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时间:2022-11-29 23:35:45

生物化学

第1篇

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主要还是“填鸭式”模式,即先由实验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只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实验过程.结果导致学生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验操作、重视撰写实验报告忽视实验过程、重视理解实验原理忽视实验步骤的思想.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实验老师完成,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同时所选的实验教学内容绝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学生已经知晓,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扩散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2蚌埠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实验项目只是简单验证了理论知识(.2)部分实验内容与其他实验课程重复,同时又不完整,与其他课程没有密切的联系(.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4)实验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没有赶上生物化学知识爆炸式增长的速度水平(.5)实验室、实验仪器没有充分整合,没有产生较高的利用效率(.6)专职实验老师缺口较大.

3我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举措

2014年11月23日至28日,教育部专家对蚌埠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我们以这次评估为切入口,改革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根据蚌埠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对以前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多方位改革.根据我系目前所开设的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工学类本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在工学一级学科平台上构建完整的、贯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将这三个工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具体分为《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生物化学专业实验》、《生物化学基础实验》三个不同层次,重新修订完成2014版生物化学实验大纲,组建综合实验室.

3.1构建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生物化学基础实验》的内容具体涉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主干课程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实验.在第三学期进行,为专业实验打下坚实基础《.生物化学专业实验》的内容分三个工学专业进行选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化学无机和有机合成实验、生物化学分析测量实验、食品化学及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无机和有机合成实验、生物化学分析测量实验、分子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合成实验、生物化学分析测量实验、药物合成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理(毒理)实验等.该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的内容以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科学思维和基本科研能力.该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

3.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以实验为主,要求每个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上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楚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方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实验2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学生应按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实验,每项实验结果须经教师检验,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按照自己的实验结果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其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论与讨论是每次报告的重点部分.

3.3完善实验考核手段加大对平时成绩考核的力度.本实验课程的考核标准明确,对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对在实验过程中肯于动脑、动手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采用平时考核(主要是操作技能),结合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评分,综合评定期末成绩,期末不另设独立的实验考试.期末总评成绩中平时考核占70%(出勤和实验操作各占50%),实验报告占30%.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3.4引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于学校按照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的要求对生物化学理论课时进行压缩,生物化学实验的课时也相应减少,由原来的32学时改为现在的24学时,所以我们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引入课堂,编写进生物化学实验大纲.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有限的学时内得到最大的提升.

3.5应用PPT授课通过PPT授课,不仅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一些经典的演示实验和模拟实验录像的观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养成良好的习惯.

3.6开放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在理论开课的学期向学生开放.实验老师根据实验大纲选定的实验项目准备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设备,学生提前一周向授课老师提出申请,经系实验室主任批准即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开放实验室自主实验.

3.7企业参与实验教学由于我系生物工程等工学专业学科多年来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路,积淀下众多的合作伙伴,这些企业不仅与学校、与教师保持着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也逐步树立起长远的眼光,重视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主动地关心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尤其是实验环节,并从多方面参与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当中.

3.7.1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实验教学.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一批相关企业与学生见面,企业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后,学校会组织教师与企业的座谈,听取企业的反响,尤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的评价,并将其作为修订实验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每次到企业实习时,带队的指导教师都要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受聘的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意见、建议,并带回学校,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传达,从而用于指导本科实验教学.近几年来,我系根据企业的建议,优化调整了生物化学实验的部分实验内容.

3.7.2企业参与指导、考核和教材编写.生物工程等专业聘请的企业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不仅对实验项目进行调整和建议,还积极参与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3.8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和选用工作严格执行任课教师推荐教材版本、教研室集体讨论、分管教学主任审核的教材选用程序.要求优先选用省级以上获奖教材、新近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确保教材的质量.我们为本科生选用科学出版社2014年最新出版的由南京大学陈钧辉教授等主编的《生物化学实验(第五版)》教材.

4结语

第2篇

1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合适的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语言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本校留学生授课为全英语授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客观地讲,目前真正能在课堂上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学的非英语专业教师并不多,因为大多数教师接受的是中国式英语教育,英语读写没有问题,但是缺乏海外学习背景,听力和口语功底不深。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方面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接触英语的机会(如网络、学术活动、媒体等)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培训、互访、交流的形式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学习、交流,以此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准备

教材是教师传授教学内容的主要工具,是学生预习、学习知识、复习的基本工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重要的基础课,掌握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为今后的临床各学科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教研室全体教师在理论课的教材选用上经过多次讨论,决定以贾弘褆教授编写的《Biochemistry》为基准,结合数本英文原版教材作补充,并且根据教学需要和留学生的知识背景,对内容进行了取舍,学生使用后对《Biochemistry》教材的选择还比较满意。目前,国内还无成熟、统一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供留学生使用。结合本教研室的教学实践,借鉴多所知名院校的相关实验教材,自行编写了《Biochemistryexperiments》一书。这样既符合本校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实验内容,避免操作中的失误,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

3教学方法多样化

3.1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容系统性强,蛋白质和核酸结构抽象,多种代谢途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仅靠教师讲解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彩色挂图、胶片投影、立体模型等形象而直观,这些辅助工具的使用能使学生对各种知识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2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留学生思想活跃,不懂的问题会随时打断教师的授课,喜欢即时提问,对教师授课效果要求高。针对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使留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3.2.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生化内容晦涩难懂,如果教师不注重授课技巧,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照本宣科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启发式教学法侧重于引导而不是由教师一味地“满堂灌”,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留学生性格活泼,喜欢即时提问,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更容易开展启发式教学。如在讲“DNA复制”一节内容时,可有针对性提出问题“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让学生自由讨论10min,自己寻找答案,然后教师引出DNA复制的半保留特性,留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既掌握了知识点,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

3.2.2应用归纳对比法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具有抽象难懂、系统性、联系性强等特点,学生普遍反映难以记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断地应用归纳对比教学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对比。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理解知识要点。

3.3提问式教学

留学生课堂纪律比较差,自由散漫,上课爱互相讨论。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使他们感到压力,本校在教学纪律开始变差时,随机点名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教师刚讲过的问题。因为所有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因此课堂纪律好转,学生又能继续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

3.4复习式教学

在每章课讲完后,给出一定数量的“quiz”,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定时做题,教师纠正错误,用上习题课的形式复习,这种方法加强了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效果。

4改革考勤制度与考核标准

留学生特别看重期末考试成绩,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积极性及教学效果影响很大。以前,教师仅仅是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往往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因此,本校对留学生的教学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改革。

第3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我们是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师,主要担任我院本科生的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现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希望在兴办教学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对同行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找准传授知识的切入点,制造好奇,培养兴趣

