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团思想汇报

社团思想汇报

时间:2022-05-25 18:3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团思想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团思想汇报

第1篇

一、日常工作

1、系网站的维护和更新

我系的每一个学生活动,都应该及时地反应到系网站,展现给我系的学子们,让他们及时了解我系的学生动态,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更好地服务于同学们。因此,我部会在平日里做好网站新闻的更新,以及各部门活动宣传、工作策略、执行计划的上传工作。

2、做好系网站的宣传

有了足够多的资料和丰富的网络内容,接着我们要做好的就是网站的宣传工作。我们是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认识这里、访问这里。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届时,我们会跟系学生会宣传部、学生会办公室做好沟通,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让系网站走进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具体工作是:通过各个班级宣传,让同学们了解系网站;举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张贴一些纸质宣传海报,让全校同学了解我们系网站的精彩;配合我系的编辑部在学校首页定期发表文章,做好系内活动宣传工作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让信息系更多精彩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

3、继续维持我部特色活动"每周一看"、届时,将有更精彩的看点,内容更丰富、我们将热忱欢迎同学前来观摩。

二、举办特色活动

第四届电子竞技大赛

<1>参赛细则:该项活动由我部和系学生会合作举办。由我部和系办负责人结合各方面意见确定比赛主题,以及参赛要求。

<2>活动时间安排:由于电子竞技大赛需要有通知、报名、淘汰赛、评定四个步骤,所以,时间可能跨度大一点,这样能给选手足够多的时间去完成,具体安排时尽量和一些重要的考试不冲突。(考虑到我们还要尝试开展其他的活动,需要一段时间来讨论和研究具体时间安排。)

第2篇

一、倾心于无私奉献

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我组全体语文教师对事业忠诚,对学生负责,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努力做到树师表新形象,垂师德新风范。他们经常认真学习《师德规范读本》、《师德征文汇编》,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以身边人为学习的楷模,敬而思齐。《师德征文汇编》中有一文《不辞长作育花人》,介绍钱国雷老师克服夫妻长期分居带来的种种困难,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上的先进事迹。“*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华岩老师工作才6年,但班主任工作耐心细致,民主评议中学生满意率达100%。在他们的率先示范下,全体语文教师都化大量的精力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坚信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努力做到“促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家庭放心”。

学校有很多父母离异、单亲或成绩差、行为习慣差的“问题学生”,对此,我语文教研组开展“一助一”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帮助一名学生,以谈心、家访、资助等方式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在学校开展的“扶贫帮困、关爱工程”活动中,全体语文组教师踊跃参加,为王奇、薛倩霞、诸国成同学捐款近三千元。我校语文教研组青年集体还被评为二00三年度武进区级“青年文明号”。

二、立足于常规贯彻

《*市中学学科教学常规》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学习教学常规,领会精神实质。在每学期开展的“学常规、领精神”活动中,教研组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组成员熟悉常规的具体内容,基本观点及目标要求;其次,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中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初步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一级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教研组在期中、期末配合教导处对教师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出优秀教案等,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积极“充电”,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先导。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在努力探究新课程改革模式,因此,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新标准》、《课堂教学论》等理论及有关教学经验文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新课程培训,配合教科室对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新教师利用暑假、双休日进行岗位培训,走出去“取经学艺”,并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于团结协作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为此,语文组狠抓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实”。

教研组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做到:①备课扎实,不仅吃透教材,还要吃透学生,按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②同一备课组统一进度,同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练习。至于教学方法,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③作业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④备课组一周定时活动一次,共同备课,集体研究教材。同年级老师一周至少互相听一堂课,听后认真评议,共同探讨适宜的教法。

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质量。我们特别注重公开课教学的效果。每学期我组至少有10人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中包括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开课后及时组织评议,大家本着学习提高的原则,谈感想,提建议,热烈发言,毫无保留,教研风气浓厚。每次公开课教学后,无论是开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感觉到收获很大。

