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

时间:2022-04-20 00:24: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护理

第1篇

【关键词】:肝癌;中医辩证施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03-01

近些年来,在全球危害性最大的几种疾病中,肝癌高居榜单,且死亡率极高。肝癌是指肝脏部位产生恶性肿瘤,进一步恶化导致癌变。肝癌临床表现为腹部右上部位出现轻微疼痛、肝脏部位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全身发热、局部发生水肿、出现黄疸等,而且患者食欲明显消退,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发展到晚期则有腹部积水等。本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整体综合治疗理念和辨证治疗的理论,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润物细无声”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减轻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理疗环境使患者的愉快治疗不再是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在2006年-2011年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00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医师诊断,均确诊为肝癌患者。所以根据本院入住患者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中医护理治疗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患者在身高,体重,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相对于统计学没有意义(p>0.05)。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发展变化,心理心情及生活信心、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1.3 护理措施

1.3.1 常规护理:癌患者一般体质孱弱,治疗过程中应创造舒适的环境尽量满足患者的康复需要,而且保持患者的舒适感对于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必不可缺。护理过程中应勤翻身拍背,更换坐、卧姿势等以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做到“五防、“六洁”,再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且肝癌患者的心理都很脆弱,容易出现烦闷、紧张、恐惧、绝望轻生等,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平静、淡定对生活充满希望,让患者的康复更加顺利。

1.3.2中医辨证施护:

1.3.2.1气滞血瘀型:肝脏府气郁结,亦或是受外邪入侵,导致气机阻滞不畅,日积月累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进而形成血瘀塞,瘀血在肝脏内淤积,就表现为肝之积症。其症状表现为胁下积块呈针刺痛或是胀痛,不能按,还有就是胁下隐痛,特别是入夜之后更甚,感觉乏力疲倦,感觉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苔紫黯或有瘀斑,薄白或薄黄。护理时应该以活血化瘀、固本培元、梳理肝气为原则。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另外多给患者翻身、拍背。生活上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温馨体贴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指导患者的家属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的语言,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为主,忌辛辣、油腻干硬的食物。多食桃仁粥,即桃仁10g,去皮尖,取其汁与粳米一起煮,煮熟后加入适量白沙糖即可。

1.3.2.2 肝胆湿热型:症状表现为肋间刺痛,心烦易怒、眉目发黄、身体发热、口干口苦、食欲不振、不喜油腻,常伴有恶心呕吐,腹部鼓胀、大便干结等。护理时应以清热利湿,侧重解毒消退黄疸为原则。护理时应嘱咐患者在休息时,要保持病房通风、干燥无异味,及时更换衣服,疼痛时多拍背忌用热敷。饮食方面宜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软食,忌辛辣,口渴可喝梨汁、藕汁等。大便干结的患者可以用生大黄泡水代茶喝有利于排除浊湿、热毒使大便通畅。

1.3.2.3肝肾阴虚型:症状表现为右肋肋间有轻微痛感、腹部鼓胀、形体消C、头晕,四肢酸软。耳鸣目眩、夜间盗汗、恶心呕吐。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呕血、便血等。护理时应以滋阴养肝、凉血化坚为原则。本类型患者容易烦心、焦虑,应常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做到对症下药。饮食则忌辛辣,多食温和的流质食物,可用生地黄捣成汁水煮成稀米粥,最好食枸杞百合粥:以枸杞子30 g、百合30 g、粳米200 g水煮成粥,再加入适量白沙糖一起熬煮。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 结果

在对肝癌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一系列治疗后,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相对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有巨大的提升,观察组出现1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5例,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腹部鼓胀、形体消C、头晕,四肢酸软。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比较见表1(P< 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比较

3 讨论

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很高,肝癌同时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由于发病最初的临床表现不太明显,所以在临床上肝癌症状表现出来的时候多为中晚期,所以在治疗效果上收效甚微。肝癌病变的速率超乎想象,护理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中医护理对肝癌患者的康复有着较为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在临床护理中能调动肝癌病人身体的内在潜力,如抽丝化茧般的化解患者的病痛,在这护理的过程中既培固了患者的身体本元又抵消了病毒的攻势。此消彼长之下病人的康复就变得遥遥可期了,虽缓慢但无后患,不用担心病情的反复。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的独特性和系统性以及其众所周知的温润能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经过多起临床试验证明,中医护理经得住考验,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95-02

