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

时间:2022-03-14 00:5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论文

第1篇

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出路

(一)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如何利用历史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睿智明理,综合思考遇到的事物,是当前每位初中历史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的前提是必须先转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传统观念,引导学生用全新的理念和态度看待历史,从而进行高效学习。由于历史学习是一种非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它和自然学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历史总结了以自然为基准的人类社会,学生应从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观念,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最后作用于自然,发挥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扩展思维,通晓古今,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整体性较强。然而,历史并不是简单讲述过去,它还要和现在连接,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国家、社会及自身的现实环境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的所需,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中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此外,还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总体目标围绕符学科技能养成和培养符合与社会主义国家相符的合格公民素养两个层面,它帮助人们从微观和宏观等角度看待过去,理解现在。然而传统课堂都是“一言堂”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地等待教师教学,创造性和主观性受到了极大压制,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改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是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通过历史想象,还原场景。历史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其中涉及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和朝代变迁历程,需要通过正确合理地联想让零散的教材知识脉络清晰化,提高学生构建自主思维体系水平。例如在讲解“北京人”生活时,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了联想:“十几个北京人随着号角声走出山洞,他们的手里有石头、木棒及弓箭,利用这些工具去森林射杀一只老虎。晚上,妇女、小孩都围在火堆旁分享白天的猎物,满足又幸福。”想象的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应大胆提问,扩展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保持积极的热情,单纯运用情感因素感化是不够的,可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求解。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与教学内容主题相结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形成有效的学习互动。

(三)充分利用移动设备教学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指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且快速学习,不再受传统学习环境和固定地点的限制。通过移动设备利用WLAN或WIFI进入互联网,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一样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流,是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访问、浏览网站的学习者还可将图片、视频、信息传到网上,与更多的在线网友进行沟通学习,交换不同的学习意见,融合不同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弥补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初中历史是知识点较为密集的一门课程,移动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还能起到巩固学习效果、发散思维的作用。

二、结语

经济社会,为提升学生教育水平,实施课程改革是必然的。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其实施改革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转变观念,运用全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时维魁 单位:菏泽市开发区佃户屯中学

第2篇

1.丰富了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能直观地呈现历史文献和图片、视频短片,还可以运用动画、有声读物等信息资源,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以体验。

2.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化抽象为具体。历史课程中本来就有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拓展教学的空间和维度,发散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探索、求知和实践中成长。

3.优化了课堂教学,教师可依托网络资源潜心研究教材和教法,学习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和自我学习。第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细致、全面、生动的知识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特性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运用突出体现在综合性、时代性、直观性、创造性和教育性五大方面。

(一)综合性

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为学生传输各类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图表等内容,图文并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事件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二)时代性

多媒体技术也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见证。它通过多种信息媒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教材为指导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能融入时代前沿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

(三)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能对学生的“听、读、说、写”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还能改变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给教师留有更多的分析、讲解和评价时间,在扩大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能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方便师生交流。

(四)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音频、视频、游戏、动漫、字符、地图等介质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串联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后再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信息,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创造性学习。

(五)教育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成熟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并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德育情境,也可以运用历史知识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历史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一)绪论课

绪论作为初中历史课程的导言课,是整个课程的总体概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总结性。绪论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课程的大体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基本线索。绪论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也较抽象,学生由于尚未接触过此课程,难免缺少直观的认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教学时,可采用时间顺序和主题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四个单元进行统筹介绍。在文化类课程设计上,可以根据中国历史发展过程这一基本线索,用图片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的勃兴、昌盛时期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等内容,在每一历史时期都要突出其相关特征,准确勾勒出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二)综合课

在综合课的教学中要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如课程导入、讲授新知、巩固提高、练习作业、检查反馈、总结评价等。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构成方式,导入框、正文、阅读文字、文献资料、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活动课等内容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在综合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教师在课程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突出重难点,如上一节课的作业练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趣味学习内容等,以达到课前巩固、课中提高、课后反馈的教学目的。为了重点突出秦汉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先对学生发问:“为什么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能得以昌盛,昌盛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国家统一、封建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等方面进行分析,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汉代造纸术》视频短片,让学生加深印象,之后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在当时有什么优点。在介绍地动仪这一难点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动态的振动示意图,把复杂的物理原理通过动态的模型图展现出来,化解学生的困惑。同时教师也可以收集华佗、张仲景所取得的医学成就方面的资料,向学生展示华佗《五禽戏》的视频,也可以播放一段养生口诀,让学生简单地学习一下,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在教学《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图的导引图》时,可以通过电子音频介绍,让学生了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图的导引图是我国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健身图谱,它的出现也是医学和体育史上的一个突破,是导引疗法的历史见证。

