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心理素质论文

职业心理素质论文

时间:2022-12-08 21:0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心理素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心理素质论文

第1篇

结合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笔者认为,师范类学生的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应该着力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崇高的教育理想

“教育者,根本之事业,基于今日而期于将来也。” 教育理想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精神源泉和根本动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核心的素质。教育理想的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也体现为对学生的热爱,只有树立了热爱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才能在急功近利的多元思潮中永远保持一颗高尚、纯洁的心灵,杜绝功利和实用的冲击和影响,始终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崇高教育理想的指引下去奉献、去追求、去探索。

师范教育对未来的教师——师范类学生,首先应该重视教育理想的培养,加强崇高教育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尽早树立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使命感;教育他们要把教师工作奉为终身追求的人生理想。树立了崇高的教育理想,师范类学生就能更深刻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把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化为对自我的要求,在崇高教育理想的指引下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保证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毕业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5]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它指引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引领教师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对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具有指导意义,决定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待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对教学效果的期望评价和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育理念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为了培养适应教育发展的师范教育专业人才,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师范类学生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系统开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克服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树立先进的、与时展相适应的的教育观、学生观,掌握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领悟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了解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实际,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建立和发展,在理解、认识教育工作和适应教师工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魅力,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为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广博的教育知识

广博的教育知识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教师的工作就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否具备充足的教育教学知识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讯息传递高速便捷的今天,知识获取的媒介和渠道非常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知识积累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给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效果,师范类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应该尽早树立知识储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摄取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心理学知识,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操作知识,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为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未来长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四、扎实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教育活动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教育知识,还必须具有实际的教育能力,从而把知识以一种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学习指导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交往沟通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等。教师的教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师范类学生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参加教学实践锻炼,培养、提升教育能力,使自己尽快具备承担教师工作所必需的各项教育能力,为真正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在了解学生和学科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合理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 成才。

五、良好的个性修养

良好的个性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所从事的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职业,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作为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个性修养,不仅可以使自己保持身心健康,处处展现个性的内涵与人格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喜欢老师、接纳老师,进而模仿老师、学习老师。因此,良好的个性修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力量能够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并转化为学生对自身的修养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与人格完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深远。

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讲,加强良好个性修养的修炼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应该提高加强个性修养的自觉性,按优秀教师的个性修养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个性修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诚实正直、言行一致、品质高尚、意志坚强、言行一致、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和蔼幽默、理性宽容、民主合作的优秀师范专业人才,争取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和模仿的对象,使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和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拥有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工作精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态度,享受职业幸福和人生乐趣,同时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来讲是必须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为了使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高度重视师范类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先天形成的,也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尽早抓起,常抓不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范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系统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把握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自觉进行心理素质的修炼,培养、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把师范类学生培养成具有稳定情绪、乐观精神、悦纳胸怀、顽强意志等良好心理素质的专门师范人才,为以后真正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更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七、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做导师的人自己便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近代教育科学先驱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对教育效果的发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师范类学生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增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将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要求,最终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师范类学生才能真正有资格去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具备教育好下一代的社会责任。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开发人类智能资源的先锋队、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平衡学生心理的心理保健医生。” [6]师范类学生作为教师的预备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力量,即将承担起教师的社会责任,在就读师范教育专业期间急需加强教师职业素质的培育和养成,通过正规、系统、专业的师范学习和实习,逐步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积累广博的教育知识和扎实的教育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唯有此,师范类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能力、有方法、有水平的合格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国宏. 职业素质教程[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3).

[2]周伟. 师范大学师范生职业素质问题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1:(1).

[3]顾明远. 希望更多的校长成为教育家[J]. 人民教育,2010:(13-14).

[4]叶澜. 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报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3).

[5]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第2篇

[关键词] 医学编辑;心理健康;科技期刊;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7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感与竞争感,不同职业的从业者也有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正视和研究。作为医学科技信息的传播中介――医学期刊编辑也不例外,面对竞争的加剧,职业的挑战,其心理负担加重,心理矛盾激烈,每天与文字、数据、符号、规范打交道,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也在不自觉的发生着变化。本文对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医学期刊编辑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12月,笔者分别对中华预防医学会49家系列杂志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5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其中包括男90名,女285名。

1.2 方法

应用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1],共90个条目,由9个因子及1个附加因子组成,每题分为0~4级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症状程度越重,分别对各医学杂志社的编辑以访谈或发邮件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由医学编辑不记名独立完成问卷,将调查结果输入Excel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 < 0.05),表明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国内常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身体不适感,无法摆脱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猜疑、被动体验、幻听、思维扩散等心理问题。见表1。

3 讨论

从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发现,医学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国内常模,主要原因可能是医学论文要求较高,医学编辑必须以谨慎、认真的态度对待,加之工作形式单一,长期用脑、用眼、伏案工作,使他们身心透支,常处于应激状态,故常会出现身心的不适应,出现强迫症状及猜疑、幻听等心理问题。

有学者指出,编辑心理素质的科学“修炼”是适应新时期媒介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2-3],因此,编辑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若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及其全面发展,医学编辑大多是学术论文的编辑,编辑心理素质的提高是期刊有序发展的前提[4-6]。

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提高医学编辑的心理健康:(1)劳逸结合,自我调节,工作中尽可能增加能提高边际兴趣的业余活动,尽可能减少躯体化症状。(2)心理教育,自我减压,以克服编辑的恐惧心理,减少交际中的紧张和惊恐,缓解其情绪。(3)加强学术方面的学习,以丰富的医学知识,专业的业务水平武装自己,培养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宋专茂,陈伟. 心理健康测量[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280.

[2] 库雪飞,栾奕. 医学期刊编辑的心理问题及调适途径[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6):122-123.

[3] 姬建敏. 科技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编辑学报,2005,17(4):300-301.

[4] 张焰. 关于编辑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26(4):137-140.

