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人学习经验总结

个人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11-19 07:32: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个人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我近期接触了一些应用E-Learning系统的企业,有些仅仅将其作为员工个人学习的辅助手段,让大家获取一些知识或信息,虽然有些企业应用学习地图和岗位胜任力等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指定了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对于学习者来说,仅仅是“知道了”并不够,还需要关注行为的改善、能力和绩效的提升。与此同时,这样应用远未发挥E-Learning系统应有的价值。

按照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马奎特的看法,技术是组织学习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而且已经渗透、影响到当今组织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如果设计得当、使用到位,E-Learning系统可以成为构建组织学习体系、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而如果应用不好,它们也只是“摆设”或可有可无的配角。

按照我对组织学习的研究,打造组织学习系统需要提升三种机制的活跃水平:创新与适变、知识与信息以及社会互动与能力提升。E-Learning系统作为支撑组织学习的基础设施和平台,不只是局限于支持员工个人学习,也可以激发组织创新、推动知识管理、提升组织能力。

利用E-Learning激发组织创新创

创新离不开创意,但创新也不等于意。要想激发组织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于培养个体创造力或创意的层面上。在我看来,要想让一个创意真正转变为创新,并最终产生效益,需要经历创意激发、创意管理、创新实现和创新扩散四个阶段。

在激发组织创新方面,E-Learning系统也有用武之地。根据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这方面的做法包括:

开发或采购“创新思维”“创意管理”“创造性问题解决”等E-Learning课程,普及创新思维方法,开发员工创造力;

通过快速课件开发工具或线上讨论空间,将员工的创意进行分享;

通过在线学习、问答和协作空间等非正式学习方法,开展改善建议或创意征集,激发员工的创意;

通过协作空间,促进团队协同创新;

通过在线学习和非正式交流,推动组织变革;

通过将E-Learning系统应用扩展到顾客、经销商、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促进开放式创新。

利用E-Learning推动企业知识管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或最具生产力的要素是隐藏于员工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如工作心得、经验、诀窍等。如果能把这些隐性知识全部挖掘出来并得到充分共享,企业的效益就可以大幅增长。然而,日常工作中,这些宝贵的知识并未被有效管理和分享。因此,知识管理成为持续推动组织学习的必备要素。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知识管理系统侧重于显性知识的获取、维护,虽然也提供了一些协同工作或群体交流的机制,但其功能和效果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同时,很多E-Learning系统和学习资源也是孤立、刻板的,只能提供一些信息或知识,不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产生和分享。

尽管如此,在一些E-Learning系统中,我们可以找到或者创造性地应用下列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功能:知识文档(如案例、工作经验总结、规章制度等)的上传、分类、分享;利用课程开发或快速课件制作等工具,促进工作经验的沉淀和分享;通过问答、企业内部微博、即时通信工具、在线研讨等手段,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通过虚拟班级、电子化学习、在线研讨,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问答、微博、开放创新网络等,实现知识和经验的梳理、传递。

当然,E-Learning如何与知识管理深度整合、充分发挥功效,还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

利用E-Learning提升组织能力

当下,对于个人而言,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而E-Learning所具有的及时性、按需定制、多媒体与交互式等特性,使它成为适合成年人终身学习的有效方式。

第2篇

从教十四年,我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导主任、州级骨干教师,与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分不开,也与自身的学习和进取不分离,总结成长经历,我认为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乐学好思,积极进取。

任教十年中,无论是从师专学习关于果树栽培、食品加工等农业技术教育专业转变到小学教育,还是在教学中先后担任过数学、科学、社会、美术、信息技术和语文等学科的教学的转变;无论是在参加老师继续教育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还是参加“新课改、新课标”的学习;无论是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还是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考验,我都始终以积极乐观、求实进取的态度面对一次次的转折,交乐于迎接其间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超越课堂、超越工作、超越自我,以“学问无止境,求一点,算一点”要求自己,快乐地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模范。

2、愿意奉献,甘为人梯。

任职以来,我始终坚持在工作中以“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好事不抢功,错事不推诿”要求自己,既不计较个人得失,又不拈轻怕重。特别是任教导主任以后,无论是教学常规的管理,还是每一次教研活动的组织;无论是辅导新到校教师的成长与适应,还是参与每位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我都不惜余力地从查资料、出主 意、想办法到资料收集、活动反思、经验总结中参与全程,虽然对我个人而言没有鲜花与奖杯,但在老师们一次次的获奖中我不仅从教学设计、录像技术、课件制作、教师辅导等方面得到了实践与积累,还不断促使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不断完善,共同进步。

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在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中,我不仅要求个人学习与进步,我也乐于与同事交流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和大家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促使全校教师共同发展。我还乐于与学生家长交换对孩子们的辅导,使大家共同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学习做人。

我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提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大家一起为了明天而努力。 很抱歉,因为您在网易相册了违规信息,账号被屏蔽。被屏蔽期间他人无法访问您的相册。

第3篇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生物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三、个人学习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坚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与老教师们备课,吸取他们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四、取得的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任教的七年一班和七年九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的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加了长春市三省四市观摩课的选拔,虽然没有最后代表市里参赛,但整个过程中还是收获颇多。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争取让自己所带的2个班孩子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第4篇

