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八下总结

数学八下总结

时间:2022-08-30 05:0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八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八下总结

第1篇

我战胜了粗心

李文萱

每当考试时,我的心就七上八下地砰砰直跳,因为我很粗心,所以影响成绩。

有一次数学考试,时间是40分钟,我用了20分钟就做完了。我大体看了一遍,就马上想交试卷,老师问我:“你认真检查过了吗?”我听后马上拿上试卷回位检查了。我检查时看见刘柏俨、李梓璐等同学都交卷了,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交卷了。

试卷发下来了,我定神一看,呀,才88分,我同位王雪岩还考了96分,有几道题我闭着眼睛都能答上来,可由于粗心都做错了。

面对88分,我很惭愧。回家以后,我告诉了妈妈,妈妈原谅了我,并给我讲了许多大道理。

第二次考试我总结了上次的教训,时刻提醒自己,细心,千万别马虎,结果考了100分。回家后,我把卷子拿给妈妈,妈妈说:“宝贝,你终于战胜了粗心。”

我终于战胜了粗心,多么令人欣慰啊!

指导教师 崔梅茹

第2篇

中学生作业负担太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糟糕的是学困生,他们基础不扎实,解题速度慢,每天做到半夜了还有没做完或不会做的作业,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造成学困生做作业不开心的原因总结如下:

1.1 作业量过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能在数学教师的作业布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笔者所记录的一节公开课的作业布置:

浙教版八上《21等腰三角形》,瑞安郊区学校一位教师公开课的作业布置:

必做题:1.课本作业题P25-26 A组

2.作业本(2)

选做题:课本作业题P26 B组

经查看课本作业题第25-26页A组共三道题,作业本(2)上的配套作业共七道题.据调查了解,开课班级约有70%的学困生完成10道“必做题”需要一小时以上,剩下约30%的学困生没有完成“必做题”.

因工作之便,笔者参与了瑞安几所学校的教学常规调研,发现数学“必做题”最少也是要完成作业本上所有的配套练习,一般情况,还要增加课后作业题或课外练习.对学困生来说,作业时间都要超过一小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2010年8月15日)指出,“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两小时”.而数学作业中的“必做题”就占用了学困生一天规定作业时间的一半以上,所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教师,虽然已经关注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但他们布置的作业量对学困生来说还是过多的.

1.2 作业难度过大

又如笔者所记录的另一节公开课的作业布置:

浙教版八下《61矩形(1)》,泰顺城关中学一位教师公开课的作业布置:

必做题:1.课本作业题P134 A组

2.作业本(2)

选做题:课本作业题P134 B组

特殊的四边形――矩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经查看课本作业题第134页A组共四道题,作业本(2)上的配套作业共六道题(其中有两道是综合运用).这10道题目都不能直接用本节课所学的矩形的定义,及矩形的两条性质定理直接解答(定理1:四个角都是直角,定理2:对角线相等),而需要综合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基础薄弱,所以这10道“必做题”,特别是其中作业本上两道综合运用题,对学困生来说难度更大.

一般教师都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作业本上所有的作业题,浙教版作业本每课作业都有“综合运用”,部分课时还有“拓展探索”或“阅读思考”等栏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作业本编写说明:“‘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适合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练习.‘拓展探索’或‘阅读思考’等栏目,旨在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数学视野,获得进一步探索数学规律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体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这部分内容供学生选择使用.”由此可见,教师布置的“必做题”还普遍存在难度过大的现象.

2 开心作业的提出和操作方法

为了让学困生开心完成作业,在作业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给这部分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求是:“数量少,起点低,做得了”.为了避免抄袭作业和抄袭订正过程,采用讲题目的特殊批改方式.笔者把这种特殊的作业布置和批改叫做开心作业.

2.1 开心作业的布置

为了操作方便,一般情况下,在配套的作业本基础练习部分挑选1~2道基础题,并要求所选的题目紧扣课堂教学重点,让学生认真解答之后能实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例如,浙教版八年级上《21等腰三角形》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轴对称性,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轴对称性解决简单几何问题.笔者给学困生布置得开心作业是配套作业本第二本第6页第1题和第4题(此题稍作修改).题目如下:

第1题: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

(A)1,2,1 (B)2,2,1(C)2,5,2 (D)1,3,1

第4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求它的周长,并画出该等腰三角形及它的对称轴.

第1题是等腰三角形概念的巩固,第4题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计算周长,及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画对称轴.虽然只有两道题目(数量少),但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困生若能熟练掌握解题过程,清晰讲述解题思路之后,就能达到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

又如浙教版八下《61矩形(1)》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发现过程;掌握矩形的概念和两个性质定理(四个角都是直角和对角线相等);探索矩形的对称性.围绕教学重点:矩形的性质,笔者给学困生布置的开心作业是配套作业本第33页第1题和第3题的第一问.题目如下:

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 个等腰三角形.

3.如图1,在矩形ABCD中,若∠AOD=120°,则∠ACB的度数是 .

第1题可以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从而求解.而且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是矩形中一个最基本的图形,也是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必用的几何图形.第3题在基本图形上加入角度,可用对角线相等的性质,也可用四个角都是直角的性质加等边三角形等多种方法计算.若有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稍加思考便可求解这两道题,所以这两道题都符合“起点低,做得了”的开心作业布置要求,接近学困生的“数学最近发展区”.

