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新课改论文

语文新课改论文

时间:2022-07-03 17:2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新课改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新课改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每位一线教师都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如何解读新课改新教材,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一节《奇妙的对联》课的三个环节的设计践行了新课改的理念给了我一些启示与感悟,即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高中新课程培训进行了20天。可当手中拿着高一新课程教材,脑中装着新课程的观点和理念,真正面对高一新生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这新课改的课堂该怎么组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怎么完成。在跌跌撞撞、似是而非的状态中,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困惑挣扎了这一段时间后,没想到《奇妙的对联》这一节课却给了我一些启示,让我看到了新课改的曙光和影子。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课堂教师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课改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动手是备课必定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可能使学生有什么收获。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析理论知识。走上讲台,我问了一个问题: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阅卷的老师认为非常好,为什么?同学们看到是清华入学考试的题目,来了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有兴趣,看到只是评价答案而不需要对,更是兴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开了。一些同学回答“者(zhě)”是仄音,“之(zhī)”是平音,平仄相对。我说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识短文中有讲解,能回答上来,说明这些同学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学回答上联中间字是“行”,下联中间字是“适、退、冲、引”,都与行动有关,相对仗,我说好,这就是对偶。接着,我就又问,谁能从内容上评价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终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之是一个首倡白话文的作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要他再重复一遍。同学们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来。我想有戏,我问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句:“那还用说,都是敢做第一的。”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孙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冲之的圆周率……一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查资料填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

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

整堂课的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

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

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

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

高一十班小组擂台热火朝天;鹰城二高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

课下交流,业务校长说,这节课,上得很好,如果买来红纸与毛笔,当时让学生来写对联,岂不是锦上添花?一语道破天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怎么完成?怎样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回忆一下参观所见,资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反思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二、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就让他们担当当家作主的责任行使权利。“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个体的才能是不可小视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权利,智慧的火花就会开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改;高考题型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试,尤其是高考,可以说是决定学生以后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近几年,由于新课改的实施,对考试的题型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想要很好地测试新课改实施后的效果,就要制定一些相应的考题。对于之前的高考题型我们要择优进行选取,好的地方进行完善,不好的地方直接删去或改变题型。

一、新课改对题型的影响

1.题型具有时代性

课改后的语文教材,很多内容都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不再像以前的教材,停留在一个时段。相应的高考题型也发生了改变,题型中的内容越来越具有时代性,例说2008年的高考题中,奥运会相关内容的题目随处可见,例如这样一道题:就奥运会中的比赛项目标识图形,结合两种以上的修辞对图形特征进行联想描写。这道题可以说是不仅具有时代性,还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

2.题型具有地域特色

课改前的高考命题是全国性的。课改后,为了适应课改中提出的“积极利用各地资源”的思想,全国有很多省份开始自主命题了,这样就使试卷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也使考生能在做题时不仅能学习,还能对自己的家乡更深入地了解,可以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3.题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

语文新课改中要求学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这就使高考的考题越来越具开放性和探究性。在文章的阅读理解中,通常会让学生阅读全文后谈谈阅读后的人生感悟。这比之前的让学生直接回答一些问题更具开放性、探究性。它能使得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发散思维,积极进行探索,使思维活跃起来。

二、考试题型内容的改变

在作文的写作上,课改前的作文要求一般是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而课改出现后,作文通常会要求以论述的方式进行写作。论述不单单指的是议论或记叙,它是记叙和论述的综合体。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写作时要边记叙边议论。而且还要求了写作的内容要深刻,中心思想要具有启发性。

在现代文阅读的题型中,课改后更注重对文章主旨的分析,还要求深层次地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多角度地对文章进行分析。这就使原来“死”的阅读材料“活”了起来。

第3篇

一、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改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还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21世纪的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需要,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教师从教之日,就是重新学习之时。所以,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除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人文艺术修养外,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只有这样,现代语文教师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二、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趋向人文化,以人为本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口号。传统教育有“三个中心论”,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整个一堂课,都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框架展开的。学生只是像“道具”一样,被动地配合。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三、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里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共和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这些评价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

1.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碰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议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考试不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为惟一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2.考试的改革重点

(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传统的考试多以答案惟一的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地内容为主,考试内容的这一变革使传统的题海战术,大量练习这种通过增强技巧的熟练性和速度、提高记忆的准确性来换取高分的教学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打破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4篇

小学教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识字,这也是最基本的,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只有认识字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等。那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树民《汉字特殊功能与教学创新》[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3]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刘丽霞.让小学生识字充满情趣[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2005(04).