概述现代医学认为休克是由于机体受到感染、出血、脱水、心力衰竭、过敏、中毒、严重创伤等致病因素侵袭后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其主要特点是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注不足,以致造成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障碍。休克的常见类型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从休克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看,中医可归属在“闭证”、“厥证”与“脱证”范畴中。

2.休克的中医病机厥证的基本病机是阳气或阴气先衰于下,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失治误治,致使元气耗散,阴阳虚损,不能相互维系,终至阴阳离决,则为脱证的基本病机。《类证治裁 脱证》指出:“生命以阴阳为枢纽,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阴阳互根,互抱不脱,素问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并指出脱证:“总由阴阳枢纽不固”。可见休克早期为阴阳气衰为主,晚期则元气耗竭,亡阴亡阳。本病病位主要在心,可涉及肝、肾、肺、脾等脏。

3.休克的中医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与辨证施护

3.1一般护理 ①病人居室环境应安静,室内光线充足而不直射头面部,空气要新鲜,温湿度应适宜。(温度22-25℃湿度70%左右) ②可采取平卧位或头部及下肢各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持气道通畅。 ③观察病情时首先注意神志,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并记录。 ④记录出入量,患者每2 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并记录。 ⑤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并记录。 ⑥给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 ⑦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⑧情志护理:患者元气已衰,劝慰安定患者的情绪,注意静养,做好患者家属的劝慰工作,关心患者。

3.2辨证施护

3.2.1厥证发病应立即让病人卧床休息,吸氧,可针灸人中、十宣、涌泉。同时加强精神护理,严格记录出入量,保证静脉输血输液的通畅。

3.2.2闭证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由闭转为脱危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昏迷的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牙关紧闭时注意防止咬伤舌头;大便不通可开塞露塞肛通便;尿潴留可加压按摩小腹部,并针灸中极、三阴交,必要时导尿。

3.2.3脱证病人要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象、舌苔变化,尤其是出汗情况。若见出如油,脉象虚弱为亡阳,四肢温,热汗出,脉细数大而无力而亡阴,应及时通知医生,汗出过多注意更换衣服,预防感冒和褥疮的发生。还应耐心护理并注意安全,床边加床档,当病人人兴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觉迟钝时,应警惕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病人皮肤色泽与肢端的温度,皮肤苍白转为紫绀,说明病已从早期进入产生休克状态,从紫绀到出现皮下瘀血点,说明病人入血分为恶证,肢端发热为热毒过盛,正不胜邪。四肢厥冷 则为阴寒内盛,寒邪入里。另外,不应忽视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舌苔脉象。血压、脉搏、呼吸应在病情稳定后1~2h测量并记录,

第3篇

开展培训

1评估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中医护理操作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护理工作,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是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的前提[2]。医院收到实习护生的名单之后,护理部根据实习护生所在院校开设的课程,评估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掌握的程度,制表分组。每组实习护生中,有的系统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和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有的只是简单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而没有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还有的在学校了解过一些中医基本知识,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理论,更没有参加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

2医院岗前培训

作为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开展中医护理和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是我院的核心工作。因此,在进行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时,护理部会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我院日常中医护理工作流程,并就中医护理操作进行集中培训。让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直观的认识,以逐步实现护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3]。并且,医院护理部会根据对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结果,在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简单的感官认识之后,分层次提出明确的实习要求,为其进入临床科室实习打好基础。

3临床科室一对一的带教培训

对实习护生的带教培训,医院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首先,带教教师须由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和护师资格的护士承担。其次,科室根据实习护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程度,制订相应的带教计划。在我院,绝大多数的临床科室选择一对一的带教培训方法。护士长根据实习护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一对一带教培训计划。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整个带教培训过程中,注重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调在中医护理操作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4]。在培训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把护士素质中的耐心、关怀、体贴、敏捷、轻柔、沉着、冷静贯穿于整个护理实践,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以期进一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不断实现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增强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5]。

