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4 03:3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能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 是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也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学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精神和无锡市《关于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的实施意见》。学校党政领导从全局的高度和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我校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先进科技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先导,以师生的文明行为为基础,以节能节水工作为突破口,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努力建设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高校,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一、理念为先导
----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
在对建设节约型校园意义的认识上,全校上下形成了三个理念:
理念一: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
**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近几年中,学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现有学科覆盖了9个门类,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5500多人,总在籍学生5万多人。XX年学校科研经费的总量达1.4亿,今年预计将突破1.8亿。学校的校区面积为3125亩,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学校的综合实力由XX年的128位晋升至XX年73位,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如何通过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我们建设节约型校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校园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我校校长陈坚教授明确提出“大学需要经营”的理念,强调要树立成本意识与效率意识,要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学校的各种资源。我们认为,高校需要快速的发展,更需要长期、持续的发展。节约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的节约的水平体现学校发展的质量。成本问题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的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或能源求得的发展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的。近年来,我校在师生人数不断上升、科研总量年年增加、实验室开放数量增多、教学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的情况下,水电的消耗却比以前有了明显的下降,节能节水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理念二:节约的习惯体现学校师生的素质
节约行为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学校积极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努力改变部分师生传统的用水用电观,增强了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师生们把节能节水行为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的倡议书中提出“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节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同学们在参加学校举办的节约展示活动时说:“节电节水,创建数字化节约型江大,体现了江大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智的科学态度”。“让美丽的校园成为我们的骄傲,让节约的行为成为我们的荣耀”已成为我校师生员工最亮丽的誓言。
理念三:节约的成效体现学校管理的水平
能否建设好节约型校园,是对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检验。搞好顶层设计,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日常管理,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础,也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点。我校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制定《**大学水电管理办法》,实行水电指标管理,把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规划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和有效性,努力建立健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长效管理机制。学校根据各学院、各部门的性质、事业发展情况,对不同用水用电类型、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统筹协调,效率优先,挖掘潜力,科学定量的原则,将水电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部门、学院,既强调责任分担,又重视差别对待。保证教学、科研等各工作顺利进行,对不合理的水电使用实行严格控制。现指标体系的运行情况表明,量化的管理方式促进了我校节约水电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
二、制度为保障
----站在全新视角审视与创新学校资源配置与使用的制度
浪费的行为往往源于制度的缺失。因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强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为了配合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学校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全校建立了节能降耗指标体系、监管体系、考核体系和节能节水目标责任制。学校先后修订出台了《**大学水电管理办法》、《水电管理实施细则》、《水电使用协议》、《水电费收取办法》以及空调使用申请制度、大型室外设备申请制度、装修施工安全用电制度、商业用电申请和外单位用电、用水申请等制度。通过推行“水电承包,计量收费”、“定额使用、超额自理、谁使用谁付费,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机制,把水电使用置于制度管理之下。学校还建立了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在后勤管理处增设了水电管理科,成立了**大学水电管理与节能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大学节能研究所。实行全面统筹,综合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的职能,妥善处理体制、资源、环境、教学、科研方面用水用电的矛盾,把节能降耗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政策的引导和严格监管。制定具体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目标责任制,将节电、节水的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个学院,每个学科组,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对节约措施进行交流推广。各学院、处室、办公室负责人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第一责任人人,切实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认真抓落实,努力出成效。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学校定期不定期对节约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浪费行为及时通报批评。对于节约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在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精神和无锡市《关于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的实施意见》的活动,先后组织了“创建节约型校园”征文比赛、“变废为宝、废物再利用”作品大赛,征集“节能减排、创建活动”金点子,《**大学报》编印发行了“创建数字化节约型校园”专刊,还举行了“创建数字化节约型校园”千人讲座,把宣传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努力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数字化节约型学校”的氛围。
三、科技为依托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创新管理手段,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手段是提高后勤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后勤管理涉及到学校电能管理、供水管理、关键设备管理、房产管理、家具资产管理、校园物业管理等方面,面广量大,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效率低下,难以奏效。提高后勤管理效能,特别是加强对水电的管理,必须依靠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探索出一条数字化水电管理途径,并取得了实效。
(一)建构体系,科学管理
学校依托控制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工业设计等学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建设了 “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五大子系统”。
“一个窗口”即后勤管理处网站。
把网站作为我们的信息窗口和宣传的前沿阵地,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统计数据、各部门、各学院能耗情况在网上公布。同时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广泛的节约宣传,普及节能知识。
“一个平台”即“能源监测、资源整合” (frontview)平台。
该平台系统结合企业门户信息系统、工业级实时数据监控系统、海量数据存储等各系统的诸多优点和特性,构建了基于3w概念体系的后勤综合信息服务与领导决策支持系统。整合后的frontview平台,管理者可以突破时空约束,实现不同人、时、地(whoever,whenever,wherever)的超越化管理;实现与管理者的多渠道信息交互;实现关键点的控制与决策支持。
图:1 frontview平台
“五大系统”主要指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网络预付费水电管理系统、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校园关键设备监控系统等。
1)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图2: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该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采用了工业界普遍采用的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web的形式,使得学校各级管理人员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对学校各部门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采用该系统还可以和“用电指标体系”充分配合,实现用电的管理和指标执行情况的监督、费用结算、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为实现学校各学院、部门用电的量化管理提供了必备条件。
2)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
图3: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
采用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web的形式,使得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对学校各部门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自动进行自来水漏失分析和用水异常情况识别,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跑冒滴漏现象,进行综合决策。
3)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
图4: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结合数字矢量地图技术,结合无线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方法。可根据人性化的控制方案,对校内各路段的路灯制定不同的开关灯周期策略。实现相应时间段内各路段照明的分别控制,并根据情况为各路段路灯设置。如:季节策略、夜间高峰期策略、假期策略等。使校区内路灯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轻松管理,在改善控制效果的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节电效益。
4)网络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
图5:网络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创新地采用了基于校园网络的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内嵌**大学节能研究所专有通信协议的智能预付费电表构成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实时操作,实时计量监控,即时售退电、即时通断电的控制效果。该系统彻底解决了以往ic卡式电表、控电模块、载波通信电表等预付费系统用电管理、卡管理、数据不透明等的诸多问题,为高校学舍用电、商铺经营用电等的管理提出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5)校园关键设备监控系统
图6:校园关键设备监控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工业界普遍采用的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web的形式,使得学校各级管理人员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对学校关键设施和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系统提供了关键设备运行流程的动态监控、关键数据实时监控、历史数据归档、动态趋势曲线绘制及短信实时报警等人性化功能,为学校关键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各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开始逐步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通过科技手段,建设资源整合管理平台,将影响学校碳排放量最大的几项因素,如电力消耗、水资源消耗等情况,集成到了全实时化的监测管理平台上来,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从而为学校的“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并在实际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突破难点,抓住重点
