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5 19:4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家长会班主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和谐班级;学习潜能;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班级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来建设平等和谐的班级呢?我有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级的先导
班主任是教育学生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学生班级管理的第一要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直接关系到和谐班级构建的成败。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班主任要端正学生观,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师生关系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也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而是平等、 信任的关系。班主任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坛”,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班主任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真正的公平、公正,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既要对学生独特个接纳,也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现自己、表现自己,体验到自己的尊严和幸福感。再次,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不足,班主任要宽容地对待。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变化微妙,班主任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只有民主,学生才能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才会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严而有度,严而有人情味,这也是伟大的师爱。
二、和谐的同学关系是和谐班级的基础
与其他的社会群体一样,班级的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和谐与否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是否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和谐的学生关系,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和谐班级。只有学生关系和谐了,这个班级才有凝聚力、战斗力,“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班主任要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关系,既激烈竞争又携手共进、和睦相处、诚恳帮助,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友情的温暖。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长处,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让学生在互相学习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来到这个班集体,我们就是一家人,同学就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必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只有做到这几点,我们才算是“亲人”。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要学会自我解决,是自己错了,就要主动道歉;是对方错了,要心平气和地给对方指出来,并帮助对方改正。你友好地对别人,别人才会友好地对待你。
三、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和谐班级的保障
要构建和谐的班级,离不开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学校对学生的各项教育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与家庭不一致,就会相互抵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学生在学校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和学习表现,适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学生家长也可以随时把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提高教育方法与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谐相处,教师和家长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双方应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四、在日常工作中着力构建和谐班级
1. 充分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班级有获得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教育中教师必须融入学生之中,避免师生在精神上的分离。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就容易引起共鸣,容易实现心理沟通。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完善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教师,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2.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古代儒家用诗书礼乐来教化天下,以构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使社会变得文明而有序。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在人类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但事实上,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自身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自己特定的组织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在处理外部环境和内部事务整合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和发展起来的基本假说的规范。同时,班级也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建构起来的一个集体,为了满足自身运作及学校、社会的要求,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班级就无法正常运行。基于此,班级文化就是班集体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班集体每个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班级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习惯的总和。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应该是指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在共同的价值观念约束下,在舒畅的心理气氛中,在友善、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中,相互理解、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全面充分发展的班集体。因此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有力保证。
3. 结合高中三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好每次家长会
高一新生的家长会,主题是介绍学校发展,重点介绍高一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和如何安排九个科目的学习,使得家长认清高一学生应该转变在哪里,更好地指导学生。高二学生的家长会,主题是文理科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二分科以后,学生再次走进不同的班级,而且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所以要针对文理科的不同,让家长们清楚文理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方法。高三学生的家长会,主题是针对高考如何复习。应该使家长了解高三复习的特点是什么,进而可以与自己的孩子一同分享这个过程,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和生活起居的调整。建立多渠道的家校沟通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学生的进步也要及时告知家长,虽然有个别学生做错了事,但家长没有做错,所以要热情主动地和每个家长交流,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家校关系。
4. 分组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
要让学生产生集体归属感,必须让他们经历集体诞生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集体是与众不同的。班主任可以发动全班同学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充分利用运动会、户外郊游、班会等活动,在活动中,邀请科任老师参与。学生会真切感受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集体的未来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这样一下子就把全班同学的心凝聚在一起了。学生有了共同的长远的奋斗目标,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集体荣誉感陡增,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他会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就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班集体。
从班级最初的成形到班风学风的逐渐形成,再到与学生的交流,每一步我都在收获着,虽然一路上仍会遇到困难,但在年级领导的指导下、在老教师的帮助下、在所有新教师的共同探索下,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德育工作中各个环境良好发展、各个环节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和谐”的理念。下面,我将简要谈一谈我对“和谐育德”的一些浅显体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师生和谐
苏赫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新型师生关系中,首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高一的学生,都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同时,他们的辨别力尚不成熟,在与人交往中往往容易为了彰显个性而犯错。在实际工作中我就碰到很多学生不理解老师,尤其容易与生活老师发生冲突,解决这类问题,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美德之外,身体力行也是很重要的。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主动加强与各老师的交流与配合,了解本班学生学习各科情况,并把本班同学的情况介绍给每一位科任教师,使科任教师对被介绍的同学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关心、爱护、期待和信任。学生有了这些“暗示”,会从内心产生一种被关怀被信任的喜悦感和幸福感,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配合教师的教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搞好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品行。逐渐学生改掉了爱顶嘴的坏毛病,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更有的学生主动关心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做到了让学生真心的尊重,当他们在遇到困难、受了委屈、想找人倾诉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自己的班主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成长体会甚至小秘密,当他们愿意与我沟通的时候,我便可从小细节入手,为学生排解情绪、解决问题、指点迷津。这样的“倾听”之下,学生乐于倾诉,也乐于接受,很有实效性。
二、家校和谐
不可忽视的是,“学校――家庭――学生”三者构成了学校教育体系,教师在三者当中是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三方的良好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和谐环境,也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但我们面对的学生与家长,并非所有人都能配合学校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进行及时沟通,不光要教学生,有时还要教家长。我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与子女沟通较少,面对孩子取得的成绩,也是一味以分数论成败,动辄就采取打骂的方式,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很多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甚至有抵制的情绪。了解详细情况后,我与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建议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从正面的引导远远优于从反面的打击。很多家长接受了这样的方法,收效显著。
三、班级内部和谐
“和谐育德”不可忽视学生内部环境的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全方面发展很有帮助。在教育实践中,我利用每两周一次的班会课,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以“友谊永存”、“珍惜每分钱财,让班级充满勤俭的风潮”、“勤奋是成功的基础”等主题,从学生自身的立场出发展开讨论,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拜金主义,重利忘义,忽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的培养”等不良行为,端正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非智力因素中的潜能,并将这一认识转化成学习的精神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搞好学习和品行。同时,我还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增进学生内部的团结,以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将学生们凝聚在一起,接力比赛、军训阅兵,每一次集体活动成绩的取得都让学生们分外高兴,这也逐渐促进了班级内部的和谐。
总之,我们不能以对立的心态来对待问题生的逆反心理。而应该坐下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给他们以朋友的关心、期待和信任。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本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一定的措施,发扬优势,克服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和他们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渐渐地调整好他们的心态。这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教师团体的和谐
当了半辈子老师,干了半辈子教育,30多年的心血几乎全部奉献给了我爱着的学生们。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是了半辈子,琢磨了半辈子的问题,到了退休年龄,蓦然回首,总结出了3个字:脑、心、情——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真正读懂了、理解了、用好了这3个字,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信服乃至佩服,一个真正让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才可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用脑去思考教育
用脑,即用思想、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区别合格教师与教书匠的一个重要标准。按理说,今天的教师都有相当的学历,如果仅仅是传授知识,每位老师都能够胜任。但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如果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方面以不变应万变,结果不是误人子弟,就是被自己的教育对象炒了鱿鱼——因为教育形势的发展是不允许它的执行者观念滞后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作为一名专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既然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责任,就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而要想不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老化、教育观念过时、教育手段落伍,最有效的办法和最佳途径,就是要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必须身先士卒,最起码要让学习伴随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在这里,我要引用山东东明实验中学王连生老师的观点:教师应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是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者,教师应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者和主动建构者。
孔子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者必须以自己的努力学习为前提,否则何来教诲别人的资格?也许有人会提出,老师怎么可能不学习呢?起码每天要备课,要看教材和参考书吧!持这种观点的人对学习的理解过于狭隘了,曾有一位中年语文老师说:“我们家除了广播电视报以外,什么报纸杂志都不订,一晚上看看电视连续剧就过去了。”这位老师也“很快过去了”,不久就改做行政了,这种改行实质是一种淘汰。为了热爱着的这份事业,我不甘落伍,从不敢懈怠:读书——汲取高营养,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根基尽量扎实深厚些;看报——每日必修课,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教育动态,让自己的思维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剪报——为我所用,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现在手头有《学习与借鉴》、《现实与悲哀》、《他山之石》、《网瘾危害启示录》、《性健康教育初探》等自拟专题的专集,都是在读报时随剪随贴,作为资料保存下来的,对于完善自我、提高工作质量大有裨益;汲取——这是除书本资料以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即向现实中的专家直接取经,汲取他们的营养充实自己。上个世纪90年代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北京市优秀班主任欧阳勃苏老师,她的教育思路、教育理念对我有极大的启发,甚至我认为与她的两次接触为我今天的工作业绩打下了基础。我今天对家校合作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又源于与《父母》杂志社以及当时北京电台主持人苏京平老师的一次合作探讨。为了帮助网瘾少年,我找机会向陶宏开教授当面讨教。香港著名心理学专家李中莹教授的“NLP简快心理疗法”课程,我自费去上——只要有可能,我就会尽力为自己创造求教专家的机会,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为了不至于过早被教育形势淘汰,不被学生挤对,50多岁的我努力去接受新事物,赶时髦:上网查资料,发E-mail,接发手机短信息,看足球,侃NBA……这样既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找到了与他们沟通的语言,也大大增加了自信,感觉真的很好!
