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时间:2022-12-12 13:34: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第1篇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管理;对策

在现代社会,档案应是社会记忆的一种现实表现形式。档案的产生和形成是人类无限扩大自身记忆强度、容量和持久连续性的一种社会行为,也使人类记忆由零乱、个体的状态成为有序、群体的社会记忆,这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档案构成了社会记忆统一的、现实的存在形式。在现实中,人类需要借助自己创建的档案机制构成的记忆链条,对历史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社会形态的共同基础和民族特色、社会发展一般趋势和多元选择等重大问题做出解释。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谱,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工作。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界定

居民健康档案是对社区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和接受医疗保健等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全面记录的文件或者电脑存档 ,是社区医疗机构掌握居民身体情况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前提。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主要由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社区基本资料包括社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良状况、 社区教育状况和经济条件情况等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料包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种类、数量、位置及其门诊、转诊和住院数统计等内容。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包括人口多少、性别、年龄、从事的职业、等人口学相关内容。

二、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受制于各个方面的影响,社区档案管理极其不完善,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完善的体制,这个仍然需要我们以后不断的完善体制,改进方法,实现社区档案管理的有效健康成长。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社区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对建档工作不够重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领导的意识不足,政府投入不够是导致在实际建档工作中存在建档率不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2.医护人员紧缺,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庞大的人口数量,现有的医务人员的人力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社区建档工作中的人力需求。由于工作量大,医护人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积极性不高。健康档案建立往往借助大专院校的学生及公共卫生员,没有专门的培训,严重影响了健康档案的质量。

3.档案材料收集欠完整,字迹欠规整,用材欠规范,处理随意性强。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对部分建档对象未进行健康体检,个人健康档案中重要项目漏项、空项,如腰围、臀围、心率、血压和体重指数等。甚至出现医务人员为了提高建档率,未入户调查自行伪造档案内容的现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少,工作多且杂,对收集的档案进行收集、归档的专业人才紧缺。无专人负责和保管文件材料,导致文件材料缺乏系统管理,处理不够规范。纸质的档案材料中,笔迹不清晰,书写欠规整。随意存放材料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4.死档现象严重。健康档案是一种动态的档案,它是随着个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社区医生缺乏,无法及时修改相对数目庞大的档案;到社区就医的患者有限,居民对社区卫生站信心不足;社区医务工作者对电脑知识缺乏,无法有效对健康档案的录入、提取、修改等进行操作等原因导致当前的健康档案死档率很高。

5.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认知不足,主动配合性不够,建档困难。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对于个人的健康状况的一个记载,也是对于个人发病后就医的一个凭据和依据。现在的居民还是沉浸在原来的老观念“没有病就是健康,甚至有了病也不愿意去看医生”。这样的认识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健康档案的建立目前采取的是入户调查方式,由于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不高,涉及居民隐私相关内容会表示出拒绝、反感和担心隐私暴露。居民对调查内容过多,耗时过长也颇有怨言,缺乏耐心配合,所以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进展缓慢、困难。

三、 解决方案

相关部门必须统一规划,政府部门也要起到作用,建立个自己的医疗系统,这样可以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和居民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这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的忧虑,要加强个人隐私宣传保护教育,对泄露个人隐私的要加大惩罚力度,情况严重的可以交由公安机关处理,最后建立一套良好的个人隐私保护制度,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对工作优秀的同志进行表彰,增加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引进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居民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首先从档案的设计上解决,各个省市相关行政部门统一规定档案形式,并且规定档案上必须出现的居民相关信息,这样不仅仅解决了档案设计的不合理,而且也解决了有的地方居民档案信息不完全或者太繁琐的问题。其次要求每个社区居民档案管理机构不仅仅要规范档案室文件,还要编号分类便于日后查阅,对已经没用的档案进行处理(比如居民死亡或者失踪),而且这些档案必须要进行电子备存。这样就解决了在医生想了解本社区病人的健康状况的情况下,查阅繁琐的问题。便于更好的解决居民的疾病,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我国目前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本身的制度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才能使相关政策认真切实的施行下去,才能真正做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梁万年,李春雨,杨兴华,等.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东、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方式的比较[J].中国全科医生,2005,8(21):1739-1740.

[2]陈瑜,邢冀娟,李永强,等.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7,4(6):13-15.

[3]雷晶晶.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9(2)132.

