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00:4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美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H职业院校德育课现状
(一)H职业院校状况。H职业院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为省财政厅直属学校。学校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学校最为辉煌的时期,曾经被誉为财经类人才的摇篮,上世纪90年代末期之前的招生生源全部为应届高考毕业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变化,1999年中央做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之后,学校的招生生源变为应届中考毕业生。学校生源的变化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学校2004年升格为高职学校。于此同时,学校自身也在进行改革,以便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此学校在原有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市场营销、应用韩语、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在这些专业中既有经济管理类,也有语言类,目的是立足地方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二)H职业院校学生状况。目前三年制中专在校学生规模约为1130人,主要有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物流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专业;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规模约为3570人,涵盖了学校所有的10个高职专业。
(三)、H职业院校德育课教育现状。1、德育课教师任务重。目前在校生总数约为4700人,而专任的德育课教师仅为11人,承担着学校所有德育课的教学工作,所以每个教师每周的课时量比较大,平均每位教师每周课时有14节,有的教师每周课时甚至达到20节。2、学生方面。随着H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地下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3、课程设置方面,尽管教育部对德育课的设置有规范,但是在实践中,学校每个系部与教务处的协调不合理,很多系部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安排,德育课只是凑数的课程,设置很不规范,如有的德育课程这个年级是每周2课时,下个年级就成了每周1课时。4、学校管理方面。尽管每周都有固定的素质教育课的时间,但是德育课很难利用这个时间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德育课老师很少有机会走出去,很少获得学校的培训机会,很多时候都是被忽视了。
二、传统美德在H职业院校德育课中的运用
1、德育课教师要把传统美德与现实相结合。尽管时生了变化,但是如诚信、勤劳、勇敢、守礼节等这些传统美德是每个时代和社会都要倡导的,但是在新时期要赋予新的含义。如要做一个讲信用,诚信的人,作为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考试不作弊,也是诚信的体现。2、H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差生”,成绩不太好,但是德育课老师针对这些特殊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关心,成绩不是一个学生的所有,并不能因为他们过去学习不好,就忽视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传统道德的学习能力。3、德育课教师要不断进行教改,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传统美德在德育课中德作用。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根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要把传统美德恰当的融入德育课的教育过程中,让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光大传统美德,无论是对于国家民族社会,还是对于学校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武倩 单位:江苏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伦理概念、道德理论和思想观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了挑战。全球化带来的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抉择、影响着大学生的判断、弱化了大学生的传统美德观念。为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认同。
一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累,其中也包含着重要的传统美德观念。历代圣贤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美德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集体主义思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天人合一”、“中庸”、“厚德载物”的思想观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国文化中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都不可能摈弃传统文化而重新开始。固然,传统美德中的部分思想观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因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制度变迁等因素逐步地丧失其合理性,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核、精神仍具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还有慎独修身,诚实守信、中庸内敛的修身之法,这些美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也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洗礼和历练出来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凝结了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们的崇高理想。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美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保住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的中国文化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下生存并发展,保留住民族之“根”。因此,继承与发扬传统美德对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承者。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荡碰撞。全球化有其文化底蕴和思想渊源,全球化反映了西方的思想与精神。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源自于西方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也必然在世界各地推行,全球化也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使得西方强势文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文化造成冲击,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一些行为上,更重要的是在深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以儒家美德伦理规范为核心的一套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它以人的品格为价值核心,寻求的是人们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个体价值、践行社会责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很多优秀特质具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必须的具备的个体品质。
1.诚实守信:中华民族历来以讲究诚信著称于世。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诚信被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进德修业之本”。诚实守信,要求以诚相待,言而有信,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老子说:“言,善信”,意即说话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君子养心莫善于诚。”[1]“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2]“不立,不诚不行。”[3]“至诚则金石为开。”[4]等警句格言,就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感恩意识:“感恩”是中国传统的美德思想,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古代圣贤崇尚“感恩”,对“感恩”思想也非常认同。古语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警句无不透露着感恩思想。“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的格言都体现出感恩的重要意义。
3.进取精神:自强不息,改革进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也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贯彻古今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是一种自主独立、勤勉不懈的奋发进取精神。“自强不息”一语最先出自《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的运行以其自身的力量,刚健不懈、永不止息;君子以“天”为法,也应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努力进取,决不懈怠。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如《礼记·大学》称赞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孕育了自信、自尊、自立的民族精神。
三
