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阅读教学

传统阅读教学

时间:2022-01-27 06:5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阅读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阅读教学

第1篇

1.由于语文教学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限制,比如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忽视阅读教学,不怎么重视这个项目,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虽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重视程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为了实验改革教学方法,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长期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才会出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长期依赖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了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语文教学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中对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按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学的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然而,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随想随讲,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因为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终会致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传统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很少,因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常被忽视,即便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不让广大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最后又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

4.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不能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教师就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免会导致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的随意教学。这种教学始终是教师本位,学生依然是很被动,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始终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确定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抓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就是引文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文字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计划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把阅读的实际效果当做首要任务,围绕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个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能以阅读是否通畅和速度是否快速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可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2.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依赖于老师的备课,这是关键的步骤,老师在课前应当做好相关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地教学计划,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思维的预先理解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现阶段,一些语文备课工作流于形式,备课没有实效性,所以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和预习工作,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把控教学内容、得当分配课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和布置预习工作,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综合把握。

第一,依托课本,认真学习讲授,挖掘课本里知识魅力,让学生充分吸收这“养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水平,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教学打下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改变一成不变的单一授课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字、词、句里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句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4.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

第2篇

追溯到封建社会时期的传统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因为当时的教育是本着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原则的,传统的阅读教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制约与束缚,无论是内容和方法都受当时社会背景的限制,如今看来它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甚至应该摈弃的弊端。但不可否认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中总会包含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吸取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精髓,来丰富和推动当代语文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以张志公的《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以下简称《 初探 》)为蓝本简要地论述传统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大致内容、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也是在封建蒙学体系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 初探 》中把传统的语文教育的完整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大致分为识字、阅读和写作训练。其中阅读作为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对识字和写作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儿童经历了集中识字和进一步识字教育之后,就要进入真正的阅读教学阶段了。以下以表格形式简明地介绍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表1)。

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

从以上简要的阅读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阅读教学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强调熟读、精思、博览

(1)熟读方面。传统阅读教学强调“读”,并且注重讲读结合。以诵读为基础,重视熟读文本,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宋代朱熹在《 童蒙须知 》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诵读、熟读,不仅容易形成语感,而且有助于记忆和理解。古人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明白文中道理,读讲结合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清代唐彪曾提出:“随读随讲,则能明析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开悟,若读而不讲,不明其理,虽所读者盈简,亦与不读者无异矣。”[2] 这说明了读讲结合的作用,只有学与教都积极主动,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

(2)精思方面。这是在熟读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学习,所谓“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讲的就是读与思的密切关系。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3] 清代唐彪在《 读书作文谱中 》也谈到他的体会:“读书须将文本读熟,字字咀嚼令有味。理会不得处,且宜深思;思之不得,然后将注脚看,始有益。”熟读是为了加强记忆,精思是进一步的心领神会,如此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文本的含义,也能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博览方面。传统阅读教学提倡在熟读、精思的同时,也重视广泛涉猎,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我们今天的学生,读书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狭小范围之内,要通过放开眼界的广泛阅读,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经典,并通过文字认识社会和接触社会。另外,就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来说,“读”对“写”的作用不可小觑,我国古代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即可证明通过有目的的博览可以“涉猎”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2.注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阅读教学同其他的学习过程一样,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传统阅读教学的过程正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为学生安排了由易向难、由浅入深的阅读内容。由此宋代朱熹提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并进一步主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教学顺序,成为古今学习过程的经典言论。当然,在有规律的阅读教学进程中,少不了“夫子循循善诱人”的诱导和启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引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散思维,领悟深刻的社会道理和人生意义。

3.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传统阅读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对文章圈点评注来进行。“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边或行间。评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学能力,并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使用这种方法,从圈点符号是否正确、评注内容是否恰当,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检测学习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

4.“文”“道”不可偏废

古人对于“文”“道”关系的看法,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诸如“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等都贯彻了关于文道关系的基本精神。《 初探 》中标注“文”指语言文字之学、辞章之学,“道”指当时社会正统思想的总称。张志公先生在此处进一步阐述:“‘道’是根本的,然而正确的‘道’必须有高明的‘文’来阐发,传播,人们也必须通过‘文’来理解‘道’”,因此,二者是不可分的,不可偏废的。”[4] 基于此种观点,古人主张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讲解文章的名物、训诂、句读、篇章,使学生充分地理解文本,同时领会以伦理道德教化为主的教育内容。