学校的教室、走廊、学生公寓、浴室等公共部位是水电使用的重点,用量占到全校全年使用总量的60%以上,同时这也是节能降耗的难点。我们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深化管理。
1.狠抓公共照明节能
根据水电使用的重点部位的情况,我们召集蠡湖校区建设指挥部、信控学院及有关专家和各相关部门召开了“蠡湖校区公共照明改造方案论证会”,提出解决方案。
教室安装高灵度远红外+光敏的照明节电开关
在教学楼所有教室安装高灵度远红外+光敏的照明节电开关。做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仅此一项改造措施实施后,就使教学楼的电能消耗从原来的月均73000度下降到改造后的41000度,月均节电30000多度。
表1:教学楼用电分析:(远红外节电开关安装前后对比)
日 期时段用电(kwh)用电小计
(kwh)备注
0:00-8:008:00-16:0016:00-24:00
XX-07-044941562.9214803536.92未安装远红外照明节电开关。
XX-07-05577.921428.3210443050.24
XX-07-04226.40403.049931622.44已安装远红外照明节电开关。28℃
XX-07-05273.24736.08990.721811.22已安装远红外照明节电开关。下雨28℃
走廊等安装一般要求远红外+光敏照明节电开关
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的走廊、地下室、车库、卫生间安装一般要求的远红外+光敏照明节电开关,大大减少了无人灯现象,照明节电效果显著。
2.突破公共用水节能难点
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和地方关于节约水资源的精神,积极响应省市创建 “节水型学校”和“节水型城市”的号召,加大力度在全校开展节水型单位的创建活动。针对学生公共浴室这个用水矛盾突出的部位,认真研究解决办法。经方案论证,决定在公共浴室采用计时刷卡收费系统进行改造。
浴室采用计时刷卡收费
浴室经过这种方式的改造后,浴室的平均耗水量有原来的67.5吨/小时下降到14吨/小时,月均节水4800多吨。这项措施的施行,使学校在获得可观节水效益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公共浴室洗澡资源紧张的矛盾,可谓一举多得。
安装红外节水器
在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区域的公共卫生间安装红外节水器,取得的效益是显著的。仅教学楼每月节水就为八千多吨。
3. 实施建筑节能
学校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也充分考虑能源节约问题,积极采用节能和环保设备,实施建筑节能。
体育馆采用了水源热泵型中央空调;图书馆采用了水源热泵结合冰蓄冷技术的中央空调;专家楼宾馆采用了地源热泵式中央空调。建筑物的外墙采用了外墙保温技术,为今后在使用过程中节约大量的能源和费用开支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我校近几年来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以蠡湖校区为例,与XX年相比,校区内总人数由XX年的14000多人增加至25000多人,空调数量就从400多台增加至2100多台,设备投资连续五年3000万元/年,在人数和设备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人均能耗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
表2:**大学历年生均、面积能耗费用情况对比
年度学生数年度
水电费
(万元)土地
面积
(万m2)年度建筑
面积
(万m2)月生均
耗能费
(元)单位土地面积耗能
(元/m2)单位建筑面积耗能
(元/m2)
XX140001685213.7699434100.30.662.01
XX230001435213.769943451.980.561.71
XX250001350213.785350745.010.531.32
在XX年5月召开的“江苏省建设节约型高校经验交流会”上,我校领导作了《应用科技手段,突破节水节电难点,积极创建数字化节约型学校》的经验介绍,XX年6月在教育部全国高校节能工作会议也作了大会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专门对我校节能工作进行了报道宣传。雅虎、搜狐、东方网、中国网、人民网等20余家国内主流网络媒体到校集中采访报道,在网上发表“**大学构建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成效初显”(北方网)、“**大学:崇尚科技创新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东方网)、“创新数字化管理,**大学科技节能显新招”(新华网)等大量深入的报道,其他网站也纷纷转载,介绍我校数字化节约型学校的创建成果。
《无锡日报》“积极创建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晚报》 “一月节水可供50户居民用一年 江大创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成果初显”等报导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高校后勤信息网”刊登我校节能节水工作介绍60余篇,其中多篇被其他网站和媒体相继转载。
XX年下半年,我校成为江苏省高校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于10月底组织召开了“能专会”锡常片分会的成立大会,为江苏省高校的节能管理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
我校节能节水工作成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高校中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州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兄弟高校先后来校参观学习。其中“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已在中国传媒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推广使用。
我校节水管理工作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XX年9月通过了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江苏省节水型单位的考核验收。12月,又以高分通过了省教育厅、水利厅组织的“江苏省节水型高校”的考评验收。
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最具深远影响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中央电视台对我校节能节水工作评价中所说的,“节约的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大家已经把节能降耗、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变为自觉行为。
高起点数字化节约型校园的建设给我们增添了信心。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节能降耗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大学也努力成为节约型校园建设倡导者、实践者、示范者,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中勇担社会责任,办好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大学。
3w超越化能源管理模式
——**大学“能源监测、资源整合”系统平台简介
(**大学 王强 无锡 214122)
在学校的后勤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电能管理、供水管理、关键设备管理、房产管理、家具资产管理、校园物业管理等各方面的诸多管理内容。所有的管理都建立在各系统的数据基础之上。因此,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对象进行“数字化”是实现“数字后勤”的关键所在。而将这些数字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将为管理者提供更好更科学的决策支持,为科学管理和高效管理奠定基础。
**大学“能源监测,资源整合” (frontview)系统平台,结合了企业门户信息系统、工业级实时数据监控系统、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等各系统的诸多优点和特性,构建起了基于3w概念体系的后勤综合信息服务与领导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此系统,管理者可以突破时空约束,实现不同人、时、地(whoever,whenever,wherever)的超越化管理。整合后的信息资源也可通过此平台实现与管理者的多渠道信息交互,并在关键控制点上给予决策支持,以达到资源的科学管理,科学利用,实现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图:1 frontview平台
该系统自XX年初在**大学建成以来,已稳定运行了近三年时间,并配合指标化管理体系运作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该系统因其开发者和管理者既有通信与控制专业技术背景,又直接面对学校具体管理需求,因此系统的设计与学校管理紧密结合,十分适应学校的管理特点,令使用者和管理者使用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另外,该系统因采用了目前国际推崇的开放平台建设技术、子系统嵌入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使得该系统具有极强的未来扩展能力和兼容能力。目前,**大学已在此平台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学校的电能计量管理系统、给水管网监测系统、智能路灯管理系统、预付费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基于gis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变电所ip视频监控系统等一系列集成系统。各子系统在平台上充分融合,促使**大学建成了全校数字化管理全天候智能监控中心,使学校在资源整合、数字化管理方面又进了一步,并为国内各高校寻求资源整合、数字管理方面的突破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五大子系统”主要指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水电网络化预付费系统、智能路灯管理系统、关键设备监控系统。
6)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图2:校园电能计量管理系统
该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采用了工业界普遍采用的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web的形式,使得学校各级管理人员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对学校各部门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采用该系统还可以和“用电指标体系”充分配合,实现用电的管理和指标执行情况的监督、费用结算、数据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为实现学校各学院、部门用电的量化管理提供了必备条件。
7)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
图3:校园给水管网监测系统
采用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web的形式,使得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对学校各部门的用水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自动进行自来水漏失分析和用水异常情况识别,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跑冒滴漏现象,进行综合决策。
8)智能路灯管理系统
图4:智能路灯管理系统
该系统结合数字矢量地图技术,结合无线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方法。可根据人性化的控制方案,对校内各路段的路灯制定不同的开关灯周期策略。实现相应时间段内各路段照明的分别控制,并根据情况为各路段路灯设置。如:季节策略、夜间高峰期策略、假期策略等。使校区内路灯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轻松管理,在改善控制效果的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节电效益。
9)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
图5: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创新地采用了基于校园网络的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内嵌**大学节能研究所专有通信协议的智能预付费电表构成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实时操作,实时计量监控,即时售退电、即时通断电的控制效果。该系统彻底解决了以往ic卡式电表、控电模块、载波通信电表等预付费系统用电管理、卡管理、数据不透明等的诸多问题,为高校学舍用电、商铺经营用电等的管理提出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10)关键设备监控系统
通过分析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投资者首先获得了投资信心。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为股市提供了最有利的市场环境。政府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股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投资者完全应该对股市前景充满信心。
其次,在经济增长中,中国经济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三农问题等。因此,国家将通过政策、法律等手段调整经济结构,逐步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在这种转变中,受到鼓励、扶持的行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受调控制约的行业则有望为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节能降耗受益长远
2006年宏观经济各项指标都完成预定目标,但唯独节能降耗目标没有达到预定目标。2006年计划每年降低GDP能耗4%,实际不足1.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并提出今年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要做好八方面工作。
政府对节能降耗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以预期推动节能降耗的产业将获得政策大力支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约能源的新兴行业将得到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节能降耗相关产业不仅是未来3个月的投资主题,而且也是未来3年的投资主题。可以看好中央政府直接投资领域。这些有关节能环保、医疗教育、农村建设的投资将成为未来3年边际投资增长最显著的地方。
与此同时,如果将节能降耗、抑制投资、控制外贸顺差结合起来,可以发现一些高耗能、高资本支出的行业,比如钢铁、电力、水泥等,仍然将受到控制。
事实上,有关钢铁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已经在预期内。一方面,投资品行业将在未来的3、4月和5月受到政策层面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投资品行业的产能扩张,在今年继续得到遏制,那么可以预见投资品行业供求比例可能在2008年发生根本性改变,盈利能力可能发生逆转。
那么,哪些节能环保类的上市公司将受益呢?
