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印刷工艺论文

印刷工艺论文

时间:2022-05-11 16:41:04

印刷工艺论文

第1篇

一、“换纸不换版”合版打样的印刷工艺

过去传统工艺的印刷机打样,一般就是对不同用纸类型的产品单独进行拼版打样,也就是说,有几个不同印刷材质的产品打样,几乎就要拼几套印版,这样进行制版打样,虽然印刷质量容易控制,但是,制版成本高。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不少客户订单的产品结构都是比较杂,产品规格和印刷材质也不同,若全部都采用分开拼版分类打样,打样的生产成本让人难以承受。而通过采用“换纸不换版”的合版打样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制版的数量,有效降低打样的成本,而且减少装版校版的时间,无形中也减少了纸张的消耗,工艺效果大有令人满意之处。所谓“换纸不换版”合版打样印刷工艺,就是将几种不同用纸类型的产品,合拼在一个大幅面的印刷版面上,比如说,同一套大度对开的版面上,有拼不干胶印刷材质的产品,也有拼白卡纸的印刷产品;既有拼采用白底白印刷的产品,也可拼采用白板纸印刷的产品;既有薄型的纸张,也有厚型的纸板。对此,工艺做法是:当印刷某一种产品的版面时,印刷校版的压力和油墨涂布量的控制,就根据该纸质试印的样张进行调整,印刷质量的控制就以对应的产品为主。而当印完一种纸张所对应的产品后,转印另外一种纸张时,印刷压力和墨色就紧紧围绕相对应的产品进行调整,其他版面的墨色、套印精度可以不管,当所有的产品分别用各自采用的纸张全部完成打样印刷之后,对有需要覆膜或其它加工方式的产品,就将所对应的印刷半成品单独取出来,进行覆膜或上光等工艺。在分切或模切成品时,对各种用纸对应的产品进行分类选样,把不同用纸的多余产品废弃掉。这样合版打样,虽然每种产品的用纸会出现多印出没有用的版面,但是,打样一种产品所用的纸一般也就几十到上百张,总比多拼一套四色版的成本要低得多,可以说,还是十分合算的。为了便于认识和了解合版打样的具体做法,下面以图1作简明扼要的说明。图1为一套四色的合版打样印刷版面,当打样印刷A版面时,只需将该版面的套印精度和颜色调整到最佳的程度,然后用190克白卡纸适当的面积进行印刷。若考虑再省点纸,在不影响输纸定位的情况下,190克白卡纸的宽度可以适当切到小一些也可以。当190克白卡纸对应的产品印刷和模切之后,B、C、D、E对应的产品可以废弃掉。而当用不干胶印刷C版面时,纸张也不一定要切成大度对开的幅面,只要考虑可以输纸和印刷到相对应的不干胶版面就可以了,多印到其它版面的产品也是不要的。同理,印刷其它的版面也是这样的,印刷哪种材质对应产品的版面,质量控制就以哪种为主,包括印后各产品的模切或分切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裁切不干胶纸对应的成品时,其它没有用的纸杯、头卡产品被切到了也不用管了,因为D、E等版面不是不干胶需要的印刷版面,这就是“换纸不换版”合版打样印刷工艺基本原理

二、利用某种印版混合搭拼打样的印刷工艺

有时遇到一个或几个小版面的产品需要打样,却又没有其它的产品可合拼一个大的版面进行打样,而如果为了一两种小小的版面,特地拼一套四色的版面进行打样,不免感到有点浪费。对此,不妨考虑与其它正常印刷拼版的版面进行混合搭拼,就可以省去特意拼一套版打样的制版成本,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因为印刷工厂几乎每天都有拼版印刷,在印刷机的印刷幅面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利用正常印刷的版面,搭拼小版面的产品进行打样,也是比较可行的创新工艺。混搭拼版打样,先可以取几张或几十张打样所要的纸张,其规格酌情切成可以印到搭拼的打样版面就可以了。当打样的版面打出来之后,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印刷,如果搭拼的版面会影响正常的印刷,也可以修掉后再进行批量的正常印刷。以下是3套四色的印刷版面,按正常印刷的幅面与印刷机的极限幅面还绰绰有余,所以,也都可以搭拼其它小版面产品的打样,其中,图2是3种小版面的产品,搭拼在印张的拖梢部位进行打样,采用这种搭拼方式,打样纸张的长度必须比该套版印刷的纸张要加大,不过打样用的纸张也不多,总比出一套版要合算很多。是利用正常印刷版面的空隙进行搭拼,这样,用纸不仅不需要加大,打样纸张的宽度比正常印刷的小也可以,比如左边的版面印不到没有关系,只要不影响输纸和定位,能够把右边搭拼的纸杯产品印刷出来就可以了。是将打样的产品搭拼在印张的横向部位,其打样的纸张也不一定要比正常印刷的要大,只要能够印出搭拼打样的产品就可以了。不管搭拼打样产品与正常印刷使用的纸张品种是否相同,装版校版时最好应该先把打样产品的版面印刷出来,然后把打样的版面修掉,以不影响正常印刷的油墨涂布,尤其是长线的产品,若没有修掉多余出来的版面,容易对批量印刷的产品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合理搭拼打样产品,最好应根据产品的结构、承印物的特性和印刷机的特点适当进行掌握和控制,既要考虑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又要考虑印刷质量不能受影响,一般来说,日常生产中不少批量印刷的产品,搭拼打样的小版面产品,也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搭拼打样的版面,打样之后要进行修版,拼版必须考虑适当与该版面留有一定的间距,以免不小心修坏有用的版面。

三、利用“变色印刷”

合版打样的工艺印刷打样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不同版面结构的四色印刷产品,合拼一套版进行打样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油墨的涂布量再怎么调整,其中一种版面的颜色就是跟不上,比如偏某种红相的版面,总感觉不够鲜艳,红相就是达不到客户期望的工艺效果,对此,将“四色红”的油墨,换为某一种品牌桃红油墨再进行打样印刷,该产品显示出的某种红相就能够达到客户的要求,墨色也达到比较鲜艳的工艺效果。对此,可对采用正常四色油墨印刷就能够达到颜色要求的版面,先打出应有的数量。然后,对需要更换红墨进行印刷的对应版面,另外单独再打样印刷若干张,当打样生产全部完成之后,分别选取颜色适合的样张送客户确认。当批量印刷时,对需要更换红墨进行四色叠印的产品,就不要与其它采用正常的四色油墨印刷的产品混合搭拼了,这样批量印刷也按更换油墨的方式进行印刷,就可以确保该产品批量印刷的颜色,也能与打样确认的颜色保持一致。此外,有的四色油墨可能存在色相不够标准,打样时各色油墨调来调去,折腾了老半天,印刷颜色就是达不到要求,而更换了的不同品牌的油墨后,印刷颜色就能达到要求,对此,也不妨考虑更换油墨进行打样。还有的一些印刷产品,按正常的四色油墨进行打样,就是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同样可以酌情考虑调整其中的一种颜色,如对蓝色或黄色进行微量的色相调整,然后进行印刷就能满足客户的色相要求。对此类特殊的“变色印刷”工艺,要注意记录数据,为批量印刷提供可靠工艺参数,以避免印刷工艺的盲目性,确保批量投产时印刷生产效果的提高。

四、混合包装产品的合版打样印刷的工艺技术控制

有些系列的印刷产品,如产品的内外包装或配套使用的印刷品,由于印刷版面结构设计相同或相似,特别是图案、颜色一样,只是版面规格不同或形状稍有差异,印刷的用纸特性不一样,并且有的纸色差异比较大,比如有一套系列印刷品,用纸品种有采用白板纸、牛皮纸的,又有用双胶纸和淋膜纸等印刷的,纸质的颜色和表面的光泽度明显差异,对油墨的吸收程度也截然不同。若不同产品的网纹版面结构相同的话,要通过输墨量和印刷压力调整,使系列产品的印刷颜色达到接近,往往是不可能的。如果系列产品设计用专色印刷,印刷某种纸张时考虑纸色和吸墨量的差异,可以通过调整油墨的色相,使打样不同的纸张、纸板时,印刷的颜色达到接近的状态,也是不成什么问题的。而如果系列产品是四色网纹版面叠印成色的,印刷某种纸质的产品时,可能就会因为纸质的偏色和吸墨量的差异,导致印刷版面出现某种的颜色偏差,比如版面的某个部位色相不够红、不够黄或不够蓝,而通过加大某种油墨的涂布量后,局部细小的文字、阴图版面则容易出现脏版、糊版质量弊病。因此,系列产品合版打样或没有合版打样的,在拼版时都要注意根据纸色和纸面的光泽度进行分析和预估,如纸色偏向某种色相,可酌情对某种颜色的版面网点做适当增加或减少的调整。如果某种纸质光泽度不好,吸墨量大,对相应版面的网点也作适当的相应调整,这样可以减少制版不当使产品打样的颜色差异大,客户不能接受,造成返工制版和打样。所以,制版工艺技术的把关和控制,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不可忽略。综上所述,合版打样印刷工艺涉及到制版文件、印刷材料、工艺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注重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以及印刷材料、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特性,综合进行科学的分析,合理制定适度的合版打样印刷工艺方案,既能较好地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使包装产品的打样质量效果,满足客户对打样质量和成本的意愿。

作者:康启来

第2篇

关键词:CTP数字化印制工艺

 

CTP取代激光照排机是必然趋势,而且会非常快速。那么针对教材、教辅、普通图书实现CTP印制工艺,对出版社、代印点有什么好处呢?

