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部队基层干部总结

部队基层干部总结

时间:2023-01-08 23:0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部队基层干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部队基层干部总结

第1篇

近年来,**围绕基层干部“难选、难干、难管”三难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多举并措,全面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选优配强基层干部,打造脱贫先锋队伍。为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加强基层四支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精干的扶贫队伍,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充实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在县直部门单位考核选拔优秀青年干部,以及在乡镇扶贫一线提拔一批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去。精选县乡扶贫专职队伍。通过公开向社会招聘人才的形式,为各乡镇扶贫站招聘33名熟悉扶贫工作、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在编信息员,具体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彻底消除了扶贫工作在乡镇一级的“短腿”现象。配足驻村帮扶工作队伍。全县共配备驻村工作队员558名,贫困村第一书记99名,实现了“一村一个帮扶队、贫困村一村一名第一书记”,确保了各村扶贫事业有序开展。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积极吸纳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本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知识青年、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村干部构成,同时,鼓励他们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或就业,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

提高基层干部待遇,鼓足干部扶贫干劲。在待遇上,对愿意下基层、服务基层的扶贫干部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如给驻村干部购买人身保险、发放驻村补助、提高乡镇津贴等,切实提高扶贫干部待遇,增强工作积极性。在政治上,注重提拔重用那些工作表现优秀、服务时间较长的乡镇扶贫干部,切实提高在乡镇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扶贫干部的政治待遇,去年以来,全县从基层一线,脱贫攻坚一线,项目一线中提拔54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占提拔总人数的大部分,让扶贫干部更有盼头。在生活上,通过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等建设,极大地改善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其提供合理、安心、舒适的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管理。近年来,**充分发挥考评机制作用,加强基层干部的管理,全面调动基层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考勤与考绩相结合,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期满考核相结合,坚持工作总结与村民测评、村干部评议相结合,全面实现量化考核,不断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和公信力。根据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工作队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符合条件的,优先选拔使用,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对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的,按相关规定处理,责令限期改正。此外,着力完善容错机制,充分调动干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积极性,让真正的干事创业者在放手闯、大胆干的同时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2篇

【摘要】目前政治机关干部在文字表达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方面普遍较强,而在调查研究能力,特别是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较弱,本文从政治机关干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这一经常的、大量的实践活动出发,深入分析探讨了政治机关干部在指导基层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关键词】 政治机关干部 帮助基层 解决问题

《政工条例》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政治机关干部应做到:“热爱政治工作,忠于职守,精通业务,勤奋刻苦,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政治机关干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而言,各级的实践活动是经常的、大量的,但是,目前部队对这一工作在理论上的总结还不多,这一实践活动在很大层面上还处在自然的状态,还缺乏理性的总结和指导。本文着重分析以下二个问题,即政治机关干部在指导基层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一、目前政治机关干部在指导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治机关干部指导基层帮助基层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发挥了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仍有部分政治机关干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还没有担负起指导基层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关干部不清楚帮基层什么。政治机关干部到基层后往往是听一听、转一转、翻一翻、看一看,没有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将自身置于基层之外,成了基层的“客人”。

(二)机关干部发现不了基层深层次的问题。一些政治机关干部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按方案办按程序走,最终发现的一些问题大都是一些常见的普遍的问题,如官兵对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的不好、政治教育不够生动等等,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时基本是一律归结为,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弱、事业心责任感不强这一类。

(三)机关干部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对发现的问题不能由现象到本质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不出内在起作用的真正原因。把现象当本质谈,把问题当原因讲,对基层干部的思路不但没有梳理清楚反而有所误导。同时,在帮助基层查找问题原因时,存在形而上学的片面性,眼睛只是盯住一件事、一个人,一种现象,缺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眼睛只盯住基层自身,不能够眼睛向上查找是否有来自机关的原因,割断了机关与基层的必然联系。

(四)机关干部提不出解决基层问题的有效办法。有些政治机关干部在反馈意见时,对其工作充分肯定之后也说问题点现象,可是话讲很多却没有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只能说是做了半篇文章。

(五)个别机关干部放不下架子。有时不懂装懂,以上级自居,到基层指指点点,乱说一气,不仅没有起到帮的作用,反而扰乱了基层的秩序,有时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指导基层建设的法规政策以及条例条令不熟悉不了解,对怎么指导和帮助基层心中无数;二是对基层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到基层盯不准要害,抓不住关键;三是缺少理性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看表面,讲评问题说现象;四是缺少基层实际工作的历练,面对基层的现实问题束手无策,提不出可操作解决的办法;五是为基层服务的思想树的不牢,作风不实,缺少刻苦精神;六是私心做怪,到基层后有不正确的政绩观,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七是有的政治机关干部随领导下基层,主要精力没有放到调查研究上,没有放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上,而是关在房间里忙于写讲评材料,结果所了解的情况是“吃了别人嚼过的馍”。

二、政治机关干部如何指导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政治机关干部都有为基层排忧解难的积极性,但光靠热情和积极性是不够的,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端正为基层服务的根本态度。要想基层所想,急基层所急,帮基层所需,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而不应以到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名,对基层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无端指责。

(二)必须具备指导基层的良好素质。这是政治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要做到既是“明白人”又是“实干家”,到基层能够做到把问题看透,把道理说清,把工作帮实。要达到这个标准,一般应具备四点: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二要有对基层建设法规政策的十分熟悉,懂得依据,清楚标准;三要对基层实际十分熟悉,是内行而不是外行;四要有高于基层的视野和比较灵活的工作方法。

(三)必须在着眼于提高基层党支部和中队干部能力上下功夫。对政治机关干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既要强调帮细、帮实、帮到位,又要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切不可以把机关干部亲自到操场上“纠三手、练三声、正三相”这一类的做法当作作风实来表扬,把给钱给物多少当作帮扶的主要政绩来总结。

(四)必须注意层次管理和能级原则。要注意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主要是帮助支部和中队干部提高能力素质,而不是把支部和中队干部撇到一边,“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抓直接管。