一方面从节能方面来看,“十一五”规划的约束指标要求全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指标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20%。因此,未来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的上市公司可重点关注,工业节能方面可关注生产节能锅炉的华光股份、节能电机的宁波韵升、节能变压器的置信电气等;节能建筑方面可关注生产节能保温材料的烟台万华、节能型材的海螺型材和节能玻璃的深南玻等。
另一方面,环保方面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的主要将集中在大气环境、水污染、固体废物处理投资等3个领域。
统计显示,2002年至2005年,全国将新增环保总投资需求超过700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3%。与此同时,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市场容量极为广阔,受益CDM的上市公司将是环保题材中受益最大的上市公司,如三爱富、巨化股份等。
金融行业“两税合一”而增收
本届“两会”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如果该法通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这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实际收益,降低市场估值。显著受益的行业包括金融、零售等。
光大证券的一份报告指出,“两税合一”将对银行盈利构成重大利好,预计其对银行股每股收益的平均影响为12%。光大证券认为,最能受益于税改的上市银行分别是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当然,鉴于宏观调控预期仍然存在,银行板块短期内可能还不具备大幅走强的条件。但如果投资者将眼光放得更长一些,则银行股在目前价位已经具备了战略建仓的价值。
在具体投资品种上,分析师们明显偏爱招商银行等中小型银行股,理由是此类上市银行的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相对更强。
此外,在原国有商业上市银行中,中国银行的吸引力短期内要强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非银行业务所占比重相对于工商银行更高,这使得其盈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更强。
经过调整后,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已回归理性的正常水平,按3月6日收盘价计算,6家股份制上市银行2007年动态市盈率为24.1倍,动态市净率为3.16倍。
国泰君安认为,银行股的盈利前景和其他基本面并无明显改变,长期维持对银行股的增持,短期调整尚未结束。
短期关注浦发、民生、兴业,长期继续看好深发展、招行。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QFII对银行股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境外的A股基金都不同程度调低了银行股的配置,增加了券商股的配置比例。
房地产三类个股仍可关注
从政府工作报告分析,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延续了以往的政策:严格限制土地供应,调整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正确运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两个手段;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调控负责。
从历史经验看,“两会”上不会出台房地产调控的具体政策,但其后往往会进入调控政策的密集期。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同时指出要保持房地产合理的投资规模,实行最严厉的土地管理制度。这就意味着政府不会通过大量新增加供应来抑制房价,可能的对策主要集中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抑制需求等将成为可能的方向。
应该说,未来的宏观调控任重而道远,中信证券认为,投资者要重点关注可能出台的调控政策,如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细则、执行土地储备两年不开发将被收回的规定、允许单位自建房、增大政策性住房供给、增加限房限地价的项目供给、物业税的试点和推出、打击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政策、房贷首付款比例提高等等可能的政策。
东方证券对房地产调控要乐观些。分析师表示,结合国土资源部部长的“今年不会再出台更强硬的土地调控政策,主要是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的表态,可以认为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政府的必然选择。鉴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国家若继续出台一系列更为严厉调控措施对房地产行业进一步打压有可能危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投资者对于房地产板块不宜过于悲观。 按照历年的规律来看,“两会”期间和“两会”后的一段时间是房地产政策集中出台的时期,在等待行业和政策明朗的时期,中信证券分析师维持整个房地产板块“中性”的投资评级,但可重点关注三类个股的投资机会。
第一类: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这类公司包括重组及有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的可能。这类公司即使在宏观
调控的背景下由于有基本面重大变化而比较抗跌,也容易走出独立行情。如SST幸福、泛海建设、中宝股份、招商地产。
第二类:估值水平不高,受调控影响较小,属于热点板块的上市公司。如金融街、S天水、名流置业。
第三类:业绩优良,估值比较低,成长性良好的公司。这类公司市盈率一般在10倍左右,属于跌无可跌的品种。如中华企业、深振业。
消费领域增长持续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7年政府将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
由于新措施在地域上将更多地使农村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开支减少,并使得城市低收入阶层的养老金收入等获得保障。分析师表示,农村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开支的减少可能提高他们为其他目的而进行的储蓄,也可能提高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支出。
受此影响,化肥种子等农资和一些农机的开支可能增加,农民提高基本生活质量的食品(牛奶及其制品)和日用化工产品(生活清洁用品和低端的护理用品)等的开支也可能增长,低端的耐用消费品(洗衣机、冰箱等家电)和交通通讯产品(如摩托车和手机等)的消费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拉动。
长江证券认为,消费是当前最基本的投资领域。原因在于,政府报告指出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强企业分配机制调控,继续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这些工作有利于从政策方面逐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刺激消费增长。
在经济周期繁荣后期,基于劳动市场的紧张,劳动力价格仍将保持周期性较快增长,这将继续为消费的周期性快速增长创造机遇。
基于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和汇率升值等原因,中国劳动力价格未来10年内将类似于日本1965~1975年间,出现持续重估,消费增长具有可持续的支撑力量。
基于多种原因,投资者可继续关注食品饮料、家电、汽车、旅游等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格力电器、华帝股份、上海汽车、峨眉山等上市公司。
医药行业“医改”是重大利好
从本次“两会”看出,政府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也非常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已经组织力量抓紧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
新一轮相关的医药体制改革即将破题,“医改”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并在未来5~10年的较长历史时期里促进医药行业的增长。
从政府在医药行业的工作要点中可见,基础医药产品将受益于政府“医改”。在基础医药的产业链中涉及到的企业包括大型基础药品生产企业、大型基础医疗设备企业、大型基础药品流通配送企业,其中企业规模背后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医药产品这一细分行业受前几年医疗体制弊端的影响普遍经营情况较差,而在面临政策环境的变化中,那些过去经营情况较差甚至出现亏损的龙头企业却十分值得关注。
东方证券认为,医药商业等第一批在改革中的受益板块已经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后期对相关投资机会的挖掘将随着改革的推进而进一步深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预计会有进一步的措施出台,对中药板块构成实质性利好。
在投资组合方面,中金公司提出,关注产品创新、兼并重组和经营反转的公司;配置经营稳健、市场认可的龙头企业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超额收益来自于在市场之前对企业形成新的认知。
稳健配置组合包括:估值较高但行业龙头地位突出的同仁堂、云南白药、恒瑞医药和估值不高、基本面扎实的国药股份、康缘药业、华海药业。 前瞻性组合包括:通过胰岛素放量销售实现企业快速增长的通化东宝、有可能会成为哈药资产整合平台的三精制药和在债务重组后有望实现长足发展的三九医药。
军工板块双重因素促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不断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推进后勤建设和改革。”
此外,2007年国防预算同比增长17.8%,增长速度超出预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在2007年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军工板块也必将成为2007年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板块之一。
另外,受到国防科工委新近公布的“鼓励非限制军工企业整体上市及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的利好消息刺激,军工股近期走势较强。
文件中透露出的两方面内容最为值得关注,一是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二是军工企业加快军民两用。
2014年我国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面对的形势异常复杂,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对支持转型升级,深化改革,保障民生至为重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左右,体现了宏观调控目标的连续性、稳定性,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看,也是可以实现的。
政府工作报告首先提出了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宏观调控总体要求,面对复杂形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强调扩大内需,支持稳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要确保就业稳定,确保基本民生稳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增加居民收入,这些会支持消费稳定增长。也提出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要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提出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这些会有力地增强民间投资的活力。
从1-2月份的经济数据看,经济仍有下行趋势。要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坚持底线思维,增加政策储备,切实防止经济增长滑出底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赤字规模从2013年的1.2万亿元人民币提高到1.35万亿元人民币,就是针对风险因素提高政策调节的余地。对稳增长、防范持续下行的风险非常必要。也要看到,这样安排不会提高赤字率,不会影响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需要注意的是,当经济出现下行态势时,各种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明显增加,对市场信心产生不良影响。应该认识到中国经济运行正在出现一种新常态。当经济增长率从原来10%以上降低到7%-8%区间后,增长波动幅度也相应减小了。最近两年季度GDP增长基本是围绕7.5%的水平线上下小幅度波动。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和稳增长政策体系共同支持的市场需求面的总体平稳。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一路下行。特别是今年政府在稳增长的政策上做了全面安排,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中国经济不会滑出底线,7.5%左右小幅波动的态势,会越来越稳定,随着这样态势的进一步巩固,市场预期的波动也会逐渐减小。对于当前的悲观情绪和唱衰中国经济言论的增加,我们一定要增强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群众所想、执政所需和实践所能,思路非常清晰。特别是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安排,为地方经济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通化代表团驻地,省人大代表、通化市市长田玉林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田玉林说,去年以来,通化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三化”统筹、“三动”战略和富民工程,全力推进通化老工业基地振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9个市(州)主要经济指标排序,通化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3项指标居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50%,位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就如何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田玉林告诉记者,今年通化市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加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亿元,迈上千亿级台阶。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5户纳税超亿元企业,纳税超亿元企业年内达到10户。抓好特色资源产业提升,推动人参、葡萄酒、松花石、林蛙等特色资源产业加快发展。围绕医药、冶金、食品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及特色资源进行招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金属镁及深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抓好千亿级生物产业基地和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二是抓好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晋升为省级开发区。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在对外开放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努力构建规模化、高端化的医药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医药名城”。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开放通道建设。规划建设通化都市区,打造东北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加快建成综合交通网络和东北东部区域交通中心,整体提升区位优势。通化至丹东、通化至沈阳、梅河口至沈阳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年内竣工通车,通化至长春高速公路、四平至通化至松江河快速铁路正在加快推进,通化机场年底前力争竣工,陆港一期工程年内投入使用,将使通化成为吉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加快通丹经济带建设,对接长吉图、融入环渤海,把通化建设成为东北东部区域的近海地区、前沿门户。四是强力推进富民工程和民生改善。加快实施“暖房子”工程,完成老旧楼宇保温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00万平方米。
关键词:投资项目;能源消费;影响预测
Abstrac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China's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lso showed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Do a good job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 assessment and review of energy-saving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In this paper, energy-saving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predi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the impact of project where the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
Key words: investment projects;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 F832.48
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也呈快速发展之势。2006~2011年5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23.14%,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15万亿元 [1]。建设增长速度之快、建设规模之大,为世人所睹目。
然而,我国每年建成的固定资产项目在投产后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亿吨标准煤[1],平均每天消费953.43万吨标准煤。因此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加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并明令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为指导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工作,国家节能中心于2011年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工作提供了方法、程序和依据。其中: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2]。
然而在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工作的实践中,由于我国部份地区能源统计工作尚不完善、各人对文件的理解程度不一等种种原因,在对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的评估和评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在此就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评审中,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作如下探讨。
一、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的评价指标
为更好地适应“十二五”能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促进节能评审工作的规范化,二0一一年十一月,国家节能中心了《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1号)》,对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价指标见下表[2]。
二、目前实践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接触的一些项目的《节能评估报告》和《节能评审意见书》中,在评价项目用能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时,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1)不能正确预测项目所在地“十二五”初的能源消费总量。由于我国部份地区能源统计工作尚不完善,对2010年末的能源消总量无统计数据,有的地区甚至在当地的统计年鉴中都查不到该数据,因此很多《节能评估报告》和《节能评审意见书》中都说明不清楚项目所在地2010年未的能源消费总量。
