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播音员专业技术

播音员专业技术

时间:2022-05-26 23:57:49

播音员专业技术

第1篇

【摘要】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共享性与普及性,有助于推动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改革。基于此,本文将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培训作为研究对象,从其现状入手,阐述合理利用新媒体改进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策略,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培训质量,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行业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人文素养

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对播音主持素养要求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培训需创新培训理念;其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可应用的信息化培训手段增多,相关人员需有效利用。

一、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更高,培训人员需合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化培训手段,培养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看体验。但在实际培训中,部分单位并未认识到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影响,仍按照传统培训理念与方式开展培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培训内容不合理,部分单位在课程设置中表现出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导致播音主持专业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虽然具备字正腔圆的发音和端庄的仪表,但不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以支撑其播音主持内容,阻碍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培训方式陈旧,部分单位在开展播音主持专业培训时,仍旧采用灌输式培训方法,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性偏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第三,缺乏实践培训,目前部分单位开展的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培训普遍存在实践培训与理论培训严重失衡,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实践素养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进策略

1.优化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内容。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问题,相关单位需优化播音主持专业的培训内容,在讲解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支持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加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文化内涵的认识,使其通过播音主持传递信息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良好道德观念的传递,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同时,培训中可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如走进敬老院、下乡入社区、探访建筑工地等,带领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走基层”,体会群众生活,了解社会现象,提高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文素养,使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更具“人情味”。2.创新播音主持培训手段。针对播音主持培训方式陈旧问题,培训人员需提高对多媒体的重视,引入先进技术,创新播音主持培训手段。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慕课、VR技术等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培训人员可利用互联网寻找专业培训资源,结合工作要求与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认知水平,编辑慕课视频,通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深化其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条件的单位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播音主持过程,生成三维模型,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理论知识。例如,在开展《喉部控制》的培训时,培训人员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喉部的整体结构与发声时的器官工作原理,帮助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理解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训练奠定基础。另外,为实现校台衔接,可引入导师制强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使其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某广播电视台制定并实施新员工导师制度,选拔不同业务领域的骨干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导师,与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分组结对,对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指导,引导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在业务与心理等方面,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人士的转变,并通过培训讲座、素质拓展训练、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在培训讲座方面,该广播电视台组织“台十佳员工”、各部门业务骨干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应用等内容开展培训,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岗位工作的认识。3.提供播音主持实践机会。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实践培训不足问题,培训人员需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提供更多播音主持的实践机会。在新媒体环境下,培训人员可利用互联网创设播音主持情境,引导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实践训练,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未来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在某单位中,培训人员基于新媒体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训练,分别是基础技能训练、综合提高训练与实践创新训练。在基础技能训练中,培训人员通过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软件与设备,组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语音测试、播音发声训练,通过计算机规范的发声标准,纠正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发音,使其基础技能得以提升;在综合提高训练中,培训人员通过新媒体创设不同培训情境,如新闻播音、广播主持、电视主持、影视广告配音或活动会议主持等,要求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播音主持,强化其播音主持能力,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训练中,培训人员拓展培训情境,组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文博解说、网络主持等实践训练,并要求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专业实践演出。在上述实践培训中,培训人员通过层进式训练内容,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认识,培养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使其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实践培训方面存在不足,需予以改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培训人员需优化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并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提供实践机会,强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素养,使其满足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支持。

第2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艺术、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的变革等等,一方面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一方面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外部条件的变化促进了播音主持艺术自身各要素的不断优化。当然这种优化的实现,最终还要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内部动因起作用。具体讲,科技进步、经济改革落实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上,导致了传统工具的更新,使传播条件改善、传播媒体增多、传播方式变革,呈现出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媒体管理的产业化、媒体运作的市场化、传输方式的集团化、传播人员的职业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沟通方式的交互化等等。这一切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工具、创作手段、创作样式、创作观念、创作依据、创作状态等发生着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来源丰富,播出数量较大,传播频率加快,直播节目增多,受众更加主动,交流更加敏捷,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这一切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都在作用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二、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

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既要紧紧抓住其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由此产生出的基本特征,又要全方面、多角度来表明其表现形态。

1、“传与受”始终贯穿播音主持艺术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抓住这一矛盾运动规律,就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它在媒体安家。它用播音主持艺术创造解释自己,但它不会因为媒体的更迭而消亡,也不因为媒体、主持字面名称的消化而消失,今天叫播音员、主持人,明天叫传媒人、传达者,这些称谓都无关紧要。无论是广播、窄播,还是交互式传播,传的主动性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传与受”这一矛盾的基本性质并没有改变。

2、“播音员”“主持人”界限缩小,趋于融合。这是因为上边所论述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所致。“播音员”“主持人”的称谓都只是一个过程,其本质和最终结果都是“传播者”、“传播主体”或“创作者”。从未来发展来看,播音员和主持人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播音中要编排、要交流、要主持,在主持时要传达、要报告、要播出。事业的发展,由因人设岗、因人论岗变为以岗定人、因事论人。关键不在于你叫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关键是看你从事的是否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活动。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专多能,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播音员”“主持人”实际的融合会在本世纪变为现实。

3、播音员、主持人部分脱离媒体,出现“制播分离”或部分“制播分离”现象。由于媒体增多、竞争的激烈、产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也由于传播的集团化、节目中心制,使得一些非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如娱乐、综艺节目、少儿、专题节目、体育、科技等的主持人首先脱离某个媒体,伴随节目独立走向市场,以便服务于更多的媒体。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政治性决定了在未来的时间里,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仍然会就职于某个媒体。

4、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化程度加强。越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管理的产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运作的市场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规范化,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其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职业化的高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中具有适应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其规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纪律、语言的规范(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要求上岗,未来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人机并用,信息化社会,科技含量高的广电等传媒会率先使用,到时,语言不规范难以工作),还包括评估体系标准的规范等等。

5、播音员、主持人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程度提高。由于“制播分离”,一些播音员、主持人脱离媒体,走上社会,由于媒体对播音员、主持人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由于市场机制需要一个相同的管理标准,给人以平等竞争上岗的机会和权力,要求国家主管部门设立或委托专门委员会进行专业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法纪,依法管理。其管理不仅仅是“有了任务、有了工作去做”,还应该包括主动的测试、评估、监控、审核等等。管理部门要制定各个等级的上岗标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考核认定专业资格、水平,颁发相应证书,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抽查、考评。

6、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等无论大台、小台,无论多媒、单媒,所有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传播信号上星、入网,都是面向全球播了,如收看省台已不仅仅是某省的观众,信号上星、入网,无论何地,有相应接受器的人都可收到。这就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具有国家意识,都应具备对内对外宣传的素质要求,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达到较高水平。播音员和主持人对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一些人也不能再靠着电台、电视台的光环生存了,要凭真本事,要在竞争中站住脚,脱颖而出。

