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时间:2022-12-27 13:41:10

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引进早玉、京秀、京玉、黄提、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施富罗莎、乍娜、玫瑰香等9个品种进行栽培技术研究,发现南方欧亚种葡萄栽培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解决欧亚种葡萄在南方栽培中的生产实际问题的对策,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葡萄为葡萄科植物,落叶木质藤本,藤长12~20m;树皮长片状剥落,幼枝光滑。叶互生,近圆形,长7~15cm,宽6~14cm,3~5裂,基部心形,两侧靠拢,边缘粗齿。圆锥花序,花小,黄绿色。花后结浆果,果椭球形、圆球形。葡萄结果早,产量高,定植后2~3a即可开始结果,且经济寿命长,一般可达30~50a。栽培得法,经济效益甚高。笔者于2002年在中国果树所等单位引进了早玉、京秀、京玉、黄提、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施富罗莎、乍娜、玫瑰香等9个品种,进行了试种。通过5a的试种,发现这几个品种在种植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同时也得出了解决建议。

1南方种植欧亚种葡萄发生的问题

1.1病虫害发生较重

南方露地栽培欧亚种葡萄几乎能感染所有真菌病害,尤其以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为多,避雨栽培可明显减少以上病害,但白粉病有增加趋势,红蜘蛛危害也有所加重,使叶面黄化皱缩。

1.2花芽分化差

绝大多数欧亚种葡萄在南方表现徒长,营养生长过旺。如果生长期施肥不合理,控梢不力,加上冬季修剪不当,空枝率很高,产量不足7500kg/hm2。

1.3易发生生理性病害

如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由于排水不畅,易引起叶子黄化,叶缘焦枯;幼果期遇高温易出现日灼病等。

1.4果粒偏小,红色品种上色困难

南方种植的红地球葡萄,充分成熟时果粒重只有8~9g,着色较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仅14%~16%,口味偏淡。这与南方温差小,生长期雨水多,光照不足,枝条长势过旺而导致果实中有机营养不足有关。

1.5部分品种裂果

在南方栽培,有些品种如绯红、早玉易裂果。如果成熟期降雨过多或地下水充足,即使大棚避雨栽培,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裂果。

此外,还由于南方很多人不了解欧亚种葡萄的习性,常按照巨峰品种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欧亚种葡萄,如花前摘心或喷施生长抑制剂,采用藤稔葡萄上常用的膨大剂等,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2对南方发展欧亚种葡萄的对策建议

2.1品种选择

欧亚种葡萄品种很多,可根据各地具体条件进行选择。从栽培难易程度可划分为容易种植的品种,如红高、维多利亚、圣诞玫瑰等;不容易种植的品种,如红地球、美人指、里扎马特等。另在夏秋季有台风袭击的地方,宜选择早中熟品种。一个品种能否发展,要看在相同气候条件下3a以上的综合表现,以及市场对该品种的需求情况。

2.2避雨栽培

这是南方欧亚种葡萄栽培成功的必需条件。形式有多种,有标准的钢架大棚,也有简易竹木结构的避雨大棚。总之,只要能对葡萄起到避雨作用就行。

2.3促进花芽分化

欧亚种在南方自然条件下花芽分化明显不如北方,特别是对某些生长势过旺的品种,如美人指、里扎马特,可采用以下促花措施。

(1)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大碳/氮比;巧用化肥,为了提高糖度和耐贮性,采前1个月主要以施磷、钾肥为主。

(2)宜采用缓和生长势的架式,如“高、宽、垂T型架”或水平棚架,控制顶端优势。

(3)生长期多次摘心,结合喷生长抑制剂进行化学调控。

(4)冬季宜选留节间短、芽眼饱满的充实枝条,修剪中长梢,并适当多留些结果母枝,待现蕾后再疏去空枝。

(5)随着树龄的增加,通过有计划地间伐,以扩大树冠。

(6)对花芽量少的果园可在花前适当断根。

2.4果实标准化生产,严格控产,提高果品质量

首先修剪果穗,去软尖,剪去果穗最下端1/4~1/3部分的甜度低、味酸、、柔软和易失水的果粒。其次疏粒,疏掉不易成熟、品质差、糖度低的青粒、小粒、伤粒和病粒。以美人指为例,产量达15t/hm2为指标,要求2.7~3.0万穗/hm2,每穗留果50~60粒,标准穗重500~600g,粒重10~12g,糖度18%以上,果实鲜红光亮,外观均匀划一,平均粒长4cm以上。这样的产品售价可达20~30元/kg,产值约30万元/hm2。

2.5套袋

即使是大棚避雨栽培,也要提倡套袋,而且要用专用优质果袋,以使果实光洁、着色均匀。有果粉品种因果粉浓厚,能减少农药污染,减少裂果,减少病、虫、鸟害。

2.6果品无公害化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超标的情况,一定要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全程严格监控,生产出无公害葡萄。

2.7其他辅助措施

防止某些品种日灼病,可在果穗上方适当多留一些副梢,并注意满足水分供应;熟期地上覆反光膜,以利于上色;鸟雀严重的地方应围网防鸟害等。

2.8采收

当果实充分成熟、着色好、组织充实及果皮、果粉和蜡被都厚时即可采收。在气候和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推迟采收时间。选择天气晴朗、气温较低的上午或傍晚采收,阴雨、大雾天都不宜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剪下果穗后,并对果穗进行修剪,然后将果穗平放在衬有3~4层纸的箱或筐中。容器要浅而小,以能放5~10kg为度,果穗装满后盖纸。

总之,要充分认识到南方种植欧亚种葡萄是在不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要获得市场认可的无公害、高品质的果品,只能通过加大投资,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精细管理而实现,同时获得较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正文,杨华,张鼎州,等.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71-72.

[2]金联宇,叶秀峰.“超藤”葡萄大棚促成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5,34(5):54-55.

[3]柴容明.“红地球”葡萄大棚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3(1):48-50.

第2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黄姜的形态特征,并总结了黄姜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繁殖方法、藤架的搭法与管理、病虫杂草综合防治以及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以期为黄姜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1黄姜形态特征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也叫火头根,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作物[1]。地上茎左旋,光滑无毛,有时分枝或叶柄基部两侧微突起或有刺。单叶互生,盾形、三角状卵形、心形或箭形,叶片厚纸质,两侧裂片圆耳状或长圆形,两面光滑无毛,表面绿色,常有不规则的斑块,叶柄盾状着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花无梗,常2~6朵簇生,再排列成重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1~2个簇生于叶腋,通常每簇花仅1~2朵发育,基部常有膜质,苞片3~4枚,花被片6,长1.2~1.5mm,宽0.8~1.0mm,开放时平展,紫红色,干后黑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托的边缘,花丝极短,与花药近等长。雌花序与雄花序相近似,雌花具花丝状退化雄蕊。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长1.2~2.0cm,宽1.0~1.5cm,干后紫黑色,表面常有白粉;种子通常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9月。地下根状茎横生,近圆柱形,指状或不规则分枝,直径1.5~3.0cm;新鲜时外皮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断面桔黄色,质地细而嫩,干后粉质,维管束明显。根状茎薯蓣皂苷配基含量高,最高达16.15%,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2]。

2人工栽培黄姜地块和栽培种的选择

2.1栽培地块的选择

人工栽培黄姜地块,要求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土层厚度15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1%以上、pH值6~7。栽培黄姜的地块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不能过砂过粘或过酸过碱。

栽培黄姜的地块,应进行深翻细整,并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早春种植的,头年冬整地,整地时,铺施45~60t/hm2腐熟的农家肥,均匀翻入土中,种植前进行1次深翻细耙;秋末冬初种植的,栽前应深翻,打碎土块,拣净石头、杂草。

2.2栽培种的选择

作种的黄姜,根状茎应粗细均匀,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和损伤,粒度饱满,无霉变,千粒重达10g以上,需种子45kg/hm2左右,并尽量选用一年生根基做种茎。

3繁殖方法

3.1种子繁殖

黄姜的种子发芽较慢,繁殖倍数高,实用价值较大。播种前需将种子晾晒并将周围翅壳搓去,用25℃的温水浸泡12h捞出晾干,然后拌细沙或肥土进行播种。露地育苗方法,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前后,苗床应选在靠近水源和较肥沃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60t/hm2左右及黄姜专用肥1500kg/hm2左右,翻耕后作成1m宽的床,床面要平整、绵软、疏松,苗床作好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撒播上去,种上覆盖细肥土2~3cm,床面覆盖作物秸秆,经常喷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土壤温度处于20~25℃。播后25~30d后发芽率可达50%~60%,40~50d左右即可出苗,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将黄姜种子放在培养皿或营养钵内,置于20~25℃的湿润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达80%~90%,然后播入湿润、遮荫的苗床里培育,当年可形成小根状茎种。

