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3 08:5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专业教师较少,计算机的整体数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学不被学校重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认识的不充分,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改精神,不能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这些现实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研究的,旨在为改善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可能。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存在专业教师不足,计算机数量陈旧和短缺。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由于是副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受到学校、上级的重视。有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有些初中存在没有专业技术教师,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转行,或者是兼任信息技术课程。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是大班上课,有的初中由于计算机数量的不够,严重影响信息技术的开展。这样的教学严重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度。由于一些教师都是兼任课程,并不是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知识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往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能创新,不能及时处理好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师的经验不足,往往使初中生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影响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
我国农村初中由于受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学课程都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开设,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参加中考,所以不受重视,经常被占用。在一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平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遇到特殊的教学计划时,就要为其他主课程让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创新,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农村初中教学整体评价计划不合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且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被学校看做是一个全能教师,身兼数职,譬如: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网页制作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等,还要负责全校办公室电脑的软件维护。这些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理论知识,没有时间总结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时间了解学生的需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分歧。
部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体认识不足,原因是他们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学科过来的。一些农村学校在资源匮乏时期,由初中物理教师、数学教师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充分,还是按照以往教学经验授课,但因不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所以完全照搬文本内容,导致忽视学生的发展规律,没有注重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理解错误,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实践操作,主要是操作电脑,过于强调技术,不重视理论知识,不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培养目标。
二、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与策略
1.创建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在现阶段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与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学校进行连接,进行相关资源的共享,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件、常用的教学工具、文字处理库、图像转换、学生作品展示等,这些相关教学资源可以使资源共享,互相结合、相互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2.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农村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制定适合自身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初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初中生对现阶段信息技术中不同层面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高和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课件上要体现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准备。
参考文献:
[1]郑旭东,张振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3(6).
[2]马成麟.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2004(11).
[3]闫世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小学电教,2005(1).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微课 运用策略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对于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及学习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发挥微课的优势,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使之可以更加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
(一)检查教学准备,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实施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检查教学准备,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实施,是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一般情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主要有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为了有效的提高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检查教学准备,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实施,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检查教学准备,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实施这一教学策略。
(二)重视机房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准备阶段,重视机房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中,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重视机房管理工作,在学生参与机房管理工作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此外,重视机房管理,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之一。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机房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三)强化集体备课,做好课前有效基础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备课是做好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前提,强化集体备课,做好课前有效基础,更加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分析学情,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可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同时,强化集体备课,做好课前有效基础,有利于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学习需求。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微课应用的优势,强化集体备课,做好课前有效基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深入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一般情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主要有: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未知兴趣;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共同分担任务等几方面内容。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未知兴趣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未知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未知兴趣的方式,完善以往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可以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的主题,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渐爱上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应充分应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未知兴趣这一教学策略。
(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也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之一。教师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不同,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g教学中,关注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三)协作学习,共同分担任务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中,协作学习,共同分担任务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共同分担任务的方式,共同努力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使之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重视协作学习,共同分担任务也非常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完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究,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丽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6,(03).
[2]董红波,齐琪.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2).
[3]徐明.微课,让课堂更灵动――也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Z1).
[4]陶凤.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旬,2014,(03).