7、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会更高,适应力会更强,种类会更多,个性会更鲜明。这是因为:

(1)

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员、主持人不光能出声在电台主持,也能上镜在电视台主持:反之也有可能成立。

(2)

节目分化越来越细,主持种类越来越多。如文艺节目主持,又可细分为综艺类、娱乐类等;少儿节目主持也可有讲述式、游戏式、表演式等多种。细化后岗位多了,可能会出现一人多岗,这更要求主持人的适应能力要强。

(3)

由广播到窄播又到交互式传播,21世纪不光是信息社会,更是美学的世纪,既传播信息也要出精品。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能力,富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8、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属性呈多质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知识构成呈复合型。其创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创造性,是再造和创造的统一。从对其符号系统重新构建来看是创造,从对前一次创作过程创造后所形成的创作素材来看是再造。这创造和再造,有时交互进行,有时同时开展。由于其技术含量增多,其知识结构表现为以新闻、语言、艺术、技术为主要版块的集成,是各知识结构群的有机统一。

9、创作主体知识结构加大,技术含量增多,能力增强。创作主体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访编辑兼做;以节目为单元,广播电视兼播,对创作主体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多。上述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条件的变化,使得创作主体要具有政治辨别力、敏锐观察力、现场反应力、转换应变力、快速记忆力、信息采集力、语言表达力、艺术审美力、技术操作力、策划创新力、节目制作力、市场竞争力、媒体适应力、心理承受力、整体驾驭力和综合调节力,这样才能把握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在上述新的变化中,创作主体的创作主导地位没有变,依然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创作主体作为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没有变。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及副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尽管有数字机器参与,那只不过是语言的帮手、辅助而已,不能代替创作主体自身语言的表达。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没有变,播音主持的创造性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下将更充分地显示和发挥出来。

10、播音主持创作依据节目稿件、音乐、画面、音响等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节目的中心地位日益显现,人们的节目意识日益增强。部分节目脱离媒体而走向传媒市场;稿件形式的多样化,稿件体现形式的立体化,稿件有形和无形的弹性化;音乐、音响的电脑化、仿真化;画面图像的多维化、立体化等等,但是各种创作素材的创作依据地位没有变。

11、受众在新的时期,素质日益提高,审美能力日益增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网络等由广播到窄播到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形式,使其分类更细,其接收和反馈更为便利,越来越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是受众的接收规律没有变,依然是物理—生理—心理的运动过程。民族审美心理没有变,受众者的地位也不因其主动性增强而改变。

三、如何面对未来

在21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的样态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可见,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作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作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创作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扩充现代知识结构,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因为越是与机器结合,越要求语言的准确规范,提高运用变化了的创作素材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为受众服务意识,满足受众更

高的信息需求和审美追求。科技的发展、传媒的进步,已经把广播和电视、中央台和地方台的播音员都推到了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状态,这对广大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大批真具水平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将应运而生。他们以节目为单元,以播音为主业,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广播播音又能干电视播音,既能采访又能编辑,既能创意策划又能制作节目,成为高素质的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创造者。

在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要坚持正确导向,拓宽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实践,服务传媒一线,总结历史经验,关注国际传媒,仅仅抓住规律,加强预测研究,组建研究梯队,活跃学术空气,开辟传媒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在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根据传媒一线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更新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员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到发挥特色与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的有机统一,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受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6,6

[2]苏晓琼,播音艺术与主持艺术札谈[J]现代传播,1999,4

[3]苏晓琼,播音、主持艺术之我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

[4]孔宪毅,自然辩证法的根本出路在于原始性创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0(3)

第3篇

关键词 三网融合 播音主持 选拔标准

一、广播电视时代的播音主持选拔标准

从广播诞生时起,播音主持人就承担着重要的信息宣传作用,受众被看作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电视的兴起,各种类型的节目越来越丰富,受众也不再被看作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

1、广播时代以声音为重要条件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1932年国民党“中央电台”曾举办过中国最早的大规模播音员选拔,由此诞生了中国播音员历史上著名的“南京夜莺”刘俊英,她吐字准确、清楚,音质圆润。而最初的播音员标准要求拥有优美的嗓音和一定的文化水平。

播音主持行业在中国的规模化、专业化起源于北京广播学院,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播音员主要是为广播服务的,除了文化水平外,对声音条件的要求是第一位的。

中国的广播事业发展之初,播音员的语言样态以“宣告式、朗读式”为主,而随着广播技术的进步,电台的节目开始逐渐变得丰富,语言形式的变化也更加多样,特别是随着车载广播时代的到来,丰富的节目形式,伴随性的节目特点,也对电台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和个性表达提出了更多要求。

2、电视技术改变播音行业标准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电视在中国逐渐普及,各大卫视、地面频道的开办使得媒体对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播音主持人也迅速成长、成熟,对外形、数量到声音条件的要求都有了质的飞跃。播音主持行业职业标准除基本素养外,也从单一的听觉要求,发展到对主持人的外形条件、个性特点等具体要求,主持人队伍和各种标准越来越完善。

视觉效果对电视有着很强的影响,也对播音主持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更加多元;第二,语言形式更加丰富,副语言也更为重要;第三,播音主持行业的入行门槛从倾向于本专业人士到许多其他专业的主持人在电视节目多样化的背景下大放异彩。

二、网络时代,刷新播音主持行业职业要求

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再一次冲击了现有的播音主持行业标准。网络使话语权不再是少部分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网络主持人的兴起,再一次挑战着播音主持人的行业标准。因为传播方式再也不是被动接受了,每个用户终端都可以成为传播者。

1、人人都是传播者

自媒体时代,每个用户终端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每个人可以自己录制视频音频传播到网上,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林白的《麻辣书生》系列节目,在网上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被誉为一个人的电视台。一台摄像机,甚至是手机,随意的地点,就可以完成一个节目的制作,简单的成本,使自媒体播出形式迅速发展。

《麻辣书生》是一档由林白(网名林中白狼)主持的网络脱口秀节目,开播于2009年11月3日,录制地点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公寓,每期约为15分钟。节目宗旨为:通俗而不低俗,风流而不下流;理性与幽默并重,正义与调侃共存。2011年11月,河北新闻广播特邀国内最优秀的网络脱口秀节目《麻辣书生》落地播出,安排在每天晚高峰的《新闻观天下》版块中。

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开始自制节目在网络上传播。播音主持成为了一个更加广义的概念。如果说从广播到电视,主持带给受众的是从听觉感受到听觉与视觉感官相结合的巨大进步,播音员主持人代表媒体发表的声音,引导着大众的思想。那么,互联网的兴起,则给传统媒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2、专业播音主持的加入

