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读书计划

大学生读书计划

时间:2022-01-28 05:1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读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读书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忙于追名逐利的今天,大学生课外阅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们是否重视课外阅读?阅读的动因又是什么?带着疑问,本课题组选取南昌航空大学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一、方法与样本

(一)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案访谈。

课题组以南昌航空大学全体在校学生为样本总体,经严格抽样后,选取了3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并在调查中随机抽取个案进行深入访谈。问卷经详细核实后编码,录入电脑,以SPSS软件统计分析。

(二)样本情况。

本次抽样在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进行,在回收的303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73人,占样本总量的57%,女生130人,占样本总量的43%。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为:大一70人,大二81人,大三87人,大四65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3.1%、26.7%、28.7%、21.5%。年级、专业科类的分布为:文科88人,理科65人,工科150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9.1%、21.4%、49.5%。这些数据与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的实际基本相符。因此,本次抽样样本代表性较高。

二、统计与分析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03份,以下为调查结果:

(一)阅读动机。

问卷设计了一道单选题用于了解大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结果显示:以扩大知识面为目的的有121人,占总人数的40%;以备考为目的的则有106人,占总人数的35%;因兴趣爱好而选择课外阅读的,仅有25%的学生。

数据结果表明: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功利意识随着社会发展正在发生变化,呈增强趋势。特别是面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代大学生已不能“独善其身”了,他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苦练“内功”,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借助于备战各类考试,从硬件上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二)阅读方式。

在对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数据显示,当前该校大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主要有图书馆借阅、网上浏览、书店购买及朋友之间相互借阅等几种方式。其中,以从图书馆借阅为最常用,有78.4%的学生都选择了这一选项,其他几种方式依次为:网上浏览、书店购买、朋友之间相互借阅。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求知方面扮演着一种不可替代的角色。

对此,课题组随机选取部分案主进行深入访谈,并了解到原因在于:图书馆藏书量大、内容广泛,且可免费阅览。正因如此,到图书馆借阅课外书籍仍被该校大学生公认为最理想的方式。而常见的网络,虽已随现代社会发展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一方面由于网络所获知识不够深入与全面,另一方面则由于高校对校园网络使用的控制,因而网络并没有成为该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首要方式。

(三)阅读计划。

大学生课外阅读是否有详细的阅读计划?从调查结果来看,约有13.2%的人能明确地制定阅读计划,并按阅读计划有效地阅读。而少有计划及从无阅读计划的大学生则占到了总人数的46.5%,这一结果足够让人担忧: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毫无目的。

而统计结果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显示出有时候是有目的的读书。对此,课题组选取个案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显示: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的作用。有113人,约占总人数37%的学生表示:他们有时是因教师的引导或推荐而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目。除去上述之外的22.2%学生则表示:他们有时会主动去请教并根据老师推荐制定读书计划

三、结果与讨论

(一)网络对阅读的影响显著。

传统阅读方式主要是以纸质阅读为主,如报纸、杂志、书籍等,但随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对大学生阅读方式的选择造成了深刻影响。数据显示,选择图书馆作为最主要阅读方式的学生达到78.4%,而表示愿意通过网络浏览和电子书下载方式来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也占总人数的69.3%。这表明,传统阅读方式虽占主要地位,但新兴的网络阅读正在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然而,网络阅读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网络阅读在具备方便、快捷、便宜、环保等优点之时,也隐藏了极大的隐患。因为,网络信息丰富,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只顾及自己的兴趣而忽视对专业型、实用型书籍的阅读,不利于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与传统的白纸黑字阅读相比较,网络阅读极易使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泛泛而读,不利于精读细读。

(二)多数学生阅读漫无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少有甚至没有制定明确的阅读计划,因而,阅读过程毫无目标,收效甚微。虽然老师的推荐对学生具有非常好的导引作用,但多数学生并不重视,我行我素。仅有13.2%的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意见,并主动向老师请教,因而能够明确阅读计划进行课外阅读。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对待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目前还处于散漫、盲目的状态。

《礼记》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如果事先有准备,就容易获得成功,否则,就极易失败,课外阅读也是这样。大学生课外阅读前,应先制定好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自主阅读者“功利性”明显。

从对大学生阅读目的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阅读比较盲目,只有13.2%的学生能够明确制定读书计划。但从对这部分同学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他们中阅读课外书目以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为目的的较少,而是越来越趋于功利性,也即课外阅读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某个“证”而进行的。

这可能是基于当前残酷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这些学生早早地开始走出“象牙塔”,踏上“考证热”、“兼职热”的征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可见,功利性阅读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然而,如果大学生仅靠功利性的目的来阅读,就可能会使大学生对阅读失去真正的兴趣,而把阅读变成一种强迫自己进行的行为。

四、意见与建议

(一)完善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发挥传统阅读的最大功效。

既然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是通过图书馆借阅实现,那么,大学生借阅,以及能借阅何种书籍,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为此,有必要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一方面要搞好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更要重点加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为大学生借阅图书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1)组织编写多类型导读书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阅读。书目是指根据不同范围、不同要求编制的图书资料目录。可以通过分析第一手资料,研究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需求、阅读倾向及阅读目的,以图书馆推荐、专家推荐、专业推荐、学生推荐等方式告诉读者哪些书应先读,哪些书应后读,而哪些书应仔细地读,哪些书只需要浏览。

(2)开展图书馆介绍专题讲座,并将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范畴。图书馆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基地,而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如何使用图书馆获取知识不甚了解,这造成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学校应利用入学教育之际,组织图书馆人员对新生开展“怎样利用图书馆”的专题讲座,介绍图书馆构成及馆藏分布、图书馆常识和规划、索引文献资料的方法,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并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

(二)端正网络阅读不良态度,利用新型阅读的全新优势。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脑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培养网络阅读自觉意识,以使网络阅读成为真正有益于大学生的有效阅读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共享校内电子资源。许多高校网络资源仅限于校电子阅览室,而容量有限的电子阅览室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高校应将校内电子资源充分扩张到整个校园网络系统,以便于大学生在校园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享用资源。其次,建立电子导引网址。高校可在校园网上建立推介精选期刊、图书和报纸等的“精品网址中心”,为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界面,并分门别类对各类信息加以介绍,为大学生提供积极、有益、健康的网站评价信息。最后,建立读书论坛。以帖子的形式进行读书交流与讨论,并在每一书籍主题贴下,发表读书札记、读后感、随想等形式的见解与网友切磋、交流。

(三)营造高校课外阅读氛围,调动各类资源共推学生阅读。

首先,邀请名家讲学。就南昌航空大学现有条件看,该校“卧龙大讲堂”效果较好,举行讲座时座无虚席,会场内学习氛围也非常浓烈,现已成为该校较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名家的号召力非常大,他们往往对高校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重大影响。当然,除名家外,也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邀请校内受学生欢迎且在学术深有造诣的教师给学生做讲座,亦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其次,发挥导师效用。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实行导师制,导师一方面可凭借职业优势,为高校图书馆精选专业书籍,并为学生推荐书目,另一方面,则可在新生入学后,利用自身特殊角色,引导新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并对学生施以相应的读书监督。

最后,利用社团资源。高校社团对大学生的作用及影响非常大,学生也极愿意参加各类社团。因此,高校可利用学生社团资源,成立读者协会或阅读俱乐部等组织,把喜爱阅读的学生集中起来,以定期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来推动大学生课外阅读。

第2篇

关键词:读书 大学生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21-02

2013年6月,我们对河套学院在校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在读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读书积极性不高;阅读时间短、数量少;缺少规划与指导;缺乏做笔记的习惯;读书质量不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校、教师、图书馆的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读书积极性。

1 读书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总理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曾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学生读书尤为重要。

1.1 读书有利于大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文化修养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中学阶段所积累的知识甚少且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一精多能”通材的需要。在进入大学阶段以后,仅仅被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瑞士凯勒曾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大学生只有通过读书,不断汲取浩瀚知识海洋中古今人类智慧精髓,才能开拓视野,丰富人生积淀,提高文化修养;只有有针对性地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才能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社会所需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1.2 读书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当下部分大学生思维方法片面、善恶判断标准缺失、自控能力低下、责任感不强且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高尔基曾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通过读书,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具有真理性的科学批判精神,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国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树立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增强抵制物质诱惑,坚持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自控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3 读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书记在十八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也曾说:“如果一个民族的‘文明’不是扎根于教养和人类素质与能力的和谐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充其量只不过是‘虚有其表’,而不是‘文雅’的民族”。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开展读书活动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承担起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使命。

