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01:1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运行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开展,“大运行”集控式的管理方式是将来电网运行的发展趋势,这种新的体系是国家电网生产力的大解放与公司生产关系的大变革。集中监控不但能大大加强电网一次、二次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而且是实现调控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三集五大”之“大运行”体系的基本组成。
我们偃师市供电公司2003年成立了集控站,起先是南、北两个集控站各自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变电设备的运行集中监控,2010年6月成立了监控班,将两个集控站的所有运行监控工作由监控班统一负责。9年来的运行监控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这方面的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一下。
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称为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支柱之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实施调度自动化系统监控中心的管理工作,是和操作队及其它班组的管理有根本的区别的。
1 运行管理
1.1 正确理解“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建立在电网调度的层次之下,以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和实现无人值守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其核心技术是电网调度对变电站“四遥”技术的具体实施。变电站的上行信息直接送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员的遥控、遥调命令则由调度员直接下令至监控中心,监控班应对所管辖的所有受控站设备运行情况全面了解。我公司监控班监控系统采用的是东方电子调度自动化系统,担负着全县23个变电站的设备监控任务,较以前西安伟德调度自动化系统相比,有许多改进地方,比如遥控的重要操作实行监督请求允许的模式,从而实现了遥控操作的监护制度等。
1.2 明确监控管理的职责分工 监控班全面负责管辖区域内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监视,监控信息记录、设备遥控操作、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的遥调和无功补偿的操作任务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统一负责所辖无人值班站与上级调度的各项调度业务联系。同时监控班内按岗位不同,完成各自的职责。具体如下:
1.2.1 监控班班长职责:①班长是监控班安全第一责任者,对所辖变电站安全运行,班组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②组织本站的政治和业务学习,组织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好政治思想和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③编制年、季、月度工作计划,值班轮值表并督促执行。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工作。负责和组织各种总结、报表的按时填报。④负责审阅检查两票、各种记录。⑤负责组织安全活动及运行分析。⑥参与所辖变电站事故调查,主持监控班障碍、异常和运行分析会,提出防范措施。⑦组织特殊状态下的安全生产工作,主持较大的停电工作和较复杂的操作。⑧组织或参与所辖变电站新、扩、改建工程的生产准备及相关设备满足集中监控功能的验收。
1.2.2 监控正值班员岗位职责:①监控正值班员担任与调度之间的联系。②有权指挥、指导副值班员的工作。③遇有设备事故、障碍及异常运行等情况,及时向调度、班长汇报并处理,同时做好记录。④填写或审核值班运行记录,做到正确无误。⑤根据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工作。⑥参与本值内发生的各类事故、障碍及异常运行的调查分析工作。⑦参加班内安全活动,执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1.2.3 监控副值班员岗位职责:①在正值的领导下对
设备的事故、障碍及异常运行进行处理。②不得直接接受调度命令,根据正值的命令,并在正值的监护下,迅速正确地进行各项远方操作。③做好所管辖区域内设备运行状况的轮流巡视、监盘工作,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及各项报表。④及时向监盘正值报告轮流巡视中发现的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并在正值监护下调整有关受控站设备的运行方式,保证经济运行和电能质量。⑤参加班内安全活动,执行各项技术措施。⑥负责搞好监盘值班室的卫生,经常保持清洁。
1.3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 监控班设班长一名,正值三名,副值三名,经定岗考试合格竞聘上岗值班。监控值班员实行三班制,一般禁止连班工作。值班期间严格遵守值班制度,严守工作岗位,不撤离职守。值班人员必须穿统一的工作服,按规定佩戴值班标志牌,操作中不能接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不准穿拖鞋。监控室应不少于两人值班,值班人员不应在监控室用餐,应在最近的会议室或休息室轮流用餐,用餐期间监控室应不少于一人监盘。值班人员不得关闭报警音响系统,并应保持足够的报警音量。夜间(23时00分-次日7时00分)监盘值班人员应轮流监盘,当值值班人员不能睡觉。交接班应准时、认真、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接班人员精神状态良好,符合值班方式的要求。
2 技术管理
2.1 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设备安全 作为监控的技术工作又不同于操作队,其中所谓的运行监盘就是运行人员在某一特定的位置,对所有受控站的运行设备或某一特定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连续性的监视,并根据其运行状况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做出相应的处理。监视的范围有设备的电气运行参数以及各种运行监视信号指示,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电压及功率因数等运行参数,都能达到所规定的技术指标,完成无功电压的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其中电压合格率确保达到99%,严格按照调度下达的电压曲线或调度命令及时投切无功补偿装置和调节主变的分接头位置。若监控班采取所有措施后仍不能使电压恢复正常,则立即报告当值调度。监视的内容有:对于设备的运行参数判断是否正常和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包括设备有无过负荷、过电压等,并根据具体情况接受调度下令改变设备的运行方式。
2.2 做好各种运行记录、缺陷记录、各种报表、大修周期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监控室内应配备资料柜,并应存放规程规定的规程、标准、制度、记录等。监控的运行记录根据运行管理规定有十种,包括运行值班记录、安全活动记录、技术考问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记录、缺陷记录、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记录、遥控操作记录、遥调记录、电容投退记录等。各种记录既有手写版本,也有电子版本和MIS(PMS)版本的,日常按规定做好各种记录,要求全面到位,详细认真。其中断路器事故跳闸记录由监盘做好日常记录,达到规定跳闸次数后,监盘上报一类缺陷并通知相关操作队做好相应记录,使操作队及时掌握断路器运行情况;缺陷记录有设备缺陷和远动缺陷两种,日常远动缺陷由监盘人员发现并上报,而设备缺陷则由操作人员上报,但监盘人员亦做好设备缺陷的电子版本,其中与操作队人员及时沟通,使设备缺陷的发现和消除都能及时登记,从而使监盘人员也了解掌握设备的安全状况等情况。记录的填写和报表的上报日常由班长督促,并根据其及时性和正确性进行考核。同时设备更换及大修周期等资料由监控班入档归案,并及时更改设备信息资料,做到设备信息每个人心中有底。
3 培训管理
近些年来变电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其工作的特殊性,对监控运行人员的工作在质和量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变电监控运行业务技能素质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值班或工作期间,直接掌握运行中的一次设备,来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遥控操作的不熟悉,任何工作原因的不清楚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或设备的损坏;另一方面,部分人员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相对工作要求比较落后,技能的提高不能适应安全管理和运行的要求,形成了影响安全运行的相对薄弱点。监控运行在培训工作中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训立足于安全生产和运行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培训管理工作对于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变电监控专业培训管理工作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具有特殊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培训工作要立足于注重培训效果,创新培训形式,并对培训实施绩效管理,才能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4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首先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思想培训教育,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运行安全管理健康、有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面就是我们偃师市供电有限公司监控运行管理这几年来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借此和农电系统的同行们来一个交流和探讨,为公司系统“大运行”体系的全面、快速建设建言献策、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刘文章.计算机监控系统在青峰岭教学电厂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20).
[2]刘洪.全分布开放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07).
[3]曾援.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1(14).