5.主张利用诗歌教育学生,培养语感

读诗是蒙学中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唐宋以来,儿童在识字之后,会读一些优美而浅近的诗歌,这些诗歌“容易念,容易背,朗朗上口,适合儿童的爱好”,可以培养儿童对读书的兴趣。诗歌是语言最精炼且涵韵最深刻的文本形式,它不仅形式整齐有规律,而且讲究押韵,音调和谐,适合大声诵读,反复体味,从而启发思考,有所感悟。张志公在论述这方面的经验时也表述道:“多念一些好诗,孩子们逐渐会感觉到语言的美,感觉到书有念头,有学头,从而培养了他们爱好语言的感情,促进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增长了他们思考、想象的能力。”[5] 当然,在诗歌教学方面,教师适当的指点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选择内容健康、语言优美、表达浅近的诗歌,其次在指导阅读时要带领学生仔细揣摩领悟,这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大有裨益。

三、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历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既博大精深,又鱼龙混杂,传统阅读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需要我们在研究它时不仅要全面认识有益的经验,也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审视和批判,才能有力地推进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1.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口语和生活实际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大致上可分为两类,即经学读本、文选读本。封建统治者多为巩固统治地位而把它们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化”的工具,这使得古代语文阅读教学高度伦理化、政治化,以至于成为经学和科举的附庸,割断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语文教育应该是以口语交际和生活应用为主要目的工具性学科,然而古代语文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都是把功名利禄作为主要教育目标,这不仅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而且也给学生造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误解。另外,从能力培养上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口头语言的教学,造成了书面语与口头语言的脱离,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发展产生了阻碍。

2.忽视文学教育

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时代文化历史的精华,可以丰富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概况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进行必要的文学知识和文学鉴赏的教育是极其必要的,然而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在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除了教学内容的封闭与保守,教学方法上的死记硬背也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自由感悟和思想创新。

3.忽视知识教育

语文知识教育作为贯穿于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有其自身完整清晰的并且适宜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这个目标在古代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没有达到,甚至说是被忽视的,从而导致了在片面强调阅读训练时造成了语文知识教育的缺失,实际上,“在加强种种实际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一点有关文字、声韵乃至语法的基本知识,能够提高他们学习言语文字的自觉性,这对提高读写基础训练的效率是有帮助的。”[6] 如果学生能够利用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工具书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各种疑问,也会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学方法单一,重讲授和灌输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是重“教”轻“学”的,课堂的状态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教学。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只重整体感知,缺乏分析知识;只强调求同思维、单向思维,忽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只尊重维护作者权威,无视读者理解的主动性、创造性……”[7] 长此以往,使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缺少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进一步影响整体阅读教学的效果达成。

回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尽管古代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是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自身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也是有待研究和整理的。面对精华和糟粕,清醒的头脑和犀利的批判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秉着“淘尽黄沙始得金”的自信,用传统阅读教学中的甘泉灌溉当代语文教育事业的沃土。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参考文献:

[1]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3]转引自庄静肃.语文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第3篇

综合多方观点,本人将阅读教学落后的具体表现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激情和创造的灵感。(二)语文教师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用题海战术强化阅读能力训练。(三)“以授代学”的教学思想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多解性阅读。(四)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目标盲目,内容杂乱,探究不够,缺少指导。本文立足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从长远看,阅读教学探究仍是任重而道远,其中还有很多教学理论需要去完善和发掘,本文是在众多阅读教学理论中另辟蹊径,仍有很大深挖细凿的空间;从近期看,笔者着眼于一点,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出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利弊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对策,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无论是传统语文教学还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都一直承载着母语文化传承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但令人担忧的是,传统语文教学因其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而几乎引起全社会的批评与指责,惹起了众怒,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则因尚处于转型时期而未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尤其是理念先进、形式新颖、设计科学的阅读教学更未能找到卓有成效的教学路径。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旨在通过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但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但没有更加浓厚,阅读习惯未能充分养成,反而连最基本的“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都不能顺利解决,更遑谈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的课外阅读的整体进行了。受高考指挥棒的决定性影响,语文课堂已经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表现为对文章的肢解性分析,忽略文学艺术的熏陶,偏重题海训练而忽略情感的交流和领悟。长此以往,阅读教学缺失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完全成为枯燥的、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有的语文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与否对于学生情感培养与熏陶的重要作用,但在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长期保持,以及怎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问题上不甚了然。