在文化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以及意识形态的交织,导致工具理性、功利主义等思想的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华传统美德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诚信危机:从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现在大学生考试,不论是大考试还是小考试,还是国家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冒着被处分的危险。二是在求职过程中,搞虚假简历,过分夸大自我。在简历中“注水”,证书做假等情况已是司空见惯。为了找一份高薪、待遇好的工作,随便写自己的实践经历,把一些莫须有的东西都写上。这些都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的滋长蔓延。三是在助学贷款、还贷问题上,不讲诚信。部分大学生靠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但是在毕业之后,却不能及时还贷,有的甚至拖欠贷款,以为拖得久就可以不用还。以上种种表明,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亟待解决,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待加强。
2.感恩缺失: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他人的关爱之中,都应当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近年来,有不少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但其中一些大学生从不知道感谢,更不知道要回报。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等费用,缺乏感恩思想。部分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就业方面,只希望选择那些工资高、待遇好的企事业单位,不愿意回家乡工作,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例如高校每年都有支教西部、服务西部等计划,但是没有人愿意报名参加。家乡的父老乡亲、社会培养了大学生,但是很多学生却不知要回报。“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的道理在某些大学生的价值观中早已被抹去。“感恩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传统美德观念正在慢慢衰落。
3.丧失进取意识:现代大学生进取意识比较薄弱,表现在整体缺乏责任感。现代大学生很多都没有责任感,没有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甚至自己走向社会所要担负的责任,更谈不上古代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宏大抱负。这种责任感的消失,就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一定进取意识,丧失了进取心。很多大学生整天就是上网、打游戏,迷恋于“网游”,认为大学生活毫无意义,学习没有意义,因为任何想知道的东西只要在“百度”上搜搜就可以知道。对于自己的大学目标规划和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整天不知所云,混沌混日子,出口就是“颓废”。网络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改变,大学生一方面从网络中获取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难免从中汲取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不思进取的思想。
四
全球化最先肇始于经济领域,一般意义上的全球化也等同于经济全球化。“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5]在经济全球化的催生下,文化领域也在进行着全球化。“随着世界性的经济利益在全球范围内非平衡或有限平衡的流动,不同民族国家各具特色和水平的物质文明、思想文明、政治和经济关系文明之间的交往和交换也在同时进行和展开”。[6]
文化的全球化引发了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价值观一方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价值选择空间;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这种宽松自由多元的氛围,也容易使大学生迷失方向,传统的美德观念在大学生心目的位置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选择的多重性又弱化了大学生对传统美德观念的认同、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抉择。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思潮的冲击下,他们会认为传统的美德观念已经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适应于现代的潮流了。认为西方的一些思想才能适应于现在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大学生道德选择上出现了混乱,分不清什么该继承什么该放弃。有的学者形象地称大学生“有智商没智慧,有前途没壮志,有文化没教育,有知识没思想,有青春没热血,有个性没品性,有理想没实践”。[7]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利益格局的不断演变,思想领域的多元促使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对其价值的认同感,使之内化为传统美德意识,外化为美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战国]荀况.荀子·修身[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2][宋]欧阳修.新唐书·陆贽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宋]晃说之.晃氏客语[m].长沙:岳麓书社,2005.
[4][晋]葛洪.西京杂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76.
作文题目:诚实这美德要用行动去诠释
请以《做个诚实的人》为题写作,不少于600字
①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不得使用真实姓名、校名
点评:
写作思路:写好议论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思路清晰。
一、明确中心论点
诚实。也就是说这篇议论文的所有内容都要围绕“诚实”二字展开。
二、充实的内容
有了论点,我们要构思内容,也就是通过论据和论证来充实内容。这其实是一个消化题材的过程,也就是要读懂题目,组织素材。读懂题目,理解文章主题,然后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进行生活中素材的筛选和理解,再加以整理。
三、清晰的逻辑
逻辑的严密主要体现在论证上。清晰的逻辑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
以本次中考题《做个诚实的人》为例,我们列一个写作提纲:
①确立观点: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发扬的优秀品质。
②事实论据: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诚实的故事;生活中关于诚实的事例;以及理论论据。
③正面论证:关于诚实的正面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文化生活》教学,德育渗透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德育工作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新增设的《文化生活》是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一、加强爱国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一是能面对市场自立奋斗,立志成才的精神;二是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三是要有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四是要重视信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五是要在广泛的社交活动中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合作能力;六是在与国外人士的交往中不亢不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等。
如在进行《聚焦文化竞争力》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当代青年学生绝不能袖手旁观,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肩负的责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实践。在进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教学时,我把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心潮膨拜,大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时,我引用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视频 ,让学生思考: 你能从中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吗?这样一场文化盛宴有哪些文化意义?在感悟中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青年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加强公德教育,规范日常行为。
开展对学生的道德道德教育中,应以社会公德、日常行为规范和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中华民族传统为源头,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二德一规”知识,并继承、吸收、创新、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道德教育还应坚持知与行统一的原则,即要明理又要参与,只有通过学习主导实践,才能将良好的道德品质转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伦理观念和人格力量,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引导学生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长辈、尊敬兄长的传统美德。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文化》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以丰城创建文明城市的教学情境,并设置了问题探究: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谁是主体?作为市民,在创建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市民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有什么意义?启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构建和谐文化,形成文明风尚作贡献。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中,紧密联系时事焦点——食品安全事件,倡导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生命教育,实施生存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命教育,给予学生生存和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打好心理基础;二是开展和谐发展教育,使学生做到与他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三是开展生存教育,引领未成年人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丰富的,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等等。
