就不给你过生日了’,他听后还真挺失落的,一个人跑到朋友家玩儿去了。那天的首映礼,秦岚、甘薇等一众姐妹都去了。首映结束后,导演邀请我们看电影,姐妹们都断然拒绝了,因为她们要帮我给郑钧过生日。我们匆忙赶到定好的酒吧包房,趁老郑被朋友骗来酒吧的空档,把包房里挂满气球、彩带,地上铺满蜡烛,捯饬得特有气氛。老郑进包房之前,姐妹们把灯一关,全都躲到阳台上。老郑推开门发现只有地上亮着蜡烛,蜡烛是按箭头形状摆的,他就顺着箭头往里看,接着嘭地一声,一根彩带从空中落到他眼前……哇塞,我老公当时就飚泪了!”

苏妙玲〖因哥而生〗

和哥哥苏荣东相比,苏妙玲足足晚了十二年出生。原本父母并没有打算再要一个孩子,可是苏荣东十多岁的时候突然跟妈妈说好想有个妹妹或弟弟,因为叔叔家的堂兄弟姐妹们都不是独生子女,都有伴儿一起玩。苏荣东的一句话,让父母改变了主意。1991年,三十五岁的苏妈妈生下了苏妙玲。

小S〖亏欠老二〗

有了三个女儿后,小S逐渐意识到自己对老二最亏欠,“生老大的时候我是全心全意地爱,对老二真的比较松懈了。”老二出生的时候,当小S要抱她时老大就会闹,哭着说妈妈抱抱,“那时候我觉得老大好可怜,她已经长大了,很能感受到如果我不抱她她会寂寞,老二还是婴儿,什么都不懂,所以我不抱她应该没关系。”处在这种状态下,小S心里的天平总是习惯性地偏向老大。眼看两个女儿都大了,许老三又出生了,此时的她又开始很想抱小婴儿。回头看老二儿时的照片,小S常常愧疚感爆棚,“原来你小时候这么可爱,你的婴儿期是这样的,妈妈怎么觉得有点不太记得。”尤其是老二现在偶尔会问她:“妈妈为什么今天放学你去接姐姐,可是却是阿姨来接我?”这样的问题小S根本答不上来,“这么看来,老二一直处在需要我提醒自己要爱她的角色,真的觉得很抱歉。”

霍思燕&熊乃瑾〖一吃定友〗

2005年,霍思燕和熊乃瑾签进了同一家公司。霍思燕觉得熊乃瑾长得漂亮,又跟自己是同门,怎么都得认识一下。随后她问同事要了熊乃瑾的电话,打过去却得知她在青岛。两天后,霍思燕正好去青岛拍戏,于是在青岛某海鲜大酒楼里两人开始了第一次“约会”。想着自己是姐姐,霍思燕寻思这顿饭得由她来买单,所以点了很多贵的东西。谁知她上洗手间的工夫,熊乃瑾就悄悄把账结了。这件小事让霍思燕看出熊乃瑾是个爽快仗义的人,因此和她成了很好的姐妹儿。

第4篇

其实,别说是小宝宝,就是大人也会有时候活力四射、神采奕奕,有时候又浑身困乏、情绪消沉。

老话说“猫三天,狗三天”

“猫三天,狗三天”,这是老人们用来形容小宝宝成长中出现的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无法用疾病来解释时的老话。虽然这句话听着有点别扭,但是还是很有道理的。细细查找,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明代《医宗金鉴》一书就记载有小儿身体生长发育的情况:“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变蒸时小儿出现微热,不思饮食等症状,数天后便自然消退。”国外一些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的一项研究成果也表明:人从诞生起一直到死亡,其情绪、体力和智力呈和低潮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是不是说得有点玄平了呢?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我们来看看几个“闹腾”宝宝的典型招式,就知道了。

“闹腾”宝宝第一式:火爆脾气爱闹腾

5个月的晶晶一向都很乖,非常听话,是大家眼中的淑女。可是最近,她突然变得“暴躁”起来,有叔叔阿姨逗她,她就特别不爽,哭个不停,吓坏了叔叔阿姨。要是爸爸拿走她的玩具,她也不干了,小手乱抓乱舞好像要和爸爸大干一场。晶晶的爸爸妈妈很疑惑,他们不明白,温顺的晶晶怎么突然“转性”了。

专家点评:宝宝闹腾是因为他们有情绪周期。

人的情绪周期是28天,体力周期是23天,智力周期是33天。也就是说,我们的宝宝每隔28就要闹闹情绪,这几天很容易陷入“不爽”的情绪中。

爸爸妈妈不用过于担心。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好好安抚小宝贝,要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不能随意打骂他们,也不能放纵任其胡闹。宝宝这个时候更需要温柔的对待哦。

“闹腾”宝宝第二式:晚上六闹不睡觉

7个月的乐乐为妈妈的减肥事业作了不少贡献。为何?因为乐乐最近都不好好睡觉,一到晚上就大哭大闹,妈妈要一直哄他,他才肯停止大哭,但就是不睡觉。早上乐乐会好好休息,可是乐乐妈早上还要上班呢,休息不够的乐乐妈能不瘦吗?

专家点评:宝宝不好好睡觉是因为有体力周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因为睡眠的功能之一是能量储存,早期宝宝的视觉、听觉神经均发育不完善,外界的各种声光刺激容易使其产生疲劳,所以睡眠时间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和兴趣也越强,睡眠时间会逐渐缩短。但因为个体差异,相同年龄的孩子,每日睡眠时间可能会相差2~3个小时。

当然,除了周期原因之外,妈妈们也可以看看是否有以下的因素,这些因素属于非疾病因素,但是对宝宝的睡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肠绞痛

闹腾表现:常见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大哭数小时不止,脸色潮红,双手紧握,四肢胡乱挥舞,傍晚及夜间最常见。

原因:这种现象与婴儿控制肠胃的神经尚未成熟或对牛奶过敏有关。3个月后,情况常会改善,家长不要过于恐慌。

如何拆招:一般婴儿不会对母乳过敏,吃母乳的婴儿也比较少发生肠绞痛,所以鼓励妈妈全母乳哺育。

夜间电头

闹腾现象:这是一种规律的头部或身体摇晃动作,通常开始于9个月大,男女比例约为3:1,绝大多数于4岁时消失。

原因:据推测可能是一种前庭平衡神经的自我刺激,常被看成是一种过渡性的生理现象,而非病态,不需要治疗。

如何拆招:可以加强护理,如,在床头、床栏加护垫等。

夜惊

闹腾现象:好发于幼儿,属于非快速动眼期的睡眠障碍。多半发生在前半夜,孩子突然坐起来,尖叫、神情错乱、对外界无反应、眼神呆滞,可伴心跳呼吸加速、流汗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持续约数分钟,难以被家长安抚,醒来又说不出为何如此惊恐。