关键词:教学理念;学习兴趣;师资团队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决定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成为与传统科目同等重要的新兴学科。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潜在性因素的存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只有找出这些潜在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寻找改进措施,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影响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学生基本都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这为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方便,但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态度,反而影响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兴趣缺乏
计算机的普及使初中生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信息操作技术,这就使其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认为自己会,进而降低学习的兴趣。或者是因为某些操作技术有点复杂,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难度,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驱使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动力,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丧失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因素。
2.教师教学态度
就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还比较严重,很多学校仍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小学科”,甚至信息技术教师也存在相同的看法,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只是众多课程中的“调剂品”,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态度敷衍了事。另外,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同时担任网管、网络维护以及机房管理等多项相关工作,将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教学以外的工作上,分配给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也会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研究教材、仔细备课的时间而降低教学质量。
3.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在重视程度上还有待提升。学校重视程度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资力量的欠缺,造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就现状来看,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专职的少,大部分是“正课”教师兼职,信息技术专业水平比较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完全是教师随教材走,使课程流于形式,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因为不具备专业老师,也会降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要想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就要根据影响因素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转变,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并根据初中生生活环境以及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主要改进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学理念
要想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将其提升到与“正课”同等的地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应该增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整体上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调控,安排领导进行不定时听课,并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检查,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占用信息技术课。另外,学校还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教师的配备,避免出现教师身兼数职情况的发生。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校信息相关设备的管理,增加资金投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端正教学理念,认真对待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教学任务,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要指标。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信息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以及学校提供的培训、进修机会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进行备课,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应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确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因为掌握部分常用信息操作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我会,我不用学”的心理,同时对于对逻辑思维要求高的内容,有“学也不会”的心理,这就降低了其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来不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走进网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兴趣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前向学生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能吸引中学生目光的网站,并用洋洋得意的语气和学生说:“大家浏览过很多网站,有没有想过自己像老师一样制作网站?”以此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知识的好奇,进而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炫耀的心理,对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采取“比比看”“互帮互助”等多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已会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刺激不会的学生积极学习,一举多得。
3.创建良好的师资团队
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想要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必须建设一支专业度高的师资团队。学校可以进行专业人才的招聘,通过招聘的方式在校外直接选择合适的教师。或者是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培训以及进修机会,促进其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另外,学校应该确定信息技术教师专职化,将信息技术教师与网络管理员职责清楚化,教师只负责教授学生,而网络管理员负责机房检查、网络维护等常规工作,保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另外,为保证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应建立相应的行政奖惩制度,促进教师不断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进入教学行列中。但是,就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找出影响教学的各种潜在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积极寻找改进措施。只有不断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消除存在的潜在因素,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成伟,李宗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小学电教:下,2011(2).
[2]吉顺育.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10(2).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技术;教学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中“云”是一个抽象概念,网络中的数据如同众多看不见的水分子,但是可以集成在“云”里,而网络云存储作为一个虚拟空间,可以存储众多数据.云计算就是对这些数据的建立和提取.总的来说,云计算的使用对用户来说非常简便,用户只需有一个终端设备,例如,电脑、智能手机等,并且云计算对于终端设备的要求并不高,这也是云计算能够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人们常用的云计算内容为数据、资料的编辑上传,云网盘的使用,共享资料的下载,网站的使用、聊天工具的使用等,这些都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二、云计算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初中生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不与社会发展脱轨、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工具进行更好的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云计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都提供了便利.在云计算技术产生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的资料都可以从云盘中进行下载,可以链接网络给学生展示相关资料,也可以将资料库与学生共享,方便学生的学习.总之,云计算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也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便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云计算数据的存储基于网络平台,并构建于各种协议和标准之上,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进行提取,但是所有的数据在网络平台中又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网络病毒和网络黑客会对数据的安全存储造成威胁,因此要提高云计算的安全等级,并对数据实施专门的维护.比如,信息技术课的期末考试题目也在云存储中,技术高明的学生可以从云存储中得到相关的数据信息,从而获取题目,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对云计算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类,可以共享给学生的资料是一类,而不能共享的试题资料等是另一类,并可存储于其他类型的云盘中,避免机密的泄露.
三、云计算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实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共享性和即时性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结合实践操作进行,学生在机房上课,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操作进行练习,云计算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料的共享,并让学生可以随时提取,跟上教师的教课思路.比如,在学习photoshop软件应用时,通常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展开,有了云计算,学生可以轻松下载教师提供的图片资料,并与教师的教学同步进行练习.同时,云计算可以实现个人资料夹的随身携带,学生即便是在家里完成了作业,只要上传至网络资料夹,就可以在课堂上打开应用.比如,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家完成的作业上传到百度云网盘中,到学校后依然可以取出,或者可以直接上传到班级共享网盘.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云计算所开发的软件也便利了学生的使用,如WPSOffice就具备在线编辑自动存储功能,可以将学生的作业保存到网络中,就不会因为误操作或者断电导致学生在做笔记或作业时中途丢失.另外,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时会使用到的搜狗输入法也已实现了个人输入习惯的记忆,只要登录搜狗输入法,不管是在哪台电脑上应用打字,都会出现用户的常用词,方便用户的使用,这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提高了效率.