2.2 开心作业的批改

学困生往往作业习惯不好,面对教师布置的数量极少的开心作业,少数学困生也会有抄袭的现象,违背教师的初衷.为了学困生能认真对待开心作业,采用讲题、面批的方式.完成解答过程后,把解题思路讲给结对的同学听,接受结对同学提问后上交作业本,再接受教师的检查(即让学生把解题思路讲给教师听,教师根据该生的学习情况,提几个相应的问题或出一个简单的变式题).每天如此,若有个别学生无法完成当天任务,教师就要抽空进行课外个别辅导,直到目标达成为止.例如浙教版八上21等腰三角形的开心作业(见开心作业的布置),班内有一位学生叫道兢,他平时从不爱学习,上课睡觉,作业抄袭或者就不写,在班级里他是老大,也不一定会听结对同学的话.笔者怀疑他作业的真实性,于是问他,第1题是怎么想出来的,他很真诚的回答,说是从结对的同学那里看过来的.笔者随手从抽屉里拿出事先已准备好的三根纸条,分别是1、3、1个单位长度,叫他摆一个三角形.他动手试过后说,这两条短的合起来还不如这条长的长,摆不起来.把3个单位长度的纸条换成2个单位长度的纸条,他又说摆不起来,换成2、5、2还是不成,问为什么这三种都摆不成,他说两条短的太短了,最后笔者拿出2、2、1给他摆,成功了.借机问道:“要想摆成一个三角形,对三边长度有什么要求?”他说:“两条短的加起来要比长的长.”“说得太好了,如果要求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只需有两边相等就可以了,现在你看一下第1题,能回答你选B的理由了吧?”他看了一会儿说:“因为1+2比2大,而其他三个选项中,两个小的数加起来都没有超过大的数.”“分析得很透彻!”笔者及时表扬了他,没想到他却瞪着大眼睛问笔者:“就这么简单!”“是的,数学本来就不难.不信的话,你就再试试第4题吧!”第4题在笔者的引导下也很顺利的完成了.他要求再做一道,笔者不答应,只告诉他,若有兴趣就看看《21等腰三角形》书上的内容.“物以稀为贵”,为了学困生能产生对作业的好感,开始一段时期,只允许做教师指定的开心作业,不准做其他题目.根据他们的表现,若表现好,有进步,再给他们自选作业本上其他基础题的权利.若有个别学困生摆脱解基础题的困境之后,可适当增加提高题,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摆脱学习数学的困境,加入中等生的队伍为止.3 开心作业的实效

3.1 培养了学困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般情况下,学习困难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让作业量多难度大而困扰,于是,不会做而“被迫”去抄或懒地做去抄.现在听说是开心作业,普遍觉得新鲜和好奇,也会试着去做.教师和结对的学生会让他们讲解题思路,学困生为了能清晰地讲出解题过程,必须要透彻理解题意,课前做好准备,课上积极参与,课后主动复习.另外只需做一至二道简单题了,还去抄别人的,也会有失面子.此时教师给于适当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快乐,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一次,开心作业实施三个星期之后,笔者随机抽取了十位学困生做了无记名调查,问题是:你喜欢开心作业吗?为什么?有一位学生答:不喜欢,因为不能抄作业了.另外九位学生都说喜欢,大部分理由都是作业量少了,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若有困难还有结对的同学帮忙.其中有一位学生把喜欢的理由写得特别详细,摘记如下:“我觉得开心作业比较好,假如老师布置的题目都不会做,我最多也只需请教别人两道题,就不会太浪费时间,不像以前那样,老师虽然只给我做‘必做题’,但是‘必做题’我也有很多不会写,这时我和有些同学一样会感到烦躁,就会放在那里不动或者去抄,那样的话一个都没学过来,少点的话多少也会学一点过来.还有一个喜欢的理由,就是它帮我改掉了抄作业的坏习惯,因为现在班里没有同学肯给我抄作业了,要是到其他班级的好朋友那里抄过来,也过不了同学和老师提问那一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上的学生就会开始鄙视抄作业现象,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3.2 解决了数学教师批改抄袭作业的困境

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特别大,对于学生抄袭的作业,数学教师有很多无奈,最无奈的是每天辛苦批改作业的过程是做无用功,而且对抄袭作业的现象又是斩草难除根,过分的批评学生抄袭作业,既伤害师生感情,又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如果对数学学困生采用开心作业布置和批改方式,教师把原来用于批改学困生抄袭的作业的时间,改用于听学困生讲解题过程和思路,不管作业题目怎么简单,但对于学困生本人来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不但会做题目,而且会讲解题思路,这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收获和提高的过程.虽然教师听学困生讲解作业题会花较多的时间,但是可以告别批改学困生抄袭的作业而做无用功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借助开心作业,学困生与教师密切接触还会增进情感,亲其师而信其道,他们也会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此时,教师若在课堂上也能关注他们,则经过一段时间,数学课堂上就会很难找到上课睡觉的、做小动作的、坐着发呆的学生.

总之,每天给学困生布置较多较难的作业,让他们消化不了,还不如每天只给他们布置开心作业,使他们认真解答一至二道数学基础题及讲述解题过程,让这少量的作业成为有效的作业,帮助数学学困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到数学课,部分同学就不由地皱起眉头,心里七上八下的,一点底都没有,越是没底就越是不想听课,越跟不上老师,听课效果就不理想,因此这些孩子常常在数学学习上屡遭失败的打击,沦为学习差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数学的学习不抱期望,开始厌倦或者放弃学习,久而久之,对学好数学就完全丧失了信心。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改变学生听课效率低的现象并不难,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读书没有兴趣,不管他再怎样努力,成绩也无法提高,只能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我们想要读好书就要有兴趣,要想把数学学好,就要爱上数学,喜欢数学。课堂上要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不应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让学生充分的参与,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1 课前准备

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预习,或者敷衍了事,老师讲课半天进不了状态,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快速跟上老师的节拍。同时要求学生把上课用的东西,如课本,文具,练习本等放在桌上,上课铃声响,快步走进教室,静坐,等待老师上课。

2.2 认真听讲

一节课40分钟,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是十分困难的,要有相当的控制力才行。上课时不被周围的事物所打扰,思维和注意力还得围绕着老师转,不乱想,不乱动,不乱看,努力排除干扰,做到眼到,手到,耳到,心到;边看,边记,边听,边想,让自己的思维处于一个兴奋的活跃状态。

2.3 认真审题

在作业与考试中,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在计算时,还要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3.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3.1 学会主动预习。

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要认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思考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是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

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所以,预习是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一环。

3.2 听课的方法。

数学课上听讲一定要认真,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听课要全神贯注,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连,以便于更好的理解。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方法。想要提高计算能力,必须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4.1 "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些同学没有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错吗?