在《文化塑造人生》的教学中,讲授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并引用丰子凯先生曾做过的比喻:他把人格看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完满健全的人格。 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并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在《永恒的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列举我国近年面临的雪灾到震灾等灾难,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去,关键是我们有不屈的脊梁——中华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始终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好,走的更远。在《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教学中,课前围绕“上网”和“阅读”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在课堂上进行汇总和讨论,引导学生要文明上网、绿色阅读,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教学中,把诗歌引入课堂,引用了温总理的诗——《仰望星空》,引导学生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总之,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大事。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实践证明,德育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
论文关健词:社会诚信信息机制设计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在此,利用机制设计原理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所构建的和谐社会能让诚实宁信的传统美德得以恢复和发扬,各种欺作行为逐渐得以消除,社会生活得到净化。
《圣经》上所罗门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这个故事所反映的事实便可用机制设计理论给予回答。
20世纪六七+年代美国数理经济学家利奥、赫维兹引入了激励相容概念从而创立了机制设计理论。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它。在机制设计理论中机制设计者没有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信息那么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有效的制度便是机制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机制设计需要解决信息成本和机制的激励问题。所谓信息成本问题,就是指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信息(运行)成本。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便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好。所谓机制的激励问题或积极性问题,是指在所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在不同的博弈行为假设下,机制设计理论会有不同的结果。而诚信即讲真话不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在别人都讲真话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人,他可以通过说谎而得到好处。那么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机制下人们愿意讲真话呢,只有当社会选择的规则只照顾一个人的利益的时候这个人才有动力讲真话,因为这时其他人讲假话没有什么好处,讲真话也没有什么坏处讲讲真话也无所谓。这就是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的操纵定理。通过虚假显示自己的偏好可以操纵最后结果以使自己得利。赫维兹的“真实显示偏好“不可能性定理是一个类似结论。在个人经济环境中在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即导致的配置应是个人理性的》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散化的经济机制(包括市场竞争机制),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使人们有动力去显示自己的真实信息也就是说,真实显示偏好和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愿意讲真话那就意味着讲真话是他的占优策略。因此在机制设计中要想得到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机制很多时候必须放弃占优均衡假设即放弃每个人都讲真话办真事的假定。任何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都不得不考虑激励问题。我们要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要使这个目标是在技术可行性《feasible》范围内的;其次我们要使它满足个人理性即参与性,如果一个人不参与你提供的博弈因为他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你的机制设计就是虚设的第三它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要使个人的自利行为是他自愿实现制度的目标。
现在我们考虑保证制度得以执行的制度问题即应该提供足够的激励使制度执行者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也实现我们(作为制度设计者)希望的社会整体利益。从机制设计的角度可以把问题具体化为这样一个激励问题,即人类社会如何选出制度执行者以及如果他们是自利的,容易利用自己的执行权力损害社会利益时,如何设计一套制度监督约束他们。用委托(principle-agent)理论的框架来表述那就是:我们不具有某种特殊的知识只好委托一些人某些事情。我们凭什么知识筛选识别出宣称自己拥有这种知识的人,我们又凭什么使这些人不会利用自己的知识作出损害我们的事情。机制设计理论的着眼点不仅是要指出种种不可能性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具体环境下走出困境的途径。人类创造了很多能够诱导人们显示并测度他们的效用的技术如拍卖和招标投标制度克拉克一格罗夫斯—莱德亚德机制以及很多局部的效用测度和比较也是可行的。
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从博弈的观点看,其实任何成型的社会风气实质上都是一种均衡。这种社会风气或习俗一旦建立就不会有任何个人有单方面偏离这种规范的激励。现代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告诉我们如果需要做出选择的进程可以分为前后相继的步骤,则理将考虑所有人的初始行为对后续选择及最终结果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博弈。这一类博弈的中心问题是可信性即当背离行为发生后惩罚措施是否确实被执行。而这正是现实社会建立诚信的关键所在。在一个人人都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如果有谁选择诚实守信则他的利益必然受损所以相互欺骗是一个纳什均衡。而在一个人人讲求诚信的社会中骗人是会受到法律制裁和舆论指责的,所以诚信也是一个纳什均衡。博弈论中的无名氏定理(Folk丁heorem)告诉我们:如果经济个体(市场经济中主要是企业)的生存期足够长,他们之间进行的不是静态博弈而是无限期的重复博弈,而他们又有足够的远见(其贴现因子接近!),则信守诺言将成为纳什均衡。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活动必须是以诚信为本的,否则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诚信未能在当今社会广泛建立其原因就是市场体系没有完全规范信号机制、信息机制和舆论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所期望的人们的诚信行为方式不构成均衡致使许多人不按规则行事。之所以在市场体制下不时有欺骗现象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力不够,使得惩罚不能成为可置信的威胁。二是由于经济主体缺乏远见,而长期来看这种短视的经济个体必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三是由于政府的干预政策太多而且常常朝令夕改缺乏一致性使人们缺乏对未来的合理预期这一点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深而解决的。
现代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社会规范。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中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企业重视信誉就好像是重视生命企业只有重视信誉才能长期生存才能创造品牌效应只有品牌好了,消费者才肯出高价钱购买他们的商品。越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地方在经济活动中出现欺骗的可能性就越小,假冒伪劣就越少。在相对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人们会有较稳定的预期和长期投资行为社会成员才能守信用、重合同,市场的作用会使得失信者在经济上得到惩罚守信者从长远则会得到回报所以现代市场制度能够解决诚信为本的问题。当然诚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是一种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规范。通过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所构建的和谐社会能让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恢复和发扬各种欺诈行为逐渐得以消除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生活得到净化。
Writing (图画提纲式议论文)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 - 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 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first describe the drawing then interpret the meaning, and give your comment on it. 养老“足球赛”
范文
As is vividly depicted in the cartoon, four children are playing a "football match" of taking care of their aged father. Each of them stands in a different corner of a football field. The eldest son kicked out the father with the other three children guarding their goals.
