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亚马逊实训总结

亚马逊实训总结

时间:2022-08-27 04:01:09

亚马逊实训总结

第1篇

你也许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培训你的员工,很有可能这些时间和金钱都被浪费了。可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你又不得不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不妨试试下面这几个小窍门,看如何运用它们进行有效地培训。

列清单。花一点时间写下你所厌恶的与培训有关的一切,然后在下次培训中剔除掉这部分,因为你不喜欢的这些,很可能你的员工也不喜欢。

让员工参与到培训中来。诚恳地询问你的员工,他们想要通过培训获得什么,询问他们对于之前公司所做培训的评价,并且依此作出改善,如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整个计划中是具有作用的,他们会对学习更加开放。

培训真实存在的问题。将工作中真正发生的问题拿来加以讨论和培训,让员工学习如何处理这种状况。毕竟,无数个假设的问题也比不过解决一个真正的问题。

用于分享你自己的故事。作为一个团队,在培训中你应该勇于跟员工分享自己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然后大家一起总结从这些经验中获得的教训。

在每次培训结束后听取汇报。在培训结束后,试着

询问员工以下问题:这次培训带给了你什么改变?接下来的工作中,你如何将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你认为这次培训将如何帮助你前进?

机器人时代,宠物狗也要失业了

来源:Recode,2016年10月12日

作者:April Glaser

近日,国外一家名为Hasbro的玩具公司开发出一款机器寻回犬,其主要用途是给老年人作伴。如果不是近距离观看,会发现这款机器狗非常逼真,它虽然不会主动冲你跑过来,也不能接受用户的命令,但它可以做到叫唤并跟身边的人互动。当用户轻拍它的时候,机器狗的表皮中安装的感应器就会被触发,然后作出相应反应,比如供用户逗乐,实际上这已经是这家公司推出的第二款机器宠物产品了,它在2015年已经推出了一款机器猫。也许未来,伴随着该系列产品的不断研发,宠物狗的市场也将很有可能被机器狗来取代。

亚马逊智能家居,正在全面接管你的家

来源:The Verge,2016年10月12日

第2篇

这是一座体型庞大、智能互联、由机器逻辑统治着的“大机器”,足有10个足球场那么大。事实上,数据系统就像“中枢神经”贯穿亚马逊的所有环节。在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库房中,除了按安全线行进的工作人员,还有外形酷似橘红色的大型吸尘器的“亚马逊机器人”,能把装满货物的架子直接运送到负责分拣的工人面前。

在美国培训半年、看遍了亚马逊在美国的所有运营中心之后,薛小林回到北京,开始全面负责亚马逊在中国的运营中心。运营中心是亚马逊把虚拟网络商城变成现实的重要资源。截至目前,亚马逊在全球有96个运营中心,其中中国13个。

2014年8月19日,亚马逊中国刚过完它“十周岁”的生日。在中国的十年间,它一直以不温不火的步调布局着中国的电商市场。有人认为它太慢,以至于让同期小伙伴京东超越了太多。但贝佐斯是个爱“打基础”、擅长练“内功”的人,他认为,所有的基础布局工作,都是为让亚马逊“飞轮理论”(图1)中的飞轮能稳定、快速转动起来。而这一切只有一个目标:打造世界上最重视客户的企业。

进入中国市场

从1994年杰夫・贝佐斯在车库里成立亚马逊,到亚马逊王朝建立,这家以卖书起家的电商网站并没有花太长时间。当2004年亚马逊决定进入中国的时候,它已通过十年苦心经营称霸北美―亚马逊全球有一半的运营中心在北美。而当时中国电商市场刚刚开始,分散、混乱、不规范,刘强东刚建立京东商城的前身,淘宝还想着如何从eBay那里抢来更多商户和用户。

2004年初,亚马逊五名高管来华,考察联想、卓越网和当当网三家企业。最终当当网以“无法接受亚马逊绝对控股”为由拒绝了亚马逊1.5亿美元的收购,卓越网则在一个月后作价7500万美元,2004年8月19日成为亚马逊第七个全球站点。2007年贝佐斯来到中国,宣布卓越网正式更名为卓越亚马逊。随后,卓越亚马逊开始建立运营中心,与全球亚马逊市场进行对接,从页面布局上也开始与美国亚马逊逐步接近。在四年后,亚马逊将“卓越亚马逊”更名为亚马逊中国,并启用的短域名。当时的中国管理层认为这是对的事儿――消费者可以用简洁的方式、不经过搜索就直接进入网站,在同贝佐斯聊了之后,他认为这事儿是早就应该做的。

十年过去了,有人认为亚马逊在整个中国电商喧嚣的环境中过于沉默,但亚马逊认为自己一直在夯实基础、练内功。亚马逊对中国B2C电商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它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比如,是亚马逊把自建物流概念引入中国,首先推出移动POS机货到付款业务、首先尝试在库房使用机器人……而这一切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消费者体验”。

在亚马逊中国,一切“打基础、练内功”的事情也是围绕消费者的需求来做,它们分别是消费者购物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有没有?贵不贵?快不快?

消费者关心:有没有?亚马逊策略:坚持全品类

亚马逊在中国从收购卓越,到正式更名为亚马逊中国的几年间,已经把从曾经的“网上书店”改造成为一家商品齐全的在线百货商店。早在2009年9月,亚马逊中国网站上非图书类商品销售额已经超过整体销售额的 50%。截至目前,亚马逊中国有32大品类、超过2500万的选品。但纳入亚马逊中国的管理层KPI考核之一的,还是不断扩展选品数量与规模。在这方面,亚马逊有着特别的执著和疯狂。

1998年,亚马逊开始了品类的扩张。尤其是2000年,贝佐斯投资的两家小规模的电商因互联网泡沫、经济不景气倒闭后,让贝佐斯更清楚地看到在互联网上中小规模和品类单一的B2C要想成功非常有难度。与实体零售业态相比,在线零售的特点是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因此扩充品类和规模化运营,是摊薄在线零售企业固定成本的有效途径。

与实体零售店的“2-8理论”不同,亚马逊中国副总裁、负责家居户外品类的孔志强认为长尾理论更适合电商企业,长尾就是电商的竞争力。亚马逊的核心理念是让消费者想买东西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亚马逊并且能买到。对此,负责消费类电子的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李岩川也认同。因此,在加入亚马逊中国之后,李岩川的重要工作就是把广选品的理念灌输给采购、供应商。李岩川最常问供应商的会是这样三个问题:你们现在在中国仓库有的选品我们有没有做全?我们在运营合作方面有什么问题?最近有哪些新品和趋势方面的讯息?李岩川负责的消费类电子品类2011年到2014年期间选品翻了8倍。

亚马逊中国的选品从2012年年初的600万增长到现在的2500万。丰富程度上已经足够我们日常生活的采买了。

在“有”的基础上,亚马逊中国要做的是跟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中国在十岁生日的当天一股脑推出了“国际精品馆”、“Zstyle尚品馆”、“智能数码馆”和“爱厨馆”,通过亚马逊遍布全球的采购优势,引进和直采海外高质量的品牌与产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客户体验管理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获得“愉悦”,因此,电商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他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等等因素,才能在选品上让消费者体验到“愉悦”。亚马逊看到的客户对个性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关注。

针对这样的命题,亚马逊的方式是发动全球采购的资源,用“买手制”的方式全球搜好产品。在基本品牌和品类齐全之后,李岩川和他的团队要去发现一些小众但增长不错的小潮牌。最近他关注的是一款来自法国的智能手表,Withings,它是李岩川年初与同事在拉斯维加斯电子展上,最后一天累到精疲力竭时候发现的。在了解了它在法国甚至欧洲的增长情况后,李岩川用了半年时间将它引进到亚马逊中国进行独家销售。

而亚马逊中国副总裁、零售运营部门负责人刘菲在做“国际精品馆”时会关注如何更多的用直采的方式把选品带到中国。直采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中间不必要的采购环节,价格能做到最低,同时质量也能够有所保证。目前国际精品馆已有来自27个国家超过252个国际品牌的13000多种选品,其中近一半的选品只在亚马逊中国的平台上独家售卖,近三分之一是亚马逊的海外直采选品。同时,刘菲和他的团队还看到一些高端小众产品的需求――比如,在挑选全球直采选品时关注到一款高端的收音机。在总部团队觉得很奇怪的时候刘菲和团队坚持把这款收音机引入国内。消费者的反馈证明这款产品颇受欢迎。

“有创意的设计”则是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时尚品类负责人徐冰的“主攻方向”,她想尝试的是“主题化”操作。从今年开始,亚马逊中国与赫斯特集团旗下ELLESHOP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线上设计师精品店。双方每月将会甄选一位原创设计师,为亚马逊中国用户设计独家限量单品。8月,亚马逊中国和人气爆棚的独立设计师品牌Annakiki联手推出了独家合作系列。

同时,亚马逊中国引入多个欧美潮流设计师独家合作品牌,其中包括Vivien Westwood, Joe’s Jeans, Desigual, House of Harlow 1960 , Mango, Dolce Vita等极具创意设计的品牌。其中有31个品牌为亚马逊直采品牌,20个品牌为在线独家品牌。

消费者关心:贵不贵?亚马逊策略:你的利润空间就是我的商业机会

作为一家电商企业,跟别的小伙伴相比,亚马逊是低调得可以,各种电商大战中,从来没有它的身影。但就是这样一个不怎么打折、促销、做广告,在中国店商圈有点另类的国际电商品牌,却自信地说,“我们时时低价、天天低价、个个低价”。

从2001年起,贝佐斯就将低价作为亚马逊提升客户体验的第三大支柱。它的低价策略也得益于它的比价系统,相当于7*24小时有5万个虚拟比价员不吃不喝不睡在进行价格的时时比对。贝佐斯认为,提供低价是容易的,但能够承受低价、具备提供低价的实力却很难,所以亚马逊从成本结构入手。亚马逊的定价策略并不是试图最大化利润率,而是寻求最大化客户价值,并在长期创造大得多的利润。在亚马逊网站,如果消费者搜索的商品同时由亚马逊自己的零售和第三方商家销售,排序的规则是谁低价谁就排在前面。如果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商家服务得分最高的商品将排在前面。

尽管中国的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但越来越多的人看重的是产品性价比。无论是从帮助消费者省钱的角度还是从模式探索的角度,孔志强所在家居户外产品部门用O2O和以租代售的方式做了新的尝试。

8月初,亚马逊中国上线了“Z爱车”服务,消费者通过亚马逊Z爱车平台购买机油、刹车油、防冻液等汽车用品,可在指定线下门店享受安装、保养服务。亚马逊以此项集选购、安装、保养于一体的服务,发力汽车O2O领域。“这样的模式会比直接去4S店做保养便宜至少一半。”孔志强说,“他们的利润空间就是我们的商业机会。”Z爱车服务打通了汽车产品选购、安装、保养的各个环节,是汽车养护行业一次全新的突破性尝试。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品质保障、更加实惠的价格和更为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让亚马逊中国进一步成为值得信赖的汽车用品网购平台。

用创新的、适合本土的方式来降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方法,孔志强和他的团队还尝试了一下“以租代售”的新模式:消费者在亚马逊购买指定的胡佛空气净化器,一年租期满后如果选择返还产品,只需支付每日1元的租金,多余款项将全部退还;若选择转为购买模式,可获得一些赠品。亚马逊中国通过与品牌厂商的深度合作不断推动创新营销模式,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亚马逊的客户购物体验。

消费者关心:快不快?亚马逊策略:打造一个能应万变的物流系统

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的薛小林太了解美国人的消费习惯了,基本一周去大超市采购一次。所以,对于等待7天之后才能收到电商寄来的货品有很高的容忍度。但这个时间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急死人的节奏”。如何能让“着急”的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商品?一旦消费者下单,哪个库房送货最便捷?亚马逊的运营中心和背后强大的物流系统是基础和保障。

从1998年开始,贝佐斯就致力于设计“一个能应以万变”的物流系统。但在仓储和物流上的持续重金投入,一度令亚马逊陷入长期亏损,华尔街甚至警告投资者这家公司“即将破产”,但贝佐斯坚持认为,亚马逊是在“打好地基”。如今,亚马逊在全球共打造了96个标准化的运营中心,中国区13个。直到今天,亚马逊还在继续深打地基,中国区的13个运营中心多数是近四五年建立,仓库总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同时,亚马逊中国也将自提点服务从年初的300多家扩展到现在的820多家,并全部支持“货到付款”服务。

在收购了卓越网后,亚马逊大约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IT架构的改造、对针对中国本土市场进行优化。到2009年下半年,亚马逊中国已经完成了从前台的商品搜索、推送、下达订单到后台的订单处理、仓储物流等系统的对接、改造和优化。运营中心可以精准地计算出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配送时间和利润率,从而计算出最快和最低成本的方式。货到付款和移动POS机刷卡及当日达、次日达服务,都是亚马逊中国根据中国消费习惯做的本土化改造。

那么,具体说来,时间都从哪里省出来的呢?秘密依旧在仓库里找。

如果在亚马逊运营中心的货架上看到洗发水和杯子在一起,不要奇怪,这是亚马逊独特的随机摆放制度――所有货物都按照节省空间的原则随机摆放,同类商品有可能分散在不同的货架上。负责上架的员工,会根据行走的路线,以及货架上是否有空间,随意摆放并扫描至系统里。这样做的好处是,缩短拣货的距离。数据系统清楚地记录着货架利用率,哪里还有多余空间,结合商品的物理参数为员工自动推荐上货区域。亚马逊中国北区运营副总裁宋立元介绍,在数据系统的指令下,即便新手也能快速完成上货、拣货、出货等系列流程。在亚马逊运营中心,新员工的学习曲线约3周的时间。在这种看似‘随意’的摆放原则下,亚马逊处理每张订单的平均时间比原先省3分钟,这意味着,效率至少提高了3~4倍。

从经济生产角度来看,员工的拣货动作产生价值,走动不生产价值,一次拣多个商品比一次拣一个商品效率要高。因此,系统会为员工设计好行进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走动时间。亚马逊机器人已经开始在亚马逊的仓库里充当了实实在在的劳动力,它们根据系统计算出的路线,把装满货物的架子直接运送到负责分拣的工人面前,工作人员只负责拣货――完成这个有生产价值的动作。“让机器做机器最擅长的,人来控制机器。”

在收货区,有些需求量大、畅销的商品可先安排上货,而一些长尾商品可以在产能空档期安排上货,这样可以让人员安排更有效率。打印订单时,系统会考虑这张订单何时发货,批次大小,拣货路径等所有条件,当综合条件达到最优时,单子就会自动打印出来,并非先进先出。

2013年底,亚马逊还获得一项名为“预测式发货”的新专利。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订单、商品搜索记录、愿望清单、购物车、用户鼠标在某件商品上悬停的时间等,在用户还没有下单购物前,亚马逊就有能力提前将包裹调拨到离用户最近的运营中心。

当然,这所有系统逻辑只有一个逻辑: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

第3篇

《冲出亚马逊》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它赞扬了当代中国军人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品质。“猎人学校”的学员,代表着来自世界的各个国家,任何一个学员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都是其本国军人素质的一个形象说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冲出亚马逊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冲出亚马逊观后感范文1早就听说电影《冲出亚马逊》好看,今天一睹风采不禁心有万千感慨……影片讲述了我国两名特种兵在闻名世界的地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的“猎人学校”里,顺利毕业后并获得“勇士勋章”,为国家、军队赢得了荣誉。这种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影片中主人公由于受到了侮辱和不公平的待遇,想过放弃一切,但是当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他为自己的下意识而感到羞愧,深感国家的利益和形象高于一切。随着雾钟的响起,一位外国军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因为他失去了斗志,抛下了个人与民族的尊严,辱没了国旗。目睹这一情景,两名中国军人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他们凝视着国旗,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从王晖的嘴里蹦出了几个坚定有力的字眼:“在这里,你和我就是中国!”

