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技术论文

计算机技术论文

时间:2022-09-18 14:08: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技术论文

第1篇

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能还会持续增长。作为Moore定律驱动下成功企业的典范Inter预计2001年推出1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并预计在2010年推出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其性能为10万MIPS(1000亿条指令/秒)。而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出现在本世纪初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键技术。

同时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如是,今日的大量文献可以原汁原味保存、并流芳百世。

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量子计算机中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晶片快10亿倍。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量子计算机有3种类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计算机、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将普及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与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的“无导线计算机”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度极大。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的许多倍。光的并行、高速,天然地决定了光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高速运算速度。超高速电子计算机只能在低温下工作,而光计算机在室温下即可开展工作。光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计算机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科学家们预计,光计算机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

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入实用阶段。

纳米计算机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纳米等于10[-9]米,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10倍。纳米技术是从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在纳米技术正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不过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

目前,纳米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惠普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开始应用纳米技术研制芯片,一旦他们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其他缩微计算机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铺平道路。互联网络继续蔓延与提升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回顾一下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就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普及之快。近三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我国互联网络状况的调查表明我国的Internet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1月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350万台,2001年的统计数为892万台,翻一番多;2000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890万;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2250万人,接近于3倍;2000年1月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8575,2001年1月的统计数为122099个,接近于3倍;国际线路的总容量目前达2799M,8倍于2000年1月的351M。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在未来10年内,建立透明的全光网络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提高100倍。在Internet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视频图书馆等将得以普及。同时,无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无线接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观看电视节目。

移动计算技术与系统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信系统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提高。

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信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域和频域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延等等问题。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在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遇到的问题。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配置问题。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信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管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

第2篇

信息技术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进行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跨越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来进行数据资料的传送。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和发送数据资料。例如,现在有很多企业或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他们在各自的网站当中一些相关信息和资料,提供相应的链接,使浏览者能够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信息,同时也能够达到网站拥有者自己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时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此外,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等一些方面也正在逐渐的发展和应用当中。

二、计算机技术的意义和功能

(一)计算机技术的意义

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给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后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舒适。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通过各种具有数据资料的发送和接受能力的通讯线路,将一定范围内所有独立存在的计算机全部连接到一起,然后利用计算机的资源共享功能,实现这个范围内所有计算机本地数据的共享与传递。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对便捷、高效的计算机技术和广泛快捷的通讯技术的综合应用,来实现区域内所有计算机的数据资料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进而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加快社会发展的脚步。

(二)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它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要远远高于信息技术中的其它种类的技术。因此,计算机技术特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使其在社会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大大超过了其它种类的信息技术。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才使得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区分产生误解,错将二者当成同一个概念。计算机技术利用自身先进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充分的展现了其优越性和实用性,进而发展成为信息技术当中的核心技术。

(一)数据的处理

计算机技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因此这个功能也是计算机技术中最为强大的核心功能。在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之下,计算机不但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和整理。还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数据进行自动的筛选和分类,给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让使用者在工作或搜索的时候,能够更加快捷、便利的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操作,大大的提高了计算机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计算机技术不仅仅能够实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还能够将使用者指定的数据和资料储存在计算机当中。使用者只要将需要进行储存的数据和资料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就可以将这些数据和资料永久的保存的计算机当中,直到使用者手动删除。这样,如果以后使用者再想使用这些数据和资料,就可以直接将这些数据资料掉出来,大大提高人们工作效率。

(二)网络的应用

当今社会,大多数的人们都生活在计算机技术的巨大网络之中。基于互联网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当中的融合与应用,将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生活距离大大的缩小了。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结合计算机的资源共享功能,我们可以获取网络服务器当中的共享数据和资料,同时也能够大大的提高数据资料传输和接收的速度和效率。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和升华。随着全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融合,人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网址,一个简单的网页,就可以了解到当前的国际时事和世界上的最新动态。无论人们想要了解哪一个行业的信息,都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消除了市场的距离。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各行各业之中的竞争力度,也能够给各行各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其能够在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当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吸取经验,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步发展。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融合与发展之下,就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商业模式,也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利用开放交互式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以计算机作为平台,通过网络服务器来完成交易过程,完全不需要买卖双方见面,十分的方便和快捷。这种电子商务化的买卖形式被称之为“网购”。短短几年的时间,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网购已经发展成为当前人们最为主要的购物形式之一。而作为网购行业领导者的阿里巴巴集团,更是在著名网购品牌“淘宝”和“天猫”的推动下,于2014年9月成功上市。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

信息技术包含了多种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讯技术的设计和安装、计算机应用软硬件等技术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有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通讯技术。其中每项技术都在不同的领域当中发挥的不同的功能。由于当前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单一功能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实现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用,加强各项技术之间的配合,能够发挥出更加多元化的功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的联用

内部含有很多精密的部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当保持其工作环境的稳定,才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传感技术主要用于将其检测到的信息按照使用者设定的规则,转换为其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筛选、交换和处理。在实际工作当中,传感器主要是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识别、规划、处理、测试、评价、开发等。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的联用,能够对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进行一体化操作。传感技术按照使用者的需求,对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和筛选,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将其储存到计算机当中,以供使用者随时查看和使用。这两项技术的联用,大大的提高了对数据资料的使用效率,使人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快捷。