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探究是学生的好奇情绪与引起好奇的不确定性之间的行为桥梁。在好奇的驱动下,学生努力同化和顺应信息,优化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关研究指出:当人们对事物感到好奇时,往往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迸发的时候。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相互结合,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与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们在讲溶酶体的功能时,首先指出“溶酶体是细胞的清道夫”,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引到了溶酶体怎么会是清道夫这个问题上来了,从而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讲出溶酶体的基本功能是对生物大分子的强烈的消化作用,因其含有多种水解酶,可消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残废的细胞。接着说明,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及细胞器都有一定的寿命,为了保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与调控,必须不断地清除衰老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很多生物大分子的半寿期只有几小时至几天。占成人细胞总数1/4的红细胞仅能存活120天,因此人体每天清除的红细胞多达1011个,这些任务主要由溶酶体和蛋白酶体共同担负,其中还包括清除在发育和成体中凋亡的细胞。所以我们说溶酶体是细胞的清道夫,它在细胞里的工作是非常的繁忙和非常的重要的。这样就使学生对溶酶体这个细胞器有了深刻的印象,真正掌握了溶酶体的知识。

(二)分析特性,归纳共性,提高教学效率

细胞生物学内容多而繁杂,分析特性、归纳共性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在归纳共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隐含于共性背后的特性,它往往是教学的目标所在,应加以重视、重点突破。

例如,在讲“钠钾泵”和“钙泵”时,首先指出“钠钾泵”的工作特点是: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钠钾泵”的功能是维持细胞内低Na+和高K+的离子环境,进而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恒定细胞的体积、保证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然后指出钙泵的工作特点是: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转运出2个Ca+,它将Ca+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以维持细胞内低浓度的游离Ca+。在突破个性之后,归纳出“钠钾泵”和“钙泵”的共性,指出两者都属于物质的主动跨膜运输,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方式。

(三)质疑发问,启发学生思维

在讲核孔复合体时,首先问学生“核被膜上是否有孔”?然后老师指讲:“细胞核的核被膜上有一些小孔,称为核孔。这些孔并不是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结构”。接着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展现核孔复合体结构图,剖析胞质环、辐、核质环三明治式的核孔复合体结构。胞质环(外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伸向胞质。核质环(内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一侧,环上也对称地连有8条细长的纤维,向核内伸入50―70nm,在纤维的末端形成一个直径为60nm的小环,小环由8个颗粒构成。这样整个核质环就像一个捕鱼笼样结构――核篮结构。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称,位于核孔边缘,连接内、外环,起支撑作用。辐分为三个结构域,即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在讨论清楚核孔复合体的结构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一个典型的哺乳动物细胞,其核被膜上的核孔复合体总数约3000~4000个。这样,就使学生回味无穷,他们会为生物细胞的精细和复杂而赞叹不已,一个小小的细胞核,其核膜上竟然有如此复杂的装置几千个。这些小孔装置有什么功能呢?不会是摆设吧?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核孔复合体的结构,而且产生了进一步求知的欲望,也使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1.做课程论文

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论文,教师布置与“分子细胞生物学”有关的论文题目,学生围绕论文题目查阅有关资料,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论文。这不但培养了学生查阅和综合分析文献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更主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进入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开展工作。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时展要求的需要。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我们科学地安排了实验内容。根据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实验教学大纲,分段列出实验内容,以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及自拟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及自拟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及自拟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开放的形式采用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定时开放是在规定的时间段开放规定的实验项目。实验室提前一定的时间通知预约开放,学生根据需要首先向实验室提交申请并在进入实验室的前一天提交预习报告或设计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后,要向指导教师提交实验报告或设计论文,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或设计论文进行评议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

(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行“知识搭桥点拨诱导式”教学法

“知识搭桥点拨诱导式”教学法就是在理论和实验之间,新知与旧知(已学过的知识)之间、已知与未知之间搭建起一座“认知桥梁”,这种方法有助于通过实验和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同时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发展。点拨诱导是对实验中重要的知识点、难点对学生加以指点,点得准确适度,既要点到要害又要点到为止,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搭桥”和“点拨诱导”奠定基础

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实验课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强化了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得是否充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此实验是否能顺利完成。针对某些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只是程式化地写一遍预习报告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教材的实际,设计一些诱发性的题目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边预习边思考,对整个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质疑是检验学生预习情况好坏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前准备的重视程度,而且还会影响到实验课的总成绩,质疑分数为实验课总成绩的一项具体的量化指标。就某一问题,课堂上随机指定由某一位同学讲解,既督促了学生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首先,要检验学生实验的目的性是否明确、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明确本次实验的中心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复习和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脂肪酸的β―氧化”这一实验,学生必须先搞清楚酮体的概念、酮体的生成机制,再明确实验材料为什么要选取新鲜的动物肝脏?为什么用碘来滴定丙酮,而过量的碘用标准的硫代硫酸钠滴定即可计算酮体的生成量?这样通过提问实验目的、原理使学生能把实验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化学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验操作中应用了有机和无机化学实验中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基础上,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和预见。例如“糖的颜色反应”实验,糠醛或糠醛的衍生物与α―萘酚会生成紫环,出现在糖与浓硫酸的液面间。但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同样的材料、方法和步骤,有的学生就不一定得到实验结果,此时就要找出实验操作的关键点,以便在操作中掌握每一项技术要领,并加深印象。设计诱发性题目质疑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和预见都为“搭桥”和“点拨诱导”奠定了基础,是本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现学生的“迷路”点,建立知识桥梁,及时点拨诱导

在质疑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学生难以解答的或似是而非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认知桥梁”。从形式上讲,它既可以是一段理论知识的陈述、也可以是一个事例、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实验。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在蛋白质化学一章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变性和凝固反应”,在蛋白质的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和有机溶剂均会使蛋白质沉淀析出,高分子有机物的性质是建立在一定结构基础上的,亲水的带电质点在强电解质和脱水剂的作用下被夺走了电层和水膜,就犹如一个刚刚学习游泳挎着游泳圈的人,当被大浪卷走了保护自己的游泳圈,就会出现不稳定及下沉的现象。这样通过一个比喻,学生并不用死记硬背,就牢记了蛋白质的这一性质,历经几个学期学生仍有很深的印象,对蛋白质这一重要性质的掌握起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从酵母中提取核糖核酸,并对其进行组分鉴定,在鉴定碱基的存在时,有的同学得到了乳白色的絮状嘌呤银,而有的同学就没有得到结果。此时运用无机化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点拨诱导,根据硝酸银的性质,从硝酸银溶液的重新配制入手,学生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一个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解决了核酸组分鉴定的关键。层析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的分离分析技术。用双向纸层析分离氨基酸是一个较大的实验。在理论课中相关的内容不可能讲得很细。因此在实验操作前,必须系统介绍分配层析的原理,使学生在实验课上不仅能学到操作技术,而且还能学习到理论课上学不到的理论知识。面对社会对人材多层面的需求,生物化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训练,无疑为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培养多面手的前提条件。

由于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使用了“知识搭桥点拨诱导式”教学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就在于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教师集中精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启发诱导,保证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正确地得到发挥。

