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生自评报告

中学生自评报告

时间:2022-04-17 19:02: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自评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自评报告

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情绪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杨(Kinberly S Young)认为,网络成瘾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处在13~18岁年龄段、身心迅速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1],目前国内对中学生的关注及干预较少。此研究通过调查了解营口地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索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营口市区中学中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借助随机表在抽中的6所学校,每校三个年级,男女生各30例约1080名学生为具体入组对象。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庭情况等。 症状自评量表[2]。网络成瘾问卷,该问卷由美国皮兹堡大学Kimberly Young编制,该量表被多个研究作为筛查诊断的工具[3]。

122步骤被调查学生填写症状自评量表和网络成瘾问卷。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调查问卷只用编号,不记名,待被试者填完该表格后由调查者当场收回。共回收有效问卷1040份。

123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在1040份回收问卷中,788人(7577%)报告接触过网络,其中男404人,女378人,初中生410人。788人中有38人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482%。

22两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性别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χ2=8029,P=0005)。初高中构成比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χ2=15351,P=0000),高中生(794%)IAD的发生率高于初中生(195%)。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单亲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单亲家庭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更高(χ2=8969,P=0003)。

23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网络成瘾者SCL90总分与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成瘾者(P

3讨论

营口市中学生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的发生率调查结果显示有482%,其中高中生的问题更加严重,达794%。这与Ko CH报道的结果一致[4]。

本研究表明,随年级的增长,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的发生率逐渐提高,高中生的发生率大于初中生,说明年龄是一个风险因子。男性可能网络成瘾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生有较强的攻击性[5]、富于好奇和冒险精神等心理特征有关。单亲家庭及其他不完整的家庭的孩子,常伴有爱的缺失,更容易去寻找网络途径来补偿。

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躯体不适感,同时伴有人际关系的损害。

进一步调查显示,网络成瘾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无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大多数患者在对互联网成瘾之前常常已经患有其他的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和焦虑症[6]。由于逃避无助感、空虚感而在网上寻找慰藉,产生网络成瘾;而网络成瘾又加重了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心理卫生问题。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焦虑、抑郁情绪越重、网络成瘾越重。中学阶段正是接受教育丰富知识的良好时期,如不能及时处理和进行有效的干预,将一生无法弥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黄芩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职业与健康,2004,20(9):9899.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

[3]林伟,黄子杰,林大熙 医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与情绪状态的相关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501503.

[4]Ko CH, Yen JY, Choe CC Cender differences and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online gaming addiction among Taiwanese adolescents J Nerv Ment Dis,2005,50(7):407414.

第2篇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大多数的调查表明,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如张秋菊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对河南省5个地区87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9.68%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77.80%的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有2.52%的学生需要接受重点咨询 [1];汪颖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湖北黄石地区500名高中生做了调查,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顾建华等(2006年)同样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张家港市5091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发现14.28%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3];张枫等(2006年)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无锡市1215名中学生,结果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达22.14% [4];刘红(2006年)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问题的占9.29%~29.47% [5];侯振成等(2006年)对北京市1379名中学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发现有24.98%的中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有6.7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什么问题。如吕若然等利用PHI对北京市不同类型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呈正态性分布,PHI量表各项得分的平均分均低于60分,只有少数学生存在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 [7];岳颂华等(2006年)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州地区1431名中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8];叶苑等(2006年)采用SCL-90对西安市的9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SCL-90量表的9个因子上平均分均低于3分,认为表明其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基本良好 [9];张岗英(2006年)运用SCL-90量表对西北地区农村54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存在一些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总的来说是好的。[10] 还有研究者利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这一问题,范会勇等认为,得出中学生心理问题不健康或严重的结论是来自比较的常模的不同,如果是以中学生常模为标准,则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并非不健康。[11]

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男女生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侯振成等人(2006年)的研究中,女生组的SCL-90量表总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各因子上也是如此;张晓玲等(2004年)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调查了494名初二和高二学生,发现在恐怖倾向分量表上女生检出率比男生的高。[12]

但也有一些研究没有发现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甚至有研究指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刘万里(2005年)发现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在10项心理症状及其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13];张静(2001年)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安庆地区420名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男女均无显著性差异。[14] 不过,李彩娜(2005年)的研究发现,在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15];吕若然等(2004年)发现女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6个分量表中得分低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

