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

时间:2022-10-30 18:3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研修总结

第1篇

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即将结束,我们的心中除了不舍还是不舍,是远程研修平台拉近了我们鹿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距离。远程研修平台,我们感谢你,因为有你,我们才有了倾诉困惑的最佳场所;因为有你,我们才有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因为有你,我们才能学习、工作两不误;因为有你,我们才能迅速地成长;因为有你……

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通过上网、电话、聊天等途径及时了解各学员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在后阶段发现有的老师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分别给学校领导打电话督促其完成作业,至学习结束我们班全体学员基本都按规定完成了作业(有三个特例除外—这三个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转到其他科目的培训)。对好的现象给予及时表扬,如罗晓萍老师作为我们班的简报编辑员,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自己觉得自己在简报的编辑中还有一些技术性的知识未掌握好,觉得自己所编辑的简报与别人的还有一些差距,于是联系到上一期的简报编辑,利用暑假最后两天时间不远几十公里赶到县城向那位老师请教,回到家后还自己不断地练习排版、编 辑图片等等,正是有了她的不懈努力,我们班的简报才能多次进入课程简报中的简报揽胜。

指导老师梁华亮老师在研修过程中,对我们学员的作业及时的批改和鼓励,促使我们班的学员学习热情一直高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员尽管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停电、电脑上不了网、电脑不够用、遇上上级的各种检查、出差等等,但我们的学员都能想尽办法解决,有的从乡下专程到县城上网学习,有的白天没办法进 行学习,就利用深夜时间进行学习,有的甚至买电脑上网专程为远研学习,研修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正如陶玉莲老师在班级交流中说到“越是缺少监督的学习,越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员们种种克服困难的办法和精神真的很令我们感动,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罗晓萍、冯爱英、邓剑、韦水兰、陆汉华等。

正因为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班主任的跟踪学习,学员们的主动,在研修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班的学员在理论知识、学习状态、教学技能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多次得到专家组的好评。 在这个知识舞动的平台上,我们所有参加研修的学员们累并快乐着!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明天!

在此我代表我们广西鹿寨县初中数学0602班全体学员对新课程学科远程研修课程团队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鹿寨初中数学教育一定会因为有你们的指导而更精彩!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校本研究;磨课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57-01

所谓“磨课”,就是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课堂设计进行反复推敲、思考,争取获得最优化的配置,形成重要的课堂教学增长力。“磨课”是一种教学意识,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打造精品课堂,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好教情调查,整合优化校本教学资源,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分析,获得丰富的教学启动动力。这也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诉求。

一、制订“磨课”计划,搞好校本教学调研

“磨课”可以集体操作,也可以个体实施,教师作为“磨课”的主体,要树立“磨课”意识,并根据自身专业实际做好“磨课”计划的设计。为提升“磨课”设计的适合度,教师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展开“磨课”调查,以期获得最为有力的教学信息支撑。在教学调研时,教师要对数学教材文本展开深入分析,探索文本与生本思维的对接点;对学生学习基础进行调研,掌握不同学生群体的学力基础,也可以为课堂教W设计提供重要参数。在设计“磨课”计划时,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内容展开多重整理,确保“磨课”顺利展开。

校本教学研修属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重要助力支持。教师对学情展开调查,有针对性地给出教学设计,为学生顺利展开学习探索找到可行途径,这是教师“磨课”意识发挥了效应。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展开教学调整,有效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堂教学互动模式自然形成,师生互动频繁,教学迎来良好的成长机会。

二、优化“磨课”情境,提升校本教学品质

创设“磨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注意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针对课例展开生动解读,搜集整理校本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发动学生参与多元互动,都可以引发课堂教学内驱动力,点燃课堂教学引擎。校本教学资源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地域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条件,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提供难得的机会,以提升校本教学品质。

教学《镶嵌》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教材,然后给出一些思考问题:哪几种多边形可以平面镶嵌?多边形镶嵌现象有很多,请在生活中找几个例子。你能够以生活实例展示镶嵌的用途吗?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讨论,很快就给出了学习成果。有学生说:我们可以看看教室的墙壁,这是用瓷砖贴的,瓷砖之间都是严丝合缝的,这就是镶嵌的效果。这些瓷砖具有多种形状,能够完全融进墙壁之中,实现完全覆盖,这里的平面镶嵌问题,正是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因势利导,给出进一步的引导:镶嵌是一种数学认知技能,也是技工技术,掌握镶嵌技术,对培养大家的平面思维有多重促进作用。教师发动学生找寻生活中的镶嵌现象,创设了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成功激活,课堂教学呈现活跃性。教师在具体创设优化情境的过程中完成“磨课”操作,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关注“磨课”效果,挖掘校本教学潜质

“磨课”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反复斟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设计展开多重修改,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深度关注校本课程资源,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给出判断,不断纠正课堂教学方向,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并在反复反思比对中建立课堂教学认知,在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充分挖掘教师的专业成长空间,促进教师顺利成长。

第3篇

本着“实践是一种福利,大家要珍惜”的原则,我们在学员中反复强调实践目标,旨在通过实践,使学员具有“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的崇高师德、良好职业形象和人格魅力,全面提升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下面,笔者以我校第二轮名师工程初中数学实践基地的探索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进学科团队建设。

一、实践课堂:亲身体验教学真知

名师要信守教育本真,在观赏中探究课堂的高度,在学习中不迷失自我的态度。观课中,我们惊叹于名师举重若轻的课堂驾驭能力,流连于名师动人心魄的细节魅力,沉醉于名师和谐温馨的课堂情景,折服于名师启人心智的导引艺术,从审美的角度上讲,我们是带着美学的眼光来审视名师课堂艺术的。观赏是为了学习,学什么呢?一般来说,学名师课堂提供的精准预设、自如调控、扎实知识、娴熟沟通、启智语言等。如果我们回到教师专业化来看,说到底,就是夯实我们的专业技能。

(一)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了“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的主题活动,在实践基地学校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展开了追求理想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和追求理想的数学活动设计的全面研讨。

