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学质量工作计划

药学质量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31 05:1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质量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学质量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科研导师制 药学专业本科生 湖南学院 经验总结

1.药学专业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必要性

医药工业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特殊行业。目前,虽然我国的医药工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科研与技术创新方面十分薄弱。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药学人才是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是我国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的重要因素,这就对我国高等药学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药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加强药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时展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需要,也是药学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药学高等院校作为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重视对药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这对于提高我国药学学科整体水平,推动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有重大意义。

如何提高药学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是21世纪高校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为进一步加强药学本科教育,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药学本科生的个性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进行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有益尝试。本文从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具体实践出发,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2.湘南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践

2.1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引入。科研导师制是指对高校中一些对科研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选聘一些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指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动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使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较早地接触到科学研究工作,并做好今后开展科学研究的思想准备。

湘南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是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了加强药学专业本科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们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教育中推行科研导师制度,通过不断探索与尝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基本内容。湘南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2.2.1双向选择。自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由导师向院系申报计划,包括科研方向、课题内容和所需学生的具体要求等,然后由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兴趣爱好、特长和专业基础选择导师。通过师生双向选择,院系调配,确定本科生科研导师。指导教师对学生有明确的指导目标和工作计划,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辅和基础性工作的机会,并指导其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

2.2.2导师指导选课。在现行学分制条件下,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及发展方向,帮助学生了解培养计划,选择专业方向,安排学习进程。

2.2.3导师指导考研。对有攻读硕士研究生志愿的学生,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帮助其选取攻读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并指导其复习。

2.2.4学生参与科研。导师吸收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参与文献查阅、开题报告撰写、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在导师指导下,学生进一步研修一些专业课目,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基本研究技能,完成毕业论文。

3.实施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经验总结

我们通过几年的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借鉴。

3.1加强导师和学生的遴选对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极其重要。首先,导师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同时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开展科学研究,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责任感。导师不但要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上给学生充分的指导,而且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优秀的导师是保证本科生导师制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其次,参加科研导师制的学生应该有较高的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科研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应是优秀学生导师制。

3.2制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操作与评价制度。良好的制度设计是一个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了顺利实施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需制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操作与评价体系的相关制度。如制订导师遴选办法、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操作规程、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工作计划、本科生科研工作实验记录规范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工作评价表等。

3.3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的有效性,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采取相应激励措施。从导师方面来说,建立好配套的本科生导师考核制度,定期对导师工作进行考察审核,并将结果计入导师业务档案,作为年度工作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必要条件之一。从学生方面来说,也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奖学金、推荐研究生和就业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同时设置专门的基金,对于那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使其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来。

4.结语

实施科研导师制对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强化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南学院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切实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对于像湘南学院这样没有研究生的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导师制的实施为学院提供了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有利于科研的开展,也有利于产学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国玉,王佩,谢芳.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9):25-27.

[2]张婉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25.

[3]王钰.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人民论坛,2011,(20):186-187.

第2篇

【关键词】药剂科;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28-02

现代意义上,药剂科作为医院实施药品、药事管理的核心工作部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医院药品的供应与调剂;2)对医院制剂的合理配制;3)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指导;4)对药品质量的全面监督与检查。由此可见,药剂科的工作水平除会对医院方面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以外,更会决定患者药物干预的效果与水平,与医院自身发展密切相关。当前,在我院药剂科的日常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有待改进。现针对该问题做详细分析与探讨。

1 医院药剂科管理现状及不足分析

在当前国家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关注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包括《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条例》、以及《药品管理法》在内的多项法律法规均使得药剂科室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但,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人员、管理模式、药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人员方面的不足:药剂科人员配置方面素质不够均衡,缺乏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者。当前,药剂科在分类上仍然属于医技科室研究范畴,从而使得药剂科对于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要求不高,大多只对工作人员的处方、发药能力进行考核,上层要求的不严致使药剂科工作人员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整体学术水平更新不快,发展缓慢。

2)管理模式方面的不足:药剂科室在医院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为临床用药供应药品,同时还需要进行药品采购,药房调配,对症开药等方面的工作。但,并未涉及到临床药学的相关知识。研究显示,在药学理论研究不断更新发展的背景之下,医药结合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凸显,对于药剂科室来说,需要自传统意义上的药品供应模式转变为“医”、“药”相互结合的模式,提高管理的学术性水平以及服务的技术性水平。

3)药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众所周知,临床药学是以对药物防病治疗合理性作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研究重点分析药物与人的关系,因而与医疗质量关系密切。但,在当前药剂科室的人员配置条件下,受到学术氛围不浓、医院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药学开展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真正意义上带动药剂科室工作自供应型向应用型的转变。

2 医院药剂科发展建议分析

研究指出,医院药剂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当以科学性、专业性、多元性作为发展的主流方向。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对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的改进与优化,提高药剂科管理整体水平。结合该发展目标,对药剂科的发展做出如下建议:

1)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根本:药剂科室可以坚持2次/周,利用0.5~1.0h的时间,进行常规讲课培训,同时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专项培训。同时,对工作人员的特长与优势进行评估,根据不同优势,分配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科室还需要鼓励药剂师参与到社会性的函授学习以及学术、研讨会议当中,积极接受再教育,对取得成绩的药剂师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励,促使其持续、主动的提高综合素质。

2)以管理模式的规范为基础:药剂科室需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实OEC管理模式,给每位工作人员发放笔记本,要求在工作前一天做好计划,在当天工作执行中,根据计划标注实际落实的工作内容,明确还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同时,还需要分清工作责任,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针对药剂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及时改善。同时,还需要引入绩效管理模式。根据药剂科室年度工作计划,将计划分解至小组及负责人上,制定绩效考核的具体标准,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岗位薪资结合起来,全科公布,提高透明度。

3)以药学管理的发展为核心:药剂科室需要成立专门意义上的药学信息室,并通过药学网站,为全院各个科室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同时,还需要注重对药物的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期间需要严格遵循GCP相关要求,体现药剂科科室建设的品牌性价值。并且,还应当加大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通过对各类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案例的累积,制定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案,在提高药物干预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可靠性水平。

3 结束语

药剂科是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开展过程中的核心部门之一。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着面向患者所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因而值得重视。当前,在医院药剂科的管理工作中,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不足与缺陷,有待改进。本文即针对该问题展开了详细分析与探讨,望能够有助于医院药剂科室管理质量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袁凌华.加强药剂科管理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5):64.

[2]王智颖,张淑兰.综合性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8):117-118.

[3]姜翠敏,王洪泉,李明等.医院信息化建设使药剂科管理出现"质"的变化[J].中国药师,2005,8(8):672-673.