(2)不能正确预测项目所在地“十二五”末的能源消费总量。
(3)由于不能正确预测以上两个时期的能源消总量,就出现了在一些《节能评估报告》和《节能评审意见书》中有的以2010年的当地万元总产值能耗值作为所谓的准入值对项目进行评价;有的将项目的能源消费量与项目总投资比值作为m值对项目进行评价;有的虽然预测了当地“十二五”末的能源消费总量,则用项目的能源消费量与当地“十二五”末的能源消费总量的比值作为m值对项目进行评价;有的干脆不作预测等等。
三、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探讨
根据笔者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的理解,对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价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获取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数据。这个数据一般在当地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或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可以找到。
(2)获取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这个数据在当地《2011年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到。
(3)以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的乘积,测算项目所在地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E2010=μ2010×GDP2010 (式1)
E2010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μ2010 2010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GDP2010 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
(4)获取项目所在地“十二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比例控制数据。这个数据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或当地节能“十二五”规划中可以查到。预测项目所在地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μ2015=μ2010×(1-λ%) (式2)
μ2015 2015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λ%“十二五”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比例
(5)获取项目所在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数据。这个数据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可以查到。预测项目所在地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E2015=μ2015×GDP2015(式3)
E2015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
GDP2015 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值
(6)以项目所在地201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与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之差,即为项目所在地“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量。
ΔE= E2015 — E2010 (式4)
ΔE “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量
(7)以建设项目经计算统计的项目能源消费量与项目所在地“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量的商值,计算评价指标m值。
m =E项目÷ΔE×100% (式5)
E项目 项目能源消费量
(8)以计算出的项目m值与国家节能中心的《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1号)》中的m值比较,判断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程度。
提请注意的是在以上计算中,由于使用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一般是按等价值计算的,所以项目能源消费量也相应的使用等价值。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指南》(2011年修订本)中提出的预测方法的理解,在评估、评审工作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参考,并愿与业内同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一、加强项目概算和竣工验收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内投资是各级人民政府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预算内投资项目效益,有效解决一些地方、部门和项目单位实际存在的对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管理认识不到位,管理不科学,执行不严肃,从而造成项目规模和内容变化、工期拖长、概算投资增加、效益低下等问题,必须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程序和财经纪律,切实规范和加强概算投资管理。
竣工验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程序之一,是对建设项目从决策、立项、设计、建设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面评估,考核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预期目标完成情况,总结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后续项目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积累经验提供依据。目前,我市预算内投资项目存在建成后不进行竣工验收;或验收主体不明确,工作范围、内容和深度不够,责任不清楚等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使用和科学管理以及后评价工作,扰乱基本建设程序。
当前,在全市上下以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实现“三个千亿”目标的关键时期,加强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和竣工验收关键环节的管理,对于规范建设秩序,严格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规范和加强项目概算管理
(一)预算内投资项目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编制并按规定程序得到批准的初步设计及概算是指导施工设计、工程建设、计划安排、投资控制和开展项目审计、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不得随意变更。各级预算内投资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文件批复的内容和概算进行限额设计。对在建设过程中由于价格上涨、政策调整、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指施工图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地质勘察所揭示的地质条件差异)等原因导致建设项目原批复概算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可按照初步设计报批的程序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调整概算。
(二)项目申请调整概算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调整概算书。调整概算书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内容必须具有原批复概算的执行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累计完成投资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的调整概算与原批复概算对比表,分类定量说明概算调整的原因、依据和计算方法等。
2.原初步设计文件和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3.项目建设的有关招标和合同文件,包括变更洽商部分。
4.能够说明价格上涨、政策调整、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支持资料,以及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设计变更文件。
5.调整概算所需的其他材料。
(三)对申请调整概算的项目,凡概算调增幅度超过原批复概算10%及以上的,发展改革部门原则上应先商请同级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待审计结束后,再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四)对申请调整概算的项目,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区别不可抗因素与人为因素对调整概算的内容和原因进行审查。对于使用预备费可以解决问题的项目,不予调整概算。经审计机关审计后确需调整概算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原则上先组织专家和评审机构对调整概算进行评审后再予以核定批准。
1.对由于价格上涨、政策调整等造成调整概算超过原批复概算的,经核定后予以调整。调增的价差不作为计取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基数。未调整的部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自行消化。
2.对由于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监理单位过失造成调整概算超过原批复概算的,根据违约责任扣减有关责任单位的费用,超出的投资不作为计取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基数。对过失情节严重的单位,发展改革部门要商请有关资质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并公告。
3.对由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管理不善、失职渎职,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故意漏项和报小建大等造成投资需求超过原批复概算的,原则上不予调整,并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对设计单位失职进行调查,情节严重的通报全省,此后一年内不得参与预算内项目设计招标。对于超概算严重、性质恶劣的,发展改革部门要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追究项目单位的法律责任。
三、全面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一)竣工验收的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包括概算调整)及其批复文件,以及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各种文件;
2.规划、土地、环保、消防、节能等批复或审核文件;
3.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招标投标文件及其合同。
4.现行工程技术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设备技术说明书等。
(二)竣工验收的条件。
总体要求:项目规模、土地使用、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和结构形式、技术装备、技术标准、环境保护设施、安全消防、节能、抗震等与各种批准文件内容和合同文本相一致。
1.已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全部建成,达到设计要求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2.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394号)编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完成各项财务、物资以及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
3.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已通过核验,并经质量监督部门登记备案。
4.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设施、节能、抗震等按国家规定标准和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使用,符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专项验收规定。
5.建设项目实际用地已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
6.建设项目的档案资料齐全、完整,符合建设项目档案验收规定。
基本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仅有零星土建工程和少数非主要设备未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但不影响使用或投产,也可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建设项目全部工程完工并基本符合验收条件后,办理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经验收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延长期不得超过一年。
(三)竣工验收准备。
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竣工图。
2.工程竣工决算报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和审计。
3.按照有关批准的设计文件内容逐项进行系统整理,列出交付使用资产清单;对于需要核销的项目,要办理核销手续。
4.工程质量、设计质量及主要设备质量报有关部门评定。
5.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土地使用及工程档案、节能、抗震等按照规定办理确认手续;对确认不符合验收标准的部分,要明确需完善的具体内容和时限,在竣工验收前向各相关行政部门申请专项验收。
6.重点编制以下报告: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关于工程竣工验收综合报告;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设计情况的报告;施工单位关于工程施工情况的报告;监理单位关于工程监理情况的报告;试运行(试生产)情况的报告;初验工作组初步验收工作报告。
(四)竣工验收程序。
竣工验收程序分为初步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和移交固定资产。
1.初步验收。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管理运行等单位参加。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当地行业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在初步验收时对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和评定。初步验收结束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须总结、形成初步验收工作报告,并将工程质量评定结果报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初步验收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
2.专项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要向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档案管理、节能、抗震等部门申请专项验收,并在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
(1)环境保护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三同时”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环境保护验收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2)消防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消防设施安全可靠、落实各项消防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消防验收由公安消防部门负责。
(3)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三同时”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验收由相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4)档案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档案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归档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档案验收由档案主管部门负责。
(5)节能、抗震验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项目满足节能和抗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节能、抗震验收由相应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6)竣工决算的审查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原则上由同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审计机关确因计划无法安排的,经审计机关同意后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审查,但审查结果
必须报审计机关同意后方可生效。
3.竣工验收。初步验收和专项验收结束、待有关问题整改到位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向竣工验收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发展改革部门在接到竣工验收申请并确认符合验收条件后,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和程序,组织竣工验收。
4.移交固定资产。在竣工验收通过后进行。具体时间和接受单位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中明确。
(五)竣工验收组织和结论。
1.竣工验收的组织。
竣工验收的组织遵循“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本级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的综合管理,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配合做好建设项目的初步或专项竣工验收工作。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下一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有关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竣工验收应组成竣工验收委员会,由主持验收部门视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成员单位。设主任委员一名(由主持验收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若干名,委员若干名。竣工验收委员会一般应由发展改革、建设、审计、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环保、消防、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国土资源、档案、质量监督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项目所在地政府等有关单位组成,需要时可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参加。主任委员负终审责任,各委员均要承担相应责任。
项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是被验收单位,配合竣工验收工作。
2.竣工验收委员会主要职责。
(1)听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竣工验收情况报告,听取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情况介绍。
(2)听取主管部门初步验收工作报告。
(3)检查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对建设项目管理、设计质量、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程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设施等情况全面核查,并做出评价。
(4)审议项目竣工决算,对投资使用效果做出评价。
投资与理财:2010年,中国股市面临着经济持续回暖、通货预期加强、政策何时退出、人民币是否升值等因素,局面错综复杂,你对今年的市场怎么看?
