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6 18:25: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站设计开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结合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主攻专业方向进行选题,同时听取指导老师的合理化建议,包括课题的可行性,课题设计难度,课题的工作量等。最终使学生的不同能力得到培养,如理论研究能力、科学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双向选择并备案后一般进行“真题真做”;如果不能做到“真题真做”[2],也尽量要求学生达到假题“真做”的效果。以信息类学生来说,要求选择相对先进的开发工具,如编程工具java、visualstudio2005、.net等平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图形设计选择3dmax、autocad、corldraw等等,利用这些软件可以选择编制小型工程软件,也可以设计带后台数据库网站,网站的首页编辑设计,也可以选择叙事型、故事型的flas制作,也可以设计一套logo方案,用三维软件制作并渲染图形、图像场景,用于广告、装潢。
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多元化
指导老师的身份多元化:学校经过严格审查,符合毕业设计制度规定的老师,可以聘为指导老师,形式为(1)学校老师,(2)企业技术骨干,(3)学校老师和骨干联合指导。指导过程教师可以采取面授、电话联系、E-mail、QQ、MSN、博客、留言板、聊天室等技术手段进行立体化师生交流和个别指导,如MSN多播技术,讲授难点,博客上写清技术方案和原理,QQ上传下载,直到对方的电子作品。同时,学生必须将联系记录整理好:(1)看清近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和注意事项(2)整理询问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3)归纳交流的心得和分享成功的调试的经验,数量上以每周一到两次为准。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及网络进行资料收集,有效地辨析选题方向,同时对课题的任务量大小进行评估,对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撰写文献综述,进行开题,并安排技术方案,进行设计进度安排。指导学生搭建实验原型或数据原型模型,进行设计探索,鼓励学生做实验时,重视专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尊重事实,及时记录、分析、处理、反馈、汇总数据;强化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指导方法,诠释毕业设计的细节,注重强化学生的调试能力、设计能力,尤其是软件开发时注意前台应用程序与后台数据库的接口模块设计,网站的配色、总体设计、数据库的连接、动画作品的创意,各数据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关系。强调论文写作的能力即综合性处理数据,图表化表达,可视化显示;复合交叉学科应用的能力;积极制作PPT,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撰写好论文,准备答辩资料。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具体流程为“学生选题、下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毕业答辩准备”。
毕业设计评价多元化
毕业设计成果可以软件设计、网站设计、动画设计等有实际软件,并且完成了论文说明书,也可以是带硬件实物的,并且有原理、实现步骤支撑的论文,也可以是纯粹调研报告、技术提升总结类的论文。根据毕业设计开发工具的先进程度、课题工作量的大小、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对象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指导老师的自评,第二评阅者的点评,第三督导抽查的抽评。
成效
“多元质量观”不仅要求用多样化的对待不同学生,更要求质量评价本身的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手段的多元化等[3]。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在多元化培养方案下,系部学生有一人一题,也有团队合作的。经过上述的质量把关,我们对我校学生的具体课题做如下展示:多元化的指导毕业设计,是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按照课题的大中小进行分类,多元多方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评价也是多元化的,对于学校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有帮助的。笔者多年指导毕业设计,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作者:肖海慧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通用教学设计;全纳教育;网络教育;ADDLE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2-0104-05
前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推动力,作为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主要形式――网络教育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在学校或工作内外获得教育的重要途径,网络教育因其载体――网络的特质而拥有人们所共知的伦理特征,即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学习任何内容。通过网络教学设计可以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机会平等,有效、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达成同等的学习目标,促进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绩效。
由于网络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或培训过程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多元性、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学习者的适应性、学习绩效的评价等,一些网络教学仍采取学校教育或传统培训的隐喻,使得网络教育实践的表现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差异性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教学设计仍然沿袭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不能适应网络学习用户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本文借鉴通用设计的理念,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设计一一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模式。
一 通用教学设计溯源及其内涵
1 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又称“全方位设计”、“万能设计”),源自于建筑业术语,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Ronald L.Mace提出,即产品和环境的设计不需要调适或特殊设计而能为最广泛的用户去使用。
美国1998年通过了《辅助科技法》,其中也对“通用设计”作出了界定:术语“通用设计”意指设计和分发能够为最大范围内不同能力的人们所使用的产品与服务的一种观念或哲学,包括可直接使用(不必借助辅助科技)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与辅助科技并用的产品与服务。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关乎某种具体的设计方法: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哲学,不仅仅是科学的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德性上的关怀。
2 通用教学设计
通用教学设计(Universal Instructional Design,UID),是指在设计和传达教学时,包括考虑所有学习者潜在需求的一个过程,意味着界定和消除教和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它由物理世界中的通用设计和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概念融合而来,并把灵活性(flexibility),一致性(consistency),易访问性(accessibility,又译为无障碍),清晰性(explicitness)和支持性(supportiveness)作为其关键特征。它是一个普及的理念――超越了无障碍,思考如何使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倾向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最大化,以及同时实现学习过程中对于特殊调适的需求最小化。
从教学过程来看,通用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和学的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Teaching和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教学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要考虑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潜在的教学需求,帮助他们消除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必要的障碍。而后者是指在学习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过程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需求,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在《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中“通用学习设计”或“通用教学设计”出现频率近15次,指出:当把个性化学习和通用学习设计原则结合在一起时,那些在很多教育环境被边缘化的学习者(来自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民族的、英语语言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天才学习者、跨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以及来自农村地区的学习者)也能获得学习的体验。而从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来看,通用教学设计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因此,本文讨论的通用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或等同于)通用学习设计。