原因:这种夜惊现象有时因生病、压力、睡眠不足而诱发,但有时找不到任何明显原因。绝大多数宝宝在发作后安然入睡,此种现象在日后几乎都会痊愈。

如何拆招:家长不必跟着惊慌而想猛力摇醒小孩,因为就算他被摇醒一样不知发生何事,于事无补。注意,不可让孩子睡前过度兴奋。

醒后入睡难

闹腾现象:调查结果发现,使用传统布尿布的婴儿中有超过50%每晚需要更换尿布超过3次,42%每次更换尿布后,需要5~15分钟才能重新入睡;婴儿穿着优质纸尿裤,可明显减少夜间更换次数,减少夜间睡眠中断频率。

如何拆招:有条件的话可在夜间给宝宝使用纸尿裤。

“闹腾”宝宝第三式:不好好吃饭

“吃饭香香,身体棒棒”是小海妈妈最大的愿望。小海最近一直食欲不振,拒绝任何食物,每次让他吃饭时他都无情地把头扭开,自己玩玩具,实在不行就以哭相逼。如果幸运的话,小海只会吃一点点东西。

专家点评:宝宝的饮食规律在起作用。

宝宝早期喂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宝宝先天具有可根据能量需求自我调节进食量。是不是觉得宝宝的身体非常智能呢?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他们适宜生长节律而不发生营养不良以及肥胖。

所以,说我们小孩是个不折不扣的“闹腾”宝宝可真是冤枉他了。看看食欲不振的一些原因,就会发现,不能把错都归结到小海身上了。

原因一:由基因、性格、胃容量和生长速度决定。

专家建议:尊重人体生物钟理论和个体差异的存在,建议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宝宝与其他小宝宝进行横向比较,这往往是造成宝宝压力大、厌倦进食的因素之一。

原因二:喂养行为和喂养环境不良。

专家建议:应重视早期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例如,吃饭的时候要跟宝宝说,不要玩玩具,吃完了再玩。

原因三:疾病因素。最常见的是宝宝出现了消化不良和缺铁性营养不良性贫血。

第5篇

林彤彤很困惑,平时自己身边朋友不算少,但总觉得找不到心灵相通的朋友。她在来信中说——

“我的一个室友,总是不愿起床吃饭。她经常‘安排’我替她打饭,给她带回来。她一有空就赖在床上,我认为这种生活方式对她不好,就劝她起来一起去吃饭。结果,她跟我吵了一架,说我小气,不肯帮忙就算了。吵架之后我慢慢也就忘了,和她还像平时一样相处。又一次,为一点儿小事她朝我吼,‘你怎么这么自私?’我心里特别难受,虽然这样的事不常发生,但她的做法让我感觉受到了伤害。”

“这是不是我的错呢?我想,也许对她再好一些,情况会发生变化。我尽力表现出对她的友好,对其他同学也是如此,可结果让我更失望。还以那位女生为例,她现在随意用我的东西,润肤露、衣架、夹子、浴液、洗发水……用坏了、用完了连一句抱歉的话也没有。今天,她把我半瓶润丝送人了,我实在忍不下去了。最让我难受的是有些同学和她相处得似乎还很融洽。我觉得大家对她比对我好……我是希望每个人都好,可我做得再多,别人也感觉不到。我很孤独,不知怎样走出困境。我自己的感受,都被别人忽略掉了。”

看得出来,彤彤非常希望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彤彤的努力并未收到预期效果,这使她感到孤独、受伤,甚至很生气。彤彤的困境是怎么造成的?又该如何改变呢?

其实,只要是两个人发生冲突,一定是双方都有原因。从彤彤的来信中我们看到,彤彤把原因全部归结到自己身上,潜台词是:“这件事我负全部责任,只要我能改变,她就会对我好。”彤彤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伤害别人。从彤彤对事件的归因,可以看到彤彤对自己的责备,其中包括对自己感受的漠视。别人无理取闹,彤彤认为是自己不好,甚至要求自己对她更好些。室友骂彤彤自私,时间一长彤彤就忘了。我看到,她更重视别人而忽略了自己;我看到,彤彤被别人攻击时,不选择回击,而是自己消化那个伤害。实际上,彤彤的退让与忍受,是在攻击自己,用“对她更好”的方式,避免进一步受到伤害。

为什么彤彤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敢表达对别人的不满呢?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人在婴儿期,若自身的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愤怒,由此产生攻击;若这种得不到满足的状态持续,原本朝向外界的攻击就会转向自己,婴儿会形成“我不好,所以我才得不到好的对待”的认知,进而形成“只要我变好了,别人就会喜欢我”的内在信念,或是形成“我不好,不配得到爱”的内在评价。这种状态一经形成,就会扎根在潜意识里,成为日后为人处世的准则。彤彤的内在信念是什么,不妨对自己多一些觉察。要记住,早年形成的认知并不意味着适宜现在的生活,彤彤如果能根据现实情况作些调整,就会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比如,人际关系只有同时满足双方需要才能长久,在意别人,忽略自己的方式不利于建立真正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如何被别人对待的权利:“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给了他伤害你的机会。”所以,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才是别人如何对待你的参照,只有爱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如果像彤彤那样一味忍让,就相当于告诉对方:我可以被你欺负。可见,别人越来越无视彤彤的原因是,彤彤自己都不捍卫自己的权利。

彤彤在信中说自己很愤怒,这是潜意识在提醒她“自我”的存在:自我的需要没能满足,自我的边界受到了损害。尝试改进行为方式,来捍卫自己,就会改变彤彤的现状。比如,在感受到被无理对待时,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这样做,我觉得很不舒服。” 当希望受到同学的关注时,试着把想法告诉对方。切记,能够真实表达自己感受的人,才会被别人重视。还是回到我们的题目吧——只有爱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第6篇

最近我关注中国经济的短期调整与长期挑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我想谈谈近忧。去年中国GDP取得了8.5%~8.6%的增长,有些人觉得之前的危机好像是虚惊一场,其实我更担心闹不好是“白忙活一场”。

为什么这么讲呢?