这是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虽然没有精彩激烈的打斗场面,但却深深一触动着我的心灵,两名中国军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铸就了钢铁般坚固的长城,无论是饥饿,寒冷,屈辱,伤痛,还是严酷的训练,非人的折磨或是敌人的挑衅,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他们面对对手的失败,面对五星红旗,已把自己视为国家,民族和军队的代表,已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荣辱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自肺腑地喊出了“你和我就是中国“这句凝聚着满腔爱国热情的话语。

“你和我就是中国”所体现出和意志和情怀,不仅铸造了两位铁血军人,而且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意志和情怀,才有了吉鸿昌的民族气节,孙中山的上下求索和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中国人民引领世界潮流的辉煌和顽强不息的奋斗史,才使得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诞生了许多让国人自豪的民族英雄。

在我的心目中,英雄正是这些有着美丽而伟大的灵魂和坚强刚毅性格的先驱,他们总是以一促坚毅雕塑的姿态屹立于我们心中,在我们焦渴的心田上洒播陽光和雨露,为我们寂寞的灵魂献上灿烂与芬芳。“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英雄因此面永生,永生的是他们的精神与思想。那些优秀的精神与思想汇集在一起,便构筑起世间最美丽的精神殿堂便形成一面引领人类走向文明深处的旗帜,王晖和胡小龙都是真正的英雄,在困难的深渊中依然不屈不挠,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片尾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猎人学校的校长赠送给中国特种兵的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周年国庆大阅兵仪式实况录象。看着雄壮的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经过天安门时,主人公落泪了,这是激动的泪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共鸣。无可辩驳,他们是中国军人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后还站着维护祖国和平与安宁的中流砥柱,他们是祖国和平和安宁的守护神。

人活着并不是为了磨难,但活着就不得不经受磨难的考验。

冲出亚马逊观后感范文2当把《冲出亚马逊》看完之后,我不得不佩服王辉的机智、勇敢、坚强与胆量和胡小龙的执着、冷静。从成功营救丽娜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辉的机智与勇敢。从王辉带上带病坚持跳伞的表现中,不难看出王辉的胆量。从胡小龙单槍匹马的与敌人展开正面交锋时,充分的表现出了他的冷静。执着则是从他从高墙上被打下来时看出来的。

在教练装成贩毒分子时,虐待王辉他们时。是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王辉说的一句话:“生存训练时,咱没饿死,到毁在一群贩毒分子手中了!”

在生活中,王辉也给我树立起了一个永不退缩的好榜样。一次,妈妈叫我洗银耳。要想洗,首先就待掰银耳呀。洗是好洗,掰可就不那么好掰了。于是,我便把银耳用水泡软,然后,使劲得纠银耳,没想到,好好的银耳,一泡竟然泡浓了,纠也纠不开。结果,被妈妈骂了一顿,真是偷鸡不成把米蚀!但我一想到王辉那永不退缩的精神,便拿出另一个银耳,开始用心的掰,被妈妈夸奖了一次。我从心里感谢王辉,是他的精神使我拥有了掰第二块银耳的信心。

冲出亚马逊告诉了我们: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只要你拥有信心,就一定能够成功!

冲出亚马逊观后感范文3凭着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去面对军训,军训是那么的庄严,值得很多人赞叹感慨。军训是一朵绿花,它的颜色永远那样的鲜艳美丽。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军训这项艰巨的任务,要我们自己慢慢体会,用心实践。

影片前半段主要讲述了王晖和胡小龙如何挑战自己的勇气和极限,并进行了各种各样残忍而困苦的“魔鬼”地狱训练,后半段刻画了很多学员与国际贩毒分子进行了生死搏斗的拼杀场面。他们有着非凡的技能,特别的心理素质,优秀的爱国品质精神,让他们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非凡的技能,是他们在平时加倍勤学努力训练得到的效果。他们热爱他们的祖国,一辈子都无法忘却为了祖国可以做任何事情,牺牲对他们来说就是报答。实战训练中,中国的两位学员成绩第一,胡小龙用中国功夫打败了8号学员,王晖又成功了救援了丽娜,两人成为了中国的骄傲。

这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这两位学员的努力,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这样残酷的环境生存下来的。虽然他们曾经想放弃,但是他们想到了祖国,国旗这样飘在空中,不愿看到中国的五星红旗降落,他们不能放弃,若是放弃乃是国家的耻辱和失败。他们相信只要再给自己一次重新振作起来的机会,就一定能完成使命。

在真枪实弹的训练中,一天一个玉米饼、一碗汤的饥饿训练,生吃一公斤的牛肉,脚底破了还要进行四、五个小时的水冲训练,在到处是毒蛇、鳄鱼的环境下开展生存训练。中国的两位学员说道:“来了就别后悔,别人能承受的我们不能当孬种。”这些人用他们的意志、胆量和自己的肉体战胜了这一切。在这所猎人学院,纪律是不讲任何情面的,只要谁敢离队48小时将被视为自动退出,会降下他们的旗帜。没有任何理由改变,王晖的恐高症和腿伤无法进行跳伞训练,但是他不相信自己会做不到,他再次去尝试,奇迹让他成功了。面对这样的没有人性的肆虐训练,有些人只有选择放弃,当看到自己的国家的国旗被降落的时候,他们留下了惭愧的眼泪,同时中国两位学员被误解偷吃玉米饼从而接受了严重的惩罚。他们为中国留下了尊重,赢得了荣耀和光辉。他们爱党,爱国家,爱政府,拥护他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坚信总有一天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好。

人生是靠自己掌握的,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想到对得起自己,自己要为国家做点什么,国家是我们的象征,永不磨灭的专属符号。在我们各自的心里,都会感受到国家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奋斗努力的态度,回报国家。祖国,我爱你。中国,我为你自豪,我为你骄傲。

冲出亚马逊观后感范文4最近我们观看了一部名叫《冲出亚马逊》的电影。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影片,该片描述了我军空降特种兵两名年轻的军官,被派往位于南美洲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训练的亲身经历,塑造了新时期中国军人豪迈地走向世界的崭新形象。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猎人学校的生活简直可以比作地狱——攀爬网墙、穿越炮火,还有野外生存……面对这样近乎惨无人道的训练,面对地狱般的生活,我国的两位特种兵逃避了吗?没有!他们的坚强,他们的信念,使五星红旗仍然高高飘扬在猎人学校的上空!

胜利的鲜花从来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总是在拼搏中用荆棘编织,人活着并不是为了磨难,但活着就不得不经历磨难。而我们和特种兵们比起来,遇到的困难简直微不足道,有时,遇到了小小的困难就开始打退堂鼓,就打算放弃。我们这时不妨想想他们,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够坚持下来,我们所受的那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

电影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幕就是——随着雾钟的响起,一位外国军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因为他失去了斗志,抛下了个人与民族的尊严,辱没了国旗。目睹这一情景,两名中国军人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他们凝视着国旗,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从王晖的嘴里说出了几个铿锵有力的字眼:“在这里,你和我就是中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王晖和胡小龙那样热爱祖国,在困难面前顽强拼搏,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的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永攀高峰,使自己成为一个爱国,爱党,爱家园的高素质人才!

冲出亚马逊观后感范文5电影讲述了两个中国小伙子——王辉和胡小龙,他们来到了外国的一所训练学校——猎人学校,他们遇到了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战友们,观《冲出亚马逊》有感作文600字。猎人学校以“严”为标准,训练时也是真枪实炮,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被打伤。打伤后,离队不能超过48小时,否则视为放弃。如果忍受不住了,可敲响那个雾钟,然后把自己的国旗降下带回。有一次,他们训练时,说到达目的地的最后五个人将没有饭吃——每人一个玉米饼和一碗汤,因为胡小龙的鞋子太大而导致他行动不便,于是王辉便去帮他,最后两人都没吃上饭,还都要去跑圈。还有一次,猎人学校给他们每人吃一斤的野牛肉,还说吃完后这一个月就不能吃东西了,而且那个野牛肉是生的,必须吃掉不让吐!他们经受了许多困难,最后王辉还救了被困在毒贩手里校长的女儿。

这两个中国人经历了许多挫折——被教练惩罚、被队友嘲笑等,可他们都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如果你问,王辉是怎么知道毒贩藏身的地方呢?我可以告诉你,他是抓着毒贩刚要起飞的直升机到那的。但令人惊讶的是,王辉有恐高症,而且他那时还身患重病呢!

第4篇

-民谣

在这个问题上,有时,一页历史的教训超过许多本书。

1801年3月3日夜,华盛顿,美国国务院灯火通明,一片忙乱。已经就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一个多月但仍然担任国务卿的约翰。马歇尔正忙着给法官委任状加盖国务院的大印。2这批法官是总统依据国会三天前通过的法律于昨天提名,今天白天参议院刚刚批准的。作为这种废寝忘食和效率之背景的是这样一个事件:联邦党人在去年底的总统和国会选举中全面失败。从法律上看,午夜之后,亚当斯总统就将离任,马歇尔也将卸去国务卿之职;而他们的对头,共和党(此共和党非美国今天的共和党,而是今天的民主党之前身;这一变迁也许是本文论点的另一种补证)领袖杰弗逊将继任美国第三任总统。作为撤退前的战略部属的最后一步,马歇尔必须赶在午夜之前送出这些委任状。

总体的战略部署从1800年末就开始了。由于行政权和立法权均已丧失,联邦党人唯一可能继续控制的阵地就是不受大选结果直接影响的司法领地。因此,当1800年年末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因身体不佳而辞职后,联邦党人看重的候选人杰伊也以“身体不佳”为由谢辞提名,亚当斯总统立刻提名他的年轻力壮的(时年45岁)国务卿、坚定的联邦党人马歇尔出任首席大法官,得到了其控制的国会参院的认可。即将卸任的国会还采取了一系列动作,于1801年2月13日和27日先后通过了《巡回法院法》和《哥伦比亚特区组织法》,对美国的法院系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前一法令将联邦巡回法院的数量从3个增加到6个,并因此新设了16名巡回法院法官;又在华盛顿这一对最高政治可能有重大影响的特区增加了5个地区法院,在每个地区增设一名检察官和一名联邦执法官;最后,又将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法定数量从6名减少到5名。3后一法令则在人口稀少但邻近首都的各县设立了42名任期5年的治安法官,这一任期将跨越下一届总统选举,杰弗逊总统除修改立法外无法替换。随后,一大批忠诚的联邦党人就任了这些新设立的官职;其中,治安法官是亚当斯离职前一天提名,离职前的当天参议院才批准的。而所有的委任状都必须于当天午夜之前由国务院盖印之后送出。否则的话,这批没有“文凭”的联邦党人法官将无法履行联邦党赋予他们的固守阵地的职责。就这样,在这新旧总统交接之夜,同时担任国务卿和首席大法官的马歇尔日理万机,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这一撤退,整整工作了一个通宵。送交委任状之事,他委托给了其弟,刚被任命为新设立的华盛顿特区法官的詹姆斯。马歇尔。

一切都已准备停当,一个意外事件却打乱了撤退中的联邦党人的如意算盘--詹姆斯并未能将全部的法官委任状送出。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有17份治安法官的委任状仍滞留在国务院。新上任的杰弗逊总统对联邦党人的这些做法早就“义”愤填膺,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指令他的国务卿麦迪逊拒绝发送这些已经签署封印的委任状,并将这些委任状都“如同办公室的废纸、垃圾一样处理了”。4与此同时,以共和党人为主的新国会立即引入法案并于1802年3月8日成功地废除了《巡回法院法》,但没有撤销有关治安法官的《特区组织法》。为了防止马歇尔控制下的最高法院挑战国会的行动,新国会还进一步以法令形式迫使最高法院从1801年12月到1803年2月关闭了长达14个月。当最高法院再次开庭时,已经是1803年了。5

未能获得委任状的威廉。马伯利以及其他三位“亚当斯的午夜法官”万般无奈,他们依据1789年《法官法》第13款所规定的联邦最高法院管辖权提出诉讼,要求最高法院向新任国务卿麦迪逊发出训令,命令他递交委任状。与此同时,联邦党人对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废除《巡回法院法》的行为也在巡回法院提出了诉讼。两个案件都到了马歇尔大法官的手中。

马歇尔大法官面临的局面非常微妙也非常棘手。他非常想利用这个机会来教训教训杰佛逊总统和共和党人;同时为了使联邦党人真正能够有效利用司法对抗为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和总统,最高法院的权威也必须提高。然而,马歇尔也深知,这个汉密尔顿曾认为“既无钱又无剑”6的最高法院的权威很有限,无法强迫政府和国会服从最高法院的判决。此前,马歇尔就曾将马伯利的请求转告麦迪逊,要求麦氏就此问题给予答辩,然而麦迪逊毫不理睬。因此,即使最高法院作出判决,麦迪逊还会置若罔闻。这样一来,不仅判决毫无用处,更重要的是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马歇尔个人的和最高法院的权威都会进一步降低。但如果为避免这一尴尬而拒绝审理这些案件,则意味着--至少在他人看来--马歇尔在共和党人的猖狂“反攻倒算”面前屈服了,他和最高法院也将同样灰溜溜的。干还是不干(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哈默雷特式的问题,甚至更为哈默雷特,因为无论干不干都可能是输家。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马歇尔决定要在一个看来必败的战役中打一场成功的战斗。他选择了马伯利诉麦迪逊一案进行反击(在另一案中,马歇尔放弃了,认定新国会废除《巡回法院法》的行为合宪7)。在该案判决中,马歇尔狡猾地(不带贬义)将问题概括为三个:1、马伯利是否有权获得委任状;2,如果马伯利的权利被违反了,法律上可以有什么救济;3、如果法律上可以给予救济,是否可以由最高法院发出训令。在这份长达27页的判决书中,马歇尔用了整整20页对前两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8但是,从逻辑上看,说麦迪逊违法并不自然而然地等于最高法院有权力和权利命令麦迪逊纠正自己的违法。问题的关键在于,联邦法院有没有这个权利向麦迪逊发出这个训令?

马伯利所依据的是1789年的《法官法》第13款,这一款规定最高法院对这类问题有一审管辖权,因此可以向麦迪逊发出训令。9但是,马歇尔说,依据美国宪法第三条,马伯利的案件不属于宪法规定的联邦最高法院一审管辖之内,101789年的《法官法》实际上扩大了最高法院的管辖权。因此,宪法与《法官法》之间在这一问题上的规定相互抵牾。当宪法和普通立法有冲突时,马歇尔指出,必须服从宪法,因为宪法是最高的法律,不允许国会以一般立法来改变其内容。也许有人会说,国会可以解释宪法和法律,作扩大解释。但马歇尔指出,确定法律规定的含义断然是司法部门的领地和责任;如果发现两个规则有冲突,必须由法院来决定谁有效。马歇尔的解释是,与宪法相背的法律是违宪的,也因此是无效的。因此,尽管马伯利享有权利,尽管麦迪逊不送达委任状违反了马伯利的权利,尽管马伯利应当得到法律救济,但是,最高法院对此问题没有管辖权。短促突击,有利有节,马歇尔巧妙地利用了一个法律技术问题在判决的最后否决了马伯利的诉求,也就避免了与杰弗逊的正面冲突。

马歇尔是极其精明、大胆和狡猾的。在他看来,只要选准了,一个马伯利案件就足以教训杰弗逊了。他追求的效果是,既要当面煽杰弗逊的耳光,对方还无法还手。他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首先,马伯利判决直接抨击的对象是杰弗逊政府,而不是国会,但是,这一判决毕竟又否定了马伯利的诉求。其次,这个判决虽然否决了国会的立法,但否决的又不是本届受杰弗逊控制的国会颁布的法律或决定;而且这一否决本身并没有对行政机关(杰弗逊)或立法机关(杰弗逊的共和党人)的活动构成限制,而仅仅与马歇尔所在的司法机关有关。第三,这一判决尽管主张了司法审查的权利,创立了审查国会立法的先例,但这种主张不是一般化的,并且就这一判决本身来说,是限制了而不是扩大了最高法院的管辖权。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这个判决在政治上更容易为以杰弗逊为首的行政部门和由杰弗逊的政治盟友控制的立法部门所接受,杰弗逊挨了打,气也只能往肚子里咽。而一但对手咽了下去,就意味着对手接受了这样一个原则,即联邦最高法院有权解释宪法并判断国会立法和执行机关的法令是否合宪,并成为一个先例。不论杰弗逊是否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事实是,他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马歇尔把一个极为重要的、然而宪法上并无明文规定的权力抢到手中。这个判决,大大提高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威信,从根本上改变了它自建立以来的“鸡肋”形象,初步形成了三权分立和制约平衡的格局,对此后美国政制的定型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100多年后,这一判决赢得了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一个绝妙的赞誉--“伟大的篡权”。11