第3篇

关键词:门诊药房;管理:服务流程重组

我院是上海市试行新医改模式的首批试点医院之一,其明显的标志是"药品实行零加成"。医改措施的实行对医院药剂科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而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肩负着门诊药品的请领、调配、发放、保管及药物咨询服务等职责。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的运用,门诊药房人员组成日趋复杂,门诊药房工作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专业分工越加精细化,技术性不断增强,工作的重心逐步转向技术服务型转化,在门诊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向医师,护士提供药学情报,介绍新药知识。做好医师选药的助手、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积极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开展门诊处方点评,监察不合理用药,严格特殊药品管理等已成为门诊药房的常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指导下,减少服务流程中的重复环节,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将成为门诊药房工作的方向。下面我们先从门诊药房业务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

1 门诊药房业务的特点[1]

1.1随机性 门诊药房直接服务于患者,工作随门诊患者的数量、病种等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患者来源的随机性,导致了门诊药房工作的随机性。

1.2规律性 虽然门诊药房调剂业务呈现一定的随机性,但每个地区、每个季节患者的发病率都有一定的规律。应在充分考虑门诊患者用药数量随机摆动的情况下,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科学直接医院门诊用药规律,制定合理的药品工作计划。

1.3终端性 门诊调剂是门诊患者经诊断后,采用药物治疗的最后的一个环节,具有终端的性质,因此,极易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发展成医患纠纷。这就要求门诊药房一方面要加强不合理用药的监察工作,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另一方面加强文明服务的学习教育,改善窗口服务。

1.4咨询服务性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药学专业的分化,药品的调剂逐渐从药品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型,咨询服务在门诊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主导地位,其服务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有了质的变化,咨询服务已成为医院医院药学的主流。因此,门诊药房的咨询窗口的服务作用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医师选药和患者合理用药的好帮手。

2门诊药房人员管理的复杂性

实行医改后我院门诊药房的人员组成由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发展。药师由三部分人员组成,其中一部分是医院在册的人员,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待遇,占药师总数的1/3;另外两部分是由两家不同的劳务派遣公司的派遣人员,享受彼此不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分别各占I/3。人员构成复杂,学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体系多头,造成了门诊药房管理的复杂性。为了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尽快适应由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轨的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针对门诊药房终端性和咨询服务性的要求,根据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的不同,制定适宜的专业训练计划。根据每位员工的学历和职称提出不同的要求;组织、指导员工进行业务学习,规范化的礼仪培训;定期进行考试考核,将成绩与员工绩效进行挂钩;建立员工技术档案。通过以上的措施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药学服务水平。

2.2 制定统一的绩效管理指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门诊工作的要求和人员构成的复杂性,我们制定了统一的门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从劳动纪律、服务态度、当班记录、环境卫生、业务学习、工作质量、工作量等方面进行分值化考核。保证了考核尺度的同一性。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3 梳理原有流程

针对医改后医院发展的特点,我们对门诊患者取药的流程进行了梳理,我院原有的门诊患者取药的步骤如下:医师开药--收费排队--药房排队--发药人员接方(审方)--配药人员将预配好的药品交递给发药人员--发药人员核对,发药。

通过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不合理的环节如下:①正常情况下患者需排两次队;②如果出现医师处方不合理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再排三次队的情况。由于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较长,门诊药房窗口又处于患者取药的终端环节,患者极易产生不满情绪,由于偶然因素产生医患纠纷的几率较大。

4 原有流程重组

针对原有患者取药流程的不足,医院会同门诊部,信息中心,药剂科进行分析查找,制定了新的流程。在医师开药--收费环节之间加入电脑预审方环节;在窗口取药环节配备电脑叫号设备。新流程如下:医师开药--电脑预审--合格处方--收费环节--预配药品--电脑叫号--发药药师进行核对发药。

该流程的优点如下:①减少了患者的取药时间,避免了取药窗口排长队的情况。

②由于采取了电脑预审方,减少了因处方不合理产生的退方和改方情况。

新流程节约了患者的取药时间,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该流程的缺点:①由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经济投入较大,软件的维护升级成本较大。②由于多种医保制度的并存状况,医疗收费环节仍然需要占用患者较多的时间,目前还没有较理想的解决办法。

5门诊药房服务流程重组取得的效果

自患者取药流程重组以来,患者的取药程序简化,取药等候时间大为缩短。通过对患者取药流程重组前后各1000名患者取药时间的统计比较发现患者每次取药时间平均节约5~8min。由于电脑预审方的采用,使门诊处方的合格率大为提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门诊药房的技术服务重点转向门诊药房咨询窗口的服务。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定期的服务问卷调查中,患者对取药时间,门诊药房的服务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患者对门诊窗口的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第4篇

9月初的上海,气候宜人,《上海医药》杂志社召开了上海地区通讯员工作会议。

会议由《上海医药》副总编胡宝佳主持。胡副总编对到会的近30位通讯员给予杂志社各方面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谈到,《上海医药》的通讯员队伍多年来与杂志社保持较紧密的联系,杂志社的编辑、广告、发行等工作历届通讯员都发挥了较大作用。杂志要再上一层楼,就要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通讯员就是杂志社的“外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次工作会议上,与会人员群策群力,积极商讨如何发挥好“外脑”作用,如何将提升杂志质量落到实处。

总编肖希立向到会的通讯员介绍了《上海医药》杂志今年的工作。她说,在杂志社社长的领导下、在各方支持下,杂志社人员团结协作、努力工作。为办好两本杂志(《上海医药》和《医药协会内参》),把好质量关,我们多次召开各类专题会议,统一思想,细化具体的工作计划,制定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杂志社通过多种方式与编委、特约编委、通讯员和社会各界可利用的资源沟通,广泛征集文章和对杂志的建议;密切关注同类期刊的发展动态及信息内容,及时调整有关栏目和内容;积极做好刊物的发行和广告工作。她说,杂志社下一步还要精心安排每一期杂志内容,办好两本刊物;召开部分编委、专家约稿会;开展“广告政策”和“撰写医药论文”培训;召开广告和发行工作会议;3季度已启动的2008年发行和广告工作要抓紧落实;继续加强与药学会、医工院情报中心、市局情报所的多方合作,争取在组稿、约稿及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有所突破;针对杂志栏目、稿源、受众等方面情况开展一次调查;规范网站操作程序,逐步建立与会员单位的网站联接。她还说,根据国发办36号文(“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有条件的协会要创办杂志。我们已有公开发行的杂志及内刊,应在已有的基础上办得更好。杂志社工作人员与通讯员一起努力,《上海医药》会越办越好。

肖希立还了医药行业有关热点问题的信息,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关注和欢迎。

接着,参加会议的人员纷纷发言。有的提出将本单位的网站与协会网站联接;有的认为要进一步规范通讯员工作各项规定;有的就提高推荐文章质量、组织稿件提出建设性意见;有的提出具体项目为杂志社搭建工商医平台出谋划策。与会通讯员希望杂志社多召开工作会议,这样既可经常向杂志社反馈读者的意见、建议,畅谈约稿、组稿中的问题,还可以为各企业提供交流的平台。

会后,杂志社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走进世博巡回展”,使大家受益匪浅。

(收稿日期:2007-09-20)

第5篇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系统了解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进展,能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二)技术能力要求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除普遍掌握本科疾病或专业技术外,应熟悉本专业诊疗常规,还应对本专业某——方面有所专长,能较熟练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有关医学文书等资料。其专业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具体要求:

1.内科系统:在内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能熟练地掌握与内科有关的专业技术;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用诊疗技术及相关技能,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各类内科的危急重症,能独立解决较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工作。任期内平均每年系统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主管或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主持危急重症的抢救和较疑难病症的处理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