2010年3月24日~3月31日共 6 天的时间,我们开展了以“关注实践智慧 彰显教学个性”的主题活动,以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讨为内容,采用课堂观摩、课例点评、互动研讨等形式分别在杭州北苑实验中学、绍兴柯桥中学、桐庐实验中学进行教学交流活动。2010年3月25日,在“杭州市初中名师绍兴县课堂艺术展示活动”中,来自杭州大关教育集团的王月明老师和杭州文澜中学的王薇老师分别执教了两堂精彩的专题复习课。王月明老师的《身边的数学》,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对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的什么作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整堂课取材紧紧围绕丰富的现实问题,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概括出基本图形和能力;以知识为明线,以方法为暗线,对九年级的复习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为广大初中毕业班教师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复习模式。王薇老师的《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一堂课,节奏明快,平易近人。一开始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既引出了课题,又了解了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思考时间,通过循序渐进的逐层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类、怎样进行分类、分类以后怎么操作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整体认知。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凭借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利用现成的教学用具不断改变题目形式,既直观又形象,让学生在动中学,举一而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展示了杭州市名优教师的魅力和风采。

在导师的主持下,上课教师先进行自评,简单分析本课重难点以及教学设计;而后名师班学员杭州采实教育集团王丽丽老师、杭州文澜中学王薇老师、杭州四季青中学刘英老师等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她们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杭州师范大学的刘堤仿教授和林永蔚教授结合教育理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由笔者总结,在充分肯定教师们的课的同时,指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提出课堂要以高效为核心要素,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实现教学的“低负高质”。

(二)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2011 年5月 12 日~ 5 月 13日,4位名师培养对象分别展示了概念课、复习课和课题探索课的教学活动。每一位教师都把自己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容在一堂课内进行了充分展示,引起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共鸣。比如,既然“数学玩的就是概念”,那么一堂有效的概念课该如何上?一堂漂漂亮亮、热热闹闹的数学课,学生到底能学到多少?在课堂上教师讲10分钟,学生练习该如何设置与反馈?复习课能否用错题导学的模式进行尝试?杭州市数学会理事长施储老师在点评的时候结合上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对概念课、探索课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讲解,使听课教师受益匪浅。这次基地实践活动,也举行了名师师徒同台授课展示的活动。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师徒对教材进行共同分析、共同设计,在共同展示后还一起进行了反思,讲述了在共同准备过程中及授课展示中的感受与收获,那是一种内心的感悟。基地导师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的教授们精彩的指导和点评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短暂的头脑风暴,还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数学教学和个人专业成长的不断探索与思考。那些耐人寻味、具有深刻哲学高度的指导,使得名师工程培训的过程充满睿智。

师徒同台是我校名师工程初中数学实践基地在对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和专业引领上的又一重要举措。在这次教学观摩中,我们既领略了新教师的活力与名师们的风采,也充分感受到他们所在学校教学实践的特色,以及名师们对学校工作的引领与辐射的作用,有力促进了我们对教学的有效反思,提升了对在学校、区域范围内更好地发挥应有的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的重视,营造了互助帮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学术氛围。

2011年10月27日,杭州市初中数学名师班在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举行了一场试讲与磨课的活动。本次活动由特级教师郑永杰主持。刘堤仿教授、施储老师、名师班班主任林永伟教授等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上午,名师班的王丽丽和郑娟两位老师进行了“浙派名师经典课堂”的试讲。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共同演绎了《定义与命题》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午,各位专家和全体名师班学员共同参加了磨课活动,专家们指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当然数学教育也是一种文化,当把数学教育纳入文化的殿堂,那么这样的数学课堂是最高境界的课堂。全体学员和专家一起就“概念和定义”“命题的结构”等课堂中的困惑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之后,分小组再一次对两节课的“课堂引入、例题设计、精选练习”等环节进行了再讨论、再思考,使数学文化和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结合。次日在浙江省教育科学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了特级教师报告会,上午是郑永杰老师和盛志军老师所作的观点报告,下午是姚志敏老师和施储老师所作的观点报告。4场观点报告让学员领略了专家的睿智、独到,再一次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引领我们前行。郑永杰老师的《问诊课堂――教学望问切》,从郑老师信手拈来的故事中,娓娓道出了教学犹如行车,需瞻前顾后;教学犹如科学实验,需变化创新;教学犹如魔术,需好奇质疑。精辟的言语、独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学员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与教学。盛志军老师主讲的《数学文化课堂初探――构筑高效数学教学的两大支柱》,给我们拨开了挡在我们眼前的云雾,看清高效课堂的本质:教师需“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盛老师向学员推荐数学教师必读的三本书《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怎样解题》《数学的精神 思想和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而很好地迈进高效课堂。姚志敏老师主讲的《从“效率”走向“效益”――初中数学教学课案分析》,介绍了他从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课例和自己长期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提炼出的5种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紧密结合课例,阐述了不同内容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员们的思想得到大碰撞。施储老师主讲了《资优教师成长与资优学生培养》,施老师独到的关注视角让学员眼前一亮:资优教师应关注自己的教学生涯质量,资优教师对资优学生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施老师阐述了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及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指出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应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本次观点报告会不仅在理论上给学员作了系统的引领,激发了学员对教育的更深层思考,而且也让学员深深体会到导师们的殷切希望与勉励。

(三)关注课堂核心要素

2011年12月2日,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基地全体学员进行了主题为“有效数学课堂的核心要素探讨”交流活动。李卫星老师以《高效课堂课例点评集锦》中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为课例,从合情的学习、合众的学习资源、合心的学习指导、合情的课堂生成、合适的激励评价六方面介绍了有效数学课堂的核心要素。郑娟老师结合自己浙派名师展示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向我们介绍有效课堂的五个方面的准备:(1)课时目标具体、明确;(2)教学设计扎实、有效;(3)学生思维主动、优化;(4)基础训练实时、适度;(5)教学反馈多元、及时。潘云芳老师的发言题目是《洗尽铅华还本真――一节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的原生态数学课》, 从一位教师的课堂点评为切入口,把我们带进了有效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分析教师出这道题目的目的是什么,老师要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设计问题,而不是概念的传授、习题的累积等。王丽丽老师结合自己的《定义与命题》,谈到教师过分注重生成、课堂流于随意等问题,提出教师进行的有效引导,要进行有效的预设,做到简洁真实、循序适切,只有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有效数学课堂的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促进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实践反思:内化修炼提升素养

指导基地学员进行教学研究是基地的第一要务。我们将研究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微格的问题分配到各个小组,在名师培养对象教师的带领下独立或合作、限期或分阶段开展研究。