近几年,语文组老师相继退休,教师队伍迅速年轻化。现在语文组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只有三人,能否顺利完成新老交替,能否培养好一代新教师,这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采取具体措施来培养锻炼青年教师。

组织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协议书,规定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1-2节,师傅对徒弟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把关并听课、评课指导,徒弟要主动虚心请教,经常进行思想汇报,总结教学心得,上好一节汇报课。在“帮、带、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中,张同江、袁莉娜、边慧等几位新教师很快胜任高中教学,而且得到学生的爱戴。现在毕业班都有比较年轻的老师,各备课组长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

另外,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业务进修。现在我组有2位老师在读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4位老师曾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大部分老师本科函授结束。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竞赛活动中展风采。

通过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组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在“省前中杯”中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中(作文)潘少波、王桂香老师分获高中组一等奖、二等奖。在“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张同江、华岩、陈洁等五位老师的课都被评为优秀级,受到区教研室庄焕方主任的好评。

同时,我教研组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

高二(5)班的钱华同学在“*市中小学生传统诗词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校内03年9月-12月,围绕课题“生活化、创造性高中作文“开展征文活动,收到稿件70多篇,有的被《*晚报》录用;初一、初二年级举行”名言警句默写比赛;全校举行“钢笔字比赛”;04年4月配合政教处开展了“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高一年级结合教材,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和以“自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潘少波、王桂香等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词风小较》、《口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研究成文。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五、专注于教学研究

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我们语文组重视引导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而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题研究方面,全组成员参与省级课题《由“维持学习”走向“发现学习”的研究》。全组成员参与武进市级课题《课堂目标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目标教学的具体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改进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尽量做到目标要能够体现发展差异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参与,建议老师少讲解一直是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方向。我们根据“创设问题情境”原则,尽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多让学生发表见解,然后加以适当点拨,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组成员还积极参与武进区级课题《初中语文开设课外活动课的研究》,这项课题已结题,获武进区评估二等奖,另外,高中组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2002年12月份向区教研室申报,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钱国雷、施孝丹、潘少波等老师开设作文公开课,探究新型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思想底蕴。认真指导学生创作,在多篇学生习作在《*教育》上发表。

课题组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又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活动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真正起到了“龙头”作用。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语文教研组也蔚然成风。03-04学年各级论文评比中,有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另有多篇发表于报刊。

七、着眼于素质教育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应试型”人才转变的“素质型”人才的现代化教育观,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语文教研组积极倡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具体做法是: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培养能力。

第3篇

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我组全体语文教师对事业忠诚,对学生负责,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努力做到树师表新形象,垂师德新风范。他们经常认真学习《师德规范读本》、《师德征文汇编》,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以身边人为学习的楷模,敬而思齐。《师德征文汇编》中有一文《不辞长作育花人》,介绍钱国雷老师克服夫妻长期分居带来的种种困难,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上的先进事迹。“常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华岩老师工作才6年,但班主任工作耐心细致,民主评议中学生满意率达100%。在他们的率先示范下,全体语文教师都化大量的精力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坚信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努力做到“促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家庭放心”。

学校有很多父母离异、单亲或成绩差、行为习慣差的“问题学生”,对此,我语文教研组开展“一助一”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帮助一名学生,以谈心、家访、资助等方式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在学校开展的“扶贫帮困、关爱工程”活动中,全体语文组教师踊跃参加,为王奇、薛倩霞、诸国成同学捐款近三千元。我校语文教研组青年集体还被评为二00三年度武进区级“青年文明号”。

二、立足于常规贯彻

《常州市中学学科教学常规》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学习教学常规,领会精神实质。在每学期开展的“学常规、领精神”活动中,教研组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组成员熟悉常规的具体内容,基本观点及目标要求;其次,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中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初步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一级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教研组在期中、期末配合教导处对教师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出优秀教案等,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积极“充电”,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先导。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在努力探究新课程改革模式,因此,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新标准》、《课堂教学论》等理论及有关教学经验文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新课程培训,配合教科室对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新教师利用暑假、双休日进行岗位培训,走出去“取经学艺”,并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于团结协作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为此,语文组狠抓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实”。