[5]杨自敏.低段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5(12).

[6]童伟勤,秦小华.新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2):28-29.

[7]谢广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8]苏志霞.趣味识字教学举隅[J].教学与管理,2005(03):52-53.

[9]禄冬梅.字,人生殿堂的第一张入场券[J].甘肃教育,2006(01):34.

[10]郭根福新课程背景下的识字教学改革[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07)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于魁荣.写字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科教育理论研究[J].2002年第02期

[3]路克修等.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M].语文出版社.2002-04-01

[4]戴汝潜,赫家杰.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张辉.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6]黄嘉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09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梅.对识字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09,(06).

[2]何凤娟.创新识字教学四法[J].西江教育论丛,2007,(02).

[3]张永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4]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2009,(01).

[5]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3).

[6]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03).

[7]吴耀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科学教育,2009,(01).

[8]林冬梅.识字教学,应回归生活本源——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0).

第5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语文;新课程;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机制。以校为本的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教研是以行动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式的,因此校本教研应充分关注研究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研究的实践性、研究目的的行为指向性、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趋同性。

面对语文新课程,我们的校本教研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确定研究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1. 新课程理念的研究与探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新课程理念有关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语文三维目标的落实问题,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问题……实践中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机械地设计课堂活动,甚至使活动语文论文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还不够透彻,有时甚至产生了误解,由于理解出现偏差,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就会对教学活动作出庸俗化的处理。

带着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新课程理念的研究和学习方面进行校本教研。

研究专题可以从宏观角度展开,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进行研讨。宏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方法;微观角度的研究专题,如怎样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制订、练习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等等。宏观角度的校本教研一定 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否则就会架空。

这方面的校本教研一般可采用专题研讨会、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形式进行。

2. 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如何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这方面的校本教研应该尽量从微观角度展开,重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定位和具体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分年级达成问题、语文课程目标的细化描述问题、语文课程目标达成的螺旋上升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继承与创新(人文性与工具性)等课题都很有价值,值得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深入探讨。

这方面的研究可采用研讨会、教育论坛、论文写作等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讨,否则就会失去校本教研的价值。

3. 新教材研究与探讨从事新教材教学必然要对新教材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有时是无意识的,随意的,而我们所说的校本教研则是要求我们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有目的的研究与实践 新教材包括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总体研究、局部研究、编排顺序研究、实施策略研究等。如可以研究新教材的结构问题、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关系问题、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问题、苏教版教材的学习专题问题、教材与读本的关系问题、教学顺序安排问题、弥补教材不足的方法问题等。我们还可以对文本进行具体研究,包括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研究、课文注释的研究、课文不同版本的研究、单元或专题内课文与课文的关系研究等。

新教材研究与探讨可以采用个人研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集体研讨可以采用备课组交流合作、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活动、论文写作等形式,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较大范围的教材研究。

4.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探讨围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极有研究价值 从事语文新教材教学,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制订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进而反思总结,再进行新的实践,一定会有许多成果,关键是我们要做发现问题的有心人。只有在教学实际中发现了问题,我们才能进行研究。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宏观层面的如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课型研究,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研究,预习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分层教学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等;微观层面的如一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和研究、教学方法运用的反思和研究,甚至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细节都可以进行反思和研究。

课堂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我们的理论支撑,应该是有意识地主动地开展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采用较多的是研究性教学、议课评课、个案分析、反思总结、论文写作等方法,围绕一定的内容进行专题研讨、调查学生的教学反应、师生共同座谈交流等也是常用的方法。

5. 课外阅读研究与探讨实施语文新课程,必然会遇到课外阅读问题,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无法回避 但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教材编写者之间有比较大的距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不能采用自然主义的态度,而是要进行恰当的引导。这方面的课题是很多的,如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引导研究、语文读本运用的策略研究、名著阅读的引导、名著讲座方法的运用、西方现代派与学生的价值观等。

课外阅读研究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进行。要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需求、阅读兴趣等进行多层面的研讨,有时可以让学生直接参加到研讨活动中来。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背景,作文,批改

