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寓言的成语有哪些

寓言的成语有哪些

时间:2022-10-18 23:4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寓言的成语有哪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寓言的成语有哪些

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交流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可回顾自己学过、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词句段运用

这一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并思考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可通过读例句,体会人物说话时描写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先读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确正文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3.书写提示

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结合示例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同学互评。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中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一个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用自己的话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课件出示:

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2)课件出示分享方法。

课件出示:

分享时应注意说清楚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2.寓言有道理: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交流。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读寓言故事,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1)学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了寓言的特点和对寓言的认识。

板块二

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发现构词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先结合拼音自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lǜ)

无边无际

(2)学生自读,检查认读。

(3)同桌互查,指名读,教师正音。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师生一起梳理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明确前两个是“AABC”式词语,后两个是

“ABAC”式词语。

(6)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同桌互说。

(7)仿写词语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依依(

)(

亭亭(

)(

斤斤(

)(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①补充填空。

②说说写写:学生自主说词,并试着写一写。

2.感受人物描写。

(1)读一读,比一比。

①学生自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加点的词分别写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l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l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②全班交流:加点的词能去掉吗?(预设:不能,因为第一个句子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鹿对自己细腿的不满)

③学生讨论:这些词对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2)说一说,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把加点的部分表现出来。

②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②再读一读,读好人物语气。

③讨论不同位置的提示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一说,练一练。

①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完后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恰当。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总结方法:运用动作、表情等描写可以让提示语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

3.学写通知。

(1)学生读通知,说一说,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课件出示通知)

课件出示: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部分组成。

(3)学生观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下面。

(4)学生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特点。

(5)学生交流,归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

(6)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课件出示通知内容)

课件出示:

通知内容: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领取时间:4月10日下午4点。

地点:学校图书馆。

通知人:学校教导处。

通知时间:4月8日。

(7)完成后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构词规律、人物描写方法和通知的格式及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完成书本练习、师生评议、修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2.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8个字的特点。

课件出示:

2.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要点。

(1)横画较多的字要注意各横画之间距离要合适,不要太挤,也不要太开。

(2)竖画较多的字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重复、拥挤。

3.教师结合示例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字如果横画或者竖画较多,写之前就要想好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这样写出的字才好看。

4.学生自主练写这8个字,教师指导个别难写字。

5.同学互评。将写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明确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书写目标。教师通过范写难写字,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加深理解。

板块二

品读寓言,积累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掩耳盗(dào)铃

自相矛(máo)盾(dùn)

刻舟求剑(jiàn)

画蛇添足

杞(qǐ)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指名读,教师正音。邯郸(hán

dān);滥竽(làn

yú);杞(qǐ)。

3.开火车,全班读。

4.交流讨论:通过预习,你能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5.指名上台交流。

6.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7.将成语摘抄至积累本中。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中演化而来的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交流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落实词句积累与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有较多的词语认读与积累,如AABC、ABAC类型词语的积累以及寓言成

语的理解与积累,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交流中理解这些成语,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里。

第2篇

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烦的特点,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让孩子从小学习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提高习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那么,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成语呢?

在讲解中学习成语

汉语中的成语大都是有来历的,有的来自历史事实,如“完璧归赵”、“投笔从戎”、“退避三舍”等;有的来自前人故事,如“胸有成竹”、“尾大不掉”、“抱薪救火”等;有的来自寓言传说,如“守株待兔”等;有的来自古人原句,如“一笑千金”。家长可以通过“每日/周一成语”的方式,向孩子讲解成语。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孩子掌握、理解的成语数量自然大增。

例如,给孩子讲“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古时候,有一支军队在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为了走出山谷,有个人提了一个设想,那就是让军中的老马来引路。说也奇怪,老马脱缰后,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脱离了困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经验的人,能带领新手工作。

在游戏中学习成语

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它所具有的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们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中来。把成语和游戏贯穿在起,可以培养孩子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学习品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成语的方法。

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数字、动作、表演、谜语等来猜成语,学成语。最为常见的就是成语接龙的游戏。接龙的方法很多,有顺接(下一个成语的字头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尾),如快心满意意到笔随随心所欲等;有逆接(下一个成语的字尾接上一个成语的字头),如口吐珠玑轻言肆口人微言轻等;有埋龙(隐去成语最后的那个字,对方接出以隐去的那个字开头的成语),如不名一文思敏 速战速 决胜千里因外等。此外,还有许多游戏,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加以选择。

在生活中学习成语

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家长经常性地把成语融入自己的话语中,久而久之,孩子也便会效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恰当地使用。