用心去品味学生
用心,即心中有学生。老师要用心去观察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心真正用在学生身上,尤其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老师的心学生是看得见的:你对学生的真心,学生迟早会接受并回报;你对学生耐心,学生迟早会被感化;你在学生面前虚心,学生会更加敬重你。反之,你对学生不关心,学生会疏远你;你对学生不真心,学生会鄙视你。总之,老师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一片赤诚之心,学生是懂得的、理解的、珍惜的,不过这种懂得、理解和珍惜有个迟与早的时间差罢了。
心中有学生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把他们当成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与教师平等的人。虽然他们还未成年,思想还不成熟,感情还很稚嫩,性格还不稳定,欲望还很虚幻,恰恰因为这样,才需老师和家长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心”外,一味凭主观臆想而评头品足,指手画脚,甚至妄下结论,只会招致他们的逆反、沉默和对抗。我还发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差。
用心去倾听——这是老师挺难做到又必须做到的。我曾在《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中专门写了“高明的家长会倾听”一节,那是写给爱唠叨的家长的,实际上老师们也在下意识地犯着和家长同样的毛病:因为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因为我是大人,你是孩子;因为我是为你们好……由于有那么多、那么充分的理由,所以就该我说、你听,可是大人往往又在苦口婆心之后,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无限烦恼着。师长的教诲其实话不在多,贵在有的放矢,而这个“的”就是孩子们的心结、心态和他们“不听话”的理由。(班主任 banzhuren.cn)让他们敞开心扉,把心里话甚至是小秘密说出来,才能为我们打开实施教育的通路。当学生偷偷告诉我,他喜欢同班某个女同学;当一个男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我求助,不知该如何拒绝女同学的性要求;当一个自知犯了错,买好安眠药准备了结生命的男孩,深夜拨通我的电话时;当学生向我哭诉,父母离异自己不知所措时……我都耐心地去倾听,然后推心置腹地发表我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心病的孩子无大错,只要把心里装着的话说出来,心里装着的事倒出来,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是孩子们该向谁说?老师、家长如何给孩子创造说的氛围和说的机会?这些才是我们成年人应该特别考虑的问题。不要一味迁怒于“今天的孩子思想真复杂”,因为这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复杂也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用心去观察——这是当老师有必要练就的一门真功夫。在许多成年人看来,孩子就是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学生就是学生,就应该全身心去学习,什么乱七八糟的杂念都不该有。可现实生活中的孩子却偏偏不能让老师和家长如愿,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有太多的“非分”之想,他们的隐私难以启齿,他们总在极力向老师和家长隐瞒着自己的小秘密。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要宣称了解自己的孩子或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孩子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心理上与老师、家长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有许多事、许多话,许多时候欲言又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观察,只有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摸准他们的脉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
用心去理解——这是一种换位思考,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当初鼓起勇气,提起笔去完成《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就是想告诉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过错,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对自己多一些反思,给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以缓冲。今天我更想告诉我的同行们,当学生发现和认可你对他的理解时,他不但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和尊敬你,而且接下来你的教导、指点,甚至是批评,他都会“言听计从”了。前不久在学校教学楼里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学生从办公室里跑出来,撞到了一位女老师,这位老师十分不悦,虎着脸把这个学生狠狠教训了一顿。看到那个学生满脸的惊恐,我不禁心中暗暗感叹:如果这时候您能安抚并提醒他几句,表达“不是因为撞了我,而是这样跑不安全”的意思,学生在内疚的同时一定会增加对您这位和蔼、友善的老师的敬意。给学生台阶下,其实也是老师给自己台阶下,让学生难堪绝不是老师的胜利。
心中有学生,这是一种境界,需要为师者努力去追求。
用情去感化学生
50岁的张文彬,变得越来越嗦。
自去年9月,他接手新一届初中生后,朋友们发现他频繁举这样一个例子:金环蛇和银环蛇的毒素,都很强。但它们杂交后,生出来的小蛇,毒素更强!
张文彬是广西桂平二中的一名教师,这个有着近30年教龄、先后教过70后、80后、90后学生的老师,在面对00后的异样登场时,有着难以言说的疼痛。他举的“蛇的故事”,就是暗指城镇(或农村)00后的学生。
这拨00后,很多从小就在县城或城镇中心小学读书、生活。长期寄宿在学校,他们平时不事农耕。他们的身上,早已没有过去农村孩子所特有的“坚毅、勤奋、努力和吃苦”精神,却染上了过去县城孩子才有的一些坏毛病,比如“娇气、任性、贪吃、好玩”。
这群城镇00后被张文彬视为:城市和农村“杂交而成”的新生代。
但无论如何数落,孩子们依旧快乐地吃零食、爬墙、抽烟、谈恋爱。他们看惊悚、言情、探险小说,他们书桌下、床头边,珍藏的,不再是90后热爱的周杰伦的相关书籍,而是鹿晗、宋仲基,以及被大人们嘲讽为“掏粪男孩”的TFBOYS的时尚娱乐书籍。
这拨孩子“认识”的娱乐明星,越来越多,但“认识”的体育明星,越来越少。男生和女生的差距,越来越小,呈现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趋势……所有这些,张文彬都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当然,困惑的,不止他一人。
不上心
现在,在城镇,读书首先面临的第一问是:有什么用?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大学扩招、毕业生不包分配,城镇,特别是农村父母砸锅卖铁供娃读书的劲头,立马锐减。
在城镇,教育功利性,历来有之,且根深蒂固。旁人无法用教养、素质的提升去说服他们,或让他们为了孩子“看不见”的未来,而持续付出。
“学得好继续读,学不好,出去打工。”这是很多城镇父母的普遍心态。
张文彬注意到,这些年,开学注册登记时,孩子们在填写“父母单位”一栏时,写“无”的越来越多了。因为很多小孩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的,也没什么稳定的单位。
不过,00后都是一帮有着“上过幼儿园”经历的孩子,他们天资聪颖,特别是画画、唱歌、跳舞等,都有不错的基础。
和80后相比,00后不再木讷、胆小。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也比过去好很多。他们的父母,也努力在县城给他们买了房子。但对孩子的教育,父母似乎不怎么上心了。
和一些00后的父母接触时,《南风窗》记者发现,这些父母也不是完全不在乎教育,作为70后,他们思想比较开明,也认识到“没文化不行”,可是他们已不再把教育作为改变子女命运或谋生的救命稻草。在他们眼中,只要给孩子一个“窝”(房子),留点积蓄,今后即便子女出去打工,也可以过得相对比较安逸。
此外,70后的父母从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大学生身上,看到了他们“也不过如此”的当下,所以不会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逼迫孩子拼命考学。谋生手段的多元,让“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显得有些暗淡。
父母不上心,在无形中,也传递给了孩子。所以在县城中学的普通班里,很多学生的主要状态是:上课睡觉、吃零食、爬墙、抽烟、争老大……很多00后的学生向记者坦承,“我们就是在等一张毕业证。”
父母对子女不上心,学校更多的时候是有心无力。张文彬向记者发牢骚,现在的《教育法》倾向于过度呵护学生,“打不得、体罚不得”。
张文彬过去曾打过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家长会告诉他“打得好!”、“太调皮了,你就给我狠狠打!”但现在,他不敢了,因为家长和学生的权利意识“正在觉醒”,一旦体罚,家长经常就会找上门,而学校本身也会批评或处罚那些体罚学生的老师。
表面上,学校封闭式管理,管得更严了。但事实上,学校是越来越不敢管,不敢严格管了。老师有时也会想,“家长都不上心,自己那么上心做什么?”
广西平果县协力中学的梁华老师,也注意到了教育环境的变迁。大概2012年起,家长、学生就越来越对教育不上心了。
“以前期末考试结束没几天,家长、学生就拼命打电话过来问成绩、问排名。”梁华向《南风窗》记者举例说,现在考完试后,似乎一切就结束了,家长也没再打电话来问成绩、排名,学生也是这样。
以梁华目前教的9年级(初三)为例,班级70多个人,期末考试后,能主动打电话问自己成绩的学生或家长,不超过10个人。
“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得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不关心。”张文彬老师欲言又止。后来,颇有豁出去的感觉,他向《南风窗》记者和盘托出―
“过去开学或逢年过节,家里的水果几个星期都吃不完。”张文彬说,比如中秋节,月饼吃不完,堆积到发霉,现在没有这种情况了―和“八项规定”没关系,因为农民不会在意这些“规定”。
张文彬说,倒不是说老师在乎这个,而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其实真的没那么关心教育了。
看什么?