面对高考作文的形式花样多,分值大,我们语文教师有什么措施呢?有什么好方法呢?众多语文老师都说最有效的办法是两字——“多练”。可是我们语文教师平常两周一次作文就是两堆小山,这样的批改工作量已经够老师苦恼的了。另外,如果始终以这样一种单调的模式让学生写作,学生也不乐意。最终,这样的“多练”只能老师疲倦,学生厌倦,其教学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传统的师生作文教学模式关系是这样:教师命题题作文及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做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作文。教师做两头,学生做中间。我认为这三点都可让师生共同完成。采用此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可让教师要从“多练”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写作文兴趣。

一、模式描述:

我按百分制批改作文,其中百分之三十由学生批改,百分之七十由老师批改。师生共同批改作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明确主题,生成习作。

把每学期作文训练细化为若干个主题,老师根据确立的主题选择作文题目。例如:我把高中议论文写作专题细分为以下几个训练专题:1.选取立论角度,确立论点专题;2.针对论点,正确使用论据专题;3.议论文说理方法专题;4.议论文语言升格专题;5.议论文的结构专题;6.反驳技法指导专题

每次作文训练均让学生明确训练的主题及期待达到的目的。作文训练时间安排分为两种训练模式:一种课内(一节课)完成。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基础,基础差的,一节课如无法完成,可让其训练片段作文。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可让其完成整篇800字习作。无论是训练片段作文,还是完成整篇作文,他们都必须围绕本次作文训练专题进行习作训练。以“议论文说理方法训练专题”为例:在本次训练中,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在一节课内必须完成整篇议论文的写作,并且要突出训练对议论文论据的说理。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他只须做到能根据论点选取论据,并针对所选取的二至三个论据展开说理,完成二至三段的片段作文训练。一种课外完成,事先布置,让同学们在上作文课前完成,带来参与小组的修改活动。

第二个环节:生生互动,批改习作(分值30分)。

(一)学生自评阶段。

1.明确自评要求

(1)是否扣题。老师指导学生明确本期作文扣题的标志性词语,让学生对照自己习作,寻找习作的扣题标志性词语(特别关注习作前三段及最后一段),并在相关词语下面用“=”标出。

(2)是否存在错别字、病句。

2.学生自评活动。按上面要求对自己完成的习作初次修改。

(二)小组互评阶段。

1.明确互评要求

(1)明确本次活动的批改主题。

老师根据高考作文批改要求,把作文批评分为以下若干主题。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掌握,每次批改活动除字迹要求外,其他要求项目只选择一个批改主题。以下以议论文为例,共有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批改主题:

①字迹要求(工整)

②内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新颖)

③结构要求(清晰、完整、严谨)

④语言要求(通顺、流畅、文采、深刻)

(2)明确本次批改主题的具体要求(以下表格以语言要求为例)

批改项目

分值(总分30分)

备注

扣题

自评项目不赋分

通顺

错别字每个扣1分,语病每句扣2分,最高扣10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3个错别字,2句病句,该同学通顺项目得分为:10-(3×1+2×2)=3分

字迹

分三等(5分、3分、1分)潦草不得分。

文采

有运用修辞的句子,每句得2分,封顶15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有7句,得分7×2+1(奖励分)=15分

合计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得不到有效评价和指导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当学生的多元解读、独特体验出现时,教师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有效指导,缺少教学机智和智慧。

(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回答的人次多,发言的学生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教师不督促,不引导,视若无睹。

(三)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有偏差

目标是“三维”的,但有核心、有重点,这个核心、重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否则学科设立将失去意义。

(四)解决方法

1.尽快地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2.研读要联系实际,要和本地、本校、本人的实际联系。特别要重视研究本地有资源使用、本校有条件利用、本人有能力运用的部分;能支持、帮助、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的部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有利学生发展的部分。

二、作文教学存在问题

(一)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二)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

(三)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

(四)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初中语文论文,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

(五)解决方法

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三、学生个性化阅读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

(一)阅读是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之一,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也必然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显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阅读变成了纯功利性的阅读,它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确定的知识。不少教师死守教条,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共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

(二)解决方法

细心倾听,延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考的核心是创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此,教师不应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而应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诚地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初中语文论文,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创新,大胆张扬自我的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应给予延时性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给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预留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课堂提问主体固定,忽视“学困生”