1.4 读书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学风

调查显示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聊天、看影视剧、打游戏、睡觉等,自主学习能力差。通过读书,可以提高大学生文化底蕴和人格修养,陶冶他们情操,活跃他们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强烈追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大学生读书现状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回收率为86%,调查对象为河套学院各个专业一、二年级在校生,其中本科学生占10%,专科学生占90%。男生占15%,女生占85%。

2.1 大学生普遍读书时间少,读书数量低

表1表明,平均每天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上,所占比例为10%,时间在1~3小时,比例为44%,时间在1小时以下,比例为36%,几乎不阅读所占比例为10%。大部分学生属于微量阅读(1小时以下),其中几乎不阅读占10%,总体来说读书时间较少。但本科生情况相对较好,适量阅读(1~3小时)所占比例达到63%。

表2显示,大学生平均每月阅读量5本以上,所占比例为5%,阅读量在3~5本,所占比例为11%,而阅读量在3本以下,比例高达84%,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读书数量非常低。

2.2 大学生读书目的基本明确,但读书积极性不高

调查表明,大学生读书目的选择“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比例为70%,选择“提高文化修养”比例为31%,选择“休闲娱乐”比例为36%,选择“精通专业”比例为13%,选择“通过考试”比例为11%。总体来说,大学生读书目的基本明确,主要是为了丰富自己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但从表3来看,67%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积极性一般,只有7%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积极性很高,不过,本科学生读书积极性要高于专科学生。

2.3 大学生读书缺少规划与指导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高校图书馆;阅读需求;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2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76-01

0引言

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能,这首先表现在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构建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地。图书馆是知识文化的宝库,它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各种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它不仅能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根据教学的计划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参考书,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参加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的老化异常迅速,不断的更新知识,教育必须提倡终身制。因此,大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最新文献信息,汲取新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方向,否则就不能全面理解,融会贯通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接受文献信息利用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大学生培养信息意识,形成独立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最优方法。

1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大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到有的放失。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呢?①学习的自由性,大学学习的自由性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学生可以选择什么时候学、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在大学里学生可以通过学分制、选课制、学分互认等自由选择学科专业和课程,学生自由地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方法,自由地参加各种活动。所以他们面对如此自由,更多的是需要学习,需要引导,如何用好自由拓展自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尽情地去努力完善自我。②学习的自主性,自主的学习就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学并有明确的计划安排。在高校里,大学生的学习信息量大,教学速度快,许多内容都是点到即止。面对这种情况,由被动学习到自觉主动的学习就显得极为必要。③学习的从游性,在高校里,学生可以跟随老师游历在知识的海洋中,现在大学倡导的导师制、助教制、研究小组等方式,为大学的从游式教育提供了很多有效的途径。大学生应当积极调动自己的参与热情,尽可能地同老师和同学从游、同游,从中受到濡染,得以观摩,体会。④学习的专业性,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机构。大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做提前准备,从本专业的基础开始,逐步深入,逐渐建构起本专业的知识框架,并不断完善、逐步走向本专业知识的前沿领域。⑤学习的探索性,大学生在理论、实践逐步发展的同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在成熟。做到不盲从,积极探索事物的本质,喜欢怀疑和争论,对于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看法,不会轻言放弃。这一探索性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地掌握知识,也是发现新事物、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的基础。

2有效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需把握的几点

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顺应这些特点,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引入了科学的方法,才能拿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正确引导自己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在这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①要明确了解自己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和学生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图书馆要适合学生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购买馆藏合理资源和提供相关的服务。作为读者,另一方面自己也要有使用图书馆的内在需求。现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从不或很少到图书馆借阅,其原因就是缺乏去图书馆读书的内心需求。没有了读书的欲望,图书馆对他们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所以,利用好图书馆的首要前提是必须解决“内需”问题,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应该尽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换,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要充分认识读书对于自己成长和成才的意义,只有自己内心想读书了,图书馆才能成为其良师益友。②培养自己的阅读动机。有的学生读的书很多,但大多数是武侠、言情一类的,也有学生去阅览室浏览报刊,只关注那些娱乐的内容,换而言之,就是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兴趣本身就是产生阅读动机的动力,但兴趣有高低俗雅之分,读些浅显消遣的书,只不过是消磨时光而已。大学生的阅读,应该提倡高雅,多读些有品位的好书,追求高雅的精神文化,再通过阅读丰富知识结构,强化专业能力。当然,高雅的阅读动机需要培养,需要引导,大学生应当寻求老师的帮助,让其加强对自己阅读动机的引导,根据图书馆的馆藏实际,开列必要的参考书目,让学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③学会制定学习阅读的规划。一是安排好自己去图书馆学习的时间,要相对固定,并且要求持之以恒;二是做好自己的阅读计划。确定每年读多少名著,读多少专业书,读多少修养素质方面的书,读多少种专业的期刊报纸等等。三是做好研究计划。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现有的文献资源,广泛阅读和潜心积累,把读、研、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水平,这样才能让自己大学生活充实又忙碌,不至于在不知不觉中虚度光阴,荒废学业。④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获取信息的技能。寻找打开图书馆大门的金钥匙,培养信息意识,要认识到信息利用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好图书馆,必须要具备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基本技能。现在高校的图书馆,现代化程度都较高,几乎全采用了计算机管理。要想成功获取图书馆的这些资源,必须有具备相应检索的能力。比如要阅读电子图书或期刊,必须学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如上网的基本技能、检索技能、搜索技能、下载技能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从图书馆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

总之,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知识的宝库,追求理想的良师益友,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信息源,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著作,对开阔知识视野,拓宽思维空间,提高文化修养,构建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丽艳.新时期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调查及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5(4).

[2]万荣花.如何使大学生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J].图书馆论坛,2006(26).

第4篇

关键词:博学弘文,明理求真 读书指导 现代文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纵观当今大学生读书现状,喜忧参半。一方面,读呈现出多样化、时代化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在浮躁的社会气息下,快餐化的浅阅读、功利性的粗阅读也成为了普遍的读书现象。为此,各大高等院校的学者及相关工作者皆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希冀探索出更有效的的读书指导策略,而我院也不例外。“博学弘文,明理求真”是湖南文理学院的校训,芙蓉学院作为湖南文理学院的独立学院,亦秉承这一精炼而寓意深远的校训精神。但是,将这一教训精神作为该校大学生的读书指导理念并融入到教学课程之中,还亟待尝试。笔者现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为例,浅谈在课程教学中,以校训为理念的大学生读书指导策略。

第一,以“博学”为基础,重视泛读,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博学多才是校训中提出的第一个理念,对学生阅读的广泛性有着直接要求。相对于精读而言,泛读可以以最快的时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扩大见识。因此,指导学生有效泛读、扩展学生知识面是“博学”理念的重要体现。那么,如何这一理念下指导学生读书来完成更好的课程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进行如下尝试:

坚持课堂建设,开设具有延展性的选读课。除了课堂上的讲授和参考书目的提供,教师可选取某个或某些专题开设选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提供一条明晰的读书链,引导学生形成读书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网络式读书思维,开阔阅读视野。以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选读课可着重在知识的经典性和趣味性上进行发散性扩展。当以人物为专题讲授时,由于课时的有限性,往往只能就其生平大事、代表作、作品艺术特色等进行选取式讲解。而在选读课中,则可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趣味性阅读,以人物为核心,梳理人物关系图、品读名人回忆录,通过自由、轻松的方式实现对人物的立体化感知。另一方面则指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性阅读。“研究型阅读是一种自主性的阅读,需要大学生具备相应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这在一方面,教师可制定学科交叉式的读书策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工具书和研究方法。

发挥“微”优势,合理利用信息化平台。传统读书具有稳定性强、精确性高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现代阅读媒介以其方便、快捷、宽泛、时效性强等特点为学生阅读带来诸多便捷。两者如合理调配,相互融合,则可删除诸多充斥泛滥的无效信息,规避网络信息的膨胀杂乱和传统信息的陈旧僵化。教师可借鉴图书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等媒介进行方向性的读书引导。教师可推荐或创设读书公众号,定期推出书单或读书指导方法,制定读书计划,分享读书笔记。