(2)带教培训

每周二或周三下午为我院临床科室对实习护生集中培训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科室护士长与总带教教师在病区示教室或者办公室按实习培训计划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的演示和培训。带教教师把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制作成内容直观、步骤详细的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全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示范。护士长或带教教师组织实习护生一起讨论学习心得。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实习护生做学习笔记、带教教师做带教记录。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只有在经过科室集中培训后,实习护生方可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

4考核实习护生

实习护生在临床科室的实习周期一般为4周左右,在进入科室实习之初,科室护士长或总带教教师即给他们做入科介绍,讲明在本科室的实习计划和出科考核要求。每结束一项集中培训实习,护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5人次以上的操作之后,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申请考核或带教教师给予再次系统的培训。考核时,要求实习护生自己准备操作用物和相关患者。在做好准备之后,告知带教教师,带教教师和护士长一同前往病室,按中医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核、打分。

思考

1对带教教师的影响

为确保对实习护生开展科学、有序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要求临床科室的带教教师熟练掌握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不仅提高了带教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带教教师的实践培训技巧。我院骨科一名工作刚满5年、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在担任带教教师的第一年年底,就被实习护生一致评为优秀带教教师,被医院评为“星级”护士。

2对实习护生的影响

医院和科室对实习护生在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上,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和可行的措施,使实习护生在这种“节奏”下,一步一步跟进,积极应对培训及考核。实习护生都高度重视中医护理操作的培训,对于每周固定培训,不管是调休还是下夜班,都能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在带教教师示范后同学间相互练习。这种学习态度更大地激励了带教教师的热情,增进了师生感情,提升了培训效果。实习护生在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带教教师、患者、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适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如何科学规范地掌握中医护理,从一名懵懂的护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护士[6]。我院每一个护理单元均开展两项以上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全院共有14个细化科室,均开展中药塌渍治疗,广泛应用于骨伤科的患者,具有通调腠理、疏通血脉、消散肿疡之功效,对颈椎病、腰腿痛、风湿骨病等疗效显著;蜡疗法、中药热奄包疗法在风湿骨病科广泛应用,对治疗、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疗效显著;中药足浴在内分泌科广泛开展,几乎人人足浴,对调理内分泌,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疗效;在针灸科拔罐疗法、推拿疗法等已深入广泛开展;在肛肠痔瘘科坐浴疗法、熏蒸疗法对围手术期患者缓解症状收到满意疗效;在小儿科,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临床疗效显著;在外科,运用艾灸箱在散寒穴和补阳穴进行艾灸,对手术前低体温进行干预,已取得一定疗效。为了提高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技巧,护士在中医护理操作中更加注重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中医护理有进一步的认识,易于接受。这些操作简单、易行、直观、疗效确切,见效快,大大激发了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

第4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点;优势;发展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88-01

1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1.1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本身的统一性都是在中医学上面非常重视的。自然环境与人体密切相关。自然界影响着人体的病理和生理上面的变化。人体的各器官、脏器以及组织有着不同功能,中医讲到肺主气、司呼吸,心主血脉、主神志。生五脏各自的功能是整体活动中一个组成部分,人体的各器官、脏器以及组织和生理上是相互影响的,来维持生理活动的平衡和协调。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出发,通过对病人外在变化的观察,然后再来提出护理的问题以及确定采用的护理措施。

1.2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类,与自然界存在着赖以生存的关系,人体间接或者直接的被自然界的不断变化所影响着,机体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如果超出生理的范围之内,就会产生病理的变化。比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气候在不断的产生变化,对人体会有影响,春天比较暖和,夏天非常的炎热,而秋天比较凉爽,冬天非常的寒冷,这样的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万物都随着这样的气候变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同样,人体也是这样,保持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才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做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理工作,了解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做好气象护理工作,根据四季的自然规律,做好四时生活起居的护理工作。同时,夜间多观察昼夜变化对疾病有何影响。