二 网络教育中实践通用教学设计的意义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使用不同设备上网的用户比例在逐渐提高,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用户占4.8%,各类群体的用户都在逐年增加。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必然造就庞大的网络教育用户群体,而为这个多元化、差异性大、个性化教育需求复杂的群体设计教育内容、传送方法、呈现形式、学习平台,将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而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无疑将解决诸多问题。
1 为所有人获取(Access-for-all)和使所有人获益(Benefit-for-all)
通用教学设计将使更多的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受益,通用教学设计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保障之一。在网络教育过程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是对学习者多样性、差异性的一种正确体认,为所有学习者创设平等学习机会,也将让所有学习者受益,也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重要前提。
2 是提升网络学习绩效和扩大网络教育规模的根本方法
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融入网络学习环境为己任,不排斥任何潜在的学习者,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机会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为目标,不定位某类学习者群体,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过程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均能获得同等意义上的学习结果,不以分数定等级,保障学习者全方位的发展。因此,通用教学设计既提升了学习者网络学习的绩效,也使更多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扩大了网络教育的规模。
3 能更有效地指导网络教育、全纳教育的实践
网络教育环境不是传统学校环境的隐喻,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并不能适应网络教育,而通用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的、灵活的、全纳的设计理念,更能适合网络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的理念是融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于同一教学环境之中,在学校教育实践操作中总是存在种种问题,难以令人满意,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让所有学习者均能获得同等的学习体验,成为全纳教育实践的理想选项。
4 将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提供重要的实现途径
在2012年3月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将以“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指导方针之一。如何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因此,通用教学设计必须和信息化教育过程相融合。
5 为消除数字鸿沟和构建和谐网络教育环境提供支持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在信息社会中,数字鸿沟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能够使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性别、持不同网络设各、不同网络技能、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者均能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从而能够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教育支持;通用教学设计的贯彻也将极大地包容所有学习者的群体,将为实现网络教育平等,构建和谐的网络教育环境提供保障;通用教学设计理念的实现也将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 网络教育中通用教学设计践行基本原则
1 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由梅斯提出,并得到了各界的公认。美国北卡罗拉州立大学设计学院通用设计中心对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阐释如下:
(1)使用的公平性:对于身心能力不同的人,设计应该是有用的和明显的。
(2)弹性的使用方法:这种设计涵盖了广泛的个人偏好及能力。
(3)简单易学:不论使用者的经验、知识水平、语言技能或注意力水平如何,这种设计的使用都很容易理解。
(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不论周围状况或使用者的感官能力如何,这种设计有效地对使用者传达了必要的信息。
(5)容错性:这种设计将危险及因意外或不经意的动作所导致的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6)省力设计:设计可以有效、舒适及不费力地使用。
(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不论使用者体型、姿势或移动性如何,设计应提供了适当的大小及空间供操作及使用。
通用设计是针对建筑设计或其他产品设计而言的,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涵盖教育领域。但是教育也是向教育者、学习者提供教学设计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所以,通用设计理念也可延展至教学设计领域,斯科特(Scott,S.)等人根据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见表1)。
斯科特提出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信息、教学交互等方面均有指导性的指向,为教学设计的全纳性(inclusive)实践给出了框架。
2 在网络教学中践行通用教学设计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主体的多元性,比学校教育或相关培训过程更为复杂。表现在教学人员的多元性(有教师、教学课程的管理者、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开发者、在线辅导者等);学习者的多元性(学习偏好、学习风格、原有学习水平层次、年龄段、经验层次、计算机技术能力层次、使用上网设备配置和种类等);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进程安排上与传统教育或培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环境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上与传统教学环境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应用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内涵是相同的,只是外延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这里对通用设计原则和斯科特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进行了延伸和扩展:
(1)使用的公平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够适合各种不同能力的用户。访问;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同样的易访问的(accessible)学习内容,或提供相应同等意义上的替代内容;不应把某些学习者排除在网络环境之外;使网络课程设计对所有学习者都具有吸引力。
(2)弹性的使用方法: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适应不同个体的身心状况和各自的偏好(学习偏好和操作倾向);提供多种网络课程的访问途径;能帮助学习者准确而清晰的访问和使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浏览、学习节奏。
(3)简单易学:不论学习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及当前注意力集中程度如何,网络课程的导航机制应很清晰且容易理解;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与学习者的期待和直觉相符;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应适合多种文字语言的学习者;网络课程中应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性和帮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
(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无论学习者的周围环境或感官能力如何,学习者都能够有效地理解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可使用多种方式(图像、声音、触觉)提供必要的教学信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信噪比要高;网络教学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对比度要高,如前景色和背景色;为感官功能缺失的学习者提供多种辅助技术和必要的技术支撑,以帮助其访问网络课程。
(5)容错设计: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相当比例的是新手及一些残疾学习者(如手臂残疾者),他们访问网站时,由于技能的陌生或者手臂的灵活性受限,从而导致与网站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操作。网站的设计应尽量降低意外或不当操作引起的负面影响,允许误操作的返回,或者在发生误操作时给予一定的提示。
(6)省力设计:网络教学设计尽量提高学习者访问的效率、访问的舒适度、访问的一致性和访问的简单性。如果是一些网络教学内容本身教学目标需要复杂的操练,则不必考虑这项原则,如软件的模拟操练。
(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这里体积和空间既可以是学习者在真实物理环境中的体积和空间,也可以是虚拟学习环境中相关学习对象或操作对象的体积和空间,如图片、操作的菜单和按钮等。因此,一方面要求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能够适应用户的身体能力,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环境也能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偏好和特殊需求,推送适合学习者的信息。
