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16:3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运用了PBL教学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心内科护理的教学活动之后,通过教学成绩统计和相关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表示在运用了PBL教学方法后,以前觉得无从下手的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现今突然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学生能够根据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病例进行相关知识的链接和组网,让学生对心内科护理知识开始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意志,让学生意识到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是可以学会的,从而愿意投入到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实践中来。
2PBL护理教学授课的体会
2.1运用PBL教学法的优点
2.1.1提供给护理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在PBL教学方式的影响和指导下,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其他学生进行护理知识的交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空前提高,提高了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
2.1.2认识护理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PBL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基于同一个典型病例进行病例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合作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PBL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合理的利用最先进最全面的护理知识资源,在雄厚的病例相关资料的支持下进行典型病例的护理知识讲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能够脱离学生理解能力和病例相关资料的缺乏限值,进行不受限制的护理知识教授,学生也可以在雄厚的护理相关知识的支持下,对教师的典型病例护理知识教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心内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2.2运用PBL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2.2.1实际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在PBL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教授,都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病例进行的,相关的知识体系都围绕着病例来展开和构建,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下教授出来的学生,对于心内科护理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都较强,但是对心内科护理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学科认识。
2.2.2对环境要求较高PBL教学方式要想高效的实施,就一定离不开相关系统的支持,这些支持系统包括学生网上查询资料的大型电子阅览室、学生查阅藏书需要的大型图书馆等,PBL教学方法对这些教育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导致了PBL教学方法应用的成本上升,很多地区学校因为教学环境的限制无法开展PBL教学活动,或者导致PBL教学方法的应用达不到设计的效果。
2.2.3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在PBL教学方法指导下的心内科护理教学,是围绕着问题来进行的,所以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就是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典型病例的护理知识交流,这一形式下学生的学习表现只有教师通过观察得出的感性结果,整个教学环境中缺乏一个量化的评价环节,导致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缺乏评价依据,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有效的评价,影响了学习活动的管理效率。
3结论
1.1教学方法
(1)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收集、编写临床典型病例,病例难度适中,紧扣临床;并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好导入的问题。(2)在儿科护理学的课堂上,向学生呈现病例,跟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后发言,授课教师进行总结;(3)课堂教学结束后,派发给学生一份设计好的典型护理病历,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完成该病例的护理病历。
1.2效果判定标准
考试评价:满分100分,理论课占80分,护理病历书写考试占20分;问卷调查:教研室自行设计针对授课效果以及学生感受进行评估的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60分,回收60分,回收率100%。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及病例分析比较
两组教学方案理论考试成绩及病历书写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30名学生理论考试得分为78.45分,高于对照组60.67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护理病历书写的考试得分为17.76分,高于对照组学生12.5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总分分别为86.21和73.2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比较
两组教学方案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实验组学生对于案例教育的满意率,包括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各项内容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探讨与思考
病案导入教学,是基于实操性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分析与讨论,来完成教学要求。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临床典型病例的导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并能培养学生临床的思维模式。
在病例导入的教学过程中,病例的编写与问题导入设计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病例之前,要做足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对学生情况的调研,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其次是对临床病例的选择,临床病例分成两种情况,有紧扣临床实际的典型病例,也有紧扣护士资格考试的病例,在导入时我们采用的是紧扣临床的又能满足教学要求的病例。教学导入的设计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的提问首先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每个问题之间又要环环相扣,最后要把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埋在问题中,从而达到教学要求的实现。在病例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分组的人数安排,一般在4~6人/组,由学生自行决定发言代表,在学生发言时要适时提问,在提问中加深讨论,并对提出新问题的同学加以鼓励,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护理临床实习效果关键在于临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我院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了护理临床教学,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了教学质量。
1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
1.1临床实习管理组织的建立及带教教师的选拔
1.1.1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学办公室主任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二级管理组织,由教办分管护理教学干事、护理部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指导、督促检查;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2带教教师的选拔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1]。因此,我院严格掌握带教教师的任职条件,带教教师须满足以下条件。(1)大专毕业3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带教能力;(2)热爱护理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实纲、实习计划、护生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4)勤奋好学,能用新理论、新技能和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
1.2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的制定
1.2.1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制定出不同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1)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2)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3)实习科室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
1.2.2带教教师拟定科内实习计划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办公室的总体要求拟定本科实习计划,设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将计划上交教办,制定计划时需注意明确:(1)实习目的和目标;(2)完成目标所用的技术;(3)项目评价,对学生实习、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
1.3实习质量的管理
1.3.1按计划开展带教工作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及实习计划、实习目标,对护生进行带教和管理。
1.3.2带教教师指导及督促检查以下内容(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指导,科室通过教学查房、专科疾病知识讲座、早交班、危重患者床旁提问等形式,护生轮流担任责任组长。(2)调动护生主观能动性,让护生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自查、互查、教师督查后讲评。(3)每轮护生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教师召开护生实结会。
1.3.3护理教学组对护生实习进行现场抽查(1)抽查护生对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2)对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质量进行检查;(3)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服务态度及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反馈;(4)询问护生对教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
1.3.4教办组织召开教学情况联系会(1)通过召开带教教师联系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通过召开学生组长联系会,收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1.3.5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1)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本轮护生实习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进行总结;(2)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实习结束前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结合教学办公室、护理教学组检查情况和各病区教学资料记录情况等进行教学质量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评出带教先进科室和优秀带教教师,并给予奖励。
2效果