第二,以弘文和明理为指向,将德育与美育孕育于智育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与修养。弘文即弘扬人文精神,明理即明白世理,两者相得益彰,意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有益的阅读,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这样的理念对如何制定读书策略又有了新的希冀和要求。

首先,应对阅读载体特别现代网络媒介进行相应甄选,对阅读内容做出适当规范。“在复杂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很难区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对于自控能力差的读者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混乱,道德判断力削弱,从而导致阅读快餐化、低俗化倾向,造成阅读品位下降,极易引发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范。”[2]因此,读书指导策略应与课程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积极应和,促使学生通过读书感知人文魅力,传播正能量。以现代文学课程为例,课程中涉及到多位民国文人,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相关资料虽然丰富却良莠不齐,有些言论为了哗众取宠甚至是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歪曲事实。

其次,从读者群来看,有部分积极上进的大学生读者本身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教师亦可以鼓励这部分学生代表,弘扬其模范精神,激励更多学生通过良性的阅读陶冶情操,培养人文情怀。

再次,可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形成“课堂”、“书本”与“社会”三维互动的有机整体。如在现代文学中关于丁玲的知识专题,即可在本市丁玲公园中进行阅读赏析。丁玲公园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徽派风格的民俗街群建筑,极具民国风情,增强了读书的美感和艺术感,视听享受中“追溯”丁玲生平,欣赏文字创作,必定能够启发学生由今思古,在环境渲染下得到更好的人文熏陶。

第三,以求真为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提升自我价值。“求真”这一校训理念旨在要求学生确定自己的个人理想,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达到自我提升。结合已有的方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即鼓励学生分享读书心得,畅谈读书理想,借古识今,将读书和书中观点见解与当代社会热点相结合。比如,围绕“雾霾”这一问题,2015年年底在网络上出现了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体例的《雾霾》。文风极其相似,颇有趣味,网友纷纷点赞。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即可运用这一热点进行辐射性的指导,推介与朱自清相关的作品或书评,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新,由读书锻炼和提高相应的写作能力。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知识本身进行新维度的探索,实现连环式和跳跃式知识探寻,另一方面则从读书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学习体系,形成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或法则。此外,将学生读书心得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杂志报刊发表等途径表现出来,将给予学生更大的鼓励。

如何指导大学生读书,在“博学弘文,明理求真”这一指导理念下,既要注重传统阅读与新媒体阅读的结合,又要保持精读和泛读的并进,同时要增强校内与校外的互动,等等,而除了课程教学本身以外,学校相关的制度的支持和硬件设施的辅助也成为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还有更多方法和途径值得探寻。

参考书目:

第5篇

[关键词] 微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94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82- 02

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已经普遍使用了智能手机,通过登录互联网就可以在网上阅读,而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移动图书馆所发挥的核心功能是在移动端的发现与获取信息资源,图书馆采用微信服务为用户提供包括学术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资源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就需要将微信环境建立起来,以为大学生提供移动信息服务。

1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提供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微信属于是免费的智能应用程序,通过智能终端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沟通并获得各种信息的重要工具。应用微信进行信息传输,除了文字文本之外,包括图像、视频、语音等等都可以有效传递。微信还具有短信的功能,还可以建立朋友圈进行群聊。微信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广为利用的交互平台。高校移动图书馆为大学生所提供的服务以突出资料的查询和阅读为主,包括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事物,诸如图书馆的开馆和闭馆时间、图书馆的借阅事宜、图书馆的馆藏以及图书馆所拥有的学术资源等等。图书馆的咨询工作是需要通过互动的模式完成的,包括图书资料的借阅查询工作也都是在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上完成。高校图书馆要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就要将信息交互模式构建起来,做到位大学生提供实时服务,且服务的内容要形式多样。

微信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就可以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构建起来,大学生获得高校教师只要登录平台,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服务。为了能够使得图书馆所提供的微信服务符合自身的需求,大学生以及高校教师还可以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出发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定制出来,对各种图像、视频、文字以及语音等等都可以在微信群众实现共享。

2 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创新模式

2.1 可以提供阅读推广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正呈多元化,要让高校的大学生以及教师对高校图书馆所开通的移动服务有所充分认识,就要将图书馆的各项信息制作成为多种信息形式,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以及语音信息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效传递。图书馆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大学生或者是高校教师只要加入到图书馆的微信朋友圈,就可以接收到图书馆在微信平台上所的信息。当图书馆所的服务信息传导到朋友圈之后,朋友圈的好友还可以将信息转达给自己的其他好友,由此而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2.2 可以组建微信读书会

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中,读书会是重要的手段。图书管理利用微信平台组建微信读书会,就是将微信朋友圈充分地利用起来组建在线图书会。这种在线组建的图书会并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也不会受到空间的现实,只要在微信读书会开展之前,要将讨论活动纳入到计划当中,通过微信群聊获得反馈,并对与会人员的需求以及思想动态有所了解,组办教师基于此将读书会计划制定出来,并在微信朋友圈上。有兴趣参加读书会的人员只要登录手机微信,就可以在微信群众自己的看法。此外,微信平台还可以讲读书会中所交流的话题资源保留下来。组会人员还可以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以对读书会不断地改进。没有参加读书会的人员还可以在后期在微信平台上对有关资料进行浏览。

2.3 可以提供课程表查询服务

微信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而便捷的优势。移动图书馆可以再微信平台上提供课表查询服务,以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范畴。现代的智能手机的网络运行速度不断加快。移动图书馆可以与高校的教务系统建立合作关系,使得教务系统中的课程表可以在微信平台共享。学生登陆微信平台,就可以及时地获得课程表,由此而提高了课程表的使用效率。移动图书馆的微信平台可以在课前提醒、课上静音,使得学生能够对课堂学习产生积极意识,并提高学习兴趣。

2.4 可以进行馆藏检索

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关联图书馆的文献管理系统,读者使用微信就可以对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检索并查询自己的借阅历史。让全校师生可不受时间和孔家难度限制而随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图书,明确自己所借阅的图书是否已经到期。读者还可以使用微信提醒,当快要还书的期限予以提醒,以避免延期还书。读者还可以使用微信进行续借,而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登记。使用微信对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检索,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借阅通道。

3 结 语

综上所述,微信作为移动信息媒体已经在高校环境中广为利用。高校移动图书馆是为学生的图书资料服务的重要场所,要使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功能能够与时代同步,并满足大学生以及教师的多元化需求,就要对微信充分利用,实现移动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 阅读教育 阅读倾向 阅读观念 分级法

阅读教育是大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收集信息资料、攫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教育包括:阅读书籍的调查与研究、文本的评价与选择、阅读的方法、阅读的过程和管理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

1 大学生阅读现状和阅读特征

阅读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大学生的求知欲在阅读教育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阅读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更需要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阅读能力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1 大学生阅读现状

大学阶段是性格塑造、行为养成、观念形成和知识面拓展的关键时期。要想提高自身素质建设,阅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现今,很多大学生都整日在图书馆里“读书”,甚至有些学生常常熬夜“阅读”。大学生的确在认认真真地“读书”,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们所读之书大多以应试和放松为目的,而前者尤为突出。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阅读专业类书籍的同时,对于文学作品类、成功励志类、历史传记类、也颇为关注,阅读内容呈现出多元的趋势。但是,大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趋势有所下降,整体阅读趋于快餐式,部分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休闲、娱乐、消遣的态度。同时能够进行系统阅读的学生总量逐渐减少。而且,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英语读物所占比例较多,功利性读书的倾向极为明显,存在赶时髦、随大流的现象。

1.2 大学生阅读特征

当代大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消遣性阅读表现突出,阅读内容显得很宽泛,虽可以开阔视野但却不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阅读兴趣广泛但不专注,喜欢阅读却没有计划,阅读过程大都随意,对读物价值的判断能力较差,对读物不能有深度的思考,只能是浅尝辄止。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文献信息载体变得越发多样化,不但有传统的纸质读物,又有现代的多媒体资源,这都为大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多种选择。网络阅读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信息广等特点,所以广受大学生的青睐,很多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但在那里,大部分上网学习的学生并不是读书或是查看新闻,他们更多的是聊天或者打游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钟情于网络阅读,网络阅读是一种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的阅读,会造成大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不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生观的养成。所以对阅读多样性的合理选择也同样是一门学问。