关键词:名医经验;赵国仁;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7-0083-02

赵国仁主任医师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在基层工作数十年,专研医术,广采民间验方,以其真才实学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并被聘为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中医临床验案四百例传心录》乃其临床验案之真实记录,书中理法方药丝丝入扣,示后人以规矩,笔者研读后深受启发,特将其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1 注重脾胃

对《脾胃论》研究颇深,将脾胃理论中诸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泄阴火升阳汤应用于临床诸如晕厥、头昏、失音、咽痛、二便不适、唇痛、口腔炎、口舌生疮等,其病机属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谷气下流、阴火上冲,临床效果满意。并阐述“阴火”为离位之相火,也及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脏腑的代偿功能,其离位原因为阴虚或阳虚,导致龙不潜藏而上逆为火。

2 重视发病诱因

中医治病十分重视病因,认为外感六、内伤七情、还有一些不内外因均可以发病。医案中好多病例就强调病因对疾病诊治的重要性,诸如:婆媳不和,导致心情抑郁;年老丧子导致癔症;身处严寒高地、从事水产感受阴寒导致阳痿;久劳负重引起“阳气烦劳则张”导致咯血等等都可以导致疾病发生,明确病因,方治病求本,疗效速捷。

3 善于总结前人治病经验以及民间效验方

例如:①童便治疗咯血;②白果单药斤余治疗哮喘,但强调煎煮时间要长,以免中毒;③对于声音嘶哑、失音属顽痰阻抑者,使用陈皮30 g,生诃子10 g治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④珍珠粉单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每次06 g,1日3次;⑤牙龈红肿疼痛,可用白残花根、金樱子根煎汤内服。⑥对于由于嗜食肥美,湿热内蕴,口甜者,单药佩兰即可治疗,并阐述其理论依据是:《素问》: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美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治之以兰(佩兰),除陈气也。⑦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予以鲜土牛膝根250 g捣汁炖服。

4 赵教授临床经验良方

①除萎汤:香茶菜根、刺猬皮、莪术、绿萼梅、厚朴花、玫瑰花、佛手花、代代花、白芍、乌梅。该方由活血化瘀药物加上五花饮组成,五花饮为名老中医魏长春提出,该方理气而不燥烈,长期服用不伤阴,若患者确属阴虚,可将厚朴花改为白槿花。该方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很好,但临证中一定要叮嘱患者动态复查胃镜,已防萎缩性胃炎传变为胃癌。②消徵散由白英、香茶菜根、蛇果草、鬼球、猫爪草、三叶青等组成,该方治疗占位性病变如癌症、囊肿等有疗效,但该方性属苦寒,不宜长期服用;③对于乙肝肝功能异常、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白英、叶下珠2味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肝酶;④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脾肿大,运用大剂量白英、香茶菜根、茜草根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结合辨证往往能取效;⑤温降益肾汤(生黄芪、人参、苍术、白术、附片、干姜、生军、木瓜、黑大豆、泽兰、丹参、怀山药、桑白皮、鹿角霜、龟板、地锦草、陈皮、山甲片)治疗肾功能衰竭疗效不错,其中木瓜、黑大豆、泽兰有改善肾功能作用;⑥赵老曾跟随沪上魏氏伤科魏指薪实习,对伤科用药亦有很深的造诣。对于颈椎骨质增生导致的眩晕,喜用如下方药:透骨草、威灵仙、骨碎补、葛根、当归、白芍、川芎、生黄芪、桑寄生、川断、丹参、桃仁、红花、地鳖虫。临床治疗中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5 灵活运用中医理论,解决临床难题

如排尿性晕厥,西医无特效疗法,中医《内经》认为“水不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若此气不足,排尿时随气散失,而且肾阳虚不能暖土上奉于脑,故尿半而厥,这提醒我们可通过温补肾阳治疗排尿性晕厥。对于疾病属上热下寒或上下所属病机不同时,治疗上需注意同性相亲,如晨属阳,早晨服用以阴治阳的药物,晚属阴,晚上可服用以阳治阴的药物,这与临床上中药煎2次,分早晚服有区别,并提高了临床疗效。生活习惯不好往往导致疾病,如长期饮酒会导致疾病,但由于个体不同,“实入阳明,虚入太阴”,即个体阳气旺盛,多饮酒往往导致

湿热,表现为痞满便秘;而个体阳虚的人,多饮酒往往形成寒湿,导致腹泻。治疗尿血,蛋白尿、以及不孕不育症等,往往推崇叶天士“上则主心脾,下则从乎肝肾,久则亦主于八脉”“盖冲脉动,而诸脉皆动,任脉遂失担任之司,下元之气何以固纳”喜用龟板、鹿角胶、阿胶、乌贼骨等血肉有情之品,值得我们学习。

第5篇

参加本次校本培训,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索教育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校本培训这项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中心校得力的领导下,这朵教育园中的一朵奇葩现在绽放了。校本培训,是新世纪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的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的兴衰。为国家教育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多次强调校本培训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每学期的开始,我们中心校都把这项工作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多次召开会议着力抓好这项工作。大会宣传小会布置,尽可能的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好。使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充电”,以适应教育形式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校本培训这方面,向教育行政部门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新的工程。一开始有个别老年教师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总是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学与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想法,我们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向他们讲明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克服年龄大的困难,树立信心、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首先,“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管理者要努力创造适合于每个教师发展的空间;意味着鼓励探索、鼓励创造、鼓励形成特色;意味着每个教师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而又能宽容地对待观点的差异;在平和、平静、平凡、平实的教育实践中将“专业发展”作为我们共同的职业追求。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一定要做到校级每学期三次,每周两课时。在集体备课会上,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快使。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新老师促进老教师,在集体备课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每一位员工都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意味着每个成人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践行“身教胜于言教”这一朴素的教育真理;意味着家长、社会都是学校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重要力量。不断反省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哪些地方做错了、哪些地方成功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正因为这样,许多老师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得了一等奖。