(五)必须尊重基层官兵,依靠基层官兵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办法从哪里来,靠谁来解决?曾告诫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基层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解决基层问题的智慧与办法常常就蕴藏在基层官兵之中,而当我们脱离了基层官兵坐在办公室里、靠拍脑门、靠想当然是无法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在依靠基层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中,政治机关干部既要当好发动者、组织者,又要放下机关的架子虚心问计于基层,虚心求教于官兵,做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基层官兵中来、办法到基层官兵中找,解决问题的效果也必须要体现基层官兵的民意。

(六)必须注意维护基层干部的威信。政治机关干部在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中,常常发现基层干部在工作能力上、工作方法上、工作作风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在对他们进行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场合、区分范围,要注意维护基层干部在战士中的形象和威信。如听了指导员的授课,在进行讲评的时候,就要区分全体官兵讲评一个层次、干部范围讲评一个层次、与指导员单独讲评一个层次,不同的层次范围讲评的分量是不同的。

第3篇

一、《规定》学习贯彻情况

坚持以学习促提升、以自查促整改、以实践求实效的原则,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五个禁止二十二个不准要求融入到具体社区工作中,严以律己,忠诚履职,个人执行《规定》总体良好。

1、坚持知与行结合

逐条学习《规定》,全面、准确、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将形成的理念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学习中对照检查五个禁止和二十二个不准执行情况,主动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廉洁履职,真正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的社区工作者。

2、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

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和规定,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时时提醒自己,处处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规定》。

3、坚持尽心与尽职结合

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清正廉洁,树立良好作风,创新发展思维,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勤于思考,从普遍性问题中发现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和提炼经验性做法,用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难题、工作中的症结。

二、学习《规定》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照五个禁止二十二个不准,深入开展自查,我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有的意识和自觉性

在自身修养方面要求不够严格,标准不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2.学习有所欠缺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因为认识不足疏于学习、事物繁忙难以集中时间学习、学习缺少系统性。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

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暴露一些问题,有其客观因素,也存在主观认识原因,主要表现在重事务,轻学习。习惯从客观上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三、自纠方向和措施

1.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继续认真学习《规定》,时刻以《规定》中的标准作为工作处事的原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夯实自身思想政治基础,加强自身修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持艰苦奋斗本色

按照《规定》中五个禁止、二十二个不准的要求,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做到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规定和制度办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4篇

农村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提。而选好配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更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党在基层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xx街道共有15个村,5个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始终强调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领导核心作用。街道党工委认真总结以前的工作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难,流动性大。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权力不大,工作不少,报酬不多,责任却大,于是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个人的“创业致富”上,忽视了作为一名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二是由于现在基层工作中矛盾尖锐突出、工作琐碎繁多,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思想,认为“当干部吃亏”,工作不安心、不积极。三是一些有本事的年轻农民到村任职一段时间后觉得没奔头,不愿当村干部,一些村党支部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这些都影响到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号召力,进而影响到农村工作的推动。

2、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随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村干部、村民代表在农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一些村干部、村民代表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履行职责的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总是认为村级事务的决定权还是以村干部为主导,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只是走程序、走过场,没有真正把村民的意见、意愿作为做出重大决策的依据。

3、村级组织干部队伍战斗力偏弱。一是带动本村发展致富能力不强,在已有致富项目的村干部从事的产业上看,往往集中在种养业方面,虽然种类多,户数也不少,但经营面积小,分布零星,不能集中连片,形不成规模。其他方面的致富类型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运输营销,也就是说仍属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产业的质量不高,层次较低,一但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很难抵御市场风险。二是在诸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上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下去,另外在协调村企矛盾,村民矛盾方面也很难妥善处理。

(二)原因分析

1、村级组织干部待遇相对较低,缺乏政策激励机制。一是村干部长期面对面地与群众打交道,直接碰到的矛盾和问题多,工作难度大,有时甚至被群众所误解。二是村干部处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最前沿,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农村各项工作最终都要由村干部去抓落实,任务重、压力大。三是村干部报酬少、待遇低,付出与报酬很不相称。这些问题,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后备村干部的质量。

2、村干部素质偏低及工作环境困难双重影响。一是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在政策理论、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二是缺乏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绝大多数村干部满足于被动地听从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应付各种眼前工作,在发展经济方面,一味地严重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三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矛盾。村干部开展工作面临的困难有所增大,有当“老好人”的思想。四是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钱办事现象严重。村级组织的日常办公经费和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的设施设备维护维修更新费用几乎全部靠各村每年有限的办公经费。

三、提高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积极帮助、关心村干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在引导村干部接受正面教育、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着力解决与村干部思想问题密切相关的工作、待遇、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矛盾和问题,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从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他们思想上的疑虑和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促使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推动农村突出问题的解决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各项制度落实,促进干部群众民主意识培养。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之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群众的民主权利,自觉按民主管理的要求、通过必要的民主程序去推动工作。二是要全面推行党务、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真实、及时,让群众对村务特别是财务的情况有监督的机会,提高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三是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严格按照“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工作方法配套制度要求,保障村民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参与度。四是加强村民法制意识、民主意识,融洽干群关系。结合法制进村活动,培养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的参与度,增强干群关系。

第5篇

今年,又一批结束培训的地方大学生来到基层,进行见习,到基层中队任见习排长。这些地方大学生进入基层中队,不仅为消防部队增加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充实了基层干部队伍,而且还为地方大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为他们进入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在基层见习的大学生排长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样作为入伍地方大学生,笔者就基层大学生见习排长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大学生见习排长具有的优势

首先是知识系统性、专业性强。大学生干部大都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系统的理论功底,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广,思维灵活。

其次是思维较活跃,创新性强。原创:大学生干部在大学校园个性自由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因而思想活跃、思维反应快、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工作中应变能力强,他们的思想相对于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干部显得较活跃,超前意识、创新意识较强。

再次是知识起点高,能力提高迅速。大学生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文字水平、科技知识的接受方面有明显优势。不少同志在实践中能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利用各自所长,为部队建设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是任职起点高,发展后劲大。大学生干部自院校毕业直接进入干部队伍,比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干部,在同一个职务层次上,他们的平均年龄要小3-4岁。大学生干部下到基层中队后一般先担任见习排长,然后就任副连职指导员或中队长。他们的任职起点比从部队成长起来的干部要高许多。