(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紧密配合是上好生物化学课的保证

在讲蛋白质化学一章时,学生对掌握构成蛋白的氨基酸的化学结构有一定困难,大部分同学是机械地记忆,学得不活。如果直接问某一个氨基酸的结构能写出来,但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问某个或某一类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学生回答起来就有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这一章设置了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蛋白质的沉淀反应、氨基酸的纸上层析等实验。在实验课上,教师进一步的指出20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类氨基酸以及各个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具体实验来观察不同的氨基酸的颜色反应,如带有巯基的Cys的黑色硫化铅沉淀反应、带有苯基的氨基酸的黄色反应、带有吲哚基的色氨酸的乙醛酸反应、带有胍基的Arg的坂口反应等等。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结果分析,同学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做氨基酸的纸上层析分离实验时,教师首先指出:根据氨基酸的侧链基团与水的亲和力可把氨基酸分为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两大类[1,2],又根据每一大类氨基酸中各氨基酸的侧链R基团的大小和特殊结构说明哪些氨基酸在层析时走得比较快,Rf值比较大,哪些氨基酸在层析时走得比较慢,Rf值比较小。然后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对哪些氨基酸属于极性氨基酸、哪些氨基酸属于非极性氨基酸、极性氨基酸中各氨基酸极性的强弱、非极性氨基酸中各氨基酸非极性的强弱、有了深刻的认识。因为实验结果表明了碱性氨基酸如Arg、Lys、His和酸性氨基酸Glu、Asp这样的极性氨基酸层析中走得比较慢。而Ala、Phe、Val、Leu等非极性氨基酸走得比较快[3,4]。另外,通过层析实验,同学们也掌握了氨基酸的分配系数、层析的逆流分溶原理以及层析技术等重要知识。

(三)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学习,应加强直观性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质 如蛋白质、核酸、酶等,它们的分子结构是相当复杂的,学生学起来有困难。庞大的蛋白质分子、复杂的分子结构使一些学生一筹莫展,他们虽然记住了书本上的结构要点,但仍然收获不大,不能把知识学活。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加强直观教学。我们用可以造型的铝芯电线做了一个弹簧,教师手中有了这个弹簧状的结构,讲起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结构头头是道,形象生动。讲β-折叠结构时,将铝线折成锯齿状。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无味,也不感到很难。他们在蛋白质一级结构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地突破了难点,对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空间位置有了明确的认识。众多的氨基酸形成的多肽链在生物体中不是伸直展开的,它首先形成α-螺旋式的二级结构。在这种α-螺旋结构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旋沿螺旋体的中心轴每上升一圈相当与向上平移0.54nm。螺旋上升时,每个残基沿轴旋转1000,每一个φ角等于-570,每一个ψ角为-470。α-螺旋体中相邻的螺圈之间形成链内氢键,氢键取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氢键是由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亚氨基氢与其前面第4个氨基酸残基的羰基氧形成的,α-螺旋体中所有肽键都参与了氢键的形成[2]。学习DNA的双螺旋二级就结构亦是如此,DNA双螺旋的表面有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学生看书上的图不容易看懂,如果用一个简单的教具,即:用两根粗毛线绕在一根木棒上,两根毛线之间的距离就是小沟,而大沟就是螺旋上升的幅度。学生一看,一目了然。教学中制作简单得当的教具,可大大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罗纪盛等主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4]何士敏编著,生物化学学习指导,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10。

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学习兴趣;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65-03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生理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主要核心课程之一。从生物化学的定义可将其分为两部分,即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的静态生物化学部分和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动态生物化学部分。生物化学课程素以“难、繁、杂”著称,概念多,内容杂,特别是大分子结构抽象难懂,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所以,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无兴趣,导致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差[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改善教学效果,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而生物化学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与生物化学有关的话题甚至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能自如地将生物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教与学的桥梁,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长久保持,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从而增强学习生物化学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本文将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一、绪论阶段的针对性引导

绪论是《生物化学》第一次课的内容,是授课教师和学生相互第一印象形成的时机。因此课程绪论的精彩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程度。绪论包含了生物化学发展简要历程、含义、地位、作用及其学习方法等。绪论不仅需要对本课程的知识进行整理梳理,还应该尽量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有趣的知识点、最新的研究进展[4]。大部分《生物化学》教材中绪论内容较为简单,为提高学生兴趣,可在绪论中加入生物化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以及近年来与生物化学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获奖的情况介绍。比如,1953年Watson(美)与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2年Berg(美)在基因工程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成果,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这些都属于生物化学发展史里程碑式的成就,推进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的诺贝尔奖,比如2010年Edwards(英)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年Rothman(美)、Schekman(美)和Südhof(德)因为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系统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4年Betzig(美)、Hell(德)和Moerner(美)因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当然,对于该部分的介绍,授课教师要做到每年及时更新讲义。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化学领域著名的华裔或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及成就,比如钱永健、王晓东、庄小威、饶毅、施一公等。教师通过对诺贝尔奖和著名华人科学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经典成就和最新研究进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绪论中,除了“高大上”的诺贝尔奖等的介绍,笔者认为引入“接地气”的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可让学生打开教材目录,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目录对本课程的知识进行整理梳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或认识误区来进行预告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告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尤其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以设下疑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郑集编著的《普通生物化学》为例,可将糖类化学和糖代谢关联起来,说明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糖,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是糖,不是所有糖都是碳水化合物,不是所有糖都是甜的,不是所有甜的都是糖;日常生活中说的糖和生物化学的糖是否一样,为什么糖吃多了容易长胖,吃无糖面包、无糖馒头等会不会升高血糖等来问题来设疑。同样地,将脂类化学和脂代谢关联起来,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可以多天不喝水,大骨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否补钙,糖和脂肪如何相互转化以及脂肪肝形成的机理是什么等问题。接着是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的分解和氨基酸代谢,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烫发的生物化学原理是什么,重金属中毒后喝牛奶是否能够解毒,胶原蛋白真的能养颜美容吗,高考“点滴班”学生高考前集体氨基酸输液是否有必要等问题。通过对核酸化学与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学习,可以回答下面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克隆羊是哪里完成的,它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是什么?可以克隆一个器官吗?可以布置学生在该章节上课前一个“作业”,观看电影“逃出克隆岛”。对于酶化学一章,可以设疑:为什么慢慢嚼米饭的时候会感觉到甜味?加酶洗衣粉与不加酶洗衣粉有什么不同作用?对于维生素化学,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夜盲症、佝偻病、脚气病等都是缺乏什么维生素导致的?哪些食物中都富含有哪些维生素呢?对于激素化学,可以提问:为什么说“狗急跳墙”,和生物化学的原理有何关系?侏儒症、巨人症、甲亢、大脖子病等都跟什么激素有关?通过提出这些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并适当简单解释一小部分,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是“很有用的”,不是只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式,通过大部分问题的悬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章节知识点的生活化案例教学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经典实验案例,尤其是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皮革老酸奶等)和生物化学重大技术突破(如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等),这些案例的积累在生物化学的讲授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课程讲授中,除了回答在绪论中所提出的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常识或问题之外,一些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的应用既能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举例如下:

在讲授糖类化学及其代谢的时候,可使用“无糖月饼”在每年中秋前后引发的糖尿病患者扎堆进医院的案例,从而来说明糖的定义、分类以及淀粉等多糖的分解代谢等知识点,使得学生学习之后也能向身边人群科普糖化学及其代谢常识,了解“无糖月饼”实际上只是“无蔗糖馅料”,而其他成分如淀粉、豆沙等碳水化合物经人体消化道淀粉酶等逐级水解得到葡萄糖等单糖后,将透过小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而且,“无糖月饼”所含油脂并不少于普通月饼,热量仍然较高。类似地,还有“无糖面包”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都应注意分辨并控制摄入量。

在脂类化学和脂代谢课堂中,可使用市面上大量存在的减肥产品“左旋肉碱”作为案例来讲述脂类化学及其代谢的基本原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之后,左旋肉碱是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氧化分解的载体。如果没有左旋肉碱,人体就无法燃烧脂肪,可见左旋肉碱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一些左旋肉碱保健品的广告宣称服用左旋肉碱可安全减肥,通过额外地补充大量的左旋肉碱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实际上,身体健康的人的肝脏和肾脏都能将赖氨酸和甲硫氨酸合成足够的左旋肉碱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两种氨基酸在食物中很常见,所以左旋肉碱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目前尚无实验表明额外地补充左旋肉碱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其实,这也可以通过左旋肉碱保健品的广告声称“只有在运动量较大时,服用左旋肉碱才有助于减肥”,可以看出体重的减轻都是由于运动引起的,与服用左旋肉碱与否并无关系。

对于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的分解和氨基酸代谢,毫无疑问,“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一个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将目前蛋白质的国标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的原理与三聚氰胺的含氮量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根源。另外,通过“吊瓶班”的案例(即2012年湖北孝感一中高三某班同学在教室内一边打吊瓶注射氨基酸补充能量,一边学习备战高考),来说明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的吸收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基本原理和过程。科普通过正常饮食,比如一天吃一两个鸡蛋或喝牛奶,摄入蛋白质,经过消化道水解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氨基酸;同理地说明燕窝、鹿茸等高档补品并不具备比鸡蛋、瘦肉等普通食物具有更高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如煮鸡蛋、做豆腐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在讲授核酸化学与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时候,辽宁铁岭“骨灰顶包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来说明DNA测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在该事件中,死者还没火化,家属已拿到骨灰,且存在骨灰管理混乱的情况;因此,有人提出用骨灰做DNA鉴定。可提问学生骨灰是否可以进行DNA鉴定,对依据是什么进行讨论,然后再引入DNA测序法的介绍,PCR技术以及链终止法等。此外,还可以将“珍奥核酸”补品的骗局风波以及为什么啤酒加海鲜更容易引发痛风等要用到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的讲解中。

对于酶化学一章,可以通过喝酒和脸红的关系作为生活案例来说明酶的分类、命名和作用。具体来讲,酒精代谢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转化为乙醛,进而在乙醛脱氢酶的帮助下转化为乙酸。乙酸是体内较常见的代谢产物,能够参与葡糖糖有氧代谢等多种体内常见代谢途径,并最终转换成水和二氧化碳。当乙醇脱氢酶缺乏时,摄入的乙醇只能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转化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代谢,而由于P450代谢速度慢,因此主要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但当达到一定酒精浓度将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当乙醇被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后,如果缺乏乙醛脱氢酶,将导致乙醛的过量堆积,由于乙醛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将导致脸红;进一步将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为了保证体内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就必须收缩毛细血管使血压回升;当面部末稍血管中血流受阻,血量减少,脸就呈青色。当一个人同时富含高活性的这两种酶时,酒精饮料就真正成为了“液体面包”。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体检时肝功能重要指标谷丙转氨酶的意义,说明原理:谷丙转氨酶在肝脏含量最多,当肝有病变时,引起肝细胞通透性增加,大量谷丙转氨酶从肝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使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病变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因此测定谷丙转氨酶对多种肝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发现,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对相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促进具有显著性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经典案例进行不断积累或编撰,以期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得到不断应用。

三、合理安排互动式课堂主题报告

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课堂参与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近年来的生物化学教学均安排学生以三人左右为一组,以“生活中的生物化学”作为主题,积极做好演讲材料,在讲授完静态生物化学之后依次上讲台以“专家”身份做报告,并接受大家质疑,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笔者发现,该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期待和兴奋的部分,尤其是安排在连续三节课的最后一节。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制作ppt,练习演讲,大家也踊跃提问参与,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点。回顾近年来学生所选的主题,除了当时出现的公共食品安全事件,比如“皮鞋很忙”、“健美猪”之外,关于“健身”、“减肥”、“化妆品”“美容”、“整容”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化学主题几乎是每年学生的热门主题,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正确认识目前广泛存在的一些误区或分辨一些虚假广告。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制作ppt和演讲的能力,还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从而改变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乏味局面。同时,该形式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授课教师的经验积累。

四、兴趣导向培养科学精神与逻辑思维

通过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以科学的态度、思辨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目前,网络上的资讯五花八门,真假难辨,尤其是各种“养生知识”以及伪科学充斥网络并且传播广泛。比如,网上广泛传播的各种谣言,比如“微波炉加热导致蛋白质变性致癌”等;此外,学生在做报告时候就出现讲解所谓“食物搭配禁忌”、“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等内容。在这些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以科学思维去伪存真。比如在各种“食物搭配禁忌”几乎都有一条“鸡蛋与豆浆不能同食”,否则将导致营养流失;所宣称原因有二:一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够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二是鸡蛋中的粘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质,大大降低营养价值。而实际上,豆浆和鸡蛋同食不存在营养损失的问题,豆浆里确实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但并不只是针对鸡蛋里的蛋白质,加之一般豆浆和鸡蛋都是煮熟的,加热已经破坏它的活性。在这类流言中,要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机理是什么,是否与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相符,这对于学生科学精神与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因其内容的生活化,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效果不是其他案例所能比拟的。引入这些案例,让学生参与课堂寻找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生物化学经典案例的不断积累或编撰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当然,生物化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在课堂中的应用仅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异、求有趣,更应围绕生物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进行创造性地运用,才能更好地上好生物化学。

参考文献:

[1]卢美贞,杨振平.化工类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01-203.

