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9 21:3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技术职称聘任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专业技术 职称评审 人才资源
一、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的意义
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它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核心内容是“评聘分离、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并在职务聘任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这项制度的全面推行和有效实施从根本上打破了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实际存在着的终身制,有利于建立一个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
2.有利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才问题,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职称是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职称工作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学术研究水平及业绩的考核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进取,促进人才成长,对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不断完善,拓展了人才评价内涵,从过去重学历、重资历逐步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打破了职务评聘过程中的“论资排辈”和少数高职称者故步自封、不求上进、不讲奉献的现象,改善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以评审和考试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运作起来,为选拔优秀中青年人才创设了环境。
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岗位设置的方法
岗位设置是人事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前提条件,没有岗位就不能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所谓科学设岗,就是按照单位的性质、规模、人员的构成,科学分析单位的工作任务,在分解具体任务的基础上,运用职位分类原理,明确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范围内,依据单位的定编定员情况、各职务系定的结构比例幅度内进行分类设岗,确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专业技术职务档次。岗位设置包括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岗位职责、聘任条件等内容。设岗时制定的岗位职责、任期任务及工作考核标准等,是聘任前培训、择优聘任、聘后考核、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
设岗的原则:一是因事设岗,岗责对应。即以“事”为中心,按照单位各项工作的需要,确定岗位的职数和职务层次,明确岗位职责,切实做到有事即有岗,有岗就有责。二是重点导向,竞争激励。设岗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向关键岗位、重点项目倾斜,向人才紧缺、力量薄弱的岗位倾斜。三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按照岗位有层次、结构要合理、组织最优化的要求,依据单位工作性质、专业的特点及担负的责任,选择最适用的主系列和辅助系列,确定各系列最适合的档次,配置每个系列最适合的岗位职数。设置的高、中、初级岗位要根据内部各部门、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保持合理、优化的结构比例;所设岗位一经确定就应相对稳定,不能因人而随意变化,同时又要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及时对岗位的职数、结构进行局部调整。只有坚持设岗原则,依据实际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才能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得以顺利进行,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聘任条件的确定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以来,评聘分开以后,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交由各级专业评审委员会负责,使得评审更加公正、准确和严格,有效地减少了单位的负担,也使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更加成为聘任管理的关键环节。聘任是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工资待遇的依据;没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是在有岗位且符合聘任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没有岗位或不符合聘任条件,则不能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二是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聘、竞聘原则;三是实行分类、分级聘任的原则;四是坚持岗职相符、职级相符、职责相符、对应聘任的原则;五是坚持聘任双方平等的原则,即单位与受聘双方均有履行聘约的义务,同时享有聘约规定的权利。开展聘任工作中,要严格把关,这是保障聘任顺利进行和发挥作用的关键。
首先,要把握好聘任的基本条件:凡受聘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近两年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具有本职务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符合本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其次,要把握好聘任的方式方法:聘用部门要在核定编制内优先从现有人员中选聘,如果在同等条件下,本单位人员可以优先选聘。单位聘任要采取竞聘或选聘的方式,实行政策公开、岗位公开、各额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以考核为依据,以实绩为标准,优胜劣汰,择优上岗。第三,要把握好聘任的基本程序:无论是采取竞聘还是选聘都要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一般要由以下阶段组成。宣传动员阶段:单位行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聘任委员会,公布岗位、职数、职责、聘任条件、聘期和聘任的有关事项;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申请。资格审查阶段:人事部门要对申请聘任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对照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核实申请人员是否符合该岗位的要求,并将结果上报评审委员会,经评审委员会审核后进行公示。竞聘或选聘阶段:采用竞聘方式的,由聘任委员会组织公开的竞聘会议,申请人陈述竞聘意见,聘任委员会评分或投票形成初步意见。聘约签订阶段:聘任委员会对竞聘或选聘结果审定后予以公示,人事部门组织签订聘约,行政领导向受聘人员签发聘书。
四、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聘后考核
考核是对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的监督检查,同时也是聘后管理的主要内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是进行重新聘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决定专业技术职务续聘还是被解聘的有效办法。考核一般分为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满考核两种,但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临时考核。考核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德、能、勤、绩,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档次。考核结果要与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职务和工资晋升以及奖惩挂钩。
为了使考核结果真正体现专业技术人员是否优秀、合格,改变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和期满考核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要创新考核办法,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不断提高考核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要特别加强对能否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目标任务情况的考核,要通过考核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水平。通过考核,掌握被考核者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健全考绩档案制度,将考核结果及时记录、归入个人档案,把它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晋升、续聘、解聘、奖惩等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监督管理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基本保障
应本会所属企事业团体会员单位的要求,参照国家人事部和自治区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申报推荐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会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和评审工作实践,经研究,决定在本协会所属企事业团体会员单位内继续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申评认定工作。
一、组织领导
1、成立**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由9至1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同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遵循“公正、客观、准确、保密”原则,保证评审质量。
2、成立**老科协职称申评工作办公室,在**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同本会所属企事业单位联系,负责受理助理级以上职称的申报、推荐、评审、认定的有关事项。
3、各团体会员单位要成立技术职称资格推荐审议小组,该小组一般由行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5—7人组成。
二、转正定职
1、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承认学历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不需评审,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2、大专毕业,见习期满,并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取得双学历学位和研究生毕业班毕业的人员在取得最后一个学位或毕业后,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
3、硕士学位获得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可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三、受理评审的系列
1、工程技术系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高校教师系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3、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
4、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5、经济系列: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
四、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必备条件
(一)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者,应是本会所属企事业并是**老科协团体会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凡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应提交在公开发行的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或工程设计报告二篇以上;
(四)对外语、计算机等级水平的要求,由各团体会员单位和职称资格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核实灵活掌握。
五、评审标准条件
1、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条件
(一)助理工程师任职条件
