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研修总结

音乐研修总结

时间:2022-10-24 04:2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研修总结

第1篇

2020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篇三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结合年初制定的个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完成了研修任务,特总结以下:

一、主要成绩

1、这次研修让我转变了教育观念,我深入熟悉到:学

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出色展现的舞台。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腐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我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很多疑问题目,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掌控教材、交换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进步课堂教学效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研修的进程中,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经验,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3这次研修,我收获了很多鼓励和感动。让我更加明白:实在,学生是需要鼓励的, 老师也是需要鼓励的,教学更是需要欣赏的。我们总是被这些发自内心的鼓励的声音所感动着。

二、存在的题目

1、学习的内容还要再宽泛些。

2、在学习上还存在惰性。

3、在教学实践中,还缺少创新精神。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进步个人专业素养

2、专心备课、上课,教学要有豪情,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

4、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援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价值”。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尝试,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不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2020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篇四本学期,我着重从德育出发,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轻松,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学法指导,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2篇

一、培训目标

1.围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效备课,以“单元备课”为主题,组织教师开展全员网络研修,使教师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厘清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系统地掌握备课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和教育教学综合素养。

2.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教师掌握快乐工作的方法,加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

二、培训对象

(一)网络研修对象

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约23000人。

(二)骨干集中培训对象

本次全员培训的市和县(区)项目管理者、班级辅导员,研修指导专家(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为主)。

三、培训学科与内容

(一)培训学科

1.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小学科学。

2.初中和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

3.幼儿园:五大领域、保教技能。

4.非任课教师的校(园)长和上述学科外的其他学科专职教师可自主选择一个学科参加培训学习。

(二)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共25学时,分三个阶段完成。

每个阶段设计相应的任务,教师需要学习课程、参加活动、提交作业,同时进行拓展性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阶段任务简介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

第一阶段 通识课程 (1周5学时)

1. 解读项目方案,装饰社区个人空间; 2. 进入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报到,找朋友,加入研修团队; 3. 学习“平台操作指南”; 4. 学习通识课程。幸福课堂建设基本要领; 幸福班级建设基本要领。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当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怎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

第二阶段 单元备课 (2周16学时)

1. 学习关于备课策略的专家讲座; 2. 接受学科单元备课专题指导; 3.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学科备课策略综述;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个性特点进行学习指导、交往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情分析的策略及工具 教学目标与检测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教案与学案; 单元备课专题指导课; 学科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备课策略和实施策略;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析。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你在备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任选其一完成作业。 1.梳理单元教学重难点 2.提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3.提交一节课的学案

第三阶段 案例观摩 (1周4学时)

1. 单元备课过程视频案例观摩、分析、研讨; 2.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此部分课程由镇江优秀的教师、教研员与研修网联合开发。 从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条件、备资源、备技术、备教案等方面出发,站在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展现备课过程。 课程开发时以视频和文本为素材,经过设计,制作为多媒体课程。以供教师观摩和研讨。就某个备课过程中好与不好的环节进行评点。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与思考镇江同行同一单元的单元备课,修改完成第二阶段的作业

说明:本表中的研讨活动及作业设计为样例。为了使学员对研讨活动和作业更感兴趣,将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学科带头人论证和修订。第三阶段的课程,由镇江市教育局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开发方案另拟。

四、培训策略

1.针对性

本次培训主题聚焦单元备课能力提升,以本地使用教材第一、二单元为载体,研修任务、课程及活动均紧紧围绕备课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部分课程由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研员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增强针对性。

2.任务驱动

本次培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员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递进式研修任务,参训学员可依照任务流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

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

本次培训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密切联系起来,校本研修的主题与网络研修保持一致,校本研修的成果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呈现。

五、时间安排

本次培训自20xx年8月中旬开始,9月底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事项 备注

7月上中旬召开各县市区人事科长,各直属学校校长、人事秘书会议,部署项目实施工作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7月15日前填报、审核学员信息表信息填报方法详见附件

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员

8月12日前召开项目启动暨骨干集中培训会议时间、地点和参训对象另行通知

8月15日前各县(市、区)完成对各班级项目骨干的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参训对象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

学员登录培训平台,核对个人基本信息,熟悉操作流程并进行学习预热;班级辅导员组织学员上线预热,创建本班QQ群并引导学员加入,建设班级沟通渠道。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师研修网“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页

8月15日-9月15日学员在线观看课程,参与互动交流,撰写研修作业; 研修指导专家和班级辅导员在线辅导、答疑。

其中9月1日-9月15日学员结合远程学习所获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交作业。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研讨及实践,提炼研修成果。

市项目办对各县(市)区进行项目中期调研评估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9月25日前做好项目总结评优工作;抽查参训人员,组织集中闭卷考试具体要求和办法另行通知

9月30日前召开项目总结表彰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对象另行通知

六、培训形式

1.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远程培训平台,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研修指导为支撑,建立网络学习班级,配备班级辅导教师,组织参训学员有效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远程培训。

2.通过“观看视频课程-阅读相关文章、评论-完成和提交作业-参与在线研讨交流-反思总结”等流程,将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同步融入网络研修的整个过程。

3.中国教师研修网将根据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开展研讨活动,促进学习中的深层次、多角度反思,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意识,培养学员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研修的习惯。

七、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纬度,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研修指导者)进行相应的考核。

1.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80%,考核内容为课程学习、提交作业及研讨活动。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20%,考核教师在网络研修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如上传资源、评论留言等。(评分规则另发)

2.班级辅导员考核

对班级辅导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二是本网络班级学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评分规则另发)

3.颁发证书

学员培训成绩合格者,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合格证书。

4.评优

为检查网络学习效果,培训结束后市教育局将适时从参训人员中按地区选取3%(2%为市教育局任抽,1%由辖市区推荐)人员统一组织集中闭卷书面考试。各地区参考人员的考核平均分数作为检查考核各地培训成效和20xx年镇江市教师发展先进校评选的主要依据,教师个人培训情况纳入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以上拔尖人才评审的范围。

网络研修项目评优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原则,从多个纬度进行评定。具体评优奖励办法由镇江市教育局另行颁布。各类评优的荣誉证书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

八、培训管理

(一)建立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领导组

组长:z

副组长:zz

组员:zz

(二)领导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课程专家团和技术保障组

1.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任:z

副主任:z

成员:zz

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运行管理。

2.课程专家团

课程专家团由市教研室为主建立的核心指导组及其下设的学科专家组组成,统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学科的研修指导工作。组长:朱春晓,副组长:谭庆仁。

3.技术保障组

项目技术保障组由市电教馆统筹组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平台、网络维护以及其他学习设备、设施的保障工作。组长:汪翀,副组长:陈肸。

(三)各辖市(区)同步建立对应机构,并报市项目办公室备案。

(四)以辖市(区)为主体建立网络学习班级

1.各辖市(区)统一以学科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班级,原则上每100人编为1个班(大学科的尾数班原则上不少于50人),每个班配备1名辅导教师。每个网络学习班级可以学校或辅导区为单位设立若干学习小组并配备1名组长协助班级辅导教师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学科,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1个网络学习班。

第3篇

【关 键 词】音乐教师培训;调研;培训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07-03

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通过对长春地区中学教师队伍进行调研,了解相关情况。调研采取调研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这次调研主要是弄清音乐教师队伍培训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市义务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研教师情况概述

开展调研的依据主要是长春市教育局关于调研工作的要求,针对市内及外县初中音乐教师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调研针对的人员包括市、县中小学的普通音乐教师和骨干音乐教师,总计参与调研的人员共55人,调研期间共发放55份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50份。通过收回的问卷统计参与调研人员身份的比例,其中从事音乐教育15年或以上的人有43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参与了全部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对培训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凭借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对于改进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参与调研的教师中,有15名县级音乐骨干教师,6名校级音乐骨干教师和29名普通音乐教师。调研涵盖了长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市县,各个层次的教师比例适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调研结果对大部分地区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调研过程总结

(一)调研分析结果

1. 近3年来培训的总体评价。培训的效果是调研问卷中很关心的问题,在询问大家对近3年来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开展情况的效果是,选择“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占到了56%,而有44%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一般”。可见,总体上大家对培训的效果还是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说明新教改的推行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看到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说明教师们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效果上还有较大的期待。这也更加鼓励我们加大教改的推行力度,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让那些能够切实知道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能够迅速地进入课堂。在选择适宜的培训模式的问题中,选择“校本和集中多模式混合,逐步推广远程教育”的人数占了28%,略高于“集中与远程培训模式相结合”和“集中培训模式”,后两者的得票分别为22%和20%,排名较低的是“校本培训”和“远程教育”,分别为16%和14%。如此分散的选票说明了各种培训模式都有一定的长处,但没有哪一种能够成为绝对适宜的培训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琢磨。从趋势上看,大家对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还是比较认可,单一的培训模式难以获得高票数。