许多传统媒体里的播音主持行业相关人员把目光转向网络,比如央视的王凯跳槽至网络开辟《凯子曰》。勇敢地打出自己的广告词:人间极品事,尽在凯子曰。这里是光头王凯的个人自媒体——凯子曰。每周六更新,欢迎关注!曾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读报时间》、《对手》的王凯,2013年3月14日,通过微博宣布了从央视辞职的消息,同年8月23日,其自媒体节目《凯子曰》正式上线。王凯称,他的自媒体传播至少做十年。自由、自在、自我成为自媒体吸引王凯勇敢走出传统媒体的重要因素。

专业人士的加盟,为网络媒体的主持人行业起到了职业标杆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也为专业播音人提供了检验的平台。

3、主持人从业门槛降低

网络媒体的发展使播音员主持人的从业门槛降低,同时网媒主持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英雄不问出处,各种职业,各种阅历的人都有机会为网络节目播音主持,不论是专业网站还是自媒体,网络媒体的发展再次刷新着播音主持工作的职业要求。

总体来说,网络媒体的主持人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接地气。网络主持人为网民节省大量的时间并提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传递网民感兴趣的信息,成为网民遨游信息海洋的导游,让网络成为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媒体。网络主持人担当的是“信息向导”和“话题操盘手”的角色。

第二、随时随地主持节目。只要有一台电脑,主持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接通网络就可以即时与网友互动,成本低廉,沟通便捷,不受地域限制。

第三、草根人群的加入。嗓音条件,外形条件,字正腔圆等等职业标准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草根人群,没有字正腔圆的播音腔,没有出众的外形条件,甚至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但是他们却在网络上赚了大把的粉丝。

第四、专业性更强。因为技术条件便利,更多的专家学者及名人更方便及时地在网络上开办自媒体,或者受聘到网站的相关栏目做主持人,受众能够更为直接的与这些专家学者、名人交流。

第五、实时互动。互联网技术令受众与主持人实现无缝对接,即时沟通。

网络主持人可能具备比传统媒体主持人更加优秀的内在力量:1、视野开阔,思想深刻。知识面广,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生活历练;2、机智。网络交流是实时互动,要求主持人快速反应,及时拿出令网友折服的解决方案;3.耐心。网友间交流的随意性很强,主持人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除了应对网友的各种言论,还要掌握各种法规、政策,以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

三、三网融合,播音主持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同时,行业专家大胆预测,未来,视频将成为“三网合一”之后整个网络的主流,播音主持行业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1、新的媒体平台的扩张,急缺播音主持人才

三网融合后,可以通过一根线向用户提供综合的业务,即打电话、上网、看电视等。以前国家实施分业经营,广电网不能提供语音电话、宽带业务,电信不能提供电视业务,三网融合后,这些限制取消。“三网融合”在技术方面已经逐步成熟,正式进入推广实施阶段。今天我们所说的电视媒体和未来的电视媒体在传输形式和接收方式上都会有很大不同,面对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的日益逼近,播音主持行业急需在媒介融合与受众分化的洪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行业规模扩大,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播音员、主持人,这也使整个播音主持行业的规模不断增大。

2、播音主持行业标准更专业,要求更严格,职业化程度更高

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网络等由广播到窄播到交互式传播方式的传播形式,传播分类更细,其接收和反馈更为便利,越来越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要求主持人有更强的反应能力,更深厚的思想内涵、文化基础和职业素养。

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要求会更高,个性要求更鲜明。因为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员、主持人能出声在电台主持,也能上镜在电视台主持。节目分化越来越细,主持种类越来越多。如体育节目主持,又可细分为体育新闻类、体育综艺类等;主持也可有讲述式、访谈式、竞技式等多种。细化后,岗位多了,可能会出现一人多岗,这更要求主持人的适应能力要强。

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化程度加强。随着传播技术的现代化,受众的分化及节目的细化,需要播音主持行业有更规范化的职业标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职业化的高水平的主持人,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中具有适应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其规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纪律、语言的规范,还包括细化后栏目内容的知识储备、评估体系标准的规范等等。

3、专家型主持人是大势所趋

随着受众的分化,每个电视节目都会有特定的受众。电视节目会更加细化,每个频道每个栏目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范围。为了适应节目的需要,主持人必须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才能恰到好处地驾驭节目的内容,与目标受众互动。但是,他同样还要是杂家。也就是说主持人要成为涉猎面广、专业精深的人才。

4、话语样式更为丰富

网络传播比起原先的电视、电台在内容风格上少了许多限制,许多“接地气”的网络用语和更为轻松的主持方式赢得了许多网友的喜爱,这种话语方式也对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依托媒体而生的播音主持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将越来越严格,播音主持行业只有敏锐地把握科技的进步和变化,才能站在时代和行业的最前沿,不断调整思路,在行业的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第4篇

关键词:大众传媒;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实践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这也在无形中带动了大众传媒事业的良性发展。而广播电视台是大众传媒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在广播电视台中,播音主持是重要的环节。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也打破了原有的播报模式,向着多元化、质量化以及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适应媒体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播音主持艺术直接决定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并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宗旨、内容以及定位。播音主持人员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具备特有的主持风格以及艺术魅力,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身主持方法以及技能,从而发挥播音主持真正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将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作为研究重点是很有必要的。

一、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播音主持素质的高低不仅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广播电视节目的宗旨、定位、发展方向等,而且还是播音主持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在实际中,播音主持属于公众人物,其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群众产生一定的影响。道德修养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合格播音主持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在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播音主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传播者,将新闻高效地传递给社会群众,因此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只有在道德品质较好的基础之上具备良好的涵养,才能够将文化、新闻更好地传播开来,更好地引导社会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立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其次,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开展播音主持的工作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从容不迫地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体现出播音主持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从播音主持的角度出发,它的随机性、灵活性以及挑战性等特征都较为突出,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能有较为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只有这样,播音主持人员才可以凭借自身出色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将最好的播音主持状态呈现在社会群众眼前。最后,较强的业务能力。强大的内心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仅仅是衡量一名合格播音主持人员的参考标准之一,检验一名播音主持人员是否优秀还要看他的业务能力能否胜任这项工作。播音主持的业务能力也是判断播音主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的文学功底,而且还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弱以及言辞是否通顺等都会对播音主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引起社会群众的共鸣,为播音主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除此之外,播音主持者还需要具备编排、监制、采集等方面的能力,这与播音主持者的业务能力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二、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分析