关键词: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B
1 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供水质量不达标。村级独立运行供水站,多数以山泉水作为饮水水源,一般水质浊度偏低,村民为节约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根本没有投加制水药剂处理和消毒杀菌,只通过沉淀或简易过滤后就供给用户。乡镇供水站的管理相对规范,按制水规程操作,大多数水厂在处理水浊度时采用砖砌的加药池用水龙头滴加絮凝剂,易出现药剂沉淀和投加药量不均现象,特别是冬季夜间制水断药十分突出,一般加药池只能满足5-6小时投加量,工作人员在夜间10点拌和好药剂后就睡了,待次日早晨6-7点才添加药剂,中途有2-3小时停止加药,供水质量得不到保证。
1.2 农村供水管线太长,不方便管理。为满足农村群众供水需求,近年来向农村延伸供水管网,以自来水的方式解决大部分村民饮水安全,但由于农村村民居住分散,供水管网太长,很多地方一个镇涉及8个村左右的农村供水,管道长达200余公里,给供水带来了较大管理难度。
1.3 偷水灌田,自来水大量流失影响供水秩序。春耕时节和天旱时期,人为破坏自来水管道偷水灌田、浇地十分猖獗,水厂蓄水池一夜间被放空,场镇居民及学校供水无法保障,扰乱正常供水秩序。
1.4 运行管理手段落后。若遇管道爆裂或人为破坏自来水管道偷水灌田,维修人员无法知道漏水点,为保证场镇及学校的供水,只能先关闭农村的各条管线,然后再徒步逐村进行管道巡查,有无问题都要拉网式地巡查一遍,一次下来要3—4天,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1.5 农村供水的后期维修和更新改造无资金来源。农村供水是国家投资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口多,供水规模小;供水管网长,水损较大,生产成本高,所收取水费只能基本维持正常情况下的生产经营,无法计提折旧费和大修改造资金。村级独立运行管理的水厂更是如此,工程运行几年后维修和更新改造无资金来源,乡村供水运行管理举步维艰。
2 农村供水保障措施
2.1 加强指导,更新设备,确保供水质量
水质好坏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确保村级独立运行水厂供水质量,水利片站要加强对村级水厂的业务技术指导,规范制水操作规程,保证水质达标,同时成立用水协会,确定专业管水员,足额收取水费,保证正常生产、管理费用。水浊度是水质达标的重要指标,生产设备决定产品质量,为此,应改进传统的药剂投加模式,采用絮凝剂投加器投加,投加器带有搅拌装置,防止药剂沉淀;投药泵数字显示投加量,方便调节,投加均匀;投药箱的容量为1m3,可保证1500t规模水厂连续投加15小时,从而可保证自来水浊度达到规定标准。
2.2 用水户参与供水管理,共同维护供水秩序
乡村供水运行管理中,应采取企业化经营与用水户协会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组织各用水村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原则,由各受益村推选一名村民组成农民用水者协会,并聘请专职水管员持证上岗。供水企业可将自来水批发给用水者协会,由协会进行维修、水费收取等管理工作,批零价差收入用作水管员的工资,在总水表计量抄表时包干核定30℅的水损,节约的水损用作水管员的绩效工资,以促进水管员加强对管道的巡查维修。由于各村的供水规模大小不平衡,可能导致村与村间水管员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可采取2个村或多个村合并进行管理,按照供水规模划定管理范围。
2.3 规范管理行为。
维修热线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公开,倾听群众用水意见,解决群众反映的用水问题,加强管网维护,围绕水质抓服务,确保安全供水全天侯接受和处理用户的业务咨询、报漏、报修、投诉和求助。对群众反映投诉的服务人员效率低和意识差等问题进行查处,杜绝吃、拿、卡、要现象。自觉接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协会的监督,定期召开用水户代表座谈会,接受用水户代表的咨询和建议。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有机结合,纳入正常化轨道,通过资料散发、刷写标语、媒体专栏等多种形式努力打造宣传强势,提高群众对水的商品意识和保护水利设施的法律意识。严格落实水事违章处理规定,对偷水、乱接、破坏供水设施行为,一经接到举报查实,责成当事人赔偿外,还依据规定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2.4 供水管理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益。
针对农村供水管网太长,管理人员少的实际,可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对供水管网实时监控和网络化管理,监测各供水主管道节点的累计流量、瞬时流量,可将流量参数通过GPRS模块实时上传至网络,通过电脑、手机进行实时监控和网络化管理。通过对各节点的累计流量、瞬时流量进行分析,判断出漏水点的大致位置,以便及时抢修恢复供水,节省时间,减少大范围巡查管网的劳动强度,减少水量损失,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抄表收费工作,逐步推进智能水表,先交费,后用水,杜绝“人情水”改变传统供水抄表、收费模式,减少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
2.5 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各镇、各有关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程建设管理的强大合力,如:发改委优先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修复计划。财政部门及时落实好配套资金,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及大修改造提供资金保障,并切实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卫生部门做好农村供水的水质检测、监测工作。环保部门做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卫生质量及污染控制及防治监督管理。公安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中的破坏供水设施、盗用自来水灌田、浇地等水事案件查处工作,维护正常的供水秩序。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带给群众实惠,不断巩固建设成果。
结语
本文结合农村人口少、居民用水点相对分散的特点,探索适应农村供水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农村供水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保证农村的正常供水秩序,始终做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法制管理,努力实现供应服务人性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服务管理智能化,为最终达到农村供水城市化的目标。
关键词:甬沪宁管线;输油工艺;运输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061-02
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按常温密闭输油工艺设计,根据输量变化,输油干线和输油支线分别采用连续和间歇输送工艺。投产以来,已为沿线的镇海炼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和仪长原油管道输送了大量的品种繁多的进口原油。
1 运行模式
按照月度收、输、销油计划,编制输油作业计划。实行二级调度管理制度,由调控中心直接管理运行。
甬沪宁管网运行主要包括码头作业、站库作业、管线运行三大模块,见表1:
表1 运行模块
序号 名称 作业内容
1 码头作业 主要包括接卸原油、装船两方面业务
2 站库作业 主要包括收、输油,流程切换,
设备调用等
3 管线运行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运行方式,合理调整管线输量和运行方式等
这三个模块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共同组成一个运行整体。
1.1 码头作业和管线运行
大榭岛、岙山和册子岛码头主要是卸船和装船作业:由码头工作人员提前汇报油轮到港信息,运销处计划人员安排油罐装卸。
1.2 站库作业和管线运行
运销处统一安排各站库的输油生产,布置管输作业生产的罐号、油种、时间、批次、货主等项内容。
大榭岛、岙山、册子岛油库作为管网的三个源头,其主要任务是接卸原油和向下站输转。
岚山站:作为甬沪宁管网的枢纽,工艺六进四出,流程复杂,切换频繁。作为甬沪宁管道的“咽喉”之地,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网的运行状态。因此,岚山站的优化运行最为主要,也最为关键,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岚山站的输油主要有岚白Φ711线和岚白Φ762线,输往白沙湾站。
白沙湾站:兼具中间站和末站的功能,输油交上海石化,通过白高段管线输油交高桥石化,通过白石段管线输送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线进口原油。
石埠桥站:甬沪宁线的末站,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线的进口原油都经过这里交接。
2 优化运行
科学地进行管道运行管理,一要有编制良好的运行程序,二要有经验丰富的调度人员,三要有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三者缺一不可。
