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3:5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生见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现代综合立体教学;呼吸内科;R床教学
[FL(K2][JP2][HJ135mm]呼吸内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在临床医学中是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医学生要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第一步的临床见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传统的见习带教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学的需要,想要适应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就要不断地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颇有成效的教学方法[JP3],比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基于标准化病人的练习以及迷你临床检查练习方法等,这些方法彼此互补,将它们进行结合,衍生出了现代综合立体教学的方法。本文主要对现代综合立体教学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立体教学是综合近年来颇有成效的几个创新型教学方法而提出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现代综合立体教学方法更注重个体化、规范化教学,其主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现代综合立体教学会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无论在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有严明的教学制度,针对不同的病症都有规范的教学模式。下面将综合立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应用进行对比实验。
一、实验对象
选取2009级五年制的6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将60名学生随机进行分配,综合立体教学组30人,传统教学组30人。综合立体教学组的医学生在教学前的基础知识考核成绩为(739±51),实践能力考核结果为(805±43);传统教学组的医学生的基础知识考核成绩为(751±49),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为(809±51)。
二、试验方法
首先,综合立体教学组在教学前对学生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解,让每位学生找出对自己学习影响较大的外界因素,如找工作、考研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专业性教学方案,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见习前,教师将见习内容归纳成数个主要的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对相关问题进行查询,了解即将见习的内容。见习开始时,鼓励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患者病史和初步体检结果提出假设,对患者的进一步检查给出意见。见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小组之间对自己在见习过程中收集到的病史和体检报告进行归纳总结,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归纳目前不能解决的医学问题,课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查阅和讨论。综合立体组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从旁引导的作用。
传统组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主题为导向的见习带教。在见习开始时,教师先对理论课的内容进行简单讲解,然后带学生到病床旁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并查阅病例,先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初步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再由教师进行诊断,给出治疗意见。
在见习结束后,分别对综合立体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进行试卷测试和问卷调查。综合立体教学组的试卷成绩平均为(8579±396)分,传统教学组的试卷成绩平均为(7869±763)分。现代综合立体教学组的见习前后试卷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由此可见,综合立体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传统组的学生对于自己所学到的呼吸内科临床知识不甚满意,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甚微。此外,综合立体教学组的学生对自己掌握的呼吸内科基本知识满意度也远高于传统组。通过实验不难看出,综合立体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效果远高于传统教学组。
三、总结
从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综合立体教学的小组在见习前和见习后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传统组在见习后的成绩并不十分显著。问卷调查显示,现代综合立体教学组对自己所学到的呼吸内科临床知识满意度也极高,综合立体教学组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综上所述,综合立体教学在临床见习的应用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JP3]程U令,李时悦现代综合立体教学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2):203-207
【关键词】PBL;临床医学生;普通外科见习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53-01
普通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而临床见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见习不但进一步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基本临床技能,积累大量临床经验。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一种单纯、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目前在国际上开始流行,它的优点在于打破学科界限,以问题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适合做医生的知识和技能[1]。因此我们将PBL教学发应用于普通外科见习教学,并在见习结束后,评估教学效果,是医学实践教学的新尝试。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在我院临床见习的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临床医学生共40名,其中男生26 名,女生14 名,年龄19~21 岁,平均年龄20.3 岁。
1.1.2制定见习计划。针对普通外科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制定见习计划,见习重点放在普外科常见病(如急腹症、消化道肿瘤等)的学习。
1.2教学实施。采用PBL教学法,每组学生由一位全脱产医生集中带教,见习时间为1周。在见习过程中,精心挑选较典型的教学病例。10人组成一个见习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到患者床旁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学生在问病史时教师加以引导,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病人,学生询问患者腹痛的情况,从腹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询问,教师提出问题该病人腹痛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进食有无关系?缓解方式是什么?学生发现问的不全面的地方可以继续询问病人,从而加深印象。检查完成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报告病例,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路,穿插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教师对学生发生的遗漏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进一步检查补充,从而加深对这一体征的印象。另外,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先把病人的辅助检查资料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们获得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后,提出问题为明确诊断还需要哪些辅助检查、这些辅助检查的意义何在,再由学生进一步讨论,加深认识,最后由教师加以分析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问卷共包括24个问题[2] 。问题(1)-(3)为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问题(4)-(9)旨在调查知识掌握的情况,问题(10)-(11)旨在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老师对我好,谢谢您”的积极评价倾向,问题(12)-(21)调查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问题(22)调查PBL学习的效率(效率:掌握的知识/学习时间),问题(23)-(24)为了考查学生对PBL的适应情况。调查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每个问题包括“是”(2分)、“一般或不肯定”(1分)、“否”(0分)3个答案。这份调查问卷力求从多方面反映PBL的教学效果。
2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和PBL教学的总体评价较高,学生认为PBL教学的学习效率较高,对PBL教学的适应情况良好,PBL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但部分学生通过PBL教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相对较低,与其他研究结论相同[3]。分析原因可能与所学理论知识短时间内较难应用于临床有关。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PBL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PBL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平等,从而形成毫无偏见的学习气氛。在这种环境中,对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其学习的满意度自然很高,也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PBL教学采用“先问题,后学习”,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融洽的氛围,使师生互动,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与动机等,强化了专业思想教育。
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试行和推广PBL教学法对硬件设施和师资要求较高,且对学生要求较高,对于已经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需行必要的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
PBL教学耗费时间相对较多,但学习效率高,学生反响好。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值得在医学教育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博,程志,曹德品等.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7):1-2
关键词:模拟诊疗;能力培养;标准化患者
模拟诊疗是模拟临床环境的一种教学与考核方法,采用典型且完整的病例作为临床教学对象,学生以临床医生身份对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扮演的患者进行模拟诊疗的过程,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提出该病需做的辅助检查、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教师参与全过程并进行提问和启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个案例的分析,构建诊疗思维框架,培养基本的诊疗技能。目前医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重,模拟诊疗的引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引起笔者思考。
1 传统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传统医学教育主要是教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互动较少,学生也很难集中精力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而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校级活动加分)只占10%左右。这种教学和考核方法不能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技能,并且会使医学生丧失对医学的兴趣。很多医学生认为期末考试临时突击下就可以应付,只要不挂科就不会影响毕业。很多课程一考完,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而对于实践能力更加不够重视,在校学生普遍认为实践能力在实习的时候可以得到培养,现在只要理论考试通过就可以了。
目前医学院校扩招,本科毕业的医学生普遍很难就业,很少有三甲医院愿意招聘本科毕业生,即使愿意招本科生,也是那些冷门科室,比如儿科和急诊科。面对这么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医学生选择考研,在实习期间复习备考,对于实习则不会花时间和精力,甚至有的学生不去科室实习,一门心思在看考研的书籍。这样下去无非会导致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差,甚至有的学生高分考上研究生,而对临床实践一无所知,导致死读书、读死书的恶性循环。
