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读书计划

小学生读书计划

时间:2022-12-07 09:48:30

小学生读书计划

第1篇

      1、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在班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与好书交友,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质,使他们拥有积极快乐的人生,为创建学习型学校而努力。

      二、活动措施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多让学生看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即多一些童话、寓言、优秀诗词等,让他们在没有拘束的环境下读自己的书,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

      3、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4、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半小时的阅读,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5、图书角布置:要求每个同学提供2-3本书,并配好小“图书管理员”,设计些“班级图书登记表”、“班级图书借阅表”等,并及时向学生推荐身边优秀的读物,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6、在每天的晨诵时间里,让学生轮流把读过的经典故事或是学生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班级里诵读交流,并做好记录和及时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第2篇

1.统筹性原则。学校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好读书与工作、实践与研究、学习与反思的关系,将培养教师阅读习惯和建设书香校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增强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新性原则。学校要在继承中华经典诗文颂读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与发展,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探索富有特色的读书方式、方法,把读书的过程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将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读书,在研究学习中不断提高。

3.实效性原则。开展读书计划要引导教师结合读书学习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在实践中积极应用所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读书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确保读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指导思想

实施“教师读书计划”,目的是扩大教师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容、形成阅读习惯、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综合素养,以建设书香校园为载体,以教师为核心,通过系列读书、反思活动,努力促进全体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提高。

三、内容与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与创建(10月下旬)

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全面部署读书学习工作。

妹冢镇联校“教师读书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副组长:成员:

第二阶段:全面读书(11月——12月)

1、教师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师读书计划”。

2、学校加大投资,配备阅读图书,每年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3、教师要选择阅读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进行认真学习,做好笔记;做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研结合,通过阅读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学校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以“读书与教师专业发展”为题作学术报告,引领教师读书。

5、学校搭建读书平台,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协会、读书报告会、读者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6、每年组织一次以教师读书为主题的征文或成果展示活动。

第三阶段:小结与表彰(2010年1月)

总结本学期工作,表彰读书先进个人。

四、保障措施

1.统筹安排。各学校要切实提高对“教师读书计划”重要性的认识,将“教师读书计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

第3篇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第4篇

读书应该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修行。小学时期是人生记忆最好的时期,学生的课程压力相对于初中、高中来说不是太大,时间比较充足,正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期,学生能否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开启一生读书之旅的起始点,对其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学校读书的口号轰轰烈烈喊了许多年,因为缺乏系统的读书方案和管理制度,加之老师教学理念的僵化与陈旧,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主宰课堂,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处于“自流”状态。鉴于此,如何站在学校层面来探究出一套科学可行、长期固定的管理模式来培养小学生的读书习惯,精心营造书香盈盈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真正受益,获得可持续的、更长效的收益,是我们每个教育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双线是指学校和家庭。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把“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作为一个长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拓宽读书的空间和时间领域,在学校(学校)重点读教材,掌握读书方法,课余和课外(家庭)时间读学校“读书工程计划”中的书和自己喜爱的书,使读书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级指学校将学生的读书规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都会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读书数量、相应的书目,每个学生都要由低到高逐级达标,从入校到小学毕业,始终有学校的读书工程规划做指导,完成相应的阅读目标,从读书中受到熏陶,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读书培养模式指学校系统地制定出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读书管理方法,从书目、数量、方案、测评等方面形成一个科学可行、长期固定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形成读书能力,从书中不断汲取知识和精神营养,培养现代小学生知书达理、学识渊博的个性风貌。

三、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校园利用文化长廊和教室内的学习园地营造读书氛围,班级要有自己独特的布置,办靓教室,学校对班级文化每学期进行检查评比。除了现有宣传栏外,校园各楼层的图书角、学校图书室、校园文化广播站、电子显示屏等成为传播书香的一种媒介,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智的启迪、行的规范。

学校制定初、中、高三级读书方案:各年级组长结合学生的年龄、喜好为学生量身订制读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每月上一次读物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上好读书指导课,主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减轻作业量,保障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手捧图书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夜晚。