研究者们还研究了其他方面的差异,如牛晓丽(2007年)发现城市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16];吕若然等(2004年)发现北京私立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普通和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点中学的学生又要差于普通中学的学生。

总的看起来,不同研究结果是有较大差异的。在高中生中,无论男女,无论年级,无论哪类学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但发生的比例有所不同,这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各省(市)自治区都颁布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制订了开展工作的规划,发达地区的高中大多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兼职或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通过十多年的摸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丰富了很多,开展最多的形式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个别辅导、团体活动、专家讲座等。不少学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办学的特色,如浙江武义一中、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实验中学,都摸索出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做法。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吴发科等人从管理的角度,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与管理方式有机结合,探索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广东模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7]

不少从事教育、心理方面研究的工作者也提出了诸多建议,如呼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通过政治课、体育课、语文课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广泛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档案制度。也有研究者提出要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需要来开展教育活动。

针对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者也提出了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很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机不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是应付社会舆论要求,装点门面,或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其次,受制于这些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不高,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表现为专职人员少,安排时间少,并且得不到保障,这些时间随时有被借用的情况。再次,学校教师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一般只要学生的问题不影响到班级的教学,教师很少会主动联系心理教师。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有了,但内容不一定好。对具体教育过程关注不多,评估工作开展不够,从各学校的宣传来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多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运用最多的包括以下几种: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王极盛编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周步成修订)、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PHI)以及自编问卷等。其中,有60%的研究选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调查工具。

研究类型上,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采用了横断研究的类型,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不同年龄组的高中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及规律。在测查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同时,不少研究也对相关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足

1.研究工具方面,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以问卷调查为主,鲜有访谈、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报告

在研究报告中,很少有详细报告取样和施测等详细过程,问卷得到数据的真实性值得考虑。另外,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单独调查还比较少,多是和初中生的调查结果混在一起,而我们知道,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心理发展阶段上有很大的不同。

2.在量表的使用上,研究者普遍存在很大的误区

首先,量表只能测量它所能测量的东西,每个量表都有它特定的目的和适用条件,如SCL-90主要的功能在于发现心理不健康的人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而不是区别健康与否 [18];MHT主要以焦虑为核心,那么一些不以焦虑为症状的问题就很难被发现,如人格障碍。单纯的以一个量表的分数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本身就是不恰当的。其次,不同的研究者由于认识不同,在划分健康水平的时候所持的标准不全相同,比如同样是用SCL-90做调查,有的研究者用总分大于160分作为筛选条件,有的按超过2个标准差来区分,有的研究者把因子得分>2作为有心理问题的一个标准,而有的研究者把因子得分>3作为筛选条件。相同的量表姑且如此,使用不同量表得出结果的差异可想而知。

3.大范围的比较研究和纵向研究很少

目前最常见的研究报告都是学校教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调查,大范围的比较研究还没有。范会勇利用元分析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地域的差异。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好”,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他们的心理素质确实越来越差。以SCL-90为例,均分越来越高,那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是在下降?这一问题需要科学的纵向的比较研究来解决。

4.教育效果的评估研究欠缺

现有心理健康状况有大量的数据资料,但健康教育的效果只有各学校工作总结式的汇报,唯一可见的公开发表的资料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课题组做的评估,但评估过程也很不严谨。开展和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没有差异,在高中阶段何种形式的教育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比较好,还是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好,等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研究。

5.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还没形成

尽管诸多学者、很多学校都提出了很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做法,但这些方案不是太笼统,覆盖面太大,如吴发科等人设计的广东模式,针对的是整个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带有很大的个别性,如辽宁实验中学、山西太行中学的做法。对于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模式没有研究,对于一般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具体指导。

五、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努力方向

1.利用更丰富的研究手段

除了利用量表测查,可采用观察、访谈、个案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以丰富对高中生的心理状态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对常用量表要及时更新修订其常模,并且在量表的使用和解释时再谨慎一些。

2.加强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效果的比较研究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有效的并且易行的一般性的教育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需要研究者进行长时间的教育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其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我们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基础必须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存在,形同虚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没办法研究,也不需要研究。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改革,高校入学率的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在逐渐减小,希望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中,学校和家长能真正意识到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人生的成功与幸福的巨大作用,真正地在教育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应急的举措。

【注:本研究得到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课题的资助,项目编号:GH-08017。】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044000)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3).