最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意味着在学校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开放的、包容的、支持的组织环境。学生之间是友爱的、互助的、欣赏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师之间是团结的、友好的、互进的;领导与教师之间是坦诚的、尊重的、合作的;意味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成就每一个人,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得到重视,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长,每个人也都有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奉献。水到渠成,校本培训硕果累累。由于领导的重视,老师们不断对校本培训认识提高,并积极参与。近一年多来校本培训工作硕果累累,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王庆杰、王亚等老师先后获得了镇级优秀教师,另外,在老教师中,在校本培训当中不堪示弱,如肖天虎、王耘先后进入高级教师行列。这项成绩的取得,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归功于校本培训这一伟大工程。

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项工作毕竟是刚刚起步,今后的路更漫长。我们一定要积极进取,力争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总之,取得成绩令人高兴,但只代表昨天,今天和明天要更加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去。在教学的人生道路上,“上下求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状态,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让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开创农村教育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6篇

我以前也忽略了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总觉得班级里有优生,也总会有那么几个后进生,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没有必要去追究。即使有的老师去关注这部分学生,也只是从非智力因素和课后的单纯辅导来着手,这次成绩提上去了,可能下次换了老师或不辅导,成绩又下去了,偶然因素很多,没有从本质上提高他们的素养。

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

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计划学习的指导,来提高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乐趣,以求在学习上可持续发展。

一、 计划学习指导与零星辅导、有偿家教的区别

“计划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自己的需要、兴趣与接受能力而制定的德、智、体、能方面的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生自身需要,因此这种学习活动是自愿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指导就是教师教育,是在学生个人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援助”。它与“集体施教”相对应,是班级授课的一种补充。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能够弥补传统授课制对这些差生统得过死和划一要求的弊端,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计划学习指导”只能以学生自愿为前提,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它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它是在教师关怀与指导下的“学生有计划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自学的意志品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在校学生进行监督和辅导,具有系统性、长期性,与教师在校临时、零星辅导有区别;当然也与校外教师有偿家教有本质区别。

二、 “计划学习指导”的实验步骤

(一) 初步试验 在班级物色四五名肯上进且有自制力的学生,分别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的情况,引导他自己提出“个人学习计划”(可以是每月计划和学期计划,也可以是每周计划和每天计划)。师生双方约定如下。第一,计划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状况与意愿制定,可以是课内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学习,自定目标、时间与步骤,教师做好指导。第二,学生在执行计划遇到问题,老师尽量提供援助。第三,每一阶段师生交谈一次(时间由学生定,学生主动约老师交谈),了解和监控学生完成情况。第四,双方对外保密。第五,学生如无意坚持下去,老师尊重学生意愿,取消双方约定的协议,老师保证不改变学生的看法。第六,计划完成,教师验收学生完成计划的质量和数量,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

(二) 扩大试验 试验一段时间后,用同样方式培养第二批学生。不张扬,让这种影响慢慢地传播出去。支持其他学生效仿或鼓励他们同好朋友“结对子”,相互支持。

(三) 在班级推广 经一学期试验,如果有成效,便可推广。如,在班级内交流“计划学习”的经验。在多数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推行“个人计划学习制度”。期中交流执行计划的情况,期末交流“计划学习”的心得。

三、 计划学习指导的实践成果

首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计划和目标,但自主不是放羊,而是有老师指导,指导他们重点分析自己的学科情况,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训练和积累,成绩的提高更是渐进的。对于学生来说,每一学期每一学年都要制定课外计划来充实自己。在制定计划时,提醒学生根据自己学科的弱项自主制定,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一些学生制定出的计划相当空泛,缺少操作性,执行起来要么难度极大,要么范围极小。因此在制定学习计划时要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具体分析:

(一) 有些后进生成绩落后的原因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很吃力,时间一长,学习跟不上,他们的信心消失殆尽。对于这部分学生就要引导他们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制定计划。

(二) 有些学生因为自制力差,课堂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常常“开小差”,导致老师在讲解时有许多知识没听懂,或遗漏没听到,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课堂听课效率低下。对于这部分学生,就要引导他们从课堂中找出问题,制定计划,通过课外来弥补课内,课后的辅导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其次,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教学生会如何学。因此就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课外的辅导中。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教材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用圈点勾画或记笔记方法筛选信息,确定重点难点,同时可以结合同步练习来巩固书本知识,也可以建“错题本”搜集错题,不断反思,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自主学习时就能得心应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 教师还要充当监督者角色。在执行计划时,有些学生自制力差,需要教师的监督。例如我曾经辅导一位七年级学生,起初让他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在这份学习计划里,他将阅读赏析作为自己长期要加强学习的项目。在我的引导下,他细化了学习辅导的时间地点,即:每天中午抽出15分钟时间做一道阅读题,然后让我批改点评。在执行这个计划时,这个学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也抽出空余时间进行辅导、监督。这个学生坚持了两个月,第三个月由于临近期末考试,作业繁重,这份计划执行断断续续,最后就停下来了。后来我找他谈话,告诉他是继续前进还是要前功尽弃,让他自己选择,老师决不为难,最后这个学生还是选择了继续执行这个计划。以后不管再忙再累,这个学生也一样坚持做题,三年下来,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后来他在经验总结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还获得人生成功的密码——坚持。”这句话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其实这种辅导不仅辅导的是学生的成绩,也辅导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关键在自愿,于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

