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13:28: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学生具体抓,实行校长室————班主任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下各班每个月一次利用班会组织扎招抵制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活动,校园内进行学雷锋活动,利用班会,政治学习宣传公民道德的重要性。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积极做好校园文化具备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号召力,逐步形成了以“红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4、大力推进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精美,富有教育性,各班的活动、好人好事都有记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四、做好德育教学工作计划,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1、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7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3、继续抓好班主任“老青帮带”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长期以来,广大的学校、教师迫切的希望和要求召开学校德育工作会,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在座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召开了。首先,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你们并通过你们,对长期以来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感谢,大家辛苦了!衷心地谢谢大家!
在此,对学校德育工作我想谈几点意见。
一、目前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重视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职责明确。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教育局适时调整充实县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德育工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时成立了学校德育处,各学校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德育工作制度。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机构落实,职责明确,措施具体,使德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章循。
(二)重视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各学校组建了以德育处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以班主任、政治(思品)课教师、团队干部为主力,全体教职工密切协作,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
(三)*德育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一是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抓好《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二是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三是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改)》重点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四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以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等为载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五是积极开展各种*多彩的主题德育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县小学开展了“争做合格小公民”演讲征文活动,倡导争做“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小伙伴、小主人”等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准,积极开展“诚信双柏,从我做起”征文及实践活动,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校园氛围;为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活动;为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县各中学以“绘制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为主题,开展了“彝州少年,话小康”演讲征文竞赛活动。城区中小学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同时,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等时机,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先进禁毒、防艾、防邪、拒黄、环保等教育;五是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三全”“三爱”“三让”教育活动。
总的来说,我县的学校德育工作,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都不同程度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切实加于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我们的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
三是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各上平等相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做得还不够。
四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高低年级、不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学生实际。
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
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难于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滞后,家长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组织和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的责任,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
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校内部的德育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面辐射,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
八是重制度,轻落实。有的学校虽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却忽视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成了摆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九是经费投入不足。德育经费的投入没有体现“首位”地位,“德育基地”、“德育室”、“德育角”等硬件基础建设有待加强;开展*多彩的德育活动经费不足。
二、务必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对中小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造就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什么工作,都有必须明确目标和任务,即工作的主旋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克服了“大而空”的问题后,重心下移,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当前,中小学的德育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工作的主旋律应该是:以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结合学生应知应会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循序渐进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保证我县中小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做到: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学校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步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教育局将作具体的安排布署,我这里从大的原则上讲几点意见:
(一)中小学德育德育工作必须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重点任务。学会做什么人?学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中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德育要紧紧围绕学做人,做基础这个重点任务,抓好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继续克服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法,使其中小学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成长的实际和需要,并扎扎实实地取得效果。