[2]涂硕,黄春洪,揭克敏.提高本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72.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学习兴趣

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认识不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不能认真听讲,有的在课堂上做其他科作业,这种消极态度严重影响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如高考导向,重视语数外,轻小六门;各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不同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这些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乏善可陈,教学理论枯燥,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这样的课堂难免让学生产生倦怠感。

教育家陶行知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教育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更离不开生物。如果能把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给“生活化”,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身临其境”方能悟性更深,学得更好。以下是我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利用教材中“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生活化”元素带进课堂,把生活经历搬进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冬天的红草莓,转基因大豆的操作过程,腐乳、泡菜的制作原理……把这些生活问题作为创设情境的材料,使学生觉得亲切,印象深刻,更易接受。例如在学习《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时,把问题生活化:民以食为天,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不吃早餐的同学课堂上注意力为什么会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头晕?又如在讲体温调节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天热了就会出汗?天冷了会打颤?发热时散热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这样通过列举出学生非常熟悉而又不解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巧用生活经验,突破重难点

高中生物课本上,有些生物学名词,生物学过程难于理解或容易混淆的,学生又理解不了。我们在讲解时,若是生搬硬套书上概念,学生不理解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爱听,甚至不听。这时候如果能够融入生活元素,结合生活经验,不仅能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区别相似概念和相异概念。例如在讲解“脱分化”时,把它对细胞的作用就好比“返老还童”,这样一说,学生就会明白,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脱分化就会回到未分化的状态。又如在区别葡萄糖,糖原和脂肪之间的功能时,可用这样比喻:在能源供应方面,“葡萄糖”相当于“零花钱”,“糖原”相当于“活期存折”,而“脂肪”相当于“死期存折”。经过这样形象比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他们的功能差别了。而在讲到无氧呼吸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原因?苹果储存久了,会有酒味的原因?鲜明的生活实例砰然击起学生思维,重难点不攻自破,而且会永久记忆住动物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乳酸,植物在无氧呼吸时产生了酒精。

三、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课堂上教学中,只要用心去采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准确地用生物知识解释,学生才会因文悟道,茅塞顿开;从而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境与教师相互呼应,自然交流。更能激起学生的最佳思维,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现象,而许多现象又是可以用我们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就可以解答的。例如我们在学习细胞癌变时,我们就讨论:麻辣串适不适合当主食?买油条的时候,发现锅底油已经发黑,还要去买么?抽烟和抽“二手”烟好吗?这些问题让同学们意识到有害健康的因素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以及健康饮食和生活的重要性。又如我们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大家就可以讨论大棚增产的法子有哪些?通过这样讨论,学生对这些生物学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四、关注社会,巧用影视,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技术被喻为朝阳产业,这使得它成为新闻热点,还有许多科幻电影的题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新闻资料和影视片段,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到基因工程时,播放蜘蛛侠被蜘蛛咬到的那段视频内容,就能吸引学生对基因工程的过程的积极探究和对基因工程应用关阔前景的向往。

可以看到,当生物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生物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师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时,课堂也就脱去僵化的外衣,显露出无限生机来,生物课也才会走进生命的绿洲中去。

【参考文献】

第6篇

CH50真核表达载体pCH503的构建及小鼠体内表达的趋化与抗肿瘤活行 黄波,冯作化,李东,张桂梅,张慧

孔石莼(Ulya pertusa)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李丹彤,崔铁军,吕欧,徐忠源,高强龙,许庆陵

糜酶转基因小鼠心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活化 ,张鹏华,陈兰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纯化与性质研究 刘宏,陈兰英

切割HPV-6bE1和HPV-11E1通用核酶Rz 1282的体外活性鉴定 刘德忠,黄扬中,金由辛,杨光彩,徐钤

从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0年会看当前研究热点

Lisinopril 和 Losartan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AT1受体基因表达水平和ACE活力的影响 刘宏,陈兰英

蓖麻毒素对肝癌细胞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的影响 董巨莹,彭宣宪,药立波,苏成芝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部分质优价廉常备产品介绍

短肽库中VEGF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安平,孟麟,董志伟,寿成超

不同时相血管平滑肌细胞受促分裂原刺激后基因表达谱及迁移活性的比较 韩梅,温进坤,李相印,周秀霞

尿激酶受体反义RNA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作用 徐韶华,廖劲晖,朱运松

人肺巨细胞癌蛋白质组的二维电泳和计算机图象分析 万晶宏,罗凌,钱小红,郭尧君,邱宗荫,陆应麟,贺福初

bc-2核酶与Bax在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中的协同作用 彭玮丹,张杰,惠宏襄,许彦鸣,杨安钢,王成济

血病治疗药物的生物化学基础

抗HPV11 E2核酶的计算机设计 侯化,杨光彩,王曙,黄扬中,刘德忠

脂质体包埋猪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注入小鼠体内的初步试验 洪民,蔡谨,高峰,李士云,袁中一

一株受二(口恶)类化学物质诱导表达的萤光素酶肝癌细胞系 张志仁,徐顺清,周宜开,任恕,刘志伟,吕斌,徐永俊

一种新型单链抗体血栓导向显像剂的制备和部分性质研究 周波,孙艳,陈昱,俞梅敏,茹炳根

噬菌体呈现技术制备结肠癌抗独特型抗体 何凤田,陈宝军,乔太东,韩者艺,聂勇战,宋保华,樊代明

离心机训练对大鼠脑和心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梁雪清,刘丽,王烨,曹颖,罗超权

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王治,梅柱中,童新,董燕,李青山,孙志贤

基因缺陷引起节段性回肠炎

人肝脏组织亚细胞组分中含硒蛋白的分离与测定 赵九江,陈春英,章佩群,柴之芳

胶原XV的研究进展 陈婷,陆军,张晶,李玉新,黄百渠

利用K562红细胞分化模型和cDNA芯片技术筛选参与红细胞分化的新基因 王敦成,马淑华,王升启,沈倍奋

美联(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肽合成、多肽纯化、多肽合成试剂

NAG7基因转染HNE1细胞后下调蛋白质的鉴定及其意义 谭琛,李江,王洁如,张小梅,曹莉,梁宋平,李桂源

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原及其抗原性检测 王蓟斌,李凌云,齐义鹏,刘鑫

人β2m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及鉴定 陈占昆,吕厚山,艾京,蒋东芳,丁海明,王东,冯传汉,王申五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hVEGF cDNA在C2C12和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孙欲晓,陈诗书

人纤溶酶原饼环区5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 范彬,张英起,颜真,赵宁,陈长生,药立波,苏成芝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绿色荧光蛋白与Wee1Hu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真核表达 周华荣,张晓晖,周新荣,沈关心

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筛选及克隆 李健,田(革叉),陈兰英

草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叶星,白俊杰,简清,李新辉,李英华,李凯彬,罗建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已被MEDLINE收录

一个由HSV Ⅰ诱导的类SR蛋白新基因的克隆 董承红,王丽春,赵红玲,孙明,刘龙丁,李琦涵

大鼠正加速度高耐力相关基因l的分离 王晓丽,刘丽,刘建斌,王烨,曹颖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 周继勇,丁红梅,程丽琴,沈行燕

对抗HIV的人工合成小蛋白

年轻与衰老2BS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筛选及特征分析 杨东丽,刘新文,童坦君,张宗玉

抗菌肽Magainin基因的克隆及其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 陈海旭,邹冠玉,屈贤铭,杨胜利

新化合物PRIMA-1和CDB3帮助细胞抗癌

伪狂犬病毒gD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 肖少波,陈焕春,方六荣,李蕊,柳俊,洪文洲