3.2根状茎繁殖

根状茎繁殖时将根状茎掰成5~10cm长的茎段,每段根茎上保留2~3个健状的潜伏芽。实行起垄种植,播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以前为佳。将选好的种子按25cm×30cm的株行距,开深13cm左右的沟下种,芽向上,覆土6~8cm,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待苗长到15cm左右,移栽于大田。

4藤架的搭法与管理

薯蓣的藤架一般可采用竹棍或木条绑缚搭成。山坡或不成行的稀林地,藤架高度宜在1.5m。平川地带或成行的稀林地,藤架可顺行搭成长方体或长弓形,藤架高度宜在1.5m左右。垄作的,可2垄合搭1道藤架;沟植的,可3行搭1道藤架。

薯蓣种植后,应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干旱季节,应灌几次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灌水追施适量速效肥。当黄姜的地上茎攀上藤架到地下根状茎增生膨大期间,应适时松土,除去杂草,尤其是每次雨过天晴,应待土不粘锄时进行1次松土,松土深度5~6cm。松土除草时,勿伤藤茎。

5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5.1农业防治

(1)选用无病虫、无霉变种薯,防治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种姜1年为佳,要求大小一致,1kg种子150~200个芽头,每个芽头有2~3个芽眼,用种2250~3000kg/hm2。

(2)采用高畦垄作种植,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根茎生长。按1m宽作垄,垄高20cm,株行距25cm×25cm,每垄种4行,种10.5~13.5万株/hm2,以冬播为好。

(3)合理轮作倒茬,采用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重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施农家肥30~45t/hm2、磷肥750kg/hm2、钾肥375kg/hm2、黄姜专用肥1125~1500kg/hm2,以基肥为主。

(5)搭架栽培。当苗高30cm以后,按每平方米4根竹杆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和根茎生长,能有效提高产量和防病控害。

5.2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整地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福美双4500~6000g/hm2拌细土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预防土传病害。防治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乳油2250~3000g/hm2,或3%呋喃丹45kg/hm2,拌细土300~450kg/hm2均匀撒施。

(2)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地块,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灵、50%溶菌灵、70%托布津或86.2%铜大师500~800倍液,在发病部喷雾或灌根,每株灌50~100mL。

(3)虫害防治。在叶面害虫发生地块,选用55%一遍净225~300g/hm2、50%辛硫磷1500mL/hm2、20%菊脂农药450~600mL/hm2或Bt乳剂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在幼虫3龄始盛期喷雾防治。

5.3化学除草

(1)土壤封闭处理。在黄姜播后苗前,选用50%姜草净750~900g/hm2、90%禾耐斯600~750g/hm2、50%乙草胺2250~2700g/hm2或72%拉索1500~225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

(2)茎叶喷雾。当田间杂草生长在3~5片叶时,选用5%精禾草克、5%旱草枯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675~750mL/hm2,对水450kg/hm2作茎叶喷雾。

(3)定向喷雾。对局部地块多年生恶性杂草,选用74.7%农民乐1500~2250g/hm2或20%克无踪2250~3000g/hm2,对水450~600kg/hm2定向喷雾,切记不要喷洒在黄姜茎叶上。

施药后因降雨等原因影响防治效果时,应及时补治;土壤处理除草,要抢雨后天晴,土壤湿时喷药,施药后禁止在田间操作和人畜践踏,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防除效果。

6根状种茎的采挖与贮运

薯蓣根状茎入土较深,采挖比较费力。采挖时,先剪去地上茎,拆除藤架,然后沿两行正中间开挖20cm深的沟,分别向两边小心抱出根状茎。陕南一般在11月左右采挖。

根状茎采挖后,应将潜伏芽较多无病虫的上部茎段连同芦头一起截下作种田,晾干水气贮藏。贮藏的方法是:①地下沙藏:选地下水位低、土质较黏的地方挖深70cm、宽50cm的方坑,坑低和四周铺1层稻草或麦草,然后1层干砂1层种茎层放在距地面15cm处,上盖40cm的潮土,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垄,垄边开两条排水沟。②窖藏:将地窖用来苏儿消毒后,将种茎堆入,堆高40~50cm,窖口留1个通风口。贮藏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5~7℃范围内,不宜高于9℃,以免发芽。

长途调用新鲜种茎时,应将种茎与锯末层放在木箱或较硬的纸箱内,上加盖封紧。若运输时间过长,应避免种茎过冷受冻或过热发芽。

7参考文献

第3篇

新疆兵团农二师三十团位于新疆库尔勒市西郊,天山支脉马扎山前洪积扇平原的中下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呈现出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该地区土壤为冲积扇淤泥质土,结构复杂,透水性差,排水不畅,多年的农业地表灌溉,使得场区内地下水位居高不下,土壤次生盐碱化蔓延,农业生态环境处于压盐—种植—灌溉—地下水位升高—盐分积累—再压盐的不良循环之中,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00年开始引进棉花膜下地面滴灌技术,2002年引进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地下滴灌棉花基本情况

2.1土壤和播种情况

地下滴灌棉花栽培实验区选择在三十团四连214+农,条田面积9.6hm2,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盐碱重,播前总盐含量0.65%。棉花播种时间于4月21日,播种行距为60cm-16cm-60cm,株距9.6cm,理论株数18275株/亩,棉花品种为抗9。

2.2设计说明

1)滴灌管选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生产的内嵌式滴灌管,内径16mm,壁厚0.63mm,滴头流量1.3L/h,滴头间距0.4m。滴灌管铺设间距1.52m,埋于地下0.35m处,详见图1。

图1地下滴灌棉花试验区布置图(单位:cm)

2)个灌溉试验区面积设计为5个轮灌组,10个轮灌小区,每个轮灌组设计流量73.4m3/h。

2.3.滴水与施肥

地下滴灌棉花栽培试验区,在棉花全生育期共滴水13次,共计用水1094.4m3/hm2,6月13日开始滴头遍水,以后参考棉田小气候和棉花的生育特点以及需水规律,每间隔6-10天滴水一次,每次滴水90-180m3/hm2,以满足棉花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9月9日停水,有利于棉花早熟而不早衰,增加铃重,提高衣分。棉花全生育期随水滴施尿素7次,共施肥307.5kg/hm2,每次滴施30-60kg/hm2,;花铃期(7月上旬)需肥量大,每次滴施60kg/hm2,,滴施两次。

3地下滴灌棉花与沟灌棉花的各项指标对照比较

3.1灌溉水量

对照地下滴灌棉花栽培实验区214+农相邻的沟灌棉花214-农,(条田面积相同)棉花全生育期灌溉水量情况见表1。

表1地下滴灌棉花与沟灌棉花灌溉水量情况表

地下滴灌(214+农)

沟灌(214-农)

灌水次数

灌水量(m3/hm2)

灌溉定额(m3)

灌水次数

灌水量(m3/hm2)

灌溉定额(m3)

13

84.2

1094.4

4

1200

4800

地下滴灌灌水器(毛管)埋在耕作层以下,灌水均匀,并且都集中在棉花根系30-40cm周围,不会产生地表径流,也降低了棵间蒸发损失。对照表2可以看出地下滴灌棉花较沟灌棉花节水50%以上。

3.2生育期变化

地下滴灌棉花(条田214+农)与沟灌棉花(条田214-农)从表2可以看出,出苗、显蕾期时间基本一致,灌水后在现蕾-开花期之间,地下滴灌比沟灌棉花晚2d;花铃-吐絮期之间,地下滴灌比沟灌棉花早5d,吐絮盛期早4d,全生育期提前5d。这样,地下滴灌方式有利于棉花早结铃、吐絮,生长期提前。

表2地下滴灌与沟灌棉花生育期变化对比一览表

灌水方式

播种期(月-日)

出苗期(月-日)

显蕾期(月-日)

现蕾期(月-日)

开花期(月-日)

花铃期(月-日)

铃期(月-日)

吐絮期(月-日)

吐絮盛期(月-日)