(三)复习课

复习课主要重在巩固学过的教学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同时也意在培养学生分析、质疑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多媒体教学的融入可以改变知识的建构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历史资料,通过“导游课+游戏课”的方式来巩固旧知。比如,先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查找课文中出现的文物图片,一个朝代设计3-5个图片,再让学生以导游员的身份来讲解这些网络文物图片,最后让学生建立一个网络时光隧道,教师将这些卡片随机点放,也可以播放相关图片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回答,看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位学生做得最好。学生在介绍时也要介绍这些文物图片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他学生可以针对该文物图片对“导游”进行提问,最后大家一起来评选最佳“导游员”、最佳“游客”。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第3篇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领导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师生之间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不可忽视学生的自我思考。新课标指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所以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2.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设施不断发展前进,所以教师应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授自主学习的技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大多数是要教给他们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答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

二、注重评价,活跃历史课堂

1.评价讲究实效性。

课堂的有效评价是构建初中历史课堂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的评价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早,也不可过晚。评价要抓住时机,这是做出评价的关键点,适当地做出课堂评价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价讲究真实性。

真实的评价才能让学生重视,教师要先从人格上让学生尊重,才能对学生有信服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相信老师,只有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才会更认真地听从教师的评价。

3.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仅知道要评价还不够,还应当充分了解为什么要评价,该以怎样的方法评价。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可以用言语表达,还可以用肢体语言,用眼神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判断应该给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三、注重提问技巧,讲究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交流,更是让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达到有效的共鸣。课堂提问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

很多教师虽然一直很重视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忽略提问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问题类型,必须很好地区分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2.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教师要保证提问对象的平等性,很多教师只是提问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但是往往很容易忽略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甚至认为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提问很大程度上浪费课堂时间。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不公平的观念,往往活跃课堂气氛的正是那些“待优生”,虽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最准确的,但是只要学习态度认真就应当受到鼓励,也有权利被提问。

3.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有动力。

学生在完成问题回答之后,教师往往要对答案做出自己的一定见解,教师应当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教师不可全盘否定。对于初中生来讲,在历史课堂上做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受到教师的鼓励,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四、巧用现代科技,引进多媒体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变革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初中学校普及起来。巧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就是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仔细,内容更清晰,但是课堂效率是很低的,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从根上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历史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的图片需要解释,而且为了更有效地了解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很多时候可以放相关的时代性视频给学生看,这些图片和视频用板书和教师自己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更清晰地表现出来。屏幕上的内容能够直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有效利用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五、有效发挥小组机制的带头作用

课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团结才有力量,学生在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得学生更愿意融入课堂,并且不会觉得历史课堂乏味。课堂上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彼此讨论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小组式的学习能够使优秀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历史老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很多问题,包括小组成员的分配,只有适当地分配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六、结语

第4篇

第一,重视资料轻轻课本。近年来,重庆历史中考,要考六本书和重庆历史,政史合堂,时间是90分钟,中考涉及的内容真不少,由于有的学生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历史课,这会让学生望书生畏,让学生失去了靠好的自信,转而产生了对资料的依赖。把课后复习的时间花在资料上,练习资料上的题,梦想资料上也许会有一模一样的题目,会有现成的答案,而很少去翻课本,这是舍本逐末的。

第二,抄得多就考得好。因历史考试可带课本和历史地图册,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好“开卷”,大多不相信自己,生怕漏要点失分,便将自己感觉正确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搬到试卷上,他们大多不经思考就将查阅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生硬地往试卷上套,导致所查阅的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或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做了无用功。