[5] 吴红艳,李春华. 科技期刊编辑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J]. 编辑学报,2003,15(8):306-307.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合格人才,培养目标,心理素质,更新观念

职业道德,净化心灵,转变,调整。中专生是处于初中生与高中生之间的过度群体,兼具两者的特征, 在思想观念上还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并未形成一定的模式,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各类院校都极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深入学生中,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向,探索思想教育的规律,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教育方法。赏识教育作为一种用关怀来造就成功的教育方法得到教育界和社会界的大力推广,同样也将适用于思想尚未成熟的中专生群体

中专生能否培养、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到中专合格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和未来。为此,中专生思想教育工作应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立足于提高中专生的素质,以新的思路调整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充实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在观念上、方法上实现思想教育工作向开放转变,以充分发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应有作用。

一、 调整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完善思想教育的内容。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当代中专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新的问题,加大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中专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如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刘思雨,来教育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有感情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要从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主动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切实解决他们的合理要求与实际困难,处处为学生着想。但是在爱护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放任自由,否则将适得其反。要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期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内容,在新形势下,环境变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变了,教育对象的特点也变了,中专思想教育也必须随之转变。这种转变可从两方面着手:

教育目标要由以单纯政治教育为目的的单一规格,向更明确、更全、多层次要求的方向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因此,高校思想教育目标,必须按着世纪人才需求来确定。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表现,还要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观念,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课堂和课外相结合实现教育目标。如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课、国情、法律课、党团课、主题班会等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它的讲授,可以使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与此同时,在其它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思想教育窝于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实践证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一嗽而就,急功近利,应利用各种场合、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长时期不娜的教育工作,才能起到潜移软化的教育效果。

紧承时代步伐,加宽教育内容。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要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具有针对性,要将那些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吸呐近来,增加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内容。除了要继续抓好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主与法制外,尤其要重视加%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同时,还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开展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众所周知,美育在提高人们审美素质的同时,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能增%调控能力,塑造健康人格。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思想教育方法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意识。中专思想教育工作要树立为经济服务,为培养人服务的意识,要确立开拓创新的观念,要敢于冲破旧思想传统的束缚,打破旧的不合时代要求的工作模式。要增%效益观念,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要结合工作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掌握中专生的思想脉搏和思想特点,摒弃思想教育中无效或效果不大的形式主义做法,把我们的思想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心中去。可以通过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进行思想教育。如通过观着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革命歌曲大合唱、组织参观纪念馆、听取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等途径,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觉悟。但由于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参差不齐,其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精神状态各有差异。因此在注重整体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个别教育,因人而异。毕业论文,心理素质。毕业论文,心理素质。对后进学生应开展个别谈心的对话活动、注意疏导;重视情感交流、抓两头带中间;引导学生摆脱思想上的困惑;帮助学生辩别是非;启迪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毕业论文,心理素质。毕业论文,心理素质。

在教育方法上由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交流。毕业论文,心理素质。过去,我们在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受旧工作模式的束缚,习惯于用指令性%制性办法,却忽视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否认灌输教育的重要性,但一味的搞单纯灌输,学生反感,效果不佳。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应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以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世纪的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意识较%,他们对社会、对自身的成才目标,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要实行对话制度(范文),定期与学生交流。通过平等对话和交流,达到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使学生主动的、愉快的接受教育。

3、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分层次教育,克服盲目性。具体方法是:一要坚持分层次教育。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思想教育,各年级分层次建立思想教育方法。在教育中,既要考虑形势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人素质起点高低及年龄、专业的不同,分别施以个别教育。二是要改变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的状况,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4、在教育形式上,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承的。教育为管理创造思想条件,管理使教育效果落到实处。学校要使各方面的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就必须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范文)来保证。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范文)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毕业论文,心理素质。如思想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要贯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以理服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系统的工程。单一的号召、说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做到以导为主,导中有禁,禁中有导,使教育与管理一体化。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 在思想教育实施途径上,要形成学校各级人员齐抓共管格局

建立健全科学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调控体系,以学工部(处)、宣传部、教务处、等部门为主干,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网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个综合体系。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党团组织及所有教职员工的力量,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诊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作用,培养其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会、团组织、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现在中专任课教师与学生脱离,这种现象必须扭转,要通过建立导师制或任课教师分工负责制等形式,使教师在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转变思想中发挥作用。

发挥中专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中专生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有分清是非的能力,有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积极性。因此,要培养中专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使他们由被动走向主动,从而发挥中专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也就是依据中专生自身特点进行教育。正确认识当前中专学生的特点,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中专生的心理、生理正处于成熟又不完全成熟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情感丰富,思想活跃,但情绪波动大;他们感觉敏锐,求知欲强,获得信息快,但知识面窄,经验局限,辩别力差;他们独立惫识强,自尊心强,勇于探索,但往往带有盲目性,易冲动;他们勇于冲破旧观念,接受新生物能力强,但缺少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他们追求物质利益而淡化精神追求,追求享受而抛弃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特点,都是现阶段中专生的普遍现象,应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第4篇

一、职业中学写作课堂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写作可谓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堂“重头戏”。但是职业中学写作课堂的问题很多,部分教师认为写作不重要,于是应付了事,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讲写作方法,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写;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写作课堂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将重点放在研读范文上,让学生背诵范文,结果导致学生学习方法愚笨,写作速度慢;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耐性和教学技巧,或者缺乏足够的教学艺术,不管学生基础怎么样,一律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只要学生写不好就开始批评,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再者,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素材,练习比较少,心理素质不稳定,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的原因。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职业中学写作课堂设计思路

1.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写作欲望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多学习成绩比较差,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调整