1、对出版社的好处:

1)质量:

围绕胶片在不断的再版、修订再版时,带脏、马蹄印、划痕、重新拼版、拷贝都会带来质量的下降,因此出版物的印制质量是没有保证的。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河北一新华说过,每年几千万的印刷业务中,再版的图书印制质量是最差的,不是技术、设备、管理不行,实在是胶片的质量太差,没法弥补。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

对比CTP印制工艺:

没有网点的损失,不会带脏等,可以根据自己印厂的印刷适性进行印前制版与印刷工艺的匹配,甚至是不同阶调的印刷补偿;利用特殊挂网技术配合CTP,可以轻松实现彩色300线、黑白175线的印刷,使印制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

2)成本:

对于有些出版社的教材在多省出版发行,出版社还要进行胶片的拷贝,胶片母板还要很好的保存,既是成本的浪费,也是管理上的麻烦。

对比电子胶片实现CTP印制工艺:

利用数据库保存电子胶片,极大的方便了管理,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3)效率:

春秋两季教材,对出版社、代印点都是一种挑战,电子胶片传版、CTP印制工艺都是提高出版、印制时效的有效手段。

4)对数字出版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电子胶片、与电子胶片一致的阅读PDF及JPG版面图是出版社出版资源建设所必需的成品数据,没有这个系统的支撑,出版社是获得不到真正与纸书内容一样的印刷成品电子文件的。

1、对印刷厂的好处:

对印刷厂来说,出版物采用CTP印制工艺后,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提高现有印刷机的产能,可以干更多的印刷业务;印制质量提高,可以为出版社更好的服务;大大降低印刷过版纸的损耗,节省胶片再次处理的所有成本。随着CTP板材的快速下降,书刊厂从成本、质量、效率的角度希望采用CTP印制工艺,即使是针对再版印刷。

比如:

万象思维是一个做教辅出版的民营书商,其直属印刷厂是陕西思维印刷厂,有二十多台印刷机。陕西思维从07年开始应用CTP,现在每月CTP用版量达到了20000多张(最高峰时达到每天1500张版),100%淘汰了两台全开激光照排机。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不管是新书、再版书都全部使用了CTP。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

河北一新华是一家综合性大型印刷企业,已经购买了两台CTP,一台用于商业、包装印刷,一台专门用于教材、教辅、普通图书的印刷,河北一新华已经体会到了CTP工艺的好处,迫切希望上游出版社能给他们电子文件,以充分发挥CTP的优势。

第3篇

印前技术是21世纪印刷的基础

Drupa 2012展会的热点是高速喷墨印刷,焦点是横空出世的兰达纳米数字印刷机,震撼业界。然而,这些技术都离不开数字印前,数字印前的发展也为这些热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可以说,印前技术是21世纪印刷的基础,不论使用何种输出设备,不论从设计到色彩管理,还是从RIP到工作流程,几乎所有印刷生产的第一步都是由印前软件制作开始的。历史的轨迹正是由印前来推动印刷发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数字印刷公司,有多台知名品牌数字印刷设备,从1份到5000份的产品全部采用数字印刷。其运营模式是,公司最大的部门是印前部门,整个控制流程是数字化的,所有作业的数据交换格式管理、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和色彩管理等都在印前做好,印刷产品的内容和品质全部由印前来控制。操作数字印刷设备的员工,只负责纸张的装载和机器的开关,并不需要去管理印刷品的品质和文件内容。该公司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收回了3亿美元的数字印刷设备投资。

印前走向全流程时代

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跨媒体出版和JDF等技术获得飞跃性发展。在这些新技术的推动下,印前与印刷、传统胶印与数字印刷、客户与印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逐渐演变为一体化的流程解决方案。数字化流程先期是以印前为主,随着JDF、CIP3/4等技术的融入,逐渐扩展到印刷,如今更是把客户的订单提交也纳入流程控制范围,并将延伸至印后加工的全流程。

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成立了印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和国际印前数字中心,建立了包括印前创意、设计、编辑、校对和印刷之间不间断的数字化全流程。通过网络进行订单接收、文件传递、色彩管理、图像处理、版式制作、数码打样、客户管理,使企业和客户打破局限,实现编校“零距离”交互。客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进行远程编校工作,系统365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对文件实时处理。数字公司就像一个“司令部”,通过网络接单后,可以自动选择系统内的印刷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订单的最佳取向,并将数据传输到印刷机。

印前是新型文化创意产业

如今,印前与美术设计、创意设计融为一体,并逐步使美术师、设计师、制作师打破各自独立的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文化、艺术、设计、制作、工艺、个性和收藏等多种元素组成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印前创意设计制作功底,以艺术印刷为基础,以“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为核心,打造雅昌艺术网的服务平台,通过对文化遗产和艺术资产的保存、管理、开发、传播、利用,为社会大众提供多式样、多视角、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服务。雅昌通过新颖的创意设计、精湛的制作技术及考究的印装工艺,印制出许多精美书籍,享誉全球。

雅昌在经济文化领域开拓出一条“为人民艺术服务”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颗璀璨之星。

印前技术与创意设计完美结合

传统印前制版是以加工服务为主、创意设计为辅的经营模式,不少企业则实现了以创意设计为主、制版加工服务相匹配的战略转变。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的数字印前中心原来是以制版加工服务为主,近几年则积极发展创意设计前端服务,成立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意设计中心,增加了优秀的设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头脑核心”。创意不断、业务不断。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印前的图像处理、DTP制作等重要技术工作已从印企转移到专业设计制作中心去完成,使之与创意设计紧密结合。典型的如中央三大画报《人民画报》《画报》《民族画报》,都由报社自己建立的设计制作中心完成,再把制作好的电子文件交印企拼大版、输出、印刷。

这种印前重要技术与创意设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印前研发独立的终端产品

印前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研发一种独立的终端产品走向市场,成为一大亮点。

北京圣彩虹制版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创建数字式高仿真书画艺术品复制中心,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喷墨印刷适性的高分子聚合涂布材料等五项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利用这些专利技术把授权的仿真书画艺术品进行创新设计,推出《百册中国历代书画精品大观》等书画复制作品。同时又与当代画家合作,限量复制其作品,通过装裱设计,推向市场,创造出数倍于加工服务的利润。

天可嘉语(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则利用复制出的中国书画艺术品继续开发新的应用,制成大如可作为家具摆设的屏风,小如台历等室内装饰品,还通过特殊工艺技术,制成有金粉效果的唐卡、佛像等,受到客户青睐,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印前成为研发推广新技术的核心部门

数字印前技术日新月异,印前软硬件的革新更为频繁,各种色彩管理解决方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层出不穷,需要创造性应用。一些企业把印前部门当做研究开发和推广新技术的核心部门,也收获了新的发展。

上海龙樱彩色制版有限公司建立印前科技研发中心,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在行业中率先开发了以PDF和JDF数据格式为基础的CTP数字化工作流程,使流程的合理性得到完善和提高,达到使用方便、准确、可靠的效果。他们自行开发的《色彩管理系统优化技术》《印刷密度数据控制管理系统》,已申请国家专利。

龙樱公司还利用自行开发的新技术,印制出高档精品画册《锦绣文章》。该画册共600多页,厚6.6厘米,采用特种纸印刷,还通过创意设计,制作了页边爬升图文,使整个书合上时三边会呈现古朴的龙形暗纹,令人叹为观止。主席访问美国时,曾将《锦绣文章》画册作为国礼赠送给耶鲁大学。

浙江影天印业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应用6色7色高保真分色技术,印制出高档精品画册《宋画全集》,共32卷,使古画色域更广,更符合原作的颜料颜色,再加上采用10微米调频网印刷,确实达到了古画复制的高水平,受到艺术、出版、印刷界高度评价,被誉为“印刷艺术品”。