4.2 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其它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第4篇

期中考试总结1

  期中考完试以后,我的心就像阴天一样,愁眉不展:终于要宣布成绩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该不会考砸吧!

 

  我晕晕乎乎的听到老师宣布:侯翔,语文95。5、数学94、英语69(满分70)、科学98,我的心里有苦有甜:苦的是,自己的基础还是不扎实,而且老也改不掉粗心的毛病,有好多题都是因为粗心做错了,我以后一定要想法克服粗心,认真学习,争取做的更好;甜的是,虽然我有一些小问题,但四门加起来,还是全班第一,但我不能骄傲,俗语说的好:“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十分期待社会成绩,我的心像云里雾罩一样,七上八下,只恐社会成绩把别的分拉下去,我好恐惧啊!

 

  终于社会成绩宣布了,我考了95分,排名下来我还是全班第一。虽然这次是全班第一,可我知道,我以后的学习任务会更重,竞争对手很多,稍有疏忽,就会被别人把我甩掉的!在学习上,我的缺点还很多,我必须改掉所有缺点,认真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做的更好!

 

期中考试总结2

 

  大家下午好!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虽然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这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切帮助过我的人。在这里,我要感谢细心呵护我的父母,感谢耐心教导我的老师,感谢默默关爱我的同学们,是你们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在此除了感谢你们,我更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学习方法。

 

  1、好成绩离不开正确的学习态度。一位作家说过:“态度决定一切。”一个拥有良好学习态度的人,才会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把学习当作是我们自己的事,认认真真地做好,那么我们才有可能走在别人的前面。

 

  2、好成绩离不开正确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语文关键是“记忆”,语文知识可分为四个部分:字、词、句子和文章。学习一个“生字”,想想它怎么写怎么读,能组成什么词,造成什么句子,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能帮助我们记忆。对于数学关键是“理解”,我们应该勤动脑,多思考。其实学习最关键的是错题更正。只要我们把作业、练习册、考卷上的错题掌握了,弄懂了。我们的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我们订阅的学习报很不错。我们应该好好地读一读,做一做。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相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使你终身受益.

 

  3、好成绩离不开勤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

 

  “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天才在于勤奋。学习需要劳逸结合。但我认为应该在学习任务完成后才能去开心的玩。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早上铃不响不进班,这部分学生往往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有一部分同学课间操当自习课,这部分同学往往作业完成的早,成绩好。如果我们每天多学一点点,将来我们的成绩能提高一大截。因此我们要抓住平时的每一分每一秒,用于学习。

 

  我的暂时成功归功于这些因素。虽然这次期中考试,给我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但我不会沉迷于一次小小的成功中,这一次成功已成为过去,一切从零开始,今后我会加倍努力,让我的人生写下更多辉煌而又灿烂的篇章!

 

  谢谢大家!

 

期中考试总结3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这次期中考试中,我名列全班第三十四中等偏下,如果这样下去,一中肯定没希望了。但是我想上一中,这是我的梦想,所以我对这次考试进行了认真分析。英语一直是我最不理想的科目,我对此也非常的着急,所以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重视学习。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可这次发挥的也不是很令自己满意 ,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自己思想上的问题,我总认为没什么,靠自己的功底完全可以应付,但是事实与自己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经过这次考试,我也明白了,不听老师的话,我行我素是不行的,只能会害了自己,耽误自己。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多,我以前学的那些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所以, 既是自己的强项,就更不能落下,就更应该跟着老师好好的学。

 

期中考试总结4

 

  期中考试考完了,还没等成绩出来,我已经预料到了这次考试的惨败,我认为让这次考试惨败和这几点有关:

 

  1、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

 

  2、考试时心理状态不佳,非常紧张

 

  3、考试时精神状态异常不好,没精打采,根本没有心思考试,只想赶快把题做完,结束考试

 

  4、在考试的时候有部分题目不会做,放在了后面来做,结果后面没有了时间,也忘记了还有这些剩余的题目

 

  成绩次日就下来了,结果非常令人惊讶,简直不可思议,卷子错误连篇,叉叉随处可见,上次期中222名,这次中期考试竟然409名,直线下降187名,接近翻番,如果在后半期还是这样的状态,留在宏志班是没有希望、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我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想到宏志班来,而我在后退,他们在前进,所以我在后半期一定要努力,做到这几点:

 

  1、每天所有的课余时间均拿来学习、做作业、看书,上厕所除外。

 

  2、提高每次作业质量,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科目,尽自己的力量完成会做的题目。

 

  3、做作业认真审题,遇到选择题、填空题不乱写乱填,坚决做到先审题再思考最后再答题,不盲目的猜。

 

  4、回家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使用电脑,在有关学习的情况下才使用电脑

 

  5、上课不和同桌及其周围的人讲话,在上课时不理睬与课堂无关的谈论、事件

 

  6、上课尽量精力集中,不发呆、坐飞机

 

  7、不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特别是数学课的时候

 

  8、不在上课时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事情,例如在数学课上做其它科目的作业之类

 

  9、改变我自暴自弃、破管子破摔的观念

 