2 引入模拟诊疗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扩招,学生人数增多,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和病源相对减少,临床典型病例更少。并且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不能配合临床教学等原因,传统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医师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1]。本科医学生从临床实习中能够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医师的综合能力不能得到培养,这是传统医学令人担忧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尽快找到一种方式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不足。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临床技能是每一位医生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能。也是评价涉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临床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2]。如何让医学生早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是每个医学院校和带教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模拟诊疗在江苏地区医学院校推行以来,收到良好的成效和师生的广泛认可。该方法能有效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并且对临床见习和实习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 更好发挥模拟诊疗的作用
现在医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很少引入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教学方法。模拟诊疗虽然在有的院校已经开展,大部分是在学生实习期间,作为中期考核的一个项目。在实习期间,由于带教老师工作比较忙,有的带教老师对本科实习生不够重视,他们认为本科生再有能力也没用,还是让学生回去看书考研比较好。还有的带教老师则不负责任,把实习生当做免费劳动力,不教授他们知识,而只是让他们干一些杂活。这样的临床实习根本起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模拟诊疗能够开展的机会也很少。更好的发挥模拟诊疗的作用,可以做到以下方面。
3.1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引入模拟诊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临床思维得到培养,在以后的实习和见习中也会对相应疾病的诊疗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
3.2在临床实习期间,科教科要安排好每个科室的带教老师,尽量选择乐于施教、易于相处的老师。科教科安排各科室的模拟诊疗活动,并由带教老师带着学生学习一些典型疾病的诊疗过程。
3.3由带教老师拟定典型病例,让一名学生扮演患者,一名学生作为医生,通过问诊及相应的体格检查,完成诊疗过程,接下来,由带教老师指出诊疗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提问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诊疗规范。学生通过扮演患者,能帮助准医生学会换位思考,并提升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3.4统一制定模拟诊疗规范,选择各科室典型病例作为模拟诊疗题目,并把模拟诊疗作为一种考核方式,纳入学生平时成绩,并完善本科实习生的进出科考试制度。
4 结论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最易受到:①教学过程单调;②教学内容枯燥;③教学手段贫乏这三个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学习兴趣及耐心,并产生学习倦怠[3]。模拟诊疗在教学中可以实现从理论教学和医学实践教学的"桥梁"作用,改变理论教学和医学实践联系不紧密的现状,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早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开展模拟诊疗,有利于教师更直观地教学,变抽象的书本知识为具体的实践和操作,有利于学生更系统地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对以后的执业医师考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在中国,模拟诊疗教学才开始起步,但对不同的临床病种采用模拟诊疗将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主流。当然,这需要我们医学院校和实习医院及广大医学生的共同努力,争取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岳,雷世鑫.重视临床技能培养提高医学教育质量[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6):831.
关键词:临床病理;见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52-02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肉眼及显微镜下改变以及疾病走向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临床病理见习则是医学生初次接触临床的最佳切入点[1]。基于这些,我们在暑期组织安排学生进入病理科进行临床病理见习。
现结合我们在学生见习过程中的教学要点和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带习体会,以期提高临床病理见习的教学水平。
一、具体实施步骤
1.参加对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病理科的容纳能力有限,我们采用自愿报名、择优选取的方式,从已学过病理学理论的大二临床本科学生中选出部分同学参加了暑期的病理科临床见习。
2.前期准备工作。要保证见习效果,充分的见习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对见习学生介绍临床病理诊断的基本流程和详细步骤,与临床科室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交谈注意事项,等等。
3.正确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病理诊断医师与临床医师不同,大多不能直接见到患者,只能见到手术切除的大体标本与病理检查申请单。这时反映患者病史及手术所见情况的申请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现在很多临床医生并没有意识到申请单的重要意义,病理检查申请单的填写内容非常不规范,往往会对病理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通过对见习学生这一内容的训练,使他们了解病理申请单的填写对病理诊断的影响。当他们正式投身临床工作后,能够重视临床与病理的沟通,正确规范的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
4.熟悉病理制片过程。见习学生分组,先由相应的诊断组带教教师带领,从接收手术病理标本开始,观看取材,然后上脱水机脱水,再由技术组教师带领观看包埋、切片、染色,最后再由诊断组教师讲解显微镜下如何观察诊断。这样不但使学生直观了解了上课时使用的病理切片如何制作,也熟悉了临床病理科的整个工作流程,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了整个工作环节中的任何环节受到影响都有可能影响制片的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病理诊断的结果需要3~5个工作日才可以发出,而不是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或者临床医生所想象的很快就能出结果。
5.熟悉病理诊断工作。选择一些典型的、临床多见的疾病,比如食管癌、乳腺癌等,通过多头显微镜指导学生镜下读片并初步诊断,使学生明白如何对镜下图像进行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培养学生正确的诊断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的热情并再次复习病理理论课的学习内容。
6.亲自动手制作切片。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对一些病变典型的大体标本进行取材,并包埋、切片、染色,然后在镜下观察,进一步理解大体标本的病变与镜下改变的一致性,训练正确的病理思维。
7.了解冰冻切片流程。在临床工作中,部分临床医师简单的认为冰冻切片可以快速的知晓病变性质从而滥用冰冻切片检查。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病理诊断医师的诊断风险,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通过对冰冻切片操作步骤的观看,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冰冻切片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及意义。
8.参观免疫组化室与分子诊断实验室。现在分子病理学逐渐成为病理发展的热点及新方向。通过参观免疫组化室与分子诊断实验室,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了哪些疾病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明确诊断;选择这些免疫组化标记物的原则和意义;了解关于免疫组化的实际操作步骤。现在有部分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其中一些正需要借助一些病理技术开展,同时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以后对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动手能力要求也会有所提高,较早了解病理学的相关技术对他们日后的科研课题开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临床病理见习的一些体会
1.参加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参加见习,这部分学生通常对病理学相关的内容比较熟练,学习的自主性较好,能够达到较好的见习效果。
2.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临床病理见习,学生最直接的收获就是可以亲身参与到临床病理诊断的日常工作中,不但可以了解临床病理诊断的一般操作流程,还可以理论联系实践,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变得更生动,上课时封存在玻璃缸中的病理标本在见习时可以带上手套仔细观察触摸,使相关理论印象更加深刻,亦可以看到与教科书上或实习课上有差别的一些病例,之前较为单一的内容也变得丰富了,很好地补充了学校内学习的不足,锻炼了学生运用整体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翻阅科室现存的专业书籍或是通过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通过临床见习,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甚至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临床病理见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比如接待患者或家属、为其查询病理结果、学习怎样正确解释病理结果。同时与临床各科室医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比如询问病史、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也可以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
4.提高今后临床诊断水平,保证病理报告的质量。学生体会了病理科的活检流程后,进而可以对病理科前的一些工作做一些了解,明白标本在进入病理科前还可能出现不如意的情况,比如临床医师取材不到位或病理申请单填写不清影响病理诊断,甚至标本处理不当,如标记不清或标记错误、固定不及时或放错固定液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需要各临床科室共同协作才能确保病理诊断的质量,教师和学生都应予以高度重视[2]。
作为临床专业的本科生,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明白病理诊断对送检标本的要求、固定的方法和时间、冰冻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的适用范围等,能使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5.教师从见习带教中收获颇多,实现教学相长。临床病理见习对学生来说上课时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丰富,而对带教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变得更有挑战,不能简单的重复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将不同病例的临床资料转变为有规律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深入浅出的指导学生理解一些常见病的临床病理诊断,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再次梳理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也强化了自身教学能力;同时必须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这也有利于见习带教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认识与提高的机会。
三、待改进的方面
1.时间有待改进。要求参加见习的学生很多,但病理科容纳量有限,为避免影响日常病理诊断工作,目前见习时间仅安排在暑期,有必要争取更多的见习时间,以便更多的学生能轮流到病理科见习。
2.与临床相关专业联合示教。临床病理诊断仅仅依靠学生所学的病理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与一些临床课程有机地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真正起到桥梁学科的作用,应该积极争取和相关科室教师联系,邀请多个临床科室的带教教师进行指导和介绍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3.组织有关人员编写见习手册。编写一本适合学生见习使用的工作手册,包括见习所含内容及注意事项,方便学生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综上,通过临床病理见习,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机会与途径;同时通过见习,学生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3],值得一直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吕自力,陈伟露,魏晶晶,等.临床病理诊断见习――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桥梁[J].教育教学论坛,2012,4(19):59-60.