对培训的方式,大家倾向性比较突出,“名师带教”获得了36%的票数,“以赛代培”获得了34%的票数。这两个选择占到了70%,说明了教师对直接指导的培训方式比较认可,这种方式获得的借鉴性最多,实践性最强。其余选项“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选择的人数均不到10%。

2. 对新培训的期望。关于培训的教师方面,排名靠前的是“名家”、“教授”和“骨干教师”,分别占据了总票数的40%、28%和26%,而“教研员”和“进修教师”合计才占到了总数的6%。可见,教师们都对有着较高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名家、教授们的宝贵经验很渴求,而一般的进修教师和教研员的一线经验不够丰富,难以引起教师们的培训热情,这一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让教研员和进修教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对于培训的内容,教师的答案也层次分明。首先,“教学技能和教育经验”得到了总票数的48%,居各选项之首。说明了教师培训的侧重点应以实践经验和技能为主,切实将平时授课的宝贵经验通过培训的方式向大家推广。其次,“专业与科研能力”得到了32%的总票数,“教育学新知识”获得了12%,说明了教师对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还是有很大热情的,这也符合教改逐步深入、教师对新理论、新方法渴求的心理。最后,“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与“道德和素养”只得到了8%的选票,说明教育政策和法规以及自身道德素养没有被大家所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对于教师都希望在什么时间进行培训的问题,“在学期中”得到了84%的选票,“在假期”得到了14%的票数,而“在双休日”只得到了2%的票数。说明了老师们对休息日进行的培训是不支持的,这反映了教师们希望可以享受到国家法定休息日的普遍想法。

(二)座谈环节

在上述座谈会的过程中,我们以“培训中遇到的障碍,培训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培训的规划”这一议题为中心,本着总结过去,放眼未来,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确定方向和方法的目的,与教师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交流的结果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师的老龄化问题。由于近年来整个国家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教师逐渐增多,特别是农村地区,5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教师由于年龄原因,视力和记忆力都有所减退,精力也大不如前,他们对培训,特别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或者是课程有特殊要求的培训(如远程培训)感觉比较困难。

2. 市区、外县发展不平衡。我市外县学校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每个班级的人数相对市区学校也较少,但是班级的数量并不少,所以外县学校音乐教师的授课量是比较大的,全天课时都有课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所有的教学日都在课堂,所以很难抽出时间进行培训工作。甚至很多校本培训的交流活动也都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另外,农村教师的家一般也在本地,休息日有不少的家务事要做,所以比较难或不太愿意再抽出时间进行培训工作。

(三)培训问题总结

1. 培训认识上的问题。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领导认识的问题,二是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对培训问题重视不够会导致培训工作上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不够,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足,从而既导致教师参加培训工作缺乏有力的保证。而教师认识不到位会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够。

2. 培训方法上的问题。以往培训的方法主要包括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几种。集中培训主要是采用作报告的形式,老师讲,大家听,往往大课的听众很多,成百上千人,接受培训的效果就不好。远程培训因为很难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且在农村的很多学校中还不具备大规模远程培训的条件,也有很多学校受到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培训的实际效果也打了折扣。而校本培训因为没有十分专业的引领,难以落到实处,经常成为了十分无味的读书本和照章写报告,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

3. 培训内容上的问题。培训内容以往主要是通过培训主讲人自上而下确定,教师们只是简单的接收,在后续的培训中虽然加入了调研问卷和信箱反馈等形式,但从结果看还是过于倾向于理论,在实践经验和具体方法的应用上还是略显单薄。

4. 培训有效性的问题。最后是对培训的有效性没有切实的考核机制,往往培训的效果只是通过回访或问卷的方式,简单了解,难以有效量化和客观评价。在培训之后,没有有效的继续跟进的措施,使培训课程结束变成了整个培训过程结束。教师有没有将培训内容消化吸收,有没有有效地指导授课实践,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如何进一步沟通解决。以上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以落实,以便逐步完善培训的有效性,把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四)未来培训的规划

1. 希望建立起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使老师们变被培训到爱培训,调动起教师本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老师们感觉到培训的内容真正对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培训的过程能够得到帮助、鼓舞和实惠。

2. 教师对培训的内容有很强的期待。这里尤其是对那些有很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又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系的内容。能够把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到课堂细节,有意识的锻炼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使我们的培训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又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使他们的认识和能力与国内的名家名师接轨,甚至能够主动汲取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教学的优点,不断地完善自身,教学相长。

3. 希望使培训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允许教师们自选培训方式,为教师们多提供到名校观摩进修的机会,拉近教师与名师的距离,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和渠道进行沟通。

4. 希望针对不同的受众,结合地域特点和他们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5. 希望加强培训者的队伍建设。主要是将名师资源编目汇总,不断优化填充,建立动态的名师培训资格名录和相应的激励措施,使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加大对学校层面校本培训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有机会多参与高水平的培训和授课工作,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迅速带回本校开花结果。

6. 希望加强县村级的远程培训服务平台。主要是充分运用高科技多带来的优势,让优势的资源和信息通过网络快速地进入广大的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给教师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使培训工作有效的开展。

(五)深入基地校听课

我们选择了两所基地校:长春市二道区53中学和长春市二道区108中学进行深入听课。按照学段紧跟授课教师每堂都去听,从中得取培训资料。教师希望能到各校区观摩,专业技能也希望有所提高,为自己的课堂增加色彩。

(六)音乐骨干教师技能大赛

通过开展长春地区骨干教师技能大赛,以赛促培,让更多的老师相互沟通了解,取长补短使我们能够掌握第一手培训材料,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质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教学。

三、对培训过程的几点建议

经过这次深入的调研,我们总结了以往在教师培训课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一步细致梳理了教师对未来培训课程的想法和愿望,并且仔细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教师们的实际困难,研究了未来培训课程中最急迫的需求和急需改善的重点问题。

1. 教师培训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在制度层面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方向和力度。既要保证培训工作对学校和教师的约束力,又要建立好相应的激励办法,使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逐步引导和加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将教师培训工作的评估考核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内容之一,以便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2.设身处地从教师的实践出发,大力改革培训内容。在课程培训的过程中,教师们最经常向培训者提的问题是“请告诉我应该如何做?”但我们的培训者在培训时更多地讲诉了“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最后到了讲“怎么办”的时侯,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

3. 丰富培训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期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来看,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集中主要解决培训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研修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同时,要丰富培训的方式,如访谈课、名师讲堂、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使我们的培训模式更加多样化。

4. 以专兼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首先,从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建立动态的名师培训资格名录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并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50学时的培训研修,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

最后,在未来的教师课程培训工作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即培训内容上要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实际作用,具有可操作性,易于推广和普及,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5):18-22.

[4]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8).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第4篇

一、半学期工作回顾

(一)常规工作——严格常规管理程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计划制定。第一周和第二周突出各类计划的制定和审阅,突出计划的层次性、全面性、时效性和规范性。

2、常规管理。常规管理主要指教务处的各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配合默契。改进了调课通知流程;健全了教务日志档案和教学历;按月及时核算、公示加补课情况和绩效工资奖励积分;恢复教辅人员周二例会制度,交流汇报上周工作,安排部署当周工作,按周量化考核,按月与绩效挂钩。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岗位职责的责任性,提高了服务质量。

3、教学常规。教学常规主要指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阅、学生辅导和考试阅卷等日常工作。经教学处抽查和教研组长检查记录显示,前半学期为适应班班通教学的需要,备课注重电子备课与打印学案相结合,作业、考练与训练单相结合,辅导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同特点,使教学环节更趋于实效性、针对性。

(二)重点工作——着力抓好重点工作,推动管理提升品位

1、复课工作。

2、创强工作

①档案建设。在张主席得到精心指导下,王主任和牛主任按照分工,借鉴行政档案管理和创省标档案建设的经验,独创具有学校特点的档案资料目录体系,具备美观实用、便于检索、方便续建的特点。

②创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这是创强项目建设的硬性指标,目前各项档案资料基本齐备,迎验方案初步形成,成果汇报演出节目排练基本到位,自查报告初稿完成,正在充实完善。

③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工作。这也是创强项目必查项目之一。目前,领导机构已成立,工作方案已就绪,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和课堂教学的实际行动。档案资料正在完善之中。