第4篇

印刷工艺的特点取决于并受制于它使用的特定媒介材料和技术应用,丝网印刷也不例外,丝网材质的特性,最大程度的决定了网版印刷的整个工艺特点,丝网印刷包括镂孔花版、誊写版、喷花和丝网印刷等。丝网印刷的原理是:印版(版基上制作出可通过油墨的孔眼)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图象或文字。丝网印刷优势明显:墨层厚度值范围大,印刷幅面从几微米至数平方米不等,承印物也极其广泛。在我国,丝网印刷被10多个行业,如:工艺美术、教育科技、玻璃制品、军事领域、医学领域、电子行业等,100余种产品,如:交通标志、教学资料、机场导航、教学仪器、玩具、办公用品、奖牌奖状等等行业采纳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丝网印刷还将会存更多领域蔓延开花。

二、丝网印刷的工作情景介绍

1.制版流程

完整的印刷加工流程,通常分为印前、印中、印后三个阶段。印前技术,就是指上机印刷之前的所涉及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电脑平面设计、桌面出版。丝网印刷的印前操作简单,只要图案或文字通过电脑图文处理的主要功能通过输出到各种设备,如打印输出、写真喷绘、菲林输出等,转印在透明或半透明的介质上就可以。直接制版法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这种制版法是把感光液直接涂布在丝网上形成感光膜,感光材料的成本低廉且工艺简便。另外,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涂布、干燥需要反复进行,为得到所需的厚度,需要一定的涂布、干燥作业时间。显影:将曝光后的丝网版浸泡于自来水中,约1~2min。再用压力水(自来水压力)冲洗干净,也就是将未曝光的图文部分冲洗干净。如有局部细线条显不出,可用显影液辅助显影。即用毛刷显影液涂刷在未显出部分,放置30s至1min,用压力水冲出,将丝网版凉干方可进行印刷。

2.印刷流程

丝网印刷操作,可以采用手工方式或机械方法进行,丝网印刷原理一般是以手工印刷为基础的,手工印刷是指从续纸到收纸(或移动基版),印版的上、下移动,刮扳刮印均为手工操作。工艺流程为:印刷准备刮墨板调整印刷印品干燥印刷准备,有印刷机上安装丝网印版,印刷间隙的调整,确定承印物的位置,调配印刷油墨等。丝网印刷,需要使用吸附值较低的油墨,油墨的粘度较低最好。丝网印刷的油墨,是用橡皮刮板刮漏到承印物上的,刮板要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和耐磨性还有弹性。刮墨板的形状有直角形、圆角形、斜角形等。刮墨板与丝网板的夹角越小,刮墨板速度愈慢,印品上的墨量就愈大。印刷时根据承印物材质选择刮墨板形状,根据要求的墨层厚度,调整刮墨刀的角度。网距就是网版与承印物之间的距离,用h表示.网距的作用是使丝网要印刷时能以线接触或线分离的方式进行.其h>0称离网印刷,一般情况h=2-3mm并根据效果再适当调整.网距越大,丝网的回弹力就越强,剥网的速度就越快,则越有利于图案的清晰.但是随网距的增加,丝网的拉伸变形也会有所增加,从而引印刷图案尺寸的误差和位置精度的误差。丝网印刷,墨层厚,油墨干燥缓慢,需要用干燥架晾干,有些丝网印刷产品,油墨凝固在印品上以后,还要进行特殊处理让其干燥。另外有一种简单快捷的曲面丝印网印刷方法活面网印,即将丝网版面拆下来直接紧贴于承印物面上进行印刷。采用活面网印方法,可印制大量加工印品、汽车上印制招牌字等异形平面上印刷产品,如矿泉水桶、电话机、电脑鼠标标志、脸盆、热水瓶等。

三、高职丝网印刷实践教学探索

在我国,高职学生普遍底子薄弱,文化素质较差,当然作为评判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不能仅以高考成绩论,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基础教育是有缺失的。在高职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训练,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整个工作过程,以技术服务为重点,以实践教学体系核心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全学程的纵向体系。丝网印刷教学可实行开放式、项目式和能动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在实践中自我组织系统中得到强化。丝网实践中教学体系构建,是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丝网印刷具有易操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容易掌握。以丝网印刷实际工作流程建立运行机制。学生可直接参与整个课题与实践操作合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助,并且是印刷工艺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四、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这句话是高职培养目标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种尺度的把握是普遍老师难于控制的。在教学中不光要有实际的优秀范例分析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和理清理论知识,着重培养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带学生在实训室中实际操作,把课堂设在实训室或工厂的实际岗位中,通过实际项目为导向,使学生明确丝网印刷中产生的问题如何去解决,通过整个工作流程实践训练反过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通过实训与企业合作,让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根据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学生都有在企业实践或顶岗实习的规定,把学生放到生产一线锻炼,使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去掌握活动的全过程和整个工艺流程及技术细节。学校还要建立丝网印刷生产实训基地(实训室),学生不仅在校内也可以得到锻炼,也可以通过引企业进校园的孵化基地或工作室进行锻炼,使学生在校外公司、企业得到丝网印刷的实训与锻炼。这两种锻炼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完全虚拟项目训练,为实际生产项目训练,通过实际的生产活动,扭转学生完成作业的惰性。

六、结语

第5篇

那么,什么是丝网印刷呢?线网印刷是与平印、凹印、凸印等印刷方法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四大印刷术之一,简称网印、丝印,又称丝漏,在印刷行业称之为印花。

丝网印刷到底能印些什么呢?现代丝网印刷的承印范围十分广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具体可概括如下:

1、商业服务:海报、招贴画、不干胶商标、合格证、标牌、旗帜,布标、条幅、名片、贺卡、磁卡、招牌,标志,广告灯箱,POP立牌、吊牌等等。

2、生活用品:玩具、书包、提包、手提袋、服装、领带、手套、鞋帽、袜子、运动衣、背心、手帕、Τ恤衫、餐巾、毛巾、围裙、被罩、枕巾、床单、床围、台布、窗帘、门帘、包袱,遮阳伞、沙发巾、电视罩、空调罩、方便袋、化妆品瓶、饮料瓶、酒瓶、茶杯、壁纸、漆器、镜匾等等。

3、工业生产:墙地砖、装饰玻璃、陶瓷贴花、布匹印花、家电机壳、电脑按键,电话按键、仪器面板、仪表表盘、线路板、厚膜集成电路、触膜开关、液晶显示、信用卡、视力表、纸箱、纸盒、编织袋等等。

4、文化用品:奖状、锦旗、绶带、戏刷道具、盲文书刊、文具、本皮书籍封面、文化衫、春联、风筝、花灯、纸扇、气球、名人字画、装饰布画及各种旅游纪念品等等。

近年来,随着现代网印业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应用,从业者面对五花八门的网印业务。从小小的打火机到大型的户外广告灯箱,丝网印刷展示了许多胶印,凹印、凸印工艺无法实现的视觉艺术效果和特殊功能。丝网印刷以它别具一格的优势,填补了印刷领域的许多空白,同时也给从事网印的人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由于丝网印刷不受承印物大小、材料和形状的限制,印刷方式灵活多样,制版设备简单,方便迅速,一两个人一两个小时便能完成制版,投入印刷,很适应现代市场的千变万化,尤其能满足批量小,交货期急、特种印品特殊要求的业务。最吸引人的是丝网印刷的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无风险。笔者有一位朋友三年前无意间承揽了一家公司的广告背心的印家业务,他让别人给制作了一块网版,购买了刮板和印料,总投资不到50元,一天时间,他和妻子两个人便完成了印刷1000件背心的业务,获加工费500元。这次意外地成功,使他和丝网印刷一见钟情,从此一发不可收,现在已发展成“万能网印,有求必印”的综合网印厂。由此可见,丝网印刷这一项目很具特色。丝网印刷这一行是靠技术发家的,只要你干起来,这辈子就很难再改行干别的。

没有干过丝网印刷的人,看到别人用刮板在网版上刮一下就印出各种不同的图文来,觉得这真是太容易、太简单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真正从事丝网印刷的人,大都经过为质量问题而伤透脑筋的钻研过程。因为丝网印刷涉及的领域太多,又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承印物,而所使用的各种丝网、油墨和其它材料等又往往是非标准化的,在实际运用中,各人都有各人的一套经验,要想学习掌握丝网印刷技术,一定要亲自操作才行。