[2]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3]顾建华,陆惠琴.张家港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1).

[4]张枫,刘毅梅,王洁等.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4).

[5]刘红.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6(17).

[7]吕若然,段佳丽.北京不同类型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9).

[8]岳颂华,张卫,黄红清,等.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

[9]叶苑,邹泓,李彩娜,等.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6).

[10]张岗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3).

[11]范会勇,张进辅.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05(6).

[12]张晓玲,沈丽琴,董勇,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4).

[13]刘万里.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

[14]张静.安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15]李彩娜,邹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

[16]牛晓丽.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10).

第3篇

师教委、师环保局:

根据兵教综发[2003]23号文件《关于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并按照《全国环保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大纲》的要求,北屯中学于2003年5月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目前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已按计划完成,已具备兵团“绿色学校”基本条件。现根据新疆兵团中小学“绿色学校”评估标准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向师教委、师环保局汇报:

一、组织管理

1、领导重视。为加强对我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领导和管理,我校于今年5月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对环境教育宣传、教师环保培训、环境教育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学科渗透,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了北屯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实施计划,按照兵团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步骤,部署安排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定期检查,整改,及时总结。(自评分7分)。

2、资料齐全。为更好的开展环境教育,增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我校教研室专门编写校本教材《环境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真撰写教案,积极开展论文研讨活动。(自评分4分)

3、宣传教育。我校根据“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计划于2003年6月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板报比赛,并在艺术节期间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学校广播室、图书馆、阅览室有环保书籍20余种。并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自评分7分)

4、环保培训。我校根据兵团创建“绿色学校”的步骤制定有学校环保培训法,定期对教师进行环保培训。(自评分4分)

二、课内教育

1、课堂渗透。我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够积极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内容贴近生活,注重实效。学校各学期举行一次环境教育研讨课,并有教案。在学校组织的期未考试中有环境保护的内容。(自评分11分)

2、活动课程。我校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十一”期间校团委、少先队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演讲比赛,“我爱绿色”盆花展,“绿色家园”征文等活动,全校30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同时各教学班每学期都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自评分5分)

三、课外教育

1、小组活动。我校小学部和中学部都成立有环境保护小组和环境保护青年志愿者小组,积极开展争创“环保章”,收集废纸,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环保小组有辅导老师。(自评分6分)

2、实践活动。我校每周都安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大扫除,每年春秋季节都要到北屯平顶山立体植物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积极组织学生搜集和整理环境保护的资料。在社区宣传方面,我校组织学生到北屯油脂厂参观冶的工艺流程,暑假期间开展了“北屯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参加各类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在90%以上。(自评分9分)

3、专题教育。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校积极制定活动计划,并且各班开展了讲环保小故事,自编自唱环保歌、讲演比赛、板报比赛、交流会等活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教育教学显著。(自评分6分)

四、校园环境

1、校园绿化。我校绿化面积是达17000平方米,基本实现春绿、夏花、秋、冬树,同时加大了花园式建设的力度,使校园环境到四化(即硬化,美化、绿化、化)(自评分4分)

2、卫生状况。我校校园绿化无乱扔垃圾现象,课堂环境优美整洁,食堂、宿舍干净整洁,测所为水冲式无害化处理,无臭味、异味。所有共公场所均要定期消毒,无 卫生死角。(自评分6分)

3、学校实验室,垃圾池,锅炉房产生的污染能够有效处理,学校在各主要道没有10个果皮箱,3个厢式垃圾箱。使校园污染有效控制(自评分6分)

4、环境意识(自评分8分)

五、教育效果

1、环保行为。我校为无烟学校。校园内无乱丢、乱吐、乱乱画的行为,学生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学校每周一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检查、促进了学生在家、学校、社会养成卫生、健康、环保的生习惯。(自评分10分)

2、教育效果。今年我校向兵团报送综合实践课程环境教育方面的课题9份,有1人获兵团一等奖,2人获兵团二等奖。6人获兵团三等奖。我校教师黄玉华编写的《走进金山》,毕惠编写的《我的家乡》分别被选入国家综合实践教材。2001年我校学生参加兵团环保有1人获奖。(自评分5分)

