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

时间:2022-11-23 23:54: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餐饮管理与服务论文

第1篇

摘要:本文以音乐监测系统为实例介绍将MVC设计模式应用到实际的开发中,通过对MVC模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很好地将软件模块

>> 基于AJAX技术和MVC设计模式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设计模式的心理咨询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学生论坛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的党建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的在线购物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设计模式的Struts框架研究与实现 基于ExtJs技术的MVC模式的年假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组织人事管理WEB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2ME及MVC模式的餐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高校外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课程申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成人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 模式和SSH 框架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社区医疗健康档案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BBS论坛设计及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护理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MVC模式的通信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 戴一平.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年第三期MVC设计模式在PHP开发中的应用.

[7] 阮彤,李京,冯东霄.基于Java的应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8] 卫索琪.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D].基于MVC模式的一种web应用框架.

[9] 毕建信.武汉大学申请工学硕士学位论文[D].基于MVC设计模式的web应用研究与实现.

第2篇

关键词:无线;追踪;餐饮;服务器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餐饮业的市场急剧扩大,成为中国的黄金产业。但传统的酒店人工式服务不仅效率低,容易出错,而且不够档次。应用无线技术管理餐饮服务,能够提高餐馆营业效率、服务档次及优化产业服务流程,为餐饮行业带来崭新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手段,是餐饮行业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餐饮服务管理系统有采用单片机和无线模块实现无线点菜功能的系统及采用商业PDA和无线网卡实现餐饮业的服务管理的系统,采用单片机和无线模块实现无线点菜功能的系统由于采用无线模块通讯,单片机进行控制,服务员通过操作无线点菜宝把数据发送至无线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AP通过有线网络把菜单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有线网络连接至厨房的打印机。服务器把菜单传至打印机打印。

然而现有技术存在着如下缺陷:

第一、现有的系统不能对单一菜品做到彻底的跟踪,导致顾客无法预知所点菜品的上菜时间及菜品的加工状态,也就是说顾客不能对自己所点的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不知道自己所点的菜中哪些菜已经在做,哪些菜还没有做以及还有多久上菜。

第二、现有的系统使餐饮管理者无法对餐饮企业员工的的工作量进行量化,餐饮管理者并不能明确的知道到每个厨师做了多少道菜,每个传菜员传了多少菜,每个服务员服务了多少顾客。

第三、服务器到厨房的打印机之间需要布网线和电源线。网线经常会出现故障。厨房打印机一般都用热敏打印纸,而厨房间为油污水渍较重的地方,热敏纸一旦接触到热油、热水,上面的字迹很容易模糊掉,而且传菜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出现服务员将热敏纸放到菜里,对客户健康造成危害。

解决方案

本文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餐饮服务管理中的餐饮服务管理系统,以降低餐饮企业的管理成本,优化其管理性能和管理过程,并易于使用和推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论文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餐饮服务管理系统,包括PC机(服务器)、菜品信息标识装置、手持器、餐桌显示器、厨房显示器,菜品信息标识装置中设有标示菜品信息的RFID标签;整体框图如图一所示。

本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间的网络基站,服务器通过网络基站与餐桌显示器,手持器及厨房显示器间进行无线通讯;餐桌显示器、手持器及厨房显示器中的RFID刷卡模块用于读取相应的会员卡信息及员工卡信息,菜品信息标识装置。

本系统的详细工作流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对本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即服务器开启,各工作人员登录自己使用的设备(餐厅传菜员,服务员在手持器上刷自己的员工卡登录手持器,切配员,厨师,打荷工登录对应的厨房显示器),菜夹子准备完毕,网络基站正常工作,餐桌上的台式显示器正常工作。

当顾客走进餐厅,坐在餐桌上时,餐桌显示器被触摸时自动开启显示帮助提示,如是会员请刷卡,如是非会员请直接点菜。当是会员时,接下来提示各种优惠活动,会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或直接点菜。点菜时可以同时要求所点菜品的做法,如会员不愿意操作,可以让服务员使用手持器点菜。

当顾客点完菜确认后,餐桌显示器通过433MHz无线模块把菜单数据通过网络基站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存档,并将处理后的菜单数据发送至网络基站,网络基站将服务器发过来的菜单数据发送至切配员面前的厨房显示器上,切配员按照厨房显示器菜单列表准备切配菜品,如图二所示。

图二 切配台显示界面

当此道菜品切配完毕以后,切配员使用含有RFID的菜夹子在切配员登录的厨房显示器上刷一下,此时该厨房显示器把此菜夹子中的RFID序列号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把此序列号和所切配的菜品名进行绑定,此后,该菜夹子一直对应此道菜品直至传菜完成;服务器将此菜品的状态更新为“已切配”。当顾客查询此菜品的进程时,服务器就会反馈此菜品的状态为“已切配”,顾客的显示器进度条实时显示自己所点菜品的加工状态,及大约上菜时间。

切配员把切配好的菜品连同菜夹子传至厨师,厨师把菜夹子在其登录的厨房显示器上刷一下,厨师登录的厨房显示器会向服务器发送此菜夹子的序列号。服务器把此序列号对应的菜品信息发送回厨房显示器,然后厨师开始烧制。烧制完成以后,厨师通过触摸确认按钮,通过厨房显示器把此菜品的状态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即更新此菜品的状态为“已烧制”,同时服务器向顾客显示器发送菜品的实时状态,顾客的餐桌显示器进度条将会进度到已经烧制状态。

烧制好的菜品和标识此菜品的菜夹子传至打荷工,用同样的方式把菜夹子在打荷工登录的厨房显示器上刷一下,然后菜品的信息即显示在此显示器上。打荷完毕以后,点击确认,厨房显示器把此道菜品的状态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菜品状态更新为“已打样”,同时把菜品的状态发送至顾客的餐桌显示器上,顾客的餐桌显示器收到数据即更新菜品的状态。

当菜品打样完毕以后,传菜员即可把菜夹子往自己已经登录的手持器上刷一下,手持器把菜夹子的序列号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根据序列号查询所对应的菜品,并把此菜品名和对应的餐桌号发送至手持器,传菜员可根据餐桌号进行传菜。

传菜员也可以连续刷取多个菜夹子,此时手持器上会显示已经刷取的菜单列表。当传菜员按下准备上菜时,手持器上的 433MHz无线模块把此菜单列表通过网络基站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分析菜单列表,并对上菜的先后顺序进行自动排序,并把自动排好的上菜顺序通过网络基站发送至顾客的餐桌显示上显示,此时如果顾客想更改上菜顺序,则可以通过台式显示器上的触摸操作更改上菜顺序,如果顾客不想更改上菜顺序,则接受默认的上菜顺序即可,同时点击确认把上菜顺序通过网络基站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把此上菜顺序通过基站发送至刚才上传菜单列表的传菜员手上的手持器上,此时传菜员即可按照排过序的菜单列表进行传菜。

传完一道菜后,传菜员可以对所传的菜品进行确认,确认之后,通过以上同样的发送方式,服务器和顾客桌面上的显示器会把菜品状态更新为“已上菜”。此时,该菜夹子上之前绑定的信息被删除,其可以重新绑定新菜品,以达到重复利用,节能环保的效果。

在顾客用餐过程中,可以通过台式显示器进行点菜、加菜、催菜、退菜等操作,同时也可以对身边的服务员进行咨询服务,服务员中的手持器可以帮助顾客点菜及提供信息查询。

当顾客准备结账时可以点击台式显示器上的结账按钮,此时台式显示器会显示有顾客应当交纳的费用详单,服务员带领顾客去前台进行结账。前台的收银员通过计算机访问服务器进行结账操作,打印票据等。此时整个流程已经完毕,所有切配菜品数记录,烧制菜品数记录,传菜数记录,服务记录数据均已经保存至服务器,为公司做员工业绩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总结:

综上所述本系统具有厨房管理革命性变革,不再需要手写点菜单、不再需要厨房打印机、不再需要布线、不再有丢单的问题、不再会上错菜的问题、自动合菜、催菜、划菜,提高厨房管理运行效率,智能安排生产过程,不再会有久等菜不来的问题;降低投入成本、健康环保、精确了解厨房工作人员情况,做到精确绩效考核。■

参考文献

[1]李振坤,蓝芳华.基于PDA的无线餐饮点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02:189-190+194.

[2]李忠成,高惠燕.基于nRF24E1的无线点菜系统架构[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7,04:61-64.

[3]李维秀.点菜师―餐饮服务质量提升新视角[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36-37.

[4]郭元颖,梁清华,郭爽.基于无线局域网餐饮服务点菜系统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21-23+26.

[5]蔡奕彬,陈智威,杨沛钊,侯超钧.基于WebService的Android餐饮点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04:120-124.

[6]奉华成.无线点菜系统――餐饮企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262+264.

[7]强磊,吕玉琴.一种无线餐饮点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应用,2001,04:218-221.