例如,带孩子去逛公园时,看到各种鲜花,就说“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等;看到蜂蝶在花丛中,就说“翩翩起舞”、“蜂围蝶阵”等;看到小朋友蹦蹦跳跳,就说“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等;看到很多人在一起,就说“人山人海”、“接踵摩肩”等。又如,今年是农历虎年,到处都有人说“虎”,带“虎”字的成语也有很多,就可以和孩子谈谈“老虎”。虎在成语中主要代表两种含义:一是勇猛、强大,有王者之尊;二是凶恶、残忍,是令人生畏的祸害。与前者相关的成语有“虎虎生风”、“龙吟虎啸”,与后者相关的成语有“狼吞虎咽”、“龙潭虎穴”、“为虎作伥”等。

总之,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成语,不能只靠死记硬背,也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孩子很快就会产生厌恶、抵触情绪。所以,教孩子学习成语,要灵活渗透,逐熏渐染,做到让孩子有兴趣。有了兴趣,再加上家长的鼓励、引导,孩子才会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92-01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源于兴趣的推动力。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呢?

一、上好每个学年的第一节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各年级的学习内容都有侧重点。每个年级开学的第一节课,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科目的重要性,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对自己有用,学生就会对思想品德学习感兴趣,就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克服困难。

笔者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时,我问学生:“我们在青春期会遇到很多困惑,你想排解吗?你珍惜自己的生命吗?自信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然后,用张海迪的故事告诉学生:思想品德课教我们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并引导学生:“你知道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有哪些吗?律师是其中之一。思想品德课会教给你法律知识,为你将来做律师打好基础。”在上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时,笔者对学生说:“你们和父母、老师有代沟吗?你们希望老师理解你们吗?你们希望和父母、老师很好地相处吗?思想品德科目会教你怎么做。”笔者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时,对学生说:“你们想让自己拥有的钱变多吗?思想品德科目会告诉你怎么去理财,怎么去消费。”如果教师在新学期、新学年的第一节课就能吸引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二、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够经常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牢牢地把学生吸引住,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如可利用以下方法:(1)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热点新闻、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善用热点新闻时政,培养兴趣。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当前国内外的重大经济、政治、科技现象,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重要意义。(3)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上讲台发言,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4)在课外举行新闻讲座。组织时政兴趣小组,在课堂上引入演讲比赛、辩论赛、小品表演等,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

三、用多姿多彩的新课导入方法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良好氛围,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思想品德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导入方法:(1)用热点新闻时事导入。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内容时,可以用我国的航空母舰试航来导入;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内容时,可以用热点新闻“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条款”来导入。(2)用成语、典故、寓言、对联、谚语导入。成语、典故、对联、谚语、寓言、典故等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等,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笔者在教学“日新月新我常新”的内容时,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来导入,学生听后顿觉醒悟、兴趣大增,教学效果较好。(3)用音乐导入。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其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的内容时,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中。

四、教给学生“有用”的思想品德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例如,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笔者教学生怎样去银行存钱,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教学生怎样去参加演讲比赛,怎么样去参加辩论赛。这样教学,学生积极地参与思想品德学习,教学效果也较好。

第4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需充分的独立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1)读正确。即字字读准,包括生字、轻声、变调、儿化等,还要重视纠正地方音;要做到不重字,不添字,不颠倒、重复字句;(2)读通顺,读出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同时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不懂的地方打上“?”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然后检查初读的效果。抽学生个别读生字词、读课文,切记不要齐读,以便学生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教师或学生对容易读错的字、词给予指导。对于写了一件什么事,教师以最简单的句式引导学生概括: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初步的感知。

二、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目前,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有一种倾向,那就是重感悟,轻质疑。中国传统 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因为默读有利于思考。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默读时,学生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不懂的词语、句子或其它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有的可直接板书在黑板上,以便有针对性地教学。

三、精读课文,释疑解难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就提出的问题,要善于疏导,进行归纳,明确哪些问题学生之间能够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突出重点、难点问题,“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字词方面的问题,有的教师稍作提示,学生思考解决;有的联系上下文;有的查阅工具书或资料;有的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有的让学生在游戏,表演中感悟、理解;还有的可让学生讨论、动手实验,调查了解等方式解决。

对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有的有明显答案或隐含答案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对含义深刻的文章的重点句子,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中,理解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我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呈现句子的训练的:

(1)小组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鱼多,课件出示海底鱼1)

(2)都有哪些鱼呢?作者是怎么有条有理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板书:“有的……有的……有的” (说一说)

(3)这些鱼真是美极了。想看一看吗?(出示课件鱼2)

(4)你能找到课文中写鱼的种类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吗?自己先练一练。(生自由读)

(5)再读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语也告诉我们鱼很多,把它们圈一圈,划一划。

生异口同声:成群结队、穿来穿去、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找得很准,咱们在读课文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你能读好这些句子吗?(出示相关句子、生读、生评价)

师: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又划了词语,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了吗?