3、教学研究

①论文撰写。任新海、杜佳霖、徐平辉、刘详生、许爱茹、王利强、邢亚军等7人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教师报》,任新海撰写的《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一文被省教育厅评为教学管理一等奖,拟将收入大型文献《中国领导管理艺术文库.思想光芒篇》。县级获奖13篇,一等奖3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7篇。

②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是当前教育系统一项重大改革项目,我校坚持先试点,后推进。①由观念到理念再到信念,②实验学科实验班级实验年级,③变教法变学法变教材,④管理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评价理念的转变。

③推荐新秀。继徐平辉老师被评为21世纪首届省级教学能手之后,学校先后推荐李红科、刘聪儒和卢文斌等三位老师参加省市级教学新秀联评,在推荐过程中,领导重视,文综教研组通力合作,高一二班和高二一班密切配合,做课老师虚心请教,不断改进,是一次成功的校本研修实践活。

④校本研修。校本是指范围,研修是指学习,反思和提升的过程,校本研修是当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思维,新方式。它是由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题和校本教材逐步发展而来的。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自我反思(独立思考)、同伴互助(一帮一)、三人有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制定了《xx中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各教研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和研究课题》,严格执行县教研室制定的校本研修学时申报制度,各教研组形成了鲜明特色:

语文教研组:重视青教培养工作,主办《溪流》刊物出版发行,出版3期,精心排练的课本剧《范进中举》将参加省级艺术节展比。

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研讨活动,深入学习教改理论,积极实践并开展评课交流,有5篇论文在《教师报》发表。

英语教研组:注重英语听说写能力训练,《英语之声》校园广播播音正常,质量不断提高,英语角和单词大比拼等活动常态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已着手筹备xx中学第三届英语风采演讲大赛。

文综教研组:注重青教帮培,公开课共7节,教师平均听课10节,教师在评课交流中都能开诚不公,点评到位,加强了教研组凝聚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在省市级教学新秀的评选中对参赛教师李红科、卢文斌的课多次听评,认真讨论,出谋划策,几经修改,配合录制,收到好评。

理综教研组:认真做好部室管理,主管三个实验室、三个探究室、一个综合实践专用教室,资料齐全,排放整齐,干净卫生,计划上墙。出色完成了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付瑞娟老师组织的高二生物竞赛(陕西赛区)培训班,有6名学生进入复赛。

艺体教研组:特色鲜明,成绩斐然。高考专业课考试通过36人,其中美术20人,学前教育3人,音乐舞蹈2人、体育11人。省级“春芽杯”书画音乐比赛2人或美术一等奖,1人获音乐优秀奖。积极筹划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集体舞”比赛效果良好。

(三)临时工作——合理安排科学管理,保质标量完成任务

1、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准备充分、操作规范、组织严密、总结及时。

2、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管理精细、操作规范、高一和高二班主任配合监考老师布置考场认真负责,工作到位。

3、教师的加课调课补课。前半学期因客观原因加课、调课比较多,全体教师都能急学校之所急,想学校之所想,克服困难,勇挑重担,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特色工作——突出亮点打造精品,彰显我校管理特色

档案建设更加规范;高考复课得到好评;教学研究注重实效;教辅管理得到加强;教学手段跨越发展;艺体教育形势喜人。

(五)工作反思

主要收获:

1、管理流程渐趋合理。决策民主、指挥唯一、分工清晰、考核及时。

2、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章可循、主次分明、虚实有别、及时到位。

3、教育科研初见成效。省级教学能手实现0的突破,论文质量不断提升,数量不断增加。

主要问题:

1、不要斤斤计较,要不断增强奉献意识。成就事业一要有真才实学,二要有奉献精神。

2、不要自以为是,要不断强化角色意识。角色就是素质,角色就是水平,角色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备条件。

3、不要眼高手低,要不断加强执行力度。文化人不到要能干,而且要能说,还要能写。写的过程是经验总结的过程,是理论水平提升的过程。

4、不要简单粗暴,要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教师队伍管理要坚持王校长提出的三大原则:重师德师风建设,教育人;重骨干体系建设,培养人;重用人机制建设,使用人。

二、后半期工作展望

后半学期我校的教学工作要巩固和提升管理水平,以两个城规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高考复课。从第三阶段开始,不断强化考练,坚持两天一个循环,考试备课、阅卷作业、展示探究、纠错检查,每天各科每班上好一节课,抓住重点精讲巧练,培养答卷的良好习惯,不断调整心态。筹备召开宝鸡市高考复课推进现场会。

2、招生宣传。高考结束,中考之前集中做好复习班招生工作和高一新生招生宣传工作。

3、常规管理。常规管理要乘势而上,常抓不懈,完善机制,形成特色。

4、教育创强。创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和迎接语言文字三类城市检查已刻不容缓。教务处要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力,确保不托全县后退。

第5篇

一、培训目标

20xx年暑期普通高中全员培训,通过集中研训和分组研训为主要形式相结合的模式,在省、市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准确把握和理解课程标准,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20xx暑期全员培训内容分15个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教职工,全员参加培训,原则上不得缺席。

四、培训形式:集中组织培训与分组研训相结合。

1.专题讲座形式

(1)走出去:加强校际交流,和县内外名校挂钩,建立校外培训基地,暑期组织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名校听课观摩、咨询取经,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有效的教育教学讲座、研讨会、教研活动等,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使他们从这些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经验。

(2)请进来:聘请校外名师和专家进行各类专题讲座,如:名师成长之路、课堂的有效教学、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科研能力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讲座。

2.分组研训形式

分组研训是在教务处规划和指导下,各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及自身教学实际,总结提高。

3.实践与交流形式

(1)开展案例教学分析与研究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在听课基础上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矫正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

(2)组织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

(3)开展师徒结对、营造青蓝工程。以年级为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新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从教材研究、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辅导等,手把手辅导。使其尽快适应教学。

(4)开展教学竞赛。

五、培训时间:

26日下午至29日上午

培训集中时间:上午8:30 下午3:00

六、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20xx年暑期全员培训工作,根据省教育厅要求,经研究,成立20xx年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为: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

本次培训活动的组织采取年级组及学科组双线领导模式,具体分工如下:

语文:z 数学:z

外语:z 理化生:z

政史地:z

艺体信息:z

七、培训实施

1、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组研修相结合的模式,由督导室具体负责考勤与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2、研修期间,原则上不允许请假;确有特殊情况,须书写假条,由年级主任、分管校长签字,方可准假。

3、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个人档案资料。

第6篇

还记得马于钦说过“书法是看得懂的音乐,音乐是听得懂的书法。”这是于钦对东方书法艺术的顿悟。也许在国学的世界里,她也是用如此之心去钻研的。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躁动的时代,文化在这个时代里变质了,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走味。在这样的时代夹缝之中,我们虽不足以为中华文化振衰起敝、继往开来贡献多少力量,也没有力量唤回狂逐物欲、陷溺已久的人心……但还是想尽一份微薄的力量,做一点实际的工作。毕竟还有许多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做一个敬业乐群、安分守己的人,更希望孩子能接受中华文化的薰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有一些年轻学子对中华文化满怀向往,希望有机会长期学习,有鉴於此,马于钦成立了灵源国学馆,目的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国学的平台。

对于马于钦,在灵源国学馆开办那时起,国学热席卷大江南北,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始兴办国学班。在国外时于钦就了解到西方上流社会都在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马于钦决心做一个中国文化的使者、布道者,将老祖宗的文化精髓更深层次的植入更多中国人心中。于是,马于钦走访了上海、北京、南京这些地方,看到人家利用历史建筑把国学馆办得红红火火,她心想不但要把龙公馆做成博物馆,更要在这里建成西南第一的国学馆。

终于,2009年5月26日,位于昆明市玉案山下的灵源国学馆正式创立,昆明第一家国学馆诞生。开馆典礼上马于钦激动地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在文明的源头对生命与宇宙本质的深刻洞见的总结与记录,凝结着先圣先贤追求生命的开发、转化与成长,将个体小生命证人宇宙大生命的丰富智慧。”马于钦希望通过举办国学馆找到志同道合之士,同修至菩,用博大精深的国学来影响一批有影响力的人,修其心智,打开心门,恢复本真,法喜充满,身心愉悦。