The purpose of the drawing is to show us that due attention has to be paid to the mistreatment of senior citizens. First and foremost, some people shirk their duty of financially supporting their old and helpless parents due to their own interests. Furthermore, some elderly people are often ill-treated by their own children and cannot lead a normal life. Last but not least, while some young people enjoy a comfortable life, their parents are neglected and reduced to utter poverty.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take drastic measures. To begin with,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made to severely punish those who shun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caring their parents. In addition,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the young that respecting the old has always been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ese cultur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urb the current evil phenomenon revealed in the picture. (198)
译文:
如图所示,四个孩子在打一场照顾他们年迈父母的“足球赛”。每个人站在球场的一角。大儿子踢出父亲,其他三个孩子守着球门。
这幅图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应该重视虐待老年人问题。首先,有些人由于自己的利益逃避赡养他们年迈无助父母的责任。其次,有些老年人经常被他们自己的子女虐待,不能过正常生活。最后,当一些年轻人享受舒适生活的同时,他们的父母被忽视,一贫如洗。
我们急需采取严厉措施。一方面,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那些逃避养老责任的人。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培养人们的意识:尊老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止图画中所显示的这种丑恶现象。
我们这里是绿茶之乡,于是喜欢喝清香的绿茶的人,理所当然地占了大多数。红茶什么的,过去当地人不习惯喝,说像马尿,像刷锅水。这几年普洱茶名声大振,不少茶客试着喝它,没想到这些喝惯了绿茶清香的茶客渐渐开始有滋有味地细品起“马尿”和“刷锅水”来。
周围的朋友喝普洱茶的越来越多,我也想“趋炎附势”,尝尝“马尿”和“刷锅水”的味道,但总未如愿。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囊中羞涩。我的孩子在国外读书,我一不是大宫二不是大款,拿点儿固定工资,平日要贴补孩子,都得从牙缝里挤钱出来,哪里有钱买普洱茶来喝?听说这普洱茶价格不菲,一听茶一般的要几百,好的要几万,不是我们这些人能消费得起的。有朋友问我怎么不喝普洱茶,我说:“这东西有什么喝头?像马尿,像刷锅水。”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是在自欺欺人,无非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逻辑”。没法子,还是安贫乐道,继续喝本地产的绿茶吧。
去年十月初,孩子学成归来。看看我家这“洋学生”,好像没什么变化,没沾“洋气”,也没脱了“土气”,与那些趾高气扬,满嘴洋话的“海归”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孩子长高了不少,也瘦了不少,身上还是那套旧西装,脚上还是那双旧皮鞋,背着的还是那个旧背包,说的还是那口家乡话,听不出一点儿洋味。问孩子最想吃什么?孩子说是家里的松花蛋。他说,从家里带去的松花蛋没敢随便吃,在嘴馋得没办法时,就吃一个,最后一个松花蛋是在完成毕业论文后吃掉的。孩子说得平平常常,我听得心里发酸。老子无能,让儿子受苦了。
孩子说话的时候,从背包里摸出一听普洱茶,双手递给我,说:“爸,妈,这是我回国买的正宗云南产普洱茶。”我一看那包装盒上的金字牌子,猜想肯定价格不菲,就问:“这东西要多少钱?”孩子说:“半斤装,三百五,一级品。”我一听是七百块一斤,就很心疼,在我们这里,三百五能买到几斤春茶呢。我说:“这么贵,哪来的钱?”孩子说:“从伙食费里省出来的。”我更心疼,为了买这“马尿”和“刷锅水”,孩子要节省多少餐,才能有这三百五啊!我没有再说什么。孩子刚回家,要让他感受家的温暖,再心疼,也只得忍着。孩子看出我的心思,说:“爸,我出国的那天,您送我,路过茶庄,您看那普洱茶看了好一会儿。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满足您的心愿。”
孩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我把包装盒上的说明看了又看,把紫砂壶洗了又洗,小心翼翼地打开盖,挑开塑料袋口,取出一小撮,放入壶中,徐徐地注上沸水……将茶倒在玻璃杯里一看,呵!盖世佳茗谁得似,宇内惟有普洱茶。这成色,清亮通透,像流动的玛瑙,如灿烂的金光,更如千年的琥珀,溢出迷人的华彩……
一家人都在分享着,都说味道好极了。我感觉最醉人的就是它那与众不同的陈香味。“爷爷做茶孙子卖”,有人说,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一款好的普洱茶,会穿越时空的隧道,从青到熟,就像一种凝练的人生,留待今人享用,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而我,分明从这种“陈香味”里品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的深厚积淀,品到了这种传统美德在孩子身上的根植和勃发,穷苦人家的孩子在国外求学,要经历很多磨难,这种磨难又让孩子悟到了父母对他的爱之深、爱之切,懂得了小草之干雨露阳光的恩泽,有了一颗感恩之心,一颗孝敬之心。
老伴一面品着普洱茶一面说“这孩子,懂事了。”孩子笑了笑,没说话,只是又给老伴续了一杯茶,茶水没有续满,他又细心地吹了吹,让茶凉一点儿,免得烫了母亲。
是的,我真的从普洱茶里见到了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孝敬之心。而孩子有了传统道德上最宝贵的这两样东西,我们做父母的不仅十分宽慰,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之路,也该放心了。
课题名称: 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学生姓名:
系 别: 政治与法律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动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国学者开始对这个古老的研究领域给予新的重视,寻求各种解决方法,以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有二个方向,一是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多数学者选择的希望通过发展社会养老即建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一是希望健全现有的家庭养老体系,辅助以社会养老体系,中国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这,主要希望发扬中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思想来促进家庭养老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方面较为突出的论文有有萧振禹主编的《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等,张怀承主编的《中国的家庭与伦理》等。他们提倡目前中国应继续以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来达到家庭养老的健康发展。
选题的依据
孝道思想是儒家及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孝道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1%,根据科学预测,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显然,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不同,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的,时间短,速度快,指望在短期内用社会保障和敬老院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不太现实。家庭养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我国养老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儒家的孝道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敬老原则与现代家庭养老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选题的意义