第2篇

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家庭健康档案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目前社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没有被给予更多的统一要求,主要用以考核医师对其所在社区的居民健康状况与社区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考查全科医生在病人照顾中的群体观点。

个人健康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病人个人的基本资料,健康问题目录,病情流程表,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周期性健康检查是运用格式化的健康检查表,转会诊和住院记录,预防性记录,慢性病病人随防记录,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

家庭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评估资料、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和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形式与内容同个人健康档案)。

社区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的健康状况。

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健康档案可以帮助社区医生了解服务对象,挖掘潜在需求,创造更高价值;帮助社区居民建立新的健康观念,使社区医生真正成为社区健康知识的传播人,实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最终目的,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为一个“健康乐园”,使卫生服务更具有个性化、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

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信息采用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编制的健康档案格式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本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在辖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奠定基础。

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建档居民发放全科医疗就诊卡,上面注明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居民在每次就诊时必须携带全科医疗就诊卡,医生利用就诊卡提取对应的健康档案,获得关于病人及家庭的健康信息,并详细记录居民本次就诊过程时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处理情况等。每次使用结束后放回原处。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管理上与临床住院病历不同,它可以满足病人对医疗记录知情的期望。通常情况下,病人都希望他们的健康档案由医生或相关健康照顾者管理,并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健康信念模式宜对病人个体开放,并且字迹清楚可读。

健康档案的建立参考住院病历的建立模式。准备一个独立的档案柜,并按照健康档案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格,每个格子对应放入一种内容的健康档案纸。当居民建档时,根据需要抽取格中的档案纸,建立健康档案;当居民有更多方面的健康需要或开展其他健康服务项目时,将增加的健康内容设计成页,记录后放入居民的健康档案中;由于居民的迁出和死亡,健康档案设计时要考虑到档案的存档,在档案纸的边缘预留装订孔。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慢性病管理规范,将慢性病管理与个人健康档案相结合。将参与慢性病管理的居民健康档案标识出来,放入慢性病管理所需的年检表和随访表,并按照慢性病管理规范要求完成年检表和随访表。为保证健康档案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在健康档案中增加检查结果粘贴页,将日常各种检查结果粘贴在上面。

根据封装健康档案的档案袋(夹)的颜色进行标识。例如绿色代表一般健康档案、红色代表糖尿病病例、黄色代表高血压病例等。既能让全科医生从健康档案的表面就能对居民健康状况有个直观的了解,又方便了健康档案的分类、查找等管理工作。

由于健康档案中还有一些预约项目和慢性病管理中要求定期随访,因此全科医生除在健康档案中详细记录下次服务时间外,还要单独制定一份预约服务登记表(簿),记录为居民预约服务的时间和项目,以免遗忘,保证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的卫生服务。

对采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信息要实行专人管理、专机录入、专人维护,定期做好数据备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定期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和分析,作出社区诊断,及时发现居民的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涉及个人隐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康档案信息使用审核登记制度,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健康档案原则不准其照顾者以外的人员阅览或拿取,以保证病人的隐私权利。在病人转诊时通常只书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健康档案工作职责分工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负责本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指导和日常管理督导工作。

第3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管理使用

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定义了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为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1]。

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免疫接种、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九大部分,其中居民基本信息是通过居民医疗保险数据库中个人信息部分整合而来,通过身份证信息、参保信息、参合信息进行比对来进行有效识别,建立了自动档案"因需建档,随诊随建"的机制,把居民健康档案建成"活档"。笔者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们对健康档案管理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问题

1.1准确率低 健康档案前期输入的基础数据错漏较多,使用范围小,部分为死档。

1.2完整性差 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妇女及慢性病人以前的健康状况不甚了解,而且目前我国的医疗保健工作体制和工作方式也无法完整、详细地记录和保留一个完整的健康档案。

1.3查阅人次少 如何利用健康档案提供的基础信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服务还存在许多障碍,医务人员不习惯利用档案,仍然凭经验看病,居民个人不知道利用档案向医生提供病历,健康档案几乎成了死档。

1.4居民知晓率不高 根据对社区服务中心所辖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从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免疫接种、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方面对居民进行调查,发现总居民知晓率仅为53.2%。其中对的知晓率健康档案、传染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知识仅达到分别是30.4%。

1.5信息采集难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前提是需要深入居民家庭,逐项核实,逐一登记,采集健康信息和收集相关材料。但居民的居住情况十分复杂,如人户分离,留守老人居多等,对信息采集中涉及的问题只能得到模糊的解答,准确性欠缺;对精神病疾患等健康信息,很多居民更是讳莫如深,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2对策

2.1提高准确性 首先保证身份的准确性,确保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建立在唯一身份识别基础上进行,确保相同个体在不同机构和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准确汇总到同一份健康档案,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其次,数据尽量从业务系统中采集,尽量从客观数据上采集,减少手动填写、人工转录等方式,减少数据上报的差错性。

2.2确保完整性 健康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基本信息,还要有医疗服务信息、儿童保健信息、妇女保健信息、慢病管理信息、计划免疫信息和健康体检信息等,确保居民登录健康网站时,能够看到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机构和不同系统中的健康信息,真正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以健康活动为半径,以生命历程为周期的全面覆盖网络。