(四) 教师还要充当管理者、组织者角色。计划执行当初,要与学生签订协议;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学生自己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许多材料,知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当然也产生了许多感悟。为了让学生能总结和认识这一计划的意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实验者提供交流心得、经验的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先在实验学生内部搭建,也可以扩大到班级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一项计划当中,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都能主动、自主地学习,互相促进。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89-02

一流的教育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撑。新课程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

在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上,课改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点的“三角形”课程理论,从而结束了课程在“学生中心”或“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之间的“钟摆”现象。新课改中,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这种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与“学生中心”、“学生本位”教育思想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它是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的统一。

在培养要求上,课改提出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要求,新课改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种精神,学校及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力观念上,课改提出了关于态度、技能、知识三元合一的基础学力模型,从而结束了重知识还是重能力或者重态度的片面理念。在总结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新课改对学力内涵进行了再认识,构建了基础学力模型基础上的、以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内涵的、再生性强的教育体系。基础学力的核心第一是学习态度,是否肯学、爱学是决定学业成败的关键;第二是学习能力,学生要能够自学、善于学习;第三是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态度与能力的载体,它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发展性学力是指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我素养、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集合,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包括具有作为发展能力载体价值的再生性强的知识,特别强调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创造性学力是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学习主体所具备的探求态度、批判与创新能力,以及开放而多维性的知识的集合,包括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性的认识。在这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型中,三要素并不是处于同等地位,这是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会实践、能创新为根本立足点的。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对于深化初中课改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要点的举措,是落实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初中课改正处于关键时期,以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为目标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是深化初中数学改革,落实相关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培养初中学生的基础学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作如下阐述:

一、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力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不仅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强调人的学习后劲与持续发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初中阶段要把学生学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课堂改革的核心——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设计,努力把学生培养到“会学”的境界。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基于课改精神,立足“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遵循大纲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或合作式等一些类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教学情境的创新。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去调动、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以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获取的能力。

二、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自学、议论、引导、创新”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注重发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开放生成的课堂教学特征,在优化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力。本课题所构建的课堂模式不仅是一个简单传播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的再生产过程,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同时也要转变教师观念、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引导的辅助作用,精讲课程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并配以相应的学生练习,这种师生“精讲多练”的方式,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不是僵化的知识传授,而是基于探究性或问题式的教学活动,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讲述,这种模式下的精讲,突出了教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适合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同时,教师的讲要利于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诸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明确好教学目标,这便于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形成。

三、激励学生的自我总结,强化自我基础学力的认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内容的接受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励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以强化学生的自我能力的认识。学生要针对自我学习的表现,诸如课堂反应、活动探究情况、作业情况等,进行自我学习状况和状态的总结,以及时发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或缺失,这点对于落实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以引导学生“快乐的学、积极的学、有能力的学”,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强化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都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多元的评价体系,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学力推波助澜

在评价准则上,课改提出了四大转变:一是变学业评价为学力评价。学力内涵的突破必然引起评价内容的转变,而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突破要求我们扩大评价领域,建立包括认知的、技能的和情感的,兼顾态度、方法和心智发展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二是接受性评价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改变单一被动的评价形式,建立既来自教师的接受性评价,又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评价的新型评价体系,以增加评价的丰满度。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这种二维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为严格依据评价准则,并进一步贯彻于整个评价过程中,新课改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学段终结性评价、等级考试、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学分确认等。这些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以往我们虽然做了,但显得很不够,尤其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即随堂的教学评价,它包括对学生提问和答问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以及阶段性、单元性考查等。日常性、阶段性考查要控制好频度、难度和采用适当的形式,注意发挥对学生情况的诊断功能,也可以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因为学生个体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就必须做到及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个体学习档案之中。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初中课改的重要内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基础学力,诸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采用分类比较、经验总结、探索法、发现法等开展实践研究。如经验总结法:

1.根据自身上课实施的情况不断总结经验。

2.在听评课活动中采纳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意见、建议或者方式方法。

3.认真学习经过验证的先进教学和学习经验。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并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互动式的探究性教学,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学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钟坚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0,(9).

[2]葛晓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力[J].中学数理化,2009,(3).