第5篇

【关键字】数学课堂 提问 原因 策略

“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它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著名“产婆术”之核心,又是当今世界每一个教师都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尤其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 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表面上看有问有答, 实际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提问过于频繁,问题缺乏质量,其次是提问没有精心准备,最后是提问只关注优等生。

二、 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原因

调查表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对此很多教师理解为教师在一堂课中讲得越少越好,应该让学生多讲,教师讲多了又成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出现了主观上希望通过课堂提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则是为了“提问” 而“ 提问”; 用“ 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答案,把“ 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 问答式教学”, 把“ 问答” 当作“ 对话”。

2、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够重视

对问题的设计是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至于提问是否具有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教师自己也没有去思考。因而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表述含糊,指向性不明,学生听了不知所云,甚至偶尔还会出现科学性错误,更谈不上提问的艺术性了。提问也仅停留在针对知识点的发问,忽略了提问中的人文意义, 没有把提问的着重点从“问题”转移到“人”上来, 出现“徒劳的提问”,这样的提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课堂提问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务必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加深对提问的认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认清提问的本质,加强备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掌握科学提问的原则、策略,了解提问的方式和艺术,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使新课程理念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三、 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对策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好的提问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皮亚杰说过:“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身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亲身经历了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巧妙的提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学生们用小棒摆作品的主题图,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产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3、要善于用提问拓展学生的思路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目的 内容 评价 时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55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误区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3.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优化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目的要明确

课堂提问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应尽量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口提问。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先出示信息:“六(一)班共60人,女生占”。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生①:女生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生②:女生多少人?生③:男生多少人?以上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前两个刚好是本节新知的基础,教师如顺势而导先让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为新知教学作好铺垫,进而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本节的新知,目的就明确了。可教师偏偏还不断的追问:还有吗?还有吗?于是学生又提出“男生是女生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几分之几?”有的学生确实提不出了,只好说:“本地学生有多少人?”“三好生有多少人?”……试想,教师的“还有吗?”“还有吗?”这样的随意提问严重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使学生模糊了学习方向,且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时间,造成了教学的失败。因此,提问首先要明确所提问题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目标是什么,围绕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更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提问内容要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右桓鑫侍猓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恰当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

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唯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三)提问时机要准确

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提问评价要及时

不管是怎样的上课方式,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适时评论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情况,因此教师的客观、准确的评价可以起到评定、反馈、激励、促进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少批评、多鼓励。评价要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对不同类型学生评价的要求应不同,课堂评价往往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7篇

一、 趣味汉字题

例1 (湖北宜昌卷)尽管我国的法定文字早已变成了简体汉字,但在书法欣赏、典籍阅读和对外交流中,仍会经常碰到需要认读繁体字的情况,因此,适当地了解一些繁体字常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请将下列繁体字与简体字对号入座。

A. B. C. D.

①宝( ) ②凤( ) ③观( ) ④笔(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认读繁体字的能力。命题的设置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繁体字,学会认读繁体字。认读时要繁简对照,多读多看,熟能生巧。

参考答案: ①C; ②D; ③A; ④B。

二、 趣味词语题

例2 (黑龙江牡丹江卷)“雷人”一词是一个网络用语,源于2008年的一则“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的新闻,后被网友广泛使用并赋予了新的意义,你知道“雷”在网络上是什么意思吗?

雷: 。

解析 此题要求结合网络词语现象解释词语的含义。面对这一词语,可以先推断出其本义,再置于网络词语现象中加以合理引申即可。

参考答案: 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惊,很无语的意思,有时也引申为因为事物的某些属性而使看到的人产生无限热爱的一种情况。

三、 趣味谚语题

例3 (福建福州卷)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① 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 句,悟出的道理是: 。

解析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固定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它们含有深刻的道理,感悟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

参考答案: 第①句,要想实现心中的志向和抱负,就要不惧艰辛,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或: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第②句,缺少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施展才干。

第③句,不要过于在乎外表,而要注重内涵。(或:一个人只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不会在乎物质上的贫乏与否。)

第④句,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就要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

四、 趣味成语题

例4 (湖北随州卷)大量积累成语并在语文实践中正确使用成语,这不仅可以让语句简洁明了,而且还能使语意准确得体。请你依据下列分类,按要求在横线上各写一个不同类型的成语。

数字成语:

生肖成语:

季节成语: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同时也告诉考生平时要多注意积累,只有做到“厚积”,考试时才能“薄发”。

参考答案: 七上八下;龙腾虎跃;秋高气爽。

五、 趣味留言题

例5 (广西柳州卷)同学们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各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则。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

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

致语文老师: 。

解析 解答时,首先要分析已给出的两则留言的特征(即留言富有学科特征),其次就是注意语句简洁,意思明确,个性鲜明。

参考答案: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

六、 趣味对联题

例6 (湖北宜昌卷)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送过一副对联。内容是:“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讽刺汉奸的隐语。请你把上下联各改动两个字,以还原这副对联的真正意思:

上联: , 下联: 。

解析 本题是一道改写对联题。改写前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很容易发现此对联是利用谐音双关来讽刺汉奸的,并且题干明确提出“各改动两个字”,即“盖世”与“该死”谐音,“罕见”与“汉奸”谐音,只要将这两处改过来即可。

参考答案: 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七、 趣味宣传题

例7 (重庆卷)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敢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为同学们编写一段“三字经”,以便大家传诵。下面编写好了开头,请你续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味。

人在世,居群体;尽己任,担道义; , ; , 。

解析 本题借《三字经》来引导考生学会编写“三字经”。编写时首先要扣住“责任”主题,其次就是注意语句要短小精悍、琅琅上口。

参考答案: 抚孤弱,是良知;报家国,分内事。

八、 趣味交际题

例8 (湖北咸宁卷)下面是一则小幽默,若你是小明,你认为怎样回答既幽默,又符合情景?