(二)中小学德育必须重视实践环节。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中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道德认知教育固然重要,道德实践环节更为关键。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知与行不统一,学生认知的道德规范不能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及对学生进行操行考评等,加强道德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三)中小学德育必须实行分类指导。我县是一个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农村、山区、民族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学校情况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在工作要求上不能一刀切,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要帮助不同类型的学校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树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带动同类学校的工作向前发展。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也要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发展。
(四)中小学德育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中小学德育向前发展的动力,是时代的要求。中小学德育无论是内容、方法、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中小学德育在内容上融入时代精神,方法上要有时代特征,手段上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有创新意识和措施,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工作经验和成绩。要注重调研,特别是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就是创新。有了这样的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五)中小学德育必须倡导奉献精神。德育工作本身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需要有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德育工作的环境、条件还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德育工作者的示范带头、言传身教、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是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德育工作者中倡导奉献精神,希望我们每一个的工作者都能从自我做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六)县教育局要对全县的学校德育工作先进统筹和领导。一是加大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检查、督察力度,局领导和党委委员要特别关注学校德育工作,要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抓好德育工作,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通过表彰奖励引导学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软、散、懒的学校和反面典型先进通报、批评。
二是从今年起要每年定期(每年___月)召开德育工作会,总结、交流全县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表彰奖励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是要加强对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培训提高要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一、构建以德育课为主体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纵横交错、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的德育组织体系,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重要条件。
(一)校长―教务主任―教师―学生组成教学德育体系
这一体系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务处为承接,以教师为实施主体。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我要求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中做到文化课教学结合课程特点,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结合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
一是改变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育实效;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在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例如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教师在网络上收集了马家爵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马家爵事件,体验马家爵当时的心理历程,教育学生感悟同学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老师呈现案例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使用多媒体,有时由学生表演,有时由绘画展示出来,为学生今后成长起到导向作用,锻炼学生表演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校长―政教主任―团委―班主任―学生社团组成管理德育体系。这一体系以校长室龙头,以政教处、团委为承接,以班主任为实施主体
1.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第一责任人、第一领导者,作用重大。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干劲十足的班主任队伍对学校德育工作意义重大。几年来,我们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学期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但班主任考核与津贴挂钩,而且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在评先、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大大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特别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每学期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活动,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2.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校在常规教育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创新活动课程,赋予德育更多新内容。如,我们每年组织八个主题系列活动:3月开展“沿着雷锋足迹走”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形成和谐的团体,由小见大,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4月开展“继承烈士遗志”入团仪式和爱国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爱班、爱校、爱社会的情感意识;5月开展“彰显青春”活动,通过校园艺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月开展“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培养学生形成专业技能,合理规划人生,适应角色转换,顺利上岗;8月开展“迈好职高第一步”入学教育活动,通过军训、座谈会等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九月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10月开展“歌颂祖国”手抄报活动、12月开展纪念“一二・九”活动,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爱国情感。
二、构建以特色校园文化为阵地的宣传体系,陶冶学生情操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管理中我带领教职员工积极探索,以丰富的校园文化育人的方法和途径,做到事事育人、处处育人。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多媒体室、校园广播站,发行了校刊《青春校园》,建设了富有特色鲜明的走廊文化,人性化十足的绿地文化,宣传栏、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标志都设置在显著的位置,让学生接触的每一场所都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同时,发挥宿舍的辅助德育作用,时时育人。寝室是一个学校的基本单位,寝室管理也是德育工作的渗透,是对学生在校生活的一个全过程的管理。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一日常规工作,对学生的十项检查常抓不懈。经常举办以寝室为单位的排球、篮球联赛,丰富寝室生活,繁荣寝室文化;以管理寝室的内务、纪律为抓手,延伸至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状况、思想、行为等方方面面,做到天天评分、量分,月月评比,期末总评。每学期根据评比细则,对达到要求的寝室和学生分别授予“文明寝室”和“文明学生”称号;对学生在校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规范,并对其表现进行全面的量化评分,把成绩作为班级期末总评和班主任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建设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付出爱心,坚守责任,校园德育建设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实践证明,只有真正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全体师生通力合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职业学校育人体系。在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和态度“双差”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尽最大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生存的技能。