第6篇

【论文摘要】:版画这一绘画门类的发展自古以来受到了科技发展的极大影响,科技发展导致印刷术进步,印刷术的发展决定了版画的前行。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版画摆脱了作为一种印刷手段的禁锢,大踏步地登上了艺术舞台。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绘画艺术看起来和科技发展、工业革命之流的事情一点直接联系都没有,然而有一门隶属绘画范畴的艺术——版画,却恰恰出自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它出身自印刷技术。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按制版材料通常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更推进了世界文化传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传播与进化,更让我们得以告别蒙昧,照见真知。仅以此文略述印刷术及脱胎自印刷术的版画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诞生了。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此时冶金技术尚不发达,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时写作“?”,从玉字旁。凡属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为主,后来青铜器冶炼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周代时,以青铜器为主的“周玺”逐渐兴起,到了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汉印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大约到了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拓碑也开始盛行起来。同时,雕版印刷术也正在逐渐萌芽。东晋时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曾经记载:“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这说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雏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目前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经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七个印张连接折叠而成,图中释逝牟尼坐在“邸园精舍”的莲花宝座上,对弟子菩提长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说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价为两亲敬造普施“的字样。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发达,四川地区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即纸币的最初形态,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N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远早于德国人谷登堡1440年发明的铅活字。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此后中国的木刻版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的版画印制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欧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时,目前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是一个标志。十字军从中亚带给欧洲大量的纸张印刷品,包括纸牌以及带有插图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确切记载的出现在公元14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领导肖像木刻印刷,这些圣像与文字编排在一起,成为具有插图的宗教书籍。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战乱与闭关,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发展都停滞不前,而欧洲正在大步的进行着科学改良试验。自炼金术诞生以来,欧洲人在化学研究上颇有成效,德国巴伐利亚松尔堆芬采石场特产一种质密和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 18世纪后期,塞内菲尔德发明了石版印刷并于1800年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笔在石板上面作画后,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钙在被硝酸腐蚀之后会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钙,具有亲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亲水的氧化钙,之后滚筒上墨,油墨就会被图形部分所吸附,从而把图形转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这技术的革新,使得石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攻城略地,迅速的在欧洲取代了木版和铜版在出版业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对中国传统木版画产生了极大冲击,苏州桃花坞因离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响,甚至连桃花坞最负盛名的吴嘉猷(吴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点石斋画报》聘去担任美编了。石版印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于我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自明嘉庆年间开始逐渐衰退的传统版画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鲁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国新兴木刻才得以复苏。

一直到石版印刷诞生,之前的木版印刷和铜版印刷所印制的画面内容无非就是用于传播宗教故事,进行风景或肖像的写实绘画,或者干脆就是对当时写实油画的复制,很少有画家能够使用摆脱出来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甚至石版印刷诞生后也很少有石版画作品可以独立的被画家用来进行个人创作,这种窘况一直持续到摄影术诞生。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以碘化银为感光材料的摄影术,法兰西院士,当时著名的画家德拉罗士院士即席发表讲演,他的中心议题是:“从今天起,绘画艺术死亡了,而摄影术诞生了。”可以看得出来,这位院士兼画家很可能可以代表当时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心目中绘画的地位——就是再现现实,仅此而已,就如当年达芬奇在《论绘画》中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细述透视、解剖、构图等等一切绘画原理,在他心目中绘画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画家的心应当象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应该晓得,假设你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在摄影诞生之前一切都很好,自文艺复兴后画家们的技法越发纯熟,精品叠现,无论肖像或是风景都能轻车熟路的再现出来,版画不过是对此再现过程进行一个转换,把它更多的印制传播出去,仅仅是个复制工具而已,或者说,起到了今天复印机的作用?不过这个时候摄影术诞生了,忠实再现一个场景只要摆弄一下机器然后钻进暗房把显影过程做完就可以了,那么,画家们该做些什么呢?是否该思考一下自己的退路呢?于是暗流涌动。以同时期最晚诞生的石版画为例,石版画艺术的真正开创者当属戈雅,他80岁时创作的石版画《波尔多的公牛》宣告了创作石版画这一艺术的诞生,其产生的影响深远,对其后的艺术家如德拉克洛瓦、契里柯、杜米埃等人的石版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此时,科技又在不断的进步着,1869年,珂罗板(collotype)技术发明了,是由德国人阿尔倍脱发明的,清朝末年光绪年间逐渐传入我国,我国最早是由上海徐家 汇土山湾印刷所于1890年首先采用它印教会图画,这是最早的印品。过去都以为珂罗版由是日本引进的,实际上不是,它是从欧洲引进的,日本跟我们国家一样,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是在日本技术比较发达,“珂罗”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日文的“胶质”的一个译音,所以珂罗版也叫玻璃版。珂罗版印刷原理就是以玻璃为板基,然后在玻璃上涂上明胶印刷质,在这个上面通过照相制版,把图象反映到胶质上,再通过采用油水不溶的这个着墨原理,使用无网点印刷的方式,把印品印出来。商务印书馆1907年开始用珂罗版,用它复制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真迹,效果特别好,因而非常被重视。直至今日,珂罗版还在国内被使用着,进行水墨画的复制,比如荣宝斋的作品。

终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变动发生在法国,印象主义诞生了,尽管此时的印象派巨头们的画面依然是描绘自然,但此时的画面已经不再是机械的重现,而是画家本人情感的忠实体现,从此以后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彻底的实现了欧洲艺术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摄影这一科学发明的诞生促成了这场变革,也使得版画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伦勃朗、戈雅到毕沙罗、惠斯勒、德拉克洛瓦、毕加索、马蒂斯、蒙克、梅庸、蒙克、劳特累克等等这些巨匠们的版画作品的演变,绘画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画家们真正得以用画面表达自己自由的想法,绘画重归艺术的轨道,版画托工业革命的福从枯燥单一的工业印刷用途中解脱出来,真正的为艺术家所用,正式的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今天科学技术仍然在进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艺术创作手段不断出新,由于感光技术的进步,丝网印刷正式被西方人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安迪沃霍尔、罗伊?里程斯坦使得波普、硬边成为时髦的名词并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同本雅明所说“各种复制技术强化了艺术的展演价值,因而艺术品的两极价值在量上的易动竟变成了质的改变甚至影响其本质特性”,杜尚后来更摒弃了架上绘画,改用现成品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一切都可看作是拜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赐。今天的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新,创作手法更加多种多样,比如用电脑的普及和软硬件的强大使得今日的图形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多媒体艺术得到了发展,版画领域里电脑辅助制版简便易行,石版印刷由于石材的笨重和稀缺已经逐渐被ps版所取代,数码版画正逐渐兴起,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版画的创作手段只会越来越丰富,相信会不断的有新的制版手段取代陈旧的技术,我们眼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如何避免不会迷失在技术革新的浪潮里,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第7篇

印刷企业成本管理是对印刷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所形成的产品成本进行组织预测、计划和控制,对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挖掘企业自身的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印刷工艺设计是印刷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必经之路,印刷工艺的优化对节约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印刷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样本的净尺寸设计、纸张的开本、特殊印刷技巧印刷及印刷机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印刷工艺优化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样本的净尺寸的设计

在样本的印刷成本中,纸张成本约占60%,因此在满足视觉美观的前提下,样本净尺寸的设计应保证最大限度的节约纸张成本。基于此,设计师必须清楚目前国内印刷厂通常使用的纸张规格尺寸,并清楚纸张的开本方式。

印刷业内最经常使用的纸张规格是787mm×1092mm和889mm×1194mm。通常把787mm×1092mm规格的纸张称作正度纸,而889mm×1194mm规格的纸张称作大度纸。设计和印刷的时候,能用正度纸就不用大度纸。一张正度纸与一张大度纸的价格相差很多。印刷的费用是由所有纸张的价格、设计费、制版费、打样费、PS版费、印工费、后加工费、运输费、税收等组成。

1)印刷业务内容(如表1,略)

2)案例分析

样本1和样本2的印刷的总费用是一样的,样本1和样本2所用纸张规格、总页码数都是一样的,就是成品尺寸相差10mm左右,一个只有5000份,一个是8000份,为什么总费用会是一样的?样本1的成品尺寸是150mm×128mm,四周各留3mm的出血位,则加上出血位后的尺寸是156mm×134mm。而156×4=624>595,134×3=402<442,大度四开纸张的尺寸是595mm×442mm,所以就不能用大度四开纸,只能用正度对开纸,样本1共有24个页码,需要一张对开正度纸张正反面印刷。但是正度对开纸的尺寸是783mm×544mm,这样就造成了纸张的浪费。样本2的成品尺寸是140mm×137mm,四周各留3mm的出血位,则加上出血位后的尺寸是146mm×143mm。146×4=584<595,143×3=429<442,刚好可以用大度四开纸张,样本2也是24个页码,如用一张大度四开纸张正反面印刷,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张。