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够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获得硕士学位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经考察合格;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经考察合格;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二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四年以上者可任职。
(二)工程师任职条件
①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技术经济效益;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②研究、设计部门工程师的任职条件:有独立承担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能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研究、设计工作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③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合格;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2年左右;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三)高级工程师任职条件
①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高级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具有解决生产过程或综合技术管理中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有系统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有丰富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社会、经济效益;能够指导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②研究、设计部门高级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具有独立承担重要研究课题或有主持和组织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能力,能够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有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实践经验,取得过具有实用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设计成果,或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技术著作、论文;能够指导工程师、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③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
担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技术开发、技术情报等工作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应能比较熟练和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为了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对在生产、勘察、设计、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破格聘任或任命相应的技术职务。
(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条件,
从事高级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评教授级高工:
①主持和设计过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解决过省部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关键性问题。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或经济效益的(集体项目前三名或确系实际执行主要完成者,显著经济效益指年创税后利润50万元以上,下同)。
②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创性地提出本专业研究开发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果,或填补国内空白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或部省级一等奖或二等奖2项或三等奖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④在国际性的科技成果交流展览中获金质奖1个或银质奖2个、铜质奖3个的。
⑤获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专家称号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⑥主持开发、研制的新产品或结构调整、更新、换代的产品,成为自治区名牌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在自治区内同类产品中名列前三名,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⑦主持完成国外引进大型先进成套(单机)设备或生产线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投入生产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⑧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中,将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2、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教任职条件
助教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学士学位;或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经考试或考查,确认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经过一年以上见习试用,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
②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经考察,表明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
(二)讲师任职条件
讲师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担任4年或4年以上助教职务期间,已取得高等学校助教进修班结业证书;或确认已掌握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内容,具有本专业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且已承担两年或两年以上助教职务工作,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③获得硕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左右助教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三)副教授
承担五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副教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①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门学科发展前沿的状况,并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②教学成绩显著,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出版过有价值著作、教科书;或在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或在实验及其它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四)教授
承担五年以上副教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教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①教学成绩卓著。②发表、出版过有创见性的科学论文、著作或教科书,或有重大的创造发明。③在教学管理或科学管理方面具有组织领导能力。
对在教学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及其它科学技术工作等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其任职条件可不受学历、学位、任职年限等规定限制。
3、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理讲师任职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任助理讲师职务:
①获得学士学位,见习期满;或担任教员职务两年以上,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或有较强的业务实践技能,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理讲师职责。
②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理讲师职责。
(二)讲师任职条件
讲师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学士学位,已承担4年以上助理讲师职务工作,具有本学科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籍和资料,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或两年以上助理讲师职务工作,具有本学科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③获得硕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左右助理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三)高级讲师任职条件
已承担5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高级讲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可任高级讲师:
①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熟练地担任一门主干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卓著。
②能指导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咨询、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或其它科学技术工作,造诣较深、成绩显著。
③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对在教学工作或其它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其任职条件可不受学历、学位、任职年限等规定限制。
4、科学研究人员职务任职条件
(一)研究实习员任职条件
获得硕士学位者,可聘任为研究实习员。获得学士学位者,一年见习期满,并具备下列条件,可任研究实习员:
①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②了解本专业研究工作的基本环节,初步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在高、中级研究人员指导下,能承担研究课题中的具体工作;
③能阅读一个语种的外文专业书刊。
(二)助理研究员任职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者,可任助理研究员;担任研究实习员职务四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研究实习员职务二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任助理研究员:
①对本学科、本专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了解本门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地掌握本门学科必要的实验技术,能独立地设计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工作;
②取得过具有科学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在推广科研成果中有明显成绩,或在野外科学工作中获得有意义的科学积累,或在上述之一工作中起主要作用,能指导初级研究人员进行工作;
③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对从事不同类型研究工作的人员,外文要求可有所不同)。
(三)副研究员任职条件
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3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为副研究员:
①具有本学科较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解决科研工作中较复杂又有较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
②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选定有较大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提出有效的研究途径,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
③取得过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或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提出反映这些成果的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或取得系统的又有较大学术或实践意义的科学积累,或发表过较高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或在上述之一成就中起关键作用。