据马于钦介绍,国学馆课程内容包括幼儿全人教育之“元典诵读”篇、企业家国学高级研修班、企业家沙龙等课程。国学馆的师资阵容包括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哲学家孙正豫、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胡星斗、美国亚当斯密大学文学博士知名学者爱新觉罗等多位专家学者。灵源国学馆每期学员30人,学习时间12个月,学习期满颁发“灵源国学馆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招生对象主要面向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国家机关干部、时代精英等等。来到这里研修的当代企业家将读《易经》、《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大学》、《中庸》、《孟子》、《坛经》、《心经》等等,于暮鼓、晨钟之中品味人生之真谛,得万物运行之玄妙,领悟事物发展之必然,从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教学方式上,国学馆以国学原著为读本,采取互动式案例分析、企业热点问题研讨和现场咨询等特色教学手段,让理论融于实践、让精英交流、让智慧碰撞,为学员们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和情感联系的纽带。凡是报名研修的会员还能享受诸多附加服务,比如可以终生免费到国学馆品茶,会友,谈生意;可以终生免费享受国学馆之静心室、琴房、书画房;可以终生免费获得“企业家国学沙龙”会员资格,参与各项会员活动;可以免费获得个人辅导、企业辅导和人力资源储备;学员子女可以优惠参与学习蒙学、国艺等其他传统文化项目等等。

据介绍,灵源国学馆的师资力量来自海内外,演讲嘉宾主要包括专家学者、现代儒商、优秀会员等等。除了听课之外,还有茶道表演、太极功法、音乐、舞蹈、武术、书法、绘画、古董玩赏等活动,可谓是国学大全教程。

积累了几世佛缘的马于钦提倡大家领悟“观物如镜,当相即道;精进如意,因圆果满”之涵义,在纠结的人世,自在的生活,活在当下修炼自己。

马于钦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学术、文化、文化、文学、艺术之总称,为了更好地传扬和发展国学,她决定开设灵源国学馆,也致力把灵源国学馆建设成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平台。

对于国学,人们对众说纷纭。其实,国学是一个国家以其个体性的风格,民族性的特色去表现其时代性的精神,追问并反思人类性的问题从而形成其文明的灵魂,中国的国学旨在培养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特质,即中国人的:精、气、神!

然而,国学的意义不是在西潮涌动的今天进行什么复古表演,也不只是满足于提供一种文化样式,更不是躲进书斋远离现实,做一些古玩家的鉴赏工作或是站在时代之外去构建什么神秘莫测的思想体系,宣讲什么高头讲章,不食人间烟火,国学必须正视这个时代,介入这个时代,指引这个时代,成为人们新的精神信仰。

我们需要的国学不是残破泛黄的书卷,不是艰深晦涩的文字,不是从众媚俗表演作秀的假国学和伪国学,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形象化、生活化、现实化的国学,在行为上生活中做到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正和!国学作为一种文化体现在器物、制度和精神上,我们主张在器物上根据当今时代的规律逐步恢复汉服,在制度上逐步恢复周礼和传统节日,在精神上深刻钻研《易经》、孔孟、四书五经、苟子、董仲舒、韩愈、李翱、柳宗元、刘禹锡、宋明新儒家、阳明学和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经由明朝大儒王阳明开启的晚明启蒙思想是这个时代和中国现代化的现实所最要的时代精神。

第7篇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八年的历程。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师和音乐课堂的许多变化,使人感到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对于音乐教育改革来说,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乃是核心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中,音乐教师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能否让音乐教师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研究新课程、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音乐教师将与新课程共进同行。

本刊2009年“新课程大家谈”栏目将围绕着“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的发展”和“新课程与音乐教学的变化”两个话题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目的是把音乐新课程的研讨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本期首先推出深圳市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几位教师纵谈音乐课改的文章。欢迎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员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生踊跃参加讨论。

课改虫诞生 团队中成长

刘宏伟

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浩大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因为课改的千变万化,教师的变化乃是核心的变化。如果没有最基层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课程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深圳市“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中诞生的一种新型音乐教师教学研修形式,它的产生不仅体现了课改呼唤新型音乐教师的理念,更体现了教育管理部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战略目光。工作室成立以来的两年多实践,充分证明了音乐教师与新课程同行的必要性,音乐教师不仅需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给自己的工作重新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实现自我转变和自身发展。我们紧密围绕音乐课改进行研修活动,逐步加深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之中,获得了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教学教研成果。可以说,课改不仅提升了这个团队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真正感受到音乐教师职业的自豪与快乐。

一、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上课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们对新课程究竟有怎样的理解和准备?他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存有哪些困惑与难处?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益?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作室研修的主要内容。

工作室规定,每人每学期必须上一节研讨课,让大家感受到公开课的执教者是受益者,在公开课中成长。记得李林岚老师上第一节研讨课《雪绒花》时,她又是中、英文范唱,又是舞蹈表演……这节课中教师的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但学生却是冷冰冰,课后李老师感到“自己很辛苦,学生很被动”。工作室就“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展开了讨论:“课堂上教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表演者,但不是一名关心学生的老师”;“教师关注的是展示自己的技能,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关注学生的状况,只顾走自己的教学流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直指课改的核心――教师角色的定位。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是课堂主角,教学设计大多体现了执教者的愿望和意图,表演多于交流,灌输多于启发,专制多于民主,这是学生动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后来李老师又上了第二节研讨课《草原就是我的家》,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兴趣浓厚,教学过程流畅,令人耳目一新;但大家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喊唱问题又提出异议,指出教师在歌唱方法上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导致学生的歌声不美。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现象,对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是不敏感,二是不解决。如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充耳不闻,不予以及时地纠正,就会使他们产生错误的听觉,形成错误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从何谈起呢?《对鲜花》是李老师前不久上的第三节研讨课,在经过工作室集体观课、议课后,她参加了深圳市中小学音乐现场教学评比活动,这节课教学环节设置合理,教学实施有效,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一等奖。每学期工作室都安排一定数量的研讨课,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面向全区乃至全市的公开课,为大家搭建交流、成长的舞台。现在安排上课不再是件难事了,甚至还有的教师主动要求上课,因为他们从中受益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二、音乐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教科研能力是音乐教师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而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课改赋予教师新的使命。音乐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会做什么,还应该探求为什么要这么做,懂得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我们在读书学习中起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一些特级教师成长录和教学精华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工作室经常举办专题讲座,主讲人既有外界专家,也有我们自己的成员,涉及的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音乐课改理论与实践和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等,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了解到课改的相关信息与发展趋势。我们在自我反思中前行,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最优化。张娟老师设计的《这是什么》一课先后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试教,写下了多篇教学后记,通过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分析,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的思路更宽、方法更灵活、经验更丰富,这节课获得了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现场教学比赛第一名。一位学生下课前情不自禁地对她说:“老师,我从未上过这样开心的音乐课。”这种评价比她获得第一名更有价值。工作室成员都能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善于发现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并在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是教师研究意识提高的表现。我们在评课交流中碰撞,如果说反思是一种教学自省能力的提高,那么评课则是大家共同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教学的理解,提高教研能力。我们评课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谁都可以唱主角,大家从以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正所谓以学论教。同时,课评从终止式走向开放式,即描述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时,能以“我会如何处理……”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既直切问题,又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评课时大家都抢着先说,因为落在后面往往会“无话可说”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成长,为了加强工作室群体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我们请专家在音乐教育科研选题、论证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并在教研员的支持下召开全区音乐科组长会议,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寻求当前音乐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我们申报的深圳市“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获得了批准立项,并已举行了开题会。我们相信,这一举措必将大大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音乐教育科研能力。

三、音乐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得人生的乐趣。音乐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工作室研修内容的难点之一,试想,一个不爱自己职业的人能有发展的可能吗?