家长不大关心,孩子不大在意。今年16岁的卢秀玲,是平果二中的高一学生。她告诉《南风窗》记者,班上60多个人,平时有一半的学生上课都在玩手机,只有班主任的课,会收敛一些。
“感觉大家都在混,都在等着毕业,因为现在出去打工又太小。”卢秀玲说对于上课睡觉的学生,老师也不大管,因为“老师担心把他叫醒了,他起来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
平果二中已算不错,卢秀玲早前在平果县实验中学上初中的时候,整体的学习氛围,更差。
卢秀玲记得,刚到平果县实验中学上7年级(初一)的时候,大家都还比较认真,也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比如出黑板报、参加大合唱等等。
但到初二,大家熟悉后,学习的氛围急转直下:上课的时候,转眼看四周,发现教室里,同学们黑压压地趴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学生借口出去倒垃圾,但倒了垃圾,又围着校园走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肯回教室上课;在课堂上课的,一下课也都跑出去买零食;离放学还有20分钟的时候,一些同学睡觉起来了,趁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从教室后门溜出去,提前打饭吃……
和过去70后、80后等男生喜欢看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不一样的是,00后不喜欢这些,当然,他们也不喜欢四大名著,他们喜欢网络小说。
00后男生喜欢看玄幻或破案的小说,比如《完美大世界》、《大主宰》、《斗罗大陆》、《十宗罪》。女生更喜欢看言情小说、时尚娱乐。当然,她们更喜欢惊悚小说,比如《鬼吹灯》、《盗墓笔记》等。
一些时尚娱乐的书籍,以图片和少量的文字为主,这些刊物封面主打的,都是00后喜欢的偶像,比如《鹿晗小鲜肉的私密生活》、《偶像成长之路》、《宋仲基写真特辑》。此外,王俊凯、吴亦凡、易烊千玺等,都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娱乐明星。
所以张文彬常常说自己老了,因为他知道的明星,如周润发、张学友等,这些孩子都不知道。
明显感受到代沟的是,去年初三中考毕业后,毕业班的同学订了包房,相约在桂平的一家KTV唱歌喝酒。张文彬也去了。
KTV里,孩子们轮番上阵,唱歌的劲头很足,孩子们唱着一首又一首,但张文彬呆在包房松软的沙发上,很久,很久,他硬是一曲也没有会唱的。那一刻,包房里很热闹,歌声几乎要将包房的房门和玻璃震裂,但张文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孩子们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什么,关键在于,他们对时政、对新闻、对未来乃至对学习的漠不关心,这让张文彬感到了无力―比如最近江苏、湖北等考生的家长,因为上大学的指标而闹得沸沸扬扬,但他们好像活在另一个世界一样,浑然不知。
同样感受到失落的,还有莫菲然老师。莫菲然是一名80后,目前是广西宾阳县的一名教师。
上世纪90年代,莫菲然在桂平市(县级市)读初中时,张文彬就是她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目前,莫菲然在宾阳县的一所中学教英语。课间时,学生会将自己刻录的光碟拿上去播放,“90后喜欢周杰伦的歌,但00后不喜欢。”莫菲然说,他们放的歌曲,她完全听不懂,但没有舒缓的感觉,反而听得让人难受。
莫菲然告诉《南风窗》记者,她班级只有37个学生,但真正还能勉强静心去学的,大概就10个人,其他的,就是在等,等长大、等毕业,然后出去打工。
“和这群孩子们呆久了,内心都感受到了灰暗。”莫菲然这样形容这群孩子,“他们跑步就像散步,做早操连手都伸不直啊。”
让她失望的是,孩子们的普遍厌学,而且学习态度很差。考试的时候,有的孩子甚至能考出个零分。
之所以会考出零分,是因为考试的时候,这类孩子就在睡觉,然后就只填名字和准考证号就交了,“即便什么都不会,选择题猜个ABCD总会吧?但他们填都懒得填啊。”莫菲然说,自己看到这些情况,感觉也没什么动力。
可,除了提醒,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玩弹纸―趁老师转身写字的时候,他们用橡皮筋将一小团纸,弹到正在讲台讲课的老师身上。
“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莫菲然感叹说,“如果要打他或有过激点的动作,又怕学生拍了放到网上去。”
干什么?
无论是广西平果县的梁华老师,还是广西桂平的张文彬老师,抑或是宾阳县的莫菲然老师,他们给《南风窗》记者描述的共同点是:这群孩子的精神状态不行,总给人“睡眠不足”的感觉。
“如果都是这样,怎么办啊?”莫菲然说。当然,孩子们不会考虑这么宏大的问题,他们甚至对今后的出路,也没有过多考虑。
今年5月下旬,《南风窗》记者让张文彬、莫菲然帮忙做了个职业愿景的调查,结果发现:备受00后青睐的职业,不是科学家、公务员、老师、医生等传统的职业,而是电竞、网络游戏管理员、空姐以及做生意。
关于做生意,张文彬老师说,他们以为自己一干就能干成,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资金和条件。
更多的孩子,还没考虑将来要做什么。卢秀玲告诉记者,刚上初中那会,他们班有60多人,但到初三的时候,只剩下40多人了,大约20人辍学了。提到未来,她一脸茫然。
有的学生说不读就不读,理由很简单。梁华说,他们班有个学生,头发长,他叫学生去剪发,那学生死活不肯,说“宁不读书,也要留这个发型”。后来,梁华和学生的家长反映了,家长撂了一句话,“不读就算了,让他回来做工。”
这个孩子辍学的时候,连手续都没办,一些行李和课本、书籍也没带走。
在过去,调皮的学生即便学习不好,总有打篮球、足球、跳舞或跑步等某方面表现得不错,但现在基本没有了。过去被踢得寸草不生、坑坑洼洼的足球场,如今长满了杂草。
以前,张文彬记得,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在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苗子”,选送给相关学校。但过去10年,学校体育比赛的记录,很少有人能打破。校运会上,学生积极报名参加的,也只是50米、100米等短跑项目,1000米、3000米、5000米等耐力型的项目,已没什么人报名了。
此外,投掷、拔河比赛等消耗较大体力的项目,也没学生愿意参加。过去,如果校运会没被选上,自己心里会不高兴,感觉老师不重视自己,如今老师还要给钱奖励或是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得不得名次无所谓,重在参与”,但还是没人愿意参与。
学校的篮球比赛等,过去,班级的“啦啦队”会将球场围得水泄不通,“加油声”久久回荡不止。如今,一帮人打篮球,另一帮人在玩,或是三三两两地听音乐。球场上,往往是作为班主任的张文彬,一个人歇斯底里地吼着“加油!”,这一切,反倒显得很另类。
在大厦的第五层,一个开放式的大厅内坐满了前来咨询留学的人们,看上去像一个喧哗的证券交易所。而在这个“交易所”里,像这对母女一样咨询本科以下留学的人数竟然占到了3成比例。
一股潮流,正暗暗涌动。大多出国留学的人都未满18岁。
第四次浪潮
留学,在中国大陆,曾是一个只有精英阶层才能涉足的领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第一波留学浪潮,以公派的访问学者为主,自费留学生非常少见。差不多四五年之后,留学人群中涌现了大量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目的的自费留学生,作为真正的“海归”,他们学成之后的待遇令人艳羡。
2000年前后,国内出现了第三波留学浪潮,新增加了不少本科生的身影。与前辈不同的,这批留学生有许多人是为了逃避“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中国高考。他们中,很多人成绩一般,家庭富裕,在国外可以轻易上大学。这波留的参与者,有很多却成为“海带”(海待,留学归来以后待业)、“海藻”(海找,留学归来找工作)。
看上去,出国寻找出路的前景正在渐渐黯淡,但在最近几年却兴起了第四波留,“大众化”与“低龄化”是它的标签,主角是许多未成年的孩子。这些“90后”和“00”后们,主要的留学国是英美、澳新、加拿大和亚洲的新加坡。
新东方教育集团与艾瑞咨询联合的《2013中国留学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在2011年总数基础上增长了21.8%,占全球总数的14%;2010—2011学年,赴美入读私立高中的中国学生就比5年前激增100倍。
感受到这一趋势,新东方前途留学公司在2011年正式设立了美国中学分部,卢巍是这个部门的总监。她告诉记者,根据201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显示,当年在美国持有F1签证就读私立中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为23 795人,而2008年只有4 508人,4年间增长4倍之多。
对于这种变化,启德教育集团北京公司的总经理张杨有亲身感受。2008年,他正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曾在美国一家寄宿中学做志愿者,当时这家中学只有10个中国孩子,现在,至少有30个中国孩子在这里就读。
另一个数字来自加拿大,据温哥华教育局发言人海因里奇介绍,在2012至2013学年,温哥华幼稚园至中学十二年级国际留学生总数达1 086人,比上一学年增长约6.5%,其中中国学生645人,占总数6成。在与温哥华邻近的列治文市中学,2009年其国际留学生人数为450人,但在2011至2012学年,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已达425人。在新西兰,也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大量未成年留学生,最小的留学生才5岁。
出国的理由
在美国中学分部工作的两年时间内,卢巍遇到过许多的中国小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他们都有不得不把孩子送出去的理由。
卢巍听到最多的抱怨是“孩子在中国太累了”,即便是在小学阶段,仍有许多孩子在晚上12点才能做完作业,而作业的内容就是不断地抄写。同时,这些孩子还要在周末参加本校组织的类型不同的补习班,如果不去,孩子有可能学不到老师雪藏起来不会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
即使参加学习班,也不见得能获得老师的青睐。一位母亲告诉卢巍,她的儿子读五年级,最喜欢的事情是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新学期开学后,他的班主任一直无视孩子的举手。后来,在学校家长会时,孩子妈妈才知道这位老师有“举手费”,于是送去一张1 000块钱的购物卡,但这张卡只换得孩子一天被叫起回答问题四次。这位母亲对卢巍说:“我有钱不假,因为孩子太小也努力接受中国的教育方式。但我不是二百五,如此没有性价比的教育会杀了我的孩子。”
一位家长告诉卢巍,他的儿子天性自由,喜欢异想天开,不是中国老师喜欢的“听话的孩子”。而且每次老师提出一个观点,这个男孩都要与老师辩证地“讨论”下,比如老师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孩子就会分辨“科学其实也会带来污染”,老师后来干脆冷落了孩子,“他感觉自己被抛弃了”。这位家长曾经想忍耐这样的教育环境,并一度考虑在海淀区中关村花300万元买套一居室的学区房。在海淀区,最昂贵的学区房每平方米10万元,均价也在五六万元。后来,这位家长想明白了,这笔钱足够他把儿子送到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
和变态的房价一样,特别的异地高考政策也是赶走一部分孩子的重要原因。在卢巍遇到的家长中,一位母亲自称“无助的妈妈”。她与丈夫都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待遇良好却不解决北京户口,按照现行政策,正在读高一的女儿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去参加高考。他们既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女儿的户口,更不可能陪孩子回到原籍,即使回到原籍,完全不同的课程和激烈的高考竞争,也不能保证女儿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把孩子送到国外,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各式各样的留学原因中,启德留学总经理张杨讲述了一个特别的故事。他曾接触过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年龄小对空气变化敏感,在年初频繁出现的北京雾霾天中,几乎天天都被上呼吸道感染困扰,为此,他在家里安装了3台空气净化器,可又心疼孩子总是活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