2.云计算拓展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可用资源
如果不采用云计算教学,初中信息技术在实践练习课上就需要教师为每个学生拷贝资料,并且资料相对有限,学生的练习或者是创造受到资料的限制,在计算机软件学习方面也很难发挥所长.然而云计算能够容纳更多的资料,有丰富而强大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库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学生可以根据课业练习的要求从中来选取主题资料,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云计算从资源方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我国当前不同地区、学校的资源分配并不相同,如果能够实现更多地区的资源共享,那么还可以从更广的意义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3.实现了计算机安全升级的便捷性
学校机房通常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检查,以防有病毒侵入,这一方面的工作也是由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由于计算机数量较多,如果每台计算机都挨个儿进行病毒库检测、升级,那么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工作量巨大,但是云计算实现了全部计算机的局域联网,并可由教师机来对所有的学生机进行操控,那么只利用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所有计算机的升级.这不但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操作环境,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001年教育部改革以后,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初中教学课程之中的一种。在信息技术成为初中课堂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课程以后,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希望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状有更好的改善,进一步的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展开。不过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习兴趣激发方面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现状
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意识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很重要,不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在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激发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教师主观意识过强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之中,很多教师都希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虽然教师是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进行教学,不过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在现在教学设施的完善,为教师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很多教师也会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在进行情境设置的过程之中,多数教师虽然是很认真,也会为情境设置付出很多的努力,而最终设计出的情境却并不符合初中生的想法以及兴趣,而是教师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2、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缺少创新
有些教师已经有着丰富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纳入到初中课程开始就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到现在也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了。不过很多教师就是由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丰富,给自己设置了限定,虽然当初在教学之中应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有效,不过已经时隔多年,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已经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他们的想法、追求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想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不能一直延续过去的方法进行,应当进行创新。不过在身边很多教师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之中,都是应用过去的方法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没有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吸引现代的学生学习兴趣了。
3、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度关注,不过有多数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得不到放弃对学生感兴趣内容的教学。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会应用一些图片等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会让很多学生对图片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感兴趣,可是像Photoshop等方面的内容,并不是教学目标之中要求的内容,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就不能进行这方面内容的教学,这会将已经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再一次的被打击掉。
二、激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会发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出如下激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建议。
1、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情境设置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中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的过程之中,应当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设置。应用当前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置,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要教师要能够打破常规,并非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情境设置,还应当对信息技术的最新技术进行了解,将一些比较高端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情境的设置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庞大,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树立一个未来学习信息技术的远大目标。
2、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创新
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中,每一代学生之间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将过去一次成功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直接照搬到当前的课堂之中。要知道学生已经不是过去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对过去那些东西已经不感兴趣了。在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学会紧跟时代步伐,对现在学生的兴趣进行了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总结之前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的成功经验,结合现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等进行教案的设计,这样才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多观察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走进学生,将学生现在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在一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才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之中更加的认真。
3、合理平衡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要求之间的关系
由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规定都是比较基础的东西,而在教学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之中,会引入一些比较热门的东西,像照片修改常用的Photoshop、美图秀秀等等软件,还有现在大家都会使用的微信、微博等为例,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当学生进一步对这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探讨的时候,教师如果是直接拒绝讨论的话,势必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掉,还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对如何平衡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把握。在保证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一些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感兴趣,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之中更加积极努力。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应用教学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也取得不断进步,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亦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相符合,可显著提高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信息技术学习效率与水平,因此,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探究意义重大。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1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及初中生的特点有效提出学习任务
在对任务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对课程有效掌握并依据初中生的特点将任务有效设计出来,注意每节课设计的任务应适中且新增难点与内容亦应适中。可依据问题难易程度对设计任务的等级进行划分:首先教师要将任务目的较为明确且初中生可以模仿的模板有效提出;其次教师要在适当范围内将可让初中生充分创作与想象的任务有效提出;再次教师要将没有条件约束、初中生可以充分想象与发挥的任务有效提出。逐渐加大的任务难度可不断提升初中生的设计与创作能力。比如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布置一定的任务,即让学生设计一个新年电子贺卡。而要有效完成此任务下列三步骤为学生必须经历:首先,完全按照授课教师所给出的要求模仿教师模板中的版式、图案位置与文字等;其次,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相符合的情况下可稍微改变内容与文字格式,再按照学生自身爱好将图画格式、基调与颜色、内容等稍作改变;再次,学生可完全抛弃授课教师相关要求,对自己喜欢的样式、想说的话、喜欢的照片与图片等进行添加,凭借自身想象亲自动手将Flas完成。此类教学方式较独特与新颖,可使初中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