小结: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读读、看看、划划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读懂。

(6)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至于朗读的技巧,如语速的快慢、语词的升降、语音的轻重则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读,读中文中体会、领悟,当然适当的时候教师作必要的范读。根据不同的体裁,学生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四、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课文是范文,是文质兼美的精品,要通过熟读,达到诵读,这是读书语言内化的好方法,是积累语言的好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将那些优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摘抄在积累本上。鼓劲学生在平时的小练笔中使用优美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全部的教学内容。

第5篇

关键词: 聋校语文阅读课教学 问题 设计 提问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在聋校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调动全体聋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不同层次的聋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1.设计事实性问题,提升聋生的全面感知能力

事实性问题是指简单回忆所学知识或在课文里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在阅读材料的感知阶段,可以先设计一些事实性的问题来让聋生自主阅读,如: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做?结果怎么样?我的经验是可以把这类提问转化为读书方法的训练,即训练聋生圈画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让聋生先对鲁迅先生在仙台生活的这段文字依照下列问题进行圈画:鲁迅先生在仙台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哪些句子是总写这种“优待”?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他所受到的“优待”?这些问题都是事实性的问题,聋生在认真阅读的情况下,直接从书中找到答案后,对这部分阅读材料的感知也就基本完成了。

事实性问题虽然简单,但对于聋校学生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既可以促使全班聋生认真阅读寻找答案,培养其认真读书的习惯,又是此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对于这类问题,在提问时可多给后进生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有利于调动全班聋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设计经验性问题,提升聋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经验性问题是指需要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或所学知识加以整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聋生回答时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常见的,这时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聋生出错的根源,是课文内容没有真正理解,还是表达方面不到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例如: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时,引导聋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与“齐人”相似的事例和人物?通过学习这篇寓言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如针对“通过学习这篇寓言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这一问题,个别聋生的回答是“不能贪吃”,而实际上“贪吃”只是表面现象,实质是“齐人”虚荣、不自立自强。这时我就设计了两个铺垫性的问题来引导:“齐人吃的东西是怎么得来的?他又是对妻子怎么说的?”聋生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吃的东西是乞讨来的。”“对妻子说是和富贵之人一起吃饭。”我接着问:“这说明齐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聋生很容易就答出:“齐人不自立、虚荣。”得到的启示自然也就是“做人要诚实、自立自强”。

这类经验性的问题,主要是用来培养聋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因此在提问时,要注意发挥分析能力较强的那部分聋生的主体性,因为回答这类问题,能让这些聋生获得成就感,同时能带动其他聋生积极思考问题,理解课文。

3.设计创造性问题,提升聋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创造性问题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得出独特答案的问题。这类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它还呈现出目标的多元性,在培养聋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沟通课堂内外、知识与经验、情感与态度。教师可运用激励性问题和质疑性问题帮助聋生更多地思考答案,如“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去思考”,“可能性还有哪些”,等等。这里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聋生提出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的独创性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鼓励。例如在学完《弈秋》一课时,引导聋生想象:“那个不专心致志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回答这类创造性的问题必须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创造性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运用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发挥那些平时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聋生的主体性。因为独特的答案能使这些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设计评价性问题,提升聋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评价性问题是要求学生作出判断或赋值的问题。对于语文阅读课而言,评价性提问主要有评价内容、评价语言、评价结构、评价观点、评价表现技巧、评价表达方式等。例如在评价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时,多数聋生能答出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特征,但对于更深一层的理解就勉为其难了。我就抓住聋生对“善变”的把握,引导他们反向思考:“奥楚蔑洛夫虽然‘善变’,但对自己上司(将军)的态度却是始终未变,这说明什么?”从而让聋生于反向思考中恍悟: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是沙皇的帮凶。

第6篇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言,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引舞着灵巧的手足,萦振着颤动的耳膜,叩响智慧的音符,激起情感的浪花。如果环节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牵引整个过程,取得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堂导入,总结了一些课堂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老师这样开头:"母亲,生育我,哺育我成长,是人世间最亲近、最可爱的人,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母亲,祖国母亲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我们要为祖国母亲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板书课题。这种直截了当谈主题的开头艺术称之为"开门见山",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明确教学目的,进入主题探求,一般用于新课或一册新教科书的教学开始。