传统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西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呈现的课堂行为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教师对文本进行条分缕析的分析很少顾及或无法顾及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感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填鸭式教学”。同时,标准化考试的引入使语文知识的答案趋向唯一性,语文阅读教学客观上呈现出一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倾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很难凸现出来。种种弊端,引发了众所周知的20世纪末对语文教学的大批判、大讨论。不少人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阅读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阅读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讨论中的一些过激之词虽然有失客观,但阅读教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革当务之急。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为消除传统“填鸭式教学”诸多弊端,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如个性化阅读、主观反应阅读、整体感知阅读、整体把握阅读、对话阅读等等,试图通过新理念的实施,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进行彻底革新。要准确地认识这些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必须对阅读的本质、阅读教学的目的等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思考。因此,我们在讨论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之前,先要对阅读教学的现状有一个简要的描述和概括,对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新理念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回顾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理论的探讨与摸索,还是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建构,亦或是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方法的变革,都在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延伸,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理论建设

关于阅读教学,叶圣陶先生阐述了两点意见:一是“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二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叶先生这两点意见对后来的阅读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此后二十多年阅读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众多相关理论的杂志刊物创刊为阅读教学的理论争鸣、实践探索与业内交流提供了重要阵地与专业平台。由此,阅读教学理论研究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阅读教学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经历了文白之争、文道之争,也遭遇了20世纪末的大批判、大讨论,发展历程中的质疑问难,此起彼伏,总无停息。但是,应该承认,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阅读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也不可否认,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值得我们做深入研究。

二、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一)廓清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概念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通过对话的方式呈现出理想的教学形态。因此,要想弄清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内涵,首先就要明白“对话”的含义。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相关的研究中多把“对话”作为一种方式直接运用,较少对其进行科学描述。目前,较为明确的界定有:(1)相互作用说。“……正如巴赫金所说的那样,只要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之间具有‘同情和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也应当看成是对话。”;(2)精神沟通说。“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

总的来说,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更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精神和境界。笔者认为,界定“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明确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作用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首先廓清“对话”概念的内涵。

(二)分清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类型

关于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研究,虽然在表述上各有不同,如“自主学习――与心灵的对话;合作学习――与他人的对话;探究学习――与社会、自然、历史、未来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民主的智慧;学生与学生对话――灵活的智慧;学生与文本对话――平等的智慧;学生自我对话――自由的智慧。”“语文教学的‘对话’既包括学生与文本的作者的对话,也包括学生与教材编者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同时必然也包括学生与教师、教师与编者、作者的对话,这是由对话的教育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复合命题,阅读对话教学中,要以阅读对话为前提,教学对话为扩展。

(三)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表现

关于下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研究者主要是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对比来思考,但做出系统归纳的不多,只有《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郑国民、黄显涵语文教学通讯,2003(15)、《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及策略》(胡国军,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几篇,其它零星散见于文章各处。王尚文教授认为,“对话型教学观念之新,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相对于传统观念重学生的接受,对话型关注学生的感悟。其次,相对于传统观念的重训练,对话型教学重的是实践。第三,相对传统观念重听说读写的技巧,对话型教学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第四,相对于传统观念重结果轻过程,对话型教学既重结果更重过程。”郑国民、黄显涵认为,“对话理论使语文教育凸显以下特点:首先,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基于真诚和爱的合作过程;其次,语文教学应该充满信任与希望;再次,语文教学应充满创新与追求;最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具有批判性意识。”“如果说,过去的训练型语文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单的具有浓厚工具理性色彩的‘人―人模式’,那么,对话型语文教学模式则走向一种较为复杂、更具人性意味的‘人―境’模式。”“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课本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总体来看,关于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研究者达成了这样两方面的共识:一是教学主体交互性;二是意义的动态生成性。也可以说,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追求教学的创造性和师生关系的人性化。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各层次的研究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较多的精力,但这一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较系统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探索还不多见。尤其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要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澄清,因为它混合了“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而这,正是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