课改需要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课改更需要具有思想境界的教师,音乐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体验到了职业的乐趣,才能同课改形成共鸣。这种职业乐趣来自于课堂上师生间的真情交流,来自于音乐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体验的瞬间,来自于备课时解决问题后的豁然开朗,来自于学生对我们音乐课堂的依恋……就我本人来说,虽然身兼许多社会职务,工作繁忙,但我依然对教学工作情有独钟,一见到学生我就会兴奋,一走上讲台我就会有灵感,这是音乐教师职业带给我的一种极其美妙的感觉。在工作室里,我把这种美好体验传递给我的同伴,让他们也加入到寻找这种职业快乐的过程之中,通过团队的坦诚交流、温暖互助和智慧分享来拥有职业的快乐,通过品尝音乐教学的审美圣境来提升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令人十分欣慰的是团队中的许多人都拥有了这种思想境界,功利的东西离大家越来越远,而与学生分享音乐教学的快乐成为上课的基本动力。

感谢课改,使我们有机会面对新的挑战,使我们能同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们获得了双赢。但愿我们的实践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但愿全国有更多的工作室诞生,共同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课改需要研究型团队

李林岚

课改对教师们是个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要更好地理解课改思想,内化新课程理念,教师就必须要有研究的意识,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正是带着这种需要和渴求,我成为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的一员。

一、名师引领,身体力行

工作室汇聚了全区的中小学音乐名师和教学骨干,在刘宏伟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新课程研修。刘老师对音乐教学的热爱让我们折服,她不仅总是身先士卒地给大家上示范研讨课,而且在老师们的课出现一些棘手问题时,总会有自己也来挑战一番的冲动。刘老师每上完一节课总会陶醉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回味与学生交流的瞬间,沉浸在教学过程的快乐里。她总是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诊断问题,与老师们探究解决方法。为了备好一节课,她经常忙到深夜,我们偷偷地称她为“课痴”。当我们在她的影响下,解决了一个个教学问题,完成了一节节精彩的课例,沉醉在一次次与学生融洽地交流音乐之中时,大家也越来越多地体验到音乐教学的快乐。

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工作室的成员每人每学期都要上一节研讨课,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大家提建议、出点子,一节节好课在灵感的碰撞中不断完善。张娟老师在唱歌教学中“关注音乐、融于音乐”的理念表现得尤为突出;张定远老师的欣赏课教学设计巧妙,趣味性强;在深圳市和广东省音乐现场课比赛中,工作室推出的三节课彰显了新课改理念,受到评委和听课教师们的高度评价。而我这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在研修中也是不断进步成长,我设计的一堂音乐课,在大家的反复听课、评课、磨课中得到质的提升,从第一次课表现出的青涩,到取得深圳市第五届中小学音乐现场课评比一等奖的成绩,自己进步的脚印历历在目,铭刻于心。

三、立足课改。不断前行

工作室每学期都有音乐现场课向全区教师开放,让教研活动辐射全区多个学校,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这个工作室在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在音乐教学教研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我深深地体会到,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音乐教师非常需要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如果全国能有更多像刘宏伟音乐工作室这样的教学研究平台,将会对音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课改需要研究型团队,凝集的智慧,合众的力量,将让音乐课改之路走得更加宽阔精彩!

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

陈秀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作为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其永恒的话题,研究也能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课改要求我们做研究型的教师。其实,教师职业本身,就注定了教师是一个研究者,因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难题,这就是一种研究。音乐教师要注意养成各种意识习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一、问题意识习惯

课题,从教学问题中来,没有问题,就没有所谓的课题研究。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而且是甚为关键的一步。从前,我们怕课堂中出现问题,但刘宏伟老师常说,她遇到问题眼睛就发亮,因为它带给你研究的动力。的确,我们不就是要研究各种音乐教学问题吗?没有问题哪来的音乐教学研究?回首我们的磨课经历,就是相同的教师相同的课,到各个不同的学校上,面对不同的对象,出现的问题也不同,这样就积累了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并借助其他教师的慧眼使自己尽快成长,如今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做法。

二、过程意识习惯

用数据说话的研究是最有力的,而数据则来源于平时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因此必须重视每一次音乐教学研究过程。一张照片,可能勾起无限的回忆;一节录像,错过后不可能完全复制;一样的问题,下次不一定再来。应当勤于动手,勤于笔耕,做好记录。平时的常规音乐课,可做简单三言两语的课后记,而精心准备的研究课,应把预设与生成、成功与失败、收获与困惑等做好详细的记录,直到很熟练地驾驭这节音乐课,才能找到成功的轨迹。

三、归纳意识习惯

做任何研究都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否则,我们可能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应着眼于小问题、小研究,以小见大。我们常常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中用一个很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主动寻找知音,让更多的教师对这个方法作进一步实验和论证。归纳与总结可以帮助自己建构音乐教学模式,越教越轻松。比如我从张定远老师的欣赏课中总结出“以多种形式识记主题”的设计模式后,多次用这样的设计思路上欣赏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善于研究会让教师更有品位!课改使我们走上研究之路,只要眼界开阔,就会发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永无止境。

是什么改变了我

罗 戎

课改以来,作为一名相对年轻的教师,我面对着差距和压力。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需要提高和进步,需要和课改同呼吸,于是我幸运地走进了“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在这里,我经历了观念改变和自我突破,不仅跟上了音乐课改的步伐,而且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终于绽放的笑容

记得我第一次上展示课《苗岭的早晨》时,工作室多位老师批评我上课爱摆架子,太严肃,和学生交流不够亲切,课堂气氛沉闷等。但

我想,端庄、严肃是我上课一贯的风格,因为在我记忆中,老师的形象就是不苟言笑的。大家的评价让我疑惑和不安!

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师角色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工作室的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建议我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热情和微笑感染学生。看到工作室的老师们与学生之间毫无障碍地沟通,看到她们举手投足间都在给学生传递着信息,看到在她们引领下学生开心的笑脸,我被深深打动和折服。通过反复上课,在工作室老师的不断提醒与肯定中,渐渐地我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亲切地和他们交流,当我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时,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学生更喜欢我了。正是因为我放低了自己,才能和学生没有障碍地进行沟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当刘老师举着相机高兴地让我看,“你终于露出了笑容”时,我看到一张灿烂无比的笑脸。现在我深深体会到,教师需要亲切的笑容,而学生更喜欢老师的笑脸。

二、我可以唱

还是这堂展示课《苗岭的早晨》,因为我不善于唱歌就避开了范唱这一环节。对此,工作室的老师纷纷指出:“为什么不唱飞歌,这是乐曲的灵魂啊”,“教师不范唱,学生的体会是不够的”……我又一次疑惑,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完美,但扬长避短是我教学的策略呀!一位老师的话深深印在我心里:“教师的示范是调动学生的最好途径,范唱环节的缺失是造成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些中肯的意见和真诚的帮助,让我下决心突破自己,由起初的不敢唱到后来的想唱和一定要唱,我经历了课改中音乐教师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特别是刘宏伟老师“以情动人”的话点醒了我,音乐感觉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比演唱技能更为重要。当我开日范唱的那一刻,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由于我的引领和示范,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轻松地完成了学唱环节。当我们又以歌唱的方式进行互动时,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激情,原来唱是一条跟学生沟通最好的纽带。

我变了,由原来上课的笑不露齿到现在可以忘我地表现,从一开始逃避范唱到如今可以自信地歌唱。是新课改使我发生了改变,是工作室使我发生了改变,正是因为这种改变,我的《苗岭的早晨》一课在深圳市现场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我感谢课改带给我的机遇和挑战,感谢工作室给予我的关爱和帮助。

我的依恋,我的成长

张定远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曾下决心当一名好教师,可是面对一成不变的课堂,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激情。课改的春风一夜吹遍大江南北,我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机会,特别是我荣幸地成为“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的一员后,更加体验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快乐!

记得上完第一节研讨课后,听刘老师和室友们一评课,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竟是一只井底之蛙,远离课改实践,对外面世界浑然不知。我下决心要跳出这口“井”,于是开始反思,开始读书,开始写课后记。我知道了上好一节课,确定合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懂得所有活动形式的设计都应该为目标服务,学会了用音乐的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我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进步和成熟,我的课堂明显变了,学生们的歌声美了,他们能记住的作品主题多了,他们喜欢上音乐课了。而我也品尝到音乐教学带给我的所有快乐,我喜欢和盼望上课,愿意和学生们交流。每次上课前,我都会不断地思考:有没有新的内容可以补充,是否可以调整教学顺序,是否可以改变课堂结构,还有没有更新的教学方法……我逐步在市级、省级赛课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教学并获得成功。课改使我的教学视野变得开阔,使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这个理念一直鞭策着我,我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我想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因此,备课时我经常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同时,我还极力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精心地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我还在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方式、学生的心理世界、学生的独有文化等问题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学生享受幸福快乐的音乐生活,能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获得生存的本领和生活的智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想努力创建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新型课堂。

音乐课程改革给我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机遇,而工作室则是我成长和发展的摇篮。我依恋课改,依恋工作室!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张 娟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现在看这八年课改之路,其实就是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复杂”再回归到“自然”的过程。我也从中领悟到了教学的真谛――“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会让你享受课堂,享受快乐! 课改以来,我先后参加过全国、省、市级现场教学评比,也多次获奖。我听到过太多的赞美,也曾引以为豪。但在工作室耳濡目染了老师们对待平常课的高度热情,感受到大家对每一个学生真诚的关爱,我体会到,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让所有的学生受益才是音乐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刘宏伟老师为了一节常规课也会去查找很多相关资料,电脑上一个个课件包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现在,我的内心有了某种渴望,开始期待自己也能像刘老师一样达到“把公开课与平常课划上等号,信手拈来就是一节朴实生动的音乐课”的那种境界。