(自评总分为98分)

六、加分项

1、我校毕慧老师编写的《我的家乡》报送入国家综合实践实验(3分)

2、我校学生参加自治区生动物保护知识比赛,有12人获一等奖、24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分)

3、我校把环境教育列入必修课(3分)

(加分项自查为8分)

第4篇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湖北省咸宁地区某公办初级中学240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问卷24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229份,有效率95.4%。其中,男生100人,占43.7%;女生129人,占56.3%。

2、工具

焦虑抑郁量表

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中的焦虑抑郁分量表。要求青少年报告最近半年以来自己的情绪体验状况,如“我感到寂寞”、“我神经过敏,容易激动或紧张”等,采用三级评分,1表示从不,2表示有时,3表示经常。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水平越高。

3、施测程序

由心理学专业学生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被试讲解问卷填写的要求,强调回答的真实性、自主性及完整性,并向被试承诺对其所填信息严格保密。测试前表示知情同意,征得老师和学生的同意;学生自愿选择填答问卷,在填写问卷过程中若有疑问可举手询问主试,作答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并致谢。

4、数据处理

剔除无效问卷后,原始数据录入在Excel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

二、结果

1、中学生焦虑抑郁得分见表1。

表1 中学生焦虑抑郁得分均值和标准差

2、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

由表2可知,焦虑抑郁得分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

表2 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的性别差异( x?s)

注:* p < 0.05,** p < 0.01,*** p < 0.001。

2.3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的年级差异见表3。

表3 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的年级差异( x?s)

注:* p < 0.05,** p < 0.01,*** p < 0.001。

由表3可知,中学生焦虑抑郁的得分年级差异显著。

三、讨论

第5篇

【摘要】 目的 了解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卫辉市高级中学186名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86名学生中34(18.23%)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青年组。心理问题以敌对强迫、抑郁、偏执为主。结论 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内常模青年组比较仍有明显差距,应引起教师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 高中;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SCL90

Analyses on mental health states of students of grade 3 in ordinary high school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ental health states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of grade 3 in ordinary high school. Methods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168 students of grade 3 in Weihui high school with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Results Of the 186 students ,34 had different psychoproblems which made up 18.23%.The score of anxiety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students than in national youth norms, and th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ere hostility, obsessivecompulsive, depression and paranoid ideation. Conclusion Students in the ordinary high school have some mental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mental health workers.

【Key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grade 3; mental health;SCL90

高中三年级是高中整个学习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为探讨影响应届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卫辉市高级中学2005年186名应届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01名(54.30%),女85名(45.70%),平均年龄17.32±0.58a。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在统一的录音指导语下,由学生自填量表,严重度从"1"(没有症状)到"5"(极严重)分为5级,答卷当场收回。答卷率100%,有效率100%。

1.3统计方法 对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和t检验,并与全国常模青年组进行对比分析。

1.4健康教育 对测试结果因子分≥3分的同学逐一进行交谈,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可能因素,并进行健康指导。

2 结果

2.1 男女学生SCL90因子分≥3者比较,见表1。

表1 SCL90因子分≥3者比较(略)

表1显示,男女学生SCL90评分敌对、强迫、焦虑、抑郁因子较突出。

2.2 186名学生SCL90中9个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国内青年组常模[2]比较,见表2。

表2 SCL90阳性项目数与青年常模比较(略)

表2显示,高三学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因子分低于国内青年常模组,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2项因子分差异显著。高三学生强迫、焦虑、敌对、偏执总分、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6项高于国内青年常模组,其中强迫、焦虑2项因子分差异显著(P<0.05)。

2.3 心理问题的归因 对SCL90因子分≥3分者由主治心理医生分别进行交谈,结果发现,感到学习压力太重9名,对高考前途过分担心6名,考前紧张4名,因成绩差而自卑4名,缺乏家庭温暖3名,感到情绪有周期性变化2名,认为外界形式发展讯速怕跟不上1名。