[8]张建宏.餐饮行业新宠:职业点菜师[J].职业时空,2005,17:15.

[9].无线点菜――白家大宅门食府实施餐饮ERP[J].每周电脑报,2003,45:22.

[10]朱志博.嵌入式无线点菜系统的实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1:298-299.

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一线人员 旅游管理教学 参与

1.引言

近年来,中国旅游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阶段,我国现有旅游院校1336所,在校生56.65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643所,在校生25.81万人;旅游高等院校693所,在校生30.85万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75所,在校生1256人;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6所,在校生100余人。旅游高等教育用了近30余年的时间,构建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虽然中国旅游教育发展速度快,规模庞大,但是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旅游理论教学与旅游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本论文就此问题分四步进行了研究,第一步对国内外同类工作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第二步对旅游相关院系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同学们对教学现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聘请相关旅游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讲座)的建议;第三步综合第一步和第二步调研情况设置课程(授课、讲座题目内容,方式方法等),并聘请旅游相关政府及企业人员进校授课;第四步对旅游系学生进行调研,就相关人员授课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构建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路径模式。wWw.lw881.com

2.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2.1国外研究情况

项目负责人查阅了欧美、日本的相关资料,欧美、日本旅游管理教育历史悠久,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成果很多,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在日本,日本大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都能采取社会和企业合作教学的学生教育培养模式。著名的日本立教大学,旅游管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培养门类齐全,发展很好,其各个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旅游管理教学采取了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但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立教大学聘请了日本国土交通部(日本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相关官员以及日本交通公社、日本近畿国际旅行社、日本旅行等多家日本大中型旅游相关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担任本科生的教学指导老师,还挑选了一些特别出色的一线人员组成专家组,建立专家库,担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参与旅游管理的理论教学及实习指导工作,这些一线人员处在旅游业一线,触摸着旅游业发展的脉搏,深知现时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可以根据旅游业实际情况,很快更新旅游书本理论知识。另外他们在一线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旅游管理高端人才,录用人才,为自己所在的旅游企业发展储备足够的合格人才,使企业发展长久兴盛不衰。这些也极大的提高了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欧美一些国家也采取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使旅游管理学校教学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2国内研究情况

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旅游、教育等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在知网进行相关论文搜索,共有此类论文16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偏重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理论教育强化方面,一方面在强化旅游实习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方面。但在研究中把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引入旅游管理教学中并使之常态化的学者还很少,虽有十数篇此类研究论文,但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的指导旅游管理教学的实际工作。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的矛盾、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旅游管理教育要求,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行业需求差距等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旅游教学工作中的这些不足之处导致许多科班旅游专业毕业生没有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人才和管理精英,旅游行业的管理骨干仍然由其他途径进入或者替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聘请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教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3.调研情况

本论文研究的基础数据,一是总结分析以往的教学实践数据,二是发放问卷,实地调查。通过广泛的同学、同行关系获得,通过各地协作人员、网络等手段调查获取。

3.1调研对象

本论文实际调查选取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系、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旅游相关院系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调研,对日本立教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旅游专业较强的国内大学进行电话访谈、网络交流等形式进行调研,另外对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旅游相关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旅游相关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士进行访谈,然后综合各个方面的考察调研结果得出科学实用的结论。以便使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理论教育能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能够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能够充分就业的社会急需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率。

3.2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聘请的授课者没有经过正式的授课培训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另外由于身份和年龄等的差距,与学生之间有一些距离障碍,在课时、课程、模式、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另外对于没有授课经验的一线人员来说,其备课和讲课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学校如何协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以取得效果最大化,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须认真对待。

西安财经学院在以往的旅游管理教学工作中,在导游实务、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多次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前往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德发长饺子馆、汉阳陵等地参观实习,也安排学生听他们的讲座,另外还聘请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等酒店营销部、客服部总监来校做讲座,和同学们互动探讨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如面窄,内容不多、时间短、次数少等情况,需要研究解决。

在本论文研究中,为了检验学生对外聘旅游一线相关政府企业人员的讲课兴趣及其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先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讲座课题和内容,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一些旅游专题讲座,另外配合课表中已有的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到旅游相关政府企业参观学习,边参观边听讲解。讲座和实习课程结束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研究,总结了经验教训,最后综合对比,得出一些结论。

在对西安5所相关大学本科旅游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76%的学生认为,就当前旅游专业教育本身而言,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变旅游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要加强和旅游业内联系,充分了解旅游业最新信息和行业发展现状。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为旅游系学生聘请了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及酒店人力资源部、国际旅行社一线外联人员进行了五次讲座,题目分别为“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学生外出赴西安君乐城堡酒店、德发长饺子馆聆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酒店与餐饮管理知识。在校参加讲座学生没有限定在某一年级,三次听讲座人数较多,每次都在110人以上,讲座以后,对听讲座的学生进行口头访谈,对讲座的满意度达到了68%以上,出外现场观摩学习,学习效果满意度更高,达到了76%,两种教学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也对五次讲座和现场观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聘请人员、讲座频率、讲座涵盖面、讲座时间等提出了较多建议。

4.建议与对策

4.1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职业选择

通过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加理论与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应该认真思考,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期望聘请以下方面的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应涵盖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中外合资旅行社、外资独资旅行社从业人员;酒店从业人员,应涵盖不同星级宾馆酒店、国内外连锁宾馆酒店的从业人员;景区管理人员,应涵盖历史人文景区、自然风景名胜景区、人造景区等从业人员等。这里边没有学生提出来需要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的旅游交通从业人员来做讲座。

4.2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学历与职称选择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校进行的三次讲座实践中,所聘请的一线人员1人为硕士,2人为本科,2人为大专,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旅游局工作的本科人员效果最好,据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手头有大量的一手资料聊,讲课的实质内容丰富,说服力很强,二是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讲课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生动性也很强,讲座的实际效果非常好。相对来说,大专毕业的从业人员,讲课的组织性和逻辑性就比较差一些。所以在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教学时,以本科以上学历为宜。

4.3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项目设计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以下教学内容感兴趣: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世界遗产深度之旅—从兵马俑谈起;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管理;文化与旅游;生态旅游;试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旅游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等等。参考学生意见,应进行所列举题目的相关讲座。

4.4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时间选择

从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专业教学,应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起就想迫切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将来努力发展的方向,所以从学生进入校门起就开始做一点旅游相关的专门讲座,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坚强学习信心,找准学习目标,提前考虑要优先掌握的知识,做好导游证等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证件的考试工作,以便做好将来的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5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地点选择

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可选择地点有两处,一处是在学校教室进行,一处是在室外进行,室外的地点可选择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地,边看边讲。选择教室做讲座,主要内容是关于理论方面的,比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政策法规例解等等,选择室外,主要是相关一些技能方面的,比如旅行社营销、导游接待、宾馆酒店工作流程、餐饮接待、景区规划等等,这方面如果能边看边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不但能改变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系有6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和实习基地相处关系融洽,其工作人员可为我校旅游系开设系列讲座。

5.结语

本文就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人员参与旅游管理的教学,就其参与教学的身份、教学内容、教学课程课时设置、教学模式(方法方式)、教学地点、参与人员在行业内的分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旅游管理专业由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探索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利于旅游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能普遍提高旅游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率。有利于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英)史蒂芬·佩吉,保罗·布伦特,格雷厄姆·巴斯比,乔·康奈尔 著.刘吉力莉等译. 石

应平审校.现代旅游管理导论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83.

[2](日)前田勇編著.現代観光総論 [m] . 第三版.東京:株式会社 学文社,2008,142.

[3]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武汉举办的第三届华中旅游博览会上的讲话稿[r]中国成为亚

洲最大的出境客源国2006-3-29 14:35:47.

[4]魏卫,袁继荣.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4.8.

[5]赵鹏.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旅游学刊2001年第1期

[6]谷慧敏,王家宝,张秀丽,张伟.世界旅游教育巡礼,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

特刊2003年

[7]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

学刊,2002,17(5):76-79.