④具有指导和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
⑤具有指导和培养中级科技人员、研究生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员任职条件
担任副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为研究员:
①能分析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提出本学科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课题,或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②能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的、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并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成果。
③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攻关项目。
④培养出较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对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研究人员,在聘任各级研究职务时可不受上述规定的学历和资历的限制。
5、经济专业人员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理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较系统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对专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胜任助理经济师职务;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在经济专业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经济员工作2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经济员工作4年以上者可任职。
(二)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系统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有较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解决较复杂的业务问题,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或经济效益。获得博士学位,胜任经济师职务;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经济师工作2年左右;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经济师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经济师工作4年以上者可任职。
(三)高级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方法和发展趋势。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贡献显著。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经济师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经济师工作5年。
六、破格晋升条件
为鼓励自学成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在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工作中业绩突出,成果显著,确有真才实学,贡献突出者,可不受规定的学历限制,放宽资历年限,破格申报评审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一)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满五年,并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①荣获市级授予的劳动模范;
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四等奖或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③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④获市级质量管理奖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⑤在任职期间(三年以上)企事业管理成绩突出,管理经验被市主管部门或市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
(二)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满十年,并取得本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三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①获得省、部级以上授予的劳动模范;
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发明奖,下同)三等奖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③创省、部级名牌产品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④获省、部级质量管理奖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⑤在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被自治区主管部门确认,并在全区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
七、申报、推荐及受理程序
1、个人申报。申报人填写《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表》,提供学历证书复印件、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交所在单位专业技术资格审议推荐小组。申报人填写申报材料时,除本人姓名用笔填写外,其余内容一律用电脑打印。
2、单位审议推荐小组负责对申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确定推荐意见,根据申报人的德才表现,学术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成果等情况写出具体推荐评语。
3、申报材料每人一式二份,在今年7月底前,送交**老科协职称申评工作办公室,整理后送评委会评审。
4、申报人在交申报材料的同时,高级的每人交评审费用500元,中级的每人交400元,初级的每人交300元。
八、评审及审批
1、高教、科研、工程系列,高级评委会要按学科、专业设置若干学科(专业)组,对被评审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并向高级评委会提供真实可靠的推荐意见。
2、对照相应系列条件规定的任职条件,各档次职称规定必备学历资历条件和破格晋升条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审。
3、评委会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经出席评审会议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获通过。评委会的评审表决,只投同意或不同意票,不投弃权票,正式投票要一次性完成,不得搞复议。
4、评委会应建立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开会日期、出席会议的评审委员、会议议程、评审委员发言摘要、投票结果等。记录要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记录人签名。
5、评委会的评审结果须经**老科协专业职称资格申评领导小组批准,由**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行文公布,并发加盖钢印的职称资格证书,方可有效。
九、参加本协会的民营企业人员职称的评审
参加本协会的民营企业人员的职称,由个人向企业申请,再送服务民营企业委员会初审,然后提交老科协专家评委会评审。
民营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职称任职条件,学历可适当放宽,着重看其实际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看其技术和管理成果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如创何种名牌产品、增加多少产值、利润和税收,获得何种奖励等。
破格晋升的人员除具备中煤总局煤地发[**]182号文中规定的破格条件外,还必须是近两年内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优秀者。
二、统考专业技术系列的评审
凡国家统一组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的系列一律不再组织相应级别的评审,如经济、统计、会计、审计、计算机等,考试要求按照国家或地方文件执行。
四、院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院工程系列的初评工作,每年八月下旬召开一次评审会,经院初评委评审通过的任职资格,由院人事部门审核后下达任职资格通知,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
(一)、凡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认定的,都必须严格按照中煤总局煤地发[**]182号关于印发《**煤炭地质总局关于继续开展经常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执行。
(二)、凡由**局、总局评审的各系列,其职称外语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和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考试,且必须合格。
(三)、需要参加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参评的上一年度末提交个人书面申请,并提供个人相关资料,无个人申请的院初评委、人事部门将不予评审或受理上报评审材料。
(四)、专业技术人员在参评高一级专业职务时,其专业工作年限的认定,严格以实际担任专业技术工作年限计算,不得将参加工作年限视为专业工作年限。
(五)、年度考核结果,以院专业技术考核委员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的考核结果为依据。
(六)、参评人员的学历要求。
1、启始学历:以教育部门认定,由学校、院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准
2、后续学历:含自学考试、电大、职大、函大、夜大等毕业生必须有学历档案(包括入学时的报名材料、入学考试成绩并加盖省部级的成人教育委员会招生办公室公章)和省部级教委验印的毕业证书。
五、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任。考核不称职的应予解聘或低聘,且不能参加高一级职务的晋升。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可以低职高聘。“优秀”等级比例不得超过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5。考核工作由院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会同人事部门实施。
六、职务聘任
(一)、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应在核定的岗位职数内,在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按岗聘任(或破格聘任),任职期满,根据考核情况和工作需要决定是否继续聘任。
(二)、任职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院将解聘、低聘或缓聘:①不能认真履行职责;②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二个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的;③任职期间发生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的;④违法违纪受到行政记大过或党内严重警告以上处分的。
【关健词】“双师型”教师 计算机类专业 高职高专
为切实加强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对我校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本方法。本文中提到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职称又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包括通过国家组织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评审,取得国家承认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及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
一、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
(一)教师素质:在计算机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素质,具备指导学生参与IT企业管理和参加IT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职业素质: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具备把IT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学过程的能力。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二、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
(一)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