当年美国布什和格林斯潘为了应对经济萧条采取的措施就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而我们今天却用同样的措施去应对危机――用零利率和大规模的信贷扩张,可能隐藏的后患是非常大的。

中国在进行货币最大规模的试验。2009年信贷增长超过30%,在过去30年里信贷增长超过这个数字的只有两个年份,一个是1984年,另一个是1989年。2009年的人民币信贷和GDP的比率达到了1.19%,在这30年里,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而货币与GDP的比率,2009年达到了0.66%,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超过0.62%。

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可以看到,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已经很大,特别是能源方面,接下来可能就涉及到消费品。根据北大一位教授的分析,中国货币的增长对于物价大体影响是11个月的滞后期,也就是说到今年年终的时候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反思我们的政策,我觉得中国经常会定一个目标,然后就去保这个目标,保这个目标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并没有很深刻地思考它。如果去年我们不是保8%,而是增长在6%的话,中国未来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我们现在的经济措施像是在抓老虎的尾巴,不敢放开,放开了老虎就会把我们吃掉,我们就只能跟着老虎跑,最后老虎把我们累死了。

第二我想说的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并不仅仅因为美国对我们施加压力,而是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中国经济的未来更加健康地发展。

这里有一组数据比较中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1950~1975年是日本和德国的货币高速增长期,日本和德国走的路子非常相似。战后,日本和德国靠着美国的技术、资金和本国的劳动力来完成了新的工业化,中国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后也是利用外部的一些先进技术和中国廉价的资源完成了变革。日本和德国在高速增长期,他们的外汇储备占美国GDP的比重从来没有超过2%,而中国,从2001年和2002年就突破了2%以上,2009年达到了12%。再看一下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比重,日本和德国在他们高速成长期,从来没有超过10%,实际上都在5%~6%的范围,甚至更低。而中国2008年和2009年的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

过去20年里,我们的单位劳动成本下降了40%左右,而长期来看,两国的货币和购买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生产力来决定的。日本和德国都经历过汇率的低谷,这是不能不经过的调整阶段,比如德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都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说,人民币的升值是不可回避的,如果我们继续实行人民币低估的政策,不仅会引起国际上的一些不平衡和贸易纠纷。而更重要的是使得我们自己本身国内市场的开发缺乏足够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的企业家就会更多地来注意开发国内市场。

有一个中国从来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的供给,也是我要谈的远忧。大家认为中国有无限的劳动力供给,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开始改变了,珠三角已经出现了招工困难。这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第7篇

婴儿作为这个农家小院的第五个女孩,使一心想要男孩的父母更忧虑。听老人们说这种情况是会有七个女孩的,若想要男孩,必须扔掉一个女孩……为了传宗接代,为了逃避他人的讥笑,这个可怕想法的实施落到了女孩的头上。

女孩的奶奶想阻止,却又无能为力。她把女孩抱到了姑姑家。姑姑见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便决定抚养她。从此,女孩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逸梦。名字的本意是希望她能够脱离生父母的不平等待遇,也希望她能够逸群绝伦。

逸梦在新家里生活得很快乐。但十三岁那一年,她听说了自己的曲折身世,内心很是激动,不知是喜是忧。这件事占据了她整个大脑,使她幼小的心灵变得不知所措。

该来的始终是要来的!

这年7月7日晚,是逸梦的生日。院子的葡萄树下摆着一桌丰盛的晚餐;人也很多,有爷爷、奶奶、姑姑一家和生父母。然而气氛却并不热闹,像月光一样凄凉。

逸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可能是与姑姑相聚的最后一晚。她感觉到所有的压力都凝聚在她身上。

终于。父母开口了:“逸梦。以前对不起你,现在我们来接你回家。”

她抬头望着姑姑,想征求一些意见。姑姑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她说:“逸梦,你已经长大了,这件事就自己决定吧!”

她把头埋得低低的,但仍能察觉到所有的目光。抬头,透过绿色的葡萄叶,她看到了月亮。“为什么今晚没下雨,难道牛郎与织女没相会?”逸梦对这个传说一直是深信不疑的。她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图画:银河两岸仍是牛郎、织女,虽然相隔甚远,却依然怡然自乐,因为他们说他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旁边,孤寂的喜鹊也都飞走了。

“对,只要心在一起,就足够了。”逸梦想。

她写了两封信分别给父母和姑姑:

爸、妈,虽然你们抛弃了我,但我不能埋怨,是你们给了我生命,毕竟我是你们的亲生女儿……母女连心,仅这两点,足够了,不要为我担心。

姑姑,谢谢你多年养育,您待我像亲生女儿一样,我也会像待亲母亲一样待您……只要记得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一切都好。

父母、姑姑看了信都很激动,他们也明白了,只要心在一起,一切都好。

第8篇

能够掌控自己的体重,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感觉真是棒棒哒!

5岁的侄子对我说,幼儿园里有个可爱的女生追他,他没有答应,因为那个女生太胖了!哎,妹子再萌再可爱,如果太胖,男生还是会嫌弃哦!

我家的双胞胎团团和圆圆正上初二,正当“中二病”集中爆发时期,做发型、照镜子、抹香香自然不在话下,自拍美颜也必不可少。可是当她们对自己浑身上下挑剔一遍后,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身材太胖!

不会吧?小姐!

团团和圆圆说了,女孩子的身材大多遗传自母亲,她们非常害怕身材随了我,前挺后撅如水缸。所以,她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跟遗传基因做斗争!不会吧?你们不是在嫌弃自己,是在嫌弃老妈我的基因吧?

其实,团团和圆圆不算胖,就是稍微有点儿婴儿肥。青春期嘛!学习任务重,体力透支,稍微多吃了一点儿。切!这点儿浮膘还需要减肥?我对此表示十分不理解!可是团团和圆圆却是认真的!

她们先让我上秤,只听“咔吧”一声,指针歪向一边!多少斤,我打死也不说!圆圆大呼小叫:“妈妈,你看,你把咱家的秤都压坏啦!”团团在一旁善解人意地说:“妈妈,你别难过,让我们来帮助你!”然后她俩又把我拉到镜子跟前,开始对我实施催眠大法!

圆圆说:“作为女人,你还想不想穿漂亮衣服啦?”我说:“想!”

团团说:“作为女人,你还想不想爸爸继续爱你啦?”我说:“当然想啦!”

“要么瘦,要么死!”3个女人集体宣誓!

那天晚上,白瞎我做的一桌好菜,谁都不吃!她俩是闹减肥,我是被她俩闹上火啦!你们折腾减肥,咋还捎带上我呢?我是早就放弃抵抗体重啦,这叫接纳自我!老妈的境界,你们两个小女生不懂。

冷静下来一想:糟糕,上当啦!团团和圆圆是怕我反对她俩减肥,才非要把我拉下水吧?!我刚才发的誓言可以捡回来咽下去吗?