每学期我校都开展主题师德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教师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从上好每节课、关注每个学生成长进步入手,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意识,让全体老师用心体会到: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有了希望,家庭就有了盼头,社会就多一份和谐。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加强德育管理,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1、新的学年,要有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但这些必须以人的思想素质为基础,要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要以联校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各校的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校和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联校、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平时行动中和教学行为中,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一言一行都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威信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他的模范言行才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三风”,特别是围绕教风“三心”(爱心、专心、精心)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党员教师座谈会,认真探讨当前我联校党员教师如何发挥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子凝聚力并带领全体教师以德治校。
二、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1、大力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思品课、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课充分挖掘这些课的德育内含发挥其德育作用。按照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2、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3、加强德育研究。
学习并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开展“柏庐精神在我心”的小课题研究,并以此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1、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本学期通过“班主任学校”、“新老师徒结对”等形式,探讨“21世纪我们怎样当班主任”,通过授课、研讨、观摩、剖析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通过学习,要使班主任老师认识到肩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不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素质和管理能力。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本学期对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上门家访,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长联系,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家长及时与家长交流,更好的教育学生。
3、把“创建文明班学校”“创建文明班集体”作为学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学会主动、科学、民主管理学校、班级,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上好班队课、专题课。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班集体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家”。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创德育工作新天地。
1、养成教育规范化
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六项评比”,加强学生礼仪规范的训练;通过对红领巾礼仪岗队员的培训与管理,培养学生生活礼仪,讲究家庭礼仪、懂得学校礼仪,学会社交礼仪。教育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1》《2》
2、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经常化
以“柏庐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使本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新的开端。
3、农村教育开放论
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合理利用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有组织地安排每个学生到一中心劳动基地参加一至二次活动。同时,与乡企业、石材厂等单位挂钩,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五、加强检验力度,凸现德育成效。
1、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制定考核细则,检查各小学德育成效,并对全乡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
2、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3、期末在评选德育先进事迹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师德模范、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员。
4、做好德育工作经验总结,争取再创德育工作新境界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的重要思想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中学德育大纲》和学校计划为依据,以培养良好的校风、班风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学生思想品德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发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以文明礼貌教育为抓手,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实现教学相长。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3、不断深化德育工作管理,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继续完善德育常规工作的落实,完善班主任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确保班风、学风建设有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措施与要求。
(一)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推动教风、校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规范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习品质。
1、进一步规范学生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成立德育领导小组:
2、每月举行1-2次年级组长长、班主任工作例会,交流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3、加强班主任的培养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丰富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提高管理水平
4、狠抓常规德育管理措施的落实,包括:文明班、文明学生评比等德育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榜样。认真落实好值日、值周、列队放学、德育量化等工作。起始年级要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的学习,严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5、充分利用校园重大活动,深化德育工作开展。充分利用好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校园活动的有利契机,积极主动制定好思想教育的实施方案,开展德育工作。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活跃身心,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培养爱班、爱校、爱国情怀,促进德育水平的提高。
6、继续落实好清洁区、绿化区域的包干责任制,积极开展节约用水、用纸、用电活动,强化环保和节约意识。
(三)重视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
本学期要请我校的##老师给七年级学生和留守女童进行青春期的教育,帮助她们安全、快乐度过青春期。九年级学生毕业在即,要及时召开九年级学生会议,缓解他们的中考压力,让他们能在中考中发挥出水平。
(四)强化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确保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为零。
1、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
2、定期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包括各类用电器、线路,消防设备,防盗设备,仪器的摆放。
3、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包括落实好列队上下公交车;食品安全;用药、用电、用气安全;交通、防火安全;组织应急逃生演练,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把握时代高中生特点和德育规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校规约束力,提高德育处人员育人水平和班主任带班能力,让二高中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
二、工作目标与思路:
努力掌握现代育人理论,力争让学生有美好的品质,良好的习惯,奋发进取的精神。力争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1、形成年部、班级和德育处管理网络化,做到资源共享,做好学生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2、以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爱校教育为抓手。
3、结合传统节日、班级文化,行为规范等开展三大主题教育。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工作
1、加大德育处值班检查力度,加大严重违纪学生的查处力度。如:手机、吸烟、过密、打仗、不服管教、损坏公物、造谣生事等违纪行为。加强学生课堂纪律、迟到、早退、卫生、仪表等日常检查考核。
2、完善德育处、年部日常检查工作,对学生加分和扣分情况及时公布。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要出实招、见实效,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3、开好班会。班会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好班会的德育功能,促进班级舆论形成,提高班级凝聚力。
4、创建平安校园。切实加强学生道德、安全、法制教育,搞好防恐、防火、防震演练,预防学生突发事件及校园暴力,加强与渤海派出所联系,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5、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研室人员配合班主任要实实在在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预防和矫治个别学生心理问题,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提供学生的抗挫能力。
6、强化学生公寓管理。改善学生住宿条件,配合后勤做好学生公寓的维修改造。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加强舍管人员工作情况考核,对住宿生在公寓表现做好量化。及时与问题住宿生所在年部、班级、家长沟通,认真执行《辽油二高住宿生量化考核办法》,提升公寓管理水平。
7、进一步加强门卫管理。按规定调整好门卫人员,执行好上级文件精神和《××门卫管理制度》,切实控制好进出人员和车辆。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树立学校第一形象。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3月5日开展向学雷锋活动;3月8日妇女节,开展孝敬母亲活动;3月12日植树节,开展环保教育;4月5日清明节,开展学英烈教育;“五、一”劳动节,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五、四”青年节,弘扬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六.五”环境日,开展美好环境教育;“六.二六”禁毒、戒烟教育;“七一”党的生日,开展爱党教育;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
2、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活动。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教学楼走廊、教室布置好,提高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实施“墙壁说话”工程。以班级文化为着手点,充分发挥教室板报、墙报教育功能,让它们成为师生展示素质、发表见解、相互交流的场所,成为师生学习、心灵沟通的园地。
3、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以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来规范学生行为。重点抓遵规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劳动卫生习惯的教育和训练,把养成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为学生奠基终身发展。
(1)明确学生自我修养的教育内容,做到有标准、有定位、有成效。
(2)发挥学生干部作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课堂纪律是决定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和德育管理效果好坏的关键,任课教师要把课堂德育内容、形式和要求落到实处,既教书又育人,扎实推进德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4)配合团委开展好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抓好学生社团活动。做好学生中好人好事奖励加分,落实违纪团员的相应处分。选拔利用好学生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5)组织好大课间学生做操、跑步。大课间指挥者搞好点评,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力度,培养同学们做操、跑步习惯,培养同学们脚踏实地、奋发向上、乐于健身、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体现好学校管理水平,反映同学们的风采。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班主任要善于借助外力,真正担负起班集体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1、班主任用好“校讯通”,及时查看班主任QQ群,了解德育信息,处理违纪学生。班主任加强与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的交流,做好携手合力育人。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现状与德育课教学现状,说明改革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必要性,并提出应从培养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
因为中职生毕业后大部分走向工作岗位,所以中职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观教育,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诚实守信品德,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生现状
1.文化素质差。目前的中职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他们成为被忽视的一部分。与升人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素质较差。
2思想道德素质差。道德迷失,不遵守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不遵守纪律,迟到、旷课、早退现象严重,甚至自认为是正常现象;不爱护公共财物,门窗、桌椅等毁坏随处可见;不爱惜公共卫生,乱扔垃圾,教室内外到处是他们的“杰作”;不尊重师长,上课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随意进出,吃东西,路遇老师视若无睹;自私自利,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考虑他人和集体利益。
3.心理素质差。独立意识增长,自控能力较差;虚荣心强,性格脆弱,抗挫折能力差;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
4.课外生活。课余时间较充裕,部分学生放荡不羁,如吸烟、酗酒、夜不归宿、早恋、打架斗殴、上网玩游戏、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怪异等,整日无所事事,表现出极端空虚和无聊。
二、德育课现状
1.轻视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德育教育注重灌输式教学,学生感到德育课枯燥乏味,内容抽象难懂,无法理解和接受,甚至反感。在课堂上,教师主导地位严重越位,学生很少拥有发挥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时间。
2.德育工作偏离实际。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但事实上未注意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高,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区别。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老师就是照本宣科。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提问,有时用“你还小,不懂这些”来搪塞,使得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答。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当今世界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地削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现行的以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 三、加强德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1.培养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贯彻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注意深浅得当,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2.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于老化,只是停留在说教上,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等“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是不够的。我们要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任课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23—01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远远高于传统教育的要求,这就使得班主任应具备更高、更广、更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而作为高级中学的班主任,就更加需要有更强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的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
一、理念先行,实效本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通过单纯的德育活动并不能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当前,仍有学校在教育中存在着背离新课改理念、忽视德育、忽视学生人格培养的现象,片面强调成绩,重教书、轻育人,德育工作只是口头重视,或只是通过运动的方式做德育工作,缺乏持续性和渗透性。