(二)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联用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而通讯技术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讯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有线通讯模式和无线通讯模式。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无线通讯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有线通讯模式。将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进行联用,能够增强通讯数据传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通讯数据能够顺利的传递给接收者,以提高通讯技术的工作效率。此外,这两种技术的联用,还能够促进诸如网上购物、移动多媒体设备、数字电视等多项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四、总结

第3篇

悉计算机技术的特性和优势,无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提供全面的管理力度,逐步降低计算机技术的利用率。目前,供水公司的规模逐渐扩大,供水系统面临高负荷的压力,对供水管理的依赖性非常高,如果供水公司的管理力度不足,很容易引发供水风险。

2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中的应用

2.1三遥管理

计算机技术中的三遥管理,是指以GPS技术为基础的遥测、遥调和遥控,辅助供水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维持管理现场的秩序,以免现场混乱。计算机技术构建的三遥管理,在供水公司内实现无人管理,当供水系统进入无人管理的状态时,三遥管理能够感应供水的状态,进入自动管理的状态,计算机接收三遥技术的信息,根据三遥信息判断供水系统的具体情况,提供自动化的管理,或者直接采用自动化管理的控制方式,供水现场在三遥管理的作用下,得到有效控制,供水系统的任何状态,都可经由三遥技术传输到计算机,提供准确的管理。

2.2资源降耗

供水公司针对管理中资源消耗的问题,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经济化的管理方式。计算机技术在管理资源中主要是实现降耗,防止资源消耗过度。例如:某大型供水公司在管理中引进PLC技术,PLC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内具备高效的控制能力,其可稳定的处理供水管理中的控制问题,该公司为提高管网供水的效率,利用PLC技术控制管网的水压力,PLC具备电气控制的能力,其在该供水管网中,能够自动改变电机的运行速度,进而控制水泵的运行,根据供水的实际需求,自主调节水压、水流量,一方面维持动态供水的方式,另一方面提供恒压条件,如此供水管理即可处于经济化的运行状态,杜绝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2.3推进自动化管理

为解决供水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供水公司主动推进自动化管理,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率,为供水管理提供稳定的支持。计算机技术是自动化管理的核心,协助自动化管理收集用水用户的信息,以便制定经济的供水方案。自动化管理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了解用户的用水需求,结合供水公司制定的分时水价,利用最小水量、最低水价满足社会的基本用水。除此以外,自动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编制用水管理程序,加大供水管理的力度,执行自动计费、自动服务等多项业务,为用水用户及供电公司提供便捷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中,既可以改善供水环境,又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发挥自动化的管理优势。

3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中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中表现出极高的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其在供水管理中的发展,如下:

3.1智能诊断的发展

供水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数据错误或设备故障,计算机技术在供水管理的未来应用中,应落实智能诊断技术,构建诊断系统,全面监督供水公司的各个运行系统,根据运行系统的表现,智能化诊断系统运行的状态,及时发现系统运行的缺陷,便于提出解决措施。

3.2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供水管理中包括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供水管理,逐步引进大数据技术,管理海量的供水信息。大数据技术支持多样化的后台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登陆管理系统,不局限于计算机平台,还包括手机、平板等设备,着实提升供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进供水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

4结束语

第4篇

计算机技术是在计算机基础上延伸而成的一门新技术,它具备超强的计算能力、变换能力和转换功能,被当今广大企业管理青睐,并成为企业管理人士工作的主要方法。就目前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科技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而言,它应用让企业管理变得更加有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的市场竟能能力更为突出。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叶的美国,在当时只是应用在国防领域。而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相当成熟,已成为社会各行业工作的基础设施,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通过将世界上众多的计算机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世界,大大增强了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发展同步性,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计算机技术现状

近些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研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深入到国人生活、生产的各方面。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已趋于普及,它不断拉近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当今管理工作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不同地区的科研单位、科研机构以及技术人员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综合的网络体系,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为科研人员更好工作提供信息依据。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城市建造是处理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也是提高科技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3、计算机技术与科技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日趋成熟的同时,延伸出许多的新技术,科技管理技术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技术。在PC机时代,由于管理者缺乏相关的科技认识,使得大多工作都依靠管理人员纸上登记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数字系统,在进行科研管理中缺乏数据共享,使得工作效率低不说,工作质量也不高。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种问题,使得科技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计算机技术在科技管理模式应用中的优越性

根据过去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我们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科技管理各环节工作的空间距离,使得科技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个系统、综合、统一的内容,大大提升了科技管理效率。在科技管理工作中,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能及时的了解每一个实验室、科研室的工作进度,进而实现了各种数据的共享。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但拓宽了管理渠道,而且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近年来,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咋成本核算方面。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参与者是人,面对海量的数据和资源运算公式,人力计算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计算准确度往往存在问题。基于这种现象,企业在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只有利用好计算机技术,才能有效的处理计算的准确性、高效性,正确掌握市场的动态规律。计算机在企业科技管理中,由于本身可持续性强烈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而且还能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我进行管理。计算机技术本身作为一种虚拟技术,它的应用不但可以进行各种虚拟实验的研究,而且能开展不同的虚拟活动,并及时的了解世界上最前沿的信息,从而利用这些信息改善自己研究的设备,并及时的对设备钻研中存在问题加以革新。