第4篇

一.重视农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必须要灌输语文阅读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将语文阅读作为重要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除了要在课堂上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农村语文教学来看,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已经放在了语文教学的首位,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新课标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积极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成绩,就要重视农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改变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满堂灌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现实需要,导致了这种教学模式僵化,不能取得积极效果。在新课标下,对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度创新。因此,我们要想取得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效果,就要改变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以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积极的阅读教学模式予以保证。

三.重点开展农村语文的合作探究式教育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受阅读知识和生活体验等的限制,肯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对于这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以解决。探讨遵循的原则是:一要有探讨的价值;二要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可以采取分组制,每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多角度解读课文,力争做到对课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自主阅读的延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重在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置讨论问题的能力。

四.教会农村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

从目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来看,一些高中学生对语文阅读没有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在语文课堂内没有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困难,无法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久而久之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从语文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并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语文阅读方法的培养,应该将阅读方法的培养当做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事情来做,通过阅读方法的培养促进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讲,在语文阅读的时候,除了缺乏良好的方法之外,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导致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除了要采取上述措施以外,还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引起足够的重视。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层次理解,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成绩。从目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我们迫切需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促进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第5篇

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在逐步的提高。但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难以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语文老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在语文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因而出现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从而忽视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优化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目标。

2.阅读教学课前备课缺乏针对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前期备课缺乏针对性。前期的备课形式不够科学,一般是以语文老师的教学用书为参考依据写出教案,甚至是照抄现成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备课,因此教学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3.没有一套合适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受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没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没有制定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阅读教学缺乏实效性,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

4.没有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老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载体。许多语文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太少,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学习程度来推进课程,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比较低。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优化阅读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单元和课堂阅读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深入研究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内容的结合点,准确的把握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阅读教学的目标,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认知目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让学生在阅读的体验中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该根据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是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的难以程度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也要坚持语文老师的主导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阅读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创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抓好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小学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对小学生进行扎实的“双基”训练;并且从文章的段落大意、重点段的剖析、中心思想方面进行“精讲”,加强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整体感悟;此外,还要注意讲练结合,比如进行句子的仿写、词语的扩展、段的练习等,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根据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的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大纲内容,适当地补充语文信息,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实际表达能力。

3.开展自学交流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精心的准备,设计整理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在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把阅读提纲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学。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很有限,在“自学交流”这个环节,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说法,告诉他们应该自学什么内容,比如教材内容的背景、体裁以及着重要注意的问题等。教师还应该告知学生,自学交流与预习反馈是不同的,预习反馈是从教学目标上的泛读,自学交流则是将课本内容的了解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有节制地和周围地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多多走动,了解学生最不解的问题所在。通过自学交流,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地了解,课堂学习更轻松,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也可以划定学习小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小组中巡回指导,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进而才能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问题;对策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促使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经济信息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效率,也就是在投入较少精力以及时间条件下获得更加理想教学效果。所谓高效课堂,实际上就是高效果以及高效率课堂,利用更少精力、时间投入来获得更多语文知识以及教学效果。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创新

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影响促使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关注重点段落以及中心思想等阅读内容讲解,教学呈现出程式化以及流程化,并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特点以及阅读兴趣,再加上传统应试理念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侧重答题技巧教学,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观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过于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影响学习效率。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