教研组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做到:①备课扎实,不仅吃透教材,还要吃透学生,按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②同一备课组统一进度,同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练习。至于教学方法,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③作业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④备课组一周定时活动一次,共同备课,集体研究教材。同年级老师一周至少互相听一堂课,听后认真评议,共同探讨适宜的教法。

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质量。我们特别注重公开课教学的效果。每学期我组至少有10人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中包括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开课后及时组织评议,大家本着学习提高的原则,谈感想,提建议,热烈发言,毫无保留,教研风气浓厚。每次公开课教学后,无论是开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感觉到收获很大。

近几年,语文组老师相继退休,教师队伍迅速年轻化。现在语文组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只有三人,能否顺利完成新老交替,能否培养好一代新教师,这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采取具体措施来培养锻炼青年教师。

组织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协议书,规定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1-2节,师傅对徒弟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把关并听课、评课指导,徒弟要主动虚心请教,经常进行思想汇报,总结教学心得,上好一节汇报课。在“帮、带、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中,张同江、袁莉娜、边慧等几位新教师很快胜任高中教学,而且得到学生的爱戴。现在毕业班都有比较年轻的老师,各备课组长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

另外,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业务进修。现在我组有2位老师在读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4位老师曾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大部分老师本科函授结束。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竞赛活动中展风采。

通过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组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在“省前中杯”中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中(作文)潘少波、王桂香老师分获高中组一等奖、二等奖。在“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张同江、华岩、陈洁等五位老师的课都被评为优秀级,受到区教研室庄焕方主任的好评。

同时,我教研组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

高二(5)班的钱华同学在“常州市中小学生传统诗词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校内03年9月-12月,围绕课题“生活化、创造性高中作文“开展征文活动,收到稿件70多篇,有的被《常州晚报》录用;初一、初二年级举行”名言警句默写比赛;全校举行“钢笔字比赛”;04年4月配合政教处开展了“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高一年级结合教材,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和以“自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潘少波、王桂香等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词风小较》、《口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研究成文。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五、专注于教学研究

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我们语文组重视引导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而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题研究方面,全组成员参与省级课题《由“维持学习”走向“发现学习”的研究》。全组成员参与武进市级课题《课堂目标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目标教学的具体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改进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尽量做到目标要能够体现发展差异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参与,建议老师少讲解一直是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方向。我们根据“创设问题情境”原则,尽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多让学生发表见解,然后加以适当点拨,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组成员还积极参与武进区级课题《初中语文开设课外活动课的研究》,这项课题已结题,获武进区评估二等奖,另外,高中组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2002年12月份向区教研室申报,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钱国雷、施孝丹、潘少波等老师开设作文公开课,探究新型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思想底蕴。认真指导学生创作,在多篇学生习作在《常州教育》上发表。

课题组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又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活动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真正起到了“龙头”作用。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语文教研组也蔚然成风。03-04学年各级论文评比中,有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另有多篇发表于报刊。

七、着眼于素质教育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应试型”人才转变的“素质型”人才的现代化教育观,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语文教研组积极倡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具体做法是: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培养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实施对策

【Abstract】With Chongqing Zhengda Software Polytechnic College, for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uman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humanities, humanities education, vocational exploration summary and reform in the results.