a 从理论上看,丰富和深化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康的养老体系
b 从实践上看,对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推进家庭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儒家“孝道”思想与现代家庭养老
1儒家“孝道”的基本内容
2儒家“孝道”原则的糟粕和精华
3现代中国的家庭养老
4儒家孝道的现代转承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重点: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儒家“孝道”的转承
2、难点: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儒家“孝道”的糟粕和精华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收集资料
2、归纳整理资料
3、编写写作提纲
4、写作论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分析法;
3、演绎归纳法;
4、分析综合法。
措施:
1、充分收集资料
2、对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综合
3、制定写作计划表
4、主动多与指导老师交流
进度安排:
1、2005年12月20日前确定选题
2、2006年1月16日前提交开题报告
3、2006年4月10日前提交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后进行修改。
4、2006年5月20日前交定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 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3] 刘翔:《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4]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 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庆译:《中国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
[6] 杜汉生:《中国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 萧振禹主编:《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8] 武寅、石竣主编:《家庭伦理与人格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 吕平主编:《孝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年版
[10]《中国人口报》,1999年2月5日1版
[11] 张怀承主编:《中国的家庭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12] 高成鸢主编:《中国的尊老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 杂志:《中国哲学史》、《哲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等有关中国哲学、儒学网站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关键词:香港 高中语文 文言文 中华文化
一、研究背景
一九九零年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科教学目标重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新的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教学目标提及要“籍着本科的教学,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1二零零一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推出中国语文新课程,将“中华文化”定为九大学习范畴之一。时至今天,三年制新高中的《中国语文课程评估及指引》(后面皆简称《指引》)仍然延续了这九大范畴,“中华文化”的学习目标和层面等基本理念和指引并没有多少改变。但是考虑到无论是教材、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却有了种种改变,那么最近三届的新高中学制毕业学生,他们的中华文化学习成效如何;特别是从文言篇章学习中能够获得多少等等,这些应当是我们需要掌握和讨论的。评估文化学习成效可以以《指引》中华文化范畴的学习目标为准则,包括“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对中华文化进行反思”、“认同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生活中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本文将针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结合上述提到的“认识”、“反思”、“认同”、“体现”四项目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情况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2014年度期间的三届香港新高中毕业生,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填答问卷的对象为分布在内地及香港不同类型学校的在读大学生、大专生及在职青年。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回收率91.1%。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三、调查结果统计
我们通过几种表格得出下面的结论。
1.认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程度的结果是:14.6% 非常重要;41.5% 重要;29.3% 比较重要;11% 不重要;3.7% 非常不重要。
2.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培养你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的结果是:9.8% 非常重要; 56.1% 重要;12.2% 比较重要;18.3% 不重要;3.7% 非常不重要。
3.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果是:11% 非常重要;52.4% 重要;18.3% 比较重要;12.2% 不重要;6.1% 非常不重要。
4.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是:11% 非常重要;56.1% 重要;9.8% 比较重要;17.1% 不重要;6.1% 非常不重要。
5.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对于文言作品中的中华文化,你能敢于发现的结果是: 6.1% 非常重要;47.6% 重要;30.5% 比较重要;14.6% 不重要;3.7% 非常不重要。你能敢于承认的结果是:6.1%非常重要;47.6% 重要;26.9% ;比较重要 18.3%;不重要 2.4%;你能敢于反思的结果是:7.3% 非常重要;50% 重要;26.8% 比较重要;15.9% 不重要;3.7% 非常不重要。
6.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令你有一种民族自豪感的结果是:9.8% 非常重要;52.4% 重要;14.6% 比较重要;18.3% 不重要;4.9% 非常不重要。
7.通过学习文言文,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的结果是:7.3% 非常重要;67.1% 重要 7.3% 比较重要;12.2% 不重要;6.1% 非常不重要。
8.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果是:6.1% 非常重要;46.3% 重要;19.5% 比较重要;23.2% 不重要;4.9% 非常不重要。
四、现状及原因分析
《指引》指出“认识是认同和反思的先决条件。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宜首先丰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然后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反思。”2这样有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掌握,学生才能正确把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体现及运用。
(一)认识