面对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沿江炼厂等多家下游企业扩大产能,输油形势日益严峻,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线输量,解决“白沙湾-长兴-石埠桥”管段瓶颈的制约,并保证管线的安全输油生产,管道公司在实际管线运行中及时采取了优化运行方式和添加减阻剂输送工艺等多种措施,完成输油计划,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具体介绍
如下:
2.1 工艺优化
首先,不断改进输油工艺,改进前,白石段管线主要采用“岚白石Φ711密闭”和“岚白石Φ762密闭”交替运行,操作方法是:将低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分别通过岚白Φ711和岚白Φ762管线输至白沙湾,然后按企业分配,其中上海金山石化和高桥石化的油品直接进入白沙湾油罐,再经由白沙湾站分输。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和仪长进口油则经由白石段顺序输至石埠桥,再分输给企业。这样操作,虽然减少了岚白段的混油,但流程切换却加大了白沙湾-石埠桥段管线启停过程中的混油量,增加了一线人员的操作负担,也造成了岚白段和白石段输油的间断和输油设备的频繁启停。改进后,全面采取新的输油组合方式:对岚白段,不再根据原油含硫量,而是根据目标炼厂划分其输送管线,见表2:
2.2 运行优化
白沙湾-长兴-石埠桥段站间距大,站间摩阻较大,且管输原油种类多,批量、密度和粘度等变化幅度大,使岚白石Φ762管线在实际运行中压力和输量产生大幅波动,并容易出现出站压力极易超高、进站压力却极易过低的问题,导致白沙湾站和长兴站的出站调节阀长时间处于调节状态,造成了管线的节流和能耗的浪费,并带来了管线超压的危险,给正常输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压力。
就此,首先对白石段的三处三通法兰密封垫圈进行了更换,更换高压密封垫圈后,最高运行压力从更换前的6.2MPa提升至8.0MPa,从而结束了白石段运行压力偏低的历史,为后来的添加减阻剂增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运行管理中,管道公司根据甬沪宁管网各段管线的不同运行特点,优选、优化运行方案,跟踪所输油品的油头动态,科学分析管线运行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从而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使管线运行始终处于最优化运行状况,减少了管线节流。
2.3 添加减阻剂输送工艺
2011年,甬沪宁管网岚白石Φ762段的白沙湾和长兴站添加HG减阻剂进行管线增输。
甬沪宁管输原油种类较多,密度相差较大,且油品批次多,单个品种数量少,粘度变化比较大,不同油品最大与最小粘度比为8.3∶1,见表3。实际操作中,采取白沙湾站和长兴站分别添加减阻剂,根据油头动态和各进出站压力的变化情况,相应调整加剂量,解决了岚白石Φ762管线输油瓶颈,全年实际增输量约5.5%(管线加剂量见表4)。
3 结语
通过甬沪宁管网的优化运行,在进口原油接卸、运输计划优化、降低原油损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了管线的输送能力,确保了甬沪宁管网在输油任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圆满完成输油任务,保证了炼油企业原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同时,管线输油综合单耗同比下降9.4%,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降低了原油运输成本,提高了输油效率。
参考文献
[1] 梁翕章,唐智圆.世界著名管道工程(修订版)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256-298.
[2] 孟振虎,忠.输油管道运行优化实用分析[J].油
关键词 电力输送;变压器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M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41-02
0 引言
变压器是电力输送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也就是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电力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变压器的运行管理,提高变压器的运行质量和水准,保障变压器的稳定运行。根据变压器所需要的运行数据,分析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当发现异常问题时,必须及时解决,维护变压器运行的可靠稳定运行,使电力系统用户的用电需求和质量得到保障。
1 变压器投运之前的检测
为保障变压器能稳定无故障工作,在使用之前,需要将变压器相关指标进行检验和检测:1)变压器以及冷却装置都完好无损,相关的附件有没有缺陷、损坏等;2)变压器内的铁心、油箱和各种夹件外引接地线能进行高效可靠接地;3)机体的净油器、冷却装置以及储油柜等油体系中的阀门,均需对是否在开启位置进行确保,并且能对储油柜油温标中的示线进行明确标识;4)保障高压套管以及小套管的正确接地,同时,套管的顶部将军帽部分需要严格密封;5)隔膜式储油集气盒的内部必须保障无气体,并保障变压器储存油位置在处于常态;6)负载的分接开关油位要处于变压器储油柜油位之下。
2 变压器试投运
当变压器投运前全部检测工作都完成后,还要对变压器进行是运行,关键步骤有:1)变压器需进行至少五次全电压冲击合闸,确保没有异常情况发生,然后确认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作;2)变压器并列之前,要核对其方位是否正确,确保所有的位置一致;3)检查变压器及冷却装置所有焊缝和结合面,不得出现漏油的问题,确认变压器正常工作并无异常振动或放电声;4)试运行的时间至少大于24小时。
3 变压器分级开关的接电运行
电网系统的运行需要耗费很大的能量,对变压器本身也是一种消耗,变压器高于额定电压5%运行时,铁损增加15%左右,若超过10%铁损则增加50%左右,而电压在运行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增加。冷轧硅钢片的铁芯若过电压5%,运行的电流同样也会增加一倍,这样就加剧了变压器的损耗,所以,在变压器运行中,操作人员要随时注意变压器的运行负荷,调整分级开关,避免电压过高,减少变压器的各项损耗。除此之外,因为配电变压器负载率低铁损占整个电网的50%,将35kV变压器的分级开关提高一挡,使10kV配电运行电压降低5%,使其能有效降低损耗。在日负荷曲线低谷或并联负荷曲线非高峰季节,这时的电压过高,采用调分级开关降低,使其能提高供电质量,还能节省成本,减少能耗。
4 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
电网运行中,无功功率同有功功率都应该保持平衡,如果无功不足,电网中的电压就会下降,但功率过高又会造成电压过高,没有功率又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混乱,加上变压器长期处在一个高荷载的运行之下,会因为设备过热而造成设备的烧毁。所以,为了实现全网的总无功平衡和分线、分站的无功平衡,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法,在变电站中集中安装较大容量的补偿电容器,用电设备、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等对其进行无功补充,能有效地补偿配电变压器轻载或空载的无功负荷,调整功率因素,使其随着负荷在变化及时投切电容,让变压器的利用变得更经济、更环保,并提高供电企业的效益。
5 应注意的问题
5.1 油温异常
1)油位过低,如果变压器中没有出现漏油的问题,油温较高而油温所应有的油位显着降低时,就应立即加油,并认真检查加油后继电器中的气体。如果出现大量漏油而导致油位下降,应将瓦斯保护改为只动作于信号,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漏油,并立即加油;2)油位过高。变压器中的又位已经高出了指示器,且无其它异常时,就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应立即放油,保证油位处在适合的位置,以免溢油,同时检查油枕呼吸器是否畅通,避免出现假油位。
5.2 油温异常
变电器的油盒和其它的绝缘器材很容易老化,为了减缓这个问题的发生,在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对油温进行控制,并采取严密的监测手段,主要控制油温,保持油温的正常。1)过负荷升温。变压器处在长期的高速、高负荷的运行之下,必然会引起油温的过高,应合理采取吹风或降负荷等措施进行强制降温;2)故障引起的升温。变压器在负荷和散热条件、环境温度等都不变的情况下,温度不断升高就是有变压器本身的故障引起的升温情况,导致油温出现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层间短路、变压器匝间;(2)冷却装置故障;(3)因漏磁或涡流引起油箱、箱盖等发热。
5.3 瓦斯保护故障
瓦斯保护一直是变压器管理中的重点部分,轻瓦斯作用于信号,重瓦斯作用域跳闸。运行中,一旦轻瓦斯发出动作信号后,应该先认定为变压器本身的故障问题,或者是变压器的内部存在空气,以及二次回路故障等。运行监管人员应及时检查故障,分析原因,如未发现异常现象,那就对其气体进行采样分析;其次,瓦斯保护动作跳闸时,变压器的内部也可能出现变化,大量的油会分解出大量的气体,当然也有可能是二次回路造成的。出现瓦斯保护动作跳闸,第一,要使用预备的变压器,首先对其外部进行检查,检查油枕防爆门,各部件的焊接口是否有裂缝等,变压器的外形是否有缺损或变形,最后再检查气体的可燃性。如果变压器跳闸,应先检查变压器本身有无故障,检查后发现不是内部的故障而是外部故障的话(穿越性故障)或人员误动作等原因引起的,方可不经内部检查即可投入送电。
6 结论
保证变压器的稳定、有效运行,是每一个电力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关键任务之一,因为这对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变压器的管理与维护,根据变压器运行中的现象发现隐患,及时解决问题,全面途径变压器的持续运行。
参考文献
[1]王英,韩富春面,张丽,等.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35(6).