必须看到,尽管作为一个里程碑案件马伯利案得到后代美国法学家的一致赞美,但这个案件的处理有许多地方都违背了司法常规,甚至是“违法的” (往好听里说,即所谓“创造性的”)。首先,马伯利案件的发生与马歇尔任职国务卿直接有关,依据司法惯例,马歇尔在这样与自己有牵连的案件中必须回避,但他没有回避。其次,为了便利“公报私仇”,马歇尔特意在司法判决的写作上“不远万里”,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他以超过4/5的篇幅论证杰弗逊当局的行为非法,仅以不到1/5的篇幅认定自己无权管辖,还“搂草打兔子”式地创立了司法审查的先例。如果他真是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如果他真的仅仅是试图创立司法审查的先例,那么无论就逻辑上看还是就司法惯例上看,他都完全可以、甚至必须直接了当地从讨论管辖权开始(管辖通常是司法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并宣布1789年《法官法》第13款违宪。但如果是这样照章办事,那就不是他马歇尔了。因此,几乎是在完全讨论了马伯利案的实体问题并作出“判决”之后,他才开始讨论程序,并淡淡地说了一声,“哦,对不起,这里没有我说话的份”。第三,马歇尔甚至也并非真正想维护马伯利的权利。因为,据后来的学者的一些研究,并从马歇尔一贯的司法风格来看,只要马歇尔愿意,他完全可以对1789年《法官法》第13款作出不违宪的解释。12更重要的是,联邦最高法院此前就曾依据过这一款向政府官员发出过训令并得到了执行。13因此,无论是依据“先例必须遵循”的原则,还是依据“禁止反悔”和“合法依赖”的原则,马歇尔都可以、甚至是必须将错就错。他之所以不怕麻烦地来纠正这种不为人所注意的小小历史“失误”,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要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后必定会给自己和联邦党人控制的法院留下的难堪。而马伯利个人的权利却为此牺牲了。

如果仅仅是在一般意义上,我们完全有理由谴责马歇尔狡诈多端、出尔反尔、玩弄权术,说他“公事私办(对马伯利),私事公办(对杰弗逊)”,说他缺乏司法职业道德,不“把(马伯利的)权利当回事”(借用德沃金的一部书名),等等。但是,本文并不想就马伯利案本身论个是非,而是试图从此获得关于制度如何发生和形成的一些启发。仅仅追求个人的动机或以“道德”来评价历史和制度的形成是不贴切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近代以来,由于对人类理性的力量的过分崇拜,我们如今几乎习惯于将某个后来人认为良好的制度视为一种正当理性的逻辑展开,视为个别人或少数精英清醒意识和追求的产物,把一个制度同后来者构建起来的关于这一制度的理性论证等同起来;我们不仅日益注重制度设计,而且在设计时,也往往注重所谓的制度的“本质关系”;在考察一个制度时,也习惯于从善良愿望出发考察它的纯洁、崇高的起源。而一个制度的失败,也往往归结于其先天的理论不足或创制者的道德缺陷。我不敢对这种观点作出一个一般性的判断,但是,马伯利案却表明,至少有些制度的发生和形成全然不是如此。为如今众多法学家、法律家赞美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发生完全是一个历史的偶然(尽管,并且仅仅,在后来者看来,其创立在美国的语境中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我将在后面论及),是党派间争权夺利、政治家不共戴天的产物,是他们的激情和狡诈、他们的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是他们追求各自利益的副产品。14至少在这一制度的发生中,传统的法哲学或法理学教科书上最为津津乐道的道德或正义所起的作用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大,尽管法学家经常并今天仍然那样告诉人们。在这里,起源似乎并不重要,制度实际发生的作用和意义并不因起源的神圣而增加,也不因起源的卑贱而减少。制度在发生学上的伟大意义往往是后人回头展望之际构建起来的,在后来者的总体历史观的观照下和理性塑造下才带上了神圣的光环;而这种光环常常使得我们不能或不敢以一种经验性的求知态度来“凝视”(福柯语)它和凝视我们自己。

如果再扩大一点来考察,这一点甚至格外明显。因为被一些学者当作人类理性的制度设计之典范之一的美国宪法本身就没有明文规定司法审查制度,15甚至创造这一先例的马歇尔就在此案数年前(1796年)的一个案件中,当他作为弗吉利亚州律师协会的领袖,受聘出庭联邦最高法院论辩时还曾明确提出,“司法权威部门不可能有权对法律的有效性提出质疑,除非这种〖司法审查〗管辖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16“这真是一个‘命运之嘲讽’的范例,”本世纪初一位马歇尔传记的作者这样写道,“就在这场历史性的法律竞争中,马歇尔支持的理论竟然是他此前政治生涯始终反对的”。17然而,这一制度却在美国产生了,就在马歇尔手中发生了,并成为如今美国宪法制度的不可变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当其他国家试图把这一制度当作制度来齐整地、有目的地追求或移植时,反倒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起了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制度,不仅“走样”,而且根本没有美国的那种权威。18这倒印证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也再一次印证了马克思早就指出的事物的逻辑不等于逻辑的事物的深刻命题。19之所以不相等,是因为制度形成的逻辑并不如同后来学者所构建的那样是共时性的,而更多是历时性的。制度的发生、形成和确立都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完成的,是在无数人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弗格森、休谟、门格尔、哈耶克都称制度是人类行动的产物,是演化的产物。20

也正因为此,我认为,许多美国学者或多或少夸大了马伯利一案对司法审查制度形成的意义。从严格意义上看,在马伯利一案中只是发生了司法审查的事件,为这种审查提出了某些理由,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此后司法机关审查国会立法的合法性铺了路。但它创造的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定性。21一个先例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而只有在这一先例为后人所遵循且必须遵循时才成为制度。从抽象层面上看,马伯利一案并没有决定后来者必须遵循它;在习惯于关注实体问题的普通人看来,马伯利判决中最重要、最直接的问题是最高法院的管辖权或马伯利能否获得委任状,因此它并不必定只能解释为司法审查的先例。事实上,不仅在此后任职大法官的30余年里,马歇尔一直没有对国会立法进行司法审查,22而且据一些美国宪法学者的研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马伯利判决的这一深远意义也确实一直为人们所遗忘或忽略。23一直到了1857年,在声名狼藉的德里德。斯考特一案中,24联邦最高法院才再一次审查并否决了国会立法。然而,这一次,联邦最高法院否决了国会的一个与废除奴隶制有关的立法(密苏里和约),并因此--用一些美国法律史学家的夸张的语言来说--引发了美国南北内战。只是到这时,司法审查作为一种制度、一个原则才可以说真正得以确立。在这个意义上,制度倒是后来者构建的,而不是“先行者”创造的。马伯利案的意义――借用钱锺书先生的话来说――是一种事后追认的先驱,“仿佛野孩子认父母,暴发户造家谱,或封建皇朝的大官僚诰赠三代祖宗”。25这种不限于文学或法学领域内的普遍现象表明,即使在诉诸和认同传统之中实际隐藏了诉诸者和认同者自身的强烈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

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即使一个总体上说来是有用、有益的制度也不是万能的,不存在只有好处没有缺点的制度。一个制度并不仅仅因为它是制度,就不会在具体问题上,有时甚至是重大历史问题上出错。司法审查并没有使马伯利被侵犯的权利获得法律救济;而德里德。斯考特案否决废除奴隶制的国会立法,更表明司法审查制度有时――而不仅仅如同我们习惯想像的那样只是在出了坏人或好人不当使用时――也会阻碍正当且必要的社会、政治变革。26但是,我们评价一个制度无论如何不能仅仅以个别事件的实质性对错为标准,而是要对一个制度作出总体上的利害权衡,而这种权衡是公众在历史中进行的。同时,这还表明,社会的构成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只依赖某一个制度,而需要的是一套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包括成文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而且可能更重要的是包括了社会中不断形成、发展、变化的惯例、习惯、道德和风俗这样一些非正式的制度。

尽管容易产生误解,但本文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贬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而只是试图通过考察历史来展现制度实际是如何发生的。因此,当我说制度的形成不是理性设计的或具有偶然性时,这并不意味着说制度形成完全是随机的,无需任何条件的。马伯利案之所以可能成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开端,显然有多种社会的因素,包括有法学家、法律家的职业因素和努力。例如,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要求一个更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美国宪法就是对此的一个回应) 和联邦最高法院,在这个意义上,司法选择得以真正确立是一种社会的公共选择;英美法形成的遵循先例的司法传统对这一制度的确立意义重大,在这个意义上,司法审查又是传统的产物;美国当时各派都具有相当的政治力量以及基于这种力量对比之上出现了妥协,在这个意义上,制度的确立是一种政治力量对比的产物;马歇尔此后长达30余年担任首席大法官以及他精心呵护最高法院的权威,在这个意义上,司法审查又是司法人员稳定和司法经验积累的产物;以及后代法官能从特定视角将马伯利案件开掘出来,并赋予司法审查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司法审查又是后代法官的慧眼下的再创造。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我们可以想到的或我们今天的想象力也无法触及的因素。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制约着但并非决定了河水流向的河床,而水流的冲刷也将不断地改变着河床。但是,必须指出,所有这些构成性因素只是在我们今天回过头来才能辨识和理解,甚至判定其为一种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必须且总是向前生活,因此,历史究竟如何发展,究竟会形成什么样的制度,又会如何形成,所有这类问题,对于身在此山中的愿意思考并具有一点反思能力的当代人来说,大约总有某种无能为力甚至是荒谬之感。

第5篇

关于敌人往往是想象出来的,世上再也没有多少人比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更有深切体会了,这位肯尼迪和约翰逊时代的美国国防部长,亲身制定了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国防和战略政策,他所指挥运筹的这场战争,长期被人们称作为“麦克纳马拉的战争”。为期近十年的越南战争,最后是以中美关系解冻、美国“体面”撤出越南而告终结了,麦克纳马拉在战争尚在进行、国防部长任尚未期满之际,即已辞去显职而另谋他就。作为事件的在场者、当事人,作为一个亲眼目睹战争一步步陷入了泥潭的政策导演者,他在当时的煎熬心情,大概只有自己才清楚,而他在事隔近三十年后对往事的重述、反思,大概才道出了他真切的心声。三十年后的麦克纳马拉一再说越南战争错了,如朝鲜战争一样是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发动的错误的战争。他在三十年后对越南战争所作出的追思、评价,因此可能是他一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请注意,那是曾经有过辉煌、有过高峰体验的人在经历深深的人生失败后吐出的肺腑之音。

朝花夕拾时的麦克纳马拉对越南战争充满了感慨,他的感慨不是战争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取得胜利,而是战争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然而,战争发生的事实业已存在,是永远也没有办法从历史进程中抹掉,麦克纳马拉的痛苦总结因此要与战争的事理有缘。三十年后的他对当时物事细致爬梳,认为战争的失败主要在于两点:其一,当时的美国政治家们误解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的世界形势,对亚洲局势发展也没有很好把握,苏联要谋求世界霸权,中国要搞地区霸权,中苏乃为一体的见识,其实统统是歇斯底里的胡猜乱测;其二,当时的美国决策者过于迷信武力,以为靠轰炸、地面军事行动乃至全面战争可以实现现实政治目标,这种对于武力的盲从和滥用其实根本无助于解决问题。

麦克纳马拉的意思显然是“敌人”乃美国自身所制造。越南战争的错误因此不是选错了“敌人”而是生产了“敌人”。“敌人”是如何生产的呢?话题似乎要从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理论说起。1954年4月7日,艾森豪威尔在向美国公众解释印度支那的重要性时,引证了“一倒都倒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印度支那的陷落将导致缅甸、泰国、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陷落;那时印度将为共产主义所包围,而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日本和台湾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印度支那落入共产主义者的手中在艾森豪威尔的眼中是不可想象的,那就意味着亚洲绝大部分、整个澳洲、乃至西太平洋——即世界的大部都为共产主义所掌控。艾森豪威尔的恐惧无外是共产主义,而对印度支那局势的悲观性看法,则无非是意识形态问题转化成了现实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考量。美国的越南政策和越南战争,因是不能不放到冷战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北越成为美国的“敌人”乃是因为共产主义是美国的“敌人”。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其实至少应该溯至杜鲁门,这位美国前总统在1947年3月的国会演讲即“杜鲁门主义”奠定了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调。自此之后“自由世界”与“极权世界”的划分,共产主义正式成为了美国的“敌人”。消灭和控制共产主义的蔓延因此成为杜鲁门——以及后来的几任美国总统的最高律令,杜鲁门们的政治选择是建立“自由世界”的联盟,压缩“极权世界”的战略活动空间,同时竭尽全力扩张军力,谋求以实力压垮共产主义。

艾森豪威尔——或者说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的观念在林登·B.约翰逊那里得到了承继,这位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总统及其政府几乎完全是从艾森豪威尔的假设出发来思考问题。事件的另一主要剧中人、三十年后的麦克纳马拉写道:“林登·B.约翰逊头脑中不容动摇的信念是:苏联和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地实现其霸主地位。他将南越的陷落视为其目标——打破我们的遏制政策——中的关键步骤,并决心阻止这一格局的出现。林登·B.约翰逊比约翰·F.肯尼迪更坚定地认为,相对于直接使用美国军队所花费的开支而言,南越的陷落将会使我们付出更高的代价。在以后的五年中,这一观点曾左右了他的思维和决策。这也是他对战争政治性质理解上的重大失误。”〔1〕促使约翰逊作出战争决策的动因当然是美国在世界上存在着“敌人”,而且“敌人”志在寻求霸权,“敌人”的努力方向、突破口和可能对美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就在美国一直关注着的印度支那。这样的危险迫在眉睫。解决“危险”、压制“敌人”的办法又是什么呢?“赢得战争!”麦克纳马拉用这四个字,概括了约翰逊的越南政策。“(1963年11月24日)林登·B.约翰逊总统明确无误地对小亨利·卡伯特·洛奇(注:当时的美国驻南越大使)说,他想要赢得这场战争,并且,至少在短时期内,将优先考虑军事行动,而不是那些‘所谓的’社会改革。他认为,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改造其他国家上,美国已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赢得战争!这就是他所要说的全部话语。”〔2〕

首先是存在着“敌人”,其次是“敌人”可以通过武力来压服,越南战争就建立在这两个假设和前提上。颇为意味深长、并且应该引起现在的人们高度注意的是,麦克纳马拉指出,“敌人”想象和武力迷信并不仅限于约翰逊和他的政府,而实际乃是当时美国朝野的普遍性共识。在1964年7月底8月初“东京湾事件”发生后,约翰逊总统向国会提交决议时称,必要时要求国会支持在东南亚采取战斗行动。当时的美国国会竟然反对者寥寥就迅速通过了该决议即“东京湾决议”,草率地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不假思考地给予了约翰逊总统发动战争的权力(相似的过程又出现在去年“9·11”事件后布什总统与国会的互动中)。后来在麦克纳马拉看来,这其实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国会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可能性以及约翰逊政府的应对之策,使总统滥用权力成为可能。而在战争初期的民意测验中也显示了美国公众在战争面前的肤浅与短视。1965年2月,民意测验显示,美国人民非常支持约翰逊的越南政策,当被问及“美国应该继续目前在南越的行动还是应该撤出军队”时,百分之六十四的人说“继续”,只有百分之十八的人说“撤出”〔3〕。在美国对北越正式大幅度兵戎相加后,对1965年7月28日约翰逊总统的战争公告,大多数美国人——知识分子、国会议员、新闻界和普通百姓——也竟然都表示同意他的决定。8月底,当盖洛普在民意测验时询问:“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约翰逊政府对越南问题的处理”时,结果表明,百分之五十七的人表示同意,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表示不同意〔4〕。后来随战争发展、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后,世人皆知美国民众又倒戈政府而发起了强大的反对越南战争的浪潮。然而这是后话,细细体会战争初发之时美国民众的心态,个中味道又该是什么呢?民意是靠不住的,麦克纳马拉对此有深刻的切身感触。

如果当时的最高决策者不是林登·B.约翰逊,而换成了约翰·F.肯尼迪——假如他没有被刺杀的话,“敌人”想象的歇斯底里是否可能缓解、越南战争的悲剧就可以避免呢?依照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良好表现,麦克纳马拉对此表示了些许乐观:“我认为,如果约翰·F.肯尼迪不死,他极有可能会把我们拖出越南的深渊。他将会做出这样的结论,即:南越人是无力保卫自己的,西贡当局在政治上存在着致命的弱点,而试图以大规模增派美军作战部队来弥补南越军力不足的举动,那是一个极不明智的行动……约翰·F.肯尼迪也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即撤离将会造成‘多米诺’式倒塌的连锁反应,然而,他仍然会相信,在付出了鲜血的惨重代价后,坚守在那里最终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5〕不过,他的悲观又是极度审慎、不确定的,故人已经去了,他的心思是无法清楚捉摸的,尚未遇刺时的肯尼迪似乎也没有深刻认识到越南问题的复杂性。在麦克纳马拉眼里,肯尼迪的越南政策同样充满着含混晦涩:“贯穿整个约翰·F.肯尼迪执政的时期里,我们遵循着两个基本前提来进行工作,而事实最终也证明,这两点是完全矛盾的。前提之一是,南越的和共产主义的胜利将给美国和西方世界带来威胁。另外一个前提是,只有南越人才能保卫他们的国家,而美国则应该将其所起的作用限制在提供训练和后勤供应上。依据后者,在一九六三年,我们实际上已开始部署分阶段地撤离美军。这一行动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此举将极有可能导致越南甚至整个亚洲的丧失。”〔6〕肯尼迪如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和其后的约翰逊相仿佛,都经历着“敌人”臆想的痛苦折磨,不同的是他看来并不完全崇拜武力,对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处理就是一个证明。这当然蕴含了他可能要以有别于约翰逊的方式来解决越南问题的玄机,然而这一点也只有上天才能知道了。