2.外科系统:对外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并能作出正确地诊断和独立地处理。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本专业较大中型常规或急诊手术,并具有较强的临床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一些大中型手术的指征、手术操作技术、手术前后处理等,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工作。任期内作为术者平均每年完成手术至少100台(例)次,其中完成甲类、乙类手术或复杂疑难病症抢救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

3.中医: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各家学说。能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对本专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临床知识及技能。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内科系统(含内科、儿科、妇科、针灸科、推拿科、皮肤科等):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任期内平均每年系统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主持危急重症的抢救和较疑难病症的处理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

外科系统(含外科、眼科、骨伤科、耳鼻喉科、肛肠科等):掌握本专业手术指征,并在手术前、后能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论治。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任期内平均每年系统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其中,主持较疑难病症的处理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或在任期内作为术者平均每年完成手术不少于100例,其中完成中型手术。

4.预防医学:能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能按照公共卫生工作程序的要求处理各种事宜,能进行公共卫生有关业务工作的设计及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能独立从事常见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并作出卫生学评价,能熟练掌握所从事专业工作常用的现场监测仪器操作、卫生学检验采样、卫生质量感官评价等技能。

从事疾病控制的人员能独立拟定并具有组织实施传染病、慢病防治及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方案,并能承担流行病学调查任务;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疫情、食物中毒或有害毒物泄漏等)具有独立的现场调查和紧急处理能力,能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妇幼保健人员能参与本专业中短期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协调、实施和效果评价:能独立开展妇女或儿童保健专科门诊,并能解决较复杂问题;参与组织面向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能较全面系统地开展本专业妇幼保健咨询,能完成本专业调查、监测、干预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分析评价。具有指导基层组织或下级医师的能力。任期内完成较高水平的相关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2份。

5.药学:能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丰富的药学工作经验,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具备解决日常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从事医院药学(调剂及药事管理)的人员能熟悉掌握药品供应、调配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熟练掌握毒、麻、等特殊药品的管理规定并能指导下级药师。能熟练地掌握临床用药的作用特点、机理,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及药物应用趋势和经济学评价、储备学原则、保管要求,能指导或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熟悉医院药学管理及法规的基本内容。

从事医院药学(制剂与药检)工作的人员能掌握制剂管理规定及制剂各环节应注意的关健技术和工艺学原则;具有解决制剂生产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能力;熟悉医院制剂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控制药检工作质量的能力,能根据检验结果发现制剂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医学.全在.,线提,供。具备一定的新制剂研制能力。

从事临床药学的人员能熟悉临床所用药品的药理作用、疗效、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深入临床参与会诊,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程序与监测方法;开展药学情报研究,提供药物咨询,积极参与并有效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中药人员还应熟练掌握中药的加工炮制、制剂和配方等各种技术操作,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能掌握400种以上中药的性味、功能、鉴别、质量检查、配伍禁忌等全面技术。药检人员能掌握本专业检验仪器的性能、使用与维护,熟练掌握药检技术操作,能掌握药物光谱、色谱分析、测试的方法和意义。任期内完成较高水平的相关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3份。

6.护理: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科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并在护理学某一专科领域有所专长。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技能。能独立解决本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护理问题,能参与完成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具有护理管理及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的能力;掌握本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掌握本专科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检验目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任期内主持护理查房和护理疑难病案讨论或组织参与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平均每年不少于10次。

7.医技类: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较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技术操作及相关技能,有丰富的管理实验室的经验和能力。

从事诊断工作的,能及时吸收最新技术应用于本专业,为相关学科提供较准确的诊断、检查报告,积极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并承担院内外会诊。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能为临床在某一检验学科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临床合理解释试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人员,能熟练掌握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医学.全在.,线提,供。任期内出具诊断报告1000份,其中疑难病症不少于5%,完成高质量的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10份。

从事技术操作的,能熟练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使用及其安装、保养和维护,能分析其结果及其误差原因,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从事检验技术工作的,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检验的原理,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质控程序以及2种检验仪器的操作、日常保养和维护。任期内参与临床技术工作1000例,完成高质量的质量控制、保养维护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10份。

(三)科研水平要求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具有独立进行和指导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6篇

2014年3月10日,《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收到发自美国化学文摘社中国文献处理中心的《美国化学文摘社期刊收录通知》(以下简称《收录通知》)。该《收录通知》显示,《中国当代医药》杂志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这一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6大检索工具之一的数据库收录。

据悉,美国化学文摘社相关人士告知《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按照美国化学文摘社的工作计划,《中国当代医药》已经被列入美国化学文摘社中国文献处理中心中国期刊的加工目录;同时该刊编辑部收到的《收录通知》还要求,“从2012年第1期开始每期需要2本,并由美国化学文摘社中国文献处理中心负责加工”。这意味着从2012年第1期之后出版的《中国当代医药》的各期内容,都将纳入CA中国文献处理中心的工作范围。相信不久之后,广大读者即可从CA中检索到该刊所发表的文献资料。

据记者了解,CA创刊于1907年,被公认为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多年来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6大检索工具之一。其学科范围包括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轻工、冶金、天体、物理等80个类目,与生物医学相关的约30个,约占1/3,不仅收藏信息量大、收录范围广、索引完备、检索途径多,而且对文献的报道十分迅速,同时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化学文献数据库。CA的文摘报道量大而全面,它共收录了56种语言、18000多种期刊,收集的文献占全世界化学文献总量的98%,资料覆盖面广,内容齐全,且有多种索引,因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另据了解,CA涵盖的医药领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化合物(各种来源的原料药)的制备、分析、制剂、生理活性研究,乃至设备仪器的信息,无不包含其中。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负责人认为,该刊进入CA检索系统,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所引用,这对提高该刊和该刊作者的知名度及论文的影响力,促进我国医药卫生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提供了又一个便捷的通道和平台,同时也说明《中国当代医药》的学术影响开始辐射到全世界,标志着这本刊物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中国当代医药》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保健协会和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刊物;该刊一直秉承“推广医药研究成果、交流医药临床经验、报道医药发展动态、促进医药卫生发展”的办刊宗旨,坚持“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不仅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庞大编委、审稿专家队伍和30余人的专职编采团队,还导入了现代化的先进期刊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制订了一套比较系统、标准、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编采流程,坚持以质取稿的原则,严把稿源、审稿和编校质量关,保证了杂志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办刊措施,使该刊的各项评价指标处于逐年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有限公司编制的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扩刊版中收录医药卫生总论类期刊121种(包括4种外文期刊),该刊2012年的总被引频次为7371,排名第10位;影响因子为0.590,排名第42位;他引率为0.97;引用刊数为704,排名第20位。

该刊负责人还表示:“《中国当代医药》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CA收录,不仅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还是本刊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查找不足,强化内部管理,坚持科学发展;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将再接再厉,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对优秀医药科研论文的组稿力度,不断提高审稿和编校质量,在保持现有办刊水平的同时,努力向国内一流医药卫生期刊、国际科技知名期刊的办刊目标迈进!”