2 中医护理的优势以及特点

2.1 中医有预防为主的思想,主要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保健方面的工作,中医护理切合了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几方面的需要,深获人心,人们都很认可和喜欢,中医护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2 护理有很多技术的操作,都收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并且这些中医疗法适应的范围比较广,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和简单,没有毒副作用,效果好并且见效快,价格实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有:火罐、艾灸、热敷、推拿、日光浴、捏脊、针刺、温泉浴等等。

2.3 日常生活当中,生活起居的护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人类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密不可分,人类想要获得健康,生活起居方面必须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这方面在《内径》里面也有被提到。年纪比较大的人,年老体弱的在夏天的时候最好是晚睡早起,在冬天的时候最好是早睡晚起。

2.4 运动锻炼身体的护理对预防疾病以及提高身体的素质非常重要,拉拉筋骨,动动肢节,通过有规律的呼吸和全身肢体的适量运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非常有帮助。通过集中精神以及静心,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2.5 饮食方面的护理,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中医的饮食护理,并不是单一的有一套方案每个人都可以用的,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来进行护理工作。体热的人适合选择清淡的食物。而体寒的人适合吃一些桂圆、羊肉等温补的食物。选择正确的饮食护理方案对身体的快速痊愈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不得盲目行事。认真仔细研究分析好之后再制定护理方案。

2.6 人的心情、心态方面的护理也非常重要,要保持一个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身体健康也非常的重要。

2.7 对于整体护理,它的思想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的始终的。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护理工作。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的辩证观指导之下的护理方法。

3 中医护理发展前景

3.1 中医护理发展在就业方面的前景,可以在学校、医院、康复疗养等单位工作。通过一些主要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学到的知识都会用到工作当中。需要在扎实基础知识之下,不断的研究和学习。

3.2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两千多个中医的医疗机构了,其中,有上万名的人在从事中医的护理工作,是一直强大的专业队伍,成为了我们国家中叶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研究工作,我们国家临床护理已经有了一套到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并且操作技术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有刮痧、拔罐、放血、敷药等等非常多的治疗方法,并且效果非常好。

3.3 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中医就出现了,中医理论基本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的没落,是在明朝后期的时候。清朝末年时,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我们国家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医开始涌入中国。到了期间,中医才得到了政策上面的支持,这可以发展起来,在我们国家,中医还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在国际上面,我们国家的针灸等引起了各个国家医学界学者的兴趣,并且还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支持。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中医护理相关问题,讲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的优势特点以及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让我们对中医护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医学,很多现在的研究成果都是依赖与古代人对中医的贡献,不禁让我们感叹古代人的伟大。珍惜古人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在这基础之上还需继续努力创新和研究,促进我们国家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文中提到的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点,注重各个方面的护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的有帮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很重视,因此,中医护理很多技术操作,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欢迎。促进了中医护理方面的发展。为了我国中医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发展,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要熟知、扎实。不断的深入研究学习,这样才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中医护理;分诊;应用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1.1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1.3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

2.1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2.1.1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2.1.2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2.1.3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2.1.4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医护理;疼痛情况

带状疱疹易发于春秋季节,多见于成人以及老年人,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上升[1]。其是主要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所导致的急性皮肤感染性疾病,而儿童感染此种病毒后如果没有免疫力则会发生水痘。有些患者感染病毒后并没有明显症状而是病毒携带者。由于此种病毒具有神经性等特点,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2]。主要的特征为集簇性,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文调查分析了中医护理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中应用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2014年~2015年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49例;年龄22岁~73岁,平均年龄为45.5岁。患者均无精神类及智力上的疾病,并自愿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全部护理过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方法。两组在其他方面(如性别、年龄及治疗方法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取标准 本组8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收入确诊者,研究对象选择年龄在20岁~79岁;排除标准:①正接受相关治疗,可能对本研究观察指标产生影响者;②患有严重肝、肾、心等系统性疾病者;③特征人群,包括孕妇、未成年、婴幼儿、精神病患者等[3]。