生育期d

全生育期d

地下滴灌

4.21

5.4

5.23

6.3

6.28

7.11

7.29

9.3

9.13

131

144

沟灌

4.21

5.3

5.23

6.1

6.26

7.16

8.3

9.5

9.16

134

147

3.3成铃特点和产量情况

地下滴灌棉花平均单株成铃5个,比对照沟灌高1个,1-3果枝成铃2.5个,成铃率51%,,比对照沟灌高3.8%,第4-6果枝成铃1.9个,成铃率37.5%,比对照沟灌低6.7%,第7-9果枝成铃0.6个,比对照沟灌高3%。由此可见,地下滴灌棉花1-3果枝中下部内围铃和上部盖顶桃成铃率高,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此外,相同品种,地下滴灌铃重为5.0g,比对照沟灌高0.2g,这也显示了地下滴灌棉花肥水供应均匀有利于保铃的优势。

表3地下滴灌与沟灌棉花成铃特点和产量情况对比一览表

条田(编号)

面积(hm2)

收获密度(万株/hm2)

铃数(万个/hm2)

单株铃数(个)

单株铃重(g)

测产皮棉单产(kg/hm2)

实际皮棉单产(kg/hm2)

收获率(%)

214+

9.6

22.35

111.75

5

5

2123.1

1932

91

214-

9.6

19.2

80.64

4..2

4.8

1748.6

1486.35

85

4.经济效益分析

4.1直接经济效益

①根据棉花地下滴灌与沟灌的实际收获产量调查表可知,地下滴灌平均单产皮棉1932kg/hm2,沟灌地平均单产皮棉1486.35kg/hm2,平均增产达23.1%,皮棉单价按13元/kg计算,既增加产值5793.45元/hm2(不含衣分的提高)。

②采用地下滴灌棉花能节约人工、节省机力、肥料等各种费用。根据实地调查,节约人工锄草、节省机力、肥料等费用达到761.7元/hm2,提高人均棉田管理定额(由3hm2/人增加到5hm2/人)降低管理费用(人工工资)达到1167元/hm2。

4.2间接经济效益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节水率达到50%以上,所节约的水量可扩大农场灌溉面积,或提高农场现有农田的灌溉保证率,缓解农场农业用水不足,农作物受旱减产的现状,同时也带动了农场其他相关产业如(塑料、机械、建筑等)的发展,其间接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明显和可观的。

5结语

棉花地下滴灌技术具有节水、省肥、增产、增效的作用,地下滴灌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劳动管理定额,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场职工的经济收入水平,并且,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了农场农业的竞争力,也使农场职工在农业技术、管理等观念方面发生了转变和创新。同时,它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一次转折,对实现农场农业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狄美良地下滴灌技术[J].节水灌溉,2002,(5)

[2]李道西,罗金耀.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及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7)

第4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大田准备、稻作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防倒伏等方面内容,以期促进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田犁耙平整后,将浸种催芽的种子直接播于大田。其主要优点:一是具有“三省两增一提早”的优点,即省工、省力、省成本,增产、增收,提早成熟;二是产量高。由于直播稻更有利于低节位分蘖,穗茎优化合理配置,主蘖穗基本上整齐一致,成穗率高,总穗数多,经实割同一品种产量较普通移栽水稻增产336kg/hm2,增幅4.5%;三是生育期缩短。由于无拔秧植伤和栽后返青过程,因而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一般比同期移栽的水稻缩短5~7d;四是有利于发展集约化生产。但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存在着播种不均匀、草害、倒伏三大难题。因此,在生产上应选好水稻品种,并且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全苗早发、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壮栽培防倒伏”等技术措施。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要求选择生育期较长、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迟熟品种。在闽北山区以Ⅱ优辐819、特优716、Ⅱ优航1号等作为直播稻种较适宜。

2大田准备

按插秧田标准翻耕好稻田。要求田面泥软硬适中。田中排水、灌水畅通,横沟、竖沟、围沟“三沟”相通,使田面不积水。犁耙时开好围沟,田块大时按2~3m宽开好畦沟,耙时注意不要填满围沟和畦沟,于犁耙前10~15d用农达或草甘磷进行除草以封杀杂草,然后进行先犁后耙,播前1d排放积水待播种。

3稻作选择

就邵武市气候条件而言,双季早稻和再生稻播种季节温度低,为确保2季丰收,需用薄膜育秧,需薄膜量大,成本高,因而直播栽培不宜在双早和再生稻生产上大量推广;双晚或烟后稻因生产季节紧,如采用直播容易造成双晚抽穗推迟而受寒流影响致绝收,也难以大面积推广;最适合直播栽培的应是单季晚稻。

4浸种催芽,适时播种

天气晴好时适时浸种、催芽、播种,防止大雨冲走种子。浸种前要晒种。采用间歇法浸种4~6h,浸种后即可催芽。种子以芽长有半粒谷长、根长有1粒谷长为宜。播种期可安排在4月底至5月下旬。大田播种量11.25~15.00kg/hm2。

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手工撒播。直播大田整平后,按3~4m宽开浅沟整畦或留工作行。沙壤田随整随播,湖泥田要隔夜播种,将已发芽的种子直播于畦面上。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方法,先稀后补,即先播70%的种子,再用30%的种子补缺补稀。也可按2倍比例掺炒熟的商品谷进行混播,播种后20~25d要及时进行田间查苗补苗工作,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避免漏缺。

5科学肥水管理

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按“2重2轻1补”的方法进行,即重底肥、穗肥,轻施断奶肥、促蘖肥,看苗补粒肥。在土壤肥力中等田块,大田施纯N135~165kg/hm2、P2O560~75kg/hm2、K2O112.5~150kg/hm2。其中,氮肥中的60%~70%作基肥,20%~25%作分蘖肥,5%~1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分蘖肥各占50%。同时,在总施肥量中有30%左右的有机肥为佳。

三叶期前保持田间湿润,三叶一心期上水结合施肥、除草。分蘖期以湿润灌溉为主,达到穗数苗的85%,及时晒田至出现细裂为度;孕穗至抽穗期以浅水灌溉为主;抽穗至成熟期保持土壤干湿交替;成熟前5~7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6除草技术

以农业防除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化学除草用10%草甘磷15kg/hm2,于翻耕前10~15d选晴天于田内无水时对水750kg/hm2进行喷雾。然后进行翻耕、播种,二叶一心期灌水3cm左右,用60%丁草胺1500mL/hm2加水喷施。也可在播种后1~3d,用17.2%幼禾葆可湿性粉剂3kg/hm2对水喷雾或播后3~5d,用30%扫弗特乳油1500mL/hm2,均匀喷施。在直播稻五叶期至分蘖末期,若阔叶杂草较多,排干田水后,用20%二甲四氯钾盐3L/hm2对水750kg/hm2喷施,隔天灌水3.0~4.5cm,保持7~10d后自然落干。

7病虫害防治

在稻苗生长前期主要病虫害有负泥虫、二化螟;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叶瘟、稻飞虱、卷叶螟等。在防治措施上,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第5篇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价值高等特性,是经济效益、生态功能、观赏价值俱高的林种,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和南方优势林种之一。近年来,由于营造和经营毛竹林,投资小、收益快、效益高、时效长,毛竹产业已成为林场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宣城市青隐山林场现有毛竹林面积266.8hm2,毛竹收入约占林场年总收入50%。笔者现将在毛竹生产中积累摸索出的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造林地选择

凡土壤酸性、微酸性、中性(pH值5.5~7.0)、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不积水、不挡风的荒山荒地均可用作毛竹造林地。

2母竹选择

栽竹不同于栽树,要靠竹鞭伸展,靠芽发笋,靠笋长成竹,因此选母竹是通过竹株来选竹鞭实现的。竹鞭是毛竹的繁殖器官,同时它又是地上部分养分供给的枢纽。在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养分贫乏地段上竹笋的萌发和存活可通过竹鞭的联系得到养分丰富地段的立竹及其鞭根系统的资源供给。因此,地下部分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立竹的生长。一年生母竹太嫩,经不起移栽后环境改变的影响,成活率低;四年生以上的母竹太老,生长衰退,鞭根稀少,鞭芽不齐,也不易栽活。二至三年生的母竹,竹鞭处于壮龄阶段,芽肥根健,鞭根鞭芽齐全,发育旺盛,移栽后成活率高,发笋数量多,用这样的竹种做母竹,造林成活率高、易成林。竹的节子越密越好,竹节的密度与地下竹鞭的节数成正比,而发展竹子要靠竹鞭,竹鞭的节数多,成活率高。但节子密度大,平均节间短的母竹是生长不良的重要标志。由于其营养条件差,长势衰退,抗性差,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和不良气候影响,栽后成活率低。一般地,如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叶茂枝繁,分枝较低,无病虫害,离干基1.3m处的直径在3~6cm的竹株都可以选作母竹。