卢巍也说,从2012年起,来新东方前途留学公司美国中学咨询的家长,在谈及为什么出国时,很多人把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环境问题列为原因之一。“100个家长里面至少有30个会明确说出对中国环境的不满”。
用脚投票
对于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离国出走,中国的教育部门并非没有注意到。2012年10月,教育部法规司公布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为已完成义务教育的人群”。该规定如通过,小学和初中生就不能通过中介出国留学。
10多年前,官方甚至不允许高中生通过中介留学。1999年,教育部联合其他几大部委出台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中,就曾提到“中介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已完成高级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后申请自费出国留学的中国公民”。
面对越演越烈的低龄化留学热,教育部门的红线不断后退,且在过去10多年来,事实上也并未对低龄留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管。对于即将出台的新规,留学中介的从业者们大多不以为然,这些低龄化的小留学生,其家庭很多都是非富即贵,即便不依靠中介去留学,依然可以通过资金移民、技术移民的方式带走孩子,“根本还在于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生存状况能不能变好”。
不过,即使中介公司也并不赞成小学生和初中生出国留学。新东方前途留学美国中学部对未成年人落地美国一年内的生活与学习进行过跟踪调查,他们发现,有10%的孩子会为语言改变、学习困难、与寄宿家庭间的交流障碍而痛苦,这些孩子很多都是高中段以下的。因此,卢巍建议,准备留学的孩子最好在中国读完初中。这样一来,孩子既能打下坚实的数理化基础,还可以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起孩子的自制力与独立性。
在很多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短信:“我不指望孩子能考上什么名校,我只是希望他能像我小时候那样——上、下学自己去,遇见陌生人不害怕,不用家长接送,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有蓝天也有白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就这么简单。”
可惜,这些要求已是“奢侈品”。
留学班的故事
那个对话林文老师听了特别难受,她反复提起。
“这么大好的时间你为什么不学习!我跟你生气是因为恨铁不成钢!”人大附中一名高二的ALevel(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学生被一名老师呵斥道。
“这么大好的时间我为什么只能学习啊,有那么多可以做的事儿,青春就这一次,我为什么不能去看看电影,为什么不能上外边去跑跑去打个球,为什么不能谈个恋爱,干嘛就非得关在这屋子里坐在这儿做这个题,凭什么就得成钢。”学生平静地答道。
老师被气坏了。
在林文看来,这是两种不同观念的冲突。留学班里的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主动要求留学,还没出国,想法已变得特立独行。
提前出国的高中生林文是人大附中ALevel班高三某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人大附中ALevel班是与英国惠灵顿学校的合作办学项目,目的是针对不想参加国内高考,为希望直接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开设的高中预科课程。这里的学生可以拿人大附中高中学历与EIC(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资格认证两个证书。学费4万元一学期,在北京多所重点高中的留学班中,这算是均价。
人大附中ALevel项目开创于2004年,与其他学校相比,算开设得比较早的。
在8年多的时间里,人大附中ALevel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初,人大附中ALevel只有一个班,20多人。现在,一个年级5个班,每年级招160人。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不像8年前那样,按部就班上完3年的全部课程,很多人提前到国外读高中去了。
林文所教的班,现有23个学生,一年前,他有34个学生。林文的学生王京在上完高一1年课程后便转去了美国,现在在美国密苏里州一高中读高二。
王京的家境殷实,他父亲年轻时曾在体制内工作10年,目前在国内做房地产。近两年,王父感到在房地产领域,不论是政策还是市场,都变数颇多,咨询几位朋友的意见后决定投资移民。目前王父在密苏里州已购置了几套房产。由于王家并没有什么亲戚在美国,未满18岁的留学生王京的监护人,是美国某华人房产中介,该中介和王父达成协议,负责照顾王京的日常生活。
多年前王父便希望儿子出国读书,希望孩子过一种很单纯的生活。除了对房产领域变数的担忧,让儿子出国还有个原因,他们全家都是山西户口,儿子不能在北京高考。
“就像个英国绅士似的”而在人大附中ALevel高二学生易贺看来,就算能在北京高考,他也要出国读书。
下午4点半,人大附中旁边的麦当劳海淀黄庄店里,依旧挤满了人,红白相间的校服点缀其间。
坐在餐厅侧面的易贺吃着汉堡,17岁的少年留着时尚但干净利落的像著名影星陈坤一样的“鱼蛋头”发型。易贺和身边几个玩得好的同学一样,都没有北京户口。但在他看来,有没有北京户口,他都会去国外上大学。
易贺家境不错,父母都是商人。从小他母亲就带他去各个国家旅行。易贺觉得西方人“很好相处”。
“一直挺想出国上学的,也不是说出国追求多好学历,找一个多好工作,最根本想提高自己阅历,有这个经历之后,能更加了解文化,被国外文化感染,思想会提高一些。”谈起出国的原因,易贺说,“国外没国内管得那么严格,比如说服装发饰什么的,我觉得适当地宽松一点比较好。”坐在他旁边的林文老师告诉记者,像他这样有造型的头发,在普高(人大附中普通高中)就不那么被允许。
易贺的学习成绩一直一般,但是体育非常好。“这孩子你一看就知道肯定不是个混的孩子,但是可能不太适合国内,咱们这儿(中国教育)是一好遮百丑,学习好什么都好。”林文说。
去年,林文带着部分学生到英国游学,易贺给了她很深的印象:有点腼腆的易贺会在机场主动帮女生拿行李;当有的孩子抱怨自己分的宾馆房间看不到好风景时,易贺主动提出和他换屋子。“就像个英国绅士似的。”林文说。
这两天是人大附中ALevel模拟考试的日子,易贺还要回去复习,他拿起了托盘将废弃物倒掉,和林文老师道了别。
成绩好的富家子弟
林文曾经在人大附中普通高中任教10年,在调到ALevel的3年时间里,她越来越喜欢这些学生。
4月初,普高和ALevel的高三学生一同参加体育会考。她的学生跑完后,纷纷跑过来主动告诉她会考过了的消息,让她放心,她也回给学生祝贺。
那天天气很热,有个在馆内进行立定跳远等项目的学生走出场馆后,看到林文站在太阳底下等着他们,便跑去给老师买了根冰棍儿,“不是说咱们孩子就有钱烧的”。
在高一军训时,全部ALevel没有一个学生晕倒,这让她很震惊,“孩子们身体本身好,家里物质条件好只是一方面,这里更多的是这些孩子真的意志品质很好。”
在林文的班里,很多家长都相互认识。“这些家长其实是一个群体,有的学生表姐表妹一块儿来的,朋友互相推荐的,好多都是抱团来的。”
这些学生家长经商者居多,“绝大多数都有过在国外的经历,生意也好,游学也好”,在林文看来,孩子和家长互相影响,坚定了尽早出国的念头。
“因为(这些家长)见识过国外的教育,知道比国内先进,就想让孩子也去见识。就好像家长在外边儿今天吃的特好吃,说什么也得给孩子打包一份儿回去的心情一样”,林文对家长的心情很是理解。
家长毕竟不放心,留学班变成了一个缓冲,可以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再出国。
在人大附中ALevel刚成立时,学校很多人对其的印象为:考不上本部,家里有钱的才会去ALevel混。在2004、2005年,ALevel只有一两个班时,班里几乎都是成绩不好的学生。
而现在,情形已经发生了大逆转。
作为提前批次录取的人大附中ALevel,2012年中考分数线为515分(满分570分)。林文所在班级的学生当时的中考成绩很多都是520分、530分,甚至有一名学生成绩为550多分。
在林文看来,整个学校包括社会上都对留学班改变了看法,从“一帮小混混”变成了“他们是要主动出国上好学校的”。
这种改变不光是人大附中的留学班。一零一中学英语老师吴莹也对学校刚刚成立半年的国际班抱有很高的期待。吴莹告诉记者,一零一中学之所以2012年才办留学班,是由于校长一直抵触,“校长不想弄,觉着这不就是‘人口贩子’吗?”而近几年,他们却发现,很多学生都在考SAT等国外考试,普通班里一个班会有三四个学生在高中阶段便出国。这才让一零一中学下定决心,开办留学班。
“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北京二中也于去年开设了留学班,目前有两届学生。每届3个班共60人。
今年高二的李倩是北京二中留学班的第一届学生。一开始,李倩并没有强烈的出国意愿,父母也不太放心,希望女儿在国内读大学。但是李倩中考成绩不好,分数不够进入一流高中。在普通高中就读,意味着很可能以后只能考上普通大学,仔细考虑后,她和家人选择了出国。
上高中这两年,李倩接触到了很多上过大学的人,她觉得,很多中国大学生就是在混,“除了玩游戏,好像他们老是睡觉”。
有个比她小一届的男生,在北京二中留学班念了不到一年便已经出国。在林的眼里,这个男生比较独立,社交能力还不错,他的家长也比较放心,“他觉得会考项目没有实在的意义,不想在国内浪费时间了”。
在李倩眼里,比她低一届的学生们,很多“都挺有思想的,成绩也不错,而且比我们当时要努力”。
林文的学生舒杨对中国大学有着和李倩同样的看法。她的一些哥哥姐姐告诉她,中国的大学太“混”了,也支持她出国的想法。舒杨自己的想法是:如果能上清华北大也还好,他们有很多交换生的机会和交流项目。
在人大附中ALevel上高三的她已经被两所美国大学录取,在全美大学排名分别是30多名和80多名。但她更倾向于80多名的丹佛大学,“丹佛大学的专业更适合我”。
舒杨说自己在高一时也很注重排名:“当时的想法是怎么也得前30的,后来接触了解多了慢慢就知道,找适合自己的最重要。”(文中人物为化名)
(来源:《中国周刊》 柯 实/文)
链接
一种别离:低龄留学者少年漂洋之痛
《中国周刊》记者 徐一龙
少小离家,学门手艺。
当我们关注当下少年留学者的故事时,我倒忍不住想起旧时代的离家少年们。
那些不准备读书考取功名,也无地可耕的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很多小小年龄被父母送出去当学徒。或学木匠,或学中医,或学生意,或学唱戏……父母送走时,还要与东家或师父签个生死书,“死生残疾、贫贱富贵、各安天命,双方不得告官”。
在没有良好、低廉公共教育的旧时代,这种求学或职业教育之路充满着悲情。100多年前,清政府外派了第一批留学少年,其中一名孩子叫詹天佑,他的父亲也需要给官府签订约书: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虽说也是与父母别离,可无论旧时代的学徒,还是第一批留洋少年,与当下的少年留学生似已千差万别。
过去数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未成年人走出国门,有的去国外上小学,有的读中学,然后顺理成章地考取当地的大学。他们的父母多为家庭殷实的商人或中产阶层。因为父母的事业尚在中国,很多少年都是独自出国,住在寄宿家庭,在陌生的国度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中国重新打开国门后,最初的出国留学者,多是为接受本科或更高级别教育。越高等的教育,能提供的机构越少,求学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也属正常。但为获得初等甚至基本的未成年人教育,何至要冒着与父母亲情的别离,到海外去求?
广东顺德一名教师群发给家长们的一则短信,或可说明问题。短信中,将若干分数低于80分的学生指名道姓,“这些连80分不到的都是垃圾成绩……51分的更是垃圾中的垃圾。拖了别人的后腿,累街坊。”垃圾一说,已不必讨伐。为什么考分低,会累街坊,到底拖了谁的后腿?稍微了解中国教育制度的,都会知道,被拖后腿的是老师本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分数不但是学生的命根,更是老师的命根。这则言辞激烈的短信虽属个案,但背后的逻辑,所有学校都难以逃脱。