二、见习排长的不足

1、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在公安部消防局组织的培训点进行了集中培训,入警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使得他们初步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队列训练使得他们初步达到军人的标准,条令条例的学习培养了他们军人素质的养成。但是,实际经验的缺乏,使得刚下到中队的他们在各项纷繁复杂的工作中,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处理工作常常停留在理论层面,方法单一,特别是对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束手无策。

2、消防业务生疏。大学生干部在学校学的大都是基础专业课,往往与第一任职所需的部队管理、灭火救援、消防监督等内容联系不大,而在部局组织的培训中虽然进行了消防业务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消防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毕竟由于时间紧,课程多等原因,掌握的东西十分有限。所以下队后,见习排长们面对复杂的消防装备和陌生的消防业务训练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3、适应能力比较欠缺。大学生干部下队后,部分战友逐渐暴露出吃苦耐劳精神差的弱点,还有的适应不了部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虽然在培训过程中体验了军营生活,但那种军营生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营生活,与大学生们原先的学校生活差别不是太大。因此,到中队真正亲身过军营生活的时候,就感到无所适从。

4、存有自满情绪。与战士相比,大学生干部文化程度高了很多。有的战友易产生“大材小用”或“无用武之地”的思想,看不起战士,不注意与战士交流,不注重消防业务训练和带兵方法的学习与研究,造成了不会干、干不好的尴尬局面。

虚心做人,努力学习,力争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

同样作为刚下队的见习排长,笔者接合自己在基层实习的体会,认为地方大学生干部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

1是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认识到基层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到基层锻炼,不仅是公安部消防局的要求,而且是我们自身的发展需要。基层中队是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基本力量,是公安消防工作的基石、是公安消防部队机体的“细胞”。因此,现在的下队实习,不仅能让我们熟悉消防工作,知道基层工作干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能为见习排长们提供广阔的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我们就不能真正了解消防业务的真谛,无法切实学会和运用第一手的管理经验和灭火、救援等实际有效的方法。基层是砥砺我们的沙石,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

2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官兵感情,使自己真正融入基层、植根于官兵之中。坚持“五同”制度,即是要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士兵,尽快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同时和官兵相处时,要作到低姿态、高标准、严要求。下好四种“工夫”,即是要求整体利益,要注重感情的培养,要坚持清政廉洁,要勇于剖析自己的不足,工作中要开诚布公、生活中要肚量如海、不结私怨。并且要注意树立在士兵中的威信,原创:但是要认识到威信来自于知兵、爱兵,不摆官架子,不以权压人。同时要了解士兵,满腔热血的关心士兵,尽心尽力地用我们所学知识去帮助士兵,坚持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坚持身体力行,不只说不练,只有这样才能使战士信服,才能赢得官兵的信任、拥护和爱戴,才能为基层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第6篇

关键词:基层领导 自身修养 导向作用

0 引言

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干部队伍和干部的好坏,是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的关键因素,也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基层干部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能否打造一个积极的核心形象,树立正确的风潮导向,使团队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执行力,确保高效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基层干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强化自身修养,做员工心目中的拥护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在员工的心目中具有典型和标尺的作用,对一支队伍有着巨大的显性和潜性影响作用,这就要求不断的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强化自身修养,锤炼意志,优化品性,树立积极进取的形象,在团队实现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带动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1.1学习是提升修养的前提

学而知不足。在学习中找差距,在学习中求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着力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一油矿充分利用厂电子图书馆,开展干部读书活动,并攥写心得体会,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功底。今年政治理论学习达80多课时,学习笔记过万字。通过学习提升了干部素质、综合判断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为基层员工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和行为导向。并针对加强三基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创三基工作新局面和如何贯彻新时期加强三基工作三个问题,做了讨论和总结,既要在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也要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还要在广泛深入上下功夫,将三基工作与生产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1.2廉洁是提升修养的根本

廉洁自律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从政美德。“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领导干部岗位特殊,身份特殊,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影响,对企业员工有着巨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导向,形象就是力量,保持廉洁自律的好形象至关重要,政风清则民风淳。所以,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必须把加强廉洁自律作为自身修养的重要课题,要在头脑中树立清醒的认识,在实际中诚意正心,慎独慎微,品正行端,自觉坚守廉洁自律,处处践行廉洁自律,以清廉的作风、正派的形象,赢得员工的拥护和信赖。在奖金考核、优先模选树等方面,矿领导和队干部坚持做到“四个公开”,即员工每月工资和奖金公开、疗养和困难补助公开、选拔任用基层干部公开、优先模评选公开。

1.3务实是提升修养的保障

领导干部要抓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新课题、新矛盾需要去研究解决,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去指导落实。领导干部起着谋划、督促和表率作用,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积极努力,扎实进取,在严谨务实的工作中求真知灼见,以实事求是的作风带好员工队伍。第一油矿结合实际,选取产液量高于60吨的55口高产井实行领导承包管理,承包人多次深入一线对地质情况、地面情况、生产情况及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跟踪记录,探索高产井管理方法。

2 突出表率作用,做员工事业中的带头人

“做表率”就要以身作则,就要深入基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要做到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做表率,与员工同甘共苦,帮助解决员工的家庭困难,消除员工的内心矛盾,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引领员工的思想导向,让员工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基层员工的带头人。

2.1重心前移解决问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员工是油田建设的基础,最了解基层的需要。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必须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的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真真切切的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掌握员工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解决员工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第一油矿以“生产在一线指挥、措施在一线落实、困难在一线解决”为目标,将具备条件的四个采油队的办公地点搬至前线,彻底转变了干部的管理作风。实现了沟通管理零距离、发现问题零距离和解决问题面对面,增强了基层站队执行力、提高基层管理工作水平,也为生产赢得了主动。

2.2身先士卒激励士气

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着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不偏离企业发展方向,提升领导力,其次要高标准严要求,严字当头,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执行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作风硬朗,才能带动整个队伍的士气,保持队伍的战斗力。

