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副高级工程师论文

副高级工程师论文

时间:2022-01-29 18:3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副高级工程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副高级工程师论文

第1篇

现将*省建设厅青建政[*]232号《关于*年度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人事局二00一年九月三日

抄报:省人事厅专技处。

抄送:本局各局长、专业技术人员科(5),存档。

*省建设厅文件青建政[*]232号

关于*年度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州、地、市人事(劳动)局、建设局,省直有关部门,厅属各单位: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青人专字[*]167号)要求,现将*年度建设工程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职称评审工作事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区、各单位人事(职改)部门要认真学习省建设厅、省人事厅印发的《*省建设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青建政[*]214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青人专字[*]167号)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今年职称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二、凡申报建设工程高级职称的,以及无建设工程中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地区申报中级职称的,由各州、地、市及省直有关厅局按《评审条件》初审合格后,出具正式委托函,按规定将评审材料报送省建设厅职改办,厅属各单位直接报送厅职改办。

三、申报推荐程序:有主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审查推荐工作;无主管部门的,由单位负责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审查,并报相应的登记注册部门审核推荐;个体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材料报相应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推荐。

申报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层层审查、层层推荐、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逐级上报。所有参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人员,要在本单位道德实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凡越级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

四、非国有制单位及个体从业者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按我省现行的报考,评审程序及条件,同步进行。

五、申报材料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年限,论文(著)和各种证书取得的时间均截止到*年9月30日。

六、职称外语合格证的有效时间均从证书签发之日起计算,对不属于青劳人专字(*)13号文规定的职称外语"以培代考"培训对象的人员所取得的合格证,一律视为无效。

七、青劳人专字410号《关于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问题的通知》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停止执行。

八、为严肃职称评审工作,使晋职人员名符其实,从今年起,取消破格评审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和突出贡献、业绩,并得到社会公认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各单位将体现其突出业绩成果的材料并附单位专题报告,报送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报送省人事厅。

九、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报送材料:

1、州、地、市人事局(职改办)或省直主管厅局、地专级企事业单位人事(职改)部门的委托评审函1份;*年度拟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况表一式二份;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一式四份,中级一式三份;

3、《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两份;

4、《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简表》中级20份,高级25份,所填文字内容必须打印;

5、最高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外语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并复印件(1份);

6、任现职以来的主要专业技术业绩材料,如著作、论文、获奖证书,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等,工作业绩和学识水平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报送原件;

7、申报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论文(著)要求一律为核心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著)在2篇以上。

8、《单位推荐报告》一份;

9、评审表第9页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一栏中除当年考核结论外,还应填写任职期间的考核结论及年份。

上述各种材料、表格必须填写清楚、真实、完整、一致,不得漏项,要求加盖印章的栏目必须加盖印章(印章不得复印),上报材料应由主管职称工作的人员专人报送。

十、报送材料截止时间:

厅属各单位申报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应按本通知要求务于*年*月*日前报送材料,各州、地、市及省直有关厅局务于10月10日前将推荐评审材料报送省建设厅职改办,逾期不再受理。

教育、卫生、会计以及其它系列按该系列职改部门的报送材料要求和时间执行。

十一、评审费收取事宜: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现状 建议

二十世纪初,高职院校陆续成立,满足了企业用人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高等职业院校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不足、毕业生素质下降等问题凸显,给高职院校带来严重的挑战。当前高职院校正处在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及绩效工资改革阶段,了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很有必要。

一、我院师资队伍现状

我院是2004年由一所中专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属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在校学生1.2万人;现有编制的专兼职教师229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58人,中级职称68人;硕士研究生56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58人,本科学历110人;年龄56岁以上的6人,51-55岁22人,46-50岁有31人,41-45岁有19人,36-40岁15人,31-35岁50人,30岁以下86人。

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在编专兼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35岁以下教师占59%,36-50岁教师占28%,50岁以上教师占3.5%。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重,而中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少。原因是学院2004年以前是中专学校,1993-2003年十年间总共引进教师18人,学院升格以后至今引进教师130人。造成学院教师年轻化。