3讨论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和成熟离不开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对应届高三毕业生而言,巨大的高考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研究显示[3,4],大学生SCL90因子分普遍高于国内青年常模组。本组SCL90强迫、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组外,这可能与高考压力、学习紧张、频繁考试、学习模式刻板有关。同时也反映出高三学生心理发育仍不完全,与青年人仍有一定的差距。本组SCL90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青年常模组,可能与本组学生年龄较轻有关;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青年常模组,反映出当代高中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积极与他人交往,逐渐融入社会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显著提高。但本组SCL90各因子分均≥3分,与张晓莉等报告[5]基本一致。提示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高因子分学生的调查显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压力、性格缺陷、家庭支持系统缺乏、社会竞争压力等。因此,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正确对待挑战,提高对应激事件的承受能力。建议学校在开展普通的心理教育的同时,对心理健康问题偏离标准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严重者由心理科医生提供心理治疗,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5

[2]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

[3] 秦瑞莲,曹晓平.辽宁省3000名大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95

第6篇

关键词:自出考题 自评成绩 师生互动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72-0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我校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该课程具有专业特点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对传统三大工艺学(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陶瓷工艺学)进行了优化整合,从多方面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工艺过程等规律。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共性及特点、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使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特别是水泥、陶瓷、玻璃材料)的性能、生产过程和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该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1~2]。

近几年来,作者对“无机材料工艺学”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在从事几年的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基础上,认识到教师若是在授课中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表面上教师教课效果很好,课堂学生的纪律性也很好,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明显不足,对课程的知识点也了解很少,而临到考试学生往往采取突击的方式或者以老师划重点帮助复习的方式来通过考试,因此作者提出一改考试这种方法来单一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而是提出在课堂上要注重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布置课外调研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籍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试卷、专题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这一全新的考查方式,进一步开拓师生互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展示创造能力的更大空间[3]。

1 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很多高校建立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强调大学科和宽口径的特点,大学科的基础课程门数增多,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在基础课程上要必修很多基础课程如大学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物理解析方程、以及现代物理专题等,在专业课程上强调宽口径特点,既除了材料科学与基础理论课程外,还有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磁性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环境材料等,然而大学科和宽口径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在校恒定总学时之间存在突出矛盾,例如:各课程的课时比20世纪90年代前大大减小,出现了越是大学科和宽口径的学校,越没有明显专业的局面。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师如何在较少课时内保证甚至提高教学质量,是需要首先求解的问题。

其次,很多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多半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这一学期恰恰是很多学生准备考研的时间,因此任课教师就要引导好学生正确处理专业课学习与考研复习间的关系。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考研课程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既解决了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帮忙学生更好地面对考研。

最后,学生在大学拥有的自由时间很多,但很多学生却浪费在上网和玩游戏上,较少学生真正去研究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点和发展前景的。因此,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觉开展学习,是专业课教师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4]。

因此笔者以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1 促进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本课程选用山东大学王琦教授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该教材具有逻辑清楚、概念简单、实践环节充分等特点,该教材主要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过程及其共性规律,强调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的主要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包括原料及预处理、材料热加工、制品及制品加工以及材料性能等。作者也在致力于结合本系材料物理专业的特点,积极编写《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物性讲义》及与课程配套的习题集,制订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制作了多媒体网络课件,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2.2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教学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的研究型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参与讨论以及学生专题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生的专题报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重点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创新思想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介绍给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反省思维”,即产生疑惑、发现问题、搜集材料、逻辑推理以及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布置一些问题给学生,安排三到四个学生一组,查找相应的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化盲目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6]。

2.3 优化课程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各种教学手段,如图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其形象具体直观、图文清晰规范、信息量大、知识面宽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将新材料制备通过多彩动画的形象描述和展示,能够将普通教学难以表达和阐述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简单化、形象化,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注意灵活使用,切忌用大篇幅的文字,对于PPT的制作,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字体大小合适,色彩分明,图片清晰,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以及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等,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形象、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通过动画将陶瓷的烧结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陶瓷烧结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7]。

2.4 提高课程实践环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组始终遵循“以材料学科平台为依托,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核心,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理念,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协调发展、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统筹兼顾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本课程内容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企业生产密切相关,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实习教学,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专业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使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有较全面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已学知识理解生产过程采用的设备、工艺和操作方法,强化对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8]。在学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论文中,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深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作者提出一改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的这一单一方式,提出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试卷、专题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这一全新的考查方式来检验授课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考核模式,会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规定大的选题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各自报告专题,大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在课堂上学生自己做专题报告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具有“学术交流”的性质,学生们选题各不相同,专题报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报告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报告,参与全体同学的答辩过程,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什么是学术会议,什么是答辩考试。这样不仅锻炼了个人表述能力,更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知识面得到很大扩充,无论是内容广度、深度、新颖性都会大大超越教师的讲授内容。