2.3做到及时性 将上述数据通过专用网络及时上传到信息平台健康档案当中,可以通过定时或者实时传输两种方式,使居民可以及时查阅自己的健康信息。同时,对于已经迁走或去世的居民要及时合理销毁个人档案,减少储存空间。

2.4活页装订整理档案 为了方便查阅和扩充健康档案,要对健康档案打孔活页装订,并使用不同颜色和样式的纸张做好目录,有利于档案检索。另外,保证档案案卷整齐,对于特殊载体材料,要做好编号,分类管理。

2.5使用居民健康卡 一方面通过健康卡的身份识别、信息采集和跨业务系统协同功能提高健康档案数据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将健康卡的管理信息和账户信息上传到健康档案,使居民可以登录健康网站查看卡的账户信息,如总额、消费额和余额信息。

2.6加强宣传、广泛参与 一方面以政府公信力为基础,向全人群推广社区卫生服务,尤其是对那些知晓率低的(如健康档案等)免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予以公示,提高居民知晓率;另一方面,对重点人群的需求做出有效判断[2]。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提高居民的建档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建档质量。

3体会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Healthcare Records/Archives)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3~5]。动态健康档案管理是完善档案的重要工作。定期对居民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利用家庭调查等方式,认真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并将居民平时就诊资料进档,逐渐完善居民健康档案。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性管理,对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做好跟踪调查工作,及时调整健康档案内容。

规范社区健康档案网络化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兼容性使居民在不同部门接受到的卫生服务信息与健康信息均记录在电子健康档案内,使卫生服务中心内各部门、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共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提高了居民健康信息的利用率,减轻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6]。

实现健康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料等信息共享。要统一信息化规划,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健康档案的基本信息资料等信息共享,各个相关部门之间也要实现信息共享。做好相同地区档案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目的。

最后,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实现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培训力度。只有技术过硬、素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才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更大更全面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若艳,郑振俭.福州市某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医学与社会[J].2010,23(9):53-54.

[2]张成勉,孙永发,吴华章.我困社区卫生服务中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难点和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570-572.

[3]沈伟珍,龚幼龙,王光荣,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作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8):519-521.

[4]顾英华.关于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几点思考[J].北京档案2013(8):221-222.

第4篇

一、我国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现状

我国对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是伴随着卫生服务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目前,从研究领域上看,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等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建设开始于1996年,在试点建设不久卫生部门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并开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业务建设,但是由于当时人们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有限,还没有进行统一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到了2000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极大支持,相关部门逐渐在一些区域开始了社区居民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接下来的几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相继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9年,国家卫生干部对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全民健康档案建设计划,该计划随着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开展的不断推进,实现目标也在不断地提升。

根据卫生部召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社区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已超过50%。根据数据显示,在2011年底,全国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了50.2%,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27.2%,其中城镇居民37.6%,农村居民21.8%,超过20%的县区市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50%①。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为社区居民健康带来保障,也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搭起了桥梁。据了解,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会在居民前来就医时调出他们的电子健康档案作为诊治过程中的参考,并对居民新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另外,社区工作人员会对部分建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其血压、血糖以及体重等变化的情况,并提醒其注意饮食或增加适量运动。从询问内容来看,接受随访的基本上都是患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所以说,目前社区老年群体的电子健康档案利用率比较高,相对来说年轻人健康档案的使用率比较低。

针对上述讲到的社区居民电子档案利用情况,目前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利用率距离理想状态还相差许多,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居民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让居民意识到电子健康档案的价值应该长期利用,避免健康档案长期搁浅、无人问津的状态出现。提高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利用效率的措施之一是保证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与居民在日常诊疗中记录信息的一致性。要想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与居民实际的诊疗信息相一致,这需要社区卫生工作者在为居民诊疗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居民个人档案进行更新和维护。在对居民进行日常身体检查和卫生保健时,工作人员应将居民检查信息及时记录并准确无误地录入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包括诊断信息和用药信息,这样才能及时完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补充。只有及时更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保证诊疗信息的一致性,才能够使居民个人对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产生信任,并且放心地对健康信息进行利用。

二、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

在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弄清楚这项工作需要由谁来开展和负责,以此来明确权责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国家卫生部根据实际情况对此有了基本的规定,应本着谁服务谁建档的原则来确定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主体。在农村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档,在城市主要由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建档来完成此项工作②。