2.2创设教学情境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
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教师可对有关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创设,促使初中生更生动与直观地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画面与声音和视频等创设情境,在较真实的一个环境中学生可较好地完成任务。比如对Flash有关内容进行讲授时,授课教师将设计任务提出时可让学生观看相关Flas。观看动画时学生可依据自身想象在电脑中把看到、感受到、听到的那些画面绘出来,再利用Flash真实地展现这些画面[1]。
2.3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学习任务要求下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图书的借阅等方式对资料进行收集,以便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因为查阅时工作量较大,为了完成设计教师可把学生分组,分组时可依据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水平,以确保每组学生皆可将不同难度的任务有效完成,在互相交流与沟通的同时对完成设计的过程中的相关经验进行分享。比如制作网页时自己的相关主页是所有网站皆包含的部分,而每个主页中其他网页是依赖其他众多超级链接完成的,被链接的那些子网页亦具有更多内容。对一个网站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量较大,初中生要独立且较好地完成一个网站设计任务较困难,因此教师可用小组形式明确分工设计任务,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按照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对不同难度设计模块进行负责,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所有成员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密切合作,以便将网页制作的任务较好完成[2]。
2.4小组内与小组间互相交流和讨论以便共享学习成果
当学生将任务顺利完成后教师可让小组内学生对成员的作品互相观看,且分析与评价成员作品。要积极与肯定评价任务执行过程当中好的部分,亦应指出不足之处并将有效的修改策略提出。教师亦应对比分析每个小组的最终作品,对任务学习的整体效果与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任务教学的最终成效,以便共享成果,将一定参考与借鉴价值提供给下个任务的教学,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对图层应用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在学生将任务完成之后授课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有效地交流和讨论,经过教师分析和点评及学生之间互评,由授课教师将小组代表作品有效选出,且同全班学生讨论及交流以便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进而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3.结语
上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灵活地转变教学方法。唯有这样,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及水平,最终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首先,翻转课堂的构建,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尽快转变传统“灌输者”的教育角色,执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微视频、PPT制作等环节都要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做好教学组织者、监控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形成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创新,找到传统教学与翻转教学的平衡点,形成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相互补充,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构建,无疑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教学资源,加快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自主学习等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信息技术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意识的不断提高。
2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根据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划分为信息传递、课堂互动和反馈评价三个环节。
2.1信息传递环节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传递环节,是构建翻转课堂的重要基础,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传递环节的教学设计要格外重视。而信息传递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视频,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要增强针对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一方面,教学视频的制作要做到短小精悍,尽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实现教学视频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在“编排文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型教学视频这一有利载体,将该教学单位的教学重点、难度、主题、任务、目标等设计成一种情境化的学习课程资源,视频的制作长度应在5min左右,并且积极融入动画、游戏等内容,创造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在信息传递环节,可以将教学视频的设计与新型社交媒体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如微信、QQ群等社交媒体可以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更多的渠道,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的把握。
2.2课堂互动环节
课堂互动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的核心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所以在课堂互动环节的教学设计,要重视与信息传递教学环节的衔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在信息传递环节学习中反馈出来的学习难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项目,作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内容,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辩论等互动教学活动,只有保障了互动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专业化和趣味化,才能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充分激发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制作电子表格”的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电子课程表”的制作为互动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在知识应用环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互动合作中实现共同的进步与提高。
2.3评价反馈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做到有始有终,评价反馈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对翻转课堂构建及其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将其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参考依据。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树立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密切关注学生在翻转课堂上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果以及进步情况等进行考核、评价与反馈,借助多维度的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如在“规划设计网站”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网站规划的成功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网站规划与设计的过程,这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成果,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与复习方案
3结语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有效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据相关文献研究资料表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通过将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来驱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可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三点,即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及以教师为主导。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动参与任务、主动解决问题以及主动合作交流;以教师为主导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设计任务、创设情境、调控进度以及总结评价。同时,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其最主要和基础的理论依据。此外,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与技能。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学科。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基于此,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初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现阶段,因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使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由上文可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且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本文根据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共总结出以下几点运用策略。其具体内容如下:
1.提出学习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初中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并以问题的难易程度为标准来划分任务等级。值得注意的是,每节课所设计的任务和新增加的内容与难点都必须适中。只有这样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将学习任务有效地提出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作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一步一步增加学习任务的难度。例如,以设计电子报刊为例,其大致步骤如下:第一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所提供的电子报刊模板来进行设计;第二步,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所提供的电子报刊模板进行修改;第三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爱好来对电子报刊进行设计。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其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2.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这能使学生更加直观且生动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视频、画面以及声音等来创设一个较真实的教学情境。例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授“Flash”时,应让学生观看与“Flash”有关的动画;并在观看结束后,应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到的“Flash”知识来将观看到的画面展现出来。