葡一联合站改造前工作环境较差,有的岗位地势低洼,设施不完善,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冬季值班室和操作间经常被积雪堵住,增加了员工工作负担,对安全生产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进行改造的三年里,矿领导经常深入一联和队干部研究解决方案和对策,无论是严冬大雪封门清除积雪,还是风雨泥泞排涝抢险,领导干部都抢在先,做在前。在领导干部的感染下,员工的工作意识主动了,集体观念增强了,只要是下雨天或者下雪天,员工都会自发的,不讲代价,不计报酬地进行会战。一次次清除积雪、一次次雨季排涝,温暖了人心,凝聚了员工队伍,为原油平稳外输提供了保障。

2.3提质提效强化执行力

面对新形势,领导干部要提高效率,强化执行力,想方法,谋措施,解决难题,要有为企业负责的精神状态,要有为员工创造便利工作环境的责任意识,困难面前想得开,关键时刻冲得上,环境复杂打得赢,每项工作,每项措施,都需要从细节入手,想方设法,落到实处。对组织赋予的任务要做到立即付诸,迅速、准确、圆满、认真地完成。首先要深入基层,把基层干部的情况掌握准,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判断准,把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了解准,努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其次要真抓实干,要脚踏实地,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式,探索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3 坚持以人为本,做员工生活中的贴心人

人是基层建设和发展中的创造源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是做好各方面基础工作的保障。

3.1工作态度上要“真”

“真”是一种境界,是富于穿透力和感染力的融合方式,真诚的交流,就架起了一个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真诚的关怀,似和煦的阳光把坚冰融化,基层干部与普通员工只有职责的不同,没有人格和尊严的不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收获的只能是心理的抵触,真挚的情感才能激发出员工心中的内动力,一些矛盾也迎刃而解。

3.2政策制度上要“懂”

政策和制度是刚性的,也是把握事物化解矛盾所遵循的核心原则,离开了这个原则,解决问题就会偏离基本方向,其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学懂学深关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才能有效的把握管理经营秩序。在工作中,部分员工经常提出一些事关切身利益的诉求,有些诉求是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工作中以理解和尊重为切入点,以政策和原则为落脚点,理清产生认识偏差的根源,深入分析,耐心解释,解开了心结,增进了理解,释放了能量。

3.4工作方法上要“灵”

工作中要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就要从教条的工作方法和僵化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防止工作上的简单化、模式化、绝对化,在原则的框架下,深挖事物运动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第7篇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干部队伍建设的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干部职工的执法水平、服务意识和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普遍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尽管如此,与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相比,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仍然存在不尽如意的地方,有些方面已制约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干部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学习能力不强。*区分局现有在职干部*人中,年龄在*岁以下的*人,占*.*%;*—*岁的*人,占*.*%;*岁以上的*人,占*.*%。“老同志”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些人也能独当一面。但不可否认,由于年龄偏大,家庭琐事多,学习的时间少、机会少,相当一部分人员容易满足现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进取精神不足,开拓意识不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对新问题、新情况认识不透,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充电”能力差,综合素质提升难。

(二)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近年来,随着学历教育力度的加大,干部职工的文化层次普遍得到提高,学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成人教育普遍存在重“文凭”等问题,这种名义上的高学历并没有带来干部队伍事实上的高素质。*区分局现有在职干部*人中,第一学历为中专以上的*人,占*.*%;中专以下的*人,占*.*%。由此可见,基层干部文化层次不高,而计算机、文秘、法律、外语等专业人才更是缺乏,造成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以及专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干部队伍建设的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我们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名公务员,降低了我们的年龄结构和提高了学历层次水平。在工作中,他们也确实起到了骨干作用,但对于基层工商部门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量小而不能引起质变。人力资源缺乏与相对日趋复杂的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

(三)基层干部参加高层次培训少,干部知识更新慢。近五年来,我局干部参加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仅有*人(次),参加市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仅有*人(次),参加县级以下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高达*人(次)。其中有很多培训都是本单位组织的,这些数据是我们总结干部五年培训工作时得到的,从中可以看出基层工商干部参加培训的层次较低,有些纯粹是为“培训”而“培训”。这类的培训在内容、师资、方法、手段上也相对落后,培训的时间上基本属“快速”式,难以达到培训的效果,造成基层干部知识更新慢。

(四)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奖惩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干部参加培训的主观能动性差。由于我们有些机制还不十分健全,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轮岗、交流、待岗等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对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不能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部分干部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追求享乐,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没有追求的目标,没有精神寄托。有些人以“不迟到、不早退、不犯错误,纪律制度处分不了”消极对待工作学习,把教育培训看成是要我学,对想学习,想提高的人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极大地挫伤了其他干部学习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前工作中,还存在市场监管是“硬任务,硬指标”,学习培训是“软任务、软指标”的现象。由于培训的奖惩机制不完善,一些人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工资福利待遇一样不少,因而缺少正确的学习动机,缺少学习热情,把学习培训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得过且过,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被动式的应付。有些人因为文化学历低,存在着想学没机会,努力学也学不会,普遍产生厌学,抵触情绪。

(五)培训师资不能满足需要,与培训的要求有差距。当前,由于受条件限制,我们的培训大多由本单位自行组织,培训的师资也由本单位组织,虽然他们是股室负责人、业务骨干,但的确存在水平有限等问题,再加上自身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研究授课的技巧、手段,提高授课水平。在培训的理论、方式、技巧上确实不能满足需要,只能采取照本宣科,发放资料的手段。广大干部职工不喜欢这种培训方式,特别反感内容陈旧,通读原文的讲授方式,很难激发起参训人员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使受训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降低了培训的效果。培训师资的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培训水平的提高。

建议:

(一)不断完善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工作能否圆满完成,工作效率能否提升,归要到底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不仅需要个人在工作中钻研、探索,更重要的是我们切实把教育培训真正摆上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把完善竞争、奖惩等机制作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考核。一是切实把绩效考评制度落实到工作,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提升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用人机制。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平台。二是严格培训纪律,根据培训的内容、目标,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及学习情况详细考核,将培训考试成绩与干部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将考试成绩与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经济待遇等挂钩,对成绩优异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达标的待岗自费培训,并扣发相关待遇。四是建立健全培训、考核、选拔任用相结合的干部管理制度,坚持“培训不合格不提拔,培训不合格不上岗”原则,使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通过竞争机制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在完善好各项机制的同时,把教育培训作为向每名干部提供学习的机会,使个人的业务知识、技能得以更新和提高,从而形成工作、学习和知识需求有机结合。变过去的应急式培训为长期的、系统的、规范的教育培训。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补充新知识,为工作提供新的动力,使每个人经过教育培训都可以在某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二)从提高素质和能力出发,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培训。在培训体系的规划中,我们要重点谋划好培训需求,及时了解干部缺什么、需要什么,通过培训能解决什么,使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相结合,用丰富实效的培训内容激发干部培训的积极性。首先,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按岗位强化培训,真正达到干一行专一行的目的。其次,按各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分层次培训。由于干部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工作能力千差万别,形成了掌握、运用、接受上的差异,因此,对基础薄弱的人员重点进行“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对基础较好的人员重点进行能力提高知识的培训,在知识与日常工作的运用上找准结合点。第三,解决特殊人才的匮乏和急需。通过公务员招考,注重吸收网络技术、信息写作、外语等关键岗位、技术岗位的人才,对有一定基础的现有人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专门的业务知识培训。第四,加大培训力度,对干部分层次做好培训工作。对中层干部及部分业务骨干,可借鉴其他部门经验,选送到省内外高校进行半年至一年不等的中期培训,通过重点培训,让他们在工作中能与其他人随时沟通交流,带动全员素质的有效提高,以发挥其带动效应,对基础较差的,可就近委托本地院校分批进行基础培训,逐步提高业务水平。第五,创新培训方式,通过组织参观学习、专家授课、网络教学、网上互动等形式,提高培训质量。第六,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尽可能邀请水平高,手段多,经验足的名师专家授课,同时加强系统内的横向联系,积极组织工商系统业务能手、专家到基层现场授课。

第8篇

古往今来,工作作风优良能够塑造英雄部队,作风和制度松懈可以搞垮长胜之师。现阶段,在基层工作中出现了忙乱现象,造成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不够明确、效率低下等,既有基层自身的原因,也有领导机关指导抓建的问题,虽然表现在基层,但根子在机关。

一、基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党的十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表明,将上级的指示要求合理有效地转化为本级任务的落实目标、计划安排和实施方法,在精心筹划、科学组织、正确指导、努力工作中,提高抓落实的标准,保证抓落实的质量,对我军的全面建设和保打赢起到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基层部队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思想教育不落实是造成基层忙乱的关键问题。有的机关指导抓建基层存在形式主义,开展活动重样式、轻实效,求新求异、别出心裁;调查蹲点,“身入”不能“心入”,有的存在本位主义,抓工作落实以完成自身任务为首要目的,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使工作传达到基层落实时没有先后、不分主次,缺乏统筹协调。还有的存在个人主义,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大,谋划工作重当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看个人、轻集体,甚至不惜损害基层全面建设的整体效益,只顾争彩头,不对仍要干。缺乏思想上的提高,不注重学习提高自已的政治水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

脱离实际不落实是造成基层忙乱的关键问题。有的基层干部统筹安排、兼顾协调的能力差,遇到多项工作任务或出现矛盾时,不能较好地统一谋划、合理安排,抓不住问题重点,找不出矛盾关键,关系理不顺,工作无章法。有的不善于将上级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与本级的工作实际有效融合、整体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哪干到哪、干到哪算到哪,不善于调动官兵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形不成齐抓共建的整体合力。这样的管理必然根基不牢,很会给管理全局带来不利的影响。

工作制度不落实是造成基层忙乱的关键问题。有的领导机关工作随意性较大,布置工作任务不能够依照长期工作计划和远期目标安排,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想起什么抓什么、记起什么干什么,拿起电话就说、拟出通知就发,缺少逐级请示报告。有的依法管理抓建的意识较差,《纲要》、条令条例以及有关指示精神理解领会不全面、不及时、不透彻,缺乏按纲指导抓建基层的有效手段,制度落实上存在严基层、轻机关,严战士、松干部的情况,日常管理中凭经验、凭好恶,依“土政策”、“土规定”行事,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严重扰乱了基层的正常秩序。

细节工作不落实是造成基层忙乱的关键问题。军队有一个特殊的集体,它有铁的纪律和严格的要求,上级决策的任务必须无条件的执行,但执行的效果却不是上级部门说了算的。现实的管理中存在“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小节工作不重视,不能把每一件事都当成大事做,这揭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哲理。因此,要重视在工作中遇到的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应在本质上予以处理和解决。

二、提高基层部队管理的质量及方法

首先是不断强化程序意识,端正抓基层建基层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基层的呼声和意愿作为工作指导的方向,始终将基层官兵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服务基层作为领导机关的重要职责,多做暖人心、聚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努力解决基层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把基层官兵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以良好的作风影响和带动基层。

其次是严格执行落实制度,加强抓基层建基层的统筹协调。严格依据《纲要》和条令条例,结合年度工作规划,合理安排部署任务,强化责任区分和制度落实,围绕工作任务各个环节,突出重点、扭住关键,坚持以岗定责、以责定人,保证制度落实上人人有责任、处处有人抓,坚持做到筹划工作以法规制度为指导,部署任务以法规制度为依据,检查指导以法规制度为标准,总结讲评以法规制度为尺度,切实形成依法按纲抓落实的氛围。

再次是提高过硬素质本领,探索抓基层建基层的科学方法。在工作落实中要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将上级指示要求与本级工作实际有效融合,通过统一筹划、同类合并、关闸分流等方式,处理好主与次、轻与重、难与易、零与整以及远与近的关系,使上级要求与本级任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最后应坚持求真务实作风,纠正抓基层建基层的错误倾向。一方面,领导机关严格按程序和制度办事,不越俎代庖、随意变通;安排工作、部署任务,通盘考虑、仔细周全;向上汇报、对下指导,全面客观、准确无误;办文、办事、办会快速高效,不推诿扯皮、拖拖拉拉;对下答复和承诺事项,言而有信、言出法随。另一方面,基层应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真抓实干、精细高效上,不搞“应景工程”、“面子工作”和短期建设,克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等不良思想。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税收专业化 队伍建设 能力