(二)

对政治家和民众的思维取向不管是如何假设或者不假设,最后的事实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在人类二十世纪的历史上存在着一个悲剧性的越南战争。三十年后的麦克纳马拉感怀幽叹,终于意识到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几乎是无中生有,都来自于被“夸大了的恐惧”。

麦克纳马拉的一声叹息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美国对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分明是作了过于悲观的估计,而真实情况其实要乐观得多。且不说苏联的整体力量一直处于美国下风,苏联与中国的联盟并非如美国所看到的那样是铁板一块,仅就当时亚洲的局势而论,共产主义和中国的影响也与美国的观察大有出入。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乐此不疲地坚持在世界上散布“中国”,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输出威胁了“自由世界”的安全:“我们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大多数领导人一样,仍然把中国视为对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严重威胁。”〔7〕后来的麦克纳马拉无疑对此是感到无比奇怪的,越南战争前后的东南亚和南亚,因为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变故、苏联和中国的政治分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战争事态以及中国自身的“”,已明显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输出遭受了严重挫折,东南亚和南亚受中国和苏联控制、越南“陷落”将使东南亚产生艾森豪威尔所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可能性,其时业已微乎其微。然而这些明晰确定的事实竟然不为美国政府所意识,“现在回过头看,一九五六年秋亚洲其他地方的事态发展已大大改变了区域力量平衡,已严重影响了美国在越南的利益关系,然而,我们当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8〕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分明已大大削弱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在叫嚷“中国威胁”论,而且这“反映了当时几乎所有美国政策制订者的观点”?麦克纳马拉把它归结为对亚洲事务“缺乏专门知识和历史知识”。我们不能说他的看法没有道理,不过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不是应该为:为什么在缺乏对亚洲的了解的同时还不注意去观察分析当时东南亚和南亚所出现的明白可见的政治变动呢?歇斯底里的“敌人”的主观臆想压倒了客观事实,大概,现在的我们需要这样来理解。

此外,对北越的“敌人”想象也是没有看到越南内战的民族主义性质的结果。约翰逊的美国对越南只有一种考虑:防止共产主义渗入越南,保持对越南的政治、军事干预和美国的影响力,而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美国从越南抽身结果可能怎样。在约翰逊政府的设想中,无论北越统一越南,还是越南南北实现中立,它都是不可接受的:在前一种状态中,那就意味着越南成为共产主义国家,而后一种状态,麦克纳马拉说:“无论是那时还是以后的任何时间里,我们都从未认真探讨过,一个中立的越南——倘若这能取得成功的话——究竟可以在地缘政治上给美国带来何种影响。形成这一做法的原因是,我们认为,南越绝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中立,它将会落入北越的控制之下,而其结果则只能是,导致了艾森豪威尔展望的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9〕事过境迁才知道,美国对越南的考虑无庸置疑是过于悲观了,莫说在南越实现中立——越南南北分治并非没有可能性(法国其时正竭力促进于此),就是越南实现统一,结局也不会如美国所设想,毕竟,对胡志明和他的同志来说,对越南的追求更多是基于民族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而美国又怎么不能和一个以国家利益为圭臬的民族主义政府建立起合作关系呢!

应该说在举世昏昏中,头脑清醒者还是有的。1964年1月,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建议美国应谋求建立一个中立的东南亚——既不依赖美国的军事援助,也不受中国人的控制,这可通过某种形式的停战或其他的方法来实现。但约翰逊、麦克纳马拉、腊斯克等都否决了这一建议,认为这将导致南越落入共产党人之手。麦克纳马拉在其回忆录中对此作出了两点反思,认为:其一,当时对越南政策的一个选项——中立化或撤离——分析和讨论得极为肤浅有限。其二,对中立和撤离的不加思索的反对,是因为当时对恐惧作了夸大,政府的态度已明显倾斜到直接运用美军作战部队解决上,“因为我们的担忧正在不断增加——事后来看,极为明显,这是一种夸大了的恐惧——担心如果我们不依此行事,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0〕也基于此,约翰逊政府基本没有作过政治解决越南问题的打算,他和他的谋士们把答案放在了轰炸机和重磅炸弹上。在战争进程中,当军事行动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时,约翰逊也曾尝试政治解决,但武力思维是如此之根深蒂固,对枪炮的运用是如此之不能弃舍,约翰逊政府在有限战争阶段采取过的救人的三次外交活动——1966年春的朗宁使团和两次有代号的外交活动——1966年下半年的代号为“金盏花”、1997年初的代号为“向日葵”,最终都还是一次次丧失了赢得和平的时机。三次外交行动也许最终还是不会赢得和平,然而正如麦克纳马拉三十年后所反思的那样,如果约翰逊政府放弃对武力的迷信,真心实意于政治解决,另外的可能性却并不是不存在,可惜的是,每一次外交斡旋都被美国军队的轰炸机和炸弹破坏了。在第一次外交活动中,北越总理范文同委托加拿大退休外交官朗宁告诉美国,如果美国停止战争行动,北越愿意与美国进行和谈,但是美国“没有让朗宁进一步探寻范文同的真意”,也没有停止轰炸,第一次外交斡旋因此不果而终。其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则重复了第一次的模式,约翰逊政府屡屡让炸弹代言,使和谈无法取得成功。麦克纳马拉惋惜地写道:“我们在谋求结束战争时,没有很好地统一和协调外交行动和军事行动。”〔11〕

越南战争最后还是以美国的撤离越南告终,武力并没有使问题得以解决,战争的进程说明武力所起的作用与约翰逊的期待刚好相反。辞职之前的麦克纳马拉在对待武力的看法上,态度也已经大为改变,随着战争的步步升级、同时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他越来越不相信军事手段的有效性。1967年5月在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长长的备忘录中,他提出,“必须把越南问题置于整个亚洲的大环境中来考虑”,认为印尼和中国局势的发展变化,已降低南越的重要性。因此,他呼吁“明确最低目标”,提出以下两项原则作为制订政策的基础:一、我们的责任只是关照南越人民获得自己决定未来的权利;二、如果南越失去自助之力,则我们的责任即告终止。并提出了一项存在让步可能的政治军事策略:把轰炸限制在北纬二十度以南,以封锁渗透“渠道”;增派军队数量限定为三万人,以后不再增加;采取更灵活的交涉立场,积极谋求政治解决〔12〕。因此作为文职官员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战争期间曾与他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一次次产生了对立,美国军人的好战、对武力解决越南问题的自信使麦克纳马拉屡屡感受到了信念的崩溃。他后来的辞职除了出于无奈,恐怕也是对约翰逊政府和军人们的武力迷信的无言抗议。(三)

在越南战争结束三十余年和冷战结束十余年之际捧读麦克纳马拉的回忆录《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麦克纳马拉的战争经历和他的感慨,都使人情不自禁想到西方国际政治学所说的“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破坏性。四分五裂、各为其利的国际社会现状当然容易产生罗尔斯所讲的“无知之幕”,对彼此状况和意图的无法精确预知难免就会生发出对彼此的许多猜测,而当这种不确定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国家往往就要承受苏格拉底所说的“无知之罚”——因敌人臆想而带来的国家间关系恶化乃至爆发战争。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理论与约翰逊的战争政策,因此似乎也情有可原,毕竟政治恐惧性的生长乃是出于人类的政治现状和人类的本性。

然而反思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那我们又辜负了麦克纳马拉,这位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的愿望是人类应当超越政治恐惧和敌人想象。无政府状态下的敌人臆想乃至因此而发的战争自然是一种悲观主义,它对世界始终会是一个危险,会使人类丧失理性和常识,我们现在更需要的不是论证悲观主义的合理性,而是如何避免由此产生的悲剧性结局。

悲观主义也是一种现实主义,它的前提和假设是人性本恶,也就是存在主义哲学所说的“视他人为地狱”。这种“视他人为地狱”的心态及哲学乃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基本假定,在此假定下,国家是自私的,是倾向于追求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的。相互冲突和权力政治因此是国家交往的常态,而保持、发展和运用以武力为主的力量则是国家的正常行为。仔细想想,对国际关系的悲观主义假设也未必完全是坏事,因为悲观主义的思维路径容易使政治决策者习惯于从冲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假如一国在对它的外交与国际政治筹划中,恰如其分地认识与把握了潜在的冲突,那么,国家不就可以对可能存在的潜在冲突提早防止、进而对冲突化惊险于无形吗?但问题在于:如果一个国家依据悲观主义思维路径所设想出来的冲突与紧张根本不存在或根本不值得重视,而该国却依然以自己的判断作为决策依据并因此悲观性实施相应行动,那么,将可能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呢?越南战争的发生及其失败是一个完好答案。单纯的悲观主义比单纯的乐观主义有其优越之处,然而,它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假如它对冲突发生误判的话。我们为什么仅仅从悲观的结果来思考问题而不去尝试也从乐观的结果来思考问题呢?越南战争结束二十年余后的麦克纳马拉反省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对于中立化的选择甚至没有进行过起码的探索,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如果当时有一位像戴高乐一样的社会活动家来倡议此事,那么,他至少会使我对此事认真地看两眼。”〔13〕任何事物在一定时空内都不会只有一种可能,假如我们能设想并尝试多种可能性,也许,事物的后来发展会大出我们事先所想象的。

悲观主义必须寻找出另外一条出路,否则在一个核武流行的时代人类将终有一日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从国际关系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间存在冲突这样一个正常的设想出发,所要达成的结果,并不是要加剧冲突和对抗,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冲突与冲突陈陈相因,只会仇冤越结越深,以致对抗双方皆陷入更深的恐怖之中,也就是说根本不再可能有安全感。国家间的信任可能是困难的,任一国家都会为利益与权力发生争执,其实正常的反应是,应该在认识冲突的可能性中想方设法防止冲突,并在对相互利益的了解与尊重中通过谈判、妥协达成谅解和合作。对国家自私的假设如果导向了后一种思维路径,那么,国家间减少冲突、赢得合作,还是大有可能的,而如果导向了前一种思维路径,那么,已有的冲突将可能进一步恶化,更多剧烈的冲突还可能不断涌现,此即国际关系中人们常说的“囚徒困境”。

因此,要超越敌人想象和悲观主义我们至少应该做到:

一、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随意猜测,要意识到敌人很多时候是想象出来的。被誉为“和平王子”的艾森豪威尔1959年12月10日在印度议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时曾经倡议:“难道我们不能以人道的名义一起携手来致力于一项五年或五十年的计划来消除过去的宿怨引起的猜疑、不信任和成见吗?难道我们不能专心致志于消除或者减少世界紧张局势的根源吗?所有这些猜疑、成见等等都是一些国家的政府创造出来的,是各国政府特别欣赏、特别培养起来的。全世界人民如果能从宣传和压力下解放出来,他们是永远不会抱有这些成见的。”〔14〕那个创造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理论的美国前总统、二战中的杰出军人艾森豪威尔,似乎对国家间关系紧张的根源也心知肚明。

什么国家都可能患上政治歇斯底里症,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例外。因为害怕共产主义的渗透,美国人曾在国内充分感受到了政治恐怖,当年胡佛建立的公民忠诚档案、麦卡锡主义的泛滥,都使美国在国内外制造了许多莫须有的东西。事后看看可知,莫须有就是莫须有,国家对国家根本没有必要处处杯弓蛇影。麦克纳马拉则是通过无果而终的越南战争明白了这一点。战争中无数无辜生命的死伤换取的是带血的启示,如果这样的启示能够改变未来人类对彼此间关系的认识,那未尝又不是一种功德。

只要把一个国家想象成敌人,那么真正的敌人就一定马上就会产生,这是臆想敌人最厉害凶险的地方。我们应该意识到,许多预言都是自我证实的,因此防止预言自我证实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去随便生产预言。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11月14日的一次新闻会上,最后一次发表了他对越南问题的评论。他富于修辞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将放弃南越吗?”然后,他自问自答地说:“毫无疑问,我们国家的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但是,以我之见,美国的军队并不一定非要留在那里。”〔15〕同是这个肯尼迪,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当他的将军们都磨刀霍霍准备不惜运用核武与苏联和古巴大战的时候,他所作出的选择却是想方设法从赫鲁晓夫和苏联的角度来衡量事态。对对手的准确理解和体谅终于彼此都找到了事件收场的台阶,一场核战因此得以幸免。假如此时的肯尼迪也如他的将军们一样马上把苏联的行为当作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决定性颠覆,其后的事态进展将是如何将不难猜测。然而肯尼迪始终头脑清醒,一方的错估、误解以及逐步升级势必将引起对方作出再反应,当这样的因果循环到达顶点时自然就意味着战争的不可避免。而事实上对肯尼迪的美国和赫鲁晓夫的苏联来说,谁都不要战争,谁都不想进行战争,谁也赢不了战争。1963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肯尼迪无疑是理性的仁慈的,可惜,随后智者就长逝矣,这个世界便因此没有了解决越南问题的另一种可能性。

二、任何情况下国家之间都要坚持接触谈判,在相互妥协协商中解决彼此间的冲突或弱化冲突。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敌意加深往往来源于不接触、不交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加剧几出同理。麦克纳马拉反省美国敌人臆想的步步升级、越南战争的最后爆发,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当时的约翰逊政府根本没有作通过接触、谈判来解决越南问题的打算,或者说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切实际。其实约翰逊的思维又并不仅限于约翰逊,认真追究起来此乃冷战时代美国冷战政策制定者们的通识,而且冷战的最初形成也正导源于美国与苏联的拒绝接触谈判。美国旧金山《保垒》杂志副编辑戴维·霍罗威茨曾经在1965年写过《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从雅尔塔到越南》,披露杜鲁门总统以及他的后任者们如何迷信于“让实力说话”,而对耐心细致的谈判妥协毫无兴致。二战之后“轴心国”被制服后的乱局甫定的世界,马上面临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的美国如何与“共产主义”的苏联相处,杜鲁门的回答是,上任刚刚十一天即对来访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一顿不客气地训斥,指责苏联有意破坏了雅尔塔协定。并且自日本投降以来,美国一直在不停顿地进行军事扩张,如增加军费、生产原子弹、在海外建立空军基地,还有后来杜鲁门干脆于1947年3月在国会发表演说,认为美苏乃属两极无法和解的冤家。当商务部长亨利·A.华莱士在1946年7月一份给杜鲁门的备忘录中指出美国的这些行动不能取信于俄国时,杜鲁门的反应是立即要他辞职。而在同年3月的一份备忘录中,当华莱士指出,“过去数月发生的事件已把苏联人推回到1939年前对‘资本主义包围’的恐惧中去,使他们重新抱有那种错误的信念,认为整个西方世界,包括美国在内,都是不变地、一致地怀有敌意的”,并提出要与苏联人用和解的方式解决问题时,杜鲁门同样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理睬华莱士的这封信”。〔16〕杜鲁门的考虑再也简单不过,美国的实力举世无比,只要美国坚定不移地展示和加强自身的实力地位,那么,苏联在与美国的“竞赛”中肯定将会实力不支而甘拜下风举手投降。悲观主义所导出的实力崇拜使杜鲁门无法相信通过和谈能使美苏和平相处,以致自美国1945年11月单方面中断三大国会议后美苏国家领导人之间十年没有举行会晤,虽然其间邱吉尔几次倡议美苏举行最高会谈,苏联方面也屡屡向美国表达出这样的意愿,然而杜鲁门和另一个有名的“冷战斗士”杜勒斯却始终不为所动。它后来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则是世人皆知,美苏不仅由原先时的盟国变成敌国,而且双方都投入了全力展开你死我活的军备竞赛和海外地缘争夺之中,最后的局面是两国所储存起来的核武器足够毁灭地球上百次,人类多次处于了核战争边缘的惊险而差一点“灰飞烟灭”。及至六十年代肯尼迪开始觉察到这乃是一个悖论:“(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强大的国家是最有被战火化为废墟危险的两个国家”〔17〕时,他才因此呼吁人们把和平作为“世界最重要的课题”,而且认为这种和平不是依靠实力强加于人的和平,也不是由于苏联这一对手改变了信仰或放弃了它原来的立场而导致的和平。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接触,“铁幕”一旦存在和人为地建立起来,接触、交流和谈判的渠道一旦被堵死,那么,隔阂和分歧将因为彼此间的猜疑而越来越深,相互间发生敌对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也将越来越高。1966年底,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曾制定一个十四点计划,邀请北越“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谈判”〔18〕,然而约翰逊总统对此丝毫不抱希望,腊斯克的计划最终自然没有很好贯彻执行,美国在越南的战争也便逐步升级,越陷越深。深历战争的麦克纳马拉则从战争中体验到了武力之外因素的重要性,辞职后的他向美国公众和整个世界发出了另外的声音:“我强烈地呼吁,我们的行动应该基于这样的原则:多方协商决定,共同承担责任——这是从越南得到的又一个教训。”〔19〕