(一)在反思中修炼品质

名师培养对象周芸佳老师的课题《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获得市立项,形成了三个观点报告《数学课堂教什么》《学生参与式评价》《授人以鱼的乐趣》,撰写了课题论文《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显性知识,隐性方法》《关注差异,提高质量――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和策略研究》。2010年3月周老师参加了名师班展示课并作学校教学改革专题交流;2010年5月在省领雁工程奉化送教活动中上了展示课;2010年8月给慈溪市骨干教师作了讲座;2010年10月参加了陕西省数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名师风采展示活动,上了展示课并作专题讲座;2010年12月参加海盐县骨干教师基地实践活动,上了展示课并作专题讲座。

潘云芳老师坚持素质教育,潜心教育科研,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锐意改革,敢于创新。5年来,潘老师执笔撰写的《基于主题研修的教师作业能力提升行动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两个成果分别荣获杭州市西湖区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论文《图示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于2011年12月在《教学月刊・中学版》上发表,《初中数学导学稿的设计与使用策略》荣获杭州市西湖区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初中数学导学稿的设计策略》2012年4月在《浙江教学研究》上发表;课题《初中数学导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获得市级教研课题立项。

(二)在反思中引领团队

名师培养对象王丽丽老师,在教学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因材施教,形成了自己简练有效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喜爱,获得了同行的肯定, 教学成绩优异。她任教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她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注重教科研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善于学习,主动阅读,勇于反思,及时提升,整理成文,并具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起着引领作用。2012~2013学年,她撰写的两篇论文在区内获奖,一个课题在市里被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其管理科学,讲究方法,本着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进行教学,连续被学生推选为“我最满意的教师”。作为数学教研组长,她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上有更深的体悟,并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带领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快速成长,在教学、科研、竞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和很多荣誉,得到了市、区教研员的肯定。王老师参与研究的省级重点课题《学程导进:初中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研究的杭州市重点课题《初中生自主超前学习下教学指导有效性的行动与研究》获得杭州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三)在实践中破解疑难

基地名师培养对象李卫星5年来多个课题和多篇论文获奖,其中《挖掘人文 放飞人性 激扬智慧》获浙江省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有效学习:初中生数学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与推进》获杭州市第一届普教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课题学习:基于浙教版教材的挖掘拓展与学教策略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十三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论文二等奖;《教学生学:初中生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与整体推进》获杭州市第八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首届“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科研优秀论文;负责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资源的有效挖掘与培育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第三轮立项课题评比三等奖,《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届普教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应用研究》获杭州市第二十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论文一等奖;《浙教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梳理与开发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第五届教研成果一等奖、杭州市第三届普教类教研成果一等奖;《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驾驭学生智慧动态生成》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年第2期;主编了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导学新作业》(浙教版初中各册)和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数学)》。他每年都有多个课题或论文获区一等奖,其中学科专题论文自2000年至今保持着区一等奖“十三连冠”的纪录,被评为杭州市第一届教育科研标兵和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四)在教研中凝练风格

基地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娟萍老师,是杭州市上城区数学教研员,近年来系统地学习了郑毓信的《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方法论》,顾泠沅的《变革的见证:顾泠沅与青浦教学实验30年》,曹才翰、章建跃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其教学研究文章《初中数学“图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被2010年9月的“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2年又有《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设计方略》《初中数学教学环节出声思考的策略》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9年5月浙江省师训课题《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策略研究》获立项,2009年11月浙江省教研课题立项的《初中数学“出声思考”教学策略研究》已结题,2010年5月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重点课题《初中学生函数思维方式调查及其教学对策研究》获立项;2011年《中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衔接障碍分析及对策》获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声思考》获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她还组织学校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有比较好的效果。

第4篇

做“人中人”匡正传统培养目标

“海南课改模式”解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发展效应、成功经验与推广价值

执著办百姓满意的乡村学校——记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长”、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校长郑燕康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2011年海南省中学十“佳班”主任郑其鹏

心系特教无怨无悔——记2011年海南省小学“十佳”班主任朱满香

沐春风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发展侧记

教育失衡让英美头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让地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论坛系列活动

海南乡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PC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的改革

浅谈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EDTA)

环岛新闻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课标突出语篇强调运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罗丹文: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变

育人无痕培质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学校发展之路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花园国里看教育——新加坡学习考察纪实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随孩子的兴趣

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呕心沥血为教育

爱岗敬业乐为人师

《西湖》Flash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关于海口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状况的调查

历史课的情境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构建

崛起中的三亚市第五中学

光荣榜

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下)

在实践探索中拓展区域教研

海南职教别样红——访海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李红梅

为了孩子的学位——访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局长洪德全

自强不息润物无声——访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屯昌县屯昌中学校长陈守川

认识高考“状元”引导高考状元

立足双基拓宽视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集团合作项目推动创新模式服务企业

着力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是我生命的根——记吊罗山下苗族教师曾春杏

用粉笔谱写平凡人生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第5篇

一、抓常规工作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按照学校教科室的安排,在隔周备课组活动时,对每一章节可能出现疑难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预设和分析,对已经上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同仁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根据自己的风格特点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应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确定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与规范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校的学生特点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法。

3、课堂模式百花齐放。

(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从发展的要求看,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数学,具备在未来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本学年重点解决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的要点是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和怎样复习,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最新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三)作业尽量做到精选、全批、快评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件繁重的工作,每天都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批改一百多本作业,采用的形式是统批、面批、学生互批、讲评等,每位老师还都利用中午午休及下班后的时间针对学习成绩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象王静英、陈素凤、詹志娟、吴征、项丛燕等为代表许多老师对学生全程陪读,关心有加,他们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

(四)社团活动开展扎扎实实

各备课组社团活动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培优工作切实到位,八、九年级的数学竞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对我校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抓主题教研

(一)主题研修

本学期我们组以学校教学艺术节为平台,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为主题,聚焦课堂,推尖助后,由青年教师王阳钢推出公开课;新教师项丛燕推出汇报课;嵊州市数学教研员蔡建锋老师和市教研员周伟扬老师作了精彩点评;我本人作了题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关于例题设计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上次艺术节已总结交流,这里就不再展开。最新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第6篇

一、学科中心组――作为教师学科培训的专业智力保障

专业引领是教研培训的支撑,是学科培训质量的关键保障。全县各类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校本教研发展的不平衡,更需要专业智力的指导和支持。各学科中心组是由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教学研究队伍,学科中心组也是学科教研员的工作团队。每个学科中心组有十几位成员,成员的选择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并实行动态管理。

(一)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发挥引领作用

现有的较大规模学科培训主要包括12学时全员培训和90学时培训等,其中有全县全员培训、片区域学科培训等。学科中心组在上述培训中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在每学期始整体部署学科学期培训计划,确定各次培训的主题和要求,然后按照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专业特点进行分工,通过专业引领确保每次培训的质量。