(一)仅提问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的教师给了班级大多数成员一个消极的反应DD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还有很多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例如,教师等待他们回答花的时间短,没有给他们提供反馈,很少注意他们。但是,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了,教师冷不丁地提起来让其回答某个问题,即提惩罚性问题。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很容易使师生关系僵化。

(二)解决方法

教师的偏见会使学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点那些积极的学生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出正_的答案,而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教学。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表现得更明显论文开题报告。但是,假若教师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的话,就应该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机会。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体验成功中热爱学习。提问要面向全体,切忌针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

总结:

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改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当站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基础上,充分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在阅读教学中陶冶性情,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1.变换读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课前安排学生自读,课堂上形式多样地反复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接力朗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课后开展朗诵比赛,从而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2.创设读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配乐配景朗读不失为好方法。在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第12段里,我用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为背景音乐进行朗读,在急促的音乐中营造紧张气氛,学生就能很快体会到主人公在暴风雨来临时那孤独无依,极其恐惧的心理状态,效果颇佳。

3.拓宽阅读空间,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生必读书目录,每学期,我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录,指导学生订好读书计划,每学期读不少于2万字的课外书,读后写出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片断摘录、心得体会等,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实践证明,通过阅读,学生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观点认识了改变了,思想感情升华了,良好语感形成了。

二、在读书中交流信息,启迪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尤其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由常规性评价向鼓励性转变。教学中我坚持“学生无错”原则,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营造敢想、敢说的氛围。

2.由具体提问向适当点拨转变。教学文言文《论语六则》时,我组织学生对孔子语录的现实意义进行讨论。有的学生不赞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种说法,理由是复习别是在背诵政治、历史答案时,不仅感受不到快乐还特别厌烦。我点拨学生:是孔子观点已经过时还是我们对孔子所言理解有误?通过查阅资料,比较分析,学生明白了这句话中的“习”字应指练习、运用、实践。学以致用又在实践中提高不也是其乐无穷吗?

3.由教师释疑向师生共同探究释疑转变。教学《醉翁亭记》时,有的学生提出要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改为“负者休于树,行者歌于途”。我不做解答,组织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坚持要修改的学生提出理由:负者背着东西走累了要歇一下,行者在行走过程中被景色所感染,情不自禁要唱一唱。不同意修改的同学提出理由:负者为什么能歌?行者为什么停下来休息,都是陶醉于醉翁亭的优美景色啊!负者因此而忘记了劳累,行者因此而坐下来细细赏景。通过合作探究,大家达成共识:欧阳修这样描写,更能突出醉翁亭的景色迷人。

教师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愈大,学生的思维就会愈活跃,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才会愈耀眼。

三、在背诵教学中积累语言,厚实知识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落实这些目标。

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和文言文。本次课改中语文版教材中的古诗和文言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我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为减轻学生背记的压力,我把文言文单元和现代文单元穿插起来教学,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背诵。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让学生准备了多个摘记本,把在课文中学到的,在课外书中读到的和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分类记录下来。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为一册,分写景状物篇,记人篇,叙事篇等;格言警句为一册,分理想篇、励志篇、惜时篇,交友篇,求知篇等;其他可作为议论文论据材料的,分类整理在不同的观点之下。并要求学生每天挤出10分钟诵读,做到理解熟悉,以便运用时随手拈来。

四、在练习中提高语文素养,飞扬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在语文练习上去实践,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练出自我。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到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

1.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落叶感受奉献,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因此我时常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除此之外,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影视、流行音乐、网络,与其让他们“犹抱琵琶半遮面”,还不如大胆地引入课堂。从张艺谋的《英雄》到美国大片《特洛伊》,从马加爵的冷酷到任长霞的无私,从周杰伦到S・H・E……这些例子在学生的笔尖底下流淌出来,给作文带来青春与时代的气息。

2.提供舞台,“秀”出自我。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才华得到展示。我就极力让他们“秀”出自我。①创建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编印,人手一册。②写出自己文集。期末每个学生收集自己的文章,自己编目录,命名设计封面,然后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第9篇

