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读书计划

小学生读书计划

时间:2022-12-07 09:4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读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读书计划

第1篇

关键词:阅读领域;拓展;小学生;语文素养

我国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阅读,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丰富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通过拓展阅读领域,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适度、适量的阅读,逐步提升自我语文素养。

1 阅读领域的界定与选择

首先,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向小学生们推荐课外书籍,只有内容有趣的课外书籍,才最能被小学生领会,只有能充分满足孩子活泼天性的读物,才能引起学生们最大的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只有内容健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通常,童话、寓言故事是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首选;科普、军事图书很容易引起男同学的兴趣;情节活泼生动的故事书则让女同学着迷。教师可根据学生们不同阅读需求,加以推荐。

教师还应结合课堂教学来向学生们推荐课外书籍。课外辅导书籍的内容、形式应尽可能多与课本教学有关。或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性拓展,或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类似的迁移性拓展,或是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使学生通过课文读物的阅读更加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类化、迁移,有此及彼的组合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还需要注意量与质的关系,不能违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任意扩展,既要重视一定数量的控制也要注重一定的质量,从小学阅读能力及兴趣实际出发,选择与课文难易度相当或低于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基本能读懂[2]。

2 教师的“引领”与“激发”

2.1 加强阅读的计划性指引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盲目阅读的状况,其阅读目的不明确,或是一种消遣性、趣味性、积累性、鉴赏性的阅读,对阅读内容缺乏计划性,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及时间、爱好等制定阅读计划,并加强对学生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教导学生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逐渐形成自觉、自主的阅读习惯。

2.2 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首先,应在校园内营造读书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不自觉的影响,有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在校园内部的每一个角落应该营造读书的氛围,如教学楼走廊、墙壁张贴“名人名言”“成语故事”“科学家的故事”[3],办“读书角”等。使校园内部充满浓厚的书香氛围。

其次,家庭内部也应配合学校积极促进学生热爱读书。有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认为应该放任自流,甚至有的留守儿童根本没人管教,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所在。家长应该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把握好度,为学生制定恰当的阅读计划,指导其保持恰当的阅读时间,设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读书爱好,通过带头读书,为孩子做好表率,引领孩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2.3 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2.3.1 阅读方式的选择。对于不同体裁的课外书籍,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们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比如:唐诗宋词、名人名言需要朗诵出声,小说名著则要细细阅读和体会其中的思想和精髓,散文需要体会审美意境,议论文则要到论据对论点的论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不同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明确不同的阅读要求。比如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让其泛读,对中年级、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可指导其精读。

2.3.2 做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采用指导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拓展孩子的词汇量,增加阅读的收获和感悟。首先,可以采用摘录的方法。课外书籍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励志优美的词句、段落都可以摘抄。其次,可以采用罗列提纲法。小学生们可以编写内容的梗概和提纲,更能记住主要内容。再次,可以采用句子仿写法。学生对优美句子,段落进行仿写的同时,也激活了孩子的思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读书心得法。当小学生在阅读了课外书籍之后,及时写出自己对内容的感悟体会和收获,这既能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境界。

3 结语

拓展阅读领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引导,还要对相关的阅读技巧等进行指导,同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学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共同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赵敏敏.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的营养餐[J].科教导刊,2012(2)

第2篇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情趣

小学生由于心智在发展初期,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从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经验入手,逐渐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内驱力,阅读量自然就会大大增加。