第三,见考题就翻书。为确保答案的正确,很多同学做试卷时喜欢见题就翻书,由于平时不烧香,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没有去记忆,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就要翻半天书,才能找出一道题的答案,更不用说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题了。同时,也感到时间不够用,大多不经思考就将查阅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生硬地往试卷上套,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开卷不用记忆。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进行记忆的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开卷了就万事大吉,都相信自己的抄功。事实上,历史学科中考考题灵活,注重联系实际,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次考试都是以知识的记忆、理解为基础的,开卷不用记忆的想法是不对的。

二、教师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结合这几年历史开卷考试情况,我觉得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学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

开卷考试仍旧需要记忆。开卷考试时,思考空空如也,抄书无从下手,这是在考场常见的情景,主要是学生对历史考试很少作记忆准备的结果。学生没有必需的知识储备,对课文内容和基本知识点很陌生,考试时影响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只有学生有了历史知识熟练的记忆,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在历史考试时取得满意的成绩。

2.课本比资料更为重要

第5篇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教师要使其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养成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悬念式教学法、故事性教学法等策略引进,使学生在产生疑惑和想要了解故事后续发展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例如,在将对初一历史中的“社会变革和国家产生”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将自主式方法引进,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孝?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身边关于孝的感人故事。之后,教师再将春秋时代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向学生讲述,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了解到古人和今人具有一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将春秋小霸王郑庄公的相关史实牢记于心。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与否事关初中历史的学习成效。例如,在向学生讲授中华民族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就是收集和查阅相关的文章、图书、照片、纪录片等,并在课上让学生分享收集的历史资料,这就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促使学生反思发生的原因、中国当时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日本明治维新对该国发展的影响等,让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将自身的思想和认知塞给学生。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将鉴赏教学方法引进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成效提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讲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时候,如果将多媒体、图片播放和讲故事等教学策略引进来,将对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吸引作用,进而对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的辉煌历史予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造就辉煌历史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的中华民族思考中国由辉煌变为衰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考方法、范围和深度,这是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引导的关键元素。

二、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目前,虽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进和应用探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教学成效较为显著,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初中历史教学成效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历史教师在知识更新能力

和教育理念更新上严重滞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如果在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上更新不及时,不仅会阻碍初中历史教学的顺利实施,更无法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自然也就不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接受性学

习和探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处理不佳探究性学习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是接受性学习模式的革新。然而,在现阶段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依旧存在接受学习的现象。

(三)校外教育资源利用不佳

在当前的探究性学习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和网络作为资料信息收集和查找的重要手段,将学生的目光引领至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等地,提升个人的感性认识,而不是闭门造车、不思进取。

三、结语

第6篇

通过分析秦朝大一统教学形成的原因,学生不难想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它决定了生产关系;反之,生产关系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力。封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秦朝的大一统正是借助这种力量不断地前进。

二、同类拓展,形成知识迁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秦朝大一统教学的个案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把握问题分析的要点,接下来应趁热打铁,布置拓展性任务:借鉴对秦朝大一统的分析手法,请对其他时期大一统的原因进行讨论。此过程教师不必过多点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熟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得出以下结论。隋唐大一统形成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以及人民的愿望;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黄河流域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为南北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

④陈朝君臣腐败,军队纪律松垮,国防不堪一击,而隋朝政治比较清明,生产发展稳定。宋元时期大一统教学形成的原因:

①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结束五代十国长期以来的割据局面,稳定政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与人民的愿望;

第7篇

一、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的思考

1.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为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中有教材、胸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历史的教材编排并没有规律性,知识点比较模糊和零散。教师要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熟悉历史教材的编排体系,整合教材,为了使知识系统化,要理清历史各部分发展的线索,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通过对比、梳理把课本上零散的知识用图表或框架清晰地表现出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准备与整合,是落实课程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教材内容熟悉于心就明确了教学重难点,再根据学情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学生活动,选择运用教学媒体,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上去了。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前提

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神奇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常用的方法有倾注关爱之情、以疑激趣、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等。二要训练学习方法,要建立学习小组,训练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有组织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参与式教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了,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可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关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结合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重大事件准备史料让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史料、历史地图的方法,训练学生分析因果、动机与后果等的历史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锻炼学生表述历史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教会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坚决避免死记硬背。

二、结语

有效性教学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在考试指挥棒的引领下,初中历史教学必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历史科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卢生文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四中学