3 结语

总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的综合性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材料物理专业体系整体改革的一部分。作为材料物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它与一些后继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在教学改革中,只有我们不断实践与思考,群策群力,才能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丹,王凤芹.《机械工程材料》课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6(12):262.

[2] 王东凤.浅谈《机械工程材料》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2009(1):93.

[3] 刘月秀,刘辉.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111.

[4] 詹茂盛,李晓东.自出考题自评成绩——高分子材料课教学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6(4).

[5] 宋鹏,王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广州化工,2010(11).

[6] 王东凤.浅谈《机械工程材料》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09(1).

第7篇

一、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工作的统筹,进一步完善学业考试、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全面、综合、多元的评价制度和高中学校多样化的招生制度。

进一步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课堂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深化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内容改革。从20*年起,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增加体育科目,体育考试项目、要求、形式、分值及计入总成绩的比例,由各市教育局制订细则予以明确。其他学科考试内容要体现新课改理念,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做到题量适中,不出现偏题怪题。

由省教育厅教研室制订《*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作为命题的依据。我厅将命题权授于各市和省教育厅教研室,各市可单独命题、联合命题或委托命题。

三、进一步推进高中招生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长纪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招生制度,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中的权重。

全面推进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做法,20*年重点高中实际分配招生名额比例达到30%以上,到2010年达到50%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重点高中20*年、2009年、2010年招生名额分配方案,明确名额的分配比例、分配依据、录取办法和操作程序,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要继续实行职业高中招收“直升生”、自主招收特长生和民族初中升学指标单列等招生方式,引导不同志向、兴趣和学业基础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不同类型的高中阶段学校学习。

四、进一步保障残疾学生公平参与考试、升学的权利。对持有残疾人证的听力障碍学生,经本人申请,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可以免外语听力测试。听力障碍学生免外语听力测试考生的外语成绩按笔试成绩折算成满分值。

五、严格招生管理,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各地要加强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精心组织,规范招生。重点高中招生不得以任何名目举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外的任何测试与笔试。高中学校原则上在本辖区范围内招生,如需跨县、跨市招生的学校须按《*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规定执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民办高中学校的招生工作,确保民办高中学校稳步发展。

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引导学校和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防止功利主义倾向,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要加强督查,监督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切实关注学习成绩“后20%学生”的成长。各个学校要加快建立学习成绩“后20%学生”帮扶监测体系,把帮扶学习困难学生工作切实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学校要建立辅导制度,指派相应的教师为他们进行专门辅导,以班级为单位,细化帮扶措施,并开展同学间的结对帮扶活动,使学习困难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明显进步。各地各校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对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各地不得借质量监测之名,组织大规模的统考。

第8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培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上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中,一定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又要重点突出。我们认为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确立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语文

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诊断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语文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中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应建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多样的评价体系。对中学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中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二、建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建议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意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过程、教师的因材施教过程。这是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三个方面。

第一, 情意过程

教学氛围: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学习兴趣: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之中;学生是否对语文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自信心:教师能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情感态度:学生能否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中,师生情感领域是否融通。

第二, 教学过程

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考虑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的同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第三,因材施教

中学的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有着不同的发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能够根据语文的特点,组织教学。有些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三、健全中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1、注重对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2、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终身的现象得到有效地控制。

3、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人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机制

1、打破惟“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中学语文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2、强调以“自评” 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第9篇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初中学生生物学业质量评价尝试了多种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生物实验技能考查并没有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是让大多数学生拥有尝试、创新的机会,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下面以2015年常州市生物实验技能考查为例,分析其在学生生物学业质量过程性评价中的方式、作用,并思考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实验技能考查提出一些评价性建议。

1 工作流程

在常州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各辖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初中学校进行了实验操作技能考查,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督导人员、巡视人员抽查考查情况(图1)。