调查显示,(调查结果1)超过85%的学生认同学习文言文很重要,(调查结果2)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培养你了解中华文化兴趣,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包括同意和极同意)共有65%。可见学生认为对重要性的肯定和兴趣是学习的关键,也对文言文和中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是有认识的。“认识”是最基础的,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作为由古代传递中华文化至今天的重要载体。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畅广元提倡“文学文化学”,他从广义文学的文化观念和人文视野出发来探讨文学:“文学既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和文化现象,又是独特的艺术现象和审美现象;它既植根于广泛的文化结构中,关联着人类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和文化人格,有着普遍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属性,又依存于特定的语言形态和美感形式,关联着人类的情感、心智和形象,有特殊的审美品格和属性。”3显而易见的是,文言文并非简单的由一堆文字符号砌成,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它使学生认识其中承载的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和文化。
(调查结果3)通过学习文言文,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学生共占63.4%和(调查结果4)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基础,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学生共占67.1%,可见学生对于“认识”这一层面还是给出肯定的答复的。文言文是从古代流传下来文学作品材料,也是作为一种文化信息高度密集的文化产品,当中包含的中华文化的价值是最古老,也是最深厚的。《指引》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内容给出的指示是“文化素材俯拾即是,例如生活习惯、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至日常生活见闻和体验等,都可以是文化学习的材料。”4而引论到学习文言篇章,我们在发挥其语文教育工具性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挖掘当中蕴含的文化属性,如传统风俗、哲学、社会、宗教等属性。文言文是古人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对人文、哲理、社会、自然等的感知,表现了作者和时代鲜明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等等。语文教育需要引导学生解析它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探讨其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对认识中华文化,对民族认同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反思
《指引》在反思层面给出的阐释是:“文化反思,指的是对中华文化进行反省和思考,体察中华文化的优秀面和不足之处,从而产生荣辱与共的民族感情。透过反思,可以让学生更深入认识中华文化,更乐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至于传统文化中的不足之处,也敢于承认,勇于改进。在反思的过程中,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比较异同,取长补短。”5也就是说反思是通过思考中华文化中的正、负面材料在今天仍否适合、应否遵循和其存在价值等等,也就是要思考如何“取其精华,去除糟粕”,通过反思有助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文化。(调查结果5)通过学习文言文,对于文言作品中的中华文化,你能敢于发现、承认、反思,学生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分别占53.7%、53.7%和57.3%,可是选择未能确定却有不少,分别占有30.5%、26.7%和26.7%,从这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反思层面并不是做的很好。究其原因,香港文凭试考试报告对此给出了答案。在2012年文凭试报告中提到:“读书如交友,经典和名家的作品乃是良师益友,和古人神交,令我们可跳出时代的限制,了解不同文化思想的源流和得失,才可以提升个人评鉴和论述的能力。读书读得通,没有捷径,只有靠平日积累。除了多看,还要多想。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即深入思考,有不明白的地方,再看一遍,直到把表里内外也弄清才罢休,如是者日复日、年复年,自可累积一定的文化知识,再慢慢锻炼思维能力,育成个人见解。”6也就是说对于文化反思,学生要抱着时时学、处处学的心态,学习古今经典名篇及诗文佳作,沉浸x郁,含英咀华,以巩固语文基础。综合来说,学生需要加强阅读经典名篇,当中文言篇章就是一种很好的范本,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掌握其中的文化内容和内涵,探讨当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解析它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而且不停留于认识层面,尝试深入探究这些文化内容背后的价值和形成原因,经过思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文化精髓,正确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的生活范畴里。
(三)认同和体现
在“认同”层面,《指引》给出的阐释是:“文化认同,指的是对优秀的中华文化产生欣赏和思慕之情,例如欣赏国家的风俗习惯、传统美德、河山风貌、科技成就,为古今文明而感到自豪。”7。(调查结果6)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令你有一种民族自豪感,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共占有62.2%。(调查结果7)通过学习文言文,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共占有74.4%,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能够从文言篇章的学习中,认同当中体现的优秀民族文化,产生归属的意识,从而对民族文化感到自豪。文言篇章是古人思想的精辟体现,其中的中华文化内蕴十分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广泛的内涵包括具有智慧的哲学宗教思想和道德伦理体系、也有闻名世界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还有流传至今的节日庆典和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传承文化的角色责任,语文教材中文言篇章内容则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复合体。这些传统文化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严格来说就是我们民族生活的“根”,需要自觉地去认同和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我们对文化的认同并不是盲目地认同,要经过认识和反思,去其糟粕,只有正面的部分才会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在“体现”方面,《指引》在中华文化范畴的教学原则中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比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传统美德。8(调查结果8)你能够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共占52.4%,而未能确定的则占19.5%。要思考的是只有大约一半学生认为他们现在能够身体力行身体力行来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而选择未能确定的学生却占了五分之一。在这里,以分析朗文版香港高中语文教材的结论为例来探析一部分原因,朗文版中的10项文化教材都有“认识”的作用,但是其他层次的学习意义就少得可怜。有“认同”成分的3项,具“反思”成分的只有2项,“体现”成分则一项也没有。9也许,现行的语文教育对于促使学生能否进一步承担民族文化的承传责任这方面做得并不足够,而教材及教学对于文化认识的层面仍然停留过多,在“质”和“量”上均欠缺深入的反思和认同层面的设计,并且忽略文言篇章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而另一方面,即使有了认同,也不一定就能够体现出来。无论是教材还是学校教学,在对于文言作品的学习应当有合适的引导和切实可行的实行设计考虑,联系现实生活条件,正确指引和帮助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实践和运用。
五、建议