第8篇

要管好教学工作,就要抓好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过程,可分为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考试五个基本环节,这五个基本环节抓好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就有保证。

1、抓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我对备课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首先应向全体教师提出备课的要求;其次要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

2、抓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在管理上课时,首先向全体教师提出上好课的基本要求;其次我经常性进行巡课或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3、抓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对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检查上课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我对这一环节的管理。

一是要指导教师科学地布置作业,避免学生产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是对作业的批改要有明确的要求;

三是定时抽查学生作业,及时总结布置批改作业的经验。

4、抓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外施教的重要措施,是培养优秀生与帮扶学困生的有效途径。我首先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作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明确辅导措施,因材施教;其次帮助教师改进课外辅导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5、抓考试和考查

考试和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的管理。在管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建立考试考查制度。考试考查次数要适当,不能把考试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棒;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利全面检查质量。

(2)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加强学习、真抓实干,获取教学管理发言权

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导主任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精通教学,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学专家,才能取得管理、教学的发言权。

1、教导主任要加强学习。任期内,我先后参加过教师普通话培训,知识的培训,学习能力建设培训,国际化竞争培训,知识产权培训,计算机培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年自费到蚌埠市参加“淮河之春”全国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年、年年先后两次赴市参加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多次参加市小学数学教研会。经常到县实验小学听“骨干教师”观摩教学,汲取精华,博取众家之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和学生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的确,教学是一门艺术,她吸引着我不断的去发现,去攀登。

2、教导主任要深入课堂听课。深入课堂听课是我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喜欢听各学科教学的课,听不同对象的课,听了课还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3、教导主任要善于动笔。总结教学经验,使点滴的经验变为系统的经验,盲目的东西变为自觉的东西,经验上升到理论,个人的成绩汇入学校集体中。这一点,我亲自动脑动手,带头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文章。我的教学论文《小组合作学习新思路》获县三等奖,教学反思、教学案列分别获县二、三等奖,两篇体育论文分别获县二等奖、市三等奖。取得的成绩还有很多,但我从不因此而骄傲,她只会激励我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精通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深化教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

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备一桶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其方式是多向性的,可通过进修培训、校本培训,还可通过“师徒结对子”、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这一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管理上我亲自抓教学研究,发动教师人人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形式从原先单一的“一上一评”改变为“一说一上一评”,坚持外出学习教师回校汇报制度,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坚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通过研究,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教育科研队伍。

四、落实制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制度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管理可使教学秩序井然,环境稳定,克服形形的随意性和无政府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我校长期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狠抓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教学管理有序规范。

1、重视领导巡课制度。巡课制度是为了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我每周不定时巡课1次以上,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堂,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遵守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秩序等情况,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将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要求教师整改,促进课堂教学正常化。

第9篇

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培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各地都制定了适合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方案。上海第二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历时3年已经完满结束,其中地理名师基地培训了15位后备名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培训过程也是探索高端教师成长的途径,我们觉得优秀地理教师的成长应该有两个平台――实践性的平台和学术性的平台。

教师主要的工作舞台是在课堂里教书育人,所以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培训需要一个实践性平台。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设计新方法和新手段,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备课、说课、磨课、上课、评课,是大家共同关注的方法。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一个优秀地理教师的成长,必须提高他们地理实地考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员考察祖国的天南地北,北上黑龙江黑瞎子岛、南下云南腾冲和瑞丽、西抵河西走廊和青海湖,东至福建闽南沿海,沿途所见所闻训练了一位地理教师敏感的观察和鉴别的能力,提高了地理教师对大自然的特殊情感,也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的鲜活具体的资源。

但是对于培养具有研究型、专家型特质的地理教师来说,还必须要有学术性的平台。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也是突破高端教师成长的瓶颈所在。所谓教师的学术水平,是指能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善于进行有深度的理性思考,能把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能够通过语言与文字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透过繁杂的教学表象洞察各种教育问题的实质。

学术性的培训活动,读书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泛读和精读要相辅相成,细水长流才能滴水穿石,逐渐地把教育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读书要有个人的思考,更要伙伴的交流。读书沙龙、教师论坛、网络博客都会产生理性思维的火花。理性的思考让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随意性,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但是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也是盲目的。名师培训基地要求学员从已经具有的丰富教学经验总结和上升到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这为高端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位优秀地理教师的学术品质,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特性和批判性。理论具有普适的特点,但是专家型的教师则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形成个人学术特色的过程中,应广开思路,开阔视野,除了大家普遍关注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估等领域以外,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地理学科的科学探究、学校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编写、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地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地理学科师生网络互动、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等都需要去探索,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地理教师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去研究。

让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道路上,成长为推进新课程的优秀地理教师。

陈胜庆老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华东师大特聘教授、上海市地理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上海市地理教材审查组负责人。他师从我国著名地理教育家诸绍唐教授,于1985年华东师大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后在地理系任教并且主持《地理教学》编辑部工作多年。1992年调任教育部直属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副校长,并兼任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校长。陈胜庆老师在中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一直参与地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承担多项国家级和市级科研项目,编写多种地理教材、科学教育教材和环境教育教材,在学校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编写、地理学科德育、学生探究性学习以及教师培训方面都有所研究。他所指导的学生研究课题曾经两次获得国际英特尔青少年科学与工程大赛的大奖,10余次获得全国以及上海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奖项。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反馈

现代教育认为“教育不是把外界的东西强迫学生接受,而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发展”。课堂改革,理念植入、观念转变是前提,模式建构是保障。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模式,关键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着眼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也就是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汉滨区从2010年起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优选国内先进的“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等教学模式,在我区的城区、川道、山区等10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推广实验,期间我们通过召开教改例会、实验教师备课会、课改实验课观摩研讨会、课改优质课评赛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实验的顺利有序开展,实验取得明显效果。历时三年推进实验,汉滨区五里镇民主九年制学校锐意课程改革,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础上创新出了适合本校学情的“预、检、展、评、测”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广大实验教师扎实工作、积极实践和不懈努力,实验达到预期效果。