2.教师引领示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制订读书计划和考评方案,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教师读书论坛,汇编校刊,成为一本专业交流的特色刊物。并组织以“高效课堂”模式为主题的研讨课、优质课、示范课、磨课等教学竞赛活动和教研论文征集活动,寻求适合不同层次、年级学生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使每位教师在繁忙的教学中不忘记学习,不忘记充电,才会有如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3.精心策划系列读书活动,使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成长中读书

如果学生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精心策划系列读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低年级可开展读写绘、经典诵读展演、故事比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中高年级可以开展书签制作、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演讲、读书手抄报展评、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优秀的读书写作作文汇编成册,并争取在各大报纸、杂志发表,增加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语文周、读书节、艺术节等平台为学生展示交流搭建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点燃学生阅读热情的火花。

4.提倡“亲子阅读”,家校联动共同育人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因此,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

要更新的家长的教育理念,给孩子创设更好的读书环境,发挥家庭教育优质资源,配合学校的读书工程计划的实施。学校为家长、学生制订亲子共读计划,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告知家长近期读书书目。学校定期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亲子读书交流会”展示读书成果,帮助孩子走上自主阅读之路。

第5篇

名著导读课其实就解决两大任务,一是激趣,二是导法。

激趣就是激发孩子们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是导读课的最根本的任务,可以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找到与文本的切合点,以他们感兴趣的,简单的话题切入。

毫无疑问,激发高层次阅读兴趣,把学生带入名著世界,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是名著导读的重要任务,简称“导法”。导法包括猜测阅读,梳理主要情节内容,赏析片断。导法有两大指向,一是指向内容情节,二是语言形式。其中语言形式往往是学生在读整本书时容易忽略的,应当在导读课上有意识地培养。

不难看出,很多老师或多或少对名著导读这种课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上好这样的课呢?如何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驶向快乐的阅读之路呢?

一、充分阅读,整体把握

1.认真细读原著

要想引领学生阅读某本书,教师要先认真读好这本书,没有三遍五遍甚至十遍八遍的阅读,根本就没有什么深切的见解,没有对书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就不会高屋建瓴,有的放矢地给予指导。因此,老师应该有文体意识,关注书的内容及形式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比较和以前读过的书有何异同,用儿童的心灵来体会,细致地解读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语言特色等内容。如果不细读名著的话,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误导。

2.查阅该书或作者的资料

有关一本书的简介、评价、发行状况以及作者的成长历程、获取的成就、语言风格、写作特点以及这本书的写作特点都要通盘把握。这些对丰满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帮助,只有在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

二、找准导点,精心设计

在整体把握全书的基础上,应该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什么角度去激发,要找到恰当的导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推荐的书,阅读前,可让学生对照书名进行内容大预言:想想书里面可能写了哪些内容?可能会有怎样的故事情节?还可以对目录大预言,对目录进行阅读猜测:你有哪些发现?你觉得可能是哪篇最吸引人?哪篇最奇怪?看目录猜想整本书写什么内容?

在导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悬念的预设,可以在悬疑处打住,让学生猜测故事接下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最终让他们带着无数个猜测继续听教师读故事,也可以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点,让孩子在感受人们内心世界的同时,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由此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由此引发孩子持续阅读的欲望。

程芳老师在执教“城南旧事”时,创设了一个个悬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了解英子,程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这是谁?你猜她在干什么?

出示:英子图片。

师:读读这段文字就知道,请大声读。

出示:“我站在骆驼前面……”学生自由朗读。

师:读完后你知道英子在干什么?

生:英子看骆驼咀嚼。

出示:我给英子画张相。

师:你眼中的英子是什么样的?