如每次各片学科活动的开展,都能确保有2名以上的中心组成员担任专业引领并按计划进行轮换,各学科每学期组织中心组教师送教到片活动2~3次,以保证每次主题教研的有效开展。例如在一次语文学科的文言文教学专题培训中,张火明、朱佩娟、史勋能三位高级教师就自己的文言文教学作了介绍,叶惠玉老师开设了展示课并作了题为《文言文语言教学的“意义探寻”》的专题讲座,突出了活动的主题,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在另一次关于语文课堂提问的专题培训活动中,中心组黄春华老师结合课堂教学作了题为《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之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性教学》的分析,然后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追问”,史勋能老师作了题为《追问:让课堂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主题讲座,从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提问到追问进行了案例培训。在定期举行的县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中心组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展示,或上观摩课,或主评公开课,或围绕课堂转型等作专题讲座。除组织和指导现实教研活动外,各科中心组成员还承担网上互动教研的指导和组织,在每次学科教研活动后,通过海盐教师博客或学科互动区,突破时空限制对活动开展网上互动交流。

(二)开展调研扶助学科薄弱学校进行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学科教师能力提升的主阵地,而各学科由于各种原因总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为此海盐县教研室建立了学科教学调研预约机制,由学校提出调研学科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再由教研员组织中心组成员开展针对性调研。每学期各学科中心组都组织1~2次的到校学科教学调研。有的是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指导,如围绕一个教学问题,一位或多位教师针对同一内容或不同内容连续多轮上课进行研究等,全方位面对面地进行指导。有的是针对中考复习、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转型等专题进行深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更多的是针对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如针对我县沈荡中学科学青年教师比例高达80%而校本教研水平较低的状况,县科学中心组一行8人到该校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学科教学调研活动,给学校留下了两点深刻印象:一是此次调研的主题满足学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迫切需求,因为青年教师需要有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需要得到学科专家的亲自引领与辅导;二是调研辅导不只重“技术”辅导,更重“教师成长素养意识”培训。调研始于听课,继之以指导教师与开课教师直面研讨交流。大到“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与难点的确立”“设计理念的把握”“实施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小到“过程细节的剖析”“教师理答技巧”等,辅导教师都悉心评价,细致点拨。最后教研员围绕“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意义在于创新”三个方面,对全体科学教师作了题为《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这样的活动,拓展了“调研”的外延,充实了“调研”的内涵。在这样的调研活动中,教师收获的不只是专业的知识技能,更有内心深处理性的提升、精神层面的塑造。

(三)研究把握学科重点疑难开展针对性培训

随着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学科都有相应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培训。学科中心组能及时地研究问题并提出对策,然后开展针对性培训。例如初中数学中心组依托省教研课题“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本,系统研究了教学内容、思想方法、教法学法等方面的衔接,并以研究的各项成果为基础,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多形式的上述三个角度的培训,包括内容模块的详细分析、高中教师的介绍分析、典型试题导向的深入分析等,让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站在中学整体的高度认识当前的教学要求。

二、学科基地――成为教师专业培训的平台

我县按各校学科特点成立了10个初中学科基地,它们在学科领域的教师培训和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承办较大型学科培训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全县学科教学的辐射中心和教师学习的资源中心。

(一)教师学习培训的平台

学科基地有一支整齐而高素质的团队,还聘请了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为基地专家,也具有一定的财力和人力。这为高层次的教研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是邀请高层次专家和名师来作指导,邀请省市学科教学专家讲课标、讲教材体系、讲学科教学规范、讲考试评价的深入分析等,也邀请其他地区专家介绍教改特色,还邀请在全省、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来作展示和剖析。

二是利用学科基地平台承办较高规格的活动,创设培训学习的机会。近几年,我县各学科基地先后承办了省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等大型活动,也举办了省“携手行动”初中数学、科学、思品、语文、信息的送教活动,还承办了各类市县级学科疑难培训、优质课和单项评比及观摩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参加的教师都有一定的反思任务,对每个教师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极好的学习机会,使基地很好地发挥了教师培训的平台作用。

(二)学科资源和校本教研的辐射中心

各学科基地注重挖掘和积累基地教学资源优势,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辐射到全县各教研组。一是教学资料的开放,学科基地详细整理各备课组的教学安排、备课资料、练习测试卷、竞赛及课外活动资料等,向全县教研组开放;二是课堂教学的开放,各基地每学期组织教学开放日,供全县各学校教师观摩学习,其中,既有研讨课、展示课,也有经验介绍、主题讲座和互动式交流,为参加活动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三是网上资源建设共享,各学科基地都在自己的学科基地网站上传各类原创资源并不断更新,这些资源在内容上对相关学科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前沿性,为全县教师和学生提供网上学习、交流与辅导的资源。

学科基地还进行主题研究,并辐射校本教研。为了使各校的校本教研能均衡有效发展,基地教研组着力辐射以“学习、反思、研究”为核心的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如海盐实验中学的科学、英语学科基地全力推进“主题化三步曲实践课”校本教研项目。“主题化三步曲实践课”选择一课为例,在专题理论学习的对照下实施课堂行为的改进,通过观察、记录、评议,获得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具有普遍性规律的主题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并催生多元的研究行动。它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主题”,学习、磨课的过程始终在一个主题的引领下;二是“三步”,既为反复的教学磨砺过程,也指研究行为的多样性――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讨论交流;三是“实践”,紧紧依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这样的校本教研辐射,各教研组根据自身特点学习开展类似的校本研修,并派生出更多更有效的方式。

三、片教研组――发挥与教师课堂实践培训关系紧密的优势

按照一定地域并考虑学科平衡的城乡一体化片教研组,在教师课堂实践培训中具备了更明显的优势,它既承担着落实各项教研工作的重任,又直接面对和解决各校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我们组建了有利于合作分享、专业支持的片组织,将学科教学整体较好的城镇学校与同一个地理区域的几所学校相组合,各学科中心组成员频繁参与各次片的研训活动,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实践反思,合作分享,专业支持”的教学研究氛围。