课堂思路,转变过去传统而僵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比如,中职学校中的中文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文字写作的相关工作,那么散文写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些文秘类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则可能从事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工作;工程类专业学生,科技论文写作可能就成了他们主要的写作模式。为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来授课,不能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写科技论文为例,科技论文要求语言简洁、明了,而且有固定的写作思路,主要有引言、材料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这样一说,学生很快就会感觉写作原来这样有针对性,马上也就激起了写作兴趣。

2.充分利用阅读过程,推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读书是积累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说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但要讲求方法和效率,以形成“有效积累”。而这个有效的积累过程就需要教师进行调控。尤其是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言素材比较匮乏,而语言素材又是写作的最基础要素。因此,需要充分补充积累语言素材,最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一个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很有效的过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阅读是语言输入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写作则是语言的输出。没有语言材料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必然就成了问题。当然,阅读也需要技巧。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更多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适合自己的作品。其次,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体验、情感和思维,才能够真正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感、知识和能力。

3.加强日常写作训练,锻炼写作思维

写作活动本身是一种典型的脑力劳动,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是写作者对自身知识储备以及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调动,即“形之于内而发于外”。如果没有“形之于内”的环节,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表达。这里的“形之于内”的环节,主要要求学生加强日常写作训练,写得多了,才能形成语感,才能形成连贯的写作思维。加强写作训练也有很多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训练的过程,按照学生写作能力给学生安排即兴的写作。比如,针对课堂的某一细节进行描述或者论述,针对学校中或社会上近来出现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快速写作进行评述,锻炼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敏捷性。另外,写日记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写日记是一个融入自身情感的过程,教师可让学生将对教学的感悟、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日记的写作中。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写,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生动有意义。

4.加大教学过程的情感投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心理、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各种因素参与的综合体,而且心理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因为写作需要提前组织好思路,而这个组织好的思路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以调整写作心态,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语文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要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为此,教师需要增加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并通过融入情感,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其写作的情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写作比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进一步调动写作积极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写作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表达自己心理变化、展示自己思想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教师需要着力推进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力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中学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范永亮.中职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8).

[2]杜书霞.浅谈如何激发中职生的写作兴趣[J].河南农业,2009(20).

[3]李俊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1(3).

[4]杨亚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文个性化写作对策[J].考试周刊,2011(61).

第5篇

【论文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探索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表对我校2004级、2005级的6306名新学生于入学1个月后进行调查。以相关困素为自变量,UPI的等级为因变量,研究其相关性。结果一类问题的检出率为8.2%,二类问题的检出率为29.6%。结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童年时的教育、家庭经济状况、自我满意度相关。

当今综合素质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而心理素质是体现综合素质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大学生心理素质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医学生是未来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医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对满足人民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我校2004级、2005级的6306名医学生的职业自信心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职业自信心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职业自信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自信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2004级、2005级的6306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4级新生3281名、2005级新生3025名,男生2139名、女生4167名,年龄(18±1。87)岁。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采用樊富珉等修订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该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1993年清华大学樊富珉等对其进行了修订。为我国高校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心理普查量表之一,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心理健康调查而使用。以了解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及与身体相关的症状。

1.2.2调查方法新生入校一个月后由心理学教师对学生说明调查目的、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出问卷6350份,回收有效问卷635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量表46份,有效量表6305份,有效率96.94%。1.2.3统计学方法用《wJz心理学测试软件》录入后,采用SPSSIO.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及Pear—sno相关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等级见表1

表1示,我校新学生一类心理问题的学生达516人,值得高度关注;二类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7.8%,高于全国高校的常模。

2.2医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见表2

表2示,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人际关系及因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状况的冲突而出现的牢骚、郁闷等心理困惑,情绪对心身健康起较为关键的作用。

2.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我们设计了l4个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的问题,作为自变量,研究其相关性,分别作z、T检验。结果见表3、4。

表3、4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存在心理问题者05级新学生高于04级,女生高于男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于核心家庭。就专业而言,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临床医疗、中医药专业学生低。被试者对所在学校、自我形象、自我才能和专业选择的满意度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见表5

3讨论

3.1年级、性别、专业等因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高低,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高校招生制度、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有关,特别是医类专科学校的学生就业难尤为突出。在性别的比较中,女生的U理问题多于男生,与社会上女性比男性就业难相吻合,特别是高薪水、高职务的岗位就业的女性明显少于男性。不同专业学生比较的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临床医疗、中医药专业学生,可能与护理专业学生数量女生比男生多有关(我校04级05级护理专业学生数男:女约为1:28)。目前我国护理行业人才虽然不足,但多数用人单位采用聘用制,甚至将护士作为短期廉价劳动力引入,使护理专业学生产生严重的就业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问失衡而出现的(可感受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压力,以及由于不能满足需求而引起的相应的(可察觉到的)功能性紊乱。从而导致职业自信心不足。

第6篇

论文摘要:保险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保险专业大学生,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也要符合相应的行业要求。了解保险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高校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按需培养,使保险专业大学生能够适应实际工作,从而坚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

保险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客户投诉量大。这就需要大量的保险专业人才,来改善保险服务,促进保险事业健康发展。近几年,本科、专科的保险毕业生增多,从事保险工作的比例上升,但是大量的毕业生刚进入保险行业时多数是作为保险中介人员从事营销工作,难度大,具有挑战性,容易被淘汰。所以,如何增加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知识准备,特别是加强能力素质的培养,让专业学生更好地在业界站住脚,成为中坚力量,是摆在保险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能力与素质教育的涵义

从心理学角度讲,“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从教育学的角度讲,“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一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在此基础上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并通过自身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品质,实际上融为一体,成为个体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正是这种素质能力,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厚的学识功底,为今后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是统一的,统一体就是学会做事和做人。知识是能力与素质的基础,素质则是知识在人心中的内化。知识不等于素质,能力是人的素质之一,素质除能力外还有品德、审美等方面的修养。高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形成专门人才良好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文化素质能力、业务素质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等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是根本,文化素质能力是基础,业务素质能力是主干,身心素质能力是保证。