越战后的麦克纳马拉其实并不乏知音。1954年6月,在围绕越南问题的日内瓦和谈期间,邱吉尔以一种显然同美国战略假说相对立的措辞直率地谈论了东西方冲突的问题。他宣称:“唠叨又唠叨总比战争又战争好……我赞成我们应当试试和平共处,来一个真诚的尝试。……我恳求你们给他们一个机会去领会巨大物质福利的前景;如果一定要我作一次预言的话,我倾向于认为他们将不会抛弃这样的机会。”〔20〕冷战开始前夕曾发表过“铁幕”演说的邱吉尔后来思想变了,他意识到悲观主义还应该有另一条出路。“唠叨又唠叨总比战争又战争好”,今天的我们仍需要铭记这样的真言。

三、要想方设法在国际民主的前提下建设愿意共同遵守的国际制度。敌人想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在于具体国家的思维方式上的偏执,一方面也在于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的“囚徒困境”,有什么样的国际体系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国际关系状况。有鉴于此,国家之间必须敞开对话、交流的大门,在冲突、谈判、妥协中建立起共同认可的用以规范彼此行为的国际制度,以有效达成更多合作,化解因政治封闭所造成的无谓紧张。当一个无政府状态下的人类社会一点点提高了全球治理的有序度的时候,国家之间将会有“法”可循而减少不少猜疑。越南战争后的麦克纳马拉对这样的道理感念至深,所以,他后来切切痛恶于核武甚至一般性的武力,而完全转向了制度主义式的国际政治诉求。进入古稀之年的麦克纳马拉是这样理解人类的和平与安全的:“总之,我们应致力于创造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关系应建立在法律准则之上,国家安全将由一个集体安全体系来保障,防止冲突、解决冲突和维护和平的任务必将由一个多边组织来承担,即一个重组的、强大的联合国,辅以一些新的、扩大的地区性组织。这就是我关于冷战后世界的观点。”〔21〕

老年的麦克纳马拉对对话、谈判、协商以及国际制度的呼吁,大概可以理解为一种建立在经验主义思想上的政治智慧。我们今天的世界尤其需要这样的政治智慧,在一个号称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间交往的增多,在便利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可能更容易凸显和加剧差异和冲突,致力于化解差异减少冲突的国际性制度因此更不可或缺。实际上冷战初期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史蒂文森也曾在口头上深明此理:“我们忠实地力图支持联合国,效忠于联合国所设想的世界,力图建立一个用行动而不是用空谈来争取和平的切实可行的制度。”〔22〕——虽然史氏出此语时言不由衷,不过,在国际民主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建立起超越国家的国际性制度,提高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组织化程度,无疑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大方向,虽然我们同时又要防止一些强势国家,会趁机以此建立起只对自己有利的制度性霸权。

注释:

第6篇

罗伯特・卡普兰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一书中,把中东地区称为一个压缩版的“不稳定轴心”。伊拉克正位于这一轴心的中心线上,其走势牵动着地区和平;能否铲除IS大本营、实现伊拉克民族和解,对中东秩序重构有着关键性影响。 马利基的上位与下台

在后萨达姆时代,美国遴选人的标准无非两条:一是“服众”,二是“听话”。

从临时总理阿拉维到过渡当局总理贾法里,都没能在“服众”上有建树,结果都是干了一年就下台。而贾法里在达瓦党内的重要盟友努里・马利基,被认为是什叶派中的强硬人物和一位坦率直言的教徒。他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辗转从事颠覆萨达姆的活动,还以对美谈判强硬出名,具备“服众”的人心基础。

然而,马利基能干却“不听话”。一方面,他未曾按照美国意愿建立“团结政府”,而是奉行狭隘民族和教派主义政策,阻挠议会制定吸引逊尼派重回政府的法律,故意疏远逊尼派和库尔德人部落,引起这两个群体的强烈怨愤。另一方面,马利基在拿美国好处的同时,与所谓“什叶派邪恶轴心”暗通款曲。例如其在叙利亚问题上长期支持巴沙尔政府,并允许伊朗飞机过境向叙政府输送物资;又如2012年美媒曝出,巴格达金融机构曾协助伊朗逃避因核计划而受到的经济制裁。

马利基政府愈发倾向于中东什叶派阵营,这触动了华盛顿最敏感的神经。

上一轮伊拉克战争,美国拉倒萨达姆政权的一个副产品,是打破了原有的地区力量平衡。首先,阿拉伯人阵营“主位虚悬”,让埃及、沙特乃至卡塔尔等国虎视眈眈,为谋求地区大国地位而“不安本分”。其次,巴格达经战乱而破败,致使伊拉克、土耳其和伊朗“鼎足而立”的局面不再,中东三大族群的势力天平朝向有利于后两者特别是伊朗的方向发展。曾与伊朗交战8年的近邻与宿敌伊拉克顷刻没落,使德黑兰在中东地缘政治中步步坐大。

而伊战后美国用“票箱”和“刺刀”扶持伊拉克人数最多却长期“被统治”的什叶派阿拉伯人上位,则不仅激化了阿拉伯人内部两大教派的矛盾,而且为什叶派伊朗扩张势力、置喙伊拉克事务提供了绝佳契机。纵然奥巴马上台后审时度势从伊拉克撤军,试图绥靖伊朗,但华盛顿后来一手制裁伊朗,一手策动巴沙尔,对伊拉克危机产生“外溢效应”,让IS在周边力量势衰的情况下“猴子称王”,并在“建国”数月内取代“基地”,夺取了“恐怖世界”头把交椅。

这时候,美国需要为2003年以来对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的政策失败寻找替罪羔羊,而自2006年以来主政伊拉克长达8年的马利基就成了不二人选。 阿巴迪:马利基第二?

2014年夏,IS异军突起,马利基终被羞于承认自身战略失误的美国一脚踢开。8月组阁僵局中,伊拉克总统马苏姆无视联邦法院有利于总理马利基的裁定,指派议会什叶派“全国联盟”提名的海德尔・阿巴迪出任新总理。3天后,马利基背负着“对待逊尼派不公正,而把后者推向IS怀抱”的罪名,让位于阿巴迪。

阿巴迪15岁加入达瓦党,流亡英国期间,其两个兄弟被萨达姆政府枪毙。阿巴迪是曼彻斯特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博士,有自己的技术公司,2003年被任命为通信部长,2005年后当选议员,后为副议长……尽管美国等各方对临危受命的新总理期许颇多,但从他执政近一年的成绩单来看,阿巴迪更像是马利基第二。

就二者的背景而言,阿巴迪与马利基有不少共性:同属达瓦党,同为什叶派阿拉伯人,拥有同样的宗教精神导师……虽然阿巴迪政见更为温和,在上台后与库尔德自治区签订石油出口协议、解决马利基主政时与库区的资源分配争端,并争取逊尼派部落武装人员参与打击安巴尔省,但在拉马迪失守后,伊拉克反恐同盟罅隙丛生,似乎都预示着阿巴迪力有不逮。

这其中,固然有阿巴迪整顿军队与吏治不力、军费贪污严重的问题,也包括阿巴迪在统治集团内部控制力有限、马利基背后搅局(企图重新执政)等因素,但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2003年发动伊战所留下的政治真空迄今未被填补,伊拉克政府、各族群民兵武装与恐怖主义武装一时间势均力敌,政府军不足以单独对付IS,而所谓的反恐联盟又貌合神离,各有算盘,无法建立有效的统一战线。

在美防长卡特将IS长驱直入归咎于伊军“畏战”后不久,伊拉克议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扎米利“吐槽”伊军缺乏精良装备,总理阿巴迪也帮腔说,西方对俄和乌克兰的制裁让伊拉克很难购买武器,近期“几乎没有”收到武器;伊拉克很缺乏帮助,且帮助很少来自地面(针对卡特曾抱怨伊军将大量美制武器装备丢弃给IS)。美伊口水仗爆发后,奥巴马公开承认打击IS缺乏总体战略。而在此前后,伊拉克总理和外长先后造访俄、中寻求反恐支持,G7峰会上伊总理欲与奥巴马攀谈却遭“忽视”,似乎印证了美伊的离心离德。 美国不肯放手

时下,伊拉克库尔德人、什叶派阿拉伯人与逊尼派阿拉伯人三派之中,尚未形成压倒性力量,纵然短期内国家分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诸侯割据的胶着状态或将延续。这种前景恐怕会给IS的野蛮生长提供沃土。

伊拉克政治重建,最现实也最无奈的选择,似乎是在外部干预下形成某种秩序。对此,美国虽有心却无力。鉴于欧洲(乌克兰)和亚太(南海)在美国的战略考量上先于中东,美国缺乏完全重返中东的精力与经费,这也是奥巴马迟迟不肯出动地面部队,仅以空袭打击恐怖目标的主因。

放眼世界,美国以外最有兴趣插手伊拉克事务的大国要数俄罗斯了。近几年来,俄罗斯在中东的外交可谓得分不断,不仅其人叙利亚巴沙尔始终“稳坐钓鱼台”,而且莫斯科将美国传统盟国埃及给挖了过来。今年年初,俄埃两国领导频繁互访,商讨核电站建设、地中海联合军演及利比亚反恐合作等事宜。5月21日,伊总理阿巴迪访问克里姆林宫,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伊拉克的武器需求,保证其打击IS的能力,此外还准备在伊拉克投资数十亿美元。

地区层面,伊朗则是最具实力干涉其西部近邻的中东国家。今年3月,伊朗革命卫队“圣城军”司令苏莱马尼指挥主要由伊朗武装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英勇作战,展示了堪与IS一战的军事能力。

问题在于,美国不肯放手。美国共和、民主两党,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伊拉克“想割舍又不甘心”的心态。6月初,共和党总统竞选人杰布・布什在接受CBS采访时,主张增派美军到伊拉克,帮助当地部队确定作战目标,但反对在伊大规模部署美作战部队。日前,奥巴马决定增加派驻450名军事人员,使奔赴前线训练伊拉克士兵(已训9000,尚余3000)的美军达到3550人。

第7篇

作为中国电纸书行业的代表和头啖汤的饮得者,汉王电纸书的表现尤其引人夺目。其市场份额在2009年占到了全国市场的90%以上,成为国内市场上绝对的霸主和一枝独秀。

2009年借着Kindle的成功和电纸书行业市场的飞速发展,汉王科技销售出了27万部电纸书,一举跃过中小创业板上市的门槛,成为创业板上的明星企业。电纸书成为了汉王科技的救命稻草,让汉王科技找到已逾十年发展缓慢的汉王快速成长的方式,借助电纸书快速成长的东风,快速引领市场,并树立了在电纸书行业的霸主地位。今年又顺势而为,借着苹果iPad的强劲东风,推出自有品牌的平板电脑——Touchpad。汉王认为这将是继电纸书之后为汉王铺就黄金之路的第二款产品。正是凭借着电纸书市场的高增长,汉王从上市之初就被投资者看好,其发行价每股41.9元,上市首日就飙升至77元。而从上市发行到5月26日股价达到175元创业板巅峰,汉王只用了82天时间,相比发行价,已经飙升了接近5倍。

汉王科技一季报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351.95%;营业利润3607万元,同比增长741.84%, 2010年一个季度的销量已经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销量,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187万元,同比增长349.27%;摊薄后每股收益0.39元。

汉王电纸书作为国内电纸书的龙头产品,与亚马逊的Kindle和索尼的Reader在全球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家公司总的出货量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亚马逊和索尼的电子阅读器市场主要集中在国际市场,而汉王电纸书的市场主要是在中国大陆。

但国内也并非是汉王电纸书通吃。在这样一场盛宴面前,不仅令在国际市场上攻城拔寨的国际品牌亚马逊、索尼等虎视眈眈,同时,包括三星、联想等国际品牌也涉猎电纸书市场,方正“文房”、天津津科“翰林”、移动“G3”以及大唐等品牌的电纸书产品都开始发力电纸书市场。此外,部分国内二三线厂商,凭借性价比的优势,也紧随其后。

纵观目前国内电纸书市场,仅知名品牌的电纸书,就有汉王、方正、爱国者、长城、OPPO、华为、华硕等不下十个品牌,且不乏千元以下的产品,价格从270元的博朗EV660到3950元的亚马逊kindle不等,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且竞争日趋激烈。在2009年年末,韩国艾利和(iriver)正式在中国推出自己的电纸书阅读器,这是第一家国外电纸书阅读器厂商进入中国。而随着这个韩国著名MP3厂商加入战团,电纸书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电纸书行业营销模式

寄生式营销模式:亚马逊

自Kindle面世以来,亚马逊借力众多销售志愿者将Kinde送到潜在用户的手中。比如,亚马逊开展“让Kindle随处可见”活动,发起数以千计的Kindle用户在咖啡厅和其他场所展示他们的Kindle,以扩大影响力。

作为寄生式营销模式的创导者,亚马逊在2009年3月份宣布将销售可以在苹果iPhone和iPod Touch平台上阅读的电纸书。通过与苹果公司的合作,iPhone和iPod用户可以在他们的手机和音乐播放器上阅读亚马逊电子书。同时,通过用户在使用kindle与苹果手机和音乐播放器上阅读电纸书的差异,让苹果用户会体验,在Kindle上看电纸书比通过iPhone看效果更好。而且,亚马逊的在线电子书管理让这种转换几乎没有成本,每本书上的书签和笔记都可以保留。于是,就会有越来越多的iPhone电子书读者转化为Kindle的用户,在使用iPhone手机的同时也在使用Kindle看电纸书,起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尽最大努力将苹果手机的忠实用户同时也转化为Kinde的用户。

从双方之间的合作来看,亚马逊看中的是苹果庞大的用户群以及苹果对于广大用户的强大吸引力,并希望通过用户体验将苹果的用户也转化为Kindle的用户。当然,作为苹果公司来说,也可以通过与Kinde的合作,可以为手机和音乐播放器用户能够引进更多的内容,增强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和提高其价值。从而通过双方之间的合作,紧紧吸引用户。更重要的是,作为亚马逊公司来说,借助于苹果公司的平台,通过寄生式营销模式,可以最大化地压缩渠道费用,可以最大化地凭借苹果公司的平台,并通过产品的捆绑和寄生,可以最大化地促进Kinde的销量。

除此之外,围绕产业链建设,亚马逊还在上游构建一套完善的内容配套体系和产品所具备的自动更新功能,使得消费者在购买这一产品之后,可以随时而快捷的获取来自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最新畅销书籍等内容资讯。除了书本的阅读之外,还可以直接阅读全新的报刊杂志,使得消费者不需要额外支付成本就能从电纸书上获取阅读所需要满足的需求。

内容+渠道+终端营销模式:汉王电纸书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纸书厂商,汉王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汉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在确定自身渠道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完成由单纯终端提供商向“内容+渠道+终端”提供商的转变。

对于汉王来说,第一个阶段是通过硬件销售打下基础,树立行业领导地位,同时建立自身的差异化营销优势和竞争优势,这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达到。比如现阶段汉王的大力度广告投入,包括8000万广告费砸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上,就是想在别的品牌还处在起步阶段时,建立自己的品牌高地,构建属于汉王的稳固的忠诚消费群体。第二个阶段是内容提供,汉王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出版社的书免费数字化。二是自主定价,在网上谁的书谁定价。三是二八分成,把80%的利润分给出版方,自己仅获得利润的20%,以确保合作的持续进行。这样虽然自身的利益减少了,但是可以把出版商通过利益输送的方式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而成为汉王产业链中内容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四是一书一密,每本书下载一次加密一次,确保电子图书销售和防止盗版。此招虽然繁琐和不便,但是在目前国内盗版盛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条件下,也不啻为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有效办法。