“艺术来源于生活。”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在播音主持领域,艺术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表演,甚至于播音主持大厅里的灯光或者造型等都属于艺术的范畴。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能在工作中灵活地将这些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利用,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播音主持不仅能借助语言将信息传达给观众,同时将音乐等元素融入到播音主持中,还能让主持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对气氛的烘托也更加彻底,一方面向世人展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更有益于信息的传播。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充分展现其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首先,展现口语魅力。播音主持工作实质上就是凭借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能力来向观众展现其独特口语魅力的方式。播音主持人员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以及观念的,而从广播电视节目的角度出发,一档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受到追捧和支持的广播电视节目,离不开播音主持人员的口语魅力,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口语化魅力。播音主持人员口语化语言的独特性、个性越强,就越能够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比较简洁,这便是其艺术魅力的体现形式之一,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口语化语言的魅力,而且还能够易于社会群众的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以及欣赏。值得注意的是,口语化播报与书面稿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应该将书面稿的内容尽量用口语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实现口语化与个性化的有效结合。其次,开拓观众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应该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能力。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与观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应该建立在观众对节目的感受基础之上,打开他们的思维,并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观众能通过观看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受众群体来看,如果一个广播电视节目能在受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就充分说明这个节目取得了成功。但是,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仅仅只能依靠自身的语言表达,将信息如实传达给观众,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就需要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根据播音主持人员传递的信息,了解新闻内容。最后,立足于实际,创造个性。与其他传媒人员不同的是,播音主持人员在进行播报时,主要是通过播音主持人员的声音体现出播音主持的魅力。在节目中,根据播音主持人员及其所处的时代、地域、阶级等情况,结合节目、稿件、个人经验、经历等,才能够在立足于实际的基础上,实现播音创作的个性化。在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便是播音主持人员的个人经历,其他因素都是通过播音主持人员的个人经历才能够对播音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播音主持的特点和风格的确定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客观条件和性格特征,只有立足于实际,并有效结合自身的播音主持条件,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

三、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

(一)充分展现出语言情感的艺术魅力

情感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加强人们之间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能够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加强对情感的运用,这对充分展现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情感也是播音主持人员在传递信息时的重要媒介。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只有付诸情感才能够引起播音主持人员与社会群众的心灵共鸣。对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重视语言的情感表达,加强情感艺术魅力的体现,并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二)塑造良好的听觉形象

怎样塑造良好的听觉形象也是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及核心问题。广播电视传媒始终处于大众传媒的主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听觉形象的塑造就是播音主持人员内在涵养的真实体现。而广播电视台对于播音主持人员的内在涵养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且播音主持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听觉形象的塑造,它需要播音主持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逐渐积累而成。具体来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播音主持人员要有计划地提高自身气质以及综合素质,并加强对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始终带给观众一个良好的听觉形象。衡量一名播音主持人员是否优秀,要看他是否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独特的语言表达技巧、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等素质。另外,想要确保播音主持人员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塑造听觉形象的重要手段。要想灵活应对突况,控制好广播电视台节目的流程和状况,为观众带来愉悦的享受,播音主持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语言表述的艺术魅力展现

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播音主持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社会的实时变化,时刻关注周围新鲜事物的出现以及时事新闻,才能够在播主持过程中引导社会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换句话说,播音主持人员要运用质朴、得体的语言,在社会实际的基础之上,让听众身临其境,体验到播音主持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可以充分展现出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播音主持,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而且还有利于观众正确理解相关的信息内容。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人员还需要掌握语言发声技巧。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必须要站在声音艺术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的讨论,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声音是艺术审美感受的前提条件。掌握发音技巧是播音主持人员展现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关键。因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善于利用自身的声音条件,塑造播音主持艺术形象,加强发音练习。除此之外,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交流,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知识涵养以及对节目的驾驭能力,从而在满足声音、形象、情感等方面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正确掌握社会的价值取向

正确掌握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于播音主持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社会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败。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能对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向观众传达正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舆论导向。从播音主持人员形象审美的角度来看,其表现出来的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播音主持人员本身,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艺术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内涵不仅包含自身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人生经验、人格魅力等,而且还包括在宽广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体现出来的社会学价值。换句话说,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其自身形象,也不是由其中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共同塑造的结果。在目前社会信息、利益追求、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背景下,各个播音主持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价值取向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之中,认真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五)充分利用广播的传播规律

由于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工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播音主持实践中,播音主持人员可以在灵活运用广播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从而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由于广播传媒与其他大众传媒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独特的性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员,在进行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实现对广播传播规律的灵活运用,一方面可以确保整个广播电视台声音传播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还能在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促进播音语言的合理衔接。正确运用广播传播规律,是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保证各种有效手段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融合。在实际中,广播传播不仅仅只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它关系到广播传播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将专业的广播传播知识运用于播音主持的实践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深化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积累播音主持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各个播音主持人员应该综合利用多种表现手段,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播音主持艺术魅力。

四、结语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形成和体现,不是一项单纯的任务,而是需要在实际中,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实践而形成。播音主持人员应该根据周围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并结合传媒行业的特点,全面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塑造自身的播音主持形象。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员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巧和基本素质,充分展现出语言魅力、声音魅力、个性魅力等,以此吸引观众,从而提高播音主持的质量和效果,继而促进大众传媒事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晨.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今传媒(学术版),2013(7):131-133.

2.灵莉.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297-298.

3.高赛楠.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分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7):142-143.

4.王奥然.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科技传播,2016,8(11):48-49.

5.李勇生.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142-143.

6.陈微微,苏剑,陈亦旭.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65.

7.王文.基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9):12.

8.宗婧.播音主持艺术魅力概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0):297.

第5篇

一、学生素质不能保证

现今,观众、听众对主持人的要求早已不仅限于普通话标准、容貌端庄,大家更注重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知识层面、应变水平、谈吐风度等)。北京广播学院录取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除了符合专业要求外,文化课成绩也必须达到普通高考本科分数线。而其他院校该专业大都纳入艺术类招录,高考成绩只需达到艺术类本科分数线即可。而我省大部分专科学校也开办播音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根本跟不上,毕业后无法胜任播音主持工作。

二、教学设备不能跟上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教学,需要先进的录音录像设备,需要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演播室、机房、录音棚,而据我们了解,省内的这些学校基本很多都不具备完备的教学硬件。

三、专业师资不能到位

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是短期内无法补足的。播音主持专业是个特殊的专业,实践性特别强,教授此专业的老师除了具备专业基本功还必须拥有丰富的播音主持艺术实践。省内的这些学校基本没有正规的播音主持老师,有的是中文教师自学后就上讲台,有的是表演教师上课,有的是声乐教师授课,还有的临时引进大学毕业生当播音老师,因此,教学质量完全不能保障。

四、就业市场很小

在大家的印象中,播音员、主持人是一种很风光的职业,容易出名,也容易得利。此外,由于该专业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也给一些文化课较差但有一定播音、主持基础的中学生提供了升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我省及各市各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经过资源整合、频道细化、栏目承包后,虽然播音员及主持人的位置比过去多了不少,但人员配置基本到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扩张,即使有新增岗位也相当有限。尽管目前的播音员与主持人有相当一部分难以令人满意,但并非科班大学生就能取而代之,因为媒体在用人上既重学历又重经验,有时经验更被看重。目前电视台、广播电台用人体制比较复杂,有的有正式人员编制,有的属于“台聘(台里统一聘用的)”,有的属于栏目组聘用的。我省广电局每年能获得正式人员编制进入广电系统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只有几个人,其他形式的不予统计。我省省级及长沙市各家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总计近200人,早已饱和,各地市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及主持人则非常有限,每个县台自办节目量小,2到4名播音员就足够了。此外,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数量有严格控制,除了现有电视台、广播电台有新的人员需求或进行人员调整外,不可能产生新的就业岗位。再者,与整个传媒从业人员一样,播音员与主持人流动性很弱,大多也只是在行业内部流动,老的不走,新人自然难进来。目前,我省还有一大批以前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没有合适的岗位和栏目。