2保险从业要求的能力素质

要使大学生具有符合保险从业的能力素质,就要知道合格的保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1 仪表修养

现实生活中,对一个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在30秒内即可形成,对于做服务性工作的人来说,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于从事保险业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是:

(1)保持良好的仪容。衣着得体,工作时间着职业装或统一的工作装,女士化淡妆,男士干净利落。(2)保持优雅的风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谈吐文雅,用词得当。内勤语言简洁规范,外勤语言明了、生动。举止典雅、仪态大方,热情周到。(3)注意基本礼仪。新来的保险从业人员都要经过保险礼仪的培训,包括着装、化妆、打电话、乘电梯、互赠名片、互相介绍等言谈举止的细节。

2.2 品德修养

每个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都会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来熏陶约束成员。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服务第一,客户至上;忠诚公司,热爱产品等。

2.3 心理素质

心态决定一切,对于大量的营销人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要求包括:充满信心、知难而进;坚忍不拔、不怕失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控制情绪、随机应变等。对于内勤,责任心和严谨细致是基本要求。

2.4 业务素质

了解公司、了解产品,具有保险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具有高超的业务技能和娴熟的工作技巧,能熟练地使用电脑。

2.5 社交技能

待人热情,善解人意,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积累人脉。

3多方努力,提高素质能力

3.1 素质能力低下的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造成保险专业大学生基础不牢、眼高手低、动力不足、心理素质差、留存率低的原因具体如下:

(1)中学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实行应试教育以及中学阶段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忽略其它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先天性知识结构缺陷。而大学里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狭窄的专才教育,又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人文基础,以至于“隔行如隔山”。其结果不仅使学生缺乏对国情的了解,也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感。 转贴于

(2)家庭溺爱使得一小部分学生产生道德困惑。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在自己和孩子都忙碌的情况下,只注重物质上的供给,缺乏精神食粮的供应和充分沟通。孩子离家在外读书,独自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各种以“新新人类”自居的言论和行为,不少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日趋模糊。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突出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3)业务素质的培养走向了极端。由于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急功迎利的“实用主义”态度,过分看重外语、计算机、公关社交等实用知识,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致于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无一技之长,各方面都平平庸庸,文化底蕴不够,学习能力差,影响以后的发展。

3.2 提高素质能力的对策

(1)课程设置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开设辅修专业,拓宽知识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增设实践课,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陌生拜访、模拟晨会等方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以此纠正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学生单纯应付考试、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意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2)当好桥梁,加强校企合作。经常请保险业界领导和精英到学校办讲座、与学生座谈,近距离接触。带领学生参观保险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形式,向学生渗透企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职业引导,使学生逐渐向职业要求靠拢。

(3)深入调研,订单式培养。为了让保险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保险从业中较快的适应工作,相关部门和专业教师应该深入实际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多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涉猎相关知识的同时,考取保险业界常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4)组织各种活动,提高能力。通过在校园里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团队观念。

参考文献

[1]杨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6).

第7篇

论文摘要: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提高“准幼儿教师”人文教育的意义,并就加强“准幼儿教师”人文教育途径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加强教工队伍建设、凸显校园环境的人文教育功能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人文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人的思想品味、心理素质、气质、修养、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幼儿教师是公民人文教育的启蒙教师,所以,提升 “准幼儿教师”的人文素质不仅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培养和提高公民人文素质的迫切需要。

1.加强高师“准幼儿教师”人文教的意义

1. 1高师“准幼儿教师”人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人文素质应该体现综合性、示范性、趣味性、操作性、实践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当前,高师“准幼儿教师”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上。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部分“准幼儿教师”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在能力层面上,部分“准幼儿教师”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准幼儿教师”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幼儿园工作的需要和要求,职业技能综合性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准幼儿教师”人文素质与幼儿联系不紧等等。

1.2加强高师“准幼儿教师”人文教育的意义

1.2.1有利于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改需要的新型幼儿教师。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培养高师“准幼儿教师”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2.2有利于“准幼儿教师”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影响力和渗透力,尤其是促进“准幼儿教师”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包括多方面,主要技能表现在“说、写、画、弹、唱、跳、做”等,其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幼儿教师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幼儿教师的素质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其技能和素质直接影响幼儿心智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准幼儿教师”的人文教育。

1.2.3有利于“准幼儿教师”的和谐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公民的素质和谐发展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知识、能力和修养都要和谐发展,即公民的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修养都必须和谐发展。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大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这些都离不开“准幼儿教师”人文素质的和谐提高。

2加强高师“准幼儿教师”人文教,的主要途径

2. 1新人文教育理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准幼儿教师”教育的重点:一是增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我国下一代公民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要靠广大幼儿教师的辛勤劳动。二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个幼儿。幼儿教师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幼儿,都要一视同仁。三是以幼儿生存和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幼儿。幼儿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幼儿游戏和幼儿玩耍机会,使幼儿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四是尊重和理解幼儿,把自己放在幼儿的位置上。

2. 2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i。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应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应包含幼儿园教师所需的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心理知识、历史知识、艺术知识等,为“准幼儿教师”奠定丰厚的人文素质基础。

2. 3改进和加强教工队伍建设。专任教师必须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准幼儿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8篇

论文摘要: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表现不尽人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语文教学要加强德育渗透,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开发特色教材,改革评价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中职学校肩负着以“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然而有许多毕业生能力缺,素养低,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就业创业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差

口才是一个人与外界交往与沟通,展示个人才能,获得社会认同的必备条件。但有些毕业生不善言谈,不能准确、清楚、得体地表述观点,在公开场合说话时神情紧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有些学生不能准确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不能恰当地回答向题,答非所问;有些学生不会作自我介绍,普通话说不好。正因为如此,许多毕业生一次次失去就业的机会。