根据省局新的征管改革方案,将税源管理事项分解为流程节点,岗位因流程节点而设,税收管理员从管户转变为管事,税源管理方式由“分户到人”转变为“分事到人”,从传统“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必然要求干部队伍建设也要紧跟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需求。但是,当前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干部队伍中还存着一些不良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状态与专业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锐气不足。由于税务职业上的“保险箱”,工作上的“大锅饭”,分配上的“平均餐”,职位上的“太平官”,使工作存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干部的拼搏精神和斗志。缺乏奉献和危机意识。有些干部经受不住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的还不牢,比待遇、比福利和盲目攀比的思想时常出现,奉献意识不够强;还有少数同志本位思想偏重,整体意识不强、不注意合作,缺乏大局观念。常常出现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不主动,体现在办法少、措施少、效果差,或漠不关心、敷衍了事、一拖再拖,与整体工作不合拍,从而影响到全局工作顺利展开,影响到整体工作和区局形象;还有的同志认为税务工作捧的是“铁饭碗”,只能进,不可出,只要自己不出大错,就可以高枕无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是把地税工作作为事业来追求,没有很好的承载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缺乏危机感。

二、能力素质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业务标兵评比竞赛、税收管理员业务考核等培养出一批优秀税务干部。但在业务培训上,往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提升形象和注重业务尖子的专项培训,忽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综合培训,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人为地形成了干部业务两极分化的局面。干部对以考促学反映不一,优者赞成考试,平者应付,庸者害怕考试,老者逃避考试,没有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真正目的。此外,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学习培训也还存在注重业务培训的多、政治思想培训的少的问题,致使个别干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偏移。这些问题直接造成税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专业管理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

三、人员结构与税源专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从事税源管理人员数量较少,具体到各个税源管理科愈发突出,要实现业务重组,岗位重设,十分困难。二是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上看,区局平均年龄已达42岁;从知识和能力上看,距专业化要求的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尚有一定差距。在目前无法有更多新生力量补给的现实下,如何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以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对区局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四、干部管理机制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尽管这几年我们在人事干部制度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干部选拔机制,有效根除了干部管理中的痼疾,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凝聚了合力。但从整体上干部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与专业化改革要求不够适应的地方。干部队伍的管理还存在着依靠人管人的现象,不能够很好地做到依靠制度管人;干部管理缺乏方法手段,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在利益分配方面,由于绩效考核机制还不能完全体现公正公平,导致利益分配中“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甚至“干多多扣分、干少少扣分、不干不扣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有力地调动每位同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专业化的管理,给税务人员带来新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过去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只有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战略,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水平,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才是税收工作的根本出路。目前税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还不能适应要求,严重制约了信息管税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教育培训,持续开发。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教育要全面系统、有针对性,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思想教育的手段,切实解决思想意识上存在的现实问题。二是根据各类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对税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按照专业化岗位要求,制定一个中长期干部培训规划。要转变思路,逐渐由重学历教育转变为重技能培训,根据干部的年龄、学历、资历、所学专业、所在岗位分类实施,分批开展有针对性地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第10篇

一、当前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求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基层教育培训需求,发现和破解困扰基层教育培训工作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2009年初,新北分局在全体干部中进行了系统调研,分局机关及4个工商所分发调查问卷86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90.7%。在回收的78份问卷中,40岁以上的有44人,占总人数一半以上;本科学历46人,比例为59%;在职务级别方面,科员68人,科级干部9人,处级干部1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需求。

(一)“工学矛盾”需要化解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目前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虽然是多项选择,但在给出的8个选项中,“工学矛盾突出”仍以71票高居榜首。按照对调查者的分析,虽然职务级别、年龄层次、文化层次都不完全相同,但显然“工学矛盾”应该是大多数人选择的问题。由此可知,基层干部对培训有强烈的需求和较高的兴趣,并且普遍认为通过培训对提高知识和工作能力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工学矛盾,导致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大多数人认为现有的培训模式需要调整创新。

(二)培训实效需要提升

对曾经参加过的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评价结果显示:35.9%的人认为较好,6.4%的人认为很好,46.2%的人认为一般,8.8%的人认为不好,另有-2.6%的人认为非常不好。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课程设计缺乏弹性。传统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干部自身情况的差异,在设置之初没有充分征求干部意见建议,在培训环节,干部也没有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二是教育模式机械单一。培训往往是以会议的形式出现,参训人员正襟危坐,教学双方缺少充分交流。三是培训层级过多。传统基层培训采取县级局,商所(科室)一一般干部的三层构架,容易导致培训内容在层层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和遗漏。

(三)培训制度需要健全

一是要求建立需求分析机制。现在所实行的公务员培训主要是靠培训的主管机构制订计划、培训实施机构执行计划、受训人员服从计划的管理模式,单位对培训需求掌握不够准确。在调查中,55.1%的干部选择了“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这成为目前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二是要求建立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机制。监督执行力度的不足,制定的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并没有真正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指标也并没有完全完成。三是要求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在调查中,39.7%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没有和奖励、晋升联系,激励不够”。

(四)培训绩效评估需要强化

目前的评估模式,一般是在培训结束后,以报告的形式对培训进行总结。培训结果缺乏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在数量和效果两方面都无法衡量和检验,更无法与晋升、加薪、定级相结合。有14.1%的调查者认为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

二、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致力于围绕干部的实际需求,解决培训时间安排、课程设置、载体选择、层级架构、人才发展规划、成效评估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切实提升基层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关注解决工学矛盾、优化课程设计的需求,推出“自助式培训”

分局打破了以往教育培训“大而全”的单一思路,效仿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推出了“自助式培训”模式,把全年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干部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对某个岗位来讲是“必修”的课程,对其他岗位可以“选修”,这种开放式的课程设计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必修课的设置上,也讲求层次丰富、知识多元,设置了“公共必修课”和“岗位必修课”两类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为全局干部必须参与的课程,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教授讲学,并需通过相应考试,取得“结业证书”,主要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岗位必修课为岗位应知应会部分,着重于温故知新,提升既有岗位技能。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将文体活动也列入选修内容,使课程设置更活泼多样,增强了课程的亲和力。