某小学二⑴班举行数学单元测试(满分是5分),小明考试回来,爸爸问他,“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3分。”话音刚落,“啪!啪!啪!”小明的屁股上挨了爸爸的三鞋板子。爸爸又问:“下次再考,得多少分?”小明回答: 。

解析 这里选取一则在生活中交际的语言,让我们顺着文意回答出来。回答时首先要熟读语言情境,其次就是思考怎样回答才幽默。透过语言情境,不难发现,小明回答“3分”,结果挨了爸爸的三鞋板子。要想下次不挨鞋板子,自然就是考零分了。

参考答案: “(下次)我一分也不要得了”(“零分”)。

九、 趣味猜义题

例9 (浙江温州卷)参考图片及“孝”的

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

第8篇

一、 “构建网络”整合章节知识――“系统”整合

上复习课时,老师要帮着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分类.因为当无序的知识点接收多到一定程度时,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梳理分类、归纳整理工作,那学生也无法使用这些知识,如同有了一座金矿却不知道开启的法门. 零星的知识及其运用如果形成了一个网络系统,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知识.

如图1,在复习“四边形”这章中,可用下面的框图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是指师生共同将单元中的各个知识点,根据其发生过程和内在联系,通过对知识的分类、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网络形成高视角的思维结构,建立整体意识和统一观点.

二、 “题目成串”整合数学题型――“归类”整合

题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有类有型. 要能触类旁通,还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题归类,将要掌握的10题变为1题,300题变为10题,即通过题目归类,整合成串,从而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负担.

每章新课结束后,或期中、期末复习阶段,老师都要对每章或几节内容进行专门复习. 这时老师应把学习过的题目进行归类整理,并且进行拓展.

例如下面4个题目:

例1 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例2 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形状如图3,它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若要从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矩形,并且使它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上,可怎么剪?

例3 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AC=BD, E,F,G,H依次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

例4 求证:依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这4个题目均来源于教科书或作业本,是八下“特殊四边形”这章中的重点例题与练习题. 上完这章,师生应该共同归类,整理出这类题目的题型,即中点四边形题型. 并指出,这些中点四边形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它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将会发现规律:任意四边形所得的中点四边形一定为平行四边形. 若对角线互相垂直,则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则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所得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归类与整合后,教师不妨让学生做一个如下的题目体验这种题型,同时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方法,培养学生寻找规律,学会探究知识的能力.

例5 如图5,在四边形ABCD中,AC=6,BD=8,且ACBD,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1B1C1D1;再顺次连结四边形A1B1C1D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nBnCnDn. (1)写出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2B2C2D2的面积;(2)求四边形AnBnCnDn的面积;(3)求四边形A5B5C5D5的周长.

三、 “一题多变”整合思维能力――“变式”整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扩充知识容量,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对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可是“一题多变”后还可以做点什么呢?变的目的仅仅是拓展吗?其实,那种尽管表面看起来形式并不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的问题,但它们的求解思路、解题步骤乃至最后结果却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他们是同一类型问题的相似解法. 如果说,一题多变是拓广思路,培养分析变通能力的有效手段,“一题多变”后的整合则是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归纳综合能力、培养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讲题,要先变,再进行整合,让学生亲历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求“变”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例6 如图6,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一边向外作正方形AEDB和正方形ACFG,连结CE,BG. (1)求证:CE=BG.

【变式一:条件不变,探究附加结论】

(2) 观察图形猜想CE与BG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 图中哪个三角形是由哪个三角形变换得到?请说出是怎样的变换?

【变式二:添加条件,探究生成结论】

(4) 如图6,AB=11,AC=7,连结EG,求BC2+EG2的值.

【变式三:更换条件,探究原生结论】

(5) 把上题的“正方形ABCD,DEFG”改为“矩形ABCD,DEFG(长宽不等)”,上面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请问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变式四:改变条件,挖掘内在联系】

(6) 如图8,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一边向外作正三角形ABD和正三角形ACE,连结CD,BE. ①求证:BE=DC;②猜想:直线CD与直线BE的夹角.

【变式五:根据结论,探究生成条件】

(7) 如上图,在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BC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ACE,BCF.

①求证: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

②探究下列问题:a. 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DAEF是矩形?b. 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DAEF是菱形?c. 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以D,A,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不存在?

通过上面的变式后,学生会掌握、复习很多知识,我们有必要重新把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进行有效整合,原题考查正方形、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考查的是几何图形识别、分析以及推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当把正方形改为矩形、正三角形,但本质还是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知识解决,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最后不妨把3个图整合在一起,细细分析变中的不变,从而揭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使知识系统化,达到多题归一. 最后总结此题题型为三角形外扩展正三角形、正方形题型,最后可让学生思考可否整合为三角形外扩展正多边形题型.

四、 “题组训练”整合数学模型――“专题”整合

会用数学方法解题的学生不再是“知识型”、“记忆型”的,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的数学复习课中,把数学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 设计有层次的系列专题组,由易后难,由浅入深,在看似不同问题之间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整合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方法,让数学方法明朗化.

例如,在复习图形的“剪拼”问题时,不妨设计下列题组:

例7 如图9,有哪些基本图形只剪一刀,可以拼成长方形?(答案见图10)

例8 一般的梯形只剪一刀,能拼成长方形吗?若一刀不行,那么至少要剪几刀才行呢?(答案见图11)

例9 如图12,是由5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试问能不能通过剪几刀后拼成正方形?能的话至少需要剪几刀?(答案见图12)

例10 有一个裁缝手里有一块剩余的布料,由大小不同的两个正方形组成,形状如图. 现在他想把这块布料裁开再拼成一个正方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答案见图13)

例11 如图14是由8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纸片,你能否只剪两刀,将它分成三块,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答案见图14)

这5个题组成一个题组系列,从“一刀”到“二刀”,从长方形到正方形,图形变化了,但实质不变,即“剪”与“拼”的过程中面积不变,所以例9~例11题都是先构造正方形的边长,再动脑筋进行剪与拼,师生可整合做这类题目的数学方法:面积法. 这样,这类题目学生就能掌握,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所得, 从而提高学生复习效益.