三、计算机技术在科技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应用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不断地革新和改进了传统的科技管理模式,成功摆脱了传统以人为主的管理模式,也完成了人为经验管理向技术管理转变的工作目标,使得科技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就目前计算机技术的科技管理模式现代化应用而言,具体的应用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科研工作

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之内实现计算机信息、科研信息的共享。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更大的为工作者提供活动范围和管理深度,从而更好的保证科研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完整性和整体性。在工作中,通过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的管理平台,从而更加方便工作人员了解世界同等信息。但是就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而言,由于计算机信息在传递中容易产生孤岛现象,这种问题一旦产生,必然导致资源传输安全,对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造成威胁。因此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科研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2、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化的科技管理模式——网络管理模式

第5篇

当电网发生意外故障如系统瘫痪时,调度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损失的扩大,维护电网的正常运行。而调度员判断事故发生的依据就是机器运行等记录本。所以在意外发生的情况下,调度员如何稳、准、快地解决棘手问题并且能够让上级了解到电网运行的整体情况,方便调整和调度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计算机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实际应用

2.1操作票计算机输入程序

手写操作票是调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直是调度员工作的重点,但随着机器操作任务的重复和工作量的加大,操作票拟写过慢的问题就慢慢凸显,引起了调度员的重视。计算机操作票的输入程序以MSExcel为界面和VB为内核,是根据调度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制定的,主要用来拟写和储存操作票。调度员可以以该软件拟写和存储操作票的功能为基础加以改进,并利用计算机直接生成纸质票据,大大降低了人工手写操作票的出错率,减少操作票的浪费。同时该程序有大量操作票的数据储存,方便调度员调取以前的操作票记录进行信息的查询和总结。在日常情况该系统方便了操作票的生成,在意外情况下也方便对传统操作票的修改,大大提高了调度员的工作效率。

2.2调度日志计算机化软件

该软件最便捷的地方是储存了大量登记信息和工作记录。该软件将日常的数据记录转化完电子记录形成数据库,并且兼容各类文件形式和支持相同数据的综合,调度员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重点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该软件适用于调度人员和相关工作者,确保了数据不会丢失和错乱。该软件的出现为电网节省了人员成本,减少了工作量,保证了调度人员的调度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且可以利用有效全面的数据信息。

2.3潮流计算程序潮流计算程序(PwreFlow)

可以为调度人员提供最新的数据信息,所以调度人员可以进行粗略的风险评估。该程序的原始状态是电网实际的运行方式,并且实时更新。只要网络状态稳定安全,该程序提供的潮流与实际相符,对电网调度人员而言,潮流计算程序就可以立即提供电网出现故障时的相关数据信息,而调度人员也可以借此完成风险评估工作。潮流计算程序以较低的电网出错率和故障出现率,增强了提前预防的意识,避免故障的出现。调度人员利用该程序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潮流计算、风险评估和紧急预案。通过潮流计算掌握潮流的结线方式,并对电网系统出现的漏洞加以弥补。在潮流结线方式特殊时,结合以往的事故记录做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预防。在做完风险评估工作后根据潮流计算出的数据和以往的事故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紧急预案,提前改正系统错误,加快事故处理的速度,避免损失扩大化。

2.4故障录波远端调用程序

故障录波远端调用程序是调度人员查看电网设备故障波形图的主要手段。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调度人员可以利用该程序对事故进行准确的估算和分析,以此排查事故出现的故障。

3计算机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电网稳定、安全运行有了一定保障。电力调度工作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减少了人力劳动。为了达到电网运行和市场销售的要求,调度中心除了要引进自动化系统[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CADA)、能量管理系统(EnergyManagementSystem,EMS)],还要有电量计算、生产管理、调度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总而言之,这些电力调度系统必须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而电力市场的出现也对市场的运营者和参与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电网的调度工作提供了便捷,使用自动化的电力系统为监督工作节省了一定的人力成本,同时运营者也可掌握整体局势。这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及时储存和更新电力设备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建立起系统的数据网络,便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利用人力和计算机双方的优势,整个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就显得更加有效,同时也使电网系统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在未来电力调度系统必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但是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潮流,电力调度系统必将能发展得更好。

4结束语

第6篇

侦查初讯在实践中的作用除了在前文中的程序和证明作用外,还具有案件审理的具体作用。择其要者有三:首先,侦查初讯是在犯罪嫌疑人刚刚被抓捕归案和处于羁押状态下,心理防范和心理活动处于薄弱阶段,往往会供述许多真实的案件事实。一般称为“原始口供”,可信程度高。其次,成功的侦查初讯内容真实地提供了案件证据收集的线索、范围和方向;有助于提高侦查人员审理案件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办案少走弯路,降低办案成本。再次,通过成功的侦查初讯,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和个体特征,有利于掌握、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和防卸、对抗的情况,为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提供依据。