第7篇

目前,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大量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重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就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探讨如下。

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前,明确诊断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最关键的一步。要求临床医师要紧密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血、尿常规、病原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提高确诊细菌及其他病微生物所致感染的能力,并排除病毒性感染的可能[1]。

2 选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每一种抗菌药即使是广谱,其作用范围也是有限的。因此,细菌学诊断就成为选择抗菌药物最可靠的依据。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应根据细菌学检查,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1~2种最敏感的抗菌药作治疗。但如果受条件的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过程、发病部位、病状和体征来推断致病菌,选择一种有效药,待药敏试验报告出来之后,即时调整用药方案。治疗时可将药物分成首选药物和备用药物(替代药),首选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敏感原则是选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先用首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是临床实践的基础。

3 根据抗菌药的药动学、药代学,选用适宜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抗菌药物在体内要发挥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必须在靶组织、靶器官内达到有效的浓度,维持一定的时间,因此药物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均应适当,通常以有效血药浓度作为判断药物剂量是否适宜的指标。血中有效浓度的维持受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综合影响,故应掌握各药的药效学、药动学的有关信息,结合患者的病情、全身情况等,制定恰当的给药方案,包括药物的品种给药途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过大或过小均不适宜,过小起不了治疗作用,反可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的突出例子是青霉素类,不仅浪费严重,且易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抗菌药物进入血液后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蛋白0~95%以上不等,大多数药物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因此尿药浓度大多较高,选定药物以后,还要根据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确定给药方案[2]。

4 特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对于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应使用杀菌剂,而不用抑菌剂。因为即使应用大剂量强有力的抗生素,也难收到预期效果,故必须加强综合治疗措施,改善身体状况。对于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及患过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易发生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 联合用药的原则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及多重混合感染方可考虑联合用药以扩大抗菌谱,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没有明确指征不宜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联合用药要符合用药适应证,选用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变化,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6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和培训机制

为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抗菌药物使用专家指导小组及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内抗菌药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对新药的采购进行审批,对药品的使用进行监管。定期公布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泛用、盲目使用抗菌药物造成院内感染者,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不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调研话动,逐步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评价标准;并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计划及医疗质量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与奖金分配挂钩。同时,通过有效的病原学检测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检验科细菌实验室应提高病原学监测水平,定期向全院及临床科室通报阶段性的病原菌流行趋势,细菌的耐药与药敏监测情况及本阶段使用频繁、用量大的抗菌药物种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编写抗菌药物学习材料、组织院内研讨会、邀请专家讲座、编印院内刊物等学习形式,介绍合理用药知识、相关药学信息、药品管理法规等,以增强合理用药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总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才能避免临床滥用抗菌药物和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刘娟,张巧玲,林碧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医院感染.海峡药学,2010,22(7):147148.

第8篇

【关键词】西药库房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的医疗事业蒸蒸日上,药品质量能否达到标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从现如今我国的西药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由于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药品的质量受到了严重地影响。管理人员只有找到医院西药库房管理工作的缺陷之所在,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我国的药品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

1.医院西药库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西药的存储环境和方式和西药药品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药品存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温度、湿度以及各种设施的使用等进行调节。同时还需要定期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测,保证药效达到最优。但是,从现如今我国的西药药品储存工作中可以看出,除了一些特殊性比较突出,或者是造价相对较高的药品之外,其他的药品在存储的过程中都没有严格地按照标准来进行。主要是由于医院对药品存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药品应用的过程中也很少会对药品的质量进行进一步检测,这就为药品应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药品的采购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有些药物并没有严格地标明生产日期和产品的批号,但是药品采购人员却没有重视这一问题,仅仅根据药品的名称来对药品进行采购和存储。另外,在西药库房管理工作中往往还会出现两种或者是多种不同药品出现混乱的现象,比如说品、等不同的药物初选混淆的现象。

2.解决西药库房管理问题的措施

2.1医院的管理人员加强对药品存储条件的重视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西药药品在管理的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存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明确。无论是存储条件和存储的时间都应该按照科学的规定为主要的依据。这样才能在满足药性的基础上对药品的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如果药品的库房管理方式不科学,药品的性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是一些毒性较强的药品,不仅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通常情况下,药品管理工作人员要将药品的存储条件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其中温度为10℃-20℃之内。而且药品的存储不能放置到低温或者是高温的状态下。另外,工作人员要设置一定的冷藏设备,如果温度或者是湿度等不符合标准就需要及时优化,保证药品一直都处于标准的管理环境当中。

2.2做好药品的拆零工作

所谓的药品拆零就是将部分药品用户患者的诊疗,在拆零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瓶装的药品、袋装的药品以及其他的外用形式。在拆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操作人员要按照说明书来进行操作。在药品的包装打开时候,剩余药品的保存也需要按照药品存储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药品都应该标有药品名称、成分,批号、规格等等。这样才能够给药品管理人员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空间。如果药品的信息不全面,研究人员就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药品的性能进行了解,然后对药袋进行标识。

医院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拆零工具,设置拆零操作台,“规范药品拆零操作程序并定期对相应工具进行消毒,以保证拆零人员能在无菌、卫生环境下进行操作,以避免人为污染。此外.药剂人员也应该对冷藏、除湿、防潮及防虫设施进行检查。

2.3做好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和特殊药品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使用效果,在药房管理过程中,就应该做好有效期管理工作。在采购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药品的有效期限,采购最好实行周计划,一周两次。在采购的时候,应以库存量、药品使用量、药品供应动态变化、季节变化及临床需求等为依据进行合理库存。同时也应该严格按照质量检验制度对药品进行验收,在验收中应该注重对产品规格、日期、数屋、质量、规格等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产品质量、数世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是有效期在三个月之内的药品拒绝入库或将相应状况反应给采购人员,让采购人员和药品供货商联系,查臻原因后或退货更换,直到所有程序达到标准后,方能入库,以避免过期,而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一定损失,同时管理人员应该经常对库房药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过期药品或是快要过期产品,就应该及时销毁和处理,并对其进行登记:医院应该重视特殊药品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品稀精神类药品进行管理。品和精神类货到就应该立刻进行双人开箱检验,不仅要清点大包装,同时也要清点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必须是双人签字。在储存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册登记。验收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实行双人清点、登记,并上报给主管领导,经其批准盖章后,再扁供货商进行询问处理。医院也应该对用剩品和精神类药品药品进行回收登记其数链并按程序报废,以避免这些药品流人社会,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2.4药品养护

邻近有效期的、易氧化的、高危及贵重的一些特殊药品要定期进行养护并记录。各医药仓库均应建立养护专业组织或设立专职养护人员。药品养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导保管人员对药品进行科学储存;②检查库存药品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配合保管人员进行他间温湿度管理,及时调整库存条件;③对库存药品定期进行循环质量抽查,循环抽查的周期一般为一个季度,易变质药品要缩短抽查周期;④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养护措施。配合保管人员对有问题品种进行必要的整理;⑤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拟定药品检查计划和养护工作计划,列出重点养护品种,并予以实施;⑥建立药品养护档案;⑦对重点品种开展留样观察,考察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指导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水平和促进药厂提高产品质量提供资料;⑧开展养护科研工作,逐步使仓库保管养护科学化、现代化。

3.结束语

药品库房管理是药事管理一部分。在药品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能否正常运作,直接关系着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所以药品库房管理也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药事管理中,药品库房管理也是占有重要地位,其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需要重视的,尤其是在两药库房管理中药品质量、毒麻药品管理等。毕竟两药在现代化医院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医院西药库房管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应该对西药库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迸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寻求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郝国洲,杨艮艮.对医院药库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04).