渠道建设一直是汉王的竞争优势。在渠道的建设上,汉王一方面丰富自身的渠道结构,以让汉王电纸书可以进入更多的流通渠道,扩大受众面,提升渠道销售量。首先是IT渠道;作为传统的电子数码产品销售渠道,为汉王贡献了不小的销量。第二是书城渠道,新华书店是最主要的一块,民营书店也在不断丰富;借助于新华书店遍布全国的网络,可以让产品快速地渗透到终端市场,并直接贴近图书爱好者和购买者。第三是3C连锁大卖场,像国美、苏宁、麦德龙;第四是网络,最有代表性的是淘宝网和京东网。作为一种新的购物形态,网络购物因其方便、低价和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等便利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为电纸书销售的新形态,网络购物也为汉王贡献了不少的销售额。还有一些补充的渠道,包括礼品市场、行业代理商。

而与新华书店的深入合作,通过全国新华书店与产品销售捆绑在一起,让电纸书的销售与纸质书本一起,进入到新华书店体系,这应该算是汉王在渠道拓展上的创新做法。同时,为了能够让各地新华书店的员工更加了解汉王电纸书的产品性能和销售、营销策略,汉王专门成立了一支包含技术人员、市场销售人员在内的培训队伍,定期到合作的新华书店各门店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汉王的产品介绍、销售技巧、营销技巧等。

为了进一步确定汉王科技的品牌形象,汉王科技还统一制作了柜台、展架,提供给合作的新华书店,作为营销服务的一部分。而对于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产品售后服务问题,汉王也开通了“7×24小时”的售后服务热线。这些都是保证汉王渠道和终端模式运营的基础保证。

虽然在国内,汉王“内容+渠道+终端”营销模式要说非常成功,确实为时尚早。但汉王科技这种整合渠道和内容资源的尝试,这种与对方深入合作,共享资源的做法,还是走在别的竞争对手前面。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汉王能否有能力实现对产业链实现全面覆盖并有力掌控,并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电纸书行业困局和变革

市场前景广受质疑

作为一种新的数码产品形态,电子阅读器还称不上是完全创新开发的产品,它只是全球出版巨头实现新一轮产业转型、对传统出版流程变革的一个终端和载体。尽管汉王利用先发优势和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抢占了中国电纸书市场先机,但一直以来在产业链中影响力明显不强。内容资源整合及版权问题是其面临的最大障碍。尽管对于汉王等国内领头企业来说,盛宴才开始,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巨大的外部竞争和投资者对汉王股票的离场。在经历短暂的喜悦之后,汉王的拥有者和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犹如过山车般的股票价格起落,从股票价格最高峰值的175元腰斩跌落到94元,前后也就是40天的时间。这种狂泄式的股票价格下跌,对于汉王来说,有釜底抽薪之痛。而在汉王投资者离场的背后,是对于电纸书行业生存空间以及发展前景的广泛质疑。

同时,对于电纸书来说,最大的质疑来自于业界怀疑电纸书这一单一功能的产品是否会重蹈学习机、商务通等产品的覆辙。这些电子产品都曾经创造过一时的辉煌,过去风生水起,如今又烟消云散。是否汉王电纸书也会在经历过前两年的爆炸性疯狂增长之后,在经历过新鲜的热潮之后鲜有人问津,甚至被新的数码产品所取代,业内也是众说纷纭。

对于中国众多数码制造商而言,作为电子阅读器的制造商,参与这一市场蛋糕的抢夺,也并没有做好长期在此行业摸爬滚打的准备,也就是想利用目前电纸书的热潮,赚取加工费用。而其实电纸书真正的市场前景和商业机会,是来自于出版社对图书出版流程和模式的创新载体,只有整合上游的图片电子版权资源、完善产业链竞争优势,最终才能在这一产品领域获得市场利润的最大化。目前众多的涌入者,所看重的是电纸书暂时的市场增长,而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缺少系统的调研和论证。这也是中国企业的怪圈,觉得有利可图,就一窝蜂进来,觉得无利可图,就全身而退。一般情况下这种企业还有其他产品在做支撑,进入电纸书行业只是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试图进入新的行业。如爱国者、纽曼是MP3播放行业的领导者,盛大网络是网游行业的领导者,方正在传统出版行业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这些企业即使进军电纸书行业失败,也不会对他们的主业造成太大的冲击。而对于汉王来说,电纸书却是它的“豪赌”,成败系于此,不得不令人担忧。

价格竞争凸显行业困境

电子书阅读器市场进入价格战时代。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凯蒂赫伯缇(KatyHuberty)称,苹果的iPad不仅侵食了上网本、iPodTouch的份额,还有电子阅读器的市场。在美国,亚马逊电纸书Kindle已经开始降价。6月22日,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商邦诺将其Nook电子阅读器的价格下调至199美元。几乎在同时,亚马逊也将其Kindle电子阅读器的价格下调为189美元。仅仅不到10天,亚马逊又将其在去年5月推出的KindleDX价格由489美元降到379美元。

而降价的起因,源自苹果公司的iPad大获成功,亚马逊和索尼两家电子书阅读器的主要生产商感到了威胁,大幅降价,以应对来自苹果的竞争。专家预计,此举将进一步拉低电纸书的价格,从而推动电子阅读器进入主流市场。然而即便如此,电子阅读器因为不具备苹果热门产品的彩色屏幕,不能播放视频、浏览网站,也不像iPad那样有数千个苹果专门的应用软件而有可能被广大电纸书爱好者弃用。因此,对于亚马逊和索尼来说,如果不从技术上进行全面的变革,电纸书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大大地削弱,即使推行低价策略,也未必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而对于汉王电纸书来说,也并不是命运的宠儿。其命运在美国苹果公司的iPad平板电脑4月3日上市后也发生了改变。2009年汉王电子书平均销售单价在2500元左右,毛利率46%。而到2010年单价将会下降到2000元以下,毛利率不到30%。而来自竞争对手——惯于低价竞争的纽曼“低成本、低价格”的冲击,拉低了整个电纸书的单价。在MP3行业就以低价抢占市场的纽曼,在电纸书行业依然采用惯用的低价策略,侵蚀汉王的低端市场。而易博士的“甲壳虫”计划,也是将产品售价控制在千元以内,力争将电纸书塑造成为大众消费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不是像汉王那样定位在高端的礼品市场,从而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这也使得汉王处于两难的境地,参与价格竞争之中,竞争优势不明显;继续维持高价策略,坚守礼品市场,然而目前的电纸书礼品市场日渐甚微,电纸书礼品并不是高端和豪华的代表,失去了受众基础。因此,作为汉王电纸书来说,如何应对竞争对手,并找准自身的定位,是汉王电纸书能否继续保持霸主地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电纸书发展空间受限

第8篇

MARIO FISCHER博士

早在1986年,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Richard N. Foster(理查德・N・福斯特)曾将观察到的技术变化普遍现象总结为:行业领导者终将逐渐失去领先优势。现实情况是,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公司认为仅凭其公司规模便可在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变革中保护自己,但结果却是它们纷纷破产或一蹶不振。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祖父一辈创立公司并将其引向成功,儿子一辈尚能基本维持公司发展,到孙辈一代极有可能毁于一旦。在IT和互联网领域,这种事情发生得更快――根本用不了三代,那些顶级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动力。

后来居上

科技公司的发展最难预测,因对基础技术的估计错误,许多权威机构和项目专家做出的预测都惨遭失败。科学界曾认为,原油是一种“散发着臭味的粘稠液体,没有任何用处”。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创建的PC基本体系结构至今沿用,但由于这种结构先天所具有的局限性,从根本上限制了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领域没钱可赚”――1994年,比尔・盖茨对互联网的评价曾令舆论一片哗然。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预测未来。”――我的大学教授经常这样说。从这个意义上讲,IT企业至少在中期阶段可以“确保”成功――他们只做事而不用反应,但运作市场的人员则必须正确应对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亚马逊 它是一间商业公司还是IT公司?当然是后者。尽管Amazon拥有优秀的物流系统,但其成功仍来自于公司的核心――IT技术。这家公司已从昔日受人嘲笑的网上书店成功转型为全球经营范围最广的电子商务企业,此外,亚马逊还能为所有商品提供全球性的流通平台。据了解,亚马逊的业务并非全部依靠销售体系,亚马逊还能提供商品销售分析平台,并为客户提供评估和决策支持服务。亚马逊并不关心卖出去的是一本书还是一台显示器,它更关心的是顾客能否在亚马逊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现在,亚马逊又开始提供IT服务和计算机设备――很大程度上,这一领域往往被公众忽视。

此外,如果亚马逊的电子书在市场上获得持续的成功,将会引发出版行业的又一次革命。亚马逊正在建立虚拟出版市场的新规范,由亚马逊直接与作者签约,为作者出版数字书籍,并将书籍直接提供给其电子书产品Kindle的用户。这种出版方式的成本接近于零,亚马逊将拿出更多的利润分给作家。同时,盗版发生的几率降低到很小――只有当亚马逊电子书芯片丢失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盗版的情况。在这一市场,亚马逊肯定拥有设置行业标准的“马基”权力。

苹果 去年去世的史蒂夫・乔布斯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苹果品牌。没有任何公司能达到苹果这样的境界――客户购买产品时不计性价比,只关心品牌是否是苹果。这种现象对其他厂商来说非常令人羡慕,苹果产品独有的设计感和灵气,导致客户毫不犹豫地购买。如果仔细观察过苹果商店里的“果粉”,他们是如何流连忘返,如何小心、崇敬,甚至是充满爱意地体验、购买产品。这令人毫无疑问地会相信苹果能够保持成功,五年后仍能成功。

通常来说,苹果用户从苹果商店购买新款产品并非因为旧产品已不能正常工作。他们购买新款的原因只是因为它是新产品。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一现象会在乔布斯去世后改变。

Google 批评家通常会指责Google只有“一招鲜”。的确如此,仔细阅读谷歌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Google的收入大多来自点击付费搜索广告和AdWords两项业务。难怪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Google能在没有足够业务支撑的情况下能牟取暴利?Google的每一位员工能为公司贡献高达6位数的利润,诺基亚的员工利润只有四位数。尽管销售渠道单一,但Google严格坚持这一发展路线,即公司成立之初制定的公司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时至今日,Google仍认为,无论用户使用何种设备,Google都要为其即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最新信息。

Google在创造自己的未来,成为一家移动产品开发公司,但Google的移动部门开发进展过于缓慢。Google都做了什么?开发了一个自由和源代码开放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在项目启动之后很短的时间里,Android迅速成为使用最广泛、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固定、移动和本地服务的完美融合,Android设备之间协调同步的优势,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优秀的使用体验,这也是让Google用户人数直线上升的驱动力。新的、更易于使用的社交网络Google+也在表明,公司曾有过几次不太成功的决策,但从最聪明的头脑中爆发出的创新,复苏了Google的精神。Google奇迹般恢复了掌控市场的能力。

感谢广大的OEM

三星 该品牌的产品不仅只是出现在货架上,事实上许多IT公司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家韩国公司。内存、所有尺寸的显示面板、电子电路等等,在机器外壳下到处都有这家韩国公司的标志。在平板电视领域,三星在建厂初期就已经在产品设计中考虑了与互联网的连接问题,这也是三星能在短期超越其他厂商成为市场佼佼者的原因之一。智能手机方面,三星几乎在一夜之间赶上了对手,同时成为最重要的市场参与者。然而,之所以为三星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评价,最重要的原因是三星在关键技术上所表现出来的高投资意愿。在过去的一年,三星在研发方面的投资金额超过18亿欧元――超过了IBM、英特尔和索尼三家公司的总和。

思科 昔日美国的黄金矿主,如今是硕果仅存的真正赢家之一。采矿不一定能发财,但卖挖矿工具一定不会赔钱。网络基础设施制造商思科遇到的情况就很类似。无论网络用户是否在云端保存数据,或只使用一个简单的在线服务――都需要用到思科提供的网络管理设备。思科从不断繁荣的在线市场获利。思科一直被认为是网络技术创新的技术驱动力之一。思科的产品从内存到路由器不一而足,产品的多样化足以使其从网络后端覆盖到前端,从商用覆盖到消费,各个领域几乎所有的IT网络产品。

缺乏远见的失败者

Facebook、微软、eBay或者雅虎。为什么这些著名的名字没能出现在成功的名单中?答案是:一旦他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爆发,将引起可怕的后果。

Facebook 到现在,Facebook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网上社区之一。但仔细观察该公司,你无法找到该公司真正的、完善的经营模式。用户使用Facebook服务的原因,并非Google的“搜索模式”,而是看重了它们所提供的“娱乐模式”。事实上,用户对Facebook广告的反应相当平淡,即便是很不错的广告依然如此。Facebook应对这种现象负责,完整的用户资料能帮助广告主向用户投放为其量身定制的广告,但Facebook没有提供高质量用户资料的能力,定制广告也就无从谈起。此外,Facebook还经常因为缺乏对用户数据的有效保护等原因遭受批评。Facebook设想的追溯用户从出生开始所有生活轨迹的时间轴功能仍旧是个遥远的项目,用户,甚至许多网迷不用这一功能。

微软 公司并没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战略,它不仅要抵御云计算时代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不断下降,还要面对自身的Office产品带来的风险。微软总部雷德蒙德的在线产品部门仍然人烟稀少。尽管如此,资源仍被大量投入到保守的旧IT世界中――这是一个危险的策略。

第9篇

最近,国内电子商务公司My8848推出了“网上自助加盟连锁店体系”。这个“网上连锁店”对电子商务有什么价值?又能否获得成功呢?

何谓会员制营销?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会员制营销:如果说互联网是通过电缆或电话线将所有的电脑连接起来,因而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物理距离的缩短,那么,会员制计划则是通过利益关系和电脑程序将无数个网站连接起来,将商家的分销渠道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同时为会员网站提供了一个简易的赚钱途径。

一般认为,会员制营销由亚马逊公司()首创。因为亚马逊于1996年7月发起了一个“联盟”行动,其基本形式是这样的:一个网站注册为亚马逊的会员(加入会员程序),然后在自己的网站放置各类产品或标志广告的链接,以及亚马逊提供的商品搜索功能,当该网站的访问者点击这些链接进入亚马逊网站并购买某些商品之后,根据销售额的多少,亚马逊会付给这些网站一定比例的佣金——这就是会员制营销的基本原理。

不过,亚马逊首创会员制营销模式的说法最近受到了质疑。纽约会员管理联合会的发起人、的会员经理ShawnCollins的研究表明,其实早在亚马逊之前两年,就已经出现了会员制营销的雏形。

尽管会员制营销的概念不是由亚马逊首创,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是亚马逊将会员制计划发展得如此完美,并为这种营销方式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将亚马逊视为会员制营销的鼻祖也并不过分。人们大都通过亚马逊才真正认识了会员制营销,许许多多的小网站也正是通过加入亚马逊的会员计划赚到了网上的第一张支票。在美国,已经实施会员制计划的企业数量众多,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参与这种计划的网站更是不计其数。最为成功的案例仍然属于网上零售先锋亚马逊网站,到目前为止,参与的会员已经超过五十万个。

相对而言,国内的会员制营销相当落后,只有少数网站推出类似的计划,而且无论从功能上、会员程序的设计、会员制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推广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水平,甚至还显得比较幼稚,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成效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会员制营销的价值

开展会员制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拓展销售渠道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即将“CLICKANDBYE”转化为“CLICKANDBUY”。那么,会员制营销究竟可以创造多少收益呢?每个公司的情况可能大不相同。2000年初,美国ActiveMarketplace的副总裁DeclanDunn曾雄心勃勃地说,“在2000年,我要发展5000个有效的店面,并通过会员销售的方式取得五百万美元以上的销售额,我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会员销售而不是在他们的网站销售广告,显示会员计划的威力意味着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放在正确的列表上,我将与会员分享新的手段以使会员最易于产生效果。”最终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中也可以领略到会员制营销巨大的潜在收益。

会员制营销的实际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开展会员制计划的公司来看,会员制营销已经被证明是网上营销战略的成功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比较完善,因此,许多国际知名的公司都已经将会员制纳入营销计划之中。Forrester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会员的销售额占网上零售总额的13%,预计到2003年,这个比例将增加到21%。除了可以直接增加销售之外,会员制营销对品牌推广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拥有大量的会员,实际上也相当于把网络广告投放到所有会员网站上,也是一种节约在线广告支出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对于加盟的会员网站来说,也许自身不具备直接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通过参与会员制计划,可以依附于一个或多个大型网站,方便地开展网上销售,虽然获得的不是全部销售利润,而只是一定比例的佣金,但相对于自行建设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巨大投入和复杂的管理而言,无须面临很大的风险,这样的收入也是合理的。加盟会员制营销的网站实际上也并不限于小型网站或不具备自行开展电子商务的网站,即使正在开展电子商务的网站,或者甚至自己也在开展会员制计划的网站,也可以通过加入会员计划来扩充商品的种类,并获得额外的收入。事实上,电子商务网站加盟会员制计划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因为相对于个人网站或没有电子商务经验的小型网站而言,它们具有更多的销售经验、更大的访问量和更合理的产品组合。

My8848网上连锁店:是演进还是模仿?