五、专业设置何时不再跟风

提起专业设置的跟风热潮,不难想到十几年前曾经火爆一时的财会专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财会人才紧缺,各高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纷纷开设财会专业。随着一批批财会专业学生毕业走向就业岗位,会计人员供大于求。从1999年起,财会专业急剧降温,每年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减少15%,一些办学条件一般的院校便停止开设该专业。不可否认,这一过程是高校办学、招生走向市场化的必然过程,但对无法找到工作的该专业毕业生来说,他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这就凸显出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责任问题,相对于考生而言,办学者、主管部门更应该能够看到某种专业的就业前景。

据了解,高等院校增设科目,必须将申请材料报到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由他们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的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讨论后决定是否批准。由此看来,国家审批制度可以说是非常严格。然而,据高校内部人士称,如今高校教育发展迅速,从学科设置方面看,教育部对高校的控制已力不从心,高校报到教育部的申请一般都做了“文字花样”,一般都能得到批准。同时,高校在扩招方面自主性非常大,教育部审批的招生规模,其实起不到实际的限制作用,非教育部直属院校尤其如此,财会专业人才严重供过于求的事实,对这种说法做出了有力的旁证。

第6篇

一、媒介变迁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关系亦步亦趋

纵观广播电视近百年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广播电视媒介发展是播音员、主持人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产品的主体之一,其产生和发展与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亦步亦趋。一部广播电视发展史就是一部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史,它的每一步历史进程的演变都伴随着播音主持艺术从产生、发展、演变、进步、进而渐趋系统化、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播音员主持人在现如今的传媒大环境当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聚焦和关注,与此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又是一门具有丰富艺术魅力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的传承和发展也让广大受众感受着丰富精神盛宴的熏陶。

二、播音员主持人生存发展新环境――“全媒体时代”

近年来,“全媒体”被业界广泛提及,“全媒体时代”媒介形态交互融合,受众主动性提高,获取信息门槛降低;此外,全媒体时代呈现分众、小众的传播样态,广大观众有对所收看节目的充分自主选择权,特别是现如今网络技术得以普及,人人都可以成为拥有制作和传播节目能力的传播者。“全媒体时代”催生了“全媒体受众”,传受界限逐渐消解。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系统中虽以个人的形式出现,但终归是一个特定的传播符号载体,不能游离于节目之外。在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也必须找准新的角色定位,逐渐转型为综合型播音员、主持人。

三、“全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角色定位分析

(一)角色“复合化”,提高媒介互动意识

“主持人形式的节目,有固定的主导人物,有固定的栏目形式,是主持人以个人身份与观众直接交流的节目。[1]”这种传播观念就是追求信息的双向交流以期达到传受双方信息充分共享的目的。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是整个节目制作团队当中的核心、支柱人物,他全权把握节目的总进程,全面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主导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栏目都是由主持人担任节目的策划人和制片人,他们不仅是节目的组织串联者,而且是同时承担节目前期的创意、策划,后期品牌的推广营销。例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湖南卫视何炅、汪涵,江苏卫视孟非等都是国内出色的全能型主持人,他们在担任节目主持人的同时也都担任着许多知名节目制片人和策划人的职责。主持人告别以往单一角色,融合播音员、主持人、编导、记者、制片人、策划人等于一身。“在节目中主持人必须考虑怎样加强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怎样加强节目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个人形象上,必须考虑主持人个性与节目风格的协调,主持人与节目其他成员间的配合。在品牌推广方面,必须考虑主持人的社会形象、人格魅力等。[2]”主持人角色走向“复合化”。

无论是广播播音员还是电视主持人,他们都是节目的最后一道接力棒,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最终将节目呈现给受众。播音员主持人应强化自己媒介互动的意识,在全媒体背景下的互动应该在与受众互动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于媒介之间不同功能以及各自优缺点的互动,以使得播音员主持人成为不同媒介之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二)提高信息附加值,做专业解读者

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主体发生变化,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媒介制作和新闻,传统的传授者地位发生改变,但普通受众新闻具有明显的表面性与浅层性,对于深度挖掘和解析不充分。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继续发扬传统媒体对于舆论正确引导的职责与优势,做到新闻信息的上传下达;此外也要转变传统媒体仅作为信息者的身份,以深度解读者的身份去提高新闻信息的附加值,在对信息进行基本陈述的基础上,从新闻发生的背景、深层次的原因进行纵向化、个性化的全新解读,从而带给观众最大程度的信息量和全新的观点与思考视角。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扎实的基础电视理论知识、个人综合修养,同时还要求具备专业领域尤其是与主持节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首先应具备与节目相匹配的专业领域的充足知识储备,随着广播电视节目专业化的发展,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往往要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独挑大梁,现在很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也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第二,全媒体时代中的受众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不仅想了解有何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同时也想要了解缘何而发生以及发生之后的连锁报道等,受众主动性增强。这要求主持人必须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同样的新闻资讯当中解读出不同的见解,做到语言表达的精准无误又具有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做一名专业的信息解读者,以保证节目的高水准,从根本上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一系列品牌节目:吴小莉主持的《小莉看世界》、杨锦麟主持的《有报天天读》、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等就做到了时事新闻的深度和个性解读,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新闻信息需求。

(三)答疑解惑,做众望所归的意见领袖

“早在电视出现很久以前,媒介就证明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深入传播对象心目中的任务的特殊的能力。这是因为新闻媒介的权威性和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新闻者――节目主持人的社会地位,成为受人瞩目、令人敬佩的媒介人物。[3]”节目主持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媒介选定的,但在全媒体时代,选定怎样的主持人最终的决定权是交予受众的。

网络环境形成后,受众与各自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相投之人形成抱团,从而结识成小型的社会群体并在新媒体环境中依附各自的意见领袖。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反映广大群众意见建议、为受众答疑解惑的群体,理所当然成为最佳人选。全媒体时代里节目主持人将会是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实现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以个人的专业素养知识为大众群体提供咨询和服务。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多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选择范围,也给人们的信息筛选带来了难度,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不但需要熟练掌握信息加工处理技术,也需要专业权威人士相助。例如人们会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而不知所措时向网络中的媒介人物求助。网络节目主持人此时已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节目的串联者,他们以自己专业化的学识和综合处理能力赢得了较高的威望。比如我们需要了解股票市场的变化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一按键便可以得到金融节目主持人明确的分析;我们想要了解时事政治的动态与解读,我们可以观看有关新闻评论节目,可以向国际政治评论员、新闻评论栏目主持人在线请教。从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来看,全媒体时代的播音员主持人,是众望所归的“意见领袖”,是答疑解惑的良师益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趋势