(二)关注强化培训实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推出“啄木鸟”工商沙龙

创新推出工商沙龙这一互动式培训机制,在沙龙上采取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景模拟、正反方辩论、模拟法庭、历史教育等多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受到干部广泛欢迎。分局把工商沙龙明确列为岗位选修课程,以沙龙活动和正规课堂讲学1:1的比例组织开展培训。沙龙活动的常规模式为:设置一名主持人(培训导师)和若干个召集人,提前公布讨论学习课题,干部可依兴趣自由参加,由主持人引导大家在讨论中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形成较为一致或系统的见解。

(三)关注减少培训层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需求,构建“扁平式”培训框架

分局减少了培训的层级,推出“基层流动培训站”,为基层统一配置多媒体教学光盘,把全国工商系统的专家“请”到基层;统一编制培训PDT系列教材,在基层遴选培训专员进行PPT的演示和讲解,为干部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另外,分局正在准备导人一对多网络在线视频培训模式,使基层干部“足不出户”,也能实时接受培训。

(四)关注干部自身发展成长的需求,推出“人力资源开发档案”

分局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高度,重新审视、构架基层培训工作,从每个干部的职业规划、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为每个干部设置人力资源开发档案,把干部的学历背景、履职经历、培训经历和培训计划、学习建议有机结合,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干部能力提升、个人成长。目前,分局已经着手对全局81名干部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档案”,对每个干部的知识水平、岗位技能进行系统评估。这项评估不仅有利于向干部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意见和建议,帮助干部适岗适能,也有利于领导及时了解当前全局人力资源基本状况,选贤任能,把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

(五)关注强化培训质量的评估考核需求,推出“学分制管理”

分局导人高校“学分制”管理模式,干部必须修满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一定的学分,学分不达标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需要重修和补考,补考不达标的,年度公务员考核不得评定称职以上等次。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量和质两方面都得到了真实检验。部门负责人还需要对每个干部的年度学习情况进行评定,提出来年学习的意见建议,突出学习的持续性和递进性。

(六)关注终身学习、长效培训需求,推出“局长荐书”

局长带头读书、荐书,营造“好学求进”的团队学习氛围,使学习从日常工作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以外,是实现培训长效化的现实途径。从2010年3月开始,分局坚持每个月向干部推荐几本新书、好书,使局长荐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强化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的自觉性明显提升。

三、构建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分局的需求导向型教育培训模式已初步建立,并日益显现出在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和岗位技能,帮助干部成长方面的积极成效。

(一)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的培训格局

通过构建需求导向型培训体系,加强了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与新“三定”方案、基层工商职能转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二)推进了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

紧紧围绕打造“忠诚、勤廉、效能、和谐”干部队伍目标,拓宽培训思路,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立足于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切实提升。分局的“啄木鸟”工商沙龙已经举办了11期专题研讨式培训活动,获得常州市法制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全系统推广。

(三)推进了学习型干部、学习型机关建设

需求导向型培训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带动和促进整个团队的学习,推动了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机关的建设。

四、创新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

基层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从教育学、管理学的科学角度不断审视、改进,更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

(一)要从关注“学”向关注“教”延伸

以往所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方面,对于“教”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判解决,最终实现“以教促学、教学相长”。一方面要围绕“谁来教”,尝试建立“需求导向型师资库”。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由高层次、多学科师资组成的师资库。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变,选聘系统内外干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政府工作人员、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作为师资库,实行开放式、滚动式管理。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得怎么样”,建立星级课程评定制度。每年对培训课程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水平、培训效果等方面。对培训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分局组织开展的培训课程评定“星级”,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评定一批“五星”级课程,以提升培训课程的质量和培训效果。

(二)要从关注“知”向关注“行”递进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时,应该分为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面。首先是反应。培训中的愉快和培训后表现出的积极参与性都能体现参训者满意度。其次是学习。对其进行培训前后的测试比较,就可以了解参训者是否获得了进步。再次是行为。行为的变化体现了培训的直接效果。如果参训者积极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培训的内容,培训就是成功的。最后是结果。通过看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来检测培训效果。需求导向型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估,也要逐步从对反应和学习的评估向对行为和结果的评估转变。

第11篇

一、基本工作情况

在为期两个月的基层执法实践活动中,我先后参加了临翔区工商局以集中整顿和规范集贸市场交易秩序为主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集贸市场交易秩序及周边环境整治、“两烟”打私打假、宾馆饭店清理整治、娱乐行业清理、核桃苗木经营户调查摸底、烧烤夜市清理、鲜肉市场综合整治和大要案件查处等一系列的专项执法行动。整个执法实践活动期间,本人所在小组共清理各类市场主体204户,查出无照经营122户,补办营业执照121户,涉及前置审批经营户31户,补办证照30户,纳入备案登记63户,清理整治乱搭建和占道经营户56户,查办一般程序案件22件,结案21件,收缴罚没款21500元,现场追缴欠费8000余元。

二、参加基层执法实践活动的感受

(一)队伍得到锻炼

在执法实践活动中,市局机关干部认真按照市局党组的要求,本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态度和参与不越权、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服从组织安排,找准个人位置,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尽职尽责,不遗余力,积极为基层出谋划策,虚心向基层同志学习。同时,采取以案代训的方法对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做好“传、帮、带”培训,为基层培养了一批办案骨干,实现了双向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参加此次市、区工商局四级联动执法实践活动,使市局机关下派参加基层执法实践活动的干部得以对工商行政管理基层监管执法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对机关与基层之间存在的距离和反差认识更加深刻,领会、理解和把握上级决策意图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视野更加开阔,科学决策能力、综合协调指导水平和立足基层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二)职能得到推进