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健康信息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社区居民纸质健康档案管理模式的改变,涉及到社区医疗网络基础设施和覆盖整个社区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立③。这些系统是实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存储和共享的硬件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时要向上级申请该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数量,充足的资金是社区开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基本保证④。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区居民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存在很多的不解,部分居民已经习惯了病人主动、医生被动这种传统的医患模式,所以很多居民对于社区卫生中心工作人员主动且免费上门为他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持怀疑态度,甚至怀疑前来建档的工作人员是为了推销某种医疗器械或药品,害怕上当受骗⑤。再次,社区内的居民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居民在不了解该项工作意义的情况下不愿意接近入户调查的建档工作人员,有的甚至对工作人员进行语言攻击,更别说主动建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和社区卫生中心工作人员的交流,阻碍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⑥。因此,我们在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恒心、有耐心,在前期要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耐心讲解和指导,告诉他们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意义,建档会对他们本身产生怎样的保健效果。同时我们可以让对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作用有充分认识的居民来带动意识稍薄弱居民的积极性⑦,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推动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张辉单位:徐州市铜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第5篇

[关键词]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经验;总结

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效率,有助于社区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2]。科学、完整和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3]。《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09〕113号文件中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09年底,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5%,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到2011年,农村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苏州市各个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苏州市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多部门间的合作和资源的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中心不断加强自身的环境建设,完善软硬件的配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中心的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业务服务水平,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同时实行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与疾病的治疗,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取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同时充分做好建档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建立健康档案后自动生成一份居民健康指导书,让居民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居民与社区医务人员之间多了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主动配合建档,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0-3岁儿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在开展10大类41项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均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入户服务、预防和医疗门诊、疾病筛查、健康体检、老年保健指导、残疾康复指导、健康教育活动、巡诊活动等多种形式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做到边门诊、边筛查、边巡诊、边建档、边健教、边指导的模式融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以“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

中心根据对每位医务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绩效考核,实行了多劳多得,从而提高了中心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了建档的进度,截止10月31日,居民的建档率达到了94%,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档率达到100%,健康档案的更新率为86.96%,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100%,提前实现了卫生部的建档工作任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完善各项补偿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第6篇

1.社区档案管理内容

社区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种人群的档案:老年人健康档案、慢性病人(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档案、0~6岁儿童健康档案、结核病患者健康档案。社区医院档案主要由社区资料、社区医疗情况以及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三部分组合而成,①社区资料。社区资料中含有社区位置、社区的环境以及社区教育等。②社区医疗。社区医疗主要就是指社区内医疗机构的种类、数量以及社区居民就医情况等。③社区居民健康。社区居民健康包括社区居民数量、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等。

2.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意识浅薄。社区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没有对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记载,对于档案的保存也没有概念,不能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对于档案管理中的具体要求也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不管是病例的书写还是医案的内容都出现不规范现象,尤其是对原始资料的处理更是不加以重视,在进行资料整理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第二,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人员兼职的比较多,流动性比较大,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在进行短期的档案管理中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第三,缺少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是比较少的,由于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就会导致档案管理标准的不确定性。第四,对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管理的范围不明确,往往会出现许多应该纳入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却没有纳入,致使资料的丢失。而归纳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资料的陈旧。第五,档案管理设备不先进。居民的健康信息更新不及时。

3.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相关体制。社区医院的档案管理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档案管理相关体制之上,所以,一定要建立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相关体制。在进行体制建立的时候要结合社区医院自身的特点,通过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度的建立。要对病案的记载、护理日记的书写以及业务报告等进行规范,完善档案管理的归档、保管、利用、鉴定、销毁、保密、库房等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

3.2 加大资金投入。社区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要进行资金的投入,购买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以及信息梳理设备,比如,计算机、自动防火防盗O备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达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求。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把纸质档案的保管转变为以电子形式的方式来进行保存,这样也方便对个人档案的查找,省去人工翻找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率。

3.3 加强对个人档案隐私的管理。社区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尤其是关于社区居民个人隐私更是要加以重视,可以设立个人隐私保护制度,倘若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时,要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的时候,要移交到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处置,通过建立个人隐私规定来确保社区居民个人隐私的安全性。

3.4 注重“活建活用”。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活建”主要体现在档案率要活以及档案内容要活这两个方面。第一,建档率要活。针对社区内的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群发病情况等,来建立建档率考核指标,在考核期间要加强电话核查以及走访核查方式来进行,从而确保档案的真实性。第二,档案内容要活。社区中大部分人都处于健康状态,所以,针对这类人群在档案管理中可以适当的简化,而对于患有心理疾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的人群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档案管理。“活用”主要体现在建立社区联网档案信息系统,要保证该系统的网络化以及电子化,从而使社区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档案信息系统随时在线查询社区人员的健康状况,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档案中加入新的档案内容。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作用便是能够为社区人员提供服务,倘若档案没有进行有效的运用,档案的建立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