[2]王岸柳,李光.研究生临床病理实习教学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1):1145.
[3]张淑红.临床病理见习教学要点及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315.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pathological clinical novitiate teaching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CHEN Xiao-li,HE Xin-rong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Sichuan 637100,China)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医学院校本科学制一般是5年,因其存在2年的见习、实习等后期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实习阶段,实习点多且分散,很难集中开展就业指导服务,难以形成就业讨论的良好氛围,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其独特性、分散性、难以协调性等因素,做好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从新生入学开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教育
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就业、考研还是出国,往往需要通过大学几年的准备和努力,不是等到毕业时才突然决定的。如果不早做准备,在大学期间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目标,到了毕业时才做准备,毕业生往往感到很茫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高校辅导员目前一般都持有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并能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因此,辅导员可以有效地把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思想状况、就业心态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为其量身制作合适的职业生涯指导,如,一年级学生重点树立职业理想,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等方面基础教育,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二年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对自己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查找不足,有意识的加强训练;
三年级开展职业专业教育,职业定向指导,修订职业生涯规划,制定长远的人生目标;四年级是医学院校学生见习阶段,学生集中在各附属医院见习,对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开展就业形势宣传、就业面试技巧培训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方向;五年级是医学院校学生实习阶段,学生分散在省内外各实习医院,人员分散难于集中,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电话、飞信、qq等方式,定期和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服务。这几个阶段,融会贯通,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影响医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上到国家政策、职业工种,下到父母意见、城市位置等。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大部分医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基本确定了自己的职业,一般是从事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但因为医护人员的相对饱和、学历限制等各种原因,除考研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医学生本科毕业在省市级公立医疗领域就业的人员较少,有很大一部分医学生需要到省市级私立医疗领域、县级、镇级或社区级医疗机构工作。
在目前形势下,辅导员需要教育学生明确专业非职业,医学生可以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和日常的社交活动,多方位拓展就业范围和就业领域,指导医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自我有正确的评估,确立就业方向和目标。同时响应国家号召和时代要求,引导医学生做好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医学相关专业领域就业的思想准备,如适应医学院校学生的“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西部志愿者”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实现医学生高层次高质量就业。
受不同地域风俗人情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家长不希望子女就业单位离自己太远,甚至希望子女能与自己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单位就业,方便相互之间的照顾,家长的这些思维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的择业观,很多毕业生往往在自己满意的城市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准备签约,因为家长强烈反对,不得不放弃导致错失最佳就业选择。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纠正家长就业观念,多放手,尊重学生的就业主体地位,将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考虑,做出正确选择。
三、全方位收集反馈毕业生就业信息
由于地域、文化等差异,往往医护专业的用人需求和供求关系不对称,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信息收集反馈相对比较便捷,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加强,学生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校友的力量,通过各种网络化、人脉资源信息渠道,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毕业生需求信息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由于网络上就业信息良莠不齐,学生辅导员需要及时指导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信息的梳理,从中初步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几个岗位,并鼓励医学生到用人单位实地考察,便于更直观的掌握用人单位的运营状况、工资待遇、晋升机会等详细信息。
毕业生在实习考察中还可以增加阅历,对考察单位作对比,进一步明确自己内心需求,做出更明智的就业选择。学生辅导员还可以充分发挥校友传帮带的作用,与往届校友保持密切联系,将他们所掌握的就业信息及时向毕业生进行交流,介绍校友与在校生直接沟通,交流就业信息和就业感悟体会,给毕业生提供更加直接的就业信息参考。
四、跟踪毕业生就业求职全过程,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用人需求和求职需求的信息相对称,是解决就业的根本。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很多盲从性,尤其就业考察环节是毕业生最后是否成功就业的关键,毕业生面对形形的医疗机构,由于缺乏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单位的深入了解,容易感到迷茫,自己很难做出判断,在犹豫不决时,很容易错失最佳就业机会。因此,辅导员要跟踪毕业生求职的全过程,事前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单位信息了解,掌握求职技巧,轻松应对面试;事后耐心听取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考察意见,及时帮助毕业生在就业求职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帮毕业生分析其中的利弊,指导毕业生高层次高质量就业。五、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
现在的医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大,而医学院校中女生群体人数多,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抗挫折能力差。而医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因资历低,医疗资源竞争激烈,如果自己不积极争取,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级简单事物的处理工作,涉及专业核心的工作相对较少,有些会受到带教老师、护士的批评教育,甚至是患者的质疑,这些挫折都是很难避免。因此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养成独立、自信、自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对医学生的就业和成才至关重要。学生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增加挫折教育,磨练学生意志,教育学生遇到挫折,客观、公正地对待所有的人与事,鼓励学生端正就业心态,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努力争取寻找就业机会,克服一切困难成功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
五、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掌握用人单位需求
学校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就业,因此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对高校推动学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安排专人和用人单位对接,就业年级辅导员是最合适的人选,学生辅导员充分利用就业招聘会的机会,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目前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有重点的推荐毕业生。邀请用人单位和成功就业的学生做讲座,面对面交流,掌握应聘的方法和技巧,明白用人单位需要什么类型的毕业生。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在不断求职中积累经验,辅导员定期汇总就业信息和就业情况,掌握就业动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寒暑期和课余时间去医学相关单位进行社会实践,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实践结束后,上交实践报告,并对实践成果进行评比展示。多与家长联系,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和有利条件,使毕业生早接触社会,提早与用人单位对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有效促进就业。
六、强化毕业生的就业主动性,积极推动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
由于高层次医疗机构对人才层次的高要求,致使目前大部分医学生毕业的首选是考研,而且逐渐出现了“二战”、“三战”的专职考研队伍,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作再多的就业推荐,学生也会无动于衷,直接影响每年的实际就业情况,长此以往导致人才不能尽其用,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扭转这种局面,对学生进行分门别类指导,对于坚定考研、实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重点做考研指导,如学校选择、初试复习和复试面试技巧等;对于考研失利、不考研和考研心态不坚定的学生,需要指导他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或边工作边考研观念,激发毕业生就业的内驱力,变被动的信息化教育为学生主动需求,强化毕业生的就业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的层次和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BBL教学法 双语教学 八年制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68-03