看目前公司生产运行程序属于粗放式管理,各种问题此起彼伏,执行力远远不够,基层管理产线员工满足于现状,不愿接受新的制程新工艺。不管是生产计划与进度还是产品质量,都需要着手进行整顿,革新,已及心态培训和管理,但改变不是朝夕之事,我们需要从很多基础性的纲领开始,我们更需要公司领导支持,需要各部门的支持。
首先我们已经认识公司产品制造形式和行业特点。按照我们公司产品的特性,是较容易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团队的。可是目前我们工厂问题太多,现场乱,品质很不稳定,制程不良超标,生产数据统计不完全,不真实。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执行力和一个监督机制,很多事情领导下达后并没有真正的去执行,而且执行情况又没有人去监督去检查,最后很多执行项目就不了了之。
综合以上问题,1.首先对基层管理进行培训加教育,屡次犯错不改者一律辞退。
重新对生产组织架构进行改编,主要变动为二楼五楼各配置一个副主管,smt增加一位设备负责人,以上职位首先考虑从公司内部进行考核提拔方式,其次为外聘。
对于员工的素质教育分技能和行为
员工的面貌是企业的形象,也是企业改变一切生产经营的条件,最合理的生产流程没有行政制度保障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对员工的素质教育是决定企业成长的关键。
为了留住老员工,生产与行政共同建立员工奖罚制度,拉组进行品质和效率比赛,获得班组荣誉和个人奖励。
重新制定工龄奖办法让老员工和新员工,好员工和一般的员工有差异。我们的目前的绩效考核办法不健全,导致只重视效率不重视品质。我们初步提议是品质和效率都制定一个考核办法,也就是品质也有标准基数,此项需要进一步探讨。(涉及公司基本管理制度与部门之间的协作)
定期进行相关技能学习培训和岗位培养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条款的宣传,定期对已经升级的sop进行培训。
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机制,让员工积极参与对企业建设性建议,让员工融进企业管理,和企业共同成长。
2.生产运行管理建立一个数据平台,在相关工作安排如实记录生产状况,及不良和维修状况,作为生产任务进行的数据依据。以便对所有产品的生产品质及效率进行分析,及时处理生产异常,再成为各拉组的绩效考核依据。
3.生产现场的管理
生产现场管理包含生产环境与生产流程的管理。生产环境包含现场物资流通安放和清洁生产。生产流程的控制和调度。以下几点需要集中考虑改进的项目
a.高效-时间性要求;(计划任务的满足实现)
b.灵活-弹性要求;(临时性任务的穿插和突击任务的完成)
c.准时-服务型要求;(客户的目标要求)
d.低耗-成本要求;(企业赢利的必须)
e.清洁生产-环保要求;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质量要求
生产部目标主要体现在五方面特征:低成本、合格质量、满意服务、准时性
和清洁生产,以此逐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标准。
现场环境的管理运用本公司的7s管理理念,认真贯彻落实。
即实行过程:
每天实行车间早会形式,向一线生产人员进行思想梳理,逐步扭转生产员工的思想意识,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
早会时间:早上10——15分钟,各拉组可以借用早会向各岗位分配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也是让各拉长提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早会内容:传达公司相关通知与要求,当前生产总业务情况,各车间生产进度与生产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对先进个人的表扬与鼓励。对质量问题的反馈和指出生产环节中发现的问题,改进要求和处罚通报。
目的:用早会的形式,自觉形成一种集体观念,培养车间的集体荣誉感,让员工感觉有成就感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借此逐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电网 安全运行 因素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62-01
电网是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集发电与用电的统一整体,无论其中哪一环节出现运行安全问题都将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电网运行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扩大、电网互联现象的不断增加,使得电网运行的环境颇为复杂。复杂的运行环境和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总结出相应的措施来切实地做好电网运行管理,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1 目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电网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引起的两种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1.1 由主观因素引起的运行安全问题
主观因素引起的运行安全问题,即由于电网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全员参与,安全第一”的理念,进而导致电网运行管理不到位、不全面,致使电网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1.2 由客观因素引起的运行安全问题
客观因素重要包括自然因素、设备因素和电网运行自身等因素,这些因素可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自然因素引起的运行安全问题,由于电网中部分地区供电范围较大、半径较长,使得电网运行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如暴风、雨雪)的影响,从而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其次,设备因素造成的运行安全问题,由于电网中某些供电和传输设备陈旧、老化,导致其性能指数降低、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低下,最终引发电网运行的安全问题;最后,由于电网改造还未彻底的普遍,导致电网中仍然存在着电网结构薄弱,受季节影响较大,存在着供电电压不稳、低下的问题,使得电网不能够安全运行。除上述外,电网无功补偿装置不足也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2 做好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电网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是指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对于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避免、解决电网运行出现的安全问题。职业素质,即指电网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电网只有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标准施工和及时维修、检测的共同协作下才能确保其安全运行,为此作为电网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从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起,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2.2 不断完善电网网架结构,优化供电系统
电网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功能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加快脚步、不断完善电网结构、优化供电系统不容忽视。由上文可知,目前我国部分电网存在着电网网架结构薄弱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坚持安全与科学统一的原则对其进合理的规划,有效缩短供电半径,实现电源与电网的科学规划;积极做好无功补偿工作,实现有功与无功的科学规划。另外应该及时更换供电系统中的陈旧、老式设备,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设备,实现电网运行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从而有效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强化电网中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
继电保护,即能够对电力系统线路和设备中出现的异常或故障进行检测,并发出报警信号,或者直接将故障部分切除、隔离的一种保护措施。由此证实,继电保护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积极做好并强化电网中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强化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的管理工作:第一,应该对控制保护设备、压板和直流系统中所有保险进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继电保护装置中所有部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第二,应该积极做好继电保护运行的检查工作,其中包括送电后的检查、停电后的检查和故障跳闸后的检查三方面,以确保设备指示灯、复位和保险等元部件的良好使用性。
2.4 建立健全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是正确、合理管理的有效保障,所以为避免电网运行安全问题的出现,建立健全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制度意义重大。供电系统中有了健全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就可以有效约束、督促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从根本上杜绝擅离职守、误操作、误调度等不良问题的出现,同时促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从而以此来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2.5 做好电网安全告警系统,完善电网应急机制
电网安全告警,主要是针对无工作人员值守或少人值守的变电站,并对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发现供电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和故障并发出警报,以避免出现的安全事故。通常电网的安全警告系统包括事故告警、保护信号告警和重要装置告警灯等,由此全面做好电网安全警告系统可有效避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安全问题。电网的建设,一方面利国利民;另一方面一旦管理不当就会危害到社会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建立并完善电网应急机制势在必行。电网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以“社会利益、安全生产”为原则,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从电网发电、供电、输电和用电过程中的各个细小环节入手,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同时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方法手段来有效避免、解决电网运行中存在或出现的安全问题。
综上文所述,做好电网安全运行,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国民利益的重要保障。目前我们在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用电需求的增加,对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优化电网结构、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建立健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并积极做好电网安全告警、完善应急机制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志东,孙宏宇.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浅析[J].华章,2012,5.