【Key words】Vocational students; humanities; educational statu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8-0056-02

一、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当前在“重技术轻素养”、“重专业轻通识”、“重短训轻积淀”等错误教育理念的导向下,高职教育往往被误解成通过短、平、快的集训方式,将学生批量化地训练成单单为了就业上岗的“工具人”。在高职院校简陋的“加工车间”里,学生们就像是通过统一生产流水线加工出来的“工具”,他们仅仅具备单一的技术和单薄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匮乏,通识教育欠缺,更谈不上具备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

为提升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教研室专门针对本校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人文素养状况,以及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许多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品位较低,尤其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冷淡和浅薄。

2、人文技能低下。经调查,有85%的学生不知道科技论文、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甚至有近60%的学生在“感到困难的写作文体”栏中,填写了思想汇报、计划总结、读后感、演讲稿、求职自荐信等实用文体。

3、人文情感冷漠,人文价值残缺,人文责任失落。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对多元化的世界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表现出人文精神及人格的偏颇。

二、高职人文素养教育实施对策

1、做好“两个结合”,科学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①知能结合,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即从知识和能力上同时展开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培养。在人文知识的教学上,实行必修课、选修课、系列讲座、社团活动、咨询指导五位一体的人文教育模式,在人文能力培养上,采取校内训练加校外拓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训练。

②共性与个性结合,构建人文素养课程库。将学生应知应会的人文通识和不同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行业文化特色。从文学素养、史学素养、艺术素养等方面综合构建高职人文素养课程库。我们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有:职业规划、心理健康、中华传统节日文化、IT行业文化、文学鉴赏、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普通话训练等。此外,我们还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个性课程的设计,学生可通过个性类自选课程获取与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相关的素养知识。如:网页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学生可选修“视觉艺术鉴赏”、音乐鉴赏等课程。我们旨在通过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成为既懂IT技术又具有人文素养的复合性人才。

2、坚持全方位育人原则,构建“全程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全程”即从学生一跨入校门开始到毕业离开校园为止,做到全程人文素养教育不断线;“全面”即注重人文素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联合校团委、学生处、就业办等部门构建高职学生素养提升平台。同时,以课堂讲授、课外活动、专题讲座等为载体,强调“知能结合,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优化师资队伍。

针对人文素养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将校外名师请进来、本校教师深入外校调研学习的方法强化师资力量。目前,我校人文素养选修课邀请了数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人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开阔了学生的人文视野;同时,本校人文素养教师深入到知名高校,通过观摩、调研、交流的方式向他校人文课程建设“取经”,并结合本校实际着力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探索和改革。

4、“以点突破”,打造亮点活动“正大人文讲坛”。

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浓厚校园人文氛围,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人文教研室设立了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经常性的人文、社科知识系列讲座,暂定名为 “正大人文讲坛”。

“正大人文讲坛”旨在通过讲座帮助学生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 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个人内在品质,并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正大人文讲坛设有传统文化、商务礼仪、职业指导、心理健康、创业之路等板块,所有讲座分为必选讲座与自选讲座,学生通过参加讲座的方式取得相应学分。目前正大人文讲坛已举办了“从大学开始准备人生的盛宴”、“国学经典与个人修养”、“收获金色的人生岁月”、“自信的风采”、 “大学生法律素质与法律思维培养”等多期讲座,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亮点活动。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人文精神。

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以 “自强、 乐观、执著、 奋进的正大人”为主题开展系列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人文素养拓展活动,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职业形象大赛”、“经典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为学生加强自我形象管理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指引了方向。通过大量的素质拓展活动,还启迪了学生思维、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6、联合学生处、团委、图书馆等部门,积极开展“读书月”活动。

为辅助第一课堂的人文知识传授,人文教研室联合校学生处、团委、图书馆以及各系部,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文、史、哲、艺术等经典文献,感悟优秀的经典文化。同时,针对馆藏不足、开放时间短等问题,我校加大了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和科学规范管理,力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读书服务,让健康有益的书籍占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文化营养。

三、高职人文素养教育探索和改革中的成效

1、建立了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做到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通过知识课程和能力课程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建立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激励保障体系。将人文素养教育(选修课、素质拓展讲座、社团活动)与学生的学分、评优等挂钩,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人文知识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人文素养系列讲座――正大人文讲坛的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通过与名师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人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5篇