[2]李伟忠,刘伟浩,钟永基.浅谈医院药库的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6).

[3]叶凤英.医院药库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探讨[J].今日药学,2010(03).

第9篇

[关键词] ASHP;药品短缺;管理指南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166-03

药品短缺会对药品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延迟医疗流程,并导致医疗差错。医疗卫生人员对药品短缺给患者临床效果带来的影响都非常关注。药品短缺可能造成患者的监护成本增高,进而提高医疗卫生支出,并且药品短缺对医疗体系中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会来不利影响,比如购买商、药师、护士、医师、患者。因此,对药品短缺进行管理已成为医疗卫生人员、政府以及媒体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拟对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ospital pharmacists,ASHP)的药品短缺管理指南(ASHP Guidelines on Managing Drug Product Shortages in Hospitals and Health Systems)进行介绍,研究其应对药品短缺的策略,分析其对我国药品监管的借鉴意义。

1 药品短缺概述

纵观国际市场,从不发达国家到发达国家,药品短缺现象时有发生,就连美国也不例外,同样存在药品短缺问题。20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报道的药品短缺达178起,2011年增至251起,其中的182起为注射药物,其中132起涉及注射药物[1]。同时,根据ASHP网站上公布的数据,2012年3月初,美国药品短缺就已达到217起[2]。

美国医学会主席彼得·卡梅尔指出:药品短缺是一个复杂而又多面的问题,需要各方的努力才能解决。美国处理药品短缺问题的主要政府机构是FDA,FDA的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CDER)将药品短缺定义为受到FDA监管的药品,供应不能满足医疗需求,或者替代药物制造商不能满足当前的或者预期的潜在医疗急需[3]。并且CDER设立了药品短缺工作计划(drug shortage program,DSP),该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与制药企业、审评部门等沟通、协商,解决对公众健康影响较大的处方药、非处方药或通用名药品的短缺问题[4]。

此外,美国医院药剂师协会也在管理药品短缺问题中发挥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并出台了相应的药品短缺管理指南,在该指南中,ASHP将药品短缺定义为:药品供应链的问题,该问题会对医院的药品使用和分配产生影响,或者当必须使用替代药品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5]。

药品短缺根据该药品在临床使用的必要性可分为一般性药品短缺和医疗必需药品短缺。一般性药品是指临床有可替代的同类药品;医疗必需药品是指该药品用于治疗或预防严重的或威胁生命的疾病,除该药品外,没有其他充足的可替代药物或替代治疗可使用[6]。

对药品短缺进行管理对医院来说是十分复杂的,因为这些单位接诊的患者大部分情况都比较紧急,并且使用的很多药品都是临床必需且来源单一的药品。医师要想找到一个疗效相等的、安全的,并且最好价格也相似的替代药品是非常困难的。药学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相关策略告知医师相关的药品短缺信息,并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使用替代药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于彻底地理解发生药品短缺的原因对管理药品短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该指南首先介绍并分析了导致或促进药品短缺发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管理药品短缺的三个步骤。由于各个医院在结构以及工作安排的不同,各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该指南对药品短缺进行管理。

2 药品短缺的原因

药品短缺可能是由供应链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造成的。药品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商、监管者、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终端消费者[7]。该指南从药品供应的角度分析了可能造成药品短缺的因素并对解决药品短缺的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根据指南的分析,药品供应链上可能造成药品短缺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困难、自愿召回、厂商的产量方面的决策、产品分销受限、市场产品更替、需求的非预期增加、自然灾害、原材料和散装材料供应不足等。笔者对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

2.1 生产商和监管的问题

当FDA判定该药品的生产工艺不符合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s)时,该生产商就需要停止或延迟对该药品的生产[8]。主要的原因包括设备过于陈旧、将用于设备和设施的投资转向研究和开发、缺乏生产药品相应的执照和证件、FDA缺乏相应的资源以至于不能对生产厂址及时进行现场检查等。对该类问题的监管是一个十分冗长的过程,包括对生产商不符合cGMPs的行为进行核实,对问题产品进行处理等。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一个生产商决定关闭一条特殊的产品线将会导致药品短缺的发生。例如,当玻尿酸酶的唯一生产商关闭其产品线后,导致了市场上没有玻尿酸酶的供应商。

FDA监管的目的是确保公众的用药安全。当FDA采取监管措施时会对该措施是否会造成药品短缺进行评估。如果该监管措施针对的药品包含了临床必需的药品,FDA将会帮助生产商尽快满足cGMPs的要求,或者考虑其他可行的生产厂址,在特殊情况下将允许该药品的进口。

2.2 药品召回

药品召回通常会导致药品短缺,尤其是当该药品的生产商是唯一的,在市场上是垄断的。生产商自愿召回通常只是暂时的,可能生产商生产工艺方面存在不符合FDA立法要求的地方。药品召回主要是因为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该药品是安全的,或者存在标签缺陷等。在启动药品召回之前,同样需要慎重考虑该行动是否会导致药品短缺。

2.3 生产商的产品和经济策略

生产商的商业策略基于多种因素,包括仿制药品的可及性、市场份额、专利期限、药品注册状态、监管要求以及预期的临床需求等。通常生产商会因为将其生产重点进行转移或者整合资源到其他的药品上,而暂时或永久地削减某种药品的生产数量。当生产商由于投资回报不充足或者改进该药品的生产工艺需要的成本太高而削减产品线时将会造成无法预期的、非常严重的药品短缺问题,尤其是当该药品的临床必需品或者该药品的生产商是唯一的。例如,当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疫苗生产商由于低回报而削减其产品线后,导致了上述疫苗的严重短缺,因为生产商并不需要向FDA报告其将要削减产品线,除非该药品是临床必需品。对于临床必需品,FDA可以要求其他生产商进行生产,或者要求该生产商先不要削减产品线,直到找到合理的替代品。但是FDA并没有权力去要求生产商生产某种产品,即使是临床必需品。即使FDA提前预知了该类信息,一些药品,比如疫苗或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其他生产商同意并且有能力生产该药品,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药品短缺。

2.4 需求超预期增长以及临床治疗策略的变化

有时对某一药品的需求会超预期增长,超过生产能力,导致药品短缺。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某一药品被赋予了新的适应证、治疗指南发生了变化导致药品使用模式变化、重大疾病的爆发等。当该药品的原材料很难获得或者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时,短缺的现状将会更加严重。

2.5 原材料短缺

原材料短缺是造成药品短缺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它不仅仅是对某一家生产商产生影响,而是可能对多个生产商的药品生产产生影响。尤其对于那些有大部分原材料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来说,在进口运输、存储过程中有的原材料可能会发生降解或被污染,导致不可用,进而导致原材料短缺。

2.6 产品分销受限

多数医院的大部分药品都是从批发商处获得的。由于监管者对某药品市场批准的要求或者上市后监测的要求,生产商将会限制该药品的可及性,只有那些符合条件的经过筛选的供应商才能够有资格获得该药品。生产商也可以要求使用者只能直接向生产商订货,或者通过某一个制定的分销商来订货,这种受限的分销渠道通常会导致药品短缺。