在学生一个个大胆猜测后,程老师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英子呢?读读‘城南旧事’就知道。”

这样一个读读“城南旧事”就知道,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好多孩子的眼中流露出期盼与渴望,看得出孩子们已经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在导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渗透真实的阅读策略,传授必要的阅读方法。片段赏读就可以凸显这样的作用。

片段赏读只需向孩子们呈现作品中的一个片段,并运用赏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获得对作品最真切的感受,由此产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赏读的内容一定要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要选留有悬念,让学生一心想知道下文的片段,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去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赏读时,应围绕作品主旨设计话题。话题设计应以板块结构出现,千万不能细碎。

三、渗透读法,教会阅读

要对学生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如,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名著导读包括全书的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实际上起个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

程芳老师执教“城南旧事”时,先出示封面,简介作者林海音后,又出示林海音中年、幼年时期的照片及取得的成就,然后出示电影剧照,让学生大胆猜测书中介绍什么内容,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后,教师告诉学生,要想知道一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可以读读序言,继而介绍序言的概念。当这些任务都完成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读目录,了解人物形象,赏析作者语言体会其风格特点,教会做读书笔记。这样的导读教学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课外时间能想方设法读书,扎实有效。事实证明,课后孩子们人手一册《城南旧事》,读得热火朝天。

不同类型的书,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对绘本读物,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还要关注画面,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除了上面大的亚瑟一次次找爷爷想办法,爷爷帮他解决一个个办法的一家人和睦生活的图片,下面还有小老鼠一家用亚瑟小毯子剩余的面料做成各种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大胆想象,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学生在绘本的引导下,表述更加大胆、准确。

对小说类的图书,学生最容易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可以先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这样才能在多方面受益,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四、学做计划,便于反馈

每学期我们都有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如何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呢?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和自我反馈表。导读课上,我们可以出示详细的计划表范例,让学生讨论计划内容,得出结论:计划包括每周大约读多少页码,要摘录多少内容,要随时写下感受、体会等。除此以外,让学生知道,计划的内容特别要注意捕捉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火花,以及用什么方式记录其火花,这就让学生学会做反馈表。反馈表包括每天的计划是否完成或提前,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收获,收获是否达到预期等。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宜粗放,留有余地,做到读有所获。

引导学生学会做计划和反馈表,最大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及反馈习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和反思习惯的孩子,必定能享受终生阅读之趣。

第6篇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书香班级,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班级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开阔学生视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造人生。

五、活动方法要求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计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每个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计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组织一次“读书计划书”展示活动。

2、制定阅读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顶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一学年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

不同学生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成熟,阅读速度快,识字量较多,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

(二)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建立三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出最佳小书库。

(3)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月三次)。提倡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贴”,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每周二、四、五的早读课为规定阅读时间,由读书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者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2)每天利用语文课课前两分钟背一首古诗,每周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3)每学期定期组织召开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班级定期组织评比优秀读书成长册。

2、出版读书小报

(1)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第7篇

一、“别的同学在看书不关我的事,我还没玩好呢!”

在学校,由于老师已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部分较自觉的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话,开始捧起课外书来。在家里,部分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年人太溺爱孩子,大多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课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有的父母虽然在家里,但因其文化素质的局限,仅仅是询问孩子的作业有没有做完,还无暇或无能力顾及孩子的成长要求,为孩子创设条件。所以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一有空,就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一有空,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二、“我只喜欢看这些书!”

农村地区没有图书室,学习图书室的书过于陈旧,地方新华书店可供儿童阅读的书又比较少,再加上家长认识的偏颇,仅仅给孩子买些作文书、AB测试卷之类的辅导书。种种原因,使学生捧在手中的多是卡通漫画、故事书、作文书。学生的阅读面太窄。

三、“读课外书,看看就行了!”

学生也知道读书好,所以在班级图书角里翻翻这书,看看那书,觉得这本也好,那本也不错。但拿来看了几页就觉得没意思,又接着换。有些学生看书只看开头,稍好些的只是把内容从头到尾粗略地看一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结果收获甚小。在孩子们心中,课外书看看就行了。

四、“唉,今天就算了,我明天再读!”