[8]张广瑞.日本旅游研究与教育的概况与趋势[j].旅游学刊,2001(4)p78-79

[9]王严根,张德金.旅游业与我国的旅游教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0.12第14卷第6期

第4篇

顷阅XX人才报,获悉贵公司招聘人才。本人曾担任新世界产品公司销售部高级职员四年之久,自信有充分工作经验,可担任贵公司所招聘的职务。

本人自一九八一年开始,一直担任售货业务以及函件的撰写工作。在工作期间,除正式业务范围外,与各地区客户颇有来往,并利用公余时间,学会了很多有关商业问题的处理。

在新世界公司任职前,我曾在长兄会计公司担任过秘书工作。在任职期间,学会很多有关会计名词及会计作业程序。

本人现年二十五岁,未婚,一九七四年毕业于华仁书院,我希望有机会充分利用自己工作能力,从事更大范围工作之需要,这是我急于离开现职的主要原因。本人现任职的公司老板,对我的工作雄心颇为赞许,因此,愿协助我另谋他职。

如果方便的话,我愿亲赴贵公司办公室晋见阁下,以便详细说明。

求职信(2)XXX启

XX经理:

我从XX人才报上的招聘广告中获悉贵酒店欲招聘一名经理秘书,特冒昧写信应聘。

两个月后,我将从工商学院酒店物业管理系毕业。身高1.65cm,相貌端庄,来源:中国求职简历网气质颇佳。在校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现代管理概论、社会心理学、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财务会计、酒店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管理、酒店营销、酒店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学、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应用写作、礼仪学、专业英语等课程。成绩优秀,曾多篇。熟悉电脑操作,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英语口语流利,略懂日语、粤语、普通话运用自如。

去年下半学期,我曾在XXX五星级酒店客房办化验室实习半个月,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我热爱酒店管理工作,希望能成为贵酒店的一员,和大家一起为促进酒店发展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我的个人简历及相关材料一并附上,如能给我面谈的机会,我将不胜荣幸。

联系地址:广州XXX工商学院酒店物业管理系 510507

联系电话:13911111234

此致

敬礼!

求职人:林源

2007年03月01日

求职信(3)敬启者:

据纽约商业图书出版社信托部经理白约翰先生称:贵公司拟于六月份增加会计职员若干名,本人拟参加此等职务应征。

对本人情况,阁下可从本函所附资料中获得了解,本人曾从事商业图书工作五年之久,获有各种经验。我现任职的公司已同意向阁下提供有关我在其公司服务的资料。

我除在两公司的信托部和会计部服务外,在财务管制方面,亦获得若干经验。在两个部门工作时,均负责日常行政工作。我在中央商业学校和布隆克斯学院所修课程,均与阁下会计部门业务有关。

希望阁下抽空给予接见。若需本人较详细资料,请按本函上方所载地址汇函通知。

求职信(4)XXX启

650033 昆明花港北路56号

K%26amp;H(中外合资)商场

市场部 经理

温其鸣 先生

亲爱的温先生:

承贵公司黄丽佳女士相告,贵部需要一名经理助理,我希望申请该职。我将于下月从商业学校毕业,在学校突出的成绩及在商业上的某些经验,已使我准备好去干您所要求的工作。

我确有兴趣学习商业实务,我同时也是一个工作勤勉和学习敏捷的人。如果有机会,我相信在贵公司能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求职信(5)研究助理尊敬的先生/小姐:

您好!

我从报纸上看到贵公司的招聘信息,我对生物化学实验室研究助理员一职很感兴趣。

我今年30岁,1994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并获得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在校期间,曾选读过很多有关化学和生物方面的课程,如《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有机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在研究所的时候,曾担任过加州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约翰威廉博士的助教。在此期间,曾协助威廉博士对光循环变化进行基本的研究。如贵公司有意聘用本人的话,可以寄上成绩单一份,供作参考。自研究所毕业后,即受聘波士顿大学,担任副教授,此时仍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在纽约发表过几篇论文。我的上司威廉拉森博士表示愿意为我提供介绍信。在化学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且有丰富的经验,来源:中国求职简历网我深信足以担任贵公司的研究工作。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即使贵公司认为我还不符合你们的条件,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贵公司的发展,并在此致以最诚挚的祝愿。

此致!

katie

2006年12月20日

第5篇

论文摘要:呷哺呷哺在火锅行业中异军突起,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它的成功?本文用五力模型,从行业选择、产品选择、行业定位、关键竞争要素策略这四个方面对呷哺进行全面的战略分析,总结出呷哺的成功秘诀。

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外商投资、国内首创、最大规模的吧台式涮锅连锁企业。创建十余年来,呷哺在口味独特、出品质量、食材采购、营养卫生、满意服务、品牌建设上常耕不辍,现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经营管理流程和统一化标准化,在国内中式快餐领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企业的战略分析包括以下四个关键问题:行业选择、产品选择、行业定位、关键竞争策略。接下来就从这四个方面全面分析呷哺呷哺的战略。

一、行业选择

进行行业选择分析要用到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五力模型。

1、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

近年来,我国火锅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一大批火锅餐饮品牌逐渐形成。以区域口味划分,不论南北现在都有占据行业巨大市场份额的行业巨头。北方以内蒙古“小肥羊”最为突出,南方的重庆“德庄”等火锅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此外,还有北京老牌火锅“东来顺”,借优良服务出彩的“海底捞”以及各类零散个体火锅店。一句话概括——行业间竞争相当激烈。

不过目前国内火锅业并未因此形成垄断,零散个体火锅店也未成体系,而且很多火锅企业都没有转变观念,拓展领域的想法,还是保留固有的经营模式,管理形式和市场定位也较为单一。

2、新进入者的威胁

火锅业目前处于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一方面,眼前一些知名火锅企业的高利润和高的行业增长率,对于潜在进入者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另一方面火锅市场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特性,具有较低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火锅具有的技术含量较低,资金需求较少,底料也有极易模仿的特点,市场潜力巨大,退出后沉没成本较低,这些无形中加剧了火锅业的盲目跟风,不仅计划进入火锅市场的较大竞争者众多,还许多小的个体经营者也把经营的产品定位于零散火锅并在不断发展壮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众多的潜在进入者对火锅市场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竞争威胁较大。

3、替代产品的威胁

火锅业作为包罗万象的餐饮业种的一个部分,面临着很强的产品替代效应。与其他常规意义上的正餐比,火锅并不可能成为大众化的用餐形式,且被选为正式场合或是商务用餐的可能性也较小。而且火锅本身就有很多种的变化,南北口味各异,内部替代性也不可忽视。

然而不同于某些大众化的就餐形式(如中餐、西餐等),火锅的独特的用餐方式和平民化的特点也恰恰成为了火锅能够经久不衰、长远发展的保证。火锅与其他就餐形式的明显区别又在某些方面降低了火锅的可被替代性。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火锅业的主要原材为瓜果蔬菜、肉类、水产品、油脂、调味料等。因为这些原材料都可以理解为是完全竞争市场上的消费品, 因此对于火锅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相对较弱,对于火锅产业中没有自己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初期进入者来说,在原材料的供应商上的选择权较小。

5、买方的议价能力

同样的,购买者也会对火锅企业的盈利造成威胁,购买者可能故意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并会在不满意的时候做出相应的购买决策的改变。他们促使生产者互相竞争,以谋求对自身最好的产品选择。对在火锅行业来说,消费者虽然不具备强行压低价格的能力,但对于其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消费者不仅对于火锅的质量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还有着更广的消费决策权,这就需要想要进入或已经进入火锅市场的企业注意保证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形象,并对目标市场做出更为合适的定位,以此来吸引买方市场。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火锅行业发展迅速,市场的容量巨大,虽然已有几家品牌企业,但传统火锅市场并未饱和,发展新品牌的空间较大。而由于人们对新口味、新方式火锅越来越多的追求,随之大批涌现的新兴的特色火锅也为火锅行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能另辟蹊径,建立一家立足于某一特色不断发展创新的火锅店,并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那么在火锅业做出成绩的可能性极大。呷哺恰恰是抓住了这一商机,迅速发展扩大,做出了让人瞩目的业绩。

二、产品选择分析

呷哺之所以能在火锅行业中打出自己的一面旗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差异化的产品战略。呷哺在产品选择上避开了传统的“大火锅”模式,选择了吧台式自助“小火锅”,从而赢得了以下竞争优势:

(1)电磁炉加热的吧台式分餐火锅环保和安全;

(2)形式新颖,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尝试,打开新的市场;

(3)标准化的产品处理方式,大大加快了用餐速度,方便快捷,利于快速占领上班族这一消费群体,并且增加客流量;

(4)健康卫生,北京人之前不能接受的一人一锅制,在非典期间大受欢迎,此后人们吃火锅时便认准了呷哺;

(5)小火锅的形式部分靠顾客自助,大大减少

了人工服务成本,使企业和顾客达到双赢;

(6)价格便宜(呷哺人均消费30元)。

三、行业定位分析

企业愿景与目标使命是公司希望达到的目标,也是员工憧憬的美好蓝图。“成为全国一流火锅餐饮连锁企业”是呷哺呷哺的前期阶段性事业目标,而“立足北京,遍布中国,走向世界”则是呷哺呷哺的终极战略性事业目标。以首都为事业基点,先实现国内一流,在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形成布局全球的餐饮巨头企业。

四、关键竞争策略分析

1、方便快捷

方便快捷是定位于“中式快餐”的呷哺的竞争策略之一,而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统一策划等规范运作和简易服务是方便快捷的必要保证,同时方便快捷也有力支持了低价这一竞争策略。

为此,呷哺与之配称的活动链包括:

①点菜单式的菜谱加快了点菜的服务速度;

②吧台式回转设计使得服务员和顾客面对面交流,提高了服务效率;