1.3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这就需要更多的掌握更高技能、更有实用价值的高素质人才。但与此同时,高校不断扩招则使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的巨大压力无可避免。因此,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在校大学生不得不认清现实,努力为就业谋划,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所以大学生们不得不狂啃书本,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掌握和提高就业的素质和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且在社会发展的同时,财富意识也已经逐步渗入了大学生的意识之中。他们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必须务实。这种情况大多出于两方面的动机,贴补生活和锻炼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了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他们就必然会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阅读材料。这样,社会因素也就迫使大学生阅读,用知识来武装头脑,提高自身。

2 大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阅读教育是信息社会对人们读书学习所提出挑战的基本需要。开展阅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终身教育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阅读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想适应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阅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和阅读评价能力以及阅读效率能力。在信息化社会里,需要大学生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就是阅读。

2.2 阅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了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积极的校园精神组成了一个激励的阅读环境;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个陶冶人的校园空间。阅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如何能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大学生阅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2.3 阅读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能力

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同时阅读课可以使大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业。高等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摇篮,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跨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阅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是传承人类知识经验的重要手段,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

3 提高大学阅读教育的措施和几点意见

复旦大学哲学系张汝伦教授曾说“人的素质只靠学习英语和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针对大学生的阅读倾向,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应对策略。

3.1 分级法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缺乏自学的能力,学习方法也不适应,对他们进行阅读教育,重点在于突破原本固有的阅读观念,改变教育考试中的教科书和参考书模式,探索新的阅读理念。安排新生进行必要的入馆教育,让新生亲身体会图书馆的悠远宁静,以及浓郁的书香,使每个学生心中都能明白图书馆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懂得阅读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新生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为同学们进行一次讲座介绍学校图书馆中的具体构造和功能。使新生对图书馆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其更加喜欢馆内的环境学习于其中。

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他们已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也渐趋稳定,绝大多数学生对学好专业知识都充满信心。在阅读倾向上明显少了许多盲目性但面对市场双向选择,毕业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使学生将精力放在应付各种过级或证书考试上,大部分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是为了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目的就是取得一些证书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这也是导致其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原因,所以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使得就业更加困难。这就需要高校采取有效形式,培育其自觉拓展专业知识面,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机制。

大四的毕业生,他们几乎已经掌握了所学专业的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要做完最后修读未修完的专业课程的同时都忙于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且面临毕业后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的问题。因此,他们的阅读既是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也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为毕业后的择业搜集、积累资料。在阅读倾向上带有比较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所以,图书馆应对其毕业设计或论文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对毕业生的论文和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检索指导。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阅读教育是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和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令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选择能力、评价能力和效率能力。我们可以在阅读教育中开展对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知识的教学、能力的训练、阅读态度的培养及阅读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亦要建立大学生读书社团,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指导学生处理好阅读经典名著、学术专业和休闲读物、时尚或流行读物的关系。也可以在活动中重点推荐一些阅读书目,特别是引导新生按要求阅读书籍,可以降低阅读过程中的浅尝性,全方面把握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3.3 建立大学生阅读教育制度

阅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如若要有效的开展则必须有制度为基础。第一,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成立学校层面的大学生阅读教育工作机构,全面研究、指导、协调全校的大学生阅读教育工作,让新生从第一天起就收到阅读的教育,让阅读融入到新生的生活中去。第二,可以开设阅读教育课程,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这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如加强阅读教育的师资力量,增强教材建设的内容,使专门的研究机构确立目标,研究大学生阅读的心理,从而找出提高大学生阅读的方法。第三,可以建立阅读激励机制,以促进学生阅读。在阅读教育中,可以有目的阅读,例如开设“阅读之星”等方式来激励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大学生可以自主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主动性。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栏作为媒介,来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与关注,使大家能重视阅读、关注阅读、参与阅读。

3.4 加强图书馆建设

尽管多数大学生具有自主性学习能力,但是部分学生还缺乏理性剖析自身素质的洞察能力,其阅读倾向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对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意识作出相应的调整,图书馆员不能定位于“管书”、“守摊”的层次上,而该成为知识的加工者和传播者,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图书评介和优秀图书推荐工作,在培养健康的阅读习惯上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举办读书比赛活动;馆员开展优秀图书导读或评介活动等。图书馆员的指导与推荐在大学生阅读教育中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总之,大学图书馆要加强服务意识,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担当起“知识输出”重任。

4 大学生阅读教育的思考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在以往中小学学习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训练,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他们的阅读能力仍然较低,以致于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的要求,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让大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它属于读者的意识活动,是读者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大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不一定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阅读观念教育,使之真正认识到阅读活动的意义,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以更好地掌握阅读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白明凤.大学新生阅读教育之思考[J].贺州学院学报,2010年,26卷(4期):100-103.

[2]马春时.略论阅读的基本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1).

[3]赵鹤龄.21世纪的教育:学习时代与关心人类的命运[J].北方论丛,1994(1).

[4]苗春德.宋代教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451.

[5]张明霞.浅谈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J].2004(2):85-87.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阅读服务

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开放、即时、多元、互动的全新的阅读体验,使得基于新媒体的数字化阅读在大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生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纸本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文字阅读及视听阅读并行又互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对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提出新要求,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创新服务手段是时代的要求阅读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和知识学问的积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今天,由于各种原因,阅读距大学生生活渐行渐远,这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优势,引导大学生积极阅读,培养良好学风,培养读者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大学生阅读现状

目前,在阅读方式方面,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大学生纸质文献的阅读量呈下降趋势。新媒体由于其自身信息量大、开放、即时、互动等特点在读者生活中占据优势。张卫等对上海地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7.4%的大学生选择数字化阅读,98.2%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数字化阅读在未来越来越重要。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是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共存,深阅读与浅阅读互为补充的时代。

在阅读时间上,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少。大学生一方面由于专业课程多,学习压力大,大部分时间忙于应付学习专业知识和考试,另一方面网络休闲、各种团体活动和业余勤工俭学又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孙文杰对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在2014年做的一次调查发现,每天阅读超过半小时的学生占31.6%,1小时~2小时占37%,2小时以上占16.2%。有8.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够,原因是准备各种考试。

在阅读内容方面,学生阅读范围偏窄,很多读者都比较重视阅读与职业有关的书籍,功利性较强。另外,娱乐消遣和文学类课外读物在大学生的阅读中占较大比重。金芬燕对宿迁学院学生一次阅读调查显示,35.5%的大学生阅读专业技能、考试辅导等实用性书籍;30.5%的大学生阅读通俗易懂、休闲娱乐类的言情、武侠、侦探、惊悚等小说的文学作品;15%的大学生阅读娱乐时尚、动漫幽默、休闲旅游类等偏向生活化内容,注重享受生活的乐趣;19%的大学生阅读经典。

阅读动机方面,多种多样,如扩大知识面、修身养性、消磨时间、提高自身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应付各种考试、完成特定作业、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休闲调节身心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阅读动机不同,但急功近利型占比比较大。另外,娱乐休闲消磨时间型的读者有增无减。

2.图书馆阅读服务应对策略

2.1培养读者的阅读意识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和数量上发生巨变,信息社会对人们的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信息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阅读作为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对读者各方面素质发展及创新能力培养,作用不可小觑。要使“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新常态”贯穿大学生的生活始终,需要图书馆工作者的不懈引导和得力的服务措施。图书馆工作者应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利用丰富的阅读指导经验,采取合适的导读和荐读服务,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重视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阅读环境构建

图书馆历来比较重视自身的外部环境建设,大到图书馆建筑的外观设计、周边环境布局,小到室内装饰、采光、通风等一向以的读者舒适满意为宗旨进行建筑布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图书馆完善的内部服务功能及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更有利于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分享阅读的乐趣。如重视读者入馆教育;开设阅读指导课,积极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提供需要的阅读资源、阅读方法、技巧指导信息,丰富大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加强图书馆软、硬件等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自身的优势,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途径传送阅读资源信息,使读者便利地获取需要的阅读资源,并及时根据读者需要补充新资源;努力将课外阅读计划与课堂教育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师加入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积极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校园”,调动读者的积极阅读。

2.3积极建设交流空间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交流活动在学习中的作用。大学生在一起阅读学习和彼此交流的氛围通常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和知识。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环境、设备、人力、资源条件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交流的平台,让读者在这儿与朋友、同学、专业教师等一起讨论阅读内容,交换优质读物,使读者轻易地获取阅读什么和怎样着手之类的信息,并就自己阅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求助于他人。在共同阅读活动中就感兴趣的问题和思想交流阅读收获、心得体会,互相促进,共同完善和提高,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

2.4推进阅读服务可持续发展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几次活动不能解决问题,建立长效的阅读推广机制,才能使阅读服务持续开展,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这方面,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院校的做法,国内如中原工学院图书馆的通过开设“阅读学”课,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推进阅读文化建设;国外院校如韩国江原大学的毕业资格读书认证,要求大学生完成规定的阅读量,或参加读书活动达到规定的积分,并通过读书认证评价考试,获取认证并取得相应学分,才能毕业。要促进图书馆阅读服务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制度建设、组织管理、经费筹备、活动布置等方面进行安排布置,从而确保阅读服务的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张卫,邓香莲.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实证分析.编辑学刊,2012(5):33-36.