(1) 候考:按分组名单在教室等候测试,每个教室由班主任维持秩序。

(2) 分组整队:每个考点按分组名单学籍号顺序,每28人为一组。

(3) 抽签:每个考点的每个学科实验室共有28张签,分别是1~28号。考生进入实验考查室指定的座位(座位以学号为序)后按照实验桌上的考生用卷要求做实验。

(4) 测试:按测试要求完成实验操作。

(5) 离开:完成实验后安静地离开实验室,回教室继续上课。

2 考查内容和评价标准

就生物学科而言,八年级学生分别从规定的2个项目(表1、表3)中各抽取1个实验进行考查。考查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由主考教师根据考核标准(表2、表4)当场评定成绩。

3 反思及建议

3.1 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从以上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可看出,生物实验技能考查是一种新型生物考试形式,评价方法侧重于量化评价、实作评价和终结评价,而少了质性评价、纸质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考查前的实验设计,多观察实验过程来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画生物观察图,填实验报告等来完成纸笔评价;将实验操作考查作为学习的过程,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2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本次实验操作的评价主体只有教师,少了学生自评和互评。虽然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需要消耗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全校八年级学生都分别由两位监考教师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内评价完毕,因此会出现很大偏差。所以更要让评价主体多元化,比如分成小组,组内自评和互评,再结合教师点评。

3.3 评价不能流于行式

从工作流程看由于实验考查的题目、内容、评分细则已经提前以文件形式下发给任课老师和参考学生,导致师生就考查内容提前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从实验操作的每个步骤到实验报告的完成都十分熟悉,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抽考哪一题。这导致学生进考场后,就已经有人填好实验报告,甚至完成学生心中的标准生物示意图。即使实验结束没有出现预设的现象,但上交的实验报告几乎完美无缺。这种表面的完成对实验考查的初衷是一种亵渎,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变相成僵化的完成步骤而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4 考查内容应多甑选

生物实验考查内容是二选一,相对比较狭窄,可能无法避免由于考查内容不够代表性而造成评价成绩的偏差,或者是由于学生被试内容难度不同而造成评价结果不公平。比如2015年的2个内容,笔者在班上对学生作了统计,有90%以上的学生希望自己抽到使用显微镜的那个题目。可见,“二选一”的模式对两道考题的信度和效度都有极高的要求,有必要再加强对实验考查内容的甑选。比如2015年的实验一“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茎横切面玻片标本”中,如果将“植物茎横切面玻片标本”从直接给予学生永久装片改成学生现场制作临时玻片标本,这样难度加大,就和实验二相当了。

3.5 教师应加强实验辅导

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真正做到完成教材规定的每个实验,不能用投影、视频、口述、板演来代替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而实验条件允许,教师也可自主开发实验来说明科学事实,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课外实验,真正让学生把动手动脑探究实验内化成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

3.6 重视考查过程性材料的积累

第10篇

一、高中化学实施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1.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活动教学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的缺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3.活动教学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活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不能象传统教学中按照教材内容只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有计划地选择活动主题,设计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指导活动有序展开,及时抓信息反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随时予以纠正,使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活动教学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成长。

二、高中化学活动教学的模式

1.体验活动模式。以体验、领悟化学知识、化学研究方法为主要目标所进行的专题性活动。学生要明确体验对象、体验活动任务和体验目标,制定对应的体验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把活动过程与知识、观点、思想方法的体验领悟紧密结合起来。

2.实验探究模式。以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设备、仪器、药品、材料,并通过独立操作,观察与思考,探究化学物质的变化,获取新知识并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绘制活动模式。以完成与化学有关的绘制任务为主要目标的活动。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作品,将知识转化成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也要求学生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和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进行加工和应用,建立相关模型、图表和图形等,获取有关的知识。

4.测评活动模式。以阶段性的学习检测评价活动、专题竞赛评比活动为主题的活动。通过阶段性知识进行反思建构,自测自评,将外在的化学知识变成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