3)结论

样本1需要用正度纸张印刷,而样本2需要用大度纸张印刷。样本2印刷8000份和样本1印刷5000份的总金额是一样的。

2正确使用纸张的开本

1)印刷业务内容

手提袋:成品尺寸长350mm、宽268mm、高82mm,采用纸张是250g/m2的白卡纸,印刷5000个。

2)案例分析

首先算一下需要纸张的尺寸:长:350+40(上边勒口)+41=431mm宽:(268+81)×2+20(糊口)=718mm所以所需要的纸张的最小尺寸是:长:431+8(咬口)+3(托梢)=442mm宽:718+3(传动面)+3(操作面)=724mm由于正度对开纸尺寸是782mm×544mm,这样纸张的边料还是比较多。但是如果采用大度的“丁三开”纸张(如图1),纸张就不会这么浪费。表2是使用正度对开纸张与使用“丁三开”的大度纸张的成本对比表。

3)结论采用“丁三开”大度纸张,比采用正度对开纸张节约成本595元,即每个手提袋成本节约0.119元。

3巧用“借咬口”

“借咬口”的方法经常被使用在补偿设计尺寸偏大又希望降低印刷成本的样张印刷上,尤其在一些包装产品的拼版中。例如包装产品的最下面一排为空白区,且折叠进去,那么它对印刷质量没有要求,若纸张非常紧凑,可以借助出血位及部分咬口位。当然,要切记:油墨转印区不适合“借咬口”。

1)印刷业务内容

一个双幅的广告样张,单张样张成品尺寸为260mm×385mm,出血位为3mm,印数为10万份,用200g/m2铜版纸印刷。

2)案例分析

样张的成品尺寸是260mm×385mm,那么所需要的最小纸张尺寸为:长:[260+6(每边3mm的出血位)]×2+6(两侧每边留3mm)=538mm宽:385+6(每边3mm的出血位)+8(咬口位)+3(托稍位)=402mm大度四开的尺寸为442mm×595mm,正度四开尺寸为391mm×544mm,如果用大度四开纸张,纸张有很多被浪费,增加了印刷成本,如果用正度四开纸张,样张的宽度尺寸与纸张的宽度尺寸都是391mm,没有了咬口位与托稍位。

分析了样张上的图文内容,考虑到图文的某一边是全白色的非着墨区,将这一边作为咬口边,尽管印刷后在样张的咬口位的白纸上有一排淡淡的咬牙印,但是对印张上的图文的印刷质量没有影响,表3是分别用正度纸和用大度纸印刷所需要的纸张费用。虽然有一排淡淡的咬牙印,但不是很明显,考虑到10万份广告样张,用正度纸张比用大度纸张能节约4235元。为了节约成本,一般还是选择用正度纸张。

4选择合适的机器印刷

1)印刷业务内容

A厂需要印刷一个宣传单页,成品尺寸是442mm×297mm,双面彩色的,客户自来菲林片(菲林片是四开的),纸张规格是157g/m2的铜版纸。

2)案例分析

结合A厂的实际情况,A厂有海德堡四开四色机和对开四色机,这个印件可以上四开机也可以上对开机,上对开机只需要用菲林片晒两次版就可以了。表4、5、6分别针对印数为5000、8000、10万的情况,计算了上四开机和对开机的版费和印工费。

3)结论

印数5000份时,用四开四色机比用对开四色机节约成本140元;印数8000份时,用四开四色机和用对开四色机成本一样;印数10万时,用对开四色机比用四开四色机节约成本1510元。即印数小于8000份时采用四开四色机更加节约成本,印数大于8000份时采用对开四色机更能够节约成本。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出能力本位,开发设计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笔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视野,对高职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一是“三段式”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内本专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模式并进行压缩复制,此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理念,但仍沿用学科本位的形式。二是理论与实践分立的“二元”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以廓清技能体系为特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但课程体系的变革仍停留在简单的课程组合,没有实现能力本位的深层重构,学科本位痕迹依然很重。三是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设计课程,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即在课程设计方法上,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为起点的课程。Www.133229.coM这次课改可以说真正显示了高职课程从学科本位课程突围的姿态,但由于没能形成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与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流于形式,在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四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为特征,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本位,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由于急于摆脱知识本位的束缚,对“能力”这一泊来概念的理解不免矫枉过正,很多情况下将“能力”单纯地理解为“岗位能力”,即满足学生当下就业需要的能力,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唯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通过系统化、整体性思维观照,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对高职课程能力本位的独特理解。

对知识的重新审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认为,高职课程反对复制知识,但不等于消灭知识、不要知识,而是重构知识。“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对“学科知识系统化”进行“有距离观察”,以解放与扩展传统的知识序列课程的视野,寻求知识关联与分离的路线,确立新的课程内容定位与支点。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知识解构与重构,高度融合知识与技能,从知识与技能如何互动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技术的理性认识不可否认,正是技术的独立性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独特品格和形态。但当把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推向极致时,就可能走向“技术主义”,变成“物的技术”,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和职业的“工具”。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借助“人的技术”将“物的技术”转换为对社会财富过程的系统把握,以强调技术与技能的不可分性,寻求工作中“物的技术”与“人的技术”的关联。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过程性技术,即以个体自身经验和策略等形式存在的技术——技能或所谓“人的技术”。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关注技术存在向技术价值的转换,从技术与技能如何转换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职业发展的人性关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反对复制技能,反对单纯技能训练,强调综合,强调思维训练,以避免单纯通过拷贝工作步骤进行课程设计的弊病,寻求职业工作的变动与应对的策略。一是通过对现实具体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把握具备具体职业特征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即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进而掌握指导完成工作过程的思维过程的六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训练,也就是从具体的个性去获取普适的共性。二是通过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掌握与迁移,去应对未来变化了的具体工作过程。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同一范畴载体的设计,在“重复”中掌握“同”的工作程序,在“类比”中习得“异”的工作特质,从行动与思维如何跃迁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开辟了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新途径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继承和创新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职业行动”这一复杂活动进行系统化分析,克服了职业能力系统化分析抽象、虚化的弊端,开辟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新途径:一是通过对知识与技能、技术与技能、行动与思维等高职课程重要概念的厘清与界定,实现了高职课程知识观、能力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课程观在高职课程理论上的内在统一,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与程序,具化为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实现高职课程理论与高职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确立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模式,在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职业学习领域,再进行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设计,实现课程体系与具体课程的内在统一。三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情境等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四是通过仿真或真实工作情境的整体化、体验式设计,解决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评价多元化问题。可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一)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高职课程设计总的思路与方法,具体到某一门课程,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层次与逻辑:一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课程模式,如学习情境课程、项目化课程、任务型课程、案例课程等;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并行式、包容式、递进式等;三是根据技能与知识的有效整合方式组织和序化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印刷技术专业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下面以印刷技术专业部分主干课程为例,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模式选择与内容设计。

以任务为载体的印刷工艺类课程印前工艺、平版印刷工艺、包装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等印刷工艺类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该类课程可根据印刷工艺的明确印刷任务、印刷准备、实施印刷、印刷质量检验等实际工作来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精品课程《平版印刷工艺》,以“精装书印刷”单个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递进方式,并结合国家平版印刷工职业资格标准,将知识解构与重构,实现了技能与知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

以项目为载体的印刷综合实训类课程如印前综合实训、印刷机操作综合等实训课程。该类课程可以选择印刷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按照项目类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经过具体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即可较全面地掌握图像制作与处理、菲林输出、印版制作、印刷品印刷、印刷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模块组合为主的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课程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这门课,可以说既是印刷工艺等综合类课程的基础课,其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该课程可以印刷机的典型构造为基础,按照印刷机结构组成序列、难易程度、操作顺序等综合考虑,系统提取学习模块,使学生在学完各模块后整体把握印刷机结构,并能结合印刷工艺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印刷机调节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以问题为中心的印刷故障排除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涉及印刷质量故障和印刷设备故障两个类别。如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可根据故障性质、类别,以一个或几个故障问题为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将课程实施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务操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以解决、处理一个或一类故障为目标,学生完成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训练后,获得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的系统化能力。

以案例为载体的印刷业务与管理类课程如印刷成本核算、印刷企业管理等课程。该类课程在开发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作类别、工作环节等设置教学单元,以典型案例贯穿单元内容,并且在每个教学单元后安排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供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课程实施建议进行小组或团队教学,将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

(二)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注意“系统化适度”系统化是一个组织构造范畴的概念,本身含有科学化、合理化、优质化、高效化等价值取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要想方设法减少专业课程数量,而是在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原则下进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如果不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技能与知识间的结合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的概念过于通俗化,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包容一切基础理论,如将印刷材料、印刷设备、印刷色彩等全部整合进印刷工艺,就将导致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系统化泛化”,这样的课程设计实际上也是无法进行的。