3.5 居民档案的利用。社区档案管理中一定要对居民的档案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来防止出现盲目追求建档率所进行的建档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室布局和诊疗流程要合理,可以把居民的档案柜放置挂号、病案室,并派专人进行管理,这样不管是提取还是管理都是比较方便的,也有利于社区居民档案利用率的提升。

3.6 制定统一的社区医院档案管理标准。社区医院档案的管理一定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应该归纳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进行明确,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档案信息不完整以及只注重形式的现象。除此之外,对于收入到的档案中的文件不仅要保证文件的统一性,还要进行编号的编排,这样对于今后的查找阅读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关于过时的档案资料要进行及时的销毁,从而保证档案资料的先进行。

4.结语

当前的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尽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话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医疗卫生的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从外,还要提高社区医院档案人员的待遇,增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吸引力,使大批优秀人才主动参加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以此来保障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社区医疗机构 社区居民档案 社区居民医保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众基础机构。最初由德国学者提出,我国学者从英文意译而来。社区医疗服务在国外开展已经有半个世纪,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1]。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城市已与上世纪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成为市民。这样原来的社区也有了发展壮大,管理的人员也相对加大,就医人员逐渐增多。为了更好的管理社区的医疗,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社区医疗管理急需改革。

一、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与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对社区医疗机构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差,社区医疗价格不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总体素质较差,知识陈旧,技能不够熟练[2]。因此急需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物质条件环境条件强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社区服务机构的文化建设,使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指南。建立民主化、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地鼓励与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设社区理疗机构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文化素养[1]。建立定期的专业培训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定期著名医生服务日,定期的著名医生坐诊社区,为社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建设定期开展居民健康医学知识讲座,丰富社区居民的医学知识。开展定期普查,及时发现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社区医疗机构改革与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设与服务

社区居民信息管理的特点[3]:①管理的信息量大,管理面广;②服务时间跨度大;③应对突发疫情实时性强;④需要丰富的知识支持。

我们引进计算机处理信息构建居民档案,其主要方式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健康档案;以个人为主的个人健康档案;以年龄段为依据的健康档案,1-7岁,7-12岁,12-22岁等为阶段的健康档案;以同一病种为依据的档案。通过这样建立了档案,就能很好的了解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本社区以某种病为主要病等。

三、社区医疗引入居民医保的管理与服务

由于国家对城市的医疗卫生投入大部分集中在大医院,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居民除了接种疫苗婚育体检等,到社区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减少,经营业绩不佳,无法添置必要的医疗仪器,且医疗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无法展开。通过引入居民医保的机制,落实参保人员定点就医政策,参保人员至少选择一家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这样就可影响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战略,增加经费投入,从而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4]。有了这些,居民就医方便,社区医疗机构收入就会增加,经营好转,就有钱投入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等,形成良性循环,既节约的居民的医疗费用,又为国家节省了卫生医疗资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蒲联兵. 浅谈组织文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理论与务实.

[2]黄存瑞,陈金华,彭晓明,等.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5):290

第8篇

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人文绿都”目标,凸显了南京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亮点。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推进与公民利益相关领域的民生档案建设,让更多的老百姓从档案信息中感受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幸福感。南京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指导和服务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工作融入和谐,服务和谐,促进和谐的有效途径,积极做好民生档案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为和谐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档案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市郊县街道和乡镇也进行了大范围的合并调整,在全市城区已经达到100%的社区全面建档的基础上,南京市档案局明确提出城区围绕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郊县每年规范建档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20%。白下区是南京市较早全面完成社区建档的城区,随着社保进社区的不断深入,社区档案与和谐社会建设更加密切,区档案局结合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贯彻实施,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白下区社区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指导社区建立低保档案、计生档案、残疾人档案、老人档案、城市管理档案。白下区档案局指导评事街社区建立的社区居民档案,为2002~2005年期间拆迁的400余户居民提供了独生子女、下岗失业、居民单身、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等证明,使这些应该享受有关政策优惠的社区居民及时领取拆迁补偿。“空巢”老人档案建立以后,社区定期免费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保健、义诊服务。江宁区档案局与区民政局共同发文,规范社区档案管理。玄武区档案局今年上半年对各社区委员会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指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低保档案,并与区局共同研究并建立了集体上访和重访户档案。雨花台区档案局经过两年努力全区社区、村委会档案工作全部达到“五有”。六合区、溧水县档案局都抓了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试点,六合区档案局还召开社区档案规范化建设现场会,通过现场培训提高社区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社会保障零距离服务,建社会保障档案