[2] 徐家杰.浅谈如何做好变电站运行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J].广东科技,2012,3.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设规模和工艺确定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应注意的环节提出了看法。
由于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一般规模小、技术性强,工艺组合灵活,结构通常为钢制,即使内部管线穿插较多,运行维护也不太困难。工业废水处理在技术上是与城市污水处理类同的,但是如果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思路简单地套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会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1.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城市污水厂建设规摸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分期分批地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要根据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分期实施,逐步到位。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区管渠改造,污水的收集、输送(包括泵站),污水处理和排放利用,以及污泥处置等问题在。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具体工程的选择要求包括:
①技术合理。技术先进而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出水达标且稳定性高,污泥易于处理。
②经济节能。耗电小,造价低,占地少。
③易于管理。操作管理方便,设备可靠。
④重视环境。厂区平面布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意厂内噪声控制和臭气的治理,绿化、道路与分期建设结合好。
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聚居”在活性污泥上,活性污泥在反应器-曝气池内呈悬浮状,与污水广泛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技术;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以膜状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与污水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技术。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其变种变工艺,各有特点和应用条件,在选择的时候,应根据各地区的水质、水量、受纳水体、气候、环境、经济情况等条件确定。
⑵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净化机制上,没有什么突破,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革新,现已拥有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多种运行方式,如A/O除磷工艺、A/O脱氮工艺、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氧化沟工艺、A/B法、各种SBR法、载体活性污泥法、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等等。近十几年来,活性污泥法最大进步就是将厌氧机制引入到生化反应池之中来,使厌氧和好氧状况在生化池中同时存在或反复周期性地实现,但其基本流程原理与标准法是一致的。
⑶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A/O法),是具有生物选择机能并兼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变法。所谓厌氧就是生化反应段内溶解氧趋于零状态。在这种环境下迫使专性好氧微生物-丝状菌代谢机能锐减,抑制了其繁殖,起到了厌氧生物选择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污泥膨胀现象发生。A/O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普遍活性污泥法前段加入厌氧段,通过污泥负荷的变化来实现除磷或脱氮的功能。在A/O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A2/O法,即在厌氧、好氧段之间加入缺氧段以实现同步除磷脱氮,由于其污泥负荷适应范围较小,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按偏重于除磷或脱氮之一功能进行。A/O法、A2/O法工艺由于出水水质稳定、能耗不高、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型污水厂中采用最多。
⑷载体活性污泥法,是在活性污泥法反应池内投加固体颗粒或软性、半软性填料,以增加单位反应空间的微生物量,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是一种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良好结合,一般适于污水厂挖潜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其核心技术为专利填料,近几年林泡工艺作为其代表应用于大连春柳污水厂和铁岭污水厂。
⑸氧化沟法,于五十年代由荷兰人巴斯维尔所开发,主要有卡鲁塞尔(Carrousel)式、三沟式、一体化式、奥贝尔(Orbal)式等几种技术形式。氧化沟法是一条闭合的生化反应沟渠,以转碟或转刷为充氧和水流动力,流程简单,对运行管理要求较低,多用于延时曝气,产生污泥量少,污泥易于脱水。氧化沟法在我国南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⑹A/B法(Absoption-Biodegradation),是两级生化反应系统。一级为生物吸附,污泥负荷高,反应时间短(30分钟);二级为一般生化反应池,污泥负荷同普通活性污泥法。A/B法的一、二级都有自己的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多用于浓度高的生活污水,其国内典型应用为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和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
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是1914年由英国学者Ardern和Locket发明的水处理工艺。70年代初,美国NatreDame大学的R.Irvine教授采用实验室规模对SBR工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于1980年在美国环保局(EPA)的资助下,在印第安纳州的Culwer城改建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SBR法污水处理厂。
⑻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IntermittentCyclicExtendedSystem)是在1968年由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与美国ABJ公司合作开发的。1976年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艺污水厂投产运行。ICEAS与传统SBR相比,最大特点是:在反应器进水端设一个预反应区,整个处理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排水,无明显的反应阶段和闲置阶段,因此处理费用比传统SBR低。该工艺在我国典型的应用为昆明第三污水处理厂,在国内影响较大。
⑼生物膜法,是另一种广为采用的污水生化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法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生物附着在载体或滤料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性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3、根据以上工艺技术对比分析,结合奎屯市污水水质情况,认为较合适的处理工艺优选为:
第一方案:A/O工艺
近二十年来活性污泥法的最大进步就是将厌氧机制引入到生化反应池之中,厌氧、好氧的间歇周期运行给活性污泥法带来新的技术经济效果,即生物脱氮、生物除磷、生物选择等。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A/O法),是具有生物选择机能并兼有脱氮功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变法。
第二方案:DAT-IAT工艺
好氧间歇曝气系统(DAT-IAT-DemandAerationTank-IntermittentTank)是一种SBR新工艺。它介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与典型的SBR之间,采用连续进水连续-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适用于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主体构筑物是由需氧池DAT池和间歇曝气池IAT池组成,DAT池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从中间墙进入IAT池,IAT池连续进水间歇排水。同时,IAT池污泥DAT池。它属延时曝气工艺,实际上为A/O脱氮工艺与传统SBR的结合,该工业具有较低的污泥负荷,因此具有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并有脱氮功能。该工业国内应用于天津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是一种适合于较大水量的SBR工艺。
关键词:燃气场站;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31
0 引言
燃气场站的工作是高危行业,在具体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就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发生意外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加强对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模式优化,注重和实际的运行管理现状紧密结合,就能促进燃气场站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对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研究,对优化实际的管理模式就有着积极意义。
1 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现状分析
燃气场站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风险问题。天然气的管线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支持,在涉及的范围以及人员都比较的广泛,一旦发生了事故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在燃气场站的生产运行管理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其安全管理的方法科学应用。在当下的燃气场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结构,其中的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的构建也日趋的完善。
组织结构作为燃气场站工作流程运转以及部门设置安排等最为基础性的结构依据,在对工作任务的分工以及分组和协调合作等作用发挥上表现的比较突出,并和其它的组织结构进行结合形成了完善的结构体系。在当前的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的形成下,对燃气场站的职能部门扁平化的管理以及垂直化的管理模式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这一组织结构的应用下,对实际工作当中的复杂问题解决就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监督管理的实施上没有加强力度,从而就造成了组织以及人员协调性没有充分的呈现。
从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现状来看,在对人力资源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进行了加强。对新入厂的员工实施了三级安全教育,在培训的内容上主要有本厂站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相应内容。还有是对实习以及参观人员在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上进行了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单位的理论培训工作都有着相应的加强。对于违反纪律的员工也开展了单独性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每个复杂人以及生产管理者,对燃气生产经营活动经验等都有着遵循。
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流程实施中,有着相应的标准,在工作流程以及操作流程和指挥系统、预警系统等层面都有着相应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要能严格的按照流程加以实施。另外,在燃气安全生产的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层面也逐渐的完善化。在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计划有着制定。人力资源部在其中有着组织者以及辅导者的作用发挥。在制定的计划方面有员工在本周内实现的目标,以及在目标的权重上占有量等。然后是对员工的定向反馈绩效评估结果。
1.2 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燃气场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情况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设置方面还没有进一步优化。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要能严格的按照相应法规进行实施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障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管理。但是在实际当中有的燃气场站并没有充分注重安全运行管理机构的科学化设置,没有和时展的步伐相跟进,这就对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影响。