第9篇

摘要:版画这一绘画门类的发展自古以来受到了科技发展的极大影响,科技发展导致印刷术进步,印刷术的发展决定了版画的前行。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使得版画摆脱了作为一种印刷手段的禁锢,大踏步地登上了艺术舞台。 

关键词:版画; 科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绘画艺术看起来和科技发展、工业革命之流的事情一点直接联系都没有,然而有一门隶属绘画范畴的艺术——版画,却恰恰出自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它出身自印刷技术。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按制版材料通常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更推进了世界文化传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传播与进化,更让我们得以告别蒙昧,照见真知。仅以此文略述印刷术及脱胎自印刷术的版画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诞生了。据《汉书 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此时冶金技术尚不发达,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属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为主,后来青铜器冶炼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周代时,以青铜器为主的“周玺”逐渐兴起,到了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汉印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 。大约到了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拓碑也开始盛行起来。同时,雕版印刷术也正在逐渐萌芽。东晋时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曾经记载:“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这说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雏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目前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经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七个印张连接折叠而成,图中释逝牟尼坐在“邸园精舍”的莲花宝座上,对弟子菩提长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说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价为两亲敬造普施“的字样。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发达,四川地区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即纸币的最初形态,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远早于德国人谷登堡1440年发明的铅活字。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此后中国的木刻版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的版画印制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欧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时,目前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十字军东征是一个标志。十字军从中亚带给欧洲大量的纸张印刷品,包括纸牌以及带有插图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确切记载的出现在公元14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领导肖像木刻印刷,这些圣像与文字编排在一起,成为具有插图的宗教书籍。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战乱与闭关,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发展都停滞不前,而欧洲正在大步的进行着科学改良试验。自炼金术诞生以来,欧洲人在化学研究上颇有成效,德国巴伐利亚松尔堆芬采石场特产一种质密和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 18世纪后期,塞内菲尔德发明了石版印刷并于1800年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笔在石板上面作画后,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钙在被硝酸腐蚀之后会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钙,具有亲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亲水的氧化钙,之后滚筒上墨,油墨就会被图形部分所吸附,从而把图形转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这技术的革新,使得石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攻城略地,迅速的在欧洲取代了木版和铜版在出版业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对中国传统木版画产生了极大冲击,苏州桃花坞因离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响,甚至连桃花坞最负盛名的吴嘉猷(吴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点石斋画报》聘去担任美编了。石版印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于我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自明嘉庆年间开始逐渐衰退的传统版画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鲁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国新兴木刻才得以复苏。

一直到石版印刷诞生,之前的木版印刷和铜版印刷所印制的画面内容无非就是用于传播宗教故事,进行风景或肖像的写实绘画,或者干脆就是对当时写实油画的复制,很少有画家能够使用摆脱出来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甚至石版印刷诞生后也很少有石版画作品可以独立的被画家用来进行个人创作,这种窘况一直持续到摄影术诞生。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以碘化银为感光材料的摄影术,法兰西院士,当时著名的画家德拉罗士院士即席发表讲演,他的中心议题是:“从今天起,绘画艺术死亡了,而摄影术诞生了。”可以看得出来,这位院士兼画家很可能可以代表当时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心目中绘画的地位——就是再现现实,仅此而已,就如当年达芬奇在《论绘画》中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细述透视、解剖、构图等等一切绘画原理,在他心目中绘画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画家的心应当象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应该晓得,假设你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在摄影诞生之前一切都很好,自文艺复兴后画家们的技法越发纯熟,精品叠现,无论肖像或是风景都能轻车熟路的再现出来,版画不过是对此再现过程进行一个转换,把它更多的印制传播出去,仅仅是个复制工具而已,或者说,起到了今天复印机的作用?不过这个时候摄影术诞生了,忠实再现一个场景只要摆弄一下机器然后钻进暗房把显影过程做完就可以了,那么,画家们该做些什么呢?是否该思考一下自己的退路呢?于是暗流涌动。以同时期最晚诞生的石版画为例,石版画艺术的真正开创者当属戈雅,他80岁时创作的石版画《波尔多的公牛》宣告了创作石版画这一艺术的诞生,其产生的影响深远,对其后的艺术家如德拉克洛瓦、契里柯、杜米埃等人的石版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此时,科技又在不断的进步着,1869年,珂罗板(collotype)技术发明了,是由德国人阿尔倍脱发明的,清朝末年光绪年间逐渐传入我国,我国最早是由上海徐家 汇土山湾印刷所于1890年首先采用它印教会图画,这是最早的印品。过去都以为珂罗版由是日本引进的,实际上不是,它是从欧洲引进的,日本跟我们国家一样,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是在日本技术比较发达,“珂罗”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日文的“胶质”的一个译音,所以珂罗版也叫玻璃版。珂罗版印刷原理就是以玻璃为板基,然后在玻璃上涂上明胶印刷质,在这个上面通过照相制版,把图象反

第10篇

印刷是加工业

传统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客户下单,根据订单要求采购材料,同时出样给客户确认,客户确认“OK”后正式批量印刷,然后装订成书,成品送到客户手中完成交货。这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传统加工”模式。

提到“加工业”这3个字,多数人的印象是“低端”“廉价”“价格竞争”等,这还是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旧发展模式的延续,企业缺乏对基础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持续研究,生产方式粗放,产能低端过剩,高端难以突破形成。“匠人精神”的缺位,不仅使得企业在产品质量上没有优势,在技术、成本等细分领域依然未能建立优势,企业的发展没有特点。对于客户来说,他在你的企业中没有找到他可依赖的要素。

就拿印刷环节的准备工作来说,笔者曾到一家企业看样,印第一手套准,第二手稍调整下颜色后就进入正式大货印刷了,当笔者要求机长再把套准调整下时,得到的回答是:“调不了。”同样的工作,雅昌又是怎么执行的呢?首先在印刷准备环节通常要印3~5手,套准误差和颜色要达到标准后才清洗橡皮布,然后进行颜色微调整并确保印刷颜色已稳定,再请客户或印刷主管签字确认,颜色确认“OK”后才可进行大货印刷。在雅昌,一个成品为4000印数的产品,仅仅是印刷加放的白纸就达到250张/贴。对于印刷难度高的产品,印刷加放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之,一定要确保客户能获得想要的颜色结果。雅昌对于产品品质的重视度与管控力,就是其客户群体所依赖的要素之一。

印刷是服务业

雅昌成立之初就提出“印刷是服务业”的定位,正是凭借“客户想到的,我们要想到做到;客户没有想到的,我们依然要想到做到”的服务精神,雅昌在国内高端艺术印刷领域异军突起,成为行业中的一面重要旗帜。

在21世纪的今天,服务的理念已深入各行各业。造就中国首富的万达集团,从商业地产转型为以文化、金融服务业为主业的企业,而360网盘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关闭了。同为中国知名企业,都“不差钱”,何以结果相差甚远?其实服务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仍需要强大的技术基础,需要训练有素的员工,需要持之以恒的管理能力,甚至是合适的战略定位,服务应该是适合的服务。对印刷服务而言,也是如此,没有十全十美的服务,只有周到、细致和适合的服务。对一个刚完成沙漠之旅的驴友来说,他需饱饮一杯清泉,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除尽身上的尘土和疲劳,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而一个悠闲的旅者则可能需要的是一杯好茶、一本书,坐在挂满果实的樱桃树下,听着小鸟的轻鸣,沐浴着柔和的阳光。因此,要做好服务,首先要懂你的客户,印刷业所面对的终端客户和旅游业、IT业面对的客户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比客户更懂客户了,才可能适当地引导客户,为客户提供适合的服务。雅昌的客户群体中,即有各艺术领域里的艺术家,也有被艺术所吸引的商业成功人士。对艺术家而言,我们的角色是印刷方面的专家,我们深谙好书的制作之道;对志在提升艺术修养的人士而言,我们是艺术导师,我们指引他们领略中西方文化艺术的精髓。在雅昌,单是关于梵高的传记、作品集、研究等艺术著作就有100余款,能帮助客户全面、系统的研究凡高,研究凡高的艺术。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万能插座,可以和各类客户对接并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效力,这种优势与效力促使客户和雅昌,乃至和其他合作方实现共赢。这才是服务!