一、职业中学写作课堂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写作可谓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堂“重头戏”。但是职业中学写作课堂的问题很多,部分教师认为写作不重要,于是应付了事,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讲写作方法,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写;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写作课堂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将重点放在研读范文上,让学生背诵范文,结果导致学生学习方法愚笨,写作速度慢;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耐性和教学技巧,或者缺乏足够的教学艺术,不管学生基础怎么样,一律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只要学生写不好就开始批评,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再者,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素材,练习比较少,心理素质不稳定,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不强的原因。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职业中学写作课堂设计思路

1.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写作欲望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多学习成绩比较差,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调整

课堂思路,转变过去传统而僵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比如,中职学校中的中文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文字写作的相关工作,那么散文写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些文秘类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则可能从事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工作;工程类专业学生,科技论文写作可能就成了他们主要的写作模式。为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来授课,不能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写科技论文为例,科技论文要求语言简洁、明了,而且有固定的写作思路,主要有引言、材料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这样一说,学生很快就会感觉写作原来这样有针对性,马上也就激起了写作兴趣。

2.充分利用阅读过程,推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读书是积累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说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和基础,但要讲求方法和效率,以形成“有效积累”。而这个有效的积累过程就需要教师进行调控。尤其是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言素材比较匮乏,而语言素材又是写作的最基础要素。因此,需要充分补充积累语言素材,最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一个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很有效的过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阅读是语言输入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写作则是语言的输出。没有语言材料的输入,语言的输出必然就成了问题。当然,阅读也需要技巧。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更多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适合自己的作品。其次,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体验、情感和思维,才能够真正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感、知识和能力。

3.加强日常写作训练,锻炼写作思维

写作活动本身是一种典型的脑力劳动,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是写作者对自身知识储备以及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调动,即“形之于内而发于外”。如果没有“形之于内”的环节,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表达。这里的“形之于内”的环节,主要要求学生加强日常写作训练,写得多了,才能形成语感,才能形成连贯的写作思维。加强写作训练也有很多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训练的过程,按照学生写作能力给学生安排即兴的写作。比如,针对课堂的某一细节进行描述或者论述,针对学校中或社会上近来出现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快速写作进行评述,锻炼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敏捷性。另外,写日记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写日记是一个融入自身情感的过程,教师可让学生将对教学的感悟、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日记的写作中。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写,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生动有意义。

4.加大教学过程的情感投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心理、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各种因素参与的综合体,而且心理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因为写作需要提前组织好思路,而这个组织好的思路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可以调整写作心态,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语文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要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为此,教师需要增加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并通过融入情感,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其写作的情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写作比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进一步调动写作积极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写作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表达自己心理变化、展示自己思想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教师需要着力推进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力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中学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范永亮.中职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8).

[2]杜书霞.浅谈如何激发中职生的写作兴趣[J].河南农业,2009(20).

[3]李俊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1(3).

[4]杨亚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文个性化写作对策[J].考试周刊,2011(61).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 现代文阅读 能力培养

我们看到,“新课标”中关于语文阅读技能教学的要求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目的上,阅读技能教学主张提升学生的阅读策略,主张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提倡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是阅读技能教学的目的之一。学生顺利地进行语文文章阅读应当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学生应当对整篇文章进行把握,进行略读,然后是找读,也就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在文章中找出答案。学生还应当具备预测能力,因为在语文阅读中会出现一些生疏的词汇,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地进行词汇预测,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将是非常不利的。

一、阅读动力的培养策略

能否养成自觉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动力的培养息息相关,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就重点抓起。

策略一:利用启发式激起阅读兴趣

1.可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预设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阅读的美好。

2.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不设边界地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3.开展朗诵比赛、办读书简报、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等课外活动,巩固学生阅读兴趣。

策略二:通过细节化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

针对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培养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既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在思考、体味、升华中深入理解文章的精读;也学会通过对收尾句及关键词的掌握而了解文章大意的速读;以及同时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来深刻理解课文。这里要注意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揠苗助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第一,提醒学生对重要的字词句进行圈圈点点的标识,对不认识的字词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第二,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使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第三,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写部分读后感,使他们养成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阅读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结构,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先导。

策略一:训练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技巧

1.可以加强课前的预习,教师要加强指导,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让学生学会精加工提问,这类提问通常的做法是一边阅读一边向自己提问,从而在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3.教师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图式结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和理解各种体裁的文章。