第二天,为了减肥大业,团团和圆圆又拽着我早上跑步。她俩在前面一圈又一圈地跑,累得够呛;我在后面一圈又一圈地追,怎么也追不上。回家时,电梯不坐,她俩非要爬楼梯,一层又一层地爬,累得我腰椎间盘突出都犯了!真遭罪!

接下来,双休日还要跳绳、摇呼啦圈、骑自行车……反正是各种折腾。为了减肥,她们俩有无数的奇思妙想。但是,我咋有种要参加奥运会的感觉呢?

除了运动,团团和圆圆在吃上也讲究起来。牛奶,一定要喝脱脂的,脱脂牛奶跟清水似的,那能好喝吗?炒过的菜一定要用水涮涮再吃,那能有味道吗?饼干只能吃一片,那能解馋吗?米饭要数出多少粒才吃,那不是鸟食吗?

当妈的就怕姑娘们过度减肥把身体弄垮,可俩姑娘却拿着手机,小心翼翼地计算各种食物的卡路里。尤其是团团,几乎戒掉了所有零食,彻底改掉了暴饮暴食的习惯。减肥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一个月下来,俺家的伙食费省下老多钱啦!

曾经在电视里看见美女拒绝别人递上来的美食,说自己正在减肥,我还觉得那是一种矫情。现在,我看见孩子们对一些曾经钟爱的美食说不,觉得这是一种很励志的生活态度。确定目标,克制欲望,然后坚持不懈。

天天嚷嚷减肥的我,为什么总是越减越肥?还拿接纳自我做借口?归根结底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减肥,这是意志的斗争!面对团团和圆圆我很惭愧,还不如她俩有毅力呢。

当然,当妈的还得帮姑娘们掌握住大方向。我和团团、圆圆约法三章:饮食要营养均衡,上课时饿晕了可不成;方法要健康,催吐、吃减肥药这些行为绝对禁止;不能上瘾,别瘦成一根芦柴棒还吵吵减肥,没完没了的!团团说:“放心吧,能减掉浮膘我俩就心满意足了!真要瘦成芦柴棒,穿衣服也不好看啊!”

第9篇

家庭聚餐时,3岁多的婷婷看到邻桌的客人在吃冰淇淋,她吵着也要吃,妈妈不答应,“你的饭还没吃完呢!”旁边的姑姑也说:“不可以哦!冰淇淋是甜点,要先吃饭、吃菜,最后才能吃甜点。”婷婷见达不到目的,居然毫不顾忌地大哭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婷婷这里。此时,爷爷发话了:“算啦,破一次例吧!”奶奶更是递上冰淇淋了事。婷婷妈妈内心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但无可否认,当时确实是如释重负。

和婷婷相比,彤彤的情绪管理技巧要成熟得多。一次,妈妈带彤彤去餐厅吃饭,她的味噌汤刚端上来,很烫,妈妈说了一句“等汤凉一点再喝”,就自顾自地吃自己的餐点。彤彤指着妈妈面前的蒸蛋,轻声问:“蒸蛋烫吗?”妈妈说:“不烫。”彤彤又问了一次“蒸蛋烫吗”,妈妈这才发现彤彤想吃妈妈的蒸蛋,赶紧拿给她:“你饿了,赶快吃。妈妈疏忽了,你都没有吵,真是乖宝宝!”

饮食是人的第一生理需求。宝宝饿了就要吃,不给就要哭,给迟了就要闹。彤彤为什么能做到不哭又不闹呢?原来,刚满周岁时,爸爸就开始耐心地教彤彤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对于彤彤的要求,爸爸妈妈也不是很快满足和全部满足。初期的“拉锯战”,双方打得都很辛苦,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彤彤渐渐知道言行的尺度,对爸妈的“延迟满足”策略适应得不错了。

专 业 点 评

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大多与口腔触觉有关。俗语说,“吃饭皇帝大!”意思是,吃饭是件大事情。仔细观察我们的小宝宝,肚子饿了他会哭,而当妈妈冲奶粉的时候,他就会停止哭泣,期待温暖奶瓶的到来。可见,婴儿多多少少已具备“延迟满足需要”的能力。

“延迟满足需要”,对宝宝的成长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呢?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教授及其同事对此进行了一项长期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

面对很想要又暂时拿不到的东西时,有的婴幼儿会克制不住拿的冲动,甚至会采用哇哇大哭的方式,有的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实现自我控制。

幼年时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强的孩子,他们上学后的表现要比同龄人好,其意志力(坚持度)、专注力以及智力(认知与逻辑测验的得分)都比较高。

到青春期以后,自我约束力强的孩子相比抗拒不了诱惑的孩子,其处理压力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会更强。

宝宝的需要有层次

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他在五十多年前就发表了“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基本需求有5种,它们像阶梯一样,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升。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婴幼儿。

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父母仅仅关注宝宝低层次的生理需要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他们的情绪发展、变化,甚至更高层次的需要。

No.1生理需要:

吃饱、喝足、穿暖、睡好是宝宝的第一需要。父母要满足宝宝的口、腹之欲,注意身体保暖,让他舒适地休息、睡眠,健康成长。

需要延迟满足的状况:

当孩子对生理需要的索求过度(如:贪吃、偏食)时,可能对他的发展不利,此时,父母有必要采取延迟满足或拒绝的措施。

No.2安全需要:

熟悉的、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宝宝快乐成长的第二项基本需要。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要教他学习辨别生活中哪些物体、哪种情形是危险的,安全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进而学会趋吉避凶的生存之道。

需要延迟满足的状况:

当孩子过多依赖大人的宠溺和保护时(如:明明自己可以走一段,可还要大人抱),需要适当拒绝其要求,直至去掉这一保护。

No.3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精神层面上,孩子需要爱,需要被接纳为家庭和其他团体成员的归属感。真心爱孩子,并让他感受得到,这是父母的使命。

需要特别留意的状况:

当孩子在集体中表现不佳时,父母要用爱的拥抱、讲道理的方式规劝他,教他学会在乎他人的看法,以此奠定培养同理心的基础。

No.4尊重的需要:

常人都有被他人承认的需要,孩子也一样,需要父母和别人对自己的认同。

需要特别留意的状况:

如果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过强,那么,他的自尊心可能尤为脆弱,特别容易因受挫而受伤。