不满中国当下的未成年人教育,是父母忍受别离,将孩子送出国外的最基本的原因。繁重的作业、拥挤的高考、扭曲的价值观,让有能力的父母们下定决心将年幼的孩子送出海外。而近年来新加入的理由,将更多孩子推出国门——在大城市,因为异地高考限制尚未打破,很多原未打算送孩子出国的家庭,不得不未雨绸缪,远走海外;而被污染的环境,也成为父母忍受离别的推力之一。
100多年前,清政府选派了数十名贫困家庭的少年,出国学习洋务。那时的中国,尚在抗拒现代化的转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注定失败。在海外的少年们,剪掉了辫子,热衷起探究洋务背后的政治文化,见此苗头,清政府将这批少年召后,也召回了挽救这个王朝的一丝可能性,中断了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尝试。这种转型,至今仍在进行。不合理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不过是转型过程中的产物。而转型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也催促着一些父母带着幼子举家外移。社会之痛传导到家庭,才有了一个个孩子的出国,他们离开既为了获得什么,也为了逃离什么。
【1】六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
我是小明的家长,今天我们和老师坐在一起交流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师让我介绍一下,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就说几句心里话吧。
小明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成绩不错,排名比较靠前,这是老师和她本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家长,我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也许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比一般的家长还要少些。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你的孩子,所以家长在待人处事方面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平时我对小明的管教既不过分严厉,也不过分溺爱,我们的关系就像是朋友,无话不谈,这样我可以通过交谈对她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帮助她改正自己的错误,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家里,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尽量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锻炼。
在学习上,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让她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要求她上课认真听讲,并按时完成作业,做作业时尽量独立完成,不要让依赖父母,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该学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地学,使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在她的学习上我们很少管,只是偶尔提些建议,主要靠她自觉。小明在学习上比较踏实,这是她的优点,但她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说话随便,学习上有点马虎,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正。
最后,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2】六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一转眼,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成为六年级学生了,再过两个学期,他们将面临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毕业升学考试。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段日子是小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六年级的孩子,真是似懂非懂的阶段,他们还分不清是非。家长就要学会引导,学会沟通,学会解释,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一棍子打死。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你心急,一定要让他做到什么什么,那他的心理就会产生逆反,结果反而会把事情搞僵。现在的孩子生活一帆风顺,一有挫折,一有压力就承受不了。学生在学校的压力就很大了,回到家里家长再乱说一通,甚至打骂,有些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孩子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的家长经常给孩子看看作业,和孩子聊聊学习的事,将来的事,学校的事,孩子会感觉到我们家长对他的关心,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咱们抓孩子的学习要从平常抓起,别等孩子考试了,一看分数低,就一顿狂风暴雨,过后又不管了。放学后要让孩子先写完作业再去做其他事,最好让孩子在家里写完作业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可以培养一下孩子的做事能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也能帮我们家长减轻一下负担。
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读。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辅导孩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1、在家创设爱读书的氛围
我们在家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爱读书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书架或书柜,让孩子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书桌上腾出一块地方给孩子放书。其次,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室内的安静,如果客厅开着电视,一定要把音量开小一点儿,还要把孩子的房门关上,保证孩子在安静、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认真地读书。如果能让孩子经常看到家长读书、看报的身影最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有时就是家长的影子。孩子会想:爸爸妈妈都这么大了,为人父母了还在努力地读书、学习,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与书为友,决不落后。
2、与孩子开展讨论。阅读之后的讨论,有助于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写作能力,讨论可以使孩子更明晰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更深刻地理解生活。
我们可以做一个谦虚的倾听者,对孩子说:今天你读书真投入,妈妈进你房间你都没发现。你读的这本书一定很吸引你吧?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写的。一会儿吃完了饭,你能给妈妈读一读其中最精彩的段落吗?面对你的表扬和谦虚,我相信孩子一定会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孩子在读的时候,你就可以从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是否抑扬顿挫等方面对孩子进行针对性地指导。还可以在孩子读完之后,你也来朗读一遍,让孩子给你做点评。读完以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讲一讲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对整本书的感想。还可以问问孩子: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进而挖掘到文章的遣词造句,以及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等写作方法。
3、鼓励孩子应用于实践。我们还应关注他们在阅读生活中的积累。当发现孩子对他们所阅读的作品写下他们有感触的心得,学会将所阅读过的内容剪剪、贴贴,做一份周报时,我们一定要赞赏他们的成功,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
4、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我们家长在陪孩子去书店选择书籍时,可以用心观察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富于幻想、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喜欢看童话、故事、神话、科幻、侦探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籍。然后鼓励孩子把整本书看完,在孩子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多关注、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当孩子读完这本书后,他就会有一种收获感、成就感。抓住这个时机,家长适时地给孩子讲一个名人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在心里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比如,您可以告诉孩子:你真爱读书,唐代诗人李白小时侯也特别喜欢读书。他写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被世人津津乐道。妈妈相信你长大后也会和他一样有一番作为的。然后再次带孩子去书店,给他推荐一套人物传记类或《听妈妈讲名人的故事》丛书。通过读这些书,孩子就会认识很多名人,从做人到学习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就是这个道理。总之,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合他的引导方法,让孩子从小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
总之,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幼年时期就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将有益于他终生的发展,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摇篮,是人类永远的朋友。
各位家长,你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更需要您的协助。学校和家庭全力配合才能培育出我们社会的新人才,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您们的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谢谢各位家长!