第二,文字书写能力差

文字书写能力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学识的体现。然而我们的学生不重视写字,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也由于电脑网络的普及,键盘越敲越熟,写字越来越少,因此很多毕业生写字不规范,字体歪歪扭扭,错字连篇,甚至无法辨认,令用人单位大失所望。

第三,文体写作能力差

毕业生写作能力差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学生写文章主题不清,观点不明,不善布局谋篇,不会遣词造句,层次混乱,病句连篇;有些学生不懂日常应用文体的行文规范和基本格式,不会写求职信和个人履历,甚至连简单的条据、书信、通知、记录、计划等都不会拟写。而用人单位往往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实用文体写作的能力。

第四,心理素质差,缺少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工作与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但是,有相当多的毕业生自卑心强,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过于低估自己,不敢承担工作任务;有些学生遇事紧张、胆怯、畏缩,在与人交往时拘谨腼腆,手足无措、张口结舌,因而失去了竞争上岗的就业机会。

第五,职业意识差,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择业心态

许多毕业生对职业能力和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好高鹜远,对薪酬预期过高;有些毕业生图安逸,怕吃苦,不愿意到艰苦的环境中学习锻炼;有些毕业生不懂团队精神,不善与他人沟通,不会处理各种关系;有些毕业生缺少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不能脚踏实地工作;有些毕业生缺少诚信,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跳槽。

一个人能否靠自己的综合实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面对上述现状,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如下:

一、必须在教学中加强翻育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案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要最大程度的利用语文的德育功能,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使学生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能够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影响一生的成长。语文教师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要对文学的思想性和人生塑造性有最本质的认识,发掘每一堂人生课的本质,离开了这一点,语文的德育渗透就无从谈起。当学生认识到语文不仅是工具,也是启发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科目时,语文才能充分发挥其人生教育功效,他的人文素养就必然随之提高。

二、共结合专业特点,适应肖位.求,分方向、分层次创定橄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 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要讲求实效性,因此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岗位能力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方向、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教学,使学生能学 以致用。这就要求语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了解所教专业的特点,不断搜集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并用这些信息丰富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为学生就业和创业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开发特色教材,形显职教特色

教材是揭示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最重要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结果。现行教材的特点是以课堂讲读为主,以教师为主,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尚显不足。即使有些零星的内容,也仅限于知识的范畴。因此必须完善现行教材的不足,开发体现能力特色、岗位需求、工学结合的实用教材作为语文教材的补充,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

四、要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语文教学对塑造品格、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有导向作用。教学内容改革必须以人文精神为支点,通过文质兼美的佳作把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同时要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及应用能力培养人手,彻底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让课堂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演练场,创设良好的互动空间,通过重点阐述、引导启发、设置情境、组织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

例如,阅读课可以采用“三维目标法”,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三者融合在一起施教。写作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实战演练法”,引导学生明确每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需要的能力、学习的知识技能,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口才课可以采用“案例法”和“角色扮演法”形象直观地训练学生口语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起成功的信心。

五、要改革传统考核坪价方式,理立“傲励式”考核坪价休系

不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好坏,而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评价学生,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语文活动中并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510-02

护士共情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能站在病人的位置,正确地感知自已和病人的情绪,并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病人的情感和状况,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病人,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满足病人的躯体需要和减轻病人心理痛苦的一和情感体验能力..而90后护士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特性:1`、依赖性。2心理素质差。3、自律性差。所以大多共情能力差,而护理工作是一个情绪劳动密集,工作倦怠高危的职业,不仅要求护士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要付出高情感上的努力.现在90后护士是医院一支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其管理是最困难,最复杂的,灵活地运用激励理论来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分为5个层次,既生理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威望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已得到社会的、他人的承认。而90后护士从校门、家门走上社会,成为“白衣天使”,一方面为获得一份职业感到欣慰,一方面又因经济收入少,生活待遇低而有自卑心理,认为自身努力得不到体现,以致于工作倦怠。护士长要设法满足她们各层次的需要,促使她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提高她们的共情能力,以提高工效。护士长首先要在工作中与她们建立感情,这种感情表现为工作上关心,政治上教育帮助,生活上体谅照顾。体现在1、鼓励并安排她们自学,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调出休息日让她们安心复习参加考试。2要关心她们的婚恋问题,多创造条件,注意引导,加强管理,以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3、加强岗前培训,注意培养护士的道德情操,护士长要对护士多表杨,少批评,努力发现每位护士的优点,赞扬使人愉快,人人工作在一个愉快、轻松的工作环境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得到社会及他人的尊重、赞赏。

2、期望理论

合理而恰当的目标对人有诱发导向和维持行为的功能。弗洛姆认为激励大小取决于期望值,既对同种激励效能的预期,另一个目标价值,也就是激励效果对本人的价值。每一个人所追求目标的价值大小及期望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期望理论的公式为: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值.90后护士虽然大多为大专生,但对护理论文兴趣不高,认为写不写论文对前途并无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护士长平时应多鼓励,组织参加部分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书写护理病历.护理部应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对于发表在三类期刊的杂志既予一定的奖金:,论文质量优,数量多的护士每年考评可优先考虑先进.目前我院90后护士书写护理病历的水平大有提高,许多人在写底论文,虽然还没有刊登发表,但显示出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有力措施,而这些恰恰达到了一种显而易见的激励效果.