No.5求知欲与成就感:

在认知层面,随着智能渐增,孩子开始渴望探索新事物,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理解知识、学会技能,建立起成就感。

需要特别留意的状况:

如果孩子一直不肯听话、拒绝学习、能力不见增长,父母恐怕要反省一下,是否过度宠爱孩子?另外,也可能是孩子存在学习障碍、心理障碍等问题。

延迟满足需求的训练法

大脑控制情绪冲动的部位在额叶,其完全发育成熟要到成年以后。在这段较长的发育过程中,如果父母放任孩子随心所欲,不去训练、帮助他控制情绪,不引导他注意自己的负面情绪可能对别人造成的影响,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仍可能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行为冲动的人,他的人缘不会好,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以下训练“延迟满足需求”的方法,可供参考。

A.正确认知

既然第一层的生理需求大多与口腔触觉有关,那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营养的绘本,灌输并让他认同故事里主人公的态度和行为――只有每天吃有营养的、品种丰富的食物,才能健康地长大、长高,变得漂亮、聪明。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爱吃巧克力,家里就要少放巧克力。记得经常告诉孩子,巧克力吃多了身体的营养会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生病;饭后可以偶而吃一两粒,但是吃完要记得刷牙。

B.分散注意力

面前放着诱人的甜点、巧克力,暂时不能吃,大人都很难抵挡,更何况孩子。怎么办呢?设法分散注意力是个好方法。米歇尔教授的“棉花糖实验”中,一些孩子通过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唱歌等,暂时忘记对棉花糖的渴望。

面对好吃却又暂时不能吃的巧克力,我们可以这么做:

将不同颜色的巧克力按颜色分类,红色的放一起,黄色的放一起。

将一粒粒的巧克力排队,像小朋友排队一样,接着,大家来点数,学习数量的概念。

拿巧克力当模特,照着它画一幅画。

如果孩子对这些游戏感兴趣,他就不会一直沉溺在最低层次需要的即刻满足上。

结语

马斯洛在解释“需要层次论”时说,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随着脑部的发育,视知觉、听知觉等将逐渐得到发展,其需要的层次也将逐级上升,父母应抓住发展的良机,从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力,用米歇尔教授的话说,等他长大了,将积攒更多的养老金,而不仅仅是棉花糖。

专家简介:

第10篇

很多父母不愿意带学龄前孩子去旅行。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几种:

记不住。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费金钱和精力;等他们大点吧。

危险。小孩子出去爱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习惯玩不好。

麻烦。出去带很多孩子的东西,大人还要照顾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尽兴。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脚。

首先,第一个“去了白去”的说法,最为普遍。不仅老一代父母如此,我身边的很多年轻朋友,也抱有同样的想法。可是,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样,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并没有从孩子的感受、需求出发。

有这么个段子,说有个家境良好,品学兼优的男青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过了几年,他很想去南方闯荡,却屡屡不能成行。后来,听说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惧怕一个人乘坐火车。

虽然小时候没有去旅行不一定左右他的命运。但是,如果他曾经去旅行过,

至少不至于害怕坐火车,不至于害怕陌生的环境,不至于因为畏惧的心理,丧失了改变人生的勇气。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欧美人拖家带口旅行。妈妈和大一点的孩子走在前面,爸爸手里领着一个孩子,甚至怀里还抱个婴儿。

你可能又不理解了,婴儿还带他出来干啥?实际上婴儿可以感受环境的变化、空气的变化、饮食的变化、家庭氛围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为将来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经常有父母说等孩子大一点再说,可是,大一点是多大?

第二个困扰家长的原因:危险。旅行,就会有意外、有风险。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会有等不到的班车,会有磕磕绊绊,甚至会生病和缝针……但是,这不正是旅行的魅力所在吗?我们不是想让孩子更坚强吗?不是想让孩子会处理困难吗?不是想让孩子成熟成长吗?

旅行,就是这么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后,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后,嫌麻烦的家长,我想说,旅行是加强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时机。平时,工作忙,心情差,没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而现在有了一段完整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工作的牵绊,是多么甜蜜和惬意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在旅途之中,家长还不断查邮箱回邮件,开着电话会议发着微信,那的确会嫌孩子闹、嫌孩子烦。这正说明家庭旅行的问题在于大人,而非孩子。要改变的,正是家长的心态和做法。

带孩子旅行的好处

下面,我们聊聊带孩子旅行的好处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大。

开阔眼界,壮怀

谈到旅行的好处,很多人会提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多种文化的知识等等。的确,这些都是带孩子旅行的好处。但是,我认为,旅行给孩子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视野和心胸的拓展。

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敌人需要我们去消灭。它的名字叫作“狭隘”。狭隘,对于一个国家会造成闭关锁国;对于一个民族会造成夜郎自大;对于一个人则会造成自以为是。而这三个层面的结果呢,则是落后,则是狂妄,则是愚昧。

还记得鲁迅在为国人画像的《阿Q正传》里是这样生动地描述狭隘的:“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我觉得,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纠纷,如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很多都和各自狭隘的心胸有关。如果我们解决了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鱼、切葱丝、坐凳子,也就天下太平了。

感受世界多彩生活

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天然就该如此的。

旅行,就是让我们知晓,离开我们居住的地方,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里的山是什么样的,那里的水是什么样的,那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那里的人是什么样的……最关键的,则是那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感受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人们的真实生活。这些,所有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自对方的动作、对方的眼神、对方的内心的交流,都是无法在家里可以体会到的。

知晓生命形态多样

旅行,还让人知晓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在于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生物,有数以亿计的形态,仅仅蚂蚁就有15000种以上,而人的生命,短短的几十年里,也应该有着无限的可能。出去旅行,正是知晓生命中这一秘密的最好途径。很多人,在旅行之中,发现了人生的真谛,寻找到了自己心灵所属。

彼得・梅尔从纽约到普罗旺斯的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和妻子及两只爱犬隐居于此;黑塞在瑞士南部的旅行,使他定居于那里的小村庄堤契诺,乡居一隅,却写出影响世界的文字;歌德在德国图林根林区旅行时,在基克尔汉山顶上狩猎小木楼墙壁之上,涂就了传世名作――《漫游者之歌》。

有好,有坏;有熟悉,有奇怪;有理解,有费解。任何地方,都有其美丽和丑陋,就如同任何的一个人,也都有其可爱和不足。

第11篇

夏日的黄昏很美。穿一套很随意的衣服,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逛。带着点温热和咸味的风迎面扑来,撩起发丝,拂过衣襟,如蜻蜓点水般点过心湖。夕阳把身影拉得很长,思绪也被拉得很长。