播音主持专业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萌芽发展,当时国内只有北京广播学院这一所专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随着传媒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媒体的崛起,包括全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等一系列传媒发展的新趋势的到来,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更多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院校的诞生。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国内呈现升温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近三百多家高等院校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其办学规模和教学层次也逐步走向全面。

新时期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给整个播音员主持人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其还应具备更多业务素养。“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语言艺术”固然成立,然而其内涵绝不仅限于此,还应被逐步的补充和完善。那种光有洪亮的声线、标准的普通话、亮丽的外形就能胜任主持工作的看法已然成为偏见。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语言艺术,更应是一门充分吸收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艺术学、哲学、美学、文学等多重学科体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学科。

广播电视以及传媒业发展的新趋势不仅给播音主持行业提出了高要求,也不断给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发展走向以及具体的培养与教学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科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现今的播音主持教学都是基于广播电视体系下的研究,缺乏结合当今媒介环境的研究;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较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的教学体系相对单一和滞后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媒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培养跨媒体、全能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也不能忽视专业领域的教育。我们要转变生源选拔的思维定式,不能一味追求亮丽的外形和完美的声线,而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修养、挖掘内在潜质;实际教学当中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专业区分化教育模式,避免生产出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产品。

第7篇

关键词: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专业技能;语言规范

广播作为影响范围大、应用广泛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通过声音实现信息、文化、思想等内容的传递。由此可见,作为广播播音主持,其语言表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广播播音成效。近年来,随着传播媒介的革新发展,人们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已成为广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

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是广播播

音主持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也是实现广播信息有效传播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媒介多元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播音主持对语言表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广播播音主持除具备基础语音发音能力外,也应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化知识底蕴,明确现阶段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包括规范性、标准性、风格独特性、吸引性、语言艺术性及时代性等特征,注重对自身语言表现力的培养与提高[1]。

2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对广播工作人员以及广播播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较强的语言表现力有助于提高广播播音质量,提升收听率;有助于增强受众对广播播音内容的理解、认知与记忆,助力广播信息有效传递;有助于广播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

3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措施

3.1提高广播播音主持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

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人员作为广播重要的传播载体,其自身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对广播播音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加强培养播音主持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对此,播音主持人员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可通过学习、工作探讨、经验交流等形式,丰富自身学识,拓宽视野,明确价值观,提升语言技巧运用水平及应变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现力。此外,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应注重自身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强化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使语言表达更具理智,并充满人文关怀[2]。

3.2强化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性

由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内涵可知,广播媒介传播主要是由广播播音主持利用声音传递的。在此信息传递过程中,广播播音主持人员声音的音调、音色、音高以及发音的标准与否,对受众对广播内容的理解具有直接联系。这就需要广播播音主持在语言表达上注重语言的规范性。首先,注重发音的标准性,做到字正腔圆;其次,根据广播播音内容,科学、合理地选用播音词汇,确保受众能够准确地理解与记忆播音内容。

3.3提升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性

广播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也是一种语言表现的艺术形态[3]。因此,提升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对提高广播播音质量与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在根据广播播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与受众的要求,革新播音形式,形成个性化语言表现风格;其次,广播播音主持人员在信息传播时,应注重联想性,用一定的词语及表达方式,引发受众的联想,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收听率。

4结语

在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广播的优化发展,提高广播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表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广播播音主持在基于广播语言传播本质特性上,应结合时代需求与受众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现能力,注重广播播音语言的规范性、艺术性、时代性、幽默性、灵动性,从而推动广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亮,杨萍萍,谷学静,等.基于动态云QNN的污水出水水质在线预测方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3).

[2]范碧云.建立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于《巴塞尔协议Ⅲ》新理念[J].经济研究导刊,2014(4).

第8篇

关键词:高能素质 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 意义 作用

目前我们艺术类考生中报考率最多的是播音主持类专业。播音主持专业录取要求特别严格,需经过一层一层面试与笔试的选取,而录取机率只有很小一部分,但也阻止不了艺术类考生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决心,由此可见此行业的兴旺程度。对于播音主持行业的火爆程度,其增添了对播音主持人员的要求。此要求不仅是表达能力、声音以及外型等素质,更是播音主持人的内在修养以及高能素质。由于观众对播音主持人员内在修养的重视,加剧了对播音主持人员高能素质检验的标准。[1]

一、高能素质相关内容与要求分析

高能素质的基本内容具有十多种内在素质,即协作力、动力、努力、毅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信心、爱心、专心等。这些高能素质的基本内容是从具有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和研究以及社会实践的美国多萝?里奇教学家总结而出。这些内在素质很特别,它们是特有化情商以及智商的结果,同时对播音主持人才高能素质的培养可根据智力以及情感两方面进行。从而有效的培养出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高能素质所具有的十多中内在素质将会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所以一个成功的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以上的内在素质。而艺术类院校中对播音主持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同的观点,其注重的是播音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声音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种观点不能满足播音主持行业的要求。其原因是不同的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例如责任心、毅力以及心在修养等。由于播音主持人员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以及人类审美的观点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对播音主持人员高能素质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2]

二、对播音主持人员高能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播音主持行业中人员出现相关问题体现了高能素质的缺失

目前我国播音主持行业中的主持人往往重视的是外在条件,忽视了自身内在的修养以及内涵的填充,从而出现了生活态度的相关问题。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语言不文明的现象、不愿与伙伴合作、缺乏职业道德等严重的问题,而更有一部分播音主持被曝光代言虚假的产品以及婚外恋等多种不良的丑闻,对广大观众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错误的引导。因此在对播音主持专业类的学生进行内在素质培养时,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导。提高其修养、道德、素质等能力。[3]

2.播音主持行业具有的特殊性

由于播音主持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还对人们的价值观起着推动作用,为此必须对播音主持人员的高能素质进行深入培养。我国各大高校的任何专业,都能够将高能素质内容中的十多中内在素质运用教育当中,同时播音主持类专业更应该将其运用到人才的培养中,因为这类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会被分配到各个地方的电视媒体进行工作,同时播音主持行业中主持人自身的内在修养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这类节目播报的质量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态度,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而决定电视节目品质的好与坏是播音主持人员自身素养的合格与否。[4]

三、高能素质对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作用

1.对提升电视广播类的节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审美的观点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此将电视广播类节目的质量进行提升是目前播音主持行业刻不容缓的工作。根据我国电视电影的总局以及国务院宣传部所颁发的通知,提出明确的要求,必须对播音主持的相关人员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提高我国电视广播类节目的质量,同时电视广播类节目禁止出现不雅内容、图片以及视频,同时将一些对社会造成不好影响以及具有不良丑闻的播音主持人员予以辞退。因此必须对节目的质量以及主持人的修养进行严格的培养。如通过高能素质教育的方式对播音主持人员进行内在修样、技能、人格以及素养等教育,不仅对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改善节目质量有着较高的推动性。

2.有利于播音主持专业类的学生进行全面发展

无论是哪种专业的教学都必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对播音主持专业类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高能素质的培养,并且合理的将高能素质的内容融入到专业内容中进行培养。因此有利于播音主持专业类学生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

四、结束语

为满足播音主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对播音主持人的高能素质予以培养,并承担起播音主持所具有的责任。同时此种素质的培养不仅对电视广播行业的完善起着决定性作用,还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艺术以及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晓术.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2):355.