[2]孙文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调查分析――以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79-82.

[3]金芬燕.大学生阅读:问题、现状及对策中国冶金教育,2015(1):61-63.

[4]岳丽君,李香艳,韩淑华.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调查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11(8):63-65.

第8篇

大学生课外读书调查报告

经统计,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发现大家先不论读的是什么,但最起码都是挺重视读书,受调查的所有人(100%)都认为大学生是应该多读书的。有63.6%的人每学期可以看6本以上的书,所有人每天读书都可以达到一个小时以上,有27.3%的人甚至可以达到4个小时的阅读量。同学们普遍也可以在假期花费5%~10%的时间来读书,这种读书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但态度端正并不代表就是喜爱,当问及平时最爱的课外活动且只能选一个时,45.5%选择了上网,27.3%的人选择了上街,还有18.2%选择了唱歌,运动只有9.1%,读书则完全被抛弃了。

在当今的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地发展,新鲜有趣的事物是层出不穷,以前学生日常的课余活动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上网,聊天,逛街,购物,ktv……网络的魅力远远超越了书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过多的闲暇时间投入在网上,网络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网已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连阅读也是一样的逃脱不过,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就算是看书,其中选书原由有27.3%的人是因为网上排名,阅读的主要途径有54.5%的人还是通过网络在线或下载!

高校在校生一直被视为一个最主要的阅读群体,但同样他们的纸质媒体阅读目前也在大幅度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到网上下载文章与书来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省钱又省时,何乐而不为!

但他们往往忽视了一点,网上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网上的书籍与知识也是不完备的,网上阅读只能算浏览。而文科学习涉及到的好多书籍,需要精读,就是说需要一个反复阅读、咀嚼思考的过程。一个具备相当人文素质的大学生,仅仅能够获得信息还不够,还必须经过认真的努力,通过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培养一种思考能力,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学术训练,以至能够加工、利用这些信息。

而且在刚才提到的高阅读量(63.6%的人每学期可以看6本以上的书)中,又有多少的含金量呢?大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前三名是网络文学,校园作品和文学名著;阅读的杂志有54.5%是时尚休闲类;81.8%的人阅读课外书的原因是满足个人兴趣需要;当大家提到“书”这个名词时,潜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几乎都是小说。

这说明了什么?大家是在读书,但绝大多数都是在读闲书。与自己专业,自己未来都无关紧要的书,大量的涌进了好不容易争来取的读书时间!整合起来就是这样的,每周下课后,上网,顺便下些电子小说,回来到寝室就开始大量的阅读,看累了还可以拿些时尚休闲类的杂志来看,到了周六、日女生去唱ktv,完了去逛街、买衣服,男生就继续上网或打点篮球做做运动。

大部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就这样虚度了。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阅读的出发点是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他们喜欢读名人传记,自然科学,经济类、纪实类和哲学,他们会看外语类杂志,这些人不能说他们一定会成功,但相信这样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准备了,所以成功的几率也就大了!

通过这次调查,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抓住课余时间,去好好的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读纸质书!

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大学生来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开阔视野的方式,然而,读万卷书反而变得不易。如今,有了来自网络上游戏、电影、追剧等的诱惑,或者面对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读书时间是否被一再压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纸质书是否还受同学们的青睐?那么现在的大学生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读名著读到热血沸腾,还是他们有了新的更广阔的读书领域,亦或是沉浸在网络小说中无法自拔?而对于专业方面的书籍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畅销书,同学们又秉持什么态度呢?以上这些就是我这次调查报告所调查及研究的问题。

(一)调查时间:2019年8月5日2019年8月12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问卷链接,扩大问卷调查范围,面向各省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将通过填写得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共收到122份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从大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领域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附在本文最后的调查问卷。

(四)调查数据:

1.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约占45.90%),女生66人(约占54.10%);大一学生50人(约占40.98%),大二学生70人(约占57.38%),大三学生2人(约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2.在以最喜欢哪种途径读书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调查结果为:约53.11%的同学阅读纸质书,约28.08%的同学阅读电子书和网上读书,约18.80%阅读报刊杂志。由此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们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和网上阅读也以迅猛的势头增长。

3.关于每天是否读书的问题,只有约19.67%的同学选择是,约55.7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只是偶尔会读。超过半数的同学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阅读。

4.关于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阅读,约6.56%的同学在三小时以上,约67.21%的同学在13小时之间,约22.95%的同学选择少于1小时,而约3.28%的同学选择了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大部分同学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3小时左右。

5.除课本外平均每个月会读几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73.77%的同学选择13本,约14.75%的同学选择46本,约4.92%的同学选择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阅读了多少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50.82%的同学选择了12本(含2本),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34本(含4本),只有约8.2%的同学选择了5本及以上。

7.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他们最注重哪点,这道题给出了答案。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学习,当学霸,约27.87%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增长知识,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看电影,放松身心,约3.28%的同学更喜欢上网,享受时光,约29.51%的同学更喜欢参加社团或者兼职,锻炼能力,而约9.84% =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因为很可能喜欢大学生活的许多部分,因此这道题设为单选题,由此评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学生重视。而由该样本得到,参加社团和兼职来锻炼能力最为受喜欢,紧随其后的就是阅读。因此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

8.关于通常的阅读地点的问题,约55.74%的同学选择图书馆,36.07%的同学选择自习教室,约73.77%的同学选择寝室,约55.74%的同学选择家,约22.95%的同学选择书店,约1.64%的同学选择食堂,约6.56%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寝室、图书馆、家和自习教室还是比较大众的读书地点。

9.关于阅读主要来源的问题,约70.49%的同学通过自己购买,约55.74%的同学通过到图书馆借阅,约42.62%的同学通过向他人借阅,约55.74%的同学通过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约32.79%的同学通过网上阅读,约3.2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见,自己购买到图书馆借阅和下载到手机上阅读是阅读的主要来源。

10.关于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约59.02%的同学选择了文学名著,约50.82%的同学选择通俗小说,约34.43%的同学选择历史传记,约21.31%的同学选择经济管理,约40.98%的同学选择生活励志,约14.75%的同学选择宗教哲学,约19.76%的同学选择自然科学,约6.56%的同学选择军事,约1.64%的同学选择法律,约32.79%的同学选择专业书籍,约14.75%的同学选择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学名著通俗小说和生活励志,而专业书籍得到的喜爱程度仍然不够。

11.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约72.13%的同学选择小说,约8.2%的同学选择散文,约3.28%的同学选择诗歌,约1.64%的同学选择其他,约11.48%的同学选择都喜欢,约3.28%的同学选择不喜欢文学类。因此小说仍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12.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是否积极去读的问题,约22.95%的同学选择通常都会找来看,约67.21%的同学选择看一些,约9.84%的同学选择从未。大部分的同学会看一些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13.关于是否会做读书笔记的问题,约19.67%的同学选择会,约34.43%的同学选择不会,约45.9%的同学选择偶尔,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做一些读书笔记的习惯,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4.遇到喜欢的书,通常的做法,约59.02%的同学选择用最快的时间将它读完,约14.75%的同学选择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约21.31%的同学选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两页,约4.92%的同学选择虎头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过半数的同学还是对阅读充满兴趣,但要注意是否会因为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甚至是小说),影响自己本来安排去做的事情。

15.关于对自己读书量的评估,0%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书很多,约4.92%的同学选择较多,约62.3%的同学选择一般,约22.95%的同学选择较少,约9.84%的同学选择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读书量还是不足,从中获取的知识更是不够。