2教学侦查初讯存在的问题

2.1案情和材料极难准备充分

由于刑事侦查的特点决定了案件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涉及的讯问对象也是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影响的因素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自然和人文的总合。如大家最熟悉的盗窃案件,从案件类型、犯罪主体、主观动机和目的、受害人员情况、侵害的客体、客观行为特征、案件发生时间,作案持续过程、作案次数、发案前后的种种相关事件等等,就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典型,案情和材料的数量非常多。就是选出一个类型的所有资料,欲用传统的纸质资料达到准备充分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初讯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必要的研究无法深入进行。

2.2模拟人员情境、心理不真实

在侦查初讯的模拟教学实践中,经过调研和整理后的教学材料和安排,虽然案情和材料的准备存在的问题对初讯的影响很大,但是与模拟被讯问人员的问题相比较还是可以接受的,最大限度地缩减和典型化案件情况和材料,进行单一项目的训练也是可以达到最低限度的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提高的目的的。只是其中被讯问人员的模拟是进行侦查初讯的关键人物,由于涉及法律和案件审理的方方面面,教学难以、也不可能轻易地从实践中调用真实的案犯进行训练,只能由模拟者担当被讯问的角色。犯罪心理和犯罪情境是不可能在模拟人的思维中具有深刻烙印的,即使是演员也要经过训练和多次排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真实的再现犯罪心理和犯罪情境,这在教学中显然是难以办到的。

2.3场景变换难度极大

实践中侦查初讯的情况比较复杂,按照法律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规定,一般情况下是在采取了强制措施后,在看守所内进行。前文提到,侦查初讯的情况具有多样性,因此,讯问场景的安排与变换在传统教学和模拟过程中具有极大的难度。现实的场景经过分类可以有诸多类型。如,规定在看守所内的审讯室;在实施抓捕过程中、押送过程中;民居、旅店、办公场所、车船飞机客舱内等等。以讯问场景为例,这些真实场景是实际开展模拟训练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内容。

2.4远程和多人组同步训练、考核困难

传统的侦查初讯教学训练要准备专门的场地和模拟人员,由于教学条件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进行分组安排,集中面授培训。由于人的主观原因和场地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训练内容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考核不规范、考核困难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与训练模式亟待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3计算机技术引入侦查初讯技能训练教学的研究

3.1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训练的可行性

引入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仿真训练的环境,虚拟对话人物,以及各种案件的流程等,可以大大降低模拟训练的成本.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仿真程序设计相对价格不高,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完全可以比照目前流行的2D\3D类软件,比如大型的模拟类游戏,虚拟场景解密游戏。即时策略对战类游戏等来设计训练的场景,人物,流程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来实现案件的逐步深入。运用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运用合理的程序开发技术,可以有效可行的解决问题。

3.2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实现第三方角色,场景,流程的问题。模拟训练案件的编辑已经提前有相关专业的人员组织好,包括案件发生的地点,环境,案件相关的痕迹物证。现场各种人员,比如目击者,嫌疑人,群众等。计算机技术要实现的就是虚拟场景的设计,基本可以运用2D\3D类开发软件来实现。人物可以采用2D贴图实现人物效果,运用NPC技术实现剧情发展。NPC是“非玩家控制角色”Non-Player-ControlledCharacter的缩写,在各种游戏进程中十分常见,是拥有独立人格、玩家能够与之对话、获得服务或者进行战斗的游戏角色。比如在买卖物品的商人、还有做任务时需要对话的人物等都属于NPC,NPC分为剧情NPC和功能性NPC。其中剧情NPC,是游戏剧情故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用于推动整个剧情情节的发展。

3.3计算机实现虚拟场景等的数字过程

计算机技术中的建模可以用在场景、物品、人物的设计上,按照案件发生的真实场景,建造一个真实的虚拟化侦查初讯的环境,场景建模所用主要是3DMAX系统。场景仿真主要用到VR场景仿真软件有Converse3D、multisim、EONStudio等。其中EONStudio是一种依据图形使用者接口,主要设计实景程序,常在教育训练、数字旅游、建筑空间等领域应用。研发各种输入3D对象,通常这些对象会先由3D绘图软件或者CAD应用软件完成,如3DStudioMAX、Lightwave、ArchiCAD、ProENGINEER、AutoCAD等。最后EON程序档案可以经由网络或封包展示,也可以与其它支持微软ActiveX组件的工具进行互动,(Powerpoint、Word、Macormedia、Authorware、Direc-tor、Shockwave、VisualBasic等等)。

3.4相关技术的理论支撑和可以参照的模式

完成侦查初讯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需要有很好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支撑,并且需要具备大量的实验实训资源。目前我院有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软硬件环境比较好,能紧跟当前的社会需要。参与项目的教师都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其中有计算机方面的专家的和公安预审学方面的专业教师,以上这些人员在平时的授课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能为项目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和实验技术方面的支持。很多互相网游戏软件、模拟类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式,比如3D游戏,模拟经营,模拟冒险,密室逃脱,即时策略攻防游戏等。

