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配乐朗诵

配乐朗诵

时间:2022-11-17 20:1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配乐朗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配乐朗诵

第1篇

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经历了六十一年的秋冬春夏,沐浴了六十一载的雨露朝霞,今天,共和国这条冲天腾飞的巨龙,正在叱咤时代的风云;今天,共和国这只威风凛凛的雄狮,正在舞动神州的雄风;今天,共和国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度,刚过了她的六十一华诞!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历史悠久、传承厚重。在祖国又过了一个生日的今天,也为进一步继承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独特的学院文化,展现新时期经管院校的人知性、健康和时尚的精神气质,多角度挖掘新时代大学生的魅力、潜力与创造力,经管院校学院特举办为祖国的配乐朗诵比赛。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xx年10月25《待定》 活动地点: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安宁校区》 旗杆前 《待定》

四、参与活动相关人员构成

1.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全体教职员。

2.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董事长,院长,以及系领导、老师及学生代表。

3.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全体同学。

4,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已退休的老教授代表。

五 。《1》活动筹备;横幅:,,,策划及主持人培训:,,

音响:、、 统计:,,评委另定。

《2》活动形式及内容:

1.参加对象: xx级全体学生

2. 朗诵内容:。。。。。。。

3.参加班级自备伴奏带,要求配乐。

4.选择的内容要求健康向上。

5.队列、朗读、表演等形式各班自行设计。

6.服装要统一,各班要提前做好准备

7.表演时间:八分钟以内

六、评分标准:

1、内容健康,突出主题。

2、恰当、熟练地运用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节奏等多种朗读技巧。

3、声音宏亮,感情真挚,充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4、参赛者服装统一,仪态大方、自然。具有丰富的表演力。

5、配乐旋律与诗情配合协调。

六、评奖方式:

每个系段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风采奖”各一个。

七.宣传策划

广泛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宽口径的将宣传工作落实到实处:

1.可邀请云南省各大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

2.充分利用学院的学生会工作网站、学院的广播站广播、校报等校内媒体;

3.大量使用横幅、展板、传单等手段在校内人流量大的区域进行宣传活动;

第2篇

整洁的工业广场是那样清新美丽。

女:此时你在享受着她的温情和宁静,

尽情享受着她给你带来的好心情。

男:是谁在把她装扮的如此灿烂夺目,

是那些不辞辛苦劳作的保洁女工。

女:是你们为矿区装扮着崭新的黎明,

为人们创造着一个优雅温馨环境。

男: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炎热的三伏,

你们都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女:哪里有垃圾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

哪里有污垢哪里就有你们的劳动。

男:你们从不奢求过多的报酬和褒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从不走样,

您只是为了打造矿区环境新景象。

女:您长年以垃圾为伴工作很脏很脏,

打扫落叶垃圾一点一滴都很平常,

随时捡起带体温的果皮烟蒂纸张,

为的就是矿区整洁和人们的健康。

男:在鹤矿集团益新杯职工篮球赛中,

您顾不上观看那精彩的比赛盛况,

而是不断地弯腰清扫着各种杂物,

为大赛创造优雅文明的良好环境。

女:是你们为了矿区的洁净默默的奉献,

(来源:文秘站 )是你们为了人们的健康而任劳任怨。

男:是你们把脏、苦、累都留给了自己,

却把清洁温馨和快乐都留给了他人。

女:为矿区清洁的明天离开温暖的被窝,

迎着清晨的寒风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男:用扫帚当笔尽情描绘着益新的恢宏,

用无私的奉献换来了矿工们的笑声。

女:你们在春天给人们送去了切切温情—

男:你们在夏天给人们送去了阵阵清凉—

女:你们在秋天把矿区装点的如诗如画—

男:你们在冬天把矿区营造的那样清新—

女:在平凡的岗位上你们那样默默无闻,

在平凡的岗位上你们很少为人知晓。

男:可人们却都知道你们常年早出晚归,

人们知道您非常辛苦却从不说吃亏,

女:冬天被汗水湿透的棉衣变成了冰甲,

夏日被雨水淋透的衣服贴在了身上。

男:您不叫苦,不叫累,没有任何抱怨,

尽管你们身上挂满了很多很多尘土,

可你们却都有着一颗颗美丽的心灵。

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正是这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和光荣。

男:如果说矿区生活是一首宏伟的交响乐,

那么保洁女工就是乐谱上动听的音符。

女:尽管音符是那样的微小,那样的普通,

你们却在特定位置上奏出美丽的乐章。

男:正是一个个小小的音符—

才组合成矿区生活的和谐主旋律,

女:正是一个个普通的音符—

才谱写出了高吭激越的时代强音。

第3篇

一、参赛内容:

积极向上的诗歌、散文及古今诗词均可。

二、参赛时间:

20xx年12月30日(周三下午)

三、朗诵要求:

1、朗诵时间3-5分钟,自备配乐带,朗诵时要求脱稿。

2、朗诵形式不限,可多人合作,但不多于三人。

3、报名方式: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推荐,每年级最少两名。欢迎踊跃报名。

四、大赛筹备:

1、20xx年12月8日各年级报名。

2、20xx年12月30日(周三下午)音响设备、配乐播放;

五、评分标准:

1、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2、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

3、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语言流畅 。

4、朗诵表演时感情充沛,能展现诗歌的意境,有较好的舞台气质,表演时轻松自然 。

5、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乐选择符合作品风格,音乐节奏与朗诵节奏协调。

六、评委及评奖方式

1、各年级组推选出一名教师担当评委。

第4篇

一、形象设计

朗诵者的形象要意气风发、光彩照人,仪表要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男士要将头发梳理整齐,将胡须修理干净;女士要注意发型大方,化妆得体。

朗诵者的服装应整洁大方,男士一般着西装,系领带;女士可着套裙,最好穿八成新的衣鞋,以免给自己制造紧张感。服饰要和朗诵的内容、朗诵者的体貌相配合;服装和鞋子要配套,上装和下装从款式到颜色要和谐;装饰物要和服饰及人物身份统一,戴手表等应松紧适度,女性所配饰品最多不超过3件,不要配戴叮咚作响或太夸张的首饰。朗诵古典诗词可着古装,如朗诵李白的诗《将进酒》可穿古代长袍,衣袂飘飘,以展现这首诗飘逸豪放的风格。朗诵近代作品可着近代服装,如朗诵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可穿“五四”运动时期流行的学生装。

二、舞美设计

简单的道具、布景、灯光舞台等辅助手段,对朗诵也有很大好处,能更好地体现朗诵作品的意境,烘托朗诵的气氛。

朗诵的道具应简朴,如朗诵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可在蓝背景里放两个暗红的灯笼;朗诵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可放一辆轮椅、一张椅子;朗诵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片段,可垂一片晾晒的鱼网。

朗诵的布景应令人赏心悦目,图案和色彩要和朗诵的主题相匹配,或热烈如火,或沉静幽雅,或古色古香,还可用高低不同的台阶作背景。

根据朗诵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采用不同色彩的灯光来烘托气氛。例如,朗诵朱自清的《春》,光线的主色调可用绿色;朗诵郭沫若的《雷电颂》时,可把前台的灯光熄掉,增加明暗对比度,还可根据朗诵的内容在时突然打开舞台上所有灯光,令受众产生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将作品的感染力推到最,或根据朗诵的内容需要采用追光等。

三、乐舞设计

朗诵中配以适当的音乐,有助于营造气氛,渲染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乐曲可以是播放录音,也可以是现场伴奏。例如,2007新年新诗会《情感的花朵》,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泽群穿着浅色长袍朗诵徐志摩的诗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旁边坐着一位美少女弹奏古筝。

精心选择和编配乐曲,有时甚至需要将几首曲子加以剪辑编配。配乐应选择情绪变化不大、风格稳定统一的乐曲,或选择一些主题不明朗或无主题的乐曲。这样,乐曲一旦与朗诵相配合,朗诵会自然而然地赋予它某种情绪色彩。所选乐曲还应尽量突出所朗诵作品的风格,如朗诵闻捷的《吐鲁番情歌》,可配以新疆民乐;朗诵中国古典诗词,可配以二胡、箫、笛、琵琶等;而朗诵抒情、深沉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可配以钢琴、小提琴或大提琴等。音乐常在朗诵前开始,有时也可根据需要等朗诵一段内容后再演奏或播放配乐。若是乐曲组合,应注意过渡、衔接应自然,一般应做到淡入淡出,即前一首曲子渐止,后一首曲子渐行渐起。有时,在两首曲子中也可适当留有空白。朗诵时,还可以配以哼唱、合唱或舞蹈、情景表演等辅助手段,但舞台、情景表演等要为增强朗诵的感染力为目的,不能喧宾夺主。