2.在编专兼职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

正高职称占4.5%,副高职称占25.5 %,中级职称占30% 初级职称占40%。职称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2004年以后新进的教师较多,2007-2008年职称评审工作停了两年,导致这期间新进教师无法申报职称。

3.在编专兼职理论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

2004年以后,学院每年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专业急需人才,2004-2006年主要是本科生,2007年开始主要以引进硕士研究生为主,但从企业或其它高校引进人才较少。尤其是工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很难引进,更不用说到企业引进了。因此,大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专业实践经验,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虽然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但没有落到实处,在引导教师达到“双师”标准方面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只是停留在拿证上,没有真正利用实践、实习等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4.教师教学任务重,很少有进修机会

这几年学院招生每年都在4000人以上,年年引进教师,年年专业教师告急。新进教师7月报到,9月就要承担教学任务,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我们是工科学校,大部分人都没有经过教师培训,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完整、科学的培训体系,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也不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奖励制度

学院应在引进人才方面加大投入,制定人才引进奖励及考核办法,拓宽引进人才途径。历年我们都是参加招聘会和在专业招聘网上刊登招聘启事,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于一些紧俏专业,一是要深入到重点高校直接和毕业生面谈,达成共识;二是要有针对性地深入到企业引进既有本科以上学历又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来校任教;三是聘请有实践经验、身体健康的退休工人来校担任实训指导员;四是外聘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五是从企业里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定期来校讲座。要让他们感受到学院的发展需要他们,学院能给他们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以及物质条件,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奖励及考核办法。这是解决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双师型教师少的唯一途径。

2.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

学院虽然重视师资培训工作,每年都派有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但随意性较大,没有制定完整的教师培训和进修办法及计划,也没有设立专项培训基金。考虑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应分层次分专业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一是做好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省高校师资培训工作近几年抓的非常有成效,把教师的岗位培训考试与全省申报高校教师资格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结合起来,使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二是建立导师制,给每个新进教师指定一名导师,负责指导他们的教学,并纳入考核机制。三是培训“双师型”教师,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锻炼,把教师到企业锻炼列入考核项目之一。四是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学院应加大教师进修奖励力度,鼓励教师继续专业学习,在提高本专业学历或学位的同时提高业务水平。

3.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在学院里专职教师都不愿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原因在于行政人员既要忙于行政事务又要从事教学工作,否则就不能评职称,没有职称待遇就上不去,而专职教师就相对清闲,只要完成教学工作量就可以享受全部的津贴和奖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教师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没有竞争意识。只有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打破“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传统心理,才能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第一,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第二,严格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严格考核,实现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有机结合。

第三,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按照每级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各院系应该给每一位教师建立业务考核档案,每学期按岗位职责要求的考核项目对教师进行评分,并与绩效考核工资挂钩。

第四,制定符合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职称晋升体现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意见》里提出要加快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因此,我们也要制定符合职业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定条件,引导教师既重视学术论文数量更重视论文质量。

第五,制定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在绩效考核项目设置上,考虑设高学历津贴、学术带头人津贴、双师型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科研津贴等,合理拉开分配差距。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只稳定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第3篇

关键词:能力导向;港口物流人才;物流管理;培养策略

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临江近海的部分高校,如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钦州学院等,而且主要挂靠在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系该专业的一个特色培养方向。综合来看,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物流管理基本能力的人才,掌握物流管理的最新动态,具备进行物流系统特别是港口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的基本能力[1];毕业生适合在港口、生产企业物流部门、公路运输货运基地、连锁商贸企业物流中心、货运企业等单位,从事报关、报检、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调度、物流市场营销、物料控制、客户服务、物流业务实际操作等物流技术管理及相关工作。

一、基于能力导向的港口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基于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人才即港口物流人才,其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体现在掌握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客服等基本业务流程,具有分析和解决业务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及相关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力;海关报关、报检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运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运业务处理能力;物流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物流市场开发与管理能力;物流软件操作应用能力。方法能力体现在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有捕获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敢于提出创新的思想及理念的能力。社会能力体现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确定交往目的、选择交往对象、建立交往渠道、运用交往技巧,能用汉语交流和简单的英语交流、评价交往结果。