从一般角度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以三个课时为一个阶段,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未必能够真正掌握阅读内容实际含义。在高中语文阅读测试过程中,在一个课时中,学生不仅需要阅读完毕,还需要解答一些与文章相关问题,这就使得阅读教学与考试类似。由于时间限制以及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构建高效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此外,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以及阅读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堂,利用配乐朗诵、情景赏析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来构建高效课堂,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人文本”人本主义原则,构建自主化、合作性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阅读文章、感悟文章,构建合作研讨学习模式,但是由于形式化过于严重促使学生无法掌握文章内涵,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高中语文阅读研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引导以及适度参与,实现思考、研讨多维度、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语文《祝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组学习方式来开展阅读教学,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阅读文章,教师可以循序渐进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利用小组研讨方式来掌握阅读技巧以及文章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层次性阅读教学,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为了能够构建高效课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阅读对象,促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构建层次性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文章结构,有效提取文本信息,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概括以及问题文章内容、文章表达形式,提升阅读文本鉴赏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环节与解读环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来设计教学思路,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差异性来设计多层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来构建梯度性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专注力以及思考能力,从整体角度来满足不同学生实际需求,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高中语文《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差异性,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提出针对性教学目标,诸如,后进生设置鸿门宴场景,优等生则是可以深入掌握文言文内容,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直接的影响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以及阅读教学效率,能够有效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需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以及创新精神,提升学生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7篇

>> 浅析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行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浅论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任务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任务式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DRTA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韩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蕊")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任务教学法突出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是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旨在强化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职 任务教学法 英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83-02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重要内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有效英语教学构建。而任务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契合了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另一方迎合了英语阅读教学的课程特点,是深化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优化并调整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是强化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就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推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 我国高职英语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英语教学是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学理念之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呈现出诸多的弊端,尤其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实现。具体而言,我国高职英语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与学的互动性

教学是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且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学活动单一、刻板,师生之间缺乏良性的沟通与互动,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其次,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更多地强调以字词句学习为主的英语教学。于是,教师为主的教学形态,弱化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大量的实时被教师占用,学生缺乏在阅读中的思维拓展。

2.阅读教学模式僵化,缺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高职生的英语水平不一,特别是在英语阅读方面,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无法在教学中得到有效满足。一方面,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缺乏实践与体验的时间;另一方面,英语阅读教学注重阅读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僵化的教学模式,无意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之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应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充分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3.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流于形式的教学现状,不仅不利于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构建,而且制约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发展。首先,教师缺乏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英语教学更多地注重语法等知识的教学;其次,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教学思路单一、情感策略缺乏,导致阅读教学氛围沉闷,影响师生双边教与学的组织开展。因此,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夯实其在英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应着力于构建创新型教学法,调整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任务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下有效阅读教学的构建,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注重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显著的重要性,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教学法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教学法突出“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更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一方面,阅读教学以“任务”为驱动,为学生及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态之下完成任务,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任务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夯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高职学生具有感性思维浓、理性思维淡的特点,这就强调英语阅读教学要迎合高职生的群体特性。任务教学法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强调学生个性潜能的最大激发,逐步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激活,师生以平等的关系相互讨论,生生之间以合作、互助的关系相互完成任务,这势必让课堂教学增添几分趣味,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具体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也就是说,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在开展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好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的教学,强调在任务教学法下有效英语教学的构建。那么,具体而言,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前――夯实任务教学基础

在阅读教学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学习准备,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合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小组讨论,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学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生的实际情况,强调教学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高职生知识面相对较窄,且缺乏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因此,在阅读前的准备阶段,教师布置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各小组进行信息汇总并在全班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完后,再对相关知识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概括。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播放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并提问学生:“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Americans?”让学生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之下,自主收集并了解相关的资料。

2.阅读中――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阅读中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任务驱动教学应用的中心环节。阅读中应注重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能。在笔者看来,略读、查读和研读是阅读中最为常用及有效的阅读方法。

略读。略读突出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选择性阅读。对于一些无关主题的段落或语句,可以跳过或简单阅读。通过略读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并在阅读任务的导向下,进一步提高略读的有效性。如,在中西文化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诸如这样的问题:“(1)What did the Mrs. Green offer to us as the relish?(2)Do Chinese People eat raw vegetable?”引导学生的略读更有实效。

查读。学生通过查读的方式实现对特定信息的获取,这也是有效阅读的重要技巧之一。因此,在查读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定位,尤其是主要信息的特点,并进行选择性阅读。