随着现代社会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床旁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真实病例为模本的床边PBL”(Bedside based learning,BBL)教学法,是依托教学医院的医疗资源,学生在病床边完成案例,根据现实情况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分阶段完成资料采集、讨论质疑、评价总结等各步骤。BBL教学法既继承了传统PBL教学的精髓,又对其诸多局限性进行了革新,是一种适合中国医学教育现状的全新教学模式。而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本研究以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系八年制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在内科学的临床见习带教中分别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与传统PBL教学两种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学习兴趣等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教学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系八年制在我院内科见习的学生共60人,按照学号单双随机进行分组,单数学生30名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法,其中男14名,女16名,为实验组;双数学生30名采用传统PBL教学方法,其中男17名,女13名,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成绩、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组中均设有主席、记录员等分别履行组织和记录等职责。按照不同组别的具体程序进行内科学临床见习带教。
(二) 教学方法
1.对照组教学:采用传统PBL教学方法,教师按教学大纲内容授课。教学课时固定,主要通过教师提前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沟通所学内容,利用不同形式来报告结论、分享过程。
2.实验组教学:采用BBL联合双语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精心挑选符合“病种具有代表性及一定迷惑性”、“患者配合度较好”等条件的内科常见病,如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临床病例,根据病例的复杂程度和病情进展、病程长短不同灵活安排教学课时数,短则2-3次完成,每次1-3个学时,长则4-5次完成,次数不宜过多。
教学设计当中,每个组30名学生再次分为6个小组,每一小组分配1张病床,要求学生熟悉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资料,提出病人具体诊治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后文献查阅。第二次床旁随访病人时,需提出该病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总结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治疗国内外进展。课后按组别撰写小综述。第三次随访病人后,由教师总结,综述评讲。简而言之,此过程就是由教师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病床边完成案例,根据现实情况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分阶段完成“床旁资料采集―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质疑―评价精讲”,最后根据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双语结合,课件图文并茂、直观生动、重点突出,与以往诊治过的相关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准备一些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及最后作出解答,如上肾病综合征一课时,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及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常见病因有哪些?诊断肾病综合征需注意什么?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机制是什么?先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以双语结合方式(其中英文表述部分不少于50%)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老师最后指出问题关键,重点总结归纳有关内容。
实验组教学地点采取患者床边与教室相结合,自由穿插,在教室讨论过程中随时可以回到病床边补充资料,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将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参与讨论的自学者。同时,引入双语教学概念,要求教师专业英语过硬,病例典型。在正式床旁病例见习前一周,教师将所设计的病例资料及可能涉及的重要专业英语词汇复印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就对提出的问题开始思考,并针对性的进行资料收集。而查找资料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查阅图书馆文献外,教师指导、鼓励大家积极使用网络资源,如(、或)等知名医学文献网站或论坛,来对所采集的病例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学术进展及类似病例诊疗经验汇总,制作英文PPT,与其他同学对病例一起进行英文陈述和讨论,最终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出发,制定适合于患者个体的医疗决策。最后,在后续的出科考核当中,除了传统的出科考试成绩外,还设立适合八年制学生临床实践课的调查问卷评估表,对BBL联合双语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三) 教师要求
2组均由具备丰富临床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中贯穿医学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英文词汇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一教师授课,且在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完成后,应通过教研室试讲及专家评议,符合条件后方能安排上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总数均相同。
(四)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综合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及调查问卷评估表,对BBL联合双语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其中,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包括问诊、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病历书写5项,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平时成绩则是针对平时见习课中学生对课程准备程度、上课积极性、参与度的评估,满分为100分;而调查问卷评估表为本教研室综合国内外各高校及参考文献所提供的方法自行设计,其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1.提高学习兴趣、积极性;2.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3.提高临床思维能力;4.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5.培养自学能力;6.提高学习效率;7.促进语言表达能力;8.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同学间团结协作;9.融洽师生关系;10.培养综合素质、促进专业英语能力提升等十个方面内容。问题的回答分为5个等级,从非常同意(计4分)到非常不同意(计0分)。调查问卷评估表以不记名的形式在学生见习结束后发放、回收,数据整理后量化,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同时由内科学教研室和教师代表与见习生代表进行座谈,针对带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二、结果和分析
(一) 课堂效果
大部分实验组学生较对照组同学课前准备更认真,课堂上讨论更积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实验组中96%学生认为BBL联合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这样的学习既锻炼了自学能力,发挥了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受到一致好评,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使用。而对照组缺乏反复病例床旁随访,第一手临床资料获得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后还需另花时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二)两组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比较
将两组学生结束内科学见习时的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科平均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为(88.7±3.2)分,平时成绩平均为(94.5±3.26)分,均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同学的临床知识、基本技能操作等综合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分析能力较强,善于处理与临床实践有关的问题。见表1-2。
表1:两组学生出科临床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表2:两组学生平时成绩比较
■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三)两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反馈
此次调查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评估表,回收有效调查问卷评估表60份,回收率为100%,结果见表3。
表3:两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反馈
■
注:和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随着知识信息全球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自2004年起,我国的12所医科大学开始招收八年制医学专业学员,目的是培养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具备较强的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由于八年学制主要向基础理论倾斜,八年制毕业生在临床方面往往不能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水平。因此,加强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已成为高等医学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具体内容难于理解记忆,很多内容要通过临床见习来完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学见习带教中,如何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践,实施双语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理论,又能够解决临床医疗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内科学实践教学工作中一直探索的问题。BBL教学是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引导,启发学生围绕病例研究、讨论并回答一系列问题,并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具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将BBL与双语教学进行整合,在内科见习带教中应用,不仅继承了BBL教学情景化、直观性、整合性、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的优点,还通过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打好坚实的临床外语基础,是一种适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的全新教学模式。事实证明,通过BBL联合双语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我校两组不同教学方式的八年制学生出科后综合考评结果比较,实验组学生的出科平均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为88.7±3.2分,平时成绩为94.5±3.26分,均高于对照组,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调查问卷评估表总分为39.3±1.22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BBL联合双语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和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课堂讨论、医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教会医学生临床诊断的推理步骤,提高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医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消化、掌握复杂难懂的内科学知识,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颖.采用PBL教学法提高心内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7-55.