德育应该贯穿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言每行都应结合当时具体情境和学科特点设立德育目标,要真正让学生“心临其境”去体验,形成接受教育的最佳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达到“通情达理”“言行一致”的要求,对学生的人格作出引导。目标明晰,过程无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应当是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追求的境界。
二、知人论事,以身立教
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在德育工作中只注重对所有学生的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按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同一方法来要求和教育所有学生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很难取得实效的。德育工作中最关键和最难的是要体现差异性,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制定教育方向和目标。
同时,教育教学实践中,忽视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只重律人忽视律己,只重言传不重身教,会逐渐削弱学生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信任,从而导致学生不相信教师,对德育产生抵触,这是中学德育工作难以有效进行的原因之一。
三、关系和谐,事半功倍
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德育过程中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极端理解,放弃教师的领导作用,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班主任要转变思想观念,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四、方法创新,不拘一格
德育工作平面化和形式化的问题,是影响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运用德育方法时呆板、程序化,不会灵活应变,只重课堂中的教育,而轻实践锻炼,忽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这种忽视课外实践锻炼的德育无法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德育的实效低下;另一方面,德育方法运用不好,变成了灌输式的、强制性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学生对一定规范、条例的遵守就不一定是出于自身的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的压力,也就没有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行为主体的责任感可言,这样的学生往往行为不自觉、不自主。
一、明确创建目的,发挥少先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推动作用
开展创建“红领巾示范校”活动是加强新时期基层少先队组织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中层领导担任成员的创建“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将创建活动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抓好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把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抓紧、抓实、抓好,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在创建工作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期开会研究少先队工作,不断完善少先队工作制度,落实辅导员与队干部培训管理办法、少先队集体个人奖励条例、雏鹰奖章考评制度、入队教育条例,队员礼仪规范条例、少先队阵地建设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通过抓规范、抓队伍、抓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少先队辅导员整体素质,更好地激活了少先队组织的活力。
二、突出创建主体,致力营造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成长环境
把人才培养放在少先队工作的首位,是我校唱响“红领巾示范校”的主旋律。因此,我校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队伍建设。
一是铸造一支“业务精”的辅导员队伍。1.每学期制定辅导员培训计划,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着力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并且给每位辅导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把辅导员的培训次数、培训内容及培训成果等记入档案。组建我校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骨干辅导员组成的校本培训团队,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等,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育人能力。使辅导员培训达到全面化、合理化、制度化、系统化,完善培训体系。2.建立竞争机制。学校每学期都开展辅导员技能技巧比赛,如:辅导员班队课设计、中队活动、情景答辩、教育故事比赛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3.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认识,组织开展德育实验研究,做好校本课题、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立项工作,探索德育发展创新思路、新举措,以有效破解学校德育发展难题,推进了我校的德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是培养了一支“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学校大队要注重对队委的培养。通过正确引导,发挥他们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队委是由队员们自己选举的,大队委和中队委队干部都是通过竞争上岗,他们自备演讲稿,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展示真我风采,竞争队干部岗位。每两周由大队长负责召开大队委的工作会议,讨论学校大队日常工作情况,体现了队干部们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识,处处以主人翁的身份为队组织出谋献策。我校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达到拧成一般绳,劲往一处使,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培养一支“素质高”的少先队员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需要从娃娃抓起。我校通过每周升国旗仪式,每学期新生入队仪式,让每名少先队员都能铭记入队时的誓言:“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红领巾。”通过少先队校史室、队部室、宣传窗、班队栏、图书角、争章园地、校报、班报等教育途径,让队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学校大队建立了“风纪岗执勤制度”以及“文明班”、“校园之星”等评比制度,以此激励班集体和队员争先创优,让少先队组织成为队员们自我管理、学习、锻炼和全面提高素质的成长园地。
三、强化创建意识,带领少先队员体验实践、全面发展
体验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创建“红领巾示范学校”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形式丰富的特色体验活动,让队员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触动,在触动中成长。
1. 创新雏鹰争章活动。为使学生在整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个性特长,让更多的队员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创新雏鹰争章活动品牌,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六个方面共设置了9颗星——学习之星、读书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英语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环保之星。在评价方法上,倡导个性化评价,注重通过评价活动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整个评价过程能督促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出自身优点,树立自信意识。大队部根据每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制定“校园之星”评选方案。
关键词:转变德育机制 深化德育改革
德育是学校整体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面对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德育机制、深化德育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改革,可以做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拓展德育领域,变单一型为复合型
提到德育,很多人会很狭隘地将它等同于常规管理。其实,德育的领域极其宽广,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新时期新情况,德育的内容最起码可以涉及如下六个方面:
1.文明规范教育。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言行举止要具有现代公民的素养。
2.爱国传统教育。拿破仑说:爱国,文明人的首要美德。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要永远心系祖国;教育学生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一个植根于博大传统的人,他的思想会永远焕发生机。
3.理想前途教育。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教育学生要志存高远,拒绝平庸。一定要有自己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切不可混混沌沌,虚度春华。