研读。研读的过程是学生强化文章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大胆想象及创造的过程。因此,研读中,教师应通过任务的设计,充分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理解,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3.阅读后――巩固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后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却常被忽视。因此,在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阅读后环节。首先,语言任务。阅读教学不应仅仅为“读”,也应为知识讲解,如语法、词汇等,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开展阅读。其次,交际任务。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交际任务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四 结束语

第8篇

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缓慢

通过新课程的改革,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编选的内容,信息量更加丰富,内容辐射面较广,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发挥教材的优势,阅读理解只重语法解析、单词的细化剖析。教师对课文肢解式的剖析,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引领作用,致使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把握不够,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阅读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

(二) 阅读材料模式单一,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做了一些变动与改革,但是总体来看,教材阅读材料单一,模式固化,教材致力于内容的层次分明与规范,形式欠丰富。只依靠教材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难度比较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侧重于阅读技巧的指导,学生产生对技巧的依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侧重阅读技巧的指导,忽视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对阅读技巧的依赖。单靠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发挥作用,但很难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高。

(四) 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僵化,学生阅读效率不高

教师一般遵照“学生阅读文本、然后教师评讲”单调、僵化的模式。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往往对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二、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 词汇教学要注重语义与语境的结合

加强英语词汇的语境教学可以为阅读扫清障碍,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和基础。

传统的词汇教学采取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方法,学生孤立识记和理解单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能结合具体语境灵活确定单词的确切含义与用法。因此,词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入语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单词。例如在教学burst 这个单词时,笔者利用视频播放水管在冬天被冻裂的过程,以及一个人因悲伤突然失声痛哭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描述。学生根据情境造出了“The bitter cold caused the water pipes to burst”和“She burst into tears”等句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印象深刻地识记单词,而且能够结合语境活用单词。

(二)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探究型课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沿用学生阅读、教师评讲的教学模式。阅读与指导都集中于课堂,学生阅读效率较低。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打造探究式的课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尤其需要强化学生课堂的探究过程,增强阅读实践体验。笔者利用课外阅读与课内探究相结合的模式,重点把课堂时间集中于学生对阅读的探究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阅读专题,指定阅读材料,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采取课外阅读与课堂探究相结合的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的原则。能够使学生找准自己阅读的疑点,并针对疑点,在课堂探究中解疑释惑,提高了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三)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促进英语阅读教学改革

网络信息的高度发达,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优势条件。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与时间。教师也可以针对英语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上传网络。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进行观看、揣摩,掌握阅读方法,并通过实际阅读篇目的训练达到对英语阅读技巧的熟练掌握,避免单纯的技巧指导给学生造成英语阅读的依赖。

(四)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第9篇

一、初中语文传统阅读教学现象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思想中似乎已经根深蒂固,这直接影响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学生能否吸收,或者是吸收的效果好坏。这渐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旁观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应试背景下所产生的教学模式——习题模式,也是不可取的,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课堂教学设计不足,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主要训练三点,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这也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没有切实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超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挫败感,这不仅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的目的,还让阅读教学活动陷入了困境,使阅读教学举步维艰。

3.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忽视了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情感之间的交流。这往往让学生在阅读中无法体会到文章作者的真正思想意图,也就没办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4.阅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检测的重要依据。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让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开展的情况,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使得阅读教学开展具有有效性。而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评价测试,将自己的见解、认识、感悟写下来,不但是对他们写作能力的锻炼,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对阅读资料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灵活运用,也是对他们表达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但是在当前,许多教师并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认为阅读与评价是不相干的事情,这导致阅读教学欠缺考察与检测,使得阅读教学开展低能化和无目的化。

二、探索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改变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摆脱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的束缚,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教师在“教”中,了解学生的需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自主地“学”,使“教”和“学”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这需要教师与学生有效地沟通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良好的教研、教改环境是必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研氛围不浓,教改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的教师缺乏一种动力,现行的教育体制已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在我们的学校里,教课与不教课待遇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动力在我们的分配体制中寻找不到,现行的教育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也就是说这种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一名优秀教师他只能活在他拥有的虚名里,竟然还要为他的职称评定而挣扎,小而言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县基础教育的悲衷,大而言之,不能不说是我们整个教育的悲哀。教师需要一个较为合理的物质生存环境。这些当然不是我们一两个人或学校本身能够解决的。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困难会得到解决。