“My8848网上连锁店(U-Shop)是加盟者通过开设网上连锁店页面或进行销售式链接形式向浏览者推荐My8848网上商品及信息而与My8848一起共享资源并取得相应比例回报的合作方式。”

My8848网上连锁店有什么新的特性呢?从实质上说,My8848网上连锁店仍然属于会员制营销的范畴,但是,形式上又不同于一般的会员制营销,可以理解为演进了的会员制营销,或者说,是高级形态的会员制营销。

会员制营销最初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可形象地比喻为指路型和讲解型。所谓“指路型”是访问者通过会员网站的链接进入实施会员计划的商业网站的首页,然后开始正常的购物活动,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与自己直接进入实施会员计划的商业网站购物没有区别,会员网站的链接只起到一种“指路”的作用,实施会员制计划的商业网站则跟踪用户的所有行为,如果完成了购物,将从交易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佣金支付给“指路人”。“讲解型”的会员制营销从技术上说则更具体和完善一些,可以通过会员网站对某种特定产品的链接直接进入到商业网站的产品页面,会员网站不只是起到指路作用,还具有产品推销员的功能,通常是在相关内容中对某个产品进行推介并直接链接到相应的网页。

My8848网上连锁店的出现,将会员制营销的基本形式提高了一个层次,已不仅仅是“指路”或者“讲解”那么简单,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个完整的网上购物网站,不仅可以从My8848网站中挑选所有适合在自己的网站销售的产品,还可以自己设计网页的内容和风格,也可以在任何你认为合适的位置展示产品,并自行加入对产品的评价等等。

能否成功?

一个成功的会员制营销计划取决于多种因素,是提供这种计划的网站和会员网站双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既然My8848网上连锁店的本质仍然属于会员制营销,在很大程度上,也无法违背会员制营销的一般成功法则。

开展会员制营销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一个提供这种计划的商业网站(下面简称网站)和一批加盟的会员网站(下面简称会员),计划的成功与失败,自然也就取决于网站和会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表现了,也就是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网站对会员制计划的影响

网站是计划的提供者和规则的制定者,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

首先,要提供完善的技术保证,至少应该包括方便的在线加盟程序、稳定的用户购买行为跟踪记录、可靠的在线销售统计资料查询等几个方面。

第二,网站对会员制计划的推广也非常重要,推广力度与加盟会员的数量有直接关系,而会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站通过会员最终获得的收益。

第三,提供适当比例的佣金并按时支付给会员。佣金的比例也许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取决于不同产品的利润状况和同行之间的平均佣金水平,但至少可以肯定,过低的佣金不会吸引会员参与,同时,一个不能按时支付佣金的网站同样会让会员失去信心。

第四,重点发展金牌会员。最好的会员是那些拥有比较专业的、有较大访问量的网站,但事实上,大部分会员是普普通通的网站。有一个经济学原理——“二八原理”,也叫“Pareto原理”,同样可以应用到会员制计划之中:会员所创造的营业额的80%来源于20%的会员。

(2)会员对会员制计划的影响

会员是否能够通过会员制计划取得收益,取决于自己的实力和努力。

第一,会员自身的条件。用户通过会员的网站链接完成购物,其前提条件是,会员网站拥有一定的访问量,且访问者有可能成为网上消费者,否则,无论参与多少个网站的会员计划,也无论推荐多少种商品,都相当于开设在荒山野岭人烟稀少之处的商店,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会员网站起到介绍人的作用,介绍人是否值得信任对用户的购买决策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加入适合自己特点的会员制计划。提供会员制计划的网站可能很多,但并非每个网站都适合你,在选择会员制程序时,电子商务顾问RalphF.Wilson博士提出了六条需要关注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

·是否与自己网站的核心业务内容有关?

·是否可以将会员制程序集成到自己的网站内容中去?

·是否与网站访问者兴趣有关?

·是否考虑到会员网站的需要?

·是否可以反映出自己网站的价值?

·是否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努力推广网站的产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像推广自己的产品一样推广网站的产品。

(3)网站和会员之间的关系“”版权所有

网站和会员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网站对会员的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有时候这种关系成为制约整个计划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在线帮助系统不完善,而网站对会员的询问又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回复。

第10篇

第21届书博会落户黑龙江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致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明确该省获得2011年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举办权,确定哈尔滨市为举办地。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由新闻出版总署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承办单位为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书刊发行协会。目前,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已着手筹备展会的相关工作。

总署第六次向青少年荐好书

近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启动仪式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此次“读好书,迎‘六一’”百种优秀少儿图书展示、展销活动是总署第六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优秀图书。今年推荐的图书有几大特点:第一,着重青少年思想建设;第二,中国原创作品和最新原创作品成果丰硕;第三,原创作品的中国传统元素鲜明、突出;第四,作品品种丰富、风格多样;第五,图书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趣味性和教育性。

文化部、总署向突尼斯赠书

中国驻突尼斯使馆文化处于近日向突尼斯科学、文学和艺术学院转交了一批由中国文化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赠送的阿拉伯著作中文译著。这批图书是此前在该学院举办的“阿拉伯著作中文译著展”的一部分,见证了中突双方在文化交流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突尼斯科学、文学和艺术学院主席Abdelwahab Bouhdiba对此表示感谢,认为中方在介绍阿拉伯文明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希望中突双方今后能够加强在文学、艺术、科学乃至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交往,继续巩固和扩大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中央五部门向灾区捐赠优秀少儿读物

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都江堰市绿地土桥小学新建的校园里,举行了“关心灾区孩子成长,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向灾区学校捐赠优秀读物”的仪式。来自北川、汶川、青川等39个重灾县、区有关单位的同志,代表重灾区中小学校的孩子们,接收了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133万余册优秀少儿读物。

中国图书在美国书展受追捧

来自中国8个省、市、自治区共28家图书出版机构参加了5月29日在纽约贾维茨展览中心正式开幕的2009年美国书展。中国出版商、中国的图书及文化都受到参观者的热烈追捧。

中国此次派出了庞大的参展团,共有600多种图书参展,其中包括汉语版、少数民族语言版以及部分外语版图书,种类涵盖社会科学、文艺、百科、教育、儿童读物、医疗保健、民族文化等各个领域。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出版物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教育社图书营销峰会成果显著

由全国教育出版社发行协调委员会、陕西省书刊发行业协会主办,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的2009年全国教育出版社图书营销峰会暨社长年会近日在西安召开。会议实现订货182.9528万册,订货码洋达3427.26万元。

这次营销峰会以展示成果、服务教育、传播文化、交流信息、拓展渠道、和谐共赢为主题,共有31家教育出版社、3家民营书商参展,36家省市新华书店、32家民营书店上百人参加订货,展示各类图书4万余种。

中国首次组团参加希腊萨洛尼卡国际书展

5月28日~31日,以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林弋为团长的中国出版代表团一行10人参加了在希腊萨洛尼卡的Helexpo展览中心举办的2009萨洛尼卡国际书展。这是中国出版界首次组团参加萨洛尼卡国际书展。中国此次参展的目的不仅是向希腊读者全面推介中国文化,同时也为明年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展作准备。

中国首次参展给萨洛尼卡国际书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参展,中国出版代表团共带去了近150种图书,主要为中国文学、旅游、汉语言教学、儿童图书、英文版中文图书、工具书、各种宣传册和书目等,其中重点选择了图文并茂的图书,这些图书都比较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 12177

数据解读

40%

作为主宾国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图书翻译出版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确定进入该项目的共有114种图书,在中外出版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已有约40%的图书完成翻译,开始后期加工或已经完成出版。按照计划,这些图书的德、英文版图书将于今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期间向全球业者和读者集中展示和销售。

除了德国的出版社以外,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国际知名出版社也参与到项目中来,还有部分图书将由中国的出版社直接出版德文版或英文版。

1.1%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08年,美国图书出口总额为21.9亿美元,和2007年相比增加2.4%,图书进口总额为22.1亿美元,同比下降3%。出口到中国的图书总值达2805.8万美元,和2007年相比下降5.6%。从中国进口的图书为8.06亿美元,和2007年相比减少1.1%,这是10年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图书总额首次下滑。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使美国出版商在中国印刷制作的图书有所减少。

根据数据,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和日本是美国前五大图书出口国,中国排在第十位。2008年,涨幅最快的是出口到阿联酋的图书总额,为1739万美元,涨幅达73.5%,这主要是由于阿联酋国家不断加强对教育、娱乐等产业的投入,使得美国出口到该国家的教材教辅以及专业类图书明显增长。

99.41%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5月31日公布了第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参展图书印制质检结果:此次印制质量检测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图书2209种(册),合格率为99.41%。

受新闻出版总署委托,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于2009年4月23日~28日,对第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参展图书印制质量进行了现场抽样检测。此次印制质量检测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图书2209种(册)。其中,从主会场零售卖场抽取1787种(册),主会场出版单位展位抽取331种(册),图书馆团购(馆配)展场抽取91种(册)。受检图书涉及除以外的所有地区,以及部队系统和中央在京出版单位311家。

经检测认定,在2209种(册)受检图书中,2196种(册)图书质量合格;13种(册)图书存在严重质量缺陷,为不合格产品。合格率为99.41%。

62.7%

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人民论坛杂志社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62.7%的受访者抽不出时间读书,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27.6%为3~6小时。

62461

从今年3月初开始,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对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上使用的条码全部实行网上发放。截止到5月底,已发放条码62461个,其中图书条码23667个,期刊条码14991个,音像制品条码15979个,电子出版物条码7828个。从近3个月来发放条码的实践看,网上发放、传输、接收都较为顺畅。 12176

热点评论

出版社体制改革

“目前这种半官半商、半事半企、半死不活、在市场经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改革,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出路。”

6月4日~5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举办了两期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政策培训班,针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负责人就改革政策进行解读式培训。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出席并作动员讲话。

少儿出版

“自2006年开始,当当网少儿书店连续3年保持了高速增长,3年内共增长了15倍。如果以出版发行图书定价总额即“码洋”计算,从今年第一季度来看,当当网少儿书店月销售有望冲击4000万码洋的目标。”

无论从畅销书榜排名还是图书市场份额所占比例都可以看出,少儿新书读者接受度高,市场反映相当乐观。当当网少儿书店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我国少儿出版呈现了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网上书店

“网上书店较传统书店最大的优势就是书籍种类繁多、搜索引擎强大,需要什么书籍只要输入一两个关键词即可,这比到书店买书方便多了。除此之外,书籍折扣低、价格便宜也是越来越多的读者上网购书的最大动力。”

如今随着网上书店的盛行,很多人足不出户即可买到自己钟爱的书籍。对于传统书店而言,网络的便捷让它们处在“变则通、不变则亡”的边缘。

在线阅读

“以往书籍出版之前,要花上数月时间,然而网络文学只要点击一个按键,就几乎能同时供大众阅读。”

今年4月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此外,颇具影响力的“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逐浪网”等网站也竞相争鸣,几家网站的日访问量相加超过了7000万次。对此,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颇为感慨。

少儿图书分级

“要让孩子爱上读书,首要的工作就是分级,但童书分级首先需要建立中国孩子阅读数据库。”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著名儿童作家白冰,一直是童书分级阅读的积极倡导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白冰指出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通过读者调查建立起适合中国孩子心智发育水平的阅读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的分级才能更适合中国儿童。

版权保护

“重罚之下无‘勇夫’,实行严格的惩戒制度,切实改变当前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状况。”

前不久,天津人民出版社因擅自出版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侵犯了上海译文出版社享有的海明威作品中文简体字专有出版权,被告上了法庭。为此,出版界有识之士呼吁应通过各种手段来遏制外国文学出版领域侵权事件和粗制滥造的屡禁不绝。 12175

域外采风

亚马逊进军出版业务

网络零售巨头亚马逊迈出了进军出版领域的第一步。近日,亚马逊宣布,签下美国青少年作家塞拉・库福尔(CaylaKluver)自助出版的小说《遗物》(Legacy)的全球英语版权。不久前,亚马逊宣布启动出版项目“亚马逊重唱”(AmazonEncore),这是该项目的第一部作品。但双方都拒绝透露此次版权协议的详细情况。

亚马逊将推出该书的精装版、有声书和适用于Kindle阅读器的电子书。他们将根据预购数量决定首印数。同时,亚马逊还会与图书批发商进行合作,通过实体书店发行该书。

谷歌拟进军电子图书市场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拟进军电子图书市场,挑战亚马逊的主导地位。谷歌在BookExpo展会上与出版商的谈判表明了其让出版商向消费者直接销售数字版图书的意图。此举将使谷歌成为亚马逊的直接竞争对手。亚马逊试图通过Kindle阅读器控制电子图书市场。

谷歌此举将受到对亚马逊积极的价格策略不满的出版商的欢迎。亚马逊以9.99美元的价格销售Kindle版图书,远低于印刷版图书26美元的价格。在与出版商的初步谈判中,谷歌称将让出版商确定数字版图书价格。

瓦特斯通裁员650人

英国连锁书店瓦特斯通集团将裁员650人,导致裁员的原因之一是瓦特斯通于不久前启动了新的发行中心进行统一发货,这可以节约一定的人力成本;另一个原因是在经济危机下,他们准备雇用更多的兼职员工。目前,瓦特斯通在英国有300家门店,此次裁员至少涉及100多家门店。

瓦特斯通集团表示,他们已经竭尽全力减少此次裁员的范围和人数,同时会对被裁掉的员工给予照顾,其中300人有望从6月开始到新的发行中心工作。

罗宾逊获得“橙子文学奖”

第11篇

2017年4月21日,巴基斯坦前陆军参谋长拉希勒・谢里夫(Raheel Sharif)来到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就任代表40个国家的“伊斯兰反恐联军”的总司令一职。随他一起前行的,还有巴基斯坦一个旅的五千官兵。

沙特于2015年12月15日宣布组建“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后,因当时伊斯兰堡担心入盟会“有损巴基斯坦在穆斯林世界的中立立场”,沙特王室的这一动议搁置了下来。2016年,沙特外长、防长、王储轮番访问巴基斯坦,并在陆军司令部与拉希勒会晤;巴基斯坦总理和拉希勒本人也一起回访了沙特。之后,巴基斯坦政府同意了沙特政府的请求,并向拉希勒将军颁发了“无异议证书”。“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这一“穆斯林北约”终于被激活了。

那么,“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真的是出于反恐的需要么?其实,在这个舞台上,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都有各自的诉求。一个舞台两台戏。

沙特组建联军“一石二鸟”

2011年,沙特出资1000万美元支持成立“联合国反恐中心”;2014年又出资1亿美元继续支持这一国际反恐中心,但效果全无。因此,沙特决心成立自己的“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希冀主导并协调伊斯兰世界的反恐行动,甚至邀请宗教学者来处理极端主义问题。

沙特当前的反恐形势相当严峻。由于“伊斯兰国”在占领区的西边、东边和北边都受阻,它最有可能的突围方向是南边,即约旦和沙特方向。“伊斯兰国”已经号召对沙特发动各种袭击,威胁要沙特王国政权,接管麦加圣地。来自“伊斯兰国”的,还在麦地那先知寺实施了一次自杀式袭击,震惊了全球的穆斯林。

此外,叙利亚冲突爆发之初,沙特政府纵容了3000多名沙特人加入了所谓的。现在,这些经过战场上洗礼的“圣战士”不仅对沙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还对沙特政权的意识形态构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沙特才决定组建“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因为它正好能帮助沙特应对这种危险的局面,并打击本地区所有的恐怖组织。然而,战斗力低下的沙特军队根本无力参与高烈度的反恐战争。因此,依赖穆斯林世界中唯一的有核国家和军工实力最强的巴基斯坦,就成了沙特王国的首选了。

另一方面,油价大跌、深陷也门泥潭、叙利亚局势的逆转等,都在削弱沙特在中东的地位。2016年,沙特的国防开支达500亿美元,跻身全球五大军事开支国。这种军事开支等于宣示沙特笃定要在本地区发挥影响,重点是限制伊朗,而不仅仅是出于反恐的需要。

这一点从“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的逊尼派色彩,就可以看出来:以什叶派为主的国家如伊朗、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都被暂时排除在联盟之外。而该联盟的目标之一,是向叙利亚、伊拉克派遣驻军以打簟耙了估脊”。可在没有叙利亚和伊拉克参与的情况下,沙特如何向这两个国家派遣驻军呢?在这种情况下,其打击“伊斯兰国”不就是一个空口号吗?