关键词:网络育人平台;搭建;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24-03

网络在大学校园的广泛运用,深刻地影响着90后学生的成长,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而育人又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着眼长远、构建全方位时代性的育人平台。抓住学校网络主阵地,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创新育人工作的形式、方法,繁荣校园文化。积极拓展育人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通过打造“学校门户网站―QQ群―微博―微信”四位一体的新媒体集群,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特有的凝聚力和特殊的育人作用,在学生管理、课堂教育、人才培养、安全稳定、发展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搭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是否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长远发展。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给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资源和途径,如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是我们每个学生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建立一个真正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内容丰富多彩并不断更新的平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年龄、专业性质等特点,抓住热点话题、难点话题,进行正面的引导,发挥搭建平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网络符合青年学生发展的需要,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传承传统的教育内容,而且能提供界面友好、直观醒目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网络技术表达能力丰富,如各种图、文、声并茂,并能以超衔接的方式组织知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搭建学生服务网络平台,全员全时全程育人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去开展工作。网络化时代给学校的学生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方式,高校学生服务工作平台的搭建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需要,也使学生工作者和学生有效的沟通工具之一。同时,学生服务平台提供连续不间断的服务。入学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学生入学相关的服务,如学籍注册、自助缴费、党团关系转移、入住公寓手续的办理等相关的服务。奖惩助贷服务,提供家庭贫困的学生奖助学金的申请、资料上传及等级认定;也可以申请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就业服务,学校可以不定时和就业相关的信息,及时地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离校服务,提供离校学生全称服务,包括费用结算、学业成绩的处理、公寓钥匙的退还、图书退还等相关服务。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后勤服务,关于宿舍维修的上报和处理结果,食堂饭菜的适口性及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还可预约学校的公共场所,如室内篮球场、多媒体小教室等。搭建学生服务网络平台,不仅全面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而且学校通过网络平台能第一时间获取并回应学生关于日常管理、宿舍管理、校园安全等各种反映和诉求,维护了学生利益,促进了校园和谐;学生工作者将常规的服务工作延伸到网络上,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切实解决学生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搭建校园文化网络平台,传递育人正能量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伴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喜爱的文化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的搭建,拓宽了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学校可以在网络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校的社团活动、名人讲座、专题报告等活动内容引入网络,学校的师生可以选择性地观看并参与到其中,打破了传统的到场观看的局限,提高了组织活动的时效性。搭建校园文化网络平台,高校老师和学生还可利用微信、微博、个人网站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扩大校园文化育人的范围。此外,学院还可以利用平台开展一些特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雷锋精神”、“爱心慈善活动”、“分享身边的感动”、“在书海中徜徉”、“创建三无教室”、“晨读晨练”等活动,积极利用平台创新繁荣校园文化,传递育人正能量。

四、搭建专业知识网络平台,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次性的,是师生传授式的“灌输―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信息容量、信息传递的速度、传递的途径等都非常的有限。随着网络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搭建专业知识网络平台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的必备手段。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师生可以在平台上传文本、课件、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等目标,现代教学资源库就是一个网络学习平台的很好的例子。通过现代教学资源库学习平台,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同时利用资源库学习平台,任课教师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进行任务驱动,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思想,使“线上”和“线下”学习方式更好地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五、搭建党建网络工作平台,开辟党建工作新途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日益在高校的普及,传统的党建工作的方法、手段已经满足不了育人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开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搭建党建网络工作平台,不仅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党建工作领域,而且是传统党建工作方法和现代党建工作方法的完美结合,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建立健全以党建教育为主题的网站,以精彩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同时开发和运用其他网站的党建教育信息资源,形成全方位的党建教育平台。党建网络工作平台可以设立一些特色的栏目,如网上党支部、红色事迹、党建工作讨论专题等。如网上党支部平台的搭建,可以很好地满足高职院校顶刚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在外体验“虚拟”的党支部生活的需要,定期地向党支部做思想汇报,党支部书记也可时刻和流动党员时刻保持着联系,发现思想有波动的及时做思想工作;党建工作讨论专题平台可以设立一些热点、焦点的话题,引导大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党建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大家的思想向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网络是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同时网络也是大学生自由言论、交流情感的地方,大量的网络信息、多远化的价值观及虚拟世界的不真实性等都给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育人,将传统育人方式和网络育人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就需要高校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育人工作者、提供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网上育人内容和建立完善的网络育人机制。