第10篇

[论文摘要]在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飞猛进的形势下,高职课程改革相对滞后。目前高职课程的设置存在过于专业化、技能化、显性化等许多弊端,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并提出了高职课程改革的几点构想。

一、关于高职课程观的构想

要对高职课程进行改革,就必须把握课程的真正含义,确立新型高职课程观。传统的高职课程观认为:高职课程是分科性学科课程,其内容仅存在教科书上、课堂教师的讲解中。在课程的建构中总是以职业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几种类型。这种课程观和构建模式其实是中专课程的复制或者是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移植。

关于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关于课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具有代表性的就有9种,《国际课程百科全书》所列的课程的定义也有9种。尽管对课程定义众说纷纭,但就其实质来说大约有三类:一是计划或方案说,这种定义强调课程的计划性和规范性,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教”与“学”的内容;二是经验说,把课程界定为学生在学校中实际获得的全部经验;三是活动说,把课程视为教育者给学生安排的各种活动。

也有学者从决定课程本质的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将课程定义为:“一种为达到预期的教育结果而选择并不断重组的文化的序列”。还有学者按狭义、中义、广义把对课程定义的理解分为三类。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的科目,中义的的课程实是指教学教学内容,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总和。新型课程本质观在理解课程时强调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课程不仅包括内容而且包括进程;二是课程的载体和形式既有教科书,又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三是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知识又包括某些经验;四是课程既存在课堂中,也存在其它的学校教育情景中。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高职课程:高职课程是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就读的各高等职业院校所获得的一切与将来从事职业工作相关的知识与经验的总和。它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的各个场所,往往无法直接感受到却又无所不在。高职课程它既包括了相关专业知识,也包含着未来的从业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经验,还包括了他们在学习过程所参与的各种活动。也包括了对这些内容的先后顺序的安排、传递过程的设计等;它的载体不仅仅表现为各种教科书,而且也表现为与教学相关的各种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它既包括了专业知识,也包含了某些从事未来工作的经验;它既存在于教学课堂中,也存在于各高等职业院校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各种因素中。

二、关于高职课程目标的构想

关于课程目标,在我国通常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课程的总体目标,相当于教育目标和宗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同时提升全国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就全面深刻的论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建立了大职业主义的教育观。他认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沟通教育与职业,建立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他并指出:“职业教育之定义,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层是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即每门课程在专业、职业素养形成中的目标。第三层是指每门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三层意思的课程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后一层次的目标的实现是前一层次目标实现的前提和条件。高职课程目标,对于每位任课教师而言往往更多强调的是第三层次目标,轻视或者忽视第一、二层次目标。即使作为高职院校管理者,能够重视第一层次的目标,但是往往只是理解到如何培养合格人才的层次,对于高职教育如何提升全国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很少顾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何为真人,不仅是“职业的人”、“技能的人”、“机械人”,而且是“道德的人”、“善良的人”、“责任的人”“情感的人”。只有做到两者的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完善的人”、“和谐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对象的素质划分为: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社会活动素质。因此高职课程必须实现以下目标:

(一)促进高职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本的物质基础。显而易见,一个没有健康身体的人,是难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的;与身体素质相伴的是心理素质。在教育学意义上,心理素质主要是指性格、情感、动机、兴趣等心理特征。它参与、渗透、制约着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的行为的驱动力和“安全阀”,它直接影响行为者的行为及其效果。只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谐发展,才能在人的素质统一体中形成最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高职学生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所谓社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制素质等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必备的素质。

(三)促进高职学生能力素质的持续发展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体能素质、智能素质、技能素质。体能素质是人从事劳动的体力状况;智能素质是指人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等;技能素质主要指从事多种职业的工作技能、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等。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对人的创造力和人的潜能的最大限度的挖掘,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

(四)促进高职学生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世界的人也应当各有所长,因此当今世界的趋势是强调教育人道化和个性化,已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的个性差别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个体在不同的现实社会生活条件下,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发展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自己的潜能资源,才能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高职课程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重视课程的构建,高职课程的内容不能单一地指向科学世界,必须要注意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其内容不能单一地指向技能维度,其内容应指向三个维度:职业技能维、职业知识维、职业情感态度维,后者往往是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时容易忽略的,但是它在职业素养中却非常重要。

三、关于高职课程改革的构想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决定了高职课程的改革必须服从这个目标。因此,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既要重视专业课程,也要重视通识课程

所谓通识课程,它是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泛指专业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这种课程具有通识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它的开设目的是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沟通,培养具有宽广视野、人文及科学精神的健全职业人。它着重培养的是“成人”而不是“成才”。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中应该是“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的关系。但现实中我们的高职教育往往重职业、专业、技能,而轻基础、通识。许多高职院校的一些通识课程被砍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完全成为了摆设。高职教育也希望实现“全人教育”的理想,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是具有真、善、美、圣、健、富的人,而不希望培养出只有技能没有情感思想的“机器人”。如果没有对通识课程的重视,何来“全人”?

(二)既要重视正式课程,也要重视非正式课程

权威的课程观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及作用方式的不同将课程分为:正式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和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 hidden curriculum)两类。

正式课程是指以学科或者教材形式出现的,通过文本课程以及课堂教学来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一般体现在我们的专业教学计划中。非正式课程是指通过广泛开展 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校园环境、校园景观、校园文化、学校传统、校风校训等内容来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正式课程一般体现在书本上、课堂中,而非正式课程更多体现在书本外、课堂甚至校园外。正式课程给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是具体的、固定,而非正式课程给学习者的影响是弥漫性的、潜移默化的、长远的。如北大的“兼容并蓄”、清华的“行胜于言、厚德载物”、人大的“严谨求实”等校训给一代代学子影响十分深远。

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既要重视正式课程的设置研讨,又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出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非正式课程。在校园环境、文化底蕴积累沉淀等方面多下功夫。

(三)既要重视课程内容组织与传授,又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要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决定了高职教育要紧跟时展和社会需要,所开设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要对学生上岗具有实用性,使其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能熟练的掌握一到两门专业技术,真正实现毕业后就能上岗、上岗后就能靠技能技术立身。技能技术的掌握对于高职学生将来迈进社会十分重要,这也是衡量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方面,但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高职教育更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种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4。职业或岗位的变换并非无条件的,它要求变换职业或岗位的人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变化了的工作,具有自学再提高的能力,否则就有失业的危险。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说会学。