3母竹采掘

毛竹基干弯曲处的内侧一般便是竹鞭所在地,最下一盘枝伸展的方向与竹鞭走向大致相同。根据竹鞭的位置和走向,在离母竹蔸基40cm处挖土找鞭;然后按来鞭30~40cm、去鞭50~70cm的长度截断,并带土10~15kg,取出后用草绳包扎。挖母竹时,要注意保护鞭根、鞭芽,不要摇晃竹干,以免松动和扭伤竹干与竹鞭相连接的螺丝钉。母竹挖起后,在留枝盘的上方锯断竹梢,并用塑料膜包扎,以防竹干积水腐烂。搬运母竹时要轻提轻放,盖草浇水,减少摇晃,并做到快挖、快运和快栽,最大限度地缩短母竹离土的时间。

4母竹栽植

栽竹要求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压实,上松盖。按照株行距5m×5m,栽竹390株/hm2的密度挖穴,穴规格一般长1m,宽、深各60cm,并将表土、底土分别堆放。栽竹时,穴底先填表土20cm厚,放下母竹后解开草绳,并顺着竹蔸自然形状使来鞭去鞭舒展。竹蔸下部用土塞紧,上部略低于地面,自下而上分层填土塞紧竹蔸与竹鞭周围。有条件的地方可先在竹鞭沿线撒施已腐熟的厩肥20kg或饼肥5kg后再分层填土压实。近蔸处竹鞭要压紧,鞭两头要松,以利抽鞭发笋,压土时不要伤害鞭根和鞭芽,天气干旱要勤浇水促活。植穴的上部要盖成馒头形,压实后再盖1层松土,并以高出地面12cm为宜。

5病虫害防治

毛竹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毛竹丛枝病、竹竿锈病、毛竹茎腐病、竹青虫、竹类蚧壳虫、竹笋夜蛾、竹螟、竹蝗、一字竹象等。

发现病株及时连根挖除,结合竹林培土、施肥,加厚表土层,避免竹林衰败。对蚧壳虫的防治,可采用打蚧20%乳油0.1%药液与40%氧化乐果10%药液配制成的混合制剂,用其涂竿后再用塑料布包捆,保证充分的溶蜡水分和药效时间,可有效地杀死蚧壳虫。对于竹笋夜蛾、竹螟、竹蝗、一字竹象等可用乐果乳剂灌根部,或在3月份用煤焦油和柴油1∶1液涂药,每年涂1次,连续3年;在笋期或成虫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每周喷药1次,连喷2~3次;同时加强竹林抚育管理,除草堆沤,消灭幼虫,人工集中捕杀成虫,及时清除虫害竹笋;秋后合理择伐,尽量保留3年以下竹棵,砍去病虫、弱小、畸形竹,保持竹林通风透气。总体上说,竹类病虫害应“以防为主,综合治理”,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余本付.毛竹的栽培技术[J].安徽科技,2005(3):43.

第6篇

论文摘要介绍茄子―伏菜秧-莴笋高效种植模式,并从茬口安排、水肥管理、设施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该模式的高效栽培技术,以供该模式的种植户参考。

南京市江宁区在南京近郊,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07万公顷以上,是南京地区蔬菜的主要供应区域。近年来,我区菜农在生产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年产值可达15万元/hm2以上。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茬口安排

第1茬:春茄子,选用苏畸茄、南京紫长茄等品种,于每年10月上旬播种,大田用种量450g/hm2,育苗方式为大棚+小棚+草帘(营养钵育苗),11月上旬移入营养钵,12月上旬定植大棚,行距为大小行,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30cm,把苗根连土栽入,栽后浇足定根水,并用碎土封好地膜定植孔,赶去地膜表面积水。第2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采收,产量45~60t/hm2,产值可达12万元/hm2。

第2茬:伏菜秧,选用南京人爱吃的热抗青、绿星、早生华金等品种,6~7月初播种,大田用种量3.75~15.00kg/hm2,大棚架上覆盖防虫网或遮阳网后播种,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产量15.0~22.5t/hm2,产值可达4.5万元/hm2。

第3茬:莴笋,选用二白皮、苦荬叶、圆叶白皮、竹叶青等品种,7月下旬播种育苗,莴笋在高温季节不容易发芽,所以必须经过处理,以打破休眠。一般播种前用清水浸种2~3d,然后包于潮湿纱布中置于15℃低温下催芽,也可吊在井中或放入冰箱冷藏柜中,有50%以上种子萌芽即可播种。准备好苗床,浇透水,播种,盖籽,铺干草或盖遮阳网,保湿,出苗即去除干草,改为小拱棚。7月底至8月前播种,11月上市;8月底至9月中旬播种,元旦上市。株行距25cm×25cm,栽9.75万株/hm2,产量60t/hm2,产值达9万元/hm2以上。

2水肥管理

茄子属喜肥蔬菜,结果期长,产量高,吸肥量大,定植前要施足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90t/hm2、过磷酸钙750kg/hm2、复合肥450kg/hm2,门茄谢花前一般不浇水,避免落花,待门茄普遍坐住果时,开始追肥灌水,不能大水漫灌,应用壶浇水。追肥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75~450kg/hm2(穴施)。第1次采收后,选择晴天上午追肥1次。以后每采收2次追1次肥,追肥用尿素150kg/hm2左右,中后期可适施稀粪水,以获取早熟高产。

伏菜秧施足基肥后不用追肥,施基肥为腐熟有机肥30t/hm2,复合肥375kg/hm2。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菜秧上市前每天早或晚浇1次清水或稀粪水,促进生长,始收后适当控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莴笋施腐熟有机肥30t/hm2、45%复合肥750kg/hm2作基肥,中后期可适施稀粪水增加生长量。

3设施管理

春茄子先扣好大棚膜,暖棚7d后铺地膜定植。定植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30℃,晚上保持12~15℃,开花结果期保持温度在25~30℃,以25℃为大棚启闭通风标准,阴雨天中午也应适当通风。

伏菜秧主要是在大棚架上覆盖好遮阳网、防虫网,防暴雨和害虫。重点做好遮阳、降温措施,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当夏季气温高于35℃时,青菜需加遮阳网,同时加旧薄膜或无纺布防暴雨。夏季菜秧浇水注意“天凉、地凉、水凉”的原则,即浇水时间为傍晚或清晨,忌高温日晒时浇水。夏季遮阳网在日出前盖、傍晚时揭开,下雨前盖、下雨后揭开,晴天盖、阴天要揭开。

莴笋喜欢较凉气候,生长适温为15~22℃,大棚盖膜不宜过早,要因天气而定,做到既防高温抽薹,又不受冻害。莴笋要及时采收,主茎顶端与植株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这时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4病虫害防治

茄子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黄萎病、绵疫病、早疫病及蚜虫、红蜘蛛。立枯病可用敌克松600倍液灌根;黄萎病、绵疫病可用多菌灵700倍液加代森锰锌600倍液喷施,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或植病灵淋根。虫害可用乐斯本、杀虫双等喷杀。

伏菜秧主要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用50%辛硫磷2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50%巴丹1500倍液喷雾。

莴笋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菌核病、灰霉病、蚜虫。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洒;软腐病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50kg灌根或喷雾;病毒病用病毒A400~5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用40%菌核净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斑潜蝇和蓟马可用毒死蜱、阿维菌素或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摘要总结了中药材秦艽人工栽培技术,对缩短其栽培周期,提高产量作了一定探索,以期为应对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的形势,扩大人工栽培面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秦艽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具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功能。随着人们的过度采挖和环境恶化,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造成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华亭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人工栽培秦艽已获得成功,栽培面积逐步扩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秦艽特征和栽培的适宜环境

1.1特征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基部被残叶纤维所包围。须根多条,扭结或粘为1个圆柱形的根;茎直立或斜生,单一;茎生叶密集或莲座状,茎生叶对生,较小,基部合;叶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或腋生作轮状;蒴果矩圆形,种子椭圆形,深黄色。