一、健全网络育人工作队伍,坚持正面引导

在新时代下将网络育人纳入高校育人体系中,一定要高度认识网络育人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性,将高校中的优秀的教师、学生工作者、学生及优秀的学生干部吸引到网络育人平台上来,同时适应时代的需求、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是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他们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只有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平台。网络育人工作队伍每天要用一定的时间上网,除了新鲜的内容之外,更要关注网络上学生的讨论的热点话题,解答他们的思想困惑;整理归纳对学校及各部门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地向学校及各职能部门反映;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快节奏的时代要求网络育人工作队伍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居高临下的老师转换成网络中平等的沟通者,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转换成可靠信息的“把关者”、“引导者”。最后,为了做好网络育人工作,高校的网络育人工作者必须将现实育人和网络育人相结合,且不可抛弃现实传统的育人方式、模式,也应面对面做工作,适当进行引导,通过多种方法育人。

二、不断更新网络育人的内容形式,紧跟时代育人步伐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迷恋网络,是因为现在的网络内容是多元化的,能满足不同人多方面的需求。我们也精神层面在不同意义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等学校开展网络育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其感染力的内在要求。首先在网络育人的内容上要不断更新,只有用先进的、主流的内容占领网络育人这块阵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先进的作用,也能够多方面地了解一些平时我们接触不到的知识。网络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地上传一些经典的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学习资料,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既满足了他们上网的需求,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其次,在网络育人形式上要不断地更新,可以采取名人、杰出校友讲座的方式,也可以抛出热点话题集中讨论的形式,也可以是网络教育工作者“私聊”教育的形式,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育人内容进行辅导。不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及时地更新,紧跟时代育人的步伐。

三、健全网络育人体制,实行长效育人

完善的制度是校园网络育人平台搭建并实施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校园网络育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抓住这两个关键问题,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一是要完善校园网络平台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发展机制,形成与网络平台搭建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二是要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专题教育网站的备案制度、信息的审查制度、网络舆情监管制度、网络突发舆情处置报告制度等;三是要建立“分级负责、按快管理”的网络管理体系,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校纪、技术、思想教育、学生自律等手段,将管理和教育、线上和线下、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依法监管、学生自律、规范有序的网络育人体系。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信息化在高校的普遍渗透,网络日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面对新世纪、新形势,高校应不断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创新网络育人体制,搭建网络育人平台,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发展的要求。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教育的主阵地,搭建网上育人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丰富多彩的育人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育人手段。利用网络育人的同时,组建一支网络技术良好、政治素质过硬、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的网络育人工作者是必不课少的,网络育人工作者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时爱福.大学生网络行为及高校网络管理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5):97-98.

[2]将广学.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系统思考与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3):119-123.

[3]朱宁红.加快高校网络建设,掌握网上育人主动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3):113-116.

[4]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立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71-73.

[5]刘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困境与路径分析[J].高教学刊,2015,(17):234-237.

[6]杨文坤.基于网络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构建[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53-55.