16.大学生是否会关注和阅读畅销书,约31.15%的同学选择会,约60.66%的同学选择只是知道大概,不会去读,约8.2%的同学选择不关注。大部分大学生知道知道大概,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表现,不能对于时代潮流熟视无睹,但也要仔细甄别,不能跟风而动,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书。

17.关于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约24.59%的同学认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约22.95%的同学认为充分利用现代载体,利于传播,约14.75%的同学认为内容和写作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约37.7%的同学认为整体品位不高,质量较差。比较多数的同学不看好网络小说,这是要在鱼目混杂的书堆里有双明辨的慧眼,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小说,但不能只作为消遣的工具。

18.读书应该是求质还是求量的问题,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宁可少读,也要读得有质量,约27.87%的同学选择了泛读,了解大意,能读更多的书,约37.7%的同学选择了努力既求质又求量,当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做出自己不同的选择。怎样读得既有质又有量,值得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或者做些读书笔记,提升我们读书的质量。

19关于阅读动力的话题,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这一选项被选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百分率约为83.61%,提高学习成绩约为16.39%,拓展知识面,跟上时代步伐约为52.46%,提高个人素养和品位约为57.38%,消遣,打发时光约为45.9%,选择其他的约为4.92%。可见,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并非是绝对功利的,绝大多数的阅读是出自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素质也是大学生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对于未来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讲究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拓宽知识面,阅读确实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文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它与师资、教学设备并称为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高校图书馆在传播文化思想、弘扬民主精神、培养先进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教育职能的实现

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天职,实际上这是课堂活动的延续和深化,亦即图书馆是大学“第二课堂”的作用,如对读者进行美学教育,即通过文艺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对提高读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发挥作用;同时,图书馆员在读者工作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言行规范也能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当然,高等学校图书馆教育作用的发挥会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计划而改变,高校教与学的方法改变了,图书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将随之改变。现代高校青年学生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观念的诸领域变过去的两极选择为多种选择;层次更加趋向多层化;价值观念呈现出零散化、多元化和无权威化;自我意识、自主精神在不断增强;物质利益观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部分人都追求能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等等。大学生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即表现为需求的多样化、读书的功利性、使用的唯我性、责任意识的淡化、公德心的缺失,等等。为顺应大学生这些思想观念变化的特点,现代高校图书馆越来越注重通过自身文化建设,对他们思想观念中消极方面利用自身文化优势来引导、熏陶,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明阅读习惯,养成公德心,进行诚信教育。而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导读服务,给大学生推荐必读书目,举办有关阅读的讲座,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和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改变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质,淡化读书的功利性。针对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中的不良行为,如破坏图书、窃书、损坏公物、占座、其他不良举止等,通过馆员的示范、被破坏物品的展示、读者的培训、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等方面来感化育人,亦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公德心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方法,往往比生硬的教育和惩罚更能达到效果,更能让大学生接受。再者,通过人文、开放、自由、尽心的服务,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从而让他们在图书馆的服务中感受到关怀和满足,再让他们将这种关怀和满足传递开来,达到塑造美好人格的作用。

二、阅读习惯的培育

阅读,在当今的教育中已经被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于是,培育大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构建校园阅读文化,成为当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认识到大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它也是知识创新的地方,“大学,是一所校园,也是一种思想状态。”“大学的人才培养观念在创新,以终身教育为信念的教育价值观,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整合为特点的教育内容观,以注重创造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大学职能观的转变,人才观念的创新,德育观念的创新,师生观念的创新,知识观念的创新构成了现代化大学的人才培养观”。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即是适应新型人才培养观的重要一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对于个人而言,它可以增进知识,愉悦身心;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它能启迪民众智慧、提高国民素质。现代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塑造。”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谷埃尔更是将阅读推到至高的位置上,他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阅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的共识。图书馆更是认识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建阅读环境应成为其工作的核心部分。为养成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纷纷举办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如,近几年来中南大学图书馆坚持将借阅数据统计、阅读调查、书目推荐、新书通报等纳入常规工作内容;成功开发了学风指数系统,每日学风指数;举办了数字资源宣传周、读书月等大型阅读活动,着力营建书香氛围,阅读环境不断改善,学生的阅读兴趣日趋浓厚,图书馆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学习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图书馆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支持着校园文化丰富多样的展开,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使之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是一种必然。

首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力地支撑着各类型校园文化的展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着校园文化应有的质量水平。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类型丰富,获取途径方便、快捷,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藏书结构、阅览方式都在发生着快速变化,其显著的标志就是图书馆数据库的建立与图书馆查询平台的出现,这样的发展使采访、流通、阅览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信息贮存量越来越大,信息开发利用节奏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从而使图书馆通过现代化方式服务和支持校园文化活动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活跃。随着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现代化发展,网上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也日渐兴起,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正在扩大。正因为这种高效、现代化的文献资源保障,使图书馆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校图书馆的环境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状况,激发校园文化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作用和自学能力。”图书馆环境氛围是图书馆文化的一种感性的直观映射,它体现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求知环境与审美环境的有机统一。具有良好环境氛围的现代化图书馆既是一所大学的精美名片,也是这所大学的文化聚散地。如今,高校图书馆都已十分注重图书馆环境氛围的营造,现代气派、美观大方、宽敞明亮、富含文化气息的馆舍建筑,给了读者一种干净、宁静高雅、和谐、协调、赏心悦目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流连于图书馆这个知识殿堂,并能在其中进入物我两忘的学习境界。各种励志、具有启发性的标志、标识等,如中南大学图书馆,在其大厅就悬挂着本院院士的照片及其介绍,给读者一种无形的激励,能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四、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

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如果说课堂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那么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文化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的影响细致入微却又集腋成裘,虽为涓涓细流却又滴水穿石,这是大学教育中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到达的境界。与课堂教育相比,图书馆教育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不受学科专业、教育计划、授课时间等限制,在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以及已有基础、发展目标,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习生活知识;既可以广泛涉猎,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既可以精读,也可以跳读,这十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和主动发展能力。相对于课堂直接灌输式教育而言,“听之无声、望之无形”的图书馆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通过在图书馆的阅读,不断地提升自我认识,完成道德价值的自我体验、自我选择、自我完善,由于这种导向远离了强制和服从,强调个体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服从个体的需要和选择,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图书馆道德导向作用是在读者的借阅活动中进行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相对于课堂的说理道德教育,通过他们在借阅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可以检验一个读者是否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是否能尊重他人权力、自觉遵守各项规约,是否能珍惜爱护资源、遵从公共秩序的要求。这种实践性道德教育,因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而能够实现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引导、激励和提升,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美国精神医学专家高尔特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西汉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宋朝的一个宫廷太医在医书中写到:“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恒然,不觉沉疴去体也。”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服务在近年来已有展开,相信这样的服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图书馆)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海霞.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增刊).

第10篇

开复老师:就要毕业了,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将来变成像上文的大四生一样,面对社会很恐慌,没有底气的空虚,专业学习上的荒地,就从现在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四年,

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大学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很自律的生活,不管你自己过去的自制能力有多差,在大学四年里,你应该尽快建立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而能让自己进行自我控制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对未来的规划:你未来是想做一个科研人员、公务员还是公司高级白领……大学四年是现在与未来的一个衔接点和过渡阶段。

记住这句话:我的大学我做主!

李开复:读大学要做好这七点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李开复为创新工场创始人、CEO。)

琳琳:大学这样规划才有意义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应该尽早给自己列个计划,并在实际中不断调整和丰富,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就算是很有意义的了。作为一名过来人,我认为大学中要做的事大致有以下几类:

1.念好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达标,这也是四年生活中的主线。

2.课外活动。专业之外,要充分地充实和活跃自己,在一些团体活动中展现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3.恋爱。大学时的恋爱是最单纯和美好的,不妨谈一次,但记得要保持单纯的关系,并彼此促进心灵和思想的进步。

4.读书。要有读书体系,尤其一些基本为人处事的中西方书籍,此时打好基础,会为以后的人生增添极大进益。

5.学些技能。如游泳、吉他、舞蹈等,丰富自己的生活。

6.打工。要接触社会实际,根据市场需要改善自己的处事能力和专业技能,以期步入社会时能很快适应社会需要。

7.设定人生初步规划和目标。这一生的路怎么走,要做什么样的人,此时该有初步的规划了。(琳琳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现任教于河北大学。)

陆靖:这样读书更有效

大学四年是个特别宝贵的读书时段,心静,不为俗事所扰,物质上的追求也很简单,有家里支持。因此,我觉得这四年,应该好好读些书,怎么来读呢?