③呷哺选址多在商厦内,顾客可以在购物间歇在商厦内部方便用餐;

④用电磁炉代替传统火锅的酒精、石蜡点燃方式,既安全环保操作便捷,又保证了店面的卫生,减少了服务员更换燃料、清理饭桌的工作量。

2、绿色健康

呷哺关注顾客的健康,提倡绿色健康饮食。

为此,呷哺与之配称的活动链包括:

①食材中蔬菜居多,用料考究;

②套餐双拼的营养搭配专业;

③食材标准统一,严把质量关,甚至点菜单上每种菜品都备注温馨提示说明其营养价值,“滋养脾胃”、“降脂降压”等提示体现了呷哺在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关怀顾客的健康的理念;

④从健康角度出发,设计符合现代科学进食条件,高坐椅避免了传统进食高座低位时胃部受到的挤压。

3、简易服务

呷哺的低成本和方便快捷的定位也决定了它只能提供简易的服务。

为此,呷哺与之配称的活动链包括:

①把主要的“烹饪”工作都交给了顾客自己完成,自己调节电磁炉、添加小料、自己涮煮;

②服务员经过训练,分工明确,全店收银、打饮料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此外,按工作区安排人员负责工作区内点餐送餐添料清理的整套工作,专项专人和专区专人的分工职责明确,运转顺畅;

③服务虽然简易,但是随叫随到给人轻松惬意的感觉,符合现代人简单自然的追求。

4、先进物流

物流,尤其是关系到食材安全的冷链物流在呷哺的运营中至关重要。如果说企业是一列火车,那么门店拓展是火车头,营运是车厢,供应链则是火车尾,头尾相连,成一条完整的链条作业,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而“快捷”的定位必然要求先进的物流。

为此,呷哺与之配称的活动链包括:

①功能明确、划分清晰的各个作业区,包括管理区、进货区、理货区、储存区、加工处理区、发货区、退货处理区、废弃物处理区、设备维修区以及叉车充电区。

②信息化管理手段,即所有的信息都实现计算机管理。

③冷链一体化操作,货物在原料供应、加工、存储、配送等环节都处于温层作业状态。

④作业标准化,即生产加工按照标准工艺和流程操作。

⑤机械化及自动化,应用叉车、周转箱等物流设备提高作业效率。

⑥物流环节顺畅化,内部作业物流及外部物流路线清晰、顺畅,避免交叉、迂回。

⑦物流设备经济合理,即根据不同的商品特性和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选择相应设备。

:

[1] 李美珊.呷哺的战略三部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红叶.开创火锅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第二届火锅产业高峰论坛侧记[J] .行业动态,2010(11)

第6篇

作者简介:刘晓航(1947-),男,安徽芜湖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文法学院旅游系系主任,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 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亟需大批多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现在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明显地存在着有效产出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我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抓住机遇,以“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双师型师资,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打造富有中南分校特色的品牌专业。

关键词:市场化;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

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亟需培养大批多层次旅游专业人才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广大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各种形式的旅游发展很快,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并且拉动了国民经济许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的机会,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产业。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05年的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第五大目的地(前4位是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国际旅游的创汇收入也居世界第5位。到了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中国将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及创汇水平将名列世界前列。到了2020年,我国旅游收入将从2001年的占国民总产值的4.6%,提升到8%。届时旅游行业就业人数达到6889万,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5%。

由于我国旅游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全国各地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如上海市到2010年缺口达10万人),据国家旅游局2003年对全国各地旅行社经理及导游人才结构的调查统计表明,全国各地风景区,旅行社的经理及管理人员中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学历的不到20%,人数庞大的导游人员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者不到30%,从业人员中大多为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仅凭通过当地导游资格考试上岗。这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大批与世界旅游接轨的旅游管理人才历史地落在我们旅游院系肩上。

二、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亟待改革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旅游业快速发展与旅游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正在呼唤旅游高等教育的改革。旅游专业在我国高校还是一门较年轻的专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现在普通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明显地存在着旅游教育的有效产出与行业实际需求相脱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办学定位偏离行业要求

旅游行业是一个风光在外,辛苦在内的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做好从最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目前高等旅游教育依旧以培养中高级管理人员为目标,这种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接受从最基层岗位做起,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他们往往在实习阶段体会到旅游行业的艰辛,从而产生不愿在这个行业干太久的念头,旅游教育并没有真正建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学历越高,这种情况越明显。今天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时代,高校应该把培养合格的就业劳动者放在首位。因此,可以说,学校办学定位的偏差是造成目前旅游教育产品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旅游学科成熟度严重滞后市场需求

旅游行业是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行业,旅游教育应该紧贴行业实际,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催生了大量应对市场而设置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科的不成熟与旅游业的大发展,形成一对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矛盾,造成人才培养方式与人才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不协调。而目前某些仓促上马的旅游院系,仅从旅游比较热门的角度出发,简单地以历史、地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上,容易沿袭一般的大学教育方式,导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差。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甚至使实习环节流于形式,使旅游教育体系,人才结构严重滞后于旅游企业市场水平。

(三)课程体系脱离人才培养规格

旅游行业是一个涵盖宾馆、餐饮、旅行社、风景区、旅游商品、旅游规划设计、旅游信息、旅游文化、旅游政府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的综合系统。旅游教育作为学科群教育,涵盖面呈现多学科性及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由于旅游管理学科发展不完善,导致它尚未形成一个完善教育体系结构。比如在旅游管理学科专业中除了“旅游概论”“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等几们旅游基础课外,许多旅游课程都是对其它学科的应用和嫁接,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宏观管理,旅游企业管理(包括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财务管理。这些课程基本上是采用传统学科的知识体系,来解释或解决旅游问题。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课程,却要在一个专业中组合,必然使教学体系与行业所需人才的规格不协调。

(四)教师缺乏行业经验

旅游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从事旅游教育的教师大多数缺乏旅游行业从业背景,许多教师仅仅只有一些书本理论知识,但对旅游行业不甚了解,这种师资队伍状况怎么能培养应用性、复合性的旅游专业人才。

三、打造富有中南分校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

武汉有目前几十所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只有几所是本科,大多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专业的覆盖率达21%,我校是2004年开始招收专科层次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前不久教育部批准我校从2006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一年来我院讨论旅游管理专业设计已经历经几个回合,我校旅游专业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必须以上述普通高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借鉴,避免重蹈其覆辙,以我校首倡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南和准绳,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顺应“全球化”的时代环境,适应旅游市场化需求来打造独具中南分校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

(一)做好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定位的大前提是旅游业市场的需求与我们培养对象的实际现状。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及餐饮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策划等旅游服务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根据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的“99+1”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培养规格应该是:首先教育学生要树立做一个旅游企业普通劳动者的观念,敬业乐群,吃苦耐劳。去旅行社工作就从一个称职的受游客欢迎的导游做起;在酒店工作就要从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做起,然后再向高级管理者(白领)及职业经理人方向发展,实现事业的成功。

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是多面手,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他们应该具有旅游市场变化的适应性,适时转化自己的职业角色,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来实现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

同时我们要培养旅游专业的精英人才,如旅行社与酒店的经理、外语导游等。外语导游门槛高难进入,但随着国际旅游发展,外语导游需求量不断增大。另外由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重实践,重多种能力的特点,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创业,创办旅行社或旅游饭店(如农家乐旅馆)。我们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调查总能欣喜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及家长有这方面的打算,这是一个可喜的观念变化。

(二)做好课程设置

要根据旅游业市场化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结构要求和“成功素质教育”的“适用、够用、会用”的教学理念来确定课程设置。正如前面说到的普通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脱离人才培养的规格,旅游专业教材很不成熟,不少仅仅是对其他学科的应用与嫁接,与旅游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我们决不能走他们的老路。因此,我们在课程的设置取舍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与旅游业市场化需求的对接,除了保留旅游管理专业10余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外,舍去一些今后学生在从业中派不上多少用场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诸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产品策划与线路设计、生态旅游、会展旅游、旅游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等与世界旅游接轨的新知识新课程。大幅度调整选修课程,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加饭店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营销策略,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熟悉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使今后择业和就业创业具备一定的适应性与选择性。为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形象设计与个人气质,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选修课上开设旅游公关礼仪,形体训练,旅游的心理学、旅游美学,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艺术赏析,民乐演奏课程。

为了适应国际旅游发展培养外语导游的需要,我们要加大06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英语的授课量,增加专业英语课程门次,从原先的280多课时增加到784课时,特别要加强英语阅读(不做四、六级英语文盲),听力与口语的训练,为培养合格的外语导游打下扎实的基础。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对06级新生,要根据英语入学成绩实行分班教学,在听力与口语教学中希望能安排外教。在选修课中开设第二外语(日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