4引入计算机技术后预计达到的效果

1)案情和材料可以储备充分,想到即得到。初训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环境,场景、人物、案情等,可以提前将案件和材料准备充分,分门别类的划分开,在开放软件的过程中,依据类型开发出几类场景人物等,然后只改变人物外部特征,案件索引等基本数据,就可以变换案例,变换剧情,使初训模拟训练的变化更多样化,效果好的话完全可以实现案件想到既可以得到。2)模拟设计可以达到客观再现,消除主观干扰。模拟讯问是当今公安院校侦查讯问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员模拟实战的一种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可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问题,可以实质性地贴近现实生活,排除存在的主观干扰,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取代模拟讯问中学生扮演的一系列角色,学生更专心关顾案件本身而不是各类虚拟人物的实现,利于在讯问过程中掌握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和技巧。3)可以使用微机模拟技术解决场景变换等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实现场景,人物变化等完全是纯技术工作,所以投入资源相对改变实际的场景,道具等要少很多,节省了更多的物力资源。在实际训练中,场景换换也转换快,使得模拟训练的时间更充足,不用刻意追求办案的时效性。

5结语

第7篇

1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产生的负面影响

(1)图书馆本身的社会地位受到了影响,图书馆是公共信息的提供者,为了提高学习,从事图书员的经济信息的研究人员从这方面出发,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承载了更多的网上信息,成立了很多数据库公司,因此图书已经不是唯一获得文献资料的方式。其次,图书馆在研究理论这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导致投入到基础业务研究的内容减少,他们认为既然有这样的技术,学习这些内容就没有用了,就不再进行系统的研究,导致很多系统研究的内容受到轻视。影响了图书馆的长远性发展,同时也导致图书馆的出现严重的技术化倾向。(2)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作为图书的推荐、指导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另外有些不良信息进入到图书馆中,导致一些青少年看到不良信息,同时,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自身方便,在计算机中安装聊天工具等,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严重违背了自动化建设的初衷。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设置了很多岗位,很多岗位都是需要投入巨资才建设起来的,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成果,便会影响图书馆的正常发展。图书馆的很多数码相机等,都是采集加工的工具,计算机网络能够为读者提供远程下的检索服务,因此如果这些设备得不到良好的应用,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网站建设,对图书馆的发展也出现很大的影响。

2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作用

计算机的使用,加快了图书馆的发展,计算机作为图书馆的重要设备,能够简化图书馆的工作,使以往重复性的劳动变得简单。随机性的劳动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配备计算机,对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有些读者在联机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进行解决,实现了一对一的课堂形式。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工具,本身在读者活动方式这方面,可以加强信息研究,使图书馆向更深一层次发展,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以往的工作模式都是采用手动编制大量卡片的形式,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输入资料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修改,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也变得越来越模式。另外,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计算机的形式,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在众多目录中,只要输入正确的书名,就可查阅到所用书籍的具置,这种检索方式方便读者查阅。在传统的图书馆中,读者想查询什么样的信息,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信息和经理,想要找到一本具体的书变得非常困难,实行借阅的时候,找出书籍的具置也变得很难,采用计算机管理借阅的形式,可以有效的简化这方面的工作,实现书籍的准确定位。最后,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图书馆,在管理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计算机可以全面统计入库的资料,准确的确定阅读的情况,更有针对性地采购和典藏图书,从而科学地调整借阅室各类图书的布局,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发挥人力和物力的作用。

3结语

计算机应用到图书馆中,对图书馆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把握好正面的影响,分析好负面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提升图书馆在其中的作用。

作者:王琳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图书馆

第8篇

所谓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于电力系统之中,进而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作。立足于电力系统这一整体,其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成的:配电网、电力调度以及变电站。将整个电力系统设备相连接,就形成了电力网络,而这一网络的管理与控制工作都是由相应的电力人员来完成的。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实现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对电力网络运行程序的有效管理,以在提高供电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电力网络中融入相应的监控与保护装置,而为了实现对测量与保护装置的有效检测,确保其能够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就需要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测量装置的加入能够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来实现对应用与操作程序的实时监测,并实现对相应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处理,进而实现电力的合理分配以全面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保护装置的融入则能够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实施监测与分析,进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的存在,便于相应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对于电力企业来讲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实现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整合,能够在提高电力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稳定、安全供电。

2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融合的优势作用

要想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就需要实现对系统各个部分运行情况的有效监管,而在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工作中,以上各环节工作的开展都是依赖人工来完成的,进而难免因各种误差等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业之中,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动化对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网系统中,能够实现各环节的自动化处理,进而以计算机的智能化来取代人工,有效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这对于电力系统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来讲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能够在提高各项检测数据准确度的基础上,实现对部分数据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进而在降低工作人员压力与负担的基础上,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3.1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网的整体改造进入智能化阶段,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来实现配电的进一步智能化。当前,配电系统主要是由主站、子站以及终端这三部分构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融入能够实现三部分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而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为配电系统实现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3.2计算机技术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电网调度系统的整合能够将原有系统的各终端放在同一界面之上,通过电力系统的局域网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检测与检修,而在实现电力调度的过程中,相关的检测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评估来实现,在运行的过程中同样处于计算机系统的监测之下。因此,一旦电网调度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任何故障,工作人员都能够通过自动化的监管平台及时发现症结所在,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确保电网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保障正常供电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了电网调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我国电网调度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县镇级别的电网对于调度的智能化要求比较低,而国家电网则对调度的智能化水准要求较高,其各项监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下的监管平台来实现,进而才能更好的保证国家电力系统的稳健运行。