【3】六年级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在女儿小学毕业前夕,与大家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同时向各位家长学习教育子女的经验,我很高兴。当班主任老师交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心里是甜蜜的,女儿曹仙芝之所以能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让她成为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好同学,这却首先归功于辛勤的园丁各位科任老师的精心呵护与悉心培养的结果。在此,我从心底里,首先向在座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当然,家长恰当的教育方式和孩子自身聪慧肯学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女儿的学习进步表现我看在眼里,当家长的我,心里自然也是欣慰的。但事实上我也很惭愧,跟好多家长相比,我觉得自己为孩子做的并不算多,也不能全面总结教育方法的对与错。而今天的家长会则是大家经验交流会,也是我学习的好机会。所以,我在这里只是谈点不成熟的心得,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消除家庭教育中的几种误区
很多时候,在跟老师朋友们聊起教育孩子的话题时,相信也会有很多家长会说,不要给孩子设定太多的目标,不要设想靠孩子的成材给我们带来荣耀,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一个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自然、快乐普通地成长。但在事实上,我们许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要求孩子学习成绩拿第一,幻想孩子以后出类拔萃。因此,也常常能看见以下的一些教育误区:比如对孩子满怀期望,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却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孩子个性健康成长的现象;比如关注子女的知识、智力与成绩,但对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态度习惯重视不够的现象;比如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指导不足等等。
对此,我觉得适当的看一些育儿书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看,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书:第一类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的,我觉得这方面的知识是我们做为家长必需了解的,掌握孩子的心理,学习关于小学生言语的发展、注意的特点和培养、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等等,对孩子正常人格的培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去年在孩子上学前一段时间,在书店淘了本《小学生心理学》,有空时翻翻看看,了解了解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等等相关知识,比如书中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发展一二年级为一个阶段,三四年级为一个阶段,到五六年级时是另一阶段,四五年级之间有一个思维发展的加速期,我们据此可以结合孩子的心智发育给予相应的教育,这样孩子在六年级就会有更大的进步。第二类是关于教育理念的,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育儿书籍,有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这类书我觉得只能仅仅是当作教育的一种参考,不能跟风,小时候我们父母辈给我们的是棍棒教育,而现在到处都在说孩子你真棒!其实,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教育更是这样,但也不可一味的夸赞,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度,因此,诸如此类的书仅能当作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一个参考,绝不可盲目模仿。第三类是关于心灵沟通的,比如可以在网上搜看一些自己喜欢的教育博客,又或者一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温馨文字,比如《傅雷家书》,比如杨绛的《我们仨》,又比如前段时间刚看的一本《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这是一个作为父亲给女儿爱的书写,里面有关于音乐、生活、阅读、旅游里的大小事,诉说着热情、包容、自尊、梦想的宽阔景致,点滴絮语,情怀足迹,教育无处不在,之所以看些这样的书籍,是因为觉得这些都是可以能从这些柔韧至情的文字中,细细咀嚼伴随孩子成长的处世信念与美好价值。
二、以自身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
一是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在这点上,我最值得自夸的是我陪着女儿一起执行着良好的生活作息。因为我是做老师的的,基本上能做到生活比较有规律,遇到一些应酬和加班,我也总是尽可能避开,做到保证陪伴女儿按时生活作息。即便有特殊情况,就让妻子陪伴或强调女儿按时作息的自觉习惯。早上妻子有时亲自早起给孩子做好早餐,送孩子上学,下午下班回家,孩子已经独自把作业完成,我不管回家早晚,每天都要仔细翻翻看看她的书包书本的,看看她当天学习的内容,检查检查她当天的作业情况,吃完晚饭后,我陪孩子一般都去大操场玩,在那里她自己跟小朋友们跑跑跳跳,爬爬单杠,做做游戏,到九点半左右准时回家,给孩子泡杯牛奶,再陪孩子背半小时的书,十时左右让女儿准时上床准时睡觉。按照这样的作息时间,要求家长也放弃很多自己的娱乐聚会,但是形成习惯后,享受在家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会带给你很多的快乐。当然,偶尔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破例一下,甚至也带孩子去看电影也是有益无害的。除了良好的作息时间,还要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学会生活自理,从小承担一部分家务,比如倒垃圾、扫地等。孩子对生活有了责任感后自然就会对学习有责任感,并且懂得照顾人,会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特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注意力集中、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每天对学习进行预复习等等,但今天我特别想谈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我很想跟各位家长一起沟通的一个话题,那是因为虽然去百度里搜索一下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300多万个答案,但我也还没能让女儿现在就显现出爱阅读品性特征,我自己对女儿理想的教育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带孩子在旅行中开阔视野丰富情操,对女儿理想气质的想像是个聪慧活泼能在阅读中寻找快乐的知性美女,呵呵,别笑话啊,但如前面所说的,女儿能自由安排的也就是晚饭后的那一个半小时,而这段时间她基本是去操场跑跳玩乐为主,思量再三,我觉得还是没必要剥夺孩子这点快乐的玩乐时间,而女儿的品性气质也不一定就要按着我的理想去发展,还是要让她自然成长。至于要求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急也不必急,我现在只是在家中尽量自己多阅读,尽量营造阅读的气氛,在睡前的那半个小时,尽量以自己的阅读习惯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养成。
三是培养良好品德习惯。道德情操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不仅从口头上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学会感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以身作则,当孩子的榜样。比如回老家时,一家人一起围着吃饭,身为家长,我们自己主动地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夹菜盛饭,说些温暖的话,平时的这些小细节一定能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举止。家庭教育靠的不是言教,而是靠身教,让孩子做到的,做家长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作为父母就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的示范,让孩子从小生活在爱与被爱的世界里。另外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善用孩子的视角和心理,去理解孩子引导孩子,比如女儿一直特别乖巧懂事,但同样因为乖巧反而就容易听不得批评受不得挫折,也因为乖巧使她的规则性较强而创造力可能就会较弱,因此,我就要想办法尽量发掘她自信心和表现力的培养,适当的给予挫折教育。而对于那些我们说很疲很闹的孩子,我们也要相信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一定很丰富,适当的给予鼓励,耐心的给予自制力的教育,切不可苦口婆心、费尽心机的说教,有的时候,或许你会急得咬牙切齿:你怎么就是不肯听我的呢,我是为了你好啊!我们认为道理说得很透了,孩子却不一定会领情或买帐,那是因为孩子认知世界的标准和方法跟我们大人是完全不同的,跟孩子沟通是一门大学问呢。
三、正确鼓励孩子,相信孩子
对孩子要鼓励,但不要过度的表扬,学习中的挫折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经历。作为父母并不是给孩子创造很好的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安乐窝中,而是要做孩子背后的一只推手,给孩子以安全感,信任感,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世人皆有理想,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将理想遗失,不时感到挫败,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才能,运气不好,于是中途放弃,不再继续努力。这是普遍的现象。培育理想的钥匙在于,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精神。获得成功必然是因为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努力。
某位著名的体育教练曾说过下面一段话:由经验来看,即便没什么能力,但只要一直都拥有想要变成优秀选手的愿望,那么在今后的人生中反而能够成功。那种可以无师自通、不努力也能成功的人,无法学到获取胜利时所不可或缺的人生观。为了培养出不会被现实击碎理想的孩子,我们要一边鼓励一边教育他们。比如,即便看出孩子目前的能力不高,也要相信孩子未来的能力,不论学校的评价如何,都得百分之百地认可孩子,鼓励他们。
若是你的话,肯定能行这一句鼓励的话能培养出拥有鸿鹄之志的孩子来。不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带着独特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都拥有自己的存在价值。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无可替代的。让我们将若是能怀着好的目标生活下去,就能获得充实而高品质的生活这一观念教给孩子们吧!