二、钦州学院建设基于能力导向的港口物流人才的基础和优势

1.地理环境优越

港口是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港口业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和临港中心城市发展壮大的主导支柱产业,已成为临港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启动,特别是打造“新的战略支点”的发展定位,广西北部湾临港产业不断壮大。种种数据表明,广西北部湾港已成为我国沿海港口群的“重要一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月~11月,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6000万吨,同比增长22.9%;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万标箱,同比增长30.7%。

2.就业基础良好

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目前在校生130人,该专业于2007年招生,每年录取新生分数线均高于广西同类院校。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各个行业,货代、仓储、运输等是主要就业去处,主要就业岗位有:物流营销、物流客服、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代、报关等。在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圆通快递、中外运广西分公司等大型物流公司和众多中小物流企业都有钦州学院的毕业生,并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实践教学条件初步形成

截止目前,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校内实践基地已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包括钦州港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现代港口物流实验室(实验大棚)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初步具备了“理实一体化”功能。另外,还建成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如钦州市港口集团、广西世纪物流及桂中海迅物流公司等。

4.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形成

近几年来,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与钦州市港口管理局、沿海三市航运集团等数十家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学生实训基地和物流科研合作基地。每年暑期,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都会派出2~3名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并从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题研究,以增强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兼职教师5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7人,中级职称1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8.9%。专任教师大部分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物流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80%以上。专任教师中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绝大多数教师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年富力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涵盖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物流设施设备、物流营销、物流经济、国际贸易与报关等专业方向。

三、基于能力导向的港口物流人才建设内容及对策

1.加强行业指导,深化校企合作

2013年6月,钦州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单位。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与区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企业以及广西涉海政府部门、港口、码头、海洋运输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订单式”人才培养、“菜单式”员工培训、教材编撰以及科研项目方面取得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成果[2]。

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教师”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在用好企业资源实习实训和用好技术人员教学基础上,承担企业培训任务。通过这些培训,把企业的培训标准引入校园,企业由此获得合格的员工,专业则从课程的层面上与企业技术进行嫁接,并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2.注重课程体系框架设计

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产业实地调研、对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以及通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港口物流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实践研讨会进行论证,对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基于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框架,如下页图1所示。

3.重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以往的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人才培养评价主要是基于学业评价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体系,而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突出“三方面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三届毕业生追踪调查和企业用工反馈来看,亟待建立基于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即采用基本要素结构体系,运用递阶多层次评价方法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核心是建立以高校(学业)评价和企业评价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如高校评价权重为60%,企业评价为40%等),核心指标为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参加国内师资培训、学术研讨和企业兼职顶岗锻炼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科研开发、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3]。制定和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海外拓展进修计划,重点培养若干名骨干教师,每人要在企业顶岗锻炼半年以上,以随时掌握港口物流的最新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与钦州市港口集团、中外运广西分公司等紧密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对其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让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实训教学与指导,充实加强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的力量,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罗美娟.宁波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谢如鹤,等.基于创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第4篇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综合效益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Xilin River Reservoir small basin natural, and social and soil erosion of status starting with introduced has Xilin River Reservoir small basin water insurance governance mode and made of results, is by bio measures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phase comb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greatly reduced has sediment storage of sedimentation volume, extended has reservoir of using life, the project area within of vegetation cover of from 30% improve to 70%, annual stopped kilowatts of 105,300 M3, and insurance soil 122,500 t, reservoir water quality also has has obvious of improve.