1.3 护理方法

1.3.1常规护理 保持室内干净整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衣物,床单,被褥常常换洗保持清洁干燥。注意保暖,避免加重病情。鼓励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并保持营养平衡摄入,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4]。在外敷用药时应当细心,动作温柔,防止水泡破损,均匀涂药。由于带状疱疹患者常常伴有疼痛,护理人员还应该给予精神上的安抚,使患者避免消极情绪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和护理。

1.3.2中医护理 每天给患者进行中药青黛散膏止痛贴敷,能很好促进血液循环及疱疹消散吸收,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肝经郁热证患者还可以给予局部的中药"清热消肿洗剂"和针灸围刺、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等治疗,具有止痛、消炎效果;气滞血瘀证的患者红外线局部照射1~2次/d,每次20~30min,同时配合拔罐等中医综合治疗也能缓解疼痛、效果也比较明显[5,6]。

1.4判定指标 ①主要采用形象化的疼痛模拟评分法来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价评估。重度疼痛平均为8分及以上分数;中度疼痛平均为4~7分;轻度疼痛平均为0~3分。②主要采用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初步录入EXCEL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并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感平均分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疼痛感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疼痛感平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消除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患者护理满意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模式也随之不断转变,人们对医护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所导致的急性皮肤感染性疾病[7]。主要特征为集簇性,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疼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可使护理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中医护理避免了传统常规护理的主观性与单一性。与常规护理相比,中医护理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为带状疱疹患者提供了更好更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琼美,庄春薇.梅花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4,26(5)368.

[2]赵国敏,何红.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5):1-2,3.

[3]马瑞芹,何光花,来庆梅,等.针灸康复治疗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2,03(7):85-86.

[4]张艳,陈志红,张元锦,等.中医护理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3(48):240.

[5]赵国敏,王红梅.中医辨证施护在带状疱疹护理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1,30(12):952-953.

[6]姚婷.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3(6):150-151.

第7篇

关键词: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妊娠期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1~28岁,平均(25.3±2.5)岁。观察组年龄23~30岁,平均(28.2±3.2)岁。经过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

主要详细的向患者介绍这种疾病的危害性以及应该怎样采取预防的措施来治疗这种疾病,帮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各种检查以及治疗的意义和该疾病的注意事项等,在护理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定期向患者检查甲状腺功能。

1.2.2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干预

从中医的角度上解释甲减发病的原理它属于气阴两虚,甲状腺这种疾病是属于瘿病的范围,给予患者温阳养阴的汤药,其中包括仙茅10g,仙灵脾10g,生地10g,山茱萸5g以及泽泻10g,进行煎服2次/d,并且同时采用食疗的方法护士嘱咐患者多食用海带等里面富含碘物质的食物,增加患者的营养,并且要定期的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激素水平以及宫内胎儿的发育状况,还有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入院的时候,让患者尽快的适应环境,消除心理压力,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认真详细的解答。在妊娠期内每隔1~2个月对促甲状腺激素(TSH)值进行检测一次,根据患者的TSH水平来调整患者的药量,每天给患者定时的测量胎动次数和脉搏,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是否出现乏力或者心慌和出汗的现象[2-4]。在患者的药物上,随着患者妊娠月份不断的增加,甲状腺激素的需要剂量也应该相应的增加。在生产之后,应该加强母亲和孩子的监测。甲状腺疾病患者一般都要进行终生的用药,根据研究表明,产妇口服的甲状腺药物不会通过乳汁传播给新生儿,因此在生产之后可以进行母乳的喂养。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妊娠合并甲减患者的妊娠结局,包括(死胎、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以及早产);(2)观察比较两组妊娠期间甲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糖代谢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妊娠合并甲减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观察

组在妊娠合并甲减患者的死胎、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和早产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治疗妊娠合并甲减中使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其效果明显,数据最终检验结果观察组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妊娠合并甲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

察组在妊娠合并甲减患者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糖代谢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妊娠期高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治疗妊娠合并甲减中使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其效果明显,数据最终检验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8篇