1.2生长特性及栽培适宜环境

秦艽性喜潮湿冷凉气候,耐寒冷,忌强光,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和土层深厚的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宜。在干旱季节易出现灼烧现象,叶片在烈日直射下易变黄和叶缘枯萎。每年从根茎部分生出1个地上茎,生长年限较长的茎多簇生。通常每年3月下旬返青,5月下旬抽薹开花,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年生长期为100~120d左右。秦艽栽培环境要求年降雨量在600mm以上,无霜期160d以上。总之,秦艽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不是太严格,有野生品种分布的地区,均可栽培。华亭县秦艽栽培适宜环境主要在沿关山区域和气候较冷凉的西北部。

2丰产栽培技术

2.1秦艽栽培的方式

秦艽一般用种子繁殖,栽培方式有3种,即露地移栽、覆膜移栽和直播套种。直播需与刺胡麻或小麦等作物套种,以起到苗期遮荫作用,其栽培周期长,产量低,生产上采用较少。露地移栽和覆膜移栽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式,栽培周期可缩短到2~4年。

2.2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一般于前茬作物玉米、小麦、洋芋等收获后至秋季整地,深翻30cm以上,耙耱收墒。来年春季土壤解冻时及时翻耕,拣去石块和草根,结合整地施入底肥,施农家肥(土粪)15~30t/hm2,墒情差时一般少施或不施土粪(土粪多时,易伤苗,导致缺苗较严重),然后整平耙细,作畦或打垄。

2.3育苗

育苗播种时间为土壤封冻前或来年早春3月上旬土壤解冻后,有浇水条件者春季最佳。将准备好的地块深翻整平,做成1.4m宽的畦,选用成熟饱满的种子,用种量为90.0~112.5kg/hm2,撒播后覆土0.5~1.0cm,用铁锨轻拍压实,再覆1层麦草,厚1~2cm,覆盖均匀严实,进行遮荫保墒和防止土壤板结,以促进种子萌发。覆盖麦草后有条件者浇灌1次透水。一般从播种到种子发芽大约需要30d左右。苗出齐后开始第1次除草,除草后及时浇水。当苗长出2~3片真叶时,视苗长势情况适当揭去覆草,一般揭草3次,至6月上旬揭去所有覆草。选阴天或阴雨天揭去覆草,以免阳光过强烧伤苗。揭去覆草后过几天追肥1次,一般撒施尿素375kg/hm2,撒后浇水或雨天前施入。并应多次进行除草,同时视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以利苗生长。有条件的,可搭建小拱棚育苗,一般一年生苗即可移栽。

2.4移栽

2.4.1露地移栽。多采用二年生苗栽植。提倡“顶凌”移栽,一般在土壤刚解冻后进行,或于秋分时期进行移栽。整地时施过磷酸钙600kg/hm2、尿素300kg/hm2或碳铵375kg/hm2,按行距30cm开沟,深15~20cm,用步犁开沟时,要求将靠前沟沟侧壁整理成较垂直面(沟侧壁倾斜度要小);将秦艽苗子大小分级,按株距7~8cm靠沟壁垂直摆放,然后覆土,至苗刚好露头,心叶展开的大苗,埋土至露出展开叶刚好;用脚踩压实,使根充分与土壤接触,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保持行距30cm,定植37.5~45.0万株/hm2,过小苗或弱苗要双株定植。

2.4.2覆膜移栽。一般采用一年生苗栽植,秋收后及时翻耕,结合翻耕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30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然后耙耱收墒。来年春季3月上旬整地,结合整地施入300kg/hm2尿素或375kg/hm2碳铵。采用宽窄行起垄铺膜,保持垄面55~60cm,垄间距15~20cm左右,在垄面上按行距20cm、株距12cm破膜扎眼定植,深度10~15cm,孔径2cm,每垄定植3行,必要时要及时浇定植水,每穴一般栽1株,做到浅不露根,深不埋心,用苗2.5~2.8万株/hm2。另外,可采用先移栽,后覆膜放苗的方式进行移栽。覆膜移栽相对比较费工,但产量高,栽培周期短。

2.5田间管理

2.5.1中耕除草。一般5月上旬开始除草,此时幼苗易受伤,必须操作细致,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再进行第2次除草,除2~3次。当年抽薹开花率为5%。第2年视田间杂草情况及时松耕除草2~3次。

2.5.2追肥。露地栽培第1年基本不追肥,第2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苗较高时追施尿素300kg/hm2,雨前撒施,或施后浇灌水,或开沟施肥。抽薹开花初期再追施1次尿素,方法用量同前次。天气干旱高温时应及时浇水。

3病虫害防治

秦艽在生产中,主要有叶斑病危害,一般多于6月或7月发生。特别是移栽后发易病且较重,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一是避免连作;二是移栽时不要在育苗田中移栽;三是用药物防治,于发病初期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防,每7d喷1次,喷洒1~2次,同时要注意及时排涝和灌水。

4采收及加工

目前,露地秦艽栽植2年后采挖,地膜秦艽栽后当年可采挖,于秋季采挖,挖出的根除掉茎叶、须根和泥土,然后用清水洗干净,使根茎呈乳白色,再晾呈灰黄色或黄色时,摊开晒干即可。

5留种

留种时在抽薹开花期,用磷酸二氢钾6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提高结实率和种子的饱满度,同时用辛硫磷1000倍液喷洒,防止蛾类幼虫蛀蚀种子。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视成熟度,将其茎杆一块收割收获,然后打碾、晒干。

6参考文献

第8篇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北方露地春甘蓝栽培技术,以期为甘蓝生产提供参考。

随着蔬菜出口创汇的增加,春甘蓝已成为北方农户春菜种植的主要品种之一。通过多年来对春甘蓝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北方春甘蓝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抗寒性强、抽薹迟、圆头型的早熟品种,如8132、中甘11、绿冠早生、8398等生育期在70~80d左右的品种。

2育苗

2.1播种

秋末在苗床上施入腐熟的有机粪肥,修整床面,耙细、耧平,深20cm、长宽适宜,待用。1月底扣棚,在扣棚前2d依次用稻草和稻壳覆盖棚土表面,厚50~70cm,点燃稻草和稻壳化地。通过2d的化地,土层可化到50~60cm,扣棚点炉火。点火第2天即可播种,但棚内白天温度应在20~25℃,夜间保持15℃。播种前先浇透苗床,再喷施1遍1000倍液的敌杀死,防治蝼蛄。水渗透后均匀散籽6g/m2左右,播后用拌有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g/m3)的细土覆盖1cm,刮平床面,覆薄膜保湿。

2.2出苗

甘蓝在15~25℃下5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膜。在第1对基生叶展开后,如苗床见干,可浇1遍透水,除去杂草。要注意及时放风降低温度,温度逐渐控制到10~20℃,以防止徒长。

2.3移苗

春甘蓝在3叶1心时移苗,株、行距均为10cm。缓苗后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控制15℃左右。及时除去杂草,苗见干即浇,选择晴天上午,1次浇透。5叶1心开始炼苗,主要方式是通风,进行低温锻炼,温度可以逐渐降到5~10℃,以适应露地。但要注意温度不能长时间低于15℃,以防止春化。

3定植

选择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平坦地块;秋整地,施腐熟鸡粪45t/hm2,定植前1d幼苗浇透水。

4月初,当5cm深土壤温度稳定在5℃以上、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即可定植。甘蓝6~7叶以上,选择晴天上午定植,株行距为30cm×40cm,用苗5.7万株/hm2左右,保持根部土块完整,坐水定植,定植后覆膜,顺垄沟浇1次透水。

4田间管理

4.1缓苗期

缓苗期间,应注意在晴天中午查看幼苗是否被薄膜灼伤,如有黄叶应及时打眼或把苗取出封埯。当幼苗适应外界气温时取出封埯。

4.2莲座期

甘蓝缓苗后,生长进入莲座期。蹲苗10~15d,促进莲座叶生长和结球叶分化。当植株茁壮生长,叶片明显挂厚蜡粉,心叶开始抱合时,结束蹲苗,进行浇水追肥,促进结球。5~6d浇1次水,结合浇水施1次肥,施尿素或硫酸铵300kg/hm2。