第6篇

【关键词】学生工作;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

长期以来,整理学生档案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包括每年新生报到时的档案接收和整理以及毕业生的档案规整。但是,一直以来,学生档案仅仅是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工作内容而已,而没有成为学生工作中的资源、工具和手段。在传统学生档案工作中,档案内容比较有限,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单、登记表、学历学位证明材料、奖惩材料、党员材料等等,而档案形式也非常单一,只是纯粹纸质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而由于学生档案重要性的存在,出于安全考虑,这些档案并不能成为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中随时调用的手段和资源,当然,纸质化的档案也并不便于辅导员随时的调用,更谈不上对档案内容便捷的统计分析。众所周知,一个辅导员通常要面对两百甚至更多的学生,依靠传统手段,一个辅导员要想全面了解、监控所有学生的成长状况,似乎成为不可完成之任务。而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建构,却有可能使这一切得以实现。

一、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构建,便于学生对自我在校期间的成长情况作出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规划。

通过建立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大学生能够将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任职等方面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档案系统里,通过档案系统详实地记录学生成长的每一步足迹。学生在每天添加、完善自己成长档案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感受着自己的成长,回顾自己过往的成长足迹,从而让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对自我过往的成长给出评价。大学生通过这种今昔的对比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自己给自己就会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他们积极的进行自我成长路径上的矫正,自我进行学习生涯、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断更新自己的奋斗目标,调整自己的成长步伐,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2.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构建,便于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成长状况的了解和监控,便于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进行自动化的测评。

通过建立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非常方便地详实地记录学生在校的各种现实表现,包括其学习成绩、学生任职、党员发展、奖惩助贷、活动参与、课堂表现甚至宿舍进出等等情况,而档案形式可以是文本、照片、音频、视频,可以是正式的文件材料,也可以是碎片式的信息,这样有助于辅导员全方位的了解每个学生立体化的成长状况和现实表现。通过电子成长档案,辅导员借助系统中这些立体化的档案记录了解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大学生,而不是冷冰冰无感情无生气的纯粹档案,这就突破了过去只能通过与大学生面对面的接触来了解学生的局限。另外,在辅导员的现实工作中,综合素质测评已成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而电子档案的构建,使综合测评的自动化测算有了实现的可能,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和避免测算的人为误差和干扰,实现对学生全面、客观的科学评价。

3.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构建,便于家长对学生在校成长状况的获取和了解,从而与学校的高校辅导员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建立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可以很好地实现大学生档案信息的共享,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现实表现,帮助家长与学校、与辅导员针对学生的成长状况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由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校园内独立的生活、学习,与家庭联系的紧密性有所欠缺,家长甚至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完全不知情,甚至出现学生挪用、挥霍学费而父母不知情的情况。而由于辅导员本身工作内容的繁杂,而且要面对人数如此众多的大学生,学生们又来自五湖四海,在现实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无精力、也无动力去与家长针对大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而电子成长档案的构建,可以实现成长档案对家长、辅导员、大学生三者的开放,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从而使得家长、辅导员、大学生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变成可能。

4.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构建,便于院校对学生成长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从而反思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

长期以来,对于大学人才培养绩效的考核,往往缺乏来自于对学生成长状况的统计和分析,而更多地依赖于所谓的就业率、保研率、数量等比较单一刚性化的结果,而这些结果更多地只能作为纯粹的评价结果,而对于如何反思、完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而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构建,无疑将大大便于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了解大学生具体的实时发展状况,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讲座参与,竞赛获奖等等情况,对这些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就能很好的发现人才培养的成效,为检讨反思人才培养计划、制度、方法等等提供确实的依据,从而为更加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反馈。

二、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内容设计

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内容应当包括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工作中多维度多角度的成长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必须能够足以勾勒出大学生清晰的成长足迹。本文认为,电子成长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多方面的内容。

1.思想政治方面。包括学生入党或入团申请书、志愿书、参加党校或团校培训情况、入党入团时间、转正报告、是否按时交纳党费或团费、关心国内国际时事情况、个人思想汇报情况等等能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发展轨迹的信息材料。