为实现政府从行政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南京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围绕“促进充分就业,实施技能振兴,扩大保障范围,增强保障能力,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目标,构建了空中信息走廊,实现劳动保障零距离服务,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障网。通过实行一证、一卡、一号管理,每一个参保人员的基础信息全部建立网上电子档案,参保号具有唯一性,通过社会保障平台对参保人员就业、保障实行动态管理。参保人员凭手中的一张卡在银行领取工资,在医保医院和医保指定药房看病取药。今年南京市116个街道851个社区20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南京市参保人员的档案基础信息采集主要在社区社保所(站)完成,这些信息包括退休职工养老险证、下岗人员申请享受就业优惠政策、失业人员申请失业金等,涉及的各种花名册和台账有十多种。南京市档案局把社会保障档案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业务指导的重点,在去年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档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市、区档案工作人员又深入街道、社区社保所(站)了解和指导社保所(站)社保档案。下关区档案局已经完成了6个街道劳动和保障所(站)及区劳动就业中心、劳动保险所(站)的调研,并会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出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今年南京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街道(镇)劳动保障所(站)应设置档案室,南京市档案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会同县区档案局加强对劳动保障所(站)档案室基础台账的规范管理,从源头上做好社会保障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为居民吃上“放心菜”,建蔬菜安全电子档案

南京市的蔬菜安全居全国230个城市前10位,2007年达到第7位。南京市农林局在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了安全农业工程,努力为城乡居民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服务。在强化农产品认证制度、农产品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蔬菜安全管理,通过南京市蔬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蔬菜安全电子档案,蔬菜安全电子档案将全市35个重点蔬菜基地的近千户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上的菜农蔬菜种植信息全部建立网上动态管理档案,档案采集了基地名称、基地规模、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及基地安全员、检测员简介等信息。市民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到每一个基地蔬菜生产的档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农户姓名、记录员姓名、种植品种、面积、基肥使用、农药使用情况和检测结果,每一个基地都有档案编号。该系统还和南京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白云亭市场以及全市各农贸市场链接,市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蔬菜安全电子档案蔬菜安全信息,确认蔬菜基地出产的蔬菜是否安全,蔬菜安全电子档案还为农林局建立追诉制度建立了基础数据平台。

为科学防治慢性病,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南京市下关区2万份入户抽样调查表样本已经成为该区居民慢性病档案资料,目前正在被录入南京市卫生局为建居民健康档案开发的管理软件系统。调查表所列内容有近百项,既有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高血压等慢性病史、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史,还有饮食、作息时间、体力活动、生活行为习惯等。卫生行政部门将根据健康档案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措施提供依据。下关区小市医院还根据小市街道和幕府街道16个社区50岁以上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了高血压俱乐部、糖尿病就医站和慢性病档案管理系统、儿保康复系统。医院为每一个社区配备一名责任医生,责任医生定期到社区做健康咨询服务,每2个月对高血压、糖尿病人随访一次,对独居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为社区卫生部门做好社区卫生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不仅方便了责任医生正确指导社区居民防病治病,还能有效地防止意外发生。由南京市卫生局、街道、社区共同配合建立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小市社区主任告诉我们,过去居民认为自己及家人有什么病是个人的隐私,不愿意别人知道,建立健康档案以后,居民感到防病治病有了科学依据,主动配合做好数据采集。

在南京,建立民生档案不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南京小城镇建设档案、拆迁档案、庄园经济档案、网吧管理专业档案、三小车整治档案……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匹配,同发展。民生档案工作和民生档案资源正在为和谐南京建设增光添彩。

第9篇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到2013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农村居民,符合农村实际,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

二、基本原则

(一)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各乡镇街要先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开始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人群。

(二)农民自愿,积极引导。根据各乡镇街、村(社区)的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群众健康需求等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展建档工作。要坚持农民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医疗服务中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建档和有效使用健康档案。

(三)规范建档,务求实效。所建档案要符合《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保证健康档案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实用性。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健全健康档案的调取、阅读、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完整、规范的记录居民健康问题及其处理过程,逐步体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以及相关卫生服务活动,保证健康信息动态更新且连续,使医疗服务有据可依、有证可循。

三、主要内容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具体内容和方法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康档案。在县建档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各乡镇街组织乡镇街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各乡镇街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

(三)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各乡镇街卫生院要加强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并于每年12月1日前报县卫生局。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制定全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标准,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建档工作。

(二)全面实施。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到2014年底,在全县所有村庄(社区)逐步实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村居民建档率100%的目标。各乡镇街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配档表,组建农村居民建档领导小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村委会(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居民建档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乡村医生负责健康档案资料的填写和录入。按计划实施建档工作并做好自评考核工作。

(三)考核评估。组织专家对全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全面总结分析居民健康状况及形成因素,并实现对全县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做好迎接省市卫生局检查验收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街要高度重视,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抓好落实。各职责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县卫生局负责建档工作的技术指导与督查;县财政局负责建档工作的经费保障;县公安局负责农村居民的户籍认证;县计生局负责农村孕产妇的孕期计生技术指导;县民政局负责农村社区的设置与规范。各职责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全县建档工作圆满完成。