发生相关基因片段CG14的克隆及其蛋白的表达 黄海燕,王桂玉,吴燕婉,冯晓峰,刘润梅,李伟雄

与衰老相关的基因突变体klotho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Pf332抗原基因未知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单志新,余新炳

RNA酶对前列腺癌生长的影响

人白细胞抗原G3在稳定转染细胞细胞膜上的表达 石春林,马康涛,周春燕

共表达TrxA和DsbC对富含二硫键的异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 刘志刚,林建波,康铁军,俞炜源

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的人源化 --抗独特型微抗体的构建与表达 崔恒,昌晓红,冯捷,刘蓓,曹善津

胸腺素α原融合蛋白基因表达、纯化与生物学活性 王先远,刘佃辛,金宏,马清钧,顾景范,高兰兴

人脯氨肽酶活性中心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郭崇志,宣振宇,陈润生,孙曼霁

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小分子模拟物2-TeCD保护线粒体抵抗氧化损伤 薛雁,任晓君,张鲲,牟颖,刘俊秋,曹鹏,郭灿辉,罗贵民,沈家骢

黄芩黄酮对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刘新文,李欣,杨燕宁,张家萍,张昌颖

人α-半乳糖苷酶、α-1,2-岩藻糖转移酶cDNA序列转染克服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贾延军,任会明,高新,季守平,杨军,刘泽鹏,李素波,章扬培

山羊相关输卵管糖蛋白(gEGP)基因的克隆 徐庆勇,刘桂生,陈清轩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研究进展 刘志国,屈伸

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赵宝华,许崇波,边艳青,段相林,朱平

人NDRG1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 张健,刘新平,张伟,吴国强,沈岚,王立峰,苏金,张万会,药立波

pVVP3和pVHN核酸疫苗的构建、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米志强,金宁一,龚伟,薛立娟,连海,解丽华,李萍

人细胞周期蛋白D1/CDK4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鉴定 王鸿鹤,朱孝峰,谢冰芬,冯公侃,沈竞康,刘宗潮

荧光差异显示PCR分离果蝇七氟醚敏感性相关基因 刘红,任笑蒙,陈兰英,刘进

癌胚抗原(CEA)启动子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表达及介异bak基因诱发凋亡 杨涛,祝华斌,齐义鹏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芥菜及抗虫鉴定 杨朝辉,宋洪元,何凤田

丝状真菌瑞氏木霉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 汪天虹,吴志红,刘世利,曲音波

Neuroligins突变基因引起孤独症

鼻咽癌上皮细胞株HNE1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张必成,周洁,朱诗国,龚佳蕾,聂新民,吕红斌,何显锋,李小玲,胡赓熙,李桂源

基因疗法使内耳生长出新的毛细胞

大鼠脑红蛋白(NGB)可溶性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孙健伟,韩洪彦,徐文琳,王春丽,王航雁,徐淑玲,杨建萍,张家洁,于凤琴,张成岗

人前列腺素D合成酶在毕赤氏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高云,黄宇烽,夏欣一,马百坤

Mac-1-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Mac-1-FP的表达与活性鉴定 严鸣,毛积芳,杨生生,钟纪根,徐仁宝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模拟配基的筛选 高鹏,王欣,陈虹,黄秉仁

灰色链霉菌RX-17溶菌酶R2的纯化及其酶学鉴定 赵昕,任光文,屠晓平,张玉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陈海敏,严小军,林伟

联合药物治疗结肠直肠癌

原癌蛋白c-Cbl促进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的降解 王友洁,李忠佑,吕斌,邹立君,周宜开,昌村春彦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小鼠海马神经元DNA的损伤作用 孟紫强,白巨利

第7篇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及传统生物技术,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结合典型产品的开发过程进行阐述,反映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生物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前沿。生物化学工程基础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课程,需及时调研最新的发展方向及研究热点。该课程全面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等课程的基础内容,其主要囊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微生物工程: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分类、生理、育种及培养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代谢工程:介绍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调控机制和方法;基因工程:介绍生物遗传的基本知识及应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并且介绍蛋白类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细胞工程:介绍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生产高附加产值的花卉、药物等;酶工程:介绍工业用酶和药用酶的性质、结构、固定化及开发等方面的技术;生物反应器:介绍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应用;全面介绍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以及生物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化工知识的范例。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程对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思想及技术,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化学工程技术进行交叉讲授,重点说明了化学工程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可能的应用范围,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发展前沿。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生物学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将生物工程的关键基础问题讲解清楚,并且将生物工程技术和化学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叉学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无疑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二、化工专业生物化学工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该课程属于学科交叉,在教材选择、实验配套、讲解内容难易程度把握等方面,均需要不断地探讨和摸索。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如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并介绍最新的发展动态;如何把握教学过程中深度与广度的平衡;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主动深入地探讨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学科交叉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如何能够将课程讲解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化学工程在生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如何鼓励学生在假期或平时寻找一切机会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进行实践,从中体会化学工程技术在生物产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1.教材很难在深度和广度间平衡

目前,本课程所选教材为化工出版社的《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工科专业适用,李再资主编,2006年版本),该教材在国内高校化学工程专业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简单明了、讲解清楚的特点,适合于生物工程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使用。但是该教材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教材内容仍然没有摆脱理科教学的模式和框架,生物工程原理的讲解深度不足,同时,教材对于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如何结合方面的内容也讲解得太少。为了做好生物化工导论的教学工作,必需结合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研究应用实例,选择相关学科的教材作为补充,以便在授课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2.实验环节缺乏

现在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生物化工导论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而教学实验环节缺乏,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生化反应及其应用过程。所以,需要进一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等多种教学形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丰富和活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学生身边的研究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配备一些实验讲解及生产实习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三、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笔者从2001年开始一直从事生物化学工程基础的教学工作,课程面向对象主要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过程控制专业及分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选修人数在200人以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以产品为例,说明化学工程技术在生物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工程知识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的信心。另外,注重将理论内容与本校化工学院及兄弟院系的科研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地讲授,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和热爱,也促进了学生对于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的全新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介绍天津市著名生物工程企业大量需要化学工程的实例,力求让同学们明白,生物工程的下游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化学工程的应用。教学实践也使笔者体会到,要完成好该课程的教学任务,需要授课教师熟悉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化工原理等教学内容,更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便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1.建设教学团队,认真调研学习

授课教师需要组织强有力的课程建设小组,对国内外工科类生物化工导论课程进行调研,包括其他院校的教改情况、已有的化工类的生物化工导论教材、学生本人对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的期望、相关专业对该课程的反馈信息等诸多方面。授课教师还需要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技术与内容,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教学情况,结合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实际,总结教学经验与效果。针对面向21世纪的教学和培养要求,要认真总结化工类本科生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对其他优秀或重点课程的学习观摩或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亲临课堂指导等多种途径,进行教育素质训练,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2.提供并选好主讲教材和高水平的辅助教材