(8)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提供多种的交流方式以便于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形成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如同步和异步相结合,文本、语音、视频多种媒体中介相结合等。
(9)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是受欢迎的和全纳的。所有参与教学的主体(设计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学习者等)均以积极的态度为网络教学做贡献,为达成所有人取得同等的学习绩效和学习目标而努力。
(10)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评价:网络教学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应该多元化,以肯定学习者的成长,促进和加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四 网络教育过程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原则的模式
对于教学设计,显然还没有集普遍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设计领域,模型往往不是用来使某一教学理论更精确或更完善,而是旨在建立某种教学观念的范例。因此,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型(式)。本文不探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某一具体网络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模式,网络教学由于学习理论的多元、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学习偏好多样性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所以网络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也丰富多彩,无以大一统。网络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通用教学设计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和各阶段中如何嵌入通用设计原理和原则,提升所有用户对于获得网络学习的体验。
任何网络教育过程均由两大支柱组成:网络教育载体和教育教学活动,其中网络教育载体是网络课程、教育网站或课程管理系统平台等,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交互等活动组成。因此在网络教育开发过程中有两条相互交叉的设计线,一条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交互等要素的设计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 Instructional Design,UID),由学科专家、教学人员、教和学的相关主体共同完成;另一条是在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中贯以通用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 Design,UD),主要由软件工程人员、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等完成。见下图1。
1 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其主要载体一般的是网络课程、课程网站或相关系统平台等,这些网站、系统和平台本身属于软件系统,它的开发应当遵循软件工程开发的流程以及通用设计原则,而软件开发流程也多采用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Implement、Evaluate)模型,即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评价。
为了使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具有通用性,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所使用,应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融入通用设计原则。如,导航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的设计等应嵌入通用设计原则,以使它们具有较高的可用性,为更多的用户所访问。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中就提出了:提供多重的和灵活的信息和知识呈现方法,包括数字书本、专门的软件和网站、文本到语音的应用和屏幕阅读软件。在我国的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标准《YD/T 1761 2008.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对于网站、网页等网络技术应用给出了无障碍设计目标和方法。在我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修订版)中对于物理环境和信息无障碍环境的设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如: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国家和社会研制、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交流技术和产品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等相关内容。
2 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交互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除了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外,教和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信息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交互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是紧密联系的。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开发流程中,ADDIE模型应用比较广泛,该模型并不涉及具体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应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就有着不同的教学隐喻,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水平。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嵌入网络通用教学设计原则,以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达成同意义的学习目标。同样的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指出:应向学生提供多多元的和灵活的、可替代的表达方法来演示他们已经学习的内容,例如采用包括网络概念图和语音转换为文本的程序;提供多元和灵活的联系方法开发不同学习者的兴趣、给他们适宜的挑战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不同情景(scenarios)或不同内容中学习同一种技能的选择并且增加协作或支架的机会。
应当指出的是,两方面的设计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是一个整体进程。尽管设计开发人员是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群体,但是在具体的网络教学设计进程中,他们是一个设计共同体,在各自设计的范围内均融入了通用设计理念。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一、实验教学学分制的内涵
实验课程学分制是高等学校学分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为基础,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学分制下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学分制要以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核心,以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为重点。在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下,实验教学实行学分制施行是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必然趋势。要做好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就必须针对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计划性模式,从实验方法到报告的编写完成,整个过程都是由实验教师事先制订好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与创造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使得实验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要使学生对实验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积极扩展实验教学内容及层次,给实验教学注入新内涵。同时,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实行实验教学学分制,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资源上,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实验教学变得更为直观,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掌握实验操作要领;课后复习,回顾实验过程,以巩固知识。从实验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会使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上,发挥出更为重要、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