3.加强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

首先,教师要根据对学生阅读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了解,选择程度适合的阅读素材。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导入,像多媒体课件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深入地理解,并提出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注意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

第10篇

【P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式教学法;作用;现状;优化策略

一、引言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教师只有重新采取正确的阅读教学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和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具体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体现[1]。而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的主体性比较重视,通过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再者,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留白艺术铺展比较重视,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留有相应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问题式教学法对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较为强调,主要就是通过问题来进行设置情景,让学生处在问题情景当中,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些特征在具体的应用中都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在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中,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并且,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还能对其他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起到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其他教学方法发挥最大价值。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现状分析

从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资料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且有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比较单一化,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层面的问题[3]。还有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水平较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评价方面也没有全面地体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功利性较强,对阅读的质量与目标没有明确。这就使得在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少,这也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由于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浓厚,课堂的参与意识也就不强。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优化策略探究

教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从多方面加以充分重视,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一,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增强自身的阅读教学意识,促进自身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平时要广阅读,增加阅读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问题设计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第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间的差异性要加以充分重视。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实际阅读问题思考的积极主动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理念的融入,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解决能力。

第三,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注重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比较活跃,有着比较强的想象能力,对一些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这一方面的特征来进行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抛开一些细枝末节,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第四,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情境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加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充分重视,然后结合实际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将问题巧妙地呈现出来,充满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人物为主体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人物性格加以探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就要从多方面加以充分重视。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问题,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式教学法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修正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6(17):59.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信息技术;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3-0107-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提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得以上阅读教学培养目标的达成更有成效,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变阅读教学策略,优化学生阅读方法,缩短阅读时间,引领学生开发阅读资源,辅助学生深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读内驱力,最终形成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综合素养基础。

笔者结合多年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以及阅读教学现状,谈几点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1 摆正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

多媒体电子书兴起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得不少教师和学生轻视传统纸质阅读,这就造成本末倒置的信息技术整合应用误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来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提升传统阅读教学的效率。只有摆正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物理介质不同,决定了会有不同的阅读效果。实践证明,电子阅读不如纸质传统阅读更容易获得阅读乐趣,更直接获得阅读内容,让人平心静气地阅读,提高阅读的理解、分析、内化的效率。并且在电子阅读时,鼠标点击和滚屏不可避免地会打断人的注意力,令人失去耐心,以及对文字全面的把握。同时,也不可否认电子书的优势,语文教师一定要理顺电子书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关系,取长补短,使之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传统阅读,呼唤学生回归传统阅读,指导学生愉悦地阅读,全面提高阅读有效性。

2 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汇集图文并茂、人机交互等特点和优势,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能合理应用阅读材料,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多媒体视听结合,增强阅读感知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录音、动画和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立体化、丰富直观的阅读教学内容,把阅读主题从单调枯燥的书本文字中形象地展现出来,为学生增强清晰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深刻理解阅读内容,更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所谓的字、词、句、篇基础训练,为深刻理解阅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故宫博物院》一课的阅读教学,通过多媒体视频充分展现故宫的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重点播放太和殿和养心殿等视听资料,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感性阅读认识和理性思考,辅助学生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并高效画出观察说明示意图,能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辅助学生掌握重点阅读内容,建立立体式阅读形象,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培养整体感知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理清阅读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效率 初中的阅读课文和材料离学生生活实践很远,仅通过生硬的传统阅读不足以让学生快速理清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掌握阅读理解的重难点。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可重复再现阅读文章里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乃至阅读理解的关键点,从而有效辅助学生高效地理清文章“脉络”和主题思想,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苏州园林》一课,通过多媒体视频或园林旅游路线动画,向学生展现“完美的图画”这一重点特征,并把相应细节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充分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较少的时间理清本文篇章结构的“脉胳”。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字词,快捷地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关键情节,激荡学生心灵的颤动,辅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题思想,有效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学生情感认知,提高阅读情感交流效率 直指心灵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使语文阅读教学如鱼得水,有效创设阅读感知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情感体验,与文章作者产生心灵共鸣,增强阅读的实效性和直观性,提高阅读情感交流效率,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音乐巨人贝多芬》阅读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等经典曲目,尤其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引领学生走进巨人内心世界,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激发学生与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情感共鸣,一起感受他的忧伤、孤独与痛苦。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语文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视听体验,使学生对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深刻理解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很自然升华了阅读课文主题,达成本节阅读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信息技术与阅读作业的巧妙整合,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延展性 语文教师不仅落实课内的阅读教学要扎实有效,还要巧妙地促进信息技术与阅读作业的整合,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延展性。如通过网络技术可有效把阅读作业上传分享,形成阅读学习互动团队,拓展学习空间,延长学习时间,合理高效地落实阅读作业和阅读训练。或让学生通过手机或DV录制自己阅读作业完成情况,可通过微博或微信等分享,一方面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肯定激励,另一方面一种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展示。或让学生制作电子阅读简报,把相关阅读课文的拓展知识点和阅读反思心得都制作成一个个精美、丰富的电子报刊,引导学生充分表达阅读感悟和体验,既积累阅读素材,还提升阅读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信息技术与阅读作业的有效整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作业,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 有效应用网络阅读资源拓展阅读,丰富学生阅读素材