针对现有的试用教材,及时引入前沿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果,筛选、引进配套的辅助教材(包括国外教材),编写与之相配的教学大纲。李再资老师主编的生物化学工程基础教材知识点全面,重点内容详尽。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推荐国内知名的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工业微生物学等相关教程以及国外英文原版教材作为课外辅助教材,建议学生每人手里都有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另外,在每次授课结束时,都提前告之下次课程内容的基本点和重点,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或难点标注,注重发挥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永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使用英文教材独立预习课程,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会得到快速提高,为今后使用英语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探索新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和动画直观地理解生物过程和反应机理,也可以直观地学习生物工程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此,要完善多媒体系统,适时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同时,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将课堂讲授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自学能力。如果能够将课程讲解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将课堂讲授内容与具体的实验相结合,加强与学生交流,深入探讨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学科交叉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必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课堂讲授内容与前沿性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在大学课堂里,让学生随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进展是一个重要的授课内容。因此,在每节课学习重点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用最新发表的相关研究进展信息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比如,在介绍酶的开发过程时,可介绍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和计算机工具在研究酶的反应过程和机理中的应用,并且把研究中的困难展示给大家,激发学生探究和追寻科学发展的欲望,吸引他们投入到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开发中去。同时,也可以介绍酶的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用化工知识尝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5.鼓励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偏向实际应用,课堂讲授内容需要与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因此,要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化学工程的知识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另外,要积极联系生物工程方面的生产企业,组织同学们进行参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化学工程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学科交叉的意义和重要性,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去相关的生物工程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了解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原理、生产流程和注意事项,体会化学工程技术在生物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第8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 兴趣 学习 记忆 总结 知识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13-01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这门课理论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难学难懂难记,卫生学校的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如何学好生物化学是每个教生物化学的教师都要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培养同学们对生物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设新课时,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时,联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教育学生,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对此学科有探索心和好奇心,使第一堂课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那么学生一定会喜欢学习。另外,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介绍这门课程的发展前景,如在医学上转氨酶用于肝病转氨酶诊断、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治疗方面5-氟尿嘧啶用于治疗肿瘤。国防上,防生物战、防化学战和防原子战中提出的课题,如射线对于机体的损伤及其防护;神经性毒气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及解毒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三维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由单一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画面,可创造出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多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复杂、枯燥为直观、简明和生动活泼。

2 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

预习是为了使学生对欲学知识作好心理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是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帮助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字、化学用语、图表、例题等。预习的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作好准备。听课主要包括听讲、观察和记笔记三方面。其基本要求是:要集中精力听讲,紧跟教师讲授思路,积极思考,多方联想;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遵循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辩证性原则;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要及时做好笔记整理,要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最高效的就是上课听不懂的下课马上去问,不会做的题目先想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不会马上问老师。复习是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在遗忘之前再进行巩固,多次巩固之后,记忆的信息就更完整,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习生化时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对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必须分清哪些需要记哪些根本就不用记,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缩写是需要记的,而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并不需要记;其次要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彻,然后再去记忆,最后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利用谐音记忆法可以把晦涩难记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流畅易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种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可记忆为“芳香老本色”。通过谐音处理,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新鲜,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可以总结为“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三羧酸循环可以概括为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

4 总结建构知识模块,将知识系统化,活学活用

生化的内容很多,所以贵在总结。对于代谢那方面,可以考虑画一个图,将各种代谢途径联合在一起,一定要看懂每个代谢的过程和分子生物学中的机理,。生物化学可分为为动态生化和静态生化两部分,静态部分是基础,必须记牢形成知识结构。动态部分四大代谢有着一个核心,就是乙酰辅酶A和三羧酸循环,这个东西在糖代谢就开始讲,所以在那时候起就应该每天一背。虽说实际上并不要求把三羧酸循环的全过程都全数掌握,但是学多了就会发现,如果能够掌握好三羧酸循环,那么氨基酸代谢尽管种类繁多但是很多氨基酸代谢都可以绕到这里,事情就简单很多了。另外一点就是乙酰辅酶A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很多生化反应都可以可逆或者循环,但是乙酰辅酶A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它不能直接变回丙酮酸。此外,乙酰辅酶A还是合成很多东西的原料,别的都可以先不懂,但是这两个东西不懂就很糟糕了。把主要的代谢途径记牢,各类生物物种的代谢就能融会贯通了。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应该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找到共同点,把握规律,抓住主线,围绕这个主线向外伸展和上下联系的方法。

总之,生物化学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多联想,定期做学结,查漏补缺,将知识系统化就可以学好。

参考文献

第9篇

1教材内容、教学手段的调整和优化

最新的八版教材内容更多篇幅更大[3],有限的学时内确实很难顾及全部,因此,我们将“聚糖的结构与功能”“组学与医学”列为自学内容;把“维生素与无机盐”糅合在“酶”那一章里讲解;把“DNA损伤与修复”整合在“DNA的生物合成”那一章里讲解;“真核基因与基因组”和“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等只讲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这样安排教材,既突出了重点,又体现了新进展,并容易为学生接受。这样就能保证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将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转化为授课时的中心思想。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学时和授课对象,选择恰当的章节与合理的顺序进行安排。在教学中还通过总结,进行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帮助学生分清概念,记住要点,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内容具体化,易于理解记忆,如讲授完生物遗传中心法则的理论内容后,通过列表来比较复制、逆转录、转录和翻译的一些异同点,这样便于学生探寻规律并掌握重点。

2开放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

除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也很重要。传统的医学实验课内容多以简单的重复性实验为主,在重视基本技能操作培养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对医学专业的生物医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一些探索。以病例分析为基础进行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以一些疾病的病例为中心优化组合教学内容[4],将相关的几个生化内容有机整合成一个连续性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辅以课堂讨论,使学生有条理和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熟悉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5]。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6-7],已在众多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8-9]。

3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授过度地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容易导致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现行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10]。学习知识的意义是对于知识的运用,因此我们在基础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适时、适度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医学知识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实现基础教学理论与临床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很多临床疾病与生化过程有关,如酶原在胰腺的异常激活可引起胰腺炎,这样学生就记住了酶原的激活以及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苯丙酮酸尿症以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是由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引起的,这样学生就记住了苯丙氨酸羟化酶。用75%的乙醇或碘酒消毒,其目的和原理是什么?进而引入蛋白质变性内容的学习。将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临床的疾病进行联系,让学生们逐渐认识到生化的这些基础理论也可以在具体的临床疾病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再是空洞乏味的“无用”理论知识[11],通过这样的结合,既可以加深学生理论上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的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4教学手段的多种实践

在实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各种教学手段各有其优缺点[12],如何行之有效地取长补短,使之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针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各章节不同内容的特点,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中,针对生物化学课程中较浅显的内容,尝试教师引导,学生主讲的授课方式,如维生素与辅酶这部分内容,通过教师编写提纲,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台主讲,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安排一次讨论课,如讲完“遗传信息传递”时可安排讨论,比较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的异同及其相关的生化内容。在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增加教学信息量,改善教学效果,如在结合的一些临床疾病内容里插入一些图片、动画、视频等,不仅可以增加相关理论的信息量,同时也使这些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高效、高质的先进性[13]。在多媒体教学中综合运用了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这些临床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通过几年的改革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建宇 武瑞兵 邓秀玲 苑 红 叶纪诚 王海生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第10篇