各学科片组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学科的研训重点,着力开展“三种案例”的课堂实践培训。一是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基本流程为“备课―开课―议课―改课―复课―反思”,突出青年教师的自主备课和真实展示,然后指导教师和同片组名师面对面指导,共同修改,再在实践中比较、诊断和提升。二是教学问题研究课,重在形成基于问题、教师合作参与的比较式研训模式,研讨流程为“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教学推广”,即就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或研究的专题进行教学设计,落实教学行动,并共同参与反思行动。培训过程注重个案的横向纵向一般化规律,有效引发教师的后续行为。三是展示评比精品课,执教的一般都是骨干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个性特色。它围绕执教教师的个性化备课展开,集合片教研组骨干教师的智慧,就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处理予以思考、实践、验证。这一过程更注重学习创造,并通过成功的课例给教师搭建了高境界发展的平台。各片组不停留于案例本身的培训,而是后续跟进撰写教学反思、进行实践推广,由点带出一个面,带出一种意识和思想。

四、网络平台――拓展教师培训的时空

网络培训具有吸纳全体参与、拓展有限时空、满足个性需求等特点,我们依托海盐教研网、海盐教师博客网、海盐教师优视网、海盐课题管理网和各学科基地网站、博客、QQ群及各校办公平台等网络平台,形成群体性互动教研的氛围。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应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33-01

一、“微课”概念说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呈现出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的特点。

二、微课在导学案、任务单中的使用

导学案、任务单是指导着学生明确在每一个环节,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项任务。课堂教学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借助导学案任务单、微课、云平台来完成教学内容,其实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学生先学后教,课前学习、课中辅导,快速检测反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完成的效果如何,可以借助云平台一目了然。下面,结合不同课型讲解一下。

新授课。以八年级《公式法2》为例,借助平台中的微课,包括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有效地完成知识储备。而老师也可以借助平台及时掌握每个孩子知识储备的情况,以便调整下面的教学。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类比平方差法分解因式的方法自学完全平方公式,在这里他可以看七年级学的完全平方公式和前面学习的平方差公式的微课,很容易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但是在总结公式的特点的时候,有些弱点学生会有困难,这时,我们在课堂上,学科长发挥作用,指导组内有困难的学生观看对应微课,再有困难学科长为其解惑。这样做,各小组优秀的学生不断地加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为本小组其他同学解惑;弱一些的学生也会选择较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弱一些的学生也会有所进步,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复习课。数学复习课,我们基本采用三环节六小步的模式。第一环节:梳理全章知识点,构建全章知识结构图。我们让学生在课后复习本章或几节课学习的内容,自己总结出知识点,并画出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思维导图的形式。在画的过程中对前面的知识有困难,可以到前面找到对应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画,本身大脑里就已经对这部分知识建立起了一个体系,特别是这些形式都是孩子么喜欢的。知识树涂上颜色,非常漂亮。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枯燥数学课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第二环节:回顾相关概念,展示典型题例、典型错例。这里也是孩子们提前自己在家找好了,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把自己的重点难点录制下来,教师把好关再传上去。老师是提前把典型题例错例找出来,录制下来。关键找出问题,因为哪部分知识点掌握不好,回去加强那部分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去,重点学习该部分微课,以便做到查漏补缺。第三环节:强化练习与收获提高,反馈检测与分层作业。这里学生在云平台根据自己的事情况选择不一样的检测题。

讲评课。讲评课借助微课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阅卷过程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目制成微课,不仅要讲评这个题目的解法,而且要告诉学生是哪个知识点出现了问题,要想掌握好这个知识点,应该对应前面那个微课来补习。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学生的漏洞也是不一样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补不同的漏洞,这样微课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哪个题目出现了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点开对应的微课学习。

在考试中,我们用任务单借助于微课、云平台来进行试卷的讲评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把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分工录制成微课,放到云平台中,用任务单的形式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有问题,可以学习哪个微课,也可以告诉他你是哪个知识点出现了问题,可以到前面找出那节课对应的微课再学习,学会了再来解决本次考试的题目。这样就相当于给每一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名教师,给每一位学生把他有问题的知识点重新讲解一遍,而且还不厌其烦。

三、微课能促进高效课堂再提高

微课,翻转课堂,颠倒传统教学结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它毕竟是新生事物,许多地方还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提高。应重点抓好首尾两端,做好课前分析及课后评价,促进高效课堂的进一步提高。一是课前分析。教师在每一课堂之前,每个微课制作之前,做好对学生、对教材的了解、分析,把握好重点、难点、易错知识点,便于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学生在每节课之前利用微课做好知识点的准备。二是做好课后评价。不仅要做好教师制作微课质量、课程反馈题目等的设置的评价。还要做好学生使用微课的质量、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第8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参考,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一

转眼间,紧张、繁忙的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研任务。工作中每位老师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根据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提高本组数学教学水平。现将本学期来的教研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依据各年级特点,在征求了教师的意见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本着务实的原则,力争有效指导本学期组内教研。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我们还通过讨论,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每次活动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1、交流探讨本册教材。开学初,全组老师认真学习教材、课程标准,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定出了全期的教学计划,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研活动中,我们除了制定计划、确立重点,大家还提出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惑进行探讨,组内教师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位老师,平时教学中都严格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到位,经常抓,并且经常交流,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学期下来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通过平时教学、听课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的情况看,有的孩子在许多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上课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课、课上随便说话,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每位老师静下心来反思,今后的工作该怎样去做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2、搞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坐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实践,交流心得体会,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共同商量计策,对每一个老师每个单元的把关课都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一起编写教案,准备课件。我们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各抒己见,一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在讨论中促进教学。在讨论中肯定、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这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采用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方法,每单元上完后大家都能够积极认真地进行单元教学反思。教师们能够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大家交流共享,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大胆地说出,大家及时地讨论,提出应对的措施。

3、上好教研课。本学期进行了全组示范课和年级组研讨课,李静老师上课之前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标理念贯穿于教学实际中,上出了自己的风格。为了上好教研课,教师提前说课并进行了3次试讲、修改教案、修改课件,组内老师不厌其烦、积极听课,针对她教学设计及讲课中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帮助修改完善,并把四年级《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作为第八联盟数学同课异构研讨课,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进步。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大力协助。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家会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绩。

4、认真听评课。每位教师都认真的听课和进行深入的评课,评课中每个老师都积极发言,纷纷指出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取长补短,受益非浅。在进行组内相互听课评课的同时,我们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观看优秀教师的录象课,及本校教师的教研课,并认真记录,认真研讨,领悟、学习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反思,也使本组教师的教学理论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5、及时、认真地检查教案、作业。本学期互查了三次作业、教案,在检查中看到本组老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并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6、运用直观性教学手段,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

我们在教研组活动别强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及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辅助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6位老师运用本班多媒体教室之便,经常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常常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加大对本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力度,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