2.创境育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如《爱在屋檐下》一课,老师让学生和着《常回家看看》乐曲轻轻吟唱,并配上体现家庭亲情的多媒体图片,在情感共鸣中,板书课题。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有很多种,比如,可以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条耐人寻味的谜语,透视事件的新闻;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文,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是一段荒诞可笑的笑话、寓言、幽默恢谐的小品、相声;是一幕充满爱恨情杀的电影、电视剧片段;一幅意味深长的对联,针贬时弊的漫画;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科学史话,名人轶事;一个传承文明历史的成语典故。创境育情,把学生引入"佳"境,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3.设疑导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一开讲,老师提出疑问,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比如,在讲八年级法律时,用案例导入新课,《财产留给谁》一课,我给学生出示了如下案例,钱幢(男)与倪洁(女)系夫妻。两人去外地旅游,途中发生车祸,钱幢、倪洁均受重伤。钱幢伤势较重,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倪洁经医院抢救无效,也死亡。钱、倪均未立有遗嘱。双方父母及祖父等长辈直系亲属均已过世,死者也未生子女。钱幢只有胞弟一人,倪洁只有胞妹一人。死者留下以下遗产:彩电一台、冰箱一台、存款5000元,以及家具、衣物等。死者的弟、妹为争夺遗产发生纠纷,到法院。

这个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急于知道答案,设疑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欲,板书课题,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4.温故知新

如,在讲《消费者的权利》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重点说说社会经济权利,我们接触的社会经济权利有财产的权利,还有什么权利属于社会经济权利呢,那就是消费者的权利。这种导入,温故知新,自然贴切,通过回顾以前学习,导入新课学习,既是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了对新知的积极思维。

5.图像激趣

新教材图文并茂,我们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作用,看图导入新课,或利用电化教学,让插图"活"起来,制作幻灯片,配上解释词,生动形象地再现插图,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在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下,板书课题。

6.故事诱导

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成语、历史、传说、寓言等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让学生在仔细听故事时,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

比如在讲《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天堂门口,一位中国老太太和一位美国老太太相遇了。上帝让她们说出自己一生最高兴的事。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住了一天新房子,我这辈子活得也不冤啊!"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在我去世前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我紧接着问学生:中国老太太攒钱买房,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你认为哪种消费观念比较合理?学生们先交流讨论,然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说:"贷款买房消费好。"有的说:"攒钱买房消费好。"最后我总结:"关于贷款买房,它的优点是可以提前享受,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贷款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因还贷而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攒钱买房,它的优点是没有还贷的压力,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会轻松很多,但是攒钱买房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两种消费方式无所谓好坏,关键要做到量入而出,适度消费。"

7.时政导入

运用时政热点导入,就是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时事,国际、国内或身边的新闻与书本知识密切结合,设计精短的导语。这种导入的方式,把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当前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待到学生遇到争议,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就及时引入新课,从而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外阅读;创新读写;导读导写

在这个不断创新的时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如何借助我们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拓展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呢?我想课外阅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是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单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对1~2年级的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阅读资源芜杂,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课外阅读难见成效。因此,寻课外阅读源头活水,在课外阅读中寻找读写的契机,打造创新读写结合第二课堂迫在眉睫。

首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学生年龄尚幼,还不具备自己选择读物的能力。而且由于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差异和局限,作品的内容也受其影响,良莠并存。如果缺乏质疑和鉴赏能力,分不清精华与糟粕,正确与谬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还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的推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不定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的阅读材料。例如,绘本、童诗就是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易接受的阅读材料。

其次,拓宽读写的新途径。一份新的阅读材料,应从教师导读入手,通过师生品读、教师范写、交流感悟、师生共写达到学生仿写的目的,从仿句子、仿段落、仿思路到仿技法,从模仿性练笔、想象性练笔到理解性练笔,循序渐进。

在日常教学中,我探究出了以《学语文之友》为载体导读导写的新模式。

一、绘本――写可以和画一样美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美丽的图画似乎比单纯的文字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中,我首先选择了绘本,在《学语文之友》杂志的推荐下,选择了绘本读物《蚯蚓的日记》,希望孩子们在图画的吸引下读书,然后一边看图画一边读文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简短的文字仍然可以准确地表达心境。因为是日记体的绘本,所以,在读完后,将学写日记结合起来,总结、归纳、提炼出日记素材(学习日记、旅游参观日记、“采蜜”日记、童话日记、生活日记等)。

二、童诗――能歌善舞的文字

诗是情感的营养品,它能从情感上打动儿童,使他们在感动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牢固的,有些一辈子都要恪守的大道理,也许就是儿童时代一首儿歌中第一次感知的。因此,让孩子读点童诗是很必要的。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孩子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要把孩子们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精彩纷呈的语言,教师的“导”十分重要。因此,通过师生共读同赏、品味积累、分析范写,为孩子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也降低了“写”的难度,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

三、句段――牛刀小试写佳句美段

架桥铺路,仿句写话。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话,或变换句式进行说写,或拓宽句子的内涵、外延说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说好一句话到写好一句话,再到写好几句话,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孩子写话,逐步提高。