网络海量阅读免费资源为学生“海量”获取阅读素材提供可能,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阅读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阅读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阅读教学目标,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另外,网络阅读信息更新快、信息容量大,可让学生随时了解时事动态和正反评价,极大扩大、拓宽学生阅读面,也积累丰富了写作素材,发散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将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之舟拨上“正道”,真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点,促进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引领学生感受阅读的真实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真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群文阅读;短平快; 阅读量;思维;关键;前提;教学成就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使学生的阅读实现多向度的有效迁移、拓展、整合,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有目的的获取并概括信息能力,涵养人文情怀的目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短平快”本来是排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一种。常用来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阅读教学,其实也是一项技术开发、学生、教师投入的时间、精力是成本,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升是产出与效益。然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而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平时对语文的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造成读不懂或害怕阅读;二是因为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三是因为对语文阅读缺乏信心,阅读成绩低,从而体会不到阅读的喜悦而失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四是在平时遇到相关的语文阅读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语文阅读束手束脚;教师方面,阅读教学费时费力,而收小甚微,丧失了激情,二是在教学方法上缺少研究,没有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以至于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三是教师迫于压力将阅读训练的重心放在了考纲的考点上,形成了考纲考什么,阅读就练什么;四是受教师自身的文化程度和语言阅读能力的影响。总之阅读教学往往成为了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导致很大一部分师生对阅读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教师越教越没激情。而群文阅读教学的出现,无异于拨开了长期笼罩在阅读教学上的重重云雾,让广大师生终于看见了青天,有可能让阅读教学成为真正的“短平快“呢?

首先,群文阅读做到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思维的发散性得到最充分的调动,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编剧。

其次,群文阅读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大大的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方式,虽然精讲多练,表面做得扎实,实际上是老师自以为劳苦功高,其实学生如在云里雾里,反而不知所云。

其三,由于群文阅读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知识能力的生成性强。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精选文本,按题材、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合理统整,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带来了许多疑惑,需要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厘清概念,发展技能,获得阅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交流中提高。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思考、交流、感悟与写作,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感,生成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阅读教学绝不能急功近利,那么怎样让群文阅读教学成为“短平快”呢?

(1)群文阅读前提在短。一方面,语文教学的总体时间客观是非常有限的,一节课的时间也是短暂的,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学生要阅读三至四篇文章,就要求所选文章必须是短小而精炼的,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阅读量的大增,要求教师的“导”必须精短,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充分享受群文阅读的福利。当然,这必然要求教师在选取文章时精雕细选。

(2)群文阅读关键在平。这里的“平”,指的是平时、平常、常态,把群文阅读教学一以贯之,形成新常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切忌急功近利,要坚持不懈,落实的每一节课中,让学生有充分时间阅读、思考、交流、感悟、写作,不能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而走马观花,上形式上的群文阅读教学课。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课下所花的时间、精力,群文阅读教学无疑会多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新课标要求,适应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将群文阅读教学形成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