2.7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会对药品的可及性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当破坏的物质是某一药品唯一或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时,将会造成长期的药品短缺。火灾、飓风、龙卷风、洪水等都会暂时造成某些药品的供应减少,并且受灾群众通常对药品的需求量很高,这样更加剧了药品短缺的严重性。

3 ASHP药品短缺的管理策略

药学部门在管理药品短缺的过程中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药学部门要通过制订和实施适当的策略最大化使用替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制订预防药品短缺的计划,为可能出现的药品短缺做好准备工作,尽管不能预期何时会出现药品短缺,但是提前制订适当预防计划可以最小化患者的风险和医疗成本支出,防止药品短缺进一步恶化。

该指南建议将处理药品短缺的过程分成评估阶段、准备阶段和应急阶段三部分,进而针对每一个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9]。评估阶段要求对短缺现状、药品短缺对卫生保健组织造成的潜在影响及短缺发生的原因、生产厂商预计供应日期等进行评估。准备阶段将重点集中在短缺的实际效应完全展现之前执行的各种行动上。应急阶段的内容主要涉及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在准备阶段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完全、资金限制或其他超出卫生保健机构控制范围而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5]。以下分别对这三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

3.1 识别和评估

药学部门的采购负责人通常是识别药品短缺信号的第一人。药品采购负责人应该对药品供应链的异常变化非常清晰,当发现药品短缺信号时应该对该信号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首先,应该分析发生短缺的原因,是供应链中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例如原材料—生产商或者生产商—批发商等,因为不同环节出现问题造成药品短缺的结果和持续时间都是不同的。其次,要清点现有的库存,包括短缺药品现有的数量以及所有的可以替代的药品的数量。基于现有的库存数量估计短缺可能的持续时间。最后根据短缺持续时间、现有库存、临床必要性以及替代品的来源等对其潜在影响进行分析。

评估要求对目前的形势和短缺的潜在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一个有效的评估包括短缺原因分析、短缺时间估计以及对内部和外部供应的可及性进行评价。

3.2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在短缺正式发生之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要密切关注医院的库存情况,确保当获得相应的药品短缺信息时,在该药品用尽之前通常还有一部分的领先时间,并需要为所有使用该药品的患者找到合适的替代药品。因为很多药品并没有合适的替代品,如果出现短缺对患者和医疗成本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

首先,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治疗策略。医院应该在考虑医师、药师、护士等代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替代治疗策略,确保替代药品的充足供应。其次,要将该短缺药品、替代药品、临时的治疗策略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告知临床相关人员。有效的沟通这些信息对确保患者安全、预防用药差错尤其重要。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患者进行排序,当还有可能获得少量短缺的药品,并且一些特殊的患者又没有合适的替代药物,那么这些患者应该优先使用短缺药品。各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药品处方和使用情况,设定患者的优先标准,这对于药品长期短缺的情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3 突发事件应对阶段

突发事件应对是指由于没有获得全面的信息或者资金受限或者该情况超出了医院的控制而导致无法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

首先,在药品短缺阶段很常见的情况就是患者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或者认为由于药品延迟、患者优先排序、使用替代药品等导致自己忍受了没有预期的不良反应。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没有合适的替代药物情况下发生,所以各医院应该尽可能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短缺药品和替代药品的渠道。其次,当药品只能够从非传统渠道获得时,要估计增加的医疗支出。使用其他的替代品也可能会增加支出,因此要做好预算和开支记录。最后,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那些对短缺药品十分依赖而替代药品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的患者,要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让患者确切地了解药品短缺情况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与媒体、国家专业机构、患者组织、政府机构的沟通,提高药品短缺及其潜在后果的知晓程度,以促使其他厂家生产,并通过共同努力来发展替代治疗,尤其是替代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计划[6]。

4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4.1 我国药品短缺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药品供应链的问题越来越多,原因也多种多样。一些医院临床常用药品和必需药品发生短缺,而贻误抢救时机和治疗的案例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并且市场短缺的药品多数是临床急需的药品,价格比较低廉,患者对这些治病、救命药品需求的迫切性,使药品短缺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药品短缺在我国各地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据一些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反映,从20世纪90年代医院临床用药短缺的案例开始比较突出并呈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医院用药短缺,短缺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通过对短缺药品的药理分类统计,短缺药品数量最多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药物、外用药物、解毒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等[10]。出现药品短缺的原因主要是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愿生产或销售廉价和销量少的药品。目前,我国医院经常会出现某一临床有效、价格便宜的药品出现短缺,而其替代品往往价格昂贵、患者无力负担的现象,不仅加剧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支出。此外还有药品的行业标准的改变和提高,导致部分生产企业难以达标以及原材料的短缺等原因。

4.2 ASHP药品管理指南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ASHP制定的药品短缺管理指南对药品短缺发生的原因、药品短缺的管理策略等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医院可以借鉴ASHP的规定,明确药学部门在管理药品短缺问题中的职责和任务,负责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药品短缺管理计划,分别从识别和评估药品短缺信号、提前做好各项药品短缺准备工作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三个方面对该计划进行贯彻落实。首先,药品采购负责人应该对药品供应链的异常变化敏感,及时获取药品短缺信息,并对出现该药品短缺的供应链环节进行分析,估计可能的药品短缺时间以及其潜在的影响。此外还应该在采购时关注该药品的替代药品信息。其次,药学部门应该对本院药品的处方及使用状态进行分析,并密切关注各种药品的库存数量,以便发生药品短缺时能够为患者找到合适的替代药品。最后,医院应重视药品短缺信息的沟通和传递,要将该短缺药品、替代药品、临时的治疗策略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告知相关利益人员,确保临床医师和患者等对药品短缺的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尽可能避免由于药品短缺而造成的用药差错以及医患关系矛盾。

[参考文献]

[1] 姚立新,Carth B,郑强.美国药品短缺及FDA采取的应对策略[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0):2359-2366.

[2] 张文燕.美国应对药品短缺危机[J].中国医院院长,2012,(8):23.

[3] FDA. Manual of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MAPP) 6003.1[EB/OL].http://fda.gov/downloads/AboutFDA/CentersOffices/CDER/ManualofPoliciesProcedures/ucm079936.pdf,2012-02.

[4] 杨悦,黄果.美国处理药品短缺问题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房,2008,19(28):2174-2176.

[5] ASHP. ASHP Guidelines on Managing Drug Product Shortages in Hospitals and Health Systems[EB/OL]. http:///DocLibrary/BestPractices/ProcureGdlShortages.aspx,2009-01.

[6] 张翠莲,梅丹,李大魁.我国应对部分药品短缺的策略初探[D].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08:3292-3297.

[7] 张海波,姜宁玲,王长青.部分药品短缺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6-117.

[8] ASHP.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Drug shortages[EB/OL]. http:///DocLibrary/Policy/DrugShortages/DShort-abbott-drug.aspx,2002-12.

[9] 宋雅梅.美国药品短缺相关法规指南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1):890-892.