小学生的认知比较形象活泼,因此活动引领非常有效。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开故事会,配以契合环境的背景音乐,给孩子们讲一些课外故事。我们发现学生对搞笑的故事,诸如《阿凡提的故事》和《猪八戒吃西瓜》,以及故事性比较强的《白雪公主》和《嫦娥的故事》等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故事会上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欲望。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任务牵引课外阅读:笔者就经常开设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来激发学生去自主阅读。知识竞赛内容广泛,不拘一格,有古诗上下连对,也有故事续讲,更可以设置延伸性的发散思维改编故事。如此设计,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的课外阅读氛围中,充分感受汉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教师带头阅读,筛选适读文本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跟老师学知识,还会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所以强化课外阅读,教师言传身教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博览群书,把自己的读书经历、感悟和学生们交流,使自己的亲身感受尽可能地影响每个学生。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力争成为学生读书过程中志趣相投的“书友”“书伴”。由于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强,所以我们不能放任他们进行绝对的自由阅读,要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实际认知能力来帮助学生筛选读物。如对低年级学生,尽量选图文并茂的趣味读物,诸如科普类的《动物世界》《走进非洲大草原》等,以及故事类的《安徒生童话选》《小猪唏哩呼噜》《豆蔻流浪记》以及《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引领孩子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科普类读物,诸如《趣味地理》《科学王国里的故事》《宇宙寻踪》等,逐渐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探索精神。除了故事类的读物,我们还要加选散文等其他文体,诸如席慕蓉的《白色山茶花》、朱自清的《春》和《匆匆》等。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并经常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悟。

三、挖掘教材文本,积极延伸拓展

教材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好帮手,通过教材中名篇的阅读学习,进一步延伸教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太重,可以每周抽出几节自习课时间,根据教材文本挑选经典文章和书籍,给学生进行集体阅读。比如我们学习了《飞向月球》课文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月球的一些科普读物,诸如《月球的呼唤》《月球上散步》等让学生探知天文知识。我们不用要求学生全部理解里面表达的思想,只让学生作为故事来阅读。从教材出发,积极拓展,以点触面,是一种脚踏实地而又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

四、还原学生地位,尊重个性阅读

第3篇

一、狭隘——课外阅读的现状

正确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品质。然而,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是偏颇的、狭隘的。目前,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单一。从学生自选阅读内容看,学生喜欢漫画、小说故事类书籍,而科技类、社科类书籍则很少有人问津。在回答“你最喜爱的作家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回答的是杨红樱、琼瑶等。传统文学史上提到的“鲁郭茅,巴老曹”,甚至有人不知道是谁。《微型小说选刊》《阿衰正传》《兵器知识》等杂志颇受欢迎,而对文学史上的经典着作学生却很少问津,学生“短阅读”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教师推荐内容看,大多数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课外阅读窄化为考试的附庸品,只推荐给学生规定的考试篇目,甚至帮助学生摘取整本书中的与考试关系密切的篇章,引导学生猜题、压题。有些老师只推荐给学生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籍,将学生课外阅读引向死胡同,学生“死阅读”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狭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阅读前没有计划,随意性较强,没有目的性,学生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怎样看就怎样看,想看多少就看多少,“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阅读中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课本看腻了,找本课外书看看,调剂调剂,蜻蜓点水,休闲阅读。3.阅读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更没有深入地思考;或者恰恰相反,为了完成2至3页的读书摘抄而去被动阅读。总之,小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和消遣性。

二、氛围——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造成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反映没有时间课外阅读。平时上课,晚上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生的生活被繁重的作业填满,陷在作业堆中,教师强化了“硬件作业”,却挤跑了课外阅读这一“软件作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且有些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也不明确,每当学生课余时间拿起课外书读时,家长往往会说:“不做作业,看闲书,不务正业,看书能看出个好成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家长的意愿相悖。其次,教师自身阅读缺乏。现在我们大部分教师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缺乏学习意识,不能进行广泛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为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应付教学,导致对学生阅读的引领乏力。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是无法培养一批爱读书的学生的,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教师也是无法给学生多少文化积淀的。同时,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缺失。怎样引导学生爱书?怎样正确、有效地读书?我们广大教师往往心中无数,缺少方法,教师的训练乏力。阅读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

三、厚积——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拓展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就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才能谈得上运用,进而熟练地运用,得心应手地运用。其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但是仅依靠课内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来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再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和文章的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因而,课外阅读应成为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小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怎样写好作文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

四、行动——课外阅读的应对策略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用名人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鼓励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方法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可用精美文章吸引学生,教师有意无意地在学生面前大声诵读优美文章或精彩片断,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可言传身教,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