童第轶:2010年的A股市场将体现出“震荡缓上”的特征。从流动性来看,相对于2009 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将宽裕但不宽松。影响流动性的负面因素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货币政策转向、美元反弹以及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吸引力上升。今年,IPO、再融资、限售股解禁都使股市面临很大的供给压力。同时,经济回升和物价上涨的合力,将使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增加,在“一减一增”的挤压下,股市资金面明显趋紧,甚至可能出现恶化。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对通胀预期的担忧将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一旦宽松货币政策出现了明显的收紧措施或信号,将对A 股市场的投资信心产生较大影响。货币政策退出的时间、方式、节奏、力度,将成为影响今年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主线。
投资与理财:今年你对哪个板块比较看好?
童第轶:我认为今年可以关注新兴产业(物联网、3G、低碳、生物技术等)及区域板块、世博会等主题性投资机会。防御性的投资主线中可关注医药和军工行业,新兴产业中可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电池和核电,农业板块中可以重点考虑惠农政策的相关受益股,3G 板块中关注3G 手机支付的龙头上市公司。
投资与理财:在操作上,你有什么建议?
童第轶:今年,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微妙信号,选择攻守兼备且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的投资标的,并且在操作上根据市场环境及时调整仓位,规避由于政策微调预期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投资思路上,可以关注走势表现突出,且今年公司业绩继续在可持续高速增长的相关企业。同时也可“反向思维”,进行波段操作。如在去年涨幅表现最差的几大板块中,寻找存在双重反差的上市公司。
投资与理财:目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你对此怎么看?
童第轶:实际上,新兴产业的主题投资思路已于去年初步形成,目前正处于全面启动状态。那么如何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这七大产业中寻找突破口,也是我们投资者应该持续思考的问题。
可以关注核电中的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厂家,新能源中的电池厂商,在节能方面可以关注建筑节能和工业节能。总之,投资者在关注上述产业的同时,不应忘记上述产业的股票在去年已被充分炒作,其中鱼目混珠者比比皆是。
投资与理财:你们公司去年的信托产品收益不错,那么今年有什么新的计划呢?
童第轶:我们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新产品发行的相关工作,产品发行已经开始了。这期产品是与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合作发行的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产品认购在3月8日已经开始,募集期是一个半月。这期的产品的发行规模在1亿元左右,封闭期为3个月,年管理费率为1.5%。
关键词 :工程节能房产建筑地位发展趋势重要性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是当下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的能耗大约占24%~40%。工程节能是指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实行节能行业标准,运用节能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产品,提高节能性能,加强对工程用能的管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保证工程热环境的质量下,减少能源的耗费。近几年来,我国的工程节能工作进入了全面的实施阶段,建筑行业人员对工程节能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工程节能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抓好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充分认识节约能源的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鼓励发展节能型建筑工程。
工程节能在房产建筑中的重要性
我国的房产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相应的能源消耗过度问题接踵而来,工程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因此在房产建筑中工程节能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工程节能可以缓解能源供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长远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而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能源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人均拥有能源量低,能源储备量少;能源的分布不均匀,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近几年来,我国的房产建筑规模巨大并且发展迅速,城乡建筑面积逐年增加,建筑耗能也随之急剧增加。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房产建筑的能耗比例逐年增加,约占一半,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低的工程设计标准,将更加加剧能源消耗的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房产建筑耗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负担,因此,房产建筑行业实施工程节能势在必行。
工程节能的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的工程节能工作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节能的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宣传工作和培训工作,对节能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工程节能缺乏一定的政策激励,对房产建筑行业的节能工作重视度低下,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积极性不高;工程节能的标准体系存在缺陷,缺乏技术支撑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工程节能的监管力度不够,执法手段单一,管理体制缺位,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房产建筑能耗极其严重,它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能源的生产速度,因此,当务之急要提高工程节能的意识,采取激励政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工程节能的规划目标,鼓励房产建筑行业节约能源,贯彻国家的节能方针,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增强行政管理,落实法律责任制度,推动有节能工程法律法规的执行。建立健全房产建筑的节能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工程节能的相关立法,让房产建筑行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落实好责任。政府加大对房产建筑的耗能检测,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不符合标准的节能工程不予验收,加大处罚力度。深入科学研究,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节能发展路径。工程节能不仅要节省能源,还要保证房产建筑的质量,当前的工程节能工作要致力于组织节能科学的研究、开发节能新领域、组织建设节能示范工程以及完善节能规定。
工程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重大的,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来的发展要从国外吸取有益的部分,还要立足于我国房产建筑的特点,在房产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阶段集成技术手段,减少建筑的能源需求,开发新能源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全面推行工程节能的工作是一项长期、意义重大的工程,也是根本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底。
结论与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节能在房产建筑中的意义非凡,作用重大,是解决房产建筑耗能大问题的根本所在,工程节能工作也是一项百年大计。长期来说,不管对消费者还是对社会,都是利大于弊。这就要求房产建筑行业全面抓好工程节能工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地为房产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根本性地调整,逐步稳固我国房产行业和节能领域的发展成果,也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1] 郭建伟. 地铁BAS对通风空调的监控要求[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2) ;
[2] 张湄. 城市隧道设备系统节能环保的分析和思考[J]. 中国市政工程. 2009(05) ;
[3] 顾国明,陈卫平. 大直径隧道盾构泥水处理系统的节能环保技术[J]. 建筑机械化. 2009(10) ;
[4] 林增海,唐国军,张燕. 新型隧道照明设备应用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9(08) ;
[5] 张庆欣,韩金锋. 隧道掘进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施工工法[J]. 铁道建筑. 2006(07);
[6] 陈永战,林卫,龚成林,花醒飞. 发光二极管智能隧道灯在合同能源管理中的应用[J]. 光源与照明. 2009(02) ;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将建筑节能由起步阶段推到了全面发展阶段。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为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建筑节能服务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十年来,尽管我国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合作,开展了一些建筑节能服务项目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相对于建筑节能的任务而言,我国节能服务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总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缺乏有力的政府引导
由于我国开展建筑节能时间较晚,许多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Law法律,并对建筑物节能设计与建造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调控作用。针对建筑节能的政策倾斜过少,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和民间的自发。而推广建筑节能初期投入高,这样势必影响到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
1.2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
一方面建筑节能服务company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掌握节能信息,与其他相关企业缺少沟通,专业化合作机会少,阻碍了建筑节能的推广实施。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建筑节能普及知识的宣传,导致广大群众对建筑节能的认知不够,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使用节能建材、多点绿化,对建筑能耗无清晰概念,让消费者增加投资去接受节能绿色建筑,显然会阻力重重。
1.3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
市场行为的目标更多时候是追逐短期利润,即使明知节能长远的绿色收益潜力很大,但由于节能效益不能立竿见影,节能改造费用过高,投资人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并不高。而我国由于缺少相应的融资政策倾斜,导致银行等信贷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并不愿意为建筑节能企业提供贷款,极大地制约了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
1.4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与市场需求来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达到节能标准的经济、可靠的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开发商在技术选择上顾虑重重;节能材料的研发滞后,一旦提高节能标准要求,现有材料技术大都难以支撑;与技术相配套的系统差,产业化程度低,导致开发成本过高;多为国际上现有技术的利用研究,缺乏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
1.5缺乏gongxue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筑节能评估体系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支撑。建筑节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和改造,需要一个科学适用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对建筑能耗做出正确的评估。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也已经出台了一些评价标准,因为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评价工具,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导致利益双方在节能效益的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节能热情大大受损。
1.6缺乏完善的服务能力
目前进入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公司较少,进入市场时间不长,缺乏专业的节能技术,并且服务单一,缺少大量具有绿色意识和丰富专业技能的设计人员。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且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导致第三方机构的认证等工作公信力不高。此外,建筑运行管理节能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缺少合格的运行管理技术人员,直接导致建筑运行能耗偏高。
2全面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2.1完善建筑节能政府职能
制定节能规划建设期,明确阶段任务,并写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实施相应的奖惩,以此来提高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补充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法、lixue自然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估法以及废水处理法等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形成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制定建筑节能相关主体的资质管理办法,制定服务收费、质量、评价、验收等标准规范,监督控制各种节能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研究制定建筑节能服务的规范性文本,形成备案制度,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完善相关市场规则,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明确节能服务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限制禁止制度,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从而保障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制定节能改造计划。对政府机构办公建筑的节能潜力进行评估,提出节能改造的可行性,并进行节能改造,营造良好的示范和宣传效应,进而拉动节能产业的市场需求,促进节能市场的发展。
实施政府采购。结合不同建筑特点,开展政府采购,探索模式,积累经验。把政府采购从节能产品采购向节能服务采购延伸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推荐节能服务机构目录。
2.2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
建立示范工程。在综合考虑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特点、建筑功能特点,以及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等特点的基础上,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设置和建设,用直观方式调动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热情。
加强建筑节能信息传播机构能力建设,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论坛、沙龙、社区宣传活动,普及建筑节能知识。
1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国务院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今年上半年,我国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政策也不断出台,但离预期效果仍有一定距离。