第10篇

摘 要: 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智能终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新技术的出现,冲击着社会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全球教育事业而言,从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方面说,势必对固有模式产生冲击,导致变革,以及新形式、新模式的出现。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及不同的侧重点角度,就信息化条件下国外教学模式变革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模式 新变革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B. Joyce和M. Weil首次提出教学模式的概念,即“由课业计划、选择教材、教师活动构成的一种范型或格式”[1]。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及90年代以来,全球进行了广泛而剧烈的教育教学变革。起初,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还强调授课、背诵、作业、考试等传统教学模式。然而,随着教育科技信息化、现代化,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投入建设光纤网、电视终端,直至网络学习、卫星通信等教学学习手段之后,现代教育模式彻底出现,学生学习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传统教学模式因而受到巨大挑战,被迫变革[2]。

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及不同的侧重点角度,就目前信息化条件下带来的国内外教学模式变革进行综合分析。

一、MOOC教学

MOOC教学模式即大规模网络公开课,主要来源于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最受关注的当然是世界上顶尖的超一流名牌高校的MOOC课程,可以让全球学习者在网络上随意观看堪称神秘的世界名校课程,展示了巨大规模和功能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开放,名校教堂和名师教堂获取在信息社会中变得容易和便捷,网络上的学习者能够获得更良好的教育[3]。

但MOOC教学模式的缺陷性随之逐渐显现,如任课老师的接受度甚至排斥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难以监控,课业评价不完善,学习主动性与学生兴趣的脱钩,信息资源的海量与选择困惑甚至迷途等,目前是制约MOOC教学发挥其巨大潜力的瓶颈[3]。

二、微课

微课是随着拍摄录入设备或者高清手机录像功能结合微信、微博等实时互动工具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其核心是一段十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微课还包含有微教案、微点评等各种信息,共同组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课堂[4]。

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可移动终端上使用。显而易见,随身学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便捷迅速,直观易懂,能够温故而知新等特征是其主要生命力。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点不突出,知识点零乱,需要老师充分参与并反复审核校对,持续投入热情[4]。

某些教育学家认为,微课将是未来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要充分准备微课件及投入微课加工。微课将是信息化教学改革能够普遍化、大众化的有力手段和必要途径之一[4]。

三、微信教学

腾讯微信平台拥有许多利于教学互动的功能模块,包括实时对点交流和会议交流等,因为其主要使用工具为智能手机,所以在人手一部手机的现代社会,使用其便利通信手段可以迅速解决许多问题。其用于教学的主要特性可以总结如下[5]:

1.微信群体交流互动平台,比如建立班级群、课业群、课程群、考试群组等,可以文字、语音、视频等在一个群互动等,省去许多空间时间障碍。

2.实时交流,如微信点名、传输课堂照片课堂内容、课堂实时问卷、回答问题等,均可利用微信交流。

3.自创微信二维码链接,可以更好地保存、引导、联系知识点、重要文件、重要链接等,具有强大的数据库能力。

四、远程教学

信息技术突变对教育最深远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无疑是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革命,远程教育变得非常便利和必要,是社会物质基础对上层建筑的最巨大直接影响,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终身教育变成了社会的一部分、人生的一部分,深刻嵌入人类的生活中[5]。

我国正逐步加大“互联网+教学”的教育建设力度,“互联网+教学”一直被列入教育部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大规模远程网络课程的建设,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重大机会,缺失了这一环节,就谈不上信息社会、教育革命的到来[5]。

五、视频教学

教学视频使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知识内容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活跃,学生积极。

视频教学被认为是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神丹妙药,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然而,课堂视频的缺陷命门有可能来源于此,学生对课堂的娱乐化期待倾向和“视频疲劳”,即容易引起学生的惰性,缺少思考监督[6]。

六、W络公开课

网络公开课程目前主要包括[7]:

1.全球高校特别是顶级高校所提供的教育共享大学课程,即MOOC课程。

2.各大网站建设的公共公开网络课程资源,例如我国的网易公开课。

3.国家教育机构主持或主导的网络公开课程,例如中国的爱课程网站等。

对学习者而言,网络公开课资源雄厚、意义深远,因为这些公开课程既有专业性的,又有科普性的,或者介于二者之间,可以据学习者需求挑选,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化。

七、信息技术推动翻转课堂出现和前进

翻转课堂起初获得Salman Khan,Jonathan Bergmann和Aron Sams等人推荐和推动[5][8]。2011年,Salman Khan在TED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演讲中指出,有优秀中学生课前晚上在家观看Khan学院的线上教学视频当作预习或学习,真正上课时间则在做作业,不再需要听授教师讲课,学习困难或遇到问题时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学习效果不错。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授课、学生晚上做作业的活动方式正好颠倒,因而被称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翻转课堂在美国发展很快,普遍获得美国大中小学认可,这可能与美国原有的灵活、互动、活跃、注重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相吻合或者补强、充实,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的升华或蜕变,变得完美。在美国,翻转课堂似乎在培养自觉性高、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方面效果很好,对优秀学生成效突出[9]。

翻转课堂看起来无疑是一场教育革命,但在中国等其他全球个别地区,翻转课堂推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明显不一,例如可以预见在中国会受到观念、区域、城乡、硬件、意愿、接受度等因素的广泛影响,并且某一方面的影响均会对翻转课堂的效果产生巨大甚至致命性的冲击[9]。

八、信息技术推动实验教学平台改革

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走向信息化,例如Moodle,Moodle即通用网络课程平台,Moodle为教师设计实验网络课程,建立模块库和课程模型,亦即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中融入信息化互动教学模式[10]。

Moodle的普适之处在于其基于现成的、成功的、易学的模块平台,教师不必再充实自己的网页设计、电脑应用等知识,只需要充分运用或结合自己的理论课程知识,在模块上操作、更改或填充,即可完成实验课程设计,成为合格设计者[10],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九、信息技术变革大学生实习、见习训练模式

有老师发现,实习环节中若引入了网络、视频等技能,或许能有效弥补现有的某些缺陷。例如在医药学的制剂生产实习教学中,实习的学生或能通过现场实习、观摩,了解药剂的生产过程,但是对于诸如生产设备内部结构、生产规范、管理规范、岗位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利用视频媒介、网络手段、技术模拟等方法才能让学生充满感性认识,因为甚至有的实习企事业单位生产现场或一线,是不允许外来的或非固定、非经过检疫的人员随意进入的[11]。

有的专业教学,甚至是在校内创建虚拟的实习、见习教室,利用网络、视频、互动、模拟成像等信息化手段,短时间、小范围内即可达身临其境的观摩效果。例如医学院校的临床手术见习课程,有一部分是在校内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手术观摩实验室学习完成的。在这里,既有成熟、分类好的手术视频可供观看,又有可以联通到附属医院手术室现场的某些即时摄录平台实时观看手术,效果犹如亲临手术现场,能解决大数量的学生见习任务,又不会影响到医院手术室的临床工作。这些都是因为信息化、现代化技术革命所能够带来的教学变革。

十、信息化社会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便利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推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让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学业学习矛盾公开化,争议不断。笔者认为大部分高校教师或许并不赞成学生或大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即投入自身创业或知识技术创新的洪流之中,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不务正业,储备不够,资本不足,资源空白,揠苗助长,本末倒置,时间紧迫,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心理无法承受额外失败打击等,让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活动似是而非,或者非议不断,胎死腹中。

“互联网+”现代信息社会的到来,似乎能够解决这一矛盾,或者稍微磨平针锋相对的矛盾针尖,利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支付手段或许不会花费学生太多的本来用来学习的时间,为不可调和的双方打通一条双方都能认可的道路,或者道路之一。

综上所述,这些教学模式的变革无疑依靠的是现代化信息技术革命性改变而发生的。因此,信息技术革命或信息科技现代化社会的出现,是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发生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桑青松,王世华.当代西方社会型教学模式理论对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19(3).