多读名著

大学设置了那么多专业和学科,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立,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留下千古不朽的名著。我建议大家要去啃一啃这些经典。

面对荒诞思想能否独立判断

第11篇

图书馆在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对全社会起着导向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旨在通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个体,来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和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大学的图书馆也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利用,作为高校文化建设来说,重点是高校图书馆,因为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和育人的主要窗口,图书馆承载着向广大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重担,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帮助更多同学利用好课余时间扩展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人文精神素养。

高校图书馆对于大学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起到辅助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会受到专业范围、教材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料可供同学自由借阅,同学在其中不仅能扩大视野,还能在掌握教材知识之余还能多了解到很多延伸性知识,这无疑对课堂教学是种隐形的辅助。当广大师生们们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更专注地学习,老师更专注地研究,才能够营造出图书馆乃至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才能有更多大学生投身祖国科研事业;另一方面,教育作用。图书馆除了是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基地。大学阶段既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提高自己内在修养、丰富精神世界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关注学业的同时还不能忽略了个人的发展和完善,而图书馆对我们大学生就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通过阅读,我们心灵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思想得以解放……我以为,图书馆正是我们通往一个完整的自我的途径。

二、调查详情

(一)调查目的。虽然大学图书馆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大学图书馆的功能性正在逐渐被弱化,存在着“重藏轻用”的现象。我认为,图书馆的利用率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同学们如何对图书馆书籍合理有效的使用也成了当下不得不采取措施去改变的课题,因此我们对高校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必须有个相对准确的了解。本次调查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从实际利用情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由小见大,做出成因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图书馆的资源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同学去图书馆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大多数同学进去不是为了查阅馆内书籍而是带自己的书本去自习,图书馆资源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同学选择到图书馆自习仅仅因为氛围好和安静,则说明他们没有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图书馆功能弱化现象在我校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借书不读书这一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这也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图书馆的书籍是流动循环的,如果借了而不读,既是自己浪费了汲取知识的机会也剥夺了别人借阅的机会;在图书馆占座的行为不只是在本校,乃至在全国的高校里都存在,这在极大程度上浪费了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不管由于何种原因,图书馆成了同学们的“第二自习室”,虽然在图书馆也是看书,也在学习,但却使得一部分想要到馆内阅读的同学没有位置坐,这也属于空间资源的浪费;曾给自己制定过读书计划的同学少之又少,由此可以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下,受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学生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功利化倾向,也就是说同学之所以少有计划性的读书原因之一,有可能是为了短时间内达到一个的高度,等达到了目的,便结束了这一阶段的阅读。不管什么原因,都能说明大学生目前的整体阅读习惯令人担忧。

(三)调查总结。高校图书馆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文献资料,较多的检索工具,现代化的电脑设备,理应成为高等学校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但目前学生到馆率不高,大多数人不了解图书馆,将图书馆和自习室等同化,并且存在严重的占座行为,致使馆藏文献利用偏低。从本质上讲,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大家对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认识不够,对图书馆功能作用的认识较为肤浅,面对上百万册的文献书籍,往往显得手足无措。试想,是不是当自习室硬件设施和图书馆相同时,去图书馆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图书馆的功能渐渐弱化,辅助和教育的价值更无从发挥了,面对学生需要知识和图书馆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之间的矛盾,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形势很严峻,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工作显得越来越迫切。

三、改变现状的建议

(一)优化和调整馆藏结构。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馆藏资源建设应是图书馆服务的支撑点,作为正在发展的高校面对经济底子薄、馆藏资源不足的实际,要抓馆藏数量,解决藏书质量的供需矛盾,必须依据教学结构及读者需要有计划地购置高质量的书刊杂志。还要适时地剔除无价值的书刊,保证馆藏资源的活力。

(二)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图书馆是一个书的聚集地,书的更新也会很快,对于那些新购进的图书,我们认为图书馆方面应做好宣传工作。如以文件的方式,或用墙报、板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必要时在全校做一个通报,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又有一批新书到来的消息。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讲座,使大学生掌握检索文献信息的基本技能方法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才能。

第12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深阅读;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1-0061-04

Abstract: The coming of the digital era has provided convenience for reading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rought many negative effects as well. Its huge impact on deep-reading makes librarians worried. Based on the “deep-reading” situation study of students 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used composite incentive methods to improve awareness and enthusiasm of “deep-reading”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mission responsibility of advocating “deep-reading” of libraries, organized and conducte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to advocate “deep-reading”,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relevant institutional measures of “deep-reading” to build the “deep-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ideas and realized the “reading education” mission responsibility of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ep-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近年恚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构建,但对大学生“深阅读”阅读推广仍有待探索与尝试。基于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中对医学典籍及人文经典研读的现实求,迫切需要图书馆人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深阅读”推广进行研究,以期更全面、系统地实现“阅读育人”的使命职责。

1 开展“深阅读”的必要性

1.1 “深阅读”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应具备的学习、阅读方法

“深阅读”是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学习性和研究性的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理论思维和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是丰富内涵、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学中医,哪些是必读之书呢?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于1998年对全国330位名中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位居前列[1]。这些古典医著不仅仅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和生活智慧,更是中医的基本规范。可以说学习中医经典是全面、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的必然要求,是掌握中医理论体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更是培养明辨是非、鉴别优劣能力的不二法门。与其说“读”中医经典,不如说“研究”,是要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知识,运用“深阅读”的阅读方法,进入深度阅读的学习状态。因此说“深阅读”是大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自身修养、调整学习思路的重要途径。

1.2 “深阅读”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增强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

当今教育承担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使命,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作为教育制度实施效果中的2个维度,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因此,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科学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人文素养培育。中医药院校一般是以中医、中药为主干学科的专业性大学,由于教育理念、师资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存在短板,而阅读作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信息的根本途径,积极倡导“深阅读”,可使大学生在人文经典著作的深入阅读中,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从而提升思辨能力,获取新知识,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从而不断地使“深阅读”成为提升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1.3 “深阅读”是改善数字环境下“轻、碎、功”阅读问题的有效措施

数字环境下的阅读内容非常丰富,渠道也多样便利,大学生多选择用零散时间通过手机或网络来浏览新闻资讯与娱乐信息,海量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学生不会仔细求证,难免信以为真,从而形成错误的认识或价值取向[2]。而走进图书馆的学生大多也是为了过级、考试,大学生阅读以“轻阅读、碎片化、功利性”为主要特征,缺乏系统性、研究性、深入的阅读,这会使大学生慢慢地吞噬了深阅读的习惯,带来思想的浅薄、审美的降低和语言的贫乏。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迫切需要积极倡导大学生培养“深阅读”的学习习惯,加强知识的储备。

2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深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内容主要涉及阅读行为、偏好,对“浅阅读”“深阅读”的认知情况及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评价与期望等三大方面共15题。调查对象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发出问卷500份,选取本科1~4年级及本硕连读五年级的学生各发放1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2份,占问卷总数的98.4%。

2.1 阅读基本情况及对“浅阅读”的认知情况

在“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问题中,19.5%选择“2小时以上”,27.5%选择“1小时左右”,选择“半小时”的占11.0%,42.0%x“零散时间,没累加过”。可见,每天能规律的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多,更多的学生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在“最常用的阅读载体中”,38%选择“纸质图书”,49.5%选择“手机”,7.5%选择“电脑”,5%选择“电子阅读器”。可以看出,手机已成为最常用的阅读载体,纸质图书在学生阅读中仍占有重要位置。

在“是否会连续一至两个小时看一本或一个主题的书”问题中,51%表示“有”,其他学生表示“没有,甚至连续阅读的时间都没有”。这一结果表明,近一半的学生没有连续阅读,更难以实现“深阅读”了。在题目“如果将‘浅阅读’理解为不加思考的跳跃式阅读方式,具有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等特点,你经常‘浅阅读’吗?”中,23%表示偶尔,其余学生表示“基本都是”,可见“浅阅读”方式和状态在大学生中已非常普遍。在问及“浅阅读”的效果时,15%表示“挺好”,43%表示“不好,没留下什么记忆”,40%表示“还好吧,随便看看”,2%表示“无所谓”,看来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进行“浅阅读”,但也不看好它的阅读效果。在问题“长期‘浅阅读’后是否还会深入的精读一本书”中,73.2%表示想读、但思维总跳跃静不下心来,26.8%表示能认真品读,可见‘浅阅读’对学生阅读专注性有很大影响。