现状描述:
总理曾指出,今年将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上半年所经历的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一季度,人们还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而担心,但到了二季度,却开始对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忧心忡忡,前后反差之大,超过历年。
在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工作力度始终没放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防止房价出现过快上涨;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清理力度;调整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新非公36条;出台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就实际效果来看,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预期目标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如,“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提出,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左右。“十一五”计划前四年,经过努力,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4.38%,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十一五”下降20%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作为“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在降低单位GDP能耗方面压力仍较大。
专家点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今年上半年,最大的进展是转型成为市场共识,都充分意识到原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同时整个转型的方向和政策框架已经较为清晰,但是具体的政策落实需要时间,需要继续努力才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经济学家张卓元明确表示,中国经济面临很多两难问题,如果不拿出“铁的手腕”,要想彻底转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另外,我们也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巴曙松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他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企业营销重点从外需向内需的转换,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很大的努力。
对于今后的政策走向,专家表示,后危机时代,调结构势在必行,目前来看,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压力较大,相关政策措施仍不能放松。
2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同时强调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今年以来,我国CPI涨幅节节攀升,引起业内关于通胀的担忧。如今已到年中,关于上半年的物价走势,有关专家普遍认为仍比较乐观,全年来看实现CPI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困难不大。
现状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CPI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事实上,对于能否实现这个目标,有分析人士一直有疑虑。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实施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去年也投入了天量信贷,这使得许多专家担忧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来临。
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5%,2月上涨2.7%,3月上涨2.4%,4月涨幅达2.8%,5月则超过3%的警戒线,达到3.1%。多数学者认为,今年上半年物价涨势尚属稳定,国家对物价的调控措施十分得力。
事实上,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看来,5月份我国CPI之所以有较大幅度上涨,关键原因在于食品价格上涨以及翘尾因素影响,5月份CPI环比呈下降趋势,当前以及今后价格上涨压力有缓解趋势。
今年6月,发改委曾在一月之内6次发文,针对价格问题做出反应,表明有关部门对于物价问题的重视。
专家点评:
经济学家王小鲁认为,未来几个月我国仍然面临通胀压力。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做了一些调整,信贷投放看来也在放缓,全年CPI有可能突破3%,但估计不会太高。目前南方自然灾害较为严重,有可能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但是估计对整体物价影响不会太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今年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问题不会太大,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执行力度没有去年那么松,房地产调控也出台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状况产生了影响。 张永军认为,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7月份前后稳定在4%左右应该问题不大,目前来看整体价格走势比年初预计的情况要好一些。
3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国务院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消彼长,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总理还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现状描述:
根据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1.9%。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的评价是,国民经济回升的好势头进一步发展,开局良好。
目前,我国上半年的GDP数据还没有公布,但专家普遍预计,总体上应该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势头。
6月25日~26日,总理在杭州调研时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但是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
专家点评: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之所以这一项能得到较高分数,是因为“只要出口没有太大意外,中国经济就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他说,今年与2009年不同,当时,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是负3.6个百分点,即便是这样,2009年全年的GDP仍然保持了8.7%的增长。“而今年出口对GDP的贡献起码会是正值,全年的增长数据不会太差。”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则认为,自从二季度房地产行业调控开始后,GDP增速就明显回落,这说明之前的高增长是不健康、不真实的。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GDP保持高增长有一定难度。
4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时至年中,随着央行日前宣布进一步推进汇改,以及随后市场的一系列表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合格的“中考”成绩。
现状描述:
2008年年中到今年6月中旬,人民币一直“盯住”美元,对美元中间价维持小幅盘整态势。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符合我国经济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国经济较快的实现稳定和复苏。
而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为此,央行新闻发言人6月19日发表谈话,表示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市场对此反应积极,宣布进一步汇改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在即期市场一度上涨0.45%。
宣布进一步推进汇改以来的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大,充分体现了“增强弹性”的汇改意图,同时人民币并没有形成单边升值的一致预期,也符合央行关于“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的表态。
据记者计算,上周一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0.54%,期间经历中间价大涨296个基点、回调122个基点,而后又大幅攀升204个基点的行情。即期市场中,人民币走势也呈现双向波幅扩大的态势。
专家点评:
综合几位专家的打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得了75分的平均成绩。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指出,要达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第一步要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人民币比较紧地“盯住”一篮子货币;第二步是在紧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基础上加大双边浮动;第三步是不再盯住一篮子货币,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准。 他认为,目前人民币刚刚开始第一步。从改革的方向上,可以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打80分。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主任陆前进则表示,目前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难度很大,因为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结构、对外贸易、国际收支等多方面因素。他建议将实际有效汇率稳定作为最终目标。
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未来数月,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下,可能会有更多资金流入中国,但如果央行能够成功地在外汇交易中实现汇率双向变动,则热钱流入可能会被抑制。短期来看,伴随着汇率调整,有关部门可能会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
5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广义货币(M2)增长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专家认为,上述目标仍属适度宽松,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就上半年情况来看,专家给这一目标的执行效果给出了77的平均分,且认为全年执行效果与目标值将无太大偏离。
现状描述:
今年1~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万亿元,与此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幅也逐月降低至5月的21.0%,逐步向17%的目标靠拢。
按照监管层“3322”的季度信贷投放节奏要求,上半年新增信贷投放量将占据全年目标的60%左右,即4.5万亿元,不过1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2.6万亿元,超过计划投放量3000多亿。据称,这一超出额度被要求在2季度予以消化。
而为对冲银行流动性,控制信贷投放节奏,且考虑到外汇占款一度大幅增加等因素,央行分别于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三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增至17%,距离17.5%的前期最高点仅一步之遥,与此同时,央行还多次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二季度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控制的升级,以及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加码,也使得商业银行对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与目标趋于一致。
具体来看,二季度信贷投放节奏得到了更好控制,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740亿元,5月进一步下降至6394亿元,即前五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投放累计为4万亿元。目前央行还未公布6月份数据,据专家预计,6月人民币贷款偏差幅度不会太大。
对今年上半年政策实施效果,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给出了最高分90分,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也给出了80分的较高分,但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则认为,上半年执行情况中规中矩,并给出了60的及格分。由此,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平均得分77。
专家点评:
鲁政委认为,整体而言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较好。但他认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以及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可进一步加强。同时,货币政策使用工具的灵活性以及使用的力度和节奏均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他认为,实际上4月底就开始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但5月央行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力度把握出现偏差,且一个手段的持续使用也值得商榷。 不过,鲁政委认为,从1~5月的数据来看,今年总量目标以及投放节奏预计能达到年初目标。下半年,如果央行判断未来一两年经济稳健复苏,即经济增速不低于9%,那么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可能会加息。
刘煜辉则认为,央行无论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公开市场操作都较为被动。他认为,按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央行应提早加息,去年四季度就应该有所表示,或最迟至今年1季度,但因各种因素未加。不过他还是认为,今年货币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与年初设定的目标不会有太大偏差。
6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目前,部分城市过快上涨的房价已悬崖勒马,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初现,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还没有达到,这道考题得分算及格,可以打60~70分。”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说。
对此,著名土地专家邹晓云也持相似看法。他认为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还未走入正轨。
现状描述:
国务院4月17日出台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新国10条”。自“新国10条”出台以来,各地住宅成交量普遍大跌,房价大幅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创14个月来新低,环比上涨0.2%,涨幅比4月份下降1.2个百分点。二手房价更是率先回落,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 从土地市场来看,也出现了向理性回归的趋势。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5月份全国70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成交188宗,环比减少14%,同比减少11%;成交土地面积1347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3%,同比增加11%。
专家点评: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房地产市场距离“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仅从近乎于零的成交量来看,就是明显的“病态”。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若想实现目标必须强化更深层次的改革。 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空前,但许多政策(如北京的限购令等)是临时性的,并没有解决楼市的根本问题。因此今后必须在住房制度、财税等方面深化改革。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则表示,为避免出现市场长期观望的僵局,上海市的有关调控细则和房产税等政策不应长期悬而不决,他呼吁政策早些出台。同时,他鼓励开发商快点降价,“退一步,海阔天空”。
7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境资源税改革一直是政府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工作,可喜的是,这方面工作在今年上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状描述:
据本报记者了解,居民阶梯电价方案已经在征求意见。而近期,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已经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也已率先在新疆进行。
关于深化资源价格改革领域,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扩大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改革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
而5月底国务院同意并公布的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又进一步将其具体化,包括:出台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的实施办法,简化电价分类结构,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等。
专家点评: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2010年过半,资源价格改革领域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包括已经公布方案的领域和尚未公布方案但是确有积极进展的领域,应该说进展状况不错,可以获得90分的评分。
林伯强认为,居民阶梯电价方面,已经征求各方面意见,下半年出台可能性很大。而水资源价格机制改革下半年也有望推动。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能源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彤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政策建议各方面已经提了很多,最重要的在于政府有实质性的举动。
8稳定发展对外贸易
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与外部市场关系最为密切的对外贸易,在2009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发展对外贸易,而着力点在于“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
具体而言,商务部将今年进出口目标定为:货物贸易实现同比增长8%,服务贸易同比增长10%。除了保证一定的增速外,更要注重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现状描述:
从前5个月的外贸数据看,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4%。
“拓市场”方面,在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上半年,我对新兴市场的外贸明显加强,扩大内需以及促进双边贸易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东盟自贸协定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表现出色,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调结构”方面,6月中旬,有关部门宣布,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化工产品等在内的406个税号商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全部取消。这一力度空前的调控措施剑指“两高一资”产品,突显我国决策部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促“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的决心。
“促平衡”方面,1~5月,我国实现出口5677.4亿美元,增长33.2%;进口5323.5亿美元,增长57.5%;贸易顺差为353.9亿美元,下降59.9%。在出口增幅持续进口的状况下,我国外贸顺差持续收窄。
专家点评:
综合专家的评价,上半年外贸政策实施情况得到了75分的得分。专家普遍指出,外贸增速、保份额的目标完成得比较理想,但调结构、促平衡作为长期目标,短期内实施起来略有困难,并且目前还没有看到明显的引导性政策。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由于2009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全年外贸实现增长8%目标,和2009年相比是毫无悬念的,事实上,今年全年的外贸增长大致能保持在20%左右,“我们始终坚持‘前高后低’的判断,到四季度外贸增速会有明显的回落。”
国务院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胡江云也认为,虽然下半年的外贸增速较上半年会有下降,但全年8%的增速没有任何问题,他也坚持“前高后低”的判断。 但对于调结构的任务,霍建国和胡江云都表示还有待加强。
目前虽然有为了节能减排,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政策,但是专家认为,政策应该有保有压,在压一头的同时,政策缺少对应该鼓励环节的引导。 霍建国说,因为调结构不是说出来的,一定要有引导性的政策。最理想的是,政府把调结构的一些自己省下来用于支持外贸结构调整,例如对品牌创新、营销网络建设、企业走出去都可以加大一些支持的力度,这样效果会更好。
9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制定一系列规划思路。
事实上,作为“十一五”的最后一年,2010年区域经济概念仍然热度不减,上半年海南国际旅游岛、长三角等多个区域振兴规划获得批准。
专家指出,今年仍将是区域规划成果累累的一年,从年中情况看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问题不大,但是也有学者指出,在不断推出区域规划的同时,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差距更要稳中求精。
现状描述:
对于上半年我国区域经济规划批复的进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认为可以打80分,他指出,今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是将局部热点强化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前所未有的积极,在经济总体走向尚未明朗化的时刻,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形势有非常好的推动意义。
陈秀山认为,和历年相比,今年我国区域振兴规划推出的频率很高,涉及的空间层面很多,总体上应该能达到年初预定的目标,一些区域甚至会超过年初目标。
专家点评:
当然,对于今年的区域规划推进进展,专家也提出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我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虽然立意很好,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势必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国家目标与各级地方行政政府目标可能会不一致,需要很多协调。
对于今年区域规划落实情况,因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振兴规划还是很有必要的。但从现状来看,国家近两年出台的区域规划已经很广,下一步应该是怎么完善落实已有的规划,真正实现区域振兴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再增加数量。
据有关专家透露,接下来还有京津冀都市圈、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规划陆续出台。其中包括成渝经济区等区域规划、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区域规划。
10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现状描述:
今年上半年,财政部已经发行438亿元地方债。由于赤字规模是全年的安排,目前还不能看出全年赤字水平,但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财政赤字水平达到了年初设定的目标。
结构调整上,为限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降低对外需的过度依赖,财政部日前取消了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与此同时,为继续拉动消费,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执行期限延长。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财政部出台了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财税政策,启动补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在新疆试点资源税改革,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前5月全国财政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方面的支出也增加较多。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方面,财政部及相关部委正在积极细化国务院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研究员张德勇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首先是体现在保增长上,从一季度的GDP可以看出,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基本回到正轨。 在看到得分点的同时,专家也指出,财政政策在一些题目上也不应该“失分”。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包括拉动投资和消费,从扩张性政策实施以来,财政政策对投资的拉动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但对消费的刺激还不够,尤其在上半年投资空间减小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刺激力度不够,拉动作用也不如对投资的拉动有效。
Q北京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最近一次的改革重组是在2011年,按照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总体部署,由原来的节能科技公司和北方光电贸易公司进行重组,成为一家集技、工、贸为一体的节能环保专业化公司。
重组6年来,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由最初的节能、环保、贸易业务,发展成节能、环保、贸易、认证、国际技术转移五大业务板块。节能方面,由过去的单一的绿色照明发展成为涵盖水、暖、汽、电、气、风等全领域的节能业务;环保方面,由过去的单一的水处理发展成为涵盖水、气、声、渣、危废、土壤修复等全领域的环境污染治理业务。在服务好兵器工业内部节能环保业务,为行业内提供技术、管理、资金支撑的同时,大踏步走向市场,承担了多项五大电力集团大气治理和国家化工、稀土等战略产业基地的疑难污水治理项目,节能环保业务较重组前翻了三番多。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经营状况得以持续改进,收入、利润逐年增长,实现了发展和效益的良性循环,为下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A在一轮轮改革中,哪些举措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决策层是如何克服困难,坚定推动改革的?
B公司业务主要以节能、环保工程技术项目和经贸业务等为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在近年来的改革发展中,逐步建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干部动态调整机制。
为进一步体现收入分配的激励原则,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区分类别的原则,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制定并下发了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对业务部门的考核,采取提高绩效薪酬占比,降低岗位薪酬的反噬,收入分配按业务创收情况进行提成,上不封顶,体现出多劳多、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考核激励机制。对职能部门的考核,则根据岗位不同核定基本薪酬,收入与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相挂钩,使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市场开发人员、科研人员也分别建立了薪酬分配考核激励制度,下发了市场开发人员薪酬考核管理办法、专项技术与管理支撑工作补贴核算办法等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薪酬分配原则。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员工有了更大平台,有了收入增L的“奔头”,也让业绩平平、进取精神不足的员工主动选择退出。不仅优化了干部员工队伍,更有效激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公司平稳较快发展。
改革是一次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在推进改革中难免有不同声音存在。对此,公司班子成员团结一心,统一思想,坚定推进改革的目标,依靠发展本身,解决了存在的困难和矛盾。2011年改革重组以后,面对不同业务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困难,坚持两家公司一套班子统一运作,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发展,将劣势转化为了优势,在推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议事决策效率、促进业务融合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Q2016年,国企改革在加速,不同单位上演不同的戏码。您单位有哪些改革举措?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A公司结合“十三五”战略规划,提出以资产证券化为支点,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资金、人才及管理等问题。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改革的筹备工作,计划在三级子公司平台上整合节能环保资源,采用挂牌新三板的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迈出公司“混改”的关键一步。
今年“两会”期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首次提到,“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今年初,集团公司下发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26条指导意见,为各子集团和直管单位推进“混改”进一步明确路径和方向。
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产业规模由2012年的2,9万亿迅速扩大到2015年的4,5万亿,争夺资源、技术、资本的竞争非常激烈。据了解,目前国内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已达10800余家,其中实际控制人为国有资本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共计350余家,新三板节能环保企业总数超过了400家。
北方节能环保公司推进新三板挂牌,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充分发挥公司资源优势,大力拓展节能环保市场。公司在全国节能环保行业拥有首屈一指的“四甲一乙”资质资源,资本市场对拥有各类高等级环保资质的环保企业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度。2015~2016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环保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以获取资质为目的的并购业务。借助新三板平台,将充分发挥资质资源优势,获得合理价值定位。
其二,解决做好集团公司节能环保服务的资金缺口问题。做好集团内部的节能环保服务是公司的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集团公司“十三五”期间锅炉环保改造、废水提标改造、工业废气粉尘治理等涉及投资20多亿元。公司也将陆续启动2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科研投入总额将达到7亿多元。公司现有的自有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已经满足不了集团公司节能减排工作需求,需要打开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同时,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杠杆效应,以产业并购、重组等形式进军节能环保装备、材料的研发制造、节能环保设施的运营、地下水系统及土壤修复、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业务领域。
5年来,浙江的经济跃上了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800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640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由16978元增加到37130元,年均增长12.7%。这一切,代表们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时备受鼓舞,信心满怀。
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提出了破解发展瓶颈的真知灼见,体现了他们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强烈的责任心和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提升民营经济,让浙江“金名片”继续闪光
产业集群的“块状经济”是浙江的先发优势,目前已有相当规模,但大部分是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在空间上的简单集聚,处于价值链低端。
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浙江应如何提升“块状经济”的能级,来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生产体系?浙江要实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政府有哪些创新的措施与之配套?