4、针对班级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作为数学教研组的组长,我能力有限,教研活动水平和经验不足,在各位教师的支持和努力下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工作,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总之,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教研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找出不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多反思、多总结,并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让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即将结束,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数学教研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数学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刻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每位教师都能加强自我研修,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各位数学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反思,互相听评课,教师认真听课,集体评议,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倡导分内容、分章节、分头备课,力求备精品课;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目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级使用,还传给下一年级使用,做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结合了各类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教的合力,提高了数学教研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三、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四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四、存在的问题

1、对青年教师的帮助还不够,有待于加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辅导青年教师上再投入多一些精力,多听他们的随堂课,多加强交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使初中数学组的教学实力提高的更快,青年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骨干。

2、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困难的要多些,从考试结果看,不及格的比例大,全组教师还要较强教学的基本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学困生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数学的合格率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三

时光飞逝,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在教研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为主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抓好各年级的课堂常规教育。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课改为核心,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从细节抓起。积极推进基础刻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使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为了更好地做好以后的教研工作,现就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教学质量切入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随时保证有余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反思。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力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坚持每月一次的学生作业量化考核检查,期末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学校每位教师能精心合理布置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切实抓好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等工作。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以课改为核心,加强校本活动

刻研组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本着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究为载体,培训为依托,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我们组织教师出外听课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我们集中评价、分析讨论、交流。各位老师都写好一份好的听课感受,切合实际谈出自己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以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校本培训等方式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首先由执教者先说课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思路、理念,同时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的教学效果或困惑,然后由已定的中心发言者点评,接着大家围绕执教的亮点、困惑或自己观课后的感受进行畅所欲言,最后教研组长做主题总结发言。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在11月1日参加全镇小学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观摩教研交流活动中,我校程杨老师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通过本次听课、交流、参观、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

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

三、存在的不足和前进的方向

1、听课及评课的制度、方案有待于改进。

2、指导教师节积极参与网络媒体教研活动,进一步深钻新课程标准,给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的拓展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第9篇

我今天给大家做的观点交流,就是自主课堂。现在很多地方在讲传统课堂、幸福课堂、高效课堂,我们在理解的时候,提出了自主课堂。自主课堂的提出跟我们学校在推行的自主教育思想有关――从自主课堂到自主德育、自主研修、自主管理,最终形成学校的自主发展文化。我觉得我们这次讲会营明确的主题就是讨论教学模式,所以,我有几个想法要和老师们探讨。第一,课堂教学改革要不要有相应的模式跟进?因为今天与会的有来自全省各地的教育界同行,现在浙江省正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很多学校、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课改要不要有模式。第二,教学模式到底是教学的推手,还是教学的桎梏?对教学模式,专家、教研员、校长、一线老师认识是各不相同的,有些说要模式,它是拐杖和抓手,有些说模式是脚镣和手铐,说法不一样。我们期待这次讲会营通过课堂实践,包括下午邱老师我们老中青三代人的观点分享,到明天俞正强老师“小学数学学习基本样式”讲座,可能会给大家一点启发。第三,是不是每个教师都可以构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跟教师专业成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我今天执教的这堂课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我采用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这个流程分了三个“环”。第一个是“先学环节”,这个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一种可以是“书中学”,现在很多学校也在进行学案导学,就是引导从书中学,通过学案指导学生把书看懂。我今天没有引导学生从书中学,而是采用“做中学”。让学生尝试着做一做,看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不同的策略,他们的差异在哪里,这是先学。顾先生在报告中提到了可汗学院,可汗的视频就是现在很流行的翻转课堂的重要内容,翻转课堂把视频植入,用视频来取代学案导学,让学生先学。但它们两者都是一个观点――让学生先学。第二个环节是“后教环节”,后教不一定是老师教会学生。可以是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请小先生来讲,再是教师教,这叫后教环节。第三个环节就是我们数学课少不了的练习环节。

这样三个环节之下,主要有六个“学”。第一是引学,就是引出学习,我从艺术节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第二是试学,就是让学生尝试着学。第三是组学,组间学习。郑水忠老师班里的学生很自觉,学生说,老师我们能不能组学一下?组间学习有很多小技巧。在组间学习里,为了尽量避免组间干扰,我们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指挥下轻轻地、有序地进行交流。第四是展学,我邀请了七八位学生在白板前展示。大家发现了没有,同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解决的策略非常多样。其实下面座位上的学生还有其他不同方法。比如同样是一一列举,学生有方阵列举的,有数字列举的,当然还有文字列举的。同样是画图,有繁复的、简明的,对的、错的。这样展示的内容,如果我们用一个简单的PPT,就像顾先生上午报告所指出的,一带而过,呈现一个标准答案,可能就没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思维呈现了。这也是我们教室里面有很多白板的原因,我们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室里四周都是白板,每一个学生一块。昨天顾先生去参观指导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室四周展示,这是展学。第五是研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学习,这个过程更多体现出老师的示范指导性。今天课堂上,最后环节我在黑板上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做了一个简单整理,就是研学。第六是固学,用三道题来巩固、活用。

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有没有普遍性?可能它对某一类课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013年11月份,我们宁波学科教育家团队去广东与黄爱华名师工作室团队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正好要举行广东省说课比赛。黄老师知道我们宁波市的团队过去,他很客气地说:“林老师你们难得来,我有几个学员要参加广东省说课比赛,在你们宁波的客人面前说一说,请你们指教。”说课的时候,有一位老师说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居然采用了“三环六学”教学模式的流程,先引学,再试学,再组学。说到第三个学的时候我们二十几个人都笑了。说课结束以后,说课的老师说他的模式是向宁波的一所学校学的。我们陈亚明老师说,林老师在这里,你肯定是向他学的。后来我就问他,你从哪里学来的?因为2013年4月份,小学数学教师辩课进校园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当时我们邀请了一位特级教师和郑水忠老师上了两节课,围绕着展学和研学进行研究,最后《小学数学教师》把两节课以及互动交流全文刊登出来,这位老师说是从那里看到的。这个小例子说明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有这样一个模式,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抓手,可能会有利于解决一线课堂教学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环六学”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环节――先学环节的目的就是独立尝试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因为很多学生走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生活的经验,带着已有知识的经验走进课堂的。作为教师,怎样充分挖掘、用好这种经验很重要。所以通过先学,有这样一个尝试,让学生把自己的潜意识和相异构想充分展示出来,非常有必要。