2.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亟待加强。林语堂在谈读书时说道:“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可以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面镜子。以下是我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时所做的努力:①多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能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②勤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督促学生养成做不同类型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写读后感等。③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及时运用各种方法查阅,直至弄明白。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语文阅读课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几本书。所以,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应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诵读法、泛读法、精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们应该根据需要灵活使用。

第4篇

关键词 有效提升 课外阅读 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缺乏与底下,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问题。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中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已成为当下我校教师所面临的紧迫性任务。而时下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本人通过对本校5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选择玩耍而不是读书,15%的小学生一年所看的课外书总量不超过2本。不仅如此,课外阅读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明确目的和方向。在“你最喜欢的书籍是哪些?”的调查中,真正有意识地把一些文学名著作为主要读物的小学生几乎没有。二是对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在问及“课外阅读对你有帮助吗?”竟然有一些小学生觉得“会耽误学习”。同时在小学生中,还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买回家的书不少,但真正进行阅读或阅读完的却少之又少。

根据上面的调查来看,本校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情况着实让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小学生未把进行课外阅读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来对待:二是教师没有把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因此,在弄清问题之后,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有效指导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做的探索。

一、分段阅读不同书目,根据实际确立不同发展目标

我们把小学生在课堂及课本以外的阅读行为,统称为“课外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考虑到他们的认知与心理结构,因此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分为三类:低年级的小学生以注音童话、寓言故事为主;中年级的小学生则增加儿童小说、浅显的科幻作品;高年级学生因为阅读能力已形成,就适当增加文学名著、现代作品及科普读物等。

为了更好地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做好,就必须首先对这项工作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我们目标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能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小学生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他们的个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造就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优化策略和方法

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把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这将对工作的效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确立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在配合课内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延伸课外。让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水平,因此,进行课外阅读,就一定要配合好小学生的课内语文学习,针对他的弱点进行阅读,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要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要充分认识到:初级的阅读是基础,不可忽视;教学要注意由低到高提高阅读要求。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把任务进行分解,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进行。

2.激发兴趣并培养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学生在兴趣的召唤下,由不读到想读、爱读。为此,作为老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从而调动他们读书的兴趣。

3.注意实施过程中方法的使用

(1)做好推荐工作。教师在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格把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小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二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入手。三是与课内学习相联系。在向小学生推荐的一些书目中,可以与他们所要学的或学过的课文相配合工。

(2)开展具体的方法和形式的指导。阅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进行过目,而是进行多方面地学习。如果在具备了一些阅读方法后,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就必须让小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方法的学习。①学习浏览和精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要求及个人习惯而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②学会个人思考。教师在教会学生成为读者的同时,还要让他学会边读边思考。③尝试讨论和欣赏。在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后,教师适时地组织他们开展讨论。这样,既有助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④练习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一是为了让小学生注意在阅读生活中的积累,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记录下有感触的东西。它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做好各种类型的笔记。

三、运用多种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开展课外阅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同时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

(1)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小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看重最后的结果,应注重了解他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真的热爱阅读吗,他是否已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以及他在阅读中是否有了长足的进步。

(2)注重定性评价。在评价时,是要对小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一定的统计,但不能只看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3)注重积极评价。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各种评价时,应防止采取消极评价,让小学生在激励的感召和鼓舞下,有向前发展的动力。

第5篇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课外阅读应把握以下两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

一、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未成熟,缺乏思考、行动有着理性的成分,排除外在的因素影响,兴趣是维系他们不间断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来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选择合适的图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现在刊物较多,混杂乱象丛生,所以正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内容适中不能简单肤浅,语言优美,符合小学生年龄阶层且令学生读之有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邀请明星与学生一起读书,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至此,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以个体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不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了解小学生的特性,有效针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小学生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在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是信息经济社会,高度开放,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老师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生相得益彰。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养分,积累与训练是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古人哲言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4、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阅读能让学生积累知识,并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本中探求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选择地扬弃。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切地表达,感悟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才真正得到阅读的最终目的。

第6篇

1.突出阅读主题,建设物态环境

所谓“物态环境”,就是以硬件投入为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外显性环境。这是构成阅读环境的基本要素。