省人大代表、乐清市市长潘孝政,谈起“块状经济” 转型升级,有许多切身的体会。
他说:“我们政府竭力做好服务引导工作,例如,引进荷兰一家认证公司落户乐清,对低压电气产品进行国际认证,引导企业创自己的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他建议说:“政府应该抓住关键点,钱要花在刀口上,例如,在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搭建区域支柱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平台,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政府出钱请专家攻关等。”
电器业是乐清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产品种类最齐全的工业电气生产基地。乐清市政府耗资8000万元建设企业孵化器,作为培育科技型苗子企业和加快高新产业发展的主渠道,取得了较好效果。
此外,乐清市政府还推动企业建创新平台、建研发中心,目前正泰、德力西集团都有了国家级研发中心。
领先全国的民营经济是我省一张“金名片”。但民营企业同样也面临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快速进军国内市场、兄弟省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挑战。民营企业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新飞跃?
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代表在谈到民营企业创新话题时说:“我亲耳听到一位曾在创新中遭到失败的民营企业家却发出这样的声音――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我宁愿等死不找死。企业家对创新是又爱又怕,企业要做大必须创新这个趋势看得很清楚,但又有恐惧感,一旦创新失败,企业马上倒掉。”
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创新,这是共识,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又如此惧怕创新。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省民营企业的创新?
除了风险大,民营企业还普遍感到缺乏创新人才,毕竟相当多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治理结构对外来人才有排他性。
民营企业从家族企业起步,有凝聚力,但规模做大后,融资问题、产权纠纷问题以及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难以解决。“以融资为例,贷款是一个途径,但银行贷款像一把雨伞,天晴时借给你,而在下雨天却收回了。对许多温州家族企业、民营企业来说,融资要靠亲朋好友拆借来解决。”周德文代表说。
民企创新面临诸多困境,企业上市无疑是一条破解途径。
“上市可以增加企业创新动力,增强创新实力。”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老总,浙江海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小奎代表解释,增强实力,是指企业上市以后可以尽快融资,“有钱搞科研”;增加动力是指,上市公司面对的是广大股民,如果不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股民,没有市场,最终会走向倒闭。“几万双股民的眼睛,帮你盯着资产,希望你搞研发、搞创新,比你企业内部几双眼睛盯着效果肯定要好。”
潘孝政代表接过话题说,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一家不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依靠自身积累,只能像蜗牛爬一样,上市不仅融得资金,更可以促使企业产权明晰,管理规范,使家族企业变成公众公司。“连公司老总的个人喜好、身体健康状况,公众都关注着,公司还敢弄虚作假?”
他以乐清的华仪集团公司为例说明这个问题,该公司上市后,管理更加规范,经营业绩大幅提升,2007年上缴利税就增加了5000多万元。
集聚创新要素,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中最具成长力的产业。近年来,创意经济、网络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在我省一些中心城市出现,成为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新的领域,无疑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金融、物流、软件、创意、会展、咨询等生产业。代表们对此提出了诸多好建议。
“目前我们重点扶持软件、动漫、信息等行业,这些新兴产业介于二、三产业之间,我们称为‘2.5产业’,契合了鄞州区靠近宁波市中心,能发挥同城效应的区位优势。”鄞州区区长薛维海代表说,我们就是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利用周边6所高等院校和浙江大学软件园这一软件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成熟的软件产业基地,制定具体的产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企业进入。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产业,资源消耗少、创新能力强、利润空间大、产业链较长,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薛维海代表建议说,各地政府在发展“2.5产业”时要注意产业链的完整性,努力实现开发、制作、销售一条龙,边制作、边研发,减少企业运行成本。
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企业来说,实施总部、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客观上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必然结果。目前,许多浙江人在外地创业发展势头良好,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培育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潘孝政代表建议,有条件的县市可以设立总部经济园,邀请在外创业的浙商将总部迁到家乡,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区域经济质量。
开发区作为地区科技和经济发展龙头,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发区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现有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116个,但开发区普遍规模小,总体实力不强。
以前产业带通常围绕主干交通道设立,开发区规模偏小,如今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瑞安市市长蒋珍明代表在开发区产业布局的宏观层面谈了他的看法:“必须采取海滩围垦,建立沿海快速通道等措施,加快台温沿海产业带建设。这些新平整的土地可以建设成为形成规模的开发区。同时,要设置企业进入门槛,搬进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在产业带中改造提升。”
1月17日,台州代表团分组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金全才代表提出,台州3年内能完成25万亩滩涂围垦,建议省政府与中石油协商,正式确定大石化项目落户台州,促进温台产业带建设。
当前,政府对开发区发展业绩的评价考核,采用的是开发面积、建设资金投入、招商数量、经济产出,以及发展速度、增长幅度等指标,并不足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开发区建设实际的质量和效益。为引导开发区真正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载体作用,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基地,“还要加强与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以及增长潜力相关的指标考核,如高新技术企业数、企业拥有专利和名牌数、土地投资密度、土地产出率、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比、开发负债率、区内外企业配套率、技术转移和吸收率等。”蒋珍明代表建议。
创新指向“深水区”,再创体制机制优势
人才是我省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沿海其他发达省市相比,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例如,高层次创新人才紧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只占人才总量的3.9%。
省长吕祖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时指出:“改革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制度,推行和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报告的字里行间无疑透露出通过机制创新培养人才的信号。
衢州的巨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汤月明代表谈起人才问题时,可谓感慨万千:“以前我们企业浙大毕业生较多,现在就很少了,此外,优秀人才也很难留住,在衢州不少企业也有这种现象。”
汤月明代表并不讳言,作为有5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巨化集团公司的确也存在分配制度相对平均的做法。但为稳定人才队伍,巨化集团公司也在设计一些新机制。例如,创设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规划,设置专业系列岗位,以前干得好的人,从事行政岗位,但行政岗位毕竟有限,现在工作出色的员工也可以通过担任主任会计师、主任营销师等,给予相应待遇。
“借鉴外企等用人机制中好的因素,对国有企业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行改革,这是必然的。”汤月明代表说。
对解决人才不足问题,许多人大代表就如何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发表了意见。
周德文代表说,围绕我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要形成一定的机制引进我省急需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人才团队。他建议引才机制需要包括以下内容:征集引才需求,根据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目录,由相关部门向省内重点企业和创业创新载体征求引才需求,编制引才目录;与对接,向省外浙江省年度重点引才目录,符合引才目录的海内外人才与省内相关企业和创业创新载体对接;申报与推荐,相关企业、创业创新载体负责申报人才资助计划,其中省(部)属企业直接向省科技厅申报;评审与审定,由科技、企业管理、财务投资等方面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引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研发专家的管理能力、研发水平进行评价。
“应设立浙江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专项资金,列入省级预算。引进人才的依托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以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浙江菲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姚宇平代表补充说。
代表们认为,当前,政府科技投入体制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政府科技投入还倾向于将资金大部分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企业得到的资金很少。“企业是创新主体,主体得到的创新资金应该增加。”在接受采访时,周德文代表建议。
姚宇平代表对此也很有感受,他所在的菲达公司承担的一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列入863计划后,政府投入1/5的研发资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政府对创新项目的扶助力度还应加大”。
此外,有关部门、各地方在创新活动中彼此分割、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相互脱节,科研活动分散重复的现象仍较为严重,显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也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主任刘海涛代表指出,科研项目重复投入,虽然也会形成竞争机制,但不可避免地造成浪费,这就提出了国家不同创新体系如何互补的问题。嘉兴科技城模式有一定借鉴性,嘉兴市政府将中科院、科技部在嘉兴的分部整合起来,统筹选题、攻关,这样就避免了重复研究。
相关链接: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
吕祖善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政府必须把主要着力点放在改善发展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上。今后五年,要充分运用和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研究采取有力举措,部署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
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一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
推进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建设,重点构建比较健全的区域能源支撑、综合交通运输、水资源保障、信息传输和抗灾减灾网络,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组织实施一批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组织实施一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全面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节水节材工作,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基本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使全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居全国领先水平。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和方式,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
完善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生产经营帮扶、下山异地脱贫和转移就业服务,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调整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力争基本消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乡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形成低收入群众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