确定主题,问答写话。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训练孩子学会用眼用心关注生活,用脑用口描述生活的美。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春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活动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句子恰当地联系起来,表现一个主题。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课是一个时代色彩很浓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与素质教育、时代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在教学内容上,表现为照搬照抄、唯书唯师、不求实际、枯燥乏味。现就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开展主题班会,组织辩论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今天,人才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作为对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的主力军,必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倡导课本知识引导下的创新思想、创新行为,如在讲到“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时,我们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方案是:体现民族精神的特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形式是模拟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完美假期”的节目形式。让每组参赛者将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进行简介、评价。小观众们投票选举出最佳设计方案,同学们各显神通、集思广益,有的组设计“井冈山革命老区教育游”,有的组设计“体验游”此次活动在独具特色的形式中,让同学们去体会各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精髓,学生深入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不仅将课程标准的具体知识贯穿其中。

2.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

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实地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同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针对收集到的时事举行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3.运用事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学习目的

3.1 事例要把握正确方向,注重思想性。教师选用事例应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思想去激励学生勤奋上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选取的例子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反面教育为辅。正、反事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具有教育意义。思想品德课首先要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选材要有利于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正面例子讲得具体、生动,就能扣人心弦,征服参与者。其次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讲反面事例,反面事例运用好了,能给人以警戒和启迪。但是讲述反面事例宜粗不宜细,否则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说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给学生过多列举了生活中消费者被严重侵权的事例。虽然学生学有兴趣,也懂得了消费者拥有哪些权利和怎样维护合法权益,但无形中也可能使学生对社会价值观和现行经济秩序产生错觉。因此,老师举例时,要注意事例的思想性,避免因事例选用不当而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3.2 事例要来源于现实,具有真实性。举例的目的是要充分论证有关教学理论,通过说服赢得学生信任,教学举例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仅要有科学依据,还要力求真实准确、比喻恰当。在授课中,讲“诚信为本”的主题,我运用了“南京冠生园食品厂用过期食品馅作中秋月饼,导致企业破产”的事例;在分析“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这一内容时,讲述了一群聋哑残疾姑娘,不畏困难,通过艰苦努力,终于成功上演了高难度的“千手观音”舞蹈节目,在中央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并获大奖的例子,这些素材,远比讲“狼来了”的寓言和讲授“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更感人心扉。寓言式的事例虽然也可以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方面有启发与教育作用,但其现实意义和说服力不是很强。而真实的东西容易使人联想生活,产生亲切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只有运用切合生活的事例,才能由“实” 达“信”,增强说服力。

第9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生活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从甲骨文到中国四大名著,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之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意存高远,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还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更是提升全民族人文素养的载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特别是小学生起着涵养心性、培养道德、通晓人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真正文明的积极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但是将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是有局限性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延伸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果忽视了生活这个大课堂,将会使这项教育活动显得狭隘、呆板。任何优美、丰富的教育内容,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都会感到乏味、厌烦,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植根于生活。

一、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底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许多传统节日延续流传至今,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节日文化,或有关节日来历的传说,或有关节日的故事,或有关节日的习俗,或有关节日的诗词曲赋……丰富多彩,雅俗共赏。例如,仅端阳节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辉煌篇章。流传比较广的传说就有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有关端阳节的诗词曲赋更是不胜枚举,(如唐朝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还有端阳节的饮食、庆典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这些内容要么饱含着人们对美的向往,要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人性、高尚道德的要求准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是培养健康人格的载体,每到节日,让学生了解吃什么,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有什么象征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查找这个节日还有哪些习俗,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传说以及与节日有关的文人墨客和文学作品,诵读有关节日的诗词曲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知道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二、利用学生兴趣特点,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名人故事以其独特的形式在少年儿童的世界中历久不衰,其精美的文学艺术养分、深刻隽永的人生哲理、高尚道德的典范人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即使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少年儿童享受着电子、网络的便捷高效,依然对讲故事、听故事、读故事怀着极大的热情。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进行巧妙的引导,以“开故事会”“我给爸爸妈妈讲故事”“故事大王评选”等活动,把学生引领到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去,让学生从父母及身边人的口中去听故事;在书籍资料中去读故事;从网络媒体上看故事;为伙伴、父母、身边的人讲故事。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学习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滋润、陶冶。

三、寻访民间艺术,学习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民间文化也是其中的精华之一。如节日、婚丧、庆典时贴对联,店铺酒馆上挂幌子,剪窗花、贴门神、踩高跷、赶旱船……都是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形式,我们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它们,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它们的渊源、文化内涵、发展演变,并去积累这些知识,就会学到不少传统文化知识。