迈着很小很轻的步子,带着一种恍惚的愁思,从街头到街尾,从这边到那边,从川流不息的车流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从灯火辉煌喧嚣热闹处到黑暗寂静的角落,眼中忽然涌起一股温热的东西,为这种与世无争的感觉,为这种宁静淡泊的心境。偶尔,一些事物会挡住确切地说应是吸引了你的视线??这是一位年轻而美丽的母亲,她手上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以致无暇顾及身后的小女孩。该过马路了,小女孩紧跟在母亲的身后,好像生怕一不留神妈妈就会丢失似的。忽然,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母亲的衣裙被风拂起。这一刻,你便会看到小女孩的眼睛睁得如此的大,从那里透出了无限的恐慌。

于是,她白嫩的小手很迅速地揪紧了母亲的衣裙,可同时,你会听到那稚嫩而令人心疼的声音:“小心,妈妈!”是的,此刻的你会很诧异,为小女孩为什么是说“小心,妈妈”而不是说“我怕,妈妈”而诧异,而在这时,你也看到了那位年轻母亲眼里闪烁着一种东西,一种饱含了愉悦、骄傲与满足的晶莹剔透的东西。很快,我的眼睛湿润了,总觉得这一幕很熟悉,似乎在哪儿见过。终于,我想起来了,多年以前,我就是这个小女孩!于是,泪雾又很快地布满了我的双眸。是啊,多少年后,我又会成为这位母亲呢?年华似水啊!不管你是否在乎过,无论你是否珍惜过,它总是从你的肩边擦过,从你的脸上滑过,从你的心里流过,那样无声无息,那样不留痕迹,如雁过无痕,风过无踪。看着与自己擦肩而过的每一个行人,试图想从那匆匆的脚步中寻找些什么,从那眸子深处发掘些什么。最后,我发觉,其实我是在寻觅自己。我在想,我到底是他们中的哪一个呢?是那个晃着小辫活蹦乱跳的小女孩?

是那恬静忧郁而又爱胡思乱想的少女?还是那怀抱婴儿的年轻快乐的母亲?抑或是那手拄拐杖、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在这迷惘、困惑、惆怅和无助中,我似乎无法再思想,甚至无力挣扎。我只是觉得生命是如此矛盾、脆弱和无奈。街灯亮了,我依然独自穿行于这繁华的街头。依旧从街头到街尾,从这边到那边。走着走着,那一盏盏街灯似乎模糊了,因为我的眼里又不知不觉地溢满了一种温热的感动,一种没有缘由的感动。而这种感动很快又化作一种感悟,一种来自懵懂年华的感悟。是呀,也许这里的每一个都是我,而我也或许是这里的每一个人。可不是么?无论是小姑娘、少女、还是老妇人,都是自己演绎过演绎着或是将要演绎的角色,只不过是昨天、今天与明天的不同罢了。

穿过时光的隧道,从童真到火热的青春,再由成熟到最终的归复于平静,如戏那样,一场场地上演着,而我们似是主角又像观众。在像剥洋葱头一样一层层地剥着自己的此刻,我突然发觉,其实我不该在这样的回顾、瞻前和寻觅中迷失自己,重要的是我懂得今天的我,敢于面对今天的我??一个由过去堆积而成的我,一个走向明天的我,一个可以无缘无故落泪又可以疯喊疯叫的我,一个笑话别人幼稚却又傻傻地躺在草地上数星星的我,一个刚刚还在母亲怀里撒娇一转身又想知道做母亲滋味的我,一个渴望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又向往平平淡淡过一生的我。这便是我,一个矛盾的虽不完美但却完整的女孩。

第12篇

王榴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也是管倚女儿的主治医生,从医22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上很有心得,那些焦急慌张的妈妈看多了,于是对如何安慰妈妈也很有办法。

管倚:3岁女孩的妈妈,说起女儿当年患湿疹的前后一年半的经历,依然心有余悸,不过,她声称自己的收获其实也不小,很希望跟同病相怜的家长来分享。

本刊的话:

这几年,我们编辑中有好几个认识的朋友,她们的孩子也患了严重的湿疹。她们心烦意乱地四处奔走,也专程找到编辑部来打听:“孩子得了严重的湿疹,该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患湿疹的婴儿多了,症状严重者也变多了,这是为什么?

什么是湿疹?为什么宝宝得湿疹会让爸爸妈妈如此的焦虑、抓狂?它有什么症状? 我们该如何护理患湿疹的宝宝?

儿科皮肤科专家王榴慧是这样解释的:

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出生后至2岁的孩子身上,确切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和免疫异常都有关。

诱发婴儿湿疹的主要原因有:

* 对母乳里蛋白质或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蛋等食物过敏。

* 过量喂养、吃糖过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菌群失调。

* 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维、花粉、油漆的刺激。

* 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经常溢奶的刺激。

* 哺乳期妈妈接触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 遗传。

湿疹的症状:

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

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严重的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所以愈后不留瘢痕。

关于湿疹的坏消息

近年,患湿疹的孩子越来越多。5岁前,大约超过1/4的孩子曾经有过敏性疾病,其中婴儿期的主要表现就是湿疹。

如果父母小时候患过湿疹,那么他们的孩子有60%的概率患上湿疹。

关于湿疹的好消息

婴儿湿疹起病大多发生在出生后的1~3月,6个月以后会逐渐减轻,1~2岁以后大多数患儿会逐渐自愈。只有部分患儿会延至幼儿期或儿童期。

患儿妈妈管倚:6个月,添加辅食后,发现宝宝嘴角起红疹

才添加辅食,宝宝嘴角就发红、起小疹子。我以为是食物刺激嘴角皮肤引起的,没在意,吃完东西后只小心地用温湿毛巾给宝宝擦拭一遍就完事。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

后来,红疹区越来越大,宝宝时不时将头凑在大人的肩膀上一顿猛蹭,最后把皮肤都蹭破、出水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自责、后悔和担忧汹涌而来。

王医生点评:真是粗心的妈妈。发现宝宝身上有红疹,发痒,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去医院治疗。宝宝皮肤破了,手挠,在衣服上蹭,都有感染的风险。过敏性湿疹是一种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必须尽快治疗。