[2] 胡婧文.高能素质是播音员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J].才智,2013,(19):255-255.

[3] 孙涵宇.播音主持高能素质能力培养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9):267-268.

[4] 陈蕾,卢静.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J].现代传播,2011,(2):132-135.

第9篇

关键词:媒体融合 播音和主持 定位探究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当今一直是年轻人的热门选择,但是这种过于热门化选择往往也对真各个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择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在新媒体融合环境日渐的今天,学生自身的素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总的说来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本文以这个为研究背景,通过播音主持现状、播音主持艺术与新媒体融合环境之间联系、以及播音主持专业对自身的择业定位观念的分析进行探究。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媒体专业,播音和主持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播音与主持教育自2000年以来,从鼎盛过渡到平稳,因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迁,播音与主持专业也在不断的革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专业。这些年来,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已达到300家,又随着社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人们对这个专业越来越关注,报考此这个专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前景更是广阔。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具备语言与表演这两方面的人才,目前国内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以及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就总体状况而言,学生的素质都呈现出逐年在提升的情况,而他们毕业之后投身于影视、网络传媒、新闻播音、电视节目主持、广播等领域,为繁荣当今社会文化奉献了一定的力量,但是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即在当今新媒体融合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的要求,而这也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要改进的定位问题。

二、基于新媒体融合环境影响下的播音与主持专业

所谓的新媒体融合环境指的是不同媒体的资源交换、共同享有的合作状态,其中也包含了媒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新媒体融合环境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环境完全不同。虽然当今社会中的播音主持专业培养人才的速度已经落后于新媒体发展速度,然而置身在当下环境中发展的播音主持专业明显已经受到了感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传送方式的丰富性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影响。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信息传送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网络,它将图形、声音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限地刺激人们的感官,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中,除了之前所用的方式之外,信息的传播通道还来源于自媒体,为了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传送,各个媒体之间就必须实现高效地融合,做到彼此之间资源的共同享有以及利益获得的公平化。正因为这样,现代社会中的播音主持专业人员要熟悉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从业要求,即现今社会下的播音主持在掌握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技能基础上更加与时俱进。

第二,新媒体融合环境要求增强播音主持专业人员的个人参与积极性。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自媒体环境的出现,使得大众个体更具有自我的发言权,而传统媒体中的主流声音逐渐被大众的不同声音所覆盖,综合、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中每一个个体就是媒体自身。现今多使用的播客的前身就是自媒体,播客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在社会的快速传播。因而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对于大众个体不同的发言权,要有能力去判别好恶,以规范自媒体信息的传播。

第三,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员的瞬间报道社会新闻、信息的能力也是新媒体融合环境对该专业的影响。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渠道变大、速度变快,因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信息扩散的主体,因而播音主持专业人员应该具有这种敏锐感,抓住值得报道可以报道的信息的机会,以免社会大众个体的扩散造成了不必要的恶劣影响。

三、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正确的择业定位

通过上述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现状及新媒体融合环境对播音主持专业人员从业的影响分析,可以总结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需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观念。

(一)了解自身的需求,准确定位。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应该从自身的能力出发,考虑到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从而分析自己的能力,与现实相符。别因为选择行业的错误,耽误自己的前程。所以毕业生在即将步入社会时,首先要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同时,也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素质的提升上,要以新媒体融合环境为基点提升自身能力。

(二)调整好自身心态。首先,毕业生可能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为自信心已满,就能走向社会,或者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进入企业就想担纲主持或负责人,这样只要一受到打击他们就会就会崩溃,因为结果往往令他们后悔莫及。但如果心态过于消极,因为丧失信心,也容易在选择行业上出现误差。其次,就业精神现如今已成为很多用人单位看重的品质。有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因为受社会条件限制,不能找到令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但不想无所事事,就想利用别的工作当作跳板,想等到时机成熟时,跳槽到更好的工作岗位,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也正因为这种工作心态,经常导致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而出现择业误差。

(三)明确目标。播音与主持毕业生一旦毕业,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但他们总是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不学习名人的经历和经验,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见好就收,他们的频繁跳槽,只会导致择业的误差。而有些人不考虑自身因素,就一昧地观望大城市,认为在那里,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成为名人,一味的追求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典型的错误观念。

四、小结

本文通过媒体融合环境与播音主持专业以及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正确自我定位分析,拟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适应媒体融合环境,提升自我提供可供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10篇

作为县级市下面的乡镇基层广播站广电工程技术人员,如何做到技术精湛,业务精通,胜任本职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广播事业的需求,是摆在我面前一个紧迫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从学校毕业后,我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多年了,我交了一份令群众和领导满意的答卷,业务工作经历了由不熟悉到熟悉,有熟悉到胜任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

我的基本做法及经验,就是践行“实”“精”“新”“用”“跟”的五字诀,并以此要求自己、衡量自己、鞭策自己、检查自己,经过多年的历练及实践,这五字诀已成为我业务上的座右铭和努力目标,并已开花结果,在单位里我成了业务骨干和尖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一个科学、正确、和谐的舆论氛围,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广播站的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及好评。

所谓“实”就是广电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扎实、沉实、夯实,融会贯通,了如指掌,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其核心是视音频技术、与其相关的还有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视听技术等学科,经过系统地学习,我比较扎实地掌握了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了数字电视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及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在传媒领域中进行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一般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

我虽在广播电视系统基层工作,有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暂时用不上,有些人认为学了也没用,其实这种看法是偏颇的,目光是短浅的。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实一些,深入一些,做到有备无患,一旦用到的时候,心不慌乱。所以,趁着自己年轻要多学一点知识,多度一些书,知识面宽一些,功底深厚一些。

所谓“广”,就是自己所掌握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知识面要广。严格地说,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几乎没有一门科学不与其他科学发生联系,不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发生联系,联系多了,就成为边缘科学。就以广播电视工程这门科学来说,虽然这门科学中包括数字电视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但也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管理学等,甚至还涉及数学的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英语等等。所以,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这门学问与其它科学联系非常广泛,必须学的知识非常多。