又如《中考选择题常用解法》可集中讲中考选择题的各种常用解法:直接法、定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排除法、图解法,并且指出有的选择题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可用不同方法用于检验,有时解一个选择题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即用综合分析法解题.这个专题可全面地讲选择题的多种快速解题方法,并且深刻指出了选择题的特殊性:有题干和选项支构成,所以可以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所提供的信息,考察四个选项之间的异同点及关系、选项与题干的关系等. 这种整合使学生清晰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用多种数学方法来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9篇

【关键词】学习;习惯;方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成果的优劣不仅依赖于教师的传授,更取决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过程,亦即学习者主动地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对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加工和对学习者自身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学习计划,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学习没有捷径,但肯定有最佳途径。寻找到它,你会发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智力游戏。

一、预习

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实验证明,课下经常预习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衔接新旧知识,找出理解有困难的问题。因此预习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课前自学的一种良好的形式,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很大。应做到:①理解预习的意义,提高重视程度。②预习的作用是扫除学习障碍,衔接新旧知识,加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思索的层次和深度,并提高自学能力。③预习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④要由少渐多,不要全面铺开。⑤笔记要做好,并适当做课后习题,以此检查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专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要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应该是听课。我们有些同学总认为数学是一门令人望而生畏的科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数学课太枯燥,抽象,难懂。每每上到数学课,有些同学就不自觉地皱起眉头,心里七上八下的,一点底都没有,越是没底就越是不想听课,这样领会理解就跟不上老师,往往听课效果不理想,因此他们常常在数学学习上屡遭失败的打击,沦为学习差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数学的学习不抱期望,开始厌倦或者放弃学习,久而久之,对学好数学就完全丧失了信心。

课堂教学时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不言而喻,听课也应该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的一环。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主要特点是集体学习且集中效率高。①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上课时能解决预习中的问题,集中精力听讲,要注意听老师讲的开头、结尾和讲课过程中强调的地方,要仔细揣摩老师强调问题的方式方法。②听课时要注意老师讲解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③听课时如果遇到听不懂的问题,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下课后再去钻研或是向老师请教。④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边听边记录,听和记矛盾时,要以听为主,下课后再补笔记。记笔记要有重点,要记录板书提纲,不懂的地方和富有启发性的地方。

三、作业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习惯终生受益;反之则危害一生。作业是对孩子学完知识后的检查和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做作业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良好的作业习惯,将有助于学生迈向成功。但我们看到有些学生如今做作业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的检查,为了交差。因此普遍出现检查前赶作业,抄作业的现象,有些学生干脆就不做作业。学生赶作业,抄作业,不做作业成为老师,家长的头疼事。因此,教育者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使学生变被动完成作业为主动完成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有效性。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检查自己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也是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方法。作业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即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①先看书后做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所讲的基本原理法则,才能顺利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②作业要独立完成,要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对知识消化理解,才能增强自己的刻苦钻研精神,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

四、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复习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总结达到系统化,成为自己链条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达到开阔思路扩展知识领域,进一步向新知识高峰攀登的目的。课后复习要做到:①认真读书,教科书是学习的依据,是知识根本,看书时,可以用彩笔把书上重点部分、新概念和容易忽略的地方勾画标出,并在书的空白处留下简要体会,高度概括课文内容的语言,以及有利于记忆、带提示性的语句,以便以后再看时,能迅速抓住要点,回忆起关键内容。②整理听课笔记,课堂笔记的内容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充实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料,要注意补抄遗漏的地方,要注意解决笔记中的疑问,要注意充实自己在复习时的心得体会。③适当注意阅读参考书。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思考,思想懒惰,逃避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内因),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外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用智慧去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智慧。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244-02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位爱鹦鹉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喂养,他听人说进口的蛋黄饲料能帮它们补充蛋白质,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扒开它的嘴巴,然后对准喉咙灌进去。有一天鹦鹉挣脱了主人的手,饲料满地都是。这个人生气之余,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鹦鹉正在地上吃饲料,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它抗拒的不是蛋黄饲料,而是他的喂饲料的方式。

这则生动的例子,与我们教师教育学生颇有相似之处,我们以为自己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教给他们知识,一切都是为他们考虑,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有的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拼死不从。所以,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呢?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一种更能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正在反思之时,全国很多地方进行了教学新一轮课改,为走出高耗低效的应试泥淖,放大课堂的育人功能,学校以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为核心,对课堂教学进行革命性变革,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理想课堂新范式”,并以此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素质教育之路。我们在学校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发现本人任教的两个班911,912班,在七年级时,在学校中是较落后的班级,911(即711班)数学全校最差,912(即712班)中等,后来每一个学期期末考试,都一次比一次好,到九年级开学初考试,已经比其他班级好许多,912的优秀率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回首走过的路,发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功能是最大的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模式像是隐形的翅膀,让这两个班的学生展翅飞翔。下面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涵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 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和效果

2.1 小组形成――实

1)人员确定

选定组长: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因此组长的选定要求比较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当选:①管理能力强;②服务意识强;③学习成绩优;④组织纪律严;⑤同学关系好;⑥创意点子多。由全班同学通过民意测评选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组长。