首先要加强小学生阅读基本设施的投入。对学校来说,所谓“投入”就是要配备图书室、阅览室,购买图书、报纸杂志等。对班级来说,主要是建好“班级图书角”,它是学生课外阅读最方便、最快捷的图书源。学校可以为每个班级配备图书柜。如果学校经费有限,各班级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捐赠两本以上的图书,大家齐心协力,从而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对家庭来说,倡导家长为孩子安排一个小书房,添置书橱和书桌,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当然光有这些基本设施的投入还不够,教师还应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了解学生的藏书情况和课外阅读情况,对藏书量大、热爱阅读的学生进行及时宣传。

其次要大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学校应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和读书有关的条幅、标语、名人名言,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进行读书宣传。各班级应在教室开辟“读书园地”,张贴能够激励孩子阅读的标语、书讯、精彩书刊的插图等,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这样,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班级,学生始终都受到浓郁阅读文化的熏陶,无形中激发了他们阅读的热情。

2.开展系列活动,建设动态环境

所谓“动态环境”,就是以开展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操作性环境。如果说“物态环境”提供了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车轮,那么“动态环境”提供的则是课外阅读的发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活动是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获得发展的有效载体。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保护。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好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交流展示,互相促进。

在学校,可以举办相关主题的阅读活动,举办“读书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自编自演童话剧,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家庭,可以开展亲子阅读,举办家庭读书交流会,猜谜会等,建设书香家庭,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

3.发挥榜样影响,建设生态环境

所谓“生态环境”,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而产生的一种隐性环境。就阅读而言,即通过教师、同伴、家长的榜样示范,对小学生产生自觉阅读、向往阅读的积极影响。

在一个群体中,发挥好师长、同伴的引领作用,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课外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热爱读书,与书为伴。一方面,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升和充实自己,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当好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和同行者,经常向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好书,和学生共享读书的快乐。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方法,和学生同读一本书,交流读书收获。可以这样说,一个长期坚持阅读的教师,必定会带出一批热爱读书的学生。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学生中培养几个阅读的“先行者”,让他们通过阅读先“富起来”,进而去带动阅读方面的“贫困生”。要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畅谈阅读带来的快乐,倾诉阅读中的感受。同伴引领,是学生踏上阅读之路的最佳推进剂。

第7篇

一、营造氛围,潜化阅读

良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教科所借助多种读书活动的开展,以“建设书香校园”“全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指导,以“阅读优秀书籍”、创建“书香班级”为途径,引领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

2011年开始,我们建议市直学校把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但这门课到底应该怎么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九江小学利用两周时间,各年级共推出六位老师进行了阅读指导课观摩教学,她们分别就不同的主题“阅读的目的”“注重积累”“推荐好书”“童书共读”,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体验就有收获,经验就是财富。这只是一个开始,是我们探索阅读指导道路的开始!

二、培养兴趣,快乐阅读

有效的阅读,必定离不开教育的合力:通过榜样示范以激发兴趣,借助书香家庭以培养兴趣,开展精彩活动以保持兴趣。

1.榜样示范,激发兴趣。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和感染他们。让学生知道自己一有空闲就阅读,自己也会把喜欢的书推荐出来,可以无拘无束地就书中内容进行交流。这样,老师和家长就成了读书的榜样,也是在无声地告诉学生:阅读是快乐的。

2.书香家庭,培养兴趣。我们倡导家长们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尽量为孩子创造静心读书的环境,多读书,多读有价值的书,每天阅读不得少于半小时。学校还经常举行“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从家庭藏书量、图书分类、读书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交流读书心得等方面来考评。争创“书香家庭”,让“书香”芬芳于学生的心间!