2.1促进了带教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教学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护生的焦虑心理,加快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角色转变。
2.2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水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护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护生的综合能力及服务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她们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发表临床护理教学论文的篇数也明显增加。
3存在的问题
(1)医院的护理基础条件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把学生当成劳动力使用,如学习期间顶班等。(2)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编,致使带教教师在工作中承担了多种角色,因而使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2
随着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全国各个高校都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如何建设好精品课程,已经成为目前广大高校教师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精品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应该是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1]。所谓的“创建”就是指创造一个由无到有、创造条件的过程,并且是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在创建病理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建省级精品课程应充分重视发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
1 创建精品课程的基础---学科长期积累和不断发展
病理生理学属于基础医学类,为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的课程。自1958年温州医学院创建以来,我校就在本/专科各专业开设病理生理学课程,现为临床医学、眼视光、麻醉、预防、口腔、影像、法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1997年评为温州医学院优秀学科,2000年评为温州医学院重点扶植学科,2001年获病理生理学硕士点,2003年评为温州医学院精品课程,2008年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本课程首先面向在校本科生(中文教学:病理生理学本科教材一、二、三、四、五、六、七版;双语教学:pathophisiology 第一版),后又增加了专科教学(病理生理学专科教材第一版)。近几年又开展了继续再教育,全日制
研究生课程(高级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进展,病理生理学实验技术),在职研究生课程以及针对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培训课程(临床病理生理学,新编病理生理学),在校本科生选修课程(临床病理生理学,应激、应对与健康)并且针对留学生开展英语授课(pathophisiology 第一版)。
在40余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我学科带头人和全体教师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将课程建设放在重要地位,积累了大量先进经验,获得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可见,创建我校病理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是历经几代人富有成效的努力工作,同时吸收并发展现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理念而实现的。总之,长期积累和不断发展是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
2 创建精品课程的保证――优秀的师资力量
医学精品课程如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必须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及师德风范等直接决定了课程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具备培养优秀学生的条件。
2.1 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特点
目前,本学科有教职工1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5人,讲师7人,均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具有硕士学位:10位;学士学位:2位;40岁以上:4位;30岁以上:8位。中青年骨干力量雄厚,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师资队伍与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同行业相比,教学队伍机构合理,实力较为雄厚。
2.2 教学经历及教学改革成就
每一位教师均经过国内专业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积极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及各种学术活动中进行讲学,在各学期中都承担着临床医学、儿科、影像、麻醉、妇产、护理等专业的理论授课、实验带教以及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等工作。目前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主持及参加各类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获得多项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及奖励。
2.3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专业通过校级督导听课制、院级督导听课制、青年教师试讲制、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科主任听课评课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外语培训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使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所有新毕业的青年教师都要担任助教工作,跟随不同教师上课,从中学习经验并帮助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再通过试讲合格后才能登上讲台,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选拔优胜者给予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使中青年教师队伍稳定。并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肺科及重症监护科进行横向联系,加强国内外交流。
通过上述措施,我科室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出类拔萃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是创建省级精品课程和培养有创造力学生的关键和保障。
3 创建精品课程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
近几年,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每学年有2000-3000人,所以上课使用200人大教室,主要采用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本课程录像及多媒体课件清晰美观,图文并茂,富于动态效果,对一些抽象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适当使用动画片段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努力开发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制作教学课件,并获得校级教学课件比赛一等奖。并且自行开发研制病理生理实验教学软件,获浙江省教学软件比赛二等奖。在千方百计提高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采取多种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例如,开展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辟病理生理学橱窗和病理生理学习园地,向学生介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进展;组织学生科研小组,进行初步科研训练,通过科研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网络教学是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产物,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手段的彻底实施,是传统教学的升华。我教研室目前正积极准备进一步完善病理生理学课程网站,内容涵盖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件、相关网站的链接、习题库、网上答疑系统等;制作一套远程教学课件,并且对其中内容经常保持更新。通过校园网将授课内容及测试系统与校园其他计算机共享,方便了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选择性的学习。
4 创建精品课程的保障――教材建设及实验室建设
(1)教材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综合、高度分化和大量涌现的发展趋势。为了确保人才培养始终处于科技的前沿,“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进展,保持先进性,是创建省级精品课程的保障。
本学科参编第六、七版全国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及参编了王建枝教授主编的《Pathophysiology》(全英语)教材。并且主编及参编教材,参考书籍,复习资料等相关教辅材料17部。这些为培养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才起到了保障作用。
(2)实验室建设: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包括基本技能操作训练、验证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学生科研六部分,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包括手术器械和仪器设备(Powerlab)的使用、实验动物和药品、基本操作(动物固定、麻醉剂注射、药品的配制、皮肤切口、气管和动静脉等体内管道插管、结扎打结等),验证性实验含盖病理生理学主要章节内容,如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并开设了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及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平台,也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基地。本实验室拥有八个本/专科生实验室,三个研究生实验室,两个实验准备室,实验室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可供8个小班同学同时开展实验。每个实验室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自行设计并使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软件。可用仪器有透射电子显微镜、血气分析仪、离体灌流装置、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光度计、倒置荧光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血凝仪、血气分析仪、电脑PCLAB四导系统、MEDLAB四导系统、POWERLAB八导系统、组织匀浆机、电子分析天平、超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常规实验仪器等。这些措施和条件为省级病理生理精品课程的运行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5 精品课程的未来展望和目标
通过课程建设,建设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学队伍,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攻读博士学位,并培养在全国有影响的、有能力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学术带头人。引进科研和教学水平高的病理生理学人才,使本课程能够保持教学的高质量和长期稳定性的师资队伍。并且不断完善教学大纲以适应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出版和选用与精品课程相适应的优秀教材及实验指导及教学参考书;完善高质量的本科生题库,建设留学生教学全英文配套题库。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在国内同一学科居于领先和先进水平的名牌课程。
参考文献
[1]李秀龙,袁涛.谈如何搞好精品课程建设[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3(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