[2] 第六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试行稿)[Z].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86-287.
[3] 马建辉.对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28-30.
1由被动接受转为自主学习,培养临床思维和技能
临床思维和技能是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应用综合思辨能力、批判性思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本校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辅以实习见习、校外参观学习、读书报告、学术报告、病案讨论,增加师生互动,将被动的学习方式改为主动。传统教学安排里,医学检验学生的实习与见习从五年级开始,近年来,本校在传统实习、见习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在实验课中向较低年级学生开放见习,让其更早具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具体措施包括参观实验室、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课题的实施等。校外参观学习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部分,例如今年本校组织了本科生在成都迈克生物科技园进行了参观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开拓了视野,扩宽了就业方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每三周一次的读书报告,其内容主要是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最新文献的读书汇报。由于具有医学检验系和实验医学科“系科合一”管理模式的优势,可以向有兴趣的本科生开放,使其能较早且较快地接触到学科前沿及新的研究领域。科室不定期的各种学术讲座也向本科生开放。学术讲座的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不仅邀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介绍其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而且也会邀请与本科生年纪差异较小的博士、博士后等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获得学生广泛好评。为使病案更加生动全面,本校将病案讨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病案来自从临床收集的真实病案,以血液、临检病案为主,每学期5~6个病案,学生7~8人一组,每组1个病例,给予1周准备期。要求小组人员共同讨论,分工协作完成PPT制作和汇报演讲,完成情况打分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病案来自实验医学科参加的英国国家室间质评服务项目,其室间质评为病例形式,以生化和激素的问题为主,以开放式问题的方式进行。每20天一个病例,参加学生用英文作答,由指定人员归纳总结所有答案并上报,结果回报后,组织学生参考标准答案进行回顾学习。
2“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开启学生科研之路
科研素质是对医学生特别是以实验医学为主要方向的医学检验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本校主要采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的方式,以现有的“检验协会”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自身兴趣与教研室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和训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检验协会是学生自治组织,依托于实验医学科,以学生为主体,以基础科研为核心,不仅有医学检验系的学生参加,还有很多临床医学院非检验专业学生参加,包括临床八年制学生,目前有会员40人,指导教师20余人。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中,一名导师面向2~3名学生,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引导、规范。在科研活动中,学生通过课题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一系列活动,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活动,除了可以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及脉搏外,还能养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并培养创造性思维。目前该协会成员已参与完成多项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参与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另外协会成员还申请到多项“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多数已在实施和结题阶段。
3多点带面,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及创新实践的基本需求,是其竞争、发展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医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通过终身连续地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及时按照社会需求和自我意愿自觉主动地学习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改善、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需要。本校通过读书报告、学术讲座向其提供学科前沿的信息;病案讨论以小组讨论及交流的形式促使其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科研创新小组促进其带着问题、有目性的寻找信息;同时通过及时总结、评估成果,不断总结及改进,培养医学检验本科生对信息的敏感性,提高其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使信息素质真正成为其自身的一项基本素质。综上所述,近年来,本校通过构建包括传统课堂教育、病案讨论、实习见习、学术讲座、“导师制”科研创新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完善及提高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包括人文素质、临床思维和技能、科研素质、信息素质等综合素质,以适应目前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如何在病案教学中调动小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分工合作;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小组时间较短,课题无法深入延续进行;如何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努力与优化。今后本校将把工作更加细化和合理化,争取开辟一种适应新世纪检验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并将其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曾婷婷 郑沁 金咏梅 粟军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医学实践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医学生实践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1]。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围绕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目标,我们对实践教学中各环节严格要求,强化对学生以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1 严格实验教学管理
1.1 确保实验开出率和成功率: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由教研室和实验室共同确定,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尽可能地开设综合性实验,并适时开设探索性实验,保证所有实验均能开出并具有较高的质量。实验前1周,实验带教老师与实验准备人员一起进行预试验,一来解决和完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不足,确保实验成功率达到100%;二来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实验数据,便于评价学生实验结果。
1.2 加强学生出勤和实验原始数据管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基本上采用教师固定带教实验组的方法,既便于对学生的考勤,又相对熟悉教学对象,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如吸光度值等进行第一时间的登记,保证学生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避免抄袭现象,主张独立进行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束后集中进行讲解和分析。
2 强化基本技能操作和报告书写
平时实验课我们强调学生多练习,勤动手,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只讲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的操作。由于生物化学检验实验中几乎每次都会用到加样枪、移液管和分光光度计等,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多次实验后便不再认真练习,应付了事,起不到好的训练效果。为此我们改变教学方法,以平时操作考核的方式来强化训练。通常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学时比较充裕,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到讲台上单独操作,老师和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并要其他同学指出其操作是否规范及存在的不足。每次随机安排几名同学上去操作,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不符合要求的还要不定期抽查。由于学生自尊心强,不愿在其他同学面前失败,继而每次课都认真训练,规范操作,不再懈怠。这样课程实验结束时,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都进行过至少一遍。同时,带教老师也可参与操作,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又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相处更为融洽与和谐。由于学习训练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加规范,能准确地掌握操作技术,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开展障碍式实验教学,人为改变某些实验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报告书写是我们强化的又一个重点。每次实验后都要求学生写出规范、详实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需详尽地记录实验的原理、主要仪器试剂、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和结果计算,以及对该次实验的分析与讨论。同时要求同组人的姓名,既体现对同组同学的尊重,又可以防止抄袭,便于查对。其中分析与讨论是实验报告的重点,不允许学生用简单的“结果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等内容敷衍了事,而是要求通过对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的分析,充分全面地认识到本次实验的精髓和成败的原因。
3 提高医院见习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了解医院检验科的运行模式和弥补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不足,我们每年分批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实地见习教学,每批10~15人,一般去2~3次。安排年资丰富的工作人员讲解科室的工作要求与分工,生物化学检验在医院检验中的地位和作用,常用的检测项目;讲解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以及科室大型仪器设备,如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和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原理、构造、操作和维护保养等知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先做好相应的复习,如仪器的原理与构造、临床常用项目和质控方法等,讲解过程中作相应的记录并适当安排同学进行临床标本的测试操作;见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见习报告和见习感想。通过见习,学生从理论教学中获得的模糊概念变得清晰和具体,增强了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4 综合实验考核,全面评价操作技能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对实验操作考核进行了改革,改变过去用一次性实验结果评定实验成绩的做法,建立科学的实验考评体系[2]。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不是简单地看实验结果是否准确,而着重看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平时实验的各种基本操作技能等综合评价,使学生重视实验过程,调动其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受到学生的好评。
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严格控制和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经费投入有限,仪器设备的添置和更新缓慢,与医院检验科工作有一定差距;实验室人员配置不足,仅能维持现有实验项目的开展,无法进行一些难度大的新实验的开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士军.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9):278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 临床见习 男生