3.3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在实现供电的过程中,需要经由输电线以及变电站才能够实现对用户的供电。基于传统的变电系统监控条件下,由于没有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与融合,所有的监管工作都是由人工操作来完成的,此种方式下不仅工作的效率低,也无法实现实时监控,进而也就无法将相应的监控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反馈,这就降低了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而计算机技术与电网变电系统的整合则实现了变电系统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就能够实现对相应信息的实时监控,进而能够确保及时解决变电系统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与变电系统的整合不仅降低了传统电缆的使用量,同时还实现了二次变电设备的高度信息化与集成化,并通过计算机触摸屏技术实现了对运行资料的归档处理,这就为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电力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1问题

从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看,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在降低电力系统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活力。但是,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同样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核心问题便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致使电力系统无法实现与时俱进的更新换代,进而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作用与价值。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进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第二,在电力系统中,光电互感器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流以及电压的有效调解,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如下问题的解决:当光电互感器所承担的电流电压负载逐渐增大时,相应的传输信号就会出现畸形的问题,进而也就无法完全实现对供电系统的稳定;第三,相应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无法满足计算机技术的实际需求,因而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4.2解决对策

4.2.1要积极的吸收与借鉴行业先进的技术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可谓是日新月异,而要想确保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就需要认识到与时俱进更新所使用的计算机技术至关重要,只有将最为先进且成熟的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才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化水准的不断提升。而这就要求电力企业的管理层要立足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极吸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并积极的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并要加大对所引进成果的研究,进而才能够实现自我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自身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才能够确保以绝对领先的技术优势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以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2.2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以强化对设备的管理

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计算机与相应设备的管理水准直接关系到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成败,因此,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结合系统自动化的实际需求与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对相应设备的管理行为,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电力企业在开展相应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计算机与相关设备的维护,以确保二者都能够处于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下,并能够通过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来及时发现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体系,落实管理的责任,以确保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与落实。

4.2.3加大对相应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当今时代,人才已成为竞争的焦点所在,电力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人才的有力支撑,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只有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素质高的人才,才能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实现与时俱进更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因此,面对当前专业人才缺乏、能力素质偏低的现状,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而这就要求了电力企业要在完善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培训渠道,通过学习深造以及技术交流等来实现对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严把招聘关,将具备高综合能力素质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进而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实力。

5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

5.1计算机技术在光电互感器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光电互感器在输电线路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实现对输电线路电力与电压的调解,进而确保电流与电压的负荷处于正常的范围内,以在提高测量数据准确度的基础上,降低了输电线路的损耗,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整体效益。光电互感技术的发展能够解决传统电磁互感技术下互感器所存在的弊端,实现对输出信号的一体化设计,进而以光电式互感器的高绝缘性与兼容性来确保整个输电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5.2计算机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所谓的智能电网指的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电网系统相结合,以实现对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控制,进而实现对电力系统各环节运行信息的高效监管。智能变电技术的发展使得输变电系统能够实现更为稳定的运转,同时也保证了整合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如何实现智能电网技术的全面落实已成为当前电网改造过程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智能电网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具体表现在:要想确保电网能够实现实时通信,就要构建出相应的网络通信平台,从而才能保证相应的数据信息能够及时的反应出来;同时要想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需要实现对相应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而智能化的监测平台下能够实现对相应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从而明确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

5.3视觉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整合下,相应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也将成为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的重点。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下,通过对视频技术以及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相应的信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实现对相应信息的高精度处理。对于电力系统来讲,其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变化频率较高,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对信息的解读,那么就可能因为某些问题的存在而致使电力系统瘫痪,这就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将视觉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构建中,能够实现对图像信息的及时、有效解读与识别,进而通过更为直观的分析结果实现对所出现问题的及时、准确判断,确保电力系统整体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下。

6结束语

第9篇

1美术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应用

现今的生活中,能够运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地方较为广泛,比如广告公司在展开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的时候,对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就是这样,不同的高校都开设了此专业,毕竟要根据社会环境出发,所以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时,应当将美术设计的应用也放入其中,毕竟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中,美术设计占据了重要位置。针对在此方面较弱的同学,应当加大技术基础的巩固,提升领悟能力。一方面学校应当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另一方面计算机的能力基础也应该增强,并通过练习巩固,这样才能尽快掌握设计在美术中的应用。在平面设计中通过计算机的应用,一般都是采用的几何构成原理,在作品中将凝聚感凸显出来,在画面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能够给视觉造成一种新的感受,这让读者群体有更深入的感受,并拥有了走进艺术设计者内心的钥匙,读者能够对设计者所表达的东西展开分析。通过计算机平面设计,将美术元素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并将美术作品更加直接的展现出来,具有现实意义。