一、课题研究的历程

为保证课题研究正常开展和深入研究,成立领导小组、中教组各学科教研员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各实验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骨干教师参加的实验小组,三管齐下,全方位实施。区教研室领导小组通过统筹规划、精心安排,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同时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等方法,通过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0年6月―7月)。

1.精心挑选与组建实验队伍。根据我区实际,按照城区、川道、山区、区直布局选好实验学校,筛选参与实验积极性比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本课题实验教师。

2.学习经验,奠定基础。教研室组织实验教师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教改名校实地考察学习,感知教改课堂,奠定实践经验基础,扎实参试教师理念功底。

3.开展理论学习和调研,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和实验研究组三级三层面的实验研究组。

4.学习理论,调查现状,指导实验校选定子课题,提出实验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培训:①通过召开培训会,组织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指导理论学习,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的资料和经验。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已有课例录像分析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实效教学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他制约因素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并撰写成调研报告,制定实验实施方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

一是确立实验班与对照班。摸清底子,确保实验的有效性,本阶段主要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严把备课、上课关。

二是“先学其形,再学其神”。本着小步走的原则,要求各实验校按照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个环节实施,从形上统一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教学研究,分阶段召开研讨会,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展示阶段研究成果,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三是且行且思。教研室课题指导小组定期深入学校听课、评课,边辅导边探究边实验边总结,初步总结出“预(预习)、展(展示)、评(评价)、测(检测)”。

(三)深化熟悉模式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一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赛教活动,给从事实验的教师搭建一个比武、切磋、交流的平台,逐步深化第一类概念课教学模式,解读熟悉其操作要领。

二是开展观摩研讨会,针对具体问题研讨解决。在五里镇民主九年制学校的基础上,结合各实验校总结模式进行规整。经过一年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借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经验,把先学部分由课内提到课前,使“预习”“检查”前置,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互动的学堂,适时评价,强化训练,形成“预习、检查、展示、评价、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

(四)验证完善阶段(2011年9月―2016年6月)。

一是熟悉模式。开展活动,让教师熟悉“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领悟其内涵,发展其外延,做到形似的同时,在神似上下工夫。

二是且行且推广。将总结出的“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在实验校的非实验年级或非实验校的相应年级进行试用、验证,通过验证,进行整体实验研究及验证性研究,完成全部子课题,进一步完善已有结论。总结归纳出“课前预习、课前检查、展示互动、师生评价、当堂检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预、检、展、评、测”五环节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操作要领

(一)课前预习,先学前置。

课前预习是前提。实现了两个前置:①教师的自学指导前置。②学生的自主学习前置。把“先学”部分由课内提到课前,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又为课堂展示、当堂检测留下充足的时间。

主要任务:阅读教材,依据自学指导,生成本课题重点、难点,初步实现学习目标。

具体操作:课前一天布置预习作业,出示自学指导,要求学生尝试完成课本练习题。预习方法是“读、划、写”,对教师的要求:自学指导做到“指令明确,问题具体,便于操作”,用“阅读、划出、举例、注释、尝试解答”等词语描述,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初步应用重点知识。对学生的要求:阅读教材,划出概念并举例,划出重点做注释,划出难点备提问,尝试写出思考的结果,写出练习题的解答过程。

(二)课前检查,掌握学情。

课前检查是关键。是教学“布置+落实”的具体体现,彰显教师“言必信,行必果”的个人魅力,既能督促检查预习效果,又做到教学从调查“学情”开始,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情做出决策、重构环节。

主要任务:了解自学情况,理清学习难点,检查目标初步实现情况。

具体操作:课前以同桌互查、小组检查、教师评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进行预习评价,准确掌握存在问题。同桌互查是同伴互助、补充完善,小组检查是反馈情况,督促跟进,教师评查是点评激励、发现问题。检查方法是“看、问、评”,看重点段落是否画出、关键词语是否解释,看概念是否举例说明,看练习题是否尝试完成。问自学中的疑惑、解题中的困难、预习中的收获。评预习效果,包括表扬、鼓励、肯定、批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

(三)展示互动,提升能力。

课堂展示是核心。展示即演示、实验、说理、纠错、补充、评价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主要任务:交流课前预习学习成果,汇报自主探究心得,讨论解决问题方法,展示目标实现情况。

具体操作:①小展。即小组内展示,做到:低起点,让”中差生“先展示,充分暴露问题,然后让中等生直至优等生纠错补充完善,体现“兵教兵”、“兵强兵”,使“错误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小组展示习惯;②大展。组内选代表,在班内展示。做到:善点拨,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定位重在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培养习惯,点拨不是“包办”,是“引、点、导”。

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四)师生评价,激发动力。

适时评价是动力。使学生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要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鼓舞士气,树立学习信心,促进目标的实现。

具体操作:对预习、展示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评价,对解题中的疑难、失误进行点拨评价,对良好表现、点滴进步进行激励评价。细节是:①评价要具体恰当,针对性要强;②评价要及时有力,时效性要强;③评价要肯定鼓励,示范性要强。

(五)当堂检测,反馈提高。

当堂检测是基石。既是教学反馈的需要,更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

主要任务是:量化教学实效,检测目标实现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操作:精选课本中的练习题、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针对学生对教材组织的变式题。细节是:①抓教材,讲练测一体化,不抬目标,不增难度。②精选题,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题,不遗漏。③会拓展,借鉴中考题适当拓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发展。

实验的过程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预、检、展、评、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目标引领,自主学习,以学论教”。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常规管理为基础,精心备课、强化检查、规范过程、加强练习、及时评价、适时检测,通过布置、检查、评价激发学生先学、乐学、会学的情感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学各学科《义乌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及《课程标准解读》.