课程设置上要坚持实践至上的原则,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门类中选择实践性较强的6-8门课程组成“实践实训课程”,从第2学期至第5学期每学期开出2门。它们分别为:1、“形体与礼仪实训”(包括艺术体操)2、导游实务技巧实训3、旅游企业会计实训4、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实训5、酒店餐饮管理实训6、旅游电子商务与办公自动化实训7、普通话实训8、民乐演奏实训。

(三)坚持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

“成功素质教育”要求大多数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率达到一比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观念。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开放性较强,近两年的摸索我们已基本上做到6∶4,争取做到5∶5。我们能否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加大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学生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以适应旅游市场化需求。

今年我系承担了校级教学科研课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其运作”,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如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营销,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等12门)。以案例教学、社会调查、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野外考察、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的设计与实施,编拟出成套的实践教学大纲,并制作成课件,促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景区、饭店,走向社会(如“中南分校半日游的模拟导游,对绿林景区和武汉市14个景点的旅游资源定性调查)。第二部分是到京山绿林景区的顶岗与见习实习。第三部分是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必须跟团带团,写出有质量的实习报告与毕业论文)。

京山绿林景区和汤逊湖宾馆为我系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几门酒店管理的专业课许多时候课堂就在汤逊湖宾馆,具有优越的现场性。近两年的摸索我们已基本上做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去绿林景区顶岗实习,不仅经受了磨难,还参加了对该景区的旅游资源调查,刮起“头脑风暴”对景区的开发建设提出一系列有见地的评价与建议。

为了改变现有青年教师普遍缺乏旅游实践经验的缺陷,根据学校安排,我系的青年教师从今年秋季开始轮流去京山大洪山旅游公司挂职锻炼半年,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使他们的全方位地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便今后更好地承担该专业的实践性教育。

我们将非专业素质教育放到与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我们的毕业生今后从业的服务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物体,而是鲜活的不同年龄、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甚至是不同国籍的游客,特别是日益发展的国际旅游,大量境外游客来中国旅游,作为旅游业从业人员必须以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去接待他们,为他们服务,把中国的山水风光和“哲理与诗情融合”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他们。首先我们自身必须具备较全面的人文素养,这里既有个人的气质与修养,还应该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与知识储备,不然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比如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宗教文化很感兴趣,如果我们对宗教的起源、宗教建筑、宗教礼仪、宗教情感、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如何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必须知之甚详。这些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非专业素质课程与实践活动来完成。在非专业素质教学中对学生意志,毅力承受挫折的训练是不能或缺的,这是我们亟待加强和努力的。另外,口头语言的表达,并且是讲普通话,较强的写作能力的形成,个人气质修养的塑造,都只能通过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来完成。

(四)努力拓宽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途径

推行成功素质教育的理念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使学生成功完成学业,成功地就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但旅游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稍好一些。我们将寻找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我们毕业生找到工作。这是专业设计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我们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获得导游资格证,意味获得从业的准入证,对06级本科生,我们将创造条件,让一部分人通过考试获得英语导游资格证。

我们已与国内一些五星级酒店(九江、武汉、广州等地)建立合作关系,每年输送毕业生去这些酒店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毕业实习,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顺利就业。对于经过2年考试仍拿不到导游资格证的同学,我们将安排他们去酒店实习,多增加一种职业技能,顺利就业。

就业问题解决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这样的专业设计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王玉廷.旅游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职业经理一体化,培养途径

21世纪旅游酒店业将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行业竞争激烈,一方面为酒店专业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对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酒店企业需求是实际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酒店管理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的实践性强,因此宜采用教学与酒店运营管理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与职业经理”一体化即教师就是部门经理,充分利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教学实施中,以酒店接待任务作为教学实训项目,使学生全面了解酒店各部门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增强职业意识,养成职业习惯,具备高星级酒店相关部门的岗位任职条件及素质要求,充分体现“教、学、做、用”合一的现场教学模式和“养成教育”特色。为实现这样的一体化教学,首要提升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及管理技能。

一、为教师一体化培养提供组织保障

1、转变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学院采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院长即为酒店的总经理,全面负责酒店管理学院的经营管理。下设6部1室,由餐饮管理项目部、客房管理项目部、经营管理项目部、市场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组成,并按照人岗对应原则定编定岗。采取以管理带教学,以经营促教学的管理理念,融“经营、管理、教学”三者为一体,在学院“职员化教育、企业化教学、公司化运营”的发展模式指引下,积极推进教师与职业经理一体化。

2、完善岗位标准和制度。酒店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高效率协调配置酒店内外部资源,为酒店客人提供最大满意的无缺陷服务,目前国内酒店业通行的做法是基于岗位责任制基础上的制度化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借鉴合作企业成熟的酒店管理制度与规范,制定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企业化管理制度,完善岗位标准,细化工作流程,采取制度化管理,强调严格的岗位规程和质量标准,一切都要求做到有文可查,有章可循、有量可依。这种管理的实质是一种企业化、法制化的管理。

二、为教师一体化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1、多渠道开展“一体化”教师培养工作。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职业经理一体化要求在教师培训中着眼于教师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入职培训、在职进修、实训基地培训、校内培养、产学研结合培养等方法,可以使专业教师快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一体化”教师。目前,我酒店管理专业主要采取了技能竞赛、经验分享、学习交流、职业经理大讲堂、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践和校外实训基地挂职学习等方试,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化意识、职业化形象、职业化行为习惯、职业化管理技能。

2、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酒店管理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一体化”教师考评标准和职称评审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一体化”教师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进修、培训的机会,激发他们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使“一体化”教师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所有教师认同和追随的目标。

3、打造优良的硬件资源。近几年,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酒店管理专业加大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拥有设施完善先进的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实训基地共设接待大厅3个、客房246间、宴会雅间18个、自助餐厅2个、厨房2个、会议室5个、报告厅、多功能厅、形体训练室等,并配备有先进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训练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技能实训的场地,更为师生提供了亲身参与酒店经营管理的机会,和初步接触企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媒介。通过感受酒店文化,依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将企业文化与实训基地的对接,最终实现学生向优秀员工的过渡,教师向职业经理的转变。

三、教师由专业素质向综合素质的自我提升。1、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个人要树立职业生涯发展观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采取主动性,了解酒店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清楚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目标,科学制定包括职业技能提高计划、实践技能提高计划、教师职业发展阶段计划在内的职业发展规划,正确认识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压力和矛盾,树立终生学习观念,通过个人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促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体化”教师,确保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顺畅。

2、实现综合化发展。酒店管理专业要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高尚师德、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教师队伍。随着职业院校本身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再加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这种要求已经逐渐从专业素质向综合素质转变。“一体化”教师培养就是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最新要求。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理论教师那样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要有很强的市场分析和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危机公关能力。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更应该具有比较强的教学能力、更强的管理能力,他们不但能够将教学任务与实际经营项目相融合,更能够在教学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创新。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还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就业指导,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能力。

四、结语

第8篇

通过对新疆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新疆财经大学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四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56名教师进行的调查,同时对这四所院校的10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发现目前新疆旅游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学科发展

(一)专业学科发展较快,但独立性不强

新疆旅游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旅游专业的学科地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全疆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两所上升到2010年的16所,目前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数占新疆高等院校数的42.1%,在校学生为2301人。但目前旅游专业的地位仍不容乐观,其首要的原因是缺少独立的学科地位。通过对新疆16所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进行调查,仅有4所院校(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职业大学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单独成立旅游学院,占总比例的25%,低于全国的35%,其余的12所均是同经济管理、地理或服务管理等其他专业联合成立的,这种同其他专业联合的形式,在旅游专业成立初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专业教师资源紧张的状况,但从专业发展的长期性看,由于缺少学科独立性和针对旅游专业教师的培养及管理制度,致使学校对旅游专业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师资培训和教师实践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从而影响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师生配比相对合理,但旅游院校、教师和在校学生数量远落后全国

表1显示,截止2010年,新疆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为16所,在职专任旅游教师133人,在校学生为2301人,旅游院校数、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在全国排名中,分别为第27位,第28位和第29位,旅游院校数、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数的1/4,1/11和1/15,说明旅游院校数、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落后全国,这与新疆旅游资源大省不相称;师生配比为1:17.3,低于全国的1:23.9,按照教育部规定高校合理的师生比例应为1:18,新疆高校旅游专业的师生配比相对合理。

(三)教师学历较高,但职称偏低

通过对四所院校旅游专业教师调查得知,从学历结构上看,目前,新疆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博士、硕士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81.2%,其中新疆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这两所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100%都是博士硕士,新疆教育学院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这两所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博士硕士也占教师总数的72%。伴随着学历提高的同时,是旅游专业教师的职称偏低,由于旅游专业自身起步较晚,旅游专业的教师队伍还属于一支年轻队伍,在职称结构上看,具有副教授以上高职称的比例远远低于初中级职称,教授、副教授只占教师总数的34.4%,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副教授以上高职称的比例更低,在调查的两所高职高专院校,副教授以上高职称占该院校旅游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仅为16%;这样使整个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缺少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致使在组建学术梯队的过程中缺少高职称、高学历的带头人,这将影响整个旅游专业教师的职业水平的提高。