因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缺乏一定的计划性,想起来就看,今天有什么其他事就自我安慰不去看。“唉,今晚的电视太精彩了,不看太可惜了,书还可以明天再看的!”“今天到亲戚家吃饭,晚上时间太迟了,读书就算了吧!”“同学来找我玩,不去多不好!读书,明天再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没大的收获。

农村小学生中课外阅读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那我们如何使课外阅读真正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服务?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才能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呢?以下,笔者就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谈几点看法:

一、师生共同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而小学生模仿力特强,老师喜欢做什么,他们也乐意跟着做。老师捧起书来,这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乐读书。

只要在教室里,一有空,我们的老师就捧起课外书来,或许这一行为开始只会吸引部分学生,但只要老师们坚持下来,会吸引更多的孩子聚集到自己的身边,问这问那。此时,就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来告诉孩子: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充实我们的生活,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之后几天,可专门利用班队课等开展“我与好书交朋友”中队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可讲述自己童年时读书的故事,自己喜爱的有关读书的名言等。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自然被调动起来,与老师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体验读书的快乐。

二、与家长共携手,推荐有益读物

学生究竟该读哪些课外书?课标中已推荐了相关书目,《亲近母语》也向我们推荐了许多优秀作品。但书从哪儿来?农村里大多数家庭一般能买得起多少书?为此,我们就应与家长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理解、信任、支持。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利用开学初举行了一次家长会,会上告诉家长:当今时代死学习早已行不通,使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老师的话语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在这种情形下,我提出自己出资五百元,希望每位家长一年节省几十元,为孩子们购置一批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读物。当即,我拿出五百元,家长看到我完全是为了他们的孩子着想,个个走上讲台,你三十,我五十,不多一会儿,购买书的三千多元筹集到了。没几天,一百多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有益读物上了图书角的书架。这份知识的大餐,孩子们该收获多少呀!

三、制定阅读计划,提示阅读方法

如果我们仅仅认为为孩子提供了优秀读物,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那么孩子的阅读只会停留在兴趣这一层面上,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等实际情况,制定阅读计划。然后让每位学生每学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主要规定自己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这个计划一定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要求。要求学生以计划来规范自己的阅读行为,从兴趣阅读走向意志阅读。

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特别重要的,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阅读分精读和泛读两种,对于一般性的部分,只要泛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重要的部分,要精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感悟,可随时将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到读书笔录本上,可把自己阅读后的体会、感受及时写下来。教师可将自己的读书记录卡、读书记录本展示给学生看,为学生提供范本。

四、开展多彩活动,享受阅读快乐

1.课前两三分钟,交流自己的读书记录卡。利用语文课前两三分钟时间,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交流自己最近阅读书目,精彩的部分,自己的体会,将自己收获的喜悦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建立读书兴趣小组。

2.举行“班级读书会”活动。一学期进行五、六次班级读书会,交流自己阅读的感觉,提出自己的疑问,全班讨论,彼此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开展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如“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课外阅读摘录本评比”……面向全体,在全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举行“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通过竞赛,来展示自己读书的收获,通过竞赛,让学生彼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8篇

又是丹桂飘香的季节,亲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次携起小手,踏上读书的征途,一同走进书的海洋。让书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书籍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让书籍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体验:我读书,我收获!我读书,我快乐!

二、活动目的

金色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莘莘学子播撒新希望的季节,我们把阅读活动作为一次新的播种与耕耘,让我们的孩子通过这次活动,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同时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对象:全体二年级学生

四、活动口号:我读书,我收获!我读书,我快乐!