实验教学内容建设的核心层面分别是总体结构的优化和实验内容的优化。其中总体结构的优化即通过不断调整和组合各实验项目的组成以及各实验之间所建立的组织关系,使实验项目各要素相互配合,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实验内容整体优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特别是课程内容的重组、整合与精选、凝练。优化的课程内容应该不是原来的课程内容的机械拼凑,而是一种有机的组合、新的创造,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适应性、科学性,拓宽知识性,把广度和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内容构建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特点,结合各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需求,编写出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充分灵活性的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二)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1、分类、分层次教学
把学生按专业分类和理工类。人文类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理工类重点培养学生具有简单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和数据库系统应用能力。分层次即把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项目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类实验项目,其教学目标是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打基础、为后继课程做准备;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应用实验课程,核心内容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应用、数据库系统开发等,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应用工具,为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学习的辅助手段,增强学生毕业就业竞争力,其内容的设置应尽可能结合专业应用实际设置课程。如人文等专业学习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和图片处理;理工类专业学习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应用等。根据学生专业需求构筑计算机知识结构,这种实验教学体系是把学生专业背景引入实验教学中,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的有机结合。
2、短学期、模块化教学
短学期教学是把实验课程教学时间分为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实验教学各有侧重。如秋季学期以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应用为主,同时辅以应用工具软件类实验;冬季学期以办公事务处理软件为主,同时辅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类实验;春季学期以网络应用和网站设计开发为主,并辅以数据库应用技术类实验,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项目学习。除了基础部分计算机实验项目外,还要增加多层次的实验项目,如程序设计类、应用工具类、系统开发类等等。实验课程内容模块化是将每个实验模块按不同等级要求进行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选择学习相应模块的实验,同时把实验各模块相结合,这样既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内外结合教学法
课内实验按内容分模块组织,以项目形式教学。主要以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基本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实验重在基本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初步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外实践以综合设计型实验为主,重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设计的训练,主要包括综合程序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的应用等,不同专业学生可根据各自专业知识和能力及今后专业需要有所侧重。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训作业素材,由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拓宽所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计算机技能大赛,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4、按专业分类法
模块化教学模式增加了实验教学灵活性,但不分学科专业、统一的教学要求对满足某些专业的知识需求是不够的。以经济管理类专业、艺术体育类学生为例,主要开设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类实验,但只学这些是不够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可能还需要掌握一些能帮助他们实现数据处理的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数据统计、信息处理、网页制作等,SPSS软件使用、网页三剑客等实验项目;对于艺术类尤其美术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可能会更多,如Photoshop应用、动画设计、影视制作类软件的使用等。
三、教学资源体系构建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结合已经变得密不可分。学校必须打破学科界限,将所有的资源纳入实验平台管理范畴,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布局,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教学资源的构建不是体现在各种媒体素材的简单堆砌,而应该是针对教与学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为教与学提供多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具有的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实验教学资源应为纸质实验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现实与虚拟实验平台等,其中,实验教学网站建设是条件,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实验教学软件建设是核心,支撑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是保证。
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络或校园网设施开展实验教学计划的信息管理系统,该体系最突出特点是,能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网络资源,各类实验人员可以接受到一流的实验教学内容,有力地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网上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可以推动各学校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发挥各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新内容、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共同发展实验教学。
虚拟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实验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有些实验一定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有些实验不一定非要到实验室。对于可以不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需要在实验手段上做出相应的转变。目前的高校基本都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不应该仍然机械地要求学生都到实验室来上机实验,而是提供更加灵活的实验平台和实验资源,更加方便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完成实验。如计算机组装实验教学,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计算机组装课程中所需的硬件和实验过程进行仿真,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验设备的不足和计算机硬件高速发展的问题。
四、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学校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要求和学分制特点,制定各专业模块式实验教学计划,规定各专业的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必修实验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保证了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必修实验课教学计划是由基础实验技术教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构成。选修实验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所学专业需要,在较大范围内选修,体现因材施教而开设的实验项目。
五、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准确评价学生能力,同时利用考核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们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合理的课程考核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针对以往在实验课程考核方面的不足,加强和规范实验教学考核制度,以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验课结束时,组织实验考核,最后根据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以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稳定性。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体制,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保证实验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