由于此次执法实践活动组织有力,预案完备,重点突出,措施可行,加上有针对性对组织开展了以集贸市场交易秩序为主的一系列整治和规范行动,使长期以来困扰基层执法,影响工商形象、关乎群众利益的市场交易秩序混乱、无照经营现象突出、假冒伪劣猖獗、虚假违法广告泛滥、食品卫生存在隐患和违法违章行为普遍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并突破性地将监管执法领域逐步推进到长期处于基层监管执法“盲区”的地方大型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市场开办单位、高档宾馆、烧烤夜市、鲜肉市场和食品安全监管等行业和领导,使基层监管执法职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加强,并逐步向新的领域延伸。

(三)威信得到树立

通过采取市、区、所、片四级联动执法,有针对性地对基层监管执法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重点突破,解决了一系列基层干部该管不愿管、想管不会管、会管不敢管等视而不见,放任不管的“顽症”和“痼疾”,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自信心,激发了工作的自觉性,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监管领域进一步拓展,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使基层工商部门的形象有所好转,威信得到树立。基本实现了市局党组“整治一批市场、规范一批行业,查处一批案件,锻炼一批干部”的目标和“抛砖引玉”的初衷。

(四)经验得到累积

此次市区联合执法行动,其意义不仅体现在预定任务的完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创造性地突破了工商部门“万金油”式和给其他执法部门“打短工”的传统执法理念,在推动政府、借助外力,联合执法、综合整治方面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有效地推进了职能到位。如改变过去集贸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单打独斗的模式,上升为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综合整治模式;改变过去对市场经营者进行单一管理模式为对市场开办单位和市场经营者实施综合管理的模式,明确市场开办单位责任,强化源头防治;依托法律资源和物管公司,将集贸市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和脏乱差纳入物业管理范畴,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改变对涉及健康证、卫生许可证的饮食业主由工商主动上门,卫生坐等上门的模式为防疫上门体检、卫生现场查验、工商当场受理、统一发放证照的“一条龙”现场办公模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彻底杜绝了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受到了广大经营者的欢迎和好评。

三、基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基层部门在此次执法实践活动中业务有所推进,职能更加到位,干部队伍监管执法水平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基层领导班子谋划全局、统筹兼顾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创造性需进一步加强;二是解读、领会上级领导决策意图的能力及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的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需进一步加强,大力营造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意识;四是三级联动执法机制还存在联而不动甚至不联不动现象,执法资源有待全面整合,执法力度需全面加强;五是基层工商所、分局、片区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不够主动、职能不够到位、效能不够明显的现象,需在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六是工商所“四制”的落实流于形式,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虽有客观上的困难,但更多的是人为的因素。因而,应着重从主观方面入手,找准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规范,避免类似的问题长期存在甚至滋生蔓延。

四、推进基层职能到位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决策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班子成员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牢固树立“有为才有威、有威才有位”的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班子履职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努力营造领导带头,群众支持、人心思进、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议事决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善抓主要矛盾的应变及协调能力,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原动力。

(二)深化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机构设置,避免因机构过度重叠,职能过度复合、精力过于分散而导致出现业务推进蜻蜓点水,改革创新浮光掠影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执法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局、所、片三级执法联动机制,认真落实片区责任制,全面推行综合执法,努力营造大办案、办大案的执法氛围,实施全员办案,量质并举,大小兼顾,积小胜为大胜。同时,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在案件线索和联合执法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联动执法。

第12篇

一、评议对象

本次活动评议对象是局机关各科室科长(负责人)、副科长、局妇委会主任,局属各事业单位负责人(具体名单见《附件1》)。

二、评议的具体内容

评议的基本内容为宗旨意识、组织观念、大局意识、进取精神、业务水平、执行能力、工作成效、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等九项内容。

宗旨意识。指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为民便民”理念,坚持“四问四权”,努力为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等方面的情况。

组织观念。指党员意识、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服从组织工作安排、执行组织决定、完成组织分配任务,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等方面情况。

大局意识。是指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本单位中心工作上来,立足岗位、服务全区及本单位工作大局等方面的情况。

进取精神。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5+2”“白加黑”精神,克难攻坚、锐意进取、敢于争先、争创一流等方面情况。

业务水平。指熟悉本单位工作职能、业务流程,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的情况,以及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工作措施等方面情况。

执行能力。指执行上级决策的意识、态度,以及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运用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工作成效。指完成工作业绩和岗位职责所规定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情况等,包括完成工作计划和中心工作任务等情况。

团结协作。指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关心集体,珍惜荣誉,部门(科室)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全区性重点工作和本单位中心任务等情况。

廉洁自律。指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践行优良作风,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等方面的情况。

每项内容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进行评价。

三、评议程序

1、动员部署。认真组织召开专题动员会,明确目标要求,宣传“强党性优作风万人评议活动”的意义、主要做法及措施,让更多干部群众了解评议活动情况,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自我总结。参加评议的中层干部在广泛征求分管领导、本科室同志、部分服务对象意见的基础上,从宗旨意识、组织观念、大局意识、进取精神、业务水平、执行能力、工作成效、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等九个方面对*年以来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剖析,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书面总结材料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交局评议活动领导小组,一份(电子稿)集中后交区“强党性优作风万人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述职评议。召开述职评议大会。会议基本程序为①局党委作动员,讲清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注意事项;②中层干部分别进行大会述职;③进行民主评议,填写《*区“强党性优作风万人评议活动”测评表》。会议邀请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组,区纪委、组织部、人事局等单位领导到会检查指导。

4、评议人员

参加述职评议会人员确定为:一是本单位区管干部;二是本单位机关干部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是行风监督员(包括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基层干部、群众与服务对象)。

四、优秀中层干部和十佳基层站所的评选

局党委根据“*区优秀中层干部”及“十佳基层站所”的评比条件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结果,集体研究推荐一名“优秀中层干部”和一家“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单位参加全区评选。(“*区优秀中层干部评选条件”见《附件2》)

五、通报评议结果与活动总结

1、通报。评议结果将以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集中评议结束后,局党委要对中层干部进行一次个别谈话,交流思想,提出意见建议。对群众一致公认的优秀中层干部要通报表扬,对评议结果“好”与“较好”两项累计低于50%或评议结果“差”高于20%的中层干部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写出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