3.精彩活动,保持兴趣。小学生阅读希望自己读有所得的同时,还期望得到大人们的认可和赞许。针对小学生的这一阅读心理特点,很多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并长久保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们把课外阅读变成自主行为。

(1)如火如荼暑期读

语文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抓住每年的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布置学生在家进行课外阅读,平时每天也有规定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引导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为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根据其的《小学生暑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开展“九江市小学生暑期读好书活动”。为了有效地开展好本次活动,各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手抄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编辑、班级或个人作品集锦等。学校各学段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举办“读书博览会”,通过“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牵手网络阅读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阅读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电子阅读能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时空界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倡导电子阅读,为有效课外阅读开拓广泛空间。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构建一个新型课外阅读模式。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些用心的老师还在博客上开设读书专门空间,如“与经典同行”,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新型阅读模式的外在体现之一。在博客上分别设置小的版块,如外国文学、中国文学、时文阅读、名言选登、身边的事、留言板、写信给我等,多角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课外阅读完全融入信息化环境,让喜欢上网的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中阅读成长。

三、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开卷并非都有益,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非法出版物确实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涉世未深的学生尤其要警惕。因此,推荐课外书是使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的基础。市场上那么多书,怎样指导学生健康、高效地阅读?

1.推荐书目,有目标地阅读。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结合课堂教学、课程标准、社会热点及 “红帆船”读书活动的阅读书目、当当网上的名著推荐、儿童名作家的作品集等,我们向全市小学生推荐了一批课外书籍,着重给他们推荐名家名篇,作为学生课外必读书目,还把与课文有关的中外名著或优秀作品作为选读书目。每个年级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甚至是书目的版本、作者等都清楚地列在计划中。选择性地开列书目,为有效课外阅读完成正确引领。

2.制订计划,有层次地阅读。课外阅读不能简单地列出书目就万事大吉,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就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结合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做些分析评价,学生会豁然开朗。如此一来,会为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提供方法保障。

许多家长还主动加强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监督和指导,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普及了科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及时检查,有反馈地阅读。为保证计划顺利实施,市直学校还制定了“晨诵”“午读”的阅读方案,并安排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在时间上给学生阅读以保障。利用这些时间,师生互相推荐好书、进行课外书剧本表演、精彩段落赏读等,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07-02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母语教育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对学生来说,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产生学习兴趣和引发对知识的探求,可以丰富课外知识,开拓眼界。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根本途径。但实际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减少,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国家颁布了小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书目,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地增加语文素养和积累语感经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找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不能单一,这样的话,获取的知识才不会单一。广泛阅读课外书,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有具体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特的阅读理解能力。近年来,我国对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研究也是多种多样的,各地的教育部门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这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

当前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没有书读

有的学生因为受到家庭条件或者其他一些原因的限制,没有课外阅读的书籍;学校的图书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也就成了应付了事的摆设;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书籍大多局限于作文书。

(二)没有家长支持读

有的学校一味重视考试成绩,家长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限制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提高某一科目的成绩,只允许孩子重点学习某一科目,根本就不让孩子有机会、有时间去阅读其他课外书籍,这些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是没必要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三)没有时间读

现在的学生课堂任务重,家庭作业也多,回到家后只能做作业,双休日时间还得参加一些课余辅导,根本就没有时间来阅读。教师一味狠抓课内知识,以至于学生根本就没时间去图书馆,甚至没时间去书店购买课外书籍。

(四)没有人指导

有些老师认为,既然是课外读物,那么学生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阅读。没有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学生就可能走马观花地阅读,很难深入认真,阅读效果也不好,失去阅读本身的乐趣。学生回家后,家长也不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些家长工作比较繁忙,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孩子阅读。

(五)没有阅读意识

有些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认为做完作业以后就应该是娱乐时间,喜欢打游戏或者是去打球;有些孩子迷恋网络,喜欢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或者喜欢上微博、聊QQ等。这些由于没有阅读意识,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玩乐上,没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外阅读上。

(六)没有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学校的阅读环境,一个是家庭的阅读环境。在校的阅读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去做。学校的图书馆开放不定时,学生平时学业任务重,也没有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一些学生回到家以后,没有阅读环境,如家里客人多,家长不督促。