Keywords: Small Watershed;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Governance model;Comprehensive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P271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洁净的淡水和可利用的土壤,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搞好水土保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沙尘暴的频繁发生,草场的退化、沙化,水库的严重淤积,土壤一年比一年贫瘠。锡林河水库小流域在2001年被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在流域的治理过程中,水库管理所不断的自我摸索,找出了一个适合本流域情况的治理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保证锡林浩特市的社会稳定,促进锡林浩特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1.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锡林河水库距锡林浩特市仅8公里,是一座以城市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总库容为2003万m3。最大水面面积为7000亩。锡林河水库库区流域地理位置:东经116°56′~117°04′,北纬43°26′~43°33′,面积约45km2。主要由低山丘陵、熔岩台地和河谷平原三大地貌组成,丘陵河谷间夹带着固定沙地,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质构造为剥蚀地形,主要由中生代变质岩及华力西燕山晚期花岗岩组成,山丘顶有岩石于地表。风化剥蚀比较强烈。

作者简介:李玉兰,副高级工程师,副队长。

本流域流域面积45km2,而水土流失面积就有40km2,占总面积的89%,平均侵蚀模数6000t/km2・a,在库区两岸共有主侵蚀沟23条,支毛沟不计其数,沟壑密度为3.07km/km2。侵蚀沟最深有10m,最宽为105m,主沟平均坡降为0.036,支毛沟平均比降为0.015。

本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凉爽、湿润。降雨量小,且年季变化较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占全年降雨的7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87.2mm,年最大降水量为561.4mm,最小降水量为146.7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59mm,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29m/s,3―5月最盛,全年盛行西北风。多年平均无霜期121天,>10℃积温1600―2000℃;自然灾害主要有冻害、旱灾、白灾、黑灾、蝗灾及沙尘暴。

流域主体土壤为淡粟钙土,土壤质地由于受盛行风的影响,多为轻壤土―沙壤土,冲积、风积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地带性分布,约占面积的92.7%,30~70cm以下有钙积层,厚度为30~50cm。非地带性土壤有石质土等。成土母质主要有酸性基岩、冲积、洪积物和砂黄土四种,出露的基岩主要分布在丘陵顶部,洪积、冲积物主要分布在丘间滩地,以砂砾石和沙土为主,砂黄土主要分布在丘陵下部。表层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土壤粒径<0.01mm的颗粒含量约为20%,0.01mm~0.05mm的颗粒占41%,0.05mm~0.25mm的颗粒占27%,0.25mm~0.5mm的颗粒占10.8%,0.5~1.0mm颗粒占1.2%。该流域沙化草场分布居多,植物类型有羊草、针茅、冷篙、线叶菊、裂叶蒿、小叶锦鸡儿等植物。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草层低矮,稀疏,平均高度为5―10cm。在沟道内还有少量的散生的山榆,在水库的东岸和坝后有两片人工种植的杨树,但是面积都不大,而且病虫害较为严重。

1.2社会经济情况

流域内有19家旅游点,2家采石场和18个牧业点。从业人员300人,牲畜4000头(只),日年均旅游人数500人,高峰期日旅游人数可达2000人,车辆(大车、小车、摩托车)可达1000辆。

1.3水土流失现状

本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属复合侵蚀,风、水蚀交替发生、叠加进行,呈复合侵蚀形态;A、雨滴浅蚀;主要发生在山梁坡顶;B、细沟侵蚀:侵蚀部位以山坡为主;C、沟蚀;沟道和沟头地段,侵蚀作用表现为沟低下切、溯源等形式,侵蚀机理活跃,泥沙流失严重;D、风力侵蚀部位多在沟谷、坡面。水力侵蚀的危害要比风力侵蚀强度大。在水力和风力共同作用下,在库区两岸坡地上,形成宽50cm,长500m以上侵蚀沟23条,东岸2km2的沙地不断向四周蔓延。库区淤积比较严重,据预测,库区淤积已达百万m3。该流域总面积45km2,水土流失面积40km2,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在6000t/km2・a。

2.治理模式

2.1治理规模

锡林河水库小流域在2001年被列入内蒙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截止到目前共完成五期五年的治理任务,治理面积25km2,其中种树5.6km2,改良草场8.3km2,封禁治理8.1km2,网围栏建设27.8km,谷坊297座,涝池251座,蓄水沟8.55万m,水源工程6处,节水灌溉两处,(见下表)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林草履盖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70%,蓄水10.53万t、保土12.25万t。