临床见习课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由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的第一步。由于妇产科所面对病人性别的特殊性,以及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带教男生时要面对较多的困难,如何使男生圆满完成妇产科见习任务,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前妇产科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
1 男生在妇产科见习中存在的困难
1.1 教师方面 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中,由于女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强于男生;而且个别教师认为以后女生从事妇产科的可能性大于男生,而对男生的临床教学重视不够。遇到困难时,不愿努力向病人宣传教学工作意义、动员病人配合教学,以致于使男生失去了见习的首要条件。
1.2 男生本身
在临床工作中从事妇产科工作的男医生很少,加上社会的偏见,病人的不配合,使男生在见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如果见习前没有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当面对病人时没有自信心和主动性,更加打击了男生见习妇产科的积极性。
1.3 病人方面
首先,病人的特殊性。妇产科见习是一个完全面对女性病人的学科,通常的检查都涉及病人的隐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常常遇到一些拒绝接受学生尤其是男生询问和检查的病人。其次,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目前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使一些病人行使自主权拒绝学生询问病史、观摩手术和操作,尤其是体格检查。由于愈演愈烈的医患隐私纠纷的影响[1],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与投诉,只有不让见习生进行相应的医疗教学活动。最后,教学资源的不足,高等医学院校的逐年扩招,学生人数逐步增加,使现有的教学医院病人数无法满足见习生的要求。
2 解决的方法
2.1 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 所谓教学,并不是仅仅指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在临床见习课的讲授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讲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而不是结合其内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来讲授,最终培养出的医生只会诊断和教科书上一模一样的病,当他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同时教师所讲授的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通过经常阅读医学期刊,上网查阅专业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在学生进入临床见习阶段,事事感新鲜,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优秀的带教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男生。通过对优秀带教老师,特别是在男生教学中得到好评的老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报告会、妇产科知识竞赛、学生授课比赛等一系列有趣并且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加之带教老师对男生的关心和重视,均能极大地提高男生对妇产科见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动力。著名的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研究表明:兴趣是增强紧张度,引起大脑皮质活动状态的一种因素,凡符合人们兴趣的学习就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同时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消除病人对男生的戒备心理。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 临床见习 男生
临床见习课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由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的第一步。由于妇产科所面对病人性别的特殊性,以及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带教男生时要面对较多的困难,如何使男生圆满完成妇产科见习任务,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前妇产科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
1 男生在妇产科见习中存在的困难
1.1 教师方面 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工作中,由于女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强于男生;而且个别教师认为以后女生从事妇产科的可能性大于男生,而对男生的临床教学重视不够。遇到困难时,不愿努力向病人宣传教学工作意义、动员病人配合教学,以致于使男生失去了见习的首要条件。
1.2 男生本身
在临床工作中从事妇产科工作的男医生很少,加上社会的偏见,病人的不配合,使男生在见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如果见习前没有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当面对病人时没有自信心和主动性,更加打击了男生见习妇产科的积极性。
1.3 病人方面
首先,病人的特殊性。妇产科见习是一个完全面对女性病人的学科,通常的检查都涉及病人的隐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常常遇到一些拒绝接受学生尤其是男生询问和检查的病人。其次,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目前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使一些病人行使自主权拒绝学生询问病史、观摩手术和操作,尤其是体格检查。由于愈演愈烈的医患隐私纠纷的影响[1],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与投诉,只有不让见习生进行相应的医疗教学活动。最后,教学资源的不足,高等医学院校的逐年扩招,学生人数逐步增加,使现有的教学医院病人数无法满足见习生的要求。
2 解决的方法
2.1 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 所谓教学,并不是仅仅指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在临床见习课的讲授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讲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而不是结合其内在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来讲授,最终培养出的医生只会诊断和教科书上一模一样的病,当他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同时教师所讲授的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通过经常阅读医学期刊,上网查阅专业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在学生进入临床见习阶段,事事感新鲜,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优秀的带教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男生。通过对优秀带教老师,特别是在男生教学中得到好评的老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报告会、妇产科知识竞赛、学生授课比赛等一系列有趣并且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加之带教老师对男生的关心和重视,均能极大地提高男生对妇产科见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动力。著名的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研究表明:兴趣是增强紧张度,引起大脑皮质活动状态的一种因素,凡符合人们兴趣的学习就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同时教师应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消除病人对男生的戒备心理。
2.2 提高男生对妇产科见习重要性的认识
从我国未来的社会医疗发展的需要来看,医学本科教育的主体并不是培养专科医生而是全科医生,而且每一位医生的专业都可能与其他学科交叉。人是一个整体,妇科病人只是整体的一部分,不管今后从事哪个专业,均需涉及女病人,有许多疾病需要与妇产科疾病进行鉴别。在某些基层医院,医生需要面对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的病人,外科医生同时也是妇产科医生。通过妇产科见习的学习,能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方便;同时帮助他们解除害羞心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求男生在病人面前表现得从容镇定,充满自信,取得病人的合作,树立起良好医生形象,完成实习任务[2]。
2.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男生学习积极性 胡灵玉等[3]采用仿真模型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认为是男生见习带教的最佳模式。我院妇产科教研室通过丰富妇产科教具和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弥补临床见习资源的不足。增加了仿真妇检模型、孕妇检查模型、分娩机制模型等,甚至建设了模拟产房,使学生在模型上和较为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基本技能反复操作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当面对病人进行实际操作时,大大地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得到病人的很好配合,增加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争强好胜心甚浓,他们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自己能胜过别人。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竞赛。通过理论知识的必答和抢答、对“模拟病人”的病史询问、多种操作技能的比赛,综合评判参赛选手的能力。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知识,又可以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
2.4 宣传妇产科界楷模,增强男生学好妇产科信心
半个多世纪以来,林巧雅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她的事迹有口皆碑,她对妇产科所做的贡献蜚声中外,我们除了将林巧雅大夫的无限热爱医学事业,对病人无限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优秀事迹讲给学生听。同时,也给他们讲述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白求恩式的妇产科医生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先进事迹。特别强调目前妇产科界的优秀男专家曹泽毅、郎景和、江森等,他们虽然是男性,但是同样可以在妇产科界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广大的妇女服务。解除男生对学习妇产科的顾虑,甚至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对部分男生的问卷调查,有近半数的男生有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的意向。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的重要过渡期,是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如何使一个刚刚接触临床课程的四年级医学生,尤其是男生,系统学习并掌握好妇产科临床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以培养高质量的妇产科临床医生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和引导,提高男生学习妇产科的兴趣和积极性,争取病人的配合和信任,一定能使男生圆满完成妇产科见习任务,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文胜,王健敏.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39-40.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41-02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临床医学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达到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卓越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与推进,改革和创新符合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自2010年开始,我校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仍是主流学制,与其它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性、复杂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临床见习、专业实习、课外实践和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等各个环节,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具有多环节、多层次、长周期、较分散的特点。随着《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引入和实施,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己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国内众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在大力推进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建立临床“床边教学”模式,设置“三早”实践课程,尝试建立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技能中心,设立模拟诊室、病房,配备现代化教学模型、医学模特(SP病人)等。