三、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对策

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为了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校的图书馆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另外,开展一些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课外趣味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增加学生的阅读效果。开放阅读内容,落实阅读书源,扩大阅读面,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建议家长为学生购买一些课外书籍;要求学校图书馆定期借阅书籍给各个班级中;另外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书籍提供给全班同学阅读,在班级中设置固定的图书管理员,对书籍进行管理,定期分发给学生轮流阅读,增加书籍的流动性。要安排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学校要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课余时间可以阅读课外书籍,让课外阅读不因紧张的教学任务而受到影响。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课内学习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也是很重要。引导家长更新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掌握读书方法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的读。”课外阅读,可以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就是粗略快速地读,只需知道其中的梗概即可,大体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目的,抓住线索。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书籍,则需要精读。精读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理清思路,全面理解把握文意。把握了文章的结构脉络,才能深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师要教会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新书好书的推介活动、读书成果展示等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影响

一、引言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事实表明,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培养其语文素养的基础。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说明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其阅读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较之前有明显提升,而且教学工具越来越丰富,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追求形式化、教学方法固定呆板、教师个人文学素养不高等实际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分析,找出了部分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现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师阅读素养不高

由于基层教师工作强度较大,教师抱怨工作量过多,负担过重,导致没有时间读书。其次,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定位低,认为凭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足以应付小学生水平,根本没有必要再去钻研,读书价值观扭曲,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此外,当今的中小学老师业余生活丰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丰富化,尤其是电视、网络的普及,很多教师无心思钻研书本,而是投身于网络娱乐世界,去尽情的享受网络世界带来的,或者是去参加各种聚会活动,很少有教师下班之后还可以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品茶阅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娱乐大餐。加之现在社会风气日益浮躁,很多人缺乏积极进取之心,整天无所事事,教师队伍也不例外,繁琐的工作让老师感到身心疲惫,课余闲暇之际,根本不想再去钻研书本,而是进行一些娱乐性的放松活动,阅读的书籍无非是一些娱乐性知识。最后,大部分教师阅读的书仅限于教学参考书,很少阅读教材以外的书籍。另外,很多人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我们知道人文阅读是提升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础,人文素养的欠缺制约着教师素养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作为教师,首先就要非常熟悉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与学生一起读书,只有教师参与学生的读,才能做到有效的指导,带动学生阅读,以身作则,从阅读实践中与学生产生阅读共鸣,用自身的阅读情怀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怀。

2.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尤其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其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今后学习语文非常重要[1]。然而当今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坚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硬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性的东西,却不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导向,使学生与文章无法产生共鸣。因此,小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丝毫兴趣可言。同时,部分教师由于对文章理解不透彻,对文章中某些重点词句不加以引导和理解,学生在阅读时也就不能表达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毫无感情的投入,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有一些教师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完全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自主阅读,但这样的缺乏教师指导的阅读却是事倍功半,花了大功夫但却没得到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不愿意读也不想去读,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使得课后阅读变成了空谈。久而久之,低段的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3.教师指导阅读功利化,阅读目的产生偏差

由于小学语文一直作为重要考试科目,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考试中能在阅读部分取得高分,从而把阅读作为日常阅读训练的根本出发点,并针对阅读内容,提前设置大量刁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快速的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与阅读课文之间的交流时间减少,学生自我控制阅读进程、自我领悟课文内容的时间也少[2]。大量的没有意义的问题消耗了学生阅读课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时刻准备回答教师可能提出的问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领悟交流。这种被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做题机器,学生其实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文阅读中去,也不能真正领悟到文章的精华和内涵,久而久之,形成了考试阅读问题能回答对,但阅读后收获很小且对文章理解不充分的怪现象。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建议

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不单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活泼的修养身心的过程。现笔者针对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现在社会中很多人内心浮躁,但是经典的书籍却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就更应该淡泊名利,潜心读书。教师首先要合理规划自己的阅读人生,设计自己的读书计划,并一步步实践自己设定的阅读计划。同时,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浮躁之心平静下来,将所需做的事情分门别类进行归纳,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给自己腾出一片心灵空间来熏陶文化、提升个人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书籍。

2.读书万卷,下笔有神。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意识,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出发,热爱阅读。学生喜欢阅读与否跟其老师是否热爱阅读关系很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涉猎群书能丰富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尤其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饱读诗书,用丰富的语言艺术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一定会爱上阅读。