3.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协作学习 网络环境 教学有效性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知识的便捷化传播,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与初中教学的结合不仅可以充实初中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改善课程教学的实际方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网络技术有紧密联系,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又对课程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借助网络便利化的优势创新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则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能获得进一步强化。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协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度改变,而且要求教师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探寻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1.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的可行性探究
本文首先结合初中教育的环境及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对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协作学习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旨在为文章的整体分析提供有力依据,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1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迎合了网络环境的教学需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与网络密切联系的课程,其实际特点及应用性教学目标对网络环境下开展初中教学有独特优势。课程的开展往往将理论教学与上机教学相结合。从课程教学内容看,网络环境的发展为课程内容的补充提供实际的教学素材;从教学条件看,网络环境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便利渠道,为学生进行课程的实际操作提供更有利的指导;从课堂设置看,网络与课程教学的结合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远程操控,进而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练。
1.2初中教学环境的改善为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随着国家对初中教育的重视与扶持,初级中学的教学环境及教学设备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网络的发展又为初中教学提供了软件上的帮助。初中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不仅可以及时补充最新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与网络进行课程互动,这些教学环境方面的优势为教师与学生深度交流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为协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1.3课程教师专业优势更善于发挥网络环境的实际优势。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本身就对网络的使用具备专业优势,而通过教师岗位的实际锻炼,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更善于借助网络环境达到课程教学的效果。所以从教师的角度看,以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切入点,借助网络环境开展协作学习最具有可行性。
2.网络环境下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的主要策略
从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协作学习有显著的可行性,尤其是课程本身的特点与教师的优势,为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实际保障。所以本文在本节之前的分析为参考,以《数据的排序及筛选》课程为载体,探究开展协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2.1以网络通道为载体,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源的搜集整体。
传统《数据的排序及筛选》课程往往以课程现有的数据资源为载体进行教学,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对于学生资源的搜集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数据的排序及筛选》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借助资源的搜集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如《**省2008-2013年对外出口总额》的查找,然后为各个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数据查找任务,并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工。如按照年份进行数据的查找,或者按照数据的来源进行小组分工等,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开展能够进行分工,逐渐进入学习环境中。
2.2借助网络查询功能开展课程尝试练习小竞赛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很多知识可以通过查询间接获得,如果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演示,则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深度及掌握程度仍然无法得到提升。所以在《数据的排序及筛选》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机房的网络条件,布置利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与筛选方法自主查询这一小任务,并指导小组学生进行互相的探讨,激励小组间进行比赛学习,最后邀请最先学会的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对于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有更深刻记忆,同时小组内协作学习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
2.3改变传统课程活动形式,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学习。
传统《数据的排序及筛选》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往往会再利用一组新的数据布置重复学习的任务,以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程度。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资源的自我更新,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改变作业的主题,以人均消费额的统计、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名等主题改变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机房的条件,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为学生布置数据的加总等探究任务。通过学习任务的革新,学生协作学习的动力更足。而在课程主题与探究学习的促进下,小组协作学习的收获也会更多,《数据的排序及筛选》课程教学效果也能进一步强化。
3.结语
网络环境与教育的结合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客观条件,在这一环境下,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数据的分工查找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知识搜集的技术;课程技术的尝试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提高了学生协作学习的效率;课程作业的革新提升了课程的拓展性,也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课程探究。最终网络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的效率、效果都得到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再一次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教学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信息软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一、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具有学习内容枯燥、难度大、教学内容多以及需要反复练习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低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信息与信息社会”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一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先制作PPT或者是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利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再对授课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的处理等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设计课堂任务,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授课的过程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更加注重将教学的内容讲解出来,忽视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而课堂任务的设计可以更加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有助于教师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收发电子邮件”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概念,将电子邮箱申请的方法和步骤、电子邮件的地址和格式以及正确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进行演示,之后设计一个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电子邮箱并给教师发送邮件的任务,之后给学生时间自由练习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教师随时进行讲解,下课前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调整教学方式,开展分层分类教学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传统教学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教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调整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必要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网上交流”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地让学生掌握多种网络通信工具的信息交流,因为有的学生有网络交流经验,而一些学生没有。