第二个环节――后教环节,目的就是把“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做一次转化,让学生有进步,跳一跳摘到果子。在不同的环节中教师的任务、学生的任务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我理解的教师的任务、学生的任务,跟传统意义上教师在课堂里的任务和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可能也会不一样。比如,学生的任务是主动展示个人的见解以及小组的讨论;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并作出积极的回应;积极互动,包括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和全班互动。这些具体任务要求通过今天这堂课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了。教师的任务是学生在独立学习的时候,去巡视并收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项任务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有时候老师是要受到挑战的。今天的同学学习程度丰富多样,暴露的思维过程充分、多元,非常有价值。有时候我们到外面去上课,也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比如林老师要来上课,教师便对学生进行教育,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课,不要回答错误,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会非常一致,非常标准,反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潜意识、相异构想。

第三个是练习环节,对我们数学老师来说都非常熟悉,它是知识的巩固、知识的活用。比如,今天这节课学习了组合搭配,在练习中安排一道排列题,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模仿,还是要进行积极的思考,所以在练习中设计变式题,让学生转个弯,重新再来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我们也经历了一个模式的形成过程。起初,我跟老师们交流,我们要体现课堂教学新理念,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怎么办呢?怎么把我们新课标中的几句话“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在课堂中?怎么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一开始我们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办法,但我们有一些基本的认同和约定。第一个约定: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尽可能不讲。因为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老师们有一个通病,就是讲得太多,而且老师的潜意识里会有学生的知识就是通过我讲解学生才获得,真是这样吗?未必。比如“分数的意义”,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只认识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1/3。但到五年级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起点还是这样吗?不是了。如果老师请同学们表示出心中的1/4,结果发现学生可能会把四个圆中的一个表示出1/4,也有可能学生会把八个圆中的两个看做1/4,虽然在人教版教材里面没有渗透过任何这个知识点,但学生却能表示出来。因为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学生的自然经验在增长。在这两年中,尽管老师没有去教这样的知识点,但学生的却自己生长出了这样一种经验。所以我们第一个约定,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尽可能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弄明白。

第二个约定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和解决。过去没有PPT,我上课最多就是用一块一块小黑板,把学生的学习结果一个一个挂出来。这样的小黑板有什么好处?就是把学生的思考过程充分地呈现出来。但我们在现实中,随着多媒体逐渐应用到课堂中来,广泛使用PPT的课堂占绝大多数。没有黑板的现象越来越多。我有时候去听课,老师上“圆的认识”,没有带圆规。上“量角器的认识”,也没有带量角器。我亲身经历过,有一次我的徒弟上“角的度量”,他上了10分钟以后,停电了。他东看看西看看,走下来说:“师傅,停电了,课不能上了。”我说:“怎么停电了课不能上了?”“我量角器没有带来。”“量角器没有带来你怎么来上角的度量了?”“PPT里做好了,怎么认识量角器,怎么量角,都有。”这个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我们现在课堂教学是不是有了现代技术以后,就不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操作技能了?其实我们知道角的度量看多媒体演示和请学生到黑板上量一量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黑板上一个向下的锐角让学生来摆摆量角器,需要花好长时间。但这样的过程有没有价值?有价值,这是不能省略的。看一看和做一做价值不一样的啊!所以,我们的课用那么多白板就是想把学生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哪怕是错误的,也是一种资源。

第三个约定就是怎么来构建完整的、有结构的、丰富多样的学的结构。我们翻开教师们的教案,可以发现教的结构很明显、很完整,但很少有学的流程,学的活动很零散。我们的“三环六学”教学模式更多地是想引导教师去思考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教师应该如何来组织学习活动。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一边上课,一边探索。什么情况下自主?什么情况下合作?什么时候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于是,我们有这样一个表述: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后,没有疑问了,我们认为这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如果有疑问,这个时候老师也不要马上出手,而是开始学生小组合作。很多时候通过小组合作,问题就能解决。如果还没有解决的,教师这时候就要出手,通过点拨、提升让学生弄明白,促进学生的学习。我觉得这是不是正好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自主后合作,先让为学生主体,然后教师进行指导”这样一种关系。

二、“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

到底这样的教学模式提出来是不是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到底有没有一些理论依据呢?我个人以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更多应该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如同一个钟摆,东西方之间在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的中国教育一定是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摆动的,西方可能是另一个方向的摆动。我有一次参加一个教育研讨会,有一位特级教师讲,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后课改时代。我说后课改时代对中国教育来说还远远没有到来。只要到我们国际部去看看,你就会发现人家国外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的教育方式差别大着呢。形成大差别的原因有很多,譬如说班级人数,人家一个班只有16个人、20个人,我们一个班50个人、40个人,我们小组合作起来难度就大多了。我上次去新疆,新疆还有70个人一个班级的情况。要求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变的时候,班级人数、课堂空间、教师水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支撑。但是不管怎样,当下中国的教育一定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这样的一种钟摆趋势是不能搞错的,否则就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在这样一种趋势下,我们要叩问两个关键的概念,就是什么是教学?什么是学习?加涅对教学有这样的定义,教学是一组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事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是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事件,但它还不是学生真正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学习是什么?学习是学生自己对知识建构的过程,它的基本要素是经历,是同伴互相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改进意识的反映,学习的成功在于懂得应用。所以,我在课堂中发下一张学习纸,让学生独立地展开思考,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我想,不管结果对与错,在学生身上一定发生了学习。反过来,如果像我现在这样做报告,可能有些老师身上发生了学习活动,在认真倾听,专心思考。有些老师眯着眼睛可能还在想昨晚的美梦,在这样的老师身上,学习活动就没有发生。所以,学习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经历,是一种改进意识的反应。我今天课堂上的调控也在努力体现这一点,学生最初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就是学生原始的思维状态,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原来最初的一一列举到逐步有结构化的思考?一一列举好不好?好。但如果数量增加的时候,解决问题就比较麻烦。所以要尽量让学生进行有结构的思考、分步的思考,这就是学生思维层级的提升,这是我要思考的,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审视课堂的时候,要经常问一问,我们的课堂有没有真正把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底是丰裕的还是贫乏的?可能老师教得很精彩,可是你细细去想,精彩的背后学生的学习活动真的充分地展开了吗?