锡林河水库小流域水保治理措施进度一览表

2.2采取的措施

2.2.1 水土保持分区治理

根据锡林河水库小流域地形条件和水土流失的特点,将水土流失防治分为二个区。东岸区(低山丘陵区)和西岸(熔岩台地区)。

2.2.2 库区内实行封禁治理

由于锡林河水库是锡林浩特市重要的水源地,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水库管理所将库区流域全部用网围栏进行了围封,将库区流域内的旅游点,居民点、牧业点全部动迁,实现了库区流域内无人居位,无牲畜采食牧草。封禁措施的实施,使库区内的牧草、灌木(小叶锦鸡儿)植被得到了迅速恢复,效果较为明显。

2.2.3 工程措施

按着流域内的降水量和水文计算,采用20年一遇3小时最大暴雨量50.3mm,设计水保工程措施。

2.2.3.1蓄水沟

主要布设在山体中部、中上部的坡面上,设计标准长5m,上宽1.2m,底宽0.8m,深1.0m,两坑中间留土挡0.5m,纵断面是梯形,每坑可蓄水7.5m3,沿等高线形排列,行距20m,土埂上底宽0.5m,0.7m,在埂与沟之间留0.2的旱台。土埂踏实连线,穴播柠条。以固土埂,减轻二次水土流失的发生。

2.2.3.2 谷坊

主要布设在支毛沟内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库容大,沟底和岸坡地形,地质状况良好,无孔洞或破碎地形,没有不易清除的杂物,取用建筑物材料比较的沟内。由于水库流域沟堑密度大,因此设计谷坊顶宽1m,高2m,底宽4m,迎水坡1:1,背水坡1:0.50在毛沟内布置干砌石谷坊,支沟内布置铅丝干砌石谷坊,坝体排水。

2.2.3.3 涝池及沟头防护

该项工程主要拦蓄坡面径流。滞蓄洪水,拦蓄泥沙,防止沟头继续向上前进。主要布设在径流集中,不易开挖蓄水沟和无其他工程措施的沟头上部5―10处。涝池开口呈半园形,直径6m,半径3m,深1.5m,每个沟头1―4座,挖出的土,培在坑的下沿。踏实,土厚顶宽1m,上面穴播柠条。沟头防护为连埂式,水平沟式蓄水上开口宽1.0m,底宽0.8,深0.6,沟长4.0m,边坡比1:1,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埂底宽1.0m,埂高0.6m,顶宽0.5m,内外边坡比1:1。

2.2.4生物措施

2.2.4.1改良草场

由于该流域超载放牧严重,优质牧草所占草场比例逐年减小,为了提高优质的牧草的比例,增强植被对地表径流的拦蓄在坡面上补播优良牧草,主要品种有羊草、冰草、沙打旺和苜蓿等,播种办法采用人工在雨季进行混播。

2.2.4.2 林业工程

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造树”的原则,实施林业工程在①水库水位变动的范围内密植红柳,以达到固岸作用。②在沙丘上网格状种植柠条和黄柳。③在沟道内种植沙棘和枸杞。④在土质较好的坡面地种植樟子松、杨树、榆树以及杏树经济林等。

2.2.3.5技术措施

锡林河水库小流域在水土保持治理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的实用技术。

(1)在造树过程中采用保水剂、生根粉的技术,明显的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2)推广容器苗造林,主要为容器樟子松通过这项技术,樟子松成活率当年都能达到95%以上,后期管理和抚育到位,存活率基本上能稳定在85%以上。

(3)推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过去经济林(果树100亩)的浇灌,需要10个人,二个星期才能浇灌一遍,如今采用滴溉方法浇100亩地仅需2个人三天便可全部浇完,其优点省工、省电、省水浇灌均匀利于增产。

3. 效益分析

3.1直接经济效益

该流域的经济效益分析采用未实施前的现状典型年天然产草量、产值和实施后各项措施的增产,增值对比进行效益计算的。

3.1.1 草业效益

项目实施前,项目区均为天然草场,产草量为600kg/hm2,经草场改良后,产场量明显提高达到2000kg/hm2,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为