1中医护理干预方法

1.1检查前中医护理干预此项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极为重要,对患者能否顺利完成检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CT增强扫描是一种有风险性的检查,患者初次做该检查,对未知的检查程序及陌生的环境会感到恐惧,加之增强扫描使用的对比剂存在药物过敏的风险,患者对检查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认识上存在着误区,易引起心理性及躯体性应激反应。患者常常具有恐惧、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特别要注意接诊态度,认真与病人沟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病情资料,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对患者做出评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既往病史及有无药物过敏史,通过辨证因人施护,因人而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向病人介绍检查程序,扫描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讲解增强扫描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诊断,检查时要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发生的概率,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通过正面说理开导,调和情志,使病人情志正常,脏气调和,助正抗邪,保持乐观情绪,减轻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负担,积极主动配合,减轻应激反应,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行检查,保证检查工作的完成。

1.2检查中中医护理干预选择上臂桡静脉或肘静脉为穿刺部位,能满足CT增强扫描检查的要求,也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护士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保持乐观情绪。协助病人躺在CT床上,认真摆好患者检查,对非检查部位进行必要的屏蔽,尽量减少患者接受X线的量。训练腹式呼吸,使全身肌肉放松,嘱病人听广播指示配合扫描,不要随意变更,扫描中会出现轻微发热等反应,嘱病人尽量放松,根据广播提示,进行吸气及呼气,护士全程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溢漏现象和过敏反应发生。扫描间歇期通过对讲器询问病人情况并备好抢救物品,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1.3检查后中医护理干预由于CT增强扫描检查是一种较先进的检查方法,很多医护人员对其原理还不完全了解,特别是接受检查的患者和家属,更是知道甚少,难免有恐惧和焦虑的心理顾虑,护理人员要做好各项解释工作,解除他们的顾虑。更要熟练地掌握抢救技术,一旦有过敏反应者,应停止注射扫描,立即抢救。检查完成后,协助病人下检查床,交待病人检查时所用对比剂是通过肾脏代谢,嘱其在医生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饮水,促进其排泄。检查完毕后嘱其不要马上离开,告知其检查后常见反应,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恶心、呕吐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回病房后如出现头晕、荨麻疹、皮肤瘙痒、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声嘶、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不适,立即通知病房医生、护士,做好对症处理。检查当日及以后1~2天不要擅自外出。无过敏反应的住院患者回病房休息,门诊患者需留观30分钟,无特殊反应方可离开。

2结果

100例患者无一例试敏阳性,注药时26例出现浑身短暂的微热感,减慢推药速度很快消失,2例发生轻微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几分钟后自行缓解,继续推造影剂完成扫描,无中重度变态反应,顺利完成增强扫描检查。

3讨论

CT增强扫描是一种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非常重要依据的检查,当一个人被诊断为有病,特别是难以确诊而需要进一步检查时,就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而精神因素是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中医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素问?汤液醪醴》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己,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分忧,病人悲观时,要热情予以鼓励,护理人员要注意到言词、态度,以解除病人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情绪安定,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更好的配合检查。患者经中医护理干预后对检查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提高了其心理与生理耐受能力,降低机体对应激的高反应性,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韩淑梅段岩松邵雅华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CT室

第9篇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治疗、康复过程中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故不仅要辨证施治,而且要辨证施护,正确地予以康复护理。

1 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在治病及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18~20℃ ,湿度50% ~60% 的环境下生活。医护人员要做到文明礼貌,服务周到,使患者时时处处感到温暖、舒适、方便和安全。病者入院后应测身高、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以后每周测体重1次,密切注意尿液数量及色味变化。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气有烂苹果气味,或重症病人出现神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使用胰岛素时应在每餐前测尿糖,严格掌握准确的时间和用量,并经常变更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服用西药类降糖药时,必须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若有头晕、汗出、心慌、饥饿、脉搏增快等低血糖反应时,应给一杯糖水口服,或给予50%葡萄糖溶液40~60 ml静脉滴注。病情轻者可让其自由活动,重者应卧床休息。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要加强皮肤、口腔及外阴护理,勤剪指甲,勤用温水洗澡,勤换洗衣服、被褥、鞋袜。伴有口腔炎、牙龈炎者,可用银花、甘草水漱口。外阴瘙痒者,可用千里光煎水或肤阴洁溶液熏洗坐浴。皮肤溃烂者,可用双料喉风散喷敷。手足苍白或发绀冰凉者,可用当归红花酒精涂搽[1]。