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当中,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以及处理机制的建立方面还没有有效落实。燃气场站的安全运行管理是燃气系统当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在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背景下,对燃气场站的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燃气场站在规模上也在不断的扩大化。但是在燃气的安全事故方面也愈来愈严重,为能有效预防燃气场站的安全运行事故的发生,就要能在事故预防以及处理机制的完善化制定上进行加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事故预防以及处理。
再者,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中在安全措施层面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以及从业人员在综合素质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在培训的规范性方面还没有达到相应标准。除此之外,就是在对安全运行的监管工作方面没有加强力度,对安全管理制度上没有完善化,这就给燃气场站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就是一些人的安全理念比较薄弱,在进行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注重罚,没有注重奖励措施的实施,在对安全防范的积极性上就降低了。
2 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策略实施
2.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对燃气场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质量的提高,就要能充分注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在安全体系的建立方面能够突出整体性以及层次性,将这一安全管理系统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能适应,这样才能有助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在对管理者的安全责任上要能明确化,注重对健康安全操作以及程序的科学性,员工在安全观念上要不断的加强,注重对安全风险的识别以及评估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将风险意识在整个生产运行管理当中加以贯穿,就能保障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注重质量保障措施的实施
在对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就要能从质量保障层面加以完善化。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就要能对违章建筑的拆除力度进行加强,避免其影响燃气管道的设施改线,要对安全产品的使用以及保管措施积极的完善。在审批工作环节要能充分重视,将政府的职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对管网的建设工作质量得以保障,对质量控制体系加以建立,以及注重岗位操作的流程等。
2.3 对燃气场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在安全巡查的工作上进行强化
从具体的方法实施上,就要能充分注重对燃气管线的定期排查,以及对阀门井等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实施上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加强对燃气管路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性的解决。对当前的一些先进燃气泄漏检测技术记忆应用,将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水平加以提高。
2.4 要从宣传的层面进行加强
燃气场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在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实施上进行加强,让员工在安全意识上进行加强。可通过宣传栏以及网络、微信等当前比较流行的技术,在燃气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重要性的相关知识上加强宣传。在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工作方面也要能加强,注重对安全管理的措施有效落实,对员工的责任心以及敬业的精神培养进行加强,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2.5 对燃气场站的安全运行管理的监督执法的力度要不断加强
要想保障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实施,就要能组织开展建筑领域以及燃气安全的专项管理活动的开展,对一些违章的操作以及建设的行为要加大治理的力度。还要能对燃气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以及巡查等工作方面进行加强,在监督的检查工作上进行强化,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保障工作加以落实。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对燃气场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就要能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加强对运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及时性的应对,保障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从理论层面对燃气场站的安全运行管理的研究进行深化研究,这为实际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就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永臣.探讨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23).
[2]王言.试论城市燃气工程施工与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
[3]谭兴平.我国城市燃气发展现状与展望[J].四川水泥,2014,(11).
[4]陈培宏.对开拓我国城市燃气技术市场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07).
关键词:变电站;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一、前言
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主要内容为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日常维护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由于变电站运行设计电气设备较多,故障发生频率较大,工作环境危险性高,变电站生产运行的管理工作对于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二、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现状
(一)各项规章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规定进行各项操作。如变电站值班人员进行倒闸操作时,若无相应的规定指导,则无法保障倒闸操作的准确性。因此,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执行力度,才能保障共组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生命安全。
(二)管理模式存在弊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变电站当前工作人员管理模式主要实行班组管理,各个班组之间以及统一班组内部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混乱,造成工作人员之间的付出与收货不成比例,影响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奖惩制度及力度不合理,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并将情绪带入到工作过程,造成操作失误。同时,人力分配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工作强度和危险度没有纳入职工绩效考核当中,同样也会影响员工的操作水平。
(三)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对机制较为缓慢。变电站各集控站之间信息资源各自独立管理,当出现异常事故时,由于信息传递速度影响,造成各集控站之间彼此失联,只能利用人工传输方式进行信息传递,致使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较慢的响应速度,难以把握处理异常事故的最佳时机。
(四)工作人员工作种类繁杂。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采取集中控制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模式仅限于集中值班,实际工作与单一变电站管理相似。这种模式下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面对繁杂的工作,大量精力浪费在非生产工作中,与生产工作相关的内容反而无法集中精力处理。
三、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策略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变管理模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值班人员严格按规定操作,防止出现操作失误。采用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可减轻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疲劳工作导致操作失误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1、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供电可靠性。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中将设备负责人与操作者合为一体,设备的集许可、验收、操作等工作任务由一人承担,操作者可清楚自己的设备性能、操作注意事项、工作任务等,可根据工作情况,统筹安排工作内容,保障降低工作失误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多种工作职能集于一人,可提高设备故障诊断速度及准确度,加快设备维修时间,缩短停电时间,为实现可靠供电提供有力保障。
2、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缩短停电时间,供电质量和供电时间都有保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身兼数职,操作工程中通过对设备运行状况的了解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员工职能增加,促进员工学习设备的操作、检修、维护等多种工作技能,全面发展员工的素质,为企业的后期发展提供一专多能式技术人才。
(二)利用现代自动化技术,提高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效果。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使用越来越防范,利用自动化技术可实现生产的智能化和安全化,避开危险工作或重复性强的繁琐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对传统变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在一次设备和性能良好的二次设备的基础上对变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一次设备主要进行无油化改造,二次设备改造则需将电磁继电器改为四遥集成模块保护,利用RTU柜传输或调度各种信号。对于新建、且质盘较好的二次设备,仍可利用原有继电器,只需增加远方操作转换功能、复归信号继电器和小电流系统接地选线装置即可。
2、无油化一次设备和无触点继承模块的二次设备,实现设备的可靠运行,降低故障发生频率。传统调度下令由工作人员接到指令后方可执行操作,造成操作失误发生高频率,设备的自动化改进,可将变电所负荷调整、电压调节、电量报表工作由调度直接完成;另外调度可通过监视器对设备运行进行直观、实时的检测,为后期维护及检修提供数据参考;自动化变电站占地少,需要操作人员少,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3、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计方向为:户外式、小型化、低成本、先进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涉及到参数设置时,要坚持直观、简单、方便的原则,如对电流、电压、主变温度等参数的设计。传统设备故障报警系统可保留,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异常,迅速做出诊断及排除。
(三)加强企业员工的管理与培训。变电站生产运行环境存在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保障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除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外,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生产的正常运行和事故的避免都需要人的参与,只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工作能力。作为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变电站站长应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以高度的职业素养使被管理者信服各项管理制度。
四、总结
变电站生产运行有效管理可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社会各行业的生产及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加强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改善管理模式、推行中心变电站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可改善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振伟,金红核,殷志良等.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优化探讨[J].华东电力,2008,36(10):52-55.