我变关注部分学生为关注每一个学生,变关注音乐的表象为关注音乐的内涵,变重视公开课为重视普通课。以往有人要占用我的课我很愿意给,而现在即使因公外出回来也要补上:以往会因个人心情而影响课堂教学,现在是学生的一切左右着我的情绪,我会因他们的精彩而感动,因他们的进步而开心,也会因他们的问题而冥思苦想……

第8篇

  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模板

  为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有效评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校于9月13日至10月15日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本校举行了教师教学比武活动。又于10月19日至10月29日共14名学科的14名教师参加了中连学区的课堂教学风采选拔赛,至此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全体参赛教师的积极参与,全体评委的辛勤工作下,教学比武活动圆满拉下了帷幕。现将本次比武活动作一个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本次比武活动,是根据市教育局要求,为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由点向面铺开的对教师的检阅活动。比赛规则为:教研组长先天下午命题,参赛选手早自习抽取课题,两小时内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跨年级异班上课,写课后反思、课后集体评议。这样的比赛,对教师来说,既面临着机遇,更面临着挑战!使教学教研变得扎实而灵动,课堂变得绚丽而多彩!大部分参赛教师以实际行动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进行了有益有效的尝试,基本达到了本次教学比武活动预期的目的,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体来讲,本次活动有如下特点:

  一、目的明确。

  根据我校学期初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安排,结合市教育局要求,如期组织实施了此次大型教学比武活动。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互相学习和锻炼提供平台,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实施周密严谨。

  1、教科处于9月7日制定并公布了此次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方案,由各教研组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其中各教研组均推选三名以上教师参赛,共上课15节。

  2、全体参赛教师认真准备,精心策划课堂教学,校长亲自指导、全程跟踪,各评委和学科评委认真履行职责并积极组织评课议课活动。

  3、赛后的评课活动各教研组长认真组织,深入细致地评议每一堂课。做得特别好的是语文组,他们评课记录详实,坚持做到人人发言,公正评价每一堂课。在相互的评价中得到了成长,升华。

  4、在听课过程中,程序井然。评委小组全程跟踪听课,认真而客观地评分。从15名参赛教师中评选出3个三等奖,其余选手全部为优胜奖。

  三、各部门通力合作,整个活动开展的井然有序。

  本次教学比武活动规模大,涉及部门和人员多,但由于有大家的互相协调和合作,使得持续一个半月活动进行得相当顺利。为了保证活动能及时、顺利地开展,各评委、参赛选手都能自己积极调课,没能避开的课,相关教师主动的对课堂进行了调动。听课老师也很积极(我听的13堂课里每次听课人数都在20人次以上,几乎没有课的老师都来听课了),在此对积极全程参加活动的评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其他部门的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积极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所有参赛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获奖教师表示祝贺!

  四、成果

  这次赛教课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紧跟新课改步伐,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容量安排适中,教材处理科学,以学定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注重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模板

  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各教研组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青年教师工作总结通用模板

  今年是我入职的第二年,本学期担任二年级3班的班主任。本班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工作量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与问题,教学经验与方法都处于积累与探索中。我的教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在各个方面都需要老师和家长正面引导与培养。在平时,我注重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堂重视纪律与规矩,坚持每天晨读。尽量进行有趣味性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同学之间互相尊重,文明礼貌相处。我常常利用班会课强调纪律、安全、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意识。每天,合理有序地做卫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任务,也有助于强化责任意识。每天课下,我会强调先检查自己的地面和书桌卫生,安排摆桌椅的同学课下做好监督。在课上和课后我会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奖罚分明。

  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课下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一个良好的集体需要有良好的班风,我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娱乐与学习的氛围。课下,我看到学生追跑打斗,不但不安全,学生还会觉得无聊。我带头组织同学们跳绳、踢毽、扔沙包等集体活动,既调动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时不时也会上节音乐和美术课,增长兴趣,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希望可以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三、加强与家长联系

  学生的教育,不光只在学校,还在家庭。我平时会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更加关注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多留意他们的学习情况,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当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困难时,我会耐心地询问和帮助他们。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及时和家长联系,向他们说明和了解情况,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更好地教育学生。我班的学生家长,我几乎每个都联系过,使孩子的教育更加完善。

  四、学习情况

  如果不谈学习和成绩,我觉得每个学生都非常可爱。如我班最调皮的李鑫,有一次课下,我正找黑水笔写东西,却找不到,临时借了他是铅笔用了一下。第二天,我发现讲桌有一只黑水笔,我以为是我落下的,课下李鑫告诉我是他拿给我用的。我当时内心暖暖的,真是可爱的孩子!玩世不恭的刘学,他作业每次都对付,字迹潦草。一次给他耐心的判完作业,钢笔水洒了,他就问我钢笔水多少钱,我说我不知道,他说不是您自己买的吗,我想给您买一瓶。我说不用你,学校有很多。内心还是挺感动的!

  但学习还是主要任务。对于那些不想学习,书写差的学生我进行谈话教育,使其在思想方面上加于重视,与家长交流,双管齐下。使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学生就应认真学习。在课下,也经常辅导个别学生,还安排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效率。

  五、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虽然每天费心费力,但我在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对班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许多班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不高,一方面班干部本身没有做得很好,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我放得不够,他们缺少锻炼的机会。

  2、班级活动开展的不多。低年级的学生爱动,喜欢做游戏。但学生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我思想上不够创新,组织不到位。

  3、对后进生,缺乏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效果不佳。

  六、今后努力方向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活动的地方,更是孩子们长大后有很多美好回忆的地方。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多请教老教师,虚心学习,积累经验与方法。

第9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创磨口窗口小学”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中心校工作要点,转变观念,深化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工作,突出抓好学洋思、新课改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 

二、工作总体目标与要求: 

1、贯穿一个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当质量排头兵。 

2、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六年级教学与复习;二是培养学生多种好习惯,注重“合格+特长”。 

3、促进三个提高:⑴通过养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⑵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⑶通过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       落实四项工作:⑴学校管理规范化。⑵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⑶提高教学质量。⑷重视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 

一、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          德育工作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全完成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构建德育工作机制。做到四有(有领导小组、有德育计划、每月有安排、每周有重点教育专题),四坚持(每日常规有检查评比、每周汇总,每月按《班级管理细则》综合考核,每期评选优秀班级)。重视班主任队伍工作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2、       利用重大节日、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信心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落实“五个一”活动,积极开展“三理”教育。 

3、开展“养成做人好习惯”活动,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路队、学习、礼貌等习惯,由德育领导小组、值周教师进行检查评比,对学生的各种习惯作出评价,在班内对表现好的学生插小红旗,评选文明小学生 

   4、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的评价由自我评价收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合理评价,肯定成绩与进步,激励学生成长。召开必要的家长会,对表现好的学生向家长发出喜报。 

(二)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推行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积极落实工资二次分配方案。 

2、建立健全两免一补机制,作好档案管理,利用好有限资金。 

3、开齐开足课程,重视体育音乐美术工作,组建特长兴趣小组。 

4、加强教师、学生管理,促使良好的“三风”形成。 

5、加强过程管理,经常性对教案复备、作业、三清等常规工作的检查,重点作好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和补考制度。 

6、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多种学习习惯:预习、写字、作业、复习等。 

7、加强毕业班管理和尖优生学习管理,搞好课堂教学,落实培优补差制度。⑴对尖子生、优秀生、及格生,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到教师,责任到人。⑵锁定尖优生培养对象,抓好边缘生,强化培养。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进行阶段性考试和考试分析。⑷做好资料收集与使用。⑸落实“三清”制度。⑹加强学科试题研究。 

8、建立一套学习竞争制度,人人有学习目标,竞争对象;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定期进行检查。 

9、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尝试进行阶段性“四个百”活动(记住百首古诗词、百句名言警句,百个歇后语,百篇习作);数学实行每月百道习题竞赛活动。 

9、制定远程教育制度,用好各种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实行签名学习制度,力争使每个教师都会用设备,促进教师成长。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立足实际开展活动。 

2、落实13344教研活动管理制度。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书籍,及时了解课改新动向,并作好记录。 

‚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 

ƒ上好三种课:公开课、课改研究课、汇报课。 

„立足四项研究: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实际;研究教学方法;研究考试评价。 

…人人有优化课堂教学专题,有方案,有总结,有交流。 

3、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角色,立足学生学会、会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落实学科教学、辅导及评价的指导性意见,积极探索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4、抓好“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 

(四)落实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记好报告册,写好教育叙事、自评自结、教学成果。 