确定组员:组员确定有三方面的指标:①以“异质分组”为原则:组间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分组后形成的小组实力相近,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②以“自主选择”为方式:组长可以自主选择组员,组员也可以自主选择组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组成的团队更有凝聚力,合作质量也就更高了。③以“适当调整”为辅助:这一过程由教师和组长商量来完成,主要是针对男女比例、实力差距等问题进行调整,这样能保证组间同质。以学业成绩为主,兼顾各种能力特长,把班级同学分三批,记为A、B、C。分好后的每个小组中一般是2个A,2个B,2个C,即6人一组。

2)组建“组中组”

为落实班级同学的“一帮一”,一个也不落下。我们在6人组内再组建3人一起的小小组。落实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师傅,考核时师徒结对,小组捆绑。小组内有A1,B1,C1;A2,B2,C2 6位同学,我们把前3人定为一小组,后3人一小组。有时候有些活动的开展就由3人组合的小小组为单位。特别在课堂学习中,有时6人一起小组合作,有时3人一起小小组合作,视具体活动需要灵活调整。

3)座位调整

这样的座位安排,落实了小小组内A1负责帮助和监督B1,B1负责帮助和监督C1,另一小小组同理。而A1与A2是一定是班级中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然而一段时间的围坐后发现一些缺陷,主要是初中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面对面很容易受对面同学的干扰,特别是在自习等时间段常有同组内同学聊天,纪律难以管理;一般作业必须独立思考才有效,围坐很容易互相询问,使学生丧失很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更有偷懒着,“坐享其成”;教室内的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幕在一面,围坐总会使一部分同学长时间背对和侧对黑板或屏幕。经过事实证明,我们发现如图的“蝴蝶形”座位较合理。课堂中需要小组合作时,每组的前排3位同学向后转,这样6人(或小小组的3人)的空间距离更近,其他时间统一面朝讲台坐。

4)适时变动

为唤醒学生潜能,我们规定期中考试后,按照考核情况,对A、B、C进行重分,组长及成员都会发生变动,对晋级的人员和优秀组长进行表彰,以此激发班级每一位同学的上进心。这样也可避免班级同学之间因组间竞争而带来的隔阂。

2.2小组建设――强

1)小组领导的培养

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小组组建的前两周多次不定期的集中培训,教他们一些管理能力,也常常让他们在一起谈谈各组的工作开展情况,相互评论各组工作的优缺点,有好的管理方法互相学习。个别指导,主要是针对具体小组的个性问题进行指导。

2)小组任务的分工

每一小组根据个人各项、特长等对每一位组员进行角色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抢答人(任务完成时举手示意的人)、记录员、发言人、时控员、噪音控制员、纪律监督员。人人有责,使小组中的每个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才会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能够更好的去完成更多的任务。

3)小组文化的建设

设组名。写组训。定组规。做组牌。创建小组吉祥物。拍合家欢。组内成员一起选景于校园中某处,做出可爱的动作拍合家照。然后把照片张贴在教室内的墙壁上。

2.3小组合作――广

老师要多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保证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就一定会越合作越和谐。

1)课堂学习时的小组合作

教学新范式的实施使课堂发生了改变,自主学习由小组组织、在小组发生的。小组的组织作用、氛围作用、激励作用、帮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的课堂中,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或游戏、小组合作的练习训练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

比如上八下数学5.2平行四边形时的学生活动如下:

a.先自主纠错(分析错因,自纠学案,标记疑难,以备讨论)

b.组内讨论(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特别是定义的应用;讨论要明确每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及背后承载的能力,总结题目的规律、方法和易错点, 注重一题多解。)

目标:人人参与,热烈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 讨论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未解决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c.高效展示

目标:展示同学要语言简练准确,声音洪亮 ,面朝同学,自然大方,注意和台下同学的互动,让下面同学能跟上自己的思路。点出思路(步骤、易错点),突出重难点的讲解,总结规律方法用彩笔。下面的同学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关键内容做 好笔记,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勇于质疑。

d.整理落实(要求:整理巩固错题,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收导学案:各组的C同学的试卷,下课后迅速将修改后的导学案上交。)

2)作业订正检查的小组合作

作业订正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增长点,落实人人作业订正可谓是“轻负高质”的举措。检查时各小小组内A检查B,B检查C。然后同组内2个A互查,在检查的同时,A帮助B,B又帮助C,而两个A相对学习能力较强,互查互帮。真正落实一帮一,效果很好。

3)课外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年龄相近的同伴很少,渴望同伴交流互助。特别在假期间,显得尤为孤独。班级小组可以在假期内开展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聚集在同学家里进行各项学习任务的落实,一起讨论,相互督促,相互帮助。

2.4小组评价――巧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评价对小组之间的合作或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巧妙的评价使学生常常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1)课堂每个阶段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具体操作:合作包括小组合作学习时是不是所有成员参与,每1人没参与扣1分,合作学习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开小差做小动作的,每人每次扣1分;合作学习时噪声控制情况,声音太响,影响其他人学习每次扣1分;在其他组展示或质疑点评或老师讲解时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学会尊重别人等,倾听不认真者或不尊重者每人每次扣1分。展示是指针对老师布置的某一学习任务自主学完后的成果展示,可能是解答某一问题,也可能分析思路,由老师的预设任务而定。这一过程中我规定每组上来展示的学生层次不同,得分不同。如果是C层学生来展示得3分,B层学生来展示得2分,A层学生来展示得1分。这样的目的是激励小组合作学习时优秀学生教会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为小组多获得分数。

质疑或点评是指其他同学倾听后对展示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或相关的进一步的问题,这一步骤中每提一次有效问题加1分。如果提出有效问题展示组的同学无法解决,其他组的同学就有机会来回答,同样按A/B/C分别加3/2/1计分。特别有价值的问题还可额外再加分,由老师和每组一位的评委同学共同打分而定。每节课前三名的小组每个人在班级日考核中各+1,有值日班长记录。