二、专业教学发展

(一)教师缺乏实践经历

教师的实践水平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不足,将会导致科研不利,教学不济,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教师讲课是否生动,是否令人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历。经历越丰富,讲解理论就越能由浅入深,驾轻就熟,生动活泼。

目前,新疆旅游教师队伍在学科结构和学历层次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唯有与旅游业缺乏交流与接触这一点尚未根本改善。调查显示,只有25%的教师在工作后参加过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而仅有12%的教师有过旅游方面的从业经历。通过对具有从业经历的教师进行更深一步的访谈得知,一部分具有实践经历的教师是通过在旅行社或酒店做短期兼职实现的,也有个别教师曾经有过较长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这些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能将自己的实践经历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深受学生的欢迎,但这在为数众多的专业教师中所占比例极其有限;还有一部分的教师通过带学生到酒店、旅行社实习,有过简短的见习实践经历,大多高校的旅游管理教师走的是从“校门“到“校门“的路线,虽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都比较高,但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这样就很难将书本上生涩的理论融会贯通,变成学生能够熟知的工作常识。一些教师虽然通过自己多年的刻苦钻研,掌握了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却没有从事旅游行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像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景区规划等具有较强实务操作性的课程,由于缺乏从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局面,重理论、轻实践,既不能保证对学生的教学质量,也会在学生实训或实习的时候捉襟见肘。

(二)讲授课程缺乏相互联系

通过对56名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52%的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关联性不强或不是很强,处于杂而散的状态。本文列举5名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并试以分析。教师A的主讲课程包括“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教师B“客源国概况、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教师C“新疆旅游地理、旅游民俗、旅游经济学“,教师D“旅游公共关系、旅游政策与法规、摄影技术与欣赏“,教师E“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许多旅游专业教师都成了“杂家“,甚至有少数教师3-5年内,讲授课程达7-10门,固然,通过授课方向的交叉可以增加专业教师对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师知识掌握的广泛性,但却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授课内容需要一个主干体系的支撑,教师的授课应围绕这一主体而向相关方向拓展,这样教师的学术科研才能在自己熟悉的学科领域中进行深度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科研课题和主攻方向,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水平都得以提升。

三、科研发展

(一)教师科研积极性不强,科研数量不多,而且等级较低

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体现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56名教师的科研情况调查,结合中国知网期刊检索(http://),从的数量看,2000年至今,共计数447篇,每人发表7.98篇,每人年均发表0.6篇,在调查的56人中,11人从未发表过论文,占调查人数的19.6%,15人从未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论文,占总调查人数的26.8%,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209篇,占总数的46.8%。从论文的质量看,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较少,一般刊物多于核心刊物,国际性刊物极少,2000年至今,核心期刊158篇,占总数的35.3%,而且普遍是一般核心期刊,影响因子较小,较高级别的核心期刊为《人文地理》《地理学报》,但为数很少。

(二)科研立项数量少,与旅游相关的科研立项更少

除了科研论文外,科研立项的申报也是反应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科研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目前许多科研立项在审批过程中倾向于高职称教师申报的课题,而使得职称低的教师立项数量相对较少,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青年教师立项申报的政策,但由于旅游是一个新兴专业,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致使在同年龄段申请立项过程中竞争非常激烈,这也阻碍了一些青年教师的申报积极性。而新疆旅游教师总体高职称少,而这些高职称教师中许多又是从其他专业或相近专业转变过来的,真正搞旅游的不多,前期的一些科研成果与旅游相关性不强,申报立项率自然较低。如一些高校的许多老师是搞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研究,或者在攻读硕士、博士时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前期的研究成果自然是属于地理类多,而地理属于理工类,旅游归属于管理类。

第9篇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方法,分两个阶段展开。第一个阶段,为了解旅游本科专业课程结构,根究中国国家旅游研究院的《中国旅游教育机构统计报告》,选定61所在2000年前设置旅游学院的大学为研究样本,从这些大学官方网站收集到48份本科教学大纲,根据Ring[5]与吴必虎和黎筱筱[6]的学科分类对48份旅游教学计划进行内容分析。第二个阶段,为理解中国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计过程及面临的问题,对资深旅游教育者进行深度访谈。首先根据国内外文献设计访谈提纲,涉及专业发展历史、课程开设状况、课程评估机制、专业之间的异同、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根据大学旅游本科专业开办的历史、学界认可度及其知名度以及区域分布选择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区10所大学作为便利抽样的样本。首先通过邮件寄发邀请信给这10所大学的旅游学院院长,邀请他们本人或指派一个合适的人接受大约45分钟的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有7个大学愿意接受访谈。本研究所有受访者均为在旅游领域有十余年教研经验的教授,都参与过或者现在仍直接参与所在学院的课程设计,因此本研究的深度访谈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访谈获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了录音。访谈结束后立即对访谈资料进行第一轮的手工编码,把编码的结果与誊录好的访谈文稿发给受访者进行审查,对经过审查的资料进行第二轮的编码作为最终分析使用。深度访谈的同时收集7所大学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旨在比较他们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组成方面的异同。

二、实证结果

1. 旅游本科课程的构成与培养目标

我国旅游本科专业课程的内容构成主要分为三大块――管理课程、旅游课程与会展课程(见表1),其中管理课程是主要部分,所占比例最高。在48个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管理课程所占比例达42.8%,所有6个酒店专业中所占比例达到73.8%,10个会议经济管理专业中所占比例为32.8%。像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管理学、餐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危机管理与财务管理等都归为管理课程。同时,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与生态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旅游业方面的,其旅游课程在课程总数中所占比例各为53.7%、34.8% 与 88%。但是即使这些课程在旅游课程名目下,有些仍偏向旅游地理学科,比如旅游规划专业开设的区域旅游规划、城乡旅游规划与计算机扶助旅游制图,生态旅游专业开设的旅游生态学、旅游景观生态学与旅游林学等课程。由于中国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所要求开设的核心课程必须开设出,所以管理类课程所在比例就非常高。20世纪90年代国家鼓励发展旅游教育,一些历史、地理、语言、社会学等学院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并促进学院创收纷纷开设旅游专业,尽管专业名称相同,但是他们的师资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这样就使某些专业开设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原有学科的痕迹。由课程大纲内容分析可以发现会议展览与奖励旅游是中国旅游本科教育中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在所有旅游专业中占课程总数的比例为0―5.6%。

旅游本科课程培养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沟通技能、服务礼仪与计算机使用,还有少量的学校培养摄影、茶道与自我阅读等能力,但是其他重要的个人技能,比如个人发展、跨文化交流、团队工作与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与个人责任方面的知识很少出现在课程计划中。其次,旅游本科课程强调语言能力。不管在中国还是其他很多国家旅游课程中都强调语言能力,绝大部分专业都至少提供一门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有些还提供第二外语作为选修课,种类广泛的语言课程也支持了强调外语的观点:很多大学提供涵盖听说读写至少2个方面的英语课程,有些甚至还把口译作为主要选修课。另外,中国旅游课程对科研方法训练不足。72所院校中只有5所院校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三所院校是旅游研究外文文献,其他两所是研究方法与设计,在课程总数的比例为0―1.3%。研究方法课程较低的比例反映了中国旅游本科教育中对科研训练的不足。

2.旅游专业课程设计过程

有4位受访者说他们有一定的规定,隔年修改教学计划并且当准备开设新专业或方向的时候或者增删课程的时候需要经过一个组织良好的程序,通常由学院院长与教授组成一个教学委员会,当决定修改专业计划的时候就召开一个会议。有时候,当教师希望开设或取消某一课程的时候,他(她)要提交一个论证报告或申请,并且由教学委员会讨论。教学委员会把会议决议上报给校教学委员会以表明接收了这种修改。另三所大学的受访者说,尽管当他们决定修改教学计划的时候有一定的程序执行,但是往往由院长或教学院长基于他们个人对旅游业发展变化的认识或教学需要进行修改。

对课程设计过程的访谈结果显示,政府与教育者是课程的决策者并且旅游本科课程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业界、在校学生或校友――偶尔参与这个决策过程。只有一个受访者提到他们当开始开设一个新专业高尔夫球管理时试着探寻业界的期望并且与业界人士进行沟通,并且最终从这种沟通中获益良多。因为他们认识到业界对本科生的期望是具有更多的运动管理的知识而不是操作知识,否则基于当前的师资与现有资源他们不可能获得这种认识并且不符合学院既有的教学与研究方向。最终学院考虑到现有的体制与教学资源把业界需要的高尔夫球管理变通为俱乐部管理。三个受访者承认在现有实践下,即使有必要,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很少能够参与课程设计过程。另一个受访者反映,公立大学甚至没有认识到诸如业界和学生也是利益相关者。因为官方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评价准则几乎是纯学术的,旅游专业也无不例外,即使旅游学被认为是一种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并且需要与实践紧密联系。