四、形式设计

朗诵时,配以新颖恰当的形式、富有创意的朗诵方式,往往能让受众耳目一新。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年一度的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央视的新年新诗会等朗诵活动的不断开展,朗诵的形式不断创新,更增强了朗诵的感染力。朗诵的形式分为独诵、对诵、联诵、分角色朗诵、群诵、合诵等。

1.独诵

朗诵材料的绝大部分适合独诵,有关个人情感的内容则更要通过独诵来实现。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那段经典的独白片断,非独诵不可。

2.对诵

两人朗诵,一般为男女对诵。在朗诵时,男女交替,有的地方也需要男女合诵。对诵适合于较长的作品,特别是内容带有两极化色彩的作品。例如,2008新年新诗会,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修平和王世林朗诵的《我在一棵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就是对诵。对诵的关键是搭档配合要协调默契,表现出来的风格要统一,形式与内容要一致,双方的音色、音质、身高体态、气质风度等条件最好比较接近,以利于整体的协调。有时,根据作品内容的特殊要求,也可以有较大的反差。

3.联诵

联诵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若干个朗诵者分别担当一个朗诵材料中的不同部分的朗读,如诗的节或文章的段落,以组合成朗诵的整体,这种联诵适合较长的诗文;第二种是指若干个朗诵者各诵一首独立的短诗,连缀在一起组成系列式的单元,如朗诵唐诗绝句组合。联诵的实质仍是独诵,但比独诵有着更丰富的表现力。

分角色朗诵比较适合于童话、寓言、叙事散文、剧本等作品,或生动活泼,或绘声绘色,或锋芒毕露,或异彩纷呈,富有艺术感染力。

4.群诵

这是集体朗诵的一种形式,适合气势磅礴的作品,可安排一人或数人担任领诵,部分由大家齐声朗诵。例如,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可先由一人领诵,朗诵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时,改为群诵,中间“旭日初升,其道大光……”部分又由领朗诵,结尾再次群诵。这样表现作品富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具有很强的鼓舞性。

5.合诵

它是指作品的一部分由一人或几人领诵,其余部分由大家齐声朗诵,其实质是独诵、对诵与群诵的结合,要求领诵和齐声朗诵配置得当。合诵变化多样、气势恢弘,给人强烈的震撼,在大型演出中分量较重。

在对诵、合诵、群诵中,还可以采用压字朗读、重复朗读等富有变化的形式,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感染力。例如,2010年新年新诗会《囚歌》的朗诵,就多处运用了压字、重复的技巧。当朗诵者读到“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时,背景音乐中依次出现了“自由”、“自由”的和声,产生了回声般的效果,显得非常有厚重感。

朗诵时,形象设计、舞美设计、乐舞设计和形式设计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往往能将受众带入优美的意境,获得愉悦的享受。2007新年新诗会《情感的花朵》,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和梦桐朗诵穆旦的诗歌《在寒冷腊月的夜里》,其道具是一张旧桌子、一把旧椅子,桌上放着一叠发黄的信纸和一支笔,朱军身着蓝色粗布长衫,围着灰色的长围巾,梦桐身穿深色的旗袍。深蓝的灯光、飘雪的背景,让受众回到了20世纪40年代。钢琴曲响起,朱军坐在桌前,拿着笔,轻轻朗诵,时而搓手,时而呵手,时而写字,表现出气候的严寒。至尾声时,他站起来,走到梦桐身边并肩站着,合诵结束全诗。这一节目将道具、布景、朗诵、态势语言、配乐、灯光等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既符合诗歌的具体情境(天气寒冷),又符合诗歌的时代历史背景,向受众很好地诠释了诗的内容,感染力极强,令人回味无穷。

第5篇

可见动手进行操作,动口进行诵读对于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在语言课堂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一、因课制宜.转变学习方式,有选择地进行指导。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探究性学习的较高境界。

在讲述八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三单元时,由于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是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单元提示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因此,我采取了“综合课本口口查阅资料口口动手写作”的方式,分组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并动手创作作品,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这一主题。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于是,组内的四个同学分头行动,有上网找资料的,有跑图书馆的,有执笔写作的,有编排形式的。。。。。。忙得不亦乐乎,气氛非常活跃。等到规定的八课题过去之后,第九课时交流分享的时间里,他们拿出了超出我想象力之外的作品,虽然有个别组的作品有些肤浅,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科学幻想小说”“水球的自述”“地球就诊记”“恐龙口口地球的足迹”“人类走向孤独”“拯救地球”……等集学生的集体思想于一身的作品在课堂上引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有的小组还自编了话剧,用他们喜爱的形式演绎他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体现了“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这一主题。

二、让美术、音乐走进“寻常”课堂。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多年来,语言课堂上枯燥的字词句段,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进而对这一学科产生厌倦,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于枯燥的语文课堂产生兴趣?我大胆引进了美术和音乐,可以为散文和诗歌配画,可以为文章配乐,那么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又有几个学生甘于寂寞呢?到那里,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手亦能妙笔生花!学生的口亦能出语不凡!