(二)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以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为导向的考核标准,对各乡镇街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保证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JavaEE;SSH;医疗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快速普及逐渐实现信息化,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等几大医疗信息系统也逐步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在西方相对发达国家,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形成功能完善、科学成熟的卫生服务体系。它有3个显著特点[1]:

(1)具备专业的研究机构和组织;(2)重视信息采集标准的规范化;(3)发展应用基础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大量工作甚至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虽然国内一些经济高速发展的都市在探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改革期间,尝试在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但由于缺乏国家级的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及信息孤岛问题,导致大部分系统存在不易操作、难以共享信息、决策迟钝等缺陷[2]。因此,建立信息采集标准统一,简单实用,资源共享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

1 需求分析

基于当前现有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存在决策迟钝、不易操作、信息流通不畅和共享困难等缺点,经过深入系统的需求分析,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基本问题:

(1)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等作为信息采集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2)针对系统所要访问的海量数据,考虑如何提高对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3)针对系统中所包含的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如何加强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问题。

因此必须选择一种合理、高效模式,能够为社区居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开发语言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应用java语言在myEclipse8.5平台上进行研发。使用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构建目前流行的轻量级java EE框架(即SSH框架),并综合应用AJAX,JSP,Servlet、JQuery等技术,使用Dreamweaver结合DIV/CSS布局,实现页面的动态显示加强系统的人机交互,简单易用。

2.2 数据库设计

选用oracle 10g作为后台数据库来完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在系统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首先明确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所需的实体类及每个类中所包含的属性方法;然后应用Power Designer设计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并画出类图,分析实体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pl/sql developer中创建数据库表、序列、索引、触发器等数据对象。

为了使居民的健康信息实现流通和数据共享,分布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将通过Internet以某种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市级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

2.3 系统体系结构选择

结合系统需求分析,方便日后的软件升级和维护,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

2.4 系统功能

通过对相关卫生服务规范的研究,结合实际需求确定所开发的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结构框图

为了方便存储的健康档案能够及时更新,系统通过开发接口与社区卫生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从而可以将社区居民的诊疗信息记录、体检结果记录、服用药品记录等信息通过接口程序实时地记录到个人健康档案,真正实现动态、连续、综合地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集成后的社区医生站主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社区医生站主界面

在新建健康档案时需要录入个人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家系图、家庭主要健康问题及老年人活动能力评估信息等内容,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新建健康档案界面

3 SSH架构

目前,基于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的主流框架有Hibernate、iBatis、Spring、Struts、Tapestry等,SSH框架是对Struts,Spring,Hibernate这三个框架进行整合后形成一个轻量级Java EE框架。SSH框架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如图4所示。

图4 SSH框架结构图

表现层以Struts的配置文件Struts-config.xml为核心负责页面的请求和转发[3]。Struts的动作委托给Spring进行管理,通过在struts.config.xml中配置一个来实现。

业务逻辑层的各个功能模块是通过Spring框架的IoC(依赖注入)实现的[4]。通过编写GetBean方法来加载并解析配置文件得到实例。实现了延迟加载(1azy loading)的机制,节省了系统资源。

Hibernate框架对JDBC技术进行了轻量级的封装,它提供了“对象--关系”持久化机制。程序借助于Hibernate框架的ORM(对象关系映射工具)将数据库中的表和程序中的对象进行了关联映射,从而简化了传统访问数据库的步骤。

SSH架构具有以下优点:(1)客户端包含的程序代码少,程序结构清晰易懂,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2)真正实现了MVC模式,降低了程序的耦合性;(3)程序代码和应用逻辑分离;(4)当系统需要升级或者移植时,此架构对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等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与可移植性。

故本系统选用SSH架构进行开发。

4 结束语

本文研发的基于SSH架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等作为信息采集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了信息孤岛和采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系统在B/S模式下工作弥补了当前同类软件数据独立的缺陷,可以动态、连续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实现了健康档案的存储是实时更新的“活档案”。目前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在广西省柳州市的某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上线运行,并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Smith Ken,Kalra Dipak.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08(09):576-588.

[2]陈志青,吴亚平.社区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J].广州医药,2011(05):67-69.

[3]张建英,白尚旺.基于SSH架构的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科技大学,2010.

[4]陈尚松,杜旭英,俞欢军.基于Struts+Hibernate+Spring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5):4054-4057.