四、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
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并不多,仔细算算也就是到小学毕业这么几个月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尽好自己对子女成长的教育责任,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
要配合学校,就要先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杨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杨老师每天都会给学生讲清楚,有时还给家长打电话,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把杨老师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认真接收,并用自己的方法给予积极配合。比如,如何让孩子觉得背诵是种乐趣而不是个苦恼的任务呢,我总是会用非常夸张的表情故意和孩子打赌,赌谁背得快谁学得好,刚开始时,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约定来比赛,两个人都背一次,按下秒表看背诵的时间,我会故意背不出来,让孩子赢,满足孩子的好胜心,再接着有时也想办法让孩子输,培养孩子的求胜心,慢慢的,我们一下班回家,孩子就主动的拉住我们,要跟我们比赛背诵,她老早就偷偷的趁我们还没下班的时候把儿歌给背熟了,等着赢我们呢,呵呵,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再比如老师在放寒假给家长的信中有要求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也认真的带孩子去参加了一次春节前组织去送温暖的社会活动。要求培养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先是去书店给孩子买了本《小学生日记》,故意扔在家里引起孩子自己去看,看了后引导她有自己想写日记的愿望,接着陪孩子去挑了本漂亮的本子,告诉她可以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记在这个漂亮的本子上,今年孩子也写了一些所谓的日记,虽然每篇都写得很稚嫩,但我觉得这是个好的开端。
另外,要做到正确配合,家长还要和老师密切联系,向孩子的同学、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老师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虚心听取老师对家庭配合教育问题的意见和要求,并在家庭中配合落实。平时,孩子在家里发生的问题,也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架好沟通的桥梁,及时交换意见,以便学校、家庭配合教育。
教育孩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我们能总结阶段性的、局部性的、零碎性的对与错,但我们可能真的无法找到培养孩子的标准路线,也就无法做到总是对的。教育孩子的每一步路都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只能在每一步路上不断思考,耐心地陪伴孩子慢慢成长。在这里罗嗦了这么多自己的一些教育体会,和在坐的各位家长一起分享,也真诚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更多帮助和家长们的交流学习,让我们一起用心的对待孩子,让我们一起和孩子共同进步!
父辈宿怨未解,孩子高中相逢,
一场较量拉开序幕
2012年1月中旬,沈阳市一所重点高中高一(2)班召开家长会,44岁的学生家长葛洪志赶到学校,竟意外碰到了当年的情敌赵德云。他这才知道,儿子葛天昊的同学赵新宇,竟然是赵德云的儿子!
葛洪志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一所大学金融专业。来自辽宁丹东的女孩黎欣宁,是他的大学同学。黎欣宁身高1.66米,身材窈窕,面容清秀,是公认的校花。大三那年,黎欣宁欣赏葛洪志的才华,两人开始了热恋。然而,这段感情只维持了一年多。
大四时,同班同学赵德云对黎欣宁展开了爱情攻势。赵德云家境优越,在沈阳拥有一家服装厂,住的是几百平方米的别墅。最后,葛洪志只得眼看着美人落入他人怀抱。大学毕业后,赵德云继承家业,从服装业转入采矿业、房地产业,早已成了亿万富豪。
葛洪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市一家商业银行工作,几年后升任部门主任,和一名同在银行工作的同事结了婚。
曾经的那场情场较量,成为葛洪志心中永远的耻辱。但一提到孩子,他的脸上立刻展现出笑容。他故意对赵德云呵呵一笑,说:“我是混得不如你了,可是,我儿子比你儿子强多了,第6名对第39名!”赵德云尴尬地笑笑,未作回答。
回到家,葛洪志与儿子聊天,假装无意中聊到赵新宇。葛天昊不屑地说:“他要想比我考得好,那得下辈子!”与儿子的这次谈话,让葛洪志有了底气。
2012年4月中旬,大学同学聚会。这次葛洪志破天荒地没有找借口推掉。葛洪志给赵德云夫妇敬酒,一饮而尽后开始挑衅:“德云这顿饭得花个一两万块钱,这点钱对于他是九牛一毛。”然后他话锋一转:“大家说巧不巧,我儿子和德云儿子竟是高中同学。我那臭小子吹牛说,赵新宇要想比他考得好,那得下辈子!上学期期末考试,他是第6名,赵新宇第39名,全班才48人。我当时就骂他不知天高地厚……”赵德云的脸一下子白了。葛洪志报了当年夺爱之仇,终于看到情敌在他面前落败的样子。
被葛洪志羞辱了一顿后,赵德云一夜无眠,第二天就派人在全国收集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信息。他要和葛洪志斗一斗,而且要彻底打败他。
5月中旬,班级月考,结果葛天昊仍是班级第6名,赵新宇却是第40名。这个结果,令赵德云沮丧不已。下属收集来的各种信息摆在赵德云眼前,他仔细进行了分析权衡。一周后,赵德云做出决定:采用最先进的教育套餐,一年花百万元组建全方位的服务团队。而且,他还要想办法鼓起儿子的斗志。于是,赵德云欺骗赵新宇,说他和葛洪志读大学时因为争成绩结下仇,上次大学同学聚会,葛洪志当众羞辱了他……
听完父亲转述葛天昊的话,赵新宇一下激愤起来:“太欺负人了!”赵德云趁机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16岁的赵新宇,被父亲鼓动得血脉喷涌:“只要能战胜葛天昊,就是累死我也认。这半年来他多次嘲笑我,我当时没在意。现在明白了,他在替他父亲报仇。我不是孬种,我要替爸爸打败他……”
赵德云的嘴角微微上扬。一场裹挟着父辈恩怨的博弈开始了。
富豪组建高考服务公司,
百万巨资只为高考获胜
2012年6月初,赵德云专门为儿子高考服务的团队组建完成。这个团队有2名经验丰富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1名顶尖营养专家、1名优秀的医生、1名体能训练专家、1名一流的厨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请2位沈阳顶尖的教师。16名专家组成了庞大的一流高考服务团队。
赵德云在儿子学校对面的花园小区租下了4套228平方米的住房,年租金25万元。一套是他们一家三口的住处,一套是儿子的书房、健身房和休闲场所,另两套是专家的办公室,里面有各种专家指定的设备和用具。仅购买这些,就花掉了68万元。体能训练师和厨师是全职的。其余的专家,每周六周日来赵家上班2次,寒暑假每周各增加1天。专家的费用,也是行业最高。
2012年6月2日是星期六,早上8点整,高考服务团队第一次全体会议。赵德云特意把儿子赵新宇喊了过来。他说,他已把集团公司的所有工作交给几位副总承担,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只有一个职务,就是赵新宇高考服务公司总经理。
两位心理专家制作了两张大照片挂在赵新宇的书房里,一张是赵新宇的,另一张是葛天昊的,一左一右。只是,赵新宇的照片比葛天昊的低得多。心理专家说:“你的考试名次是第40名,葛天昊是第6名,差34名。你的照片上面有34个格,你每追上一个名次,就可上升一格!”看着那34个格,赵新宇心里很不是滋味,可父亲和专家绝不许他摘下照片。每看一次照片,他就更有学习劲头了。
2012年6月底,葛天昊当着同学的面嘲笑赵新宇成绩差……赵新宇气得脸色铁青,第二天他将这件事告诉了心理专家,并指责葛天昊不尊重自己。专家说:“你有值得让他尊重的地方吗?你要是有本事击败他,他还敢瞧不起你、侮辱你吗?”这一天,赵新宇学得特别用心。
心理专家对赵德云说:“为了激发你儿子更大的斗志,我们必须请你屈尊再受一次辱。”赵德云同意了。
2012年7月初的一个周末,赵德云找了个合适的理由,请大学同学带着孩子一起去丹东游玩,他还特意打电话邀请葛洪志父子。葛洪志诡秘地笑了:“儿子,要是咱俩去给他们出丑,你去不去?”父子俩击掌大笑。
两天丹东山水游,赵德云的19个同学都带着孩子参加,大家很开心。结束那天的午宴,葛天昊突然站起来敬赵德云酒:“赵叔叔,你有本事,我佩服你!如果你能再做成一件事,我就对你五体投地了。”
面对挑战,赵德云暗忖,花费时间金钱组织这场活动,就等着你呢,他还真担心无功而返。他笑呵呵地说:“天昊,你是有出息的好孩子,将来会比我强多了,你说,要叔叔做件什么事?”葛天昊一字一顿地说:“要赵新宇的学习成绩超过我,你能做到吗?”赵德云的脸立刻黯淡下来,说:“这个,我做不到,这是赵新宇自己的事。”
一旁的赵新宇立即觉得受了奇耻大辱,冲过去抓住葛天昊的衣领:“如果我不能超过你,我就去死!高考成绩见!”葛天昊哈哈大笑:“超过我?做梦去吧!你这辈子没机会了,下辈子再说吧!”