(二)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学校可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中青年教师。学校要鼓励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结合在二到五年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IT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多优势:通过合作,学科专业与IT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科专业向企业提供技术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IT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IT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实施专业教师到IT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IT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IT企业,通过挂职顶岗方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IT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挂职、顶岗实习、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让专业教师深入到IT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五)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IT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学校聘任专业兼职教师的来源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对现有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提高。组织专业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培训,力争在3-5年内所有专业教师均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
三、“双师型”教师的奖励及有关待遇
(一)建立合理激励机制。新进专业教师优先“双证”,在职称晋升、骨干培养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当年度未参与实践教学及未参加市场调研的不予评先评优。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将有计划地安排外出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或指导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比赛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课时岗位津可贴适当提高。
(二)对“双师型”教师,应优先安排参与教材编写、科研课题项目开发,主持或参与本专业范围的实验实训项目,指导培养年轻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给予优先推荐。
(三)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学校每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被评为市级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参加相关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进修培训,报销学费、差旅费,并每天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参考文献:
[1]刘翠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22期:94-95.
[2]旷健玲.中外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出国与就业,2011年,第20期:48-49.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20764,项目名称: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县林业发展实际和农民的科技需求,创建新型的林技推广体系,有利于加快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巩固林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二、目标任务
在10月前完成我县首席林技推广专家和林技指导员、乡镇责任林技员的选拔和聘任工作。
按照"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奖惩手段有力,保障措施到位"的要求,建立起以首席林技推广专家为龙头、林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林技员为基础、社会化林技推广人员为补充的四级联动新型林技推广体系。
三、岗位职责
(一)首席林技推广专家
根据我县林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专业,设置林业、竹类、种苗、经济林、森防5个首席林技推广专家岗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编制本县林业科技推广计划,参与制定本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发展现代林业以及重大决策提供科技咨询,组织实施并带头开展本领域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养和培训本地林技指导员、责任林技员、科技示范户。
担任首席林技推广专家的条件:一是县林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现在编人员并具有高级以上林业专业技术职称;二是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在我县同行业中具有权威性;三是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能力。
(二)林技指导员
林技指导员由县级林技推广机构中除首席林技推广专家以外并具有初级以上林业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各类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完成上级林业部门和首席林技推广专家交办的林技推广任务,为乡镇责任林技员、林业特色基地、专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大户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
(三)责任林技员
责任林技员包括乡镇林技推广机构的所有林技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责任区的林政执法、森林资源管护、林业有害生物及森林火灾的监测、预报、防治、处置和日常林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负责责任区全体林农的林技推广服务工作,及时答复林农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完成上级林业部门、首席林技推广专家、林技指导员等交办的林技推广任务。
(四)社会化林技推广人员
鼓励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科技力量积极参与林技推广活动,大力培养农村林业科技示范户,加以扶持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对林业科技的"传、帮、带"作用。
四、工作步骤
为确保责任林技推广制度的顺利实施,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9月中旬):成立县责任林技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府办分管主任和林业局局长担任,林业局、人劳局、财政局等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主要负责制定完善考评内容和程序,统筹协调责任林技推广制度的落实,开展对本县林技推广现状、责任林技推广制度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
第二阶段(9月下旬):根据省政府、省林业厅文件精神,制订责任林技推广制度各项具体内容,落实好首席林技推广专家、林技指导员、乡镇责任林技员职位人选及责任区划分。
第三阶段(10月中旬前):实施责任林技推广制度,组织开展全县林技推广工作。
五、考核与奖惩
近年以来,__广播电视台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做强做大广播电视事业的总体目标,依靠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推行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人事人才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进一步深化人事人才机制改革刻不容缓。
一、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__广播电视台现有人数557人(含内退和其他人员、不含部门和栏目聘),在岗人数516人,其中在岗的事业编272人、企业编65人、台聘179人。
从业人员学历:研究生6人(均为党校在职研究生);本科218人;大专173人;大专以下119人。
专业技术职称:高级20人(其中正高1人);中级94人;初级179人。
年龄:30岁以下128人;31-40岁229人;41-50岁119人;51岁以上40人。
二、制约广电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__广播电视台拥有三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和一个网站,内设21个部门,涉及记者、编辑、导演等十多个岗位,自办栏目共有30多个。随着节目栏目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标准,从而出现人才匮乏、事业发展受阻的现象。剖析当前我台人才结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制约因素:
(1)人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偏高。我台大专以上学历约占全台人数的71.3%,整体素质正在不断加强和提高,但在这些人员中大多数是非广播电视相关专业毕业的,有许多一线记者、编辑是专业不对口或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制约了节目质量精品化;
(2)专业性强的高级人才缺乏,高层次广告经营人才、高级文艺编辑、非线编优秀技术人才、大型节目撰稿人、大型文艺晚会主持人等方面人才空白。电视新闻男播、男主持已空岗两年多,这在全国省会城市台实属罕见;
(3)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不足,占总人数的52.6%,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仅20人,且45岁以上占多半,不少同志已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其中正高职称的只有1人,这在省会城市台中是少见的。并且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放在合适的技术岗位方面考虑不多,做得不够;
(4)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考核、竞争、流动的机制和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解放思想,建立科学的人事人事人才管理机制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直接影响到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直接影响到能否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面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媒体市场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
1、要创新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
要突破“有高学历、有高职称才是人才”的局限,重新认识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把凡是能够为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都视为必需的人才。对有较高知识水平、创造能力强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际经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对新生人才与传统人才、在编人才与台聘人才都一视同仁。按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岗位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才而用,用其所长、挖其所能,实事求是地善待人才,合情合理地使用人才,使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职工个人的利益与单位集体的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树立起台兴我荣、台衰我辱的思想观念和敬业爱岗、以台为家的主人翁精神,为建立科学的人事人才机制奠定思想基础。
2、要完善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健康科学、行之有效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