4.合作竞争教育。合作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生活能力,团队精神非常可贵。但是,凡事都是这样,既要合作,也有竞争。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人往往会落后。只有不甘落后的人,将来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5.心理健康教育。今天的社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也不鲜见。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和倾诉,学会及时的调整心态和合理的宣泄情绪。拥有健康的心灵比拥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
6.世界公民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重要时事,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维理念。不仅胸怀祖国,更要放眼世界;不仅要成为优秀的炎黄子孙,更要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
二、优化德育形式,变说教型为春雨型
没有学生喜欢说教,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一定要摒弃空洞的说教这一简单的教育形式,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像春雨般润物无声。活动类型可以有如下几种:
1.传统型。利用军训、讲座、升旗、校运会、辩论赛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传统活动,开展对学生的德育熏陶。
2.系统型。围绕某一重大事件,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系列教育活动。如“纪念五四系列活动”、“纪念一二九系列活动”、“纪念港澳回归系列活动”等。在系列活动中,可采用征文、演讲、演唱、课本剧等形式,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3.阵地型。利用社团、广播、橱窗、黑板报、中学生党校、中学生团校等比较固定的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实践型。每学期都要有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鼓励和要求学生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广泛接触社会;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更新德育手段,变传统型为现代型
在信息社会,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德育手段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电教这种借助电、光、声、色用以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现代化手段,其优越性和生命力已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现代化手段的介入为德育工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一些生活场景制成录像让学生观看评议,通过观看评议让他们明是非、辨美丑、别善恶、知荣辱。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学校发展的视频,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发展沿革的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的情感;还可组织学生观看革命题材的影视,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等实况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
四、壮大德育力量,变单兵型为联动型
一提到德育,很多人就会想到班主任,认为德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实际上,光靠班主任单兵作战是远远不够的。小平同志指出,“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一定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联动机制。在校内,可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班级德育工作辅导员,男女生宿舍辅导员,还可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班级制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因为班主任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强化班主任队伍管理,在班主任工作规范上狠下功夫,经常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在校外,聘请离退休老干部、政法部门专家、部分党政领导、企业家、校友以及教育有方的学生家长为校外辅导员,不定期地邀请他们来校作报告。建立家长学校,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讲座,组织家教经验交流,举办学习成果汇报,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使他们逐步成为德育队伍的坚强后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联动机制,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德育方法的整体性
德育方法具有整体性,那么什么是德育方法的整体性呢?德育方法的整体性是指,为了发挥德育方法的整体综合成效科学正确的处理德育教育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德育活动分为六个部分,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分别为: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德育方法是与其他五个部分是一体的,它不应该游离于德育整体系统之外,而是应该发挥他在整体中、系统中的作用。德育方法改进创新是必须考虑是否适合其他德育活动的部分,根据其在整体中的作用,对德育方法进行调整,使之在整体中发挥作用。
二、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德育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在德育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以教师上课直接灌输课本知识为主的方法,例如,面对面谈话、上课直接讲授、分组讨论、组织辩论演讲竞赛等;以外在典型事物的特殊特征为主的方法,例如,典型事示范、电视节目、影视资料、表演等;以实际活动操作为主的方法,例如,社会实践、调查访问、参观考察、常规训练、大型活动等;以品德评价为主的方法,例如,表扬鼓励、评比三好学生,优良作业评价、奖惩制度的制定等。德育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在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教师一般会选用直接灌输的方法,并没有考虑是否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标及其学生是否消化吸收甚至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德育方法的实践性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德育的根本上也是实践的。在生活德育中,德育要始于生活,要善于在基本的生活中充分挖掘教育的价值,同时呢德育还应该高于实践,要考虑到生活的发展性和未来性。在对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要实践性为根本的衡量标准,德育方法一定要方法一定要放到特定的课堂实践中去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对某些社会现象评判标准还没有形成。所以在学校的德育方法的研究创新中,一定要注意是否适应青少年的自身需要,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德育方法创新迫在眉睫。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为建设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参考路径。在对学校德育创新研究中可以取其糟粕,吸取精华,是更加适应中国学校教育的目的。
作者:于丽荣单位:河北大学马列研究部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方法
一、自我教育法
现代德育提出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两部分:主体我和客体我,学习者自身既是教育客体又是教育主体。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主体我),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客体我)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自我教育的方法包括自我认识的方法、自我体验的方法、自我控制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摆正学生在德育中的位置,发动他们自己做好教育工作,即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提高认识。所谓批评,就是要发动所有相关的学生都来参与教育工作,让中职学生自己指出对方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或者通过赞美、表扬第三人的文明行为来间接地指出对方的努力方向,相互教育、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一种每个学生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
二、情感教育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管学生犯了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首先要明白,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即使需要批评,我们也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只能批评他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把矛头指向学生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心灵有过创伤的学生尤其应该如此。其次,要肯定学生的价值和个性差异的存在。应当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的人确实具有不同的才能,也会有不同的展现才能的方式,我们应当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容得下有不同个性的中职学生。