2、作好反思与交流工作。 

(五)做好后勤工作,抓好安全管理。 

第10篇

一天晚上与一好朋友约好吃饭。见面时,他带来位新朋友。我们俩是有多年交情和友谊的老朋友,很快聊到了共同思考和关心的话题――。聊这样的话题与年龄、经历、心境有关,更与谈话对象是不是知心的、互相了解的朋友有关。

我们俩畅谈正欢时,那位新认识的朋友总是拿着自己的iPhone,可能是下载了一套百科全书、电子辞典类的东西,每当我们谈到一个概念或词语时,他就会在他的iPhone上查到这个词,再给我们读一遍《辞典》的解释。我们俩谁也没有注意他的解释,继续我们的谈话。不一会儿,他又给我们读另一名词解释。

我忍不住劝阻他,给他讲了一个慧能的故事:慧能用手指头指着月亮,让弟子看,目标是月亮,但拘泥于具体词语和动作的弟子看到的只是慧能的手指头。慧能说我们要看的是月亮,手指就如文字。我说,你刚才读的都对,你手机词典的解释都是正确的,但我们讲的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不好套用这个世界的语言和名词解释。我真是无法表达清楚我想要说什么,一时语无伦次,有点失礼。

这又让我想起阮籍在苏门山见到孙登大师的故事,阮籍用了无数语言倾诉自己的疑惑,孙登一直闭目不答。当阮籍停止询问发出“啸”声时,孙登睁开眼睛笑着对他说:再“啸”一次。“啸”完之后孙登又入定了。阮籍下山时,他听到了孙登用更雄伟、更动人的“啸”来回应他,为他送行。在天籁般的啸声里,一切都明白了,一切都有了答案,一次美妙的交流完成了。语言没有建立起阮籍和孙登的对话和沟通,倒是在山上山下的“啸”建立起心灵的沟通,得到种种疑惑的答案,达成一种特殊存在的共识。

竹林七贤里的另一位名士嵇康在临刑前,没有去写遗嘱,而是让他的哥哥嵇喜拿来了琴,在断头台上,他弹完了《广陵散》这首音乐。惟有音乐才能让他做临终前最完美的表达和人生的总结,这些都是用词语和语言无法表达的。

研修禅宗的每一位智者都反复告诫人们在修行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文字和语言,所表达的存在其实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已经不是我们所要理解的存在了。这种对话更多的是建立在自己的心里,祈祷就是自我建立起来的一种对话。

朱自清在“心颇不平静”的日子里,在荷塘边上散步,他的思想从荷塘、荷塘边上的煤屑路、荷塘里的荷花与荷叶那里飞了出去,“超出了平常的我,到了另一个世界。”与古人同游、与圣贤对话,他的心灵和荷花一样经历了一次像牛乳洗了一番的洗礼和陶冶。“猛一抬头”,他回到了现实,“妻已经熟睡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样与古人同游、与圣贤对话的境界。这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才能引起共鸣,打动人心。

具有“超脱”的美德,就容易进入这超凡脱俗的美好状态,让自己获得力量、智慧。梁实秋也写过这种状态,他在屋内焚了一炉香,屋内很安静,香的烟线一直戳到顶棚上,他的心很平静,他一步步进入这种美好的状态,他怀念这种状态,不愿意从这种状态出来,一只苍蝇碰到玻璃上,或“催租吏”、“石壕吏”之类的事情发生,一下子就把这种美好状态破坏了,被拉回到现实中来。

这种美好的状态会在梦里找到,会在音乐里找到,会在自己内心里找到,更多的是在祈祷时找到这份甜美的状态,但在电子辞典和百科全书的词条解释中是很难找到的。这些无以言表的存在是上天的馈赠,需要我们用超脱的心去领受。

第11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1、班主任培训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师以自我学习、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积累等学习方式与日常工作对话,以学习的提高促工作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水平。组织了题为“我们离生命化教育有多远”的专题培训讲座。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交流中,教师们能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点滴经验与大家探讨,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示收获颇多。

2、德育主任培训

积极组织德育主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德育干部培训,在学习中认真记录、认真完成培训作业。各校德育主任按时参加进修校德育研修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回校后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班主任老师认真交流研讨,按时完成每次培训作业,并把作业已发表博文的形式上传到班主任“博客”上。学校定期检查班主任博客,留有检查纪实材料。对班主任“博客”完成情况进行记载。组织班主任每周例会,以会代培,在会上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培训内容为(1)班主任工作艺术系列讲座;(2)网上研讨作业;(3)进修校班主任培训内容;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将老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经验与好的方法与年轻班主任一起分享。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深入家庭,掌握了解信息。本学期对特殊群体学生家访率达到了100%。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班主任教师轮流做岗,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一些有心理负担或单亲家庭的和留守儿童解决心理疑问,

(2)建立心理“情景剧”小剧团,同学们乐于参与,通过表演情景剧让他们有了正确的心理认识。

(3)利用广播站和板报宣传心理知识,加强了心育工作的力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心理咨询,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心育课题的结题工作,准备接受省级课题组的验收。

二、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在开学初,能按时制定并调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能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措施具体得当,语句精炼,言简意赅,附有工作计划滚动表,可操作性强。幸福校王品、孙家校宿晓慧做得较为突出。各校德育领导能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按期研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博客”建设工作,留有工作痕迹。从记录上看,德育领导作了大量工作。

2、德育工作室建设

完善德育工作室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视导机会,对基层各校德育主任手把手指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室,督导各校提高德育工作室的利用率,组织计算机教师进行班主任博客链接及相关培训,对于此项工作个别年龄大的教师有一定难度,采取副班主任一帮一协助完成地方法,逐步带动。每月份都能够根据进修校的研讨主题完成作业。

3、学科渗透

(1)各校制定了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方案,收集了德育渗透案例和教案,能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传统教育活动,每次活动过程材料、佐证照片非常齐全,活动后并认真总结;各校制定了学生考评制度和细则,能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德育常规工作能以《守则》、《规范》为依据,加强常规管理,孙家校做的好些;能组织开展班会活动,有详细的“会案”和“简案”;按期开展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2)各校充分利用“学科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宏伟校检查视导德育工作时,听了一年级孟庆华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感受颇深,她的幼教语言、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互动的场面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教育效果明显。

(3)中心校组织各校校长、德育主任及相关班主任教师联合检查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学科德育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中要体现德育渗透点;组织教学时落实德育渗透点;小结时升华德育渗透点。研讨时各位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实际,谈学科渗透;校领导听课对德育渗透做重点指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听评课能力,也提高了教学中学科德育渗透能力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能力。各校还组织教师每月撰写学科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4)组织开展了课题课大赛,本次赛课的特点一是体现全员性;二是体现德育渗透点。学校领导及评委对德育渗透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赛课,教师们各展所长,异彩纷呈。从本学科的不同角度展现,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本学期,幸福中心校结合学校管理体质,对辖属四所村小德育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了月检查视导工作。在检查视导中,发现各校德育工作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交流会共享,进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1、各校校长加大了重视德育工作力度,能按计划要求,定期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工作思路,对各项德育工作者培训和德育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审阅批示活动方案,并留有签字痕迹,能亲自挂帅担当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德育主任工作的做法和德育活动。德育主任在校长和班子成员的支持、鼓励、帮助下能积极大胆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各位班主任和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德育主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2、在继续推广用音乐代替口令的大课间活动基础上,结合各村小办学规模和学校实际特点,扶持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使各校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建设。创建有特色的小课间游戏活动,有学校群体性的特色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12篇

从一个常见的镜头说起:

通告栏中,贴出了教研组长的通知:×月×日×点×分在××班听×老师的公开课。于是,到了那天,老师们进教室听课。听课可以十分认真,也可以打打瞌睡,没有研究的主题,也没有具体的任务。课后,组长召集进行评课,几个优点,几个缺点,几条建议。爱说的多说几句,不爱说的不说也罢。执教的老师,从一开始就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从没指望这次活动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带来多少帮助,有时听课的人提了不少意见,可是执教者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偶有“触动”,但等这事一过,也慢慢淡忘了……

审视上述此类校本教研,这其实是一种粗放式状态。这种教研方式往往就课论课走形式,缺乏以教为本的教研主题,注重具体技能方法,忽视具体的课堂情境,忽视发挥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忽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建构,显然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的要求。

对策:基于网络的“改进”

新课程背景下,富有个性化的校本教研实践已经变成了一种迫切需要,愈来愈受到重视。建立校本教研机制和管理模式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特色化办学的必由之路。这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语)