第11篇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

多次向办事处居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站专门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

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站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

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站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月底,我站共为七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974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包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月,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220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包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街道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

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04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12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苏木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2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48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第12篇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工作是在新一轮医改的情况下开展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安排,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卫生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1]。

1先进地区疾控中心与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联系

第一,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一是在构建的信息平台上为辖区人群建立统一、规范的终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能及时更新,提供共享信息,并逐步扩大网络化管理,为社区的疾病控制工作与考核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务。二是基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通过网络向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咨询服务,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居民还可通过网络直接与社区医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互动,并查询将要举行的健康讲座。

第二,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一是老年人保健工作的开展。上海、重庆的某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做到了通过信息平台对辖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把定期的门诊检查、健康小屋的自助检查、社区医生随访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的结果及时整合至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上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使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变得方便和快捷,全科医生则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测出的系数,结合临床表现,进行体质辨识,为体检者量身设计健康指导。二是在预防接种工作上的应用。以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他们通过网上预约、网上付费、疫苗条形码的采用等信息管理手段为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如果未接种现象,则系统一方面对工作人员予以提示,另一方面又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对漏种家长予以提醒,保证了疫苗接种工作的便利性、疫苗使用的正确性和免疫后的可跟踪性,方便了查询,还避免了漏种现象的出现,做到了既方便接种人群,又方便了生物制品管理;三是慢性病管理。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档案电子信息化的网络管理,提高了管理率和控制率,体现在:系统的终端每月定期向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自动弹出随访提示、血压波动曲线、用药史等相关信息,并且疾控中心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动态掌握社区居民慢病的分布情况,使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转变为信息化自动控制,成功的案例是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肿瘤初筛防治管理工作,他们目前管理六癌(大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胃癌)高危人群3145人,在2011年确诊六癌肿瘤患者38人,其中17例属于癌症早期,早发现率达到40%以上。

2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的成功运行模式

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比较有代表性,该服务中心于2006――2009年其间开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工作,使之成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eHR)的建立是该项工作的重心),其具体的运转流程如下:辖区内居民使用该地区居民健康卡为服务工作的起点可以到社区服务中心,也可在家通过网络预约挂号,进行健康检查或就诊,或者在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刷健康卡自助体检,所得到的医学信息,经卫生信息服务平台自动传送到该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中,并整合成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相对应的内容。而依托于信息平台的电子健康档案不同于传统的健康档案,它的特点是一点(源)采集,多点综合利用,具有在线、实时、连续、整体、便捷等优点,通过它完全可以了解该人一生的所有医学信息,还可以掌握该区域内的人群整体健康水平与疾病发生状况,如在高血压的管理上,通过它既可以了解某个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曲线图和反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用药情况,又可以了解区域内人群的患病数、管理率、高血压管理人数与全市对比等相应数据,使慢性病业务要求转变为信息化自动控制流程,建立统一科学的社区慢性病管理程序,还可以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开展绩效考核,达到了对传染病和慢病控制效果好、降低成本、管理率高、覆盖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效果。

3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需要克服的问题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3.1“信息烟囱”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实际应用所谓“信息烟囱”是指实施了局部信息化应用,与现有系统之间可以沟通,但是由于数据提供水平与相对应的接受水平不对称,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使系统本身所拥有的信息无法与社区共享,其产生原因主要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步较快,由国家控制的单一信息系统,已不能很好地同整个网络系统融合,如、属于疾控中心的疫情、计免、慢病等专报系统都是。

3.2未能做到与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共享由于“信息烟囱”及其他原因的存在,即便是上海等信息化开展较好的地区,也未能充分地与医疗单位达到信息共享。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随着患者的任意一次就诊而不断丰富电子健康档案的相关内容,使电子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以随个人的就诊和体检而更新,达到一个便于社区团队动态了解患者个体病情发展并充实其健康档案的目的。

3.3目前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问题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单位基础条件较差,从事信息工作所需的设备以及人员素质都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少。二是医疗卫生体系信息化网络不健全。除了上述提到的“信息烟囱”外,还有医疗机构没有做到与社区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如果这两个方面被克服,那么将会极大地促进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4疾控中心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4.1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工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因此,疾控中心一定要依托卫生行政部门,才能在该项工作中做到整合各项卫生业务需求和资源,打破业务领域壁垒,实现与医疗单位等部门的信息共享。

4.2加强疾控中心内部的部署,突出工作细节在该项工作的技术准备阶段,单位内部一是应当反复推敲专各报系统的工作细节,明确社区卫生工作信息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认真与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探讨。这样做,一方面是该项工作在开展后能够走工作捷径,另一方面,对目前实在无法介入的专报系统,也可准备好完善的预留对接预案;二是组织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

4.3改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模式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达到“从条变块”的改变,做到信息一体化,达到一个疾控中心与基层单位在工作上即简化了工作程序又便于开展业务指导和管理以及绩效考核、质量控制的多赢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