再次,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中职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别人的关注、尊重或者认同,往往会玩出一些新花样、新花招甚至犯错误,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顿训斥,而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和利用,尽可能满足其情感需要。如多鼓励引导其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做好收心导引工作。另外,中职学生其实也渴望有一种成就感,希望能为同学、为班级、为老师、为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时,老师尤其应当对其所作所为给予积极的肯定。
三、个别谈话法
调查显示,大约75%的中职学生无法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沟通;15%的学生与父母很少沟通;6%的学生能够经常与父母沟通,但有时也存在代沟;能与父母很好交流沟通的仅占全体学生的4%。其实,老师与中职学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而这种欠缺正是我们的德育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目的是要了解其思想,解决其思想认识问题,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他们头脑中的思想,然后恰当地加以引导,才能使他们纠正错误思想回到正确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真诚地交朋友,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和颜悦色地与他们促膝谈心,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其思想状况,从而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 转贴于 四、榜样示范法
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良好形象,能够使抽象、枯燥的德育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让学生感觉到更加亲切和实在。榜样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先进人物的选取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那些影响较大的人物,如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倡导的“感动中国的十大年度人物”等;另一方面是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如同学、邻居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德育过程中,老师自身一定要发挥表率作用,为人师表。正是因为老师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不仅要做语言的巨人,而且要成为行动的巨人,身体力行,表里如一,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凡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以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事实上,中职学生个体的行为总是受到外界推动力的影响,当这种外界推动力被学生个体自身消化、吸收后,就会产生一种自动力,使其由消极的“要我这样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这样做”。这种转化正是德育中榜样示范的本质所在和具体表现。
五、行为养成
教师通过对中职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行为教育来提高其认识,改变其思想,启发其觉悟,从学生的一点一滴抓起,使之自觉养成好的习惯。德育强调思想先行,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个学生的心坎上。但是,思想教育是一种“软”手段,因此,要在立足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对中职学生进行行为管理,把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必须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来规范、约束中职学生的行为。同时,我们还要严格奖惩,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所以要通过严格的奖惩形成一种“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良好氛围,以矫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中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地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参与社会,强化德育实践,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六、心理咨询法
为发挥德育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德育工作要紧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这个中心,本着“抓德育,强素质,促教学,提质量”的工作原则,不断创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二、主要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把学习、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经常性工作,加强常规管理。在全市中小学重点进行讲文明、讲礼貌、遵规守纪、勤奋学习、遵守公德、立志成材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社会公德意识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各地各校要针对主题,细化教育目标,抓住教育细节,制定相关细则,不断深化养成教育。大力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全面开展“优良学风班”、“学风进步班”评选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勤奋学习、文明健康的良好风气;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人”——六项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启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认真预习、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认真考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学习“五认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中营造乐学、勤学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广泛开展“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评比,鼓励学生认真刻苦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市教育局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2、进一步推行“两制”。各地各校要依据徐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伙伴制”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导师、伙伴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把实施“两制”与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起来抓实抓好。**-**学年第一学期,各地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当地初级中学推行“两制”。**-**学年第二学期,全市将在各中小学全面推行“两制”,并把教师担任导师情况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考核指标之一。市教育局在徐州教育网/德育园地栏目设立“两制”专栏,推荐专家观点,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两制大家谈”征集活动,各地各校要积极发动教师参与,及时上报实践中的经验、探索中的思考,市教育局将择优刊发,于**年暑期从中选择优秀论文和经验总结进行评选、表彰。
3、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市教育局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各校的人员需求。各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级培训,扩大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兼职教师的作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各校要依据《关于印发<徐州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和<徐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守则>的通知》(徐教基〔**〕44号)、《关于印发<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的通知》(徐教基〔**〕45号),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把上好心育课作为广大班主任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4、进一步加强学科渗透。要不断强化教师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认识,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训练、课外活动加强德育渗透,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标任务体系。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市教育局印发的《学科渗透德育课堂评价表》制定各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课、优秀教案标准,在各类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把学科渗透德育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