2)巧用班级考核制度

班级考核制度的建立和修订都是学生自己参与的,所有的班级成员都认可。所以在班级考核制度中多设与小组有关的考核,同学们会更用心的经营他们的小组。例如在我们的班规中有这条:“作业5分加好,该次作业加一分;单元测试确定优 (下转第250页)

(上接第245页)

秀分,以班级前三分之一的同学的分数为优秀分的线,上优秀分的同学小组考核为本组加5分;每位同学的分数相加即为该小组总分,小组总分名列前三名的该组加6分”。大大促进同组同学间的互相帮助。

3)巧用多元评价

学生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上课、作业、课外问问题,学习进步,帮助同伴等各方各面都要进行评价。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4)巧用奖励和表彰

个人奖励:勤奋之星、展示之星、进步之星、助人模范……每2周一次,颁发对应的奖状。小组奖励: “明星小组”、“最佳合作组”等,每月一次,按小组考核总分及合作得分来确定。每次发奖状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

2.5 实施成效――好

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后三分之一的学生数明显减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两年的实践,学生当上主人,学生学业幸福了。 “我学会了梳理,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合作,收获了友谊;我脸上的笑容多了,阳光多了;我发现,新的课堂给我提供了更快、更全面的成长平台,比起一个人冲刺,和同学们一起跑,可以跑得更快!”我们班的同学张从语说。

3 实践后的反思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看到了学生的可喜变化,但是也有几点困惑还有待解决。1)6人一组,班级分成7个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7个组的成果难以一一展示,会扼杀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而且由于组多往往课堂内容不太能完成,如果少几组展示,考核又不公平,比较困难。2)小组考核中,有的同学为了让自己组多得到表扬,出现互相包庇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虽然也有监督机制,但总是不怎么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8),30-36.

[2] 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91.

[3] 唐小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 张殿宙,过伯祥著,数学方法论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第11篇

【关键词】课堂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适当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94-0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是沉默是金。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本文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 为什么要还课堂给学生

众所周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今教育说得最多的话题。问题的关键不是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喊喊就行,关键是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为什么还,不需多言;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还,意思为“回、归、归还”。本来属于谁的,归还给谁。课堂属于学生的,就要归还给学生。归还是什么,毫无保留的给予吗?当然不是,学生是跟随老师来学习的,老师需有必要的“传道、解惑、授业”。当我们需要和想还的时候,老师自身的认识,一种认为老师需要有充足的储备,十分的把握,以避免出现还给学生之后,老师收不回来的“尴尬”,觉得收不回,是有失老师“身份”的。其实,我认为这恰恰是“不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原因。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且坦然地在小孩子面前承认:关于什么时候,我们离太阳远还是近的问题说不知道。可是,现代的教育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老师的见识是高过学生,学生肯定不如老师知道得多,所以,当学生问的问题老师不知道的时候,就认为“不正常”。那么,在课堂中就可能出现两种现象:(1)学生的问题逃不出老师的手掌心,老师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往往不真实);(2)学生的问题超出老师的预料,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早早地将学生的问题pass。这样,就无法真实地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所以,还的意识应该有,更应该有一种平等、宽容的认识。要相信学生有超乎老师的能力,出乎意料的智慧。要有去发现学生智慧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会令人向往,是充满灵性,每天有新风景的课堂。

二 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期获得同仁们指正。

1.重视课前教学设计

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了然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2.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少说一点,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教师也要参与进去,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根据课前的设计方案和目标),要敢于放手,将表演舞台让给学生。如学到八下英语Module 6的话题entertainment时,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思考、去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来谈论entertainment。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无论是课堂人文气氛的营造,还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都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更不用说扩大学生个人的词汇量了。

第二,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倾听。不论学生回答得如何,都不要轻易打断学生。通过听,我发现学生真的多才多艺,有很多奇妙的想法;通过听,我真的被他们思维的敏捷和睿智的回答所折服;通过听,学生在进步提高的同时,我也在进步。

第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课堂改革以来,我试着在课堂上变批评为表扬,找一切机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表扬他们。学生偶有出格的地方或错误的做法,会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希望其尽快改正。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促进作用。

第四,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质疑的权利。不是简单地像以往一样忽略学生的个性,片面追求共性,要求全班学生都遵照统一要求和标准;搞一言堂,剥夺学生的人格和质疑的权利。如教学英语Module 9 Heroes中对hero的认识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不能总是引导学生觉得那些伟人才可以是英雄,平凡的小人物也可以是人们心中的英雄。课堂设计中要体现和考虑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答案和说法提出异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在知识上反驳教师,只有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开阔、多元、敏捷。教师和学生是有机的整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是有机的整体,二者始终是统一的、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关系融洽,学生人格才能够健全地发展,思想才能变得成熟。

3.注重课后的反馈和反思

在每天课堂的实践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及时的反馈回来,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找出办法解决,并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实践,这样做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

三 还了什么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什么?我想这是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并认真为之比对的。

1.学生的话语权

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老师肯定都想给,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是,结果和我们看到的有时候相反,学生总不能有见地的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部分学生似乎总是无话可说。可是下课的时候,一个个说的滔滔不绝。课堂上缺什么呢?导致学生不想说、不能说,久而久之不会说。这其中教师起关键作用。应从目标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进行研究。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也是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了学生。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在于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能力,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口、眼、嘴”,让学生在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师专项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善于做矛盾的“始作俑者”,制造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争论。在争论中,使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得到极好的练习。如八年级下Module 4和5,学习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在导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去讨论主从句的时态规律,给学生复习了原有的时态知识,又对学习新知识埋下很好的伏笔。

总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享受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刻,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的课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教学效果也较好,按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这种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一定会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