我们认为,当前学校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关键在于寻求一种校本化的教研模式,解决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形成一种教育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学习化组织。在这个信息和网络时代,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基于网络的改进和构建是优先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平台:基于Blog的研修社区

明确了对策,相应的网络研修展示和保障平台就成为关键了。我校运用Web2.0理念,在校园网校本研修专栏(省略/lyqxxx3/ljzm/Index.asp)的基础上建立了校本研修专业社区。这实际是个基于全校教师个人Blog的网络平台(club.省略/)。

这一平台从规划上分为三大群落。第一个群落是专业研修体系的建立,由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研修网页构成,它源自教师个人Blog规范化建设的一个板块,既是教师日常教学常规的落实体现,又是日常研修成效的积累。随着不断地充实,逐步形成本研修社区的教学设计资源库、课件资源库、教材资料资源库等。第二个群落是富有个性化的个人Blog,它的呈现形式多元而丰富,储备内容贴近教师本色的思想,体现介入成长的足迹。这个群落体现的是自下而上,反映的是一种草根研修文化。第三个群落是区域研修,即各级研修圈子的建立和完善。这个群落既有校级层面的各处室工作研修圈子,也有各年级组、教研组建立的圈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真正起到相互之间沟通共享的作用。

实践:“灵江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

从2006年开始,我们立足于现有装备基础(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内开通无线局域网),进行了“灵江争鸣”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探索实践。该模式表意为灵江(流经学校西侧的一条河流的名称,也是龙游的母亲河)之畔,百家争鸣,撷灵江之秀,汇众人之长,共促专业发展。实质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争鸣”的平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这一模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探讨――交流设计――课堂展示――反思评议――完善提升(包括二度设计与二度教学展示)”共五个板块。

1 基本板块

板块一:研究探讨

根据学校主干课题或日常教学中较有争议的现实问题,各教研组于开学初一起讨论确定本学期研讨的一个主题内容。教研组内成员根据这一主题内容分别自主进行学习研究,写出书面(电子)材料,于研修圈子,然后组织本教研组的老师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提炼出相应观点或意见。同时确定课堂研试老师。

板块二:交流设计

执教教师根据提炼出的相应观点及本班学生实际,发挥自己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并于校本研修网(个人Blog及圈子)。在此基础上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组员以研讨交流会或网络日志跟贴等形式对该设计进行探讨、改进,发挥教研组集体互补的作用。

板块三:教学展示

教师带着对同一主题的相应的观点、相应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在展示中力求凸显提炼出的相应的观点。同组教师则携带笔记本电脑,借助“QQ”群评系统,即时评价意见。

板块四:反思评议

运用多媒体和“QQ”群评网络,采用互动评议的方式,先由执教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内容包括对提炼出的观点是怎么理解的、课堂设计中是如何体现的、教学中体现得如何等,及对本堂课的教学作自我反思。与会教师结合自己所持观点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效果进行讨论、质疑、分析,重点是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板块五:完善提升

由教研组长负责汇总讨论意见,总结活动过程,形成书面材料上传校本研修网。执教者对在探讨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再次整理,作为二度教学设计的主题内容,并实施二度课堂展示或形成反思文章,开始第二轮研修过程,从而使“灵江争鸣”模式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此外,课堂即时评价记录,所有参与活动教师的听课后感、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也要求及时上传于校本研修网交流。

2 模式透析

与传统校本教研相比,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改进一:变“无主题”为“有主题”

研究主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主干课题或教师个人专题中分解提炼,二是从日常教学的课堂中择取,重点关注那些较有争议的现实问题。当主题确定后,整个教研组的成员就根据这一主题内容分别自主进行学习研究,写出书面(电子)材料,然后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提炼出相应观点或意见,确定教学展示的教师。

[附例]“千呼万唤始出来”:主题观点的出炉

高年级语文组承担了“灵江争鸣”校本教研展示任务。根据学校主干课题,初步拟定“有效课堂”为研究方向。在组长的主持下,16位语文教师进行了讨论。

“有效,这个口子太大了,应

该体现语文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口子不要太大”。

“其实我们每人课堂上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人的长短处不一,要找一个共性的问题,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实在难。”

“我想是否可以先确定两位上课老师,从他们的课堂中找寻到共性的东西,这样切入比较好。”

……

主题观点的确定上,众人意见不一。但都感觉这个研讨的主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要体现实用性。于是再次查找资料,深入学习,大家认识到: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与老师对话的过程,是情感润泽之学。不论教师还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势必要好好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把握文中倾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与作品中的人物休戚与共,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和作者达成心灵沟通,取得情感共鸣。于是,接下去的交流思路变得明晰:

“语文教学是要体现人文性,我觉得我们要把这人文教学明朗化。”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觉得我们的课堂往往少了情感,学生不能与文本共鸣,很大原因是学生走不进文本的情感。”

“是呀,我觉得我们都知道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可是往往缺少指导之术。”

……随着讨论的深入,“文本・对话・情感――语文课堂情感有效体验的探究”研讨主题渐渐浮上“桌面”。

从以上陈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研讨过程接近于课题研究。在学习、回顾、分析、交流中着着实实把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好好地剖析了一番,从中确定研究的选题。这样每个教研组就成为一个课题组,教研活动则成为了科研的阵地,课堂则成为了科研的实践基地,真正实现了“研、训、修、教”的一体化。

改进二:变“单枪匹马”为“同伴互助”

整个流程始终注重“同伴互助”作用的发挥,从上述主题观点确定的案例中就可见一斑。又如,执教教师根据提炼出的观点及班级实际,发挥自己个性特点完成教学设计后,必须借助研修网交流平台,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对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交流、改进,发挥教研组集体互补的作用。此外在“课堂展示”“二度教学设计”等环节更是如此。

改进三:变“记教学过程”为“记教学细节”

听课教师带着笔记本电脑进教室听课,听课记录主要记三点:一是对照事先下载好的本课教学方案,记下变化点或生成点,这种变化可以是课堂上教师的实际调整,也可以是听课者自己的“将要调整”,即这个环节如果让我来上,我会如何处理;二是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如成功或失败,精彩或难堪等;三是课堂上让人印象深刻的学生精彩发言。

改进四:变“课后评议”为“现场评议”

依托校园无线局域网平台,利用“QQ群评”的形式,在“语文教师群”中,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即时评价。评价的重点当然是对既定主题的体现及落实的措施和效果。

[附例]高年级语文组“文本・对话・情感”校本教研(第三、四板块)展示现场

参与人员:省特级教师赖正清、严丽萍,衢州市四县二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及语文教师近200人

场景描述:

主席台上,四十多位孩子正在执教老师刘俊的引领下,与文本对话,体验蕴含的情感。

主席台左边一块大屏幕正对会场,上面的字幕不断刷新着:

曹明祥(56854135)08:18:04

课前的师生对话不是无用功,导入新课,不露痕迹。

季素琴(496516737)08:18:51

教师可以敏锐地抓住这位女同学说的话,引导深层次对话,体会“画”一样的美,而不要轻易放过这种生成性资源。

王芳(379315122)08:9:35

今天刘俊老师是借班上课,学生和老师间有一定的距离。刘老师组织课前谈话很有必要。而且课前谈话与乡情美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以聊家常的方式拉近学生的距离,这对于师生间课堂的平等对话有一个铺垫的作用。

台下前几排的座位上,一溜儿摆着十七八台笔记本电脑。一张张专注的脸,一双双忙碌的手,不时地抬头看看台上,又在键盘上快速地敲打着。笔记本电脑泛着蓝色的荧光,映亮了他们的笑脸。这些都是学校高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屏幕上的评课发言就是他们传上去的。

改进五:变“漫游式反思”为“主题式反思”

每次课结束,组织反思交流评议。先由执教教师进行主题发言,对教学作自我反思。再由教研组成员结合自己本次研究主题进行专题发言,不“歌功颂德”,也不求“面面俱到”,对每个问题都要提出个人的修正建议,能对执教者改进教学有切实的帮助。

改进六:变“一次上课”为“二次上课”

第一次课堂展示结束,执教教师结合QQ群现场评议记录和听课教师的改进意见,对自己的课进行设计调整,这就是“二度设计”。然后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展示。通过对比,凸显提炼出的观点,形成有主题的反思文章,在研修社区的个人空间中。

[附例]廖老师在“灵江争鸣”中教学《乌塔》(人教课标本四上)。“一度课堂”时,同伴们在QQ群评里对教师处理和评价学生的回答提出了批评意见。廖老师采纳了,并进行了“二度设计”,一周后进行的课堂展示较好地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活动告一段落,廖老师完成了《“潜心会文”方能“居高临下”》的反思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