B1=(2000-600)×8300×0.10=1162000.00=116.2万元。

3.1.2灌木枝条效益

通过水保治理增加,水保灌木林216hm2,每公顷可产枝条3000kg/公顷。

B2=216×3000×0.12=77760.00=7.78万元

3.1.3 经济林效益

经济林共有68.67hm2,其中山杏林61.33hm2,果树7.33hm2,山杏平均每年带来效益为:

山杏 B3=300kg/hm2×61.33hm2×2.0元/公斤=36800.00元=3.68万元

果品 B4=3450kg/hm2×7.33hm2×1.6元/公斤=40480=4.05万元

3.1.4水保乔木林

在这里不进行效益计算,材蓄积量只增加固定资产,不增加收入,不直接进入经济效益分析。

直接经济效益 B=B1+B2+B3+B4

=116.0+7.78+3.68+4.05

=131.71万元

3.2生态效益

通过综合治理,流域区内植被大大增加,有利于防止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沙化;有利于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减轻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增加供氧和净化大气;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提高项目区土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将由目前的6000t/km2・a,下降到1500t/km2・a,每年可减少土流失量12.25万t,保水10.53万t,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有效地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配合其它治理措施,基本可以解除洪水威胁;同时水土保持措施拦截了大部分径流,并将其中一部分转变为土壤水或地下水,使原来地面的无效蒸发变为植物的有效蒸腾,降低了蒸发速度,提高雨水和径流的利用率,增加了土地生产能力和总生物量。

3.2.1 水圈生态效益

生态工程谷坊,坡面上的水保林建成后,能够成功地拦截暴雨造成的洪水,随着草场和林木的生长,入渗增强,保水能力也逐年增强,地表径流状况得到改善,可有效地减少洪水流量。降雨经过工程措施截流渗透入地下补给土壤,增加了治理区域内的常水流量,抬高地下水位近1米,逐渐形成水圈生态的良性循环。

3.2.2 土壤圈生态效益

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实施后,植被的覆盖率提高,项目区各项综合治理措施设计实施后,林草覆盖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以上,生态效益将得到明显改善。山洪被拦蓄、保土能力将逐渐增大,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有机质也免于流失,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随着人工种草的实施,所有牲畜将被圈养,因而土壤肥力增大。在水、肥、气、热的作用下,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使土壤空隙率提高,加快有机质的熟化,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目前已改善、改良土壤10平方公里,形成土圈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3.2.3 大气圈生态效益

草地和林地的建设,增加了地面覆盖物,改善了贴地层的温度。生态治理措施增加入渗雨量和常水流量,因而改善贴地层的湿度。随着防风林和防护林的建设及林带网的形成,治理区域内的风力将会明显减弱,小气候的形成减少了温差,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3.2.4生物圈生态效益

利用工程拦截洪水蓄洪放清,同时增加入渗量,人工种草、造林使项目区内林草覆盖度逐年提高,林草覆盖度从现状的30%提高到70%。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林草覆盖率不断提高,增加供给氧气净化空气,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促进生物繁殖,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

3.3社会效益

3.3.1 减轻自然灾害,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随着项目的实施,,植被覆盖率增加,可有效地降低风速,减轻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使大风造成的危害得到缓解;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土壤的入渗能力,起到拦蓄、蓄存洪水的作用,减轻了洪水威胁。减轻水土流失对库区土地的破坏,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3.3.2 促进环境美化、促进经济发展

锡林河水库距锡市较近,是锡市居民旅游渡假、游玩的好去处,随着项目的实施,各种树木的增加,水库周边环境也得到改善,并形成多处人工景点例如,东岸的果园,东坡的杏树林以及库边的黄柳林。项目的实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增加了蓄水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淑珍.中国水利[J].中国水利报社,2006(8).

[2]薛富.内蒙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论文集[C].水土保持学会,2005(6).

[3]照那斯图.草地建设及改良利用[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5).

[4]杨志影.土壤与肥料[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8).

[5]王礼先,.水土保持工程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0).

[6]张洪江.土壤侵蚀原理[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