因此,对有经验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BBS的使用方法,建立自己的微博,并进行简单的装饰;而对于无经验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先掌握一种网上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再通过课后交流或者是其余时间掌握其他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利用网站上的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其在组间自由地拓宽学习内容,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组间成员的共同提高和发展,有效地达到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认识和制作电子板报”时,教师可以开展组间合作学习,首先,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和讲解,并给予学生时间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其自由确定主题,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制作电子板报,最后进行班级内的评比与展示,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这一教学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软件运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时,应该把握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目前,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推进,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非常重要。本文将简要分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近几年,在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发展性教学评价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项系统工作,其实施的过程相对复杂。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再仅仅局限在选拔学生方面,而更多的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厂长,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不断的教学实践表明,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可以实现的教学形式,但是其实施的过程,需要突破传统教学的僵硬模式,重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个性发展以及全面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正确贯彻发展性教学思想,科学的实施教学策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通过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措施,成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探究问题。因此,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方式
1.安置性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中的安置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形成评价教学的基础资料。在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中,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为开展评价性教学的基础。其次,通过课前开展安置性前测,了解学生是否对将要开展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并进一步制定有效教学方案。2.补救性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补救性教学主要是在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后,根据已经获得评价信息,适当的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抓住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可以针对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效率。补救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渐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补救性教学作为发展性教学评价实施方式的一种,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是其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成为开展评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并且这个环节对于整个发展性教学评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评价信息的收集于分析,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的观察、来自学生家长的信息、考试测验的信息以及其他可以说明学生进步的信息。针对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分类、分析,更加有利于完善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并逐渐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最终可以实现提高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的目标。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作为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实施、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式等内容。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表现,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长度上完善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并积极的实施其相关的内容,可以极大地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2]俞国强.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113-114.
作者:束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基础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变化性的科目,考虑到初中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动手,不仅可以促进理解,增进记忆,还可以增加知识趣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动手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思维的发展,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来看,正是思维逻辑形成并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动手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其思维逻辑的发展。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动手活动的培养过程。
2.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也就谈不上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并且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应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想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就需要学生自身具备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重理论,轻实践
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从教数年的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大脑中,他们很难主动地去改变实施了多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大忽视了信息技术应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十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多继承,缺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最终的教学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和继承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创新意识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创新性要求极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和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热情,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的创新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注重实践教学,转换实践主体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任务应该是从旁指导、协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实际操作,而非以教师的个人演练为基础。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书本中关于这门课的理论知识。理论基础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动手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学
书本上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包含太多操作性内容,单纯理论性的教授课程,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教材与实践的结合,把教材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知识,有效地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门课所具有的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工作。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一系列看似“荒谬”的创新性想法。因为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对所学的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学生学习。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充满学习兴趣,才能在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应突显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前提,因材施教,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鼓励动手操作,表扬创新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鼓励和夸奖式的教学方式,不应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严肃教育式的教学。过于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例如,教师可建立奖励机制,对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相关鼓励和奖励。促进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动手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技术学科,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