关键词: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前言
在国家对电网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的电网系统出现集互联网、资源、智能化为一体的电网系统新局面,在全球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发展骤变的情况下,各个行业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行业也成为了目前飞速发展中的行业之一,对于这种态势电力系统一方面面临着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改革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的变化,因此,电网等级也在不断提高,输电系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此来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当前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可以看出,电网发展也迎来了新变革。
1.我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发展模式
1.1常规模式
电网变电运行的常规模式主要在每一个变电站内都设置一个职能工作组,要考虑到事故的发生和处理需要至少两个操作小组,而且还要设置一人进行电网设备的监控和保持与外界的电话沟通,因此,至少需要3人来进行日常的工作,实行倒班制度。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可靠性强,而且对运行人员和对现场情况也熟悉。但是,在常规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来说,220KV以上的变电站电压会成倍的增长,其需要的运行或操作人数也将不断增加,会出现运行维护人员不足的情况,而培养人员则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常规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会增加负担。
1.2集中监控模式
变电站的集中监控模式主要是以集中监控中心的模式进行负责,按照变电站的位置来开展区分操作负责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在国内,已经有这种集中监控模式和操作模式的监管区域管理。监控和操作一体化模式的操作内容更加复杂,对实际工作和常规变电站没有本质区别,而且适用于少量变电站的集中控制。监控和操作不需要常规的智能划分即能处理,因此,这种模式不需要过多的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变电站来说能够起到较好的减员效果。集中监控管理模式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时间传达到位,并且能够减少事故的处理时间,但目前的模式对国内的电网调度模式不太适合。集中监控控制模式能够将监控和操作任务有效分开,对只能的划分也起到良好的效果,在电网发展的中心区域中,监控人员的责任重大,但是随着变电站的逐渐增加,兼职人员越来越多,势必会影响监控工作效率。
1.3操作队与监控中心分化管理模式
监控中心和操作队分化管理是建立统一集中的监管中心的目的,这样可以对变电站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且能够较好的兼顾操作和联系的智能。例如,在设备的后台运行过程中,设备运行操作和预令和转达,并且能够紧急处理事故和回报工作,这些工作都可以交给监控人员执行。操作过程中的班组可以按照区域进行配置,负责变电站现场的操作和故障的处理巡视。监控中心和操作队分化管理模式能够将监控和操作的智能进行本质的区分,使岗位的专业性更强,有效提高了监控队和操作队的工作效率,更能够有效的推进电网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监控范围较大,对现场进行监控的力度不足。这样就会随着管辖范围内的变电站数量增加而影响到后台的信息量,使得变电站的信息提取速度降低,导致系统对事故发生时的反应速度减慢。
2.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通过智能电网管理模式的时代转变可以看出,“监控中心”的操作模式和控制模式都和集中监控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一样,对变电站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在电网管理系统中,其特点是信息量集中,以电网自动化和遥控技术为支撑,为电网集中监控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在智能电网变电管理模式下,故障的处理能够为运行人员及时发现并以短时间内通过检修班进行有效处理,在由检修班制定定期的检修计划进行故障的排查和实施。在电网设备故障的处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电网设备在不良状况下增加了运行时间,威胁到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如果在专业性较强的检修工作人员的操控下,一般的故障或缺陷的检修时间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减少设备处在不良工作状态下的检修时间,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的效果。此外,监控中心还负责接受调度指令并将其转发给操作队,由操作队进行指令的执行。如此,可以实现以下两个职能:操作一次设备,由监控中心运行人员进行遥控操作;操作二次设备或者机构电源开关时,由监控中心转达操作队,操作队进行现场操作。另外,在完全智能电网时代,则采用“调控一体化兼大变电工区”的运行管理模式较为适宜。“调控一体”是将调度与监控中心职能进行合并,变电运行操作完全由调度人员负责。“调控一体”整合了调度发令和遥控操作两项任务,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增加了调度员的职能范围。相应地,电网电气设备的巡视维护和检修等工作则交由维护人员负责管理,维护人员包括原操作队、维修、保护、通信和自动化等班组,新建成为一个“大变电工区”。建设“调控一体化”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可帮助缓解变电运行值班人数,实现工作扁平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运行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阶段来看,我国电网发展正处于从传统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向智能电网管理模式过渡的过程中,根据以上内容分析,可以实现“集中监控,运检一体”的变电运行管理操作模式。而在不久则可能会出现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到时智能电网时代可能会形成新一轮的变革,会覆盖到大变电厂区,在集中模式的实施中,应重点培训相关技术操作工作人员,加强其专业操作性,以便能够为智能电网变电运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坚,王永龙.浅议变电运行中的隐患问题与解决方法[J].广东科技.2012(11)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管理,强化策略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每年的用电量都随着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持续增加而不断增长,这使得配电网的负荷也逐渐加重,而配电网负荷的加重又给其运行管理增加了难度,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配电网运行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在供电企业总经济损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显然不利于电力系统和供电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配电网作为连接电力系统和用户的重要纽带,在确保供配电正常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一旦其不能正常运行,则必然会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正常用电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强化配电网的运行管理,采用切实有效的运行管理策略,使得配电网中的各种资源既能被充分利用,又不会对配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带来隐患,并最终提升配电网的整体运行质量,是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配电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帮助强化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方面能够有所借鉴。
2当前配电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运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当前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配电网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技术水平上都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对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却是我国还有一部分供电企业依然在沿用老旧的经验,运行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造成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提升缓慢,运行效益也很难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此外,因为运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造成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不能满足配电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显然不利于电力系统和供电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运行维护检修不及时
因为配电网功能上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分布上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这给配电网的运行管理维护增加了难度。现实中,一些地方的供电企业存在不重视配电网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的情况,造成一些配电设备可能长期运行在不良状态下,这给配电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配电网存在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达标、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则更为严重。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供电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这导致了配电网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再加上一些配电网的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造成了部分地区的配电网运行质量提升缓慢、运行效益较低。
4.配电网的运行监控水平还有待提高
当前已经有一些供电企业开始建立并应用了配电网运行监控系统,但仍有一些供电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运行管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企业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管理过程中,因为还在依靠过去的经验和手段,不能对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做到随时掌握,使配网的运行管理操作缺乏科学依据,很多管理制度也难以落到实处。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供电企业不能根据辖区内配电网的发展对其运行管理手段进行创新,或者创新程度还不够,对配电网的运行分析工作更是还比较薄弱,造成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配电网运行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5.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差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体系都存有一定的漏洞,有的问题是由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的,也有一些问题是因为其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造成的,这使得配电网中一旦发生大型故障,相关人员缺乏有效的应急处变能力,甚至造成故障的扩大化,甚至可能导致电力供应的中断。
3配电网运行管理强化策略探讨
1.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将新的科学成果尤其是电力自动化方面的科学成果应用到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中,建立配电网管理系统(如图1),加强对配电网及其相关线路、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提升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起到控制配电网运行成本,降低配电网管理难度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应当加大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和智能化建设力度,用自动监测控制代替人工管理,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质量和效率。