四、积累口头语言,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交流创造了语言,并在劳动过程中不断丰富口头语言。老百姓的口头语言内容丰富,有俚语俗语、方言土语、歇后语、成语等。这些句子短小精炼、新鲜生动、通俗易懂、富有表现力,它们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或告诉我们某种道理,或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把身边的人有价值的口头语言积累下来,学生通过积累和理解,就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幽默 时事政治 情境教学 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强大力量,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驱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学生才有学习的热情与求知欲,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为课堂添一点笑声——教师语言要幽默

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魏书生也说:“尽量做到每堂课都有笑声。”教师的幽默能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使学生形成幽默的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鼓舞学生前进的勇气,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三字经》有云:“教不严,师之惰。”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说教师上课应该板起面孔,以树立教师的威严。但威严并不来自于板起面孔,事实上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远离你,无法接近你直到最后讨厌你。要实施愉快教学,应该带着微笑去上课,让微笑永驻课堂的45分钟,这样会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师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学习和研究。老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平等交谈,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鼓励少训斥,多点拨少包办,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你的课,做到在政治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会说。

二、巧妙导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与恰当地导入新课是分不开的。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场好戏的序幕,导入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双边活动以及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心理,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可先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本节课要讲的课题。这种导人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在讲“生活与哲学”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我们不妨可以先讲述丛飞的故事:在他37岁的短暂人生中,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而自己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付不起,在临死之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给社会、长留人间。讲到这里,试问学生应怎样活着才有意义和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顺水推舟,导人新课,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高中经济常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恰逢周五,我是这样导人的:假如下个月《同一首歌》栏目组到我县演出,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节目,那你会买什么前去助兴呢?同学们纷纷回答“荧光棒”、“鲜花”、“小彩旗”等等。而我们现在能在当地市场上买到这些商品吗?不能怎么办?学生又纷纷回答“可以让商家提前订购,生产者根据需要马上生产”;“可以用类似商品替代,能达到目的有啥用啥”。同学们你一言他一语积极参与,激情高涨,此时进行设问:大家知道这里蕴含着什么经济学道理吗?假如将来你成了一个生产者或经营者,能抓住这里的巨大商机吗?

这样的导入,学生容易理解,会使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的实用美,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励学生主动探求本课要学内容。

三、结合时事政治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时政事例不但内容丰富生动,而且和教材有一定的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上政治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政治教师要学会运用时政来巧解重点难点,这样可以使书中枯燥的原理变成在生活中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国家要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时”,我首先播放了一些视频画面”2010年,涨字成最流行语,食品接力涨价,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一直到现在的“辣死你”接力不断,物价全面上涨。同时播放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信息:2010年10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2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2011年04月06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第一个视频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第二个视频分析我国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策,让学生在了解时政的同时,轻松的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

再如讲“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这一节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最新时政,展示:2011年3月11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损失惨重,地震后后,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纷纷参与救援。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1)有哪些组织参加了这次国际救援行动?(2)他们是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3)联合国在救援行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联合国都有哪些作用”这样把单纯的理论观点寓于现实事件的主题之中,增加了政治知识的时代感、真实感,使学生不再觉得政治是抽象乏味、是遥不可及、与自己无关的东西了,学生从“要你学”的被动方转换成“我要学”的主动方。

四、巧设疑问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死的概念或记忆多少死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述,不去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只会使他们昏昏欲睡。因此,教学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设疑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学习“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房价不断上涨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买房?学习“政治生活”中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我们可以提问“在反恐问题上为什么中国与美国能一拍即合?”这种问题一出,顿时就激起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五、运用成语、故事、幽默语言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经典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笑话的恰当运用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如在讲“生活与哲学”中善于抓主要矛盾时,教师可以用“好钢用在刀刃上、牵牛要牵牛鼻子”这样的俗语帮助理解: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可以用“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成语、俗语帮助理解。在讲“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时,不妨用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实现寓教于乐。

在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可引用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讲“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这一教学内容时,可根据,“我国现在每年净增人口一千多万,相当于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的人数”,照此推论“我国一年就能生出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几年后我国就可以生出英国、日本、美国来,真该为我们国家的巾帼英雄们颁发勋章。”这样学生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还了解了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可见通过对成语、故事、笑话等多种方式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注重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高中政治教学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还学生课堂主人的身份。