3.科学选择,广读经典。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类型的书呢?直面经典。经典书籍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褪去其应有的光环,一部经典的作品往往能激发和满足几代人的阅读诉求。经典书籍应该包括中外经典,古今经典。阅读经典书籍是提升一个人审美趣味的必要途径。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心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中小学生 教育职能 教育形式内容

一、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 公共图书馆顺应了时展的潮流, 不仅可以进行文化传承还可以进行学校教育、传播文化信息、拓展学生视野及使人精神愉悦。它的主要职能包括: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开展社会教育, 传递科学情报, 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是人类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图书馆的建立能够把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等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最终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2)开展社会教育。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走进图书馆来了解跟多的科学知识。目前,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3)传递科学情报。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社会,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加强。(4)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5)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 据统计,图书馆的教育对象中以中小学生居多。由于我国国民图书馆意识薄弱, 对图书馆的日常使用率为50%,仅占美国的1/3。目前,我国某些学生在上高中之前还并未去过图书馆, 到了以自学为主的大学也不会利用图书馆。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的未来, 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且可塑性强的人生发展重要阶段。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 引导他们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对于其形成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图书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职能, 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方面。

二、公共图书馆对中小学生教育的内容

1.图书馆常规教育

让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图书馆, 了解其馆藏资源和服务功能、规章制度, 了解图书的借阅方法和步骤以及各窗口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了解图书馆的分类和目录体系, 掌握参考工具书的使用及利用自动化系统搜索资料的方法。

2.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后, 要对他们进行阅读兴趣的引导, 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本身的魅力,只要孩子们在开始接触图书馆时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与书这个伙伴关系越来越密切, 读书这一有益的活动就可能会伴随他的终生。

3.阅读方向的引导

这主要是指图书馆要用各种进步的有益的书籍,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好书, 不仅使他们从书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更要从书中寻求精神食粮, 从而提高其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4.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进行图书馆阅读时,一方面要拓展学生的视野, 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学会学习, 练就终身学习的本领。同时, 通过对学生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公共图书馆对中小学生教育的形式

1.与中小学校联合协作

图书馆可以就近选择一些中小学校, 主动地与他们联系, 取得学校的支持, 进行联合协作, 首先向在校学生介绍图书馆, 让学生认识图书馆。比如通过向学生介绍图书馆, 让学生认识图书馆, 让中小学生懂得图书馆藏书可以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 既可以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 又可以培养课余爱好特长.

2.举办系列讲座

聘请学者、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科学、文化、艺术等演讲和讲座, 并运用录像、幻灯等视觉形式, 形象生动地使学生获得知识, 是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方面。能利用周末、假期举办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多种内容的专题讲座, 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小读者走进图书馆。

3.建立读书团体

在学校的支持下, 图书馆可以在中小学生中建立一些读书团体, 定期开展活动。在一定时期内, 可以根据学校、社会的发展, 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图书馆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如成立读书会, 组织朗诵赛、故事演讲赛、读书心得会、读书笔记展览等, 这会使学生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 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使每位学生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在阅读中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公共图书馆本身具有独特性,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促进学生不断的开动脑筋学习知识,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拓展中小学生的视野,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11篇

第一,建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在活动启动之前,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指导小组,负责“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组织、监督、检查,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组织各项读书评比活动,及时反馈进展情况。

第二,制定课外阅读活动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同福中路第一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方案围绕课外阅读工作的目标、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确定了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以及学校课外阅读指导组的组成人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使他们明确学校课外阅读工作的方向。二、营造氛围打造书香环境

学校充分发挥名校优势,重点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环境也成为一本赏心悦目的“书”。

第一,创设良好读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在教学楼通道建立了文化长廊,开办了“童心电视台”和“红领巾小主人广播站”;在学校网站上开设“品味书香”专栏,创办了每学期一期的校刊《同心》;在楼道及教室的墙面挂上精心装裱的本校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及读书名言,定期推荐优秀少儿读物,介绍读书小明星的心得体会,展示国学精粹;校园二楼小天台更是每一个学生朗读背诵的小天地;学校宣传栏也定期更换读书方法指导及读书博览之星的图片、文字……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为学生营造了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