2.专业学习方面。包括课堂笔记、作业、各种基础课和专业课及选修课等考试试卷的答卷情况,参加讲座的学习体会、论文和报告等,以及任课老师对学生在学习、性格等诸方面的较为客观的指标性评价以及主观性的文字评价,还包括一些专业学习方面的奖惩材料,如考试有无违纪情况等。

3.学术科研方面。包括参与各种学术科研项目从申报到最终结项的所有过程性材料、在项目科研过程中的表现性材料等等,还包括科研的情况或者获得专利及其它形式科研成果的情况,还有获各级各类科研奖项的情况,等等其它能够反映学生学术科研经历和成绩的相关信息材料。

4.身心健康方面。包括健康体检卡、体育课情况、体能特征、记录个人医疗保健状态的材料、能反映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及职业观的个性心理特征测试表等等。

5.社会实践方面。包括学生干部任职、参与勤工助学、参加各种社团、参加策划和组织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校内外兼职、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情况及评价和获奖材料。

6.能力水平方面。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计算机合格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

7.生活行为方面。包括见义勇为行为、勇于制止不良行为、做好人好事、上课情况(课假情况)、听讲座情况、参加集体活动情况、宿舍进出以及请假情况、宿舍清洁及在宿舍的表现情况等等。也包括在大学期间与父母及亲朋好友的书信往来以及网络上的博客、微博、微信、QQ等其它社交网站上的网络交往情况、日常生活的收入开支情况记录等。还包括对大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等。

8.其他方面,包括自己对自我的评价、反省材料,学业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成长日记等等。

以上所有内容的信息材料都以电子化的形式保存于档案系统中,可以是照片、扫描件,可以是文本、音频或者视频,也可以是网页、思维导图等等,(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04页)以此实现档案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此构建大学生立体化的成长档案。

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构建大学生成长档案中的作用

1.创建交流新平台,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收集方式多元化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IM(即时通讯)、微博、飞信、微信、播客等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教师、家长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使之成为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收集的新方式。通过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都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难以倾述的情感、学习、生活等问题得以在这里提出、交心,从而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背景,以及学生心理等,动态记录大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

2.构建管理新模块,实现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档案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几乎所有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形式都可以进入网络。老师可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信息采集和核对,学生也可以直接将数据信息录人档案数据库,这样既方便又省力,确保了档案信息的齐全。如果增加了基于RSS的学生管理模块,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管理功能将会更加全面和自动化。使用RSS技术,可使老师自动跟踪学生,在聚合器中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不再需要一个一个地收集他们的信息,就可以自动获得每个学生最近更新的内容,并收集整合学生的行为进行评论,通过评论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实现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

3.增加成长记录新载体,实现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多样化

大学生的成长档案材料可以不是为了档案而去准备,而去制作。现在大学生喜欢的博客、QQ空间、飞信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播客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记录大学生成长足迹的功能,也非常便于高校辅导员备查备份。如:博客,其特性就是以日记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借此大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在学习、思想、纪律、卫生等方面的情况及周围发生的对自已有影响的事,并会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收获、失误及感想。与博客相比,微博、微信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方式趋于多样化、简单化。这些网络通讯形式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成长记录的新载体,通过这些形式会更加丰富、生动成长档案,实现大学生成长档案内容的多样化。

基于学生工作的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家长更为畅通互动的交流平台和信息共享系统,构建了更加完善、丰富、生动的大学生成长档案,促使学生在回眸中看成长历程,在发展中审视自身,及时反省和纠正,理清拨正自己的人生规划;促使高校辅导员随时随地能够调阅、统计、分析学生的成长信息,监控学生的成长状况,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促使家长密切地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现实表现和成长状况,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多提供一份来自家庭的保障和推进。而最终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家长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每一个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莉娟.大学生成长档案构建探究[J].陕西档案,2009(2):22-22.

[2]何金龙,李静.现代网络技术与大学生成长档案构建[J].文学教育,2011(3):146-147.

[3]冯晓莉.建立高校学生成长档案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