五、活动过程:

一、准备篇

1)推荐学生购买必读书目,分别是《我爸爸》、《爷爷一定有办法》、《笨狼的故事》。

2)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适合的书籍带到学校来,建立班级图书架,供学生阅读。

3)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

A、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读书计划:背诵《经典诗文》、阅读必读书等;

B、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准备好一学期要读的书。(读书三本以上,养成晨诵、午读、暮醒的习惯。)

二、阅读篇

1.活动内容

(1)以年级为单位联合发出读书倡议,鼓励孩子与好书教朋友。

(2)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搜集、整理和阅读主题有关的资料。

2.推荐孩子阅读材料,以必读书目,经典诗歌和适合孩子阅读的童话为主。

具体材料见附录

3.阅读时间

利用晨诵、午读时间阅读主题阅读材料。

4.活动负责:各班语文教师。

三、实践篇

活动一:建设书香班级

1.出好以“我阅读我快乐”为主题的黑板报,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评比结果与年级书香班级考核挂钩。

2、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班级的图书角,每周固定时间组织孩子借阅,方便阅读。

2.聘请校骨干教师做课外阅读知识讲座,积累阅读的资料,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3.正常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和班级书友队活动。

活动二:启动并实施《阅读红苹果排行办法》

一、操作程序

1.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阅读的成果随时颁发阅读红苹果。请学生将得到的阅读红苹果贴到《好书伴我成长》封三。

2.月底统计全班同学在上个月份的阅读红苹果数,排出班级小博士三名、班级小硕士五名和班级小学士七名,并在班级中公布阅读排行榜。

二、过程管理

1.语文教师是发阅读红苹果的第一责任人,数学、科学等教师是发阅读红苹果的第二责任人。期初到教导处领取一定数量的阅读红苹果。

2.参与评定的教师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平衡,阅读红苹果不能滥发,也不能不发。

3.班级与班级之间开展“比一比,评一评”等活动,看看哪些班级把《阅读红苹果》的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活动三:实施晨诵课程

1.以年级组为单位制订晨诵阅读计划,确定晨诵的时间和内容。

2.在语文教师的组织下,各班利用晨读时间开展晨诵活动。

活动四:课外阅读专题讲座

一、负责人:聘请校骨干教师

二、筹备要求:

1.修改主题阅读文本材料,为8K一大张,提前10天发给学生,布置学生认真阅读,为听讲座作好充分的前期阅读准备。

2.主讲教师备课,准备作业纸,制作PPT。备课以电子稿的形式,要求框架明晰,内容具体,设计出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如:读、诵、感悟等方式;根据所讲的内容编列出需要学生当堂完成的作业纸,建议采用填空、表格等形式,学生的书写文字量不宜太多;制作PPT,要求版面美观,有声有色,重点突出。

3.注重主题阅读的适当延伸。讲座的结束阶段,要为学生提供本主题进一步深入阅读的任务,提供内容的参考,方法的导引。

三、听讲要求:认真听讲,积极互动,边听边记主讲教师设计的作业纸。

活动五:开展各项读书评比活动

1、在班级中开展“讲故事比赛”,评出“小小故事家的”若干名。

2、在班级中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评出“优秀奖”若干名。

3、每月组织班级进行阅读评比,评出“阅读小博士”和“阅读小硕士”若干名。

4、学期结束,根据各项评比的最终考核,评出“书香学生”若干名,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第9篇

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二十多年中,本人体会出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计算能力起的作用大,解答是否正确,认真阅读题目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读的培养与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一、初读――感知整体

要求学生要一字一句地读,读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特别要读清隐含条件和问题,直至完全读懂题意。知道题目中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两个条件有联系,可以求什么问题。如,义务教育六年级第十一册中:“学校买了一批新书,其中故事书有30本,教科书有18本,共占这批新书的3/5,这批新书有多少本?”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说出题目中讲的是买了一批新书的事,其中有30本故事书,18本科技书。问题是求这批新书的总本数,还从第三个条件知道故事书、科技书共占这批书的3/5。

二、细读――领悟重点

每道题它都由几个比较关键的字、词构成,再读题的时候多读一个字,少读一个字,都会造成对题目的误解。要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边读边对关键性的词语可以像语文课文一样圈圈、点点,划上杠杠、做些标记,帮助理解。边读边想清楚题中关键字、词、句的意思以及已知条件、与问题的相互关系。如,义务教育六年级第十一册中“①一根钢管12米,截去1/3米,剩下多少米?②一根钢管12米,截去1/3,剩下多少米?”在解答这两道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原因是没有认真读题,对重点词没有理解,看到剩下的就用减法计算。经过指导学生画出题目中的重点词,一边读一边想,就会发现,虽都是问剩下的米数,但第一题截去的是具体数量,而第二题截去的是份数。