2在平面设计中计算机的功用

平面设计,根据其字面意思可知,通过二维空间将设计活动完成的过程,其中能够对文字的形式进行设定,并插图,在二维空间中所展开的一切活动都是平面设计中的组成。并且在图书印刷设计、广告都能够用到,同时在二维空间内,设计的种类范围,并不只有上面所提及的图书印刷、广告设计,还有摄影、海报设计等。在展开平面设计的同时,除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还促进了多媒体的使用,在这种模式下的平面设计的跨度较大。目前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黄金阶段,每个事物的状态都是蓬勃向上的,所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更是处于一个快速的阶段,尤其是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中最为普遍的东西,人们也逐渐感受到了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便捷,平面设计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计算机技术为平面设计工作所营造的便捷,显而易见,特别是在鼠标产品的运用中,节省了项目建立的时间。让平面设计工作质量增强,在电子设备创新不断的市场中,这些电子设备都为设计人员拓宽了平面设计的处理诀窍,在一方面分析而言,此类计算机电子设备,进一步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使其发展速度更快。

二设计软件和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结合与使用

1平面设计软件对比

点阵图像与矢量图形是平面设计软件所划分的两类,大众群体比较熟悉的点阵图像是Photoshop,Painter,以及Firework,并且,在点阵图像中所组成的特性的分辨率是统一确定的,图像是利用扫描仪与数码相机得到的。而另一类矢量图形软件是Illustrator,CorelDraw,此类平面设计软件十分出名,而数学中线、面是组成矢量图的主要成分。Adobe公司所研发的Phtoshpo是大众群体十分熟悉的,在全世界的应用都较为普遍,深受大家的喜爱。CorelDraw软件则是由COREL公司所研发的,主要将印刷、排版、绘制图形全部都结合在一起。两类软件在一些功能方面都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在应用时,要将两个软件结合在一起。在对图片进行设计、便捷的阶段,操作选取是通过Photoshop来完成,而CoreiDraw是展开图片的绘制,他们都具备了自己不同的优点。

2运用多个因素

在平面设计中大众在接触平面设计时,针对作品中所展现的图像信息展开判断全部都是从其他因素开始,例如数码胶片的质量、互联网上下载的图片的质量都能够对平面设计作品所带来的印象有所影响。在得到图片的途径里,所受到网速的影响促使图片的清晰度较差,导致平面设计工作者所传达的图片定义表达较差。在平面设计作品里,其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文字来表达,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利用图片来表达,文字还是充当的辅助角色。在平面设计的时候,不仅仅有文字、图形的绘制,还将中心思想更好的表达,毕竟平面设计主要的作用是将企业的形象信息还有产品的造型凸显出来。

三结束语

第10篇

通关对相关音乐软件的研究,我们可以试着设计一套符合扬琴教学与学习相对应的软件。用这种软件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以往传统、呆板的扬琴教学的模式,还可以让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教师在初级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运用这些教学软件,当然,这只是针对初学者设计的初学软件,今后的练习还得靠自己在真正的扬琴上得以实现。根据以上理念,我们把扬琴学习软件分为三个模式。这个软件是无需特殊的硬件和设备的。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地通过鼠标和键盘与它进行交互。接下来描述扬琴学习软件的三个模式。

〔1)初学者模式

本模式辅助初学者学习扬琴有关的基础音乐概念,他们可以学习扬琴的基础知识,如:音位排列、各调性、音名、节奏等等。我们通过一个非常简单而吸引人的模块设计,鼓励初学者与它进行互动,获得学习音乐的乐趣。同时可以通过鼠标或者键盘这种最简单的方法与软件界面进行交互,这样初学者仿佛拥有了一个扬琴。可以通过鼠标点击不同音符发出相应的声音,鼠标的光标形状就像是扬琴琴竹,当鼠标单击一下时,就显示琴竹应如何击打音符的动画效果。另外,当鼠标移过时,软件显示相应的位置及音符(高亮显示)。

(2)音符记忆模式

本模式主要是为学习扬琴不同调性的音位排列的各个音名的初学者准备的。同时可以被设计成一个互动的有趣的小游戏,提高扬琴认知的学习效率。首先进入记忆模式,在本模式中,他们可以看到一组逐个下落的音符卡片。点击每个卡片,初学者可以学习和记忆的音名、音符及音高。当鼠标点击卡片时,相应的音符、音位击弦点及音高会显示到扬琴上。然后进入训练模式,同样可以看到一组逐个下落的音符卡片。这组卡片与记忆模式卡片相反,它只显示音名,需要你在虚拟扬琴的界面去找到音符的相应的位置,随着难度的增加,出现音符的数量也依次增多,不同调性的不同音名也在不时的变化,在游戏中学会认知。这样对真实的扬琴学习就非常有利。

(3)视唱练耳模式

本模块帮助初学者提高扬琴音符的听力水平,通过有趣的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初学者试唱练耳模块。游戏开始后,随机播放一个扬琴的音符声音,学习者应尽快从音符卡中挑出相应的音符。根据用户答对的情况及答题速度,给予相应的分数。当学习者获得足够的分数时则进入下一关,难度也相应提高。例如第一部分练习单音符的听力,第二部分练习音程的听力等。答题过程中的错误情况和正确情况用直观的方式显示。例如答错时,红色卡片表示错误答案,绿色卡片表示正确答案。

(4)结语

目前,有学习钢琴的音乐软件,有学习音乐教育的基础软件,还没有一个正真的专门的软件是针对学习扬琴而研发的,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对扬琴软件的设计研发,真正的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扬琴教学对目前扬琴发展入门难,学生少、师资少等现状进行改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给扬琴的学习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初学者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扬琴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王晓庆