[2]孙秀萍.当代国外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J].山东电大学报,2007(2).

[3]林书兵,张倩苇.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20年研究述评:借鉴、变革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44).

[4]侯健群.浅谈微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观察,2015(12).

[5]李娟.“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

[6]陈智勇.建立基于流媒体的医学教学视频系统[J].科技信息,2007(32).

[7]呼广顺,张小虎.基于“翻转课堂”共享W络视频公开课的设计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5(4).

[8]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9]郭鹏飞.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

[10]杨轶舜,丁越,张彤等.基于Moodle的互动实验教学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模式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6,30(3).

[11]郑文云,任福正,李剑,等.新形势下药学专业认知实习新要求和新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6(2).

第11篇

为适应新形势下二级中医医院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医院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院近年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使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1科学规划,以点带面发展重点专科

按照上级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医院实际,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选择基础好、有创新能力的科室,利用1-3年的时间,按照标准要求,建设省、州级重点专科。2001年,我们将特色优势明显,诊疗效果显著的针灸科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经过三年的建设周期,针灸科诊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经骶裂孔前间隙植管法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医用臭氧椎间盘髓核氧化术”等新项目,使慢性腰腿痛诊疗技术跃居全州先进水平。同时,周边的邻省、市的慢性腰腿痛患者都慕名而来,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2004年顺利通过恩施州组织的验收评审,被评审为州级重点专科;通过发挥重点专科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医院其它方面工作的发展,鼓励其他科室努力加入重点专科的行列, 形成了滚动发展的重点专科发展格局。目前,我院已成功创建州级重点专科七个,针灸专科已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2强化领导,确保专科建设顺利发展

为实现专科建设组织有保障、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措施、目标有保证,首先成立了重点专科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财务科、政工科等部门参与重点专科建设,并将医务、科教、护理、财务等工作落实到部门负责人。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制定工作计划,对各重点专科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并通过宏观调控对各重点专科进行人、财、物的支持。

3加快人才培养,增强专科建设和业务创新的后劲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人才是关键。为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一是落实人才培养教育规划,通过举办院内业务培训班、学术讲座、进修深造等途径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医院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增加图书杂志馆藏量,为业务人员学习提供平台。二是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学习新技术、新业务,了解医学发展新动向,并在回院后及时向全院交流情况,使大家明确科研目标,开阔视野。三是完善人才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对研究生到医院工作的,医院首先给安家费10万元。近年来,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相继来医院应聘。医院现有硕士5人、博士1人。对专科建设人才职称晋升、科研攻关、干部使用上,给予政策扶持。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氛围浓厚,人才队伍迅速扩大,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涌现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发展和专科建设储备了人才,增强了业务创新和专科发展的后劲。

4 加强硬件建设,促进重点专科持续发展

良好的现代医疗服务不仅依赖于医务人员本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判断,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设备条件和实验手段。因此,加强硬件建设,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是使重点专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重点科室的优势地位,医院不惜重资投入,先后购置双螺旋CT、C臂X光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超声聚焦刀、电视腹腔镜等先进配套设备。通过先进设备的投入,脑病专科在巨大脑出血治疗上成功开展了急诊CT定位下微创穿刺引流术。这些项目的开展,使重点专科自身得到了发展,同

时,也带动了其他科室的进步,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水平。

5突出中医药特色,全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在现代诊疗技术日新月异、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如何突出中医特色,发挥我院优势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我院不懈努力追求、奋斗的目标。

挖掘民族医药,总结整理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疗法则。如肝病科在继承我院名老中医杨海荣宝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一系有疗效的中医治疗慢性肝病各时期、各证型、各症候的处方,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的证治规范,制定了《中医肝病》的诊治规范,开展中医特色的规范化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牢牢抓住业务创新这条重点专科建设的主线,积极开展传统疗法的同时,引进、吸收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围绕着中西医结合进行业务创新,形成中西医两法优势互补,提高疗效和医疗质量。骨伤科采取手术治疗、保守疗法等诊治各类骨伤疾病,吸引了大量病人。

加大专科专药研发的力度,研究专病、研发专方,形成专科、专病、专方的特色。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把中药汤剂的应用,列入专科专病质量考核的主要指标,提高住院病人中医药的使用率;同时,积极摸索、开拓创新,改良传统中药制剂剂型,迎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创造方便易用的新药。先后开发、研制、报批中药新剂型30多个,形成了中西医治疗心脑血管病、慢性肝病、消化道疾病等专科系列特色制剂。使我院的重点专科特色更加突出,全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第12篇

学习调研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认真扎实地抓好这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对于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至关重要。现就学习调研阶段要重点把握的任务要求作如下通知:

一、搞好学习培训,强化理论武装。要按照《关于*市食品药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工作计划的通知》(*市食药学办〔2009〕2号)要求,加强学习培训。除按时参加集中学习、集中辅导和集中交流等活动外,各支部,各科室要结合本支部、本科室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要把学习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

二、深入走访调研,全面查找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去年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本单位、本科室实际,深入开展“三去三找三带回”的专题调研活动。“三去”即:到农村去、到企业去、到基层和百姓当中去;“三找”即:找问题、找原因、找到办法和措施;“三带回”:即带回发现、带回感受、带回意见和建议。

调研前,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各自分工,各科室要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主题,围绕本系统抓监管,保安全,促发展的要求,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确定调研选题。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所)的调研选题要于4月3日前报市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备案。

调研选题确定后,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全面查找本单位(科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走访调研过程中要注意留存相关记录。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调研过程中掌握的情况,要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于4月15日前报市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三、突出主题实践,坚持边学边做、以干促学。围绕创建“三名城一基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要求,结合各单位各科室职能和党员干部岗位职责,组织开展“四个一次”活动,即:

算一次账,就是联系实际算发展科学不科学的账,算清认识账转变思想观念,算清职责账改变机关作风,算清成本账建设节约型机关,算清效能账推动职能转变,务必算出差距,算出信心,算出动力(责任领导:生局长;责任科室:财装科、流通科)。

办一次事,就是进行换位体验,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把自己当成服务对象,从第一道程序开始去办一件事,全程体验在本单位办事的效率、服务质量和办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责任领导:朱志强副局长;责任科室:人教科、稽查科、保化科)。

听一次意见,就是在办一件事的过程中,认真听取基层单位、服务对象对改进本单位工作的意见建议,找出认识差距、薄弱环节和对策建议(责任领导:何新新副局长;责任科室:安监科、医械科)。

看一次点,就是到本单位的联系点情况较为复杂的地方,深入调研,解剖“麻雀”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责任领导:刁翀副局长兼纪检组长;责任科室:监察室、食协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