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时,我设置一个故事情境:在国企改革中必然会出现职工下岗问题。时值中年的李某夫妇所在企业因经营不善最终破产,面对下岗二人一愁莫展,上有要赡养的老人,下有要供上学的孩子,而自己年龄上又不占优势。面对严峻的现实,你认为他们应走出困境实现再就业?指出你的合理建议。同学们进行一番思考后便纷纷谈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夫妇二人要转变观念,用自己在原企业的特长可以到其他小的非国有企业去谋职”;“男的可以学开车跑运输,女的卖票或帮忙,现在国家下大力度整治超载,搞运输应有市场潜力”:也有的说:“他们可以回农村老家,承租大片土地进行规模养鸡、规模种田,也来个规模化经营,”另一个学生连忙补充道:“别忘了瞄准市场,科学养殖,要进行市场化经营”,又一个同学接着说:“提起养殖,我认为还应学学计算机,也来个电脑配料;多看相关书籍了解动物习性,听说奶牛如果定时听一些适合的音乐,它会产更多更好的奶,也体现人文关怀”:也有的同学说:“一开始他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可从最简单的做起,放下架子一切从头开始”:还有的说:“除了自身努力外,当地政府部门还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创造条件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正可谓内外因相结合”……就这样,同学们谈得有声有色,有条有理,把我们所学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以及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与现实结合了起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深入到课堂、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做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同学们发言的最后我以刘欢的一曲《从头再来》作为结束,让学生在“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歌词中深受启迪。总之,在政治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巧妙地设置情境,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变外部说教为内在需求,化枯燥为生动,变沉闷为轻松,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神奇,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使政治课充满生气和灵气。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总结,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中国历史元素的定义

    中国的历史文化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那么到底中国历史元素有哪些?可以让整个世界真正感受到中国历史元素的魅力?依我而言“中国历史元素”是任何一个东西都难以全面涵盖,但是也是可以用许许多多东西来表现的,比方说:长城、春节、龙、黄河、长江、儒家思想等等,可以用来表现的东西实在太多。

    (二)动画的定义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一部动画片的构成大致包括:故事情节、蕴含思想、设计风格、场景设计和配音配乐。找到了这5个基本点再结合动画来谈中国历史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这样这篇文章的方向会更明确一点。

    二、动画与中国历史元素

    (一)故事剧本与中国元素

    1、故事剧本的定义

    故事剧本:电影剧本的一种摘要,在内容上包括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发展,全部的主要场景,以有一些具有关键性的对白。

    2、中国历史元素中的“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的传统故事是动画题材取之不尽的源泉,不论是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的古老的神话传说,还是多姿多彩的民间故事,或者是寓言成语故事都可以成为动画的表现题材。

    3、动画中的中国“故事”

    《木兰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文学作品,长期以来它和女英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由迪斯尼制作的动画影片《花木兰》别出心裁,给了我们不一样视觉感受。影片虽然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了改编,但没有改变具体的史实。使影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看起来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

    (二)蕴含思想与中国元素

    1、中国历史元素中的“思想”

    中国古老的历史文明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儒家、道家等多家学派思想的发展,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

    2、动画中的中国“思想”

    《功夫熊猫》这部电影的基调是传统的道家思想,从而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在影片中,乌龟是至尊的代表,它洞悉天机,是熊猫师傅的师傅,它亲自挑选了熊猫成为龙斗士并把教导的任务交给了师傅之后羽化成仙飘然而去,这正是传统的道家思想的体现。龟的隐喻是道家的最高境界,龟仙代表的就是“玄而又玄,众庙之门”的道。道家思想最核心的理念说“顺乎自然是宇宙与人生的最高准则”,道家思想反对违背本性的作为。

    (三)设计风格与中国元素

    1、中国历史元素中的“风格”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中国动画在多年的发展探索中,借鉴自身悠久的历史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年画等艺术资源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2、动画中的中国“风格”

    中国动画的造型很多受到中国绘画和戏曲的影响,例如《大闹天宫》中的人物造型就参照戏曲脸谱和民间版画的形象特征,片中玉皇大帝就是取自民间天神、天官等形象加以变化而来。

    (四)场景设计与中国元素

    1、中国历史元素中的“场景”

    中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众多。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审美观,人们把富有美感的景观概括为雄、奇、险、秀、幽、旷等美的形象特征。因此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这样一些赞语。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一般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留下丰富的人文景观,如摩崖石刻、古代建筑、宗教遗迹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遗迹等。

    2、中国特色的道具

    就拿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来说,影片中不仅展现了中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景,还描绘了一幅幅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画卷,不论是熊猫阿宝家面馆的装饰细节,还是常用的生活物品,四轮推车、青釉瓷碗、擀面杖、面板、筷子、斗笠等等,无不充斥着浓浓的中国味。

    (五)配音配乐与中国元素

    1、中国历史元素中的“音乐”

    (1)中国之“音”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唐代的胡琴到孔子传六艺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过不断充实发展。

    (2)中国之“乐”