4.3结球期

此期甘蓝生长最快,生长量大。要每2~3天浇1次水,结合浇水施1~2次肥,施尿素300kg/hm2。

5病虫害防治

5.1苗期病害

苗期病害主要是猝倒病和立枯病,一般在高温高湿情况下发病及传播。猝倒病是真菌性病害,一般于幼苗三叶期发病,发病症状为近地面茎基部溢液,病苗折倒,根部变褐,病叶仍保持绿色,病情扩展较快。防治方法:①苗床管理:防止寒风低温侵袭,防高温;遇到阴天、雨天、雪天应加强苗床的温湿度管理,尤其注意湿度的管理。选择连续晴好天气上午浇水,保持光照充足,阴雪天也要保证苗床见散射光。如遇阴雨天,不能通风排湿,可在苗床上散些草木灰吸潮。②拔除病苗,对其边缘用炉灰围沿,喷施1遍百菌清。③苗床保持合理密度,及时疏苗。

5.2田间病害

甘蓝田间病害主要是软腐病和霜霉病。软腐病用呋喃西林60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3~4次;霜霉病用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每5~7d喷1次。

物理防治:①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高垄栽培,及时排水。②加强肥水管理,尽量减少生理裂口。③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清除残株,施用腐熟肥料。

5.3虫害

春甘蓝的虫害主要是菜青虫、甘蓝夜盗和蚜虫。防治方法:提倡带药下田,移栽前苗床防治1次害虫。可用5%锐劲特1500倍液、2.5%功夫2000倍液、5%抑太保1500倍液、90%万灵(灭多威)1500倍液等防治。蚜虫可采用18%蚜虱灵1000倍液、17.5%蚜螨净2000倍液防治。

第9篇

论文摘要:从黔东南州为保护现有楠木资源的目的出发,对楠木的栽培技术及其保护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1形态特征及分布

楠木属樟科,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九山)、云南、广西等。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以至台湾省均可栽培。其中,贵州省的楠木则主要在黔东南州分布最广,黎平、锦屏、从江、榕江与剑河等县均有分布。

2生物学特征

楠木在幼龄期,顶芽发达,顶端优势明显,主干端直茁壮,侧枝较细短,冠层厚而密,整个树冠呈尖塔形。及至壮年期,随着高生长的减慢,侧枝的扩展,树冠变为钟形,但冠层仍较厚。幼树的顶芽一年形成3次,抽3次新梢,即冬芽-春梢-夏芽-夏梢-秋芽-秋梢。一般春梢生长慢,夏梢和秋梢生长快。特别是在6月上中旬(夏梢期),顶梢10d可增高30~40cm,平均日生长达1.50~2cm,为全年生长的最高峰。8~9月也有一次生长高峰,但不如前者快,两次高峰的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总量的70%以上。胸径生长主要是在5~11月,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90%。据解析木资料(福建三明):一般天然生楠木,初期生长甚缓慢,20年生,高和胸径的生长量仅5.60m和4.10cm,至60~70年生以后,才达生长旺盛期。楠木树高生长以50~60年最快,胸径以70~95年最快,材积以60~95年最快。特别是材积,60~95年间的生长量占树干总材积生长量89%,90~95年间生长量,占树干总生长量25.50%。表明楠木具有后期生长迅速的特性。但在人工林中,楠木初期生长则远较天然林生长迅速。13年生的人工林与20年生的天然林相比,则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天然生长快3倍、2.30倍和7.10倍。楠木幼年期根系生长发育较好,主根能深入土壤下层,侧根数量也较多。

楠木系耐阻树种,适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特别是在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及河边台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壤上,生长尤佳。深根性树种,根部有较强的萌生力,能耐间歇性的短期水浸。寿命长,病虫害少,能生长成大径材。

3造林技术及栽培要点

3.1造林技术楠木4月开花,种子成熟期在“小雪”前后,果皮由青转变为蓝黑色,即达成熟。采种选20年生以上的优良母树,用钩刀或高枝剪剪下果枝,采取果实。采集的果实,要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果实放在箩筐或木桶中捣动,脱出果皮,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置室内阴干,切忌曝晒,水迹稍干,即可贮藏。一般100kg果可出种子40~50kg。种子纯度92%~99%,千粒重200~345g,场圃发芽率达80%~95%。种子含水量较高(20%~40%),容易失水开裂,子叶发霉,丧失发芽力,因此,处理好的种子须马上用潮湿河沙倒分层贮藏。如需催芽,可贮放在温度较高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这样“立春”前后种子开始大量萌动,用来播种能提早数天发芽。

楠木幼苗初期生长缓慢,喜阴湿,宜选择日照时间短,排灌方便,肥沃湿润的土壤作圃地。土质粘重,排水不良,易发生烂根;土壤干燥缺水,则幼苗生长不良,又易造成灼伤。播种从“大寒”至“雨水”均可进行。播种前,圃地要施足基肥,整地筑床要细致。一般用条播条,条距15~20cm,条宽6~10cm。每亩播种量15~20kg。播后覆盖火烧土1~2cm,再盖草或锯屑、谷壳,以保持苗床湿润。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溉。在平地育苗,由于日照时间长,地表温度高,在暑天,易遭日灼为害,因此尚需给以适当遮荫。但据福建三明莘口林场试验,选背阴圃地,适当提高留苗密度,使床面保持一定的覆盖,不遮荫亦可避免幼苗灼伤。间苗应分期进行,要量少次多。7月苗高达10cm左右时,即可定苗。每亩留苗3万株。8~10月为楠木幼苗速生期,在此期间,应加强苗圃水肥管理,以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11月份还有部分植株抽梢生长,因此在苗圃后期管理中,要注意不使幼苗越冬时受冻害。1年生壮苗造林比2年生苗造林效果好。一些生长细弱的苗木,可留圃一年再造林。

3.2病虫防治

3.2.1鼻虫的防治。

鼻虫:以幼虫钻蛀嫩稍为害,使被害梢枯死。据调查:为害严重的,被害株数可达69.10%,早口密度为16.50头/株,平均每株被害梢数占平均每株总梢数5.10%。成虫体长圆柱形、漆黑色。体长5.20~7.50mm。喙长约2mm。前胸背板有鲨鱼皮状突起。鞘翅各有10行刻点,前足腿节上有一强大的刺。幼虫:体乳白,老熟幼虫长5~8mm,头部黄褐色。蛹体淡黄褐色,长6~8mm,头部及前胸背板浅灰色,有许多褐色圆圈、腹部有许多小刺列,腹末有刺状突起二个。

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于3月份楠木抽梢时,成虫产卵于新梢中,卵孵化后,幼虫在当年新梢中蛀食为害,蛀道长10cm左右。幼虫期3月底到4月中旬,幼虫成熟后即在嫩梢基部的蛀道中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期长,直到次年3月份产卵后死亡。

防治方法:在3月份成虫产卵期及5月中下旬成虫盛发期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0~1kg。在4月上旬用40%乐果乳剂400~600倍液喷洒新梢,可杀死梢中幼虫。

3.2.2灰毛金花虫的防治。

灰毛金花虫:以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小叶皮层,严重的可使嫩梢枯萎。被害株率达80%以上。最多被害株有虫50多头。成虫体黑色,密被灰白色毛,外观呈灰白色。体长5~7mm,触角线状,鞘翅近肩角处有一瘤凸起,翅面有许多不规则的颗粒状突起,并有三条隆脊。3月底到6月份均有成虫出现,4月中下旬为盛发期。

防治方法:在4月下旬用621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药0.50kg。

3.3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果实采收后,搓去外果皮,种子有油质,寿命短,阴干后即可播种。若次年春播,需用湿沙贮藏。幼苗期需遮荫,当幼苗长成真叶即可间苗或移植,一般1年生苗即可出圃造林。如绿化用大苗,可换床培育3~5年。大苗栽植,必须带土团,并剪去部分叶片。栽植时要选择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

4保护价值与保护措施

4.1楠木珍贵的原因木质坚硬耐腐,寿命长,用途广泛;产地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和湖南等海拔1000~1500m的亚热带地区阴湿山谷、山洼及河旁;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4.2保护价值楠木有三种: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也很美观;二是金丝楠,木纹有金丝,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更为难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三是水楠,木质较软,多用其制作家具。

楠木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前者为常绿大乔木,产于四川雅安、灌县一带;后者别名金丝楠,产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楠木的色泽淡雅匀称,伸缩变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软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种。

4.3保护措施

4.3.1健全法律法规,制订有效保护措施,严禁砍伐,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楠木覆盖面积。

4.3.2积极进行抚育管理,防治病虫害,保护好现有资源。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