三、研读――列出算式

读懂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使思维既纵向发展,又横向联系,抓住解题关键语。想清楚解决问题时要使用的方法和要运用的关系式,如画图法、线段法、分析法等。如,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画出关键话“比原计划节约了1/9”,边读边思考:“比原计划节约了1/9”就是节约的吨数是原计划吨数的1/9。用线段图表示:

这样就分析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

计划用水的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的吨数

这样就非常清楚,解决问题列出方程式解答。

解答应用题,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普遍头痛的一件事。如果教师对学生经常进行三读训练,良好的解题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第10篇

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制定好读书指导计划

“书山学海”,到底让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每学期初就作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严格地按计划组织实施。否则,课外阅读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制定读书指导计划时,要注意因材施教,重兴趣激发,重习惯培养。目标要小,措施要实,要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争取获得大面积丰收。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让学生一学期内读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读书指导计划,分步骤,分阶段,计划组织学生看一部电影《大闹天宫》;阅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开展相关比赛:第一,《西游记》人物知多少。第二,《西游记》故事我会讲。第三,《西游记》故事小报展评。第四,我与书中人物交朋友、比本领想象作文赛。并且,切实组织学生按要求去做了,效果明显。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习惯、阅读量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到5―6年级时,默读速度每分钟要达到300字以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求着实不低。那么,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除了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浏览、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文章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学会写读书笔记等。既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更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好读书活动,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开展读书活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书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各类书籍五彩纷呈、浩如烟海。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读什么书呢?当然,应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推荐学生阅读对他们成长有益,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经典名篇等。单就一次读书活动,老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读哪一种,甚至是哪一本书。这样,才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性地阅读指导。

(二)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去读书

对于每一本书来说,给每一位读者传达的信息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关注的是什么呢?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之始,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比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时,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学期,班级要开展阅读《西游记》的评比活动,看谁知道《西游记》中的人物多;看谁讲的《西游记》故事最精彩;看谁比孙悟空的本领大等。这样就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便于学生照着去做。

(三)明确要求,培养习惯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西游记》的活动中,就明确地要求学生:手中不离一本书,课间课外用心读;人物故事记清楚,阅读评比争胜负。这样,学生明白了读书要求,能抽挤时间去读书,便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定期评比

课外读书活动,过程自然非常重要。但进行评比也必不可少。定期按要求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并辅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无疑会有效地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读书活动中,就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知人物”、“出小报”、“讲故事”、“写作文”等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阅读理解。

(五)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第11篇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动力,为了响应教育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号召,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的通知》及《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的安排意见》精神,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开展“读书活动”,旨在增强校园文化环境品味,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普通话水平。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思想上的健康发展。

三、活动主题

享受读书,快乐成长。

四、活动实施计划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中小学和学区人员要充分认识“读书活动”在学校教育和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把读书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长期任务,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学校、学区要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组织此项活动,立足学校实际,分析学生阅读现状,研究学生读书特点,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一个读书活动的高潮,力争把学校建成“学习型”学校,真正把读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校园内形成处处读书、时时读书、人人读书的良好氛围。

2、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现时间等。

(2)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学校每周定时开放阅览室和图书馆,学生的图书借阅必须要有登记。

(4)学校、学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总的读书计划。

3、办读书博览会

(1)每个学生要求要读3本书以上,并精读其中3篇文章。

(2)每周至少利用一节课外活动课,各班级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科学探索”等小板块,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4、出读书小报

(1)每个班级的学生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月更换一期学习园地,学校每周出一期读书黑板报。

(2)学校、学区定期组织黑板报、学习园地评比活动。

5、建立“好书交换站”

(1)学校将定期推荐书目,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向学生推荐好的健康的书目,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读书引导。