2 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之后,患者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急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体贴,经常与其谈心,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效信息,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当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由于病痛的折磨,常有、烦躁、愤怒、悲观、失望等表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情志护理,嘱其不要在患者面前伤心流泪,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

3 饮食护理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致脾胃积热,灼伤肺肾之阴。也可发为糖尿病。根据“食药同源”的原理和“食药同治”的逻辑关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凉性有营养,忌吃肥甘厚味和醇酒炙熵、辛辣刺激之品,禁食含糖较高之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如瘦肉、豆制品等)。如按规定食量进食仍觉饥饿者,可添加蔬菜、瘦肉或略加豆制品充饥。口渴甚者,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淮山、葛根等煎水代茶饮。苦瓜、海带、猪胰等能养阴润燥,益肺补脾,对治疗有利,可多[2]。若并发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症,则忌食鱼、虾、蟹、竹笋、黑揽、牛肉、猪头肉、公鸡肉等荤腥发性食物。

4 康复护理及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其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予以出院。但出院前应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如教其学会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坚持按时服药,节制饮食和,预防感染和感冒,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等。还应给患者发送一张卡片,注明姓名、病名、住址、所在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嘱其随身携带,以防发生意外时便于救治,且要嘱患者如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诊。

【参考文献】

[1] 张光富,李星民.中医护理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179.

第10篇

一、护理方法

1、中医护理应激性溃疡出血

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运用中药大黄粉,白芨粉、田七粉,把3种药粉各5g混合,配100ml温开水调成糊剂,从胃管注入,1次/6h,夹管3~4h后开放,此种治疗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较快的起到治疗作用。大黄是常用的药材之一,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疗效。白芨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而三七具有“止血神药”之称,可以去瘀止血,消肿定痛。中药糊剂胃管注入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可有效减轻出血症状,相较于西医治疗创痛较小,刺激性弱,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元气。

2、中药直肠滴注

直肠滴注法是中医治疗中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将煎好的中药水装入输液瓶,接上输液管,拔去头皮针,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进行直肠滴注,由直肠滴注给药的方式来治疗疾病。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在吸收水液的同时,大肠也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因此,大肠吸收的药物可通过经脉上达于肺,而肺有“朝百脉”的功能,便可以将药物输布全身,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急危重症患者常神志昏蒙,腹大胀满,感邪深重,作者用大承气汤加减煎水200ml,进行直肠滴注以达到驱邪外出的目的。

3、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一种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疗法,又称为“水针法”。穴位注射是指将相应的中西医药物注入到相关穴位、体表触诊阳性反应点、压痛点,在针刺穴位和药物疗效的双重作用下提升治疗疾病的效果。例如患者若出现胃肠道疾病可通过针灸足三里穴位进行治疗,“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不论肠胃疾病是虚是实,是寒是热,针灸足三里都可起到缓解病痛、健脾和胃的作用。对于危重患者因长时间卧床造成肠胃蠕动减弱造成腹胀的现象,可采用新斯的明1mg足三里穴位注射进行治疗,新斯的明1mg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可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肠胃消化能力,增强新陈代谢。穴位注射的剂量虽然小,但是和刺激穴位同时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痛。

二、讨论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在危急重症中辅助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过程中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中医的治本正气作用可提高患者治愈后的生活质量。另外,相对于西药来讲,重要具有价格低、用途广的作用,可减轻患者的负担。