结合以上调查及分析的结果,笔者对香港中国语文课程从文言篇章中学习中华文化范畴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需要更明确中华文化的学习目标。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本身以范文教学为主,目标模糊,划一的语文课程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差异,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率。中华文化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识与反思,以及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中华文化,且结合香港的特殊背景,学生须懂得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并对世界各国文化持开放与接纳的态度。为此,应该注意落实学习目标,并与语文课程规划、学校教学与教材选编等方面紧密配合。
第二,增加文言文文化学习的广度。中国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经典文言篇章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而被选作传教材,更应利用此优势,充分结合与其他范畴的共同学习,以收一材多用之效。然而现行教材往往忽略文言篇章作为文化学习的优势,忽略引导学生思考篇章的深层意思和文化意涵。对此,无论教材还是教学,应该加强利用文化学习的广度,且考虑内容与当今社会的密切程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挥有效学习的作用。
第三,加强文言文文化学习的深度,特别是对“反思”及“体现”的学习层面。教材方面,配合课程标准选取以富有道德内涵和情感素质的内容为主,篇目需文质兼备,能够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包括不同主题、作者、文类、朝代等作品,能照顾不同能力、兴趣的学生。教学要能连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使之成为终身受用的有用知识。课程不仅抓紧课内,反思文化观念及传统价值在今日社会的意义,“功夫在诗外”,也要注重于课外,如设计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的活动,同时兼顾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发展个性和才能,达到文化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六、结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10中国语文课程盛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并具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责任。笔者希望能够透过此次研究,深入了解学生对从文言篇章学习中华文化范畴的看法,以此作为切入点为语文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语文教育一直是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不断进行改善的必修课程,在时代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也要加强“认同”、“反思”及“体现”,在细细品味文言文中感受民族文化,结合课程目标和规划,提高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能力以及成效。
注释:
1.课程发展议会(1990):《中国语文科中一至中五课程纲要》,香港:政府印务局,1990年版第9页。
2.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7页。
3.畅广元:《文学文化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4.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6页。
5.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7页。
6.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12):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试中国语文科考试报告及试题专辑,2012年版第136页。
7.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7页。
8.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8页。
9.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邓城峰:《香港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学习分析》,《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版第24页。
10.罗常培:《中国人与中国文.语言与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
《圣经》上所罗门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论文百事通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这个故事所反映的事实便可用机制设计理论给予回答。
20世纪六七+年代美国数理经济学家利奥、赫维兹引入了激励相容概念从而创立了机制设计理论。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它。在机制设计理论中机制设计者没有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信息那么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有效的制度便是机制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机制设计需要解决信息成本和机制的激励问题。所谓信息成本问题,就是指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信息(运行)成本。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便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好。所谓机制的激励问题或积极性问题,是指在所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在不同的博弈行为假设下,机制设计理论会有不同的结果。而诚信即讲真话不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在别人都讲真话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人,他可以通过说谎而得到好处。那么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机制下人们愿意讲真话呢,只有当社会选择的规则只照顾一个人的利益的时候这个人才有动力讲真话,因为这时其他人讲假话没有什么好处,讲真话也没有什么坏处讲讲真话也无所谓。这就是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的操纵定理。通过虚假显示自己的偏好可以操纵最后结果以使自己得利。赫维兹的“真实显示偏好“不可能性定理是一个类似结论。在个人经济环境中在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即导致的配置应是个人理性的》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散化的经济机制(包括市场竞争机制),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使人们有动力去显示自己的真实信息也就是说,真实显示偏好和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愿意讲真话那就意味着讲真话是他的占优策略。因此在机制设计中要想得到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机制很多时候必须放弃占优均衡假设即放弃每个人都讲真话办真事的假定。任何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都不得不考虑激励问题。我们要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要使这个目标是在技术可行性《feasible》范围内的;其次我们要使它满足个人理性即参与性,如果一个人不参与你提供的博弈因为他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你的机制设计就是虚设的第三它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要使个人的自利行为是他自愿实现制度的目标。
现在我们考虑保证制度得以执行的制度问题即应该提供足够的激励使制度执行者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也实现我们(作为制度设计者)希望的社会整体利益。从机制设计的角度可以把问题具体化为这样一个激励问题,即人类社会如何选出制度执行者以及如果他们是自利的,容易利用自己的执行权力损害社会利益时,如何设计一套制度监督约束他们。用委托(principle-agent)理论的框架来表述那就是:我们不具有某种特殊的知识只好委托一些人某些事情。我们凭什么知识筛选识别出宣称自己拥有这种知识的人,我们又凭什么使这些人不会利用自己的知识作出损害我们的事情。机制设计理论的着眼点不仅是要指出种种不可能性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具体环境下走出困境的途径。人类创造了很多能够诱导人们显示并测度他们的效用的技术如拍卖和招标投标制度克拉克一格罗夫斯—莱德亚德机制以及很多局部的效用测度和比较也是可行的。