第11篇

题目: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研究

摘要: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主要由职业素养、科研精神、处事原则、聪慧品质等要素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可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注意总结原因,思考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路径。这不仅需要社会各方面以及学校方面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教师个人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以便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路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激发、服务的作用,其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甚至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特性。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人心理期望反映到教学过程的外在表现,即教学过程中,通过其心理暗示对学生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这种心理活动及变化是教师个性特征所呈现给人们的感知表现。大量的案例表明,教师心理素质常规下都对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起积极向上的作用。只有极少数教师心理存在缺陷,但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这使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成为必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否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发展起到负面作用。因此,探讨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十分必要。

一、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构成

1.职业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教书是指传授知识,育人是指教师以身作则来引导学生的品行。因此,职业素养十分重要。特别是大学教师,面对的都是大学生,其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等正在形成时期,教师的尊重、理解、表扬、启发、鼓励等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热情向上,师德要突出,以此符合教书育人的特征。

2.科研精神大学教师在学术研究上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拿出钻研精神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与教师一起洞察规律,探究内涵,积极创新和探索。学科骨干要有自己的见解,对待研究领域的观点要头脑清醒,加强反思,不会跟风就市。此外,要有恒心和毅力,有历史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大学教师能不断走向科研的巅峰。

3.处事原则优秀的教师在处理事务上要随和可亲,但要保留自己的见解,具有独立科研和攻关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不畏困难,心绪沉稳,耐心研究教学和项目。

4.聪慧品质优秀的教师能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在交际、教学、沟通和处理事务上表现出较强的理智和控制能力,给人的感知是聪慧、灵活。这种聪慧品质对教师的业绩、研究成果等具有较大的作用,是在工作中通过丰富多样的交流与合作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自控能力,才能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

5.其他素质构成优秀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除上述特征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研究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黄汉城摘要:教师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主要由职业素养、科研精神、处事原则、聪慧品质等要素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可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注意总结原因,思考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路径。这不仅需要社会各方面以及学校方面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教师个人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以便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社会信誉、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与人交际的人格魅力等。这些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优秀的教师心胸要开阔,做事要诚恳,研究要踏实,教学要诚实。这些心理品质的养成需要不断地培养、暗示和实践才能形成。这些品质共同作用于教师身上,会对其思想、行为、心理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使教师能够对学生具有较高的教学亲和力,与学生构建和谐的朋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沟通,引导学生不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优秀的大学教师要能掌握教学气氛,以优化的品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和教育学生,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深化,促进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术研究成果分享与转化。

二、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1.可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当前教育是以国家整体素质教育为主,创新教育为辅,为提升国家整体文化素质服务。这对大学教师的能力和品质提出更大的要求,需要教师认清形势,以国家发展为己任,不断完善自我,锤炼出优质的心理健康素质,以此胜任自己的工作,承担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任。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是健全教师人格和品行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水平、管理水平、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与学生有着密切的接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以教促进育,以育带教。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品行、心理素质、行为举止等对学生的人格、人品、能力、气质等进行不断地熏陶和感染,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行为言谈举止无不体现教育的修身养性特性。教师与学生长期以来形成良好的关系网,在这张无形的关系网中,教师的人格感召力是巨大的。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在学生人格形成时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良性发展。

3.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对教学任务、教学手段创新等要求较快地适应,以此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不断适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会以教师的个人表现为标杆,无论个人修养、学术研究还是精神面貌、学习热情等都会得到提升。教师心理素质较高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激情较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越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越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越活跃,学生会有超出教师的创新表现。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无形的助力作用。

4.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即是管理者,也具有管理者的特性。在人本论理念的支撑下,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渐在教育管理中有所体现。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对学校管理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好的建议,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关键所在。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过硬,教师才能更好地协调管理措施与学生的矛盾,处理好各种关系,维护学校的利益,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适应不良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时,对家庭、工作、人际交往等因素的期望较高,与实际产生强大反差,会导致心理压力超出承受范围,导致产生适应性不良、烦躁不安、情绪激烈、学术研究力不从心等。适应能力的强弱标志着心理健康素质的成熟与否,是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得以区分的重要标尺。

2.职业行为不良教师正常的心理以教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学进行。

但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忽略教学的目的和责任,情绪难控,冲动,缺乏亲和力和教学耐心,常常因学生的表现不符合心理期望而显露粗暴的行为和言谈,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这种不良的职业行为往往与个人的婚姻、成长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待遇达不到心理期望有重要关联。

3.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在人际交往上存在较大的障碍,常因计较个人得失、猜忌心强、无理争论等与同事、朋友、亲人无法构建稳固的人际关系,不但影响教学工作,还无法胜任管理者的主体责任,偏离教书育人的初衷。

4.人格缺陷教师一旦存在人格缺陷,就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冲动、易激动等缺点,造成其心理不健康,无法完成教育任务,容易无视教学质量,嫉贤妒能。

5.职业倦怠教师存在心理不健康状态时,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情绪不稳定,易冲击和激动,很难把握住课堂节奏,课堂教学互动较少,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久而久之产生职业倦怠行为,上班懒散。这样教师会始终没有成就感,心理压力无法得到缓解。

四、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思路

1.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背景下构建教师光荣、自豪、自信的心理氛围,尊重并理解教师教书育人所做的一切积极的努力。对教师的失败要不断鼓励,使其心理回到健康水平,激发其以更高的工作热情不断走向成功。

其次,国家要加大教育资本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满足其心理期望,缩小差距,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心理上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事业。还可以利用待遇的高标准化吸纳教育精英,达到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目的。

最后,教师的职业支撑要来源于社会,社会的大力支持可以改变教师的心理期望,降低其对工作的压力程度,缓解个人情感、经济等压力。社会的关心能使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心理素质逐渐提升,以此满足社会期望和对人才的渴求。