5、进一步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确保每学年初中20天、高中30天实践时间。要积极拓宽德育领域,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教育、生殖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6、加强“三结合”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各中小学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工作,并主动和当地关工委、妇联等组织配合,加强对家长学校工作的督查、指导,定期开展家长学校的专项评估检查。各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网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要利用学校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展示学校教育成果,听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7、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地各学校要以贯彻落实《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师德师风考核意见》等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发挥榜样作用,激励教师以身作则,增强责任心。各地各校要鼓励和组织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建立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岗前、岗位校级培训制度,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工作研讨活动,定期培训教师,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各地各学校要制定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学校要适当增加班主任津贴,职评时应适当加大班主任工作权重;要加快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首席班主任试点,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综合素质。
三、有关要求
1、围绕中心抓德育。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德育、智育“油水”分离、德育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相分离的现象。各地各校要本着“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针对本校实际,分析学生状况,找准问题,找准不足,通过提高课堂纪律、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细节,有计划、有系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生源质量下降,教育难度加大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通中学教育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学生数量。这就使得中职教育不得不放宽入学条件,以较低的标准招纳新生。这样一来,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加之中职教育一般被认为属于“较低层次的教育”,受重视程度低,人们容易给中职生打上“素质低、能力差”的标签,这使得中职生容易产生挫败和自卑心理,使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中职生正值青春期,其思想叛逆性强、冲动性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成人感与幼稚感相冲突,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纠结,自制性差。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讲究方法,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这对于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2.传统德育教育方法单调落后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单调,缺少对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灌输知识,以讲授涵盖了课堂教学的一切,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没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只是停留在理论基础层面,无法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要求,进而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产生了直接影响。
3.重技术,轻德育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难度正在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将就业率作为宣传学校教学质量的法宝。广大中职学校越来越多地重视技术教学,将专业技术的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的主要依据,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广大中职学校逐渐形成了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导致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面临重大挑战。
另外,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德育教师普遍面临着工作压力大、授课任务重等问题。由于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中职德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实际教学经验相对欠缺,致使中职德育教育改革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4.网络时代的新变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方式、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信息网络化向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而对于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网络上各种数量庞杂、难以分辨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这都是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二、对中职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要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必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针对中职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1.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
笔者建议各中职学校建立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教师要注重以人文关怀感化学生,抛弃传统粗暴的德育教育方法。学校应根据学生在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有阶段性、针对性地设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和心理健康问题咨询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转变传统的中职德育方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德育环境,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育品位,提高教学效果。凸显校园优秀文化要素,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既要体现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共性,又要张扬校园文化的个性,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课题研究,逐步实现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中心,内容系列化、管理制度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现代化的德育体系。
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搭建各种育人平台。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要从学生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也要坚持与时代接轨,正视社会现实,坚持与学生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特点来开展。这样的德育才不空洞、不乏味,紧随时代脚步,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德育方法的跨越发展。
3.加强德育工作,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德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中职德育教育在中职教育整体工作中的比重。中职德育教师需要接受权威性、高层次的辅导和培训,以便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辅导和培训,具备完整性和权威性,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队伍的素质,使中职德育教育得到理论支持和队伍建设保障。
学校应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创业意识。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在内容上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注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健康的教育。
4.针对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法
要注重形成网络时代正确的校园道德舆论,结合学生评优评奖工作,将优秀学生事迹进行收集、宣传,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系统,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舆论。同时也应积极适应和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发掘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网络这一宝贵资源为我所用、为我善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