第二,图书馆管理规范有序充实。学校设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两个,面积共有254.6平方米;电子阅览室两个,面积共有136平方米,现有藏书4.4万册,人均拥有45册以上。图书馆、阅览室均由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保证既开放阅读,又管理有序,做到书橱专用,整洁卫生,图书摆放整齐美观。图书还有专门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报刊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借书制度、阅览制度,认真筛选报纸杂志,保证学生的阅读需要,为学生读书创造良好条件。图书馆全天对学生开放,并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效指引。

第三,营造班级阅读环境。全校各班开展以“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每一个教室的布置都飘满书香,沁人心脾。“让书伴随我们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我是小小书虫”、“书虫俱乐部”、“读书小博士”等各具特色的墙报,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的方法。班级还加强图书角的建设,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至少达到一人一书,做到好书共欣赏;成立图书管理小组,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

三、教师阅读做学生阅读引路人

第一,学校制定教师阅读计划,定期推荐教师阅读书目。书香校园的建设,不仅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还要求教师爱读书,做学生阅读的榜样。学校围绕专业素养、学科知识、师德修养等方面为教师推荐书目,并由学校购买,供教师借阅。教师阅读后,写读书笔记并定期交流读书收获。

第二,教师立足课程,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切实、认真上好课外阅读指导、推介、欣赏课,提高阅读的实效性,让这一新兴课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和交流共进的舞台。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每月完成学校自行设计的《品味书香课外阅读记录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让学生徜徉在阅读中

学校一直注重读书,崇尚读书,开展了“心手相连?共沐书香”、“飘飘书香润童年,最是书香能致远”、“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阅读经典,享受快乐”、“好书伴我成长”、“书香飘校园”、“励志・尚德”、“品位书香”等主题读书活动。每次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旨在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读书兴趣,让他们亲近书本、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第一,读书节活动精彩纷呈。为了将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学校教导处和大队部联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著名画家李荣昌激情洋溢地阅读演讲《阅读学做人》;《爱科学》杂志社向全校各班捐赠图书;读后感征文比赛;读书、朗诵、讲故事比赛;阅读知识比赛;舞台剧表演;儿童诗创作比赛;读书笔记评比和展览;诵读千古经典诗词美文;创作班级阅读口号;制作书签比赛;制作班刊比赛;制作手抄报比赛……读书节活动主题鲜明,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和阅读品位。

第二,评价引领,榜样导行。评价功能在课外阅读推进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学校一手抓活动,一手抓评价,保障课外阅读活动健康发展。我们在读书节中评选了“读书小明星”、“亲子共读奖”、“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小蜜蜂阅读之星”、“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优秀指导老师”,以此引领学生热爱读书。

第12篇

摘要:在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中阅读是很关键的,阅读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它是我们每一个人今后进行阅读和其它阅读的基础,可是,在偏远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提高小学生的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 阅读能力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增加自己的人生财富学习是很关键的。而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中的“读”是我们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受生活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处于一个很低下的水平,特别是偏远的村级小学,很多学生除了基本的语文教材作为阅读和教学使用,就没有其它的了,在这种条件下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一直在学习和探索。下面我将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简单的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阅读基本功的培养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经济的发展比较落后导致教育的落后,有很多家长还是文盲或者是半文盲,即便能识字但为了生活而出门打工或者日日夜夜的下地干活,根本没有时间来教自己孩子学习,所以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受过家庭的识字教育,更不用说上幼儿园了。对此,在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任务就是练好小学生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中的课文阅读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字、词语来进行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意思,才能更好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真是感情。掌握一定的字、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字、词语,积累字、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是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字、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我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另外,在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功时,我们一定要在阅读课文前提醒学生,阅读时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读的字词画出来。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清除文中的文字障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等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字词。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阅读兴趣的激发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优秀学习成果的关键。然而,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农闲之余,家长基本上不会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多就是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但是要真正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来带动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其次,由于农村的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课外的阅读书籍。我们教师要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中一些课文内容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

我们经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著名的语文阅读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说明了“读”的重要。在教学中要把阅读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读中感悟,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轮读等,在朗读中学生自己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