4.3.3大力开展育苗造林,扩大栽培范围,特别在植物园、公园应大量栽培,可有效地保护这一物种。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性措施:

4.3.4建立林业基金制度。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10篇

论文摘要从选地整地、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介绍延胡索的栽培技术,以供延胡索种植户参考。

延胡索别名元胡、延胡、玄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常用作中药,以块茎入药,用于心腹腰膝诸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月经不调、冠心病等症。延胡索株高10~20cm,全株无毛。地下块茎扁球形或不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肉质纤细,具分枝。茎基部生一鳞叶,其上生3~4叶,叶有长柄,叶片轮廓三角形。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形、狭卵形或狭倒卵形,花瓣紫红色。蒴果荚状,种子肾形,紫红色或紫黑色。延胡索生长环境宜湿润,怕积水、怕干旱。产区年降雨量在1350~1500mm,而1~4月降雨量在300~400mm有利其生长,高于或低于此则对生长不利。特别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降雨量大,下雨日多,地湿多雾,则易发病,若遇干旱影响块茎的膨大,容易造成减产。因此,在多雨季节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在干旱严重时,灌“跑马水”抗旱。

1选地整地

宜选阳光充足、地势高燥且排水好、表土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冲积土为好,黏性重或砂质重的土地不宜栽培。忌连作,一般隔3~4年再种。延胡索的根系和块茎集中分布在2~20cm的表土层中。土质疏松,根系生长发达,根毛多,利于吸收营养。前作以玉米、杂交水稻、芋头、豆类等作物为好。前作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深翻20~25cm,做到三耕三耙,精耕细作,使表土充分疏松细碎,达到上松下紧,利于采收。畦宽一般1.0~1.1m,沟宽40cm,只要挖好排水系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2种植技术

2.1繁殖方法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块茎繁殖。种用块茎以选直径1.2~1.6cm为好,过大成本高,过小生长差。

2.2栽种时间

一般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栽种适期,若推迟至11月中旬下种,将明显影响产量。

2.3种植方法

目前均采用条插,便于操作和管理。条插按行距18~22cm,用开沟器开成播种沟,深6~7cm,在播种沟内施入过磷酸钙600~750kg/hm2,然后按粒距8~10cm在播沟内交互排放2行,芽向上,做到边种边覆土。种完后,盖焦泥灰或垃圾泥37.5~45.0t/hm2、菜饼肥750~1500kg/hm2,最后用提沟泥培于畦面,覆土厚度为6~8cm。一般条播用种600kg/hm2左右,点播用种375~450kg/hm2左右。

3田间管理

3.1施肥

单施氮肥容易引起植株的徒长,抗逆性弱,易遭病害;单施磷钾肥抗性增强,但缺氮肥,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同样不能提高产量;氮、磷、钾混合施肥,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加单株块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要重施腊肥,轻施苗肥。腊肥在12月上中旬施入人粪肥22.5~30.0t/hm2,氯化钾300~600kg/hm2。若基、腊肥不足,应在2月上旬适当追施苗肥,催苗生长,施入人粪肥15t/hm2。在3月下旬起还应在叶面喷2%磷酸二氢钾2~3次。

3.2松土除草

一般进行3~4次。在12月上、中旬施肥时,用刮子在畦表轻轻松土;立春后出苗,不宜松土,要勤拔草,见草就拔,畦沟杂草用刮子除去,保持田间无杂草。延胡索种植完毕后,用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75kg/hm2,对水1125kg喷洒于畦面,然后再撒上一层细土。

3.3排水灌水

栽种后是发根季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灌水,促进早发根。在苗期雨水多,湿度大,要做好排水降湿工作,做到沟平不留水,减少发病。

4病害防治

4.1霜霉病

3月上旬始发,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小点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稍带黄色,病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增多,不断扩大,布满全叶。在湿度较大时,病叶背面有一层白色的霜霉状物,最后叶片腐烂或干枯。发病初期用多菌灵、井冈霉素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喷雾。

4.2菌核病

俗称“搭叶烂”,3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发病最重。首先为害土表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梭形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腐烂,植株倒伏。发病叶片初呈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严重时成片枯死,土表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黑色鼠粪状菌核。防治方法同霜霉病。

4.3锈病

3月上旬始发,4月最严重。叶面初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绿色病斑,略有凹陷;叶背病斑稍隆起,生有桔黄色凸起的夏孢子堆,破裂后可散出大量锈黄色的粉末,进行再侵染。如病斑出现在叶尖或边缘,叶边发生局部卷缩,最后病斑变成褐色穿孔,致使全叶枯死。发病初期用20%粉锈灵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5采收与加工

5.1收获

在5月上、中旬收获为好,折干率高。选晴天土壤稍干时进行,块茎和土壤容易分离,操作方便,省工又易收净。一般产鲜货6000~7500kg/hm2,高的产鲜货7500kg/hm2以上。

5.2留种

植株枯死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地块作留种地。采收后,挑选当年新生的块茎作种,以无破伤、直径在1.2~1.6cm的中号块茎为好。选好的块茎,在室内摊放2~3d就可贮藏。选干燥阴凉室内,用砖或木板围成长方形长度不限、宽1.2~1.5m,在地上铺10~12cm的细沙或干燥细泥,其上放块茎20~25cm,再盖12~15cm沙或泥。放过化肥或盐碱性物质的地,不宜贮藏。每15d检查1次,发现块茎暴露,要加盖湿润沙或泥,发现块茎霉烂,要及时翻堆剔除。

第11篇

桑树桑科桑属又名家桑。落叶乔木,高达16cm,胸径可达1m以上;树冠倒广卵形。树皮灰褐色;根鲜黄色。也卵圆形或卵形,长6-15cm。喜光,喜温暖,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瘠薄和水湿,在微酸性,中性土壤中能均能生长。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易更新。生长快。花雌雄异株,聚花果。花期4月;果5-6(7)月成熟。分布在中国中部,长江中下游,现在南北各地都有广泛栽培。

下面我就其栽培技术上作一些论述:

一、桑地的选择及整理

桑树是多年生的植物,其丰产年限达20年以上。桑地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面平整,能排能灌的土地,栽桑用地必须全耕、清除杂草,按行距80~90cm开沟(深40cm、宽35cm),沟内施足基肥(每亩土杂肥3000~5000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公斤),接着回土拌肥,碎土填平,然后拉线划行,以便栽植。

二、苗木的选择和处理

1.挖桑苗时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按苗木大小分级,要求根颈部直径0.3cm以上,高达40cm以上,下部弱小苗不宜使用。种植前过长、枯干、受伤、有病害的苗茎剪除,过长的根系也应在近分叉处修剪,将根部浸渍泥浆后即可栽植。

2.种植的方法:按株距18~20cm、行距80~100cm,用铲插法沿划线栽踏实,每亩种5000株左右,种后淋定根水,在离地面10cm处剪去上部苗茎,如遇干旱还要淋水保苗。

3.桑园的肥培管理:

(1)冬肥冬肥对桑树全年生长和桑树中产量、质量有重要作用,宜在冬伐后即冬至前后结合桑园冬耕时施入,冬肥应以堆肥、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每亩3000~5000公斤,用塘泥、沟肥泥施在行间雍桑,效果也很好。

(2)施追芽肥桑芽长至2~3片叶时施入,以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或复合肥等速效性氮肥为主。用量:尿素15公斤/亩,复合肥25公斤/亩。

(3)造桑施肥即采一次叶,施一次肥。用量:粪水50担/亩或尿素25公斤/亩,宜水肥兼顾。在保证造桑造肥的情况下,夏伐后要增施一次有机肥。

施肥方法常用沟施,在行间开沟,施后覆土保肥,施肥应与中耕除草结合。

4.桑枝剪伐:桑枝剪伐有冬伐和夏伐,冬伐在冬至前后,离地面30~40cm处剪伐。夏伐在7月中旬进行,平地面剪去所有的枝条。

5.桑园病虫害防治:桑园用药要求高效低毒、残留期短。

(1)虫害常用药:90%敌百虫晶体2000倍,敌敌畏1000倍,普通乐果1000倍。

(2)病害常用药: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灵1000倍。

三、桑树育苗技术要点

1.选好整好苗地是第一关,宜选土地肥沃疏松,排关方便的沙壤土作苗圃,播种前4-6天,最好用除草剂全面喷施,每亩地面还可结合撒2-3斤氯丹粉农药,然后纵横耙地,视排水条件一般起高4寸宽4尺的畦,畦面要细碎平整为佳。