第11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

1.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

1.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2.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多做一些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它要求统计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熟练的把握。在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事先亲自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对学生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建议,并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得到的分析结果作出比较透明的比较和评价。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3.1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3.2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3.2.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

3.2.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

3.2.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居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12篇

1计算机信息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1.1计算机自身的网络安全问题所谓的网络安全,就是指计算机在进行通信网络构建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些安全技术手段来保护计算机中的硬件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免受相关的破坏或者是盗窃。对这些信息资源的保护就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保护。能够对计算机自身网络安全进行干预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首先是主观因素。因为计算机的网络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程度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因此对计算机自身的网络安全管理没有产生足够程度上的重视,同时其自身对计算机的信息保护技术掌握也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其次是客观因素。在这里也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是网络资源共享产生的局限性。因为网络,地球正在从以前的广阔无垠的大星球逐步缩小为一个地球村,互联网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提供给我们极大便利,但是同时也会使得大量的空当机会被提供给对系统进行破坏的黑客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导致网络安全信息管理的难度呈现指数形式的上涨。第三点就是网络系统自身设计的缺陷。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方面,比如网络设备的选择失误,比如网络协议自身的不合理,或者是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对整个计算机网络造成难以想象的隐患。最后一点就是人为的恶意攻击。黑客往往会抓住网络系统中的某几个薄弱环节进行攻击,而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恶意攻击则是最难以防范的,对于网络的安全威胁是最大的。

1.2计算机信息的泄密情况计算机的信息保密问题从计算机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就一直环绕在人们的身边。尽管计算机的技术一直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各项功能也呈现指数形式的上升,但是计算机信息保密的问题却一直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计算机的技术进步是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密破解技术齐头并进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双方在计算机领域的攻防战从未停止。同时,随着计算机设备的不断提高,人们目前对相应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知识储备却呈现出越来越不够用的状态。计算机的硬件和功能不断提升,但是人们对于泄密方面的知识却还停留在原地,这就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淡薄。同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不断更新也使得计算机所对应的安全信息保密系统越来越复杂,漏洞越多,因此其媒体信息保护功能也出现了十分不完善的情况。

2信息管理环节上我们提高安全策略的思路探讨

2.1非网络构架下的解决问题思路构建首先就是我们应该从系统的基础看起,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评估,并针对性的进行防护。其次,我们尽量不要针对原有的内部网络进行大规模的修补,要对原有网络自身固有特点进行保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尽量减少由于再修复所产生的二次漏洞。第三,系统应该便于操作和维护,同时自动化管理的思路也要保持住。这样可以大量降低人工操作消耗的精力成本。另外多余的附加动作也要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做多错多”的情况发生,降低误操作几率。第四,在使用系统的时候要选用安全性能比较高的系统实施操作,避免由于基础选择失误导致的漏洞入侵。

2.2网络安全自身的安全策略构建首先是对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要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如果想要保护计算机的信息不受外部力量进行盗窃和损毁,就要从网络管理的最开头进行行动,对计算机上的访问者身份进行核实,对计算机的管理者身份进行确定,同时对计算机相关的网络制度进行明确的完善。在上网之前进行身份的确认,在上网结束之后,对使用信息进行检查和核实,对可能存在网络危害的信息也要进行删除。对于那些已经确定对网络安全造成损害的信息就要进行及时的上报,管理人员则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是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和完善,对计算机信息自身的防卫意识进行增强。首先要对相应的文件保密等级进行确定,计算机的使用人员不能把机密文件传送到互联网上进行传递或者转存,在自身保护好信息安全的前提之下要养成良好的信息保护思路。在进行机密信息使用的情况下要首先检查当前网络的安全情况,确保当前没有木马和漏洞的情况下进行机密文件的使用。在对这些信息的操作过程当中,要对操作的环境进行保护和净化,对和操作无关的网络窗口或者软件进行关闭处理,并启用安全可靠的杀毒软件进行处理。在信息传送处理完毕之后,要针对病毒进行一次彻底的查杀。在确定环境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储存处理了。第三点,要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各类杀毒辅助措施什么的都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措施,真正的源头还是要在于制度的严密。要想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就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建立严密化和体制化,对计算机的安全防范系统进行完善和规范处理,防止非许可用户对系统的非法操作和进入,同时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问题是,计算机的外部输入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线输出输入的部分要进行保护,对计算机的整体运行环境状态和计算机运行的条件进行定期的整理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进行有效的解决,确保计算机的数据库安全问题及时处理。计算机的电磁泄露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内部信息的安全防护问题,对网络信息进行高等级的加密技术实践,对资料也要进行高端的保密处理思路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计算机信息高效运行的同时对网络安全管理进行提升。第四点,要对计算机运行系统进行合理和安全的设计。计算机的高效安全性的具象化表现就是一个安全的系统。如果对计算机的运行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善,确保计算机自身的科学性和保密性,通过非单一分段的处理方式进行信息的高效处理,同时通过物理分段和逻辑分段的方式进行局域网的控制和安全防范。对计算机的防火墙建设进行增强,权限控制的方面也要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整体的安全。

3结论

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应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我们只有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化和完善,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作者:张忠东胡利娜宋慧艳畅晋梅单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