三、高中化学活动教学的学生评价

从中国教学改革的趋势看,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多元教学评价已成为共识。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原则:1.评价是多角度的;2.评价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3.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4.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5.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高中化学活动教学的学生表现评价要能体现多元教学评价的要求,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1.确定评价目的。活动评价是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表达交流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活动目标是评价的依据,活动表现评价的目的不是诊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制定评价表。活动评价要依据对化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化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教师指导学生把活动组织的过程以活动、图表、实验报告等形式记录下来,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3.对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在学生真实的活动与问题情境中,用活动表现评价表对学生的活动与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较真实的评价。评价数据资料收集以后,教师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一个对学生活动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学生当前的活动与探究能力,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针对个体的差异,有针对地进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春,《概念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6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课;教学评价

随着社会对计算机综合人才的普遍需求以及行业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目标。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弊端

1.重理论,轻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上没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能,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才能以及创新思想的拓展。

2.重笔试,轻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笔试的方式。因为笔试组织较方便,阅卷和考试质量剖析比较容易,但它只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学生应用和操作计算机的实际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从而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新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改变传统的评价弊端,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计算机专业课堂评价方式是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让评价主体多元化;同时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立足过程评价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是按照项目进行考核,每个考核中任务都要对项目的报告、方案、项目完成过程情况、项目总结报告和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2.坚持全面评价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同时倡导经过对项目完成状况、言语表达才能、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应变才能等多个考核指标来理解和评价学生。

3.注重开展个性评价

学生在做项目时,因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差异,在做项目时速度有快有慢,而且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从多个角度开展个性化评价。

4.采用鼓励性评价

从学生完成项目的表现,我们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采用鼓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教师则努力营造一个使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学氛围。

三、评价主体

从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或者试卷评价转向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评价操作

1.自评

学生在完成某个项目时,老师运用多种办法,系统地搜集关于学生开展状况的数据,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促进教学改革。学生在完成项目时,觉得哪些方面还有欠缺,需要什么样的协助,下次遇到此类状况如何处理等。同时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指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整改。

2.互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项目实训,并以小组完成实训效果来评定个人成果。

3.教师点评

老师在项目完成后,根据各小组提交的项目结果来进行评价。有的时候我们还在学生完成该任务后,邀请业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让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

3.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学生的考勤记载、把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改良、课堂行为、观察才能和创新才能等一并归入评价范围,使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综合评价。

第12篇

在人们的固有思想里,一谈起教学中的评价就常常联想到考试,而实际上考试并不等同于评价。评价也称为评估,他与测试是两个范围大小不同的概念,评价和考试都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但评价的内涵比考试更广,它突破了考试含义相对狭窄的概念。评价不仅包括考试,还包括其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或手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评价方式明显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素质的方式本身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其弊端是评价单一化、片面化、程序化,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中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构建一个符合英语教育发展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笔者提出对中学生英语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综合、动态的分析,及中学英语综合素质发展评价。

中学英语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与传统的测试评价有很大差别。首先,参与评价的主体具有广泛性,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目的是使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评价对象具有主体性,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与其他评价主体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这种倡导学生是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改变了以往学生在评价中的被动地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另外,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传统测试手段只强调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与表彰,树立楷模,新的评价理念认为“佼佼者”毕竟是少数,因此要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就必须注重和强调评价在情感方面对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通过评价,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激励每个学生进步。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的生活个体。正因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内容也要多元化,及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未来生活与工作中,其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发生偏颇。因此,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要求。因此,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当然

新的评价理念并不是不要考试,只要目标端正的考试同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导向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也是很有帮助的,全面评价学生与考试并不是对立的。我校在中学英语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就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综合素质评价以学校和班级为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和《成长记录档案》制度,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必备材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要根据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设置评定项目。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与学科学习评价表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档案是以个人的方式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信息、资料积累起来的集聚物,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去收集一些跨文化交际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信息,自己的小制作(如海报、名片、明信片、贺卡等)作业本,英语小作文集,自我小测,自我阶段性反思,整理后放进档案袋,不定期进行展评,这些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英语学科评价表则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在通过教师建议及家长寄语、学生心声的反馈对学生的发展提出希望,使评价突出个性化,人性化,发展化。

终结性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概括地说,就是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我们一般采取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对学生学业进行全面考评,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健康人格的发展。新的评价体系建立后,为有效地进行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保证。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工作。同时,考试也仍然是学生水平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英语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许多方面适应新课程改革与中学生身心的发展,充分体现新理念对学生的正确而全面地评价,对今后的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道明《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初中英语》

2.梁承锋,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