(2)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可建立“好书交换站”,将好的图书介绍、推荐给其他同学,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读书心得与同学交流、共享。

(3)每个学生每学期向学校捐一本书,进一步充实校级图书室,把校图书室建成最大的图书交换站和交流站。

6、参与读书实践活动

(1)读书活动中,学校要结合县局开展的“全县经典诵读百名优秀选手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影响我成长的一本书”征文大赛、经典背诵大王评选、优秀阅读指导课评选、评选“书香班级”、调查报告、书签制作、黑板报、报刊剪辑等。

(2)学区人员要积极参与学校有关的读书竞赛活动,将学生好的读书心得,可向县教研室主办的《庆城教育》杂志以及省市其他报刊杂志投稿;优秀阅读指导课可在学区内交流推广。

7、建立读书成长册

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学校组织教师评比“读书成长册”,学期末对优秀读书学生进行适当的表彰奖励。

8、读书活动管理办法

(1)每个班级成立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管理班级开展各项读书活动,组长由班主任担任;各学校、学区均要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少队、团支部相关人员具体负责。

(2)每班每周填报一份读书效果表上缴学校存档。

(3)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经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申报,可评为校读书活动积极子。

五、活动考核评比

1、各学校、学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专人保管,以便于检查。

2、学区要把学校“读书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全年考核范畴,对于优秀指导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

3、县局指派科级干部包乡联校,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督查指导各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情况,把一些学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县推广;对于活动领导不重视,组织不到位,措施不具体,效果不明显的学校学区,县局将严厉通报批评,并根据情况在年终考核总分中扣除2——10分。

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第12篇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情趣

小学生由于心智在发展初期,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从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经验入手,逐渐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内驱力,阅读量自然就会大大增加。

小学生的认知比较形象活泼,因此活动引领非常有效。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开故事会,配以契合环境的背景音乐,给孩子们讲一些课外故事。我们发现学生对搞笑的故事,诸如《阿凡提的故事》和《猪八戒吃西瓜》,以及故事性比较强的《白雪公主》和《嫦娥的故事》等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故事会上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欲望。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任务牵引课外阅读:笔者就经常开设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来激发学生去自主阅读。知识竞赛内容广泛,不拘一格,有古诗上下连对,也有故事续讲,更可以设置延伸性的发散思维改编故事。如此设计,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的课外阅读氛围中,充分感受汉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教师带头阅读,筛选适读文本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学习活动中,他们不仅跟老师学知识,还会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所以强化课外阅读,教师言传身教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博览群书,把自己的读书经历、感悟和学生们交流,使自己的亲身感受尽可能地影响每个学生。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力争成为学生读书过程中志趣相投的“书友”“书伴”。由于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强,所以我们不能放任他们进行绝对的自由阅读,要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实际认知能力来帮助学生筛选读物。如对低年级学生,尽量选图文并茂的趣味读物,诸如科普类的《动物世界》《走进非洲大草原》等,以及故事类的《安徒生童话选》《小猪唏哩呼噜》《豆蔻流浪记》以及《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引领孩子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科普类读物,诸如《趣味地理》《科学王国里的故事》《宇宙寻踪》等,逐渐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探索精神。除了故事类的读物,我们还要加选散文等其他文体,诸如席慕蓉的《白色山茶花》、朱自清的《春》和《匆匆》等。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并经常交流各自的阅读感悟。

三、挖掘教材文本,积极延伸拓展

教材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好帮手,通过教材中名篇的阅读学习,进一步延伸教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太重,可以每周抽出几节自习课时间,根据教材文本挑选经典文章和书籍,给学生进行集体阅读。比如我们学习了《飞向月球》课文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月球的一些科普读物,诸如《月球的呼唤》《月球上散步》等让学生探知天文知识。我们不用要求学生全部理解里面表达的思想,只让学生作为故事来阅读。从教材出发,积极拓展,以点触面,是一种脚踏实地而又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

四、还原学生地位,尊重个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