[2]《人民教育》2010年――2016年.

[3]《江苏教育》2010年――2016年.

第11篇

连接主义教学是基于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途径,其主要以网络学习为基础,通过网络学习实现节点的连接,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科学化网络学习结构。该主义中明确指出教学核心是分散在多个个体、站点或软件中的,需要依照上述“节点”形成对应网络体系,实现节点资源、信息等的高效运用。连接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1)节点和信息源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通道,该通道的内容为学习;

2)不同领域、思想和观念之间的核心技能为其发现连接的能力;

3)连接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连接活动进行合理设置,要注重培育、理解和维护连接单元;

4)连接单元分析过程中要从系统着手,最大限度提升有效连接价值,而并非分析单一概念。

随着数字时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商务英语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构建高效益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在数字时展进程中势在必行。连接主义形成了网络化学习结构,通过网状结构将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个人—网络—组织”的统一,对学习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网络结构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行了全面培养,为学生构建了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对学生商务英语运用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连接主义商务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开放性内容作为教学核心,依照该教学需求对商务英语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不同学科提炼商务英语学习理论,以“嫁接杂交”法得出最凝练的商务英语学习原则,形成高度集成的多元学习理论;连接主义商务英语教学可以通过网络结构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资源体系。在该体系中资源内容高度交叉,学科资源融合效益大大上升,这对商务英语学科内容的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上述资源集中和融合也为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商务英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连接主义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教学对象设计网络连接主义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时要对教学环境、教学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全面设置,选取教师和学生作为主要参与和执行对象,在该对象上设置师生教学空间、连接空间、表达空间等,形成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连接结构。

2.2教学板块设计商务英语教学模块构建的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及友情链接进行合理设计,依照对象需求形成对应节点。

1)理论知识模块:要设计静态及动态理论节点。静态节点要包括商务英语理论、商务理论、金融英语理论、营销英语理论等;动态节点要包括商务英语考试大纲、考试试题、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

2)实践知识模块:要把握好知识内容,设置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职场实践、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对商务英语软件平台进行完善,构建以国际商务流程为核心的软件系统,让学生在该系统中训练商务英语,模拟商务英语沟通情景。

3)学术交流模块:要加强商务英语学术研究重视程度,构建学术交流节点,如学术会议、专家会议、教师科研、学术论文等。

4)创新创业模块:要将创新与创业作为节点构建基准,在该需求下合理运用校外平台,如阿里巴巴、淘宝等。在该平台上进行创业建设,对优秀创新创业内容进行宣传和展示。

5)友情链接模块:要依照连接主义教学需求对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工具、学习参考资料等进行拓展,形成友情链接节点,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学习效益。友情链接板块可以适当加入商务报纸、电子词典、读音模仿等。

2.3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教学板块学习内容,要依照商务英语学科特点构建任务驱动型教学体系。该教学中教师对各项商务英语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强调,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商务英语学习,利用教学板块资料和内容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责任分明,教学关系非常突出。学生存在问题后可以及时通过学术交流板块与教师交流,与教师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学完成后学生以调查、小论文、分析报告等形式将本课程中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阐述和上传,形成阶段性学习知识及经验总结。教师汇总上述总结并进行分析,给予学生相应学习建议及指导,将优秀作品在学术交流模块进行展示。

2.4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中要把握好总结性评估、阶段性评估两部分评估内容。总结性评估为期中、期末试卷测试成绩,阶段性评估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估成绩,即学生日常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潜力、学习参与次数等。要依照上述两方面数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给予学生商务英语学习迅速的反馈。

3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知识转化模型;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6-0212-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造的场所,对其进行知识管理尤为重要,而高校图书馆在知识创造和运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目前,高校图书馆已不仅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场所,也是人们交流信息和经验、学习和创造知识的最佳场所,其实质是提供知识学习、知识创造的公共知识管理中心。知识管理成为图书馆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但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过程中, 往往更强调显性知识管理,却忽略了隐性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的作用。本文基于SECI知识转化模型,探讨图书馆的隐性知识管理和机制。

1知识的种类和SECI知识转化模型简介

波兰尼(Polanyi)在《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著作中,将人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能以书面文字、图示和数学公式加以描述的正式、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另一类是指隐含在各知识主体手中和头脑中的、很难用文字、语言来精确表述的隐性知识。SECI知识转化模型是野中郁次郎(1991)提出的,他将知识的转化过程分为四种基本模式――社会化、外在化、整合化和内在化,“社会化”是指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表现为一个人的隐性知识成为另一个人的隐性知识;“外部化”是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是知识创造的关键过程,表现为个体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传授给其他人;“整合化”是指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是一种把概念或知识片断综合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内在化”是指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是把显性知识应用为隐性知识的过程。

图书馆隐性知识主要由个人隐性知识和团体隐性知识构成。个人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图书馆员工头脑中的难以表述或不愿表述的内隐知识,包括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以及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团体隐性知识是图书馆各部门中难以规范化、难以言明、不易(或不愿)交流与共享,也难以被模仿、尚未编码或显性化的内隐知识,其中,包括图书馆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和摸索出的一些办馆思想、方法、规律、经验、管理技能、组织学习能力及群体成员的默契、协作能力等。