第8篇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加强课前预习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新课改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搞好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自主探究时,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确定探究的对象,设计探究的程序,收集所许信息,检查自身学习中存在的疑惑,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简言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各种探究活动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时,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及提示相关信息,起着活动的活动的辅助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地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

二、发掘学生潜能

1、激趣指导。兴趣是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使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更有价值,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a、科学搭配,合理分组。这既使他们认识到相互协调、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能力。b、教师参与,适时调控。在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重心下移,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在具体分析问题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交流。c、在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是“主角”,而少数学习被动的学生只能当“观众”,致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小,感觉不到老师的重视,产生消极思想,破罐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不断地滋事生非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这些现象是学校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举行演讲、讨论等,为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并积极地投入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中去。

2、讲究听课技巧,注意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举疑解难的过程。在听课的方法与习惯养成上,由于每个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各异,历史教师在刚开始接受新班级授课时,都有一个了解、融通、适应到默契的过程。

了解与融通,关键是感情上要沟通。学生了解老师讲课的个性,老师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古人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其实,这句话再也没有比历史教学中表现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当然,良好默契的历史学习氛围的养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难点,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同时,师生都应明白这样几句话: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才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

3、搭建辩论舞台,创设适度竞争的学习氛围

辩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辩论法如果应用得适当,不但可以对某些事实观点进行反思和测查,还可以复习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历史问题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教会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看待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如我在上川教版七年级历史时,为了能让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秦始皇,我就组织举行了一场辩论赛。同学们为赢得比赛的胜利,积极上网查阅资料,认真组织材料等,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这比老师唱一言堂的课堂效果好得多。

三、举办第二课堂

1、观看影片

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加深你对事件的印象,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还可以带学生到电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影片,如《》、《我的一九一九》,《世纪的悲剧》等,这些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本的了解与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复杂的电影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学习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第9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策略

历史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中的精髓,具备一定的史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和落实,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促使学生智能双向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谈谈做法。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高效教学氛围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其对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强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初中历史教师要自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主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同学,不能歧视学生,打压学生,以协商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实现优质高效的历史教学打好基础。

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应试教育下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分数是衡量学校办学力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学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道学习,而对人性上的了解和评判缺乏鉴别。这种没有思想道德做基础的教育,即便教出的是满分的学生,也只能说思想是空洞、苍白的。正是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正确的思想观。因此,我们在进行文化传授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一方面,德育教育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教材内容,德育蕴含其中。教师以史实为基础,进行启发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积极思维,从中悟出真谛。历史德育教育不能是抽象的说教灌输,这会让学生感到陌生,不能引起注意。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亲切感,更有说服力。“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育中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震动,引发思想共鸣。这就需要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学生,言传身教,以德育德。教师的道德会反映在日常的言行举止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有责任感,充满热情,这些会感染学生。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使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停留在与学生一样的水平上,应比学生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才能教育学生成为社会上道德水平较高的群体。如果每个历史教师都能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汲取人类在与自然作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凝结出来的道德精华,使自身在言行上始终能表现出较高层次的道德水准,那么学生自然能从中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只有品德高尚、心灵美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心灵美的学生,反之,则会误人子弟。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人师”,更要做好学生做人的榜样。

三、正确把握教学时机,引入学习竞争机制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发展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再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手段,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得到教师与社会的认可。针对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特征,历史教师应正确把握教学时机,引入形式多样的竞争机制,促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取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自身的探究兴趣。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的竞赛,竞赛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如:准备题目、设计方案、开始参与等,提高学生的自主竞争意识。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根据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组抢答、单独回答、相互提问等竞赛活动,由教师给各小组打分,最后评出优胜组给予相应的奖励与鼓励。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历史论文评比、历史报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操作活动。竞争机制的引入,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自我才华,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增强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四、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优秀的历史专业教师纷纷改科,学校安排非专业教师教课,致使教师整体素质下滑。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等充实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教育的兴衰,教师是关键,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现状,不必徘徊和悲观。不抱怨学生的差异,而是把差异视为教学的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历史教师要不断增强对史学育人功能的认识,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做到教一科、爱一科、钻一科。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反思,努力做学生喜欢的历史学科教师。再有,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给学生阅读教材、构建知识、积累知识、拓宽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史学素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历史教育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

当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等待我们去开发去实践,因此,广大历史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接受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饶燕.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现代阅读,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