在教学上综合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客观结构临床考试(OSCE)、多站考试(MSE)等方法。但受原有几十年传统模式的束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以“学科为中心”模式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中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实践教学体系单一,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实践教学长期从属于相对独立的理论课且课程实验间缺乏交叉融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实验项目内容设计的综合性、创新性方面体现不足,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还不完善等。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当今临床医学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达到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课程实验、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彼此相对独立,相互分离,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我们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表1)。形成以突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为目的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点。①整合构建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医学基础技能实验改革的要点是突破传统的基础医学以各门课程各自开设实验的相互隔离模式,将原有按学科的实验教学资源从所属课程分离出来,按学科性质(形态、机能、分子、病原等)开展纵向或横向的有机整合,并独立设置课程,使实验教学课程化。全部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整合为五门实验课程,即医学大体形态实验学(整合原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显微形态实验学(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整合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医学机能实验学(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教学内容)、生物分子检测与分析实验学(整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病原生物实验学(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专业基础技能实验部分则整合为两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即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学基础和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整合成临床基本技能实验学,而把原来分散在其它学科中的心电图、实验室诊断和医学影像如X线、超声、CT、MRI诊断等相关内容整合为临床辅助技能实验学。通过实验课程的整合和独立,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又促进了传统学科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突出了实践和创新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群。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实践教学之中,有序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一是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融合改革中,加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比重,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机能学实验和分子医学实验中引入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科研性质的综合训练,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自行查阅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等),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二是依托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校级开放性实验,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论文撰写,把科学研究的训练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的能力。③加强床边教学,改革实习模式。临床课间见习(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疾病认症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临床思维训练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即采用CBL(案例教学)或PBL(问题教学)为主的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查体认症,然后教师结合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生集中分析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完成见习报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针对近年来学生临床实习与考研准备、就业应聘发生较大冲突的矛盾,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整体上将临床实习时间提前(第八学期即进入临床教学医院实习)并将临床实习分为通科实习和选科实习两部分。临床通科实习,即临床轮转实习,共计42周,通过系统全面的临床各科轮转实习,使学生受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初步具备独立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全部学生必须按实纲要求完成;通科实习结束后,安排6周临床选科实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临床学科强化专科技能培养。④完善专业综合能力测试体系。临床技能是医学生最基本的技能,临床能力不只是单纯考评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而是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我们进行了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的改革,强调综合测试应以考察临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测试方式采取试卷笔试、床边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临床实习出科考试,主要进行临床技能床边测试,考核问诊、查体、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操作能力等;二是临床实习中期考核,主要进行医德医风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笔试;三是实习结束综合考试,由毕业前临床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组成,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技能规范化考试采取多站考试形式,包括SP考站和和计算机模拟考站,主要考核毕业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如体格检查和临床常用操作技术)和临床辅助技能(如心电图和各种影像检查图片的判读以及常用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测试贯穿于整个实习教学环节,成为了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促进了临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铁滨,梁维君,邓文艳,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26-228.
[2]雷丹琼,林建荣,胡岗.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53-54.
[3]李燕,王燕蓉,李昭宇,等.创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74-75.
[关键词] 医患关系 沟通 人文素养
一个从乡下长途跋涉来县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借了点钱,在他认为“水平最高”的县医院挂了一位专家的号,一见面,这位专家看了看检查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晚了”。第二句话说:“没治了。”第三句话说:“回家吧。”这时,病人精神上已经快受不了了,急忙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求求您了。”医生的第四句话让这个病人当场就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
“上面这个故事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案例。我们叫它‘4句话说死病人’。”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导师刘志平说:“这位农民患者,还没出医院大门就一命呜呼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医生在与病人对话时,首先就没把病人放在平等的位置,在与病人沟通时缺乏技巧。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纠纷因医生和病人的沟通问题引起。据了解,医疗纠纷又常常发生在青年医生当中,而在老一代医生身上很少发生。很多年轻医生拥有博士学位,他们的医术可能并不差,但由于医疗态度不够好、沟通能力很欠缺,影响到他们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一、医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自从1995年前后人文教育在一些高校蓬勃兴起,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了十几年,人文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应该说,很多工科专业、理科专业都已经开设了人文教育的课程,渗透了人文教育的内容。然而,医学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显得有些滞后,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由于医学科学博大精深,这就使得医科学生必须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而偏废了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专业课程,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这就导致了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欠缺。
1.人文素质较低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着“重理轻文”现象,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投入不够;高等医学教育中,除了政治理论课以外,其他人文科学教育的内容较少。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人文知识是基础,只有提高了人文知识才能够提高人文素质。医学院校的学生进校后由于以学习专业知识为重而很少系统地学习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缺乏学习和提升人文知识的动力,导致了医学生的人文知识普遍较低,人文素质缺乏。
2.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医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等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好地调整心态,自身基本心理素质相对缺乏。另外,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职业,这就要求医学生还要了解和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和需要,调整病人心理情绪,构建和谐的治疗环境。
3.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医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作为医疗卫生人员应具备的医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然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大多数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与合格的临床医生相差甚远。这主要表现在:医疗专业技术不扎实,理论与实践脱节明显;缺乏勇于攻坚、勇于创新的精神;缺乏循证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医生职业精神的含义以及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义务缺乏全面认识;缺乏对继续教育的深刻理解。
二、医学生开展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加速发展,如何在医学教育中发扬人文精神?怎样处理好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在医学临床上实现医学与人文的融合?笔者认为医生的沟通技巧应从学校练起。因为一个善于沟通的医学生不仅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患者的配合、支持,即便诊疗技术还不够成熟,也能得到患者的理解,避免医疗纠纷。相反,如果不掌握沟通技巧,即便理论学习成绩很优秀,在临床实践中也会因患者拒绝配合而困难重重。因此,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应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沟通不合格,学业成绩不应视为合格。
三、学校如何开展人文教育