2SECI知识转化模型和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2.1图书馆个人隐性知识管理

图书馆内部员工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深植于员工个人的行动与经验之中,同时,也深藏于员工个人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之中。主要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明确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这类隐性知识与个人经验、行为和工作内容紧密相关,是个人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

2.1.1“社会化”

在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就是馆员及用户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共同体验和学到图书馆服务精神、职业道德、工作技能经验等, 馆员观察用户接受服务的满意程度、服务喜好倾向,开展与用户会话,馆员协同工作,反思并提高服务质量,创造出共有心智模式和技能之类的隐性知识的过程。

2.1.2“外部化”

在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就是图书馆以馆员之间、馆员与用户、用户之间的交流为素材,运用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手段挖掘、整理、总结,使知识外化,形成图书馆业务指南、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图书馆文化等系统化知识。

2.1.3“整合化”

在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就是将各种概念综合为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对显性知识的整理、增添、结合和分类等方式,重构既有知识,催生新知识,是各种显性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体现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整理上,是图书馆最为重视的知识管理模式,其价值体现在知识信息的增值。如图书的分类、排架、剔旧,馆藏目录的整理,书目、索引、文摘的编制等;数字时代有纸质资源的数字化,电子信息的标引排序,搜索引擎的开发,知识的导航服务等。

2.1.4“内在化”

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通过汇总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人们消化、吸收,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汇总组合,便利了用户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运用到实践中,完成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螺旋式上升。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组织内得到共享和运用, 其他员工将其内化, 用其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

对于图书馆来说,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的技术技能和技术秘密,工作中的经验和判断力,决策时所具有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都是隐性知识的直接体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在馆员知识转化循环中,知识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传播范围不断延伸,成为公共知识管理中心,所以,必须创造一种能够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机制和平台, 使存在于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能够充分表达出来,并转化为整体共享的知识。

2.2 图书馆团体拥有的隐性知识

团体是由多个部门的具有互补能力和知识的人参加,以任务为导向的工作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灵活的集合体(工作模块),可以在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形成,团体中的个体由于彼此紧密的互动和直接沟通,通过模仿与练习、感悟和领会,形成彼此能够会意却不易言传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是由各个个体在工作中创造、积累与创新后形成的,主要特点是它表现为群体所掌握的技能、研究过程以及群体成员的默契、协作能力等。团体隐性知识既不能脱离图书馆中个体或团体的隐性知识而独立存在,但又不是个体隐性知识或群体隐性知识的简单加和,而是在对员工个体、群体和从图书馆外部获取的各种知识有效转化、整合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涌现出单个个体或团体所无法具有的知识特质,主要特点是表现为只有单位层次才具有的图书馆文化、价值体系、惯例、共同愿景等,是难以清晰说明,但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隐性知识。

3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机制建立研究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就是指运用隐性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要求,并提升现代化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根据知识转化模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建设:

3.1创建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和学习型图书馆

图书馆要积极创造图书馆员分享知识的组织文化氛围,使馆员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和共享知识;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和发展目标任务, 制定本馆的整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目标、计划, 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创建学习型组织。在馆内积极鼓励知识的交流和扩散,支持每位员工充分地发展自我,不断寻找图书馆内部个体之间灵活的联系方式和联系渠道,为员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组织气氛。

3.2建立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与知识交流机制

隐性知识管理需要一套制度去激励专家贡献知识,也要推动馆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使员工自愿地将他们的这类隐性知识拿出来与其他员工分享,研究证明,在有适当的激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知识的转移更为有效。员工只有意识到知识共享与自己的利益一致时,他们才会乐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3.3 对图书馆现有组织体制进行改革

图书馆应通过建立一种柔性的、灵活的、应变性强的知识型组织结构体系――网状组织结构,实现“零距离”、“无摩擦”的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方式,减少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的障碍,使图书馆组织结构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加快知识的交流、转化、共享和创新。在知识传播的管理上,要从传统的静态服务模式转向主动、多维的动态服务模式,要重视用户多层次的、多方面的知识需求和应用环节,对用户的特殊知识需求进行高效率地集成化信息过滤和分流,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4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

图书馆在改进采编、加强文献收藏的同时, 要重视对现有馆藏印刷体文献资源的开发力度, 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 尤其要重视收集和开发光盘、电子图书、联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文献等数字化信息产品。

4结语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是对高校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 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 增强高校对环境及其变化的警觉性和灵敏性,以提高高校的应变与创新能力,提高高校的教育绩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任务, 就是要通过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开发和利用图书馆文献中的知识与信息,致力于推进这两类知识的创新、挖掘、整合与共享,促使其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对于图书馆而言,不仅要考虑藏书量和藏书品种,更要注重隐性知识的管理, 将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 使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内部更加有效地转移和使用,以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图书馆专有知识。

参考文献:

[1]何晓红.基于心理契约的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J].情报杂志,2007,(2):22-24.

[2]陈廉芳.图书馆知识管理SECI模型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8,(1):39-42,35.

[3]何晓红.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101-102.

[4]鲁燕.高校图书馆中的隐性知识管理[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5,(5):35-38.

[5]李东林.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07,(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