临床上看到过很多患过敏性湿疹的孩子,因为浑身痒而吵闹无比,皮肤破的地方又很疼、很痒,家长护理孩子确实很辛苦。孩子头面部、颈部、会、四肢屈侧等部位的湿疹一般较严重。颈部因为皮肤褶皱多,会因为要受大小便刺激,特别不容易护理。保持这两处皮肤的干燥,让皮肤经常暴露在空气中,是护理的重点。出现疹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把皮肤挠破、蹭破后而被感染。

患儿妈妈管倚:第一次去医院后挺顺利,于是我擅自停用医生开的含激素的药

医生的诊断是过敏性湿疹,开了氯地松药膏和抗过敏的益生菌。我乖乖照办。药用了一个星期后,宝宝嘴角的皮肤开始结痂,蜕皮,逐步恢复正常。我担心用药时间太长对宝宝不好,心想“见好就收吧”,自作主张把药停了。

停药2天,宝宝嘴角四周又是红疙瘩一片,我只好重新用药。这次药效明显不如上次,几天都不见任何好转。我的心情一下子晴转阴了。

王医生点评:很多爸妈都犯这个错误,他们觉得氯地松是很厉害的激素,给宝宝用,胆战心惊的。其实,氯地松内含中效激素和少量抗生素,是婴幼儿常用的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物。小婴儿用的通常还会用乳膏基质稀释。

当然,使用激素药膏,最好不要连续使用超过1周。1周后湿疹不见改善,可另换药膏。这位妈妈,停药太早,所以宝宝就复发了。

服用抗敏益生菌是目前医学上最新的改善过敏体质的方法。其作用不是治疗而是从根本上改善宝宝的体质。一般来说,它需要2~3月才有效。

患儿妈妈管倚:用药无效,红疹再现,不得不第二次去医院

医生依然诊断为过敏性湿疹,用药也更重了,还得口服氯雷他定。我的心情一片灰暗。这么小的宝宝,就用激素,这副作用多吓人啊。用药3天,宝宝竟然耳根、脖子、肩头也开始起红疹子了。我不知道这些疹子同宝宝嘴边的疹子有什么不同,很担心,准备再次去医院看诊。

王医生点评:过敏性湿疹全身任何部位都会出现。急性发作期,医生也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妈妈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就会更理智一些,不用着急地经常往医院跑。看待宝宝的湿疹,妈妈的心态应尽可能地平和。

患儿妈妈管倚:惶惶不安,第三次去医院,看了专家门诊

这次挂了专家号(也就是王医生啦)。我把前前后后的情况说了一遍,王医生说前两位医生的处置完全妥当。宝宝身体其他地方的疹子也是过敏性湿疹,用药不变。如果担心激素用多了不好,不妨换一种中药药膏。另外,益生菌要连续吃3个月。

王医生建议做个过敏测试,以找到确切的过敏原,好有所规避。我这时候绝对的从善如流,马上要求她开单子,让宝宝抽血化验。可是,化验结果要2个星期后才出来。我很懊恼自己没早做测试,也埋怨医院化验速度这么慢。

回到家里,给宝宝用了中药药膏。哇,药膏一股冲鼻的味道,黄黄的一片,把宝宝漂亮的衣服都染脏了,也管不了这些了,只要能控制住疹子,就谢天谢地了。我满怀期待,希望新药膏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迎来的是沉痛打击,3天后,宝宝的整个后背、手肘、大腿也出现疹子。我一筹莫展,专家门诊都看过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化验结果还早着呢!

王医生点评:清热除湿的中药对湿疹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但药效肯定没有西药快。中西药结合治疗湿疹,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严重的渗出感染处是不适合使用中药的。给这个孩子开中药,主要是为了和激素类药膏交替使用。

这个孩子1岁都不到,刚刚添加辅食,我当时就判断,食物过敏的可能性比较大。小孩子食物过敏,通常是牛奶蛋白过敏或鸡蛋白过敏。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以后就要喝特制的牛奶;如果是鸡蛋白过敏,除了不能吃鸡蛋,还要忌面包、鸡蛋面条等,尤其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因为麻疹疫苗成分中有鸡蛋胚胎的提取物。

妈妈抱怨过敏源测试化验的时间长,心情完全能理解。这是没办法的,因为化验比较复杂,不得不要一段时间。

患儿妈妈管倚:第四次去医院,拿第1份化验报告

终于等来了去医院拿化验报告的日子。结果显示,宝宝果然是食物过敏。很激动地去找王医生,以为宝宝就此可以逃脱湿疹的折磨,不料当头一盆冷水:“光知道食物过敏还不够,还要继续查找是什么食物过敏。”

王医生列出一长串名字:“海鱼、海虾、海蟹、花生、牛奶蛋白、鸡蛋白、鸡肉,你都选择做测试吗?”

一想到宝宝将来接触这些食品可能会带来的恐怖湿疹,我怕了,“所有项目都查吧!”

再次化验又是两星期时间。真够漫长的!

我想到家里的一大堆药膏,开始向王医生抱怨用药效果不佳。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一种药膏时间涂长了,皮肤会产生抗药性。所开的药膏都是对症的,不过要经常换着涂,症状厉害的时候涂厉害的药膏。我马上要求王医生给我家宝宝的药膏排排队,哪个激素含量多,哪个激素含量少。仔细记录下药膏的排序后,我才放心回家。

王医生点评:关于过敏源测试,我的建议――无论做几种过敏原的测试,抽血量是一样的,所以,抽一次血测试多种可疑的过敏原比较合适。否则以后起疑心了再来做测试,宝宝又要抽一次血!

这位妈妈考虑到,小年龄宝宝虽然暂时不会接触那么多的食品,但将来是无法的避免的,她选择现在做多种过敏源测试,为以后解决了隐患,做得很好。

患儿妈妈管倚:定定心,跟湿疹打起了拉锯战……

王医生说,宝宝湿疹的过程通常6个月,有的甚至一年才能痊愈。我给自己打气:湿疹这件事情是个持久战,就当我家宝宝需要6个月的战期吧。这么一想倒也坦然不少。随后,我不慌不忙跟宝宝的疹子打起了拉锯战――

涂一个星期的激素类药膏,疹子几乎不见了;涂一个星期的中药,疹子又一点点收复失地;再涂一个星期的激素类药膏……如此周而复始,终于到了第2次出化验报告的日子。

王医生点评:湿疹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很长。随着孩子长大,免疫系统功能的完善,各种不适症状会逐步好转。任何药物用多了都会出现耐药性,交替使用可增强效果,降低副作用。这位妈妈一周换一次用药的作法,完全正确。