2.学校方面的支持

首先,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和谐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和谐、轻松、灵活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加强沟通,理解和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建议,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其次,学校内的人际关系环境要加强,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和升华提供完善的协调机制,从客观上实现自由平等、公正公平。在主观上构建温暖亲和,团队合作,共进共退的关系,及时纠正心理偏差,和谐共处。

最后,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的扩充,使教师能够自我解读心理问题,帮助教师走出心理阴影和困惑。同时使教师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学校要构建心理支撑系统,聘请心理医生、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等进入校园,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心理辅导,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不断改善。

3.教师个人的自我调节

第一,教师要对自己的心理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改变自我的不融合状态,该坚持的理论和观点可以坚持,但该认同的时候也要积极认同,才能融入周围的环境。在工作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亲和力和工作积极性,保持好的心态,以此更好地完成工作。

第二,注重提升心理抗压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在工作上要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在情感上,要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在行为上,要为人师表,和谐对人。同时,运用对自己起作用的解压方式来进行自我疏导,形成正确的心理观念。

第三,教师认清自己的价值,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正确定位自己在工作、人际交往中的角色和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增强心理预见性,提高心理素质。这种自我定位有利于更好地排解心理困惑,调整好自己,积极向上地进行业务钻研。

第四,教师要将心理素质的重心放在业务能力的提升上,以能力带动心理期望的提升,不断满足心理的需求,自信、自豪、分享自己的成果,将不断转移注意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第五,心理要健康,首先身体要健康。教师要坚持进行身体锻炼,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充足的精力,才能对心理压力有更强的承受能力,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持愉悦的心情,实现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丹。调控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

[2]张伟英。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

[3]么娜,王颖,王志路。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现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校学生逐年增加,面对的对象是一个多元化以及转型期的学生群体,多为“90”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独具个性,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心里素质是其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对辅导员本身保持激昂的工作热情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

    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只有具备这两样素质,才能保证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像是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就是辅导员对认知问题、情感沟通、意志坚定的综合考量,也能够反应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对于学生辅导员来讲,政治责任感和革命事业心都是建立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的基础上,要能够表现一定的职业素养。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对象都有明确的认识。而在新时期的学生思政工作的政策和方针都要与学生的现实情况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准确和清晰付诸于行动。

    (二)良好的情感品质

    学生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学生做思想工作,能够塑造学生的灵魂,在工作的过程中,职业贵任和社会责任都会影响自己的态度,能够决定自己是否积极向上以及乐观豁达。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世界,对于辅导学生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当辅导员能够很认真的对待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时候,他就能把自己的全部寄托赋予给教育事业。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影响着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热爱生活,有一个好的生活态度。通过对学生给予帮助和诱导,可以让学生迅速的成长起来。而如果辅导员能够热爱学生,这就表明他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为热爱不仅仅是职业选择的内在要求,也能表现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个教师对学生所表现的爱和期望,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和人格的发展。而由爱和期待所产生的思政工作也能够被学生所认同,从而也会促使他们支持自己的学生工作。

    (三)坚强的意志品质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就是依靠着毅力而调节自身的一些行为,从而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地完成各项任务。而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又是复杂的,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可以具备坚强的意志。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与挫折之时,表现出不退缩、不放弃的态度。他能把困难和挫折当做是千金路上的阶梯,从而争取成功。只有经得起失败和困难的考验,并从困难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向前发展。除此之外,意志品质还体现在面对事情的坚定性以及做出判断的果断性方面,要能快速高效的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在意外事故的处理中,表现的更加的得当合理。而要是表现的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那就会使场面失控,而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这就是新时期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所要面对的与意志力的较量过程。当面对一些不讲道理,不遵纪守法,不懂礼貌,或是公开顶撞老师的学生,作为辅导员就要能够表现的沉着,冷静的处理事端,能够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通过情感来感化学生,让他们能够端正思想,从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良好的人际关系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辅导员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学校里,教育学生是一项和复杂的工程,如果想让工程有效果,达到一定的育人目的,就要求辅导员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其他人或是群体的关系,只有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而通过协调关系,也能够学习一些知识、信息从而发展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思想、态度、情感、信念等相互诉求,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保证这种协调关系正常的进行。而通常来讲,辅导员都具有良好的相容心理,更加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论是同事之间或是师生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辅导员能够在中间起到剂的作用。

    (五)创新意识

    所谓的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思政工作生命力的源泉所在。创新意识对辅导员的要求是能够敢于创新、勇于承担一定的风险,能够实事求是地处理事情。在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不盲目地服从,机械地照搬,而是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有创造力的完成任务。而这个新任务能够体现自己独特的思想、作风以及方法。只有辅导员具备了创新的心理意识,才能不断的引导学生创新,激发学生进行求知、求异、求新。如果采用传统的思想教育学生,没有创新意识,那就只能阻碍学生接受新的思想、感受新的事物,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

    二、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主要措施

    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师资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把辅导员的培训和工作考核、职

    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力量源泉。

    (一)自我调节措施

    辅导员要想有心理保健的意识,就要能够做到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1、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积极的情绪不仅仅对健康有帮助,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就会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工作,多变的教育对象,难免会有一些消极情绪反应,这就要求能够调节情绪,如果没有及时的疏导,就会影响到学生。当辅导员心理有不良的情绪时,可以尽量的改变一些情绪,使用心理的调节法,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

    2、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

    心理适应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拥有一个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帮助他提高适应的能力。因此辅导员要善于与人交往,能够融合到社会之中,这样才能与学生有良好的师生或是朋友关系。

    3、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辅导员要具备积极的进取精神,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就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从自己努力的成果中收获激励和满足。而辅导员能够把工作当作乐事,乐于教育事业,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外部强化措施

    1、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像是帮助辅导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辅导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让辅导员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做好岗上培训

    辅导员的岗上培训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面。而辅导员的工作很繁忙,很难做到自己学习,这就显得岗上培训的重要性。

    3、加强心理健康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