再来看看江山野先生――一位中央教科所教学论老专家的观点。他说我们的教学有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发展呢?他把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的学习能力分了五个阶段: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相对独立学习阶段、基本独立学习阶段、完全独立学习阶段。那么,我们的教师有没有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阶段?显然少了点。同样,我们拿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来说,我们小学教师很少让学生阅读数学书,理由是小学生看不懂数学书,不会阅读数学书。我们把数学书当什么用呢?老师课上好了,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某页,把某题做到作业本上,数学书充当了习题册的作用。到了初中,我问初中的数学教师:“是不是适当地让学生看看数学书?”初中数学教师回答:“林校长,不行的,学生看了数学书之后上课还有什么味道?”小学生看不懂,初中生不能看,那么,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怎么提高?江山野先生还认为学生不论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学生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潜能实际上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常常落后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就由基本依靠教师阶段进入到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我们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也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潜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一年级学生就有极强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做起小先生来像模像样。

在课改中,我给老师们发了一本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希尔伯曼写的《积极学习》。他在书中提出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书中提到,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我们或许会质疑这项研究的数据的准确性,但它至少提醒了我们,师讲生听肯定不是唯一的或者最理想的教学模式。正因为如此,学校要求教师们敢于打破常规,在探究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的问题上大胆尝试,让单一的师生互动里融合更多的生生互动、同伴互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教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很容易让人想起陶行知先生说的小先生制。为什么要开展小先生教学,从陶行知先生这里可以找到源头,也可以从希尔伯曼那里去找找依据。学生通过相互交流,通过小先生讲学,是不是对学习真有促进作用呢?其实,要理解这个道理也不难。比如说我今天报告前就约定好,报告结束前10分钟,我会抽一个签或者抽三个签,要求我们收到签的老师做大会总结。我估计这样一个环节的改变,会使听课教师的思维状态更有效。如果我再说请上来的三个老师谁讲得最好,我们就请郭华老师给奖励Ipad一个,这样的学习效果还会更好,因为你运用了激励的手段。这说明不同的教学方式,它对学习效果到底存在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这里不是纯粹的要奖励一个Ipad,对于教师来说,奖励学生的手段是非常多的,比如评选光荣升旗手、奖励小红星一颗等等。

三、“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

当然,“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是有我们自己的价值追求。首先要说明的是,提出“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为了纯粹发明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是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与原则,构建一种完整、有序的“学的结构”,成为实现自主课堂的“拐杖”和“推手”,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什么可以成为实现自主课堂的“拐杖”和“推手”呢?我们是怎么来理解“自主课堂”的?我们认为:自主课堂就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努力创建的一种让学生自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课堂。其重要特征是:所有学习活动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教法的选择、班级的集体交互作用等,所有的构成要素都为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加以整合,所有的构成要素都服从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当然,对于“自主课堂”,我们还可以从“自”的角度,从“主”的角度去构建,“自”和“主”是可以拆开来理解的,在“自主课堂”中,“自”就是学生的学习是自觉的,学习的途径是自立的,学习过程是自控的。“主”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的是有主见的学生。

对于这样一种“自主课堂”,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学习能力呢?我们很多教师一讲到课堂教学改革,就问我,这个模式能不能提高分数?我说,这样一种模式只要运用得当,肯定会提高教学效果,当然会提高分数,但模式的推进不是指向于提高分数,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倡导构建自主课堂,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尝试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和分享能力。这里面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也就是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还是别人教会的,这两者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天课堂上我有一个处理细节,大家不知道关注到了没有,有一个学生上来板演时出现了错误,在解决问题时简单地把合唱节目的三种选法与舞蹈节目的两种选法加起来等于五种,我没有及时地指出来,而是让其他的小先生在讲完所有的知识之后引导她自己发现错误。她说:“老师,我悟到了,原来我前面讲错了,我没有把合唱节目与舞蹈节目再进行搭配呢。”我的用意是如果她能自己感悟到自己的错误,自己通过之前的交流发现原来她自己错了,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这就是“人有自知之明”。关于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呢?这两个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太清楚了,我们的“双基”已经变成了“四基”,我们的“两能”已经变成了“四能”,这都要求教师关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职责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21世纪要求人人都有较强的自主能力。”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不能让学生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教育更多的要让学生能够自主,有自己的思考。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人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对人的影响。或许有的人已经感觉到了,试想如果我们把口袋里的手机上交,生活两天,我们可能会很不自在,若有所失,更有甚者魂不守舍。我们原来出差最常做的事情是打扑克、聊天,现在则是每个人拿出手机上网,人际交流大大地减少,那么网络对人是否会产生影响?一定有影响。现在教师要上公开课,第一反应是什么?就是上网搜索俞正强这节课上过了没有,林良富这节课上过了没有,哦,他们是这样上的!可是他有没有自己思考一下,我可以保证今天我所上的这节课在网上一个教例也没有。

话说回来,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让学生保持一个自主的人格很重要,我们一直有一句话:“教育使人自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主发展的人格。一个人只有自主发展,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构建自主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人格,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四、“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三环六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单一的一个流程,而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五个操作因子组成的,比如,如何来创设问题情境?怎么培养“小先生”?怎么进行小组合作?怎么进行白板展示?白板展示了以后怎么来处理生成性资源?如果不是尝试中学,而是采取学案导学,那么又如何来编写学案?这一系列问题组成的要素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模式的操作因子或者说是自主课堂的实施要素。

在运用模式的时候,需要把握住几句话:第一句是“以学为基础,以教为导向”。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在这节课的磨课之初,我们做了学生的前测,通过前测分析,我发现原来学生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思维是有一个层级的,每一级是不一样的,最低的停留在三年级的简单搭配上。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到达哪里?今天课堂中没有出现。我在其他地方测试过,一个班级的学生有7到10个人会用排列、组合的公式,用高等数学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你访谈一下这位学生,学生说,老师,我在培优班里学过。奥数班已经把排列、组合的公式这一知识教给学生了,这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公式,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课堂里的学生其实对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解决的策略差异是非常大的。第二句话是“以学习任务为基本组成单元”。今天的课堂其实就是用一个一个的任务来推进的。还有两句话就是“以促进有意义的思维为目的”,“以主动而有质量的参与为效标”。我觉得这四句话值得思考琢磨。

构建“以学位中心”的课堂,实施“三环六学”模式,前提是要把握学情。我们在学情调查中一定要清楚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学生不会的。你千万不要认为学生一窍不通,要知道肯定有许多知识学生不学就已经会了。其次,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什么是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我选取了一个马秋斯金的图示,他说,问题情境是相对于一个认知主体来说的,首先这个问题情境是新的,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包含有新的知识。其次,对一个认知主体来说他有这个需要,并且解决具有可能性,一点解决不了学生也就没有积极性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