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一课时,我利用了多媒体。在讲课之前,先交待学生预习内容:可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准备时间:一周。等到讲课时,学生作品再次让我惊叹:

作品一:配画配乐诗朗诵《钗头凤》。一个学生用电子琴弹奏《梁祝》,一个学生朗诵,一个学生即兴作画,一个学生将诗词用流畅自如的书法写出:

作品二:小品《游唐宋诗人词人故地》。黑板上悬挂学生自己画的唐宋诗人词人画像,并由一个学生做导游,其他学生做游客,把古诗人的生平及其他自然信息介绍得井井有条。

作品三:《住校生的一天》。学生绘声绘色地用诗词的形式把一天的学习生活表现得生动活泼,引起了阵阵掌声;

作品四:诗词朗诵《西湖诗咏》,学生把查找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配乐朗诵,情文并茂;

作品五:唱《关雎》。学生用《欢乐颂》的音乐配乐配唱,表现了对古诗的独到理解。

第6篇

【关键词】散文教学;创设情景;鉴赏语言;配乐朗诵

Discussed shallowly lets the student in the prose study obtain the esthetic experience the way

Chen Yizhi

【Abstract】Esthetic is person’s high-level spiritual needs. The prose teaching must stimulate student’s esthetic appeal, uses in the prose fully esthetics factor, raises student’s appreciation ability, the power of thought that the esthetic ability and creation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may use the establishment situation, the connoisseurship language, to dub in music recites and so on methods to carry on the esthetic teaching.

【Key words】Prose teaching; Establishment scene; Connoisseurship language; Dubs in music recites

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新大纲强调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缜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从审美的需要出发,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归属。因此,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呢?笔者认为,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分析其景物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外,还应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境、品析词语、配乐朗读等方法进行审美教学。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

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中。

一段好的新课导入,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是课堂教学的“定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特别是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教师要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如朱自清的《绿》可以这样开讲:“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蕴藏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从而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2 鉴赏语言,拓展审美联想

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词以一字为工”。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与无穷魅力。如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其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就需要逐词品析、体味这种美感的产生过程。该段重点是河塘的月色,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光似水的真切感受。“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则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进入梦境一般。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了听觉上的美的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具体语境对语言进行分析比较, 使学生对作者选词造句的深意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样是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一段落,为加深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师可以找出其它同义和近义的动词让学生作比较,如把“泻”换成“淌”或“照”,把“浮”换成“升”,把“笼”换成“包”, 表达效果又有何不同?学生在比较分析中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吸收这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3 配乐朗诵,提升审美情操

一些经典散文作品,光靠赏析语言还不够,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生动地再现出来,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别是对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散文,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直叩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情景交融、境与情合、人景合一的完美境界,可预先剪辑三段经典民乐(《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梁祝》)作为该文入情的触发点,在概括完文段的景物特点后,用录音机播放出来,要求学生闭目用心聆听,把握音乐旋律的感情基调,选择一段旋律作为课文文段的配乐朗读的音乐。其目的是希望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来唤醒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对节奏、旋律、音响等听觉表现来进行分解和综合等心智加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当学生聆听完教师准备好的配乐朗读后,为了保持和强化这一审美体验,立即让学生参与进来,伴随优美的旋律,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进行朗诵表演。这一活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同时也为了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调动其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广泛参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激情,用艺术美的力量来使学生的心灵世界向美好方面转化,进而表现和创造美,提高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同时,音乐与文学语言的结合,也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第7篇

为纪念九十三周年,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青年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传承五四精神并挖掘五四精神在新时期的新内涵,学生会宣传部拟于5月中旬起举办五四青年节朗诵比赛。(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活动策划书)

二:活动目的:增强青年的责任心 提醒青年珍惜青年时光。

三.活动主题:致青春

四:活动时间: 5月13日

五:活动地点:C119

六:参加人员: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大一、大二、大三全体学生

七:活动流程:

(一)宣传

1.通过海报形式公告比赛消息。

2.由各班宣传委员通知各班同学关于比赛的消息。

(二)初赛

1.时间:4月28日

2.地点:A449

3.规则及要求:

(1)每名选手的有30秒的自我介绍和3分钟的朗诵时间,要求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2)朗诵内容要积极向上,体现当代大学生健康的精神面貌。

(3)要求选手清读,可配乐可不配乐,可脱稿可不脱稿。

(4)评委奖根据选手的表现进行打分,从高到低排名,取前14名进入决赛。

4.评分标准

(1)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1分)

(2) 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2分)

(3)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 (3分)

(4)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和评委产生共鸣(3分)

(5)自我介绍(1分)

5.比赛流程

(1)由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评委以及比赛规则进行简要介绍。

(2)根据登记的名单一次上场。

(3)每五个选手公布一次分数。

(4)根据最后的排名公布前十二名选手的名字。

(三)决赛

1.时间:5月13日

2.地点:C119

3.决赛流程

(1)第一轮“闪亮登场”

a.主持人简要介绍关于这次比赛的背景内容、评委以及第一轮规则等。

b.十二组选手根据抽签的号码依次上场,以PPT或DV等多种形式进行自我才艺展示,要求不超过三分钟。

c.邀请校园十大歌手进行串场表演。与此同时,计分小组要统计各位选手的成绩,并进行排名。

d.表演过后,公布成绩。

(2)第二轮“绽放自我”

a.主持人公布第二轮的比赛规则。

b.十二组选手依次上场,以“致青春”为主题进行诗歌朗诵,要求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c.由评委点评第二轮选手表现。与此同时,计分小组要统计各位选手的成绩,并进行排名。

d.评委点评后,公布成绩。

(3)第三轮“趣味表演”

a.主持人公布第三轮的比赛规则。

b.选手上台抽签,抽取第三轮比赛题号及搭档。

c.根据抽取的题目,附加自我见解,进行趣味表演。

e.最后一位选手比赛结束后,由十大歌手演唱歌曲,与此同时,积分小组要统计各位选手的成绩,并进行排名,作出一、二、三等奖的获奖名单。

f.主持人公布获奖名单,并由嘉宾进行颁奖。

4.评分标准

(1)第一轮

a.DV,PPT及才艺展示(6分)

b.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解说节奏 (2分)

c.衣着得体,精神面貌积极向上(1分)

d.个人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1分)

(2)第二轮

a.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解说节奏(4分)

b. 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3分)

c. 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3分)

(3)第三轮

a. 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4分)

b.与搭档配合默契。(3分)

c.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3分)

7.备注

(1)由**主持

(2)请学习部干事计分

(3)请自律部维持现场秩序

(4)由**负责写黑板,装饰会场

(5)准备评委打分表

(6)准备选手号码牌

(7)请礼仪队进行现场服务

(8)准备颁奖音乐

(9)准备搭档签以及题目签

(10)准备第三轮素材

(11)邀请主席团及各部部长作嘉宾

(12)邀请十大歌手作表演嘉宾

(13)由**画海报

(14)由**准备奖状

(15)邀请评委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

十:经费预算

第8篇

综合性美育课是把不同门类的单一艺术审美教育组合成相互协调的整体性的艺术审美教育课。

单一艺术有文字、音乐、绘画、摄影等,综合艺术有电影、电视、戏剧、曲艺、舞蹈等。谈到现行的中小学美育课,有些人只讲音乐课、美术课,忘记了文学也是艺术,语文课也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也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美育任务。他们在美育课中忽视了艺术各科的内在联系,分科分割,片面强调各自系统的知识和技艺,忽视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使学生由于陷入一种单一的操作性的模仿活动而索然无味。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的繁荣,生活越来越美,提供给学生的艺术审美对象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学生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是进行综合性审美,凭着各自的综合审美能力自由地欣赏、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综合艺术意味。如此看来,一些学校现行的美育课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没有适应并服务于学生综合审美的生活需要。

学校美育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就必须改革,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审美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呼唤综合教育,综合教育呼唤综合课程。探索如何开设并上好综合性美育课,是建设综合性美育课程的基础,是科学实施课堂综合性美育、提高学生审美综合素质的前提。

如何上好综合性美育课呢?