人事人才管理依靠制度来规范。多年来,__广播电视台注重人事人才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创新,在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建立总工程师负责制,相关栏目推行制片人制,重要节目(栏目)实行首席记者、责任编辑和主播制度,优秀主持人实施年薪制,行政管理方面也实行了主管制。在广播旅游频率(广播95.4频率)试行总监负责制运营,下放权力,总监对节目质量、广告效益、人员调配等负总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营,为人事人才管理迈出了关键一步。下一步要积极稳妥地根据广播电视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通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与创新,取消原有的工资发放渠道,积极推进二次分配,实行岗位管理与收入分配相挂钩,同岗同工同酬,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质加薪,搞活内部分配,打破传统分配模式,逐步建立起积极畅通、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局(台)对工资收入实行总量上宏观监控,微观操作上下放分配权限,鼓励能实行目标量化管理的业务部门实行第三次分配,收入上不封顶,下保最低工资(以__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准),对优秀人才、关键岗位人员和作出突出贡献者进行分配倾斜,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
3、要科学评价和使用人才,积极推进评聘分开和聘用合同制管理
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的改革,不断提高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扩大干部竞争上岗的层次和范围,允许台聘人员竞聘中层干部,把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作为评价和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优秀中层干部。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事业单位要实行评聘分开,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增强职称评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动员更多人参加专业技术职
称评审,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改变专业技术职称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过少、技术含金量低等局面。同时,专业技术职称聘用要与岗位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科学设岗、按需设岗,唯才是用、唯能重用,通过公开竞岗,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对于高学历低能力或高职称低水平的同志要实行“低聘”,对能力强、业务精、业绩突出的底学历或低职称人员实行“高聘”,彻底打破光看学历和职称、不管水平能力的传统模式。
为了使干部使用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进入长效的科学发展轨道,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工作业绩和团队合作精神,配套建立分配制度,做到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高能低,激活人才使用机制。要全面实行聘任制,《劳动合同书》签订率努力达到100%,确定双方的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实现由身份管理和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度,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安全感和创造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4、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作为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广电人,就必须与知识同步、与科技竞跑,不被时代抛弃。首先是人人都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每位职工不仅要自觉学习政策理论,更要学习与工作关系密切业务知识,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或者认为现有水平能应付工作的满足心理来抵触学习,要增强危机感,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种培训活动,坚持每日读五份报纸、每月看一本书活动,勇当知识的主人,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其次要单位主导、部门组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为重点,采取报告会、专题讲座、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全面提高职工工作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要认真做好新进入人员或调岗后人员的培训工作,尽快使之适应和胜任新工作。再次是拓宽培训渠道,选派业务骨干到中央台或先进兄弟台进行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重点培育德才兼备的干部、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骨干、采编播高级复合型人才。
图书馆馆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普通的借阅和资料查询等低层次服务,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上门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而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理念,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定制专门信息服务,让信息为人所用;在服务上,应主动出击,加入读者研究团队或开发小组,对所需专题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尽量提高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和利用率以及信息资源的再生产水平。
2综合素质不高
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观念。在知识方面,馆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有关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计算机和网络通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等。在技能方面,要具备电子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组织、控制和提供利用的技能,网上信息资源组织和筛选的技能,对各种形式和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技术适用性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以便形成新的信息产品和新的服务内容的能力。[3]而目前图书馆馆员绝大部分不具备以上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图书馆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3图书馆馆员如何迎接挑战和机遇
传统图书馆馆员不仅在观念与心理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在知识技能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提高。面对严峻的挑战,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和决心,就很难提高自己,难以跟上知识经济时代潮流。
3.1大力提升自身基本素质
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质。每一位馆员都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自己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要热爱图书馆事业,以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读者,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牢固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努力做好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其次是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图书馆馆员应熟练掌握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理论,掌握图书情报专业工作方法与实用技能。图书馆馆员还必须熟悉和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影音制作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等,能够对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进行高质量的筛选、评估、选择。第三是外语和新学科知识。图书馆馆员应熟练掌握1~2门外语,能帮助读者查询和利用外文资料,提高外文资料的利用率;能为读者查找、翻译和编写外文文摘,做好文献资料的编译服务工作。图书馆馆员还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新学科知识。馆员应该了解和熟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学、传播学、管理学、市场学等学科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提升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第四是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开设专题或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都带有开拓性和探索性,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要有创新和超前意识,要勇于探索、不断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地发展,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工作,使用创造性的思维开展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3.2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
首先,图书馆馆员要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收集到有参考价值的信息,经过加工后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传递给读者。其次,图书馆馆员还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对特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等信息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对特定领域的发展进行总结和趋势分析。再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用户全方位、多角度灵活选择国内外各种资源信息,帮助用户得到特定的信息。[4]第四,图书馆馆员还应具有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对具体研究项目或课题所需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信息质量及其利用价值的能力。此外,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用户提供特定的服务来实现的,也是人际关系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过程,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和说服能力,用真诚服务去争取更多用户的支持。
4图书馆积极推动馆员应对挑战和机遇的措施
为全面提高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推动馆员尽快完成角色变化,应从图书馆馆员自身和图书馆对馆员的管理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图书馆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馆员进行培训,二是馆员自身更新知识,刻苦学习图书馆的管理知识,苦练操作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服务能力。图书馆的公共属性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为目标,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馆员必须是知识复合型兼创新型人才,能注意了解社会需求并不断地学习。近些年来,图书馆人员结构正逐步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从传统馆员向学科馆员转变,一方面能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文献信息工作的技能,另一方面能加强某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图书馆员提供自我发展的环境和良好条件,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一,在职培训是图书馆官员补充和更新知识的最好途径[5]。在职培训,目前重点应是图书情报专业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及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学习,图书馆需要对全员普及计算机的应用操作技能及各种网络软件工具的使用。第二,建立健全竞争与考核机制。竞争与考核机制可促使图书馆馆员通过主动学习和研究发挥自己的潜能,可提高馆员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茁壮成长。第三,推行内部职业岗位聘任制度。图书馆可推行内部职业岗位聘任制度,以提供馆员晋升的另一个阶梯。实行内部岗位聘任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双轨并行:内部岗位聘任主要是考核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是考评学术研究能力。第四,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和争鸣的氛围。这样可以在无形中提升馆员的敬业精神、智慧和才干,促进图书馆各项新的服务工作顺利推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有效性。