图1 配电网管理系统
2.推广状态检修
对于配电设备而言,除了继续加强事后维修和计划检修工作外,供电企业还可以采用状态检修技术。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步和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处理系统的发展,状态检修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状态检修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各种监测传感器、故障诊断和信息网络等技术对运行中的配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地监控,一旦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情况,就立即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并及时安排人员进行维护检修作业。显而易见,状态检修比传统的运行维护检修手段要优越,它不仅可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还能降低配电网运行故障的发生几率,从而给供电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3.重视优秀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培训工作
供电企业应根据辖区内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加强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需要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收工作。此外,在注重引进优秀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做好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例如供电企业可以和高校达成联合培养协定。一方面企业可以成为供配电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也可以从中挖掘出自己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供电企业还可以从当前已有员工中选拔出最具潜力的送到高校相关专业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短期培训,也可以是联合培养研究生。除此之外,供电企业还可以向行业内的先进供电企业进行学习,如可以组织自己的员工去运行管理水平优秀的供电企业进行参观,也可以邀请对方的运行管理人员到本公司举办技术讲座等。
4.构建应急处理机制
供电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处理一些紧急事故和临时突发事件。机构工作人员要做好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分析和评估工作,制定出相关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在平时就加强对各类事故处理的模拟演练作业,以应对处理各种紧急事故的出现。
4结束语
总之,我国近几年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继而促使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质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具体运行管理过程中,依旧有一些问题存在。因此,加强对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对日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策略加以克服,对确保配电网安全运行、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许林生.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的强化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4,(17):181
[2]许少麟.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必要性思考[J].大科技,2014,(36):141-142
[3]薛山.提高城市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J].电子世界,2014,(24):416
【关键词】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0.前言
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变电运行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运行中,我们需要做好设备的维护捡查,保证运行操作的正确性,杜绝事故的发生。其实做好变电运行管理的目的便在于保证设备安全,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1.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现状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应用了大量的新设备及装置,运行人员急需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原理、操作和检修方法等深层次的知识,以满足运行高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变电运行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无人值班变电所是变电所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以提高变电所设备可靠性和基础自动化为前提,借助微机远动技术,由远方值班员取代变电所现场值班员,实施对变电所设备运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所已成为趋势。但要真正做到安全运行,无人值班管理已成为关键问题。正确理解“无人值班变电所”,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措施的无人管理,相反而是更需要充实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互相协调共同搞好管理工作,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就现实来说,有些改造后的变电所,从安全角度看,一些具体操作必须有人员到现场,再说有些设备隐患并不能通过自动化系统完全显示出来,为此必须配备人员在场。明确运行管理的职责分工。责任不明确就易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我们真正做到了职责分明、政策合理、协调配合共同搞好运行管理的目的。
2.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措施
2.1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
变电运行管理的方法之一在于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培训,只有加强了他们的思想教育方可提高运行管理。现如今的培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通过如下的一些方式来进行:
(1)用安全标语的方式。
(2)通过让工作人员看一些事故教育录或者事故快报等。
(3)开展一系列的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在会中可以让他们分析一些比较典型的事故案例。
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责任,让他们将责任落实到位,这样才可以使得每位运行人员积极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2.2加强技术培训
值班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变电运行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将技术培训作为变电运行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人员与环境和设备相比是最活跃的因素,规范人的行为是遏止事故的关键,也是防控的重点。员工整体安全素质不断的提高,是人身安全坚实有力的保证。“以人为本”作为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南,充分激发每一名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基础入手,把班组的安全生产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基石, 作为防范事故的阵地。重视安全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结合事故典例和险情,举一反三,认真讨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使职工深刻理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意义,安全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事故,特别是重复性事故的发生和“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上,要求发言者必须针对所在单位的实际和岗位实际。严格“两票”合格率的考核,按照“不规范就是不合格”的标准要求,执行中不应只采取扣罚的单一方法,而是将查出的问题反馈到运行全体,在运行分析会上总结,让职工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制定注重实效性的安全培训计划,计划的合理性在于求质不求量,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结合春检、秋检、迎峰度夏等专项安全检查的特点,以及日常检修、维护特点和上级下发的安全、业务知识培训指南,将安全知识的培训内容分类,提炼重点和精华,打印下发到每一个运行人员,起到强化效果作用。在培训中摒弃以往培训模式,提倡和注重基层各班组的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安全培训模式,从日常维护,倒闸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入手,务求每个运行人员都学实、学透。并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竞赛及经验交流会,调动值班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值班员业务水平的目的。
2.3加强设备管理
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的一个必须注重的方法便是“加强设备管理”,因为加强设备的管理是变电运行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运行管理中只有加强了设备的管理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加强设备的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基建时期,必须加强设备在此阶段的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见下:第一,在对设备进行选型时必须十分的细心,应该选用那些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第二,设备的制造的过程中,相关监督人员必须十分的重视设备的监造以及设备出厂的试验,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所使用的设备在各方面的性能是优越的;第三,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必须对其安装以及调试质量进行监督,同时在验收时需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验收,防止由于安装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事故。
(2)设备在运行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在巡视、检查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真分析表计、信号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第二,在巡视设备的过程中,一旦遇到电气设备出现异常时,可以先自己辨析一下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然后及时向相关修理人员报告。第三,巡视的时间间隔需要根据每个厂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定,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缺陷的设备应该适当增加巡视次数,以免事故的发生。
(3)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必须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好相关的维修计划,以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备的隐患。
2.4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这些,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站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所以应及时修订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握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