沙特宣布联盟成立后,曾集结20国举行了“北方雷霆行动”军事演习,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有35万人参加,其含义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了淡化联盟的宗派色彩,沙特政府派出了麦加大清真寺的领拜教士伊玛目卡阿巴・谢赫・萨利赫・本・・易卜拉欣去巴基斯坦宣传。这位伊玛目再三强调,“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只打击恐怖主义,而不针对任何国家或派别(沙特另有联军专门打击也门境内由伊朗支持的反叛势力)。

拉希勒上将提出三大条件

沙特最初宣布联合34个穆斯林国家,组成一个“反恐军事联盟”以打击“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后,联盟当中的几个成员国,包括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印尼都表示吃惊,声称对事件毫不知情。巴基斯坦官员更是声称,看到路透社的报道才知道本国“被加入”了这个反恐联盟。

这不是沙特第一次在巴基斯坦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之纳入其军事联盟之中。沙特曾将巴基斯坦纳入其打击也门的军事联盟中,并把巴基斯坦的国旗展示在该联盟的媒体中心。后来,巴基斯坦还是拒绝加入针对也门的军事打击。

巴基斯坦有世界上第二多的穆斯林人口,又是一个以逊尼派人口为主的“伊斯兰共和国”,它之所以拒绝出兵可能是因为,巴基斯坦军队是逊尼派士兵和什叶派士兵混杂在一起的。1984年,沙特要求巴基斯坦驻沙特军队全部征用逊尼派,剔除什叶派士兵。这一要求导致齐亚・哈克决定全部撤回驻沙特的军队。

巴基斯坦境内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冲突至今没结束,导致许多什叶派人士离开巴基斯坦。如果巴基斯坦参与一个被认为是代表逊尼派国家对付什叶派伊朗的联盟,将恶化巴基斯坦国内的教派冲突。

所以,拉希勒上将就他的任命提出了三大条件:联盟要包括伊朗在内,使这一联盟看上去本质上不是宗派联盟;他不接受任何人的指挥,并拒绝指挥一支为单个国家打仗的军事力量;如果有必要推动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和解,他希望能获得授权去充当仲裁人。

伊朗也保证,只要拉希勒充当仲裁人,伊朗将接受巴基斯坦作为也门危机的调停人,也愿意把也门胡塞武装带到谈判桌前。

目前不清楚沙特是否答应了拉希勒的条件,但不管怎么说,巴基斯坦同意与沙特进行反恐合作了。

数十年来,包括沙特在内的海湾诸国的王室,都对巴基斯坦军队及其领导人礼遇有加,奉为上宾。拉希勒将军曾六次访问沙特,在2014年由“海合会”举办的“阿卜杜拉之盾”军事演习中,拉希勒将军是唯一一位以非国家元首身份出席的嘉宾。很多人认为,拉希勒将军可能是穆斯林共同体走向团结的关键人物;他可以用他的知识和经验来消除穆斯林国家间的误解。

巴基斯坦很难拒绝大金主

沙特和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特殊,双方都是彼此的万能牌,彼此都是对方域外的力挽狂澜者。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主动向沙特靠拢。老布托需要钱来造“伊斯兰炸弹”,作为回报,巴基斯坦在沙特驻军2万人,以保卫圣地。其中不仅有教官团队和技术人员,更有着2个装甲旅的作战部队捍卫着沙特的。1980年代初期,是巴基斯坦的空军飞行员组建了沙特阿拉伯的空军雏形,那时候的沙特还没有一个正式受训的空军飞行员;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巴基斯坦又向沙特派遣了2万名士兵。

巴基斯坦工程师团队也曾帮助沙特沿其南部边境修建防御工事,以对付胡塞武装。在著名的“海夫吉之战”中,也不乏巴基斯坦军人的身影。这种友好关系在巴基斯坦强人齐亚・哈克统治时期得到了巩固:哈克的“伊斯m化政策”和“抗苏圣战”巩固了巴基斯坦与沙特的关系。此后,历届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都承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沙特王国的领土完整。

由于与巴基斯坦保持着紧密关系,沙特利用宗教学校在巴基斯坦境内培养他们的支持者。与宗教势力颇有瓜葛的巴基斯坦现任总理谢里夫,曾在1999年穆沙拉夫后于沙特的吉达市流亡了7年。他的一个女儿还嫁给了沙特前国王法赫德的孙子,谢里夫自己也在沙特投资兴业。

另外,沙特视巴基斯坦为遏制伊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湾战争后,曾经与伊朗什叶派势力对峙的“中流砥柱”伊拉克一落千丈,而且伊拉克有侵略科威特的劣迹,也很难再次得到沙特等国的信任。面对在中东地区迅速扩张的什叶派势力,沙特等国大肆购入欧美先进武器装备,邀请来自巴基斯坦的专业人才为它们提供培训。

早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巴基斯坦军方就已经对阿拉伯联军提供了许多援助,并且在海湾各国的军队建设初期,提供了军事教官团队来帮助它们训练军队。作为回报,海湾诸国频频给巴基斯坦贷款支援,大力推进巴基斯坦的国防现代化进程。

巴基斯坦在1980年代购买F-16战斗机的“和平之门”计划中,就得到过沙特至少2亿美元的贷款。1998年巴基斯坦核试验后遭受国际社会制裁,当时的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还专门为其提供了每天5万桶的免费原油。

2014年,在沙特和巴基斯坦官员进行了一系列互访后,巴基斯坦收到了一笔来自沙特的15亿美元的赠款。巴基斯坦财长称,其为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礼物”。正因为有了大笔金钱铺路,沙特才有底气邀请巴基斯坦派遣军机、舰艇和地面部队,参加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

2016年,沙特成了巴基斯坦武器的最大买家。正如沙特情报局长图尔基・费萨尔王子所言,世界上还没有哪两个国家像沙特和巴基斯坦那样,能在没有签订正式条约的情况下结成军事联盟。

伊斯兰堡意在摆脱国际孤立

2016年4月,印度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请,要求将巴基斯坦武装组织“军”头目马苏德・艾兹哈尔列入安理会制裁名单。印度指控“军”幕后策划了当年1月在印度一座空军基地发生的枪击事件。“军”之前被联合国安理会列入了黑名单,但这份名单不包括其头目艾兹哈尔。如果艾兹哈尔被列入制裁名单,他将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出入境,其财产也会被冻结。这一申请后来被中国采取技术性手段搁置。

恼羞成怒的印度决定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孤立巴基斯坦。2016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决定不出席11月在巴基斯坦举行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峰会。在印度拒绝参会后,孟加拉国、不丹和阿富汗都表示不参加南盟峰会。

同年10月在印度果阿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指控巴基斯坦是“恐怖主义的母舰”。印度主办的此次金砖峰会一共邀请了8个地区邻国的领导人参加,唯独没有邀请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

同年12月,在印度阿姆利则市举行的“亚洲之心”会议上,印度再次就跨界恐怖主义问题向巴基斯坦施压。巴外交事务顾问阿齐兹原打算在会上发言,但遭到印度的阻挠,停留数小时后不得不打道回府。

印度在国际社会孤立巴基斯坦,以防巴基斯坦把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印度的政策是让国际社会承认巴基斯坦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希望国际力量制裁巴基斯坦。若如此,印度在克什米尔进行跨界反恐行动时,就更少顾忌了。

因此,巴基斯坦加入“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很好地回击了那些把恐怖主义与伊斯兰国家联系起来的做法。

不过,从军事上、意识形态上击败“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只能靠穆斯林国家的长期努力,“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它被某些国家利用,反倒可能加剧中东地区现有的宗派冲突。

附录:“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成员国名单

第12篇

纵行百山百川的Columbia奥米·防水透气外套

一览百山之雄伟,遥观百川之澎湃,Columbia作为CCTV4大型户外旅游栏目《远方的家》指定户外装备品牌,将保护摄制组攀山涉水,用镜头探索自然。其中的王牌装备——Columbia专业防水夹克采用Omni-Tech奥米·防水透气技术,采用三层布料:外层阻挡雨水,中层阻截水分渗入,底层高度透气,快速排走汗气,达到防水、透气、防风效果。 兼具多合一设计,可搭配不同内胆,灵活应对气候幻变,纵行百山百川!Omni-Tech奥米·防水透气技术是Columbia自行研制的独创科技,由三层布料精制而成,先由抗水外层负责挡走雨水;再由中层布料的微孔薄膜,阻截水分渗入;加上底层透气物料,同时快速排走湿气,将汗水蒸发及带走,提供周到防水、防风、透气保护;再配合全缝线位密封工艺,连拉链处都能做到高效防水。部分Omni-Tech奥米·防水透气夹克内层配有OmniHeat奥米·热能反射技术,通过反射和保存自身体温来调节人体温度,同时排出湿气和多余热量,令身体始终舒适干爽。

攀山鼠首家概念店在京正式营业—中国户外市场走向个性化的高端小众时代

位于方家胡同12号的Kl?ttermusen攀山鼠概念店于8月4日正式营业了。作为瑞典的顶级户外品牌Kl?ttermusen攀山鼠落户中国,标志着中国户外市场由大众普及型向高端小众型的个性化转变。来自瑞典的顶级户外品牌Kl?ttermusen攀山鼠,来中国已经一年了,非常愿意和中国的广大户外爱好者联手一起,让更多的人融入户外,走进大自然!在北京雍和宫地区开设的首家概念店,也是抱着同样一个目的。攀山鼠概念店与以往的经营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把简单的进货、卖货变成了品牌与零售终端联营的模式。这样可以把商和零售终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商更好的为零售终端提品方面的支持,而零售终端及时准确的反馈客户的信息及需求。这样做对品牌的发展和经销商的成长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作为Kl?ttermusen攀山鼠在中国指定的商,北京沃科迈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孟春表示,攀山鼠是一个非常优秀和最环保的户外服装,我们以这种全新的经营模式进入户外市场并不是以盈利为第一目的。我们希望广大的户外爱好者不仅能够认同我们的产品,更加希望大家可以认同我们的环保理念,做一个负责任的旅行者,就像我们品牌所一直倡导的:保证你的最大安全,保证对环境的最小冲击。

《跑者世界》阿迪达斯2013北京马拉松训练营盛大开营

8月18日,由《RUNNER’S WORLD跑者世界》杂志与阿迪达斯携手打造的,“见证我的pb”2013北京马拉松训练营在北京朝阳公园盛大开营。训练营吸引了来自5个国家的国际跑友,以及全国各地的精英跑者,共计200余人,为62天后的北京马拉松备战起跑。本次训练营以“见证我的pb”为主题,旨在和阿迪达斯一样鼓励并帮助广大跑步爱好者,以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积极健康的跑步态度,在马拉松赛场上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实现自我突破。训练营将持续到北京马拉松开赛前,共分四个阶段,以“见证我的pb”,实现跑者的自我突破为训练目标,引入著名的“亚索800”训练理念,针对不同级别的跑者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包括耐力训练、步法训练、跑姿训练、配速训练在内的一系列科学训练理念,都将在训练营中陆续展开。“亚索800”训练法是全球公认的、可以有效提高马拉松比赛成绩的训练方法。

第五届SALEWA Rockshow在意大利博尔扎诺圆满落幕

7月18日,第五届SALEWA Rockshow在意大利博尔扎诺圆满落幕。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捷克、中国、韩国8个国家的年轻岩友们在SALEWA总部攀岩馆聚首,共同参与了这一盛事。来自世界各地的岩友们用激情、技巧及团队精神撼动岩壁,将岩壁芭蕾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来自韩国的16岁少年 JongWon Chon在8a+男子线路中获得冠军,同样来自韩国的17岁女孩SolAh Kim获得7c+女子线路的冠军。作为裁判的SALEWA极限登山运动员Roger Schaeli和2012年抱石世界杯冠军Rustam Gelmanov对两位年轻冠军的出色表现大加赞赏。意大利小姑娘Matilda(13岁)和来自捷克的Gabriela(22岁)并列女子第二名,而捷克岩友Jakub(31岁)和奥地利的Johannes(15岁)分获男子二三名。首次参加SALEWA Rockshow总决赛的中国岩友庞丽平表现出色,在与他国岩友的交流中也收获颇丰,相信他在未来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想往”停止空想 启程勇往

由Actionfox赞助大型户外招募活动“想往”九月全国火热升级,“泰尼卡中国”倾情加入下半年活动,为有“想往”的人圆梦。截止到7月已有210个队申请参加活动,Actionfox快乐狐狸、sandstone砂岩为其中符合要求的朋友提供装备完成了他们的“想往”。从8月开始“想往”得到泰尼卡中国的支持,赞助装备升级。同时活动形式也增加了视频征集,以体现更加真实的户外生活,并有年终现金大奖送出。“想往”话题,呐喊出心中的“想往”,就有机会获得Actionfox、sandstone、TECNICA三品牌提供的装备。

想怎么玩就怎么拍— Whitelabel拍客U30摄像机

体验运动中的拍摄乐趣?捕捉急速奔驰中的精彩片段?户外运动解放双手尽情拍摄?传统摄像机由于其携带不便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手持等特点无法用于一些特殊场景的拍摄。极限运动、户外运动和一些第一视角拍摄中,非手持摄像机被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其中。Whitelabel研发的具有创新功能、外形时尚、操作简单的产品。全球首个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操控的运动摄像机Unieye(引进中国后更名拍客U30)。加密连接wifi,实现摄像机与智能手机连接,对摄像机实时控制、预览、设置。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0米。一部手机,可以同时控制4台摄像机。以轻巧著称的GOPRO在它面前也是庞然大物,它拥有100°宽广视角,720P/30fps高清运动摄像。U30的配件丰富通过配件可以实现IP78的三防等级,可以放在单车上、头盔上、背包上等等。

2013年南京紫金山夜跑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2013年诺诗兰杯三夫户外量山好汉跑山赛南京站于7月25日18点30分开跑,当晚21点圆满结束。虽是炎热难耐的盛夏时节,报名人数竟多达300多人,现场还有很多亲友前来助阵,场面的火爆不亚于酷暑的炎热,全程13公里的赛道上奔跑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热爱户外运动和大自然的爱好者。此次比赛由北京三夫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亚洲户外展共同组办,由诺诗兰品牌,lasportiva品牌、x-bionic品牌、南京恒辉反光材料公司提供赞助,同时也得到了众多专业户外媒体的支持堪称一场户外盛宴。第八届亚洲户外展已经成功地成为目前国内户外产业的晴雨表,22个国家和地区的610家参展商齐聚南京。为了更好的宣传展会,增加互动,主办方和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户外零售渠道商三夫户外共同组办此次“量山好汉跑山赛”为展会增加了新的亮点,同时用活动诠释着户外行业的精神。

2013香格里拉超级跑赛事新闻会在京举行

8月20日,2013香格里拉超级跑赛事新闻会在京举行。赛事定于10月1日鸣枪,从香格里拉月光广场出发,途经茶马古道重镇独克宗古城、著名景区石卡雪山、国际湿地保护区纳帕海和依拉草原等度假胜地。来自国内外的越野跑者,将在此穿越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以及民族风情村落。在与自然、人文景观的悦动中,挑战平均海拔3500米的极限路线,并最终完成100公里的越野跑。此次赛事由香格里拉人民政府主办,承办单位极致探游、日月林卡,联合承办方格调逸品,都具有丰富的国内外赛事组织经验。赛事还设置了50公里组、10公里组和大众体验组。让更多人走向户外,以越野跑的方式,回归自然、挑战自我、强健体魄、对话内心。

鲁滨逊手杖售后服务调整的公告

一、消费者在户外运动中使用鲁滨逊系列手杖中的任一款产品,只要出现损坏,鲁滨逊公司提供免费更换配件服务。

二、鲁滨逊全国客服热线400-708-5283为接受产品维修服务的唯一电话联系方式,为接受产品维修服务的唯一邮箱,请大家把损坏配件的图片发至该邮箱,鲁滨逊全国客服热线接线员为唯一维修受理人员。

三、鲁滨逊全国客服热线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六08:00——16:30,在此期间,工作人员接到维修电话,会在第一时间记录驴友信息、维修内容、并准确提供公司地址及收件人等信息。

四、返修产品的运费一律有鲁滨逊公司承担。

五、消费者对售后人员的态度、工作效率、维修效果等不满意可直接拨打投诉电话:0631-5785206,我们将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