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从博弈的观点看,其实任何成型的社会风气实质上都是一种均衡。这种社会风气或习俗一旦建立就不会有任何个人有单方面偏离这种规范的激励。现代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告诉我们如果需要做出选择的进程可以分为前后相继的步骤,则理将考虑所有人的初始行为对后续选择及最终结果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博弈。这一类博弈的中心问题是可信性即当背离行为发生后惩罚措施是否确实被执行。而这正是现实社会建立诚信的关键所在。在一个人人都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如果有谁选择诚实守信则他的利益必然受损所以相互欺骗是一个纳什均衡。而在一个人人讲求诚信的社会中骗人是会受到法律制裁和舆论指责的,所以诚信也是一个纳什均衡。博弈论中的无名氏定理(Folk丁heorem)告诉我们:如果经济个体(市场经济中主要是企业)的生存期足够长,他们之间进行的不是静态博弈而是无限期的重复博弈,而他们又有足够的远见(其贴现因子接近!),则信守诺言将成为纳什均衡。新晨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活动必须是以诚信为本的,否则不可能长期生存下去。诚信未能在当今社会广泛建立其原因就是市场体系没有完全规范信号机制、信息机制和舆论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所期望的人们的诚信行为方式不构成均衡致使许多人不按规则行事。之所以在市场体制下不时有欺骗现象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力不够,使得惩罚不能成为可置信的威胁。二是由于经济主体缺乏远见,而长期来看这种短视的经济个体必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三是由于政府的干预政策太多而且常常朝令夕改缺乏一致性使人们缺乏对未来的合理预期这一点是可以通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深而解决的。
现代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社会规范。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中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企业重视信誉就好像是重视生命企业只有重视信誉才能长期生存才能创造品牌效应只有品牌好了,消费者才肯出高价钱购买他们的商品。越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地方在经济活动中出现欺骗的可能性就越小,假冒伪劣就越少。在相对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人们会有较稳定的预期和长期投资行为社会成员才能守信用、重合同,市场的作用会使得失信者在经济上得到惩罚守信者从长远则会得到回报所以现代市场制度能够解决诚信为本的问题。当然诚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是一种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规范。通过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所构建的和谐社会能让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恢复和发扬各种欺诈行为逐渐得以消除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生活得到净化。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演讲比赛,我准备的演讲题目是:诚信归去来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孔明“白帝托孤”为一“诚”字;“尾生抱柱之约”为一“信”字。“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这些成语也都是人们讲求诚信的高度概括和真实体现。
我中华民族一向尊崇诚信这一个道德准则。“忠厚传家长,诗书继世久”是中华民族自古沿袭下来的一个道德信条。“童叟无欺”、“缺一罚 十”,“言则信,行必果”,被定为“帝王规则”或“军临法城”。因有了“诚信”,百年的老店才得以顾客盈门门庭若市,因有了“诚信”,刘邦的约法三章传以千年美谈。
孔子曾说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管子也曾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他们所言之“信”就是诚信,就是求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则不能动人。”我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言必行、行必果。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在今社会早已被人们广泛地实践到修身立业之中。
“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早已成为我国公民一张闪光的名片和通行证,通行于世界各方。诚信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本。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内容中占有很大比重。xx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诚实守信为荣”更是在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龙质凤章”的嵇康临刑前抚琴的慷慨与豪情,蕴涵着对曹魏的知遇之恩的忠信;“精忠报国”的岳武穆,在昏君乱臣“莫须有”罪名的诬陷下,仍旧坚守着诚信节操。无数革命先烈在严刑拷打之下不屈不挠,昭示着对国对党的为无限忠诚。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被誉为党和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的天之娇子,沐浴在新时期的阳光下,难道不能继承发扬诚信此一优良传统吗??可是,有些事实恰恰相反,并且是令人寒心的。试看下列一组数据: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而我们引以为豪的大学生,仅仅占0.48%。
还有,大学生就业违约是38.5%,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
“”替考、简历注水、剽窃论文、篡改成绩单、随意违反协议约定、恶意逃避归还助学贷款、拖欠水电费 ……
一幕幕,一款款,触目惊心,令人发指。而之些事情竟然是发生在当今大学生身上,在我们感到惊讶的同时,不由得为大学生的诚信危机而痛心。
随便用百度引擎搜索一下,涵盖助学贷款违约的,找到相关网页约101,000篇,有关大学生违约的,找到相关网页约493,000篇;而有关大学生不诚信的艘素,找到相关网页约70,100项。
我们不可否认诚信是属于那个诗意而华丽的时代,属于远古英雄的誓言,属于唐宋华的丽辞章,属于《清明上河图》阜盛的街市,属于一本厚厚的《史记》,属于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的切肤之痛;属于白居易吟唱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把人衣作地衣”。
但是,我们当今社会就缺乏诚信吗?当代大学生引发了诚信危机吗?不!不是这样的,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是实际行动推翻大学生不诚信这个不应该存在的事实!
当时是,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诚信”这一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还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内容的精神品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诚信应该是一面火红的旗帜,矗立在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真情永驻。鼓舞我们在生命的海滩边,拾取真诚做人的的五彩贝壳。让我们在你我的交流中,留些诚信做友谊的基座。
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让诚信变成清晨窗前一缕温馨的霞光,让诚信成为小鸟的清啼吟唱,让诚信成为寒冷时熊熊的炉火,让诚信变成烈日下的一片绿荫。
用心灵呼唤诚信,渴望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吟咏,崇尚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质朴而纯洁的革命友谊与情怀。
用心灵呼唤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人生的准则,让自己对诚信的履践萌生出对心灵的感动,让生命因诚信而获得一次畅快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