策略二:概括中心思想,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划线、摘要和作注释来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或写提要对新课文进行精细加工和整合;还可以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学生在掌握了文章主题,理解了文章的核心思想之后,就可以对文章的各个部分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阅读理解力的培养策略

阅读智能是阅读能力的主干结构,由阅读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组成,其中以理解力为核心内容。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于5-6年级的高年级学生。

策略一:在容忍假设中提高阅读理解力

为了帮助阅读学习中的学困生,德文(Devine,1987)建议使用下列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根据不同课文的难度要求,调整阅读的速度。对主题比较浅显突出的,可以快速阅读,抓住文章的主旨;对于比较难读的章节,就要适当放慢阅读的速度。

2.容忍模糊,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陈述不是很明白的地方,不要停止不前,可以继续往下读,也许作者在下面会有补充说明。

策略二:充分调动感觉器官,培养阅读鉴赏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阅读文本中反映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提高到审美教育的高度,使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成为对学生素质与修养的陶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途径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1.借助于语感。在语言信号的刺激下经过想象,在阅读鉴赏者的头脑再现作者构建的艺术形象,这是阅读鉴赏的第一个“环扣”。

2.补充想象。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画面,从而获得更加完整、丰富的形象美感。

3.深入体验。即指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以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主动思索作品的意义与技巧,领会各种文学手法的艺术效果。

4.细心领悟。鉴赏者对文学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以达到情感与理智高度结合的境界,真正鉴赏出作品蕴含的深长意味。

策略三:应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迁移力与创造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不组织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漠视学生的合理要求,这样的教学必然会抑制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应当把阅读教学从传统教育的“传授式”转换为“发现式”,通过设计一种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又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空间,来创造意义建构的领地。

1.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引发学习动机。

2.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和进一步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

3.在阅读中,要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但是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了。当学生经过努力也不能自己克服困难的时候,教师要适时进行有益的指导。确切地说,只有当阅读课堂能使每个参与者有能力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时,这样的阅读课堂才会变成一种真正的学习空间,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造就出具有广泛迁移能力、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地创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的策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古语有云:教学相长。我们一定要不断接受最新的前沿教学思想,使其服务于教学第一线,为学生的明天负责,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知识文化殿堂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张彦军. 语文“阅读理解”主旨题的解题思路[J]. 考试:语文版,2007(3).

[2] 张彦军. 语文阅读理解的特点及解题窍门[J]. 考试:高考版,2007(Z1).

第11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17-01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索能力。”就当前阅读教学现状而言,笔者认为,首先阅读退化是当今青少年文化中一种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现象。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定位问题,恰恰又是语文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个问题。其次,讲解分析烦琐不堪。内容的烦琐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学的内容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从头至尾进行分析,不管课文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其三,学生主体意识失落。虽然新课改目前已经全面实施,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四少”现象,即学生读书时间少,揣摩语言时间少,语言训练时间少,独立思考时间少。因此加强阅读教学研究,优化课堂阅读教学刻不容缓。

二、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做法

2.1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育不只是奔向未来的手段、目的,它在自己的存在中,找到自身的利益,它是在现实中找到欢乐的情感。因此,兴趣理所当然应成为学好语文的一个有效支点。

2.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而不是以词语、符号以及概念等方式呈现。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2.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明确确立语文的课程目标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发展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尊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选择。因为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就会将我们的讲解当成一种噪音。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多商量商量,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熟悉的内容和长处去教书。

2.4 培养学生的训练意识。 语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性。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立足于语言的训练。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不注重语言的训练,以机械的做题替代了真正的语言训练,失去了语文课原有的特色和个性,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在注重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今天,阅读教学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对语言的感受,就没有对文章主旨的真正感悟。如教《为了忘却的纪念》时,学习这篇文章关键是要学习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作者论证的方法、文章语言的特点等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知识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学习写作驳论的方法上来。如对论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注意论点出现的位置,陈述论点的语句的特征等,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以及自己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对议论文的语言的分析,可以从严密和准确两个特点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等。规律清楚了,再辅之以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阅读、写作议论文的水平必然会逐步提升。

2.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灵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激发灵感,就是指教师要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及视频创设出来的内容及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阅读是一种自由、智慧的学习方式。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读者应是主动的、开放的、富有个性的读者。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面对文本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滑行。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让创新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