5结束语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今年我局及时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加强了领导,充实了气力。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雷云、县人才办副主任杜红松、县仲裁办副主任吕世军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为局综治及维稳工作负责人,吕世军为局综治及维稳工作联系人。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把综合治理工作列进全年人事人才工作要点,纳进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做到了季度分析研究,半年总结检查。
二、明确任务,落实职责
(一)明确任务
一是根据《*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我局印发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年综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二是会同县委组织部、县综治办把综合治理工作纳进了干部考核内容,与职务任免、政治名誉、级别升降挂钩;三是要求各股、室、中心做好了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职员的治理与教育培训,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加强了对社会各类人才的同一治理,并提供了优质服务;四是及时调整健全了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规范程序,加强了对单位用人的监视检查,切实维护了职工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正当权益。
(二)落实责任
一是重新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其成员职责,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亲身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单位、个人实行目标治理责任制;二是层层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将领导责任、具体目标、赏罚措施层层落实到各股、室、中心和个人,把综合治理工作纳进单位目标考核、职工政绩考核以及全县人事系统“争先创优”活动范围,并与津补贴、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逗硬赏罚。三是进一步规范了执法程序,加强了内部执法监视检查。由于机构健全,职员落实,措施到位,防范有力,全局未出现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三、加强教育,广泛宣传
加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是预防各种违法违游记为的发生,减少社会治安题目的有效措施,为此,我局切实加强了以道德、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法律法规培训为主的教育工作:一是抓好了局干部职工的教育,做到了学习资料、学习经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的考核五落实;二是通过工作会议等形式,注重在日常业务工作中抓好了机关、事业单位政工人事干部的培训教育;三是抓好了学习法律、法规的考试工作,制定了20*年全县公务员培训方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培训考试工作的通知》,积极筹备了全县公务员培训工作。
广泛深进地进行法律宣传,增强广大干部职工遵法、*的自觉性。在今年3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月活动中,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制作灯箱、组织职工收(看)听法制节目、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了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刊有文,得到了县综治委的肯定。
四、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我局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章立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预防了事故苗头,减少了社会治安题目。
(一)建章立制
健全了局机关内部治理制度;加强人事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人事局部分执法责任制建设;充实完善了内部治理的各种机制,大力推行人事机构编制工作政务公然,着力完善机关干部职工绩效考核机制,实行阳光下作业,把行政事务纳进了依法决策、依法治理的有序轨道。
(二)依法行政
第一,做好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加强机构编制治理。一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治理和职称制度改革有效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治理和各类专业技术职员任职前公示制全面实施,建立起公正、透明的职称评审新机制。二是事业单位工资收进分配制度日趋完善,对专业技术职员按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会同组织、财政等相关部分做好事业单位津补贴规范工作,确保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按标准足额及时地发放。三是机关事业单位公然考调职员工作做到宣传发动广泛,社会知晓度高、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有效开展;程序严谨有序,社会公信力高。上半年,全县各机关单位公然考调职员11人。四是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逐步完善续聘、解聘、辞聘等聘后治理制度,指导新设立事业单位科学、公道设置事业单位岗位,规范了事业单位职员岗位聘任制。上半年,共评聘专业技术职称19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9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8人,低级专业技术职称129人。五是机构编制治理工作严密有序,及时进行了20*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登记治理工作;着力推行了机构编制实名制治理,继续实行职员编制治理卡、增人增资卡等制度,并按规定进行了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视;办理完结各部分上报的调编、更名、增设内设机等编办日常事务,为构建*、平安*奠定了基础。
第二,做好安置及维稳工作。一是继续做好部分企业干部安置及解困维稳工作。通过把解决实际题目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认真落实了“五包”责任制。按政策规定,上半年落实了全县企业干部的生活困难补助、救助、医疗保险、再就业、节日慰问和个案解决特殊困难等优惠政策的兑现工作。每月发给补助、救助费30000元,累计发放补助、救助和慰问金达540000元,建立起解困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稳妥做好来信来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认真办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案、提案和议案2件;积极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理书记“百姓网上通”群众件2件;办理“县长民情信箱”件3件;办理其它来信来访15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覆信”,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三,大力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及保先创优活动。从4月8日起至5月底,我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了以认真学习进步、认真查摆题目、认真剖析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为中心的作风效能建设及保先创优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作风效能建设暨保先创优活动的各项工作,机关干部职工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进一步进步,廉洁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局干部职工的廉洁性、纪律性、自觉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满足度和认可度大大进步。
五、加强防范,健全机制
充分利用调解机构,加强疏导调解,指导单位、乡镇建立健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对人事纠纷在“防”字上狠下功夫,发现纠纷做好“三不原则”,即受理不过期,调解不过夜,处理不过度,特别是在处理集体上访时作好疏导工作,避免矛盾激化。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政策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发[xx]4号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办法的通知》,及上海市卫生局沪卫人(xx)48号文《关于本市卫生事业单位开展聘用合同制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立此合同:
甲方因工作需要聘用乙方为聘用合同制________(专业技术人员 工人)。
聘用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一、聘用合同期限:
(一)聘用合同有效期1、自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法定退休年龄为无期限合同。
2、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共___年。(其中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为试用期)为有期限合同。
(二)合同到期,甲方可根据乙方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身体状况及有关政策规定决定是否与乙方继续签订聘用合同。乙方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受聘。如需续聘,双方应重新签约。
二、岗位职责与工作要求:
(一)甲方安排乙方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甲方如因工作需要,可以调换乙方的工作岗位。
(二)乙方需持有岗位要求的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证书或者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具有完成应聘岗位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乙方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法规,爱护国家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及甲方各项规章制度。
(四)乙方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有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
(五)乙方须按照甲方确定的岗位职责自觉接受甲方管理,服从工作安排,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六)甲方对乙方在思想上予以关心,业务上予以指导,根据工作需要,为乙方提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其他进修机会。
(七)聘用合同期内,在未经甲方同意或选送的情况下,乙方不得擅自占用工作时间参加各类专业或学历学习。
(八)双方有关聘用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等事项按《xx医院全员聘用合同制实施细则》执行。
三、工作报酬、福利、职务职称及其他待遇:
(一)工资:
1、甲方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本单位具体规定以及乙方所在工作岗位核定和发放乙方的月工资、奖金、及其它补贴等。
2、甲方根据国家、市府和单位的有关规定调整乙方的工资。
3、甲方按期为乙方向社会保险机构缴付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社会保险金,同时缴纳公积金。
(二)福利待遇:
1、合同期内乙方可享受国家规定的婚丧假、探亲假、休假等。
2、乙方在聘用合同期间患病或非因公负伤,需要治疗休养的,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三)职务职称及其它待遇:
1、合同期内甲方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本单位具体规定,以及乙方所在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工作要求,经过考核,对具备条件的乙方可聘任专业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
2、乙方享有参加民主管理、获得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权利。
四、工作纪律:
乙方违反法纪、法规及甲方规章制度,或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甲方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xx医院职工奖惩条例》,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五、聘用合同的终止、解除及违约责任(一)聘用合同的终止1、聘用合同期满的;
2、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的;
3、本院被撤消、或解散的;
4、受聘人员退休、退职、死亡的。
5、无期限合同的约定终止条件:
1)原固定制职工转制后,无岗位人员实行半年的院内公开招聘,公开招聘期满仍无科室聘用的,将委托有关人才服务机构进行托管一年半,待岗满两年后仍无法安排的办理终止合同手续。
2)其他无岗位聘用人员实行三个月的院内公开招聘,公开招聘期满无科室聘用的,则办理终止合同手续。
3)岗位聘任期满,受聘人员应服从医院的转岗要求,无特殊情况三次不服从医院的转岗要求,合同终止。
4)年度考核不合格或累计两次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合同终止。
5)已到达或超过退(离)休年龄的人员(不含符合国家和本市关于延长退(离)休年龄的规定,并办理了延长退(离)休年龄手续的人员),合同终止。
(二)聘用合同的解除1、聘用合同有效期内,发生合同解除条款情况时,双方均应在合同所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解除聘用合同。
2、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并书面通知乙方:
人们对企业实力的评价,一般侧重于对其有形资本的评估。如厂房、机器、生产资料、金融资本等。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知识型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回报率将高达30%-40%,甚至更高。因此,对知识型企业――媒体竞争实力的评估,不仅体现在对有形资本的评估上,更应表现在对其知识资本的评估上。
目前,我国媒体还没有完全将知识资本纳入管理范畴,关于媒体的知识资本指数及其作用,还不为人们所了解、所认识、所重视,因此,本文从理论上对媒体的知识资本指数进行探讨。
一、媒体知识资本存量指数分析
教育存量法在知识员工的数量和质量测度方面广为国内学者所运用,它以教育的成就或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来间接地描述个人知识资本的水平。其基本思路在于:教育形成的知识构成了个人知识资本的核心内容,教育的成就越大,个人知识资本的投人通常也越多,国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知识资本的存量也越大。媒体知识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大致反映其知识资本存量。本文引用教育存量法从媒体员工队伍受教育程度对媒体的知识资本存量进行分析。
用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HCt,为t年第i学历层次从业者人数,Wi为各级受教育程度的指数。考虑到知识的累积效应,将学历指数的序定为几何增长或指数增长序列,对应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其他等,可以将学历指数Wi设定为23,22,21,20,2-1/2同时考虑到时间和大学扩招等一些因素,学历指数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修正。下面,以对A、B等媒体抽样调查结果为例:
A媒体目前有正式员1982人,其中专业员1444人(几乎占员工总数1/2)。20年前该媒体员工人才结构如表:
与20年前人才机构比较,如表所示:
如上可见,媒体队伍发展壮大,不在于数量的扩大,而在于质量的提高,在于新媒体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年中,A媒体仅本科生的增长幅度就是原来的150倍。
A媒体知识员工结构纵向比较结果表明:时代在发展,媒体的知识资本指数在提高。A媒体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保持主流,权威媒体的地位和声誉,能够完成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是因为该媒体拥有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知识型员工队伍。
时代因知识的作用而变迁,媒体因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增大逐步成长。知识和承载知识资本的人形成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任何媒体顺应知识快速更新的市场需求,都必须不断吸纳人才,运用人才。
例如集团的员工,80%是近五年毕业的,70%是近三年毕业的,这些知识型员工是该报能够赢得未来竞争的最大知识资本。
以调查数据做横向比较,B媒体的员工知识资本存量高A媒体,如表所示:
横向比较,B媒体知识资本存量在一个时间基点高于A媒体,具有阶段性的优势。然而,对这个问题要动态分析。同时媒体的知识资本指数的提高,不仅仅是人才的质量提高,人数的增加,而在于盘活知识资本的存量,通过知识共享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如果以2003为时间基点,当时 B媒体35岁以下知识员工有博士6人,硕士103人,本科生295人,专科生44人。按教育存量法模型,B媒体知识存量当时在全国媒体中名列前茅。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媒体的知识型员工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存量越高,知识密集度越大,知识指数越高,核心竞争力越强。
二、 媒体知识资本流量指数分析
聚集人才,能够增强媒体知识资本的存量,以专业技术职称界定人才的专业水平能够测度媒体的知识资本质量,动态考核知识型员工的实际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够调控知识资本的流向,激活知识的存量,使知识在运营中实现增值。
目前,我国媒体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统一标准的技术职称,调查显示,B媒体管理人员的技术职称状况与其职位状况较为吻合,如表所示:
管理层技术职称构架与媒体对专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一致。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职称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媒体对员工知识贡献程度的测量。
近年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和广州报业集团先后实行内部职称制度,补充原有的社会通用职称。即内部职称与社会通用的职称制度相结合,评聘分开。内部职称根据业务人员的学历、经验和实际能力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聘,如长江日报以实际业绩为最终衡量标准,对业务人员的工作进行量化分析。报社规定每年发稿数量和质量在部门名列前3名的,可以进入报社20强并授予总编辑奖;连续2年进入20强前3名的,可以晋升一级工资;连续3年的发稿状元,聘任为内部高级职称。报社对业务人员的工作量有严格的考核,一名具有正高职称的编辑,编辑工作量达不到正高职称工作要求的工作量,被报社低聘为中级职称的编辑。一位记者社会职称是初级,因为连续3年为发稿状元,被内部破格评为高级职称;有一名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报社,但连续3年业务考核都为末位,不仅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硕士研究生1年后自动转为中级职称,而且因为连续5年也极不合要求,被报社内退。发稿质量是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一名年轻编辑每年发表的稿件80%都能获得各类奖项,被报社聘为高级编辑,成为编委会成员。
三、 媒体员工岗位知识贡献分析
从岗位特点看,媒体员工的专业知识贡献是有生命周期的。如,将记者、编辑和主持人职业岗位进行对比,在不同的年龄段,知识贡献的结果就不同。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例,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主持人的知识积累、知识贡献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不尽相同,一个初出道的主持人,其知识积累、经验积累不足,还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广播电视节目,此时其知识贡献率还不够,而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其价值增值数据在15年内上升飞快,随后尽管其知识在不断增强,经验在不断丰富,由于年龄的增大,其在专业领域的价值增值数据急剧下降。在我国,当他45岁时,他在主持专业上的年度奖金可能开始逐渐降低接近于零。大多数成功的专业演艺明星具有和主持人相似的价值曲线。与主持人相反,编辑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和关系网随他年龄的增长和扩大,它本身的价值也随之而增长。最终他的价值曲线也要下降,只是主持人职业生命更短暂。普通记者的曲线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如图2―2:
媒体价值增值区间的高度取决于它所处的市场和所拥有的经营思想,并且每个人的价值
曲线也各不相同。
上述是一般的职业岗位规律。在同~媒体,不同岗位的员工产生的价值和效率基本上是相同的。而在不同的媒体,同样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价值和效率,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不同的知识资本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对每名员工产生的价值进行长期衡量,或与不同的媒体进行比较评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媒体的知识资本管理水平和媒体创造利润的能力。
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贡献暨产生利润的能力决定着媒体的整体价值。
假设一个新闻专业员工可在专业领域工作30年,他/她预期利润为每年5万人民币,这名专业生产员工的当前价值大约为50万以上人民币。他的价值几乎完全是以知识为本钱创造的。比如,他所参入的栏目形成的社会影响所带动的广告收入;他组织或参入的报道产生的重大影响形成的社会生产力等等,都是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
直接创收员工创造了媒体的收入,计算净收入必须考虑他们的所有花费(差旅费、办公费用、文秘和管理员工的费用),和按市场行情支付给他们的工资、养老金和其他福利等成本。
因此,媒体直接创收人员价值可以表示为:
以电视广告业务人员为例:分析知识型员工的价值,通常来说,资产净值是评估企业至关重要的指标。但这并不适用于媒体,因为给媒体创造利润的主要是员工而非有形资本。因此,对专业生产员工进行评价的指标更为重要。
媒体广告销售利润率是描述媒体利润创造能力的主要指标。他能比投资回报率更准确地衡量效率。销售利润率通常在不同领域之间变化很大。当他是以销售额的百分比出现时,我们就应该清楚这个销售额都包括什么,因为它受佣金、费用、产品销量等不同方面的影响。表达销售利润率的更好的方法是利润除以价值增值。关于利润,也同样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利润报告数据取决于不同的衡量方法。
每名广告业务员产生的价值被称为衡量媒体生产能力“最纯粹的”方法。
一个广告业务员的预期长期利润不会超过一个特定的水平。这个最高值在不同的经营方针的媒体以及不同地区之间虽然各不相同,但的确存在一个特定的很难超越的最高水平。
将每名员工花费的成本考虑在内,可以预测出每名专业员工的价值增值。这样,专业员工的价值就可以简单确定为一定时期内除去花费后的预期利润。如一个电视媒体广告人员一年平均入账的收入是70万元人民币。而每名员工的办公、折旧、秘书及管理的费用是10万元人民币。那么他/她增加的价值就为60万元人民币。
除此以外,每名员工还应该有特定的教育费用等(以保持并提高其知识资本),约为2万元人民币。除此还剩下58万元人民币。在该行业中,通常员工会得到他们增加的价值65%-75%作为工资以及社会保险补助。这样的话,他们可以获得28万元人民币。剩余30万元人民币。金融资本应该得到相应的份额,即投资回报(包括风险汇报),比例为税后12%或者税前18.5%(税率为35%)。如果每名专业员工的平均负债为20万元人民币,金融资本将获得70万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利息成本与收入,也应该扣除或加上。本例中,我们假定净利息为零。
最后,还剩下26.3万元人民币,这就是所谓的知识资本的盈余利润,媒体直接创收人员投入知识资本所创的年度价值为:
上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建模,分析了媒体知识资本的存量指数和知识资本流量指数。证实了知识资本对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本文的结论是:媒体的知识型员工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识存量越高;专业技术职称界定媒体知识型员工的专业水平,能够测度媒体的知识资本质量;动态考核知识型员工的实际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够调控知识资本的流向,激活知识资本的存量,使知识资本在运营中实现保值、增值。
1优化管理结构
我国民办高校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的比例过高。虽然总体上人数较多,但真正在教学岗位的人员相对少些,出现这种情况的民办高校应首先确定是管理人员过多还是教师人员过少。如果人员总数已经达到规模,则高层管理者应对行政、后勤臃肿的机构进行精简,采用淘汰制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取舍。如果是教师资源不足,则应面向社会、面向公办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进行公开招聘,抓住就业难的时机,提高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民办高校教书,同时招聘应遵循公平、公正、因事择人的原则,而不能不惟专业只惟学历的错误态度。