患儿妈妈管倚:千呼万唤,第2份化验报告出来了

宝宝是鸡蛋白过敏。这下简单了,宝宝不吃鸡蛋,而且全家都不吃鸡蛋了。宝宝还在吃母乳,我首先不能吃鸡蛋。宝宝湿疹发作期间,我也不能吃海鲜。没有了鸡蛋和海产品,饭桌上菜是可以想象的单调。

王医生点评:妈妈只做对了一半。妈妈忌口,有点得不偿失。虽然母乳中鸡蛋成分对孩子会有影响,但妈妈忌口会降低母乳的营养,进而降低孩子的营养摄入。给孩子做过敏原测试,只要孩子不接触过敏原就可以了。

患儿妈妈管倚:忽然红屁股了,不得不第六次去医院

过了一个月,宝宝忽然红屁股了。地段医院的医生照尿布疹开药,可宝宝的红屁股依然凶猛,只好火急火燎地再去找王医生。

原来宝宝的红屁股也是湿疹的表现。湿疹可以出现在嘴角、脖子、手臂、大腿上,为什么就不能显现在屁股上?有了这个顿悟,我对宝宝的红屁股,心态也放松了。

王医生点评:湿疹宝宝的红屁股,也称尿布疹。但这种尿布疹主要是由过敏引起的,治疗时间更长。大小便刺激直接引起的尿布疹,一般保持干燥,两三天就能解决问题;过敏引起的尿布疹则可能要几个月。

患儿妈妈管倚:

经过8个月的湿疹、6个月的红屁股拉锯战后,我们终于摆脱了烦人的湿疹。

回想那段日子,我的心里内疚、懊悔、暴躁、担忧、心痛……五味具杂。

我最大的心得:湿疹患儿的妈妈首先要认真对付的其实是自己的心态,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开始,我烦躁得不行,对宝宝、对谁的态度都好不到哪里去。一次一次去医院的过程中,我逐步接受现实,慢慢调整了心态。大人心态转变的过程中,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宝宝的变化:

我烦躁的时候,宝宝吵闹的时间更长;我镇定从容的时候,宝宝表现得比较安静,不会老惦记着痒痒这件事情。

我们不拿湿疹当回事,宝宝也不把湿疹当回事。

经济上的负担:车费、药费、化验费等一共花了4000多元。

心理上的煎熬:等待化验结果28天,要忍受宝宝病情反复、吵闹、用药的烦琐……

身体上的劳累:被剧痒折磨得狂躁不安的宝宝整天要抱。脖子上的湿疹又红又肿,宝宝睡觉时,你得抱着他,以使他脖子后仰让皮肤晾着。

我的经验:

* 如果发现宝宝身上的疹子是身体两侧基本对称的,多半是过敏引起的。

* 过敏性湿疹,检测出过敏源并隔离过敏源,是根治它唯一方法。

* 湿疹宝宝忌热。热了,疹子更容易发痒,宝宝就会闹,用手抓痒。所以不要给湿疹宝宝穿太多衣物。要穿全棉的衣物,毛织品对皮肤的刺激比较大。

* 湿疹忌潮湿。潮湿时皮肤容易红肿。少洗澡,一周1~2次足够了,洗澡也不要用肥皂或沐浴露。宝宝嘴角有湿疹,饭后用干的棉布手帕轻轻擦嘴,不用湿毛巾。潮湿的天气,开一会儿空调,会让宝宝舒服许多。

* 湿疹发作厉害的时候,接种疫苗,会让湿疹进一步恶化,可暂缓。

* 过敏性湿疹持续时间长,妈妈要作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出人意料的好消息:

宝宝湿疹完全好了之后,再给她吃鸡蛋,很神奇的是她竟然没有任何过敏反应。

特别提醒:

别让你的负面情绪影响宝宝――

* 导致孩子的不信任感

孩子需要通过与看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妈妈情绪不佳,对孩子的呼唤不敏感,没有心情和孩子多做身体接触,孩子很可能发展出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 导致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孩子非常敏感,虽不会表达,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大人对他的态度。妈妈终日情绪烦躁,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心不在焉和不耐烦,以为妈妈不喜欢自己,人为造成了亲子关系的误解。

* 导致孩子的坏脾气

妈妈的坏情绪、坏脾气,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他把这样的行为,当作为人处事的常态,那么你以后有一个坏脾气的孩子,就一点也不奇怪。

王榴慧医师出诊时间

周一至周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普通专家门诊

周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高级专家门诊

本刊建议――

1. 添加辅食不能太早

婴儿和学步宝宝最容易过敏,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好。最好在宝宝6个月大时开始添加辅食,特别是有过敏遗传的家庭。如果父母都有食物过敏史,其子女患病的概率约为50%;如果父母单方有过敏史的,其子女约有1/3患病。?

2. 谨慎选购宝宝食品

容易引起婴幼儿过敏的食品是:牛奶、大豆、海产品、小麦和花生等。如果食品中掺入了上述食物成分,也会引起孩子过敏,选购时应当注意食品标签。不少宝宝就因为吃了加工食品而发生了令父母意想不到的过敏。

3. 每添一样辅食,相隔4~7天

给宝宝尝试吃新的食品,添加每样新食品之间要相隔4~7天。这样,如果宝宝对某种食品有过敏反应,你就能够分清楚是哪一种食品造成的。

过敏症状通常是在食用某种食品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显现出来。

10种容易引起过敏的日常食品

几乎任何食物都可能诱发过敏症状,目前已知可以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有数千种之多。我国常见的过敏食物主要包括以下10种:

* 奶及奶制品牛奶是诱发婴幼儿过敏的最常见食物。

* 禽蛋类 鸡蛋、鹌鹑蛋及蛋制品会导致各年龄段患者的过敏,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诱发过敏的主要成分。

* 海产品和水产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鱿鱼、贝类等,特别是不新鲜的海产品更容易诱发过敏。

* 黄豆及豆制品、花生、芝麻、菜豆等 其他豆类如绿豆、红豆以及青豆、芸豆等均可诱发过敏症状。

* 小麦、玉米、荞麦和谷类等 此外面粉中的螨也是引起过敏的重要原因。孩子爱吃的爆玉米花也可诱发过敏。

* 坚果类 核桃、开心果、腰果、大杏仁、棒子、松子和栗子等果仁经常引起过敏,而且可以诱发较重的过敏症状。

* 水果类 生吃水果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特别是水果的种子和果皮更容易诱发过敏。

* 某些肉类及其肉制品 牛肉、羊肉和猪肉等以及各种家禽类,如鸡、鸭、鹅和鹌鹑等,腐败的肉类易诱发喘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