审美教育的特性是育教于审美之中,而审美是一种包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活动,因此,综合性美育课应该在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性的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进行,而不是在教室系统的讲授和抽象的说教中进行。

活动的顺序应该是先进行审美欣赏,后进行审美创造,我把它归纳为“先感悟,后综合”,即让学生先在综合性艺术的审美中感受其中的各种艺术美,感悟他们有哪些审美要素是共同的,是如何合二为一的,进而感悟这些审美要素的审美功能;然后,再让学生依托这种感悟,将两种或几种单一的艺术美组合成综合性艺术美。

这种顺序符合学生审美认知的心理规律。艺术是相通的。不同门类的艺术美所以能组合成综合性艺术美,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审美要素,这正是学生能够“先感悟,后综合”的基础。为什么呢?学生在综合性审美中,对不同艺术的审美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没有,但总会对某一种艺术美的直觉抽象、概括,迁移到对综合艺术中其他艺术的审美中,或多或少的感悟其他艺术的审美要素及其审美功能,进而更充分的感悟综合性美感中协调的整体性的内涵。这种感悟多了,学生便可以逐步培养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智慧,建立起一种较完整的综合审美心理结构,并依托它指出综合审美能力,在两种或几种艺术美之间进行沟通和整合,组成综合性艺术美。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般都能凭着对以前欣赏过的配乐朗诵中文学美、朗诵美、音乐美组合关系的感悟,凭着对《海燕》一文中修辞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感悟,用自己的声音较准确地表现出《海燕》一文的感彩和越来越高的感情线,一般都知道要用赞美的语气、高昂的语调朗诵暴风雨;对重音、停顿、节奏等朗诵艺术审美的感情大体一致。有的选用一段贝多芬的交响乐《命运》配乐,有的则拉一段激越的小提请曲配乐,还有一组男生更是出奇招,用自己的口技代替配乐,他们模仿海涛声、狂风声、雷声、海燕叫声等等,由于学得不像,笑得其他同学前俯后仰,但他们仍就一脸认真坚持到底,我给这组男生评分为“良”,肯定了他们的朗诵较好,肯定了他们的朗诵较好,肯定了他们能从电视中的《列宁在1918》那段“手影口技”受到启发,用口技来烘托朗诵,是一种有创意的艺术构思;但同时告诉他们,口技的技术性很强,不是谁都体验到了就能体现好的。

除了存在于艺术中,美还广泛存在于自然、社会中,因此,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课程同样有美育内容,也担负美育任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除了艺术学科之间的交融越来越多之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融也越来越多,于是,新生的综合性学科必然越来越多,随之,综合性教育也越来越多,综合性美育便是其中之一。如果说本文第一部份讲的是狭义的综合性美育课,那么,广义的综合性美育课是指把艺术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中的审美教育组合成相互协调的整体性的审美教育课。

这种组合分三个层面:

(1)在艺术课程美育系统中组合(前面已阐述);在自然科学课程美育系统中组合,例如政治、历史的美育组合。

(2)自然科学课程与社会科学课程的美育组合,例如地理、历史的美育组合;艺术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美育组合,例如美术、摄影与地理、生物的美育组合;艺术课程与社会科学课程的美育组合,例如文学、音乐与政治、历史的美育组合。

(3)艺术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的美育组合,例如文学、音乐、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的美育组合。

第9篇

一、通过语文教师课堂导语的设计及简笔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学生只有对语文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2]

注重课堂语言的导入。语文教师以优美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具有磁性的语气提高学生的兴趣。农村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着敏感的反应,利用学生这些特点,我在每堂课都设计了具有吸引力的导语。如:在上《陋室铭》时,我先用《教室铭》:“分不在高,学会则行;学不在深,弄懂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手机玩得勤。琢磨斗地主,探索聊QQ。善于抄作业,借答案。无书声之乱耳,无学声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暗云:‘混张文凭!’”。学生听到这种开场白,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刻就调动了起来,对课文的学习也就非常的轻松。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有吸引力的导入语言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

借用简笔画。语文课许多知识需要识记、背诵的,通过记忆达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目标,这种记忆恰恰是学生最头痛的地方,而简笔画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记忆、背诵时,适当地运用简笔画,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画教于乐。例如:在记忆、背诵《天净沙?秋思》时,我在黑板上把枯藤老树的形状,乌鸦在树上盘旋,小桥、流水、房屋、古道、风、瘦马、古书生形象等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学生就直接对着黑板就可以把课文背诵了,而且这样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也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4]

二、通过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

例如:我在讲《阿炳在1950》时,首先播放阿炳的二胡《二泉映月》的录音,让学生闭着双眼,听着音乐去感受阿炳这位音乐创作天才坎坷的一生,然后,再播放演唱的《二泉映月》,从歌词中去体会阿炳的人生。学生受歌曲的启发后,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纷纷举手发言,并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教师适时地进行一些穿针引线的引导,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阿炳坎坷一生的了解,在情感上加深了对阿炳不幸的同情。这样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放音乐、做实验、看录像等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三、通过诗歌、经典古文的朗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0篇