医学生在校期间怎样才能学好沟通技巧,以适应未来的临床实习及医生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编写教材
医学院校应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组织专家、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编写教材,重点介绍与患者沟通常见的难题及解决办法,分析沟通失败的原因,供医学生学习使用。
2.开设相关课程
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练习课,先由任课老师讲解示范,然后通过同学间的对练、老师与同学间的对练巩固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呼吁社会及患者理解、支持医学生的临床实践,但不能苛求每个患者都能做到。患者的素质有高低,性格有差别,不一定能配合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因此,要设计各类患者的特点,尤其要将患者对实习生的怀疑、责难、不理解、不配合的种种情形设计在内,让他们反复练习。
3.模拟练习
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高就业率和低创业率具有极大关联性,医学院校和医学生对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忽视与就业创业局面的发展变化互为因果,本文立足全国高校就业创业现状和医学教学特点,深入分析导致创新创业课堂困境的原因,从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探索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探讨如何提高创新创业课堂质量、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
【关键词】
医学;创新创业;课堂教学
一、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现状
上世纪末创新创业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展开,不断将欧美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在政策引导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创业人数连年攀升。1998年5月,清华大学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新局面,经过近20年发展,创新创业精英教育逐渐达到顶峰,当下已经与相亲、文艺赛事、娱乐晚会一起跻身于四大电视节目热门。各医学院校在团中央、教育部的带领下也积极参与到历届创业计划大赛之中,甚至还摘得奖项名次,但面向包括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内的全体高校学生普惠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依然欠缺。2015年6月10日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呈上升趋势,医学专业是就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就业形势大好的局面之下,医学院校对创新创业课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很少有医学院校单独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个别医学院校将这门课程设为选修课,多数医学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就业指导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的课时仅有2-3课时。身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课授课教师,如何在课时少、学生轻视和科目专业性低的多重困难下保障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
二、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困境分析
1.医学生就业率高,创业动机弱
医学生就业率高,就业压力与创业率关联性低,使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关注度低。由于医院偏爱高学历人才、大中型医院人力饱和等原因,有人认为医学生就业压力大,但医学专业是就业热门专业。国家医疗卫生改革扩大了卫生人才需求,国民健康意识觉醒、老龄化加剧和对生存安全的担忧,使医疗卫生行业大发展、就业形势大好。教育部2015年报告指出:2014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13.0%)和零售商业(11.1%)两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则集中于零售商业(14.2%)和建筑业(8.2%),就业困难不是创业最主要原因。医学生大多将自身置于稳定职业、技能型行业发展路线,缺少创业动机和激情,在缺乏创业技能的情况下创业比就业难度更大。
2.学业负担重创业精力不足
医学专业是极其务实的学科门类,培养年限比一般大学本科专业更长,不仅需要学量科学知识,还需经历多个科室见习、实习以及两次规范化培训才能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医学生不仅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牢固基础,还要掌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学科,仅化学就分有机、无机、医学、分析等多个细分学科,课业压力极大。随着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学历和规培经历越发看重,医学生考研人数持续增加。2016年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号),要求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增加2-4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再次延长医学生的培训年限。综上所述,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热情不高,就在情理之中了。
3.创新创业等通识教育课程边缘化
就业率被高度关注、社会分工更迭频繁,许多大学专业被窄化为应职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严重不足,不能正确运用汉字、标点的情况大量存在,历史、艺术等文化修养更是欠缺。公众、高校和医学专业大学生自身均将专业学习置于大学生涯最为重要的地位无可厚非,但医学院校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与职业教育学校有极大区别,其中最重要的是: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兼具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人才。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也是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纠纷引发大量伤医悲剧,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强化医学院校通识教育刻不容缓。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1.创新组织课堂
(1)充分利用视音频等直观传播手段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及,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法传递信息。医学专业的创新创业课不仅是一门技能性课程,也兼具人文课程特性,可利用的影像素材十分丰富。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演示过程中插入富有趣味的图片和视音频,用比语言文字更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昭示理念,包括各类影视作品和名人影像资料等。(2)差异化设置课堂互动环节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是医学专业教学的必经途径,以往的教学互动主要以问答形式进行。在医学生创新创业课堂上,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差异化地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班级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和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组织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现场“创新工作流程,减少医患纠纷”的“头脑风暴”;让以女性为主的护理专业学生,从提升个人形象魅力角度出发,对身边人提出改善外在形象的建议;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吐槽”一下学习中的特殊见闻。(3)积累贴近医学专业的教学案例国内外创新创业的案例数不胜数,医学院校教师应从中梳理出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案例,供课堂使用。例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创制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抗疟新药赢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非典斗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曾在首届全运会打破四百米栏全国纪录;欧洲“医者之父”阿维森纳竟然是一个阿拉伯人;护理事业创始人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称谓的由来;阿维森纳体格健壮所以生活颠沛依然有精力留下大量著作,而南丁格尔因体弱差点死于疾病等等。
2.从基本环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1)开发医学生记忆中枢之外的大脑创新创业课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传授创业技能。而医学生在繁重的“内外妇儿”课业学习中,已经习惯于记忆知识点,对创新思维的运用十分陌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逐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利用华罗庚“烧水泡茶”典故来解释创新概念中“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常规”,以“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为题来做语言创新的练习,立足护理专业知识背景进行创业项目的征集等等。(2)传播创业知识为辅,授予创新技能为主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超越了最初号召创业的初级目标,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可以应用的能力,多方位开发个人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教师讲授的知识要跳出创业知识局限,拓展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更要提示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生活和学习,彰显文化素养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3)有技巧地寻找医学与创业的结合点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十分类似,要触动他们的内心,就要寻找贴近他们生活背景的案例和创业项目。例如:药学专业学生在医药生产和销售甚至研发方面有独到优势,护理专业学生更适合养老项目的开发,而淘宝、微商这些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物他们更有发言权。教师还可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切身体会创业中的不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对所教授的创业理论进行检验,将创业经历作为教学案例与学生和校内外其他创新创业教师交流探讨。
3.将创新创业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1)利用“互联网+”手段与学生建立普遍联系随着全媒体时代来临,联系方式已经从信件、电邮、电话发展为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微信公众号、网店、个人网页等网络社交平台也已普及,在较短的创新创业课时之外的时间,师生之间可以建立长久的师生联系,加入学生班级、兴趣小组等群体交流平台,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2)围绕校园生活圈与学生进行交流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可能来自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校园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的教职岗位,教师可以在个人职责范围内,利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指导、专业授课的机会,继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运动会、“三下乡”、迎新和毕业等主题晚会等校园活动中,师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也是教师身体力行、实践示范的好机会。(3)多种形式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医学院校学生的创业率相对较低,但数量呈增长趋势,主要包括受家长影响在自己的社交圈进行经营、在校园生活中参与了企业校内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等情况,更有不少学生是通过创新创业课堂教育启发后而进行的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加以重视和培养,也让这些学生互相发现、“抱团取暖”,并在课后进行追踪指导,从技能和政策上给与更多的扶持,保护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和辅助其发展壮大,发挥创新创业教师对学生创业的指导作用。
作者:付恩砚 单位:川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
参考文献
[1]谢建平,等.西部区域基层医生职业认同及职业规划现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6):882-885.
[2]方丹敏.就业率稳定自主创业大增——《2015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J].大学生,2015(15):114-117.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4]曹瑞明,等.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1):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