3. 旅游本科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首先,缺少旅游课程评价与总体质量标准。当问到对中国旅游本科课程的评估与质量标准时,受访者说基本上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旅游课程的相关标准。

其次,师资紧缺,实习机会缺乏。师资紧缺是7位受访者共同反映的问题,由于没有合格的教员,一些想开设的课程没有开出来。另一个例子就是由于师资缺乏,一名讲师一个学期主讲多门课程,即使有些课程脱离了他们的学术专长。对教师学历的高要求也被认为是师资缺乏的一个原因,有些实践课程或管理层次的课程如果由具有业界经验的教师讲授效果可能更好,但是在我国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通常没有获得较高学历,所以不能在旅游本科教育机构谋取一个教职,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课程质量。由于用人单位喜欢聘用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如果旅游本科生在毕业前没有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那么用人单位的这种偏好就会进一步影响到本科生毕业后的就业。

最后,学科定位影响课程设计。现在旅游管理是在管理学目录下,制约了旅游学科的发展,因而也影响旅游本科教育以及课程设计。当旅游业在1978年起步的时候当时中国政府决定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以赚取外汇,旅游专业最初设置在经济学目录下。当兴办旅游企业后如何管理旅游与饭店企业的开始出现,因而教育部1998年高校专业目录调整的时候决定把旅游专业设置在管理学目录下以响应这种需要。但是随着中国旅游业在过去十年里的发展,休闲与游憩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部分,与此同时,休闲研究、旅游社会学与旅游人类学逐渐出现在旅游本科课程中,但是考虑到只有2年的主要课程的学习时间,还要留出来半年到一年给实习与论文写作,其实只剩下一年到一年半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如此短的时间造成很多课程无法开设。

4. 不同高校旅游本科课程设计的比较

专业培养计划显示,绝大部分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是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与指南制定的。教学计划里面都有相应的运营与管理技能、实务与理论能力方面的类似要求,同样也强调对旅游本科学习打下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知识基础。但是,就期望毕业生担任的职位与职业要求的表述方面,每一个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差异的。比如南方某大学的会展专业预期他们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会展业的规划、营销与公共关系、谈判、经营与收益管理方面的工作。另一个例子是西南某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也有差异。对旅游管理的专业培养要求是了解营销、文化与旅游业,能够从事调查、制作计划与促销,擅长写作、数理统计与信息工作;酒店管理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管理、文化与商业,能够制定计划,胜任服务与宣传工作,擅长外语、信息技术与沟通工作。同时,某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要求他们的学生能够从事定性与定量研究,基本了解国际酒店与旅游业实务,也要求他们的毕业生遵守工作道德规范,这一点在其他的专业目标与要求里面没有发现。东部某师范大学要求他们的毕业生胜任旅游行政与企业管理中的高级职位,同时希望他们的学生能够寻找研究缺口,利用可能的研究方法从事调查并且写出可以汇报的研究结果。

开设课程方面,我国旅游本科课程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通选课与专业课,尽管在专业课下面可能会有不同的单元,比如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课的比例比通选课大,占到所有课程总数的50%以上。在西南某师范大学与某财经大学,将毕业论文、实习与社会实践单列,而东部某师范大学与南方某大学则包括在专业课单元里面。四个专业计划里面毕业论文大约都占到毕业要求学分的3%~4%,而社会实践所占的比例在每个教学计划里面都不同,从2.5%到8.2%不等。西南某师范大学分配给社会实践的学分是毕业论文的2倍多,某财经大学教学计划分配给实习与实地研究的学分也比毕业论文多。南方某大学在实习与毕业论文分配的学分一样多,东部某师范大学分配给毕业论文的学分比实习的更多(6∶4)。在四学年里面,对毕业学分的要求从155―180个学分。

旅游本科课程专业课之间的异同。首先,旅游本科主干课程几乎不一样,有些专业把宏观层次的课程,比如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作为他们的专业必修课或专业基础课,但是其他专业把这些课程归为他们的选修课,而有些大学在他们的旅游管理与会展专业都没有提供这两门课。其次,不同专业之间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名单中提供的课程也不一样。最后,同样专业方向下的课程也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就旅游管理涵盖的学科范围来说,旅游本科课程的内容有些类似,并且都强调信息技术与礼仪。

三、结论与启示

第10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

酒店行业是应用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酒店人才持续呈现结构性短缺之状,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明显供不应求,他们往往很难由基层服务人员晋升而来,因为这部分人员大多为中高职毕业,理论基础和外语水平“双薄弱”使其很难成长为优秀的中高层管理者,而当前我国普通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与酒店企业的管理实践相脱节,培养的人才存在职业素养不高、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尚不能契合和满足当前紧缺之现状。为缓解酒店“供求矛盾”,普通本科高校必须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走校企协同育人之路。

一、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1]此后很多高校都尝试探索和践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类型由“普教”转为“职教”后,人才培养目标也相应的由“究理论、搞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转为“能设计、会实操、懂管理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2]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虽然与旅游管理专业并属于旅游大类,但酒店管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仍然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体系,它培养的人才可以界定为酒店管理人才,即中高层次的酒店管理者(如:前厅部、客房部、预订部等部门主管和部门经理,以及酒店总监等等)———他们不再像以往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学术型”人才那样眼高手低,也不同于中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员”那样是专注于技艺型基层操作,而是培养的人才既博又专,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而且还精通酒店管理业务知识,具备中高层次酒店管理技术技能与酒店各部门服务技术技能。

(二)校企协同育人对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

校企协同育人是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开展全方位的协同与合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有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酒店管理职业标准相对接。“职业标准是建立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做出的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3]这种规范性要求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这就意味着学校不能再作为单一人才培养的主体,而应该与企业协同根据酒店管理岗位职业标准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专业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其次,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与酒店管理实践过程相对接。当前普通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相对侧重,而实操能力的培养略有不足,加之很多高校配备的教学设施都达不到“星级酒店”标准,致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严重脱节,只有校企协同育人才能缓解这一矛盾。通过企业参与不仅使高校学生在真实的岗位情境中实习实训,做到“学做”合一,加深专业认识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企业派遣技术人员任教某些专业课程,能够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切近酒店岗位实际,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构建

(一)高校与酒店协同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类型、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各种课程之间的比例和相互衔接关系”。[4]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能仅通过理论课程这一单一渠道获得,势必本着“精专业、强实践、可发展”的原则,重新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几点:首先,由高校和酒店双方派专家和行家参与课程设置,通过市场调研,确定酒店管理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根据这些内容确定专业课程菜单,既要避免纠结于纯理论型课程,也要避免热衷于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而应该将二者各有侧重的巧妙结合,理论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课程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其次,重视实践类课程和实践类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实践类课程(如:毕业实习、综合实习、见习实习、实验课程、毕业论文等)占人才培养方案总课程的比重,以往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导致培养的酒店管理人才理论扎实而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实践中习得酒店管理技术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教学,可以在一些应用型较强的理论课程中穿插实操类内容,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实操内容可以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由酒店选派高管或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理论应用能力。

(二)高校与酒店协同组建“双师三能型”的师资队伍

培养出高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关键是要具备一支质量精良的“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既具备教书育人能力,又具备应用型科研能力,还具备岗位专业技术技能。然当前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往往并没有酒店管理的从业经验,无法胜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突破原有的选人用人模式,积极探索建设新型师资队伍的新途径:首先,在教师聘任上,拼弃以往教师招聘唯学历轻经历的传统做法,应当将是否具备一定年限的酒店工作经历作为新教师入职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为充实专业师资队伍还可以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酒店高管和资深酒店人员任兼职教师,明确兼职教师的任教学科及所占总教师人数的比例;其次,在教师培训上,对本校专任教师应定期选派其去国际或国内五星级酒店参与培训、顶岗实训和挂职锻炼,使他们完全参与到酒店的实际运营环境(如前厅管理、客房管理、中西餐摆台、前台接待、中西式坐床等),从而开阔眼界增强酒店管理经验和实操经验,并由酒店考核其实习实训是否合格并颁发合格证书。同时对已经聘请的兼职教师还要不间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最后,在教师激励措施上,高校应该在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三能型”教师,并对其外出学习或者顶岗实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同时对专任教师如若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插花师等)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高校与酒店协同管理与运作大学生实训教学环节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效果成败取决于是否具备标准化、现代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它的组建需要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与经营,首先,校内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邀请酒店行业专家严把质量关,使模拟教学情境环境严格贴近酒店真实运营标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兼具教学服务与社会营业性质的校园酒店,由酒店专家任咨询顾问,专任教师任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学生为酒店员工,力争将实训基地建成承担教学、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对外营业“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其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高校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五星级酒店为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由于其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严格规范的管理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实习实训环境,便于学生学习最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和积累标准化的实操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酒店自身储备后备人才,节省了酒店入职培训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双向互惠。此外,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岗位生涯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方向,实习实训时间、地点和内容则由高校和酒店共同商定,实行双向介入、全程参与。同时,实训过程中还要经常组织经验交流会,互相探讨酒店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以及拟解决的办法等等。