第一,充分利用名家对古诗词经典篇章的配乐诵读。

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名篇,很多优秀的朗诵者都配乐朗诵过,如,方明的《次北固山下》、周正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曹灿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这些朗诵者普通话标准,感情丰沛,也较好地把握了所诵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感情起伏;加之附配的音乐或婉转流畅,或抑扬顿挫,因而都营造出了浓郁而适宜的诗词情境氛围,对学生有很大的熏陶感染魅力。

传统的诗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范读,学生读,而教师的诵读能力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缺乏美感与浸染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阅读的冲动与兴趣,就会导致诗词教学陷入窘境,毕竟,诗词的学习是离不开诵读吟唱的。

在现代网络资源普及的情况下,诗词名篇配乐朗诵资源的获取是相当容易的。可以选取经典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聆听,去感受,进而在“朗诵者”的引领和熏陶下,走进作品,不由自主地去吟诵,去体会诗词之美,如此也就达到了诗词学习的目的。

第二,充分利用流行歌曲“雅俗共存”的特性,使之服务于语文教学。

“雅”是指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如,邓丽君的《水调歌头》等,因而它们在具有强烈抒情美感的同时,又具有语言美、意境美和画面美。“俗”是指流行歌曲的歌词较古诗词更为通晓流畅,简单明了,易于传唱,因而它拥有众多的受众,中学生就是它的铁杆粉丝。

流行歌曲的这一“雅俗共存”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可以有效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1)它可以帮助中学生感受、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的鉴赏,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更是一大难点。古诗词的语言具有浓缩性、跳跃性、含蓄性,很多学生,面对古诗词,或畏惧,或茫然。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诗词鉴赏得分就相当低,甚至不得分。

由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流行歌曲去感触古诗词。

(2)它可以帮助中学生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当今的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作业多。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外文章读得少,写作素材匮乏,语言枯燥无味。再加上人生阅历及情感体验单一肤浅,因而,很多学生一写作文就发愁,“东拼西凑”便成了写作法宝,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或借助优秀流行歌曲的歌词的丰富文学内涵和情感深度,作为学生感悟生活的触发点,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学生开拓写作思维;或以流行歌曲的歌词引发学生记忆仓库深处的生活经历,连通生活与作文,帮助学生挖掘生活源泉,拓宽写作思路;或以流行歌曲的歌词中的思想意蕴、情感流露为倚傍,洞悉生活的本质内涵,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思索能力;或促使学生沉浸在歌曲的特定情境中,在美妙的旋律中,透过歌词的语言渗透力,积累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以往对类似生活的认识,在比较中深化心灵无意间发生过的感动,增强意会歌词中的深邃哲理与充沛感情的能力;或让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以小见大,合乎逻辑地类推引伸,从而补充、丰富对社会、对生活的理性认识;等等。在对优秀流行歌曲的歌词的寻宝探幽中,学生的心智得到磨炼,从初步感受生活,进入到深透地领悟生活,并能将这些收获自主地延伸拓展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升。

第11篇

去年10月12至15日有幸观摩了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受益颇多。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朗读落到实处”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现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应针对存在的不当之处,做好以下落实工作:

一、不要过于依赖朗读磁带,让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古诗文教学是高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都知道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又怕自己范读得不够好。因此,就用网上下载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可学生听完后,还是不知该怎么读,收效甚微。曾做过这样一次试验:在教学《琵琶行》的第一课时,把在网上精心挑选的配乐朗读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听第一遍学生较为认真,可印象不深刻;又开始放第二遍,发现一部分学生开始疲劳地打哈欠了,还有的开始趴在桌子上睡觉了。课后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越听越没劲呢,听了以后还是朗读不好呢?配乐朗读录音固然好,可学生感觉录音离他们很遥远,够不着;而老师站在他们面前,是有血有肉的人,可以用眼神来交流,用声音来沟通,用动作来传情达意,所以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印象更深刻。因此在教学《琵琶行》的第二课时,就让学生先读,然后教师再范读,再重点点拨描写音乐的句子。如,“‘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用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为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学生朗读有感情了,对乐曲的变化过程体会更深入了,也更能体会到白居易描写音乐的文字的精妙了。通过朗读,文章的重难点也解决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认真的范读,学生会更加欣赏老师,更喜欢学语文,学生的语感就会越来越好。最近几年的高考,古文断句基本成了必考题,学生要拿高分,就得有很好的语感。