赵新宇两眼冒火:“如果我高考成绩超过你,你敢去死吗?”葛天昊信心满满:“我当然敢!不过,你最好别赌,因为你会为此送命的!”赵新宇气急了:“谁输谁去死!”
被彻底激怒的赵新宇拼命学习,加上专家团队的帮助,从2012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他每次月考的成绩都稳步上升。2013年1月初的期末考试,他竟考出全班第8名,而葛天昊是第9名。
赵德云又请大学同学吃饭,他特意给葛洪志打电话:“你一定要来,时间你定。”葛洪志明白,自己硬着头皮也要去。酒席上,赵德云扬扬得意地冲着葛洪志说:“洪志呀,感谢你和你儿子,我原来对儿子的要求很低。可你和你儿子所为,让我和我儿子有了雄心斗志,我为他成立了一个高考服务公司……”
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葛洪志更是听傻了。
卖房借债最终仍败北,
自残孩子震惊世人
回到家中,葛洪志没有和儿子谈,他想淡化处理这件事。考试上下浮动几个名次很正常,况且儿子还是班级前十名。可是,葛天昊却对他说:“爸爸,还记得那场打赌吗?”葛洪志马上说:“小孩子的气话不能当真。”
葛天昊说:“可今天中午,赵新宇当着同学的面讲了那场打赌。还说,如果取消也可以,那就请来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向他和他爸爸认错。否则,就得赌下去。”
葛洪志没有好办法解决,他总不能去求老情敌。他立即去给儿子报了补课班,并且报的是10个学生左右的小班。为此,他每小时得付120元左右。一个假期,花掉了1万多元。
2013年3月初,新学期刚开学,学校组织考试,结果是赵新宇第6名,葛天昊第12名。赵新宇又当众大讲他和葛天昊之间的那场赌局……葛天昊有些承受不住了,很快病倒,高烧不退,说着梦话,梦话全是与死相关的内容。
无奈,葛洪志找到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出面找赵德云父子谈,赵家父子向老师保证不再提那场赌的事了。
年少气盛的赵新宇却总想报仇,他打通葛天昊的手机:“你不仅穷,还没胆量,竟然向老师求援。那个赌,你可以放弃,我要坚持下去,我要考上一流的大学,等着瞧吧。”葛天昊没有把这事告诉父亲,高中男生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找老师解决纠纷,那会被同学们瞧不起。他暗下决心,拼命学习,每天都学到深夜。因为严重睡眠不足,他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
2013年5月的月考,赵新宇第5名,葛天昊第13名。葛天昊与赵新宇目光相遇,马上感受到了对方要说的话。他又病倒了,高烧引发肺炎,不得不住院一周。
葛洪志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卖房借钱给儿子请最好的辅导老师。夫妻俩把52平方米的房子卖了41万元,然后每个月花2400元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
此时,离高考还有13个月,沈阳市高考补课最高价已是每小时1500元。葛洪志为儿子请了最好的老师周末给儿子辅导,还请营养师为儿子提供合理的食谱,为儿子买高档营养品,每个月的费用都在4万元以上。
可是,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葛天昊的成绩还是在第10名到第15名之间徘徊,赵新宇却是每次考试名次都在上升,最后竟是班级第2名。
虽然父母都是笑脸相对,可葛天昊明白父母对他有多失望。家里房子卖了,如此奢侈地供他,如果他高考成绩不好,怎么面对父母?怎么面对老师和同学?更让他害怕的是赵新宇奚落和嘲讽的目光,他开始夜夜做噩梦。
而葛洪志卖房的钱花得差不多了,他开始向亲友们借钱。葛天昊压力越来越大,经常患病,到了2014年2月初,他几乎夜夜失眠,性情忽而抑郁忽而暴躁,有一次竟摔碎了父亲最喜爱的瓷器。
2014年4月中旬的模拟考试,葛天昊只考了504分,名次是班级第35名,这个分数连普通的一本都考不上。而赵新宇考了679分,班级第1名。如果稳定在这个成绩上,赵新宇完全可以冲刺名牌大学。
得知成绩后,葛天昊的脑袋耷拉下来,心中无比绝望,他尽量躲着赵新宇。4月29日中午,赵新宇挡在他前面,抱着双臂用嘲讽的眼光盯着他,葛天昊顿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老鼠,而对手则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恍惚中,他看见对方向自己竖起了小指。他无地自容,踉跄着回到家,躲进自己的房间里,他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他的一切都毁了,不仅如此,还害惨了父母,把他们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他彻底崩溃了,一边大喊着,一边拿起水果刀向自己的脸上扎去……
听见儿子发出奇怪的叫声,葛天昊的妈妈忙推开他房间的门,只见葛天昊满脸是血,倒在床上,嘴里还在哇哇大喊。她忙给葛洪志打电话,葛洪志赶到家中,和妻子一起将葛天昊送到医院整形外科抢救。
值班医生经检查发现,葛天昊面部多根血管和肌腱被扎断,面部肌肉多处受损,伤情严重,毁容已成定局。护士随即将葛天昊送进手术室,医生立即为他实施抢救手术,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要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进行多次整形手术,才有可能恢复容貌。
一周之后,葛天昊终于拆线。葛洪志夫妻发现,葛天昊对脸上的伤痕不怎么在乎,只是每天自言自语,除了背一些公式,就是嚷着要报仇……无奈之下,葛洪志将儿子送到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葛天昊被诊断为应激性心理障碍,并发躁狂症,必须入院治疗。葛天昊住进了医院,接受心理专家的疏导与治疗,等心理治疗好转后,再进行整形手术。保守估计最快也要一年后才能复学,他错过了2014年高考。
原本优秀的儿子整天疯疯癫癫,葛洪志心如死灰,房子没了,儿子的前程没了,还欠了二十几万元的债。如今,他最后悔的就是不该把自己的恩怨强加到儿子身上,挑起儿子与赵新宇的争斗。他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不会卖房,不会借钱,更不会与老情敌争锋,而是要让儿子安心学习……”
父辈的情感纠葛,竟然转化成后辈的学习竞争,手段夸张,还打上生死赌局。令人痛心的悲剧,背后却透着满满的荒唐。
父辈的狭隘,让葛天昊与赵新宇两个高中学生,成了父亲之间恩怨争斗的棋子。葛天昊在父亲的怂恿下,依仗成绩优秀对赵新宇冷嘲热讽,在遭遇逆转之后,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精神崩溃;赵新宇在父亲的蒙骗和鼓动下,成绩上升后对葛天昊“穷追猛打”,不依不饶的性情可见一斑,睚眦必报的后果便是烦恼不断,人生也将毫无幸福感可言。
“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放宽心胸,尊重生命,愿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