(四)高校与酒店协同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创新创业园”是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校内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的构建应由高校和酒店协同筹划与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高校与酒店协同选定“创新创业园”具体成员,成员来自专任教师、酒店专员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由于专任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酒店专员具备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三者的最佳组合才能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良性运作;其次,由高校和酒店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园”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项目计划、运作与指导项目、评价项目成果、项目产品营销、政策咨询、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等;再次,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如:创新项目可来源于学生自主申请的科研项目、教师的承担的各级横向纵向课题、合作酒店提出的研究项目(酒店客源市场调查及如何开拓潜在酒店市场、客人满意度提升策略、酒店成本控制研究等等);最后,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由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匮乏,可以为其配备“双导师”,一位为校内专任教师,另一位为企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双导师”定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指导。

(五)高校与酒店协同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解决“谁来评价”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成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室,由它来组织并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高校校长任工作室的第一责任人,酒店总监任第二责任人,其成员涵盖教务处(督导室)、各二级院(系)、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酒店企业技术骨干人员、教师、学生等多元评价主体;其次,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涵盖横向“双维”指标和纵向“三级”指标”,横向指标设有理论和实操“双维度”(理论指标,如: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操指标,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应用型科研、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等学习情况),纵向指标包括人才培养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效果评价阶段“三级别”(准备阶段,如: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实施阶段,如:教学组织与实施、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情况;效果评价阶段,如: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等);最后,解决“评价结果怎么办”的问题,由高校和酒店协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以评促建,优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室要第一时间对汇总的各方面评价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的时效性和全程性。只有聚集高校和酒店双方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酒店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当然,双方协同育人机制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引入国内外知名酒店企业并积极促成校企双方合作,对参加校企合作的酒店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校实验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力度等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2014-06-24)[2015-10-10]ht-tp://www.zqtbu.com/news_xcb-9890.aspx.

[2]李天源.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翻转”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评论,2015,(09):147-150.

[3]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第11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市场导向 就业能力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许多不尽合理之处,主要是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性课时偏少,没有充分体现该专业应用性的特点;特别是地方性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既有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也有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有宏观的课程,也有微观的课程,涉及的课程面广、量大,课程交叉的内容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上使学生懂管理、懂经济、知识面宽,但与社会对复合性、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课程设置总体思路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划分教学模块,科学安排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大体上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五个模块,各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各学期课程设置中,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二年级学习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三、四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课则分布在各个学期中。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关系,应统筹兼顾,选择最优的基础课程。此外,要大量开设选修课,实行主辅修制增强学生的适应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市场导向下,可以尝试与企业集团联合办学模式,即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短期设置相关专业选修课,定向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性人才,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简化用人单位的培训任务。

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而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上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主要是在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管理沟通、金融学、财务会计等。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理论课程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结构优化,基础宽厚,专业应用性强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要按照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适当减少基础课课时比例,完善专业课结构。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在多数课程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实践或实验学时,把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课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切实增强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是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的参考依据,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尽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指导思想。为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体系性和目的性,应避免杂乱无章地设置课程。首先,在对专业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专业核心课。其次,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分解,按照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核心课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调整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专业核心课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第三,专业选修课程可按照不同的就业方向设置不同的模块,实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浙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为导向,开设了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创业风险管理、创业领导、创业融资与投资管理、综合创业设计、创业管理研究专题等特色课程。

专业选修课应该设计为就业导向的课程模块。在设置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前,首先应该调查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方向,然后选择一个或者若干个就业导向的课程模块。如开设“质量管理”、“酒店管理”等模块。在当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开设模块化的专业选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细化专业和就业方向,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辅以细化的就业方向教育,更能体现出大类培养的优势。如深圳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就设立了工商方向和旅游与服务方向,其中旅游与服务方向开设了旅游与休闲活动概论、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商品学、国际商务、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学、旅游法规、服务营销、餐饮管理、旅游规划等特色专业选修课。

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是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也就成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关键。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仅是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为此,应该给学生创造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环境,切实从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出发,设计一套具有实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坚持以能力为本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由军训、社会实践、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组成,构建了基本、专业、综合素质提高三大实践教学模块。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了ERP实验,但也有部分高校结合人才培养方向来开设特色实验,如浙江大学开设了创业实践,深圳大学开设了旅游管理综合实验等。此外,各高校还积极联系校外资源,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杨慧慧,王喜刚.本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议,.河南教育,2008(12):32-33.

[2]张旭辉,王宇.地方性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商场现代化,2006(8):6-7.

[3]张天勇.大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大江周刊,2009(11):73-74.

第12篇

一、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定位

应用型是相对的概念,应用型的相对性表现在不同层次的教育,有不同的内涵要求。张学梅从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教学体系等5个方面把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和高职专科人才之间作了较为详细的区别[1]。简单地说,就是应用型人才在学术水平方面要逊于学术型人才,在操作技能方面可能略逊于高职专科人才;但是却能适应企业管理者的人才需求,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管理水平,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也有专家提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国际化”“应用型”和“适应性”[2],其应用型主要是满足市场的人才岗位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当前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我们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胜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能从事中等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培训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旅游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能力构成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构成一些直为许多专家关注,如有专家提出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行政能力、社会责任能力[3],也有专家根据人才层级水平分成企业基层员工必备的职业能力、企业中坚力量必备的职业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者的领导管理能力[4]。我校结合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市场定位,把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多个模块。三个层次即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其中公共能力模块是每一个大学本科生应具备的,分为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四个模块。专业能力分为旅游认知能力、旅游经济与逻辑分析能力、旅游管理与经营能力、旅游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四个模块。旅游管理综合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发现和解决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上,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策划,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发展能力根据专业方向分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酒店经营与管理能力、景区经营与管理能力、会展节事管理能力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所涉及到旅游行业的具体领域,要求学生分别掌握各个领域有关的经营与管理的各项能力。

三、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构成

一些高校认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由专业技能模拟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平台、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组成[5]。而我校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生自发成立的校团协会实践活动。相比其它高校,我校学生成立的校团协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四、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按照我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性的特点,在“课程实训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学生自发成立的校团协会实践活动”四个平台,按照“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训、毕业实习”三个层次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实训课程,调整实践能力训练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从实训项目设计、实训考核、实训场地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全面落实。

1.增加实践课比重,改进和创新试验、实训项目根据本专业特色需求,适当提高现已开设的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实践课时的数量和比重。当前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与前几届人才培养计划相比,理论教学课时减少近200学时,把一些与专业技能关联不强的课程删除,一些理论课的学时也减少了。但增加了较多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同时,根据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改进与创新现有的实验、实训项目,使操作技能实践向管理、设计与策划、培训实习等领域拓展。

2.科学安排实践课程层次顺序,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在具体安排课程顺序时,基本原则是前四个学期安排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并开设相应的较低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后面四个学期安排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但也灵活把握。如考虑到刚入校大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把专业认见习活动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把对旅游资源、旅游行业的社会调查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第五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程专业实习活动,同时把第五学期的课程适当压缩,部分内容分摊到其它的学期进了;兼顾到大四毕业生求职等特殊要求,在第八学期安排一些集中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既锻炼了学生又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把课程体系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分为公共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发展能力模块;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既有实践操作的内容,也有实践研究部分。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有关旅游服务技能比赛或相关旅游协会的一些活动。为了突出对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结合旅游市场对人才需求特点,我们把旅游管理专业划分四个专业方向即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会展管理,分别确立四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并把这些课程按能力模块划分组成课程群,然后整合每一个课程群,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背景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对本组课程进行钻研,确立本组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及实施方案,整合本组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专业领域中的新内容,删除课程组中重复的内容及部分过时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序,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落实。

4.巩固校内实习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多层次的实习基地目前我系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由湖南省首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实验室、计算机操作室、语音室等组成。其中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由形体礼仪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酒吧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旅游规划实训室组成,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实训课程及创新实验通常都在该中心完成。该中心的各实训室根据市场需求增减实训实验项目,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确保各项实训实验的顺利完成。管理学实验室配备了最新的企业管理运作的相关软件,如企业管理的ERP软件,旅游绘画软件等。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著名景区和高星级大酒店,而且保持深层面的合作关系;并不断建设新的校外实习基地,按旅游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建立除酒店、景区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外的旅游行政、教育培训机构等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平台与机会。

5.完善实训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为了确保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建立综合考核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分配各层、各种类型实习学分比例,指导实践的教师要对学生的阶段实习进行打分,计入实习成绩,并且要引入企业考核方法,设计适宜的学生实习考核表,将实践教育目标细化为考核项目,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考核方法,使企业评语、个人总结、教师评分与实践教育目标一致。