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知识面必须很广。多年来,我努力学习,除了比较扎实地掌握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胜任广播电视工程设备维护、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外,还比较系统地学习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一定程度上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协作、编辑、播音、节目主持等多方面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及分析能力。

所谓“新”就是要了解、学习及掌握与自己专业及工作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新趋势,国家新闻工作的新政策、新法规,新观念,了解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动态,新趋势、新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影响等等。

好多新的东西我都很兴趣,我学习的欲望很强,但我的精力有限,时间也很紧张,不能因为求新而影响手头的工作。根据单位工作和我的业务实际,我主要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的新改进、新手段、新发展、新趋势;广播电视工程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新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关于新闻采访协作、编辑、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等新的要求,新特点、新规范。乡镇一级广播站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是多面手,样样都能插手工作,独立工作,独当一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新东西,学习新经验,年年有新提高。

所谓“用”,就是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敢于实践、大胆实践、反复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广播电视基本理论的理解,加强对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全面提高个人技术素质,增强做好本职工作及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广播电视是一项需要勤动脑、动手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倘若对基础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头头是道,但动手能力很差,两者脱节,那是很难承担这个工作的。多年来,我十分重视动脑动手,随时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坚持科学使用和精心管理,出现一点异常就穷追不舍,知道找到原因,排除异常为止。平时我做到了凭听设备运转的声音,就能立即判断设备有无故障,故障在哪里,如何排除。我成了设备的诊断“医生”。多年来,我站正在运行的设备没出一点故障,当然也没影响工作,这与我精心保养维护分不开的,对此,我很欣慰。

第11篇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08-02

一、从专业发展背景分析需求面向

播音专业从1963年在我国开设至今,已发展成专科、本科、双学位、硕士和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来的播音专业调整更名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并且由之前的北京广播学院一家独秀,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面对持续的办学热,研究机构进行的调查却显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匹配度等专业发展指数低于平均值。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这种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构性矛盾已十分突出。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拓宽专业培养的途径,增加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保持专业发展的应有对策。要拓展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应当寻找一个科学且合理的视角进行比照和思考。以播音的核心行为——传播信息为纽带,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与播音学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传播学。它们的培养目标显然比我国大陆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更宽泛。因此,我们认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单一窄口径培养,转向多适应性的宽口径培养,是接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崛起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根据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确立需求定位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院将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宽厚的艺术学、中国语言文学、传播学、播音学、礼仪学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与礼仪修养;具备专题活动策划、部门组织管理及现代公共社交的能力;具有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能力;具有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能力,能在传媒等领域从事形象代言与宣传、对外联络与接待、活动策划与主持、部门协调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三、从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专业人才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

对照“善传播、懂管理、会策划”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人才培养特征,对已毕业的三届139名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调研,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匹配度。调查时间:2013年1~2月,调查对象:已毕业的三届139名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毕业生;调查方式:访谈法;调查内容:工作岗位、单位性质;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的学生不仅就业面广、质量高,而且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匹配度高的办学宗旨。主要表现在:①毕业生不仅已有在央视网等国家级媒体工作的,在省市级媒体工作的也不在少数,如浙江广电集团、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电视台、河北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江西卫视、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南宁电视台等都有礼仪专业的毕业生或为主持人或为记者的活跃的身影。②除了在媒体从业,礼仪文化的毕业生在策划领域也建树颇多,如有毕业生在思美传媒、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共识传媒集团、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等著名的企业从事媒介购买、商务策划。③一些毕业生成功进入西南石油大学、上饶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等从事专业教学工作,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学界对我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④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从事行政、讲解员或管理岗位的比例比较高。就业单位有: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浙江大学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浙江广播电视发展总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邦联有线广播电视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绍兴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⑤从就业岗位的统计数据看,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领域从事相关文职、客户经理等工作的也比较多,有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银万国、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海通期货有限公司、国信证券杭州分公司、广发银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珠海华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等。

四、从社会发展背景看专业人才行业的未来需求

从文化大发展的社会发展背景分析以人际传播为主要方式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文化)专业人才的社会未来需求。

第12篇

[摘 要]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社会服务普遍存在教师参与意识不强,服务能力有限,服务组织松散的问题,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

>>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文科类专业社会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性教学途径探索 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社会服务模式的探索实践 关于高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 民办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提升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践与研究 增强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的研究 提升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与途径 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与创新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与创新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经管学院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实践与探索 社会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会计专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08-30])模式,通过统筹规划,搭建平台、内培外引,实现了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

1、成立“工作室”,为社会提供声音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

为了更好地面向社会承接项目,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播系经过市场调研,并结合自身优势,创立了“小蜻蜓”配音工作室和雅博礼仪企划工作室,其中前者主要承接各类动画片、专题片、音像制品的播、配音业务,后者主要为各类宴会、晚会、酒会、庆典活动及其它各类型活动提供创意、策划、包装、制作、主持、讲解服务。所有专业教师均在工作室的统一调配下承揽服务项目。截止目前,两个工作室已累计为国家汉办、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湖南音像出版社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等完成数百集的动画片、专题片的配音,为国家体育总局、湖南省保密局、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展览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完成讲解服务50余次,承接各类活动主持、评审、制作数百余项。工作室的建立和运作改变了以前媒体、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师不信任、疑惑的面貌,一些媒体、企业更是主动找上门来,与工作室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2、建立培训“工作站”,开展语言技能培训

开展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进步,人际沟通中的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各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顺应需求,成立培训“工作站”,开发市场急需的语言培训课程,包括普通话水平考级培训课程、礼仪主持人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课程、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课程、讲解员培训课程等。不仅如此,为了顺应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还开发了演讲与口才培训课程、朗诵辩论技巧培训课程等,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认可。仅2011年至2012年间,工作站累计为社会各界人士开展语言技能培训达2000余人,其中为广铁集团培训列车播音员、为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培养礼仪讲解人员已经成为长期合作的培训项目。

3、加大区域文化服务力度,开展对口支援

一直以来,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持与播音系注重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具体的做法有:结合推普工程举办文艺进社区活动、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为偏远学校援建广播站、为国家汉办、广电媒体、省内企事业单位提供演出服务等。服务的单位既有国家机关、各级省、市企业单位、街道办,也有高校、中小学,服务的对象遍及国家干部、公务员、普通市民,还有农民工子弟、残疾人、老人、小孩等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出领域宽、范围广的特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对口支援偏远地区教育事业是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增强自身示范与幅射效应的又一举措。对口支援,指的是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偿地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受援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增强薄弱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能力。两年来,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与湘西文艺职校、新疆吐鲁番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支援。一方面邀请对方学校的师生来校进行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交流,另一方面组织“讲师团”前往对方学校支教。与此同时,向对方学校开放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利用学校单独招生的契机为对方学校毕业生提供学历晋升的机会。

总之,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要获得自身的长足发展,赢得社会的尊重,就必须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这不仅要求办学者转变办学理念,更应该将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实现自身发展与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