作者:姜清华 于雪芝 霞 单位:即墨市中医医院

第11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管理

“三分治、七分养”是中医治疗中强调的在疾病治疗与康复期间尤其要重视的关键问题,而对于患者的调养,护士的护理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对医疗及护理工作的不断重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急需改革,以建立良好的中医护理服务,为广大患者带来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本次采用多种方法对我院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技能进行了培训,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90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重视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其中对照组45例,男性1例,女性44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75±5.72岁,本科1例,大专16例,中专28例;实验组4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31±5.75岁;本科1例,大专14例,中专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多种办法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主要方法包括:①宣传动员: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规范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本科室病种以及患者的需求,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培训;②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医院定期为护理人员提供各种技能学习的机会。其中包括院内讲课、自学、外出参加培训等方法,并鼓励护士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③开展特色中医护理技能培训:中医护理技能以其技术操作较为简单、适用范同广、疗效显著以及对患者的损伤小被患者乐于接受。本院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护理操作中医适宜技术八项护理操作有:耳针法(耳穴埋豆)、艾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等;既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丰富护理工作内容,又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④加强中医辩证施护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中医护理时,注重向患者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教育,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由于悲观情绪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及恢复。并对患者家属采取具有保护性原则的教育工作,使患者家属能够在日常护理和精神层面帮助患者。⑤中医饮食调护:中医强调“药食同源”。因此,如同中药一般,很多食物具有“四气五味”的功效,可以同时发挥治疗的作用。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从饮食方面协助患者治疗。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两组结果。

2 结果 如表1所示,实验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下发了《2010年中医院例护理工作指南》(试行),“以患者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质量管理年活动在全国中医医院开展起来。我院积极响应,按照指南要求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服务,抓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加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切实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痛苦及家庭的负担得到有效的减轻,让患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2]。通过中医护理技能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护士提高护理技术,进而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由于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明显得到提高,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

相比西医而言,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比如器械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疗效显著等,对急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都有着奇特的效果[3]。有研究显示[4],通过中医护理技能的提高,中医护理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可将有关疾病的康复和保健知识传授给患者,既增长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也增加了护患的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紧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对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十分有利[5]。这样,护理工作在患者治疗及恢复中的作用明显得到提升,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树立了护士较好的专业形象[6]。本次结果也显示,实验组护士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实验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进行多种中医护理手段 ,通过提高中医护理技能有助于提高中医护理管理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对于护理人员素质和患者疾病的治疗康复均有十分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艳花,孔祥芬,李敏杰,等.PDC A循环在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ll,l7(18):79—80.

[2]成戴娟.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双翼[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11.

[3]梁传荣.实用中医护理常规与操作技能[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160- I78.

[4]唐小平.浅议人性化护理中医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l2,3l(12):147-l47.

第12篇

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脏腑、器官和组织所组成,各脏腑、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脏腑、器官、组织在生理上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心火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肾水凝聚,这样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又如心与肝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运正常,肝才有藏。若肝不藏血,血运也必然失常。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官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

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灵柩・五癃津液别》中记载:“天暑诮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胱,由为溺与气。”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故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气候变化那样明显,但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记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活动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疾病。如《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第四十四》中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说明一般疾病,大多白天病情较轻,夜半加重,是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变化。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

了解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护理,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则,做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如春三月,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以春气之应养生;夏三月,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以夏气之应养长;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使肺气清,以秋气之应养收;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冬气之应养藏。只有按照自然变化的特点,做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理,才能防止六之邪的侵袭,确保疾病早日康复和预防病症的发生。同时,根据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夜间应加强病情观察,以防邪气独居于身,导致病情的突变。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但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辨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

豆豉汤、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若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勿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不同,施护方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暑多挟湿),护理应采用一些祛暑化湿的方法。如室内注意通风凉爽,饮食可给清热利湿之品,如西瓜、绿豆汤、番茄、苦瓜等,忌生冷、油腻和辛辣等助湿化热之物。如果是冬令时节感冒,宜采用中药温热服,给生姜、红糖、葱白汤等热饮料以助药力,服药后覆盖衣被,使其周身微微汗出,而达汗出表解之功效。可见,同属感冒病,由于其发病季节不同,而施护的方法也不一样。又如风温,在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施护方法也各异。如:风温初起,邪在卫分,病位在表,宜用发汗解表的护理原则。若邪热进入肺胃的气分证时,由于病邪由表入里,护理上应用“清”的刻法,从室温、饮食、服药等应采用清、凉的措施。对高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当热入营血证时,护理上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当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时,护理重在“调”字上,通过调养使病症得到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