2.种子尽量即买即播,每份种子混拌五份细泥土,(如土地未撒农药还应拌农药)。按畦分斤,厚度以隐约可见畦泥为宜,复盖后即进行第一次淋水,有条件的可先催芽后播种,方法是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摊在箔内,厚度不超过1寸,上盖湿布,放在比较暖和(23℃-30℃)的地方催芽,每天洒水翻动一、二次,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待大部分种子吐白(即露出幼根)后播种,不能让幼芽过长,以免播种时损伤。

3.播种后水份是命脉,特别是催芽种子,刚播下半个月之内,每天早晚都要淋水,经常保持土表湿润,播种后的管理是全苗壮苗的关键,当苗高1寸左右,把过密的苗木拨去,株距1寸,当苗为2-3寸时把间出的苗木补缺株,株距1-1.5寸,间苗、补苗最好在雨后或淋水后进行,保证亩苗8至15万株左右,苗长后视情况揭草。

4.当雨后或淋水后,土壤易板结,应视情况结合中耕除草,除草要点是“除早、除小、除了”。要懂得,肥足苗壮,但在苗的前期追施肥应淡,一般100斤加1-2两尿素,即可,以后视情况加浓,以免烧苗。

四、桑树的的春季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施春肥

春肥能促进芽、叶生长,不仅能提高桑树春叶产量和质量而且肥效还可延续到夏秋季,促进桑树夏伐后的发芽和枝叶生长,增加全年桑叶产量。

春肥应在春蚕期和叶前25天左右施用,一般穴施,穴深、长、宽均为20厘米左右,穴位距树干25厘米,施肥量为全年总施肥量的30%左右。施肥最好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桑树发芽时;第二次在春蚕收蚁前后。稚蚕用叶和黏土桑园要早施。壮蚕用叶和砂土桑园稍迟施。

春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也可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春季雨水较多,施后应用土盖好肥料,以防肥分损失。

2.春耕除草

春耕在春季桑树发芽前进行,有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清除过冬杂草和防旱抚旱的作用。间作冬绿肥的桑园,应结合绿肥埋青时浅翻,不再专门进行春耕。春耕宜浅,避免损伤根系,一般春耕深度为10-15厘米。

3.疏芽

春伐桑树会重新萌发大量新芽,当新梢长至15-25厘米或春蚕期4-5龄时进行疏芽。疏芽应根据栽植密度、树龄、肥培水平和桑树品种等来确定单株留条数,做到去弱留强,空隙处少疏多留,密集处多疏少留,多留。通过疏芽、定芽,使桑树条数适当、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养分集中,有利于枝叶生长。在水肥条件一般的情况下,亩栽800-1000株的桑园,单株留条数应在12根左右。

4.摘芯

第12篇

选择优良普通油茶和无性系闽43、闽48、闽60等品种定植。

二、立地选择

油茶是喜酸性树种,一般宜在pH值5.0—6.5的土壤中生长,有映山红、铁芒萁、杉木、马尾松等酸性土壤指示植物生长繁茂的缓坡、丘陵山地,都可作为油茶定植地,但以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向阳地为好,要求坡度在30度以下,为便于管理,应相对连片集中。

三、整地

在栽植前一个月把地整好,使土壤疏松、透氧相对熟化后再进行栽植。采用块状或带状整地,造林密度应根据品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经营目的而确定。遇陡坡山地即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深挖20—25厘米,面积为0.25—0.3平方米的种植穴;缓坡山地即按一定行距延水平方向挖深20—25厘米,宽0.7—1米的水平带,再按珠行距进行块状整地。一般每亩栽植100—150株之间,即株行距为2.2米¡3.3米,各地可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密度。?

四、栽植

1.时间。油茶在冬季和春季均可栽植,闽北山区一般在春季栽植(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为好,因春季雨水较多,有利提高成活率。

2.方法。苗木应保持根系湿润,切忌风吹日晒,栽前适当剪去主根尖端部分,以促进其多生侧根。最好在雨后或阴天栽植,先把整好的树穴再次挖松,除去杂物,根据“三埋二踩一提苗”的原则,按照油茶苗根系大小和长度刨一,然后把油茶苗放入穴中使其根系保持舒展,再覆盖土,稍提茶苗让根系落实,再稍用力踩紧,再覆一次土,踏实踩紧,使根系与土壤完全密接,然后再覆一次土,最后覆上松土,覆土要稍高于油茶苗根颈部分。

3.注意事项。油茶栽植时要求穴土细碎,苗杆栽正,适当深栽,根系舒展,填土踏实,根土密接,上覆松土。①踏实踩紧,油茶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在于踏实踩紧,使其根土密接。②栽植时深度宁深勿浅,栽植过浅会因不耐干旱而死亡,影响成活率。③苗木根系要舒展,在栽植中稍不注意就会把苗木根系弯扭在土里,这样也会影响成活率。④覆土时特别是第一次覆土切不要将草根、石块等杂物填在苗木根上部,影响根系吸收水分、营养等,造成生长不良或死苗。

五、幼林抚育

栽植当年除草松土2次,以后每年1次。即以栽植点为中心,将半径30—50厘米外杂草锄去。松土深度一般3—5厘米为宜。栽植当年宜浅、以后渐深,幼树根蔸边宜浅,向外适当加深。冬季施肥以施腐熟有机肥或火烧土为宜。

油茶幼林尤其要抓好修剪工作,以培育丰产树形。新栽油茶当年要通过抚育管理促进其成活,第1年抚育2次,分别在5月和7月进行,以除草和壅土为主,不宜松土。第3年后,每年全面抚育2次。幼林期进行农林间种,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和提高林地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间种的农作物以豆科植物为好,不要间种藤本植物和高杆作物。在管理农作物时,不能损伤油茶,要防止人畜对油茶树的危害。

六、合理修剪

幼树定型是培育油茶丰产林的重要技术。主要措施是整枝修剪、优化树形。除修剪枯枝、病虫枝和除萌以外,修剪季节以晚秋果实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为好。油茶一年四季都可以修剪,一般在茶果采收后到春梢萌发前修剪较好: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内,后修冠外,要求小空,内饱外满,左右不重,枝叶繁茂,通风透光,增大结果体积,一般剪去干枯枝、衰老枝、下脚枝、病虫枝、荫蔽枝、蚂蚁枝、寄生枝等。对徒长枝、交叉枝视情况合理修剪,要因地制宜,一般向阳宜轻剪,阴坡可酌情重剪;密林适当重剪,稀林轻剪;冠下适当重剪,中上部轻剪或不剪;幼林轻剪,老树重剪;生长旺的宜轻,生长弱的宜重,一般是梢顶开花结实,所以不宜疏删,不要短截。

油茶的整形有自然圆头形和开心形两种:

(1)自然圆头形:在30—40厘米高的主干上,选留3—4枝向四面均匀开张的主枝,每主枝上再留均匀交错的3—4个侧枝,使其逐渐扩大形成树冠。剪去主干30厘米以下下脚枝、衰弱枝、交错枝、病虫枝及短截生长过旺的生长枝。

(2)自然开心枝:油茶定植1—2年后,树干30厘米以下的侧枝及时全部疏去,30厘米以上的侧枝适当疏剪,以免侧枝密集。主干长到50厘米即可定形,将主干40厘米处截断,选留旺盛侧枝3—4个培养成主枝,第一主枝离地面30厘米左右,第二、三主枝错开分布在第1主枝的上面,角度30度左右。当主枝长到30厘米左右时截断,并在每枝条的两侧交错选留副主枝2—3个。第一副主枝离主干20厘米,第二、三副主枝上面经整形,树体具有主枝3—4个,副主枝6—9个,以后在主枝和副主枝上着生大量侧枝,逐渐形成树体矮、树冠开张的自然开心形树形。

七、施肥

根据有机栽培技术的原则,对于土壤培肥,禁止使用化肥,欲实施有机栽培的老油茶园,必须在三年前停止施用化学肥料。油茶林地施肥应采用科学的套种绿肥,施用有机肥料等。有机肥需早施、深施、施后覆土盖严。春季施肥,宜施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如多施猪粪、人畜粪尿、绿肥、厩肥等。冬季为加强油茶防寒能力,并为来年抽梢打好基础,应施完全肥料,如骨粉、茶饼、厩肥、人粪尿、灶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