印刷是互联网业

互联网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往往都以挑战者的身份示人。在过去的几年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就像一个不守规矩的野蛮人,在很多传统行业掀起滔天大浪,不经意间快速打破现有的格局。

美国人罗伯特・基恩,在大学时期,他印资料时发现所有印刷厂都要求每次要印刷几千份。这个生意天才马上想到,可以开一个印刷厂,来解决这些小批量印刷订单没人做的问题。于是,1995年Cimpress的前身Vistaprint公司诞生了。那时,恰逢网络在全世界开始流行,他靠的就是电子商务思维,使得从名片印刷起步的Cimpress已经成长为全球网络印刷大鳄。从有限的印刷品做到上万种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其 2015年在欧洲的销售更是增长28%,达到6.44亿美元。目前,Cimpress在开发下一代“大规模定制平台”(MCP),目的是要通过此平台进一步整合集团旗下的所有品牌线生产信息,梳理因收购而不断壮大的业务结构,最终实现产品在集团下属所有生产工厂中的跨平动。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是基于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汇集了自1993年至今雅昌所统计到的900多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1万多个拍卖专场中250多万件拍品成交及图文信息,以及1万多个艺术机构、4000多家画廊和其他大量的艺术数据。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严谨的整理和科学的分析,并据此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观测艺术市场走势,分析艺术品类以及艺术家的市场行情,提供艺术品估价信息参考,并提供相关讲座和咨询服务。这是雅昌基于艺术印刷等业务所获得的基础数据,以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的新产品服务。

雅昌艺术影像是基于现代在幅面数字印刷技术,并凭借雅昌在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能力,融合数字科技与影像艺术,为摄影机构、摄影师、摄影爱好者以及影像消费者提供专业、便捷、高性价比的影像艺术服务。在专业市场“提升影像艺术价值”,在大众市场“让影像艺术之美走进每个人的生活”的使命,她是雅昌实施从B2B模式向B2C模式战略延伸的新探索。

印刷是文化产业

当然,就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固然其都经历了各种各样技术的革新和形式的变化,但骨子里还是那四大发明。印刷也是一样,其行业特质注定它会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而延续,所以,印刷业是文化产业。目前,不少企业也已像雅昌一样,认识到印刷的文化特质,并逐步将产品线从纯粹的书刊印刷扩展为艺术复制、设计、内容制作等多种产品形态,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企业发展渠道得到拓宽,企业经营思路也日益丰富,充分发挥印刷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与潜力,取长补短,推动印刷行业发展的新突破。

文化终究是“人民”的,艺术可以是小众的,但艺术的对象则是大众的。雅昌早在2009年便提出从“为人民艺术服务”到“艺术为人民服务”,在向文化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雅昌不断的研究探索文化的本质,并围绕着“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逐步丰富产品内容、扩展服务范围。在“为人民艺术服务”阶段,是艺术界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于是我们做艺术印刷、做艺术品复制、做艺术网、做艺术影像……雅昌所规划的产品几乎涵盖了艺术界需要的各种形态,传统印刷书籍通过各种形式为客户提供增值服铡6在“艺术为人民服务”阶段,则是“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用我们的资源为他们打造什么,像艺术普及教育、流动美术馆等,这些都是雅昌实现“让艺术为人民服务”目标的新实践。

第11篇

关键词:版画;科技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绘画艺术看起来和科技发展、工业革命之流的事情一点直接联系都没有,然而有一门隶属绘画范畴的艺术——版画,却恰恰出自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他出身自印刷技术。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按制版材料一般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更推进了世界文化传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传播与进化,更让我们得以告别蒙昧,照见真知。仅以此文略述印刷术及脱胎自印刷术的版画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诞生了。据《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此时冶金技术尚不发达,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属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为主,后来青铜器冶炼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周代时,以青铜器为主的“周玺”逐渐兴起,到了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汉印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大约到了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拓碑也开始盛行起来。同时,雕版印刷术也正在逐渐萌芽。东晋时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曾经记载:“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这说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雏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现在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经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七个印张连接折叠而成,图中释逝牟尼坐在“邸园精舍”的莲花宝座上,对弟子菩提长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说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价为两亲敬造普施“的字样。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发达,四川地区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即纸币的最初形态,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远早于德国人谷登堡1440年发明的铅活字。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此后中国的木刻版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的版画印制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欧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时,现在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是一个标志。十字军从中亚带给欧洲大量的纸张印刷品,包括纸牌以及带有插图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确切记载的出现在公元14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领导肖像木刻印刷,这些圣像与文字编排在一起,成为具有插图的宗教书籍。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战乱与闭关,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发展都停滞不前,而欧洲正在大步的进行着科学改良试验。自炼金术诞生以来,欧洲人在化学研究上颇有成效,德国巴伐利亚松尔堆芬采石场特产一种质密和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18世纪后期,塞内菲尔德发明了石版印刷并于1800年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笔在石板上面作画后,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钙在被硝酸腐蚀之后会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钙,具有亲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亲水的氧化钙,之后滚筒上墨,油墨就会被图形部分所吸附,从而把图形转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这技术的革新,使得石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攻城略地,迅速的在欧洲取代了木版和铜版在出版业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对中国传统木版画产生了极大冲击,苏州桃花坞因离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响,甚至连桃花坞最负盛名的吴嘉猷(吴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点石斋画报》聘去担任美编了。石版印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于我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自明嘉庆年间开始逐渐衰退的传统版画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鲁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国新兴木刻才得以复苏。

一直到石版印刷诞生,之前的木版印刷和铜版印刷所印制的画面内容无非就是用于传播宗教故事。进行风景或肖像的写实绘画,或者干脆就是对当时写实油画的复制,很少有画家能够使用摆脱出来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甚至石版印刷诞生后也很少有石版画作品可以独立的被画家用来进行个人创作,这种窘况一直持续到摄影术诞生。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以碘化银为感光材料的摄影术,法兰西院士,当时著名的画家德拉罗士院士即席发表讲演,他的中心议题是:“从今天起,绘画艺术死亡了,而摄影术诞生了。”可以看得出来,这位院士兼画家很可能可以代表当时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心目中绘画的地位——就是再现现实,仅此而已,就如当年达芬奇在《论绘画》中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细述透视、解剖、构图等等一切绘画原理,在他心目中绘画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画家的心应当象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应该晓得,假设你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在摄影诞生之前一切都很好,自文艺复兴后画家们的技法越发纯熟,精品叠现,无论肖像或是风景都能轻车熟路的再现出来,版画不过是对此再现过程进行一个转换,把他更多的印制传播出去,仅仅是个复制工具而已,或者说,起到了今天复印机的作用?不过这个时候摄影术诞生了,忠实再现一个场景只要摆弄一下机器然后钻进暗房把显影过程做完就可以了,那么,画家们该做些什么呢?是否该思考一下自己的退路呢?于是暗流涌动。以同时期最晚诞生的石版画为例,石版画艺术的真正开创者当属戈雅,他80岁时创作的石版画《波尔多的公牛》宣告了创作石版画这一艺术的诞生,其产生的影响深远,对其后的艺术家如德拉克洛瓦、契里柯、杜米埃等人的石版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此时,科技又在不断的进步着,1869年,珂罗板(collotype)技术发明了,是由德国人阿尔倍脱发明的,清朝末年光绪年间逐渐传入我国,我国最早是由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于1890年首先采用他印教会图画,这是最早的印品。过去都以为珂罗版由是日本引进的,实际上不是,他是从欧洲引进的,日本跟我们国家一样,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是在日本技术比较发达,“珂罗”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日文的“胶质”的一个译音,所以珂罗版也叫玻璃版。珂罗版印刷原理就是以玻璃为板基,然后在玻璃上涂上明胶印刷质,在这个上面通过照相制版,把图象反映到胶质上,再通过采用油水不溶的这个着墨原理,使用无网点印刷的方式,把印品印出来。商务印书馆1907年开始用珂罗版,用他复制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真迹,效果特别好,因而非常被重视。直至今天,珂罗版还在国内被使用着,进行水墨画的复制,比如荣宝斋的作品。