2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不仅与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等表层结构有关,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队伍的知识、能力等深层结构。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教学课程体系向综合化发展己成为大的趋势。然而,现行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存在着知识面窄、学派单一、知识老化现象。许多教师对专业之间相互渗透不感兴趣,文理科之间甚至相互排斥。一些新兴专业、边缘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有相当多的教师外语、计算机水平不高。教师队伍现有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校人力资源知识结构优化是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多数民办高校定位于职业技术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最大的区别就是“双师型”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聘请行业中的技术能手担任。如果学校担心来自行业中的人没有教学经验,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学校可以培训他们。更多的民办高校注重学生的技能教育,这时专业教师可能不胜任,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双师型”教师,使其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知识,这对于民办高校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老教师的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参加培训等方式培养青年“双师型”教师。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既进行学历学习,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拓宽就业的渠道。
3优化教师年龄结构
高校的年龄结构应以中年教师为主,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老教师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年轻教师可塑性强,是学校的未来,也不可缺少。而我国民办高校目前的情况是,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多,而中年教师严重缺乏,致使年龄结构十分不合理,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教学、科研的活力,体现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一般认为:教师的平均年龄以不超过40岁为宜,其中教授、副教授的平均年龄就分别控制在50岁和40岁之间。
优化年龄结构的途径:①严格控制离退休教师的聘用。民办高校中公办高校的离退休老教师的比例较大,长期以来由于民办高校不具有吸引优秀青年教师的条件,离退休教师的聘用成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很大一部分。由于这些人的年龄普遍偏高,导致年龄结构不合理。高校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设定其再退休的年龄,如规定老师70岁一定得退休的年龄下限。②重点资助最佳年龄区。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最佳年龄区(一般在25一45岁之间)给予充分的支持,包括工作上、生活上,教学上和科研上,让其充分发挥其潜能。
4优化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反映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即他们的基础训练水平及发展的可能性。根据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资源情况来看,学历结构可以遵循:需要有个别的专科生,以承担机房、实验室等的管理工作,主讲教师队伍应由部分本科生和大部分硕士学位研究生组成。教育部于2005年提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达到30%以上。综合以上结构要求,民办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应介于35%一6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应在15%一20%之间)。民办高校的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的教师数量近几年才有逐步上升的势头,但按照合理的学历结构而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优化学历结构的途径:①注入新鲜血液:民办高校可通过从公办高校补充优秀毕业本科生、研究生,并尽可能地吸引留学回国人员、以高薪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教师。②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民办高校的在职教师中,尤其是工作较早些的青年教师学历普遍不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为这些教师提供在职提高学历层次的机会。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经费上有一定的支持。③提高高学历教师的待遇:外聘的优秀博士、硕士,或者在职攻读博士、硕士的优秀教师,在待遇上要有所倾斜。学校可考虑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工资待遇,提供一定的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5优化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所具有的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组合。专业技术职称与组织的技术含量紧密相关。高校作为一个学术型组织,教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应高于社会其他组织群体。民办高校的职称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的主体,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人才总量不足、职工队伍素质偏低仍然是严重影响我省乡镇企业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的突出问题。为了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乡镇企业人才队伍,推动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特作如下通知:
一、鼓励、支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这些人员由原单位向乡镇企业流动时,除奖金、津贴外,在原单位享受的职称、住房等福利待遇不变,其工龄和服务年限连续计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由接受单位办理有关接转手续,享受原单位职工同等社会保险待遇。对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的,所在企业应给予重奖。
二、鼓励在机构改革中分流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分流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的,还可享受所在乡镇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鼓励以资金、技术、管理等入股合作,保留原档案身份,其人事关系转到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调整档案工资、定级、工龄计算等手续;需要流动的,按原身份进入人才市场交流。
三、自愿辞职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作人员,保留原档案身份,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并由原单位一次性发给辞职费。辞职费按本人工作年限计发,每年发给本人1个月的基本工资,最高不超过24个月。
四、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离退休人员接受乡镇企业聘任,原有离退休待遇不变。鼓励各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利用节假日和工休时间,为乡镇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报酬由双方商定。
五、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就业。凡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可不实行见习期;其待遇在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由用人单位自定;其劳动人事和粮户关系按省计委、省公安厅、省粮食局、省人事厅和省教委《关于普通高中等学校招生并轨后学生户粮关系迁转落报问题的通知》(甘计社〔1998〕285号)办理。国家不包分配的城乡“五大”毕业生,可由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办理录用手续,档案关系由人才交流机构负责保管,其工资福利、养老保险、住房医疗等待遇与国家统配毕业生同等对待,工龄从聘用到乡镇企业工作之日起计算。
六、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各类人才,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着重考核其工作实绩,适当放宽评审条件,具体按《甘肃省乡镇企业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甘职改办〔1997〕22号)办理。在乡镇企业工作中获得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获得高、中、初级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由所在企业每月分别发给60元,40元和20元的专业技术职务津贴。其它待遇由用人单位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所聘任职务确定。
七、积极鼓励从省外引进乡镇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凡来我省乡镇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均可通过调动、兼职、专职、聘用等形式引进。辞职、辞退人才来甘肃工作,经用人单位所在地人事(劳动)部门批准,工龄连续计算。对要求迁移非农业户口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根据同级人事(劳动)部门的批复,办理有关手续。对带资金、项目、专利来我省乡镇企业工作的,该企业可比照“三资”企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八、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各类人才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在原单位的住房已按房改政策购买的,应按政策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产权关系;未购买的,可按当年房改政策购买并享受与原单位职工一样的待遇。
九、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各类人才,在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其成果和专利可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分配,还可以参加省政府特殊津贴和省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评选,并纳入各级政府表彰奖励范围,享受有关待遇。同时可优先安排子女就业,家属需要“农转非”的,按省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十、在新产品研制开发、专项技术攻关中,企业可实行招投标方式或联合开发研制,招投标或联合开发研制各方的投入、报酬、收益分配等,均以经济合同方式协商确立。
十一、对立足我省大宗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开发出填补国家空白的高技术含量的名特优新产品,并通过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由省政府一次性奖励该产品开发研制单位或个人人民币50万元。
十二、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进一步开展乡镇企业人才培训,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乡镇企业人才队伍。各级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要划拨一定的财政经费,专款专用,充实完善各地乡镇企业培训机构,建设好培训基地。同时每年在安排大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计划时,应为乡镇企业安排一定数量的定向委培生,为乡镇企业培养各种层次的急需人才。
十三、各级人事部门及其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各类人才服务,为他们办理人事关系转接、档案管理、转正定级、转移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事宜,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十四、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要积极创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规定,为引进的人才办理档案管理、签定合同协议书等有关事宜。对各类人才要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对做出显著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进行表彰奖励,努力营造一个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十五、省乡镇企业局每年从各级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乡镇企业负责人中各选送10人,到外省市重点高等院校进行培训或专业深造,学习费用由个人负担一半,省乡企局补助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