2.2 “深阅读”及阅读体验情况

在问及“如果将‘深阅读’理解为细读、精读,最近是否有过‘深阅读’”时,16.5%表示“经常”,64%表示“学习需要,偶尔”,19.5%表示“没有”,可见大学生“深阅读”的主动性不强。在“是否认同‘经常进行深入的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素养’这一论断时”,68.5%表示“认同”,31.5%表示“不认同”,看来还有部分大学生没有通过“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体验。在是否会研读经典图书的问题上,33.5%“会主动阅读”,49.5%“学习需要偶尔会读”,12%表示“不喜欢”,“深阅读”是大学生课业学习应有的学习状态,但只有1/3的学生有主动性,可想其余的学生即使“读”了,效果也肯定不佳。在问及“是否知道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如哲学、戏剧等)”时,40.5%表示“不知道”,51.5%表示“有一些阅读经验”,8%表示“通过专门指导阅读的书籍学过”,可见图书馆为了增强学生对各种读物的阅读效果,应开展阅读交流或推荐指导阅读的优秀书籍等。在“是否有过高品质的阅读体验”问题中,33.5%“有”,48.0%“没有”,18.5%“不知道什么是高品质的阅读体验”由此可知,大部分大学生没有体验过阅读的乐趣,或者说没有感受过阅读的魅力。

2.3 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与期望

在问及“馆藏资源能否满足学生阅读需要”问题中,40%学生表示“可以”,43%表示“还不够”,17%表示“不太了解有哪些资源”,这说明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依然任重道远,在资源宣传与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要方面还应加强。在问及“对目前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否满意”时,30%表示“满意,活动丰富”,31.5%表示“基本满意,创新性有待加强”,7.5%表示“不满意,没什么效果”,31%表示“不知道举办过什么活动”,可以发现>60%的学生还是表示满意的,图书馆还应该多举办有针对性、目标性强的阅读推广活动,使学生切实地参与进来。在问及“是否信赖图书馆老师对你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时,76%选择“信赖”,24%选择“不信赖”,图书馆员要对得起学生的信赖,更应该做“爱书、会读书、有能力指导阅读”的优秀馆员,与学生多交流,多互动,真正形成“师生共同成长”良好氛围。在问题“是否愿意加入阅读社团定期参加读书活动”中,37.5%表示“愿意”,51.5%表示“先观望”,11%表示“认为读书是一个人的事,不愿意参加”,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也非常需要来自学生的力量,可以根据学生年级、兴趣等因素鼓励学生成立阅读社团,也为图书馆差异化、精准化阅读推广提供路径。

3 “深阅读”的阅读推广策略

3.1 加强图书馆对“深阅读”使命责任的深刻认识

阅读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使命和不懈追求。多年来,高校图书馆大力开展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发现,对“深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学界对倡导“深阅读”的探索与实践很少,推广“深阅读”的效果更是难以评价;二是图书馆人对自身倡导、引导“深阅读”的职责使命不明晰;三是图书馆员素质参差不齐,真正爱读书、会读书,懂得“深阅读”的人不多,使得工作开展成效欠佳。中国阅读研究会会长徐雁教授曾对“深阅读”有过这样的论述,“须知,唯有‘深阅读’,才能为人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唯有‘读旧书读经典’,才能鉴别‘时新书’的质量,拒绝‘畅销书’的诱惑。人生苦短,我们要警惕‘娱乐化阅读’的投怀送抱,要警惕‘功利性读物’的炫目迷神,要警惕‘稀知类读物’的百媚千娇,更要重视经典名著、重视学科基础著述、重视专业辅助读物、重视杰出人物传记的阅读,不仅要阅读,而且还要‘深阅读’”[3]。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倡导“深阅读”使命责任的深刻认识,加强“深阅读”专题理论研究,不断为“深阅读”阅读推广积累经验,积极以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姿态从事阅读推广工作。

3.2 运用复合激励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深阅读”的认知度与积极性

在就业压力巨大而读书风气弱化,大学生阅读取向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快餐化、功利化的整体环境下,只有激发大学生“深阅读”的阅读动机,才能踏出“深阅读”之旅。高校图书馆应积极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专家讲座、宣讲等多种方式使大学生知道自己目前的阅读状态,了解“轻阅读”“碎片化阅读”及“功利性阅读”的弊端,知晓“深阅读”的价值,从大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的角度,提高对“深阅读”的认知与关注。

激发大学生“深阅读”的学习热情可以采用目标激励、物质激励、仪式激励等方式。⑴目思だ,图书馆可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制定适合的读书计划,形成层级性的、由易到难的的阅读目标,从下功夫精读一本书开始,尝试和体验“读好书”的乐趣。阅读目标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⑵物质激励,主要是面向借阅经典图书或借阅适合“深阅读”图书的学生,图书馆鼓励其撰写阅读心得或开展读书交流,对表现优异者可提高借阅权限或赠送小礼品。⑶仪式激励,是精神激励的一种,图书馆可对“深阅读”效果好、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分享”、共同进步的学生选树典型,进行表彰,举办表彰仪式,从精神层面对大学生“深阅读”的理念、学习态度起到激励作用。

3.3 组织开展倡导“深阅读”的系列活动

图书馆可根据大学生的年级、阅读偏好、阅读水平及阅读需要开展针对性强、易参与、有特色的“深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了解‘深阅读’,走进‘深阅读’”活动,通过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深阅读”及其方法、益处,运用实例使同学们反思目前的阅读状态,为他们“深阅读”开启“大门”。举办“阅读训练营”,每年寒暑假招募营员,以导师制分专题精读辅导为主要方式,同时配合阅读价值教育、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文化体验活动,实现图书馆员与学生“共读、共写、共生活”的阅读方式,努力解决大学生阅读的实际困难[4]。开展“全校共读一本书”活动,可选择中医经典或人文社科经典图书,开展读书交流、征文、演讲等多形式活动,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开展图书推荐工作,为学生推荐适合“深阅读”的图书及指导阅读方法的专业书籍,开设“深阅读”区,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开展经典图书精品课程(如中医四大经典精品课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图书馆网页设置链接专区,为同学们学习网络精品课程提供便利。开展年度“深阅读之星”评比活动,邀请学校知名专家颁奖,激励大学生逐步形成见贤思齐、崇尚先进、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3.4 建立健全促进“深阅读”的相关制度措施

科学、长效的“深阅读”阅读推广需要建立健全资源建设、人才支撑、效果评估等相关规章制度。⑴资源采购制度。阅读的基础是资源,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为“深阅读”提供坚实基础。一是在图书的门类上,要确立以中医学经典为核心,哲学、文学、历史、管理学等人文学科兼顾的采购思路。二是图书版本的选择上,同一经典图书,学生对不同翻译版本的接受程度可能不同,要为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理解、阅读的书籍,采编部门要多做研究对比。三是注重对各学科专家推荐阅读书目的采购,提升藏书质量。⑵阅读推广人制度。“深阅读”阅读推广需要一支阅读经验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工作思路灵活、沟通协调顺畅的阅读推广人队伍。这只队伍既需要有图书馆员的资源支持,专家学者的专业保障,也需要学生志愿者的鲜活力量,还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如何建立具体的工作协调机制还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实践。⑶效果评估制度。“深阅读”这种以读者学习态度、阅读偏好、理解分析能力等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其效果评估很难量化,多体现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习惯的养成及校园阅读风气的提升。因此图书馆应多深入学生中间,深刻体察大学生阅读的困难与迷惑,跟踪考评“深阅读”推广活动中大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与认可程度,进而调整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读者期望与推广创新的最佳契合。

4 结语

图书馆应积极应对数字化、网络化对大学生阅读的冲击,坚守“深阅读”阵地,优化环境,多方位打造阅读与交流平台,使图书馆成为“深阅读”的净土与乐园。

参考文献

[1] 黄煌,史欣德,瞿融,等.全国330位名中医学术情况调查报告[J].中医教育,2001,20(5):5-7.

[2] 史惠媛,徐小滨,王晓亮.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97-99.

[3] 徐雁.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30-231.

[4] 赵晨洁,吴丽春,姚翔,等.高校图书馆构建深度阅读推广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暑期阅读训练营”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 33(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