    这里面还涉及到了中国的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乐器里面又分成吹奏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唢呐、箫等。弹拨乐器:琵琶、筝、扬琴、古琴、冬不拉、柳琴、三弦、月琴等。打击乐器:堂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拉弦乐器: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等等。

    2、动画中的中国“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韵,不论是短片动画《三个和尚》《骄傲的将军》,还是长篇大作《大闹天宫》、《宝莲灯》都恰到好处地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其中。例如,在《大闹天宫》中,使用中国传统京剧武打戏的音乐节奏来衬托打斗场面的节奏感,还有影片中悟空上天庭时使用气势宏大的钟鼓乐来表现天庭及凌霄宝殿的恢弘气势。

第12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弊端;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教材中明确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第十册第10课《杨氏之子》、第十一册第25课《伯牙绝弦》、第十二册第1课《文言文两则》。可是《新课程标准》却没有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是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使得小学文言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改革的“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处女地”仍然是一番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当然,教学中的病态百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1 当前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1 见言却把握不当

文言文中的“言”具体来讲有实词与虚词的积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文言文的语感、诵读的方法等。因此,文言文“言”的教学就该有很多涉及的内容和层次。有些教师会在教学中涉及“言”的相关知识,如借助注释了解一些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美、语气美、动态美,从而体会文言文独特的韵味。但对于古汉语的一些特殊语法与文言文的语感这些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最宝贵的能力的载体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1.2 见言却文不现身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扫清了所有的“言”的障碍后,学生就可绰绰有余地应付考试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教师不管拿到什么类型的文言文,一概先大刀阔斧地剥离出难懂的字词,后滔滔不绝地分析串解。素不知,繁琐的字、词和句的“串讲式”教学,生硬地拉大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在索然寡味的学习中,根本无心去体悟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文中投射的古人的生活、情感、智慧、哲学等。这种忽略了体裁特点的教学我觉得是最要不得的。

1.3 文言两者皆不见

有些文言文的教学,走的是一统天下模式的“讲读课”,与普通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没什么异样,自然缺失了文言的感觉,浪费了文本中蕴含的文言文资源,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有点背道而驰,因为文言文中折射出来的文化因素仅从语言的层面是难以了解的。我们只有先整体感悟文本,再细读文本,进而才能与文中的人物对话。

文言文“文”与“言”的统一,体现的就是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出现一些偏颇,主要是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缺乏正确理解的结果,因为在教学目标上认识模糊,甚至误解,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出现了偏差。

2 对新课程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解读

曾看到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就小学文言文教学如是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只是泛泛地说“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认为,教师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把握是上好文言文的前提,既不能听之任之,以文解文,把学生丢进云里雾里,也不能和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任意地拔高要求。

3 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晦涩难懂,如一座巍峨高山,但是如果能讲究策略,也能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作用。

3.1 变仓促上马为相映成趣

学生在五年级初次接触文言文,如果在这之前的学段,没作任何铺垫,仓促上马,势必会有畏难情绪,甚至会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我认为,在低、中年级,把教材中的故事和相应的文言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感知文言文作为平时学习的一种调剂,他们就会欣然接受,学得兴趣盎然。换句话说,就是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学习文言文,一点也不难”“学习文言文,真的很有趣。”

3.2 提前起步,升起兴趣之帆

语文教材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座宝库中有很多文章就来源于古代的故事,于是,我早在学生正式学习文言文之前,就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借助教材中的文本与补充材料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在快乐碰撞中实现古今文化的对话。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我在教学快结束的时候进行了拓展阅读,大屏幕打出《南辕北辙》的文言文。学生读通后提问: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内容是什么?因为有课本知识作奠基,学生很容易就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当然,此时的教学,只是本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不可视为文言文的正式教学。在学习中,由于我坚持这一理念,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探究文言文的好奇心。在学完第二则寓言《滥竽充数》时,他们主动请缨:“老师,我们也想看看文言文是怎么写《滥竽充数》的?”在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后,伴随着一声声的质疑,孩子们涌动着无限的学习热情……这下,我内心的窃喜当然无以言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升起学生们的兴趣之帆也。

3.3 随机穿插,鼓吹航行之风

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单臂划桨,应随时随机地予以穿插训练。如一次做《白鹅》的阅读练习,一个女孩在回答“《白鹅》里,丰子恺爷爷把白鹅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她本来回答得很正确:这样写使文章更生动、具体,读起来让人感觉更亲切。可后来添上了“这样用比喻来写使文章……”。我让孩子们针对此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他们自然想到了画蛇添足。于是我呈现画蛇添足这个故事的文言文,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后,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画蛇添足的事情?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又指导了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想,只要掌握时机、持之以恒地带领学生了解、积累文言文,学生一定会鼓起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之帆,劈波斩浪,快乐前行!

3.4 变满堂灌输为读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