二、课堂上要保证足够的朗读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由于担心内容上讲不完,就满堂讲,或满堂问,把学生朗读的欲望给抹杀了。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课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2013年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展评课上,自贡曙光中学曾琴老师的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的朗读教学,让大家受益匪浅。她教学《归去来兮辞》时,让学生站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有一个学生朗读了这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个学生由于太紧张,语速太快没读清楚,就又让他从容地再读一遍,这遍读得流畅了可没有情感。老师和蔼地说:“请听我读一遍,听一听我读的和你读的那里不一样。然后你再读。”老师范读完后,学生总结:“登东皋以舒啸”要读得高亢,“临清流而赋诗”要读得舒缓,让人感觉到高山的巍峨和小溪的潺潺。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很轻松地体会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轻松、愉悦。

三、让学生在大声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品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读书不仅要多读,大声读,更是要摇头晃脑地读,边读边品味、感悟文意。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朗诵好作品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深入的理解。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2.深刻、细致的感受。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就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3.丰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第12篇

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有着多元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从而激发和培植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塑造健康的人格。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完成多方面素质教育的活动,无论是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还是道德素质、审美素质,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因此,在人才培养教育中,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其综合素质,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最典范的体现者。要利用和发挥好传统文化教学的巨大作用,推进教育全面深入开展。

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主要分为文学欣赏课、经典诗文配乐朗诵比赛和名著推荐会等活动形式开展。

1)讲授法

“文学欣赏”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课件演示,对作家作品进行赏析,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2)舞台表演

“经典诗文配乐朗诵”是以表演的方式为主,学生自选文学作品,并将其演绎出来,形式可以是朗诵、影视配音、舞台剧等,也可加入书法、古筝、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才艺的同时,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3)座谈会

“读书推荐会”是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好书,做成PPT形式,向同学讲解剧情和感悟,通过好书推荐,鼓励大家读人生有益之书,做健康向上之人。

活动过程中我们紧扣“素质和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以“兴趣”为切入点,使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编排,促进创造力的发展。这些朗诵比赛活动,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提升了学生文化素质。

当今企业对人才的整体要求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并且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人,何愁不会在岗位有着充足的干劲和热情?

去年,我们大庆技师学院开始承担了油田定向生的培训工作,这是一群有着高中甚至大学学历的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基础,有着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和热情。目前他们在校期间只是学习与岗位对口的专业课,没有开设语文课程,然而对国学文化的喜爱者是大有人在的,应他们的要求,在学工部和基础部语文组的积极筹备下,现在每周开设一次文学欣赏课,让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深受学生的好评。

为了让文学经典深入人心,激发学生读经典、爱文学的热情,基础部语文教研室主办,学生工作部协办,开展了“油田定向生配乐诗文比赛”的活动。平日里那些貌似懒散、不用功苦读的80、90后,对这个经典诵读比赛确是劲头十足,热情高涨,经过几次指导和练习之后,如今台上的他们早已是挥洒自如,魅力绽放――听,那铿锵有力的《道德经》诵读、那慷慨激昂的《海燕》之声、那美妙如天籁的《葬花吟》、还有那向极限挑战的《老人与海》……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学员们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他们自身深厚的功底,如果将这种热情加以引导和培养,这将是未来工作岗位上一颗耀眼新星,走向工作岗位后,在企业举办的各项活动中,他们都能够展现自我非凡的一面,正是这次比赛的平台,让他们更爱文学,也更加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增强了自信。

在我们职业类院校,教师不仅承载着教授知识、操练技能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责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该从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出发,为他们创造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建立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而培养真正的品德、智力、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需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传统文化教育。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高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

“文学欣赏课”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用优美的语言和课件,向同学们展现那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美文,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打造健康人格

人格健康者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被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热情所推动,并能和他们的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勇于创造,善于创造,而且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

我们组织的“配乐诗文朗诵比赛”就是让学生们结合文学欣赏课的感悟,在所了解的经典名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章或段落,并配上合适的音乐或视频来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团结协作、创作热情都被激发出来,这对于培养全面素质、打造健康人格,起到重要作用。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树立正确人生观

优秀文化的讲授和探讨,意在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而使其感知文化的魅力,“读书推介”活动,是对前两阶段的“读经典”活动进行的有益总结,倡导师生共同重视读书,为同学们推荐数本较经典的中外书籍,为同学们如何在浩瀚书海中做出正确选择而提供参考。意在号召学生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面对即将走上的油田工作岗位,面对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