改革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区分专业特色。课程标准是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大纲,在教学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课学时的分配,实验内容项目的选择等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应该根据我校实际的教学经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实例,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使老师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更有针对性地因生施教。根据课程标准,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药学相关性大的章节应该多分配学时和精力,以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分配实践教学的内容,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中达到平衡,适当增加药学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2人1组,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而不是以往因为人多,很多同学只是看实验,理解实验这种误区。在实践中渗透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强化理论知识。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

3有效的教学过程

3.1引人入胜的绪论

绪论是生物化学的开篇,是整门课程的缩影。所以,精彩的绪论对之后的内容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合理把握绪论的介绍,简明扼要地讲明整门课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组成成分是什么,什么作用,怎么变化,怎么调节,发生机理及专题生化。介绍时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引入一些临床或生活实例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了解更形象更实际,从心里接受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在绪论结束,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总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绪论上应该多下点功夫,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3.2精美的课件

教学过程几乎都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件的美化与内容的涵盖。首先,教师应该坚持独立制作课件,依据自己上课的思路,可以适当借鉴比较好的如精品课程的课件,但不应该全盘借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思路。课件就是把自己上课的思路和想法展现出来。其次在内容上,课件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简单的罗列,不应该是文字的聚集,而应该是用重点的提纲挈领。对于色彩的运用应该到位,尽量避免压抑的黑色,刺眼的红色,视觉疲劳的白色。另外,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适当穿插图片,动画等。比如在讲解酶可逆抑制时,三种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可以做成动画共同集中在一张ppt上,一来动画可以非常清晰地表达每种抑制作用的特点,二来三种抑制作用可以形成明显的对比,看完后,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其区别,对每种抑制作用都有清晰的认识。

3.3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个教师的魅力所在。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和所教授学生的教学方法。鉴于药学专业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该多侧重与此相关的内容知识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或帮助理解生活中的遇到的疑问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比如在学习酶的竞争性抑制时,可以介入磺胺类药物杀菌机理,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在服用复方新诺明时要首剂加倍?和实际相联系会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化学在内容上有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机能生化等。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甚至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2];比喻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把知识化繁为简,学生能举一反三;列表法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简单条理化,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示意图法可以让学生在总体上把握主线,认识形象;谐音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更好地理解。具体教学中,同一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内容,而同一内容也可以同时采取几种教学方法。

4合理的考核方法

第11篇

贵州省平塘县者密中学558300

【摘要】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教室改变以往的以灌输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投身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参与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崭新理念,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当地教育实际,从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全面改革,以便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新课改中学生物优化教学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教室改变以往的以灌输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投身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参与教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崭新理念,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当地教育实际,从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全面改革,以便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我有几个见解:

1.创设愉悦、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挂图以及农村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动植物或实物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产中的实际引入新课,然后老师再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再把这些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新的生物课程中,探究活动、实验、资料分析等内容较多,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各种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只是各种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与指导者。要改变以往的老师告诉形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等之后才让学生做,为求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选秀"课的做法。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哪怕是与标准不合的观点。出现了偏差,老师要鼓励、指导学生从过程中分析原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待科学问题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做人要诚实的品格。

2.开展合作学习,共创师生和谐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正是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口、动脑的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是指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尤其是班额大,每个班有六、七十个学生,老师很难全面兼顾,而且教师工作量大,任教班级很多。开展合作学习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也有利于师生互动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参与,获得自身的充分发展,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问题的兴趣,培养生物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生物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渗透农技教育,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此次课程改革,充分改变了我国农业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是:"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前提下,不延长课时,不加大授课总量,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在农村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教育。

初中生物的许多内容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如发芽率的测定、合理施肥、光合作用、开花与传粉、营养与繁殖等。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注意补充一些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强调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使学生了解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树立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例如:在讲述《植物的生殖》时,主要介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广的扦插和嫁接方法,举例说明易成活的扦插方式和嫁接成活的关键技术。在教会测定种子发芽率后,要求学生回家对生产用种一定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为家长精量播种提供可靠的依据,再结合种子萌发所需条件去指导乡邻播种等等。这样,学生感到用学到的生物知识,可以指导家乡的农业生产和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体现了生物知识的有用性,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自然大大提高。

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大部分要步入社会参与当地农业经济建设,也为自己将来的生活、生存奋斗。生物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踏入社会之前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和一定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为他们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以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在生物教学中,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定能让你的课堂更精彩,让你的学生更出彩!

?

参考文献?

[1]杨淑芝;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第12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1(b)-0147-02

Teaching exploration in medical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ZHANG Jian-yu WU Rui-bing DENG Xiu-ling YUAN Hong YE Ji-cheng WANG Hai-she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010110,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s not only a leading edge discipline of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medicine.And it has vast connection and cross with other subjects. In this study,how to solve the dilemma in teaching is discussed from aspects of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skill and method,practical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Key word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Teaching method;Teaching skill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主要研究的是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化学反应,分子生物学则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中心。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极大地扩展了生物化学的内涵。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不断发现的新理论、新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生化教学带来了很多难题。理论内容抽象、结构式多、反应式多、代谢通路长等,导致学生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在具体教学中,学生难学,教师难教[1],这就要求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满足生物化学的教学。这种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还可以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2]。为了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生化理论知识,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几点体会,具体介绍如下。

1 教材内容、教学手段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知识不断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应不断调整和优化,以体现学科发展。最新的八版教材内容更多篇幅更大[3],有限的学时内确实很难顾及全部,因此,我们将“聚糖的结构与功能”“组学与医学”列为自学内容;把“维生素与无机盐”糅合在“酶”那一章里讲解;把“DNA损伤与修复”整合在“DNA的生物合成”那一章里讲解;“真核基因与基因组”和“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等只讲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这样安排教材,既突出了重点,又体现了新进展,并容易为学生接受。这样就能保证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将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转化为授课时的中心思想。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学时和授课对象,选择恰当的章节与合理的顺序进行安排。在教学中还通过总结,进行纵向联系与横向比较。帮助学生分清概念,记住要点,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内容具体化,易于理解记忆,如讲授完生物遗传中心法则的理论内容后,通过列表来比较复制、逆转录、转录和翻译的一些异同点,这样便于学生探寻规律并掌握重点。

2 开放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

除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也很重要。传统的医学实验课内容多以简单的重复性实验为主,在重视基本技能操作培养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对医学专业的生物医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一些探索。以病例分析为基础进行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以一些疾病的病例为中心优化组合教学内容[4],将相关的几个生化内容有机整合成一个连续性的实验。以学生为中心,辅以课堂讨论,使学生有条理和系统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熟悉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5]。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6-7],已在众多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