终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变动发生在法国,印象主义诞生了,尽管此时的印象派巨头们的画面依然是描绘自然,但此时的画面已经不再是机械的重现,而是画家本人情感的忠实体现,从此以后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彻底的实现了欧洲艺术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摄影这一科学发明的诞生促成了这场变革,也使得版画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伦勃朗、戈雅到毕沙罗、惠斯勒、德拉克洛瓦、毕加索、马蒂斯、蒙克、梅庸、蒙克、劳特累克等等这些巨匠们的版画作品的演变,绘画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画家们真正得以用画面表达自己自由的想法,绘画重归艺术的轨道,版画托工业革命的福从枯燥单一的工业印刷用途中解脱出来,真正的为艺术家所用,正式的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今天科学技术仍然在进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艺术创作手段不断出新,由于感光技术的进步,丝网印刷正式被西方人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安迪沃霍尔、罗伊?里程斯坦使得波普、硬边成为时髦的名词并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同本雅明所说“各种复制技术强化了艺术的展演价值,因而艺术品的两极价值在量上的易动竟变成了质的改变甚至影响其本质特性”,杜尚后来更摒弃了架上绘画,改用现成品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一切都可看作是拜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赐。今天的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新,创作手法更加多种多样,比如用电脑的普及和软硬件的强大使得今天的图形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多媒体艺术得到了发展,版画领域里电脑辅助制版简便易行,石版印刷由于石材的笨重和稀缺已经逐渐被PS版所取代,数码版画正逐渐兴起,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版画的创作手段只会越来越丰富,相信会不断的有新的制版手段取代陈旧的技术,我们眼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如何避免不会迷失在技术革新的浪潮里,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第12篇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绘画艺术看起来和科技发展、工业革命之流的事情一点直接联系都没有,然而有一门隶属绘画范畴的艺术——版画,却恰恰出自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它出身自印刷技术。版画依其印刷原理可分为凸、凹、平、孔四种,按制版材料通常分为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

我们都知道,活字印刷乃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更推进了世界文化传播的行程,加速了文明的传播与进化,更让我们得以告别蒙昧,照见真知。仅以此文略述印刷术及脱胎自印刷术的版画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大概在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凸版模型诞生了。据《汉书祭祀志》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此时冶金技术尚不发达,主要以玉石篆刻(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属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为主,后来青铜器冶炼技术逐渐发展,到了周代时,以青铜器为主的“周玺”逐渐兴起,到了汉代印章到达兴盛,史称汉印。汉印可以说是相当的发达,西泠八家的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文宗唐,字文宗晋”。大约到了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拓碑也开始盛行起来。同时,雕版印刷术也正在逐渐萌芽。东晋时期的一位道人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曾经记载:“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这说明在此之前雕版印刷雏形就已形成。到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目前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经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七个印张连接折叠而成,图中释逝牟尼坐在“邸园精舍”的莲花宝座上,对弟子菩提长老及一千二百五十名信徒说法,卷末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价为两亲敬造普施“的字样。到了北宋初年,由于经济的发达,四川地区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即纸币的最初形态,宋仁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远早于德国人谷登堡1440年发明的铅活字。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此后中国的木刻版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有规模有影响的版画印制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等。

一直到明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都由我国率先掌握,欧洲人最早掌握的印刷术是木刻印刷。欧洲木刻印刷始于何时,目前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是一个标志。十字军从中亚带给欧洲大量的纸张印刷品,包括纸牌以及带有插图的宗教印刷品。具有确切记载的出现在公元14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宗教肖像和政治领导肖像木刻印刷,这些圣像与文字编排在一起,成为具有插图的宗教书籍。到了15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金银器匠发明了铜版制版印刷,用来大量复制小幅圣像及书籍插图,同时也用于精细复制油画,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石版印刷取而代之。

到了近代,中国陷入战乱与闭关,无论经济还是科技发展都停滞不前,而欧洲正在大步的进行着科学改良试验。自炼金术诞生以来,欧洲人在化学研究上颇有成效,德国巴伐利亚松尔堆芬采石场特产一种质密和细腻的浅色石灰岩板,18世纪后期,塞内菲尔德发明了石版印刷并于1800年在德国奥芬巴赫开设了第一家石版工坊,他用油脂性笔在石板上面作画后,用阿拉伯树胶与硝酸的混合液涂覆,于是石版中的碳酸钙在被硝酸腐蚀之后会和油酸化合而得脂肪酸钙,具有亲油抗水的特性,而非油脂部分和硝酸反应生成亲水的氧化钙,之后滚筒上墨,油墨就会被图形部分所吸附,从而把图形转印至承印物上。正是由于这技术的革新,使得石板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攻城略地,迅速的在欧洲取代了木版和铜版在出版业的位置,鸦片战争后,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对中国传统木版画产生了极大冲击,苏州桃花坞因离上海最近最早受到影响,甚至连桃花坞最负盛名的吴嘉猷(吴友如)和他的弟子也被上海《点石斋画报》聘去担任美编了。石版印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对于我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自明嘉庆年间开始逐渐衰退的传统版画自此一蹶不振,直至鲁迅先生大力提倡中国新兴木刻才得以复苏。

一直到石版印刷诞生,之前的木版印刷和铜版印刷所印制的画面内容无非就是用于传播宗教故事,进行风景或肖像的写实绘画,或者干脆就是对当时写实油画的复制,很少有画家能够使用摆脱出来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甚至石版印刷诞生后也很少有石版画作品可以独立的被画家用来进行个人创作,这种窘况一直持续到摄影术诞生。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以碘化银为感光材料的摄影术,法兰西院士,当时著名的画家德拉罗士院士即席发表讲演,他的中心议题是:“从今天起,绘画艺术死亡了,而摄影术诞生了。”可以看得出来,这位院士兼画家很可能可以代表当时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心目中绘画的地位——就是再现现实,仅此而已,就如当年达芬奇在《论绘画》中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细述透视、解剖、构图等等一切绘画原理,在他心目中绘画就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画家的心应当象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应该晓得,假设你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在摄影诞生之前一切都很好,自文艺复兴后画家们的技法越发纯熟,精品叠现,无论肖像或是风景都能轻车熟路的再现出来,版画不过是对此再现过程进行一个转换,把它更多的印制传播出去,仅仅是个复制工具而已,或者说,起到了今天复印机的作用?不过这个时候摄影术诞生了,忠实再现一个场景只要摆弄一下机器然后钻进暗房把显影过程做完就可以了,那么,画家们该做些什么呢?是否该思考一下自己的退路呢?于是暗流涌动。以同时期最晚诞生的石版画为例,石版画艺术的真正开创者当属戈雅,他80岁时创作的石版画《波尔多的公牛》宣告了创作石版画这一艺术的诞生,其产生的影响深远,对其后的艺术家如德拉克洛瓦、契里柯、杜米埃等人的石版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此时,科技又在不断的进步着,1869年,珂罗板(collotype)技术发明了,是由德国人阿尔倍脱发明的,清朝末年光绪年间逐渐传入我国,我国最早是由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于1890年首先采用它印教会图画,这是最早的印品。过去都以为珂罗版由是日本引进的,实际上不是,它是从欧洲引进的,日本跟我们国家一样,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是在日本技术比较发达,“珂罗”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日文的“胶质”的一个译音,所以珂罗版也叫玻璃版。珂罗版印刷原理就是以玻璃为板基,然后在玻璃上涂上明胶印刷质,在这个上面通过照相制版,把图象反映到胶质上,再通过采用油水不溶的这个着墨原理,使用无网点印刷的方式,把印品印出来。商务印书馆1907年开始用珂罗版,用它复制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真迹,效果特别好,因而非常被重视。直至今日,珂罗版还在国内被使用着,进行水墨画的复制,比如荣宝斋的作品。

终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变动发生在法国,印象主义诞生了,尽管此时的印象派巨头们的画面依然是描绘自然,但此时的画面已经不再是机械的重现,而是画家本人情感的忠实体现,从此以后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彻底的实现了欧洲艺术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摄影这一科学发明的诞生促成了这场变革,也使得版画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伦勃朗、戈雅到毕沙罗、惠斯勒、德拉克洛瓦、毕加索、马蒂斯、蒙克、梅庸、蒙克、劳特累克等等这些巨匠们的版画作品的演变,绘画艺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画家们真正得以用画面表达自己自由的想法,绘画重归艺术的轨道,版画托工业革命的福从枯燥单一的工业印刷用途中解脱出来,真正的为艺术家所用,正式的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今天科学技术仍然在进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艺术创作手段不断出新,由于感光技术的进步,丝网印刷正式被西方人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安迪沃霍尔、罗伊里程斯坦使得波普、硬边成为时髦的名词并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同本雅明所说“各种复制技术强化了艺术的展演价值,因而艺术品的两极价值在量上的易动竟变成了质的改变甚至影响其本质特性”,杜尚后来更摒弃了架上绘画,改用现成品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一切都可看作是拜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赐。今天的技术更加先进,设备更新,创作手法更加多种多样,比如用电脑的普及和软硬件的强大使得今日的图形处理能力空前强大,多媒体艺术得到了发展,版画领域里电脑辅助制版简便易行,石版印刷由于石材的笨重和稀缺已经逐渐被PS版所取代,数码版画正逐渐兴起,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版画的创作手段只会越来越丰富,相信会不断的有新的制版手段取代陈旧的技术,我们眼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如何避免不会迷失在技术革新的浪潮里,如何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纯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